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河南文化强省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时间:2019-05-13 08:00: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河南文化强省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河南文化强省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篇:论河南文化强省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论河南文化强省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韩 国 良

摘 要:自2004年我省实施文化强省战略以来,经过省委、省政府以及各地方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中原文化的影响力显著增强,文化强省建设大踏步前进,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从横向比较或未来发展的眼光看,则摆在我省面前的任务仍是非常艰巨的。也正鉴于此,所以面向全国、放眼未来,对我省过去在文化强省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显然也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河南;文化强省;成就;不足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河南地处中华腹地,古称中州,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文化资源异常丰富。因此,大力发展河南的文化事业,推动河南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这不仅是时代的需要、党中央赋予的重任,而且从河南的实际文化资源条件来说,也是我们应当优先考虑、尤予重视的。

[1]

一、河南文化强省发展战略的辉煌成就

中国共产党自其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我党更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作为中原地区的主要省份,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省自2004年以来就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我省的具体省情,确立了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宏伟目标,并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2020年)》、《关于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我省的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经过省委、省政府以及各地方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中原文化的影响力显著增强,文化强省建设大踏步前进,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宣传得力,认识到位,文化强省自觉意识明显提高

自2004年我省提出建设河南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以来,河南各级党委、政府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深刻认识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壮大一个国家、一个省份的综合势力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认识到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建设对于它的特殊意义。

原河南省委副书记王全书指出:河南作为发展中省份,在经济上与发达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是在文化建设上,河南拥有相当数量具有经济意义的的世界级、国家级文化资源,拥有近亿人口的消费大市场,拥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发展文化事业的条件得天独厚。我们完全有条件、有可能扬“长”补“短”,通过文化的率先崛起,在文化经济上走在全国前列,并为整个中原崛起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王全书书记的这一见解,可以说早已成为全省人民的共识。

(二)合理规划,放眼全局,宏伟蓝图振奋人心

为适应河南文化强省战略的需要,河南省委、省政府把文化繁荣作为我省的一项重要系统工程,以规划为抓手,以河南人民与中原地区的全面发展、全面崛起为目标,为我省的文化建设绘制了一幅光辉的蓝图。

具体而言,其基本思路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为指导,以我省丰厚的文化资源为依托,以 [2]改革创新为动力,实施文化转企、市场选择、名牌带动、科技推助、人才兴文战略,坚持公益性与非公益性、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城镇与乡村、物质型态与精神型态文化建设并重的方针,着力构建以郑州为中心,以沿黄文化产业带为主轴,以豫北、豫南文化产区为两翼,以各地特色文化产业区块为支撑的“一带两翼”文化产业布局。在时间上分作两步走,到2010年为第一步:文化强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形成较为成熟的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门类较齐全、技术较先进的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左右。从2011年到2020年为第二步:基本实现文化强省建设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文化市场体系日趋成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的文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7%左右,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与省委、省政府的宏伟规划相呼应,许多市县也编制了自己的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等等与民生改善相协调的文化发展规划,制定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全社会参与支持文化强省战略的良好氛围,为河南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进一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文化改制,企事分离,涌现出了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

为了加快河南文化强省战略的早日实现,河南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坚持以改革促发展,通过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机制创新,简政放权、理顺关系,管办分开、企事分开,顺利完成了部分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公司制改造,使许许多多的文化企事业单位真正成为了文化建设、文化经济市场的主体。

其主要表现为:

1、涌现出了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企业集团。如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河南文化影视集团、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和河南有线电视网络集团5家国有大型文化企业,它们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经营,已经成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又如郑州中远演艺娱乐有限公司、郑州市天人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焦作云台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与河南省文化影视集团一道一并被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又如登封市引进港中旅、新恒基、英皇等文化传媒集团,实施战略投资,对文化资源进行整体开发,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

2、部分艺术院团率先垂范,积极改革,扭亏为盈。自我省实施文化强省战略之后,不少艺术院团在完成转企改制以后,面对压力,迎难而上,在投入制度、分配制度、用人制度等方面大胆改革,采用灵活多样的运营方式,面向市场抓创作、抓演出,很快便扭转了长期负债经营的不利局面。如省豫剧一团以“演员工作室和剧团联手制作”、“剧目制作人先期投入、剧团组织创作排练”、“剧团为企业冠名”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省豫剧二团与英协房地产集团和《大河报》合作,增加了演出量,扩大了社会影响。其他如漯河市豫剧团与汇通集团联合,商丘市豫剧院与张弓酒厂联姻等,也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民营文化产业发展迅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民间文化产业的发展,积极引导、扶持全省民间演出团体,大力发展歌舞厅、演艺酒吧等现代城市文化娱乐业,鼓励社会力量兴建“德亿歌剧院”、“西部酒城”、“零点酒廊”、“美乐迪量贩式KTV”等一批大型的综合演艺场所和休闲娱乐场所,繁荣城市演出娱乐市场。如河南天乐动画影视发展有限公司、小樱桃卡通公司等一大批民营文化企业,已逐步成长为我省文化企业的品牌产业。

(四)打造精品,重视品牌效应,增强了河南文化的竞争力

自2004年以来,在河南文化强省建设中,省委、省政府及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品牌建设,依托我省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培育出了一大批有重大影响的知名文化品牌。如以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为代表的考古文化品牌,以龙门石窟、殷墟、少林寺、白马寺、相国寺等为代表的古迹名胜品牌,以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确山竹沟中共中央中原局所在地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品牌,以云台山、南太行、伏牛山、大别山等为代表的自然山水品牌,以汴绣、钧瓷、南阳玉雕、汤阴剪纸、淮阳泥泥狗等

[3]为代表的传统工艺品牌,以宝丰魔术、马街书会、濮阳周口杂技、王公庄画虎等为代表的民间演艺品牌,以《大河报》、《销售与市场》、《梨园春》、《武林风》等为代表的现代传媒品牌,以《风中少林》、《河洛风》、《清明上河图》、《木兰诗篇》等为代表的舞台影剧品牌,以《独角乐园》、《小樱桃》等为代表的动漫品牌等等,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河南的重要文化“名片”。不仅提高了河南的知名度,而且也吸引了资本,开拓了市场,为我省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五)请进走出,两者并重,文化交流方兴未艾

随着我省文化开发的逐步深入,增强经济的外向度,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借助外力加快发展,也是我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重要途径。为完成这一任务,我省一方面先后举办了“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原文化北京行”、“中原文化沿海行”、“中原文化港澳行”、“中原文化宝岛行”、“中原文化澳洲行”、“中原文化非洲行”、“法国河南文化周”、“美国旧金山河南文化周”、“韩国河南文化周”、“意大利河南文化周”等一系列集文化宣传、文化招商、文化贸易为一体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另一方面也大力支持省内优秀文化企业、文化品牌进军省外、国外市场,与省外、国外的知名文化公司合作。通过以上这些措施,不仅全面展现了河南文化积淀的博大精深、旅游资源的丰富多彩、投资环境的可靠优越,把一个充满活力、昂扬向上的河南形象生动地展现于世人面前,在海内外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河南风”,而且也为我省带来了众多的文化商机与丰厚的经济效益。

除了以上五大方面,此外,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与高科技联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配套完善、良性文化市场体系营造等方面,在过去的七八年时间里,我省也同样取得了十分耀眼的成就。但是由于本文篇幅所限,在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二、河南文化强省战略实施存在的问题

以上我们对我省自实施文化强省战略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作了初步的总结,从中可以看出其成就确实是非常巨大的。也正因如此,所以在论述过程中我们才不断用到了诸如“辉煌”、“宏伟”、“显著”、“重大”、“光辉”、“耀眼”等字眼。但是也需注意,正如许多专家所说,我们目前所取得的成就之所以称得上“巨大”,乃是从纵向比较上来说的。如果从横向比较或未来发展的眼光看,则摆在我省面前的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如果说取得了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夜郎自大,听不进任何批评意见,则我省目前文化建设的大好形势不唯得不到保持,而且还有很快落后下去的危险。也正鉴于此,所以面向全国、放眼未来,对于我省过去在文化强省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加以分析,显然也是极为必要的。大而言之,河南文化强省建设主要存在以下五方面的问题。

(一)政府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偏低,影响了民间力量和官方部门兴办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自 2005 年河南省提出文化强省战略以来,文化建设就被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但是文化建设不仅需要政策支持,也需资金支持,可是多年以来政府财政对于文化建设的投入却一致处于低迷状态。比如从2004年到2009年,我省文化事业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0.36%、0.33%、0.28%、0.29%、0.34%、0.32%,而全国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0.4%、0.39%、0.39%、0.4%、0.4%、0.39%。可以说我省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一直都未达到全国平均数值。如果从人均文化事业费投入看,则从2004年到2009年我省在全国的排名分别为31、31、31、31、30、30,也一直都是倒数第一、第二的状态。说得再具体一点,如2008年我省人均文化事业费投入仅为5.89元,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40%。在同一年度,全国有13个省区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北京和上海人均文化事业费投入分别为77.75元与60.06元,均为河南的10倍以上。河南号称文化资源大省,每年的经济总量多年以来也一直稳居全国第五位,可是文化投入却如此之低,这显然是很不相应的。没有相应的投入,就没有相应的产出。财政投入的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河南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从而成为河南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重要瓶颈。(二)文化产业的市场化、集群化、链条化、多元化程度偏低,文化生产经济总量徘徊不前

孤立地来看,河南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并且涌现出了一批较有实力的骨干企业,如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文化影视集团等,自2005年以来每年年度增加值也都在17%以上,可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在我省年度 GDP中所占的比值,多年以来却一直都徘徊在3.0%到3.2%之间。这与《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2020)》所要求的到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 4%左右,到2020年达到 7%左右的目标,显然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仍然较低,有很大一部分文化企业至今仍未走出计划经济的圈子,文化体制改革无论在广度、深度、力度上都还存在着很大不足。二是文化产业的集群化程度仍然较低,大多数文化企业都还是各自为阵,谋求资源整合、合作发展的意识还较模糊。小、散、弱现象普遍存在,低水平、小规模、粗放式经营仍在我省占主导地位,集约化、规模化程度明显不够。三是文化产业的链条化程度仍然较低,大多数文化企业产品数量单一,缺乏后续衍生产品,还没有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衔接,一次性投入多次产出的成熟的产业链。四是文化产业的多元化程度仍然较低,还没有形成多方位、多形式、多层次的产品创生格局,动漫、网络、数字化等新型高科技文化产业比重明显偏小,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三)文化资源开发能力有限,文化遗产保护乏力,开发与保护二者之间尚未形成良性循环 河南省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这一方面为河南文化产业的兴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另一方面也使我们完善保护这些资源面临一个极大的挑战。在当前政府财政投入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如果能较好地开发转化这些资源,扩大创收,并利用这些创收反过来加大对我省为数众多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使资源开发与遗产保护互相促进,相辅相成,这对我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顺利跨越自然也有其不可觑视的推动作用。然而十分遗憾,对于如此丰厚的文化资源,目前我们的利用却主要仍是以静态观览为主,进行动态开发、延伸开发、深层开发的势头并不凸出。像《大宋·东京梦华》、《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等这些结合河南本土(开封和登封)文化资源进行开发的名例并不多。美国迪士尼公司推出的第36部动画巨片《花木兰》深受河南豫剧《花木兰》的启发,好莱坞的科幻巨片《侏罗纪公园》也深受河南西峡恐龙蛋的启发,这些成功的例子都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由于政府财力有限,来自文化资源自身的创收又不多,如此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资金短缺、入不敷出的局面自然也就在所难免了。目前我省不少民间绝技后继无人,很多民间艺术也面临着逐步消亡的危险,许多名胜古迹风化严重等等,这些都是亟待我们予以特别关注的。

(四)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普遍偏低,消费结构发展滞后,文化消费对文化产业的拉动不够

文化产业是典型的消费拉动型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民的文化需求与文化消费。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这为我省的文化消费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由于河南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不仅普遍偏低,而且消费结构发展也十分滞后。不少经济专家指出,根据长期的理论探索与经济实践,一定的GDP发展水平与一定的恩格尔系数,以及一定的文化消费支出水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恩格尔系数应为44%,文化消费应在个人消费中占18%。当人均GDP达到1600美元,恩格尔系数应为33%,文化消费在个人消费中应占20%。可是从2006年到2009年,河南省人均生产总值分别为13172元、16012元、19181 元、20597元,而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却分别为38.4%、34.6%、34.8%、34.2%,不仅数值缺少变化,而且比值明显偏高。2010年在人均生产总值高达24446元的情况下,恩格尔系数也仍为33%,城镇居民人均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也仍然仅占人均消费支出的 10.49%。这样的消费水平显然是很不乐观的。又,从我省居民文化消费的结构看,其构成比例也是很不理想的。主要集中在一般的日常用品方面,一些新兴的文化消费,如互联网信息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等,在居民的文化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都是非常有限的。

(五)文化人才匮乏,人才队伍建设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人才培养机制呆板僵化、缺乏生气

文化建设是一种高技能与高学养相结合的活动,因此它特别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来支撑。目前

[4]我省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相对我省文化强省战略的目标来说,在文化人才建设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大不足的。这主要表现为:第一,缺少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名家、大家和文化领军人物。一个常香玉唱红了河南“豫剧腔”,一个赵本山带火了东北“二人转”。基此,对于“名人效应”的宣传打造,我们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第二,缺少一流的的集文化创意、经营管理、专业技能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例如由于缺乏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新郑市不得不悬赏百万向国内征集“丙戍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项目策划。少林寺推出的实景演出《少林禅宗·音乐大典》的主要策划导演、音乐人、顾问以及舞蹈编导等,也都不得不借助外援。第三,专业人才的行业分布不合理。传统文化产业人才比较集中,新兴文化产业人才严重不足。特别是像网络、动漫、游戏、数字艺术、多媒体运用等这些科技素养要求较高的产业,人才供求更是严重脱节。第四,人才管理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人才培养不受重视。一方面高校教育脱离实际,如作为河南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工程的郑州大学,至今都未设置文化产业方面的研究机构和学科专业,另一方面人才选拔、分配、奖惩机制缺乏生气、不够健全,不少人才学非所用,屈沉下僚,甚至甘心平庸,碌碌无为。这对我省的文化建设显然也都是很不利的。

当然,河南文化强省战略实施工程浩大,头绪繁多,除了以上五大不足外,其他如对河南文化典籍的理论探索重视不够,公益文化事业基础薄弱,节庆会展花钱多收益少,文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对外文化贸易规模有待提升,中原文化宣传力度有待加强等,所有这些也都是有待我们尽快解决的。不过,饭总要一口一口吃,路总要一步一步走,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任何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J].新湘评论,2011,(21):6.[2] 包容.软动力:“建文化强省促中原崛起”——河南省委副书记王全书访谈[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09-19(7).[3] 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2020年)[N].河南日报,2005-10-08(1).[4] 文平,付善勇.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50.[5] 李庚香.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与中原崛起[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6):36.[5]

第二篇:广东文化强省建设

1、请结合实际谈谈,在当前建设文化强省的语境下,在当今广东经济、社会面临新一阶段发展机遇的转型时期,我们需要怎样的“广东精神”?它与我们以往多有论述的岭南文化精神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又应当怎样践行新时代的“广东精神”?

答:汪洋书记提出要提炼新时期“广东精神”后,全省上下掀起了一股讨论广东精神的热潮。务实、开放、包容„„这些几乎已经成为广东符号与广东印象的标签,再次成为南粤大地的热词。

毋庸置疑,时下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广东都将处于攻坚时代——转型升级需要攻坚、社会服务创新需要攻坚、深入改革需要攻坚„„此时的广东,未来广东,尽管已经22年勇夺全国经济总量冠军,并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但广东丝毫松懈不得、骄傲不得。回首广东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工作取得的骄人成就,将来的路,我们更需要提炼出广东精神,加以弘扬,以实现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与建设幸福广东的全面胜利。结合新时期、新背景,我们需要弘扬怎样的广东精神?

务实。广东人历来以务实而著称,但由于近年来兄弟省份、兄弟省份的城市与广东及广东各城市的发展差距进一步缩短,也让不少广东民众、广东的领导干部沾染了浮夸的习气。害怕被超越、害怕被换位;因此不惜不切实际地推工程、上项目。甚至一些地方领导为了任期内能交出高分的成绩单,寅吃卯粮、涸泽而渔,表面上数据风光,实际上却为地方科学发展埋下定时炸弹。因此,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广东要沉住气,说到底要秉持务实的优良传统。现阶段来看,把转型升级的工作做好办实,就是最大的务实。转型升级,也许短期的经济增长率会不好看;但最终的受益者始终是老百姓。只有经济增长的质量上去了,那么老百姓才能分享更多的蛋糕。因此,务实,就是要踏踏实实、按规律办事,不搞浮夸风、不搞“短平快”、不为一时的脸面。切实将转型升级工作做好,离不开务实的态度与理念。

开拓。广东今天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开拓”的意识。在国内内需市场潜力巨大与经济全球化加快的大背景下,广东需要继续当好拓荒牛。广货长年出口旺盛,为广东经济发展注入了持久的强心剂。但在传统的贸易伙伴出现经济、消费疲软之际,广东该如何寻求新的发展极?瞄准国内腹地、瞄准新兴市场。在汪洋等省领导的推介下,广货近来大力挺进中西部、东盟等新兴市场。广货在国内攻城掠地,已经成为广东开拓意识、开拓精神的新时代范例。然而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广货在开拓市场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加强,例如东盟市场等国外新兴市场。我们的省领导有开拓意识不行,也要广东商人、广东民众弘扬开拓精神,积极迈出“家门”的步伐。

敢为。广东敢为天下先,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然而也要看到由于广东经济的长期领先,无论是改革的魄力与勇气方面,都出现了懈怠、削减的迹象。这对颇需改革攻关的广东来说,是极其不利的。愈是到关键时刻,愈是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否则就容易被追兵“弯道超车”。一些重点领域的改革,广东不先行先试,那么江苏、浙江就走在前头了。改革是科学发展的最大动力,倘若广东不敢改革、不轻易改革;那么就难免会丧失经济发展水平乃至经济总量的领先地位。因此,全省上下要弘扬“敢为”的精神,鼓励、提倡敢于尝试、敢于改革,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只要不与科学发展的大方向背道而驰,要接受、原谅试错、改错。

致远。也许我们现在做的事情,短期收获不到什么实实在在的效果,甚至现在还会招徕批评、责骂、否定不断。但是只要是有利于科学发展,有利于建设幸福广东,就要有不怕暂时挨骂、不惧暂时被批的勇气与理念。功不在当代、功不在近期;但却是利于广东的后世子孙的。因此,要弘扬致远的精神,为当下考虑的同时,更要为将来考虑、为子孙考虑。建设幸福广东、低碳广东、法治广东„„都是“利在千秋”的重要战略部署,也许五年十年内收效不那么明显;但只要持之以恒、坚定不移,那么将来的广东人一定感谢我们现在所做的。

自强。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最大的省情。尽管经济欠发达的非珠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形势渐入佳境,已经显现突出的后发优势。但还是有不少欠发达地区的领导干部、民众埋怨这、埋怨那,怪国家、省没给足够的政策、没给足够的资金、没给足够项目。内因是个人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对于城市也一样。广东已经进入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一方面既要省和发达地区加大支持、扶持力度,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欠发达地区牢牢把握机遇,加强自身软实力建设,为迎接新一轮大发展打下扎实基础。对待后发地区而言如此,先发地区亦然。部分先发地区总是盯着优惠政策不放,已有“特”,想更“特”。步入优惠政策才能发展的误区,是危险的,也是不可靠的。全国上下这么多省份、这么多城市,谁不想多些优惠、多些政策?国家能给多少?倒不如好好挖掘自身的发展潜力,做到自强不息、自我突破,而不是动不动要省出面、国家点头。自己的功夫还没下足,就老是依赖外部力量推一把,这也是不大现实的。

广东,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新起点、新使命、新任务,这需要用好我们的传家宝——广东精神。只要弘扬好广东精神,那么辉煌永远属于广东、广东人民。

这种“广东精神”与我们以往多有论述的岭南文化精神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从古到今,开放兼容是岭南文化最重要的特色。岭南文化天生具有开放兼容的品性。岭南文化是在百越文化、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吴文化以及西方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与外来文化长期的交流、碰撞、融合的过程中,广东人形成了一种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精神品格。

广东人不安于现状,不满足封闭在自我循环的小圈子里,具有向外拓展的特征。广东人移居海外,始于唐宋,从明代开始,更有成批的人出国谋生。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是广东人出国人数最多时期。由于人多地少,战乱饥荒,生存条件较差,广东人又有较浓厚的商业意识,且有地处沿海的便利,大批广东人外出到异国他乡打工、做生意。广东侨居海外的乡亲人数占全国一半以上,其中,粤东地区旅居海外的乡亲人数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从南洋首富郑智勇到华人首富李嘉诚以及霍英东、曾宪梓等等,广东人“走出去”,闯天下,打拼出一片新天地。移民文化和商品意识造就了广东人的开放观念和无止境的追求。在海外移民的过程中,岭南文化向海外特别是东南亚传播,同时吸收世界各地的文化。独特的岭南文化造就了广东人开放兼容的博大胸怀。

改革开放的实践,更让广东人先行先试,经受新的洗礼,树立起开放、兼容、开拓的崭新形象。广东人民敢于面对外部世界,吸纳人类文明精华,坚持排污不排外。引进大量境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国内外大量人才,广东容纳和吸引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外来工,更是体现了广东人开放兼容的精神。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对外交流进一步增多,广东请进来,走出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十二年来,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已被打造成我省与世界五百强企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我省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在拓宽我省的国际视野,推进国际合作,塑造国际形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更应该树立世界眼光,以更加广阔的胸怀,开放兼容,海纳百川,拥抱世界,融入世界。

敢为人先是广东人显著的精神品格。可以说,用敢为人先表达广东精神是“躲不开、绕不过”的,是恰如其分的。岭南文化是以海洋文化为基础,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并重的文化。海洋文化具有勇于拓展、善于创新、敢于冒险、同舟共济的特征。这些特征蕴含了敢为人先的文化精神。广东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是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海内外广东人都以敢为人先,敢闯敢冒,敢于冲破僵化观念和陈规陋习的束缚著称于世。他们以大海弄潮儿的无畏气概,奋力拼搏,充分体现可贵的首创精神。

历史上,广东人有着“闯荡世界”的眼光和气魄,许多广东人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拼搏创业,成了世界各地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拓荒牛”。近现代,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梁启超推动维新变法,到孙中山、廖仲恺等一大批仁人志士推翻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探索救国救民之路,都是敢为人先精神的生动体现。

鸦片战争以来,广东人不断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国民党一大在广州举行,黄埔军校在广州创立,海陆丰农民运动蓬勃兴起,彭湃、毛泽东等相继主持广州农讲所,省港大罢工,东征北伐„„一个个历史事件,充分体现了广东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广东人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最前列。

从“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到中国国内制成第一架飞机的设计师、制造者和飞行家冯如;从广东籍左翼作家洪灵菲、冯乃超、戴平万、冯铿等成为中国创立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一支重要生力军,到当今学者泰斗、一代宗师饶宗颐;从人民电影事业的开创者陈波儿、蔡楚生,到新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开创者、奠基人梅益„„无不体现广东人敢为人先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更是处处表现出敢为人先的精神。从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到科学发展、先行先试,从建设文化强省、到创新社会管理,广东人都勇立潮头。他们敢闯敢冒,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大胆实践,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的佳绩。敢于“杀出一条血路来”,成为新时期广东人精神的形象描述。可以说,敢为人先是广东人当之无愧的文化精神。当前,广东要继续当好排头兵,仍然需要发扬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

文明向上既是新时期广东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也是党的十七大明确作出的要求和部署。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是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文明向上。

文明向上富有深刻的价值内涵。它既立足广东,又面向全国、面向世界,放眼未来。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广东精神内涵之一,这里特指精神财富。人类发展史就是从动物到文明人的进化史。追求和向往文明是永无止境的,也是没有国界的。昂扬向上是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四有”新人。人民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价值追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东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理论创新的热土。“两个文明建设”都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全省人民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不自满,不停步,不懈怠,不僵化,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也是广东鲜明的时代精神。提炼打造文明向上的“广东精神”,体现出广东特色和独创性,是广东精神区别于其他省区市精神的一个重要标志。

十七大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国将成为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全民族文明素质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实现这个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科学发展的试验区,率先建成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地区任重道远,迫切需要凝聚文明向上精神。只有广东率先践行文明向上精神,为全国作出示范和榜样,才能推动我国成为文明向上的国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成为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才能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2009年7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实施意见》,强调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以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提升文化软实力,基础在于提高公民素质。只有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人们的理想信念才能树立,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才会形成。从而,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在培育文明向上精神上作出了可贵的探索。

面对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对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面对“小悦悦事件”反映出来道德滑坡现象,亟待整个国家和民族提高文明素质,形成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以党和政府的文明向上的精神引领社会的价值取向。因而,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文明向上精神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广东在这方面也应该先走一步。

我们又应当怎样践行新时代的“广东精神”?汪洋书记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大力弘扬岭南优秀文化,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民众生活和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大力宣传和实践“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弘扬新时期的广东精神,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必将为广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我认为,“广东精神”的提出,不只是一句口号,关键还在于践行。

“广东精神”一出台,各大报纸网站也都相应的进行宣传,如今,新广东精神迅速传遍南粤,打开各大广东网站的论坛,对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有很多观点和跟帖,短短时间就形成了“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思想共振。虽然广东精神只有短短的三句话,九个字,但它的理念是与现代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是提高人民道德修养,提升广东文明形象的时代要求。

“广东精神”,不能像一阵风,而是要深入到广大人民的心坎里去,让大家都来积极践行。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需要社会,团体,市民的一同努力,将之转化为行动引领。“广东精神”应作为当前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使之成为改革发展实际行动的引领。新的历史时期,政府机关要讲求

“政德”,企业商人要坚持“职德”,家人朋友要重视“道德”,有了良好的道德风尚,才能将“厚于德”更好地实践到“敏于行”上来。

“敏于行”是对新广东精神关键在于践行的体现,也体现了一种先行先试、不尚空谈、务实敢闯的精神,这也正是我们广东精神的内在动力。广东精神的实质是要多做实事,多做有益的事,而不是在于呼口号,在于唱颂歌唱。我们不需要太多的目标,不需要过多的数字,不强调太多的精神,要的是以精神作为引领,切切实实做出好事来。

作为新时代的广东人,新时期广东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主流价值观,它是当代广东人实干精神的彰显,我们应当以新广东精神作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价值引领,为建设幸福新广东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三篇:二、建设文化强省

1、请结合实际谈谈,在当前建设文化强省的语境下,在当今广东经济、社会面临新一阶段发展机遇的转型时期,我们需要怎样的“广东精神”?它与我们以往多有论述的岭南文化精神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又应当怎样践行新时代的“广东精神”?

答:(1)结合我们广东的实际情况,在当前建设文化强省的语境下,在当今广东经济、社会面临新一阶段发展机遇的转型时期,我们需要大力宣传和实践“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厚于德”是指”侧重于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广东精神的来源和基础;“诚于信”侧重于对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市场经济伦理的融合和坚守,是广东精神的时代要求;“敏于行”侧重于对敏行、敢为、实干的当代广东鲜明特色精神的彰显,是广东精神不断发展并永葆生机的内在动力。“厚于德”是指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甘于奉献,它既是一种美德也代表了广东人民的追求。“诚于信”是一种做事的原则,实际上就是要做到真诚、友信。“敏于行”是一种行事的风格,“敏于行”是指不空谈,务实、不张扬,很敏锐地知道世界发展的趋势,敢于先行一步。(2)“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提法既体现了广东特色,与我们以往多次论述的岭南文化精神有着一脉相承、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岭南文化历来倡导尚德、乐善、好施,造就了广东人宽厚的精神品格;广东在对内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形成了讲诚信、重契约的历史传统;广东是中国近代革命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敢想敢干,具有敏于行的行为特征。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广东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道德滑坡的现象,时代呼唤整体 道德水平的提高;广东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下一步培育诚信意识、契约精 神;广东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过程中,也将遇到各种困难,只有善于把握发展机遇,敢想会干,才能化解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广东要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精神支撑。所以说广东精神体现了广东特色,与岭南文化精神有着一脉相承、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我个人认为,要践行新时代的“广东精神”,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①我们要清楚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广东精神是一种道德追求,是一种精神信仰,也是一种道德力量,它是不分群体,不分阶层的,在广东生活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践行广东精神。因为一个人生活的环境跟当地的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社会氛围是息息相关的,每一个人都要在其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这样整个社会向善的风气才能弘扬起来。当然,党政领导干部在践行广东精神方面更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起到践行广东精神的榜样力量。②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需重视榜样的力量实践广东精神需要全体广东人的努力,我觉得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要明确实践“广东精神”的具体要求;树立实践“广东精神”的先进典型,通过榜样 的力量培养广东人践行“广东精神”的自觉; 将“广东精神”转化为具体的道德 规范、行为准则。比如以推进广东志愿服务开展及创新来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志愿者,在践行广东精神的过程中他也是个非常重要的主体。志愿服务、志愿者精神是一 种新时代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基于德、立于信、践于行”的。志愿者的这种行为是基于德的,因为它是利他的,同时也立于信,大家找到志同道合者共同来服 务社会,而且他们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付诸实践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志愿者 服务跟我们所倡导的广东精神是相符的,可以成为我们践行广东精神的一个重要 的方式。再比如,让“广东精神”走进课堂,让广大学生明白“广东精神”的基本内 涵与实践要求;其次,要让广大学生认同“广东精神”,将“广东精神”作为自己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再次,要让广大学生将“广东精神”落实到行动上,将“广东精神”转化为创业干事的具体实践。③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人人有责。开展广东精神的活动当中一定要把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干实事、求实效,真正使广东精神在全省人民群众中落地、生根、发芽,让广东精神之花处处盛开。一方面,我们要有实践“广东精神”的文化自觉,明确实践“广东精神”的重要 性和实践“广东精神”的途径。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有实践“广东精神”的文化自信,相信通过践行“广东精神”能化解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彰显“广东精神”的魅力,有了这样一种文化自信,就能够把广东精神的精神品格转化为发展的动力。作为一个公民,生活在广东,我们要认同、理解和践行广东精神。从小事做起,贯穿于具体工作的细小环节,体现在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要培养家 园意识”,我也希望广东人和来到广东工作生活的新广东人能够真诚地融入到广东的大家庭里,来宣传和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作为教师,实践“广东精神”,最重要的是在教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体现“广东精神”的要求,各项工作都做到“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比如,以厚德的精神关爱学生,行为示范,在学生中形成一种表率的作用,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以诚信的品格从事研究,不浮躁、不造假;以敏行的品 格从事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多思考、多创新。建设文化强省 打造“广东精神”。汪洋要求认真反思“小悦悦事件” 努力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大文化强省建设力度。着重突出提炼打造“广东精神”、推进文化民生工作、做大做强广东文化产业、擦亮叫响广东文化品牌等方面工作。针对最近我省发生的“小悦悦事件”,汪洋在常委会上要求进行认真的反思,结合贯彻全会精神,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努力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

第四篇:200910河南建设文化强省的做法

河南建设文化强省的做法、经验和几点建议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考察组

(2009-10-04)河南日报

编者按

今年6月,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率领的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考察组对我省文化强省建设工作进行了考察。其间听取了河南省委、省政府文化强省建设工作情况介绍,实地考察了郑州、开封、商丘、焦作、宝丰、鲁山、登封等地的文化单位和文化企业。考察组对我省坚持文化强省建设的做法和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予以刊登。

一、河南文化强省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一)在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着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河南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全面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党的十六大特别是2004年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高度,确立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奋斗目标。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每年都要专题研究、协调解决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问题。组建了由省长担任组长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门工作机构。2005年、2006年和2008年三次召开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会议,相继出台《河南省文化强省规划纲要》、《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关于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为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各级党委、政府的文化自觉意识提高,把文化产业作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强化文化建设。一些市县编制了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民生改善相结合的文化发展规划,制定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全社会参与支持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河南文化强省建设已经进入由理论到实践、由规划到实施、由局部探索到整体推进的崭新发展阶段。

(二)在文化强省建设中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河南省委、省政府把文化产业作为建设文化强省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加速发展,势头强劲。2005年以来,河南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均在17%以上,高于同期全省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产业规模也跃居全国前列,走出了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一靠项目推动。每年确定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发展项目,靠项目融合资源、市场、资本和技术。形成一批具有

较强带动力的文化企业。总投资1.1亿美元的河南凯瑞数码有限公司目前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可录类光盘生产企业,2008年销售收入3.6亿元,利润总额3000多万元。登封市引进港中旅、新恒基、英皇等文化传媒集团战略投资者,对文化资源进行整体开发,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二靠企业带动。支持国有大型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经营,(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企业集团。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河南文化影视集团、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河南有线电视网络集团5家文化企业成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三靠市场拉动。通过市场抓商机,瞄准市场上项目,努力提供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河南超凡影视制作公司拍摄的《快乐星球》深受儿童欢迎,2004年首播以来经久不衰。《禅宗少林·音乐大典》靠市场化机制运行,一期投资1亿多元全部为民营资本。四靠旅游促动。推动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形成文化旅游产业联合体,带动交通、餐饮、旅店、商业、娱乐等相关行业发展。去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超过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60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9%。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河南省委、省政府抓住文化产业逆势上扬的特点,实施“五大动作”应对危机,推动发展。一是成立了文化产业投资公司,打通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二是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三是把文化产业项目推介招商作为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的主要内容,着力推进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四是设立8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为文化强省建设寻求新的突破;五是实施“旅游立省”战略,促进文化与旅游联姻。

(三)坚定不移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坚持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协调发展

河南坚持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动力,靠改革破难题,靠改革促发展,靠改革增效益。河南于2005年启动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确立了郑州等5个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等13个试点单位,分类指导,探索经验。一是积极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截至2008年底,全省68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完成转企改制,所有电视剧制作机构、电影制片厂和70%以上的出版单位完成了改制任务。河南省电影公司改制组建河南奥斯卡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西安、乌鲁木齐等城市筹建10多座星级影城,去年票房收入近9000万元,在全国的位次大幅度提升。二是积极推进文艺演出院团改革。郑州歌舞剧院实行投资主体股份制、市场运营项目制、主要演员签约制,先后推出了《风中少林》、《云水洛神》等三部优秀剧目,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演出效益。商丘市豫剧院和宋城影剧院以资产技术参股、职工自愿入股的办法,整合19家文化企事业单位组建商丘演艺集团,采取“集团+经纪人+市场”的模式,演出场次和演员收入大幅增加。三是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全省公益性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强化公共服务功能。鹤壁市将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三馆合一”,形成了一个现代化、综合性的文化服务场所,走出了一条集约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新路子。同时,政府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36个,博物馆140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86个,基本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共投入资金2亿多元,建成51个县级支中心。数字电影覆盖率超过50%。2008年免费为农民送电影60万场,实现了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目标。四是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和民办非企业文化单位。全省现有各类民营文化单位2.5万家,年营业额60多亿元。宝丰县50万人,有1400多个民营文艺表演团体,5万多演员,常年在全国流动演出,年收入4亿多元,同时带动了当地演出服饰、道具、灯光、布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人民群众不仅是文化产品消费者,也是文化艺术的创造者,文化产业的生力军。民营文化单位已经成为河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补充和新生力量。

(四)在文化创新中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文化生产力

河南依托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坚持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努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文化生产力。把内容创新作为着力点。注重对传统文化进行开发包装,把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文化生产力。《木兰诗篇》把“木兰从军”故事以交响乐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同时吸收歌剧、音乐剧、戏曲、舞蹈等艺术元素,通过具有民族特色和国际化的演奏、演唱,使作品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唱响了中国,唱响了世界。把形式创新作为关键点。博采众长,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如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打破了传统的艺术表演形式,采取演唱比赛、擂台赛、台上台下相交流、时间空间相转换等新的表现形式,调动了演员和观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把业态创新作为切入点。采用新技术、新手段改造传统的创作、生产和传播模式,大力发展电子出版、数字影视等现代文化业态。河南手机报去年收费用户已超过百万,居全国省级同行业首位。原创动画连续剧《独脚乐园》荣膺中国动漫产业十大标志性品牌。原创动画片《小樱桃》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获得较高收视率,版权输出到加拿大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出版《小樱桃》漫画图书212种,发行量达1390万册。

(五)在中外文化市场中形成中原文化品牌和影响

河南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艺术精品,创出市场品牌,近年推出了一系列反映中原风情、体现河南特色的“文化名片”,在全国产生良好反响。创作推出了《风中少林》、《清明上河图》、《木兰诗篇》、《云水洛神》等一批精品剧目。《风中少林》、《铡刀下的红梅》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奖。《程婴救孤》荣获2004至2005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第一名、文化部第十一届文华大奖第一名、第七届中国艺术节观众最喜爱的剧目第一名,远赴意大利、法国巡回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等旅游演艺品牌,《梨园春》、《武林风》等影视品牌,《大河报》、《销售与市场》等报刊品牌,宝丰魔术、民权王公庄画虎等民间艺术品牌,在全国都有较高知名度。

河南依托中原文化精品和品牌效益,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一是让中原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河南豫剧长期在国内巡回演出,并远赴欧洲、南美等地演出;河南的武术、杂技也常年在国外演出。今年春节期间,河南在澳大利亚举办了“中原文化澳洲行”活动,向澳大利亚人民展现了中原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了双方经贸合作与交流,共签订合作项目22个,金额27亿美元。二是以中原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中外游客走进河南。河南具有河洛文化、姓氏文化、功夫文化、古都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优势,组织开展以中原文化为纽带的重大文化活动,如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周口中华姓氏文化节等,吸引了大批海外华人来河南寻根谒祖,感受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海内外游客、客商的文化大交流带动了经贸大合作,经济的大发展。

二、几点建议

(一)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拓宽服务渠道,健全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让社会公众都能共享社会文化成果,共用社会文化设施。

从目前来看,我国中西部地区文化发展相对滞后,许多县级图书馆长期没有购书经费,多数县乡文化馆站不能正常开展工作。为此,建议国家在项目规划、资金投入上对中西部地区的文化事业建设给予必要的倾斜,加快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把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环境的优化、民生的改善、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文化素质。

(二)从法律和政策上促进文化产业稳健发展。近年,国家为支持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转企改制工作的顺利推进。建议将这些优惠政策惠及全部文化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文化企业。对已经转企改制的文化单位,也不能等同于一般的经贸企业,在财政、税收上加大支持力度,形成长期、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使他们能够创作更多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品力作,在文化市场中发挥导向、示范作用。要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吸引、鼓励各类经济成分投资文化产业,力争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性产业。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制建设,尽快把国家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保障和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平稳发展。

(三)切实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文艺创作是艺术家充满激情的创造性劳动,文化人才也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源。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文艺创作、文化创意、文化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指引下,调动和激发艺术家的想象力、创造力,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的社会文化环境。建立和完善文艺创作、文化创意的优秀人才出得来、留得住、用得上的用人机制和管理制度。鼓励文化单位和高等院校合作举办研修班、培训班,培养和造就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特别是文化产业的领军人才。制定文化产业

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进入文化产业。鼓励优秀科技人才和大学毕业生到民营文化企业就业任职。逐步解决民间艺人、民间文化人才的职称问题,民间艺人、民间文化人才也应享有与国有文化单位人员同等的专业技术职称。

第五篇:保护文化遗产 建设文化强省

保护文化遗产 建设文化强省

1.郑州群众艺术馆赴新加坡参加文化交流演出

l月10日至21日,郑州市群众艺术馆受河南省旅

游局委托,应新加坡中国商会邀请,参加新加坡第二十届“春城洋溢华夏情”文化交流演出活动。其中,舞

蹈武术演出团在新加坡共演出25场,代表中国的古典舞蹈和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少林功夫,在新加坡引起 了强烈反响。

2.“河南文化强省建设专题研讨会”召开

“河南文化强省建设专题研讨会”2月21日在郑州召开。

来自北京和省内的专家学者围绕我省如何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进行了深入研讨。

3.第三届“文化中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国行暨百花迎春”活动举行

中新网纽约2月20日电

为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中美两国文化的了解和合作,第三届“文化中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国行暨百

花迎春星光盛典”l9日晚在纽约林肯中心举行。据介绍,第三届“文化中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国行

暨百花迎春”活动,是由300多位青少年艺术家和中国著名艺术家姜昆、戴志诚、郭峰、刘全和、刘全利、张

毛毛,古筝艺术家吴青、高亮、王晓红,以及人气歌手山野、魏语诺共同带来一场精彩的演出,将中国非物

质文化遗产宝库中闪烁着炫目光彩的音乐、舞蹈、戏曲等节目展现给纽约观众。

4.“舂满中原”商都民俗庙会举办

为迎接蛇年春节,弘扬河南传统年 俗文化,由《大河报》、大河网和“春满中原”商都民俗庙会组委会联合主办 的2013年“春满中原”商都民俗庙会启动。今年“春满中原”商都民俗庙会 的主线活动是“走灯节”。“走灯”的风俗起自汉朝,河南地区的走灯活动不 限于祭祀、游戏,还包括祈福、爱情、交友等内容。

5.宝丰马街书会开幕2013年2月23日上午,第八届中国宝丰马街 书会精彩开锣上演,来自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l500多名说唱艺 人,从四面八方会聚宝丰县马街村的应河两岸,让近30万人次赶会观众 真正体会到“一天看遍千台戏,三天胜读万卷书”的感受。

文化强省

1.河南存在哪些有利于建设文化强省的因素?(1)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文化遗产丰富。(2)地处中原,交通便利,方便人们出游。

(3)我省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存在深厚的文化底蕴等。(4)中原文化绵延数千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吸引

力等。(5)新时期以来,我省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作品推陈出新,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2.请你总结一下我省在建设文化强省方面还有什么不足。

(1)河南是人口大省,人口素质偏低,不利于先进文化的推广和普及。(2)我省经济较为落后,发展先

进文化的物质基础薄弱。(3)我省科技实力不强,教育落后,文化建设基础薄弱。(4)对历史文化开发较

多,能够反映新时代特点的文化创新不够。(5)有足够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不多。3.河南文化资源优势有哪些?(1)以安阳殷墟、洛阳龙门石窟为代表的物质文化遗产。(2)以少林武术、太极拳为代表的非物质文

化遗产十分丰富。(3)音乐大典《禅宗少林》震撼人心,豫剧《常香玉》获文化大奖;中原文化走红美国、澳

大利亚;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豫商大会、姓氏文化节等文化活动气势雄壮。(4)《梨园春》《武林风》为代表 的现代传媒品牌越来越强。(5)以古都文化、武术文化、寻根文化、宗教文化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品牌引来

八方游客。(6)以南阳玉雕、禹州钧瓷、洛阳唐三彩、开封汴绣、三门峡黄河澄泥砚等为代表的传统工艺美

术品牌招来滚滚财源。(7)以宝丰马街书会、濮阳周口杂技等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品牌在现实生活中展示 古老风韵。

4.河南文化强省建设有什么意义? 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中原优秀文化,提高河南人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打造河南文化强省的形象,增强

河南影响力,树立河南人积极正面的形象;利用文化优势推动河南经济快速发展;有利于发挥我省文化资

源优势,增强文化凝聚力;有利于挖掘我省文化潜力,增强文化吸引力,实现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资源强

省的跨越;有利于推动我省各项事业的发展,建设和谐中原,实现中原崛起;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

物质文化需要,让广大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5.实施文化强省战略,你有哪些好的建议?(1)要抓好精品生产,推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大作、力作、名作。(2)推动一些具有河南特

色的文化产品,打造河南品牌。(3)经常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社区文化活动和广场文化活动。(4)组

织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对外交流活动,展示中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 成果。

6.请你说说河南历史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1)河南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2)中原文化已经深深地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中。(3)中华儿女对于中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4)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5)中原文化历史底蕴非常丰厚,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等。

7.请你以“建设文化强省我有责”为主题,向广大中学生发出倡议。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1)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2)增强民

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爱祖国、爱家乡。(3)做文明河南人,树立良好河南形象。(4)保护文物,爱护 环境。(5)积极宣传博大精深的河南文化,为构建和谐河南做贡献。(6)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推动河南

文化的创新、发展作贡献。

8.中原文化为什么能在海内外产生巨大影响?(1)河南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干和根源。(2)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历史

文化资源,文化灿烂,名人辈出。(3)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独特。(4)新时期以来,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艺

作品推陈出新,精品迭出,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5)丰富的文化资源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对外文化

交流中有重大现实意义。

9.厚重的历史文化对今天河南发展来说有什么作用?(1)它是激励中原儿女的精神源泉。(2)它是提升河南形象的金字招牌。(3)它是促进文化繁 荣的战略资源。(4)它是实施旅游立省战略的有力支撑。(5)它是推进中原崛起的重要动力。(6)中原文化蕴含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以处众、内和外顺”的和谐思想,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 的精神源泉。

10.河南省的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请你列举我省两个知名的文化活动,并作简单的介绍。

(1)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的祭拜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活

动,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梨园春——河南电视台的一个品牌栏目,以戏迷擂台赛为主要

形式,以河南地方戏为主要演出内容,对繁荣电视文化事业、推动河南戏曲的发展以及弘扬民族文化都起

到积极的促进作用。(3)洛阳牡丹文化节——全国四大名会之一,从1982年到2011年已经举办过29届,成为中外知名的集赏花观灯、旅游观光、经贸合作与交流为一体的大型的综合文化盛会。(4)开封菊

展——开封的养菊历史悠久,在唐代就初具规模。至北宋,开封菊花更遐迩闻名。每年lo月18日至ll 月18日为开封“菊花花会”的会期,到2011年已经连续举办了28届,成为开封市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5)周口周末一元剧场——河南省周口市于2008年4月推出,是该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头戏。老百 姓只需一元钱,就能在每周五晚上欣赏到高质量的文艺演出。此项活动作为~项公益文化活动,深受当 地老百姓欢迎。

11.在曰益扩大的对外文化交流中,你打算怎样展示河南人的风采?(1)展示自身良好形象: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2)积极宣传和介绍中华文明。(3)遵守公

共秩序,服从管理,爱护环境。(4)尊重文化差异,以开放的胸怀面对世界文化,汲取其他民族的文化精

华。(5)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为家乡振兴作出贡献。12.我们应如何对待家乡的传统文化?(1)坚持批判地传承。(2)继承优秀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成果,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3)我们要

善于辨别多种消极文化并加以自觉抵制。(4)弘扬传统文化,建设和谐河南等。13.请你举出两个新时期我省在全国较有影晌力的文化节或文化品牌。

洛阳牡丹花会、开封菊花节、新郑黄帝陵拜祖大典、《风中少林》《武林风》《梨园春》等。

14.请你谈谈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的必要性。(1)这是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良好文化环境的需要。(2)这是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需

要。(3)这是提高我国公民幸福感的需要。(4)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需要。(5)这是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需要。15.请你为“河南品牌创意推介年”活动设置一条宣传标语。

中原崛起,文化强省;打造文化知名品牌,传承河南历史文化;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文化遗产保护

16.你对中原文化了解多少?请分类列举。

(1)文化活动类: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洛阳牡丹花会、开封菊花花会、淮阳太吴伏羲祭典、信阳

固始根亲节、宝丰马街书会等。(2)世界文化遗产类: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

筑群。(3)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少林功夫、豫剧、汴绣、朱仙镇木板年画、豫西民间剪纸、民权画虎村、南

阳玉雕等。(4)文化精品剧目类:舞剧《风中少林》《水月洛神》;新编豫剧《程婴救孤》《清风亭上》《苏 武牧羊》《常香玉》《香魂女》等。(5)古城遗址类:隋唐洛阳城、汉魏洛阳故城、郑州商城、内黄三杨庄、宋都古城等。(6)文化宣传类:中原文化福建行、北京行、上海行、天津行、港澳行、宝岛行以及中原文化

拉美行、澳洲行。(7)知名品牌:新飞冰箱、洛阳浮华玻璃、宇通客车、许继电气、双汇食品、莲花味精、三

全食品、思念食品、华英鸭等。(8)土产特产:洛阳牡丹、鄢陵腊梅、南阳黄牛、灵宝苹果、新郑大枣、焦作

四大怀药、原阳大米、信阳毛尖、中牟大蒜、开封西瓜、新郑大枣、潢川贡面、民权红葡萄酒、民权葡萄、确

山板栗等。(9)特色饮食:洛阳水席、郑州烩面、逍遥镇胡辣汤、开封小笼包、道口烧鸡等。(10)瓷器:唐

三彩、钧瓷、汝瓷等。(11)名胜古迹:古代人文景观:龙门石窟、登封“天地之中”、少林寺、太昊伏羲陵、内乡县衙、白马寺、龙亭、包公祠、中岳庙、武侯祠、嵩阳书院等;红色旅游景点:竹沟、红旗渠、焦裕禄纪

念馆、二七纪念塔、杨靖宇将军旧居纪念馆、彭雪枫纪念馆等。自然景观:平顶山尧山、焦作云台山、洛

阳白云山、信阳鸡公山。(12)文化遗址类:裴李岗文化、贾湖文化、仰韶文化、二里岗文化、安阳殷墟。

(13)历史文化名人:古代哲学家、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苏秦、张良、岳飞,科学家、医学家张衡、张仲景,文学家、艺术家杜甫、韩愈、自居易、司马光、吴道子,佛学家玄奘等。

(14)四大古都:洛阳、开封、郑州、安阳。

17.我国设立“文化遗产日”有什么积极意义?(1)我国政府决定设立“文化遗产日”,有利于提高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加强和改善文化遗产的

保护工作,遏止破坏文化遗产的非法行为。(2)进一步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推

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8.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是什么?(1)保护文化遗产,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

精神。(2)保护文化遗产是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情感的纽带,是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

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石。(3)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4)是维护世界多样化和创造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19.请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国家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加大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宣传,提高人们

对此的认识;公民应积极投身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中,从小事做起;青少年应认真学习相关知

识,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贡献。

20.为宣传“文化遗产日”,请你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1)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2)保护文化遗产,我们仍需努力。21.请你设计两种适合中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活动形式。

辩沦会、主题班会、社会调查、出黑板报、手抄报、知识竞赛等。22.作为青少年,能为保护文化遗产做些什么?(1)我们青少年应积极学习和了解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2)积极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让更

多的人投身于文化遗产保护之中。(3)在游览名胜古迹的时候,自觉保护文物,不随手乱写乱画、污损文

物。(4)遇到有破坏文物的行为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

23.河南有哪些比较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请你列举几个。

故事传说类:花木兰传说(虞城县)、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汝南县)、愚公移山传说(济源市)等;民间

美术类:朱仙镇木版年域(开封市)、方城石猴(方城县)、民间剪纸(陕县、灵宝市、卢氏县、辉县市、鲁山

县)等;民间音乐类:司马懿得胜鼓(温县)、超化吹歌(新密市)、信阳民歌(信阳市)等;民间戏剧及曲艺:

豫剧、曲剧、越调(周口市)、道情(太康县)、皮影戏(灵宝市、罗山县)、河洛大鼓(洛阳市)、河南坠子等;手

工技艺:杜康酿酒工艺(伊川县、汝阳县)、钧瓷烧制技艺(禹州市)、唐三彩(洛阳市)、汴绣工艺(开封市)等;文化空间:马街书会(宝丰县)、伏羲太吴陵祭典(淮阳县)、老子生日祭典(鹿邑县)、新郑黄帝故里拜

祖大典(新郑市)、洛阳关林朝圣大典(洛阳市)、火神祭祀(商丘市睢阳区)、中岳古庙会(郑州市)等;民间 知识:少林功夫(少林寺)、太极拳(温县)、八卦符号文化(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洛阳水席(洛阳市)、开封

又一新糖醋软熘鲤鱼焙面(开封市)、开封马豫兴桶子鸡(开封市)、开封第一楼小笼灌汤包子(开封市)等;中医中药:洛阳正骨(洛阳市)、百泉药会(辉县市)、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焦作市)、禹州中医中药炮 制技艺(禹州)等。

24.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习俗有哪些?请你列举出三个以上。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守岁、拜年、给小孩发压岁钱等;元宵节:吃元宵、猜灯谜、赏花灯、放烟

火等;清明节:祭祀先人、扫墓、踏青等;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饮雄黄酒、祭屈原等;中秋节:吃

月饼、赏月、庆祝丰收等;重阳节:登山、赏菊、祝福老人等。

为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中美两国文化的了解和合作,第三届“文化中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国行

暨百花迎春星光盛典”2月19日晚在纽约林肯中心举行。当晚,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以一曲热闹的《青

春序曲》拉开了当晚音乐会的序幕;大连金州新区青少年宫的舞蹈《鼓·舞》取材于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项目《太平鼓》,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中国好声音优秀学员带来的歌曲《王妃》《花房姑娘》曲风超

凡脱俗,令人耳目一新,将晚会推向高潮。

(1)举办“文化中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国行”活动有哪些积极的社会影响? 【答案】 有利于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有利于增强我国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有

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请列举两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答案】 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蒙古长调、新疆木常姆艺术、古琴艺术、昆曲等。中华传 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茅台酒酿制技艺等),传统戏剧(京剧、越剧、豫

剧、黄梅戏等),传统医药(针灸、中医诊法、中药炮制技术、藏医药等),民问文学(梁祝传说、孟姜女传说、董永传说等)。

(3)请你为如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几条合理化建议。(两个角度即可)【答案】 立法部门: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法可依。

行政部门:明确各主管部门的责任,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依法进行。公民: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

意识,尊重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论河南文化强省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河南文化强省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东文化强省建设·讲稿

    广东文化强省建设 文化发展对于一个国家与民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人美文化发展进程中,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传承文化、发展文化在我国五千年的发......

    广东文化强省建设(五)

    广东文化强省建设(五)2 考试时间:30分钟1.广州、深圳等先进市早在年就建立了文化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单选 A 2001 B 2003 C 2004 D 2007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C 2.深圳市市、区文......

    文化强省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教[2010]533号 安徽省省级文化强省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若干意见......

    广东文化强省建设(三)题库

    广东文化强省建设(三)第1套1. 佛山文化产业园区重点发展以工业设计和传统工艺设计为主要内容的创意设计园区。判断 正确 错误正确答案:正确 2.广东要以培养和引进创意产业领军......

    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在学校统一安排下,我参加了教师公需课培训,这门课程是《广东文化强省建设》,通过这次认真学习,我特别对以下几点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社会管理体......

    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学习心得体会(大全)

    《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和 《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学习心得体会 今年8月2日 --4日,我参加了清城区教育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班,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强省建设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文化强省建设 刘玉堂 黄南珊 2011年第11期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

    关于河北建设文化强省的思考

    关于河北建设文化强省的思考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已经成为全省上下、社会各界的共识。抢抓当前文化改革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