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时间:2019-05-13 08:35: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影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影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第一篇:电影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电影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做《甲午大海战》。

回到家,眼泪就不争气的从我的脸上往下流,那感人的一幕,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

这部电影的内容是这样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邓世昌的人,他很爱国,也很好学。从广东到北京的一个叫“船政学堂”的校园来求学,最后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入学考试。全校师生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一致决定去英国留学,而邓世昌并没有和他们一起去,因为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

十几年后,邓世昌到英国的军校来寻找自己的好朋友刘步檐,而再去英国军校的路程中碰到了刘步檐的表妹小妹(化名),两人相见,互相都觉得曾经好像见过一样。一问,两人正好同路。当小妹去拦车时,英国人嘲笑邓世昌,说邓世昌是中国人,不应该得到尊重,而邓世昌却冷静的对这位英国人说:“如果我们中国人不应该得到尊重,那么你们英国人更不应该得到尊重,难道不是吗?”邓世昌的话激怒了这位英国人,这位英国人就想拿刀来刺邓世昌,而邓世昌不仅灵巧的躲过了英国人的暗器,还拿着刀对英国人说:“如果有下次,你认为我会放过你吗?”

就这样,小妹和邓世昌去英国军校找到了已经毕业的刘步檐,凑足了兵力,开始了海上大战。

在中国凑足了兵力时,也就是中日两国开战之时。邓世昌带领着自己的“致远号”在中国的海疆开战了,在中国一筹莫展的时候,邓世昌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为了战争的胜利,他决定用自己的“致远号”去撞击日本的“吉野号”,可是,由于撞击的裂缝非常的大,所以当时船上所有人都淹没在海中,只有十几人活了下来,这些活下来的人不惜自己的生命代价,打出了最后一战。他们用已经破损的“致远号”,对着正在得意洋洋的“吉野号”发出了一颗鱼雷,可是让“吉野号”跑掉了,真可惜,然后中国又向日本连续发出了两颗鱼雷,在发出第三颗鱼雷的时候日本已经无路可逃了,被我们中国的鱼雷炸毁了!最后我们还是失败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被邓世昌的爱国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的感想是:我们小学生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学习,长大以后做祖国的栋梁!

不曾料到之后再也无法放下。

《震动》讲了六名少男少女因为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地震,改变了彼此之间的恩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复杂。这几位少年的性格、经历完全不同,有的只是别人眼中的“问题学生”。但在经历灾难后,他们的心灵发生了变化,他们凭着意志走出了大山,去寻找他的家人„„

读完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我无法用言语表达此刻的心情。()我猛然醒悟,丰衣足食的我为何常常会不知足?我应该感谢身边爱着我的人;我应该感恩亲人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以及曾经默默帮助过我却也许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灾难无情,它毁灭幸福,夺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也许在死亡面前我们无能为力,但是,至少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尽可能地焕发出最耀眼的光彩。

“风雨过后是彩虹。”这是我读完《震动》这书后的第一个感受。看完《震动》,我的内心被震动了,而我,也知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要有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让自己可以微笑的面对风雨,迎接彩虹。

第二篇:电影甲午大海战观后感(模版)

电影《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文明修身实践活动中,我看了很多电影,其中«甲午大海战»给我很深印象。1894年的甲午海战距今已有118年了,战火的硝烟早已经消失,丧权辱国的时代已成过去,就在人们渐渐忘却百年前的国仇家恨之时,甲午大海战也让我联想到今日中国。

跟随历史的脚步,我重新回到了19世纪末期的中国。清廷当权者骄奢淫逸,地方政权割据混战,老百姓浑浑噩噩,外强肆意侵略,割地赔款成为了中国唯一的招架之力。今天的我们牢记教训的最好办法就是不忘历史。

今天的历史由我们书写。历史不会重演。甲午大海战,我们拥有当时世界领先的航海舰队,但结局却一败涂地。归根结底是清廷的一味求和,丧失战机,腐败盛行,国库耗尽。我们不穷兵黩武,但是我们的军队会时刻准备着。如今,“钓鱼岛事件”仍余波未息,海权问题争端不断,但主权问题不容侵犯。我们在面对主权问题时,敢于亮剑,敢于迎战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电影中邓世昌的英雄形象令我唏嘘不已。在海战中邓世昌并非唯一的英雄,但他却令这段历史充满了悲壮的色彩。“致远”舰沉没之后,邓世昌本有机会生还,但他没有,他选择了“与舰同沉”的信念。邓世昌的光辉形象值得我去仰望。这是一种民族气节,这是灵魂深处的坚持,这是90后的我们所应该具备的中国魂。新时代的我们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更要拥有这种高贵的气节,仰望先烈,勇挑祖国明天的希望。关于感恩教育的实践报告

感恩教育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对家人、社会心怀感恩之心,更应该在懂得感恩的同时学会表达感恩,身体力行去践行感恩,以爱人之心温暖周围的人。

以寒假为契机,我走过了这次感恩之旅。我在向家人、邻里,表达感恩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很多。比如一包父亲喜欢的茶叶,一次次帮妈妈洗衣服,一次次帮家里做饭,一天天帮弟弟补习功课,这些平凡的小事让我的家庭充满欢声笑语。春节期间,我自创短信,在第一时间向亲戚、好友、师长送上了新年祝福,同时我也收获了他们的祝愿。心怀感恩之心,我的冬季不再严寒。

在寒假我自己筹建了一次感恩行动。当我听说邻居许多孩子赖床不起,就组织周围的孩子晨起跑步,并教育他们学习的重要性,讲述大学生活,让他们对大学充满向往。其次,告诉他们怎样做一个好孩子,让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感恩父母。家长们很赞同我的行动。我们坚持了几乎整个寒假,我觉得自己做的非常有意义。

这种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让我们的周边充满了和谐,我为自己的行动深感欣慰。

有关回乡调研的实践报告

学习党的十八大,喜看家乡新变化。寒假返乡期间,我深入乡间,亲身感受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伴随着这些成就,伴随着十八大的召开,家乡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

回望历史,关注现实。变化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饮食方面,人们早已经厌倦了春节期间的鸡鸭鱼肉等油腻食物,相比之下,他们更倾向于清淡的果蔬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一些人得了“富贵病”。在看病方面,城乡的居民可享受医疗补助,参加医疗保险让家乡的人尝到了甜头。甚至在一些医院,家庭困难者可以先手术后交费,只需预先签订协议就行,缓解了看病难的问题。在教育方面,家长们重视孩子们的学习,一些家长不惜花高价钱让孩子进入好的中学。而且当地部门正在建设一所新的高中。

伴随着家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现象也引人担忧。比如说,从前的池塘河流清澈无比,有鱼虾,有游泳的人们,但如今居民生活用水的排放使池塘河流发黑发臭,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每年冬季,家乡总会出现雾霾天气,空气污染也成为令人头痛的问题。

第三篇: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1894 甲午大海战》电影观后感

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中,总会有无数的英雄人物为正义而斗争,为革命而牺牲,电影《甲午大海战》就是讲述了这样的一群英雄为了扞卫民族尊严,抵抗侵略者,誓死保卫国家,最终壮烈牺牲的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影片开始,一群少年被送到福州马尾船政学堂学习海上作战策略,之后在李鸿章的请求下船政学堂中的一批优秀学员又留洋国外接受海战训练。几年后,留在中国的名叫邓世昌的学生到英国把他们接了回来,又从英国带回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军舰组成了中国第一只海军--北洋水师,与此同时,日本也在英国订购了巡洋舰,但威力远不及北洋水师。北洋水师组建七年后,由于军费短缺,炮口老化,船身生锈。再加上慈禧太后不断的从海军军费中抽取银两建造颐和园。这只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海军慢慢地变得虚弱,不堪一击。和慈禧太后领导下的昏庸腐败的清朝政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明治天皇带领手下的大臣们节衣缩食,订购了当时最先进的速射炮,向着清朝政府虎视眈眈。。

熟悉甲午战争的人并不是很多,最起码我已经淡忘了那段历史,说起来有点惭愧。这场战役,它太沉重太悲哀,且并未遥远到让我们足以淡然以对,遥望海天之交,似乎总有淡淡的血色蔓延,对于这个民族它是一次惨剧,而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它是一道伤痕,大部分人都不喜欢被逼着去审视伤痕,即使这样的审视很有必要。

在看《甲午大海战》之前,我就想,我并不期待场面可以拍到像泰坦尼克那样绚丽,画面那么柔情,我只期待它会产生多大多深广的影响。有些电影,也许当你出了电影院便会忘记;而有些电影却在某一个片段里触及到了你的某根神经,叫你没有办法轻易地忘记。有人说,看电影是放松心情的,不是看一部这么沉重这么虐的电影。

但是,就那个年代而言,背负的只有“沉痛”二字,给我们留下的只有心碎的声音。如果想了解历史,知道中国的痛点,就必须选择这样一部能涤荡自我灵魂的电影,它至少让我知道一个叫“甲午战争”的故事,至少让我坐在荧幕前,贴近那个时代,一个叫中国人不愿回首不愿提及的时代。将爱国的信仰作为它的大脑,将不降的坚守作为它的心脏,将那些被流传在人们口中的被写进教课书被迎奉进祠堂里的英雄人物作为它的四肢手足。那么其实我们看到的,便是活生生的历史。

或许我是一个感性的人,在看着邓世昌开着致远舰破釜沉舟的冲向敌人的时候,我不住的擦着眼泪,在看着他明明有机会生存下来却义无反顾的选择牺牲的时候,我已经心痛的无法自制。在这场战争面前,连一条狗都选择了忠义,那些朝廷吃着俸禄克扣军饷的负义之人又有何颜面面对北洋水师的牺牲?!用血液去警醒国人,这是影片中邓世昌说的。用自己的鲜血去警醒有着中国血脉却还在醉生梦死的人。邓世昌并非是甲午海战中英雄的个例,也并非是整个大海战中中国方面的总指挥人。但他的在这段历史中所展现出的是一个中华民族定义下的英雄的所有层面的美。这种美,好苍凉,让我心痛。

这是多么悲壮的一幕。在甲午战争中,虽然有不少官兵浴血奋战,但仍因为不少官员贪生怕死和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还逼迫清政府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投降主义签订了《马关条约》。

我悲愤,悲愤政府的无能,悲愤军队腐败;我叹息,叹息日本的改革,叹息戊戌六君子;我仇恨,仇恨钓鱼岛被夺,仇恨日本的肆虐;我哭泣,哭泣慈禧的无能,哭泣失败的变法!

从清代“甲午事件”,联想到现代的“钓鱼岛事件”,我有些不明白:中国真的这么弱吗?其实,中国也不弱。从1949年以来,在这60多年来,中国各代领导人,鞠躬尽瘁,“三弹”的研制成功,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澳门香港的顺利回归,经济的改革,航母的出现……这些都证明了中国的实力,都证明了中国已经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中!如果真让日本再藐视我们下去去,中华还能腾飞吗?还是那么百折不挠的吗?这将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梁启超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可见祖国的未来都寄托在我们身上。

努力吧,同学们,让我们共同自强不息。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第四篇: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学号:姓名:

勿忘国耻,缅怀先烈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可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求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抛开影片的艺术水平、演员的演技、篡改史实等等弊病不谈,真正令我有所触动的其实是那批站在甲板上面对祖国高声宣誓的少年学子。他们怀着强国之梦登上海轮远赴英国,进入皇家海军学院,在那里登上最新式的军舰,学习最先进的知识,并亲自驾驶着清政府重金购买的铁甲巨舰驶回祖国——真正是一腔热血,鲜衣怒马,意气风发。可惜,到底生不逢时。

即使当时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希望在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方面向欧美看齐,清朝的北洋水师也成为亚洲一个强大的海军力量,中国甚至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但清朝并未从根本上变革国家制度,统治集团腐败,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因此所谓的“中兴”并未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而与此同时,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当时的日本,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但作为一个岛国,日本国内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之国内因封建残余势力与社会转型期引起了各种尖锐矛盾。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外强中干的大清帝国。

电影中的这些来自福州船政学堂的少年们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留学欧美,进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而他们的同学中就有一批同样心怀强国之志的日本青年。在这个阶段,中日在军事力量上的差距很小。但当这些少年们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归国后,等待他们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未来。

当时的中国虽然已经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自己的落后,但大都停留在科学技术层面,并没有意识到自身政治制度的落后性。况且虽然受制于列强,没有真正从天朝大国的幻想中醒来的中国,并不曾将身边一介小小岛国放在心上。于是,在慈禧太后挪用军费来办自己六十寿辰的同时,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陆军,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从文武百官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举国上下士气高昂,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

于是,当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甲午海战爆发的时候。北洋舰队的旗舰“定远”舰由于下水12年,久已失修,舰桥被突然开火的大炮震塌,丁汝昌摔伤,信旗被毁。尽管他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也难以鼓舞士气,战斗刚开始,北洋舰队就失去了指挥。反观日本第一游击队4舰,连续击中中国的“超勇”、“扬威”,使其退出战斗。而日舰“吉野”虽然也被北洋舰队击中起火,但很快被扑灭。在混战中,北洋舰队一直冲杀在前的“致远”舰多处受伤,船身倾斜。最终,当“致远”正面相逢“吉野”之时,邓世昌下令撞沉“吉野”,不幸为鱼雷所中,全舰252名官兵壮烈战死。

国耻不能忘,先烈更当铭记。记得马老师在课上提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不闹‘**’到底是不是好事?我们培养的学生只关心自己的前途是不是好事?”,北大的钱理群教授也说过,“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特别是我刚才说的,实用

学号:姓名:

主义、实利主义,虚无主义的教育,正在培养出一批我所概括的‘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想来的确令人心惊,现在大多学生所受的教育——包括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环境,绝大部分都是在教人“利己”——高考为了上大学,上大学为了找工作,找工作为了名利双收。凡此种种,是教育的问题,也是我们自身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时刻警醒自己。树立远大理想,关心国家前途命运,不应该只是墙上用来取笑的假大空的标语——毕竟,历史上有些人是可以为了国家付出生命、长眠海底的,而他们曾经也不过是一群天真青涩的少年。

“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可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求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少年们当时的誓言犹在耳边回响,而他们的英魂已经沉没在深邃的海底。

“背负国家之将来,奋然无悔。”——这应当是我们每个人的誓言。

第五篇:《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中西历史文化纲要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学院:政法学院专业:社会学班级:姓名:高玥学号:

13120301班

1312030140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论战争结果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相信很多人看了《甲午大海战》之后都会唏嘘不已:如果当时打中日舰的枚炮弹是好炮弹的话,那么甲午大海战赢得就是中国了。引用林俊杰的一首歌《可惜没有如果》,而且从电影中可以看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这个结果是必然的而且是必要的。

电影由一张照片开始说起,那是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批学员的合影。1967年李鸿章上书筹建了福州船政学堂,故事从这就开始了。邓世昌就是福州船政学堂的学员之一,在上学的第一天,恰遇外教老师问:是谁说的“一个国家的海军就像一个人的手”,方伯谦回答道:上帝,外教老师就说:中国这么落后无知。迟到的邓世昌答曰:彼得大帝。并说了好多关于国家兴亡之类的话,让人觉得有志青年呀,小小年纪便有宏图大志。

在李鸿章的再次上书之后,学堂的孩子们得以去英美法德去留学(他们也就是咱们历史上学的留学生),不过我没搞清楚的一点是去了那么多人,邓世昌怎么没去?

几年后,当年的小孩子们都长成了热血青年,立志报国。但是这时的国家却早已处于无药可救的境地。李鸿章去问光绪要经费,光绪正在弹钢琴(德国皇帝送的,也送了日本天皇一架)弹完钢琴,光绪要吃早饭了,却发现以往的三个鸡蛋变成了一个,这边李鸿章在外面等的那个着急无奈呀,好不容易被叫进去了,刚张嘴说买巡洋舰的事,光绪就问多少钱呀,李鸿章说280万两,光绪就火了,说鸡蛋的事,不过好歹最后答应了,便去慈禧那里请旨去了,好歹慈禧太后答应了,应该是被英美之类的给打怕了。

终于清朝有了定远致远两艘铁甲战列舰,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巡洋舰。当这两艘巡洋舰被学成归来的学堂学员们开回来后,李鸿章老泪纵横,在检阅北洋舰队时,李鸿章再一次老泪纵横,觉得清廷复兴指日可待。可是他没想到的是,后来这两艘世界第一的铁甲战列舰七年未用,被慈禧太后用来运荔枝,海军军费也常常不够用,慈禧不好好给,好不容易给一点还被内务府的人贪了,最后到海军那的少得可怜,这都不说了,但弹药也是供应不上,而且官商勾结,好多的弹药都是次品甚至根本不能用。可见清政府已经腐败到一定程度了,有一次,下面人告诉李鸿章内务府贪污要不要彻查,李鸿章说,内务府贪污,吏部刑部工部兵部那个不贪,真的查起来那真的是塌方式的呀,而且现在要军费还不能得罪这些人,哎,瞅瞅,李鸿章官那么大想救国都举步维艰,可想而知,中国当时简直是全面腐败。后来,德国制造出了最先进的战列舰,李鸿章问朝廷要钱,慈禧却不给,原因:“最近不是没什么事吗?等我过完生辰再说吧”相当的小瞧日本,眼界是相当的小,哎。最后没买。后来英国又制造了最新式的快速巡洋舰,又没买。有一个外国人说过:“中国这个巨人有时忽然跳起,伸个懒腰,我们以为他醒了,准备看它做一番伟大的事业,但过了一阵却看到它又坐了下来,喝口茶,吸大烟,打哈欠,又睡着了。”

反观当时的日本,那叫一个万众一心呐。在饭桌上,日本明治天皇一手拿刀一手拿叉决心全面向西方学习,什么吃饭,走路上厕所之类都要学。就在这时,有人来报,电话线已经铺设好了(还真速度)。前面说到德国皇帝也送了日本天皇一架钢琴,而与光绪不同,日本天皇把它用来笼络人心,送给了东乡平八郎。而且一有个什么新战舰什么的,日本天皇就大喝一声,日本要了,而且带头捐款或者是“从我的我的以及所有官员的俸禄里面扣”(完全就没有想过这些官员老婆的感受,有木有。)在看下面的官员,那叫一个分工明确,众志成城,首相伊藤博文详细指定侵清计划,内务大臣山县有朋,外务大臣井上馨,整天想着怎么把中国一些岛屿弄进日本的版图。再说海军,东乡平八郎,平井一众海军将领来留学海外,好多和刘步蟾等都是同学,个个是精英,同样怀着一颗报国的心和一腔热血。

战争发生时,北洋舰队炮弹急缺,炮弹击而不炸,好多都是教练弹,军官们甚至拿硬币分弹药,“不到关键时候不要用出去”。而日本经过全力扩建,拥有先进的快速巡洋舰,而且善于不宣而战,搞突然袭击,全然不像中国,慈禧吩咐:“可开战而不可先开炮。”

这样的对比,足以证明清政府在甲午大海战中的失败是必然的。可这失败还是十分必要的,邓世昌说:“更惨的失败才能让中国醒过来。”这句话说的是相当的棒,不失败,中国只会继续做井底之蛙,坐“天朝大国”的春秋大梦,以为天下之大,唯我独尊。只有失败才能让国人警醒,认识到只有革命才能救国家,清政府已经不行了,靠不住了。只有失败,中国人才能知道,落后就要挨打,不行挨打就要强大,想强大就得学习先进的技术思想,学习先进的制度。所以说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必要的。当然,我说甲午战争失败的必要性并不等于赞成日本对中国犯下的罪行。甲午战争之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地,要钱,牟取不正当的利益,同时大肆的残害中国人,在中国犯下无数恶行,这些都是每一个中国人需要铭记的,铭记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要记住,落后就要挨打。

下载电影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影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3月21日我们单位组织观看了《甲午大海战》的电影视频,影片所反映出的中日两国海军大决战的命运令人震撼,发人深思。片中主人公邓世昌发出的“每一场海战......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硝烟四起、民不聊生、经济落后,文化伤风败俗,丧权辱国、任人欺凌的时代,我们不能忘怀。 甲午之战,不是偶然,是必然。清朝政府的无能腐败,官场恶习,害怕战争,只为守......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中日甲午大海战观后感石家庄外国语学校七年级3班杨铁宁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也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可是否有人记得,曾经那段令无数中国人感到屈辱、愤恨......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走出电影演播厅,思绪仍久久不能平静,一部反应清政府与日本帝国主义海上激战的电影,令我无限感慨。 这部影片描述了在19世纪后期,慈禧太后掌权,中......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一百多年前,大清帝国耗费巨资打造了一支前所未有的铁甲舰队,他曾经辉煌一时,但由此也承载这时人乃至后人过高的期望。在很多年以后,人民再提起这支舰队的时候,......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观《甲午大海战》后感周末观看了电影《甲午海战》,一时间好像穿越了百余年时光,回顾一番中国人被鞭打的历史,颇有感触。1894年7月25日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开端,直至一年后《马关条......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姓名:韩云飞 学院: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学号:1010143122 已经是第二次看这部影片了。当老师说要给我们看一部电影时,本以为会是符合时代背景的什......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勿忘国耻,居安思危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上几节近代史课上,老师利用课堂时间给我们放了冯小宁导演的《甲午大海战》,片子很长,对于老师用宝贵的教学时间放这部片子,其实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