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故事:一个下岗女工的社会互动和自我建构(摘录)

时间:2019-05-13 08:48: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母亲的故事:一个下岗女工的社会互动和自我建构(摘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母亲的故事:一个下岗女工的社会互动和自我建构(摘录)》。

第一篇:母亲的故事:一个下岗女工的社会互动和自我建构(摘录)

母亲的故事:一个下岗女工的社会互动和自我建构(摘录)

引 言①

终于要开始讲这个故事了吗?虽然好几个凌晨时分都有一股莫名的激情在促使着自己写下这两年多来的所有感受,然而真正要开始的这一刻,却没有把握可以讲好这个关于个人、关于时代、关于人生的故事,但我想,至少试一试。

如果说最初的写作念头来自母亲的外在叮嘱,她告诉我:“以后你可以把外公、外婆,或者我们的故事写出来,正好你是学新闻的嘛。”到后来读研期间自己在电脑上点击那一张张回访某地留下的照片,给我很多回忆的刺激和唤起,我便从内心开始想要去探究和解答一些问题。这个某地,是我祖辈、父辈们为之奋斗过的地方,也是我童年成长的地方——原核工业国营“七矿”(代称,后同)。七矿位于云南省L市(代称,后同),在距L市区36公里一个叫大田河的山沟沟里,其组建于1976年5月,在当时部队化工厂和L地区化工二厂的基础上合并而成,②由原国家二机部③接办,属于中央直属机构。全矿职工最多的时候大约有400多人,加上家属有1000多人,矿区里配备了医院、邮政、粮店、百货店、幼儿园,后又开办小学、初中,在当时偏远封闭的山沟沟里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小社会”。

我的母亲,李某,1965年6月出生,祖籍四川,现年48岁,她便是建矿以后跟随我的外公、④外婆、舅舅、姨妈从贵州761矿来到原核工业国营七矿的,她在当时的L县一中读完初中后便回矿上当待业青年,1985年我的外公退休,她接替外公,在矿上先后担任矿广播员、电影放映员、档案员的职务。1994年核工业总公司根据国家关于对军工生产调整的精神,⑤对七矿实行退役及环境治理恢复,所以从1993年开始,七矿便开始陆续进行分流转人的破产安置工作,于2002年正式破产。母亲便是随着企业破产,买断工龄,后长期失业在家并重新就业这样一个受时代裹挟的个体,所以,经过两年多的好奇、疑惑、探究和反思,我想把关于我母亲的故事及其身上折射出来的时代背景以我的方式讲出来。

一、“讲故事”:理论与方法

(一)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其实最开始关注的是七矿这个国营矿业的发展史和变迁史,因为自己虽然在那里度过了将近6年的童年时光,但竟然对其来历和具体情况一无所知,只是偶尔从祖辈、父辈的回忆和讲述中获取片段,跟随他们畅想一下当年的岁月,或者就如文章开头时提到的那样,跟随父母、亲人以及父母的朋友(原矿同事)回访七矿和聚会,听他们说了一些什么,看他们做了一些什么,感受着他们的怀旧情绪,感慨着物是人非、世事变迁,所以我想重新探寻祖辈、父辈们的足迹,了解七矿是如何成立的,当时他们为什么会举家来到这个偏远艰苦的地方,起初的矿山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在矿上具体做些什么工作、如何生活等问题,以及关注和思考破产后现居L市的原矿职工的生存现状和精神诉求。至于母亲,因为她性格比较活跃,做事情认真负责,当时又是矿上的文艺骨干,所有一开始我便把她作为研究的报告人,希望通过她善言谈、好交际的性格帮助我更好地开展田野调查和采访。但是在深入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我却慢慢意识到她可能才是这个故事真正的主角,对于母亲这样的“4050人员”,⑥她是具有典型性的,并且通过深入到她的日常生活,参与到她的社会互动和人际交往,以及反思了她生命历程的脉络,才发现我想要探寻的七矿发展、变迁历程本就和母亲的经历交织在一起,而那群原矿职工也不时地和母亲现在的生活相遇到一块儿,所以梳理并讲述母亲的故事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七矿的历史,折射出个人、群体在时代发展中的故事。

生命历程研究(life course research)主要是社会学领域的一种分析范式,1960年代以来得到迅速发展,主要经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初到1940年以前,主要推动者是芝加哥学派,他们研究城市和移民的生活问题,代表人物托马斯就提出:“研究必须关注不同类型个人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在不同环境中生活时间的长短。并且跟踪这个群体的未来生活,获得关于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各种经历的连续记录”;⑦第二阶段是上世纪60年代以后,生活中发生诸如经济危机、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等社会事实,迫使人们开始认识到生命模式与社会历史之间的互动关系,人们认识到“社会因素是研究生命历程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⑧“生命历程”是指在人的一生中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出现的受到文化和社会变迁影响的年龄及角色和生命事件序列,生命历程研究范式中主要包括四个主题:第一,人生活在变化着的历史时空中,两者相互作用;第二,人类行动主体存在于主动选择和社会制约中;第三,生命过程中有一个时机的问题;第四,生命存在于相互关联的社会网络之中。⑨我的母亲便是由单位的一名文艺骨干变成失业下岗的家庭主妇,经历了社会结构性变迁,承受着市场转型的代价,错过了人生中最佳就业阶段,不断面对着社会互动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忧虑着将来老年生活会遇到的困难等等,可以说是具体体现了生命历程研究主题四个方面的内容。从已有研究看,所谓生命事件一般包括接受教育、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结婚或离婚、生养子女、参加工作或辞退、居住地的变迁、退休等事件,本文中便主要涉及母亲参加工作、退职、搬离矿山、再就业、办理退休等一系列事件,我在文章中也将母亲的生命历程大概划分成这样几个阶段:工作阶段、退职在家阶段、再就业阶段、目前生活阶段。

不论是朝夕相处了二十多年的生活经历,还是这两年研究生期间的刻意关注,我都在不断进入到体现着母亲具体生存状态和生存方式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可避免要参与到她的个人交往和社会互动中,社会互动是一种“相互的社会行为,是人们对其他人发出动作或作出反应的过程,互动中人与人进行沟通,把行动导向他人”,⑩所以我也常常有这样一些想法和问题萦绕心头:父母常借节假日组织家人和原矿同事回访七矿,外省的亲人回云南探亲、过节,也常常要求回访七矿,又或者是现居L市的原矿职工们的聚会和相遇,我想知道大家对七矿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感情,为什么时不时需要这样的相聚和彼此倾诉,母亲从这样的交往互动中寻求到什么呢?下岗失业在家并不断尝试再就业的母亲,她在面对新环境和不同于矿山那些亲密群体的L市当地人时,为什么在交往互动中表现出很多复杂的情绪和不同的交往状态等问题。然而,越深入到母亲的生活和交往中,我就越发现太多问题远远超过了自己预想的范围,已不仅仅是停留于对表面交往形式和内容的探讨,而是直指内心——探寻母亲的“自我”,也仿佛是在不断考问自己的“自我”一般。“符号互动论”创始人米德便论证了人的心灵和自我完全是社会的产物,“他强调个体的心灵、自我以及相关的思维活动取决于他所参与的社会行为”,[11]他认为个体与社会始终是相互作用的。米德还对自我的基本结构“主我(I)”与“客我(Me)”进行了分析,“主我”是个体对他人态度的反应,是自我主动性、生物性的一面,“客我”则指自我对他人对自我的期望的内在化,客我作为他人在自我内部的积淀,作为自我的一种参照标准,是一种对自发冲动结构的评价因素,也是自我的正在出现的自我形象的因素之一,“主我和客我共同构成了一个出现在社会经验中的人”。[12]对于符号互动理论者来说,“角色扮演(role taking)”是一个重要概念,其认为人类的行为是社会性的,受到与其他人的交往的影响,人类通过与其他人的互动来认识他们自己是谁,人们借助于与其他人的人际传播而建立意义。[13]对于母亲而言,在单位工作时是一名文艺骨干,因企业破产,买断工龄中受到不公正待遇而带领其他原矿职工争取过利益,后长期失业在家成了一名家庭主妇,再后来是一名社会底层的打工者,或是现在的小有权力的宿舍管理员。根据母亲在日常生活中参与的社会活动及其塑造的不同角色的自我,我将母亲的交往互动分成“正式的社会活动、社会工作”和“非正式的消遣娱乐活动”两方面来进行观察,思考她的社会角色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转变历程,其间,她在社会互动和人际交往中的“自我”又面临着怎样的冲击、调整和重构。

这些便是指引我讲述这个故事的不竭动力,加上关于下岗职工、三线工人的研究中[14]大多是社会学认同和社会保障理论层面的探讨,个案研究中也没有关注具体个体的“深描”研究,所以我想结合自己学科特点透过母亲的生命历程对其社会互动和自我建构进行展现,并分层描述。

(二)这个故事如何讲

研究过程中最大的一个顾虑也是来自母亲,一个跟我太亲近太熟悉的人,我没有把握能处理好研究要求的主观性和客观性之间的尺度,一方面想要一个丰满感人的故事,另一方面又需要保持冷静和客观,所以我也在摸索中慢慢寻找最适合自己开展研究的方法,后来接触到叙事探究的方法,给我很多借鉴和启发。关于叙事探究,理论上并不完整,它是学者们在不断地研究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研究经验的方法,一个概念特征,其理论来源主要是杜威的实用主义,其就是要努力揭示经验不仅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从而达到对经验的理解和解释。陈向明在《叙事探究——质的研究中的经验和故事》一书代序中就说,“叙事探究不是以一个‘问题’(problem)开始,而是以一个研究者感到好奇的现象开始”,叙事探究“是理解经验的一种方法,它是研究者和参与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个或一系列地点,以及在与周围环境的社会互动中的合作……叙事探究是经历的和讲述的故事”,叙事探究中强调“现场”、“情境”,要构建一个具有时空、地点以及个人与社会互动的三维结构,要求研究者把“情境中的人”放在思考首位,所以强调要“参与到实际生活中去思考,去‘经历经验’,去对经验的过去、现在及未来进行探究、询问”,要求“不仅要把所探究的内容展示给读者,而且还要把探究过程本身告诉读者”。[15]所以我制定的研究计划是从自己好奇的现象和问题入手,一方面循着自己的疑问进行调查和访谈,访谈对象主要集中在身边的亲人和现居L市的原矿职工,其中有几个重要访谈地点是位于L市区的原矿离退休人员管理处和原矿职工安置点,以及位于大田河的原矿矿址,上面有一个原矿离退休人员管理处设置的护矿班;另一方面便是更加主动参与到母亲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交往中,从中去发现其生活经历中有重要意义、代表性的事件和这些事件中的其他关键采访对象,进行深度调查和访谈。

所以我的故事将分成三条脉络进行架构和讲述,主要脉络是七矿发展变迁的历史及其职工的命运和母亲生活经历、社会互动的交融;另一条是作为背景的“国家-社会”框架,梳理母亲生命历程的同时也把国家社会层面的大背景融合进去;还有一条便是在讲述母亲故事的同时穿插我的访谈笔记和日志,附录中也会补充部分访谈内容,丰富故事,亦是提供一些客观的参照和说明。■

注释:

①此处原文为“绪言”,摘录时改为“引言”。郭建斌注。

②参阅内部资料《云南军事工业系列志 第五部 “七矿”志(1976——1988)》,云南军事工业志编委会国营“七矿”志编辑部,1991年12月,第2页。注:当时矿里面的职工只有干部才有这本矿志,属于内部保密资料,不得外借、传阅,我的这本资料及当时的一些相关政策、文件是从姨爹那里获得。

③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工业部根据不同职能划分出不同的机械工业部门,“二机部”主要是指核工业和核武器部门,笔者注。

④我的外公、外婆一共养育了6个子女,分别是我的大舅、二舅、三舅、姨妈、幺舅,母亲是家里的老六。当时大舅、二舅已在贵州就业,所以跟随外公、外婆来云南的只有三舅、姨妈、幺舅和母亲。

⑤即“军转民”:其背景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接着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随着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中国军事工业也进行了重大的调整,从过去主要为军用服务,改为军民结合,保军转民,重点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服务。参阅《当代中国丛书·当代中国的核工业》第7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⑥“4050人员”指的是女性40岁、男性50岁以上的大龄下岗失业人员,这一指称已为政府有关部门和当事人普遍使用。转引自郭于华、常爱书:《生命周期与社会保障——一项对下岗失业工人生命历程的社会学探索》,《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⑦⑧李强、邓建伟、晓筝:《社会变迁和个人发展:生命历程研究的范式与方法》,《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6期

⑨参阅郭于华、常爱书:《生命周期与社会保障——一项对下岗失业工人生命历程的社会学探索》,《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⑩胡荣:《社会互动的类型与方式》,《探索》1993年第6期

[11][12][美]乔治·H·米德著,赵月瑟译:《心灵、自我与社会》第4、5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

[13][美]E.M.罗杰斯著,殷晓蓉译:《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第136页,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14]比如施文:《“三线人”身份认同与建构的个案研究——以陕西省汉中市回沪“三线人”为例》,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4月;许薇薇:《三线职工第三代地域身份认同研究——以安徽某三线厂南京人为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3月;许坤红:《社区变迁与地域身份认同——以一个油田社区为例》,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4月。

[15][加]D.简·克兰迪宁、F.迈克尔·康纳利著,陈向明审校,张园译:《叙事探究——质的研究中的经验和故事》第2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第二篇:一个下岗女工的创业故事

一个下岗女工的创业故事

一个下岗女工的创业故事

听说么学红的故事,缘于在太平区高德街道西城社区的一次采访,社区主任告诉记者,在西城社区有一位敢闯敢拼、执着顽强的奇女子,一个城里的下岗女工,到农村包地种树,如今她已成为那片“绿色银行”的女当家,她的创业故事足以感动身边的每一个人。4月3日下午,记者来到了么学红创业掘金的地方——阜蒙县于寺镇八里卜村的一片生机盎然的林地。

见到么学红,果然如社区主任所言,她快人快语,性格爽朗泼辣,浑身充满了朝气和活力,当我们交谈的时候,她的脸上写满自信,还有成功的喜悦。

自强自立,做命运的主人

38岁的么学红说,10多年前自己下岗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当时的她,一毕业就到海州矿交换台工作。一个风华正茂的女孩子刚毕业就捧上了“铁饭碗”,真是令人羡慕。然而,天有不测风雨,1995年,企业正式宣布破产,此时的么学红感到万般的失落与无奈,前方的路在哪里,她陷入了痛苦的思忖之中。

不服输的么学红,不甘心闲在家中无所事事,决心靠创业改变命运。她做过服装生意,还摆过摊卖过菜……但是几年闯下来,她始终也没有找到一条成功的道路。么学红想,树挪死,人挪活,我就不信没有自己的路!换一种思路,就是换一种活法。城市无路可走,去农村搞种养,也许是一种出路。于是,2001年,她说服了亲友,大胆承包了阜蒙县于寺镇八里卜村的200亩林地,走上了艰苦的创业之路。

难忘最初的“帐篷岁月”

到农村创业,想法虽好,但谈何容易?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的么学红,对农村的一切都感到十分陌生。特别是提起那段“帐篷岁月”,么学红每次都是眼泪围着眼圈转。2001年6月,么学红和丈夫带着帐篷,正式“驻扎”在林地。当时,除了一大片树林和他们作伴,周围十几里内一个人影都没有。到了晚上,风穿过树林发出呜呜的响声,仿佛狼群的呼嚎,令人毛骨悚然。荒郊野地,没有水电,么学红就买来汽灯照明,每天早晨起来,整个脸被熏的黑黑的。最难熬的是下雨天,雨天对林地来说,是绝好的滋补品,但对住帐篷点汽灯的么学红,实在是种考验。有时候累了一天刚刚入睡,睡梦中觉得浑身冰凉,醒来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被雨浸透了,地面上也流出一道道泥沟。眼看着雨越来越大,么学红和丈夫把洗脸的盆、喝水的杯子和所有能盛水的容器都派上用场,整整抗了一夜的“洪”。快天亮时,雨稍小了些,可此时么学红再也抑制不住心里的酸楚和委屈,她一下子坐在床上,创业的艰辛和对家人的思念一齐涌上心头,接着泪水伴着雨水和汗水滂沱而下。哭归哭,但打退堂鼓可不是么学红的脾气。第二天,么学红照样早起,和请来的技术人员们一起打井找水源,盖房子。饿了,垒几块石头支一个锅,大家一起煮面条吃。三个月下来,水井打出了水,林地边也盖起了一间不算大,却能遮风避雨的砖房。么学红却累瘦了,白皙的皮肤被晒得黝黑,连亲朋好友都不敢认了。

勇闯难关,苦尽甘来

么学红的创业之路似乎并不平坦。2002年,秋天临近,这是树木最为繁茂的季节。远远望去,近200亩的林地里一片郁郁葱葱,一排排杨树挺拔茂盛。么学红象往常一样在林子里巡查,这时,她竟意外地发现,在林地西南角几棵杨树的叶子已经泛黄,有的部分脱落。么学红意识到可能是遭遇了虫害,于是,她立即请来技术人员对树进行对症下药。经过及时“诊治”,整片林子避免了一场虫害,么学红也松了一口气。

时光总是在人感觉最忙碌的时候,走得最快。多少个寒暑交替,日日夜夜,近7年的时间过去了,如今,么学红的近200亩林地里新栽的6600多棵速生杨,成活率在85%以上,且长势喜人。“我的林地还是阜蒙县林业局的样板林呢。么学红自豪地说道()。

饮水思源,不忘众乡亲

初尝成功甜头的么学红,并没有忘记在创业之初曾经帮助过她的乡亲们。么学红说:“乡亲们曾经帮助过我,我也希望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他们出来打工赚钱不容易,在我这干活的人,我都希望大家相处愉快。”她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么学红林地打工的村民都能及时拿到工资,从来没有拖欠过。几年来,林地先后安置就业500余人次,只要是么学红的林地招人,八里卜的村民们都争先恐后地来报名。

村里人都说,么学红不仅在事业上精明能干,是个好当家人,还生就一副菩萨心肠。村里一个姓陈的村民,以前在么学红的林地里打过工,前些天,他的妻子患上了类风湿,他不得不辞工回家照看妻子。因为生活困难,无钱看病,陈某十分着急,万般无奈之下,他报着试试看的态度,向么学红借1000元钱。么学红得知情况,二话没说,将1000元现金交给了他。陈某感激得泣不成声。管护林子的老姜头,每次看到么学红都叫她“救命的恩人”。一个夏日的晚上,么学红的电话突然响了,是村民老姜头打来的。电话里得知,老姜头的二儿子与人发生口角,一时想不开,要自杀。么学红挂断电话,立即开车赶往老姜头家中,将他的二儿子送往医院,并垫付了500元的住院费。经及时救治,他的儿子转危为安。

面对如今的成就,么学红说,创业苦,也有甜,一个人只有亲自经历了才会真正体会到苦在哪里,甜在何方。我喜欢现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不管多艰难也要一直做下去。希望下岗的姐妹们挺起腰杆,自主创业,只要努力一定会成功!

第三篇:一个母亲的故事

儿子有了出息,在城里有了车,有了新房,还给母亲讨了一位善解人意的媳妇儿。儿子儿媳都孝顺,总叫母亲从乡里搬入城里享享清福,抱抱孙子。而母亲,却执意不进城,“住了一辈子的乡下,住不惯城里,真住不惯„„”“孙子想我了,你们就抱着他回乡下看看,你们想我了,就常打个电话„„”母亲一直这样说。

“妈,您就进城住一段时间吧。他,想您了。”妻子诚恳的话语总算打动了母亲,母亲就想想,进了城。妻子非常细心地给母亲讲了许多城市家电等的用法:马桶小的按钮按一下放半桶水,大的摁了放一桶水;冰箱门儿不好使,要小心着看关严实;煤气灶往左转转火就有了;水龙头都是左边热水,右边冷水;给孙子热牛奶别放太多水„„母亲就像一个五岁的小孩儿,似懂非懂地听着。

儿子儿媳都要工作,平时都不常在家。这是第一天,母亲不敢用家里的马桶,走了一公里去两毛钱一次的公厕;母亲不认识冰箱,不敢用劲去打开;母亲不会用水龙头,转来转去也没水,不小心抬一下,水又溅了她一身,还差点吓坏了;迫不得已,要给小孙子热牛奶,母亲用了燃气灶„„

中午,儿子有事回了趟家,一开门,就闻到一股煤气味。这时的母亲正坐在沙发上,没开电视,抱了个枕头,慢慢回过头说:“我头有点晕„„”儿子惊呆了,赶紧打开厨房的门,关掉了煤气灶,又赶紧打开客厅的窗户,然后冲进卧室,小儿子在睡觉,他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跑,一个窗户一个窗户的开。母亲也惊呆了,木木的站起来。儿子松了口气就又回到客厅。“出什么事了吗?”母亲问。“没事的,妈,您放心,真的没事。”然而儿子满头的冷汗和苍白的脸已经让母亲吓到了。“我给孙子热牛奶,我打着了火,但热好牛奶后,我不知道怎么把火灭了,就用湿毛巾把火扑灭了„„”母亲像一个孩子,一脸无知的神情。儿子就是能说:“没事„„”

晚上,媳妇又给母亲讲了一遍用法,“火往左扭就开了,那关火自然也要扭一下;冰箱„„”母亲听着,很费力,她还是什么也不懂。一天内,她只用了煤气灶,就闯了祸,不知道她还敢用什么。母亲想了想说:“我看,我还是回乡下吧。在城里,我真住不惯。乡里头呆了一辈子,我还得呆乡下,你们想我了就回乡下看看。”儿子儿媳听了着急了,费力地劝老太太再住些日子,可是母亲第二天还是回去了。

不久后,儿子儿媳离婚了,这对儿子来说无疑是天大的打击。整天的,儿子都无法静心,终于又丢了工作。后来又出了车祸,腿伤了,医生说得卧床半年才行。母亲来电话了,曾经这个城市留不下的老太太主动要求要进城,说:“我想小孙子了。”

这样,母亲进了城。第二天,母亲就用家里的燃气灶给儿子做了饭,给孙子热了牛奶,还从冰箱拿了鸡蛋,关门时总轻轻的,还不忘看一眼是不是严实了。母亲第一天的表现好的惊人。之后的几天,母亲进市场买菜,打扫房间,她的表现让人看了全乎是个城市老太太了。当儿子不需要他时,她是城市的小孩子,无知,不习惯;儿子需要了,她能在几天内将自己改装成城市老太。母亲就着这样为儿子活着。突然有一天,母亲问儿子:“你想要电脑吗?写点东西吧?”儿子呆了,母亲也知道电脑?“我听楼下刘老太太说,现在年轻人都喜欢在电脑上写东西呢,说好使唤!”儿子这才反应过来,“电脑?写东西?”“对呀,你小时候挺喜欢写东西的,写得可好呢!”儿子的眼睛湿了,那泪水中漾着幸福。母亲不懂电脑的,竟能说起电脑。母亲见儿子不说话了,说“你别担心钱,我有——”说着,她从兜里掏出个鼓鼓的布包,从里面掏出一沓钱来,“这是这几年攒的,四千多呢!购买一台电脑了,听说组装的便宜,我们买来自己组装吧!”

第二天,母亲就去了电脑城,楼里几个热心的老太太、年轻人都帮着她。几天后,家里就又添了一台电脑。本来儿子已经很久没有写过东西了,不过写几篇后,就感觉好多了,之后又零零散散地发表了些。儿子的灵感全来自于这位无所不能的“城市老太太”。

半年过去了,儿子腿好了,又找了新工作。儿子本还在想,是继续写作呢还是找份工作,但他小儿子也应该上学了需钱,他就将写作当做了业余。

一天,母亲在家下梯子时不小心滑了一下,儿子赶紧跑过去,还好没伤着。母亲的眼中又透着无知了,“我想,我还是回乡下住吧,这城里我真住不惯„„”儿子对这突然的请求大大吃了一惊,忙说:“妈,您还是住城里吧,我明儿就叫人来换成防滑木地板,家里的东西您不是已经用惯了吗!”儿子急的快哭了。“不了,我想我还是回去,这城里我真的住不惯,车太多了,人也太多了,家里的东西用起来也太麻烦了,我这乡下老太怕这个„„”儿子很无奈,他知道,不管怎么劝,母亲是不会改变的。

母亲总是这样,因为儿子而活。儿子需要了,她能从无知乡下老太变成全能的城市老太;儿子不需要她,她知道自己已成儿子的负担,又会很快离开。母亲从来没有去要求什么,就连将地砖换成防滑木地板也没想过。然而,她却总在想能为儿子做点什么,包括买电脑这种复杂的事。这就是我们的母亲吧!

第四篇:一个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

一个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孩子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不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你儿子排在第四十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家的路上,她流下了眼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说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排在第21名的你的同桌。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了。

孩子上初中后,又一次开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意料,直到结束时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跟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大学。他儿子从学校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字样的特快专递教导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儿子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湿了手中的信封。

所以,当父母的不要用全世界人的优点去比自己孩子的缺点,而是要用放大镜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要鼓励孩子,让他进步。

第五篇:一个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

l一个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孩子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不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你儿子排在第四十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家的路上,她流下了眼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说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排在第21名的你的同桌。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了。

孩子上初中后,又一次开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意料,直到结束时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跟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大学。他儿子从学校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字样的特快专递教导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儿子边哭边说:

“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湿了手中的信封。所以,当父母的不要用全世界人的优点去比自己孩子的缺点,而是要用放大镜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要鼓励孩子,让他进步。

孟母三迁(环境能改变人)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分享了现代、古代两个母亲的教育故事,供家长会老师们借鉴

下载母亲的故事:一个下岗女工的社会互动和自我建构(摘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母亲的故事:一个下岗女工的社会互动和自我建构(摘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 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

    一个儿子与母亲的感人故事

    一个儿子与母亲的感人故事 从前,有母子两人。有一年遇上大旱,颗粒未收,家中粮只够一个人食用。于是,母亲对儿子说:”孩子呀,现在家中缺粮,如果我们娘俩吃的话,都要饿死,我已年纪大了,......

    关于一个孩子和母亲的故事(小编推荐)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 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

    佛山的增长一个国家和市场互动的故事

    佛山的增长一个国家和市场互动的故事 佛山一环高速公路,是一条由当地投资建设的公路,连接了佛山的许多专业市场集群,并通过制度设计巧妙缓解了困扰许多其他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感恩母亲(这是一个发生在我七岁那年的真实故事)

    世界上,最最伟大的人就是母亲了! 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七岁的我正在江阳医院中输液。当我把朦胧的眼睛睁开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在不停的为我测量体温、为我吃药。可我心中清楚......

    感恩母亲(这是一个发生在我七岁那年的真实故事)(共5篇)

    感恩母亲(这是一个发生在我七岁那年的真实故事) 世界上,最最伟大的人就是——母亲了! 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七岁的我正在江阳医院中输液。当我把朦胧的眼睛睁开时,一个熟悉的身......

    “呵护那一点点光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孩子两岁了”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呵护那一点点光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 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