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5、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写写帮整理)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二课时二十分钟的教学流程)
教者:石鹏飞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教学时间:二十分钟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读题,大声、响亮、自信地读题。
二、借生字词引入读文:
1、出示,自由读,指读。
2、语言有温度,词语知冷暖。读这些词语你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样的画面? 过渡: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险峰,第一景观,想不想感受一下?
三、读文:
1、出示天游峰的图文:自由读,指读。
交流:读懂了什么?抓住关键词品读生成。你还读出了什么?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换个角度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天游峰。出示第七节,练读,指读。
交流:读懂了什么?“一千八百多级”让你想到了什么? 这样的险峰,常常使游客们(引读),甚至(引读)。过渡:而一位七旬老翁,却每天都要一上一下地扫石梯,他却说不累,为什么呢?
3、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要求。生自由读议。
小组选代表在全班交流。相机出示第六节。师评议生成。
过渡:许多同学都读了这段话:出示第十节,指读,听出了什么?评议生成。指导读出自在悠然,读出对这里的山水的热爱,对工作、生活的热爱。
4、作者听了老人的话,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引读),老人爽朗地回答——(引读),好一个“照样”,你读出了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总结:是呀,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作者回到住地。这位乐观的七旬扫路老人他真是活出了精彩,活出了自信,活出了精气神,作者完全被他的精神所折服,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爽朗的笑声,还会一直珍藏在作者的心中,一直伴随他的的一生。其实,不光是作者,我们这些读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让我们再次走近这位老人——出示图片与外貌,敬佩地读出来。
如果我有机会推荐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我一定为他写这样的颁奖词——出示,齐读。
再引读课题——(大声、响亮、自信地读出)下课!教后感: 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作者与老人的对话,简练、朴实。语言中折射出老人恬淡心境与高尚的品格。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反复品味,使扫路人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逐渐放大,让学生渐渐走进了老人的内心,从而受到心灵上的浸染与精神上的洗礼。再出于内心、溢于言表的朗读,使学生在潜意识中受到课文中语言材料所包含着的美的境、美的情的熏陶和价值引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者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如:与游客对比,引出老人为什么说不累的话题,让学生自读自悟。从老人的语言中,你读出了老人是个怎样的人?围绕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教师的指导和小组交流中的认识相互排斥、冲撞、融合,到认同,最后全班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教书育人。教师的语言不仅仅是对这位老人乐观、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的总结,也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润物无痕的思想教育——我们乐观、自信地前行!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点在这里得以体现。同时也有效地引领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篇:《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5课《天游峰的扫路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以景物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以景物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通过对老人外貌和对话的描写,从正面刻画了一个豁达开朗、充满自信、热情好客、吃苦耐劳的扫路人的形象。
文章不仅写了扫路人,还用了不少的篇幅写了天游峰上的景物,这些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这篇课文再有整体的感知,体会作者通过外貌、语言等正面描写,刻画出老人鲜明的形象。】
二、赏景悟情,学习表达
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标画出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
2、交流
出示第一处景物描写:
(1)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指生读,教师范读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是怎么描述天游峰上这条路的?
预设: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这个比喻句告诉我们这条路是从天上抛下来的路,是直通天庭的路。这条路是一条天路。这篇文章是刻画人物为重点,这条天路对人物描写起到什么作用?
古人有一种写作方法“想画山高,画不出山高,而是画山脚上的云彩高”,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预设:写云彩来烘托出山的高(板书:烘托)
在本段用这条天路的高来烘托出扫路人的品质,这就表达方式叫烘托。
指导朗读:让我们带着对扫路人崇高的敬意再来读读这段景色描写。
出示第二处景物描写:
(2)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 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指名读
自由读:看看这段文字有几句话?分别写了什么意思? 交流:
第一句:用数字告诉我们这条路高、石阶多。
第二句:游客“气喘吁吁”“半途而返”形象地写出了游客攀登天游峰的情形和心里感受——“畏途巉岩不可攀,以手抚膺坐长叹。”
第三句:写了扫路人在天游峰劳作时的情形。用对比的方式写出了扫路人的鲜明形象。
第四句:作者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感叹,发出了赞美倒抽了一口气。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出这段文字的不同情感。(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范读)
小结:想一想,从这段话中你学习到了什么表达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游客攀登天游峰时的情形和扫路人在天游峰劳作时的心情,进行了鲜明的对比,体会老人乐观的精神。】
出示第三处景物描写:
笑声惊动了竹丛里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
宿鸟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预设:它们舍不得离开这里。
舍不得离开是因为眷恋天游峰,眷恋大自然,写鸟舍不得离开天游峰,其实作者想表达什么?
这位无私的人,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天游峰。扫路人就像鸟一样,对回归的眷恋。其实也象征着扫路人对大自然的眷恋之情,这段描写运用到了什么写作方法?(板书:象征)
总结:文中三处景物描写,分别用了烘托、对比、象征手法,写出了这位扫路人是一个高尚的情操、乐观的精神、开阔的视野,不同的手法使扫路人的形象更加丰满突出。
三、方法链接,总结升华
出示《三顾茅庐》、《少年王冕》中的景物片段,体会景物描写对人物描写的重要性,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更加丰满。
设计意图:有些写作手法在整个小学阶段也出现过,在这里再次体现,一是为了加深印象,二是使学生把一系列的写作手法及内容,温故而知新,并学以致用。
四、总结全文,学以致用
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学以致用,把这些写作方法迁移到我们的写作中。
第三篇: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
苏州市三元实验小学 徐海鹰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领略了秀丽的武夷险峰,提出并解决了很多疑问。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长年累月地辛勤劳作在天游峰那险峻的山路上?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谁先来读读句话,谈谈你的体会。
二、导读第十一自然段
哪个词语最能体现“我”对扫路人的敬重之情?(“紧紧地抓住”说明作者感情深挚)
指名一生再读。
一个“紧紧”,一个“再”字,确实表达了作者对扫路人的敬意!请大家一起读“我”的这句话(学生齐读)
过渡:那么到底扫路人哪些地方让“我”如此敬佩呢?请大家默读一下课文,思考这个问题。(学生默读,思考梳理问题。)
二、导读第四自然段
“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地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引导学生体会老人对陌生的游客的热情,心地善良。)
小结并过渡:作者把老人的热情比作了热茶。茶热,情更热;茶浓,情更浓!“一杯热茶”把老人的热情写活了。下面,我们再回到前面的大问题,扫路人还有哪些品质让人敬佩?大家再找找看。(学生自由快速地读课文。)
三、导读第七、六自然段 1.读第七自然段
引导学生体会:已是暮色中了,说明天快要黑了,扫路人却还在辛苦劳作,真是太累了,让人敬佩。
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都疲惫不堪,谁来读读写游客的这一段话?(抓住4个词语)。面对让游人们望而却步的台阶扫路人却要每天——接读,读到这儿谁来谈谈你此时的感受。
2.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可敬的扫路人。“我抬头望了望”,读——(指导学生深情地齐读第七自然段。)
3.对于这一自然段,谁还有什么新的疑问或者新的发现?
(引导学生质疑、解疑:最后一句为什么说“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引导学生比较,并体会“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描写之形象、生动,给人以深刻印象。)
4.小结并导入第六自然段:老人的辛苦劳作无所畏惧固然使作者惊讶不已,1 肃然起敬,其实让作者惊讶和佩服的远不止这些,读了第六自然段你肯定会有新的发现和感受。(自由读,抓住“轻轻松松”“自在悠闲”等词语谈体会。)
过渡:令“我”如此惊叹的老人到底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呢?作者不禁打量起眼前的扫路人,谁来为我们介绍一下——
四、导读第八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又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引导学生体会:这是一位身体健康的老人,且吃苦耐劳、饱经风霜。)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第三自然段里也有一段写老人外貌的话,对老人的两次外貌描写,作者为什么要分开写呢?放在一块儿写不是更省事吗?(学生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
(引导学生体会:第一次作者是无意中听见“哗哗”的扫路声被吸引过去的,他对老人只是初识,并不了解,也不太在意。第二次,是因为老人和作者交谈了很多,作者对老人每天扫一千八百多级石阶很佩服,这时他是怀着很深的敬意来看这位老人的,所以看得非常仔细。)
五、导读第十至十二段 谁来读读课文,谈谈体会?
第十自然段:抓住词语“悠然”、“实在”、“能舍得走吗”
你觉得老人说这番话时真实的心情是怎样得?(轻松自在,带着满足,满怀眷恋),指名引读第十自然段,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老人与山的情结,体会老人的乐观自在,齐读。
第十二自然段:从课文最后一段中你又读懂了什么?
谁能像老人那样,充满自信地读这句话。(师生分角色读、齐读)
六、总结、提升感悟
读了课文,我想,大家肯定也有很多的想法,谁能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只说一句,可以对老人说,也可以对作者说,还可以对自己说(交流汇报)
七、布置作业:
小练笔:老人说:“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要是30年后,他会是怎样呢?他们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然后写下来。
板书设计:
1800多级 不累
天游峰的扫路人 70多岁 不退 充满自信 豁达开朗
30年后 照样
第四篇:天游峰扫路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霍山县西石门小学张圣杰
一、教材解读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主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教学设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求把“感悟”与“训练”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说话、朗读、想象等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理解语言、品味文本。
三、教学目标
1、能正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模仿描写人物的方法;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朗读与讨论,品味、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从而表现出对普通劳动者的尊敬。
四、教学重难点
能够通过人物语言等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从关键词句入手,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以读为本,以学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质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运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
学法:朗读、质疑、勾画、想象
六、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
畅言电子教材以及相对应的资源。借助图片,图文结合,更直观,更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以题生疑
1、播放天游峰的美景。(侧重体现天游峰的高、险峻)
2、提问: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抛出问题:身在美景而不写景,却写人。这位老人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板书课题)
二、自由品赏,整体感知
1、速度找出文中描写老人的句子,边读边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2、交流
三、以疑促读,读中悟情
1、指名朗读老人外貌描写的句子。指名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老人。(老人朴实、有精神)
2、提问:老人累吗?(班班通范读老人扫天游峰的句子)
3、讨论交流,谈谈自己的观点: 累的理由:
(1)老人每天扫两次天游峰,工作繁重应该很累;
(2)在这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老人每天早晨扫上去,傍晚扫下来,也就是他每天要扫一千八百多级,怎么不累呢?
(3)通过游客们和作者仅仅是看风景的,常常“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而老人还要扫路,说明老人这份工作真不轻松。
不累的理由:
(1)扫一程,歇一程,所以他不觉累;
(2)一边扫一边欣赏天游峰的美景,所以他不觉得累;(3)充满诗情画意,所以他不觉得累;(4)喜爱这份工作,所以他不觉得累。
4、学习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天游峰的险峻。
5、学习朗读第七自然段,读出倒抽一口气的感觉。
6、学习朗读第六自然段,读出轻松自在,读出老人对这份工作的喜爱。
7、学习朗读第十自然段,老人退休了,为什么舍不得离开?
四、角色朗读,师生对话,提高感悟
1、是啊,普普通通的工作、浓浓烈烈的情,一辈子工作的地方怎么能舍得离开呢?我激动不已,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读下去(生齐最后两节)(1)分角色读
(2)作者相信30年后一定会见到那位老人吗?其实作者想祝愿老人(长命百岁)。
(3)大家想想,是什么让作者感动地说出这句的?(老人热爱工作,吃苦耐劳,自强不息)
(4)老人家已经70岁了,30年后还能请人家喝茶吗?(能)40年后呢?(通过老人的回答引导学生回答“能、照样请您喝茶”)(5)对呀,这就叫“自信,豁达开朗,乐观”
2、同伴分角色读3-12小节,注意读出作者的敬佩之情,读出老人的自信,豁达开朗,乐观。
五、扩展延伸,情感升华
1、学习了这篇课文,在你眼中天游峰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勤劳、朴实、精瘦、乐观、自信、亲近自然、豁达开朗)
2、老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貌不惊人的扫路人,却给作者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老人,看似普通,但亲近自然,热爱工作,自信、豁达开朗的精神却深深留在作者心里。
3、最后让我们在老师送给你们的名言中结束今天难忘的一课吧。
(1:人生在勤,不索何获。2: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六、布置作业
课文通过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反衬等手法写出了天游峰扫路人的特点,你能用其中的一种手法写一段话,写出我的特点吗?动手试试吧!
七、板书设计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九百多级石阶险峰 游客: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扫路人:年过七旬 每天扫上山一级级轻松自在 扫下山自信豁达
第五篇:《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备课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备课(优质课评选)
东阿县牛角店镇联校:郑磊
教材分析: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质优美的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出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的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设计理念:
文章是由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其要表达的意蕴,每个词语都会饱含作者的情感和充盈生命的呼吸,词语有情感,词语有温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抓住重点词句,联系具体语境,揣摩其内涵、辨析其情感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就成了语文课堂教学重要手段之一。教学本文时我通过与天游峰对话、与扫路人对话、与作者对话这三个感观的言语交际场景的教学,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场景中,顺利与文本接通、耦合,设身处地的触摸文本中的字、词、句,领悟其中的内涵,敞开自己的心扉做文本的知音。【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朗读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悟。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析语言文字,感受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天游峰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位同学来说一下天游峰在你心中的印象呢?(生答,出示天游峰的高、险的图片)
师:这么高,这么险的天游峰每天总有一位扫路人打扫着天游峰的石阶,他是凭借什么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着自己的这份工作岗位?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体会和感受这位扫路人的精神品质和生活态度。(板书课题:15 天游峰的扫路人,生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就用我们响亮的朗读声去走进这位老人,去文中体会这位老人的精神品质和生活态度吧,思考:扫路人是怎样的一位老人?检验说明原因。生朗读课文,寻找答案。教师巡视课堂,及时排难解惑。
师:古人云:“不动笔墨不看书。”请同学们在相关的段落中圈点出表现这位扫路人性格特点的语句和相关词语,并在文中的空白处写一下自我的收获和感受。(生标划语句和词语并写下子自我的感受)
师过渡:同学们,从你们全神贯注的神态中,老师看到了你们的认真和投入,老师真为你们喝彩,哪位同学愿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获呢?
生读:“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看出他是一位朴素的老人。
师:哪些词语最能说明老人很朴素?
生:褪色。可见这套衣服他已经穿很长时间了。“运动鞋”也能说明。
(出示相关文字)师:哪位同学能够把这位老人的朴素和沧桑读出来呢。生读,再读。
师:大家读的很仔细,很认真,继续加油!师:哪位同学继续分享你的收获呢?
生:我认为老人身体很健康,心地很善良。“精瘦”、“瘦削”、“慈善”这几个词语可以说明。
(出示相关图片及文字)
师:你的眼睛很雪亮,观察的很仔细,能发现有关老人的这么多的词语,太厉害了,从大家的语言中,给我们大家展示了一位简朴、慈善、健康的老人,他犹如天游峰的一注清泉,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就让我们在这份清爽的环境中继续进行我们的交流吧。
生: 我从文中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中读出了这是一位热情好客的老人。师:是呀,这位扫路人向招待一位老朋友那样为我沏茶,一杯茶融化了作者和扫路人的陌生感,让他们的心开始慢慢的靠拢,茶热,情更热,茶香,意更浓。让我们一起老独处老人的这份热情吧。(生读,师指导。再读)
师:你那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还在那些地方发现了这位老人的特点呢?
生:“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从这段话中,我觉得老人很乐观。师:在这段话中你还听出了这位扫路人是以为怎样的老人呢? 生:以苦为乐的老人 生:热爱大自然的老人 生:热爱生活的老人 生:热爱劳动的老人
生:享受生活、享受工作的老人 ………………….师:这位老人怎么能不让我们肃然起敬呢?哪位同学来尝试着读一下这位老人所说的话语呢?
生读,教师指导,:“你能否读出这位老人的轻松和悠闲呢?哪位同学能勇敢的再来朗读这段话语?
生读。教师指导:只有我们走进老人的内心世界,才能读出文中的人物的情感。师:让我们再次去近距离的感受这位可敬的老人话语吧,你一定会有全新的收获。
师播放相关录音,学生倾听,体会。
师:都说“语言有温度,词语知冷暖。”通过这位老人质朴、无华的语言,我们看到了一位享受生活、将工作中的累与苦华为甜与美的老人,让我们怀着尊敬的心情来读这位老人的话语吧。生齐读。
师:在我们眼中,天游峰又高又险,扫起来太难了,你认为老人从事这份工作累吗?为什么?
生:我从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这段话中,我感觉作者好不容易攀登上了天游峰,这对于一位七十来岁的老人来说会更累的。
生:我认为这位老人的生活并不累,老人的工作在别人的眼中是苦的,但是对 于他来说,却是充满乐趣的。正是因为喜欢所以才挚爱。你会觉得累吗?当然不会。
生::天游峰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废。可是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他扫的时候还弯着腰,十分辛苦。
生:我认为他不累,因为文中说,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明明已经很累很辛苦了,他却这样轻轻松松,自在悠闲,像游山玩水一样。说明他对工作很满意,很快乐,很乐观。
------------师总结:只要我们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拥有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再苦再累的工作,也会觉得很快乐。师:让我们继续交流。
生:我从“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这位老人是一位热爱大山、热爱山中生活的人。(出示相关文字)
师:从中,你还体会到他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生:热爱大自然的人 生:一个要回报大山的人。生:一个依恋大山的人。
师指导朗读:哪位同学能读出老人的悠然神情和不舍的语气? 生读。师指导:看到大家读的很投入很有味道,老师都忍不住要美美的读一下。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朗读声音的轻重缓急)生再读。
老人的工作时平平凡凡的,但是他对天游峰的情怀却是浓浓烈烈的,一辈子工作的地方怎么能舍得离开呢?让我们一起把老人的这份依恋、这份真情、这份热爱大声的朗读出来吧!生齐读。
师: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生:我从老人的这句话“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体会到他是一位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老人。(课件出示)
品味老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也坚信自己能再过30年。指名有感情朗读,读出自信。
师:这是一位多么乐观、开朗、对生活充满情趣的老人啊。这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老人啊?作者被老人的话语所深深的感染,老人的笑声伴随作者仅仅是回到了住地吗?
(1)从作者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让我们也祝愿这位老人长命百岁,齐读。(2)“笑声”能持续这么长时间吗?(学生交流:笑声留在作者心里,忘不掉。)生齐读。升华:畅谈感受
师:一位平凡的老人,从事着一份看似平淡却无比充盈、无比快乐的工作,文中老人的话语有没有对你内心柔软的心灵以启迪呢?(播放《kiss
the
rain》 生:老人的工作虽然平凡,生活虽然普通,但是他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让我在以后的学习中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我明白只要我们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充满自信的生活态度,再苦再累的工作也是很快乐的。------------------师总结:正是因为这位老人的豁达、开朗的心胸,正是因为老人有这种平凡而伟大的品质,才会深深的打动作者的内心才会让我们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这样一位对生活、对工作、对人生充满正能量的老人怎不让我们肃然起敬呢?让我们再次齐读标题。
作业。课后请大家阅读《挑山工》和《你能赢100次》这两篇文章,体会文中主人公的那种对人生自信、豁达、开朗的精神。
板书设计: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自强不息
充满自信
豁达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