第一篇:中国当代艺术电影赏析教学大纲
《中国当代艺术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5040011 名称:中国当代艺术电影赏析 授课专业:全校学生 学时:2学分: 预修课程:美学原理
课程内容:本课程以电影作品鉴赏为主,讲授中国当代艺术的审美基础,电影艺术的审美特性、电影艺术的鉴赏方法及评论等知识和理论,同时结合理论和知识的教学,选取部分国产电影经典影片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评论,课程融知识性、理论性、启发性和鉴赏性于一体,帮助提高学生的影视艺术作品鉴赏能力、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本科生的校内选修课。精选电影史上能清晰地标示摄影机能不断深入人的内心世界且清晰地显示出电影本体特性,电影语言丰富的经典影片和优秀影片,以及近年来的优秀电影进行有重点的鉴赏和评论。通过大量观摩,使学生增加电影阅读量,增强对电影语言的感受,学会从专业的角度欣赏和分析电影,学会写作影视评论文章,认识到电影的多元化,在今后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中,树立勇于探索、善于借鉴的艺术精神。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讲 电影的鉴赏(4学时)
了解艺术鉴赏活动的一般规律,电影鉴赏活动的基本特点,培育影视观念。掌握影视构成,影视语言。理解影视的功能类型,创作方法,体裁样式,审美型范。第二讲 影视的评论(4学时)
理解不同的风格样式构成互文本关系的语言现象,叙事动机。掌握景深镜头的长镜头。课外观摩影片《盲井》。
第三讲 电影《启示录》赏析(4学时)
理解影片对野蛮的战争进行的深层次审视,采用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掌握黑白分明的用光象征手法,主题的强化。第四讲《城南旧事》赏析(2学时)
了解本片是一部散文结构的诗电影,理解“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悉”的情感渲染。掌握场景的重复手法,音乐重复的作用,小英子的主观镜头,影片色彩。
第五讲电影《红高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赏析(4学时)
掌握热烈奔放、阳刚壮美、浪漫传奇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掌握几个“仪式性”场面,色彩造型和表意上的独特之处,歌曲和音乐的作用。理解这是第五代作品的集大成式作品。课外观摩影片《红高梁》。
第六讲电影《私人定制》赏析(4学时)
理解表层主题和深层主题,不同时态的段落。掌握摄影机拍摄方式的区别,闪回也构成整片的关系。不同视点的交叉结合。
第七讲 电影《活着》赏析(2学时)
理解影片感人肺腑的情节,表演。掌握拍摄角度和构图,情节和节奏处理,剪辑,光线与影调,配乐。
第八讲 电影《性• 谎言• 录象带》赏析(2学时)
掌握以对话场面构成全片,人物及其相互关系。理解反主流意识形态倾向,“呈示部”引发全片叙事动机。掌握细腻的描写,异常疏离和冷静的手法。理解导演运用冷场、语言暗示和空灵的音乐突出影片意图;演员表演自然,注重形体评议特别是眼睛的表情达意。观摩影片《性• 谎言• 录象带》。
第九讲 电影《偷自行车的人》赏析(2学时)
理解影片的纪实风格,非职业的质朴表演及其魅力,结构上的特点。观摩影片《偷自行车的人》。
第十讲电影《黄土地》赏析(2学时)
理解影片的主基调;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掌握淡化情节、追求抒情品格的特点,以及模糊表演。两个重点段落分析:“腰鼓”和“祈雨”。观摩影片《黄土地》。第十一讲电影《一个和八个》赏析(2学时)
掌握从不完整到完整的构图。黑红白三色,主色调。光线。环境主题。静态画面,大写实与大写意效应。观摩影片《一个和八个》。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教师授课和欣赏为主,配以课内外放映多媒体等形象化教学手段。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既要注重经典影片,也要考虑新作品。要引导学生关注最新的影视作品,并观摩评论。适当组织课堂讨论。为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必须在上课前阅读指定的参考书目。课外阅读和观摩非常重要,看片时要全神贯注,并做一些观影笔记。学习过程中至少写评论文章1篇。学生所写的评论文章要求立论新颖,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能抓住所评影视作品的特点
来写,逻辑严密,文字流畅。
考试总成绩:平时考查占30%,期末考试占70%。
四、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王迪.通向电影圣殿——北京电影学院影片分析课教材.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年2月 [2]陈宇锴、王志敏.电影鉴赏指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5月 [3]刘书亮等.中国优秀电影电视剧赏析.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9月 [4][法]马塞尔•马尔丹著,何振淦译.电影语言.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1月 [5][美]斯坦利•梭罗门著,齐宇译.电影的观念.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10月
第二篇:教学大纲—心理电影赏析
《心理学电影解析——探索人类内心的伊甸园》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心理学电影解析——探索人类内心的伊甸园 课程代码:51090044 学分/总学时:36
开课单位:学生工作部(职业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开课教师:吴玉伟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心理学电影解析——探索人类内心的伊甸园》课程,定位于了解十大心理学流派,普及心理学知识,塑造大学生的认知与审美,借助电影这一载体普及对人类内心的认识,为大学生带来生活的启发和感悟,帮助他们学会自我心理调适,从而以和谐健康的心态面对美丽的人生。心理学影片赏析是对心理电影在专业维度上的心理学探讨,不仅能展现心理学的奇特魅力,探寻人类心灵深处的奥秘,更能让大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思索自身的同时,满足视觉享受,放松心灵。大学应该开设心理电影赏析课,精心选择适宜的影片,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解析。心理电影赏析课不是一门普通的知识性课程,它同时兼有智育、美育、德育的功能。
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在于,智育功能:心理电影赏析课是一门属于心理学特殊门类的知识性课程。具有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分析与鉴别能力的作用。通过对心理电影内容的介绍与分析,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欣赏电影的深层内涵,从
而更好地普及和应用心理学知识,对心理问题起到预防、治疗和康复的作用。
德育功能:心理电影赏析课具有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作用。我们通过电影从旁观的角度观看自己,可以把自己看得更清楚,把问题想得更透彻。在欣赏电影带来的视觉冲击和视听享受,得到心理休闲和放松身心之余,可以品尝到深入浅出、营养丰富而回味良久的心灵大餐,并在无形中增添“心理保健”和“心理咨询”等方面的感受和意识。
美育功能:心理电影赏析课具有培养大学生审美素质的作用。心理影片欣赏,并不仅限于剖析、揭露和治疗,更重要的是进行引导、启发和鼓舞。心理学希望人们了解和解决的并非只是人性中的黑暗病态,更重要的是启发丰富多彩的情感、美好的心理、光明的人性。
作为高等学校面向全校的公共选修课,心理电影赏析课的开设是着眼于提高大学生智育、美育、德育方面的基本素质,而不是专注于某领域的专门知识。它是基于人类文明共同的价值理念,即真、善、美以及爱、正义、公平等,试图改善当代大学生文化精神生活质量而创设的一门综合性、开放性、活动性课程。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蕴含着一种对美的追求,体现出美的内涵,其审美构成是十分丰富的。因此,荟萃优秀的影片,并按照一定的课程计划展示于学校课堂之中,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桌别具风趣、极有品味的文化套餐。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
无
三、学时分配
根据心理电影解析的惯例,为了保持电影的连续性与欣赏性,课间休息时间继续放映,不再暂停,提前20分钟下课,放映次序将根据电影时长进行弹性调整。
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1、第一析:《启示录》
2、第二析:《人工智能》
3、第三析:《猩球崛起》
4、第四析:《肖申克的救赎》
5、第五析:《蝴蝶效应》
6、第六析:《V字仇杀队》
7、第七析:《剪刀手爱德华》
8、第八析:《最后的猎人》
9、第九析:《七磅》
10、第十析:《南极大冒险》
11、第十一析:《雪狗兄弟》
12、第十二析:课程总结分享
课程实行三线并行:理论讲解、电影欣赏、交流讨论,最终让学生了解人性心理。
五、教材及学生参考书 可以阅读以下参考书
1、《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荣格著 三联书店
2、《精神分析导论》 米尔顿著,施琪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存在心理学探索》 马斯洛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4、《人的潜能与价值》 马斯洛著 华夏出版社
六、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根据心理学知识,在课堂上老师的引导下,研讨,思辨,电影中的情节,增强实用性与学生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考核组成:上课考勤30%,课堂交流探讨30%,论文40% 本课程成绩评定: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八、其它说明
本课程属于赏析类课程,课程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
第三篇:经典心理电影赏析课程的教学大纲
“经典心理电影赏析”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经典心理电影赏析是面向广大在校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对心理学电影在专业维度上的心理学探讨认识并理解心理学影片所要传达的人性包容的观点和态度来提升大学生对各种心理问题和障碍的自我分析和调试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剧中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进行欣赏和心理分析,进而揭示其深刻内涵和人生启示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推动大学生对人类自身的再认识,帮助学生在别人的故事里解读自己的生命体验,在深层次认识自我的基础上重新规划自我,在不断提升大学生对各种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自我提升的基础上拥有更加健康、成功、快乐、幸福的大学生活。
二、课程任务与教学方法
“于光影世界中休整灵魂,在他人故事里解读生命”是这门课的主旨。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在校大学生了解和学习心理学知识;学习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意义的窗口;完善人格和充实自我的平台。具体教学任务是使在校大学生透过心理学电影所展现的人物了解人心、人生、人伦、人性,以电影中的人物为镜折射自我的内心世界,经由分析电影中的人物,提高在校大学生了解他人心理的能力。为此将采取“五个一”的教学模式:
1、一个主题 与大学生人格成长息息相关的生命主题和生活要义;
2、一部电影 深刻反映主题的一部心理学电影;
3、一次互动 围绕主题和电影的分析、研讨和感悟;
4、一次作业 每次课结束时完成一次主题作业;
5、一本好书 课后推荐与主题相关的一本书籍,将成长延伸。
具体教学方法是将采用教师讲授、视频欣赏、研讨分析、素质拓宽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三、课程教学要求及成绩考核
1、授课使用多媒体合班教室合班上课。
2、考核方式为日常作业和结课论文相结合。
四、使用教材与参考教材
1、使用教材:
自己编写的教案一本:《心理学电影赏析》
2、参考教材:
1.[美]格里格、津巴多等著《心理学与生活》(16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
2.[法]勒庞著《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1月
3.张玲等著《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6月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将按照以下三方面展开:
1.人性的解读:主要阐述和分析人性的双面解读、树立真善美的人性取向。(1—4讲,共4讲)
2.心理的深层次解析:依照弗洛伊的精神分析理论,介绍人格及其意识的复杂性,如何树立健康和谐的人格发展观。(5—9讲,共5讲)
3.励志:阐释如何在愈加浮躁的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上进,用丰满的意志和健硕的志气面向人生。(10—15讲,共6讲)
第四篇:当代艺术赏析课调研报告
新鲜的血液让生命沸腾
——2009年9月19日参加798艺术节开幕式调研报告 歌德说,创造一切非凡事物的那种神圣的爽朗精神总是同青年时代和创造力联系在一起的。我很幸运,能在自己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学习艺术专业。了解它,感知它,欣赏它并有机会创造它。学习艺术让我快乐,使我的生命更有活力!798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艺术区,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去,因为那里有太多我眼睛的食粮和头脑的启迪。
“2009北京798艺术节”于9月19日下午两点在798艺术区798创意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幕仪式,我和朋友届时赶到798创意广场,希望亲自去感受这种艺术嘉年华的节日气氛!本届艺术节主题展是:“再实验:智性与意志的重申”青年艺术家推荐展。同时,开幕式“中德狂欢——‘歌德范儿’国际大派对”活动也在举行。
出席798艺术节开幕仪式的嘉宾有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冬先生,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会长薛宝书先生,朝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谢莹女士,北京电控总裁、七星集团董事长杨文良先生,七星集团领导王彦伶先生,歌德学院(中国)北京分院副院长柯里先生,佩斯北京总裁冷林先生,艺术经纪人、策展人、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创始人程昕东先生等。到场的嘉宾还有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孟海东先生,朝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吴锡俊先生,酒仙桥街道办事处工委书记赵玲女士,798艺术区艺术机构的负责人、艺术家代表,文化、艺术各界人士以及媒体方面的朋友(其实这些人我都不认识,是事后回到学校上网查到的。在记者们的闪光灯下,当时我的感觉就是自己的浅薄。。就像当初在报选修课选择当代艺术赏析课就是想再丰富一下自己的内涵和知识,想更好的通过了解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认识那些在历史浪潮中闪烁的明星,更加透彻的去解读他们的作品和内心世界。看来我需要去认知的东西还很多,革命尚未成功,安琪仍需努力啊!)。开幕式上的DJ音乐新潮而又动感,免费的红酒、雪碧、可乐加水果等灵活而又浪漫的举办形式都充分展示着本次艺术节的中心—推广年轻艺术家。
年轻化的确成为本届798艺术节的最大特色,参展艺术家是以70后特别是80后艺术家们的集体亮相,取代了往年艺术节展览中或多或少的“老面孔”,共展出了44位年轻艺术家的最新创作成果。各个展厅里涌动的人流,广场上休憩的人们,到处洋溢着青年的气息,这些都无疑展示着人们对798的认可,和彰显了798艺术区的重要性与影响力。看看网上对年轻艺术家的肯定吧!“青年人共同的探索轨迹,在这些作品中清晰可见”,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首席策展人郭晓彦女士表示:“我们支持他们的意义就在于艺术需要新生的力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副主编殷双喜博士对本次艺术节和青年艺术家推荐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青年艺术家是中国艺术的希望所在,798艺术节是艺术青年的节日和舞台。期待798艺术区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孵化器,推动积极健康的当代艺术的迅速成长。”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总监夏季风先生则对青年艺术家的未来做出期待:“具备一种面对社会基本价值和道义敢于担当的勇气和责任,远比具备应对一场经济危机的手段更为重要,尤其是作为知识分子精英的艺术家们。”
在798艺术中心,主要展览是傅新民现代艺术回顾展,展出傅新民雕塑及水墨作品。首先夺走我目光的是798创意广场上傅新民的作品《感悟NO.7》(风水轮转)。红色的钢架方框包含着金色的圆形自行车车轮,再配上由中心发散的放射形金色线形线条,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中国。方与圆,红与黄,点线面,周易,悟道。。我发现自己慢慢在将教室里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那种能去品读作品的感觉让我愉悦!我觉得中国的文化用博大一词都无法诠释,欧洲的艺术确实值得学习,但好的艺术是发自内心的是文化底蕴的积淀。中国元素的丰富,儒道等古典文化的熏陶必定会使艺术家做出优秀的中国本土艺术作品。我知道看作品不能带有太重的个人喜好,不喜欢的不代表人家的不好,没有不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但第一眼就能看出中国风味的作品真的很吸引我!
798艺术中心2号馆展出了青年批评家于洋策划的《心相•面孔——超越时空的精神肖像》,展出了50、60、70、8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描绘的中国人在近一个世纪中,穿越时空的精神肖像。那面墙上一张张黑白的面孔似乎都在对人们诉说着什么,他们期待着我们这些当代青年的解读,讲诉着他们的故事。面由心生,没有声音,没有颜色,有陌生的脸,有再熟悉不过的脸,人们都在静静的看着。观众与画,面与面的对视着,在我看来这就又是 一幅很美的作品!那一刻,我真的觉得时空在穿梭。。
《東方既白,被插痛 而甦醒的雄獅》是一件装置作品,白色的狮子上半身和下半身被长长的不锈钢管状结构连接着。我亲自用手去触摸了狮子尾部的小触屏,触屏连动装置中的手,那手的食指直捅狮字肛门处的按钮,同时狮子的头部会晃动,狮子长大口,舌头在一声声惨叫声中抖着。。至今我都没能找到他的作者是谁,但他的作品已经传达了他的想法。我感受到了那颗年轻跳动的心,那种紧迫的忧患意识,对那些被迫的无奈。中国的发展让世界震惊,中国的当代艺术作品价格的走势非常红火,但这些“真相”的背后又
是怎样的呢?国外媒体的大肆吹捧,欧洲以自己衡量的标准去挑选他们认为优秀的作品。我们似乎是那么的荣耀,但不得不承认又是那么的被迫!雄狮需要怒吼,但不是被人直捅肛门的龌龊的痛!我非常喜欢这件作品。虽然不知道自己解读的如何,但这个年轻人的作品确实让我在灵魂上为之一颤。作为当代的青年人,我们该做的还很多!
那天不知在798走了多少路,只觉得天色在渐渐变暗,但来参观艺术区的人流没有丝毫减少。舒洁的个展“小眼看世界”,徐梓峻的个展“我和我”,郭凤怡的个展“我是郭凤怡”······太多的展览,太多的新鲜血液注入到我的神经里,让我对中国的当代艺术为之振奋。光阴荏苒,春华秋实。也许在几年之后这些作品的年轻艺术家们会被更多更年轻的灵魂所取代,或者也会成为中国艺术节举足轻重的人物。无论怎样他们都使我感知到了当代的中国,当代的北京,当代的青年人。。
(由于从未写过调研报告,此篇文章也不知是否符合调研报告的要求,我就以最直白观后感的形式写了一些我9月19日在798的所见所感。)
2009年9月21日
第五篇:电影赏析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讲述了一个19世纪末发生在俄罗斯的爱情故事,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美国女子珍受命去迷惑一个俄罗斯的高层官员,要获得一笔俄罗斯政府的投资,去帮助她的父亲完成一台名叫西伯利亚的理发师的伐木机器,却意外的碰上了安德烈,并与之坠入了爱河,但最终却擦肩而过,没能够在一起。
影片以《费加罗的婚礼》作为开头,这首曲子也贯穿了整部电影。随后出现的是西伯利亚广袤的森林,火车在森林中穿梭,代表了工业文明的到来。片中以一个女人写信的方式叙述了珍和安德烈之间发生的一切,时间也在1885年、1895年、1905年之间来回穿梭。西伯利亚的理发师意旨三个,安德烈在歌剧中扮演的是一个理发师,他在这台歌剧中断送了自己的幸福:那台伐木机器名为西伯利亚的理发师,意味着伐木像理发一样的简单,也是新兴文明得象征,同时也是西方文明和俄罗斯文明的冲突;安德烈人生最后的角色是成为了一个理发师,从小木屋里有理发师的推子和剪子可以推断出。
从人物性格来说,安德烈的性格是典型的俄罗斯民族精神的化身。他敢爱敢恨,对爱情执着,带有明显的俄罗斯人民的热情,亲切。在对于自己爱的人受到伤害时,不顾一切与自己的好友决斗,这让我们看到了他身上对爱情的认真。珍是一个可爱的女子,能够在众人中周旋,会为了一些事说谎,比如说她说她有过一个丈夫,其实根本没有结过婚,但是为了爱她也会付出一切。可以说珍是西方文明的代表,她和安德烈的爱情让这两种文明有了合理的归宿。安德罗是安德烈和珍的孩子,这个秘密珍一直保守了20年。这位年轻的新兵,在夏令训练营里接受训练。当长官问起画中的人物是谁,听到是莫扎特,他以为是训练营里的而士兵,这体现了长官对于音乐文化的无知。因觉得脸面挂不住的长官惩罚安德罗始终戴上面具。军训营的长官再三劝解,却改变不了安德罗对于莫扎特的尊重,最终向安德罗投降。这些都体现出了安德罗继承了他父亲的执着,同时也有对音乐的热爱。
从拍摄方式来看,影片以运动镜头为主,这样的镜头能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能够引领观众的视觉和思想。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都使用了摇镜头,向观众展现了西伯利亚上桦树林的广阔,气势恢宏。片中的一些镜头也是十分的唯美,大片的森林,广阔的雪原,还有俄罗斯典型的建筑,这些都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从细节方面来看,让我印象最深刻一个是沙皇阅兵的那段。沙皇致辞之后就离开了,高兴的士兵们喝完酒之后就将酒杯摔到地上,还扔掉了帽子,整个场景是一片喧闹。但是此时镜头给到了沙皇用过的高脚杯,静静地放在桌上,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结合影片拍摄时的时代背景,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对于俄罗斯来说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前苏联解体,共产党倒台,金融寡头控制了俄罗斯经济,使这个国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之中。正如电影中那个时代,高脚杯是沙皇制度濒临灭绝的象征,易碎,正如沙皇忠诚的卫士,易破灭。还有一个是当十年后珍回来找安德烈,走进了放满苹果的屋子中,那个仆人和她和安德烈的孩子躲在门背后,一个苹果从筐中滚下来,珍从地上捡起苹果,和仆人一起泪流满面的场景,寂静,紧张。而我看来,珍是有发现门背后有人,但她知道,别人躲着她,她即使发现了他们也无济于事,知道自己已经来的太晚了,所以没有道破。这也为故事的悲剧色彩贴上了浓重的一笔。故事的最后,影片才向我们观众展示了原来安德烈知道珍有来找过他,但是他没有去阻止她,而是默默的看着她离开,也就注定了他们的爱情悲剧,情留西伯利亚,也体现了主人公么对于爱情的执着,即使分开却仍阻挡不了思念。
影片中有许多话都让我受益匪浅。在宽恕节那天,写信的那个女人叙述道:“这个令人惊异的国家,有着太多奇特的故事。农夫在结冰的河上群殴至半死,然后互相请求宽恕,人们高歌着走上战场,却流着泪参加婚礼,所有的事都是严肃的,所有人都是出乎意料的。”这段话让我们想像到了这些矛盾的场景,同时也觉得讽刺。女主人公说过的:“有些时候我们认为生活背叛了我们,但是其实是我们自己背叛了自己。”
“安德烈,我不值得,我是那种你母亲会让你小心提防的女人。”这也没能阻止男主人公对于女主人公的爱,我们也可以想象到那份爱情的深厚。
影片中隐喻着的俄罗斯传统的道德、责任感、爱情,这些都战胜了西方文明,导演高唱俄罗斯文明的伟大,但是到影片后面,那台伐木机器进驻西伯利亚的森林上时,人们落荒而逃,这也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无奈与痛苦,但是导演相信美好的时代总会到来,就如安德罗最后战胜了长官,在辉煌的太阳下奔跑,体现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