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微课说课稿

时间:2019-05-13 08:3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短歌行微课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短歌行微课说课稿》。

第一篇:短歌行微课说课稿

《短歌行》说课稿

一、说教材

《短歌行》是建安文学开创者曹操的著名作品,也是汉魏诗歌的杰出代表。全诗诗情调慷慨激昂,内容庄重典雅,艺术手法灵活多样,表现了曹操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学习此诗不但在艺术上能得到享受,而且也能从诗中所表现的进取精神得到鼓舞的力量。本诗被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二第二单元,该单元学习的是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要求学生学会欣赏意象,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二、说学生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进入高中学习的时间只有两个多月,学习了必修一的现代诗歌,初步掌握了读诗的基本方法,即从典型意象入手,品读诗歌思想情感,还未能形成成熟的稳定的学习方式。对本单元的学习大家第一次接触中国古代诗歌,诗歌语言上的障碍和时间上的跨度对他们来说都是品读诗歌上的屏障。针对学生现状,微课设计上准备由意象入手品读情感。

三、说目标

依据单元要求,教学目标的设定即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意象的含义,把握诗歌的情感。

四、说设想

《短歌行》是传统篇目,诗中用典的艺术手法、忧愁和壮怀交织的思想情感、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都有可讲之处,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切入点,十分钟之内着力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如何出新意,微课与传统课堂相比有什么特点,这些都是接到任务后我所苦恼的。细读诗歌,最容易捕捉的情感是“忧”,我还是选择了这个常规的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切入点,围绕诗人因何而忧,何以解忧来讲解。曹操对酒当歌,直抒胸臆“忧思难忘”“忧从中来”,这两大层次的“忧”内涵截然不同,结合相关意象可以明确第一层是忧人生苦短,是生命之忧,属于文学家的忧思,第二层是忧贤才难得,是现实之忧,属于政治家的忧思。诗人并没有止步于忧情的抒发,他找了解忧之道,人生苦短,我渴求贤才,贤才可助我建功立业,从而此生不虚。贤才难得,我求贤若渴,贤才可助我天下归心,从而实现人生理想。诗人由“生命之忧”出发,落脚到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上,读来慷慨悲凉。

五、说过程

1、整体感知

明确主体情感,找出“忧”及其相关诗句。

2、品读意象

赏析典型意象,解决两个问题,即因何而忧,何以解忧。

通过“人生短暂”、“人才难得”之忧上升到“功业未就”之忧,了解诗人之忧实为烈士的悲心,壮士的隐忧。

第二篇:《短歌行》说课稿

《短歌行》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曹操的《短歌行》,我将从说教材、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时数以及教学程序七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地位与内容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是高一新生继必修1第一单元学习中国现代诗歌的基础上又一关于诗歌学习的阶段。

《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学习它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及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诗歌;

(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曲折、起伏的情感变化;

(3)、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四、说教学方法

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获得学会学习的能力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策略:

1、体验法:学生结合情境,通过诵读,深刻理解诗歌积极向上的情感。

2、质疑释疑法: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

3、小组合作与对话交流法:通过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

4、拓展研究法:运用新旧知识进行拓展迁移,丰富诗的文化内涵。

五、说教学媒体

针对本堂课的具体情况,特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六.说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说教学过程

1.导入

2.欣赏《短歌行》歌曲,教师正音,教师带领同学一起朗读诗歌,品味诗歌情感基调。3.梳理文脉,分析诗人情感(其中包含写作背景的介绍)4.全班同学再次配乐诵读诗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 5.分析艺术特色 6.课堂总结 7.作业布置

《短歌行》教案

导入:现在正式上课。刚才我们回顾了以前所学的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对他慷慨悲凉的诗风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同学们也反复诵读了今天要学习的《短歌行》一诗,对本首诗歌的情感基调有了初步地把握。现在,我们就开始走进文本内容,深入分析诗人情感。

三.梳理文脉,分析诗人情感。

1.师:现在,我们来欣赏一首由旧版三国演义中曹操扮演者鲍国安先生演唱的《短歌行》,仔细聆听,看看这首歌能带给你怎样的情感体验? 【明确】:慷慨悲凉、豪迈······

师:同学们的感受大致都是相同的,那诗歌中有没有对应的能够表达这种情感倾向的词呢? 【明确】:忧。师:那么,“忧”这个字,在诗歌中出现了几次呢?分别出现在哪里?

【 明确】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忧”就是本诗的诗眼。那么诗人为何而忧?让我们弄清这个问题。

2.“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之忧

师: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忧”字,“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之忧,它出现在第一节,现在,就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下第一节。

师:读得非常好,谢谢请坐。我们看,诗歌开篇即为“对酒当歌”的宏大场面。而邓军凤同学读到此处之时,豪迈之情也是显而易见。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按常理,本应是件乐事,那既然

是件乐事,曹操又在忧什么呢? 【明确】:人生苦短,光阴易逝。

师:同学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非常好,善于在诗中找答案。对,作者忧的是光阴易逝。但紧接着,他就发问了,“何以解忧”呢? 【明确】:酒(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师:是的,作者把这一忧愁交给“杜康”去解决。我们知道,杜康是中国酿酒的始祖,故而其名字就成了酒的代称。而中国“借酒浇愁”的文人也不少。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借酒浇愁的名句呢? 【明确】:李白说过:“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唐代诗人罗隐也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柳永亦说:“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秦观:“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师:从上面几个借酒浇愁的男人来看,酒真的能消愁吗?当然不能。借酒浇愁只会愁上加愁,酒并不能作为解决忧愁之感的根本出路。那么出路是什么呢?面对人生苦短的忧愁,有人主张及时行乐,有人则主张在有限的生命里扩张无限的生命价值,从而积极进取。那么,凭着你们对曹操的理解,同学们觉得曹操面对人生苦短的悲哀,他是消极还是积极态度呢? 【明确】:那同学们的看法是不是正确的呢?这就需要了解一下本文的写作背景。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纷争不断。各路英雄是各显神通,意欲荡平宇内,一统天下。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正值赤壁大战前夕,曹操带领文武将士陈兵江上,这天夜里,月光皎洁,风平浪静,澄江如练。曹操与诸将士饮酒狂欢,纵论天下。此情此景,曹操是来了兴致,拿起长矛,在将士面前慷慨高歌,他所唱的就是后来留传千古,脍炙人口的《短歌行》。我们现在知道了,他这时在赤壁大战前夕所做之诗,可不可能向将士们传达颓废之音?(不可能),对,进而再联系曹操的一生,我们不难做出判断,面对人生苦短,曹操的态度是怎样的?(积极进取的),他看似及时行乐,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

师:既然曹操深感人生有限,他就更急于实现人生理想。而这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仍未完成的一统中国的宏伟大业,他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因此,在表达忧虑之后,他迫不及待地发出了对贤士的思慕之情。

师: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二小节,结合注释,思考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 【明确】:(读得不错,为自己鼓鼓掌。)借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句是表达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恳切至极。但是,更重要的是曹操还省去了后面的一句“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也就是含蓄地告诉贤士们,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不给我消息吗?借用得天衣无缝,准确生动,威而不怒的王者风范昭然若是。

师:引来人才固然是好事,但能用好人才才是本事。曹操历来都以“不拘一格降人才”而受到赞誉。在这里,曹操是怎样表明他对待人才的态度呢? 【明确】:“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麋鹿找到了艾蒿,就会相呼相鸣。我要是有了嘉宾,一定要鼓瑟吹笙。)这里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3、“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之“忧”

师:这里的“忧”和上文的“忧”一样吗?诗人为何而忧? 【 明确】:“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用月比喻人才,深情呼唤:天下贤才,我何时才能得到你们呢?显然这里忧的内涵是“贤才难得”。

师:也正是因为贤才难得,诗人才更是迫切希望得到贤才,于是,生发贤者纷纷来归的场景就显得在情理之中了。请找出诗中作者想象贤才纷纷投奔自己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几句话的含义。(实则是训练学生翻译能力)【明确】:“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来吧朋友!越过那田间小道,别管他阡陌纵横。有劳你枉驾前来,让我们永远相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欢饮畅谈,重温那往日的恩情。(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师:可是想象终归是虚无,曹操是何其精明的一个人,贤才的缺失,于他理想的实现必定是一个硬伤,所以虽已经拥有许多人才,但他仍旧是忧。故而下文借由景物抒发的求贤若渴的情感就更加显得真切动人。4.忧的根源

分析: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师:“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那么,本句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呢? 【明确】:①以“乌鹊”无枝可依类比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言外之意即“我就是你们所要寻求的明主,不要再犹豫徘徊了,赶紧来投奔于我,我助你们实现你们的人生理想,你们助我实现统一大业”。②“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幻灯片上简介典故出处)用典说明自己如高山、大海一般能够广纳贤才,并会像周公一般殷勤地善待贤才。尤其是“天下归心”一句,霸气十足,表达出作者胸怀大志,势必一统天下的强烈愿望。

师:作者渴望人才,渴望实现统一大业,那么那个时候人才来归了吗?统一的愿望得偿了吗? 【明确】:没有。

师:那么,由此观之,作者还忧什么? 【明确】:功业未就。这就是曹操忧时光易逝,忧贤才难得的落脚点。也就是说,功业未就,才是作者内心忧闷的根源。正因为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所以时间才显得弥足珍贵,贤才们的大力辅助才显得至为重要。

四.全班同学再次配乐诵读诗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

这首诗,心怀天下,唱出了一代政治家的求贤歌。这首诗,沉雄豪迈,洋溢着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这首诗,回环往复,在古直悲凉中蕴含激越昂扬。现在,就让我们再次齐声朗读这首诗歌,进一步体会诗人深邃的思想内涵。

五、艺术特色

1、巧用典故。

“青青子衿”——《诗经·郑风·子衿》

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韩诗外传》

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管子.形解》

海纳百川,诚心纳英才,希望接纳的人才越多越好。

2、巧用比兴。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喻人生美好的时光何其短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两句喻得不到贤才的忧思不可断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喻贤士们还没有归宿。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喻贤才尚在徘徊并急于寻找可依托的明主,流露出诗人惟恐贤士不来的焦急心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以山高海深比招纳人才的博大胸怀,用以虚心待贤的周公自比,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厚遇贤士,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六、诗歌总结

《短歌行》抒写的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兼诗人的曹操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抒发了自己对人生苦短和时光易逝的苦闷和感叹,同时也以真诚和迫切的心情抒发了自己招揽贤才的良苦用心、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在诗歌的最后也坦诚的向世人展现了他自己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全诗前面部分写的沉郁悲凉,后面部分写得慷慨激昂,作者的情感有低沉也有起伏更有高亢。集中地体现了建安时期“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品,也是曹操传世的千古名篇。对于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来说,曹操的那种珍惜时间、积极向上的精神,真诚坦荡的胸怀以及树立远大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都是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的。

七、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全诗

阅读曹操的《求贤令》一文,再结全《短歌行》一诗,以书面的形式谈谈曹操的求贤观对现代生活有什么启示,对你有什么启发?300--500字。

第三篇:短歌行说课稿-短歌行说课稿

短歌行说课稿-短歌行说课稿

短歌行说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短歌行》,我将从教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短歌行》 是语文版必修四第二单元“诗三首” 中的一首,本单元题目是“诗言志”,安排的是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要求学生能联系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理解作品的内容价值,能从对具体语句的品味和意象入手,感受作品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对作品进行诵读涵咏。《短歌行》 是曹操的传世名作之一。短歌行说课稿 诗以“忧” 字统领全篇,写出诗人为何而

“忧”,如何解“忧”,从而表达希望能够招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二、说学情 所执教的班级是高一普通班,虽然学生经过必修一二三相关诗歌单元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诗歌理解和鉴赏能力,但是,由于汉魏诗歌时代久远,语言精炼,加上用典和引用较多,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课教学难点设置为诗歌理解。诗歌本应以读代讲,在读中感悟,而以往重在诗歌的理解,对诵读指导的较少,所以本课诵读指导会作为重点来处理。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教材特色以及新课标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把握“忧” 的内涵

反复诵读,体会曹操的情感变化

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说教学方法 1. 诵读法: 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 探讨法: 把握重点,抓住关键诗句互动探讨。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 自古以来,中国诗人就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他们借着酒尽情的挥洒着诗兴,写下了无数美丽的诗篇,你记得一些和酒有关的诗句吗? 【比如苏轼:“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表达了作者此时心情的孤单。王翰的“琵琶美酒夜光杯”,表达的是豪情壮志。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 表达的是思乡 之情,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曹操的传世名作之一《短歌行》,看作者对酒当歌书写了怎样的英雄情怀和政治抱负。

背景介绍 据考证,这首诗大概是创作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冬,当时曹操已经5 4 岁。

借着官渡大战胜利后的声威,以及成功统一北方后形成的昂扬的战斗意志与雄厚的军事实力,他亲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之岸,要一举荡平孙刘两家的势力。大战前夕,曹操设宴犒劳众文臣武将,酒宴进行至半夜,忽然听见夜空中传来鸦鹊的叫声,一会儿,鸦鹊往南飞去。此情此景激发了曹操的灵感和思维。他走出营帐,面对浩瀚天宇和苍茫大地,当场赋诗一首。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短歌行》。

解题 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过渡: 其实,我觉得若给诗加个小题目,对酒当歌,那会更好。李白边喝酒边唱: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将进酒更是高歌“与尔同销万古愁”,可谓是豪气酒气冲天。喝酒的时候诗人总喜欢唱歌,那么曹操究竟唱出了什么样的歌? 请自读诗歌,标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初读感知 1.3 分钟后看灯片,解决字音字义问题 2.范读体会感情基调

过渡: 诗歌就要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品读赏析一下这首诗(五)品味赏析 1.第一节 “对.酒/当.歌”,这首诗第一句起句就不凡,唱得慷慨激昂。

但很快就变了,“人生/. .”,——人的岁月能有多少呢? 调子陡然变低,有消极之味。“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短暂,就像早晨的露水,太阳一出来很快就给蒸干了; 逝去的日子只恨太多。起首四句,几何调子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极具音乐美。我们说过,每人喝酒的心情不同,代表的感情也不同,这里诗人为什么喝酒?

师: 而且短得就像―― 作者苦于失去的日子那么多。

师: 诗人“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 慨当以慷——这是作者为了押韵而调换了语序,实际是当以慷慨。诗人的忧愁难于排遣。“何.以/解忧,唯有明造酒的人,这里用作酒的代称。)

. ./杜康” 要借助杜康来解忧。

师: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明明忧从心中而来,还要用酒来解忧。

第四篇:《短歌行》说课稿

《短歌行》说课稿

一、说教材

《短歌行》是曹操名作,也是汉魏诗歌的杰出代表。全诗运用比兴、用典等艺术手法,抒情与言志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时不我与的慨叹,对贤才的思慕,抒发了建功立业的志向、统一天下的抱负,感情丰沛,气格高远。理解起来,似易实难。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第一首,本单元要求学生学会品味诗歌语言,欣赏诗歌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说学情

一直以来,古诗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许多著名作品学生都能吟诵,所以有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但是,学生对四言诗所学不多,再加上时代久远,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习时不仅要熟读、背诵,还要引导学生走到字里行间去、走到文字背后去、走进诗人心里去,深入领悟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

三、说目标 语文课姓“语”,她的第一属性是工具性,语文课要贴紧语言文字,贴紧听说读写。语文课名“文”,它的终极属性是人文性,蔡元培说:“教育者,养成人性之事业也。”语文课要以人为本,要目中有人,要从文本中发现人的意义内涵,感悟人的精神情怀,涵养襟抱,陶铸人格。“语”和“文”是一体的,是手掌与手背的关系,绝不可割裂开来。这也是新课标设计“三维目标”的初衷。

具体到本课:

1、知识与技能:探究“对酒当歌”“明明如月”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欣赏诗歌意象,学习诗歌表达技巧,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问题探究,启发感悟,师生共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人“忧”的内涵(不仅仅是志向、抱负)。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要围绕学法来定,教法为学法服务。一切教学都要以“学”以中心,老师的“教”要从学生的“学”出发,经由“学”,归于“学”。“学”是出发点、是途径、是目的。这就是陶行知所倡导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新课标》要求:诗歌教学要以朗读指导为基础,努力提高学生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境界。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主导,学生积极参与,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方法主要是两点:

1、诵读法: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理解感悟。

2、探讨法:把握重点,抓住关键诗句深入交流探讨。

五、说过程

基本思路:

1、指导诵读,整体感知;

2、品读诗歌,加深理解;

3、师生互动,交流共赏;

4、再读再悟,涵咏背诵。

具体到课堂实施,我追求有生成性的课堂。一堂好课,老师不能也不可能照搬教案,每堂课的天时、地利、人和不一样。一堂好课就是一次精神冒险,充满了不可预测的因素,老师要随机应变,灵活应对。这样的课堂也许不完美,但富有生命力,充满生机与活力,闪烁着激情与智慧的光辉,时有惊喜,富有魅力。

请参阅附录:《关于课堂生成》《<短歌行>课堂实录》 附录1:

关于课堂生成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在课堂上重新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是人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从生命力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

一、何谓课堂生成

课堂生成就是根据课堂学情变化,师生共同及时接纳偶发的信息,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及时调整预设方案,从而推动更高水平的互动,使课堂产生质变、飞跃的过程。

课堂生成具有以下两个特性:

1、不可预测性:是指教师在预设时较难预测到流变的课堂会出现的哪些形形色色的情况、事件以及成果。

2、即时性:是指教师对变化着的情形作出立即的反应,“就在这一刻”的调整、应变,使教学朝着更有意义的方向前进。即时性需要教师高超的教学机智作支撑,调动师生智慧,使课堂保持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共同生成具有高生命力的课堂。

二、课堂生成的意义

1、能够焕发师生双方的生命活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拘泥于预设的方案,根据教学现场,灵活弹性地接纳、吸收、处理,激活课堂,在这之中,教师实现了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而学生则在生成性的课堂中可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生命处于最大限度的激活状态。

2、能够推动教学过程的双向互动。

教学论认为,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努力研究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学生不断地呈现变化状态,教师即时捕捉、搜集、判断、重组这些信息,利用这些活的资源,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学生再一次饶有兴趣地展开探究,如此循环,教学真正成为高效互动过程。

3、能够促成三维目标的统整融合。

生成的课堂,知识不再是机械沉闷地授予,能力不再是机械乏味地习得。教师根据学情,放手让学生带上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兴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充分地展开探究过程,并在过程中及时调控,使学生产生新的顿悟,新的方法,体验探究的快乐感、发现的成功感,从而使三维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促使学生语文素养和基本能力的整体提高。

三、实施的策略

1、课堂目标可以预设,更应及时完善。

预设的目标并不是不可调整的唯一行为方向,也不是行为检测的唯一标准。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随时会发生变化,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目标需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既不是由教师单方面决定的,又不都能在备课时预测。因此,课堂教学的质量标准,不是看预设目标是否达成,而是看是否即时生成了目标。

2、课堂环节可以预设,更应随机调整。

环节可以预设,但课堂教学如果一味按照固定环节前进,不考虑学情,不考 虑课堂环境变化,那么必定落入僵化、机械、沉闷的泥潭。环节与环节的推进,必须纳入鲜活的学情,变化的环境,随机调整。

环节与环节可以根据学情的变化科学、合理、灵活地调整。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应接纳学生在课堂中灵活的因素、成分,采取巧妙的应对措施,求得课堂教学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纵深推进。

课堂千变万化,有着较强的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学生一旦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要教师作出灵活的反应,增设教学环节。教学环节的即时增补,更利于拓宽、深化教学目标。

3、方法可以预设,更应随机活化。学法和教法都可以预设,但不一定要恪守,随着课堂的推进,更应创造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事前预设的教法,只能作为备案,走进课堂,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教师不能无视学生所呈现的生命信息,而是要及时地活化教法。

虽然执教前我们可以在头脑中对学情、学法作充分地预演,但很难穷尽课堂万千的变化。学生的学法会在其充分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灵动地创造,我们要积极地接纳,吸收,及时鼓励。

综上所述,课堂的生成和学生思维的活化需讲究教师即时的应变来迎学情的多变,简言之,就是“以变制变”。

四、对教师的挑战

1、较高的理论素养。

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学生是具有鲜明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活力的生命体。课堂不能无视学生的存在,教师要努力做到教前有人,教时要目中有人,更要心中有人。

第二,全新的教学观。坚持为学生的学习而预设我们的课堂教学,坚持为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把教学的焦点放在学习和学习者身上,以教导学,以教促学。

2、较强的预设本领。

要吃透教材,多角度切入文本,充分挖掘文本的潜隐信息,了解文本的辐射信息,做到心知肚明。要吃透学生,对学生有充分的估计、预测,做到了如指掌。

更重要的是课前要努力地预演课堂。要将自己虚拟地进入头脑中的“课堂”,让自己、学生、教材、情境等等因素都动起来,获得一种对不确定性的会意,以一种从容不迫的心境、容纳奇异的胸怀进入课堂,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3、较活的课堂机智。

要根据变化的情形不断地、灵活地调整自己的行为,综合把握课堂各种各样的信息,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积极、得当、有效的措施,将教学引向深入。如此灵活的教学机智非朝夕之功可以造就,老师要勇于挑战,积极实践,积淀经验,全力锤炼,终有一天会做到灵活应付、自如应变、以变制变。

21世纪的教育呼唤人性的回归,呼唤具有生命力的课堂,呼唤将思维活化的育才机制。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不懈追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定能焕发勃勃生机,焕发学生的个性思维和活化思维。附录2:

《短歌行》课堂实录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014年12月24日,周三,下午第一节课,学生困倦,无精打采。这是文理分科后,新班级的第一节语文课。

我问:“咱班有没有上课时喊‘起立’的?” 学生:“没有。”学生1(付洋洋)举起手:“老师,我愿意负责喊起立!” 我说:“待会我说‘上课’,大家起立向我问好,我再向大家问好,大家会不会?”学生哄笑:“会——”

互相问好后,我说:“我们上课前互相问好有两个好处,谁知道?” 学生2:“表示尊敬老师。” 学生3:“大家都迷迷糊糊的,能提神。” 我表示赞赏:“这两位同学说的对!还有一条好处,能让同学们把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身上来,以便更好地进入课堂学习。主要是后两条,不问好难道就表示大家不尊敬老师么?!”学生又笑。

我说:“按照计划,我们该学《诗三首》,同学们早自习也已经预习、诵读过了。通常情况下我们按什么顺序学这三首诗呀?”

学生群答:“一首一首学,先学第一首,再学第二首„„” 我问:“可不可以有其它学法?比如先学第一首,再学第三首,最后学第二首。再比如先学第三首,再学第一首,最后学第二首。还比如先学第二首„„同学们都学过数学,三首诗排列组合可以有多少选项?”

学生:“六个。” 我说:“是不是必须得一首一首地学呢?” 学生:“不是。可以两首放一块学。” 我问:“两首放一块咋学?” 学生4:“对比着比较着学呀?” 我说:“他说的很对,也可以这样学。可不可以三首比较着学呢?” 学生:“也可以。” 我说:“这样的话,用你们数学上的排列组合算算,总共可以有多少种学法呀?”

学生:“不知道。数学上还没学到呢!” 我说:“哦。那你们见了数学老师可以问问他。其实老师在上课之前对怎么学已经有计划了,有没有哪位同学 能猜到老师的想法?” 我用期待的表情扫视大家,稍等了几秒钟,笑道:“刚分班,咱们还不熟悉,我就知道没同学能猜到我的心思——” 学生5(侯志伟)站起来:“我猜你是想先学《短歌行》。” 我问:“有什么理由?” 他说:“你喜欢曹操呀!” 学生6喊道:“你咋知道?” 我笑了:“他是原11班的,我给他们讲过。” 学生7(崔小汀?):“我猜老师会把《短歌行》和《归园田居》放一块学。” 这是个好机会,我高兴地问:“为什么?”

“因为这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正好相反,可以做个对比。” “说得太对了!你真是我的知音,我就是这样想的。”同学们都笑开了。我继续问她:“你能具体说说这两首诗表达的分别是什么思想感情吗?” “《短歌行》表达了曹操对贤才的渴慕,急于建功立业的志向,还有统一天下的抱负;《归园田居》表达了陶渊明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两首诗一个是积极进取的,一个是——”

“是退守的,是回归自我心灵的,是吗?” “是。”

我请这位同学坐下。板书:

《短歌行》:对贤才的渴慕

建功立业的志向 统一天下的抱负

《归园田居》:对官场的厌弃(我把“恶”字改为了“弃”)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我说:“我们先来看《短歌行》。请大家拿起笔,在原诗中找出分别表达这三种思想感情的诗句。”

同学们读诗,做笔记,并小声与身边同学交流。我边巡视,边查看同学们笔记、交流的内容。大约过了五分钟,我看差不多了,说:“哪位同学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理解?”

同学开始举手发言。学生8:“‘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几句诗引用的是《诗经》原文,表达的是对贤才的渴慕。‘君’指的就是贤才。”

我问:“‘呦呦鹿鸣,食野之萍’用的是什么手法?” “比兴。” “解释一下。”

“用鹿在田野找到食物高兴地鸣叫,引出我得到嘉宾高兴地鼓瑟吹笙,这是兴;用鹿在田野找到食物高兴地鸣叫,比喻我得到嘉宾高兴地鼓瑟吹笙,这是比。合起来就是比兴。”

学生9:“‘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意思是,希望老朋友们屈驾来到我这里,我们欢饮畅谈,这也是对贤才的渴慕。”

学生10问:“曹操和贤才原来就认识吗?为什么说‘心念旧恩’呢?” 学生面面相觑,没人回答。我说:“《三国演义》上说曹操出身官宦之家,年轻的时候在京城肯定结识了很多当时的贤才,后来各为其主,现在曹操希望他们来投奔自己,所以会说‘心念旧恩’。这是我的理解,也不见得对。”

学生1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达的是统一天 下的抱负。”

我追问:“具体解说一下?” “‘天下归心’就是说要使天下人都归顺我。” 学生12补充道:“‘周公吐哺’说的是对贤才的渴慕呀!” 学生13:“我觉得这几句里面对贤才的渴慕、建功立业的志向、统一天下的抱负这三种意思都有。‘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既是说志向,也是说对贤才的渴慕没有止境。”

我追问:“‘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用的什么手法?” “比喻。曹操以山、海自比。” 我继续问:“那他到底是山,还是海呢?” 学生瞪着迷惑的眼睛看着我。我说:“我们还可以更细致、深入地分析诗句,而不是仅仅笼统地说山与海比喻曹操。想一想,山与海具体比喻曹操的什么呢?”

学生14:“山比喻曹操志向高远,就是要建功立业;海比喻他的抱负远大,胸怀宽广,就是要广纳贤才,统一天下。”

学生15:“也可以说比喻他像山与海不满足自己的高与深那样,永远不满足自己已取得的成就。”

学生16:“也可以比喻他希望贤才多多益善。” 我说:“这些理解都对。我常常说,事物的正确答案——” 学生齐声:“不止一个!” 学生17:“‘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表达对贤才的渴慕。这句的意思是说,贤才们像那天上的明月,我什么时候才能获得呢?”

我问:“‘掇’在这里啥意思?” “摘取,获得。” 我追问:“你认为在这里‘月’指贤才,那么‘月明星稀’里的‘月’指什么?”

“也是贤才。” 我继续问:“那么‘星稀’又怎么理解?” 该生结舌。学生18:“他说的不对。‘月明星稀’里的‘月’应该指曹操,‘星稀’指贤才稀少,表达的仍然是对贤才的渴慕。”

学生19:“老师,他这样说也不对。‘明明如月’也是曹操么?!曹操总不能说自己是‘月明’,别人是‘星稀’吧!我觉得‘月’应该是指曹操的理想、抱负,‘明明如月’是说我的建功立业的志向和统一天下的抱负就像那天上的明月一样高远、高洁,但是何时可以实现呀!‘月明星稀’是说,我的理想那样明亮,然而助我实现抱负的贤才却显得稀少。‘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是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贤才们何不到我这儿来呢!”

他的话音刚落,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学生20(杨旭):“我觉得‘明明如月’可以指贤才,也可以指曹操的理想、抱负。‘月明星稀„„何枝可依’这几句其实就是描写了一种夜晚的景色,里面含有曹操忧伤的感情。咱以前不是学过曹操的诗么,像《龟虽寿》《观沧海》,里面都有一种慷慨悲歌的味道,也就是说他的诗在豪情中,常常有一种悲伤、伤感。这首诗也有‘忧思难忘’‘忧从中来’的句子。所以说,后面这几句其实只是写景,烘托了一种伤感的氛围,寄托了他的一种悲慨。” 我兴奋地说:“太精彩了,还不鼓掌等啥呢!”话未落,同学们都大笑着使劲鼓起掌来。

掌声刚落,学生21(董晨旭)就站了起来:“老师,其实这首诗里不只表达了这三种感情。”

我眼睛一亮,故作疑问:“哦?!那你说说还有啥感情。” “你看开头几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抒发的是人生短暂的悲慨。刚才杨旭不是也说曹操的诗里面常常有伤感么,一个人想成就功业,就会为时光的流逝而感叹。”

我说:“你读的很认真,说得太好了!” 同学们也发出赞叹的声音,都用欣赏的眼光看着这位有点先天表达障碍的学生。

我接着说:“我还想问问大家对‘对酒当歌’四个字的理解,这个‘当’字是什么意思?”

学生齐答:“对着。” 我说:“‘对酒当歌’就是对着酒也对着歌了——” 学生:“是一边喝酒一边唱歌。”“是一边喝着酒一边听着歌。” 我说:“都可以。只要别像我上学的时候那样理解就行了。” 学生都带着疑问的神情看向我,我笑了笑:“我上学的时候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对着酒‘应当’唱歌,一喝酒一高兴不就要唱歌了么„„”

不等我说完,学生哄然而笑。我笑问:“你们有没有人像我这样理解的?” 大部分学生摇头:“没有。”也有不少同学微笑点头。我说:“如果照我的理解,这个词是偏正结构,也就是说重点在‘当歌’。按正确的理解这个词是什么结构?”

同学们没想到我有此一问,都默默思考。我继续说:“同学们看‘对酒’与‘当歌’,这俩词有主次么——” 学生22马上接道:“老师,‘对酒’与‘当歌’是并列关系。” 我说:“是么?” 学生23:“这好像是互文。” “哦!具体说说。”

“对着的不只是酒,也有歌;当着的也不只是歌,也有酒。两个词的意思互相交错,互相补充,所以是互文。我们初中的时候学过。”

我点头:“比如——”

“比如《木兰辞》里面有一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类似的句子还有没有?” 学生24:“还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也是。”

学生25:“还有‘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我说:“从这里我这里同学们可以得出一个教训,读书千万不可望文生义,否则会闹出笑话。比如这句‘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你要理解成打开东阁的门然后跑到西阁的床上坐坐,不就可笑了么!话说回来了,木兰一回到家怎么就要跑到床上坐坐呢„„”

学生群答:“这个床不是睡觉的床,是古代的一种坐具。” 我赞许道:“很好!如果望文生义理解为睡觉的床,就又错了。我又想起咱 们小学的时候学的一首诗。”

我故意停了停,学生好奇地看着我。我说:“只要是中国人都会的:床前明月光„„”

学生马上笑着接道:“疑是地上霜„„” 我说:“小时候老师讲李白睡到床上,看到床前的明月光,就怀疑是地上的霜;长大后我就产生了疑惑,屋子里的地上哪来的霜呢?这李白的联想好像没道理呀!再说李白睡在床上,又如何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呢?„„”

学生静静地听我讲,进入了思考之中。我继续:“既然在《木兰辞》里面,‘床’就不是现代睡觉的床,那么也许在李白的诗中,这个‘床’也另有含义吧!”

学生26:“老师,床在古代还有个意思,是院子里水井的护栏。” 我高兴地问:“你咋知道?”

他举起手里的《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我刚查的。” 同学们大笑。我赞扬道:“非常好!我常常说,多翻字典、勤查字典是很好的习惯。如果‘床前明月光’里的‘床’指井栏,这首诗该怎样理解呢?”

学生27:“有一个晚上,李白睡不着觉,在院子里徘徊。他看到井栏上的月光如此洁白,不禁产生错觉,以为地上下霜了,心里感到一阵寒冷之意。他举头看看天上的明月,低头看看地上的月光,心里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同学们报以掌声。我说:“她解说的很好,不但运用想象补充完整了整首诗的情节,还揣摩了李白的心理活动。这样解读‘床’字才能真正读懂这首诗,才能真正领会诗人夜不成寐、孤独徘徊、寂寞思乡的感情。我又想起李白的另一句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学生纷纷接道:“青梅竹马”。我笑道:“对。‘青梅竹马’这个词就是从这句诗来的。这里的‘床’如果解释成睡觉的床就更让人笑掉大牙了,再说床上又哪来的青梅!这个‘床’字也是井栏的意思。”

我走上讲台,说:“咱们还是回到《短歌行》,刚才董晨旭说‘对酒当歌’这几句表达了曹操对人生短暂的慨叹——(板书:对人生短暂的慨叹)这样的话,这首诗就有四重意思,这四重意思有没有一个中心呢?或者说哪一个是最主要的呢?”

学生有的说这个,有的说那个。

我看看表,快下课了,示意同学们停下,总结道:“这首诗先写对人生短暂的慨叹,由此引出功业未成的感慨,而要成就功业就需要贤才相助,进而抒发对贤才的渴慕,最后表达统一天下的愿望。我认为,这首诗的诗眼其实是一个‘忧’字。你看诗人开头说‘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后面又说‘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就像前面杨旭说的那样,曹操的诗在抒发慷慨壮志的同时,往往有一种忧伤悲感。诗人为何而忧?为人生短暂、时光匆匆而忧,为贤才难得、功业难成而忧,是先下之忧而忧„„但是,曹操之所以伟大,正在于他虽忧而不颓,忧而愈奋,正像他在《龟虽寿》里所说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总是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的。而这与陶渊明回归自我、退守田园的思想正好相反,下节课我们再一起体会陶渊明的田园诗意。还有两分钟,大家根据对诗意的理解朗诵一下这首诗,要读出感情来。”

后记:

这是《诗三首》教学的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我先和学生交流了朗诵,然后引入《归园田居》。

这个实录我原计划当天就要整理出来,但是一拖就是两个多星期。因为拖的时间太长,我只能把当时上课的大概情形记下来,发言的学生很多,具体哪句话是哪个人说的,很多都混乱了,只记得准三四个而已,这是最大的遗憾。

一个老师,大多数时间和主要的精力都不能用于学和教,而是浪费在无关的俗务上,甚可叹也!

第五篇:《短歌行》说课稿

《短歌行》说课稿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短歌行》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短歌行》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文新学院···级··班的···,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短歌行》。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阐述我对本课的教学思路及其依据。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短歌行》是建安文学开创者曹操的著名作品,也是汉魏诗歌的杰出代表。这是一首曹乐府诗歌,全诗运用比兴、典故等艺术手法,抒情与言志相结合,表现了曹操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一首,本单元要求学生学会欣赏诗歌意象,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文的基本特征是意象明朗、语言精炼、情感真挚。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教师应以点拨为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汉魏诗歌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忽视对诗歌大意的疏通以及对重点知识的讲解。

2、说学生情况

中国古典诗歌对于学生并不陌生,从小学到初中都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许多著名作品学生都能吟诵,所以都有一定的古典诗歌学习基础。但是,汉魏诗歌时代久远,语言精炼,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学习时不仅要熟读、背诵,还要了解诗歌特点,领悟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新课标就强调:“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的功能。”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教材特色以及新课标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大意、掌握诗歌意象、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2、能力目标: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依据]:单元要求: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意象的意义,把握诗歌的情感,初步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新课标》要求:在阅读鉴赏古典诗歌中,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表现手法,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育者,养成人性之事业也。”——蔡元培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依据]:新课标“诗歌教学应注重意象、意境以及诗歌的语言美。”(只有加深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才能更好的领悟作者的情感,只有加强对诗歌艺术手法的学习才能更好地领会诗歌的语言美。)

四、说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探讨法:把握重点,抓住关键诗句互动探讨。

[依据]《新课标》要求:诗歌教学要以朗读指导为基础,努力提高学生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境界。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主导,学生积极参与,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熟读涵咏,乘着歌声的翅膀远觞,超越时空,于千载之下和诗人达成心灵的默契,方乃培养读诗鉴诗的正确途径。)

“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叶圣陶

五、说教学过程

1、教学思路:

1)整体感知,初步理解;

2)品读诗歌,领会感情;

3)欣赏意象,体会语言;

4)结合小结,拓展训练。

2、导入:话题讨论——中国古代帝王不同的“人才观”。

(通过对古代帝王“人才观”的讨论引出魏武帝曹操的对人才的重视,导入课文。)

[依据]《新课标》要求:“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还要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教育家皮亚杰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托尔斯泰

3、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学生边听边小声跟着朗读,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全诗的感情基调——“忧”。

2)在初步感知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后,带着“忧”的情感再齐读课文。

4、课文赏析

1)抓住作者的情感脉络,理解诗歌大意。

(主导问题:通读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在忧什么?)以“忧”为线索,理清诗歌大意。作者通过对“人生短暂”、“人才难得”、“功业未就”三种忧愁的抒发,表达了渴望人才,一统天下的愿望。

2)解读诗歌意象。

(主导问题:通读全诗,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哪些意象?)以诗歌中的重点意象:酒、朝露、鹿、明月、乌鹊等进行解读,领会其营造的诗歌意境:为人才,为天下的大一统而忧愁幽思。(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概括分析诗歌艺术手法。

(主导问题:通读全诗,可以看出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对诗歌中运用的艺术手法进行概括总结:比兴、典故、抒情与言志结合。

[说明]:通过主导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依据]新课标“鉴赏古典诗歌,要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诗歌的语言艺术魅力。”(汉魏诗歌,时代久远,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赏析诗歌之前需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抓住作者感情脉络理清诗歌大意。而意象的解读和诗歌艺术手法的探讨是学习这首诗歌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应分别予以讲解。)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孔子

七、说课文小结

总结本文语言的特点,点明在忧愁中透露出的作者一统天下的宏图大志。

八、说拓展训练

结合《鸿门宴》相关情节,讨论刘项二人成败与用人态度的关系,引出曹操的用人观。

[依据]:新课标“语文学习要出于教材,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延伸,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

“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

九、说课后作业

写一篇短文谈谈《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对你的启示。

[依据]:新课标“通过学习必修课程,应具有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断提高探究能力。”

十、说板书设计

以作者的情感“忧”为线索概括出“忧”的内容,最后总结出诗人的抒情言志目的:渴望人才,一统天下。

[依据]:新课标“板书图示的基本功能是用简洁、醒目的板书、图标和形象,勾勒出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结构的特点,引导学生完整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能够揭示中心,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

《短歌行》说课稿2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个单元的诗歌可以说是高中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阶段。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按照诗歌发展的历程汉魏晋五言诗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诗经》和《离骚》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的,为以后学习唐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在第一课时的时候给学生梳理《汉魏晋诗三首》(即《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的思路及基础知识,这节课打算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升到能力的培养上,把曹操的《短歌行》作为一个突破点,上一节知识扩展和探究的活动课。根据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这节课应达到两个教学目标:一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与迁移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二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在于:注重古体诗对学生的文化熏陶。让学生在查找资料、进行综合、展示表达中学体验古体诗的情感魅力和艺术趣味;让学生在迁移阅读名著《三国演义》中了解个性独特的诗人曹操。

教师指导学生找到资料后要尽量多分析,筛选出自己需要的资料,然后围绕主题进行综合,在上课的时候按照什么思路来展示自己的收获。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教法: 通过学生扩展探究、展示表达、迁移阅读和交流提高的活动环节,培养同学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提高他们创造性的审美和探究学习的综合素养。

依据:在学第二单元的时候,已经试过了自己查找资料介绍名人,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这次可以增加难度,要求学生更多的是自己的分析。

目的:学习诗歌采用活动课的形式,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选择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

教学程序:

(1)课前探究准备阶段(分好学习小组,6或7人/组,共8组)

在古典诗歌单元的教学结束以后,布置以下的探究活动作业:

①自选或编辑一段乐曲,进行曹操诗作《短歌行》的配乐朗诵。

②查找资料,制作PPT、Flash等形式的电脑课件,介绍诗人曹操和他的诗歌作品。

查找关于“曹操”的故事,课下相互交流。

(以上作业要求学生在一星期内独立完成,也可另外自选形式)

此环节设计目的:通过探究活动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发挥同学们的个性优势,扩展课外知识能力的同时,形成独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内展示表达和比较阅读阶段

步骤一:教师在音乐声中导入

①导语设计:在《沁园春.雪》说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诗中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都是在中国历史中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但是历史上还有一个人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与他们相提并论,这个人就是魏武帝曹操。②歌声渐稀,教师点明主题:这是一节知识扩展和探究的活动课,需要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和参与。(这节展示课的目的和意义)③由两位学生主持展开

步骤二:课内展示(分两部分展示,基本上由学生组织完成)

第一部分:

①学生展示曹操诗作《短歌行》的配乐朗诵(抽查一到两个组)②教师简单归纳小结,并播放《短歌行》的名人朗诵,让学生从中找出差距。

第二部分:

①按照自己的理解介绍曹操和他的诗歌作品。(抽查一到两个组)

②教师归纳小结,对同学们的探究活动过程和作品做启发性的点评。

步骤三:比较阅读

①节选《三国演义》中能表现曹操鲜明个性的章节(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点评。老师不作统一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②播放简短的有关曹操的影视片,加深学生对这个人物的印象。

③教师总结,并提出思考题作为作业:曹操的文才在历史上素有争议,人们对他是褒贬不一的,你对他又有什么看法,查找相关的资料后写成一篇评论的文章。

三步骤设计的目的:通过课堂互动的`形式,提供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在学生展示、点评的分析和表达过程中,培养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张扬个性化的语文学习。

课后交流提高阶段

课后交流以针对作品和个人评出以下奖项的活动形式展开:

最具个性创意奖、最具配乐完美奖、最具诗人气质奖、最具演讲口才奖

此环节设计目的:为了使课后交流学习提高不流于口头形式,让没能出来展示作品的同学也有机会参与交流学习和提高,他们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利用课余时间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观看,争取更多的选票。教师也可以根据他们评选出来的结果了解到自己的教学效果。

《短歌行》说课稿3

我说课的题目是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七课《诗三首》中的《短歌行》。

一、“说”教学构想:

1、渗透两个原则:①诵读是诗歌学习、品悟的基础②让学生结合诗句自己讨论分析,既要读出“作者”,也要读出“自己”。

2、对学生来讲,这一首诗的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是一个学习难点,应引导学生从知人论世、解读诗歌意象等角度来理解。

3、全课教学过程整体构思:通过初次诵读,让学生基本熟悉诗歌内容→师生共同探究诗歌中的意象、典故等,分析其思想感情→结合德育目标的要求,深入体味曹操的“忧”情。

二、“说”教材(对教材的分析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个单元的内容涵盖了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7首有代表性的诗歌,它们包括:《<诗经>两首》、《离骚》(节选)、《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这些诗作不管是思想内涵还是艺术成就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诗人们在许多方面都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这也为了唐代诗歌高潮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学生学习本单元的诗歌,如果能掌握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不同作品在创作方法、思想内容等方面的特点,那么对后边的诗歌学习,将有很大的帮助。

(2)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根据这一目标要求,我认为这节课应达到两个教学目标:一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与迁移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例如,让学生根据诗句内容,各抒己见,谈一谈曹操到底“忧”什么?);二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那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忧”,又在“忧”什么?)。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① 教学重点:字词句的梳理,学生要读懂读懂句意(典故较多,是本文的一个特点);注重古体诗对学生的人文熏陶。让学生在学习《短歌行》的过程中,体验古体诗的情感魅力和艺术趣味及其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时代的人生感受和求贤若渴的情怀。

② 教学的难点:初读曹操的《短歌行》,很容易误解为曹操要抒发一种人生苦短、仕途失意等忧烦的情感,实则不然。那么,怎样让学生理解曹操骨子里的那种求贤若渴、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将是这首诗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

通过学生整合小说、影视中关于曹操的形象信息、借助课文注解,合作探究、展示个性表达等课堂活动环节,培养同学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提高他们创造性的审美和探究学习的综合素养,从而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3.教学程序:

(1)课前准备好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曲,运用多媒体在课前播放,营造一种感知三国英雄形象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⑵学生查找资料、圈点勾画课文注解信息,课间相互交流有关“曹操”的故事。

此环节设计目的:通过探究活动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发挥同学们的个性优势,扩展课外知识能力的同时,形成独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课堂教学

步骤一:教师在音乐声中导入

①导语设计(详见教案)。

②歌声渐稀,教师点明学习内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③研读诗歌本体,师生共同探究:曹操到底为何而“忧”?(激发学习兴趣)------读出作者的所思所想(这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忧”)

④拓展理解,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忧”?(结合学生个人生活追求)

教师总结,并布置相应作业:曹操的文才在历史上素有争议,人们对他是褒贬不一的,你对他又有什么看法,查找相关的资料后写成一篇评论的文章。

《短歌行》说课稿4

一、说教材地位与内容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是高一新生继必修1第一单元学习中国现代诗歌的基础上又一关于诗歌学习的阶段

而《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学习它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及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阅读鉴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主体新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学生能在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并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都强调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诗歌;

(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3)、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四、说学情

我所上课的班级为K一1班,该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是这样的:

1、知识能力方面:诗歌重朗读,而在朗读方面,相对其它文学体裁而言,我校高一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兴趣会大一些,如果能抓住这一点,会增加课堂的学习气氛但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基本还停留在初步认识上,在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现代诗歌学习的时候,我们发现:学生阅读面狭窄,生活阅历浅,没有耐心透过诗句深入探究诗人的思想情感,以致于难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本单元虽然有了前面几首诗歌的教学铺垫,但感觉学生品读诗歌的底子仍然比较薄弱,对诗歌鉴赏感悟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2、个性方面:这些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喜欢沉默,不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表达喜欢被动接收,老师讲一点就学一点,自主性需要培养和提高

学习方法方面:由于学习能力有限,高中科目增多,课外能独立自主地完成各科作业的不多,没有时间复习更不要说来预习新课了,常常是一篇课文在上课前班里找不到几个有阅读过的,很多教学任务只能依赖于课堂时间来完成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习者特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获得学会学习的能力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策略:

1、体验法:学生结合情境,通过诵读,深刻理解诗歌的情感和内涵

2、质疑释疑法: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

3、小组合作与对话交流法:通过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

4、拓展研究法:运用新旧知识进行拓展迁移,丰富诗的文化内涵

五、说教学资源的准备

①《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视频剪辑

②自制ppt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情境,明确学习目标:(4分钟)

1、导语:历史是任人涂抹打扮的小姑娘,千年烟尘后,历史人物的模样难免模糊现在,请你谈谈,你所知道的曹操是怎样一个人物?

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当年他亲率八十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

设计意图:从说曹操开始,看学生的知识储备和阅读面如何引导学生走进诗歌,走进曹操的内心

(二)、整体感知诗歌(8分钟)

1、朗读感知:组织学生自由阅读全诗,初步感知诗句

2、正音教师使用多媒体出示对此诗预设的重要字的读音

3、情境感染:播放《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视频剪辑

4、请一生朗读全诗

设计意图:原生态的阅读才能真实看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不要先入为主,尊重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让学生自主阅读,读顺“横槊赋诗”的视频让学生对比别人的阅读,以此进一步感知诗歌的情感

(三)、文本赏析过程(25分钟)

第一种方案(非指示性教学法的尝试)自主、合作与对话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再读诗歌,提出问题

2.组内对话:小问题,容易的问题小组内解决

3.组与组对话:小组选派代表将组内部不能解决的且有代表性的问题写到黑板上去,请求其他组帮助解答

师生对话:组与组对话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由老师启发点拨释疑

第二种教学方案:教师预设问题,师生合作探究

1.解题;

2.写作背景;

3.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探究一:诗人在这首诗中流露出怎样的情绪?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呢?

①思考曹操在对酒当歌之际,有着怎样的情绪,并试用一个词或一个字来概括这情绪

②当读到“对酒当歌”时大家有没有联想起以前学过的一些有涉及“酒”这个字的诗词呢?

过渡:历史上,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酒与诗好象是孪生兄弟,结下了不解之缘请大家说说此诗中曹操喝酒时发出的是怎样的感慨?

③作者忧愁的是什么呢?

④作者形容人生苦短的时候用了什么修辞?这种修辞的好处是什么?

过渡:自古以来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大有人在如有哪些,请说说⑤曹操《短歌行》开头也发出了时光短促,人生几何的感慨那曹操感叹人生苦短之后为什么又认为只有酒才可解难忘之“忧思”呢?探究二:常说酒后吐真言,那曹操饮酒后有没有向众人吐露心中的“真言”呢?如果有,又是什么呢?请结合文本中的诗句加以说明

②这些句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

③诗人引用典故来表达什么心理愿望,这样表达又有什么作用呢?

④请位同学分析一下文中其它有引用典故的句子

⑤归纳引用典故的表达效果

过渡:满腹经纶富有才华的曹操以委婉的语言向众人传达了自己渴求贤才、礼遇贤才的一片诚心根据我们刚才对使用典故句子的分析,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运用典故的诗句应如何理解清楚,这样用的好处是什么?

探究三:诗中除运用典故之外,还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试作分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注意表述格式)

教师小结:通过对诗人多种表现手法的理解,我们走进了作者的内心,明白曹操在诗中不仅表明了自己的求贤之心,也表明了对贤才的礼待,更表现着一种真诚感人的力量可以说,这首诗本身就是在为求贤做着努力,打着“广告”

设计意图:1.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组内生生对话、组与组之间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等几种互动对话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及表现手法,学会鉴赏诗歌,掌握相应的方法与技能让学生有一课一得的感受这也是重难点突破的手段

2.在学生对话交流的过程中适时穿插进朗读,使学生的感悟和理解与文本有效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3.学生临时生成的问题与考验着教师的基本功与课堂驾驭能力对教师而言,这是一种挑战但我以为,这样的课才真实

(四)、课堂巩固(8分钟)

背诵《短歌行》

设计意图:本首诗表达感情曲折多变,感情充沛,适宜朗读,且有不少的精华句子,让学生通过反复吟咏,体会诗人的情趣用课堂时间也是为了及时落实与巩固背诵任务

七、说作业设计

阅读曹操的《求贤令》一文,再结全《短歌行》一诗,以书面的形式谈谈曹操的求贤观对现代生活有什么启示,对你有什么启发?要求:先写在纸上,再准备发言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通过写来交流,通过写加深对本诗的理解

八、说板书设计

表达格式:手法内容作用或效果

运用了 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表达(抒发、体现)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心意、情怀、理想、高尚品德等

艺术手法

用典 典雅耐读 富于文采

增加内涵容量;

咏吏以言志或抒情

比兴 形象生动

借代 引人联想 形象突出

特点鲜明 具体生动

思想情感

忧 解忧

人生苦短——>只争朝夕

贤才难得——>招纳贤才

功业未就——>天下归心

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与难点,将这两部分板示给学生以条理清楚,重难点突出的印象表达格式的归纳是对知识上升为技巧方法的指导

《短歌行》说课稿5

一、说课内容

1、教材:对教材的分析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个单元的诗歌可以说是高中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阶段。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按照诗歌发展的历程汉魏晋五言诗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诗经》和《离骚》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的,为以后学习唐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在第一课时的时候给学生梳理《汉魏晋诗三首》(即《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的思路及基础知识,这节课打算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升到能力的培养上,把曹操的《短歌行》作为一个突破点,上一节知识扩展和探究的活动课。

根据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这节课应达到两个教学目标:一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与迁移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二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①教学重点在于:注重古体诗对学生的文化熏陶。让学生在查找资料、进行综合、展示表达中学体验古体诗的情感魅力和艺术趣味;让学生在迁移阅读名著《三国演义》中了解个性独特的诗人曹操。

②教师指导学生找到资料后要尽量多分析,筛选出自己需要的资料,然后围绕主题进行综合,在上课的时候按照什么思路来展示自己的收获。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2、教法:

通过学生扩展探究、展示表达、迁移阅读和交流提高的活动环节,培养同学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提高他们创造性的审美和探究学习的综合素养。

(1)依据:在学第二单元的时候,已经试过了自己查找资料介绍名人,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这次可以增加难度,要求学生更多的是自己的分析。

(2)目的:学习诗歌采用活动课的形式,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3)选择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

3、教学程序:

(1)课前探究准备阶段(分好学习小组,6或7人/组,共8组)

在古典诗歌单元的教学结束以后,布置以下的探究活动作业:

①自选或编辑一段乐曲,进行曹操诗作《短歌行》的配乐朗诵。

②查找资料,制作PPT、Flash等形式的电脑课件,介绍诗人曹操和他的诗歌作品。

③查找关于“曹操”的故事,课下相互交流。

(以上作业要求学生在一星期内独立完成,也可另外自选形式)

此环节设计目的:通过探究活动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发挥同学们的个性优势,扩展课外知识能力的同时,形成独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课内展示表达和比较阅读阶段

步骤一:教师在音乐声中导入

①导语设计:毛泽东在《沁园春、雪》说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诗中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都是在中国历史中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但是历史上还有一个人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与他们相提并论,这个人就是魏武帝曹操。

②歌声渐稀,教师点明主题:这是一节知识扩展和探究的活动课,需要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和参与。(这节展示课的目的和意义)

③由两位学生主持展开

步骤二:课内展示(分两部分展示,基本上由学生组织完成)

第一部分:

①学生展示曹操诗作《短歌行》的配乐朗诵(抽查一到两个组)

②教师简单归纳小结,并播放《短歌行》的名人朗诵,让学生从中找出差距。

第二部分:

①按照自己的理解介绍曹操和他的诗歌作品。(抽查一到两个组)

②教师归纳小结,对同学们的探究活动过程和作品做启发性的点评。

步骤三:比较阅读

①节选《三国演义》中能表现曹操鲜明个性的章节(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点评。老师不作统一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②播放简短的有关曹操的影视片,加深学生对这个人物的印象。

③教师总结,并提出思考题作为作业:曹操的文才在历史上素有争议,人们对他是褒贬不一的,你对他又有什么看法,查找相关的资料后写成一篇评论的文章。

三步骤设计的目的:通过课堂互动的形式,提供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在学生展示、点评的分析和表达过程中,培养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张扬个性化的语文学习。

(3)课后交流提高阶段

课后交流以针对作品和个人评出以下奖项的活动形式展开:

最具个性创意奖

最具配乐完美奖

最具诗人气质奖

最具演讲口才奖

此环节设计目的:为了使课后交流学习提高不流于口头形式,让没能出来展示作品的同学也有机会参与交流学习和提高,他们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利用课余时间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观看,争取更多的选票。教师也可以根据他们评选出来的结果了解到自己的教学效果。

《短歌行》说课稿6

通过这节课,我不仅想让学生体会曹操诗的特点“气魄雄伟、慷慨悲凉”,还想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曹操,从而能对他进行客观的评价,同时,更让他们深深体会曹操那求贤若渴的心情。也为了培养他们对诗歌的兴趣与鉴赏能力,课这样开始了……

教师: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

学生:看过。

教师:喜欢里面的曹操吗?你们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学生:喜欢。(大部分学生)

学生:微笑作答。(有的学生)

教师:谁来谈谈自己心目中的曹操?

学生:(学生主动站起来)我喜欢曹操,我看过《三国演义》,我觉得他胸怀跟宽广。

学生:(另外一个学生接着答)我也喜欢曹操,在赤壁大站中,他失败了,但是他能大笑几声,以后东山再起,他的豁达的胸襟与败不馁的精神我最欣赏。(微笑)我希望我能像他那样。

教师:还有吗?

学生:老师,我还知道曹操是一个多疑的人。

教师:这位同学说对了,曹操是比较多疑,诸葛亮就看准了他这点,所以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与周瑜能设计连环记、反间记等那么多计策,能以少胜多。

学生:他奸诈。

教师: 同学们,对于一位历史人物,或者身边的同学我们都应该客观地看待。有人这样评价曹操,“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我认为这种评价很有道理,这一教学环节深深把学生吸引了过来,这时候的他们各个心情舒畅,激情飞扬,谁都想谈谈。

教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欣赏他的《短歌行》,老师先问一下,大家喜欢曹操的这首《短歌行》吗?

学生:喜欢。(异口同声)

教师:喜欢那些诗句呢? 学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月明星稀,乌雀南飞”,“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教师:不错,老师也和大家一样,非常喜欢这首诗。这首诗具体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主旨呢?

学生:作者哀叹了人生的短暂。

教师:还有没有?诗中都运用了那些典故呢?

学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教师:谁能给讲解一下这些典故呢?

学生:我来讲“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了《管子 形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史记》里有记载,周公在吃饭时曾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惟恐因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人才。诗人在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课下注解帮助了学生)

教师:很不错,现在大家是不是已经明白了曹操这首诗的主旨?

学生:明白了。(频频点头)

教师:同学们,既然喜欢这首诗,现在就请大家好好背诵,从中认真品味它的语言与风格。

这时候,下课的铃声响了。

《短歌行》说课稿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思想情感。

2.了解诗歌中的比喻与用典。

3.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分析诗歌中诗人之“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 临江仙》)有多少英雄能在历史长河之中经得起千淘万漉呢?曹操应该是三国时期留下最浓重一笔的人物。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曹操。

提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中的曹操是个志士,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如曹操借刀杀祢衡、杨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京剧中曹操的白脸形象(在戏剧中白脸代表坏人),其实小说戏剧不一定能全面反映曹操的性格,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也许不像小说戏剧当中所描写的那样奸诈、阴险、嫉妒。今天,就让我们借助《短歌行》来了解曹操。

二、简介

(一)题解:

什么叫短歌?《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幻灯片)

(二)作者:

曹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幻灯片)

作为政治家:曹操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起兵讨伐董卓,先“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削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曹操曾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实行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魏武帝。

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幻灯片)

(三)背景介绍: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饮马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完成统一大业。大战前夕,曹操宴请众文武,饮酒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因感此景,持槊而歌——《短歌行》。历史上著名的横槊赋诗的典故就来源于此。(幻灯片)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全诗,读准字音。(幻灯片)

譬如朝露(pì)青青子衿(jīn)呦呦鹿鸣(yōu)何时可掇(duō)

契阔谈?(qì)(yàn)绕树三匝(zā)周公吐哺(bǔ)

2.全班齐读。

3.找出诗眼(诗眼就是一首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词语或者句子。)

明确:就是“忧”字。

四、合作探究

分析诗歌,合作探究。

1.结合注释对课文进行翻译。

2.六人一组进行讨论分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表面上看,作者非常忧愁。“唯有杜康”才能解除得了心中的忧愁,到底作者忧的原因是什么呢?

分析: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渴望建立功业而未得,这就不能不产生苦闷和感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作者“忧”的是人生短暂,此时他已53岁,人生已过半百,可是统一大业尚未完成。不得不忧啊!

明确:人生短暂,功业未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作者分别使用了什么手法?为何而忧?

分析:前四句作者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比喻对“贤才”的思念;但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后四句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起兴后面的“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明确:比喻、用典和起兴。贤才难得。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这八句作者使用什么手法?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明明如月”作者将贤才比喻为天上皎皎明月。“何时可掇”意思是我何时才能得到贤才呢?这种忧愁的心不可断绝。后四句想象贤才归己时的那种欢乐场面。

明确:比喻。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思想感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八句主要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前四句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作者用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透露出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

后四句先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然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明确:比兴、用典。表达作者渴望多纳贤才,一统天下的愿望。

五、写作特点

1.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幻灯片)

2.引用典故和《诗经》成句,贴切而典雅。

六、课外拓展

重读全诗,你觉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怎样?

明确:诗人由人生无常所带来的忧思和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相混杂,情绪或低落或高昂,到结尾处才让读者体会到诗人用对理想、事业的不懈追求驱散了心头的忧思愁绪。总之,开头低沉,后来昂扬。情调健康,内容积极,表现出来的进取精神,能给人们以鼓舞向上的力量。

小结:全诗感情基调健康,内容积极向上,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贤才难得的感慨,透露出作者统一天下的远大政治抱负。给我们展现出了一个胸怀天下,渴望建功立业的曹操;一个关心百姓疾苦,大济苍生的曹操。

七、作业

许绍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请你结合《短歌行》来评价曹操其人。

下载短歌行微课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短歌行微课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短歌行说课稿(推荐五篇)

    短歌行说课稿(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短歌行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

    《短歌行》说课稿——获奖作品

    《短歌行》说课稿 一、说教材地位与内容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内容包括:《两......

    落花生微课说课稿(范文模版)

    落花生微课说课稿【1】1、说教材内容:《落花生》是我们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第四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这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情节......

    语文微课说课稿

    《妈妈的账单》微课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0课,课题是《妈妈的账单》。我的说课共有四大板块,分别是:说选题与目标,说重......

    短歌行说课稿[优秀范文五篇]

    短歌行说课稿(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短歌行说课稿,希......

    《短歌行》优秀教案,说课稿

    《短歌行》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短歌行》,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

    短歌行汇报课教案

    短歌行 曹操 教学目标 1、理解曹操“忧”的内涵。 2、理解文中的典故。 3、体会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 把握诗人的情绪变化,正确理解诗人之忧。 教学难......

    小学英语微课说课稿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以下是小编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英语微课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