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期刊标准论文格式范例
期刊标准论文格式范例:某林业期刊征稿简则要求
——新投稿文章格式按征稿简则要求,但电子邮件投稿建议用5号字1.5倍行距排版,图表中文字用6号字,图表大小应适中,以利于打印送审。从2004年起,所投稿件需在中文关键词后加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和文章编号。——通过初审的退改论文格式:
一级标题(文题,二号宋体居中;简报、简报三黑居中)作者姓名(四仿居中,按工作单位集中排,排序加脚注;简报五仿居中;英文论文四仿居中)
地址(六宋居中)
摘要:摘要内容。(小五黑:小五宋,缩两格通栏排;简报不需中文摘要)关键词: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5(小五黑:小五宋)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488(2004)(小五黑:小五宋)Title(12P黑)Author(10P白)Address(8P斜)
Abstract:Content(10P黑:10P白)
Keywords:Key1,Key2,…,Key5(10P黑:10P白,英文都用Times New Roman体)正文(五宋通栏,英文论文10P白)
图表:图题小五宋,英文对照10P白。表题小五黑,英文对照10P黑。题目居中排。图注图例、表注用六号或8P。图及表中的所有中文均需加英文对照。图表中的数字及英文全部用Times New Roman体。表格要求采用“三线表”。图表大小应适中。图表的位置务必在首次提到的文字后面。
二级标题(小四宋,顶格,不接排;简报五黑;英文论文10P黑)
三级标题(五黑,顶格,不接排;简报五楷,空一格接排;英文论文同二级题)四级标题(五楷,顶格,空一字接排;简报不需四级标题) ───────────(脚注线)收稿日期:0000-00-00。基金项目:名称(编号)。
*1)、2),…为作者排序。…为通讯作者。致谢。(以上均6宋)参考文献(五黑居中)
参考文献条目(六宋,顶格,每一条最后不加标点)
第二篇:推荐论文发表期刊
推荐论文发表期刊
常见的主要有这几类:南大核心,北大核心,统计源核心。在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是某些人必须完成的任务,否则就评不上相应的职称等级,所以很容易形成“抢发”的局面。问题
一、核心期刊论文发表难
站在杂志社的角度讲,能被评上核心期刊本来就不容易,理当珍惜机会,打响品牌,尽最大努力提升收录文章的质量。所以,质量普通或较差的论文,原则上不会予以考虑,这就砍掉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希望。站在作者的角度讲,为了完成评职称的目标和要求,不得不花尽心思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全国少说有近百万人是“刚需”、急需,还有几百万人是先发表了预备着,为以后评职称提前积累竞争的资本。而核心期刊数量不足,要求高,便很容易形成“发表难”。
问题
二、核心期刊论文发表贵
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什么东西缺,什么东西就贵,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再者,核心期刊的编辑在审稿时,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人力,隐形成本比较高。另外,百万大军从全国各地蜂拥而来,让谁先进来,让谁后进来,就难免要看下对方的“诚意”,即是否愿意花钱。这体现在一个很明显的现象,你自行投稿,可能好几个月都没有消息。而那些和编辑、杂志社熟的人,或许一个星期就能出结果。还有,你投稿可能要1年以后才出版见刊,而论文发表代理只要半年就能见刊。所以,核心期刊论文发表为何那么贵的原因就是,需求多,而且需要关系费。
问题
三、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慢
第一,审稿慢。因为是核心,必须把握好稿件的质量,核心期刊每4年重新评一次,搞不好文章的质量,下一次就可能被踢出核心的队伍。这不仅影响杂志的形象,更要命的是影响杂志社的长远发展。第二,排队发表的论文多。有人经常天真的问:他们不是月刊吗,应该当月就可以发表见刊的啊?这就像买烟一样,某种热销的品牌烟经常断货。烟断货只能等下一批,当月的期刊版面没了,也就只能等下个月,下个月的没了就等下下个月,所以核心期刊的版面经常就排到了半年以后。
如何正确应对核心期刊论文发表
有朋友一上来咨询就问:某某核心能发吗?自己连论文都没有,还指定必须那本期刊才行,让交定金就以为是骗人的,这样谁愿意搭理你呢。建议您自己先准备好论文(例如毕业论文),如果自己写不出来可以找我们研究院委托编辑帮您代写论文,不要指定某本期刊,只要单位没有这方面的硬性要求,那就随便发个核心,正规的就好,减少难度,我们也会给您推荐合适的晋升管用的期刊!
第三篇:论文期刊类别
论文期刊类别
I、II、III、IV、V类论文期刊类别
一、I类期刊(最新版,不含扩展板)
1.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 SCI)收录期刊; 2.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ScienceCitationIndex,SSCI)收录期刊;
3.艺术与人文类期刊索引(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AHCI)收录期刊;
4.工程索引(EngineeringIndex, EI)收录期刊。
二、II类期刊(最新版,不含扩展版)
1.由南京大学研制的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2.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创建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期刊(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CSCD)。
三、III类期刊
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最新版所列举的核心期刊。
四、IV类期刊
1.国外发行的其它期刊。
2.国内公开发行的期刊(不包括科普类杂志和增刊)。
五、V类期刊
高职高专学校的学报及科普杂志学术版刊物(不包括增刊)。
关于统计源期刊、国内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
1.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指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统计用期刊。从1980年起,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受国家科委委托,每年对SCI、EI、ISTP收录的中国论文以及被选作统计用的中国科技期刊上的论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作为国家正式统计数字向社会发布。被中信所选作统计用的中国科技期刊简称为统计源刊或统计源,统计源期刊目录每年都会在中信所每年公布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刊载。
2.核心期刊,是指有关专家根据几大数据库提供的数据评审、选定,并编制的期刊。目前国内常见的有以下两种:一种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编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简称CSSCI);另一种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简称《要目总览》)。
3.国家级期刊,是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
4.省级期刊,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
第四篇:“垃圾期刊”与“垃圾论文”
“垃圾期刊”与“垃圾论文”
垃圾期刊的几大特征:
如果想发论文,写好了以后查找相应类别的刊物名称,要求刊物应同时具有国内统一刊号(CN开头)和国际标准刊号(ISSN开头),且基本都可以在图书馆的数据检索系统的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龙源期刊网等查询到该刊物刊发的文章,这是前提,符合上述条件再看以下标准,否则直接认定为非法或者垃圾刊物。
1、该刊物的编辑给你频发征稿函,并且采用的是群发方式(或者楼道里贴的小广告),正规的刊物从来不会去发广告征文,他们收到的好的稿件很多,根本没这空;
2、审稿周期很短,只要几天到一周左右,你将屡遭枪毙的文章随意发过去,很快就通知你用稿了,正规刊物的审稿周期因为涉及编辑、评审、排版等诸多环节,从送稿到发稿至少要三个月以上,这还是比较顺利的,有的稿件因为几经修改动不动就需要半年;
3、版面费不菲,一般在800-3000元之间,有的按页面计费,一个页面就要400-600元,而核心刊物往往好几页只需要800-1200元;
4、字数要求很严,一般在5000以下,2个版面以内;让你大刀阔斧地删除文章中的精华部分,留下垃圾;有的论文只有短短3000-4000字,一页纸,质量低劣;正规刊物的文章都在2页以上,7000字以上;
5、发稿周期不定,有时说录用了你的论文,但近期都排满了,要等三个月以后吗,但又说可以商量,如果急用,可以通过多付版面费提前发表,甚至可以当月录用当月发表;
6、刊物版面很拥挤,字体很小,整个刊物到处都塞得满满的,一期能够刊发40-100多篇论文,这个得需要拿到刊物才看到,一本刊物很厚,一二百页,一页一篇论文,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这篇讲母猪的产后保养,那篇讲水准仪的校正等等,但水平都很烂;
7、经常通过中介机构征稿,经常发领导讲话式的文章;有各种各样的征稿广告,拿不准的可以上网搜刊物名称,一般垃圾刊物的名称到处都能查到,比核心期刊还好查,到处都留着编辑信箱(还都是免费的126、新浪邮箱等)和QQ号,而正规的刊物大多信箱有专用网址,不会留编辑其他的联系方式;
8、经常在月刊、半月刊之间徘徊,改来改去,有时甚至成了旬刊,这个也是拿到才能看出来,任何东西都有其相对性,如果大家都有赵本山的搞笑能力,那就没有赵本山了;如果大家都有刘德华的唱功,那就没有刘德华了;如果科学家们都如爱因斯坦般伟大,那就没有爱因斯坦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所有期刊都如 NS 那么牛,那也就没有 NS 了。因此,一本期刊是否是垃圾级别的,我觉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当然那种公认的牛刊除外,一如 NS。
在“垃圾期刊”上发“垃圾论文”
读硕士和博士期间没少读中文文章,刚开始时,由于自己不清楚哪些期刊是“垃圾级”的,哪些是“牛叉级”的(两者之间也没有明确的界线),所以只要是感兴趣或需要的文章,我都下载,然后浏览筛选。浏览得多了,发现有些期刊上的文章写得实在不咋地,而有些期刊上的则不错(其实这种感觉也是随着自己能力的提高而变化的,因为随着自己能力的提高,原来感觉写的不错的文章,后来看看也成“不咋地”的了。
后来我才知道中文期刊有中文核心、科技核心、CSCD 等之说(我在很多事情上总是后知后觉)。然后我就把它们发布的期刊目录找来,然后从里边挑我专业的相关期刊。本着“宁可选错千刊,不可使一刊漏网”的精神,俺选了很多期刊,编成新的目录,自己用:以后中文文章,如果看的话,只看这些期刊上的,其它期刊上的不看、不参考、不引用。
随着时间推移,读的越来越多了,发现我自己搞的目录里的一些期刊也不靠谱,不靠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要么该期刊上基本没有专业的文章,要么该期刊上的文章质量太次。于是,这几年我的这个目录越来越短,越来越短......写到这,非 SCI 文章不读的读者可能要鄙视我没出息了。我想说的是,我自己也有一个 SCI 期刊目录,而且这个目录经历了跟中文期刊目录一样的“被修理”的过程。啰嗦了这么多,好像跑题比较严重。其实,对于所谓的“垃圾论文”或“垃圾期刊”,我想说的是,其存在有其必要性,因为:
(1)关于科研人员之间的水平或条件差距,贫富差距有多大,它们就有多大,基于多种原因(个人原因、所在单位条件的原因、时间原因等),我们没办法也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像“千人”那样只在 NS 和主流 SCI 期刊上发文章;
(2)对于水平属于“一般”等级和“差”等级的科研人员和初入门者来说,在“垃圾期刊”上发文章,对自己同样也是提高(前提是得是认真努力写的,不是刻意造垃圾的),可以从“垃圾期刊”逐渐攀升到“牛刊”,因为“优”等级的科研人员也不是天生的,多半也是练出来的,因此想写“牛论文”,让我们先从“垃圾论文”开始吧;
(3)“垃圾期刊”上的“垃圾论文”(不是造假论文),对生产力不是那么先进的企业,以及“初级”科研人员而言,也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4)“垃圾”和不“垃圾”是相对的,当你因为自己是 211 高校的学生而鄙视对方是一般本科高校的学生时,别忘了先看看自己的学校是不是 985,当你因为自己是 985 的而鄙视对方只是出身一般 211 时,别本人系天天论文网就职11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医学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医学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为医学期刊杂志供稿,负责天天论文网医学论文·分检·编校·推送·指导等工作!工作企鹅1:1550116010 工作企鹅2: 766085044忘了先看看自己的学校是不是清华北大,当你因为自己是清华北大的学生而鄙视其它 985 高校的学生时,别忘了在英国还有剑桥牛津,在美国还有哈佛耶鲁。
(1)您想在 NS 上发文章吗?您想成为爱因斯坦般的科学家吗?还等神马呢,我们不妨先从在“垃圾期刊”上发“垃圾论文”开始。
(2)“垃圾期刊”可以不看,但“垃圾论文”可以发。
第五篇:国家级期刊如何发表论文
国家级期刊如何发表论文?
一、抓住每个当审稿人的机会
学者如何能不局限在自己写文发文的框框中积累更多文章发表经验呢?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当审稿人,如果能成为目标发文期刊的审稿人则更好。新成员的名字通常不会立即出现在编委名单上,但对很多期刊来说,一半以上的稿件都是由特设审稿人评审的,即那些不出现在编委名单上的审稿人。
如果你曾发表过与提交文章相关主题的文章,那么期刊编辑可能会找到你的姓名和联系方式,邀请你做审稿人。他们也可能邀请在该领域发表过文章的你的导师或资深同事。如果你的导师或同事没时间审稿,或者愿意帮你获得审稿经验,他们可能会向编辑建议让你参与审稿。很多期刊编辑都乐于接受新的审稿人。编辑扣扣10883103 请认真对待这些机会。我曾作为学生参与过一项研究生课程项目,在项目中,一位资深编辑告诉我们,他会特地寻找研究领域的新学者参与审稿。通过这种方式,他能了解该领域新学者们的想法,并由此评估新学者们未来的学术能力。新审稿人所写的评论将决定编辑是否去阅读他们所写的文章,以及是否请他们参加该编辑组织的小型会议。
现在,一个学者完成审稿并不仅仅是要“取悦”期刊编辑,至少对于我们社会心理学领域来说,审稿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可能是可以在对投稿文章做出发表决定后,能看到其他审稿人的意见,这一点对于实证文章和综述文章同样有效。阅读其他审稿人的意见,可以让我们了解对于同一篇文章,其他人是如何评价的。他们和我发现了相同的问题吗?对于最重要的一些问题,我和其他人的意见相同还是相反?哪位审稿人的意见被编辑最终采用而做出了文章发表与否的决定? 这些信息能帮助新学者融入研究领域——了解该研究领域特定期刊中,哪些理论被视为学术贡献,哪些论据论点被视为充分支持作者所阐述的理论。持续一段时间后,你很可能会发现,不同的学术期刊各有自己的特色(不同的编辑队伍的风格也会略有不同)。我并不建议大家将其他的审稿人的意见甚至最终的发表决定视为对文章的正确评判,事实上审稿流程中也会有很多错误,但参与这一过程能帮助你更好地“雕琢”自己的科研成果。
站在审稿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文章是一项非常宝贵的技能,而能了解到其他审稿人所想就更好了(如果你也是他们当中的一员)。至少从我的角度而言,将期刊审稿的任务加入到研究生课程项目中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帮助学生跳出文章作者的思维模式,站在读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即使你的课程项目中没有大量的审稿工作,你也可以与自己的导师或其他学生合作,来增加这部分经历。
二、像专家一样写作 也许这部分建议无需言说,因为你本来就是、或本该成为自己研究领域的专家。但如果你的写作并不专业,可能最终无法成为一个专家。你应该给文章读者留下这样一种毋庸置疑的印象:你对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研究烂熟于心。这意味着你应该对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理论非常了解。如果你目前的研究重点并不在这些重要理论之上,记得在研究背景中引用它们。如果直接将这些背景理论全部置之不用,那么审稿人(尤其是站在该背景角度的审稿人)编辑扣扣10883103可能会认为你并不知道这些研究成果。相比单纯作为背景来引用,更好的做法是,如果你的研究是基于此领域早前的研究成果,请一定将这一点明确地呈现给读者。你的文章要点应该一目了然,不论它是对领域的变革性创新,还是对现有理论的延伸和扩展,该要点的特征和对应的数据支持都应清晰地提供给读者(如果这是一篇实证性文章),并且论点和论据应该在整篇文章中反复多次出现。
三、定位“高远”,不局限于现有数据 在你研究一棵特定的树的时候,不要忘记整片森林。对于一篇实证性文章,你的研究可能是针对某一类人、群组或者环境。但对绝大多数科学研究学科来说,我们找寻的是广义的、普适的研究方法和原则,这些方法和原则是超越任何一项具体研究的。我并非建议你丢弃研究目标或者做不合适的广义结论,但即便是非常具体的研究,对于其他领域的类似工作过程也可能产生影响。过度泛化的危险是必须承认的,所以你可以在提醒读者这一成果的局限性的同时,指出它在类似概念的研究领域中的用途。要真正地应用,或许还需要附加测试或加入其它相关理论的验证,但别忘记提醒读者,即便你研究的是一棵具体的树,你对更广阔的理论森林也会有所贡献。
四、保证研究的一致性
在研究中不当地使用理论,是毁灭自己试图建立的新理论的最直截了当的方式。有些文章会试图将两个不相关的研究结果放到一起,建立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并进行检验,说“若得到某结果,则得到另一结果”,而且这种推理过程在该新框架中看似合理。如果没有现成理论可引用,人们常常会专注于与理论相符的结果,却忽略那些不相符的结果。更糟糕的是,我见过有人在不同期刊中发表并不一致的结果,但却没有在后发表的文章中提到之前的研究结果。简单看来,他们踩了“不诚实”的界限。即便审稿人没有发现另一篇文章,但这两篇文章会被所有读者看到,最终也会被发现。
当然,我现在也意识到人们对于某一现象的理解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可以理解,但需要注意的是,研究者在建立新的理论来解释该现象时,应该保证该学研究的可重复性(例如,在目前的研究之前,还有2个或更多的类似结论)。在首次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之前,保证该研究的可重复性可以避免传播不必要的、或者很快就会被修改的理论。我相信,一个高产的、但一直不断改变自己理论的学者的影响力,不会超过一位谨慎而保守的确保某个现象可以被解释、建立连贯且相对稳定的理论体系的学者。研究一致性的问题涉及到文章的方方面面。除上述之外,研究者不该对概念上相似的现象作不同类型的分析,否则会让人觉得该研究者在众多类型的分析模型中挑选出了最支持自己观点的那个。在很多情况下,解决一个问题可能有不止一种的统计方法,但方法使用的不一致性可能会使审稿人、编辑乃至读者起疑。
五、别指望审稿人或审稿过程能帮你把文章“写”完 我曾经在我研究领域的顶级期刊中发现过这种现象。有时一位颇有经验、本该对此相当了解的研究者,竟然提交一篇很不完善的初稿,好似在期待审稿人或编辑告诉他,要使得文章发表,还有哪些研究该做。还有些人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将文章提交给顶级期刊,完全不理会自己的研究结果是不是值得在顶级期刊上发表。他们会将自己的每一篇文章都从顶级期刊投起,一旦被拒,再按照期刊的影响力层次排名,一个一个往下投稿。这两种并未做好准备的投稿方式(至少对于目标期刊来说)都是浪费时间,请不要做这样的事情。做好投稿准备不仅意味着文章与期刊在各种层面上的“匹配”,还意味着作者有花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