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说课稿[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22-03-28 02:21: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短歌行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短歌行说课稿》。

第一篇:短歌行说课稿

短歌行说课稿(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短歌行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短歌行说课稿1

通过这节课,我不仅想让学生体会曹操诗的特点“气魄雄伟、慷慨悲凉”,还想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曹操,从而能对他进行客观的评价,同时,更让他们深深体会曹操那求贤若渴的心情。也为了培养他们对诗歌的兴趣与鉴赏能力,课这样开始了……

教师: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

学生:看过。

教师:喜欢里面的曹操吗?你们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学生:喜欢。(大部分学生)

学生:微笑作答。(有的学生)

教师:谁来谈谈自己心目中的曹操?

学生:(学生主动站起来)我喜欢曹操,我看过《三国演义》,我觉得他胸怀跟宽广。

学生:(另外一个学生接着答)我也喜欢曹操,在赤壁大站中,他失败了,但是他能大笑几声,以后东山再起,他的豁达的胸襟与败不馁的精神我最欣赏。(微笑)我希望我能像他那样。

教师:还有吗?

学生:老师,我还知道曹操是一个多疑的人。

教师:这位同学说对了,曹操是比较多疑,诸葛亮就看准了他这点,所以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与周瑜能设计连环记、反间记等那么多计策,能以少胜多。

学生:他奸诈。

教师: 同学们,对于一位历史人物,或者身边的同学我们都应该客观地看待。有人这样评价曹操,“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我认为这种评价很有道理,这一教学环节深深把学生吸引了过来,这时候的他们各个心情舒畅,激情飞扬,谁都想谈谈。

教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欣赏他的《短歌行》,老师先问一下,大家喜欢曹操的这首《短歌行》吗?

学生:喜欢。(异口同声)

教师:喜欢那些诗句呢? 学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月明星稀,乌雀南飞”,“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教师:不错,老师也和大家一样,非常喜欢这首诗。这首诗具体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主旨呢?

学生:作者哀叹了人生的短暂。

教师:还有没有?诗中都运用了那些典故呢?

学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教师:谁能给讲解一下这些典故呢?

学生:我来讲“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了《管子 形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史记》里有记载,周公在吃饭时曾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惟恐因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人才。诗人在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课下注解帮助了学生)

教师:很不错,现在大家是不是已经明白了曹操这首诗的主旨?

学生:明白了。(频频点头)

教师:同学们,既然喜欢这首诗,现在就请大家好好背诵,从中认真品味它的语言与风格。

这时候,下课的铃声响了。

短歌行说课稿2

一、说教材地位与内容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是高一新生继必修1第一单元学习中国现代诗歌的基础上又一关于诗歌学习的阶段

而《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学习它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及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阅读鉴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主体新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学生能在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并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都强调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诗歌;

(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3)、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四、说学情

我所上课的班级为K一1班,该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是这样的:

1、知识能力方面:诗歌重朗读,而在朗读方面,相对其它文学体裁而言,我校高一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兴趣会大一些,如果能抓住这一点,会增加课堂的学习气氛但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基本还停留在初步认识上,在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现代诗歌学习的时候,我们发现:学生阅读面狭窄,生活阅历浅,没有耐心透过诗句深入探究诗人的思想情感,以致于难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本单元虽然有了前面几首诗歌的教学铺垫,但感觉学生品读诗歌的底子仍然比较薄弱,对诗歌鉴赏感悟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2、个性方面:这些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喜欢沉默,不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表达喜欢被动接收,老师讲一点就学一点,自主性需要培养和提高

学习方法方面:由于学习能力有限,高中科目增多,课外能独立自主地完成各科作业的不多,没有时间复习更不要说来预习新课了,常常是一篇课文在上课前班里找不到几个有阅读过的,很多教学任务只能依赖于课堂时间来完成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习者特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获得学会学习的能力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策略:

1、体验法:学生结合情境,通过诵读,深刻理解诗歌的情感和内涵

2、质疑释疑法: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

3、小组合作与对话交流法:通过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

4、拓展研究法:运用新旧知识进行拓展迁移,丰富诗的文化内涵

六、说教学资源的准备

①《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视频剪辑

②自制ppt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情境,明确学习目标:(4分钟)

1、导语:历史是任人涂抹打扮的小姑娘,千年烟尘后,历史人物的模样难免模糊现在,请你谈谈,你所知道的曹操是怎样一个人物?

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当年他亲率八十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

设计意图:从说曹操开始,看学生的知识储备和阅读面如何引导学生走进诗歌,走进曹操的内心

(二)、整体感知诗歌(8分钟)

1、朗读感知:组织学生自由阅读全诗,初步感知诗句

2、正音教师使用多媒体出示对此诗预设的重要字的读音

3、情境感染:播放《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视频剪辑

4、请一生朗读全诗

设计意图:原生态的阅读才能真实看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不要先入为主,尊重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让学生自主阅读,读顺“横槊赋诗”的视频让学生对比别人的阅读,以此进一步感知诗歌的情感

(三)、文本赏析过程(25分钟)

第一种方案(非指示性教学法的尝试)自主、合作与对话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再读诗歌,提出问题

2、组内对话:小问题,容易的问题小组内解决

3、组与组对话:小组选派代表将组内部不能解决的且有代表性的问题写到黑板上去,请求其他组帮助解答

师生对话:组与组对话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由老师启发点拨释疑

第二种教学方案:教师预设问题,师生合作探究

1、解题;

2、写作背景;

3、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探究一:诗人在这首诗中流露出怎样的情绪?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呢?

①思考曹操在对酒当歌之际,有着怎样的情绪,并试用一个词或一个字来概括这情绪

②当读到“对酒当歌”时大家有没有联想起以前学过的一些有涉及“酒”这个字的诗词呢?

过渡:历史上,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酒与诗好象是孪生兄弟,结下了不解之缘请大家说说此诗中曹操喝酒时发出的是怎样的感慨?

③作者忧愁的是什么呢?

④作者形容人生苦短的时候用了什么修辞?这种修辞的好处是什么?

过渡:自古以来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大有人在如有哪些,请说说⑤曹操《短歌行》开头也发出了时光短促,人生几何的感慨那曹操感叹人生苦短之后为什么又认为只有酒才可解难忘之“忧思”呢?探究二:常说酒后吐真言,那曹操饮酒后有没有向众人吐露心中的“真言”呢?如果有,又是什么呢?请结合文本中的诗句加以说明

②这些句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

③诗人引用典故来表达什么心理愿望,这样表达又有什么作用呢?

④请位同学分析一下文中其它有引用典故的句子

⑤归纳引用典故的表达效果

过渡:满腹经纶富有才华的曹操以委婉的语言向众人传达了自己渴求贤才、礼遇贤才的一片诚心根据我们刚才对使用典故句子的分析,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运用典故的诗句应如何理解清楚,这样用的好处是什么?

探究三:诗中除运用典故之外,还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试作分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注意表述格式)

教师小结:通过对诗人多种表现手法的理解,我们走进了作者的内心,明白曹操在诗中不仅表明了自己的求贤之心,也表明了对贤才的礼待,更表现着一种真诚感人的力量可以说,这首诗本身就是在为求贤做着努力,打着“广告”

设计意图:1、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组内生生对话、组与组之间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等几种互动对话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及表现手法,学会鉴赏诗歌,掌握相应的方法与技能让学生有一课一得的感受这也是重难点突破的手段

2、在学生对话交流的过程中适时穿插进朗读,使学生的感悟和理解与文本有效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3、学生临时生成的问题与考验着教师的基本功与课堂驾驭能力对教师而言,这是一种挑战但我以为,这样的课才真实

(四)、课堂巩固(8分钟)

背诵《短歌行》

设计意图:本首诗表达感情曲折多变,感情充沛,适宜朗读,且有不少的精华句子,让学生通过反复吟咏,体会诗人的情趣用课堂时间也是为了及时落实与巩固背诵任务

八、说作业设计

阅读曹操的《求贤令》一文,再结全《短歌行》一诗,以书面的形式谈谈曹操的求贤观对现代生活有什么启示,对你有什么启发?要求:先写在纸上,再准备发言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通过写来交流,通过写加深对本诗的理解

九、说板书设计

表达格式:手法内容作用或效果

运用了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表达(抒发、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心意、情怀、理想、高尚品德等)

艺术手法

用典典雅耐读富于文采

增加内涵容量;

咏吏以言志或抒情

比兴形象生动

借代引人联想形象突出

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思想情感

忧解忧

人生苦短——>只争朝夕

贤才难得——>招纳贤才

功业未就——>天下归心

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与难点,将这两部分板示给学生以条理清楚,重难点突出的印象表达格式的归纳是对知识上升为技巧方法的指导

短歌行说课稿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思想情感。

2.了解诗歌中的比喻与用典。

3.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分析诗歌中诗人之“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 临江仙》)有多少英雄能在历史长河之中经得起千淘万漉呢?曹操应该是三国时期留下最浓重一笔的人物。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曹操。

提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中的曹操是个志士,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如曹操借刀杀祢衡、杨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京剧中曹操的白脸形象(在戏剧中白脸代表坏人),其实小说戏剧不一定能全面反映曹操的性格,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也许不像小说戏剧当中所描写的那样奸诈、阴险、嫉妒。今天,就让我们借助《短歌行》来了解曹操。

二、简介

(一)题解:

什么叫短歌?《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幻灯片)

(二)作者:

曹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幻灯片)

作为政治家:曹操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起兵讨伐董卓,先“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削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曹操曾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实行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魏武帝。

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幻灯片)

(三)背景介绍: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饮马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完成统一大业。大战前夕,曹操宴请众文武,饮酒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因感此景,持槊而歌——《短歌行》。历史上著名的横槊赋诗的典故就来源于此。(幻灯片)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全诗,读准字音。(幻灯片)

譬如朝露(pì)青青子衿(jīn)呦呦鹿鸣(yōu)何时可掇(duō)

契阔谈?(qì)(yàn)绕树三匝(zā)周公吐哺(bǔ)

2.全班齐读。

3.找出诗眼(诗眼就是一首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词语或者句子。)

明确:就是“忧”字。

四、合作探究

分析诗歌,合作探究。

1.结合注释对课文进行翻译。

2.六人一组进行讨论分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表面上看,作者非常忧愁。“唯有杜康”才能解除得了心中的忧愁,到底作者忧的原因是什么呢?

分析: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渴望建立功业而未得,这就不能不产生苦闷和感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作者“忧”的是人生短暂,此时他已53岁,人生已过半百,可是统一大业尚未完成。不得不忧啊!

明确:人生短暂,功业未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作者分别使用了什么手法?为何而忧?

分析:前四句作者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比喻对“贤才”的思念;但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后四句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起兴后面的“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明确:比喻、用典和起兴。贤才难得。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这八句作者使用什么手法?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明明如月”作者将贤才比喻为天上皎皎明月。“何时可掇”意思是我何时才能得到贤才呢?这种忧愁的心不可断绝。后四句想象贤才归己时的那种欢乐场面。

明确:比喻。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思想感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八句主要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前四句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作者用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透露出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

后四句先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然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明确:比兴、用典。表达作者渴望多纳贤才,一统天下的愿望。

五、写作特点

1.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幻灯片)

2.引用典故和《诗经》成句,贴切而典雅。

六、课外拓展

重读全诗,你觉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怎样?

明确:诗人由人生无常所带来的忧思和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相混杂,情绪或低落或高昂,到结尾处才让读者体会到诗人用对理想、事业的不懈追求驱散了心头的忧思愁绪。总之,开头低沉,后来昂扬。情调健康,内容积极,表现出来的进取精神,能给人们以鼓舞向上的力量。

小结:全诗感情基调健康,内容积极向上,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贤才难得的感慨,透露出作者统一天下的远大政治抱负。给我们展现出了一个胸怀天下,渴望建功立业的曹操;一个关心百姓疾苦,大济苍生的曹操。

七、作业

许绍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请你结合《短歌行》来评价曹操其人。

短歌行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文新学院···级··班的···,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短歌行》。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阐述我对本课的教学思路及其依据。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短歌行》是建安文学开创者曹操的著名作品,也是汉魏诗歌的杰出代表。这是一首曹乐府诗歌,全诗运用比兴、典故等艺术手法,抒情与言志相结合,表现了曹操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一首,本单元要求学生学会欣赏诗歌意象,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文的基本特征是意象明朗、语言精炼、情感真挚。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教师应以点拨为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汉魏诗歌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忽视对诗歌大意的'疏通以及对重点知识的讲解。

2、说学生情况

中国古典诗歌对于学生并不陌生,从小学到初中都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许多著名作品学生都能吟诵,所以都有一定的古典诗歌学习基础。但是,汉魏诗歌时代久远,语言精炼,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学习时不仅要熟读、背诵,还要了解诗歌特点,领悟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新课标就强调:“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的功能。”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教材特色以及新课标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大意、掌握诗歌意象、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2、能力目标: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依据]:单元要求: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意象的意义,把握诗歌的情感,初步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新课标》要求:在阅读鉴赏古典诗歌中,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表现手法,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育者,养成人性之事业也。”——蔡元培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依据]:新课标“诗歌教学应注重意象、意境以及诗歌的语言美。”(只有加深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才能更好的领悟作者的情感,只有加强对诗歌艺术手法的学习才能更好地领会诗歌的语言美。)

四、说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探讨法:把握重点,抓住关键诗句互动探讨。

[依据]《新课标》要求:诗歌教学要以朗读指导为基础,努力提高学生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境界。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主导,学生积极参与,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熟读涵咏,乘着歌声的翅膀远觞,超越时空,于千载之下和诗人达成心灵的默契,方乃培养读诗鉴诗的正确途径。)

“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叶圣陶

五、说教学过程

1、教学思路:

1)整体感知,初步理解;

2)品读诗歌,领会感情;

3)欣赏意象,体会语言;

4)结合小结,拓展训练。

2、导入:话题讨论——中国古代帝王不同的“人才观”。

(通过对古代帝王“人才观”的讨论引出魏武帝曹操的对人才的重视,导入课文。)

[依据]《新课标》要求:“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还要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教育家皮亚杰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托尔斯泰

3、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学生边听边小声跟着朗读,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全诗的感情基调——“忧”。

2)在初步感知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后,带着“忧”的情感再齐读课文。

4、课文赏析

1)抓住作者的情感脉络,理解诗歌大意。

(主导问题:通读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在忧什么?)以“忧”为线索,理清诗歌大意。作者通过对“人生短暂”、“人才难得”、“功业未就”三种忧愁的抒发,表达了渴望人才,一统天下的愿望。

2)解读诗歌意象。

(主导问题:通读全诗,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哪些意象?)以诗歌中的重点意象:酒、朝露、鹿、明月、乌鹊等进行解读,领会其营造的诗歌意境:为人才,为天下的大一统而忧愁幽思。(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概括分析诗歌艺术手法。

(主导问题:通读全诗,可以看出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对诗歌中运用的艺术手法进行概括总结:比兴、典故、抒情与言志结合。

[说明]:通过主导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依据]新课标“鉴赏古典诗歌,要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诗歌的语言艺术魅力。”(汉魏诗歌,时代久远,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赏析诗歌之前需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抓住作者感情脉络理清诗歌大意。而意象的解读和诗歌艺术手法的探讨是学习这首诗歌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应分别予以讲解。)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孔子

七、说课文小结

总结本文语言的特点,点明在忧愁中透露出的作者一统天下的宏图大志。

八、说拓展训练

结合《鸿门宴》相关情节,讨论刘项二人成败与用人态度的关系,引出曹操的用人观。

[依据]:新课标“语文学习要出于教材,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延伸,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

“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

九、说课后作业

写一篇短文谈谈《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对你的启示。

[依据]:新课标“通过学习必修课程,应具有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断提高探究能力。”

十、说板书设计

以作者的情感“忧”为线索概括出“忧”的内容,最后总结出诗人的抒情言志目的:渴望人才,一统天下。

[依据]:新课标“板书图示的基本功能是用简洁、醒目的板书、图标和形象,勾勒出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结构的特点,引导学生完整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能够揭示中心,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

短歌行说课稿5

1.教材:对教材的分析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个单元的诗歌可以说是高中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阶段。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按照诗歌发展的历程汉魏晋五言诗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诗经》和《离骚》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的,为以后学习唐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在第一课时的时候给学生梳理《汉魏晋诗三首》(即《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的思路及基础知识,这节课打算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升到能力的培养上,把曹操的《短歌行》作为一个突破点,上一节知识扩展和探究的活动课。

根据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这节课应达到两个教学目标:一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与迁移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二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① 教学重点在于:注重古体诗对学生的文化熏陶。让学生在查找资料、进行综合、展示表达中学体验古体诗的情感魅力和艺术趣味;让学生在迁移阅读名著《三国演义》中了解个性独特的诗人曹操。

② 教师指导学生找到资料后要尽量多分析,筛选出自己需要的资料,然后围绕主题进行综合,在上课的时候按照什么思路来展示自己的收获。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2.教法:

通过学生扩展探究、展示表达、迁移阅读和交流提高的活动环节,培养同学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提高他们创造性的审美和探究学习的综合素养。

(1)依据:在学第二单元的时候,已经试过了自己查找资料介绍名人,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这次可以增加难度,要求学生更多的是自己的分析。

(2)目的:学习诗歌采用活动课的形式,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3)选择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

3.教学程序:

(1)课前探究准备阶段(分好学习小组,6或7人/组,共8组)

在古典诗歌单元的教学结束以后,布置以下的探究活动作业:

①自选或编辑一段乐曲,进行曹操诗作《短歌行》的配乐朗诵。

②查找资料,制作PPT、Flash等形式的电脑,介绍诗人曹操和他的诗歌作品。

③ 查找关于“曹操”的故事,课下相互交流。

(以上作业要求学生在一星期内独立完成,也可另外自选形式)

此环节设计目的:通过探究活动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发挥同学们的个性优势,扩展课外知识能力的同时,形成独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课内展示表达和比较阅读阶段

步骤一:教师在音乐声中导入

①导语设计:毛泽东在《沁园春.雪》说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诗中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都是在中国历史中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但是历史上还有一个人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与他们相提并论,这个人就是魏武帝曹操。

②歌声渐稀,教师点明主题:这是一节知识扩展和探究的活动课,需要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和参与。(这节展示课的目的和意义)

③由两位学生主持展开

步骤二:课内展示(分两部分展示,基本上由学生组织完成)

第一部分:

①学生展示曹操诗作《短歌行》的配乐朗诵(抽查一到两个组)

②教师简单归纳小结,并播放《短歌行》的名人朗诵,让学生从中找出差距。

第二部分:

①按照自己的理解介绍曹操和他的诗歌作品。(抽查一到两个组)

②教师归纳小结,对同学们的探究活动过程和作品做启发性的点评。

步骤三:比较阅读

①节选《三国演义》中能表现曹操鲜明个性的章节(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点评。老师不作统一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②播放简短的有关曹操的影视片,加深学生对这个人物的印象。

③教师总结,并提出思考题作为作业:曹操的文才在历史上素有争议,人们对他是褒贬不一的,你对他又有什么看法,查找相关的资料后写成一篇评论的。

三步骤设计的目的:通过课堂互动的形式,提供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在学生展示、点评的分析和表达过程中,培养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张扬个性化的语文学习。

(3)课后交流提高阶段

课后交流以针对作品和个人评出以下奖项的活动形式展开:

最具个性创意奖

最具配乐完美奖

最具诗人气质奖

最具演讲口才奖

第二篇:《短歌行》优秀教案,说课稿

《短歌行》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短歌行》,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诗歌,本单元安排的是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短歌行》是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作品。诗中抓住“忧”字来写诗人为什么“忧”,如何解“忧”,从而表达希望能够招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通过本课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内容情感的方法,为以后学习诗歌及高考诗歌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渴望招纳贤才来建功立业的心情。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问题探究,学习运用比喻典故等修辞方式来表达感情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曹操的“忧”的内涵,体会诗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说学生

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现在已经完成了必修

(一)的学习。学习了现代诗歌单元,有了一定的诗歌学习基础,初步掌握了读诗的基本方法,但是还未能形成系统的鉴赏诗歌学习方式。同时,本单元学习是高中第一次接触古代诗歌,诗歌语言上的障碍和时间上的跨度对他们来说都是学习上的困难。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讨,增强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三、说教法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据此,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让学生在朗读中自我感知课文内容及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主旨。

2.讨论点拨法:从不同角度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解决疑问,把握诗文内涵,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当堂记忆诗歌。

3.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及时总结,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好地理解诗歌。

四、说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思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根据新课标,结合本文特点,我设计具体学法如下: 1.诵读法 采用形式多样的诵读方法:全班齐读,教师示范,学生默读,分组朗读等。2.勾画法

诗歌中字词理解,典故阐述等知识性内容,指导学生用勾画圈注法,明确知识点,落实诗歌理解。3.讨论点拨法

从不同角度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解决疑问,把握诗文内涵。

五、说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一课时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有大家熟知的刘备、诸葛亮、孙权、曹操等英雄豪杰。多少风流人物在这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又有多少盖世英雄在这里叱咤风云。但是作为三国鼎立中的代表人物——曹操却始终充满了争议性。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曹操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功过由人评说,今天,我们一同穿越历史,走近曹操,聆听《短歌行》,让我们看看,此时此地的曹操,到底是怎样的形象。2.介绍标题及曹操

总结学生所说出的关于曹操的知识,全面了解曹操,用多媒体展示,分别有军事方面、政治方面和文学方面,重点介绍文学方面的成就,并介绍“建安风骨”,让学生初步感知曹操诗歌的整体风格。

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是根据歌唱时音节的长短的不同而区别的。长歌慷慨激烈、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短促、微吟低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学习本课,验证是否具有这些风格。3.幻灯正字音后,齐读课文 4.结合注释翻译,初步感知情感

分组讨论:按照诗歌的组句形式,四句一韵,由八韵组成。全班分为八个小组,每组相互翻译指定的文句,找出本组指定的诗句中是否体现了“忧”,如果有,让学生指出如何体现;如果不单单是“忧”,也让学生进行自我探讨。5.把握诗歌上节内容,探讨诗歌情感

明确重点诗句,探讨诗句手法以及情感内涵,采用小组自我答疑形式以及教师补充来推进课堂。采用分析手法和情感的形式来组织课堂。

例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手法:比喻。

情感:忧的是人生就像早上的露水一样的短暂、时光易逝,而自己功业未成。

6.上节问题设置:

(1)萦绕在曹操心中的情感是什么?用一个字概括。忧(2)“忧”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请把它们找出来?

明确: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3)在这一韵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典故表现了曹操怎样的情感,有何作用? 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

(4)在诗歌的上节里,是否体现了建安风骨?诗人的“忧”是消极的吗? 7.上节小结:

文章语言准确、简练、明晰,文章表现有力,慷慨悲凉,符合建安风骨特征。

“忧”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

8.幻灯出示诗歌背景材料。

9.继续推进下节文本研读,从诗歌内容和修辞上继续把握诗歌情感。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手法:比喻。明月代指人才。求贤不得的忧愁。10.下节问题设置:

(1)下节曹操还是在反复说什么内容?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当时天下人才是否被伯乐所用?文中哪句侧面反应出人才的现实生活状况?

(3)曹操的“忧”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自己的理想:建功立业 11.总结诗歌

这首诗巧用典故和比兴的手法,是他当时渴求实现政治理想的一种曲折反映。

曹操“忧”的是人生短暂、人才未得和功业未就,都是为了表现他想统一天下的壮志。

曹操由宴飨宾客的极乐,油然生出人生苦短的感叹,然后自我排解、自我振作,希望能揽尽天下人才,完成统一天下的壮志。这种政治性的愿望完全熔铸在抒情艺术当中,以情理景完美统一的方式表现出来。12.背诵诗歌

六、说作业

让同学们回去利用文字资料或者网络资源找出一首曹操慷慨激昂的诗歌来进行对比阅读。

第三篇:《短歌行》说课稿

《短歌行》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曹操的《短歌行》,我将从说教材、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时数以及教学程序七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地位与内容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是高一新生继必修1第一单元学习中国现代诗歌的基础上又一关于诗歌学习的阶段。

《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学习它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及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诗歌;

(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曲折、起伏的情感变化;

(3)、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四、说教学方法

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获得学会学习的能力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策略:

1、体验法:学生结合情境,通过诵读,深刻理解诗歌积极向上的情感。

2、质疑释疑法: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

3、小组合作与对话交流法:通过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

4、拓展研究法:运用新旧知识进行拓展迁移,丰富诗的文化内涵。

五、说教学媒体

针对本堂课的具体情况,特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六.说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说教学过程

1.导入

2.欣赏《短歌行》歌曲,教师正音,教师带领同学一起朗读诗歌,品味诗歌情感基调。3.梳理文脉,分析诗人情感(其中包含写作背景的介绍)4.全班同学再次配乐诵读诗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 5.分析艺术特色 6.课堂总结 7.作业布置

《短歌行》教案

导入:现在正式上课。刚才我们回顾了以前所学的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对他慷慨悲凉的诗风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同学们也反复诵读了今天要学习的《短歌行》一诗,对本首诗歌的情感基调有了初步地把握。现在,我们就开始走进文本内容,深入分析诗人情感。

三.梳理文脉,分析诗人情感。

1.师:现在,我们来欣赏一首由旧版三国演义中曹操扮演者鲍国安先生演唱的《短歌行》,仔细聆听,看看这首歌能带给你怎样的情感体验? 【明确】:慷慨悲凉、豪迈······

师:同学们的感受大致都是相同的,那诗歌中有没有对应的能够表达这种情感倾向的词呢? 【明确】:忧。师:那么,“忧”这个字,在诗歌中出现了几次呢?分别出现在哪里?

【 明确】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忧”就是本诗的诗眼。那么诗人为何而忧?让我们弄清这个问题。

2.“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之忧

师: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忧”字,“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之忧,它出现在第一节,现在,就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下第一节。

师:读得非常好,谢谢请坐。我们看,诗歌开篇即为“对酒当歌”的宏大场面。而邓军凤同学读到此处之时,豪迈之情也是显而易见。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按常理,本应是件乐事,那既然

是件乐事,曹操又在忧什么呢? 【明确】:人生苦短,光阴易逝。

师:同学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非常好,善于在诗中找答案。对,作者忧的是光阴易逝。但紧接着,他就发问了,“何以解忧”呢? 【明确】:酒(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师:是的,作者把这一忧愁交给“杜康”去解决。我们知道,杜康是中国酿酒的始祖,故而其名字就成了酒的代称。而中国“借酒浇愁”的文人也不少。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借酒浇愁的名句呢? 【明确】:李白说过:“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唐代诗人罗隐也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柳永亦说:“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秦观:“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师:从上面几个借酒浇愁的男人来看,酒真的能消愁吗?当然不能。借酒浇愁只会愁上加愁,酒并不能作为解决忧愁之感的根本出路。那么出路是什么呢?面对人生苦短的忧愁,有人主张及时行乐,有人则主张在有限的生命里扩张无限的生命价值,从而积极进取。那么,凭着你们对曹操的理解,同学们觉得曹操面对人生苦短的悲哀,他是消极还是积极态度呢? 【明确】:那同学们的看法是不是正确的呢?这就需要了解一下本文的写作背景。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纷争不断。各路英雄是各显神通,意欲荡平宇内,一统天下。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正值赤壁大战前夕,曹操带领文武将士陈兵江上,这天夜里,月光皎洁,风平浪静,澄江如练。曹操与诸将士饮酒狂欢,纵论天下。此情此景,曹操是来了兴致,拿起长矛,在将士面前慷慨高歌,他所唱的就是后来留传千古,脍炙人口的《短歌行》。我们现在知道了,他这时在赤壁大战前夕所做之诗,可不可能向将士们传达颓废之音?(不可能),对,进而再联系曹操的一生,我们不难做出判断,面对人生苦短,曹操的态度是怎样的?(积极进取的),他看似及时行乐,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

师:既然曹操深感人生有限,他就更急于实现人生理想。而这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仍未完成的一统中国的宏伟大业,他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因此,在表达忧虑之后,他迫不及待地发出了对贤士的思慕之情。

师: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二小节,结合注释,思考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 【明确】:(读得不错,为自己鼓鼓掌。)借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句是表达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恳切至极。但是,更重要的是曹操还省去了后面的一句“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也就是含蓄地告诉贤士们,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不给我消息吗?借用得天衣无缝,准确生动,威而不怒的王者风范昭然若是。

师:引来人才固然是好事,但能用好人才才是本事。曹操历来都以“不拘一格降人才”而受到赞誉。在这里,曹操是怎样表明他对待人才的态度呢? 【明确】:“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麋鹿找到了艾蒿,就会相呼相鸣。我要是有了嘉宾,一定要鼓瑟吹笙。)这里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3、“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之“忧”

师:这里的“忧”和上文的“忧”一样吗?诗人为何而忧? 【 明确】:“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用月比喻人才,深情呼唤:天下贤才,我何时才能得到你们呢?显然这里忧的内涵是“贤才难得”。

师:也正是因为贤才难得,诗人才更是迫切希望得到贤才,于是,生发贤者纷纷来归的场景就显得在情理之中了。请找出诗中作者想象贤才纷纷投奔自己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几句话的含义。(实则是训练学生翻译能力)【明确】:“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来吧朋友!越过那田间小道,别管他阡陌纵横。有劳你枉驾前来,让我们永远相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欢饮畅谈,重温那往日的恩情。(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师:可是想象终归是虚无,曹操是何其精明的一个人,贤才的缺失,于他理想的实现必定是一个硬伤,所以虽已经拥有许多人才,但他仍旧是忧。故而下文借由景物抒发的求贤若渴的情感就更加显得真切动人。4.忧的根源

分析: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师:“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那么,本句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呢? 【明确】:①以“乌鹊”无枝可依类比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言外之意即“我就是你们所要寻求的明主,不要再犹豫徘徊了,赶紧来投奔于我,我助你们实现你们的人生理想,你们助我实现统一大业”。②“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幻灯片上简介典故出处)用典说明自己如高山、大海一般能够广纳贤才,并会像周公一般殷勤地善待贤才。尤其是“天下归心”一句,霸气十足,表达出作者胸怀大志,势必一统天下的强烈愿望。

师:作者渴望人才,渴望实现统一大业,那么那个时候人才来归了吗?统一的愿望得偿了吗? 【明确】:没有。

师:那么,由此观之,作者还忧什么? 【明确】:功业未就。这就是曹操忧时光易逝,忧贤才难得的落脚点。也就是说,功业未就,才是作者内心忧闷的根源。正因为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所以时间才显得弥足珍贵,贤才们的大力辅助才显得至为重要。

四.全班同学再次配乐诵读诗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

这首诗,心怀天下,唱出了一代政治家的求贤歌。这首诗,沉雄豪迈,洋溢着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这首诗,回环往复,在古直悲凉中蕴含激越昂扬。现在,就让我们再次齐声朗读这首诗歌,进一步体会诗人深邃的思想内涵。

五、艺术特色

1、巧用典故。

“青青子衿”——《诗经·郑风·子衿》

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韩诗外传》

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管子.形解》

海纳百川,诚心纳英才,希望接纳的人才越多越好。

2、巧用比兴。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喻人生美好的时光何其短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两句喻得不到贤才的忧思不可断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喻贤士们还没有归宿。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喻贤才尚在徘徊并急于寻找可依托的明主,流露出诗人惟恐贤士不来的焦急心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以山高海深比招纳人才的博大胸怀,用以虚心待贤的周公自比,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厚遇贤士,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六、诗歌总结

《短歌行》抒写的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兼诗人的曹操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抒发了自己对人生苦短和时光易逝的苦闷和感叹,同时也以真诚和迫切的心情抒发了自己招揽贤才的良苦用心、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在诗歌的最后也坦诚的向世人展现了他自己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全诗前面部分写的沉郁悲凉,后面部分写得慷慨激昂,作者的情感有低沉也有起伏更有高亢。集中地体现了建安时期“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品,也是曹操传世的千古名篇。对于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来说,曹操的那种珍惜时间、积极向上的精神,真诚坦荡的胸怀以及树立远大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都是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的。

七、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全诗

阅读曹操的《求贤令》一文,再结全《短歌行》一诗,以书面的形式谈谈曹操的求贤观对现代生活有什么启示,对你有什么启发?300--500字。

第四篇:短歌行说课稿-短歌行说课稿

短歌行说课稿-短歌行说课稿

短歌行说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短歌行》,我将从教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短歌行》 是语文版必修四第二单元“诗三首” 中的一首,本单元题目是“诗言志”,安排的是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要求学生能联系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理解作品的内容价值,能从对具体语句的品味和意象入手,感受作品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对作品进行诵读涵咏。《短歌行》 是曹操的传世名作之一。短歌行说课稿 诗以“忧” 字统领全篇,写出诗人为何而

“忧”,如何解“忧”,从而表达希望能够招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二、说学情 所执教的班级是高一普通班,虽然学生经过必修一二三相关诗歌单元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诗歌理解和鉴赏能力,但是,由于汉魏诗歌时代久远,语言精炼,加上用典和引用较多,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课教学难点设置为诗歌理解。诗歌本应以读代讲,在读中感悟,而以往重在诗歌的理解,对诵读指导的较少,所以本课诵读指导会作为重点来处理。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教材特色以及新课标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把握“忧” 的内涵

反复诵读,体会曹操的情感变化

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说教学方法 1. 诵读法: 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 探讨法: 把握重点,抓住关键诗句互动探讨。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 自古以来,中国诗人就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他们借着酒尽情的挥洒着诗兴,写下了无数美丽的诗篇,你记得一些和酒有关的诗句吗? 【比如苏轼:“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表达了作者此时心情的孤单。王翰的“琵琶美酒夜光杯”,表达的是豪情壮志。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 表达的是思乡 之情,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曹操的传世名作之一《短歌行》,看作者对酒当歌书写了怎样的英雄情怀和政治抱负。

背景介绍 据考证,这首诗大概是创作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冬,当时曹操已经5 4 岁。

借着官渡大战胜利后的声威,以及成功统一北方后形成的昂扬的战斗意志与雄厚的军事实力,他亲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之岸,要一举荡平孙刘两家的势力。大战前夕,曹操设宴犒劳众文臣武将,酒宴进行至半夜,忽然听见夜空中传来鸦鹊的叫声,一会儿,鸦鹊往南飞去。此情此景激发了曹操的灵感和思维。他走出营帐,面对浩瀚天宇和苍茫大地,当场赋诗一首。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短歌行》。

解题 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过渡: 其实,我觉得若给诗加个小题目,对酒当歌,那会更好。李白边喝酒边唱: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将进酒更是高歌“与尔同销万古愁”,可谓是豪气酒气冲天。喝酒的时候诗人总喜欢唱歌,那么曹操究竟唱出了什么样的歌? 请自读诗歌,标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初读感知 1.3 分钟后看灯片,解决字音字义问题 2.范读体会感情基调

过渡: 诗歌就要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品读赏析一下这首诗(五)品味赏析 1.第一节 “对.酒/当.歌”,这首诗第一句起句就不凡,唱得慷慨激昂。

但很快就变了,“人生/. .”,——人的岁月能有多少呢? 调子陡然变低,有消极之味。“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短暂,就像早晨的露水,太阳一出来很快就给蒸干了; 逝去的日子只恨太多。起首四句,几何调子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极具音乐美。我们说过,每人喝酒的心情不同,代表的感情也不同,这里诗人为什么喝酒?

师: 而且短得就像―― 作者苦于失去的日子那么多。

师: 诗人“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 慨当以慷——这是作者为了押韵而调换了语序,实际是当以慷慨。诗人的忧愁难于排遣。“何.以/解忧,唯有明造酒的人,这里用作酒的代称。)

. ./杜康” 要借助杜康来解忧。

师: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明明忧从心中而来,还要用酒来解忧。

第五篇:《短歌行》说课稿

《短歌行》说课稿

《短歌行》说课稿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思想情感。

2.了解诗歌中的比喻与用典。

3. 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分析诗歌中诗人之“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 临江仙》)有多少英雄能在历史长河之中经得起千淘万漉呢?曹操应该是三国时期留下最浓重一笔的人物。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曹操。

提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中的曹操是个志士,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如曹操借刀杀祢衡、杨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京剧中曹操的白脸形象(在戏剧中白脸代表坏人),其实小说戏剧不一定能全面反映曹操的性格,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也许不像小说戏剧当中所描写的那样奸诈、阴险、嫉妒。今天,就让我们借助《短歌行》来了解曹操。

二、简介

(一)题解:

什么叫短歌?《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幻灯片)

(二)作者:

曹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幻灯片)

作为政治家:曹操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起兵讨伐董卓,先“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削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曹操曾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实行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魏武帝。

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幻灯片)

(三)背景介绍: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饮马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完成统一大业。大战前夕,曹操宴请众文武,饮酒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因感此景,持槊而歌——《短歌行》。历史上著名的横槊赋诗的典故就来源于此。(幻灯片)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全诗,读准字音。(幻灯片)

譬如朝露(pì) 青青子衿 (jīn) 呦呦鹿鸣(yōu) 何时可掇(duō)

契阔谈?(qì) (yàn)绕树三匝(zā) 周公吐哺(bǔ)

2.全班齐读。

3.找出诗眼(诗眼就是一首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词语或者句子。)

明确:就是“忧”字。

四、合作探究

分析诗歌,合作探究。

1.结合注释对课文进行翻译。

2.六人一组进行讨论分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表面上看,作者非常忧愁。“唯有杜康”才能解除得了心中的忧愁,到底作者忧的原因是什么呢?

分析: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渴望建立功业而未得,这就不能不产生苦闷和感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作者“忧”的是人生短暂,此时他已53岁,人生已过半百,可是统一大业尚未完成。不得不忧啊!

明确:人生短暂,功业未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作者分别使用了什么手法?为何而忧?

分析:前四句作者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比喻对“贤才”的思念;但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后四句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起兴后面的“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明确:比喻、用典和起兴。贤才难得。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这八句作者使用什么手法?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明明如月”作者将贤才比喻为天上皎皎明月。“何时可掇”意思是我何时才能得到贤才呢?这种忧愁的心不可断绝。后四句想象贤才归己时的那种欢乐场面。

明确:比喻。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思想感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八句主要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前四句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作者用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透露出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

后四句先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然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明确:比兴、用典。表达作者渴望多纳贤才,一统天下的愿望。

五、写作特点

1.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幻灯片)

2.引用典故和《诗经》成句,贴切而典雅。

六、课外拓展

重读全诗,你觉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怎样?

明确:诗人由人生无常所带来的忧思和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相混杂,情绪或低落或高昂,到结尾处才让读者体会到诗人用对理想、事业的不懈追求驱散了心头的忧思愁绪。总之,开头低沉,后来昂扬。情调健康,内容积极,表现出来的进取精神,能给人们以鼓舞向上的力量。

小结:全诗感情基调健康,内容积极向上,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贤才难得的感慨,透露出作者统一天下的远大政治抱负。给我们展现出了一个胸怀天下,渴望建功立业的曹操;一个关心百姓疾苦,大济苍生的曹操。

七、作业

许绍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请你结合《短歌行》来评价曹操其人。

《短歌行》说课稿2

一、说教材地位与内容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是高一新生继必修1第一单元学习中国现代诗歌的基础上又一关于诗歌学习的阶段

而《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学习它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及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阅读鉴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主体新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学生能在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并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都强调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诗歌;

(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3)、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四、说学情

我所上课的班级为K一1班,该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是这样的:

1、知识能力方面:诗歌重朗读,而在朗读方面,相对其它文学体裁而言,我校高一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兴趣会大一些,如果能抓住这一点,会增加课堂的学习气氛但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基本还停留在初步认识上,在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现代诗歌学习的时候,我们发现:学生阅读面狭窄,生活阅历浅,没有耐心透过诗句深入探究诗人的思想情感,以致于难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本单元虽然有了前面几首诗歌的教学铺垫,但感觉学生品读诗歌的底子仍然比较薄弱,对诗歌鉴赏感悟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2、个性方面:这些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喜欢沉默,不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表达喜欢被动接收,老师讲一点就学一点,自主性需要培养和提高

学习方法方面:由于学习能力有限,高中科目增多,课外能独立自主地完成各科作业的不多,没有时间复习更不要说来预习新课了,常常是一篇课文在上课前班里找不到几个有阅读过的,很多教学任务只能依赖于课堂时间来完成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习者特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获得学会学习的能力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策略:

1、体验法:学生结合情境,通过诵读,深刻理解诗歌的情感和内涵

2、质疑释疑法: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

3、小组合作与对话交流法:通过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

4、拓展研究法:运用新旧知识进行拓展迁移,丰富诗的文化内涵

五、说教学资源的准备

①《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视频剪辑

②自制ppt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情境,明确学习目标:(4分钟)

1、导语:历史是任人涂抹打扮的小姑娘,千年烟尘后,历史人物的模样难免模糊现在,请你谈谈,你所知道的曹操是怎样一个人物?

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当年他亲率八十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

设计意图:从说曹操开始,看学生的知识储备和阅读面如何引导学生走进诗歌,走进曹操的内心

(二)、整体感知诗歌(8分钟)

1、朗读感知:组织学生自由阅读全诗,初步感知诗句

2、正音教师使用多媒体出示对此诗预设的重要字的读音

3、情境感染:播放《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视频剪辑

4、请一生朗读全诗

设计意图:原生态的阅读才能真实看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不要先入为主,尊重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让学生自主阅读,读顺“横槊赋诗”的视频让学生对比别人的'阅读,以此进一步感知诗歌的情感

(三)、文本赏析过程(25分钟)

第一种方案(非指示性教学法的尝试)自主、合作与对话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再读诗歌,提出问题

2.组内对话:小问题,容易的问题小组内解决

3.组与组对话:小组选派代表将组内部不能解决的且有代表性的问题写到黑板上去,请求其他组帮助解答

师生对话:组与组对话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由老师启发点拨释疑

第二种教学方案:教师预设问题,师生合作探究

1.解题;

2.写作背景;

3.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探究一:诗人在这首诗中流露出怎样的情绪?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呢?

①思考曹操在对酒当歌之际,有着怎样的情绪,并试用一个词或一个字来概括这情绪

②当读到“对酒当歌”时大家有没有联想起以前学过的一些有涉及“酒”这个字的诗词呢?

过渡:历史上,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酒与诗好象是孪生兄弟,结下了不解之缘请大家说说此诗中曹操喝酒时发出的是怎样的感慨?

③作者忧愁的是什么呢?

④作者形容人生苦短的时候用了什么修辞?这种修辞的好处是什么?

过渡:自古以来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大有人在如有哪些,请说说⑤曹操《短歌行》开头也发出了时光短促,人生几何的感慨那曹操感叹人生苦短之后为什么又认为只有酒才可解难忘之“忧思”呢?探究二:常说酒后吐真言,那曹操饮酒后有没有向众人吐露心中的“真言”呢?如果有,又是什么呢?请结合文本中的诗句加以说明

②这些句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

③诗人引用典故来表达什么心理愿望,这样表达又有什么作用呢?

④请位同学分析一下文中其它有引用典故的句子

⑤归纳引用典故的表达效果

过渡:满腹经纶富有才华的曹操以委婉的语言向众人传达了自己渴求贤才、礼遇贤才的一片诚心根据我们刚才对使用典故句子的分析,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运用典故的诗句应如何理解清楚,这样用的好处是什么?

探究三:诗中除运用典故之外,还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试作分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注意表述格式)

教师小结:通过对诗人多种表现手法的理解,我们走进了作者的内心,明白曹操在诗中不仅表明了自己的求贤之心,也表明了对贤才的礼待,更表现着一种真诚感人的力量可以说,这首诗本身就是在为求贤做着努力,打着“广告”

设计意图:1.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组内生生对话、组与组之间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等几种互动对话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及表现手法,学会鉴赏诗歌,掌握相应的方法与技能让学生有一课一得的感受这也是重难点突破的手段

2.在学生对话交流的过程中适时穿插进朗读,使学生的感悟和理解与文本有效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3.学生临时生成的问题与考验着教师的基本功与课堂驾驭能力对教师而言,这是一种挑战但我以为,这样的课才真实

(四)、课堂巩固(8分钟)

背诵《短歌行》

设计意图:本首诗表达感情曲折多变,感情充沛,适宜朗读,且有不少的精华句子,让学生通过反复吟咏,体会诗人的情趣用课堂时间也是为了及时落实与巩固背诵任务

七、说作业设计

阅读曹操的《求贤令》一文,再结全《短歌行》一诗,以书面的形式谈谈曹操的求贤观对现代生活有什么启示,对你有什么启发?要求:先写在纸上,再准备发言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通过写来交流,通过写加深对本诗的理解

八、说板书设计

表达格式:手法内容作用或效果

运用了 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表达(抒发、体现)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心意、情怀、理想、高尚品德等

艺术手法

用典 典雅耐读 富于文采

增加内涵容量;

咏吏以言志或抒情

比兴 形象生动

借代 引人联想 形象突出

特点鲜明 具体生动

思想情感

忧 解忧

人生苦短——>只争朝夕

贤才难得——>招纳贤才

功业未就——>天下归心

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与难点,将这两部分板示给学生以条理清楚,重难点突出的印象表达格式的归纳是对知识上升为技巧方法的指导

《短歌行》说课稿3

一、说教材

《短歌行》是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二模块阅读鉴赏部分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诗歌。虽然《短歌行》属于略读课文,但其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通过本课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门路,为以后深入研究唐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因此,这节课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应体现三个维度。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掌握表现手法,从而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鉴赏品味,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引发联想,产生共鸣,提高鉴赏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和节奏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的志向。

根据高考大纲中规定的“分析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一目标,我们把教学重点放在感悟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这一目标上。只有把握情感才能更好地把握主旨,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从而更好地把握全诗。我们力求通过阅读,结合背景,分析讨论,最终落实。

针对平时教学中学生很难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现状,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自然落在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上。引导学生利用注释理解作者《引用诗经》中诗句的含义,揣摩作用,从而掌握用典抒情的表现手法,突破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规定: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因此,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对话式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上应用多媒体教学。

1.对话式教学模式

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里,根据学法和教学过程的需要,适当采用提问法。用提问的方式建立课堂对话模式,增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平等对话的机会,以加强课堂交流,增强课堂实效性。

2.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3.补充说明

在对话式教学模式教学中,对于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及时点拨、讲解。注意对每个环节即使总结。

三、说学法

本节课在学法指导上,重点指导学生采用诵读法,质疑法和讨论法。

1.诵读法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诗歌不读难以把握隐约含蓄的内容,诗歌不读难以感受悠远深邃的意境,诗歌不读难以体会至深至切的情感,诗歌不读难以玩味灵动鲜活的语言。因此,在学习诗歌方面,我要求学生采用形式多样的诵读。重点是全班的齐读,配乐朗读。让学生在诵读中较好地把握诗歌的音韵节奏,领悟诗歌的情感。

2.质疑法

清代学者刘开曾言:“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在学法上应引导学生自觉发现问题,大胆提出质疑,鼓励学生互问,师生互问,让学生在质疑中形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讨论法

质疑法的实行必然会出现需要讨论的问题。因此应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化个人智慧为集体智慧,让学生通过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既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又能获得心理上的愉悦。讨论之后的小结发言,完全可以训练学生快速组织语言和准确表达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整个教学过程应注重阅读和课堂展示表达。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亦如此,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中国诗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李白饮酒的豪情无人能比,“会须一饮三百杯”豪放浪漫,激情澎湃;诗圣杜甫饱经沧桑,深沉忧郁,也”唱出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那么,鲁迅眼中的大英雄曹操,他的诗中又是怎样与酒结缘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短歌行》。我相信,这样的导语定会给这节诗歌鉴赏课定下一种意味深长的韵味。

2.诵读课文,初步感知

引导学生自读是这节课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只有充分阅读课文,才能真正体验诗歌的内容。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读”就是“自主”学习方式的最直接体现。巴金说:“写吧,只有写,才会写。”我们是否也可以说:放手让学生读吧,只有读,才会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品味是最好的自学方式。这一部分可安排以下具体环节:

①学生自读。

我觉得朗读是一种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而且这种再创造带有鲜明的个体色彩。每个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是不一样的,那么他阅读的节奏也不会相同,理解的程度更是不一样。因此,我认为阅读应充分学生的个性发展。

②教师范读或背诵课文。

教师的范读,能够用自己的情感带动并感染学生,让学生从教师的情感中真正走进课文。

③学生齐读课文。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画面,配放音乐,为学生的阅读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提出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在诵读中掌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互问诗中相应的生字生词和重要的文言文知识,鼓励学生的课堂交流。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3.仔细品读,把握情感

这是本节课最重要的教学环节。经过几番诵读,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初步的认知,在此基础上,请同学有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我的设想是学生选读“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四句时,我想以此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设计问题:“假如要你用一个词来概括诗人的情感,大家认为哪个词最恰当?”学生很容易找出是一个“忧”字。继续设计问题:“作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政治家曹操,他到底‘忧’什么?”此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联系背景去感悟。可以设计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掌握的资料,自由交流。总结讨论结果,让学生自己归纳出要点。最后教师总结:人生短暂,人才难求和功业未酬是全诗中透露出来的思想感情。这里就已经落实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学生若有选读“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四句,我的设想是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注解仔细品读,理解含义,可以组织讨论,归纳出作者引用典故的目的是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若来投奔,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的决心。可以引导学生揣摩用典抒情的作用,掌握这种常见的表现手法。这样就可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当然,课堂是生成的,这只是事先的设想。如若学生未提及此处,教师应善于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抓住学生发言的闪光点,或切入对精彩语句的品味,或强调诗句情感的体现。

4.巩固知识,迁移训练

为了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下面自然引出迁移训练环节。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诗句,品出思想感情。

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使泪溅,鸟使心惊,春来了,鸟语花香,本来应该欢笑愉快,现在由于国家遭逢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人溅泪惊心。)

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杨柳岸”明写眼前景,暗喻离别情。)

③“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描绘出春意之浓,春意之烈,写出了真感情。)

针对于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自然引入相应的迁移训练,所用的训练题也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安排过程。先从学生熟悉的课题入手,让学生自己去品味去鉴赏,然后引入几首较为简单的古诗词佳句。

5.总结全诗,布置作业

①概括本节课所讲内容,理清鉴赏诗歌的整体思路。教导学生通过阅读,结合背景,读出内容,悟出情感,品出特色。

②作业,比较阅读,借助《短歌行》,体会曹操《蒿里行》和《观沧海》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6.关于板书设计和多媒体教学的说明

多媒体设计应为学生赏析诗歌创造最佳的课堂氛围。诗歌赏析若加之以相应的媒体介入,会使学生完全融入诗歌,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内在潜能,最大限度发挥其鉴赏水平。诸如以图片、背景音乐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相呼应,自然会达到一种最佳的效果,有利于学生接受。我觉得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进行兴趣调控,使之用于课堂教学,既可以激发兴趣,又可是课堂妙趣横生,因此,多媒体设计是备课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短歌行》说课稿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找到本诗的诗眼“忧”,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结合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分析诗人人物形象和诗歌情感

(2)简单了解建安风骨和歌行体的特点,学习并把握诗歌鉴赏中常用手法:比兴、用典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新旧知识联想、师生共读、反复吟诵等方式进行文本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带领学生感受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在乱世的豪情壮志和求贤若渴的心情,引导学生树立时不我待、应有担当的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曹操的“三忧”(人生苦短,求贤不得,功业难成),体会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对贤才的渴求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使用的用典、比兴的手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了解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吗?我们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学习过曹操的哪些诗句?

《观沧海》《龟虽寿》

结合你之前的阅读经历,曹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从名著、电视剧等分析)

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指出:“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实方法。”又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由于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确实具有多重性,要还其真实面目我们必须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当年曹操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一下这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解题:1诗歌体裁:歌行体

“行”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常与“歌”并称,可配乐歌唱,汉魏以下的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

“长歌”“短歌”都是汉乐府中的曲调名称,根据歌词音节长短进行划分,通常长歌热烈奔放,短歌低吟短唱,所以我们可以从音律节奏和风格来判断长短歌行。

2.建安风格:(三曹代表人物)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二)初读,整体把握

1.全班齐读,感受诗歌节奏,纠正读音

2.在这首诗中,有一种情感反复出现,这就是本诗的诗眼,你能找到它吗?忧

诗中哪些诗句出现了忧呢?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曹操在这首诗歌当中多次出现忧这个字,那么他是因为什么忧愁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思考,再次朗读这首诗歌,体会诗人此情此景下的感受

(三)再读,分层把握诗歌内容和情感

请你根据诗歌内容为诗歌划分层次,一起寻找诗人“忧”的原因

第一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手法:设问(人生几何?何以解忧?自问自答)、比喻(把人生比作朝露)、借代(杜康,本是造酒的人,现在指酒)

从中我们看出诗人为何而忧?(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忧)

第二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手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指姑娘思念情人,在这里指渴望得到贤才。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表现宴会场合的盛况,这里指对招纳贤才的热情。

你知道以上两句用了什么手法吗?(用典)

用典: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引用古籍中的词句和故事就叫做用典。

请你找一找在本诗中还有哪些地方是用典?引用了什么典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管子)

周公吐哺(周公广纳贤才)

第三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在第三层中出现了许多意象,请你将这些意象找出来(明月、乌鹊)

这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比兴,将明月比作贤才,将自己比作无枝可依的乌鹊,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求和自己惟恐贤才不至的忧愁)

通过第三层,我们可以分析出诗人在忧什么?(贤才难得)

第四层: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天下归心:天下人都归顺于我(志向)

将用典和比兴的手法结合起来,引用了周公广纳贤才的典故,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并以此起兴,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渴望天下归心的志向。

从第四层我们能看出诗人为何而忧?(功业难成)

知人论世:介绍曹操,了解本诗创作背景,深入理解诗人“忧”的原因。

小结:

这首诗紧紧围绕一个忧字,抒发了作者因时光易逝、功业未就而产生的苦闷心情和招纳贤才、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我们鉴赏了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更深刻地理解了这首诗。我们站在人生之路上,每个人都应该具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所以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该勉励自己,只因为“时不我待”。

拓展:

1.通过这首诗歌,我们了解到了不一样的曹操,请以“曹公,我想对你说”写一篇200字小练笔

2.诗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已经充分表达了曹操对人才的渴求之情。那么后面的诗句是否可以删去呢?

不能,本诗中诗人表达贤才难得的心情看似重复,其实也存在内在的逻辑性。他用一咏三叹的方式来表达他对人才渴望的迫切心情。他用“以情感之,以礼遇之,以志勉之”的方式来吸引人才。

曹操都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那么现在你作为领导,你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

你们想成为这样的人才吗?如何成为这样的人才呢?

《短歌行》说课稿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体会诗歌中各种表现手法的艺术运用。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过程中把握诗歌含义,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人曲折表达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2、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

四、教学用具:

制作卡片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脑筋急转弯:世界上谁跑得最快呢?

曹操——说曹操,曹操就到

(二)关于曹操(出示卡片: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参加镇压黄巾军起义,后起兵伐董卓,灭袁术、袁绍,实行“唯才是举”、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终于统一北方;但艺术作品中的曹操形象绝不等同于现实生活中曾经叱诧风云的三国人物曹操,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全面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也是汉末建安时期文坛领袖和重要诗人,现存20多首全是乐府歌辞,有反映社会**,给人民带来灾难的: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有抒发个人政治理想和报负的。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些诗虽用的是旧调、旧题,却一扫两汉以歌功颂德为文学主旨的腐朽诗风,而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形成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 鲁迅称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三)题解:这是一首乐府诗,《短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指导朗读:“三分诗,七分读”,这就说明学习诗歌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朗读,不仅要读对、读懂,更要读出感情(教师示范朗读诗歌)。

(四)初读课文——准确

1、要求:准确(读准字音、停顿和节奏)的朗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及同桌相互评论。(课件显示重点字音:矜、掇、呦、讌、哺;二二节拍,四句一换韵,抑扬顿挫,声音响亮,具有强烈节奏感)

(五)悟读——流利

1、要求:读一句诗歌,读一句注释,理解诗歌含义。未读懂之处标记出来。

2、组长收集未读懂意思之处。

3、师生共同解答疑问。

(收集疑点:去日苦多、契阔谈讌;巧用语典:“青青子衿……”“呦呦鹿鸣……”“山不厌高……”;巧用事典“周公吐哺……”)

(六)情读——富有感情

1、通过熟读,小组合作研究(8句一节)思考文章主要内容:①时光易逝,人生苦短②渴望贤才,礼遇嘉宾③贤才难得,忧思难解④虚心纳士,统一天下

2、这首诗歌中感情色彩最浓的字眼是什么呢?

请你找出这首诗歌中感情色彩最浓的字眼?

明确: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那么诗人为何而忧?

3、学生阅读诗歌,思考后回答诗人为何而忧。(伴随品读)

(1)第一节对酒当歌……唯有杜康,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比喻。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抒发深沉的忧思和苦闷。 ③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忧——人生短暂(读出“忧”以及“忧中蕴含的积极向上之情)

(2)第二节“青青子衿……鼓瑟吹笙”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的`?

①用典。②兴。用“子衿”、“鹿鸣”起兴,表达作者对贤才的渴求和对贤才的礼遇。

忧——渴慕贤才(应读得情意绵绵,还应读出诗人求贤若渴的诚恳之情)

(3)二节写了对贤才的渴求,贤才来了吗,易得吗?读第三节“明明如月……心念旧恩”并思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作者将贤才喻为明月可望而不可得,抒写内心苦闷。后又描绘欢饮畅谈情景,便将求贤过程中的悲喜情状曲折有致的表现了出来。关键词“枉”很重要,表达了对贤才的真挚与尊重。

第三节这8句是对前两节16句的强调和照应:前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来时的欢快场面。如此强调和照应,使全诗具有低昂抑扬、反复咏叹的效果。

这里的“忧”和上文的“忧”一样吗?诗人为何而忧?

明确:诗人求贤若渴,可贤才并没有来,“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更进一步写出作者求贤若渴而贤士不至的苦闷和厚重忧思。忧—贤才难得(“忧”之情更进一步,想象与贤才畅谈之处应读出“喜悦”之情)

(4)第四节“月明星稀……天下归心”作者借眼前之景抒怎样的宏图伟愿?

明确:作者以南飞的乌鹊喻人才,表达了愿意以山高海深的胸怀效法周公广纳贤才从而建功立业,一统天下。作者一忧时光短暂,二忧贤才难得,都是因为理想尚未实现,统一大业尚未完成,其实这才是他内心更深更重的忧愁。

忧—功业未就(读出对人才的渴求之情,还有一种一统天下的霸气。)

4、“诗言志”,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

明确:志——广纳人才 建功立业 统一天下

5、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全诗。

《短歌行》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 该文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短歌行》是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6课《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内容包括:《<诗经>四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是高一新生继必修1第一单元学习中国现代诗歌的基础上又一关于诗歌学习的阶段

2.教材简析

《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学习它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及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

3.学情分析

(1) 知识能力方面: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基本还停留在初步认识上,在之前的诗歌学习中,我们发现:学生阅读面狭窄,生活阅历浅,没有耐心透过诗句深入探究诗人的思想情感,以致于难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本单元虽然有了前面几首诗歌的教学铺垫,但感觉学生品读诗歌的底子仍然比较薄弱,对诗歌鉴赏感悟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2) 个性方面:这些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喜欢沉默,不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表达喜欢被动接收,老师讲一点就学一点,自主性需要培养和提高

4.教学设想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从历史的高度认识曹操

能力目标:

A.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B.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初步评价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2)教学重点:感悟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情感

(3)教学难点:

A.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B.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5.课时安排:计划用一课时

二.说教法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规定: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因此,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对话式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上应用多媒体教学。

三.说学法

本节课在学法指导上,重点指导学生采用诵读法,质疑法和讨论法。

四.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应注重阅读和课堂展示表达。

1.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2. 诵读课文,初步感知

①学生自读。

②请一生朗读全诗

③学生齐读课文。

④提出要求, 这是本节课最重要的教学环节。经过几番诵读,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初步的认知,在此基础上,请同学有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⑤根据学生的发言,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突破重点难点。

3.巩固知识,迁移训练

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使泪溅,鸟使心惊,春来了,鸟语花香,本来应该欢笑愉快,现在由于国家遭逢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人溅泪惊心。)

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杨柳岸”明写眼前景,暗喻离别情。)

③“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描绘出春意之浓,春意之烈,写出了真感情。)

针对于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自然引入相应的迁移训练,所用的训练题也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安排过程。先从学生熟悉的课题入手,让学生自己去品味去鉴赏,然后引入几首较为简单的古诗词佳句。

4..布置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请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曹操的理解。

《短歌行》说课稿7

1. 教材:对教材的分析处理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个单元的诗歌可以说是高中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阶段。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按照诗歌发展的历程汉魏晋五言诗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诗经》和《离骚》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的,为以后学习唐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教学目标

在第一课时的时候给学生梳理《汉魏晋诗三首》(即《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的思路及基础知识,这节课打算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升到能力的培养上,把曹操的《短歌行》作为一个突破点,上一节知识扩展和探究的活动课。

根据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这节课应达到两个教学目标:一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与迁移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二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

(3)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① 教学重点在于:注重古体诗对学生的文化熏陶。让学生在查找资料、进行综合、展示表达中学体验古体诗的情感魅力和艺术趣味;让学生在迁移阅读名著《三国演义》中了解个性独特的诗人曹操。

② 教师指导学生找到资料后要尽量多分析,筛选出自己需要的资料,然后围绕主题进行综合,在上课的时候按照什么思路来展示自己的收获。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2. 教法:

通过学生扩展探究、展示表达、迁移阅读和交流提高的活动环节,培养同学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提高他们创造性的'审美和探究学习的综合素养。

(1) 依据:在学第二单元的时候,已经试过了自己查找资料介绍名人,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这次可以增加难度,要求学生更多的是自己的分析。

(2) 目的:学习诗歌采用活动课的形式,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3) 选择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

3. 教学程序:

(1) 课前探究准备阶段 (分好学习小组,6或7人/组,共8组)

在古典诗歌单元的教学结束以后,布置以下的探究活动作业:

①自选或编辑一段乐曲,进行曹操诗作《短歌行》的配乐朗诵。

②查找资料,制作PPT、Flash等形式的电脑,介绍诗人曹操和他的诗歌作品。

③ 查找关于“曹操”的故事,课下相互交流。

(以上作业要求学生在一星期内独立完成,也可另外自选形式)

此环节设计目的:通过探究活动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发挥同学们的个性优势,扩展课外知识能力的同时,形成独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课内展示表达和比较阅读阶段

步骤一:教师在音乐声中导入

①导语设计:毛泽东在《沁园春.雪》说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诗中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都是在中国历史中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但是历史上还有一个人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与他们相提并论,这个人就是魏武帝曹操。

②歌声渐稀,教师点明主题:这是一节知识扩展和探究的活动课,需要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和参与。(这节展示课的目的和意义)

③由两位学生主持展开

步骤二:课内展示(分两部分展示,基本上由学生组织完成)

第一部分:

①学生展示曹操诗作《短歌行》的配乐朗诵(抽查一到两个组)

②教师简单归纳小结,并播放《短歌行》的名人朗诵,让学生从中找出差距。

第二部分:

①按照自己的理解介绍曹操和他的诗歌作品。(抽查一到两个组)

②教师归纳小结,对同学们的探究活动过程和作品做启发性的点评。

步骤三:比较阅读

①节选《三国演义》中能表现曹操鲜明个性的章节(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点评。老师不作统一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②播放简短的有关曹操的影视片,加深学生对这个人物的印象。

③教师总结,并提出思考题作为作业:曹操的文才在历史上素有争议,人们对他是褒贬不一的,你对他又有什么看法,查找相关的资料后写成一篇评论的。

三步骤设计的目的:通过课堂互动的形式,提供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在学生展示、点评的分析和表达过程中,培养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张扬个性化的语文学习。

(3) 课后交流提高阶段

课后交流以针对作品和个人评出以下奖项的活动形式展开:

最具个性创意奖

最具配乐完美奖

最具诗人气质奖

最具演讲口才奖

《短歌行》说课稿8

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全文。

2、感受诗人“忧”的情感基调和理解为何而“忧”。

说教学重点:

1、背诵全诗。

2、理解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

说教学难点:

诗中引用典故和引用《诗经》句子的艺术手法。

说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自行说出自己最喜欢三国中的哪个人物,并简单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从而引出对《短歌行》作者曹操的介绍。

二、作者介绍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文学上有重要的成就,他能文善武,文章风格清峻,简约严明。他的诗歌现存二十多首,大都采用乐府旧题,明显地表现出对汉代乐府的继承。著有《曹操集》。(ppt展示)

在此也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原本印象中对于曹操的看法。

三、写作背景

首先简单地介绍一下三国中著名的战役赤壁之战,进而引出曹操当时写作这首《短歌行》时候的相关历史背景: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权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ppt展示)

四、整体感知

1、先播放课文录音,并提出问题:“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明确:诗歌的诗眼是“忧”,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ppt展示)

2、请学生回答诗中哪些句子含有“忧”字?

明确: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ppt展示)

3、进一步提出问题,既然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那诗人“忧”的究竟是什么呢?

五、诗歌赏析

1、让学生带着问题齐读诗歌,然后对学生读错的字词进行纠正,借此也对文中的重点字词的读音进行讲解。

2、分部分对诗歌进行讲解: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从而提出问题,从这部分中可以看到诗人“忧”的原因是什么?请学生进行回答,然后教师进行引导补充。

明确:借酒抒情,以悲凉的情调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ppt展示)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部分引用《诗经》中句子是难点,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介绍,使学生能够有明确的理解,知道曹操引用这些诗句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于贤才的渴望。

明确:抒发对贤才的渴望,表明自己对嘉宾的礼遇。(ppt展示)

(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妄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该部分着重讲解诗人采用的艺术手法是比喻,提出问题“作者用明月来比喻什么?”,请学生进行回答,结合对诗歌的翻译让学生自行得出这里都是比喻贤才。在此基础上便可提出问题,这一部分可以看到诗人“忧”的又是什么?

明确:继续写思念贤才的渴望,写“忧思”的原因。(ppt展示)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该部分讲解曹操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引导学生得出诗人在这一部分用“乌鹊南飞”同样是用来比喻贤才。

明确:表明诗人虚心纳士,竭尽诚心,不遗余力的态度。(ppt展示)

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曹操这时候的年龄,让学生明确曹操最后“忧”的是天下尚未一统。

3、诗人“忧”的原因有:

一、人生苦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二、求贤不得:亲亲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三、功业未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ppt展示)

4、艺术手法:再前面对诗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总结

一、引用《诗经》成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二、比喻:明月比喻人才;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

三、引用典故:周公吐哺,天下归心。(ppt展示)

这部分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部分,根据课堂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六、课堂总结

最后让学生齐读课文,对课堂进行小结。

《短歌行》说课稿9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是文新学院···级··班的···,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短歌行》。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阐述我对本课的教学思路及其依据。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短歌行》是建安文学开创者曹操的著名作品,也是汉魏诗歌的杰出代表。这是一首曹乐府诗歌,全诗运用比兴、典故等艺术手法,抒情与言志相结合,表现了曹操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一首,本单元要求学生学会欣赏诗歌意象,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文的基本特征是意象明朗、语言精炼、情感真挚。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教师应以点拨为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汉魏诗歌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忽视对诗歌大意的疏通以及对重点知识的讲解。

2、说学生情况

中国古典诗歌对于学生并不陌生,从小学到初中都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许多著名作品学生都能吟诵,所以都有一定的古典诗歌学习基础。但是,汉魏诗歌时代久远,语言精炼,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学习时不仅要熟读、背诵,还要了解诗歌特点,领悟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新课标就强调:“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的功能。”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教材特色以及新课标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大意、掌握诗歌意象、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2、能力目标: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依据]:单元要求: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意象的意义,把握诗歌的情感,初步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新课标》要求:在阅读鉴赏古典诗歌中,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表现手法,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育者,养成人性之事业也。”——蔡元培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依据]:新课标“诗歌教学应注重意象、意境以及诗歌的语言美。”(只有加深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才能更好的领悟作者的情感,只有加强对诗歌艺术手法的学习才能更好地领会诗歌的语言美。)

四、说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探讨法:把握重点,抓住关键诗句互动探讨。

[依据]《新课标》要求:诗歌教学要以朗读指导为基础,努力提高学生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境界。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主导,学生积极参与,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熟读涵咏,乘着歌声的翅膀远觞,超越时空,于千载之下和诗人达成心灵的默契,方乃培养读诗鉴诗的正确途径。)

“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叶圣陶

五、说教学过程

1、教学思路:

1)整体感知,初步理解;

2)品读诗歌,领会感情;

3)欣赏意象,体会语言;

4)结合小结,拓展训练。

2、导入:话题讨论——中国古代帝王不同的“人才观”。

(通过对古代帝王“人才观”的讨论引出魏武帝曹操的对人才的重视,导入课文。)

[依据]《新课标》要求:“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还要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教育家皮亚杰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托尔斯泰

3、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学生边听边小声跟着朗读,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全诗的感情基调——“忧”。

2)在初步感知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后,带着“忧”的情感再齐读课文。

4、课文赏析

1)抓住作者的情感脉络,理解诗歌大意。

(主导问题:通读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在忧什么?)以“忧”为线索,理清诗歌大意。作者通过对“人生短暂”、“人才难得”、“功业未就”三种忧愁的抒发,表达了渴望人才,一统天下的愿望。

2)解读诗歌意象。

(主导问题:通读全诗,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哪些意象?)以诗歌中的重点意象:酒、朝露、鹿、明月、乌鹊等进行解读,领会其营造的诗歌意境:为人才,为天下的.大一统而忧愁幽思。(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概括分析诗歌艺术手法。

(主导问题:通读全诗,可以看出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对诗歌中运用的艺术手法进行概括总结:比兴、典故、抒情与言志结合。

[说明]:通过主导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依据]新课标“鉴赏古典诗歌,要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诗歌的语言艺术魅力。”(汉魏诗歌,时代久远,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赏析诗歌之前需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抓住作者感情脉络理清诗歌大意。而意象的解读和诗歌艺术手法的探讨是学习这首诗歌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应分别予以讲解。)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孔子

七、说课文小结

总结本文语言的特点,点明在忧愁中透露出的作者一统天下的宏图大志。

八、说拓展训练

结合《鸿门宴》相关情节,讨论刘项二人成败与用人态度的关系,引出曹操的用人观。

[依据]:新课标“语文学习要出于教材,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延伸,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

“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

九、说课后作业

写一篇短文谈谈《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对你的启示。

[依据]:新课标“通过学习必修课程,应具有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断提高探究能力。”

十、说板书设计

以作者的情感“忧”为线索概括出“忧”的内容,最后总结出诗人的抒情言志目的:渴望人才,一统天下。

[依据]:新课标“板书图示的基本功能是用简洁、醒目的板书、图标和形象,勾勒出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结构的特点,引导学生完整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能够揭示中心,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

《短歌行》说课稿10

通过这节课,我不仅想让学生体会曹操诗的特点“气魄雄伟、慷慨悲凉”,还想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曹操,从而能对他进行客观的评价,同时,更让他们深深体会曹操那求贤若渴的心情。也为了培养他们对诗歌的兴趣与鉴赏能力,课这样开始了……

教师: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

学生:看过。

教师:喜欢里面的曹操吗?你们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学生:喜欢。(大部分学生)

学生:微笑作答。(有的学生)

教师:谁来谈谈自己心目中的曹操?

学生:(学生主动站起来)我喜欢曹操,我看过《三国演义》,我觉得他胸怀跟宽广。

学生:(另外一个学生接着答)我也喜欢曹操,在赤壁大站中,他失败了,但是他能大笑几声,以后东山再起,他的豁达的胸襟与败不馁的精神我最欣赏。(微笑)我希望我能像他那样。

教师:还有吗?

学生:老师,我还知道曹操是一个多疑的人。

教师:这位同学说对了,曹操是比较多疑,诸葛亮就看准了他这点,所以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与周瑜能设计连环记、反间记等那么多计策,能以少胜多。

学生:他奸诈。

教师: 同学们,对于一位历史人物,或者身边的'同学我们都应该客观地看待。有人这样评价曹操,“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我认为这种评价很有道理,

这一教学环节深深把学生吸引了过来,这时候的他们各个心情舒畅,激情飞扬,谁都想谈谈。

教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欣赏他的《短歌行》,老师先问一下,大家喜欢曹操的这首《短歌行》吗?

学生:喜欢。(异口同声)

教师:喜欢那些诗句呢? 学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月明星稀,乌雀南飞”,“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教师:不错,老师也和大家一样,非常喜欢这首诗。这首诗具体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主旨呢?

学生:作者哀叹了人生的短暂。

教师:还有没有?诗中都运用了那些典故呢?

学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教师:谁能给讲解一下这些典故呢?

学生:我来讲“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了《管子 形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史记》里有记载,周公在吃饭时曾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惟恐因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人才。诗人在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课下注解帮助了学生)

教师:很不错,现在大家是不是已经明白了曹操这首诗的主旨?

学生:明白了。(频频点头)

教师:同学们,既然喜欢这首诗,现在就请大家好好背诵,从中认真品味它的语言与风格。

这时候,下课的铃声响了。

《短歌行》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其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

而《短歌行》是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学习它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及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大纲和教材都强调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因此,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2)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3)让学生在迁移阅读名著《三国演义》中了解个性独特的诗人曹操。

(4)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并学习曹操“忧”而奋发,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把教学重点放在感悟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这一目标上。只有把握情感才能更好地把握主旨,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从而更好地把握全诗。我们力求通过阅读,结合背景,分析讨论,最终落实。

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针对平时教学中学生很难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现状,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自然落在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上。引导学生利用注释理解作者引用诗句的含义,揣摩作用,从而掌握用典抒情的表现手法,突破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1、我所要教学的对象是(7)和(11)两个理科拔尖班。就课堂教学而言,(7)班偏活跃,(11)班较沉稳。从月考成绩来看,两个班学生语文基础普遍较好。

2、这一届的生源以城镇学生为主,学生知识面相对较广。在每周一篇的随笔中,不乏有思维独特,文采斐然的文章。

3、理科生学习任务重,分配给语文的时间少,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很多教学任务只能依赖于课堂时间来完成。

由此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主要为:激发学语文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语文素养。

三、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应变是一种技术。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我设计教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谓不愤不启,不诽不发。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

(二)说学法

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沉淀的四重境界。

1、诵读法——鉴赏语言,领悟情感

2、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4、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其中诵读法很重要。朱光潜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诗歌不读难以把握隐约含蓄的内容,诗歌不读难以感受悠远深邃的意境,诗歌不读难以体会至深至切的情感,诗歌不读难以玩味灵动鲜活的语言。因此,在学习诗歌方面,我要求学生采用形式多样的诵读。重点是全班的齐读,配乐朗读。让学生在诵读中较好地把握诗歌的音韵节奏,领悟诗歌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以及课标要求,我对本课的教学流程作了如下设计。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历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到了魏晋时期,中国诗歌史上又出现了一个重要时期:建安文

学时期。此期许多作品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创作五言抒情诗,五言诗由此走向成熟,同时出现七言诗,更从促进了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在中国诗歌诗起到它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与组织者,也正是这位著

介绍诗人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介绍创作背景

在建安十三年,曹操亲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想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喝酒到半夜,忽然听到乌鸦声往南飞鸣而去,行:古代诗歌体裁

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根据《乐府解题》,其分别在歌声、曲调的长短。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历史是任人涂抹打扮的小姑娘,千年烟尘后,历史人物的模样难免模糊现在。面对这截然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请谈谈你所知道的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1、朗读、初步感知:尊重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让学生自主阅读,读顺。再进行提升指导。

2、正音:教师使用多媒体出示对此诗预设的重要字的读音、字意。

3、学生试读,点评指导:表现出苍劲雄健,慷慨悲凉的感情。节奏多二二式,语速要慢点。

4、播放配乐朗诵。师范读,生齐读。

(三)、文本赏析过程(重点难点)

关于课文内容的探究,我觉得要做到以下四点:一、到字里行间去;二、到文字背后去;三、到诗人心里去;四、到我们心里去。即分别是着眼于诗歌的字面内容、艺术技巧、作者情感和读者体悟四个方面。

教学方案:教师预设问题,师生合作探究

中国古代文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文名句。请举例?可以互相讨论。

一壶浊酒喜相逢——酒是喜

红酥手,黄藤酒——陆游与妻子被母亲分开,他无奈,愤恨

浊酒一杯家万里——思乡

举杯浇愁愁更愁——愁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表达了作者此时心情的孤单。

琵琶美酒夜光杯――表达的是边关将士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豪迈。

过渡:可以说,酒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道具。酒也是一种文化,因为很多东西来源于酒,归根于酒。酒也常与某种情感相连,那么曹操的《短歌行》诗眼。

1、请你找出这首诗歌中感情色彩最浓的字眼?——情感焦点是“忧”

2、诗人为何而忧呢?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第一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问题1:诗人“忧”什么?——板书:人生苦短

2、作者表达情感时用了什么修辞?这种修辞的好处是什么?

设计意图:领悟忧的内涵,并体会诗人情绪低落到极点 。要读得慷慨悲凉。 明确: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 ③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补充: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它重在事物的相关性。作用: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过渡: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只好借酒浇愁。同样意识到人生短暂,人生态度却未必相同。

3、问题2:曹操《短歌行》开头感慨时光短促,人生几何的。是不是很消极呢? 设计意图:感受诗人强烈的个性,并学习其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过渡:曹操急于实现人生理想,深感人生有限。他要实现理想,迫切需要什么条件?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他迫切需要人才的辅助。

4、问题3: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是如何体现的?找出相关句子,体会其艺术特色。

设计意图:领悟诗歌的艺术趣味。对人才的渴慕,是诗人对忧愁的自己排解和振作,要读出渴盼。

第二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确:运用典故,同时又以“子衿”“鹿鸣”起兴,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补充: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5、问题4、曹操如何对待人才?从何处可以看出其对人才的态度?

设计意图:感受曹操广阔的胸襟。并把握诗人面对冷月触发愁思,要继续读出渴慕人才的情思。

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过渡:曹操面对满座嘉宾,感谢他们的到来。看着众多的贤才,曹操内心应是什么样的情绪?当然是满心喜悦。那他为什么还要“忧”呢?

6、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问题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那么,本句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呢?

设计意图: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主旨。揣摩诗人渴望人才的深深忧思渗透着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因对事业的不懈追求,情绪由低落转高昂。

《短歌行》说课稿12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全文,梳理文意。

2、正确理解诗人的“忧”,感悟诗人的豪情,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3、学习本诗比兴、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解说:《滚滚长江东逝水》豪放、浑厚、悠远而略带苍凉的歌声,其内容和基调与这首诗的风格、诗人的心境相近,有利于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感受、理解。)

一、整体感知

[预设互动1]美美地忆

一提起曹操人们便会脱口说出对他的评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奸臣”,“欺君罔上的汉臣贼子”。周瑜说:“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裴松之认为:“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唐太宗如是说:“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毛泽东词:“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易中天说:“曹操是可爱的奸雄,他的奸与雄统一于雄。”

鲁迅先生也曾于1927年指出:“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实方法。”又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由于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确实具有多重性,要还其真实面目就不仅仅是一个“是”还是“非”的问题,我们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和观点对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进行系统整体性的分析,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当年曹操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一下这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二、以学激思

请写出你的疑惑,由组长整合后交老师。

三、合作学习

[预设互动2]美美地读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悟诗歌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情感真挚,境界开阔,慷慨深沉。

[预设互动3]美美地思

1、通过朗读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诗人心中之“忧”,他到底在忧什么?是如何解忧的?

第一步:自己诵读诗歌,寻找问题关键。

第二步:小组交流合作,商定问题观点。

第三步: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探讨。

板书:忧解忧

人生苦短只争朝夕

贤才难得礼遇嘉宾

功业未就天下归心

曹操勾画了统一天下的宏伟蓝图,他的忧不是简单消极的悲悯,他忧人生的实质是重人生,忧贤才的实质是重贤才,这种“忧”有一股慷慨之气。

2、观看《曹操横槊赋诗》视频剪辑,思考几个问题。

(1)剪辑中曹操所吟唱的《短歌行》与课本上的《短歌行》有几处不同?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皎皎如月,何时可辍?

何枝可依?——无枝可依。

海不厌深。——水不厌深。

(2)“辍”和“掇”、“无”与“何”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我们从中可以分别体会出什么心境呢?

点拨:辍,停止。比喻义为:“我对贤人的思念,何时才能停止呢?”掇,拾取。比喻义为:“皎洁如月的贤才,我什么时候才能拥有呢?”剪辑中呈现的是一个豪情满怀、壮志凌云的曹操,其行动较思念更进一层,更符合曹操那种想坐拥天下贤才的霸气。显然,这是剧作者为剧情需要所塑造的。而原诗表现得更多的是曹操的隐忧。

“无”字,展现的是往南去的人才没有可依之枝,即没有接纳他们的地方;而“何枝可依”,展现的是乱世当中,往南而去的人才在徘徊、犹豫中进行一种选择,而此时的曹操恰似那谦虚的山、博大的海、求贤若渴的周公,成为那可供贤才依托的一枝。

[预设互动4]美美地赏

1、“莫道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刘邦、项羽、曹操、毛泽东莫不如此。曹操的抱负情怀是通过哪些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

(1)用典及其作用

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作用:引用典故可以使诗歌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增加诗歌内涵容量。

(2)再次朗读,并按顺序找出用典的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诗人念念不忘贤才的一片真情。)

呦呦鹿呜,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达诗人礼遇贤才的态度。)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多多益善。)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之诚恳,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2、比兴(在朗读中找出有关诗句)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以明月喻指贤才并起兴,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以此起兴流露诗人唯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并以此起兴,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

四、课堂总结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因时光易逝、功业未就而产生的苦闷心情和招纳贤才、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我们鉴赏了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更深刻地理解了这首诗。我们站在人生之路上,每个人都应该具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所以我们更应该“及时勉励”,只因为“时不我待”。

下载短歌行说课稿[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短歌行说课稿[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短歌行》说课稿

    《短歌行》说课稿 一、说教材 《短歌行》是曹操名作,也是汉魏诗歌的杰出代表。全诗运用比兴、用典等艺术手法,抒情与言志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时不我与的慨叹,对贤才的......

    《短歌行》说课稿——获奖作品

    《短歌行》说课稿 一、说教材地位与内容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内容包括:《两......

    短歌行微课说课稿

    《短歌行》说课稿 一、说教材 《短歌行》是建安文学开创者曹操的著名作品,也是汉魏诗歌的杰出代表。全诗诗情调慷慨激昂,内容庄重典雅,艺术手法灵活多样,表现了曹操一统天下的雄......

    短歌行实用优秀教案

    《短歌行》教学设计 一、导入 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appears 。说曹操,曹操就到。Devil指的是恶魔,那么曹操是恶魔的形象吗?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

    高中语文短歌行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短歌行优秀教案 导语:《短歌行》表达了历史真人曹操感叹人生短暂,渴求贤才辅佐的心情,自己博大的胸襟和清明的政治理想。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短歌行优秀教......

    《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

    《短歌行》是曹操的一首诗作。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

    2014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短歌行说课稿

    2014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短歌行说课稿 面试指导: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张衡传〉教学设计》。海德格尔有句名言:“语言是存在的寓所。”文言语体以其不同于白话语体的......

    《短歌行》

    短歌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