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立意

时间:2019-05-13 08:48: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材料作文立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材料作文立意》。

第一篇:材料作文立意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审题不清,那么立意就不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现象。“棋失一着,全盘皆输”就是这个道理。

一、材料作文审题原则

①整体性原则

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材料,切实弄清材料的中心和实质,不要只抓住其中的只言片语,以局部代替整体。当然,重视材料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是正确而且必需的,但它在必须在整体框架下进行。如这样一则作文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一伟大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她:“你是怎样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说:“其实,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善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我们该怎样“审”这则材料呢?

有的同学抓住了关键词“雕塑自我”,以此为话题,立意为“我勤奋努力塑造自我”、“我通过多读书塑造自我”、“我选择好的朋友塑造了自我”、“我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来塑造自我”等等。有的同学更是出新:“我不用祛除自身的毛病,因为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缺点错误。”这样行不行呢?不行!只抓住材料本身的“只言片语”来立意,没有能够准确把握出题者的真正意图,未免偏颇。既然是审题,就应该审得全面,把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而不是分割蚕食,片面立意。如我们把上面这则材料当做一个整体来分析就不难发现:除了“塑造自我”这个短语以外,“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信息。“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才能塑造完美的自我”才是材料的中心内涵,围绕这一点立意选材文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再如这样一则作文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②多角度原则

很多材料包含两个或更多含义,因此分析材料时,要运用发散性思维,很快列出由材料中引出来的观点2~5个,然后找出一个对自己写作有利的分析角度去写。如这样一则作文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③明限制原则

与话题作文相比,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限制性非常强,必须要明确材料题旨来确定立意。如这样一则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在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有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④倾向性原则

有些材料,客观地叙述一件事,说明事物或现象,不带命题人任何主观感情色彩和思想倾向;有些材料则正(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好相反,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如这样一则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

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材料】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着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

【分析】赞美的力量

四、由物及人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五、分析关系法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分析】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六、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分析】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

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材料】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

【分析】这则材料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它是“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哑口无言”是贬义词,暗示了命题者对面包师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做人要诚信,如果心怀不轨,居心叵测,自己也必将被背叛和欺骗。

七、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

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材料】2002年8月20日,3000多位世界一流的数学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第二十四届国际数学大会开幕

在诞生过张衡与祖冲之的华夏古国召开这样的大会是我们祖国的一大盛事。大会名誉主席--97岁的陈省身教授坐在轮椅上发言时,身边的国家主席欠身为他调好麦克风。陈省身在发言时含蓄地说:“中国数学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会颁发了数学领域与计算机理论运用方面的世界最高成就奖”菲尔茨奖“与”内万林奖“。三位获此奖项的都是”老外“,他们都只有36岁,全是1966年出生的。

【分析】这则材料,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法进行立意。(1)从主席欠身为陈省身教授调整麦克风的细节出发立意--我们国家以及国家领导人非常尊重知识和科学,对科学家更是充满无限敬意。(2)从获奖者全是”老外“的角度立意--我国的科学工作者任重道远,我国还需要再次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3)从三位获奖者全是36岁的角度立意--我国在科学领域也要”年轻化“。这样提炼出多个立意后,学生应该择优进行写作。

【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分析】多角度入手: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八、舍次求主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材料】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枪法极准,但总捕不到大雁。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求教。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难。但是,我们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年轻人照着做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讯后纷纷出逃,但没有发现什么危险。于是,它们又飞回了原地。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终于,有几只以为受骗的大雁向雁奴发动了攻击。如此再三,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是谎报军情,纷纷把不满发泄在了它身上--可怜的雁奴被啄得伤痕累累。“现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长者提醒道。于是,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芦苇地。雁奴虽然瞧在眼里,但它已经懒得再管了。年轻人举起了枪……【分析】这则材料中共出现了四个“人物”--年轻人、长者、雁奴和雁群。审题时,学生可以舍弃年轻人和长者这两个次要人物,从雁奴和雁群的关系入手确定如下立意。(1)从雁群角度立意:不要轻易误解忠诚的人,因为被误解的人因此会放弃忠诚。2)从雁奴的角度立意:忠诚被误解后该怎么办呢?是坚持到底,还是放弃忠诚,这是对忠诚的真正考验。

九、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材料】

一、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当断臂的维纳斯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趋之若鹜的好事之徒。他们提出了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异想。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一种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二、有一次,记者问棒球明星史蒂夫o加里威:“你从来没有哭过吗?”史蒂夫回答说:“是的,我从不掉泪。”记者又对他说:“我认为你倒不如像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一个感情丰富的男子汉。”

【分析】这两则材料表面上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一分析,学生就会发现,它们在本质上有许多相同之处。显然,材料一中的好事之徒和材料二中的记者都是求同心理在作怪。这就是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据此学生可以确立这样的立意:(1)做事要克服求同心理;(2)不可用狭隘的经验看待世界和生活。

【材料】

(1)①马克思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21就着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2)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分析】

(1)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十、寻互补法【材料】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分析】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此外,这些方法也不是孤立的,学生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审题立意强化练习:

1、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毋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分析】材料写了三个人物,先要弄清他们的关系,安泰和盖姬是母子关系,安泰和赫拉克勒斯是敌人,一向无敌的英雄安泰被赫拉克勒斯弄到空中扼死。究其原因,是安泰离开了力量之源-大地母亲。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立意:

从安泰的角度探究他失败的原因,一向无敌是因为不断从大地母亲身上吸取力量,而被扼死是因为离开了大地被弄到空中,没有了力量之源,可见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

从母亲的角度看,她给予安泰力量,却不给予安泰自立的能力,对安泰的悲剧她有责任。所以适当的给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来看,他能打败安泰的关键在于他掌握了对手的致命弱点,所以只有知己知被,才能百战不殆。

2、(一)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

(二)拿破仑说:“不想当众帅的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请你联系时代的特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议论文。

【分析】先找出两则材料的同和异,谈的都是理想和自我价值的问题,但看法迥异。对马玉祥的话,应抓住关键的一句,“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理想的确立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照样能干出成绩来,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正确理解“兵的份量”的具体内涵。而对拿破仑的话我们要作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想当元帅的兵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但要明确为谁而当、为什么要当元帅这些问题,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审题时还应注意“联系时代特点”这句话,也就是要立足于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青年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来思考这一问题,同时还应联系自身的实际来确立人生的目标。比如你欣赏老黄牛还是千里马,我们的时代需要老黄牛的精神,千里马的速度。因此,可立意为:

人生既要有拿破仑那种雄心壮志,也需要马玉祥那样甘于从平凡做起的精神,因为任何雄心壮志的实现,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

3、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时,总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最后,洛克菲勒还指定他为自己的继任者,成为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

请就此材料,写一篇文章。

【分析】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只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谁都可以做得到,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的才华与能力在他之上,可最后只有他接了洛克菲勒的班。可立意为:

有些人常常不屑去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然而事实上,做好不起眼的小事,体现了敬业精神,这正是筑起大厦的基础。

4、张老师在一次上语文课时,误将“晏”写成“宴”,李明同学当即指出了他的错误。张老师把“宴”改成“晏”之后说:“唔!汉字就是这个毛病,相同的零部件,摆的位置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外国文字可不会这样。”谁料话音刚落,李明同学又举手了。张老师问李明同学有什么问题,李明同学说:“英文的god(上帝)和dog(狗)呢?”……

就李明同学的做法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分析】解答过程如下:

第一步,认真阅读。

这是答好供料作文题的前提和基础。此题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学生李明连续两次当场指出老师的错误。

第二步,提炼观点。

从逻辑上讲,对李明同学的做法,无非是三种态度:要么赞同,要么反对,要么部分肯定,部分否定。于是,提炼观点如下:

①李明同学勇于质疑,求真求实的精神值得提倡。

②李明同学不顾场合、对象,让老师下不了台的做法不可取。

③李明同学勇于质疑的精神可嘉,但具体做法还可商榷。

在实际答题中,有些同学提炼出的观点竟是“张老师的行为崇洋媚外”,这显然有些跑题了,写的不是李明的行为而是张老师的行为了。

第三步,联想素材。

上述三种观点均可以写。如选定第三种观点,那么,不妨全面展开联想,想到什么就先记下来。例如可能会想到以下各条

①当说不说的好好先生②邹忌讽齐王纳谏③敢于直谏的魏征④《火刑》(布鲁诺)⑤伽利略推翻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⑥面对歹徒,敢说敢斗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⑧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⑨外国文字与外国月亮⑩爱迪生晚年自以为是,一无所成……

第四步,列出提纲。

根据选定的观点和想到的素材,列出写作提纲。限于时间,此提纲不宜过细。下面是一份拟好的提纲:

①中心论点:

李明勇于质疑的精神值得学习,具体做法还可商榷。

②引论:简述材料,提出论点。

③本论:A、列举、简析生活中不正常的现象。

B、结合典型事例(正反)剖析说理。

C、论“进谏”需要勇气。

D、结合有关哲学原理分析。

④结论:总结全文,辩证分析。

⑤素材:A、商纣王、魏征B、布鲁诺、伽利略

C、比干、屈原D、邹忌

从上列提纲看,想到的素材中的⑥⑨两条显然应删除。②③⑦属同类素材,④⑤⑩应归为一类……这些素材不一定都用,只要选取一部分就可以了。

第五步,撰写成文。

5、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这,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材料中的裁缝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艺,使自己摆脱了失误不利的局面,变废为宝,走向成功。在理解题意的时候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来准确把握立意的关键。“不小心”“废品”“为了挽回损失”等词可以帮助我们明确“金边凤尾裙”的发明并不是主观创新和时尚潮流的产物,而是一种“挽回损失”,灵活地变“废”为宝的作品。“凭借其高超的技艺”“精心”“取名为„金边凤尾裙‟”等词句告诉我们裁缝能够变废为宝的主要原因是他主观上并不放弃,甚至非常用心,加上技艺高超,创意无限。

因此,从立意上看,我们认为以下几种立意属于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切合题意,内容项在一档打分。

(一)人要从不利走向有利,就要依靠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

(二)人要从失误的阴影中走出来,就需要聪明过人的智慧、灵活变通地思维、高超绝妙的技艺。

(三)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

其中

(一)(二)两点可同时采用,也可从任意一个或几个角度立意。

以下几种立意属于较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符合题意,内容项在二档打分。

(一)做人不能被失误打倒。(二)要战胜困难才能成功。(三)挫折不可怕,战胜挫折才能成功。

这几类立意只是抓住了材料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深入理解裁缝成功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内容只评为二类。

以下立意属于对材料的理解存在一点偏差,应判基本符合题意,内容项在三档打分。

(一)创新塑造成功。(二)天生我材必有用。

其它立意则属于偏离材料,应判离题,内容项在四档打分。如“潮流往往是偶然的创作”“我们不应盲目追求潮流”等。

第二篇:作文如何立意

长期以来,“老师+命题+作文本=作文”的传统作文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散,导致了学生作文的千篇一律,很难找到一篇新奇的作文。如写老师总牵扯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写同学总写到关心班级、团结同学;写爱心总离不开希望工程。由此可见,学生作文缺乏创新意识,拘于俗套,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要想突破程式化的写作思路,摆脱写作困境,写出标新立异的作文,就要做到立意创新。唐代王维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作文也一样。“立意”是作品的灵魂,它决定着作品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决定着文章的成败。所以下笔前,立意是关键。作文如何做到立意创新,在千人一面中脱颖而出呢?

一、要做到以小见大,立意显真情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小事上发现美。生活、学习中观察到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声轻语,一次微笑,或许都是有着丰富内容的典型。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小中见大,这样才会写出好的文章。

以《我的老师》为例,影视作品中教师的形象往往有以下特点:文静、瘦弱、身体有病,戴眼镜,着装传统,这一切应当归于文学作品的先导性。于是,学生的作文一写到老师,便是有病的身躯,扶着讲台艰难地给学生上课;雨天老师撑着伞嘘寒问暖地送学生回家;夜深人静时老师还在伏案批改;住院期间老师还不忘给学生辅导功课等。如果引导学生换一种思维方式,把老师刻画成一个穿着得体时装,“浓妆淡沫总相宜”,并时常教育学生懂得美、欣赏美、尝试美,又敬业爱生的身边普通人,或者抓住老师业余生活的洒脱方面来写,文章定会增色不少。

二、要做到角度标新,立意见新颖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让文章的立意“高人一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乐水,智者乐山”,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会得到不同结果。

如以话题“水”为例,我们可以想到“水滴石穿”“水到渠成”“为有源头活水来”等;我们也可以想到“大禹治水”“南水北调”“保护母亲河”等人与自然的问题;还可以想到今天父母的爱如潺潺流水、人生似滚滚长河——跨越湍急,始终向前等。我们可以从话题正面与反面联想,如“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水能造福人类,也能产生危害;节约用水与浪费水资源等;我们还可以由“一滴水与大海”的关系联想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由“治水要善疏”联想到治人善导等。因此,观察生活,表现生活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角度的选择。

三、要能反面着笔,立意求新意

教师要引导学生作文时力求突破习惯性思维,跳出窠臼,推陈出新,言人之未言,想人之未想,摆脱思维定势,大胆打破传统,逆向拓展。这样才会激活思维,点燃他们创新的火花。例如:以《滥竽充数》的故事为话题写作文,多数人都会想到,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最终会落得个可悲的下场,对南郭先生批驳的一无是处,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无疑会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可言。其实我们可以尝试着以其他的人物作为切入点:如齐宣王合奏的大锅饭制度,自身存在着弊端;齐湣王改合奏为独奏,体现出来的改革精神;乐工们的相互包庇、纵容,让南郭之类长期混在队伍里等„„这样就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就达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高度。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从表面上看,是违背人之常情或人之常理的,却也可以“逆理”而“成章”;有些事情从正面写可能难以激起读者的兴趣,从反面着笔,却能显出新意。拿“生活中的挫折”这个话题来说,我们可以避开“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常规思维,从另一方面立意,可以想到挫折会给人生带来种种悲剧,人生要尽量避免“挫折”,少走弯路,这样可以使人生更完美;也可以想到经常遇到挫折的人,是不善于总结教训的人,这种人的生活是失败的,从这些方面看立意也合情合理,且富有新意,更能激起读者的兴趣。

四、要深入挖掘,立意见深刻

怎样才能做到立意深刻呢?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思索,向纵深挖掘。有些题材,我们乍一看,觉得很好立意,因为材料很浅显,容易懂。但往深处一想,便会觉得还有潜力可挖,待到我们奋力拨开重重迷雾之后,就会发现另有一番新天地。这就要求我们在立意的时候,不能浅尝辄止,像蜻蜓点水一样,而要往思想深处去挖掘。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意思的掌故,便填成一篇,以丰富自乐。”开掘与主题立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主题立意的深刻与否,往往取决于作者会不会发掘。同样一个材料,开掘得好,便能成一篇立意深刻之作,开掘得不好,便会成平庸之作。例如以“团圆”为话题,许多学生的联系往往只局限于一家团圆。如果引导他们纵深挖掘,联想到国家团圆甚至我们整个“地球村”的大团圆,那么,立意就要深刻得多。

再如写表现运动会和运动员的作文,多数学生会想到运动场上的某某挥汗如雨,在同学们的呐喊声中,终于冲向终点,夺得了第一名。但是,为何非要写夺得第一的运动员呢?何不写写第二甚至最后一名?同样的运动场上,同样的某某,一路领先,突然不小心一跤摔倒,但终于还是坚强地爬了起来,咬着牙冲向终点,虽然只夺取第二名,但精神是否就比前者逊色呢?还是同样的运动场上,还是同样的某某,同样的一路领先,突然紧随身后的对手一跤摔倒,某某停下来,扶起对手,并鼓励着他,与他一起的冲向终点,这时所有的运动员早已跑完了全程,虽然名次在最后,但主人公身上折射出的人性光辉却是文章感染力所在,文章自然也就有了深度。所以选材即使是平凡的生活小事,也要开掘出不平凡的新意。

综上所述,文章立意的创新,对写出好作文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站在创新改革的高度,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写作教学中,对学生加强立意创新的指导,引导学生把握时代的脉搏,深入生活,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不断从生活这本读不完的书中汲取写作营养,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富有持久的活力。

第三篇:材料作文立意

名校新材料作文题50例

1.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赚到钱以后∕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要让母亲坐趟飞机,等我成为富豪以后……∕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结论都以“以后”结束∕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

这是韩国总统李明博《母亲》一书中的一节。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心态:不仅对待亲人如此,对待一些事情也是这样。

2.风可以吹起一张大大的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小小的蝴蝶……

3.当下,人们不吝赞美之辞,对一些来自草根阶层的平凡人物冠以“最美”二字,如“最美教师”、“最美战士”、“最美妈妈”、“最美护士”、“最美司机”、“最美消防员”等。主流媒体不甘落后,大量刊载“最美人物”的“最美事迹”。发现“最美”、宣传“最美”已然成为当下一种社会现象。

此种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想?请自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立意】“最美人物”虽然是普通者,但是他们身上凝聚着人间的真情与温暖,彰显着人性的美丽与光辉,他们的身上涵盖了精神领域的诸多方面——大爱、敬业、良知、奉献、感恩、责任、诚信、尊严、执著,传递的是社会的正能量。学生立意的空间很广。①中国普通民众努力拯救道德危机;②社会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③全社会认同和坚守核心价值观;④当下社会呼唤传统道德回归。

4.Springbook是澳大利亚一个草原的名字,那里的草儿都长得特别好,所以那里生长着的羊群规模越来越大。随着羊群不断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走在前面的羊群总能够吃到草,而走在后面的羊群总是只能吃剩下的,于是后面的羊群在前面羊群吃草的时候就会跑到队伍前面,就这样,羊群为了争夺食物,都不愿意落在后面。

羊群开始不断地往前奔跑。刚开始的时候,跑在前面的羊群还会知道停下来吃草,但到最后,所有的羊都知道:只要想吃到草就要拼命跑在最前面。这样在Springbook草原上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壮观的场面,羊群都朝一个方向不停的奔跑。Springbook草原的尽头是一个悬崖,羊群跑到悬崖边缘也全然不去理会,于是整群的羊就往悬崖下跳。

5.(1)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泰戈尔)

(2)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路旁有妍花和丽蝶,累累的美果,但我们很少去停留观赏,或咀嚼它,只一心一意地渴望赶到我们幻想中更加美丽的豁然开朗的大道。然而在前进的程途中,却逐渐树影凄凉,花蝶匿迹,果实无存,最后终于发觉到达一个荒漠。(萨拉)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题中两则材料内容相反,各有侧重。写作时,既可以根据其中某一则材料确定立意,也可以将两则材料综合起来确定立意。由材料(1)可得出以下立意: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功、把目光放远些、放弃也是一种美丽、人生处处有风景等等。由材料(2)可得出以下立意:生命之美在于过程;享受生命的过程;抛弃幻想,把握现在;活在当下等等。综合两则材料,可得出以下立意:在赶路时不忘欣赏风景、追求梦想而又注重过程等等。

6.有人说:“想要走得快,就单独上路;想要走得远,就结伴同行。”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 7.“小确幸”一词,出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随笔,由翻译家林少华直译而进入现代汉语,意思是“微小而确实的幸福”。

何为“小确幸”?口渴的时候,手边正好有一瓶水;排队时,你所在的队前进得最快;电话响了,拿起听筒发现是你正在想念的人……这些就是生活中尽管微小但确实令很多人感到幸福的东西。

对于“小确幸”,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感悟?请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8.学生甲画了一张画给同桌乙看,画上画的是一头怪兽:老虎的头,猪的身子,鹰的翅膀,鱼的尾巴和鹿的腿。甲对乙说:“看!我创造的怪兽!”乙说:“你这不能算是创造,只能算是拼凑。”甲不服气地说:“拼凑也是一种创造啊!”乙说:“只有杰出人物才懂创造,平庸的人只会拼凑。”…… 9.一位作家曾把两份名单拿给10个人看,问他们对这些人是否熟悉:

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

第二份名单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

结果在十个人中,对第一份名单,一个都不知道的有七人,而对第二份名单,则大多数人都知道。实际上,第一份名单中的人物曾经比第二份名单中的人物显赫得多。因为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而第二份里的全是落第秀才。

【立意示例】(1)真正做出贡献的人才,才会被历史铭记。(2)赢在起点并不能保证赢到终点。(3)死读书,读死书,对个人成长及社会、文化发展无益。(4)学历不等于能力。

10.小和尚跟着老和尚出来化缘,满心不情愿,看见几尾逆水而游的鱼,变借题发挥:“这些与真傻呀,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可它们正在享受快乐呢!”老和尚说,顺手一指河面上的落叶,“你看见那片黄叶了吗?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享受这种随波逐流的安逸和舒适啊!”

【参考立意】快乐的含义是行动;不要随波逐流;要勇于逆流而上;在奋斗中享受快乐等

11.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课,教授问他的学生,风是怎样消失的。学生们有的从气压的高低方面来分析,有的用海潮的变化和山脉的走势来解释,还有的从太阳光冷热照射不均的角度来探讨……

教授听完大家的各种解析后说道:“大家说得都有道理,但你们知道最简单最直观的答案是什么吗?那就是,风不动了就消失了。”教授看着台下的学生继续说:“同学们,你们即将走向社会,你们有美好的梦想,有远天的目标,有丰富的知识,有深厚的理论,但如果不去行动,不去实践,那么,你们的梦想、目标、知识和理论,就会像不动的风一样,消失于无形。”

【参考立意】①用切实的行动来实现梦想,达到目标;②让知识和理论在实践中发挥作用;③要学会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④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⑤育人要有巧妙的方法。(①②为最佳角度)

12.材料一:2010年,国家统计局郑州调查队公布的创建文明城市的自测结果显示:郑州市得分最高的是公交车,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及抱小孩的乘客让座蔚然成风,在被观察的14个班次中,仅有一条线路存在未让座现象,郑州公交车让座率在全国领先。

材料二:2013年3月10日,在挤满乘客的89路公交车上,一年轻女孩因未给一名60岁左右的老人让座,被其谩骂没道德并拽住头发暴打。3月15日,郑州20多位老人走上街头,手举“给年轻人让座”红牌,倡议给工作时间长、压力大的年轻人让座。最近,发生在郑州的两则关于“公交让座”的新闻,引起社会各界热议。

【参考立意】尊老爱幼相辅相成,不宜有所偏废→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体谅/尊重和理解是相互的;不要夸大个例的影响,要共同维护主流价值取向;讲文明树新风需要从自己做起,而不要苛责他人;公德是靠大家共同遵守的;不要让道德成为侮辱人伤害人的工具,更不要祭起道德的大旗为己谋利;不能用法律的手段解决道德问题。(未让座是道德问题,女孩不让座应受道德谴责,但因此打人则是法律问题,老人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3.我家楼下不远处,有个废品收购站。收废品的来自安徽,一家三口,每天经过时我都会看到他们俯着身子整理废品。这时,我总会想到“艰难”两个字。家里有空饮料瓶或废报纸,我就趁早晨上班时,顺手悄悄放到废品收购站门口,然后离开。

某个早晨,我仍像往常一样,把一袋旧报纸放到收购站门口,没想到,她竟跑过来,拦住我,硬塞给我两枚一元的硬币。我推搡着,那女人说:“大哥,我们是收废品的,虽然挣钱不多,但也算是做生意的,没道理不给你钱,快拿着吧。”听了女人的话,我郑重地收下两元钱,看着她高兴地转身离开。

【写作指导】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可以从以下角度审题立意。

角度一:从“我”的角度,写关爱与尊重。审题时抓住关键句“我隐隐感觉脸上发烫”“我总会想到„艰难‟两个字”,“我”本意是要关爱他人,却没有尊重他人。材料的主旨是谈“关爱与尊重”的关系,关爱即关心爱护,尊重即敬重理解。在关爱别人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别人的感受,不能只顾自己,冒犯他人的人格。关爱他人要从内心尊重他人的人格,真正的关爱不是施舍,而是发自内心的关怀与给予。

参考拟题:关爱他人从心开始同情不如鼓励施舍(帮助)要注意保护受施者的尊严……

选材小贴士:选素材时要从关爱与尊重两方而去考虑,不能只侧重一个方面。有一个故事:富商在散步时遇到卖旧书的年轻人,就将钱塞到年轻人手中。没走多远忽又返回,从地摊上捡了两本旧书,并说:“对不起,我忘了取书。其实,您和我一样也是商人!”两年后,富商应邀参加慈善募捐会时,一位年轻书商紧握着他的手,感激地说:“我一直以为我这一生只能摆摊乞讨为生,直到你亲口对我说,我和你一样都是商人,我才找到了自尊和自信,从而取得了今天的成绩……”不难想象,没有那句尊重鼓励的话,富 商当初即使再怎么关爱年轻人,年轻人的思想也断不会出现巨大的转变,进而发迹,这是关爱与尊重的力量啊!

与此相反,在微博上盛传着一张照片:病房中的女孩苍白的脸与镜头着重表现的“好心人”手中醒目的几十万现金,强烈对比之下,女孩无奈的眼神正是对这种以牺牲他人尊严为代价的“伪慈善”行为的最好控诉。真正的慈善应当从心出发,真正的慈善不是施舍,而是发自内心的关怀与给予。

角度二:从收废品的女人的角度,写自尊。自尊,即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有了自尊才活得有尊严。在一些人的眼里收废品的一家人过得很“艰难”,可女主人称自己的职业“虽然挣钱不多,但也算是做生意的,没理由不给钱”,面对他人的可怜与施舍,坚守自己的尊严,相信他们一定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从这个角度,最好写议论文,对“什么是自尊”“人为什么要自尊”“怎样做到有自尊”等问题,可以层层推进展开论述,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参考拟题:人穷不能志短神圣的尊严卑微的生命因尊严而高贵……

选材小贴士:选材一定要紧扣“自尊”,体现自尊。古语云:“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屠格涅夫说:“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却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松下幸之助说:“我想一个人的尊严,并不在于他能赚多少钱,或获得了什么社会地位,而在于能不能发挥他的专长,过有意义的生活。”龙应台说:“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莫言小说《马语》里的一匹战马,为维护军马的尊严而不惜自毁。

角度三:从收废品的女人的角度,还可写坐享其成不能给人快乐。收废品的女人面对送上门的不用出钱的废品,选择给钱,不愿坐享其成不劳而获。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生活,她觉得只有劳动才能给人持久的快乐。构思时可以正反对比当今社会上有人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最终遭人唾弃;有人拼搏奋斗,令人景仰。

参考拟题:不劳而获岂能让人快乐坐享其成不能给人快乐

选材小贴士:选材时要注意现实针对性,尽量选取那些有时代感的新鲜素材。如:有的富二代们坐享其成,躺在父母的家产上炫富,遭人唾弃,醉生梦死的生活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快乐。可是也有一些富二代不愿坐享其成,而选择另立门户,自主创业,如美的集国老总的儿子何剑峰创立盈峰集团;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之女王雪红选择自主创业……他们成为让父辈们刮目相看的“创二代”,令人佩服。

角度四:收废品的女人说自己是生意人,“做生意没理由不给钱”,显示出了她的职业操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她们一家虽然看起来地位卑微,但坚决不占小便宜,她们有自己的原则,辛勤劳动,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挣到的钱是干干净净的。因此可以从“职业操守”的角度,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参考拟题: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坚守……

选材小贴士:怎样正确对待金钱?在使用这类话题的素材时,要注意分寸,不可太偏激。钱很重要,经商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只是无良商人在金钱面前迷失了自我。为了节约成本,追逐更大的利益,无良商人制造了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塑化剂事件,中国人对于食品安全的态度早已变得麻木和无奈,改为选择外国食品,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面对这一个个丧失道德和违法的食品安全事件,商人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素材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选自《孟子》)

素材点拨:孟子的名言是很有说服力的理论论据,适用于记叙文、散文、议论文,可以引用、化用,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适用于“骨气”“尊严”“相处”之类话题的作文。

素材二:现实中有为息事宁人屈辱下跪的,有为金钱触及道德底线的,更有为一时利益出卖人格的……尊严,似乎与我们渐行渐远。

素材点拨:这则素材是很好的反面典型材料,适用于列举现象、引出要议论的话题,也适用于做反面论据。三句话构成排比,能增强文章气势,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引人深思。

【佳作示例】神圣的尊严

海卡尔说:人的尊严比金钱、地位、权势,甚至比生命都更有价值。在美国纽约中央车站,人们向流浪汉或流浪艺人施舍时,一定得平等待之。他们在表演时,身旁放着收钱的金色盘子或帽子,如果你没有 欣赏他们的表演便投钱,会被拒绝,如果你欣赏完后没有鼓掌或者发表评论,他们照样不会接受你的钱。因为他们认为:“您的施舍,我的尊严,我们是平等的。”所以人活着,要顶天立地,要昂首挺胸,要有尊严。

尊严,是一个人的颜面,是一个人得到他人认可的某种东西。这种颜面不是虚荣的面子,不是用来炫耀的某些东西。

尊严,是一种操守,一种价值观,一种自立自强的精神;是一种通过自尊自爱,从而得到他尊他爱的美好感受。

尊严是神圣的,不可侵犯,不可亵渎,我们应该捍卫尊严。一个人如果连尊严都没有,那他的生命必定是黯淡的,甚至是毫无价值的,人都应带着尊严活着。有了尊严,你才会看得起自己,从而高标准严要求自己,不逾矩;有了尊严,别人才会敬重你,你的所作所为才有意义。一个人,一个民族,如何获得尊严,不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靠自身的修养,靠骨子里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自敬者人恒敬之,自贱者人必蔑之,这是最基本的道理。有尊严地活着才有意义,决不可放弃做人的尊严;卑微的生命因尊严而高贵。

在大是大非面前,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视尊严为生命,他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美谈。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苏武宁牧羊塞外也不投降,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他们有浩然正气,他们活得有尊严,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就算失去了生命,也要捍卫尊严。

然而也有许多人为了生存,为了追名逐利,为了向上攀爬……出卖尊严。现实生活中有为息事宁人屈辱下跪的,有为金钱触及道德底线的,更有为一时利益出卖人格的……尊严,似乎与我们渐行渐远。奴颜婢膝,阿谀奉承,丢失尊严,丧失人格,就算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只会为世人所不耻。文强、许迈永、曾锦春之流为了一己私利,出卖人格,出卖尊严,全然忘却了做人的基本准则。李浩之流,为泄私欲,不惜任意限制、剥夺他人自由和生命,完全丧失为人的底线,丑恶至极。

尊严,不是谁特有的,世间万物都有尊严。没有贫富差距,没有高低贵贱,尊严是平等的。上至伟人,下至普通百姓,都有尊严。

尊严,神圣不可侵犯。

【点评】文章论证层次清晰,结构谨严。首先由一句名言和一个事例自然引入尊严话题,再简要论述“什么是尊严”;接着从正反两方面重点论证“人为什么要有尊严”,既有古代仁人志士的典型事例,又有当今社会上的反面典型,恰当地使用了“素材二”中的句段,增强了论证的力度。使用的素材或典型或新颖,材料非常丰富,论证充分。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为使人生幸福,必须热爱日常琐事。云的光彩,竹的摇曳,雀群的鸣声,行人的脸孔——需从所有日常琐事中体味无上的甘露。问题是,为使人生幸福,热爱琐事之人又必须为琐事所苦……为了微妙地享受,我们又必须微妙地受苦。”

【题解立意】

把握材料的内涵,才能选准角度,提取观点。本题的关键字“琐”即“细小、零碎、繁杂”。“为使人生幸福,热爱琐事之人又必须为琐事所苦……为了微妙地享受,我们又必须微妙地受苦”,人生琐事,如影随形,人或执爱于琐事,于琐事中发现独特的风景,获得幸福,微妙享受;或为琐事所拘役,困惑惆怅,难以割舍,纠结痛苦。这取决于人之胸怀,取决于是否有一份超脱的智慧、一种和平的心态。

(1)于琐事中捕捉幸福情趣

每个人都想摆脱现实中的纷纷扰扰,不为琐事羁绊。要做到这样,保持平常心最重要,于繁琐中领略世间风光,捕捉生活精彩,享受幸福乐趣。从此角度可确定的立意如:“琐碎的幸福”“细节之美”等。

(2)于琐事之中悟人生苦乐真谛

人生于世,苦乐相伴。真正的轻松和有趣往往只有通过艰苦和枯燥来获取。就像甜蜜的生活并不只是吃糖,更多的时候是在种甘蔗,在过程中享受琐屑带来的微苦和微甜方是人生苦乐之真谛。从此角度可确定立意如:“转变心态”“心境平和”“苦亦成甜”等。

(3)忍受琐事之缠,直面现实之琐琐碎之中包含着平凡之苦,人世间的磨砺犹如微妙地受苦,而成 功的喜悦就如微妙地享受甜的滋味。直面现实之碎,方能享受成功之甜。从此角度可确定的立意如:“直面现实”“生活的强者”等。

选材·微点拨

这则材料紧扣时代脉搏,与当下热议的“幸福”话题不谋而合,引导学生拓展视野,思索幸福的定义。可以写生活中琐碎的点点滴滴,剪辑成几个温暖的画面,细致描写对琐碎的体验。也可寻找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人物事迹来阐明琐碎与幸福、苦与乐的微妙关系,也可撷取名言警句来佐证。

备考·素材吧

素材一于琐事中捕捉幸福情趣

杨绛先生琐碎的幸福

杨绛先生已逾百岁,生活平淡安静,琐碎而幸福。她每天做豆浆,打得非常细,也会做杏仁酱等精致食物。她还常和钱钟书堂弟钱钟鲁的两个孙女一起玩电动玩具,一起玩跳绳,耐心讲童话故事……杨绛坚持做“八段锦”,翻阅报刊看电视,练字抄诗,读旧书。

素材点拨:杨绛先生全身心投入到生活中的琐事,超然忘我,烦恼无从生。于琐碎中寻找幸福乐趣,忍受变享受,便是她的人生哲学。

运用示范:百岁老人杨绛,“八段锦”早课,感受舒筋活络的愉悦;翻阅报刊看电视,得到新见闻;体会练字抄诗的些微进步,旧书重读的心得,特别是对思想的修炼;杨绛还给孩童耐心地讲故事;时常徘徊树下,低吟浅咏……日常琐碎突显老人的单纯和认真,犹如一片清风朗月拂过心头,恬淡的琐碎的温情温暖着这个耄耋老人,启迪我们幸福于琐碎之中生,幸福源于对生活的热爱。

素材二于琐事中感悟幸福自由

小S:幸福其实都是些琐事

小S认为生活琐事最是幸福:听到女儿的声音快速跑到女儿旁边;赖在女儿床上闲聊、讲故事;坐在丈夫车上挖鼻屎;女儿画画,把妈妈肚子里的妹妹也画进去了,画里有四个女生,把她感动得大哭……自由爱所爱之人,并且让他们爱自己,获得心灵的满足,这就是小S的幸福。

素材点拨:无论何时,都要尽量让自己艺术地对待琐碎的生活。智慧而美丽地度过,方能由琐事中感悟幸福自由。

运用示范:小S在琐碎的日子里,体会出身边细小的幸福和快乐,再把它传染给身边的人,爱自己,爱家人。由此,真正从中体会到生活中的迷人之处,正是源自于生活琐碎中恒久的体贴与关爱。当你把最平常的日子过得浪漫而富有滋味的时候,幸福就会从中应运而生。

素材三于琐事中闪耀人生智慧

《父与子》:些微的幸福,闪耀着智慧之光

这是一套漫画作品,胖乎乎的大胡子父亲有很多缺点,偶尔耍耍家长威风,有时也误会儿子;瘦小古怪的淘气儿子也有许多不足,从来不会为自己的恶作剧感到不安。但他们都善良感性、充满正义、乐于助人……《父与子》是德国幽默大师卜劳恩的作品,因演绎一个个传奇、搞笑、好玩却又温暖人心的故事而誉满天下、风靡全球。

素材点拨:《父与子》漫画充满着琐碎生活中的智慧与幽默,还有浓浓的人情味,表露出朴实、纯真,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

运用示范:《父与子》歌颂了平凡、琐碎生活中的善良、正直、宽容,一幅幅温馨的画面跳跃着智慧的光芒,简单的线条里流淌出纯真的父子之情与融融的天伦之乐。其中生动幽默的小故事均取材于卜劳恩日常琐碎生活中的真实体验,谁说这不是琐碎生活对卜劳恩智慧的馈赠呢?

素材练兵

苦中品甜,乐由心生

李舒心

琐碎的生活,犹如一曲苦与乐的乐章,在方格间跳动的音符中,既有快乐美妙的旋律,也有忧伤低沉的调子。正因为如此,我们要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中的琐碎,细细品味苦乐之中细小的幸福与快乐,体悟人生的真谛。

快乐的邓丽,一位微笑天使,在高原上传递着幸福和乐观,在苦与乐的交响中奏出了奉献的音符。20 多岁的女孩子告别优裕的生活和不错的收入,来到海拔1800米的高原做一名“纯粹”的老师。三年坚守,她用知识和爱心耕耘着70多名孩子的未来,高原之巅,她用热情和青春守护着“高原花朵”的成长。——邓丽,高原的雪莲花,绽放了苦亦成乐的娇艳。

甜蜜的生活并不只是吃糖,更多时候是在种甘蔗之时。“马背校长”徐德光就是一位种植甜蜜与幸福的农夫,把微苦的汗水滴下,滋养了大地。没有路,他花一年的时间为孩子们砍出一条路;没有书,他用两匹白马驮回孩子们的书。徐德光,20年做这些密林深处孩子的引路人,用自己艰辛的劳动托起了孩子们的希望。徐德光,马背上的农夫,耕耘着苦亦成乐的花园。

一个人在艰难忧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质,是肯吃苦,因为艰苦孕育智慧,有了亲身经验,才能体悟到快乐的真谛。你可曾记得“中国的海伦·凯勒”李丽?她自幼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立行走,40岁时一场车祸让她从此与轮椅为伴。但她却直面惨淡的人生,唱出一首快乐的生命之歌。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与“丽爱天空”公益网站,帮助数百名厌学孩子重返校园;深入高墙帮助服刑人员重新找回心灵的归宿……五年时间,她温暖了八万个冰冷的心灵。正是因为热爱,她甘愿体会生命之苦,在微妙的苦中,她尝到了甜。——李丽,轮椅上的歌者,头顶着苦亦成乐的天空。

人生的幸福,就在于苦乐相伴,在苦中寻乐,在苦中领悟,在苦中升华。经历琐碎的历练,吹尽狂沙,经受磨砺,才能在琐碎的生活中咀嚼出它的全部滋味,苦亦成甜。

为使人生幸福,热爱琐事之人又必须为琐事所苦:为了微妙地享受,我们又必须微妙地受苦。

点评:本文采用片断式形式,新颖别致、脉络清晰:每个片段下面对应一个人物,事例简约而蕴含深刻,主旨更突出。生动新颖的素材,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精神,弘扬了时代主旋律,更好地诠释了文章的主旨。

15.林清玄对窗子和镜子有过精彩的比喻:“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

【写作提示】材料中的“窗子”,说的是开阔的视野对个人发展非常重要;而“镜子”,指每个人都要审视自己,勇于自我完善。如果从“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切入题意,可写知识视野、心灵视野、国际视野、文化视野;可以写超越自我、走出个人狭小的天地;可以描写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景、物、情、理给人带来境界上的提升或心灵的顿悟;也可直接论述自己对“视野”的看法。如果从“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入题,可由己及彼地洞察人生百态,借“镜子”探讨人性的弱点:爱听表扬话,听不进逆耳忠言;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实质等等。

16.心若在,梦就在:在“千手观音”邰丽华的眼里,梦想是聋人可以“听”得到,盲人可以“看”得到,肢残朋友可以“行走”,是从不言弃、努力拼搏的精神支柱;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眼里,梦想是“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的一串串”,是不停得突破和探索,是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创造;在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眼里,梦想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是“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17.年轻的美国华裔数学家王章程,毕业于加州大学。毕业后,他的同学多数都去了大财团,只有王章程一头扎进了加州的私人研究室,一干就是10年。10年中,他的收入非常低,30岁了还买不起房子。而他的同学们已经是月收入几十万、上百万的大老板。在外人看来,王章程的生活很糟,但他本人似乎全然不知。在35岁的时候,他攻克了世界上两项顶尖级数学难题,从此成果迭现,美国十几家大学先后聘请他前去任教。多少年过去,在世界数学界,他成为公认的数学之王。

18.2011年,秦飞从耶鲁大学顺利毕业后,通过招聘成为湖南一个偏远山村的村主任助理。一年多来,他逐渐融入村民,了解他们的诉求,寻求社会资源的支持,为村民做成了不少事:修筑水渠,维修道路,安装路灯,建养老院……

有人质疑他的动机,给他贴上“富二代”“官二代”的标签,认为他是为了名利和权力,为今后的升迁铺路。父母都是普通工薪阶层的秦飞说:“我做村官可以更好地了解基层和老百姓,也能更好地了解我自己,至少可以判断自己适合在公共服务领域工作。做村官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虽然我是耶鲁毕业的,但很多农业方面的东西我确实不懂。我希望用所学和所长为社会发展出一份力。”

19.(山东淄博)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语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易卜生说:“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20.一个年轻人兴冲冲地向老师讲述自己的经历:“最近,我遇见一位睿智的老人,他能看清未来,还把这绝学传授给了我。先生,您也懂这个吗?”

先生说:“每个人都懂啊,真正困难的学问不是这个。”

年轻人不解:“还有比看清未来更高深的学问?”

先生说:“飞翔的鸟儿,葱郁的树林,这些都是张目即见,我要教给我弟子的,不是让他们看清未来,而是看清身边鲜活的现在。”

【立意提示】

(1)对未来的瞻望,是社会与个人前进的动力。(2)莫要空想未来,要把握现在。(3)未来与现在同等重要。(4)离我们视线越近的事物,反而越会看不清晰。

21.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立意参考】

1.儿子角度(关键词:自知、适合自己、坚持自己的做法、亲身体验)

与儿子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这应该是本次作文立意的关键句。审题的核心要素是如何看待自我行为,“自己”一词为立意的关键点。当然,对于表现出不健康思想的文章,即使紧扣“自己”这一角度,教师也要从严扣分。从另一个角度看,材料还有一个如何看待他人与外物的角度,这就给学生留下了辩证思维的空间。

解读此关键语句,可有以下立意:

(1)为自己而活(不必活在别人的眼光下);(2)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3)勇于打破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4)只要适合自己,就应该被尊重;(5)坚持符合自己发展的做法;(6)人生如人穿袜子,苦乐自知;(7)别人只是观众;(8)快乐的感受因人而异;(9)实践出真知,行不行要靠亲身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10)人要根据需要去控制物,而不能成为物的奴隶。(物的价值在为人所用,而非为了好看。)

2.父亲角度(关键词:别人的感受、合乎习惯常规、站在孩子的角度)

与父亲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父亲想引导孩子照常规穿袜,孩子却不听从,父亲生气也是人之常情。但父亲也不能不尊重孩子感受,不能一味要求孩子按惯例做事。毕竟,孩子的做法是建立在真实感受上的,看似违反常规,却不违反常理,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作为父亲有必要予以尊重,这对培养孩子的个性很重要。孩子的童真不应该被扼杀,只要孩子的举动不违背常理,只要适合其成长轨迹都应该被理解、尊重、甚至引导、鼓励。因此,面对孩子的另类表现,家长怎样处理就是一门成长教育的高深学问。

解读此关键语句,可有以下立意:

(1)教育孩子时要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因势利导;(2)人要努力适应、遵守社会规范(我们的行为举止要合乎习惯,顺乎常规。)(3)要多考虑他人感受。

3.综合角度

人既要保有本真,尊重自我;又要努力适应社会规范。

写作要求中明确规定,可以从材料中自选角度立意,因而可从男孩的角度切入立意,也可从父亲的角度切入立意,也可综合男孩及父亲的观点立意。对人物观点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言之有理即可。22.2012年9月5日,兰州附近的高速路上,一辆满载葡萄的人货币在急转弯处侧翻,一车葡萄全都翻到在地上。事发后,四周的村民闻讯,开着汽车、骑着摩托车、自行车前来哄抢葡萄,将全车的二千三百箱葡萄哄抢一空。有人说:“人家都抢,我不去抢是傻子。”也有人说:“这是犯法,但那么多人抢,能处罚谁?”

甚至有人说:“不拿白不拿。我不拿,那别人不就多拿了吗?”

生活中,类似这样的现象我们并不少见。请结合白己的思考,结合社会生活,写一篇不少800字的文章,立意白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注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3.美国民权运动代言人、民谣歌手鲍勃·迪伦在《随风飘荡》中唱道:

一个人要多少次仰头,才能望见苍天;

一个人要有多少只耳朵,才能听见民众呼号;

多少人死后他才知道,无数的人性命已抛。

朋友,答案在随风飘荡……

24.妻子正在厨房炒菜。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不然要糊了。”“唉,怎么能放这么多油,油放多了不好!”

“请你住口!”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菜。”

“你当然懂,太太,”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想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

25.曾因扮演“超人”而在好莱坞红极一时、风光无限的克里斯朵夫·李维,在一场激烈的马术比赛中,意外坠马,这场飞来的横祸改变了他的人生。当他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对家人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让我早日解脱吧。出院后,为了让他散散心,平息他肉体和精神的伤痛,家人带着轮椅上的他外出旅行。

他无意中发现每当车子即将行驶到无路的关头,路边都会出现一块交通指示牌:“前方转弯!”而拐过每一道弯之后,前方照例又是一片柳暗花明。他恍然大悟,冲着妻子大喊一声:“我要回去,我还有路要走!”从此,他以轮椅代步,当起了导演。他还用牙关紧咬着笔,开始了艰难的写作。他还四处奔走,举办演讲会,为残障人的福利事业筹募善款,成了一个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虽然“超人”克里斯朵夫已离开了我们,但我们永远记住了这个名字。

26.2012年“汉字评选活动”在青岛揭晓,“微”字脱颖而出。推委会认为,“微”指的是微博的“见微知著”、微信的“造微入妙”、微公益的“积微成著”,指的是北京暴雨中152位民工奋力救人时发出“我们不要钱,我们是来救人的”的“微言大义”、指的是上升乏力、集体焦虑的弱势群体的“身微力薄”。

27.卡耐基给他的雇员讲课,他拿出件器物,说:“这是盏出土的纯金古佛灯,是价值连城宝物,想得到它的请举手。”几十个听课的人纷纷扬起手臂。卡耐基突然拿起锤子把佛灯砸得七扭八歪,说:“现在还有人想得到它吗?”依然有许多人举手。卡耐基站起身,将佛灯扔进熊熊燃烧的火炉,不一会儿,把熔化得看不出形状的佛灯又拿起来,问道:“还有谁想要它呢?”听课的人面面相觑,犹豫不决……有个人却又果断地举起手,卡耐基问:“你为什么还要它?”那人说:“我可以重新把它打造成更漂亮的佛灯。”

卡耐基高兴地说:“对,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人生在世常像佛灯一样,被埋没、被蔑视、被羞辱,但就看自己是不是金子,朽木燃烧了,变成灰尘就没了价值,金子被烧化了价值依然存在,所以人生价值不是外在形象,而是内在素质和质量!”

28.2013年以来,以北京为代表的中国中东部地区多次遭遇雾霾天气。根据北京环境监测中心3月5日发布消息称,北京大部分地区PM2.5浓度达到400微克/立方米以上,属于严重污染级别。治理雾霾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两会期间,记者在街头进行了随机采访。

记者:“您如何看待雾霾天气?”

甲:“如今汽车数量太多了,尾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应大幅减少私家车数量。”

乙:“工业污染最严重!尤其是造纸厂和食品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直接危害着我们的健康!”

丙:“城市不断地规划、建设,拆除、施工,产生的粉尘让我呼吸困难。城市给了我们美好的生活,却没有给我们健康。”

丁:“我是外地人,我们那没有雾霾天气,污染与我无关。”

29.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注定是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就算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

【审题立意】

立意:扣住人生奋斗写“勤奋努力、坚守自我、自信、主动出击、耐得住寂寞、为了梦想不惧受伤、执着、坚忍”等都可以。

30.两个孩子得到一个橙子,他们争来争去,最终达成协议,一个孩子负责切橙子,另一个先选择切好的橙 子。他们按照商定好的办法各自取得一半橙子,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去了。一个孩子回家后,把半个橙子的皮剥掉了,把果肉榨成果汁喝,另一个孩子回到家,把果肉挖出来扔了,把皮留下来磨碎,将其混在面粉里烤蛋糕吃。

【审题立意】新材料作文,内容是两个孩子为一个橙子争来争去,经过协商达成平分的协议,结果却没有得到最理想的结局,没有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样一个故事,其中心含义是:充分有效的沟通,是使事物价值得到最大利用的前提;而缺乏有效的沟通,结果造成了事物价值的一半浪费。两个人不能说没有协商,也进行了一定的相互合作,但都没有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两个人也都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但却都没有告诉对方,缺乏充分的沟通交流,结果没有完全得到自己可能得到的东西。

材料的中心立意就是:在合作中要充分有效地沟通交流。谈沟通交流的,就是最佳立意,在立意上就可以归入一类卷。例如:“充分的沟通是合作的前提”“在沟通的基础上各取所需”“事前充分沟通,才能实现更好的合作”“沟通、交流、双赢”“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就必须进行有效的沟通”“向对方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等等。

或者从反面角度立意:“看似公平的分配不一定能实现人或物的最大价值(最大利益)”“不能盲目追求形式上的公平”“不能只求公平,不求实效”“民主协商不一定都能达到最好的效果”“缺乏充分的沟通,常常不能使问题得到最完满的解决”„盲目的相争常常会使人看不到问题的实质”等等。以上立意都可以算作一类卷的立意。

二类卷的立意:只谈合作,不谈沟通。虽然高考评分标准的一二类卷立意都是符合题意,但既然分为一二类卷,说明二者还是有一些距离的。谈“合作”也算是符合材料含义,但与材料的最佳角度还是有些距离,所以归入二类卷。例如:“合作则利,相争则弊”“合作共赢”“精诚合作”等等;或者只谈目标的重要性,这也归入二类卷,如:“目标比方法更重要”“目标不明确,即使方法得当也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实际上,二人的目标是都明确的,就是没让对方知道,缺乏沟通)”

三类卷的立意:明显地偏离了题目材料的含义,如一味赞美民主协商,或者说公平就好,凡事双方高兴就好;或者说“和谐比什么都重要”,这些话都不错,但与题目材料脱离太远,归入三类卷。还有的文章谈选择,或者谈价值,谈物尽其用,这也离题太远,归入三类卷。

四类卷的立意:与题目毫无关系,比如“乱扔果皮果肉,破坏环境卫生,立意为保护环境,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风马牛不相及,归入四类卷。

作文评卷,分项分等打分。内容项,表达项,特征项各占二十分。然后每项的二十分又分为四个等级。五分一个等级。

一篇作文,先看立意,看立意是否准确;结合着内容是否丰富,材料运用是否得当,能否表现中心,确定内容项归入一二三四类中。二看表达。语言只要通顺,结构只要完整,就要从二类卷入手,偶然有个病句,也不要紧,也可归入二类卷。如果有几个优美句子,或者很流畅,就要进入一类卷。如果有三到五个病句,或者连续出现不同的错别字五个以上,表达上就要归入三类卷。如果结构上有重大缺陷,或者字体潦草看不懂,或者病句多得难以卒读,可以归入四类卷。三看特征。立意深刻,或内容丰富,或语言有文彩,或在某一方面有创意,有与众不同之处,就可以给特征分。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有一方面即可。特征分一般在内容和表达项的基础上进行浮动,高低一类或同类打分,但不能跨类。要敢干打特征分 31.有一位朋友的座右铭是“群居守口,独居守心”。他解释说,群居守口,就是不言是非,不传绯闻,不言人恶,见贤思齐。独居守心,就是禁嫉妒之心、轻狂之心,养宽容之心、自省之心。心是根,言是叶,根深才能叶茂。

你是否赞成这位朋友的见解和说法?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审题立意】本题的写作范围相当宽泛。按赞成或不赞成“群居守口,独居守心”的说法,可从以下方面立意:赞成的立意:(1)认同“群居守口”的观点,论述为何要做到及如何做到“不言是非,不传绯闻,不言人恶,见贤思齐”;(2)认同“独居守心”的观点,论述为何要做到及如何做到“禁嫉妒之心、轻狂之心,养宽容之心、自省之心”;(3)认同“群居守口,独居守心”的座右铭,论述为何要做到及如何做到“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不完全赞成的立意:“群居守口,独居守心”虽体现了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传统道德,但面对当今的现实世界,我们对此还应加以扬弃,除了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一切,还应有嫉恶如仇的精神,敢于、善于同 各种丑恶现象和不良风气作不妥协的斗争。其他立意:只要符合文章内容“与给定的材料相关”的要求,所持观点明确,并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都可视为符合题意。

32.魏格纳是德国著名气象学家。一天,他生病住进医院,不经意间把目光落在了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便饶有兴趣地看了起来。突然他发现大西洋西岸的巴西东端呈直角的凸出部分,与东岸非洲凹进去的几内亚湾,像是正好能够拼凑起来,而巴西海岸每一个凹进的海湾在非洲沿岸几乎都能找到相对凸出的一块。“莫非大陆以前本就是一整块,而后才因某种原因分裂为若干个零散小块的?”在这个疑问的驱使下,魏格纳终于在1912年独创性地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轰动了整个地理学界。

33.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的人甚少;但若横木置之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

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黑压压的全是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审题立意】

这两则材料表面上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运用求同法仔细一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材料中的人物均未能把某件事做成功,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34.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的文学演讲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的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的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审题立意】(1)肯定母亲的行为

从母亲对我的训斥的角度:

“施舍首先是一种尊重”

从母亲“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的行为的角度:身教重于言教;人性的大爱就在点滴细节;善心不是表演而是发自真诚;

(2)批评“我”的行为

心理:“打发”

语言:“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

爱心不是简单的打发或施舍;行善更该尽善;行善不该盛气凌人

(3)对比“我”与母亲的行为

真诚助人与敷衍;“施舍”(含贬义)与“舍施”(即不顾虑自身而关怀对方);尊重与蔑视。

(4)从材料作延伸

富贵中的行善值得肯定,困境中能行善更应敬仰;高调行善与低调行善;因为有人格的尊敬,悲悯才弥足珍贵等。

35.《三国演义》中周瑜临终慨叹:“既生瑜,何生亮!”

海明威历经生命磨难,领悟了:人生最高的价值之一,就在曾经面对一个够格、强焊,逼迫你尊重他甚至崇拜他的对手。

我们身边有各种不同的“对手”。有人在时间的流转中,从“他(它)”身上照见了自我的改变;有人在人生的舞台上,从“他(它)”身上观看出真正的自我;但也有人不愿或不能面对“他(它)”。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36.①马路墙角的一隅,传出了二胡声。一个搪瓷缸,已碰掉好多瓷,里面盛满了纸币和硬币。二胡的主人是一位盲人。头发并不蓬乱,衣服虽旧,倒也干净整齐。他没有拉《二泉映月》等悲情的曲子,《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纤夫的爱》等欢快的旋律不断响起。“一个瞎子.竞能拉得这么好。”不知谁小声冒出一句。“眼瞎了,心不能瞎呀。”他淡然地回答。

②火车站一角,几位四肢健全者,蓬头垢面,匍匐在地、作揖叩首。有个青年妇女带着孩子,面前的地上用粉笔写了一行字:“孩子饿了,给十元吃饭吧。”还有一位身上挂着一张白纸,上写“父亲病危住院,无手术费,请好心人帮忙”的字样。

37.章太炎读了许多中医著作,自认为医术高明,喜好替人医痛,可他的药方价格高且根本治不了病。但朋友都知道他狂傲自太,便有意奉承:“用了你那妙方,神清气爽。”章太炎十分得意,确信自己已成为中医大师。一次,自己生病,自开药方治疗,但不见好转,不得已找名医求治,但服用了两剂中药便痊愈,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医术并不高明。从此他潜心于中医理论研究,注重实践经验积累,撰写了《霍乱论》等重要著作,也医治了不少疑难杂症。

38.在电影《后天》中有这样的情景,人们被迫躲进图书馆,只能烧书取暖,不过在选择烧什么书的时候每个人看法和选择都不同。为此中国作家马伯庸写了一篇短文《焚书指南》,将成功学、励志书、生活保健书、明星自传等列为烧书首选,在网上引起热烈讨论,许多网友认为这类图书太多太滥又缺乏营养,烧了也不可惜。

39.一位从沿海回来的朋友准备到内地投资,重点考察A城和B城。在A城,他坐在街头擦皮鞋,擦皮鞋的一个大婶的动作,让他对这个城市死了心:那大婶把他的一只鞋带解下来,擦好付了钱后再系上,一个细节瞬间让他悟出,这个城市市民的道德水准成问题——定是有人擦好鞋后不付钱跑掉过。在B城,他搭了5次出租车,下车前,5位司机都提示:先生,请带好您随身物品。最终,他把企业放在了B城,B城因此有5000人上岗就业,B城的税务部门每年也因此收到上亿元的税收,这就是一位擦鞋大婶和几位出租车司机的影响力。

40.①87岁的中国画家吴冠中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荣誉文学博士称号时说:“如果画,一定要画出新的想法、新的感受,重复自己是可耻的。”

②也有人说“重复是成功之母”,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不就是从一次次画蛋中走向成功的吗?

③美国物理学家费因曼说:“我有一双神奇的手,一只不断重复,另一只不断地颠覆前人的理论。” 41.老师去为学生准备咖啡,回来时端着一大壶咖啡和各式各样的杯子,这些杯子有陶瓷的、塑料的、玻璃的、水晶的,有的普通,有的昂贵,有的精制,老师让大家随意享用。

等每个学生都端起一杯咖啡,老师说话了:“你们注意到了吗?所有好看昂贵的杯子都被用了,剩下的都是那些朴素便宜的杯子。杯子不会让咖啡的质量变得更好,很多时候,只是让它变得更贵一些,甚至,有时候,让人忽略了到底我们在喝什么。”

42.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任时曾经被媒体问到:“中国的电视机已经出口到英国了,你是否感到危机?”撒切尔夫人一笑,回答道:“等到中国的节目也输出到英国的时候你再来问我这个问题。”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在任时也说过类似的话,大意也是一个不能输出价值观的国家,不能说它是一个强国。她们所说的价值观,简单的说,就是有稳定性、持久性的思想。在撒切尔夫人和希拉里看来,中国在没有输出电视节目或者是背后的价值观之前,中国是不足以为惧的。如果推而广之,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乃至一个人,在没有能力输出价值观以前,不能算真正的“强国”“强市”和“强人”。

43.2013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偕夫人彭丽媛访问俄罗斯。彭丽媛走出机舱时,穿着修身大衣,拎着皮包,被网友称为“丽媛style”。该皮包及风衣都来自广州本土的一个服装品牌“例外”。受“丽媛style”影响,该品牌设在武汉的专柜吸引了众多慕名而采的顾客,皮包及服装的销量也随之上涨。

韩国新任总统朴槿惠在候选期间拎的一款做工精美的皮包让韩国民众误以为是价格昂贵的名牌包,在韩国国内引发较为强烈的关注。随后官方解释这款皮包是韩国一家小企业生产的低廉的产品,朴槿惠认为帮助具有能力的小企业发挥出自己的实力很重要。

创办于2001年的英国品牌Issa,因英国威廉王子与凯特宣布订婚当天,凯特身着该品牌的一条宝石蓝连衣裙而“一夜成名”。44.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是世界电影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1947年,他执导的电影《开往印度的船》杀青后,出道不久的伯格曼感觉良好,认定这必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杰作,他甚至把握十足地说:“不准剪掉其中任何一尺。”并且连试映都不举行就直接进行首映。结果令他后悔莫及,拷贝出了重大事故,首映彻底失败。

第二天,他看着报纸上的影评,痛心疾首。就在此时,他的朋友笑容可掬地出现了,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明天照样会有报纸。”明天照样会有报纸,是的。此后,伯格曼在每一部电影的制作中,他只要有空,就去录音部门和冲印厂,学会了与录音、冲片、印片有关的一切,还学会了摄影机和镜头的知识。一代电影大师就这样起程了。

45.美国有句谚语:“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人们不能漠视数据,数据是科学的度量。

有学者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时代。随着社交网络的逐渐成熟,移动带宽的迅速提升,云计算、物联网的应用多样,数据的运用和创新给公民、政府、社会带来了种种的挑战和变革。

46.1946年,胡适在北大演讲时曾经对学子们说过这样一段话:“为什么我要你们独立,而不说自由呢?自由是对外面的束缚而言,不受外面势力的限制与压迫。而独立是你们自己的事,不能独立,仍然是做奴隶。” 47.有人认为一个人的心灵空间同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联,生活圈子的宽窄有时会影响心灵空间的大小;也有人认为一个人的心灵空间同外在生活空间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只要我们心怀阔远,我们的生活天地依旧会无限宽广。

48.人们处于遥远的地方,看不见一棵在地平线上努力生长的小草。

【写作提示】小草要想使人们看见它,就要让自己长得足够翠绿、茂密、高大、魁梧;人们要想看到小草,不能只遥远观望,要亲近、走近小草,给小草的努力以鼓励,以肯定;小草无需赢得人们的眼光,它只要努力地生长,活出自我就够了;人们与小草因为距离的遥远而彼此陌生,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由此产生;等等。

49.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教育研究的南京财经大学胡连生教授说,现在少数学生中存在的迷恋网络、虚度光阴、不求上进等现象,从根本上讲,都是责任感缺失的外在表现。一个连对自己和父母都不负责的学生,怎么会承担对集体、国家和事业的责任。

《中国青年报》上《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一文说:“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才会真正把实现自我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

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季羡林老人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一文中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恐怕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50.一老板在台湾某小镇停下车来买水果。卖水果的小伙穿着汗衫,光着脚。老板问他:“干嘛不穿鞋?”小伙说:“田就在旁边,跑来跑去,何必穿鞋?”

小伙把莲雾放在篮子里和箱子里卖,老板问:“篮子和箱子里的莲雾有什么不同?”小伙说:“都一样。放在篮子里,让客人可以看到每一颗莲雾都是好的。有些店家会通通放进箱子,上面是好的,下面都烂了。”

【写作提示】

“何必穿鞋?”提醒世人为人最好素面朝天,不要伪装,做真实的自我,如此生活更自由,内心更坦然。“何必放进箱子里?”提醒世人做事要光明正大,不做坑蒙拐骗之丑事。此材料适合写议论文,简要分析材料,突出卖水果的小伙的人性亮点,从而引出论点,再结合现实展开讨论,重点是探讨这种品行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尤其对当下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精神和品质予以明确,要体现思辨性,具有现实感,行文有条理

第四篇:作文 立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中国科学院博士生萧杨突然放弃留校继续做科研的机会,与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签约做数学老师。其导师程代展彻夜难眠,在博客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今夜无眠》,表达了他的困惑和惋惜:“他的选择让我很惊讶.他是我遇到过的最有天赋的学生„„中国,甚至世界可能会失去一个优秀的科学家。”

随后,这封信被科学网转载,激起网友热议:“大材小用”、“太过现实的社会环境让人才流失”„„而萧杨则回应说,自己逃离科研是因为失去兴趣,具体原因是累和没能力。“做科研太累,当我决定退出科研的时候,心里是久违的无比的轻松。”

请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正文] 清华博士的放弃也是一种境界

“昨夜无眠,为了一个学生。”11月13日,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程代展陷入困惑,他在清华的学生博士萧杨(化名)突然放弃留校继续做科研的机会,与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签约做数学老师。程代展在博客上写下3000多字的长信,表达惋惜与困惑。

清华博士萧杨在老师和家长眼中,无疑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且不说在科研领域的天赋和已取得的成绩,仅就清华的博士头衔,就足以让人对其发展前景充满想象。作为人们看好的“优绩股”,导师、亲友和社会自然怀有期待。然而,就在这当口,“优绩股”突然宣布下市,退出社会既定的游戏,不玩了,寻找自己心中的“山水田园”,这一违背常理的举动,确实让人错愕和不解,难怪对其倾注大量心血的导师彻夜无眠,发出谁之错和钱学森老人的终极之问:为什么我们的科研界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作为个体,萧杨有选择人生道路的权力,这点谁也无法干预和指摘。萧杨之所以放弃问鼎科学殿堂之路,自然有深思熟虑和理性的决择。对于导师的惋惜、痛心和挽留,萧杨给出的解释是搞科研太累,没兴趣。之所以选择去中学老师,是因为喜欢将知识传授给别人,觉得当中学老师很有成就感,凭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当中学老师很轻松快乐。说穿了,萧杨就是想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教育行业更适合自己。

由于导师程代展的“今夜无眠”和几千字的博文,以及对整个教育行业和科研现状的反思,萧杨的离去便具有了“公共事件”的意义。人们从个案的内核及背后,总想挖掘出某种具有社会价值的东西。加上萧杨本人对导师的回应文章,洋洋洒洒几千字,从中人们读出了萧杨的真诚,智慧,勇气与洒脱。正如萧杨自己所言,“只是我自己肯定不是科研界需要的人才,对科研没有兴趣的人是不可能做出真正有意义的成果的,我希望自己可以是教育界需要的人才吧。”,这不是矫情,而是对自己的客观分析和理性判断。

人贵有自知之明。按照萧杨的天赋和现有的知识积累,在科研界混也许可以如鱼得水,但最后只有两种结果,一是迫于学校的压力,将自己沦为发文章的灌水机器,虽然可以混得不错,天天面对的是自责和对自己的鄙视;二是坚持不发水文,又因为能力不足难以做出有价值的成果,从而贻误终生而混得更惨。说到这,人们可以看出,萧杨对自己的前程,看得十分清醒,不带有半点的盲目和情绪化。萧杨反复解释说,对科研不感兴趣是因为心累,一方面是无休止的,为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和价值的文章,同时对科研界的“灌水”行为充满了厌倦,说穿了,萧杨的离去,实际上是对当今科研环境的极端不适应。记得杨澜曾经说过,人之所以选择跳槽,是因为对周边环境的不适应,或自己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所以改变成了唯一的出路。

有人说,萧杨的离去是人才的浪费,是国家的巨大损失。从世俗的观点,一个博士生从事中学教育,是大材小用得不偿失,更有甚者认为是教育制度的失败,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失衡。诸如种种,都是从科学家的角度,从

经济学的观点,衡量萧杨“出走”的得失与社会价值。其实质仍是反映了整个社会,对待基础教育的认识和价值标准。在社会的天秤上,科研与教育工作者熟优熟劣,拷问着社会与政府的认知与取向。如果说,萧杨当中学老师就是浪费,且不说是一种数典忘祖的行为,绝对是对基础教育行业的歧视,对中小学老师形象的贬损。试问,科学家是从哪里来的?科研界没有基础教育作后盾,是否成为海市蜃楼。万丈高楼脚下起,作为基本常识,为什么人们总是忽视或者根本忘却。这是教育的失败还是社会的悲哀。人们永远不该忘记,正是由于千千万万默默无闻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才有了社会各行各业所需的建设者和领军人物。

人们应该为萧杨的“出走”而喝彩。放弃需要勇气,更是一种智慧。在急功近利、浮躁不安的时代,放弃繁华选择平凡,注定走向思想的崇高。不为名利所累,做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不失为人生的最高境界。谁能保证萧杨不会成为下个 赫尔巴特呢!也许萧杨的教鞭下,将出现无数的牛顿、爱迪生甚或比尔盖茨,兴趣所致,一切皆有可能!

清华博士萧杨逃离科研当中学老师 称已厌恶科研

2012-11-23中国文化传媒网

核心提示:近日,清华博士生萧杨突然放弃留校继续做科研的机会,与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签约做数学老师。其导师写下3000多字的长信,表达惋惜与困惑。数日后,萧杨在一个社交网站上贴出一封长信回复老师,“我已经厌恶科研了。”

新京报讯 “昨夜无眠,为了一个学生。”11月13日,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程代展陷入困惑,他在清华的学生博士萧杨(化名)突然放弃留校继续做科研的机会,与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签约做数学老师。程代展在博客上写下3000多字的长信,表达惋惜与困惑。

“大材小用”、“太过现实的社会环境让人才流失”„„这封信引起网友热议。

18日,萧杨在一个社交网站上贴出一封长信回复老师,“我已经厌恶科研了。”

导师

他是我最有天赋的学生

“他的选择让我很惊讶,我彻夜失眠也没想明白。他是我遇到过的最有天赋的学生。”昨日,程代展盯着办公桌上放着的他与萧杨合著的英文书籍,眉头紧皱。

程代展称,萧杨曾在系统控制领域的国际顶级专业期刊(IEEE TAC)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数篇长论文。“中国系统控制领域的博导没有几人在这本期刊上发过文章。”

“想当然地认为他会从事高端的科研”,程代展说,矛盾出现在半年前,萧杨突然告诉他,毕业后想去银行或者到中学当教师,并已经考过会计师。当时,程代展以为这只是“年轻人一时头脑发热。”

但11月初,萧杨突然告知导师,他已经被北京某中学录用,即将签约。

网友

钱学森之问PK自由选择

“你这样做,中国,甚至世界可能会失去一个优秀的科学家。”那天晚上,程代展彻夜难眠,在博客上发表了一

随后,这封信被科学网转载,激起网友热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科研人才?”钱学森之问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不过,也有一部分公众认为萧杨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中学老师的贡献不比高校科研人员低。”

学生

唯一原因就是没兴趣了

对于导师的不理解和网友的议论,日前,萧杨也在网上贴出长信,称“其实很简单,唯一的原因就是没兴趣了。没兴趣还算个比较中性的词的话,我其实可以说我已经厌恶科研了。”“做科研太累,当我决定退出科研的时候,心里是久违的无比的轻松。”

“我肯定不是科研界需要的人才,对科研没有兴趣的人不可能做出真正有意义的成果,我希望自己是教育界需要的人才。”萧杨表示,对去中学当老师充满期待,他很喜欢教会别人知识的那种成就感。

对话

导师

博士教中学是人才分配的失衡

新京报:为什么极力反对萧杨放弃科研?

程代展:他是我从事科研30多年来见过最有天赋的学生,是科研界很少见的好苗子。他在清华读了四年本科,数学功底打得很扎实,头脑很灵活,他善于发现问题的实质,并提出解决方案,和他讨论数学是一种享受。他也非常勤奋。已经有三所国外的大学邀请他去读博士后,他的科研前途很光明,就这么放弃了,太可惜了。

新京报:你问过萧杨对自己研究的领域感兴趣吗?

程代展:这点我需要反思,我从没有问过。我一直认为有兴趣才能做得好,能在国际顶级杂志上发表文章是一件很让人高兴的事情。我完全没想到他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感兴趣,没有体会到成就感。这点到现在仍使我困惑。

新京报:有人认为做中学老师的贡献并不比做科研的贡献低,你怎么看?

程代展:我决不怀疑中学教师的重要性,我的数学兴趣也是被几位中学教师培养起来的。但是我坚持认为博士当中学教师是一种浪费,特别是像萧杨这样有天赋的理工科博士。他在博士阶段的积累几乎用不到中学教学中去,国家的投入、导师的心血、个人的努力,几乎白费。难道让他去和中学生讲微分流形、鞅不等式等知识?

让博士们,特别是像萧杨这样优秀人才去教中学,是教育制度的失败,社会人才分配的失衡。

博士

我只是被教育成听话的好孩子

前日,记者联系到尚在美国访问留学的萧杨,他表示,已将自己的全部观点写在信中。

新京报:老师对你的选择很失望,你怎么认为?

萧杨:我深知程老师对我寄予厚望,我说出来他肯定非常失望的,我甚至一直在想就这样坚持搞科研搞下去,但真正到了该抉择的时候,我还是选择了自私地按自己的意愿。

退出科研界是因为很累,也没觉得自己是很有能力的人。(此前一直坚持科研)不是程老师强迫的,只是因为我从小被教育成“听话的好孩子”,只要别人给了我任务并且应该是我做的任务,不管我喜不喜欢,都会尽力去完成,不只是科研问题,甚至是帮实验室干杂活,都是完成的既快又好。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了程老师以为我喜欢做科研。

新京报:家人对你的选择是否支持?

萧杨:11月11日,我回姥姥家和家人开了个会。并不是他们劝我赶紧去挣钱,而是我想问问他们对我选择中学这样一个地位不高,挣钱也不多还挺累的职业有没有意见。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我真的厌恶科研的话,坚持干一辈子科研一定不会幸福的,而他们并不在意我的名利地位什么的,中学老师也挺好。

新京报:不少人认为博士去当中学教师屈才了?

萧杨:我觉得我有足够能力应对中学数学的知识。这与我觉得我完全没能力做有价值的科研工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也很喜欢教会别人知识的那种成就感。我做过家教,我觉得当几个小时的家教比搞几个小时的科研舒服多了。

今年寒假我还帮一个微积分挂科的大一孩子补了两天课,当她告诉我她补考得了90多分的时候,那成就感啊,杠杠的。

此外,做教师比较稳定,虽然收入不高。我也真的是没时间找其他工作,找工作的黄金时间因为我在美国访问留学错过了。

声音

我不了解详情,不评论具体的人和事。

中国社会对智力的追求一直比较低,以前科研被认为是比较时髦的职业,大家认为科研能带来财富、地位、名誉,对科研很热衷,一旦他们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就纷纷离去。此外,中国社会还存在一种小富即安的可能性,缺少更高的追求。

学生不想继续从事科研,那就让他走好了,真正喜欢科研的人会留下来做,没有什么好遗憾的。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

程代展是老一代的知识分子,他更重视为国家培养人才,强调贡献精神,萧杨是新一代青年人,更强调个人的价值和兴趣,这应该是时代的进步。每一个个体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而不是为了集体压抑自己的兴趣,每一个个体好了,社会才会更加和谐。而且萧杨表示对科研没有兴趣,程代展看到的是萧杨的天赋,但天赋不等同于兴趣,只有兴趣作为原始推动力才能在科研方面走得更远。——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郝雪梅

既然想的那么清楚,不是盲目的,那就只有尊重他的选择了。放弃科研也许跟老师的教育方式有问题,逼得太紧或者压力太大。学生去当中学老师,是想换个环境放松自己,也许有一天,他还会发觉学术界的好,回到学术界。

——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教育和文化学者 杨东平

这位博士生如果去中学任教,也许他将来对社会的贡献要比发几篇SCI文章大得多得多!也许程老师的课题组损失了一个优秀的博士、一个未来优秀的研究员;但他将来也许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博士或研究员。——网友 赵明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全球学术界大浮躁大跃进的年代,这种浮躁的背后,其实是科研人员待遇的普遍低下。待遇低了,那么人就只好玩各种短平快的招数来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无论是离开学术界去银行,还是留在学术界发大量垃圾论文拿奖金,都是如此。——科学网网友 王晓明

作文立意分析:

1.人,应该有选择的权利。王雅伟《心选择,新开始》曹紫薇《给选择插上自由的翅膀》赵康福《曷不委心任

去留》赵文勇《倾听心灵的私语》逯鹏《何不随性任自然》

2.让每个人都按意愿生活,社会更和谐,体现社会的进步

3.兴趣是干成任何一件事的前提条件王鑫秋《与兴趣相伴共舞》

4.兴趣的丧失,谁之过?(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科研人才?)

5.不管处于何种位置,人生一样可以有价值。

6.大材小用,博士教中学是人才分配的失衡。

第五篇:作文立意

作文立意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构思提示】

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下面提供几种参考构思:

(1)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沉香”的经历,但往往不能发现并珍惜它,反而对别人的“木炭”羡慕不已,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利令智昏、本末倒置,让蝇头小利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

(2)现实生活中,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十分严重,往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如果你是一个人才,你就不能被动的去等别人来发现你,而应该主动去实现你的价值,让自己闪闪发光。

(4)做事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墨守成规,思想僵化,要像材料中的年轻人那样,改变想法,舍得放弃,才能达到“一抢而空”的效果。

2、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不穷呢?”

立意提示:(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据此,我们顺着原材料分析就会发现,由于越人赤脚走路不戴帽子,那么鲁人到越国去必然会穷。这就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那么,我们对上述材料就会提出疑问,鲁人到越国去一定会穷吗?我们会认为正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这种立意是一种扩散性思维,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写出新意,是寻求新思想,提出新见解,阐发新理论的一种思维角度。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我们就会设想:鲁人听了劝告之后,会有什么反响呢?去还是不去呢?去与不去各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这就需要每个人作恰当的想象,从而得出“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这种立意是顺向立意的更深一层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想象思维的进一步发挥,使学生能够进行恰当合理的逻辑推论,写出立意新颖、主题深刻的文章来。2最近,“金庸茶馆”网站上出现的一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位笔名为“步非烟”的北大女研究生,在一次武侠作品的颁奖活动中放言“要革金庸们的命”,写出新时代的武侠小说。尽管这位获奖的女作家后来作了解释,称“革命”不是打倒,不是背叛,只是希望超越的意思,但这句话还是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批评步非烟“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也有人认为她勇气可嘉,狂妄得可爱。

针对材料作好三个判断

对于哲理性材料,审题的核心是概括;对于问题性材料,审题的核心是评判。本次作文题的材料是问题性材料。怎样对其中的问题作出恰当的评判?关键是要作好三个判断:1.事实判断。弄清楚基本事实是什么。2.关系判断。弄清楚所涉双方或多方是什么关系。3.是非判断。以正确的是非标准,作出孰是孰非、高下优劣等判断。这涉及到个人所属的立场、看待问题的角度、自己秉持的价值观念及个性喜好等。

再回到本次作文题上来。我们也作好这三个判断。

1.事实判断:材料叙述的基本事实是什么?答:步非烟挑战金庸们,意欲超越之。(注意:不是“侮辱”或“藐视”,谴责步非烟之无礼、缺乏教养之类,是不当的。)

2.关系判断:步非烟与金庸们是什么关系?答:实力新人与前辈权威,可以理解为他们分别代表着未来可能的发展与过去已有的成就。

3.是非判断:(1)实力新人可不可以挑战前辈权威?答:可以。(2)未来的发展该不该超过过去的成就?答:该。(3)一个人狂一点行不行?答:行。(4)步非烟的“狂”中有无欠妥之处?答:有,如在语言上。若她一开初就说自己“希望超越金庸们”,可能不会引发这一场**。当然,在后面两点上允许仁智各见,若持相反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也可。本次作文立意

(一)可以从肯定“步非烟”的“狂”的角度立意,如写:

1.不“狂”枉少年 2.狂者进取

3.狂者可嘉 4.化“狂妄”为动力,(二)可以从肯定“步非烟”有挑战权威的勇气的角度立意,如写:

1.权威不是神,勇者可超越 2.要敢于挑战权威

3.要有超越权威的勇气 4.勇气是前进的动力

5.敢想是成功的第一步 6.初生牛犊不畏虎

(三)可以从肯定“不非烟”的奋斗目标的角度立意,如写:

1.确立奋斗目标,实现人生价值

2.目标就是方向,目标就是力量

3.以伟大的目标激发人生的潜能(此为最佳)

(四)也可以从否定“步非烟”的“狂”,或否定其放言“要革金庸们的命”这种做法和说法的角度立意,如写:

1.志远不必轻狂 2.为人须谦逊

3.切戒浮躁,远离轻狂 4.口出狂言,不如以实绩说话

5.狂在精神,不在语言 6.浮躁出轻狂,人生当戒之7

.进取何须出狂言

8.说到做到才是真英雄

谈“超越”“创新”,都并不太好。因为不是材料的主要意义,甚至不是材料中的事实。

审题不准就会导致立意偏差,如:世界需要创新,生活需要革新,创新才有进步,敢为天下先,创新才能发展,勇于创新,胆识过人,超越自己,做真正的自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何面对网络时代,找准位置展现自我,等等。

如果肯定“步非烟”超越权威的勇气,就不要以“蚍蜉”为喻。“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调张籍》诗。蚂蚁想摇动大树,十分可笑。后以成语“蚍蜉撼树”比喻自不量力,感情色彩很鲜明。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如下标题或说法都不妥当:蚍蜉撼大树,勇气真可嘉;蚍蜉撼大树,贵在不自量,等等。

浮躁轻狂不可取

看到步非烟放言“要革金庸们的命”这则新闻,我首先想到的是一些中国人的坏毛病。我并非有意诋毁国人,而是从这位女研究生的大话狂语之中分明感受到了一些令人不快的东西,比如浮躁轻狂。很不幸,这确是国人,尤其是国人中那些高喊着创新超越,又有一点“自我推销”的理念,会一点“宣传造势”的手腕的年轻人的一大弊病。在我看来,这种浮躁轻狂的坏作风,是完全不可取的。

时代是要求有创新超越,但个人处世却要谦逊沉稳。创新,要的实实在在的行动,何须浮躁张扬?超越看的是实实在在的成绩,何须轻狂作态?孔孟之道,自古崇“谦”。然而,似乎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日,有一些人被外界文化浸染得忘乎所以,不知“谦”为何物,更别提坚持中华民族其它传统美德了。低调容易成事,而高调难免出丑,浮躁轻狂是成大事之大忌。

年轻总是好的,但也难免因幼稚而浮躁。古人有言“初生牛犊不惧虎”者,盖肯定年轻人之无畏也。但作为一个年轻作家,一得了点儿奖,就得意忘形,就狂妄得分不清现实与梦想,就为人所鄙了。金庸老先生的小说我也自小爱读,当初只是看江湖风雨中的侠骨柔情,刀光剑影里的情仇恩怨,如今细细体味,却不得不为老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常人难及的社会阅历所折服。而相比之下,即使步非烟作品是原创与精彩的,现在比老先生也仍是差之千里。只是在国内得了个奖便“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只差“羽化而登仙”了,很难说这位作者在以后还会取得怎样辉煌的成绩。其实,要想写出新时代的武侠来,超越历史上的金庸们,本是大志可嘉,梦想可期,但这种过度的事前张扬和自我标榜,就是一种由幼稚而生的浮躁了:若最终超越不了,则如何面对当初的大言不惭?

再者,因为无知而轻狂,也是这一代人的一大特色。无知最是可怕,因为它将使一个人失明,看不到地之大山之高海之深,自以为是,轻浮狂妄,无益于进步,甚至有害于今后的生存。对“革命”一词,我还是首次在这里听说是“超越”之意。想来这下又该有不少外国人苦恼于汉语“博大精深”了吧?无知并不可耻,可耻的是不知自己的无知,还“无知者无畏”,把无知当作勇于狂妄的资本。对一个靠汉字生存的作家而言,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与语文水平,是非常令人担心和质疑的。然而还有国人将此当作可爱,这不得不让我在发笑之余胆寒。

这位北大生的浮躁轻狂只是当今年轻人的素养的一个侧面反映,却留给我许多惊讶和困惑。在这个文化速食大行其道的年代,实在不希望传统的美德也被“速食”了,只留下那些积久的毛病在风中招摇,张狂丑陋而不自知。毕竟年轻一代是国家形象的名片,是国家前途的代言人,我们应当戒除这些毛病,让自己更踏实而可爱,更稳健而有成。

我只是不希望别人看着这则新闻说:“看,这就是中国人”。

5、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螃蟹的责备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题意分析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青蛙与螃蟹之间发生了一场美丽的误会,从某种程度上说青蛙的指点没有问题,螃蟹的理解也是理所当然,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这个关键句,另外由于题目中要求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所以我们在构思的时候可以分开从青蛙或螃蟹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如果从螃蟹的角度思考,螃蟹之所以找不到去河边的路,是因为它对青蛙的意见生搬硬套,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可以得出“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接受别人好的意见(思想)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等观点。

如果从青蛙的角度思考,青蛙之所以好心没办成好事,是因为它给别人提建议是只是从自身出发而没有站在螃蟹的角度替它着想,忘记了它天生是横着爬这一特点,结果好心办坏事。我们可以得出“帮助别人(给别人提建议)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等类似的观点。如果有同学全面地把握材料,提出“误会源于错误的沟通”等观点并能自圆其说,那也属于切合题意。

6、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果戈里在自己的作品发表之前,有先请别人提意见的习惯。有一次,他写好一个剧本,把当时最有名的诗人茹如科夫基请来。一吃完午饭,他就开始朗读自己的新作。年迈的茹科夫期基有睡午觉的习惯,听着听着,不觉打起盹来了。过一会儿,诗人睁开眼睛时,果戈里对他说:“你看,我希望听到你的意见,而你的瞌睡就是最好的批评。”说着,就把剧本投入了火中。

审题过程:

可供选择的角度: A、严格要求出精品

B、虚心是完善的重要条件(上两个是本质意义)

C、要敢于“推倒重来”(这是从A、B项生发出来,从另一角度赞扬果戈里)D、对自己创造的成果应取审慎态度

E、何必付之一炬(这两个是逆向思维,在未弄清作品的要害之前,仓促焚毁不一定就是严肃的态度。)

下载材料作文立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材料作文立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立意

    一、高考作文押题有关沟通交流类的作文。【押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一只孤独的鸟飞过一棵孤独的树,鸟和树都看出彼此深切的孤独。鸟很想常居于此,并以自己温暖的歌......

    作文材料立意

    高考材料作文训练1.(2010·石家庄市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家人吃夜饭。“谈谈你们的新年新愿望吧!”父亲对三个孩子说,“看看谁的最高明。”......

    作文立意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一、写作导航 众所周知,论点是作者在议论文中的观点、见解和主张,是作者经过反复思考后的结论。一篇议论文质量的高低,立论是否正确深刻、思想......

    作文立意

    1、 作文的立意 2、 论点的延伸及选择 3、 材料的选取与组织 4、 句段的转折,首尾一、作文的立意 第一步:了解题型 高考中,给出的材料作文中,一般可能会包含以下类型: 一、 叙事......

    作文立意

    作文立意 文以意为主”,“意”就是文章的主题。它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中考作文大多是话题或材料作文,没有......

    作文立意

    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傅山在《作字示儿孙》小序中写到,写字要注意“宁拙毋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直率无安排”。 鲁迅对于作文白描法,也曾谈过十二个字:“有真意,去粉饰,少做......

    作文立意

    一、高屋建瓴法 例文1正如每一条大道总有许多岔路,每个人在一生总会遇见不少抉择的关口。是啊,许多事物需要选择。形而上者,如鲁迅为改造国民性而弃医从文;形而下者,如张爱玲所说......

    作文立意

    作文的立意 什么是立意?立,就是确立;意,就是思想。立意是作文的根基。一篇文章的立意可以看出作者的立场、胸怀、境界,好的立意是作者健康的思想、高雅的情趣、良好的修养、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