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夏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辅导7 晏子使楚 新人教版
2013年高考宁夏高考言文复习资料7
---------7.晏子使楚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历任齐灵公、庄公和景公的卿相,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二、字词积累:
缚fù 酣hān 橘jú 枳zhǐ 熙xī
三、实词列举:
1.晏子将使楚:使:出使
2。谓左右曰:左右:近旁的人。
3。习辞者:习,熟练。辞,言辞。这里指善于辞令的人。
4。今方来:方:将要。
5。何以,即以何。以,用。何,什么办法。
6。为其来也:为:相当于“于”。
7。臣请缚一人:请:请允许我做某事。
8。何为者:何为:做什么。
9。何坐:坐:犯罪。
10.坐盗:盗:偷窃。
11。楚王赐晏子酒:赐:赏赐。
12。酒酣:酣:酒喝得很高兴。
13。吏二:两个小官吏。
14。诣王: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15。缚者曷为者也:曷:同“何”,什么。
16,齐人固善盗乎:固:本来。善:善于,擅长。
17。避席:离开座位,表郑重。
18。生于淮北则为枳:为:变成。
19。叶徒相似:徒:只。
20。其实味不同:其:它们,指橘和枳;实,果实。
21。所以然者何:然,这样。
2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无:莫非。
23。圣人非所与熙也:圣人:才德极高的人。熙:同“嬉”,开玩笑。24。寡人反取病焉:病:辱。
四、虚词列举:
1.之。楚王闻之:指晏子将要出便楚国这消息。齐之习辞者:的。
吾欲辱之:指晏婴。婴闻之:这样的事。
2。其:为其来也:指晏子。
3。所以:所以然者何:„„的原因。
4。焉:寡人反取病焉:语气助词。
五、文章翻译: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去。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侮辱他一下,用什么办法呢?” 手下的人 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你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是做什么的人。我们就说,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说,犯了偷窃罪。晏子来了,楚王请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小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了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 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六、欣赏理解:
1、主题:
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失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阴谋的故事,表现了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
2、写作特点:
人物形象刻画鲜明。寥寥数语,楚王的自作聪明、仗势欺人,晏子的树敌善辩,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跃然纸上。
3、语言特点:
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高超的语言艺术。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陷,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掌握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的、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耶”等一类虚词,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辞严而又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显示了睿智的思维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第二篇:晏子使楚复习材料
《晏子使楚》复习材料
一、文章内容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二、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晏子春秋·杂下》。
2、《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的。
3、晏婴,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齐国著名政治家,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三、语音
诣(yì)枳(zhǐ)缚(fù)耶
(yé)曷(hé)晏(yàn)酣(hān)熙(xī)
四、通假字
1、缚者曷为者也 曷,通“何”,什么。
2、人非所与熙也 熙,通“嬉”,开玩笑。
五、古今异义词
1、齐人也,坐盗(古义:犯罪;今义:坐下)
2、叶徒相似(古义:只;今义:徒弟)
3、今方来(古义:将要;今义:方形)
4、左右对曰(古义:近旁的人;今义:左和右两方面)
5、其实味不同(古义:它的果实 今义:实际上)
6、寡人反取病焉(古义:辱;今义:疾病)
六、词类活用善七、一词多义
楚王闻之(指示代词,指晏子将使楚的消息)
吾欲辱之(代词,指晏子)
齐之习辞者也(结构助词,的)
为其来也(相当于“于”,当)
生于淮北则为枳(动词,变成)
王曰:何为者也(动词,做)
八、重点词语解释
1、晏子将使楚(使:出使)
2、谓左右曰(谓„„曰:对„„说左右:近旁的人,这里指近侍)
3、习辞者(习:熟练辞:言辞)
4、今方来(方:将要)
5、何坐(坐:犯罪)
6、坐盗(盗:偷窃)
7、吏二缚一人诣王(缚:捆绑)(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8、齐人固善盗乎(固:本来)
9、叶徒相似(徒:只)
10、其实味不同(实:果实)
1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无:莫非)
12、圣人非所与熙也(圣人:才德极高的人)
13、寡人反取病焉(病:辱)
14、晏子避席对曰(避席:离开座位)
15何以也(何以也:以,用。何,什么,这里指什么办法。也,句末语气词,表疑问语气)
16、所以然(所以:„的原因。然:这样)
九、特殊句式。
1、何以也 宾语前置:以何也
2、何坐 宾语前置:坐何
3、吏二缚一人诣王 定语后置:二吏缚一人诣王
4、齐之习辞者也判断句
5、齐人也判断句
十、重点语句翻译。
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翻译:莫非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喜欢偷东西吗?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翻译: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跟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翻译:晏婴,是齐国很擅长辞令的人。
4、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翻译: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小官吏捆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
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翻译:橘树在淮河以南就成长为橘;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两者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是不同的。
6、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翻译: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你面前走过。
7、被缚者何人?翻译:被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十一、课文内容理解
1、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
A、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使楚王陷于尴尬的境地。
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
C、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
D、晏子用“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答:环境影响成长(水土异也)。
3、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因为他知道晏子很会说话,很会外交,想找机会羞辱他,试探齐国实力、显示国威。
4、楚国君臣是怎样安排计谋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先预设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当晏子到来时,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
齐人都善偷,从而戏弄晏子。
5、针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击对方的?
答:用类比之法,以橘树生长地不同,而本质不同来设喻,得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结论,环境造人。
6、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答:晏子外交特点:不卑不亢、擅长辞令、聪明机智、维护国家尊严、热爱祖国和人民。
7、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目的是什么 ?
答:用了类比的手法,说明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反击楚王“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齐人故善盗乎?)的羞辱。
8、各用一个成语或俗语概括楚王和晏子的形象特点。答:楚王:自作聪明自作自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趾高气昂傲慢自大晏子:能言善辩 才辩双全能说会道不卑不亢足智多谋善于辞令不格国格
9、“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自取病焉”这句话对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有何作用?楚王无法解释被缚人如楚为盗的原因,自作聪明,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好自我解嘲,低头认输。这个结局,既突出了楚王的平庸和愚蠢,又反衬了晏子的机智善辩,表现出维护国家尊严、出使不受辱的思想品质。
十二、开放性试题
1、你喜欢晏子这个人物吗?为什么?
答:晏子是一个不卑不亢、能言善辩、机智勇敢的外交家,不畏强暴、讲话幽默生动、聪明的政治家,对国家、人民十分热爱、忠诚,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第三篇:初二文言文《晏子使楚》
八上
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翻译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言辞的人,今天他将要来,我想要侮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回答说:“当他到来时,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人?‟我们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去。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回答 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坐席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窃吗?”
楚王苦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后面方:将要。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何以也:即“以何也”,用什么方法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王闻之: 之:这个消息,代“晏子
呢? 以:用。
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犯罪。
离开。枳:一种灌木类植物,果实小而苦。徒:只,仅仅。
其实:他们的果实。
将使楚”这件事。宜:适合。吾欲辱之:我想要羞辱他。之,所以然者何:然:这样。所以:……谓左右曰 谓……曰:对……说 左代晏子。的原因。右:近旁的人,这里指近侍。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对曰:下对上的回答。习辞者:善于辞令的人。习,诣:到(尊长者那里去)。辞,言辞。曷:通“何”,什么。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捆绑 诣:到……去。今:现在。
固:本来。得无:莫非。
为:相当于“于”,当。熙:通“嬉”,开玩笑。过:经过。反取病焉:反而自讨没趣了。病,避席:离开座位,表示郑重。避:辱。
齐之习辞者也,习:古义:熟练。今义:学习。何坐,坐:古义:犯罪,今义:坐下,动词。延,作动词用,就是请的意思。
今方来,方:古义:将要,今义:方,一种形状。叶徒相似,徒:古义:只,今义:徒弟,学生。2.何坐 宾语前置:坐何
3.吏二缚一人诣王 定语后置:二吏缚一人诣王
2.熙:同“嬉”,开玩笑,嬉笑。
3道:通“导”
古今异义词
其实(其实味不同):古义:它们的果实。今义:真实情况。
谓左右曰,左右,古义:近旁的人。今义:左右表方位,约数。
反取病焉,病,古义:辱。今义:疾病,患病。
特殊句式
1.何以也 宾语前置:以何也 通假字:1.曷:同“何”,什么。
第四篇:晏子使楚教学案
温馨提示:次学案是老师的教案,又是你的学案,也是你复习资料,请妥善保存
11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4.能复述课文内容。
5.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
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揭题
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揭示课题,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能读准生字词的读音。
2.检查读书情况。
3.读书,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并做上记号。
4.交流不理解的词句意思。
5.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
6.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
三、自由读文,质疑
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怎样侮辱晏子?3.晏子怎样反驳?
四、解决第一个问题
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
五、深入学习课文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
2.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
3.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交流。
5.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只好”这样做?
楚王在才智过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对晏子毫无办法,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6.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楚王领教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头了。
7.小结:楚王仗势欺人,想显示一下自己国家的威风,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与楚国平等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于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8.进一步理解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什么重要意 义。
9.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四、学生分组表演,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可从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评价
五、作业
1.复述故事。
一、看拼音,写词语。
wǔrǔɡuījǔqiúfàn
()()()()()()
ɡānjúdàozéisāhuǎnɡ
()()()()()()
bìɡuódàchénpéibúshìxiàoxīxī
()()()()()()()()()()
二、给下列汉字组词,并给它们换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瞅()淮()()()()()
赔()侮()()()()()
三、按要求写词语。
1.写出反义词。
强盛()矮小()
尊重()严肃()
2.写出近义词
接待()吩咐()
故意()欺骗()
四、把句子画线部分换成成语。
1.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2.哪知晏子脸上没有改变颜色,站起来,巧妙回击了楚王。()
3.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
4.楚国的大臣们听了,一个个都是十分得意的样子。()
五、选择。
A.疑问句B.反问句
1.楚国到底是什么样的国家?()
2.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3.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4.齐国人怎么能干这种事呢?()
六、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照样子写一写。
1.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
2.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
七、课内阅读。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
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理解为:楚王的回答肯定是。如果楚王坚持要晏子从狗洞里入城就等于楚国是,楚王是。所以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3.把下列句子换成双重否定句。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
第五篇:晏子使楚文言文阅读答案
晏子使楚文言文阅读答案9篇
在学习中,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晏子使楚文言文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晏子使楚文言文阅读答案1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小题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相同?(2分)………………【 】。
【小题2】.结合选文内容,你从下面语句中的加点字读出了哪些信息?(2分)
①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②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小题3】.面对楚王的诬蔑,晏子“避席”的目的是什么?“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有力地反驳了文中楚王所说的哪句话?(2分)
【小题4】.晏子能言善辩,晏子的语言值得品味。文中晏子说“婴闻之”、“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案
【小题1】C.(2分)
【小题2】①“视”字:突出楚王对晏子态度的轻蔑、骄横狂妄。(1分)②“笑”字:楚王无法解释被绑着入楚为盗的原因,只能低头认输。表现了他的无奈、尴尬,自我解嘲。(1分)
【小题3】①“避席”的动作,突出晏子对楚王的尊重(显示晏子庄严有礼的态度。1分)②“齐人固善盗乎?”(1分)。(本题2分。)
【小题4】① “婴闻之”,留有余地的说法;“得无、耶”使用了表示猜测、疑问语气的虚词(1分)。反驳时语气委婉。(1分)②晏子既要维护国家的尊严,又不激怒楚王以免损害两国关系。(1分)
晏子使楚文言文阅读答案2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于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
①更道
②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
③张袂
④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予?晏子对曰:齐使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
⑤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
①傧者:接引宾客的人;
②更道:改变道路;
③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
④袂:衣袖;
⑤不肖:不才。
翻译:
晏子出使到楚国。楚国人因为晏子个子矮小,就在大门旁边设置了一个小门来接见晏子。晏子不进,说:出使到狗国的人才从狗门进,现在我出使到楚国,不该从这个门进。接待他的人改变了引导的方向,让他从大门进。晏子朝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回答说:临淄有三百闾的人口,张开袖子能遮住太阳,如同下雨,人们肩并肩,脚挨脚,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要派遣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是按国家派遣相当的使者,各自都有所担负的'使命,贤者出使君主贤明的国家,不贤者出使君主不贤明的国家,我晏婴最不贤,所以适合出使楚国。
1、解释下列句子中指定的词语。
(1)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延:请
(2)今臣使楚使:出使
(3)晏子对曰对:回答
(4)比肩接踵而在比:并、挨
2、下面各句都有使,按意义用法分类。
(1)晏子使楚(2)使狗国者从狗门入(3)使子为使
(4)齐使使各有所主(5)使使贤主(6)何为使子
(1)(2)出使(3)(5)(6)让、派(4)使者
3、翻译以下几句。
(1)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张开衣袖就形成浓阴,流下的汗水像下雨,肩并肩,脚跟挨脚跟,凭什么说没人?
(2)其贤者,使使贤主。
那些有品德、能力的人,让他们出使有品德、才能的君主。
4、面对楚王的戏弄,晏子是怎样回击的?用原文回答。
略
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阅读审题技巧
在初三生进行语文的答题的时候是要一定的.技巧的,无论是你在答说明文还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的时候,审题是非常之关键的,因为如果你连题目都读不好那再怎么答题都是思路对不上的。任何一个初三学生在做语文的阅读理解的时候都是要自己仔细审题的,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然后才能做好文章的后续工作,答题的时候才会做到总结好每一个问题都清楚问题的思路。
晏子使楚文言文阅读答案3阅读《晏子使楚》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坐盗()
②婴闻之()
③齐人固善盗乎()
④齐之习辞者也()
⑤吏二缚一人诣王()
⑥寡人反取病焉()
2.翻译下列句子
① 吏二缚一人诣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上文中,你觉得晏子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这则故事通过写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阴谋的故事,表现了晏子机智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
B.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陷,维护楚国的尊严,又不能激怒楚王,“避席”一词表现了他庄重态的度。
C.晏子在宴会上机智巧妙地运用了类比手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辞严,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
D.本文通过橘子这一事物,以小见大,表现了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和过人的智慧。
参考答案:
1.①犯罪。
②指晏子将要出使楚国这个消息。
③本来。
④熟练。
⑤到。
⑥辱。
2.①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
②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
③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3.根本原因是他把国家尊严看得最重要,勇敢捍卫祖国荣誉和自身尊严。(意对即可)
4.D
晏子使楚文言文阅读答案4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问题。
[甲](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乙]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阅读[甲]文,从齐王的角度看,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乙]文中,晏子的言行被后人称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解释下面加粗字词的意思。
(1)上书谏寡人者 谏:_________
(2)闻寡人之耳者 闻:_________
(3)齐人也,坐盗 坐:_________
(4)其实味不同其 实:_________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宋史》记载:“(赵普)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有人说赵普该向邹忌和晏子学习,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要虚心采纳别人的意见 捍卫国家尊严 机智善辩的才能
2.(1)规劝。(2)使……听到。(3)犯罪。(4)它们(的)果实。
3.(1)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
(2)圣人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4.示例一:同意。在解决一个问题或处理一件事时,可以采用机智幽默的语言(或:采用类比、设喻等方法)来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便于对方理解和采纳。
示例二:不同意。尽管有时候语言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敢于坚持自己的原则需要更大的勇气,赵普的行为是他个性最好的体现。(意对即可)
晏子使楚文言文阅读答案5晏子使楚文言文阅读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使楚文言文阅读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圣人非所与熙也()(2)齐人固善盗乎()
(3)吾欲辱之,何以也?()(4)晏子避席对曰()
(5)酒酣()(6)左右对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②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楚国君臣采用了怎样的计谋来侮辱晏子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4.晏子的回答,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指出晏子外交语言的特点。
晏子使楚文言文阅读答案
1、(1)同“嬉”,开玩笑;(2)本来;(3)用;(4)离开座位,表示郑重;(5)畅快;(6)回答
2、①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小官吏捆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
②橘树在淮河以南就成长为橘;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两者只是叶子相似,它(果实)味道是不同的。
3、预先安排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当晏子到来时,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都善偷,从而戏弄晏子。
4、晏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运用比喻、类比等反驳方式反击了楚王的无礼和无理。
晏子使楚译文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赏赐给晏子酒喝,喝酒正当畅快尽情的时候,两个士兵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做什么了?’公差回答 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成为橘子,它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成为枳,只是叶子相像罢了,他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水土地方不相同啊。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社会风气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晏子使楚文言文阅读答案6阅读文言文,回答11—13题。(11分)
(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齐景公为高台,劳民。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也,民必哀矣。夫敛民而以为乐,不祥,非治国之道也。”景公乃止。
【注】为:筑 复:又 敛:征收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齐之习辞者也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君不胜欲 既筑台矣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
小题3:甲文中晏子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反击楚王,乙文则反映晏子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2分)
小题4:读完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熟练、善于 只、仅仅 经得住 已经
小题2:课内略
做君主的是不能把老百姓的悲哀当做快乐的。
小题3:橘化为枳 关心民生或爱国忧民
小题4:机智勇敢 能言善辩,以国事为重,以民为本的人 意对即可
小题1:
试题分析:做此题时,课内重点字词的解释要严格按照注释来答,而课外字词的解释一是要以课内相关词语为基础,二是要结合所在句子的整体意思来理解。做此类题,关键是平常的积累,在学习课内文言文时,对重点常用字词的解释和用法要掌握牢固,并能灵活运用。
小题2:
试题分析:翻译句子1时,要注意“非”不要漏译,以及“焉”的用法;翻译句子2时要明确这是一个判断句,同时要注意“以……为……”这一句式的翻译方法。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翻译文言句子时要关注每一个词的意思,同时还要注意特殊句式。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细读甲文不难概括出故事内容,由文中人物表现也可以推断出人物的特点。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对人物的评价。两文均讲了晏子的故事,所以在评价人物时要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很容易分析出人物机智、善辩、以国事为重等特点。
晏子使楚文言文阅读答案7文言文阅读。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于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回:“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③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④。妻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景公:齐国国君。②霁(jì):天放晴。③被:同“披”。④陛:皇宫的台阶。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其 实 味 不 同
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①吏二缚一人诣王()
②晏子避席对曰()
③晏子入见,立有间()
④逸而知人之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两人,略作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其/实味/不同
2.①捆绑;②座位;③一会儿;④舒服(安逸、安乐、安闲)
3.①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跟他戏弄(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耻辱(自讨没趣)了。
②(景公)于是命令下属拿出衣服和粮食赐给挨饿受冻的百姓。
4.环境影响成长(水土异也)。(意对即可)
5.示例:①晏子机智善辩,具有民本思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②楚王具有自知之明。
③景公有着民本思想,从谏如流,且知错即改。(答案不唯一)
晏子使楚文言文阅读答案8一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文段中加线的词语。
习辞: 避席:
2.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回击的?
3.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
4.把“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5.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把“淮北”比为;把“橘”比为,把“枳”比为。
6.文中晏子与楚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2分)
晏子:
楚王:
7.“吏二缚一人诣王”的目的是什么?
8.楚王戏晏婴,你认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为什么?
9.结尾处写道:“王笑曰”,你觉得这写出了当时楚王什么样的心态?
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大意。
11.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晏子使楚阅读答案
1.习辞:能言善辩,长于辞令。避席:离开座位。
2.因为晏子是“齐之习辞者”;机智设喻进行回击
3.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反击“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的发难。
4.译文:当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5.齐、楚、不盗之民、盗贼
6.楚王狂妄愚蠢;晏子机智灵活。楚王兴师动众,却显得心劳舌拙,不堪一击;晏子单枪匹马,却具有千钧之力,所向无敌。(意近即可)
7.让楚王看见并借此侮辱晏子。
8.成理成文即可
9.成理成文即可
10..叙述晏子出使楚国,用辞令战胜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表现了他外交上的机智。
11.机智善辩 义正词严而又不卑不亢
二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洋洋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洋洋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1、课文主要抓住任务的____来写。
2、晏子巧妙的回答反映了他忠贞爱国、懂得维护国家尊严、从容不迫、随机应变的特点。
3、“同样的道理”指的是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
4、“楚王听了,只好陪不是。”句中“只好”这个词用得好,从这个词可以看出 楚王的尴尬难堪或 楚王的无奈,难堪。
6、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刁难晏子反而自取其辱。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答案
1、课文主要抓住任务的__艰巨__来写。
2、晏子巧妙的回答反映了他忠贞爱国、懂得维护国家尊严、从容不迫、随机应变的特点。
3、“同样的道理”指的是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
4、“楚王听了,只好陪不是。”句中“只好”这个词用得好,从这个词可以看出 楚王的尴尬难堪或 楚王的无奈,难堪。
6、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刁难晏子反而自取其辱。
晏子使楚文言文阅读答案9晏子至,楚王踢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因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3.解释加下划线字词。
⑴齐人也,坐盗 坐:
⑵其实味不同 其:
⑶诣王 诣:
⑷得无楚之水土 得无:
14.“王笑曰”中的“笑”是 ;“寡人反取病焉”中的“病”是
15.翻译句子。
(1)缚者曷为者也?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3)所以然者何?
(4)吏二缚一人诣王。
16.请简析晏子的推理过程。
参考答案
13.⑴犯(2)它的(3)到(4)难道不是 14.自嘲的笑 没趣,自取其辱 15.⑴被绑着的是干什么的?(2)圣人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3)之所以会这样的原因是什么?(4)两个差役绑着一个人去见楚王。16.齐人在齐不盗,人楚则善盗,因此是楚地让齐人变得善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