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吴滩初中阅读题库一《朱自清散文》
《朱自清散文精选》阅读题
一.选择题
1.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出自朱自清的文章()
A.《春》
B.《背影》
C.《匆匆》
D.《看花》
答案:C 2.《航船中的文明》是朱自清写的一篇()
A.写景散文 B.抒情散文 C.哲理散文 D.记叙散文 答案:D
3.朱自清在《憎》文中写到自己的辞职,是因为()
A.工资低
B.因为排课表受诬陷
C.被校长辞退
D.不擅长这份工作
答案:B
4.我生平怕看见干笑,听见敷衍的话;更怕冰搁着的脸和冷淡的言词,看了,听了,心里便会发抖。上述语句是朱自清的 中的开篇语。()
A.《憎》
B.《正义》 C.《飞》
D.《论别人》
答案:B
5.朱自清在《憎》文中写到自己憎恶“遍满世间的漠视”和“遍满世间的 ”以及“遍满世间的敌视”()
A.察视
B.冷眼 C.蔑视
D.旁视
答案:C
6.朱自清在《憎》文中写到:“我今年春间,不自量力,去任某校 ”(填 一职务名称)()
A.教员 B.校长
C.教务主任
D.后勤主任
答案:C 7.《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秦淮河在什么地方?()
A.苏州
B.南京
C.北京
D.泰州
答案:B 8.“我们的梦醒了,我们知道就要上岸了;我们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这段话选自()
A.《匆匆》
B.《给亡妇》
C.《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D.《阿河》
答案:C
9.朱自清在《正义》中写到:人间的正义在哪里呢?满藏在我们心里!为什么不取出来呢?()
A.被埋起来了
B.人们不愿拿出来
C.不敢拿出来
D.它没有优先权
答案:D 10.《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秦淮河里经常有几种船?()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D.四种
答案:B
11.《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秦淮河里的船被作者拿来和颐和园、西湖以及
里的船作比较。()
A.金鸡湖
B.太湖
C.瘦西湖
D.洪泽湖
答案:C 12.《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提到了两部作品,一是,一是《板桥杂记》()
A.《桃花扇》
B.《西厢记》
C.《莺莺传》
D.《红楼梦》
答案:A 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谁和朱自清一起游秦淮河的?()
A.顾颉刚
B.闻一多
C.张平伯
D.俞平伯
答案:D 14.《航船中的文明》中写了几个女人?()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一个也没有
答案:B 15.《航船中的文明》中作者坐航船是因为()A.没有其他船了
B.航船便宜
C.领略先代生活的异趣
D.急着赶时间
答案:C 16.《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作者是第几次游秦淮河?()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答案:B 17.《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朱自清多次自我深省,是因为什么事?()A.虚度光阴 B.浪费钱财 C.不劳而获
D.拒绝点歌姬的歌曲
答案:D 18.《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朱自清几次“受窘”?
A.3次 B.2次 C.1次 D.4次 答案:A 19.《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朱自清坐的船在当地叫()A.舢板 B.独舟子 C.七板子 D.乌蓬船
答案:C 20.“因为我有子女,所以我爱一切的孩子”,这是谁的诗?()
A.朱自清
B.平伯 C.周启明 D.闻一多 答案:C
2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大致的轮廓)B.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指美好的姿态)
C.树色一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远远看去)
D.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情态、样子)答案:C
22.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B.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C.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答案:D
23.对“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段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宁静的月夜,这时的“我”与白天的“我”判若两人。
B.在宁静的月夜中,作者可摆脱白天人世的羁绊,得到自己追求的一时的自由。
C.在宁静的月夜下,作者可以任凭自己的性格,想说就说,想做就做。D.作者用白描手法,描写月夜的美丽,自己也进入了一个美妙的、神秘的世界。答案:B
24.对“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白天的应酬太多,交际太多,夜晚终于可以安闲了,所以就放下心来欣赏荷塘月色。
B.在黑暗笼罩下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白天必须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感到很累;只有到了夜晚漫步的时候,才觉得轻松了些。C.白天在压抑的心情与环境中工作、生活,在晚上终于暂得宽余,独自欣赏荷塘月色,从那些令人厌倦的人与事中解脱出来,感到淡淡的喜悦。
D.白天从事地下工作,必须加倍小心地同周围的敌人周旋,到了晚上才可以放松一下,感到淡淡的喜悦。答案:C
25.荷塘月色中有关联想江南采莲风俗的文字,理解最贴切、最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夜晚闲居无事,沿着荷塘漫步而浮想联翩,这一段文字没有太大的 意义,可以删去。
B.作者触景生情,表达了他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无限热爱,由眼前的荷塘联想到故乡的荷塘,流露出热爱家乡的情感。
C.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故乡的惦念,是想把自己从“颇不宁静”的心情中解脱出来。
D.为了充实作品内容而附加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答案:C
26.“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写出清香的特点是()A.随风飘散,荡然无存
B.聚而不散,芳香浓郁
C.悠长连绵,沁人心脾
D.断断续续,若有若无 答案:D
27.第四段文字结尾写叶下流水时,用的词语是“脉脉”而不是“静静”,这样写的作用主要是:(B)
A、写出流水默默无声,衬托荷花柔美风韵。B、写出流水含有情义,衬托荷花柔美风韵。C、写出流水默默无声,衬托荷花艳丽照人。D、写出流水含有情义,衬托荷花艳丽照人。答案:B
28.填入下面的《采莲曲》(南朝梁代萧纲)中的诗句,正确的一项是()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辉。风起湖难度,莲多采未稀。棹船芙蓉落,__________,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A.船移白鹭飞 B.傍人娇莺飞 C.莲摇鱼暂飞 D.更逐鹧鸪飞 答案:A
29.荷塘月色中作者将荷花比作“明珠”和“星星”,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A.荷塘上的荷花呈圆形而且闪闪发光;
B.塘上的荷花是名贵的品种,而且朵儿不大;
C.这种荷花能像“明珠”和“星星”那样光芒四射; D.在月光的照射下,白色的荷花给人一种如“明珠”般润泽的感觉,在绿叶的映衬下,又像碧天里的星星了。答案:D
30.下列各词语中的“弥”字与“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一句中“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弥留之际 B.欲盖弥彰 C.弥天大谎 D.弥补过失 答案:C
31.“不能见一些颜色”一句中“颜色”的含义应是()
A.面貌,容貌 B.情态,样子
C.色彩
D.显示给人看的厉害的脸色或行动 答案:B
32.荷塘月色中把荷叶比喻为“舞女的裙”,写出了荷叶的特点是()
A.翠绿欲滴 B.轻盈飘逸 C.舒然展放 D.高高耸立 答案:D
33.背影中写“父亲”外貌后,先后写“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才替祖母办完丧事,黑色有哀悼的意思。
B、家境惨淡,父亲老境颓唐,“黑布”刚好反映了家境的困顿。C、着力刻画父亲生活古板,表明我要继承这种家风。D、黑色色调暗淡阴沉,与全文气氛一致。答案:C
34.背影中“我赶紧拭干了泪”的正确含义是()
A.“我”怕被别人看见自己流泪而羞愧。B.“我”怕父亲因为“我”流泪而伤心。C.“我”为自己这么大了还流泪而惭愧。D.“我”担心父亲笑我意志不坚强。答案:B
35.背影中“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正确的含义是()A.因为在儿子将要与自己告别之际,买了橘子,心里感到十分高兴。
B.因为尽到了父亲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所以感到轻松,表现出父亲含蓄深沉的爱子之心。
C.因为橘子买回来了,身上扑打干净了,所以感到轻松。D.因为儿子长大了,能自谋生路,所以心里轻松。答案:B
36.下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忆往事,追述车站离别情景,表现父亲爱子之情。
B.父亲身躯肥胖,步履艰难,蹒跚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C.因为儿子在家经常看见父亲的背影,所以等父亲的背影出现在买橘子时,产生离情别绪,儿子舍不得父亲离开。
D.上文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写人物肖像,着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做具体细致的刻画。答案:C 37.说明“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比喻句本体与喻体相似点正确的一项是()
A.“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能给人以艺术享受。B.“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能给人和谐自然的感受。C.“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作用于人的感官。
D.“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不均匀,不呆板,富于变化。答案:B
38.荷塘月色中词语极富表现力。下列关于这方面说明不当的一项是()
A.“泻”扣紧了“月光如流水”这个比喻,加强了月光的流动感。
B.“浮”这个动词把水气和月色交织在一起,雾的轻柔,以及自下而上逐渐扩散的特点准确地表达出来了。
C.“斑驳”是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表明黑影中还有绿色与银白色。
D.“画”能突出“倩影”之美,表达了作者此时的喜爱之情。答案:C 39.荷塘月色中“虽然是满月”,却“不能朗照”,作者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因为()
A.作者感到生活惬意,别有风味。
B.它使作者摆脱了惆怅与烦恼。
C.它与作者淡淡的哀愁和片刻的逍遥的喜悦感受相合拍。D.它与作者孤寂冷落的感受相一致。答案:C
40.下列对荷塘月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的主旨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喜乐悲愁,全在一念之间。”
B.作者对荷池感情的变化可以这样概括:向往荷池——叹气败兴——观赏得乐。
C.作者写如织游人怡然自得衬托了荷塘夕照之美和自己的心中之乐。
D.作者用华美的词藻和大致整齐的文句描写荷塘夕照,流露出愉悦之情。E.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荷塘的不同景色,表现出对水污染的不满。答案:AE
41.在《一封信》中,作者说这真是“我的南方”的地方是下列哪一座城市?()
A.上海
B.台州 C.杭州
D.宁波 答案:B
42.在《一封信》中,作者提到自己曾好几次爬到一座山的山顶上,这座山叫()
A.小汤山 B.华山 C.北固山
D.须弥山 答案:C
43.在《一封信》中,作者提到自己最爱台州的哪一朵花?()
A.桃花 B.鸡冠花 C.月季花
D.紫藤花 答案:D
44.在《一封信》中,作者还记得从前还住进的旧仓头一户人家房子里的一张画桌,这户人家姓()
A.李 B.杨 C.赵
D.张 答案:B
45.在《儿女》中,作者已是-----个儿女的父亲了(A.3个 B.4个 C.5个
D.6个 答案:C
46.作者认为白马湖景色最好的时候是()
A.早晨
B.中午 C.黄昏
D.夜间 答案:C
47.白马湖的———景色自然最好()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答案:A
48.灵峰寺上有座亭,梅树很多,这座亭叫做()A.望梅亭 B.望山亭 C.望江亭
D.望海亭 答案:D)
49.在北平的清华园里,我最喜欢恋恋的是()
A.繁花老干的杏
B.临风婀娜的小红桃 C.西府海棠 D.累累如珠的紫荆 答案:C
50.在朱自清的儿女中,哪一个最喜欢看《水浒传》,《西游记》等A.转儿 B.闰儿 C.阿九
D.阿菜 答案:C
51.在朱自清的几个儿女中,哪一个孩子最小()
A.阿菜 B.阿九 C.闰儿
D.阿毛
答案:D
52.在朱自清的几个儿女中,谁最大()
A.闰儿 B.转儿 C.阿菜
D.阿九 答案:D
53.阿河最初的身份是朱自清的()A.侄女
B.远房亲戚 C.用人
D.朋友的孩子 答案:C
54.阿河的最终结局是()
A.还是个用人)(B.嫁给了外国人 C.做老板娘 D.失踪了 答案:C
55.作者第一次来到白马湖时候,正是哪一个季节()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A
56.作者在高小时,纠集了十几个同学去桃园,结果是()A.吃到桃子 B.去折桃花 C.喝一杯茶
D.什么也没做 答案:C
57.在几个孩子中,哪一个最怕生人,又爱哭()A.阿九 B.阿菜 C.转儿
D.闰儿 答案:B
58.作者的诗《我的南方》是在一个村店喝了两杯——以后信笔涂出来的(A.龙井茶 B.蜜茶 C.莲花白
D.清茶。答案:C
59.朱自清是什么地方人()
A.江苏镇江 B.江苏徐州 C.江苏扬州 D.江苏无锡)答案:C
60.朱自清的清廉爱国,受到哪一位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
A.刘少奇 B.朱德 C.毛泽东
D.陈毅 答案:C
61.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这句话出自朱自清的文章
()
A.《论无话可说》 B.《正义》 C.《沉默》 D.《论诚意》 答案:C
62.《〈梅花〉后记》是朱自清写的一篇()
A.写景散文
B.抒情散文 C.哲理散文 D.记叙散文 答案:D
63.朱自清《〈梅花〉后记》中写到《梅花》诗稿是谁的?()
A.林醒民 B.无隅
C.俞平伯
D.周了因
答案:B
64.春余夏末,是北京最好的日子。我重播这组诗稿,温寻着旧梦,心上倒像有几分秋意似的。这句话中的诗稿是()
A.《憎》 B.《梅花》 C.《飞》 D.《论别人》 答案:B 65.朱自清《给亡妇》一文是悼念他的第一任妻子()
A.陈竹隐 B.冷眼 C.武仲谦 D.旁视 答案:C
66.朱自清在《给亡妇》文中写到他们有几个孩子?()
A.三 B.四
C.五 D.六 答案:C
67.《给亡妇》中提到在浙江住的时候,妻儿逃过()回兵难,朱自清都在北平。
A.一 B.二 C.三
D.四 答案:B
68.《冬天》一文中共讲述了冬天发生的几个故事?()
A.一 B.二 C.三
D.四 答案:C
69.《择偶记》一文中提到连同妻子在内一共看了几个女孩?()
A.一
B.二
C.三
D.四 答案:D 70.《择偶记》中朱自清的妻子相亲时因为什么躲开了?()A.伤寒 B.脚大 C.痨病 D.肥胖 答案:B 71.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句话出自散文()
A.看花 B.匆匆 C.春
D.荷塘月色
答案:C
72.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A.草色遥看近却无 B.浅草才能没马蹄 C.春风又绿江南岸 D.风吹草低见牛羊 答案:A 73.《沉默》一文中说“你的话应该(),不应该像除夕的爆竹。
A.是一种艺术 B.像山谷里的清泉 C.像天空的云朵 D.像黑夜的星星 答案:D
74.作者受友人所托,《梅花》诗稿辗转几年才发表?()
A.三年 B.四年
C.五年 D.八年 答案:B 75.为了《梅花》诗稿能发表解决家中的生计,诗稿主人的()到温州找过朱自清?
A.儿子 B.母亲 C.父亲 D.妻子 答案:C 76.《给亡妇》中说道“你第一惦记的是()。
A.生病的母亲 B.几个孩子 C.年迈的父亲 D.我 答案:B
77.《给亡妇》中朱自清和妻子共生六个孩子,妻临终前和母亲谈过,()是只可以养着玩的。
A.闰儿 B.采芷 C.转子 D.六儿 答案:D 78.《给亡妇》中妻子逃兵难时,不但带了母亲和孩子们,还带了()A.我一箱箱的书 B.家族的族谱
C.你年迈的父亲和继母 D.结婚时我送你的箱子 答案:A 79.《给亡妇》中写道:“你常生病,却总不开口,挣扎着起来;一来怕搅我,二来()
A.家里经济日益窘迫 B.年幼的孩子没人照顾 C.怕没人做你那份儿事 D.卧病在床的母亲没人照料 答案:C
80.《冬天》一文中写道:说起冬天,忽然想到()
A.S君 B.雪 C.豆腐 D.大风 答案:C
81.下面是对“生涩的、尖脆的调子„„正可快我们的意”的缘由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当时处处都是歌声和凄厉的胡琴,圆润的歌喉,确乎是很少的。
B.作者认为,那调子固然不美,但能使人有少年的,粗率不拘的感觉。C.作者认为,能激发人的想象,再加上“我们”的渴慕,总觉得更有滋味。D.作者认为,竟发的喧嚣,抑扬的不齐,远近的杂沓和乐器的嘈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使“我们”无所适从,如随风而走。
答案:A
82.对文中加黑的“蔷薇色”“因袭的言词”解说正确的是()。
A.前者指秦淮河两岸似锦的繁花,后者指歌词都是当地方言。B.前者指两岸妓楼,后者指歌词里陈词滥调。
C.前者指六朝金粉的繁华,后者指歌词里因袭的陈词滥调。D.前者指秦淮河色彩迷人,后者指歌词是当地方言。
答案:C
83.下面是对本文赏析的评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在邀约俞平伯同游秦淮河,是有意排遣郁闷,借此抚慰自己枯涩的灵魂,隐约地表现四五运动高潮之后,知识分子的郁闷和惆怅。
B.全文秀丽纤细,笔触雅致委婉,以完美和谐的笔调,描绘秦淮河朦胧的夜景,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表现了经过五四运动洗礼后,知识分子积极向上的热情。
C.全文文字缠绵,朴素而典雅,细腻而隽永、朦胧而真切,洋溢着诗情画意。
D.作者重彩浓墨地描写十里秦淮的朦胧夜景。他倾心神往历史秦淮河的艳迹,为的是追求梦境的慰藉,文章浓浓地涂上了作者的个性色彩。
答案:B
84.朱自清成名作《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记叙()泛舟秦淮河的见闻感受,作者在声光色彩的协奏中,敏锐地捕捉到了秦淮河不同时地、不同情境中的绰约风姿。
A.春夜 B.夏夜 C.秋夜 D.冬夜 答案:B
85.圣诞节晚上,照例该吃()。她手头颇窘,却卖了几件旧家具,买了一只二十二磅重的()来过节。
A.鸭子
B.猪
C.烤鹅
D.火鸡
答案:D
86.很多人建议朱自清在()去潭柘寺、戒坛寺游玩,因为那季节路上的红叶很好。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答案:C
87.朱自清雇一匹()去戒坛寺,据说它稳得多。
A.驴子
B.骡子
C.马
D.骆驼 答案:B
88.罗马的斗狮是一种(),规模很是壮观,场面很惊恐。
A.刑罚
B.竞赛
C.娱乐
答案:A 89.《罗马》一文,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也葬在罗马城西南角上的新教坟场。
A.莎士比亚 B.拉非尔 C.欧·亨利 D.雪莱 答案:D
90.圣诞节,房东太太卖了几件家具买回一只()磅的火鸡。
A.二十
B.二十一
C.二十二
D.二十三 答案:C
91.房东太太依靠()招来了第一个房客,每星期五磅。
A.朋友介绍
B.登广告
C.登电视
D.女儿 答案:B
92.房东太太收第一个房客,每星期()磅,在当时还是够贵的。
A.五
B.十
C.十五
D.二十 答案:A
93.房东太太的女儿最爱看(),可想和房东太太结婚的爱利斯却瞧不起这事。所以,她的不嫁,一半为了女儿。
A.小说
B.电影
C.连续剧
D.卡通片 答案:B
94.房东太太的女儿,曾与一个()人订过婚,但后来解了约。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西班牙 答案:D
95. 蒙自这地人少的很,朱自清觉得整个世界都是他的。因此,他想起了台州和(),也是这种静味。
A.白马湖 B.西湖
C.千岛湖
D.瘦西湖 答案:A
96.蒙自有个()节,四乡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晚上,城里是二十五晚上。A.泼水节
B.火把节
C.插花节
D.复活节
答案:B 97.《论别人》文中,作者引用()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解释恕。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韩非子 答案:C
98.罗马观看斗狮时,皇帝坐在()
A.最下层
B.第二层 C.第三层 D.最上层
答案:A
99. 《论别人》文中,作者提出“自从()以来,集团生活发展,以由抽象变具体的观点”。
A.辛亥革命
B.新中国成立 C.改革开放
D.五四运动 答案:D
100.在罗马有斗狮场,用来给()与狮子搏斗的场所。
A.罪囚
B.勇士
C.参考者
答案:A
10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脉脉(mò)颤动(zh àn)乘凉(chãng)独处(chǔ)的妙处(chù)B.酣睡(hān)参差(cī)袅娜(nuó)蓊蓊郁郁(wěng)C.点缀(zhuì)倩影(qiàn)皱缬(xiã)梵婀玲(fán)D.惦着(diàn)羞涩(sâ)宛然(wǎn)踱着步(dù)答案:B 102.《论自己》中,()真是天下第一英雄好汉也难免的,何况区区寻常人!
A.自由自在B. 自爱自怜
C. 自私自利
D.自尊自爱
答案:B 103.《论自己》中,那时五先令合多少元?()。
A.5元 B.6元 C.7元 D.8元 答案:C
104.《论做作》中,()最能懂得装糊涂,他那“难得糊涂”一句警语,真喝破了千古聪明人的秘密。
A.郁达夫 B.朱自清 C.郑板桥 D.毛泽东 答案:C 105.《论做作》中,“我醉欲睡卿且去”是谁的诗句?()。A.李白 B.杜甫 C.陶渊明 D.柳宗元 答案:C 106.《论做作》中,说谁大醉六十日,逃脱了和司马昭做亲家()。
A.阮嗣宗 B.郑板桥 C.陶渊明 D.以上都不对
答案:A 107.《论青年》中蔡孑民先生指出“()”。这不是妥协,而是一种权衡轻重的圆通观。
A.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 B.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答案:A 108.《论青年》中()不愧人师,青年还是需要人师。
A.蔡元培 B.周树人 C.蔡孑民 D.舒庆春 答案:C 109.《论青年》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谁的诗句?()。
A.陈子昂
B.卢照邻 C.关汉卿 D.王湾 答案:A 110.《飞》中“()”为的是巫峡勒住了江水;“()”,得有那岳阳城,并且得在那岳阳城楼上看。
A.江间波浪兼天涌;波撼岳阳城。B.巴江猿啸苦;岳阳城下水漫漫。C.巴东三峡巫峡长;突兀高楼正倚城。D.西过巫峡听猿多;山城仅百层。答案:A 111.《飞》中,只见那“()”可怜得像条臭水沟似的。
A.亚洲第一大水长江 B.亚洲第一大水黄浦江 C.亚洲第一大水黄河 D.亚洲第一大水扬子江 答案:D 112.《论气节》中,()指出“气节”的两种典型:一是忠臣,一是清高之士。
A.冯雪峰 B.巴金 C.朱自清 D.鲁迅 答案:A
113.《飞》中,()说的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A.苏东坡 B.杜甫 C.李白 D.王勃 答案:A 114.《论气节》中,谁提倡“浩然正气”?()。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孟子 答案:D 115.《论气节》中,“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出自哪里?()。
A.《论语》 B.《左传》 C.《史记》 D.《孟子》 答案:B 116.《论气节》中,朱自清认为:这两种节,()和(),都是个人的消极的表现。
A.忠节 高节 B.气节 忠节 C.忠节 气节 D.忠节 节操 答案:
117.《论气节》中,()是统治阶级最下层的单位,并非“帮闲”。
A.读书人 B.隐逸之士 C.士 D.“士”或称为“读书人” 答案:D 118.《论吃饭》中,()认为政治的信用比民食更重,()倒是以民食为仁政的根本:这因为春秋时代不必争取人民,战国时代就非争取人民不可。A.孔子 孟子
B.老子 孔子 C.庄子 孔子 D.老子 孟子 答案:A 119.《论吃饭》中,()提出了四大自由,第四项是“免于匮乏的自由”。
A.罗斯福总统 B.华盛顿总统 C.周恩来总理
D.邓小平主席 答案:A 120.《论吃饭》中,最近天津《大公报》登载的()的《不是崩溃时瘫痪》一文提到吃饭的。
A.鲁迅 B.巴金 C.冰心 D.费孝通 答案:D 二.填空
1.《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秦淮河在 答案:南京
2.《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 和朱自清一起游秦淮河的 答案:俞平伯
3.朱自清在《憎》文中写到自己的辞职,是因为 答案:因为排课表受诬陷
4.朱自清在《憎》文中写到自己憎恶“遍满世间的漠视”和“遍满世间的 ”以及“遍满世间的敌视” 答案:蔑视
5.《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秦淮河里的船约略分为两种:一是 ;一是七板子。
答案:大船
6.《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秦淮河里的船被作者拿来和颐和园、西湖以及 里的船作比较。答案:瘦西湖
7.《航船中的文明》中作者坐航船是因为 答案:领略先代生活的异趣
8.《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作者是第 次游秦淮河 答案:第二次
9.“因为我有子女,所以我爱一切的孩子”,这是 的诗 答案:周启明
10.朱自清写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之感的文章是 答案:《匆匆》 11.《 背影 》,作者是 ▲,字佩弦,▲ 代 ▲ 家、学者、民主战
答案:朱自清 现 散文
12.朱自清,原名 ▲,字佩弦,号秋实,他的长诗是 ▲,诗集是 ▲,第一本散文集是 ▲。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如: ▲、▲ 等。
答案:自华,《毁灭》,《踪迹》,《背影》,《春》,《背影》或《绿》
13.《 背影 》中共有 ▲ 次写背影,首尾两次 ▲,中间 ▲ 答案:4 虚写 实写
14.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地走到铁道边,慢慢下去 ▲,尚不大难。可是他 ▲ 铁道,要那边 ▲ 月台,就不容易了。
答案:蹒跚 探身 穿过 爬上
15.“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这句话从哪两方面描绘父亲的形象? ▲、▲ 答案:外貌 动作
16.多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其主要目的是 ▲
答案:表达对父亲的深挚怀念
17.月光如流水一般,▲ 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与花上。▲ 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 ▲ 的云,所以不能朗照。答案:静静 薄薄 淡淡
18.“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句中“颜色”的含义是
▲
答案:情态、样子
19.“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中自由人指的是
▲
答案:从“颇不宁静”的心绪中暂时解脱,偷得片刻逍遥的人
20.“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诗体是
▲
答案:乐府
21.三年前给s的一封信曾印在台州师范学校的杂志《 》。
答案:绿丝
22.韦小姐说母亲给我找了个用人,她名字叫------。
答案:阿河
23.我对于教育孩子的问题苦恼过,曾给------写信,说孩子们的折磨,实在无可奈何。
答案:叶圣陶
24.在我的几个女儿中,-------是喜欢书的孩子,爱看《水浒》《西游记》等。
答案:阿九
25.王鹏运有两句词写月下的海棠花,即“--------,------------”
答案:只愁淡月朦胧影,难验微波上下潮
26.在《论无话可说》中,作者认为他的颜色永远是灰色的,他的职业是--------。
答案:三个教书
27.进来在戴译《唯物史观的文学论》里看到,法国俗语“无话可说”竟然与“ ”同意。
答案:一切皆好
28.在《朱自清散文精选》中,专门写自己子女的一篇文章,其题目是《 》。
答案:儿女
29.女佣人阿河最后的结局是-----------。
答案:当了老板娘
30.朱自清是----------人。(填地名)
答案:江苏扬州
31.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这句话出自朱自清的文章
答案:《沉默》
32.《〈梅花〉后记》是朱自清写的一篇。
答案:记叙散文
33.朱自清《〈梅花〉后记》中写到《梅花》诗稿的作者是
答案:无隅
34.春余夏末,是北京最好的日子。我重播这组诗稿,温寻着旧梦,心上倒像有几分秋意似的。这句话中的诗稿是
答案:《梅花》
35.朱自清《给亡妇》一文是悼念他的第一任妻子。
答案:武仲谦 36.《冬天》一文中共讲述了冬天发生的三个故事。分别是、和朋友游西湖以及回忆在台州的生活。
答案:吃白煮豆腐
37.《给亡妇》中写道:“你常生病,却总不开口,挣扎着起来;一来怕搅我,二来
答案:怕没人做你那份儿事
38.《给亡妇》中妻子逃兵难时,不但带了母亲和孩子们,还带了
答案:我一箱箱的书
39.《择偶记》中朱自清的妻子相亲时因为 躲开了?
答案:脚大
40.《给亡妇》中说道“你第一惦记的是
答案:几个孩子
41.开头便以花木 ▲ 和人类生命对照。冬去春来,花木有谢而再开的时候,而人的青春呢?却是一去而不复返。
答案:新陈代谢
42.运用了空间转换的描写手法,它是 ▲ 的首都
答案:意大利
43.《罗马》一文,采用了由点到面的布局,以
▲
为中心,先写罗马“城市上面”的巴拉丁山,继而写“市场东边”的斗狮场,再写“斗狮场”南面的卡拉浴场,把罗马星罗棋布的古迹按顺序连缀在一起来叙写。
答案:罗马市场
44.读朱自清的 ▲,不禁想起了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泊秦淮》,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诗云:“烟笼寒水月笼沙,▲。
答案:《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夜泊秦淮近酒家
45.《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一篇 ▲ 散文。文章从作者与友人一起雇“ ▲ ”游秦淮河写起,巧妙地以“ ▲ ”为行文线索,由利 涉桥到大中桥外,自夕阳西下到素月依人,表现了完整的游踪,形成明显的时空顺序。
答案:纪游性写景抒情
七板子
桨声灯影
46.《房东太太》全篇围绕“ ▲ ”多侧面的对房东太太的性格进行了具体而生动的描画。
答案:中国那老味儿
47.《房东太太》一文,主人公面临家庭巨大的变故 ▲ 和经济急速破败,她内心充满了痛苦,但不绝望,她在挣扎中坚忍地支撑着这个家。
答案:丧夫失子
48.《房东太太》一文出现的人物有十多个,触及到的事那么多,那么细,细到还写了她的客房凯德及其一家,但是只要您细读两遍以后,就体味到作者作为散文大家的功力了。全文十一自然段,直接写房东太太的篇幅与间接写她丈夫、儿子、女儿,写她的女仆,写她的形形色色的房客的篇幅相比,后者多得多,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笔墨。这就是常说的散文的 ▲。
答案:形散神不散
49.罗马自中古以来,便以教堂著名。朱自清介绍了最著名的 ▲
答案:圣彼得堂
50.蒙自这地人少的很,朱自清觉得整个世界都是他的。因此,他想起了台州和 ▲,也是这种静味。
答案:白马湖
51.《论自己》中,翻开词典,“自”字下排列着数目可观的成语,这些“自”字多指自己而言。这中间包括一大堆 ▲,一大堆 ▲,一大堆 ▲,一大堆 ▲,一大堆 ▲,一大堆 ▲。
答案:哲学、道德、诗文和废话、人、我、悲喜剧。
52.《论自己》中,力量不够的话,“ ▲,▲,▲,▲ ”;得寸是寸,得尺是尺。
答案: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53.《论做作》中,“ ▲,▲ ”,有些事大概还是装聋作哑的好。
答案:不痴不聋、不作阿姑阿翁。54.《论做作》中 ▲,▲ 有时不免“妆模作样”,“装腔作势”。
答案:有能耐的人、有权位的人。
55.《论青年》中 ▲ 在 ▲ 里第一次指出现在一般人对于青年的估价超过老年之上。
答案:冯友兰、《新事论 赞中华》
56.《论青年》中指出:他们一面得安慰老年人,培养青年人,一面也在 ▲,▲。
答案:讥笑前者、烦厌后者
57.《飞》中,作者是从 ▲ 飞到 ▲。
答案:昆明、重庆
58.《论气节》中说到古代注重礼乐,乐得精神是 ▲,礼的精神是 ▲。
答案:和、节
59.《论气节》中,冯雪峰先生指出“气节”的两种典型:一是 ▲,二是 ▲。
答案:忠臣、清高之士
60.《论吃饭》中,我们有自古流传的两句话:一是“ ▲ ”,见于《管子 牧民》篇,一是“ ▲ ”,是汉朝郦食其说的。答案:衣食足则知荣辱、民以食为天。三.判断题(打√或×)
1.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出自朱自清的文章《看花》()
答案:×,应该是《匆匆》
2.《航船中的文明》是朱自清写的一篇记叙散文。()
答案:√
3.我生平怕看见干笑,听见敷衍的话;更怕冰搁着的脸和冷淡的言词,看了,听了,心里便会发抖。上述语句是朱自清的《飞》中的开篇语。()
答案:×,应该是《正义》
4.朱自清在《憎》文中写到:“我今年春间,不自量力,去任某校后勤主任。
()
答案:×,应该是教务主任
5.“我们的梦醒了,我们知道就要上岸了;我们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这段话选自《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答案:√
6.《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秦淮河里经常有3种船。()
答案:×,应该是2种。
7.《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提到了两部作品,一是《红楼梦》,一是《板桥记》。
()
答案:×,应该是《桃花扇》
8.《航船中的文明》中写了2个女人。()
答案:√
9.《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朱自清2次“受窘”。()
答案:×,应该是3次
10.“因为我有子女,所以我爱一切的孩子”,这是朱自清的诗。()
答案:×,应该是周启明
11.朱自清的《背影》中写父子相爱相怜的感情真挚动人,但这种感情中渗透着 淡淡的哀愁()答案:√
12.朱自清《背影》中共有4次写背影,首尾两次详写,中间略写
()
答案:× 中间两次实写,首尾两次虚写
13.《背影》以“背影”为题的原因在于将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父爱的真挚都浓缩在“背影”这一特殊的外貌上,留给读者自由想像的天地。()答案:√
14.本文表面上是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实则是以“背影”为主线贯穿全文
()
答案:√
15.朱自清原名自华,字秋实,号佩弦()答案:× 字佩弦,号秋实
16.“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这句话从哪外貌、心理描绘父亲的形象()答案:× 外貌,动作
17.《背影》中多次写父亲的“嘱咐”和“踌躇”,意在说明父亲的唠叨()
答案:× 放心不下,爱子深切
18.父亲对儿子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这话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心情是怕给儿子添麻烦,便由自己去买橘子,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怀。()答案:√
19.《荷塘月色》中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荷叶给人的感受是轻盈飘逸()答案:√
20.与“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和“弥天大谎”中“弥”意义相同()
答案:√
21.阿河与我初次见面是,她头发整齐,光洁艳丽,招人喜欢()
答案:×
头发乱蓬蓬的,像冬天的枯草一样
22.阿河名字土,人又土,做事一点不利索()
答案:×
做事很利索
23.阿河最后的结局还是一个普通的用人()
答案:× 做老板娘
24.作者的朋友叶圣陶常常为教育孩子而操心()
答案:√
25.白马湖在甬绍铁道的驿亭站,虽是个极小极小的乡下地方,但在北方说起这个名字,管得一百个一百个人都知道()
答案:× 大家都不知道
26.因为在白马湖里划小船,作者一家人都染了疟疾,至今三四年了,还有未断根的()
答案:√
27.家里人似乎都不甚爱花,父亲只在领我们上街时,偶然和我们花房里走过一两回()
答案:√
28.对于自己的苦,作者认为这无话可说的苦却在话外,自己就是一张枯叶,一张烂纸。()
答案:√
29.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该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答案:√
30.朱自清一生只娶了一个女人,她是武钟谦()
答案:× 还有陈竹隐 31.《给亡妇》中提到在浙江住的时候,妻儿逃过三回兵难,朱自清都在北平。
()
答案:×,应该是两回
32. 作者受友人所托,《梅花》诗稿辗转四年才发表。()
答案:√
33.《冬天》一文中写道:说起冬天,忽然想到雪。()答案:×,应该是豆腐
34.《给亡妇》中妻子逃兵难时,不但带了母亲和孩子们,还带了结婚时我送你的箱子。()
答案:×,应该是我一箱箱的书
35.《给亡妇》中朱自清和妻子共生六个孩子,妻临终前和母亲谈过,六儿是只可以养着玩的。()
答案:√
36.《给亡妇》中写道:“你常生病,却总不开口,挣扎着起来;一来怕搅我,二来年幼的孩子没人照顾。()
答案:×,应该是怕没人做你那份儿事。
37.《择偶记》一文中提到连同妻子在内一共看了五个女孩。()
答案:×,应该是四个
38.《冬天》一文中共讲述了冬天发生的三个故事。()
答案:√
39.朱自清《给亡妇》一文是悼念他的第一任妻子陈竹隐。()
答案:×,应该是武仲谦
40.《沉默》一文中说“你的话应该像山谷里的清泉,不应该像除夕的爆竹。”
()
答案:×,应该是像黑夜的星星
41.朱自清感到,潭柘寺以开朗胜,戒坛寺以层折胜。()答案:× 两座寺的特点应对调
42.朱自清先游玩了戒坛寺,后又去了潭柘寺,且住宿在潭柘寺。()答案:×
先游玩潭柘寺
43.朱自清虽骑驴去潭柘寺,一路上很不惬意,皆因为下雨。
()答案:×
因为大风,作者有迎风流泪的毛病。
44. 潭柘寺的环境更幽静些,但戒坛寺的和尚满面春风,远胜于潭柘寺。()答案:√
45.罗马著名的壁画《最后的审判》,花费了歇司丁堂六年的时间。()答案:×
七年
46.罗马城西南角上,挨着古城墙的是英国坟场。
()答案:√
47.房东太太最伤心的是她的儿子在大战中牺牲了。但她领回一笔可观的抚恤金。才有一丝安慰。()答案:×
她无心也不忍心去领,等到期限已过,即使要领,也不成了。
48.房东太太的第一个房客是英国人。
()答案:×
是日本人
49.房东太太很迷信,有一回,丢了东西,在家点上蜡烛,双腿跪着,口诵安东尼圣名,说这样东西就出来了。
()答案:×
是一条腿跪着。
50.朱自清赞房东太太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上流妇人。
()答案:√
51.《论自己》中,朱自清认为:自爱自怜!真是天下第一英雄好汉也难免的,何况区区寻常人。()答案:√
52.《论自己》中,朱自清认为:天下第一爱怜自己的,只有自己。()答案:√
53.《论做作》中,朱自清认为:“一个做好,一个做歹”,小呢逼你出些码头钱,大呢就得让你去做那些不体面的尴尬事儿。()答案:√
54.《论做作》中,朱自清认为:《乔醋》是戏,其实是凡装,凡做作,多少都带点儿戏味——有喜剧,有悲剧。()答案:√
55.《论青年》中,朱自清认为:青年人爱说自己是“天真的”,“纯洁的”。但是看看这时代,老练的青年可真不少。()答案:√
56.《飞》中,朱自清认为:辛弃疾说的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答案:× 苏东坡说的57.《论气节》中,朱自清认为:气和节似乎原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意念。《史记》上有“一鼓作气”。()答案:× 《左传》
58.《论气节》中,朱自清认为:这两种节,忠节和气节,都是个人的消极的表现。()答案:× 忠节和高节
59.《论吃饭》中,朱自清认为:有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北宋的宋郊说的。()答案:× 宋郊的弟弟宋祁
60.《论吃饭》中,朱自清认为:孔子认为政治的信用比民食更重,孟子倒是以民食为仁政的根本:这因为春秋时代不必争取人民,战国时代就非争取人民不可。()
答案:√ 四.简答题
1.朱自清在《航船中的文明》中表达了怎样的文明观?
答:一方面表达了对妇女的同情,另一方面也是借此让世人警醒,为女权运动尽绵薄之力。
2.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请赏析这段话
答:作者把自己八千多个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3.朱自清在《憎》中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答: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冷酷与无情的忿忿不平
4.“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其中的“赤裸裸”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答:前一个赤裸裸是指(没有带来任何东西,没有意识,什么都不懂)后一个赤裸裸是指(没有带走任何东西,比如钱,任何值钱的东西)。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无奈,悲愁)的思想感情或作者对自己虚度光阴的悔恨之情。
5.说说《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写作特色
答:文章笔墨变化多端,有典雅的诗化语言,也有浓艳的语句。作者坦率和诚挚地流露出真情实感,将自己的感情与思绪,融合在技巧十分高超的风景描写中间,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细腻和深入的描写社会人生和自然景色;抽象的文字非常真实地绘出了秦淮河光亮的美丽与绚丽多彩,绘出了犹如印象派大师所作的五光十色的油画;将自己的感情与思绪,融合在技巧十分高超的风景描写中,把自己深沉的感情灌注了进去。
6.《正义》中,朱自清对正义表达了怎样的看法? 答:世间人们因为自身的私利而做出不讲正义的事;也因为传统的等级观念而做违背正义的事;更因为顾及情面而舍弃正义。
朱自清在结尾呼吁人们优先考虑正义,竭力维护正义,那时世间才有正义存在。7.《背影》中多次写父亲的“嘱咐”和“踌躇”,其用意是什么? 答案: 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爱子深切。
8.写父亲离去时的背影,是怎样写的?有什么作用?
答案:父亲离去的背影,放在人流中写,由近而远,由显而隐,并用自己的感情加以烘托。写这个背影,能表现这样的感情:为父爱感动得情不能已,一旦分手,格外依恋、惆怅,想到父亲前程艰难,又格外悲悯、辛酸。
9.背影结尾写作者读父亲的信,又见父亲的背影,却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的,这是什么原因?
答案:结尾写作者读父亲的信,又见父亲的背影,却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的,这是什么原因? 父亲在信上说到了“大去之期”,身体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作者不禁泪如泉涌,含着眼泪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许多好处,想到父亲的背影,所以这一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的。
10.背影文中的“我”当年已二十岁了,且“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但父亲还是亲自送“我”,你对父亲的这种行为是否赞成?为什么?
答案:赞成。因为在父母眼中,无论儿女多大,永远都是他们的小孩子,父亲亲自送他,是父爱的表现;反对。虽然父亲的行为表现了一种亲子之爱,但却无助于“我”的成长,甚至在一定程度还削弱我“我”独立生活的能力。)
11.《背影》一文中“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中的“混”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一方面说明来来往往的人多,另一方面说明父亲的平凡普通,没有特别之处
12.《背影》一文“显出努力的样子”中的“努力”一词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努力”的意思是把力量尽量使出来,写出父亲买橘子时的不易,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13.说说白马湖得名的由来?
答:据说从前有个姓周的骑白马入湖仙去,所以此湖叫白马湖。吴滩初中
袁士军
14.在《儿女》中,父亲来信,问起阿九,由于信上的一句什么话,作者由此而苦了一场?
答:我没有耽误你,你也不要耽误他才好。吴滩初中
袁士军
15.作者对于教育子女有什么看法?
答:只要不比自己坏就行,像与不像倒是不在乎的,职业,人生观等,还是由他们自己去定的好,自己顶可贵,只要指导帮助他们去发展自己,便是机贤明的办法。(意对即可)
16.《论无话可说》一文表现作者怎样的写作态度?
答:他总是用真挚的感情,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记写真实的 景物,发表真实的议论。
17.根据《绿》这篇文章,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我来说那醉人的绿有怎样的实际意义?
答:可以裁她以为带,赠给轻盈的舞女;可以挹她以为眼。吴滩初中
袁士军
18.朱自清在《沉默》中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答: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
19.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请从用词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答:“逼”字准确地描绘出春雨滋润下的小草极其青绿的色彩。
20.朱自清在《春》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了江南的春天所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21.《冬天》一文中共讲述了冬天发生的几个故事?
答:一是父亲和我们吃白煮豆腐;二是和朋友游西湖;三世回忆一家四口在台州的生活。
22.说说《给亡妇》的写作特色
答:明明是作者深怀着亡妻,但通篇所叙的都是亡妻对我们的不舍与爱,几乎没有一件是直接表现“我”投射给妻子的思念与爱。除了在文章的结尾,文中的叙述是由作者一方指向亡妻的。但就在这极少的叙述中,作者也没有直抒他对亡妻的思念。妻子的坟被安置“在生人看来是不安心的”的地方,但作者并没有将其移动;妻子生前为“我”呕心沥血,死后“我”却没来得及去看她一眼,“我和隐今夏回去,本想到你的坟上来,因为她病了没来成”。埋着的人因为活着的人劳累过度而死,活着的人却因种种原因将她放在一边,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对比啊!作者在此所抒的不是对亡妻的思念,而是对其深深的愧疚。至此,正文与题目的关系似乎呈现一种倒错:题目所表明的是“我”对亡妻的悼念和爱,“我”是文章的思念主体,但在作者的笔下,亡妻却取代了“我”的地位,“我”成为她念念不忘的牵挂对象。从这一点上,似乎《给亡妇》应该改为《亡妇给我》。然而,正是这种反弹琵琶、对面落笔的写法,使得这篇文章不仅在情感上超越了生与死、天与地的界限,而且在艺术上富有与众不同的无穷韵味。它的文字表面上漫不经心,但在亡妻对“我”的爱与不舍背后,隐藏着的,是“我”对亡妻深深的思念和哀悼。
23.《论诚意》一文,如何理解“客气要大方,合身分,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在文中的含意?
答案:客气是一种诚意,但客气也适度、得体,否则就降低了诚意的价值。24.《论诚意》一文,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
答案:首先提出诚意是品性,也是态度。
接着进一步指出只把诚意当作品性是片面的,率性是诚意,客气也有诚意,由此说明诚意作为态度是有价值的。
最后得出结论:为了别人的好,做戏也有诚意。解析:本文按照“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的思路展开。
25.文章说“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请找出作者这样说的例证。
答案: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仅是虚伪的。老先生开口闭口开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或有些人认为“看人,请客,送礼” “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
解析:首先分清论述的范围,明确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注意到本题有些人认为“看人,请客,送礼” “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是证明“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而后者又是证明“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的。注意分值的提示作用。
26.作者认为“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持论的思维方式和态度。(6分)答案:(1)辩证(对比)思维。分析(略)(2)包容态度。分析(略)27.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语言具有朴素典雅富于诗意的特点,请运用对《荷塘月色》语言特点分析的方法结合例证简要说明本文语言特点。
①朴素:
②典雅:A运用比喻和通感: B运用叠词:
答案:①朴素:作者多用口语、俗语,给人亲切感。如走马灯②典雅:作者讲究修辞和语言运用,通过比喻、通感、比拟的修辞方式,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美感,通过叠字和恰当的选词,传神地描摹出所见景象。给人音韵和谐的美感。例如:用“又像在雾里看花”,比喻作者看泊船和人物时的感受,利用朦朦胧胧的相似点将所见景物特征描绘出来;再如:“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
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用梦觉比喻视觉,突出了水光朦胧黯淡特征,既形象生动,又给人通俗易懂的感觉。这也是运用通感的例子。再如用“如随着大水而走”是用触觉比喻移写了听觉,突出喧嚣声多,少韵律、杂沓的特点。这些比喻和通感的运用,引发了读者的联想,突出了描写事物特征,使文章形象典雅。文中多用叠字叠词也是增强语言典雅性的一方面:如“漾漾的柔波”、“迢迢的远了”、“尽朦朦胧胧的”、“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这些叠字叠词,不仅准确描绘了事物特征,而且增强语言的和谐的音韵美。
28.多角度 赏析“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一句
答案:写“秦淮河的水”“厚而不腻”,运用通感的手法,并联想到“六朝金粉”,给人一种厚重的历史之感;写柔波,用“恬静”“委婉”,赋予人格化,增添了秦淮河的人情美;这诗般的语言将自然景色、历史影象、真实情感融会起来。感情真挚深沉而又细腻。给人以眷恋思慕、追怀的感受。
29.《论自己》请从思想、语言、风格和构思等方面来赏析课文?
思想:既教育人不要自视太高。“大丈夫也罢,小丈夫也罢,自己其实是渺乎其小的,整个人类知识一个小圆球上一些碳水化合物”,又教人扩大自己。“自己是世界的时代的一环,别脱了节才真算好”.冷静而积极,中肯而深刻,读者自当三思。
语言:通俗、生动而风趣.“何况区区寻常人”“爱人们的嘴一例是甜蜜的”“友好得这样坏”,洋溢着生活的起义和调侃的意趣。
风格:从容中谨严由序,分析入细入微,运用资料精确,表现了潇洒和慎重的文风思路。
构思:先分叙”自爱自怜”的各种类型极其心理根源,谈后提出作者自身的见解,将“自己”的意义分为渺小和扩大两部分论说,全文紧扣文题——“论自己”,如蚕吐丝,如云绕蚰。
30.《论气节》中什么是气节?读书人的气节观历来有何种表现?
答案:严格区分气和节这两个不同的概念,需追溯两者的历史渊源。气:士气——浩然之气——义气——正气。从这个历史渊源来看,“气”是带有战斗性的,是富于“公义”的。节:达节——守节——失节—— 忠节——高节。从这个历史渊源来看,“节”是保守的,消极的,个人的。概括地说:“气”是敢做敢为的、动态的、变化的,能随时代潮流而变的积极因素;“节”是有所不为的、静的、不变的消极的道德信仰。
读书人气节观的历来表现及其变迁。两种性质的气节观:一种是偏重于“气”的积极有为的气节观;一种是偏重于“节”的消极无为的气节观。前者通常在士人运动中表现,后者通常在士人个体的道德操守中表现。气节观的变迁:从消极无为转向积极有为,变迁的动力源于士人群体的独立和壮大。
31.《论青年》请从思想、风格和构思等方面来赏析课文?
思想:对青年的一份关爱贯注全文.这份关爱一面表现为对青年的理解,寄托并为之辩护,另一面则冷静而客观地指出青年的幼稚和自负,狂热和空谈,体现了“君子爱人以德”的美好传统.另外,对“人师”的重新定位以及对学校使命的强调,也体现出作者有一种新颖而科学的教育思想。
风格:淳淳善诱,有长者之风,仁者之心,智者之思.思路缜密而文路宽松,有“闲庭信步”的从容,更有一缕缕春风化雨的温馨。
构思:全文分为两大部分:青年的特征和对青年特征的辨证分析及指导性寄望。因此评说虽然不断节外生枝,整体框架却稳如泰山,这是主要特点。另一个特点是:将老年人、中年人掺和近来作为参照,既突出了青年人的特色,又增添了议论纵横的风采。
32.《论吃饭》请简述文章的主要内容?(60个字以内)
本文主要论述:历史上人们对吃饭的重视程度和标准的演变,近代普通百姓与上层人物的差别,最后提出人民对基本生存权的争取。
命题单位:吴滩初级中学
命题人: 蔡正雄 夏雪
袁士军
朱艳红 孙建云 丁洋
第二篇:朱自清散文
朱自清散文片段精选
昨晚中西音乐歌舞大会里“中西丝竹和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
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立的一条白矾石的甬道上,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觉越发滑腻可爱了。
这是在花园里。群花都还做她们的清梦。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她们的甜软的光泽便自焕发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有都带了黯淡的颜色。——是愁着芳春的销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倦么?
大约也因那蒙蒙的雨,园里没了秾郁的香气。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荫的柳树的清新的蒸气。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选自《歌声》)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选自《绿》)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选自《春》)
一个五岁的“女孩子”卖七毛钱,也许不能算是最贱;但请您细看:将一条生命的自由和七枚小银元各放在天平的一个盘里,您将发现,正如九头牛与一根牛毛一样,两个盘儿的重量相差实在太远了!(选自《生命的价格——七毛钱》)
那一个夏天他病的时候多,你成天儿忙着,汤呀,药呀,冷呀,暖呀,连觉也没有好好儿睡过。那里有一分一毫想着你自己。瞧着他硬朗点儿你就乐,干枯的笑容在黄蜡般的脸上,我只有暗中叹气而已。从来想不到做母亲的要像你这样。(选自《给亡妇》)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选自《匆匆》)
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象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象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尔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选自《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第三篇:朱自清散文精选
《朱自清散文精选》读后感
泗阳实小五(4)姜泽宇
在寒假中,我读了《朱自清散文精选》,透过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视窗。我沉醉于其中,朱自清用他唯美的笔调描绘出了一个完美的意境,不论是美景还是一切生灵,在他笔下,都显得格外生动。我特别喜欢的一篇文章就是《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就是《匆匆》中所提到的,朱自清用对比的方式来突出了岁月流逝之快,不错,世间万物虽有毁灭的一天,但总会有重生的时候,而我们人,在这世上的时间是有限的,生命不能重来,岁月又何尝可以倒流呢?上天赐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但在指尖流过的岁月,谁又会在意呢?所以,当一个人的生命走到尽头时,就会加倍地珍惜仅剩的时间,因为,他知道,他已经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了。“时间就是生命”,这是一句真理名言,在朱自清的笔下,就更衬托出了它的价值。朱自清的文字不仅包含深刻的道理,而且还十分优美,他对景物的描写可谓是淋漓尽致,仿佛可以活生生地展现在你的眼前了。
第四篇:朱自清散文全集22
不知道
不知道
世间有的是以不知为知的人。孔子老早就教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知识的诚实。知道自己的不知道,已经难,承认自己的不知道,更是难。一般人在知识上总爱表示自己知道,至少不愿意教人家知道自己不知道。苏格拉底也早看出这个毛病,他可总是盘问人家,直到那些人承认不知道而止。他是为真理。那些受他盘问的人,让他一层层逼下去,到了儿无可奈何,才只得承认自己不知道;但凡有一点儿躲闪的地步,这班人一定还要强词夺理,不肯轻易吐出“不知道”那句话的。在知识上肯坦白的承认自己不知道的,是个了不得的人,即使不是圣人,也该是君子人。知道自己的不知道,并且让人家知道自己的不知道,这是诚实,是勇敢。孔子说“是知也”,这个不知道其实是真知道——至少真知道自己,所谓自知之明。
世间可也有以不知为妙的人。《庄子·齐物论》记着:
啮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
三问而三不知。最后啮缺问道,“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王倪的回答是,至人神妙不测,还有什么利害呢!他虽然似乎知道至人,可是并不知道至人知道不知道利害,所以还是一个不知。所以《应帝王》里说,“啮缺问于王倪,四问而四不知,啮缺因跃而大喜。”庄学反对知识,王倪才会说知也许是不知,不知也许是知——再进一层说,那神妙不测的境界简直是个不可知。王倪的四个不知道使啮缺恍然悟到了那境界,所以他“跃而大喜”。这是不知道的妙处,知道了妙处就没有了。《桃花源》里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太上隐者“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人与自然为一,也是个不知道的妙。
人情上也有以不知道为妙的。章回小说叙到一位英雄落难,正在难解难分的生死关头,突然打住道,“不知英雄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叫做“卖关子”。作书的或“说话的”明知道那英雄的性命如何,“看官”或听书的也明知道他知道,他却卖痴卖呆的装作不知道,愣说不知道。他知道大家关心,急着要知道,却偏偏且不说出,让大家更担心,更着急,这才更不能不去听他的看他的。妙就妙在这儿。再说少男少女未结婚的已结婚的提到他们的爱人或伴儿,往往只秃头说一个“他”或“她”字。你若问他或她是谁,那说话的会赌气似的答你,“不知道!”赌气似的是为你明知故问,害羞带撒娇可是一大半儿。孩子在赌气的时候,你问什么,他往往会给你一个“不知道!”专心的时候也会如此。就是不赌气不专心的时候,你若问到他忌讳或瞒人的话,他还会给你那个“不知道!”而且会赌起气来,至少也会赌气似的。孩子们总还是天真,他的不知道就是天真的妙。这些个不知道其实是“不告诉你!”或“不理你!”或“我管不着!”
有些脾气不好的成人,在脾气发作的时候也会像孩子似的,问什么都不知道。特别是你弄坏了他的东西或事情向他商量怎么办的时候,他的第一句答话往往是重重的或冷冷的一个“不知道!”这儿说的还是和你平等的人,若是他高一等,那自然更够受的。——孩子遇见这种
情形,大概会哭闹一场,可是哭了闹了就完事,倒不像成人会放在心里的。——这个“不知道!”其实是“不高兴说给你!”成人也有在专心的时候问什么都不知道的,那是所谓忘性儿大的人,不太多,而且往往是一半儿忘,一半儿装。忌讳的或瞒人的话,成人的比孩子的多而复杂,不过临到人家问着,他大概会用轻轻的一个“不知道”遮掩过去;他不至于动声色,为的是动了声色反露出马脚。至于像“你这个人真是,不知道利害!”还有,“咳,不知道得多少钱才够我花的!”这儿的不知道却一半儿认真,一半闹着玩儿。认真是真不知道,因为谁能知道呢?你可以说:“天知道你这个人多利害!”“鬼知道得多少钱才够我花的!”还是一样的语气。“天知道”,“鬼知道”,明明没有人知道。既然明明没有人知道,还要说“不知道”,不是费话?闹着玩儿?闹着玩可并非没有意义,这个不知道其实是为了加重语气,为了强调“你这个人多利害”,“得多少钱才够我花的”那两句话。
世间可也有成心以知为不知的,这是世故或策略。俗语道,“一问三不知”,就指的这种世故人。他事事怕惹是非,担责任,所以老是给你一个不知道。他不知道,他没有说什么,闹出了大小错儿是你们的,牵不到他身上去。这个可以说是“明哲保身”的不知道。老师在教室里问学生的书,学生回答“不知道”。也许他懒,没有看书,答不出;也许他看了书,还弄不清楚,想着答错了还不如回一个不知道,老师倒可以多原谅些。后一个不知道便是策略。五四运动的时候,北平有些学生被警察厅逮去送到法院。学生会请刘崇佑律师作辩护人。刘先生教那些学生到法院受讯的时候,对于审判官的问话如果不知道怎样回答才好,或者怕出了岔儿,就干脆说一个“不知道”。真的,你说“不知道”,人家抓不着你的把柄,派不着你的错处。从前用刑讯,即使真不知道,也可以逼得你说“知道”,现在的审判官却只能盘问你,用话套你,逼你,或诱你,说出你知道的。你如果小心提防着,多说些个“不知道”,审判官也没法奈何你。这个不知道更显然是策略。不过这策略的运用还在乎人。老辣的审判官在一大堆费话里夹带上一两句要紧话,让你提防不着,也许你会漏出一两个知道来,就定了案,那时候你所有的不知道就都变成废物了。
最需要“不知道”这策略的,是政府人员在回答新闻记者的问话的时候。记者若是提出不能发表或不便发表的内政外交问题来,政府发言人在平常的情形之下总得答话,可是又着不得一点儿边际,所以有些左右为难。固然他有时也可以“默不作声”,有时也可以老实答道,“不能奉告”或“不便奉告”;但是这么办得发言人的身份高或问题的性质特别严重才成,不然便不免得罪人。在平常的情形之下,发言人可以只说“不知道”,既得体,又比较婉转。这个不知道其实是“无可奉告”,比“不能奉告”或“不便奉告”语气略觉轻些。至于发言人究竟是知道,是不知道,那是另一回事儿,可以不论。现代需用这一个不知道的机会很多。每回的局面却不完全一样。发言人斟酌当下的局面,有时将这句话略加变化,说得更婉转些,也更有趣些,教那些记者不至于窘着走开去。这也可以说是新的人情世故,这种新的人情世故也许比老的还要来得微妙些。
这个“不知道”的变化,有时只看得出一个“不”字。例如说,“未获得续到报告之前,不能讨论此事”,其实就是“现在无可奉告”的意思。前年九月二十日,美国赫尔国务卿接见记者时,“某记者问,外传美国远东战队已奉令集中菲律宾之加维特之说是否属实。赫尔答称,'微君言,余固不知此事。'”从现在看,赫尔的话大概是真的,不过在当时似乎只是一句幽默的辞令,他的“不知”似乎只是策略而已。去年八月罗斯福总统和邱吉尔首相在大西洋上会晤,华盛顿六日国际社电——“海军当局宣称:当局接得总统所发波多马克号游艇来电,内称游艇现正沿海岸缓缓前进;电讯中并未提及总统将赴海上某地与英首相会晤。”这是一般的宣告,因为当时全世界都在关心这件事。但是宣告里只说了些闲话,紧要关头却用“电讯中并未提及”一句遮掩过去,跟没有说一样。还有,威尔基去年从英国回去,参议员克拉克问他,“威尔基先生,你在周游英伦时,英国希望美国派舰护送军备,你有些知道吗?”威尔基答道,“我想不起有人表示过这样的愿望。”“想不起”比“不知道”活动得多;参议员不是新闻记者,威尔基
不能不更婉转些,更谨慎些——,可是结果也还是一个“无可奉告”。
这个不知道有时甚至会变成知道,不过知道的都是些似相干又似不相干的事儿,你摸不着头脑,还是一般无二。前年十月八日华盛顿国际社电,说罗斯福总统“恐亚洲局势因滇缅路重开而将发生突变”,“日来屡与空军作战部长史塔克,海军舰队总司令李却逊,及前海军作战部长现充国防顾问李海等三巨头会商。总统并于接见记者时称,彼等会谈时仅研究地图而已云云。”“仅研究地图而已”是答应了“知道”,但是这样轻描淡写的,还是“不知道”的比“知道”的多。去年五月,澳总理孟席尔到美国去,谒见罗斯福总统,“会谈一小时之久。后孟氏对记者称:吾人仅对数项事件,加以讨论,吾人实已经行地球一周,结果极令人振奋云。澳驻美公使加赛旋亦对记者称,澳总理与总统所商谈者为古今与将来之事件。”“经行地球一周”,“古今与将来之事件”,“知道”的圈儿越大,圈儿里“不知道”的就越多。
这个不知道还会变成“他知道”。去年八月二十七日华盛顿合众社电,说记者“问总统对于野村大使所谓日美政策之暌隔必须弥缝,有何感想。总统避不作答,仅谓现已有人以此事询诸赫尔国务卿矣。”已经有人去问赫尔国务卿,国务卿知道,总统就不必作答了。去年五月十六日华盛顿合众社电,说罗斯福总统今日接见记者,说“美国过去曾两次不宣而战,第一次系北非巴巴拉之海盗,曾于一八八三年企图封锁地中海上美国之航行。第二次美将派海军至印度,以保护美国商业,打击英、法、西之海盗。”“记者询以'今日亦有巴巴拉海盗式之人物乎?'总统称,'请诸君自己判断可也。'”“诸君自己判断”,你们自己知道,总统也就不必作答了。“他知道”或“你知道”,还用发言人的“我”说什么呢?——这种种的变形,有些虽面目全非,细心吟味,却都从那一个不知道脱胎换骨,不过很微妙就是了。发言人临机应变,尽可层出不穷,但是百变不离其宗;这个不知道也算是神而明之的了。
1942年1月5日作。
(原载1942年1月12日《当代评论》第2卷第1期)
目 录下一页
作者:朱自清
本书由“ 3G电子书网 ”免费制作;
想要更多的免费电子图书,请光临
http:///
第五篇:《朱自清散文》读后感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应该都对散文很熟悉吧?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朱自清散文》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 篇1春天来了,百花吐芽,百鸟齐鸣,春光明媚,春回大地,在这美好的日子里,重读朱自清的《春》,感受很深,朱自清散文《春》读后感。春天,就像“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最富有活力的季节,想在秋季里获得好收成,就要在春季里辛勤地耕耘,播种。
作为一个在春天出生的女孩,我特别喜欢春。因为春有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机。在这大好春光里,你别忘了一件事:耕耘与播种。
对于我们六年级毕业班的同学来说,今日的辛勤耕耘与播种意味着什么?就意味着毕业考试的优秀和未来学习的坚实基础。六年级下学期复习是重点,有同学以为复习便是“炒冷饭”,都是学过的东西,再学没有必要。我的观点却不同。复习应该更认真,用平时上新课的那种精神去复习,将小学6年学过的东西联系起来,系统地复习,要像一块干海绵吸水一样,尽自己的力量去复习。就像苏东坡的《送章惇秀才失解西归》中所说的: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一样,读一百回,复习一百回,才能理解的更透彻。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 篇2第一次接触到你时,应该是那篇大家都很熟悉的《匆匆》吧。“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看似平淡却意味深长的话语,便成了我心中永恒的经典。也许是从这时开始,我才开始认识你,才想要去了解你。
再有一篇,就是你的《背影》了,虽然没有多少华丽优美的语言,但那份平淡与朴实却让人更加感到感动,为那份伟大而深沉的父爱而感动。读着读着,竟会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你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轻轻吐出一个又一个字,仔细品尝着其间的美妙时,我也意识到了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谢谢你。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你像个孩子似的说给我听。我第一次感到寻常的雨竟是这样的美丽,是它让我偏爱你写景抒情的散文,因为我总能从中看到你的洒脱与淡泊,读到你悲伤的心境,起伏的心情。
你的散文很美,真的很美。一如你的名字。有人说它“清丽”,有人说它“清秀”,也有人说它“清幽”,但始终离不开一个“清”字,你的“清”。炎炎夏日,我乐意坐在安静的书吧里,喝着咖啡,和着优美的古典乐轻声细读你的文字,细细品味着字里行间的韵味,细细地读你。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 篇3读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我感到时间的却非常宝贵,在你不经意间,他就从你身边悄悄溜走,有时时间甚至会从你眼前溜走,你也毫不知情。
时间不等人啊!只有你去追它,不可能是他追你,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连一分钟都无法休息。”是的人生的幸福的确是这样,但现在有些人,把自己的时间随意浪费,整天游手好闲,不去做些对国家有益的事,专门干些违法的勾当,这些人最后的下场只有进监狱。如果他们从监狱里出来还是这样,那等他们晚年时只有一无所有。
时间不会因为你用身躯挡住了它的去路而停住,他会从你的身边,手边,流过去,有人可能会说:“如果造一排墙,把地球隔开,能不能挡住时间呢?”我的回答是,不能。人不可能挡住时间,人们只能去珍惜时间。
时间对人都是公平的,不会多给谁,也不会少给谁,在别人在某件事上比你完成的早,不要嫌自己太慢,要怪就怪自己,是不是又贪玩而没有珍惜时间呢?
时间是永远不会等人的,同学们,离毕业只有几个月时间,我希望我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母校。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 篇4“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的散文清爽、朴实、优美,虽然是白话文,却另有一番韵味。在朱自清的所有散文中,我最喜欢也最令我感动的便是《背影》了。
《背影》讲述的是朱自清的爸爸送朱自清去北京的故事。爸爸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朱自清,可爸爸中就放心不下他。爸爸送她上车,嘱咐他路上小心,夜里警惕些,不要受凉,又托茶房照顾他。爸爸临走时,想给儿子买橘子,留着他路上吃。爸爸蹒跚地走到铁道边,因为身材肥胖,非常努力才爬上月台,为他买橘子,朱自清非常感动,他看着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身影。不由得留下了眼泪。
这虽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朱自清却感觉到了来爸爸真挚的爱,特别读了爸爸的来信后,泪如泉涌,浮想联翩,“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身影”于是情郁于中,发之于外,写下了这篇感人至深的不朽之作。
《背影》为何能那样深深的感动我呢?由于文中描述的父子真情,让我想到了父亲、母亲对我的爱,他们关心大家的学习,关心我的健康,关心我的成长,关心我的很多方面,回为父亲、母亲对我无私的爱,我感触良多;我实在是太不理解父亲、母亲了,甚至有时还会对他们发脾气,我太不应该了!
《背影》教会了我很多,它让我了解,爸爸妈妈无时无刻都在关心着大家,只不过大家领会的太肤浅了。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 篇5华灯初上,在灿烂的星辰下,在清风习习的小窗边,煮一杯香茗,轻翻纸卷,必当回味无穷。
我在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田田的叶子。在薄薄的青雾里赏荷花之亭亭。我在这荷塘之中迷失了方向,在书卷上流连忘返。我感受到了朱自清心中对幽美和宁静的感慨。
我坐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边,歌女婉转的声音如泣如诉,可谓“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我站在拥挤的电车上,看见白人小孩对不屑的眼光,以及朱自清眼底的悲凉。果然,白种人都是上帝的天之骄子。不过,我认为中国人,同样也是炎帝、黄帝的优秀子孙,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
我跟在游街请愿的学生之中,看他们在街上大声呼喊。我想,他们是在为中国呼喊,他们是想喊醒沉睡在这东亚大地上的“雄狮”——中国。但政府的枪林弹雨让这声音静默,他静默地远了,直至消失。
轻合书卷,抿一口茶,看繁星点点,思考人生哲学。
这本书将我带回民国时期,把我带回自然之中,将我带回朱自清心底,让我与书中之人同悲同喜,让我看遍春光、夏荷、秋月、冬雪。(朱孟雪)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 篇6今天,我又回顾了那本汇集了无数悲伤感情的作品——巴金的《春》。
可以说,他是作者呕心沥血地写出来的,是包涵了作者的真情实感的。
静静地读着“序”,我突然间感到一股暖流腾了上来,仿佛此时此刻,那位伟大的作家——巴金,正一脸慈祥地坐在我面前,与我对话。
这本书里没有一个人是主角,也没有一个人有什么“惊天动地泣鬼神”的传奇故事。他们跟我们一样,是个普普通通的人,只不过他们的生活比我们的更黑暗些、再黑暗些。那个所谓的“家”早已变成了口中的代名词“苦海”。
又看了看这本书的背景——那是一个充满了陈观念的社会。我不禁感到十分同情这本书中的人物,他们被旧观念束缚着,不能有自己的思想;我也羡慕那些虽被束缚住却仍不放弃的人,是什么力量使他们能坚持下去呢?
在这本书里,作者着重刻画那些丑恶现象,来讽刺黑暗的旧社会,同时也深刻、细致地描绘了“觉慧”、“淑英”等“进步青年”。
我认为,巴金这么用心地刻画这些人物,不仅是为了讽刺旧社会,还体现出他作为一个“爱国者”,迫切的想让祖国强大,旧社会拉开新的一幕,脱离沉旧、败的老规矩。
那么,我将用巴金写过的一句话结尾:春天,是我们的!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 篇7最近,我读了这样一本书——《朱自清散文精选》。这本书使我深受感触。书中收录了许多经典的'散文,如《匆匆》、《荷塘月色》、《背影》等。每一个故事都让我那么的难忘,那么的触目惊心!
朱自清生于1898年,名字华,号秋实,后改名为自清。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他还是“五四”新文学的开拓者和创业者之一,为中国现代文学作了许多创新的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读了《匆匆》这篇文章,我更加珍惜时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这句话我牢牢记在心中!《匆匆》主要讲的是: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侯,杨柳枯了,有再生的时候,但是,时间去了,为什么不复返呢?是啊!时间一但去了,就无法复返,时间只有三天“今天”、“明天”和“昨天”。无论你在干哪件事情,时间都会慢慢地流过,而且一去就再也不会回来。可见时间多么宝贵啊!
想到自己,下课了就跟同学打打闹闹,聊聊天,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有没有想过在这段时间里能安安静静看会书,学习知识呢?当我在看那些无聊的电视时,有没有想过时间就这么白白的浪费了呢?所以,我想从现在开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这本书告诉我的远远不止这些,它还告诉我父母爱的伟大,告诉我只有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到了秋天才会硕果累累……我爱这本书,因为它让我明白了时间的宝贵!
同学们,让们一起来阅读这本书,体会人生的真谛!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 篇8这个寒假里我读了《荷塘月色——朱自清散文专集》。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极富真实感,因此他的许多文章被列入学生的课本;他的作品充满了同情,表现出爱国、爱人民的精神,因此,他的一些作品,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以及反复思考。
在这本书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朱自清先生智慧的结晶。虽然有一些文章使我们耳熟能详的,有一些却闻所未闻,但这些并不会妨碍我们去理解这些文章。这写文章的每一句句子,甚至每一个词,都可以指引我们在浩瀚无根的书海中行进,并“教”我们学会知识、得到灵感、感受友谊……在朱自清先生写的文章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生中一个又一个经典文章,我们不仅可以获得到美的享受,还可以汲取其中的精华,去学习作者的思想与写作技巧,这样能使我们的写作能力大大提高。他的文章能使我们领略到阅读的乐趣。这些文章,不但有启迪的色彩,更有智慧的空间,帮助我们积蓄奋斗的力量,使我们鼓起力量的勇气,找到人生的真谛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 篇9读了《匆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时间如此宝贵,他会在我们不经意之间悄悄溜走。
《匆匆》这篇文章叙述了时间的一点一滴的消失在时间的河里,一去不复返。告诉了我们时间如金,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看现在的我,在周末,早上一觉醒来,钟表叔叔已从一圈跑到八圈了。时间从钟表上划去;在周末,正在写作业的我,不是玩玩这个就去摸摸那个,时间从手中溜去;在周末,写完了作业不去好好复习课本,而是跑到电视婆婆家玩,时间在电视机里闪过。哎!想起来可真惭愧,我一定会改掉这坏毛病的。
时间是最平凡的,也是最宝贵的。金钱买不到他,地位也留不住他。"时间是构成一个人生命的材料。”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同样,属于一个热闹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他一分一秒,稍纵即逝!
有些人总是抱怨时间短,时间不够用,有的人是因为有永远做不完的事,希望时间再多些,而有些人是因为虚度了许多光阴而等到用时方很少。其实,时间对于每一的人都是公平的,关键是我们该如何把握好自己拥有的时间。时间就如生命与其坐等时间,浪费生命,不如充分利用时间,让自己的生命焕发无尽的光彩。
"未来”“现在”“过去”是时间的步伐:“未来犹豫的接近;“现在”快如飞箭的消失;过去永远的停止。在伟大的宇宙空间,人生只是流星般的闪光;在无限的长河里,人生仅仅是微小的波浪。珍惜时间吧!它是生命中最可贵的东西!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 篇10题记——“我想从北图的正门走进去”。
毕淑敏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她同样是一位慈祥而又可爱的母亲。在《混入北图》这篇文章中,毕淑敏的母爱与她对儿子的教导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那时,北京图书馆是最大的图书馆,哪里有各种各样不同种类的图书,但那里却有规定:只对成年人开放。不知是不是遗传了毕淑敏,她的儿子从酷爱看书,对文学充满了好奇心与求知欲。当他长到十几岁已经是个小伙子的时候,毕淑敏在他苦苦的要求下,不得不带儿子“混入”北图,满足孩子向博览全书的愿望。
本文主要讲述了毕淑敏到儿子进入北图的过程和看书的过程。其中详写的是进入的过程。在过程中,运用了心理描写和生动的动作描写,表现了母子二人害怕被识破的心情,但儿子也急切想去看书的复杂心情。在好不容易进去后,儿子恨不得把全馆的书都看一遍,所以,他直到闭馆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所谓: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在毕淑敏的这篇文章中,充分的体现了儿子对读书的渴望,甚至把博览全书为理想。的确,在我们少年时代的是官(时光)是很宝贵的,我们在学习上,不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多多去闯闯,在丰富的经历和阅历下,就能够让你体会到世界是包罗万象的。在青春时,何不去拓展自己的领域,为梦想努力,像毕淑敏的儿子一样,有志气:“长大一定要光明正大的从正门走进北图,因为那是贵宾的通道!”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 篇11清茶是淡香的,咖啡是苦涩的,美酒是辛辣的,它们虽然味道同,但都能给大家带来美好的享受,被人回味无穷。《朱自清散文集》中的文章,有些似清茶,有些像咖啡,有些是一杯回味无穷的美酒。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散文就是《背影》,读得时候差一点就悄然落泪,这篇散文通过描写爸爸送儿子远行的一幕,表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情感,爸爸那背影真被人心痛啊,在晚霞的照影下,爸爸为马上远程的儿子买橘子这件感人的事,让大伙看的清了解楚的。而《匆匆》讲述了时间流逝之快,并且时间不可以倒流。告诉大家:昨天是作废的支票,明天是未发行的债务,只有今天才是黄金。所以,大家必须要把握住今天;而《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中,作者用月光衬托荷花,描写了夜晚中荷塘的美景。读了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我才会细细品味着荷花的美,朱自清先生把荷花描述的那样美,想来你也动心了吧?
折服于朱自清的文字操控能力,我过去也试着模仿他的文风,不过写出来的无非是无病呻吟的风花雪月,徒有其表却无内容,只好作罢,还是品读为佳品读朱自清散文,仿佛品读那一方绝唱,总能在字里行间收成满满的感动,被人在喧哗的都市中探寻片刻的宁静,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归属,着实是一场精神上的洗礼。而现在的的社会,大多数人在念书的过程中渐渐偏离了怎么样念书的轨道,这个时候可以读一下朱自清的作品,毕竟经典之所以为经典,还是有肯定的价值意义的。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 篇12朱自清是一位我很喜爱的作家,在他的这本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那篇《匆匆》。
谁匆匆的走了,谁又匆匆的来,来去匆匆,而带走一切。是时间,是我们宝贵的时间!它逝去时是那么的悄无声息,不知不觉。
它一去而不返。说话时,它从你的一言一语中逃走;吃饭时,它从你的饭勺中溜走;洗手时,它从你的手指尖中流走……是让人多么的无奈!感到惋惜。
作者所描述的一切,都深深打动了我。我不禁汗泪如流。为何时间走的这么快,为何又不复返?它们到哪里去了呢?其实时间,是有痕迹的。一张张稚气的脸上,经过时间的洗礼,会变得皱纹满颊;年少时的健步如飞,如今却蹒跚;铿锵有力的声音,让时间造化的苍老。对于它的匆匆,我们怎能坐视不管?让它扬长而去?这样的话以后懊悔也来不及。应当让我们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变得有价值。
比如说,读一本书,拾取书中的精彩段落,学以致用;做一件好事,不留名也会被人默默称赞;解一个难题,经过自我的思考将障碍物消灭,也是一种成长……还有好多好多,我们值得去做的事情,我们又何尝不做呢。
就像我读了《匆匆》,明白了时间的贵重,懂得了去珍惜它,使我不再虚度我的时光。这可能会改变我人生的路向,你说,我是不是突然间拥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呢?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 篇13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名叫《朱自清散文集》。
“燕子去了,有再归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聪明的,你告诉我,为什么时间一去不复返呐?”
这句话想必大家都熟悉,它是来自《朱自清散文集》中的《匆匆》。
文段中:聪明的,你请告诉我为什么时间一去不复返?这句话表明了朱自清先生留恋、珍惜时间的思想感情。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无比珍贵的,失去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成了回忆,已经无法挽回。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如金子一般,但是用钱财却买不回来时间。
我们要珍惜时间!大发明家爱迪生平均每三天就有一项发明,正是因为爱迪生抓住了分分秒秒的时间。
伟大的作家鲁迅有一句名言: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可见鲁迅也有多么珍惜时间呀。
世界上又有哪位有成就的人不是珍惜时间的呢?
时间匆匆而逝,犹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我们小学生中有的人天天看手机,打游戏,时间就这样被消磨了。不知道珍惜时间,这是多么可惜又可悲的一件事!
一寸光阴一寸金,我们要像爱迪生、鲁迅等众多伟大的人一样,惜时如金!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 篇14朱自清是一位我很喜爱的作家,在他的这本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那篇《匆匆》。
谁匆匆的走了,谁又匆匆的来,来去匆匆,而带走一切。是时间,是我们宝贵的时间!它逝去时是那么的悄无声息,不知不觉。
它一去而不返。说话时,它从你的一言一语中逃走;吃饭时,它从你的饭勺中溜走;洗手时,它从你的手指尖中流走……是让人多么的无奈!感到惋惜。
作者所描写的一切,都深深打动了我。我不禁汗泪如流。为何时间走的这么快,为何又不复返?它们到哪里去了呢?其实时间,是有痕迹的。一张张稚气的脸上,经过时间的洗礼,会变得皱纹满颊;年少时的健步如飞,如今却蹒跚;铿锵有力的声音,让时间造化的苍老。对于它的匆匆,我们怎能坐视不管?让它扬长而去?这样的话以后懊悔也来不及。应该让我们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变得有价值。
比如说,读一本书,拾取书中的精彩段落,学以致用;做一件好事,不留名也会被人默默称赞;解一个难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将障碍物消灭,也是一种成长……还有好多好多,我们值得去做的事情,我们又何尝不做呢。
就像我读了《匆匆》,知道了时间的贵重,懂得了去珍惜它,使我不再虚度我的时光。这可能会改变我人生的路向,你说,我是不是突然间拥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