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征文 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社会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08:17: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制征文 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制征文 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第一篇:法制征文 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从党的主席到一般老百姓都要按照它做,将来我不当国家主席了,谁当也要按照它做,这个规矩要立好。——毛泽东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成立初期,由于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的条件,中共中央以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由《共同纲领》暂代国家宪法的过渡办法。五年后中国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刘少奇通知想大会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报告对宪法草案的基本内容做了若干说明,对新阿发的意义做了精辟的论述。大会经过认真讨论,一致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我国一切法律、法规的母法。其他法律、法规是宪法的子法。子法如与母法的内容相违背,子法则无效。除了母法--宪法之外,我们可以把其余一切法律、法规分为以下四大部门。即:(1)刑事;(2)民事;(3)经济;(4)行政。打官司的人可以根据自己所打的官司,侧重学习其中的一个部门法律、法规。现行的第四部宪法在1982年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经过了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四次修正。

在这个法制时代,作为一个中国公民,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青年知识分子,能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身素养的标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上明确的将“爱国守法”放在首位,遵纪守法,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在生活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就需要法律这个来进行调节,可以说,法律就是生活中的调味剂,要是缺少了这一味调味剂,人们的生活就不能够变得多姿多彩,所以,每个人都要遵纪守法,这就是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基础之上形成的,“废除旧法和对旧法的批判继承,是社会主义法产生的辩证规律。前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法制”被确定被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原则之一。然而,在国家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坚持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导致经济停滞和落后,同时也导致“特权”的急剧膨胀。“在背弃马克思主义原则,削弱党的领导”之后,从斯大林时代“人民公仆”的蜕变到戈尔巴乔夫“新思维”,以及最终被叶利钦窃国期间,其法制建设被蒙上了一层厚重的“人治”色彩,法制的原则无力对权力进行制约,社会主义的民主在前苏联被葬送掉。中国的法制现代化道路始于“1911年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法制建设时期和新民主主义法制建设时期”。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宪法”和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社会主义的法制粗略模式或宏观轮廓予以确立,并形成了基本格局。随之,1957年“反右运动”,停止了继续完善新法制模式的努力,从而宣告了法制大转换的结束,接踵而来的是法制近十年的停滞和大滑坡。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十年法制建设的总纲领和总目标才得以确立。同时,形成了以多样化的法律价值、法律的主导性和法律的至上权威为特征的党的法治观。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这就是说,所谓法治,即良法与守法的结合。

法治的优越性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而这种优越性主要体现在:第一,法律是集体智慧和审慎考虑的产物;第二,法律没有感情,不会偏私,具有公正性;第三,法律不会说话,不能象人那样信口开河;第四,法律借助规范形式,具有明确性;第五,实行人治容易贻误国家大事,特别是世袭制更是如此;第六,时代要求实行法治,不能实行人治;第七,实行一人之治较为困难,君主的能力和精力毕竟有限;第八,一人之治剥夺了大家轮流执政的权利。

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项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而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严格依法办事,法律在各种社会调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权威性和强制性,不是当权者的任性。

实行法制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监督等方面,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和制度;而实行法治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的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包括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内,都严格遵守法律和依法办事。二者的联系在于: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

法制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需要每个人都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重要任务,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更应该积极努力学习法律知识,认真贯彻法律道德,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为法治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院:国际高等技术学院

姓名:马雅玲 班级:国电专1002班 学号:201038930229 电话:***

第二篇:弘扬宪法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宪法与公民教育

(通识)

院 系: 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 2014级物联网工程一班 姓 名: 尹志豪 学 号: 141360117 任课老师: 申自强

2016年6月3日

弘扬宪法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

茫茫学海中,我们做勇敢的水手,乘风破浪,共赴前程.让我们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向和谐校园的彼岸前进.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奏响时代的强音,当我们抛弃了迷茫,把握了航向;当我们共同努力,不懈地摇桨,和谐校园的乐章终将奏响。

----题记

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一句响亮的政治口号,而且是跨越宪法学、政治学与社会学的极富哲理的最新命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宪法是规范、限制国家权力,保护、保障人民权利的法律。宪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划分、国家权力的运作与公民权利的保障。所谓宪法精神,指的是人民权利高于国家权力,国家权力从属于人民权利,即人民主权。正是基于对宪法的理解,伟大导师列宁曾一阵见血地指出,宪法是“一张写满人民权利的纸”。

我国宪法是社会主义的新型宪法,是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宪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人民主权同样是我国宪法的精神。我国著名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江平先生曾极为精辟地指出,所有的公法都写着两个字,那就是“限权”;所有的私法都写着两个字,那就是“维权”,所有的社会法都写着两个字,那就是“扶弱”。因此,“限权”、“维权”、“扶弱”应是我国宪法精神的具体体现。

新世纪新时期,要弘扬宪法精神,就要依照《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三款,尊重和保障公民的人权;就要依照《宪法》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就要依照《宪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使公民的人身、人格尊严和住宅不受非法侵犯;就要依照《宪法》第四十一条,保护公民的监督权;就要依照《宪法》第十三条,保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就要依照《宪法》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五节,真正落实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作为国家和地方权力机关的地位;就要依照《宪法》第九十二条、第一百一十条、第一百二十八条、第一百三十三条,使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真正对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负责;就要依照《宪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一百三十一条,使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真正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总而言之,就要求依照《宪法》第五条,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求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单位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就要求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新世纪新时期,党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响应、衷心拥护、坚决支持,神州大地已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热潮。

和谐,是中华民族的道德要求和传统美德。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权利观念、主体观念和利益要求有了较大程度提高,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由于少部分人法律意识淡薄、道德观念缺失,以至于因利益问题产生的不和谐现象逐渐增多。在正在奔向小康社会的当代社会主义中国,仅有物质富裕是远远不够的,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万万不可遗忘。因此,党中央适时向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求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这三方面的关系,一要依靠党的政策,二要依靠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三要依靠宪法和法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妥善处理因利益问题产生的各种纠纷,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形成人人心情舒畅、个个关爱他人、互谅互让的良好社会氛围。今年,包括我省在内的全国各地公、检、法机关开展的大接访活动,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此举解决了一些长期得不到解决的积案、陈案,人民群众欢欣鼓舞,也进一步提升了公、检、法机关的整体社会形象。

弘扬宪法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弘扬宪法精神。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弘扬“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源泉,国家机关及其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这一宪法精神;必须使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政治权利、自由权、财产权和监督权不受侵犯,并落到实处;全社会尤其是国家机关及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照宪法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运作,自觉接受国家和地方各级人大的监督。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把弘扬宪法精神与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结合,我们就能真正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首先,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崇尚金钱的思想日益加重,诚信危机,是非难辩,传统道德底线被无情的突破,贪污腐化案件时有发生。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好,群众评价高;但是个别地区基层组织涣散,公信度低,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当然,党员队伍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主流还是好的,我们必须予以肯定。其次,作为一名党员,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更是党组织中的普通一员,要在思想观念上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要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提倡“社会主义八荣八耻”荣辱观、正确的政绩观,真心真意为人民服务。第三,要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拼搏不息的奋斗精神,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未来。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坚定信念,相信自己,相信党和国家的政策,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以实际行动去改造世界。第五,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不要盲目崇尚拜金主义,要明确自己人生的意义在于为国家、为人民更多的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不是过分追求荣华富贵,迷失自己的本心。第五,要有责任意识。不管是在家庭、在单位、还是在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担负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家庭中,孝敬父母,赡养妻儿;工作中,安分守己,尽职尽责,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学生的我们常常讲要遵纪守法,可见遵纪是基础。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遵纪的作用,“以小见大”的道理人人都懂。如果你认为“现在违反一下学校纪律没什么大不了,只要我以后不违法就行”,那就请你赶快打消这种念头吧!“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现在小小的放松很可能在将来会酿成一次大的失足,何苦要等到法律制裁的时候才悔恨呢?所以我们现在只有从一名合格的学生做起,将来当我们走出校园,融入社会这个大集体后,才能真正成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第三篇:弘扬黄河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

弘扬黄河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黄河流域是中国文化发祥地之一,黄河两岸地灵人杰,涌现出许多灿烂的群星,为推进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黄河千年间凝结的黄河文化激励着一代代人向着美好生活奋斗不止。黄河奔流不止,水患频发,用科学发展观治理黄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让黄河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

黄河精神就是科学发展观的着力体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完善黄河治理,改善黄河沿岸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黄河精神赋予我们力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带领着我们走出黑暗,迎接挑战。为人民谋福祉,为社会进步发展,弘扬黄河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弘扬黄河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发扬黄河文化。黄河之水从源头到入海口,汩汩滔滔,孕育着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古往今来,黄河两岸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鼓舞着一代代中国人奋勇前进。在黄河文化演进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黄河的治理开发与管理保护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广大人民群众的治黄实践活动,是黄河文化发展的沃土和源泉,而黄河经济的发展又为黄河文化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黄河文化激励着人们不断进步前行,用先进的文化指导生活实践,构建和谐社会。

弘扬黄河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落实黄河生态文明。黄河源头长期屡禁不止的盗猎、金矿开采以及过度的林区资源开发,导致了黄河源头的“美丽童话”正渐渐消失,落实黄河生态文明,必须治理黄河源头的水和沙。加强对黄河沿线的污染治理,防止新的污染的产生,恢复黄河的生态体系,实现生态健康,构建和谐社会。

弘扬黄河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千年间治理黄河的重要经验,黄河“善淤、善决、善徙”,有其自身的规律,黄河发育了华北平原,提供了水资源,同时也带来了水患,治理黄河,从黄河的本身的特性出发,兴修水利设施,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黄河向前奔流不止,为中华民族带来黄河文化,带来了经济财富。我们要落实黄河生态文明,发扬黄河文化,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黄河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第四篇: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范文]

弘扬宪法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

今天是第五个全国法制宣传日。

“四五”普法规划把每年的12月4日,即现行宪法实施日确定为全国法制宣传日,为开展全民学法用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是今年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这一主题鲜明地把法制宣传与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把法制宣传教育与时代脉搏、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

今年是“四五”普法的最后一年。回望过去的五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得到广泛普及,公民的宪法观念、法治意识、法律素质和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以及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都有了进一步提高。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民主法治建设不可或缺。在现代社会中,文明秩序的构建需要法治精神的推动,和谐社会要建立在法治社会的基础上。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民和全社会宪法和法律意识的提高。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尤其要注重发挥宪法作为根本法的核心作用。宪法是依法治国的首要依据,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法治国。因此,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努力创造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社会法制环境,意义重大。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实践证明,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只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保障社会成员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才能提高公民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依法行政,防止社会矛盾激化,保证社会的安定有序。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做好普法工作写入了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建议,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摆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从明年开始,“五五”普法将与“十一五”规划同步实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承担着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对普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更加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继续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法治基础。

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政府主导的、适应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系统工程,全社会参与,旨在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公益性社会事业。要发挥政府机关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也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利用社会各种资源,共同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让我们以全国法制宣传日为契机,大力推动全社会学习宪法、贯彻宪法、遵守宪法活动的不断深入,为提高全体公民的宪法观念和法律意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弘扬南梁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

弘扬南梁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

[摘 要] 南梁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是革命战争时期的产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南梁精神不仅对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和谐有着重要的保证作用,而且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 南梁精神;和谐社会;

在南梁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同志历经千辛万苦,历遭千难万险,创建了红二十六军、陕甘根据地和南梁政府,谱写了有效抗击反动派的英雄篇章,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南梁精神。对于身处革命老区的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如何大力弘扬南梁精神,使自己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面前有大的作为和新的贡献,既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又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一、要在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上下功夫,紧紧围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大目标,明确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在

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面对斗争环境之险恶,根据地军民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全党怀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没有彷徨,没有动摇,更没有共产主义渺茫的奇谈怪论。这是一面凝聚着神奇力量的伟大旗帜,是指引人民克服一切困难,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勇往直前,创造人间奇迹的力量源泉,是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首要条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也是我们今天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试想,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一些动摇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朝思暮想过上西方资产阶级上流社会奢华生活而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精英阶级和既得利益者,能与千千万万向往共产主义的广大劳动人民和谐吗?那些贪得无厌、良知泯灭,不顾工人死活,靠剥削工人牟取暴利,很有社会势力而又无法无天的老板,与那些为生活所迫被剥夺了一切权利,生死难料,只能拼命为老板创造巨额利润的雇佣工人能和谐吗?因此,在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条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于庆阳来说,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大目标,努力实现跨越发展,就是第一要务,就是最大的政治,是最坚定最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要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上动脑筋,勇于创新。在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

地的斗争中,刘志丹、谢子长等领导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具体用于本地的革命实践,在领导军事斗争、创建根据地和红色政权中,实行了切合本地实际的正确路线,培养和造就了大批干部,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革命力量,夺取斗争的胜利。发扬南梁精神,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当今历史条件下,更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我们的工作和决策才能从实际出发,才能不脱离实际,才不会出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理论家”和政治家。今天,在新形势下,弘扬南梁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尤其需要根据国情、省情、市情、县情实际,在思想上不断创新,在思路上不断创造,要紧密结合当前实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传承南梁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新的辉煌!

三、要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上花气力,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扬南梁精神,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南梁根据地,我们的党和军队,都是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惟一宗旨,作为全部工作的惟一出发点和归宿。为了人民的利益,广大党员干部和军队的指战员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同甘共苦,血肉相连,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汗水、心血和智慧乃至生命,都毫不保留地献给了人民的事业。刘志丹不仅提倡人人平等,官兵一致,军民一致,而且身体

力行,处处带头。与大家同吃、同住、同行动,完全与大家打成一片,他对红军战士关心备至,待他们亲如兄弟,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他热爱人民,处处维护人民利益,时时与人民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因此得到人民的真心拥护和爱戴,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刘志丹正是以他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革命精神和共产主义者的优秀品德团结广大党员、群众,才能不断开创革命斗争的新局面,取得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丰功伟绩。同样,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宝贵资源。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依据群众利益和群众愿望,想问题、做事情,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做决策、干工作,事事想着群众,处处为了群众,勤勤恳恳为人民谋利益,为帮助群众克服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多办好事、多办实事。群众心中有杆秤,只要我们党的各级领导遵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办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休戚相关,心心相印,甘苦与共,就一定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就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从而万众一心,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努力奋斗。如果不认真处理党政机关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作为,乱作为,甚至消极腐败现象,不能有效地制止脱离群众的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弘扬南梁精

神,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权为民所用记得更牢,把情为民所系想得更多,把利为民所谋做得更好。

四、要在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上做文章,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始终保持良好的拼搏状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同甘共苦是南梁时期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的人生价值观在艰苦奋斗方面的表现。他们从军官到战士,从干部到群众就是靠“艰苦奋战而不溃散”的精神干出了一翻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震憾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在南梁根据地,我们党面临着恶劣的发展环境和艰苦的生存条件,这种不利的环境和条件,既考验了我们党,也成就了我们党。南梁有四面环山,易守难攻的独特地理环境,中国共产党创造的游击战术在这里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但当时的南梁也有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等不利方面。面对国民党的封锁,刘志丹号召部队战时作战,闲时种地。几年下来,不但没有将根据地军民饿垮,反而成就了南梁军民的铮铮铁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并最终用血肉之躯驱动了中国工农革命的隆隆战车。为了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1939年2月2日毛泽东发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南梁根据地党政军民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迅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解决了军需民食,支援革命战争,涌现出了张振财、高隆清等劳动模范。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

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是不能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不能割裂。有了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就可以旗帜鲜明地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有了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就可以防止特权思想、腐败现象,永远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永远不脱离群众;有了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就可以自觉抵制和克服自私自立、贪图享受、腐化堕落、萎靡不振等坏作风,党风和社会风气才能根本好转。”今天,我们要弘扬南梁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更需要这种不等不靠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参考文献】

(1)梁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商业经济》。2007年,(2)引自张克复主编、甘肃老区概览.甘肃人民出版社。1996年,(3)魏虎德、贺秋萍。《庆阳近现代史》。新华出版社,2007年,(4)引自中共庆阳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编:《庆阳人民与解放战争》(1990年5月)

下载法制征文 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社会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制征文 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社会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制演讲赛演讲稿:弘扬法治精神 构建和谐国税.(汇编)

    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国税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国税》。一种道德观念,只有通过千万人的道德实践,才能蔚成风尚,成......

    构建和谐社会征文

    重庆大学城没落户虎溪时,我家住在虎溪小学内,因为我的爸爸、妈妈是这个学校的老师.“漏水”事件发生在我读四年级的时候。那天,父母不在家。中午回家,我照例先洗手。可我拧......

    弘扬法治精神 构建和谐校园

    弘扬法治精神 构建和谐校园今年是“五五”普法实施阶段的最后一年,弘扬法治精神,全面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科学发展,是我们工作的宗旨。 在党......

    “弘扬法制精神、创建和谐社会”主题班会

    “弘扬法制精神、创建和谐社会”主题班会 ——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教育 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减少违法犯罪,避免打架斗殴等不良形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第八个“12.4”全......

    弘扬法治精神,促进和谐社会 征文稿

    我心中的法治社会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一直到现在的大学,我的生活从未曾和学校脱离过关系,作为一个学生,放假期间在家,上课期间在学校,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就算是在路途中也会有......

    弘扬法治精神_促进和谐社会_征文稿

    12·4 普法征文 学号:12073020309 院系:商学院 班级:会计电算化3班 姓名:刘溪 联系方式:*** 我心中的法治社会作为一个学生,生活在学校温暖的怀抱里,感觉到生活幸福,不仅拥......

    弘扬法制精神征文(精选多篇)

    弘扬法制精神,放飞青春梦想 ‘‘弘扬法制精神,放飞青春梦想’’。这短短几个字中蕴藏着法律的重要,梦想的可贵。我们少年儿童要时时刻刻遵守法律,做一个守法的小公民。学习上努......

    弘扬雷锋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

    弘扬雷锋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 班会心得姓名:胡越 内容提要:40多年如一日,逝者如斯乎。雷锋人虽然走了,但其精神却时时刻刻在鞭策我们,尤其是党和国家更为重视,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此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