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类文阅读线上拓展 3《桃花源记》

时间:2019-05-13 08:35: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考语文 类文阅读线上拓展 3《桃花源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考语文 类文阅读线上拓展 3《桃花源记》》。

第一篇:中考语文 类文阅读线上拓展 3《桃花源记》

3《桃花源记》

(一)乙亥北行日记

①②【原文】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 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询④

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注释】①甫:刚,才。②耘:除草。③询:通“洵”,信,确实。④郁郁然:茂盛的 样子。

【译文】第二天,我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绿油油的,非常茂 盛,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妇女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 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确实美。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户农家,这家男主人正在挑肥料浇菜园子,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园中有豆棚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 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鸣狗叫。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 都怡然自得,我遗憾自己比他们差得远呢!

(二)小国寡民

①②③④⑤【原文】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 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

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

(老子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俗。邻国 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注释】①小国寡民:使国小,使民少。②使:即使。③什伯之器:效能十倍百倍的工 具。④重死:珍惜生命。⑤舆:车。⑥结绳:在绳子上打结。古代原始人没有文字,采用这 种办法帮助记忆、传递消息。

【译文】国家要小,人民要少。即使有效率高达十倍百倍的工具也不使用,使人民爱惜 生命,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和车,却没有地方要乘坐它;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 去陈列它。使人民再用结绳的方法来记事。使人民对他们的吃食感到香甜,对他们的穿戴感 到漂亮,对他们的住宅感到舒适,对他们的习俗感到满意。邻近的国家互相望得见,鸡鸣狗 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而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往来。

第二篇:中考语文 类文阅读线上拓展 9《马说》

9《马说》

(一)①②【原文】昔有大长者子,共诸商人入海采宝。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之法,若入海水 漩洑洄流矶激之处③④,当如是捉,如是正,如是住。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众 人闻之,深信其语。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至漩 洑⑤洄流之中,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水而死。

(选自《百喻经》)

【注释】①大长者子:富商人家的儿子。②捉船:撑船,划船。③漩洑洄流矶激之处: 水流湍急的地方。④住:停止。⑤唱言:高声说。

【译文】从前有一个大富商的儿子,与一些商人一起到大海中寻宝。这富商的儿子擅长 背诵入海驾船的方法,如果船在海中行驶到水流湍急的地方,应该怎样驾驶,怎样校正方向,怎样停靠。他对大家说:“入海驾船的方法我全都知道。”大家听了,都相信他的话。船行 驶到了大海后没有多久,船师生病忽然死了。这时大富商的儿子就代替死去的船师驾船。当 船行驶到有漩涡的急流中,他大声背诵怎样驾驶,怎样校正(的方法),可是船只是在漩涡 中打转,无法继续前进到达寻宝的地方。全船的商人最终都落水而死。

(二)卞和泣玉

①【原文】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②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 之,又曰:“石也。”王又以为和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 ③ 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④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之所以悲 ⑤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①璞:含玉的石头。②刖(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③奚:何,为什么。④题:品评,这里是“被判定”的意思。⑤理:治理,这里指对璞石进行雕琢。

【译文】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从楚山中得到一块含有美玉的璞石,就把它献给了楚 厉王。厉王命令玉匠鉴别。玉匠(一看)说:“这只是一块石头。”厉王认为卞和欺骗他,于 是就(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脚。等到厉王驾崩,武王登位后,卞和又把那块璞石献给了武 王。武王又让玉匠鉴别,(玉匠)又说:“ 这只是一块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欺骗他,于是 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右脚。(而后)武王驾崩,文王登位。卞和竟然抱着那块璞石在楚山脚下 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尽,血也哭了出来。文王听说了这件事后,就派人前去调查 原因,那人问他说:“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很多,为什么你哭得如此悲伤呢?”卞和回答说: “我并非因为失去双脚而感到悲伤,而是痛心(世人)将宝玉看作石头,把忠诚的人称为骗 子,这才是我感到悲伤的原因啊!”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匠去雕琢那块璞石,果然(从 那块璞石中)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于是(给这块美玉)命名为“和氏璧”。

第三篇:桃花源记中考试题(2010)

2010年浙江省嘉兴市)(12分)阅读《桃花源记》2 和 3段,回答: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有良田美池之属()(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便要还家()(4)不足为外人道也()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译文:

19.文中写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请你说说村中人,为什么“皆叹惋“?(3分)答:

20.“老有所终”、“幼有所长”是“大同社会”的特征之一,在选文中,哪一句话具体描绘了这样的生活画面?(2分)

答:

(二)(12分)17.(1)类(2)交错相通(3)通“邀”邀请(4)对(向)18.其余的人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19.叹惋桃花源外面的世界变化之大,叹惋外面的世界如此**、黑暗,叹惋外面的人们一直过着痛苦生活。2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010年山东省青岛市)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为7分)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8.下列四个选项中与“见渔人,乃大惊”的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A.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B.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C.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D.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儿呜之。(《口技》)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译文: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2010年四川省成都市)A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 C.不足为外人道也足:值得 D.处处志之志:记住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忘路之远近B.见渔人,乃大惊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其如土石何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2分)译文:(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分)译文:(2010年四川省巴中市)

阅读下面这篇文段,完成22-27题。(2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2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渔人甚异之()(2)悉如外人()(3)阡陌交通()(4)便要还家()2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B.【之】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选文)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C.【为】武陵人捕鱼为业(选文)不足为外人道也(选文)D.【虽】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24.翻译句子。(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文:2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所选文段出自《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东晋人。B.文章是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来结构全文的。C.桃源中人与渔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是不一样的。

D.太守遣人随渔人去寻找桃花源,说明太守也想到桃源中去过桃花源中人的生活 26.本文演绎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4分)答:

27. 请就文中描绘的桃源生活,谈谈你的看法。(3分)答:(2010年湖北省襄樊市)阅读文言文《桃花源记》,完成12-16题。(10分)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2)欣然规往()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B、悉如外人悉以咨之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D、设酒杀鸡作食食之不能尽其材 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15.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2分)发现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16.“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2分)

答:

12.(1)交错相通(2)计划(2分,每小题1分)13.B(2分)14.(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或: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2分,“何世”“乃”“无论”必须译正确,译对一处给1分)15.进入桃花源复寻(迷失)桃花源(2分,每空1分)16.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或: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只要答出要点“对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2分)(2010年广东省汕头市)

(一)桃花源记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译文:

10.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11.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2)_______;(3)_______。(2010年甘肃省兰州市)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13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林尽水,便得一山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橘生淮南则为橘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

11.千余年来,中国的读书人,一直把桃花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这是为什么?(3分)答:12.请就选文和下面链接材料,进行比较阅读。(4分)

【链接材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选文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一个成语概括,链接材料所抒发的情怀也可概括出一个成语,请分别将其工整地填写在下面田字格内。(2分)

(2)选文与链接材料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试作简要说明。(2分)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3—15题。(6分)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

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1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予始四望惨淡予:(2)泫然不能自已也已:

14.眼前的景物不同,作者的心情也不同,请根据上面语段加以概括。(2分)(1)风渐劲时:(2)猛风大起时:1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的景象。(2分)答:

(二)(13分)9.(3分)C10.(3分)他们谈到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关键词“妻子”“绝境”各1分,译出大意1分)11.(3分)桃源社会衣食住行样样不缺,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不涉世乱、战祸,不受人世政权管辖的世外桃源;人们精神境界怡然自乐。12.(4分)(1)(2分)世外桃源先忧后乐(出现错别字,该空不给分)(2)(2分)选文表现了对恬静闲适、和平安乐、淡泊高远的美好生活的追求。链接材料表现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乐观积极的人生追求。

(三)(6分)13.(2分)(1)我(2)停止14.(2分)亦甚雄快(愉快)愀然以悲,泫然

不能自已(悲伤,泪流不止)15.(2分)抓住特征描写1分,语言优美1分。(201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阅读《桃花源记》,回答7~l0题(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7.(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阡陌:()(2)向:()

8.(2分)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填序号)①其中往来种作②见渔人,乃大惊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③既出,得其船④设酒杀鸡作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9.(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1)初极狭,才通人。

译文:(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译文:

10.(2分)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 答:(一)阅读《桃花源记》。回答7—10题(10分)7.(2分)(1)阡陌:田间小路(2)向:从前的、旧的8.(2分)④ 9.(共4分)(1)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2)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10.(2分)说明桃花源神奇美好,令其向往。2010年吉林省长春市)

(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9.本文的作者是(人名),(朝代)诗人。(1分)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①桑竹之属()②阡陌交通()③便要还家()④怡然自乐()

11.缘溪而行的渔人忽然看到美丽静谧的桃林,此景激起了他极大的好奇心,并让他产生了穷尽桃林的愿望。请从文中找出这处景物描写。(2分)答:

12.渔人穿过山洞,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派祥和的景象。请你谈谈渔人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2分)答:

13.盛世少有隐者。面对当时的社会,作者在不苟且、不同流、难释怀的复杂情感下,隐居山林并描绘出仪真仪幻的“桃花源”。请你说说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3分)答:9.陶渊明东晋10.(1)类(2)交错相通(3)通“邀”,邀请(4)愉快的样子。1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12.围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社会风尚”等回答。或围绕“美丽富足,和平安宁,自由快乐,尊老爱幼,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回答也可。

13.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对黑暗现实的否定与批判,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20104年湖南省邵阳市)四)

(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选自《桃花源记》)(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9、解释下列词。(4分)

俨然()交通()悉()要还家()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1、用“╱”线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率 妻 子 邑 人 来 此 绝 境

22.请你发挥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展现的画面。答:

23.你认为作者在《桃花源记》和《饮酒》中,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2分)答:

24、上海世博会湖南馆的展示主题为“都市桃花源”,即取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之意境。请结合文意和本届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谈谈你对这一主题的理解。(2分)答:19.(1)齐整有序的样子(2)交错相通(3)全(4)邀请20.有良田、美池和桑林竹林这类(东西)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21.率 ╱妻 子 ╱邑 人 ╱来 此 绝 境22.例: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印入眼帘.23.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和谐美好的社会24.例:城市可以为生活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问题提供创意性的解决途径

第四篇:桃花源记中考习题集锦

北京卷】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第12-14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 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2)未果,寻病终 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翻译:(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翻译: 14.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答: 12.答案:(1)与人世隔绝的地方(2)不久13.答案:(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2)就顺着原路(回去),处处作了记号。14.答案要点:①自然环境优美 ②社会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和乐

【福建省南平卷】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①阡陌交通()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无论魏晋()④处处志之()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2.文中体现“村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① ②。(2分)13.选文第①段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2分)【答案】 10.(4分)①田间小路②妻子及儿女③不要说,(更)不必说④做标记 11.(4分)①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2分,重点考查“俨然”“属”的理解,1分,语言表达1分)②村中人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2分,重点考查“语”“足”的理解,1分,语言表达1分)12.(2分)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13.(2分)答题要点:环境优美,物产富饶,和平安宁,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快乐。(如只答到“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给1分。)(答到三点满分,意近即可)北京卷】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第12-14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 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2)未果,寻病终 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翻译:(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翻译: 14.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答: 12.答案:(1)与人世隔绝的地方(2)不久13.答案:(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 1 音。(2)就顺着原路(回去),处处作了记号。14.答案要点:①自然环境优美 ②社会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和乐

【福建省南平卷】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①阡陌交通()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无论魏晋()④处处志之()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2.文中体现“村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① ②。(2分)13.选文第①段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2分)【答案】 10.(4分)①田间小路②妻子及儿女③不要说,(更)不必说④做标记 11.(4分)①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2分,重点考查“俨然”“属”的理解,1分,语言表达1分)②村中人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2分,重点考查“语”“足”的理解,1分,语言表达1分)12.(2分)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13.(2分)答题要点:环境优美,物产富饶,和平安宁,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快乐。(如只答到“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给1分。)(答到三点满分,意近即可)2007年中考《桃花源记》试题 2007海南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9~22题。(12分)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19.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芳草鲜美(xiǎn)

B.便舍船(shè)

C.屋舍俨然(yǎn)

D.其中往来种作(zhǒng)

2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含义。(4分)

(1)落英缤纷

(2)缘溪行

(3)渔人甚异之

(4)初极狭,才通人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

22.综合第②文段中的内容,请简要回答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理想。(2分)

答:

19.C【解析】A.xiān;B.shě;D.zhòng。

20.(1)落花或初开的花。

(2)沿着

(3)惊异;诧异(4)刚

21.(1)再往前走,想走完这片林子。(或:又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22.示例: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安定,人人平等,人们和睦相处,尊老爱幼。

23.略

2007新疆乌鲁木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完成17~21题。

普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弱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遇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歼陌交通,鸠犬相闻。其中往

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或来问讯,自去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其官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即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B.有良田美田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C.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安陵君其许寡人

D.未果,寻病终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8.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9.填空。

本文以____________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寄托作者__________的世外桃源。从“_____”一句可看出,桃花源中人不愿外界打扰,希望过和平安宁的生活。20.文中最后写剂子骥“规往”,“未果,寻病终”,后无人“问津”,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7、A

18、(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2)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19、渔人的行踪

美好理想

不足为外人道也

20.暗示桃花源只是一个虚构在当时条件下无法实现的理想社会。

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

2007云南省(课)二)(11~14小题,共l2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日:“环堵①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②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尝)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③四融然④。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⑤素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环堵:四壁。多用以形容居室简陋。

②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③适:满足。④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⑤畜:同“蓄”。

⑥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微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渔人甚异之

异: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

(3)颖脱不羁

羁:

(4)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辍:

1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

13.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与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答: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11.(1)对„„感到诧异(2)类(3)束缚,拘束(4)停止 1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13.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2分)。(意思对即可)14.(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2)只要懂得琴中的乐趣,何必非要(在琴上)抚出美妙的音乐呢!

2007北京市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第10—13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①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①[余]有版本写作“馀”。

10、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良田

无论

B、绝境

问津

C、问讯

间隔

D、交通

妻子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便要还家

要:________________

(2)欣然规往

规:________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1)才通人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便扶向路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D

(2分)答案:(l)邀请

(2)计划;打算

(共2分。共两道小题,每小题l分〉

答案:(1)仅容一个人通过。!

(2〕就顺原路回去。

(共2分。共两道小题,每小题l分)

13答案要点:①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②祧花源人向渔人说明自己来到桃花源的原因。③桃花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④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要向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

(共3分。共四项内容。答出三项即可,每项1分)

2007重庆市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8—12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3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

1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2分)

12、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4分)

答:。

二、文 言 文阅 读(15 分)

8、(3)丫(1)类(2)全,都(3)邀 请(每 词 1 分)

9、(2分)A(古 义 ; B 交 错 相 通 : c 与 世 隔 绝 的 地 方 ; D 不 用 说,更 不 用 说 . 今 义 略)

10,(4.分).(1)' 老 人 和 孩 干 们 个 个 都 安 闲 快 乐,或:老 人 和 小 孩都充满喜 悦之 情 . 显得 心 满 意 足。(“ 黄 发 垂 髻 ”1分,“ 怡 然 自 乐 ” 1 分)

(2)渔 人 把自 已 听 到 的 事 - 一 详 细 地 告 诉 了 他 们。或 : 这 个 人 为(他 们)详 细 地 介 绍了 自 己 所 听 到 的 事。(“ 具 言 ” 与 “ 所 闻 ” 各 1 分,其 中 “ 所 闻 ” 译 成 “ 知 道 的 ”或 “ 见 闻 的 ”都得 1 分)

11、(2 分)热 情 好 客 ; 他 们 害 怕 世 人 来 破 坏 他 们 与 世 隔 绝 的 和平安 宁 的 生活(意 合 即可 〕

12、(4分)表 达 了 作 者 对 和平(没 有 战 乱)的 向 往,对平等 和 谐 自 足 的 幸 福 生活的 追求。意 合 即 可。〔 “ 和平”与“平等 和 谐 自 足 ” 两 点 每 点 各 2 分)

2008年中考《桃花源记》试题 2008 南充市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24-27题(10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⑴渔人甚异之()

⑵阡陌交通()

⑶颖脱不羁

()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2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

26.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答:

27.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译:

答案:24.⑴对„„感到惊异 ⑵交错相通

⑶ 束缚,约束

⑷停止(2分)25.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分)26.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2分)27.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

2008甘肃省金昌市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17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10.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7(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11.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

12.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答案:8.(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9.第一问:渔人的行踪。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10.(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避秦时乱

11.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二问:(1)源中生活安宁,(2)能安居乐业,(3)和睦相处。12.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2008吉林省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1分)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2)便要还家()

10、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

11、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2分)

12、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江天一传(节选)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13、文中“尝语人曰”中“语”的意思是:

。(1分)

14、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本文是如何表现江天一酷爱读书的。(2分)

15、请结合陶渊明其人和你读过的他的诗文,谈谈对“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这两句话的理解。(2分)

答案:(甲)(10分)

8、饮酒(归园田居)(1分,只要是陶渊明著名诗作即可)

9、(1)交错相通(互相通达)(2)通“邀”,邀请(共2分,每小题1分)

10、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分,抄写全句也可)

11、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2分)

12、围绕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即可。(共3分,结合作品内容1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乙)(5分)

13、告诉(1分)

14、围绕“屋漏,日晒雨淋,读书自若”或“家人埋怨环境艰苦,读书自若”回答皆可。(2分)

15、结合陶渊明品行高洁、安贫乐道和他的诗文流传千古、影响深远,围绕“读书人若无高洁品格,一定不会写出好作品”回答即可。(共2分,理解1分,结合陶渊明其人及作品1分)

2008太原市

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 9 乂(yì):安定。

9.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便要还家

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诚不可缺

诚:

(4)卒亡天下

卒: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12.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答案:10.(1)同“邀”,邀请

(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确实

(4)终于 11.(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12.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2008上海市

(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6分)桃花源记(节选)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本文作者是____(朝代)发文学家____(人名)。(2分)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 6.第①段作者描写了桃花源中的人们的生活场景,可以想见他们当时的心情是____的。(将节选文字中的关键字组成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语来回答)(2分)

(三)(6分)4.(2分,每空1分)东晋(晋)

陶渊明

5.(2分)竟然不知道有汉 10 朝,更不要说魏、晋了

6.(2分)快乐

2008雅安市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9—32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闻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既遣人隧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9、在括号里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并将它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①便要还家()

②诣太守,说如此()

。30、下列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指代的是渔人发现桃花源这件事。

B、选文前两段写了“渔人”的行踪: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寻找桃花源。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31、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32、为什么“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

答:

29、①yāo 邀请

②yì 拜见

30、C

31、①(祖先)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②(渔人)救沿着旧路(回去),处处做了标记。

32、桃源人与世隔绝久远,对陌生人到来感到很惊异。(意思正确即可)

2008湛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7—23题。

(一)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4分)

(1)欲穷其林

穷:

(2)便要还家

要:

(3)处处志之

志:

(4)欣然规往

规: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其中往来种作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

19、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20、阅读思考,简要回答:(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得一两处语句;(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

(2)

17、穷尽、走尽;通“邀”,邀请;做标记;计划,规划

18、D

19、带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20、(1)①“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②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2)表达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和平和自由和谐的理想社会(生活)的追求。

2008宁夏

5.在陶渊明的眼里,“桃花源”为什么是理想社会?用自己的话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说明。(2 分)

答:

5、(2 分)

① 环境优美

② 社会太平

③ 生活安逸(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答出2 个要点即可)

2008河池

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5-9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 《桃花源记》节选)

【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5.理解文言文词义,常常借助工具书。下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文中“屋舍俨然”中的“俨”字应选择的正确义项是【

】(填序号)(2分)俨 yǎn ①庄重。《诗经·陈风·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雅跽而相对。”②整齐。王勃《滕王阁序》:“~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①便要还家:

②既出,得其船:

③醒能述以文者:

(出自《醉翁亭记》)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⑵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文:

8.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用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4分)

9.从《桃花源记》和《饮酒》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4分)

6.要:邀请

其:他的、自己的(代渔人)以:用

7.(1)小孩和老人,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评分标准:关键词“黄发垂髫”、“并”、“怡然”,每个0.5分。)(2)(渔人)就沿着原先的走过的路,处处都做好标记。(评分标准:补充主语(渔人)0.5分、关键词“扶、向、志”各0.5分。)

8.在整齐的篱笆旁,我亲手采摘金黄的菊花,周围顿时香气弥漫;在悠闲恬适间,突间望见高大的庐山,云雾缭绕。在夕阳的照耀下,庐山仿佛披上了一件彩衣,不时有成群结对归巢的鸟儿,吱吱喳喳,打破了山林的幽静。(评分标准:有合理想象2分,有景物的描写给1分,准确地修饰语给1分;根据表达效果,酌情给分。)

9.理想境界是:没有战乱,安定团结;相处和谐;生活富足;环境优美。(评分标准:答对其中的两点即给2分;)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属于开放性答题,只要能从以上四点中的任意两个方面去答题。认识到位,表达流畅即给2分。

2008兰州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4题。(12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廷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豁然开朗

豁然:

(2)屋舍俨然

俨然:

(3)咸来问讯

咸: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

14.桃花源是陶渊明描绘的美好的理想社会,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请概括这一理想社会的特点。(4分)12.(1)敞亮的样子。(2)整齐的样子。(3)都。(4)邀请。

思路分析:这几个词结合语境不难翻译,其中的“然”应译为“„„的样子”。

13.(1)老人和孩子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2)这个人(渔人)一一为(他们)详细地说出自己所知道的。

思路分析:第(1)个句子难点在于用了借代修辞“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儿童”;第(2)句是省略句,将省略内容补出就明白了。

【点评】对于文言句式要根据特点来译,尽量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4.①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社会安定;②人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平等自由;③环境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点评】本题为开放型题目。对于这一理想,社会的特点,结合课文不难回答。

2008黑龙江鸡西市: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属:

要: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4.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答:

15.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3分)答:

12.属:类

要:同“邀”,邀请。

评分标准:(2分)每词解释1分 13.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评分标准:(2分)重点词“乃”、“无论”翻译正确可得2分,各1分。

1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评分标准:(2分)每句 1分,错字不得分。

15.示例: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贫穷,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科学技术发达,社会文明进步。评分标准:(3分)内容合理2分,语言表述1分。

2008吉林省: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1分)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2)便要还家()

10、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

11、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2分)

12、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江天一传(节选)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13、文中“尝语人曰”中“语”的意思是:

。(1分)

14、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本文是如何表现江天一酷爱读书的。(2分)

15、请结合陶渊明其人和你读过的他的诗文,谈谈对“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这两句话的理解。(2分)

(甲)(10分)

8、饮酒(归园田居)(1分,只要是陶渊明著名诗作即可)

9、(1)交错相通(互相通达)(2)通“邀”,邀请(共2分,每小题1分)

10、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分,抄写全句也可)

11、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2分)

12、围绕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即可。(共3分,结合作品内容1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乙)(5分)

13、告诉(1分)

14、围绕“屋漏,日晒雨淋,读书自若”或“家人埋怨环境艰苦,读书自若”回答皆可。(2分)

15、结合陶渊明品行高洁、安贫乐道和他的诗文流传千古、影响深远,围绕“读书人若无高洁品格,一定不会写出好作品”回答即可。(共2分,理解1分,结合陶渊明其人及作品1分)

2008河池市: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 《桃花源记》节选)

【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5.理解文言文词义,常常借助工具书。下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文中“屋舍俨然”中的“俨”字应选择的正确义项是【

】(填序号)(2分)俨 yǎn ①庄重。《诗经·陈风·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雅跽而相对。”②整齐。王勃《滕王阁序》:“~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①便要还家:

②既出,得其船:

③醒能述以文者:

(出自《醉翁亭记》)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⑵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文:

8.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用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4分)

9.从《桃花源记》和《饮酒》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4分)

5.②

6.要:邀请

其:他的、自己的(代渔人)以:用

7.(1)小孩和老人,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评分标准:关键词“黄发垂髫”、“并”、“怡然”,每个0.5分。)(2)(渔人)就沿着原先的走过的路,处处都做好标记。(评分标准:补充主语(渔人)0.5分、关键词“扶、向、志”各0.5分。)

8.在整齐的篱笆旁,我亲手采摘金黄的菊花,周围顿时香气弥漫;在悠闲恬适间,突间望见高大的庐山,云雾缭绕。在夕阳的照耀下,庐山仿佛披上了一件彩衣,不时有成群结对归巢的鸟儿,吱吱喳喳,打破了山林的幽静。(评分标准:有合理想象2分,有景物的描写给1分,准确地修饰语给1分;根据表达效果,酌情给分。)

9.理想境界是:没有战乱,安定团结;相处和谐;生活富足;环境优美。(评分标准:答对其中的两点即给2分;)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属于开放性答题,只要能从以上四点中的任意两个方面去答题。认识到位,表达流畅即给2分。

2008雅安市: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9—32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闻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既遣人隧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9、在括号里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并将它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①便要还家()

②诣太守,说如此()

。30、下列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指代的是渔人发现桃花源这件事。

B、选文前两段写了“渔人”的行踪: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寻找桃花源。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31、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32、为什么“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

答:

29、①yāo 邀请

②yì 拜见

30、C

31、①(祖先)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②(渔人)救沿着旧路(回去),处处做了标记。

32、桃源人与世隔绝久远,对陌生人到来感到很惊异。(意思正确即可)

2008南充市: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⑴渔人甚异之()

⑵阡陌交通()

⑶颖脱不羁

()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2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

26.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答:

27.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译:

24.⑴对„„感到惊异 ⑵交错相通

⑶ 束缚,约束

⑷停止(2分)25.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分)26.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2分)27.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2分)

2008上海市: 桃花源记(节选)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 18 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本文作者是____(朝代)发文学家____(人名)。(2分)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 6.第①段作者描写了桃花源中的人们的生活场景,可以想见他们当时的心情是____的。(将节选文字中的关键字组成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语来回答)(2分)6分)4.(2分,每空1分)东晋(晋)

陶渊明

5.(2分)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晋了

6.(2分)快乐

2008太原市:

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9.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便要还家

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诚不可缺

诚:

(4)卒亡天下

卒: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12.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9.祖先躲避战乱

隋炀帝失天下

(评分说明:大意对即可。第二空只答“隋炀帝”不得分。每空1分,共2分)10.(1)同“邀”,邀请

(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确实

(4)终于(评分说明:结合语境理解正确即可。每小题1分,共4分)11.(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评分说明:大意对即可。(1)题每个分句1分,(2)题前两个分句1分,后一个分句1分,每小题2分,共4分)

12.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 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评分说明:言之成理即可。观点1分,结合古代作品1分,语言表达1分,共3分)说明文阅读(13分)

1分)

2008甘肃省金昌市 桃花源记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17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10.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11.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

12.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答案:8.(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9.第一问:渔人的行踪。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10.(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避秦时乱

11.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二问:(1)源中生活安宁,(2)能安居乐业,(3)和睦相处。12.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2007年中考《桃花源记》试题 2007海南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9~22题。(12分)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19.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芳草鲜美(xiǎn)

B.便舍船(shè)

C.屋舍俨然(yǎn)

D.其中往来种作(zhǒng)

2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含义。(4分)

(1)落英缤纷

(2)缘溪行

(3)渔人甚异之

(4)初极狭,才通人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

22.综合第②文段中的内容,请简要回答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理想。(2分)

答:

19.C【解析】A.xiān;B.shě;D.zhòng。

20.(1)落花或初开的花。

(2)沿着

(3)惊异;诧异(4)刚

21.(1)再往前走,想走完这片林子。(或:又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22.示例: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安定,人人平等,人们和睦相处,尊老爱幼。

23.略

2007新疆乌鲁木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完成17~21题。

普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弱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遇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歼陌交通,鸠犬相闻。其中往

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或来问讯,自去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其官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即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B.有良田美田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C.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安陵君其许寡人

D.未果,寻病终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8.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9.填空。

本文以____________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寄托作者__________的世外桃源。从“_____”一句可看出,桃花源中人不愿外界打扰,希望过和平安宁的生活。20.文中最后写剂子骥“规往”,“未果,寻病终”,后无人“问津”,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7、A

18、(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2)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19、渔人的行踪

美好理想

不足为外人道也

20.暗示桃花源只是一个虚构在当时条件下无法实现的理想社会。

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

2007云南省(课)二)(11~14小题,共l2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日:“环堵①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②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尝)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③四融然④。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⑤素琴一张,弦徽⑥不具,22 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环堵:四壁。多用以形容居室简陋。

②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③适:满足。④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⑤畜:同“蓄”。

⑥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微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渔人甚异之

异: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

(3)颖脱不羁

羁:

(4)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辍:

1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

13.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与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答: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11.(1)对„„感到诧异(2)类(3)束缚,拘束(4)停止 1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13.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2分)。(意思对即可)14.(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2)只要懂得琴中的乐趣,何必非要(在琴上)抚出美妙的音乐呢!

2007北京市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第10—13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①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①[余]有版本写作“馀”。

10、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良田

无论

B、绝境

问津

C、问讯

间隔

D、交通

妻子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便要还家

要:________________

(2)欣然规往

规:________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1)才通人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便扶向路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D

(2分)答案:(l)邀请

(2)计划;打算

(共2分。共两道小题,每小题l分〉

答案:(1)仅容一个人通过。!

(2〕就顺原路回去。

(共2分。共两道小题,每小题l分)

13答案要点:①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②祧花源人向渔人说明自己来到桃花源的原因。③桃花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④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要向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

(共3分。共四项内容。答出三项即可,每项1分)

2007重庆市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8—12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3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

1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 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2分)

12、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4分)

答:。

二、文 言 文阅 读(15 分)

8、(3)丫(1)类(2)全,都(3)邀 请(每 词 1 分)

9、(2分)A(古 义 ; B 交 错 相 通 : c 与 世 隔 绝 的 地 方 ; D 不 用 说,更 不 用 说 . 今 义 略)

10,(4.分).(1)' 老 人 和 孩 干 们 个 个 都 安 闲 快 乐,或:老 人 和 小 孩都充满喜 悦之 情 . 显得 心 满 意 足。(“ 黄 发 垂 髻 ”1分,“ 怡 然 自 乐 ” 1 分)

(2)渔 人 把自 已 听 到 的 事 - 一 详 细 地 告 诉 了 他 们。或 : 这 个 人 为(他 们)详 细 地 介 绍了 自 己 所 听 到 的 事。(“ 具 言 ” 与 “ 所 闻 ” 各 1 分,其 中 “ 所 闻 ” 译 成 “ 知 道 的 ”或 “ 见 闻 的 ”都得 1 分)

11、(2 分)热 情 好 客 ; 他 们 害 怕 世 人 来 破 坏 他 们 与 世 隔 绝 的 和平安 宁 的 生活(意 合 即可 〕

12、(4分)表 达 了 作 者 对 和平(没 有 战 乱)的 向 往,对平等 和 谐 自 足 的 幸 福 生活的 追求。意 合 即 可。〔 “ 和平”与“平等 和 谐 自 足 ” 两 点 每 点 各 2 分)

2008年中考《桃花源记》试题 2008 南充市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24-27题(10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⑴渔人甚异之()

⑵阡陌交通()

⑶颖脱不羁

()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2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

26.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答:

27.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译:

答案:24.⑴对„„感到惊异 ⑵交错相通

⑶ 束缚,约束

⑷停止(2分)25.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分)26.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2分)27.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

2008甘肃省金昌市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17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10.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11.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

12.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答案:8.(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9.第一问:渔人的行踪。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10.(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避秦时乱

11.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二问:(1)源中生活安宁,(2)能安居乐业,(3)和睦相处。12.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2008吉林省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1分)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2)便要还家()

10、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

11、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2分)

12、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江天一传(节选)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13、文中“尝语人曰”中“语”的意思是:

。(1分)

14、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本文是如何表现江天一酷爱读书的。(2分)

15、请结合陶渊明其人和你读过的他的诗文,谈谈对“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这两句话的理解。(2分)

答案:(甲)(10分)

8、饮酒(归园田居)(1分,只要是陶渊明著名诗作即可)

9、(1)交错相通(互相通达)(2)通“邀”,邀请(共2分,每小题1分)

10、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分,抄写全句也可)

11、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2分)

12、围绕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即可。(共3分,结合作品内容1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乙)(5分)

13、告诉(1分)

14、围绕“屋漏,日晒雨淋,读书自若”或“家人埋怨环境艰苦,读书自若”回答皆可。(2分)

15、结合陶渊明品行高洁、安贫乐道和他的诗文流传千古、影响深远,围绕“读书人若无高洁品格,一定不会写出好作品”回答即可。(共2分,理解1分,结合陶渊明其人及作品1分)

2008太原市

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9.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便要还家

要:(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诚不可缺

诚:

(4)卒亡天下

卒: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12.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答案:10.(1)同“邀”,邀请

(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确实

(4)终于 11.(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12.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2008上海市

(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6分)桃花源记(节选)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本文作者是____(朝代)发文学家____(人名)。(2分)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 6.第①段作者描写了桃花源中的人们的生活场景,可以想见他们当时的心情是____的。(将节选文字中的关键字组成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语来回答)(2分)

(三)(6分)4.(2分,每空1分)东晋(晋)

陶渊明

5.(2分)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晋了

6.(2分)快乐

2008雅安市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9—32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闻讯。29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既遣人隧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9、在括号里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并将它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①便要还家()

②诣太守,说如此()

。30、下列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指代的是渔人发现桃花源这件事。

B、选文前两段写了“渔人”的行踪: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寻找桃花源。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31、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32、为什么“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

答:

29、①yāo 邀请

②yì 拜见

30、C

31、①(祖先)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②(渔人)救沿着旧路(回去),处处做了标记。

32、桃源人与世隔绝久远,对陌生人到来感到很惊异。(意思正确即可)

2008湛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7—23题。

(一)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4分)

(1)欲穷其林

穷:

(2)便要还家

要:

(3)处处志之

志:

(4)欣然规往

规: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其中往来种作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

19、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20、阅读思考,简要回答:(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得一两处语句;(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

(2)

17、穷尽、走尽;通“邀”,邀请;做标记;计划,规划

18、D

19、带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20、(1)①“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②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2)表达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和平和自由和谐的理想社会(生活)的追求。

2008宁夏

5.在陶渊明的眼里,“桃花源”为什么是理想社会?用自己的话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说明。(2 分)

答:

5、(2 分)

① 环境优美

② 社会太平

③ 生活安逸(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答出2 个要点即可)

2008河池

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5-9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 《桃花源记》节选)

【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5.理解文言文词义,常常借助工具书。下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文中“屋舍俨然”中的“俨”字应选择的正确义项是【

】(填序号)(2分)俨 yǎn ①庄重。《诗经·陈风·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31 雅跽而相对。”②整齐。王勃《滕王阁序》:“~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①便要还家:

②既出,得其船:

③醒能述以文者:

(出自《醉翁亭记》)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⑵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文:

8.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用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4分)

9.从《桃花源记》和《饮酒》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4分)

6.要:邀请

其:他的、自己的(代渔人)以:用

7.(1)小孩和老人,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评分标准:关键词“黄发垂髫”、“并”、“怡然”,每个0.5分。)(2)(渔人)就沿着原先的走过的路,处处都做好标记。(评分标准:补充主语(渔人)0.5分、关键词“扶、向、志”各0.5分。)

8.在整齐的篱笆旁,我亲手采摘金黄的菊花,周围顿时香气弥漫;在悠闲恬适间,突间望见高大的庐山,云雾缭绕。在夕阳的照耀下,庐山仿佛披上了一件彩衣,不时有成群结对归巢的鸟儿,吱吱喳喳,打破了山林的幽静。(评分标准:有合理想象2分,有景物的描写给1分,准确地修饰语给1分;根据表达效果,酌情给分。)

9.理想境界是:没有战乱,安定团结;相处和谐;生活富足;环境优美。(评分标准:答对其中的两点即给2分;)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属于开放性答题,只要能从以上四点中的任意两个方面去答题。认识到位,表达流畅即给2分。

2008兰州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4题。(12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廷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豁然开朗

豁然:

(2)屋舍俨然

俨然:

(3)咸来问讯

咸: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32(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

14.桃花源是陶渊明描绘的美好的理想社会,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请概括这一理想社会的特点。(4分)12.(1)敞亮的样子。(2)整齐的样子。(3)都。(4)邀请。

思路分析:这几个词结合语境不难翻译,其中的“然”应译为“„„的样子”。

13.(1)老人和孩子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2)这个人(渔人)一一为(他们)详细地说出自己所知道的。

思路分析:第(1)个句子难点在于用了借代修辞“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儿童”;第(2)句是省略句,将省略内容补出就明白了。

【点评】对于文言句式要根据特点来译,尽量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4.①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社会安定;②人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平等自由;③环境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点评】本题为开放型题目。对于这一理想,社会的特点,结合课文不难回答。

2008黑龙江鸡西市: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属:

要: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4.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答:

15.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3分)答:

12.属:类

要:同“邀”,邀请。

评分标准:(2分)每词解释1分 13.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评分标准:(2分)重点词“乃”、“无论”翻译正确可得2分,各1分。1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评分标准:(2分)每句 1分,错字不得分。

15.示例: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贫穷,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科学技术发达,社会文明进步。评分标准:(3分)内容合理2分,语言表述1分。

2008吉林省: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1分)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2)便要还家()

10、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

11、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2分)

12、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江天一传(节选)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13、文中“尝语人曰”中“语”的意思是:

。(1分)

14、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本文是如何表现江天一酷爱读书的。(2分)

15、请结合陶渊明其人和你读过的他的诗文,谈谈对“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这两句话的理解。(2分)

(甲)(10分)34

8、饮酒(归园田居)(1分,只要是陶渊明著名诗作即可)

9、(1)交错相通(互相通达)(2)通“邀”,邀请(共2分,每小题1分)

10、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分,抄写全句也可)

11、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2分)

12、围绕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即可。(共3分,结合作品内容1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乙)(5分)

13、告诉(1分)

14、围绕“屋漏,日晒雨淋,读书自若”或“家人埋怨环境艰苦,读书自若”回答皆可。(2分)

15、结合陶渊明品行高洁、安贫乐道和他的诗文流传千古、影响深远,围绕“读书人若无高洁品格,一定不会写出好作品”回答即可。(共2分,理解1分,结合陶渊明其人及作品1分)

2008河池市: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 《桃花源记》节选)

【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5.理解文言文词义,常常借助工具书。下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文中“屋舍俨然”中的“俨”字应选择的正确义项是【

】(填序号)(2分)俨 yǎn ①庄重。《诗经·陈风·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雅跽而相对。”②整齐。王勃《滕王阁序》:“~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①便要还家:

②既出,得其船:

③醒能述以文者:

(出自《醉翁亭记》)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⑵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文:

8.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用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4分)

9.从《桃花源记》和《饮酒》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结合当今社会实际,35 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4分)

5.②

6.要:邀请

其:他的、自己的(代渔人)以:用

7.(1)小孩和老人,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评分标准:关键词“黄发垂髫”、“并”、“怡然”,每个0.5分。)(2)(渔人)就沿着原先的走过的路,处处都做好标记。(评分标准:补充主语(渔人)0.5分、关键词“扶、向、志”各0.5分。)

8.在整齐的篱笆旁,我亲手采摘金黄的菊花,周围顿时香气弥漫;在悠闲恬适间,突间望见高大的庐山,云雾缭绕。在夕阳的照耀下,庐山仿佛披上了一件彩衣,不时有成群结对归巢的鸟儿,吱吱喳喳,打破了山林的幽静。(评分标准:有合理想象2分,有景物的描写给1分,准确地修饰语给1分;根据表达效果,酌情给分。)

9.理想境界是:没有战乱,安定团结;相处和谐;生活富足;环境优美。(评分标准:答对其中的两点即给2分;)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属于开放性答题,只要能从以上四点中的任意两个方面去答题。认识到位,表达流畅即给2分。

2008雅安市: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9—32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闻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既遣人隧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9、在括号里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并将它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①便要还家()

②诣太守,说如此()

。30、下列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指代的是渔人发现桃花源这件事。

B、选文前两段写了“渔人”的行踪: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寻找桃花源。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31、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32、为什么“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

答:

29、①yāo 邀请

②yì 拜见

30、C

31、①(祖先)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②(渔人)救沿着旧路(回去),处处做了标记。

32、桃源人与世隔绝久远,对陌生人到来感到很惊异。(意思正确即可)

2008南充市:

36(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⑴渔人甚异之()

⑵阡陌交通()

⑶颖脱不羁

()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2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

26.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答:

27.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译:

24.⑴对„„感到惊异 ⑵交错相通

⑶ 束缚,约束

⑷停止(2分)25.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分)26.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2分)27.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2分)

2008上海市: 桃花源记(节选)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本文作者是____(朝代)发文学家____(人名)。(2分)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 6.第①段作者描写了桃花源中的人们的生活场景,可以想见他们当时的心情是____的。(将节选文字中的关键字组成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语来回答)(2分)6分)4.(2分,每空1分)东晋(晋)

陶渊明

5.(2分)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晋了

6.(2分)快乐

2008太原市:

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9.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便要还家

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诚不可缺

诚:

(4)卒亡天下

卒: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12.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9.祖先躲避战乱

隋炀帝失天下

(评分说明:大意对即可。第二空只答“隋炀帝”不得分。每空1分,共2分)10.(1)同“邀”,邀请

(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确实

(4)终于(评分说明:结合语境理解正确即可。每小题1分,共4分)11.(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评分说明:大意对即可。(1)题每个分句1分,(2)题前两个分句1分,后一个分句1分,每小题2分,共4分)

12.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评分说明:言之成理即可。观点1分,结合古代作品1分,语言表达1分,共3分)说明文阅读(13分)38

1分)

2008甘肃省金昌市 桃花源记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17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10.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11.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

12.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答案:8.(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9.第一问:渔人的行踪。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10.(1)忽逢桃花林,夹岸

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避秦时乱

11.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二问:(1)源中生活安宁,(2)能安居乐业,(3)和睦相处。12.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

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令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D.①停数日,辞去 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

二、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

三、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10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

⑶颖脱不羁()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

3.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答: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译文:

四、读下面文言文(17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答:

3.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4.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

答:

5.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答:

五、(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2)便要还家()

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答:

4.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

什么样的愿望?(2分)

答:

5.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江天一传(节选)

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6.文中“尝语人曰”中“语”的意思是:(1分)

7.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本文是如何表现江天一酷爱读书的(2分)

答:

8.请结合陶渊明其人和你读过的他的诗文,谈谈对“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这两句话的

理解(2分)

答:

六、阅读文言文(13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42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2分)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 要:(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诚不可缺 诚:(4)卒亡天下 卒: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译文:

4.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

〔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答: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文: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译文: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 43 同之处(4分)

答:

八、(甲)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芳草鲜美()②屋舍俨然()

③便扶向路()④寻病终()

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2分)

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

答:

5.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

答:

九、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各题(8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屋舍俨然:(2)便要还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

十、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44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行道之人弗受(《孟子》)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E..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答〕 和

2.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2分)

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3.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2分)

答:

4.“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答:

5.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

答:

十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13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括号处填入短语(2分)

发现桃花源——()——()

2.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2分)

⑴悉如外人()⑵便要还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4.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4分)

5.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十二、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 45 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屋舍俨然:

(2)鸡犬相闻:

(3)咸来问讯:(4)皆叹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问今是何世

②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①不复出焉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①设酒杀鸡作食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

4.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十三、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5.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

答:

十四.、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译文:

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 ”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 ”离开桃花源时,他“ ”,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

3.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2);(3)(3分)

十五、文言文阅读(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8226;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 47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子之哭也: ④苛政猛于虎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②今吾子又死焉

译文:

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1字)(3分)

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答: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

【参考答案】

一.

1、D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3、(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二.1.(3分)(1)类(2)全,都(3)邀请(每词1分)

2.(2分)A(古义 ;B 交错相通 :c 与世隔绝的地 方 ;D 不用说,更不用说.今义略)

3.(4分).(1分)老人和孩干们个个都安闲快 乐,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 悦 之情.显得心满意 足(“黄发垂髻 ”1分,“怡然自乐”1分)(2)渔人把自已听到的事-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或 :这个人为(他 们)详细 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具言”与“所闻” 各1分,其中“ 所闻 ” 译成“ 知道的”或“见闻的”都得1分)

4.(2 分)热情好客;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意合即可〕

5.(4分)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 有 战 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意合即可 〔 “和平”与“平等和谐自足 ”两点每点各2 分)

三.1.⑴对……感到惊异 ⑵交错相通 ⑶ 束缚,约束 ⑷停止(2分)

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分)

3.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2分)

4.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

四.1.(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2.第一问:渔人的行踪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3.(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避秦时乱 4.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二问:(1)源中生活安宁,(2)能安居乐业,(3)和睦相处5.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五.(甲)(10分)

1.饮酒(归园田居)(1分,只要是陶渊明著名诗作即可)

2.(1)交错相通(互相通达)(2)通“邀”,邀请(共2分,每小题1分)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分,抄写全句也可)

4.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2分)

5.围绕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即可(共3分,结合作品内容1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

(乙)(5分)

6.告诉(1分)

7.围绕“屋漏,日晒雨淋,读书自若”或“家人埋怨环境艰苦,读书自若”回答皆可(2分)

8.结合陶渊明品行高洁、安贫乐道和他的诗文流传千古、影响深远,围绕“读书人若无高

洁品格,一定不会写出好作品”回答即可(共2分,理解1分,结合陶渊明其人及作品1分)

六.1.桃花源中人说自从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就再没有从这里出去 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

2.(1)同“邀”,邀请(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3)确实(4)终于

3.(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4.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七. 1.(3分)(1)“全”或“都”(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3)钓鱼(每小题1分)

2.(4分)(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每小题2分)

3.(4分)世外桃源与民同乐(各2分)

4.(4分)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②民风淳朴③人与人和乐相处(答出两点就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八. 1.晋代(东晋).陶渊明

2.①鲜艳美丽②整齐的样子③沿、顺着④随即,不久

3.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幽美的地方

4.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5.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示例: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九.1.(2分)⑴整齐的样子(1分)⑵同“邀”邀请(1分)

2.(6分)(每小题译出大意给1分;①小题“黄发垂髫”“怡然”能正确译出给2分;②“妻子”“绝境”能正确译出给2分)

⑴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显得心满意足

⑵(他们)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十.1.A、B(A项:走;B项:指示代词,这;C项:副词,相当于“又”/恢复;D项: 49 说/道理;E项:隔开/偷偷地)

2.A(“渔人”应为“桃花源中人”)

3.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

4.“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5.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十一.1.访问(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2.(1)咸(皆)(2)延

3.(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平社会的向往之情

十二.1.(4分,每处一分,意思对即可得分)(1)整齐的样子(2)听到(3)都(4)惊讶,惊奇

2.(2分)答案:D

3.(4分,每句2分)(1)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知道魏、晋两个朝代了(2)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4.(2分)答案:B

十三.十三.1.D(“问津者”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中间不能停顿)(2分)

2.B(交通:互相通达)(2分)

3.C(桃花源的生活场景是虚构的,展现的是理想社会而不是现实社会)(2分)

4.(1)渔人觉得非常奇怪(1分),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1分)(2)这个人一一给(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1分),(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1分)

5.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1分),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1分

十四.1.答:(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这番经历

2.答:欲穷其林 怡然自乐 处处志之 不复得路 需要强调的是,你必须用原文四字短语填写——请注意,每处都有双引号如果因忽视双引号而丢分,你就是百里挑一了

这四个空并不难填,看来,今年的前几道题难度都不大,拉不开距离

3. 提示: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

一、环境方面(优美);

二、物质方面(富足)

三、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和乐);

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三点即可这道题是分点的,不要简单地答:幸福

十五.1.(4分)①交错相通 ②通“邀”,邀请 ③你 ④繁重,使人难以忍受(各1分)

2.(4分)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2分)

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2分)

3.(3分)记叙(描写)虚构(想象)反衬(对比)(各1分)

4.(4分)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2分)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2分)(意思对即可)

第五篇:桃花源记中考复习题

桃花源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芳草鲜美()②屋舍俨然()

③便扶向路()④寻病终()

2.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2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5.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6.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7.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

8.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2)便要还家()

10.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后遂无问/津者

1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B.阡陌交通(运输事业)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12.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答: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桑竹之属()②阡陌交通()

③便要还家()④怡然自乐()(2)欣然规往()

14.缘溪而行的渔人忽然看到美丽静谧的桃林,此景激起了他极大的好奇心,并让他产生了穷尽桃林的愿望。请从文中找出这处景物描写。(2分)

15.渔人穿国山洞,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派祥和的景象。请你谈谈渔人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2分)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

B、悉如外人悉以咨之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D、设酒杀鸡作食食之不能尽其材

17.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2分)

发现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18“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2分)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0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23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

下载中考语文 类文阅读线上拓展 3《桃花源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考语文 类文阅读线上拓展 3《桃花源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中考《桃花源记》复习

    桃花源记 一、用现代汉语翻译文句子。 1、译文:(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

    桃花源记中考习题

    桃花源记中考习题(附答案) (2003北京市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三.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11—14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

    、语文类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

    三、语文类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 中学语文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 上周,学校组织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教育见习活动,希望通过见习能让我们深入中学教学第一线,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并进一......

    语文类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

    语文类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 中学语文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 上周,学校组织我们进行了为破周的教育见习活动,希望通过见习能让我们深化中学教学灯线,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并进一步堤......

    中考满分作文-散文类

    散文类: 挫折人生 你可知项羽?你可晓李白?他们,一武将一文人,都曾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留下绚丽的一笔,但他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心态。--题记 一、项羽 曾几何时,虞姬横刀一抹,湛蓝......

    中考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系列·文言文(7) 课内部分·预习作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

    2011年中考《桃花源记》试题

    邱员太语文工作室 2011年中考试题《桃花源记》 一、(2011年浙江湖州)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类文阅读—2 我是什么

    类文阅读—2我是什么小水滴旅行记小水滴告别大海妈妈去旅行。太阳公公让小水滴变成水汽向空中飞去,小水滴来到了云妈妈的怀里。云妈妈一下变胖了。它带着小水滴到处旅行,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