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怀念母亲》教材分析
《怀念母亲》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解析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 《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都是歌颂炎黄子孙,海外赤子的爱国情怀.配合本组专题,还有“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回顾拓展”,“展示台”都是紧紧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安排的,本组还安排了一次围绕本专题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搜集,采访,参观等方式,进一步深化“祖国在我心中”的认识.这是一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好教材.2、课文内容剖析
单元第二课《怀念母亲》是季羡林所写,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亲不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充分表达了对两位母亲的怀念,字里行间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实感.编排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从多个角度表现本单元的主题——祖国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学习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同时《怀念母亲》这篇文章是在学完《詹天佑》之后,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情感得到训练,储备,渲染后的一个巩固训练篇目.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3、写作背景简介
《怀念母亲》一文是季老的回忆录《留德十年》中的一篇。《留德十年》从1934年,青年季羡林大学毕业期待赴德留学终于成行写起,一直写到1946年归国返乡为止。数十篇文章,洋洋十数万言,写尽了十一年羁旅生涯中的跌宕起伏。
《留德十年》中的文章,每一篇自成一体,各自独立;连在一起则以时间为序,整体呈现了先生十多年的经历。在这些文章中,《怀念母亲》显得有些特别,它没有像其他的文章那样以写事或写人为中心,而是在叙述文字中夹杂了相当比例的日记、文章片段,头绪比较多。它的主要内容,对母亲(生身母亲、祖**亲)的怀念是年轻的季羡林欧洲十一年中不间断的情感。写羁旅生活中对生母、故国的深切怀念,既没有像其他文章那样以叙事或写人为中心,也没有恣意抒情,这在季老是有原因的。
季老在《留德十年》的《楔子》中说,“我特别强调‘实事求是’四字,因为写自传不是搞文学创作,让自己的幻想纵横驰骋。我写自传,只写事实。”为了遵从这样一个写作原则,写《怀念母亲》时,季老为了“避免用今天的情感篡改当时的感情”,几次引用当年的日记和文章片断,来“保存自己当时的感情”。这样一种组织语言材料的方式,是服从于整本书作为回忆录的性质的。
读作者的其他作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文本。季老的散文《赋得永久的悔》,回忆幼时的生活和表达对母亲早逝而自己无从迎养的愧疚、悔恨,对解读《怀念母亲》很有帮助。此外,《怀念母亲》中有两段文字摘自季老写于1936年的《寻梦》。《留德十年》附录中
有《寻梦》全文,不但有助于解读《怀念母亲》,而且此文写得情深意切,读后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怀念母亲》一文初读平淡无奇,甚至感觉跳跃性比较大。读过一些相关的作品,了解了写作背景,慢慢走近作者的心灵,再回头去读,渐渐读出了味道。季老学贯中西,文通古今,对如何写散文有自己的独有看法。他曾说,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真”就是真实,“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分。现在,为了自传 “只写事实”,他在写此文时尽力取“真”而去“情”,使文章读来显得平淡了。可是文章“平”和“淡”的背后,隐藏了更深的“情”。季老一生埋首躬耕于古文字这片坚硬的土地,开掘出一部部丰厚的典籍,他偶尔到散文这片田里散散步,便留下不少性灵文字。季老一生宁静淡泊,从他的散文中,我们却又读出了一个善感而多情的季羡林。他曾为一茎古藤被砍断而暗自垂泪(《幽径悲剧》),他曾为身边小动物病亡而“内心颤抖”(《老猫》),他曾为异国他乡偶然相识的少年魂牵梦萦(《塔什干的一个男孩子》)„„母亲早逝使少小离家的他今生无法膝前尽孝,这成为他“永久的悔”;去国离乡时亲老、妻少、子幼,本以为两年即可回国,却因为战乱被阻留异国他乡--对生身母亲、对祖**亲的怀念怎不是他异国十一年中内心深处炽烈的情感?也许,这时候正可以用上那句话:平平淡淡才是真。
4、相比原文、理解更易
学习季老的《怀念母亲》这篇文章,是很有意义的。如何更好地把握这篇文章的特点当然很重要。这篇文章入选教材之后,有多处
改动。并不是编者自认为有多高明,原文在《留德十年》中,与前后各篇文章之间有联系,把它选出来作为独立的一篇文章要小学生学习,有必要尽量减少这种联系带来的阅读障碍,此其一;其二,为了便于小学生理解、接受,修改后的文章头绪也简化了些。但是,即使作了改动,这篇文章相对全册教材中的其他课文来说,还是比较特别。了解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到季老欧洲十一年中对两位母亲的怀念始终不断,季老在散文中想把这种情感经历表达出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那么,怎么把握这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呢?季老就这篇文章说的几句话是不是对我们有启发:同一篇文章,写两个母亲,比较有意思,也比较容易接受。小学生要懂得热爱祖国,懂得对自己的父母尽孝心。
第二篇:怀念母亲教材分析
篇一:《怀念母亲》教材分析
《怀念母亲》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解析
2、课文内容剖析
单元第二课《怀念母亲》是季羡林所写,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亲不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充分表达了对两位母亲的怀念,字里行间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实感.编排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从多个角度表现本单元的主题——祖国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学习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同时《怀念母亲》这篇文章是在学完《詹天佑》之后,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情感得到训练,储备,渲染后的一个巩固训练篇目.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3、写作背景简介
《怀念母亲》一文是季老的回忆录《留德十年》中的一篇。《留德十年》从1934年,青年季羡林大学毕业期待赴德留学终于成行写起,一直写到1946年归国返乡为止。数十篇文章,洋洋十数万言,写尽了十一年羁旅生涯中的跌宕起伏。
《留德十年》中的文章,每一篇自成一体,各自独立;连在一起则以时间为序,整体呈现了先生十多年的经历。在这些文章中,《怀念母亲》显得有些特别,它没有像其他的文章那样以写事或写人为中心,而是在叙述文字中夹杂了相当比例的日记、文章片段,头绪比较多。它的主要内容,对母亲(生身母亲、祖**亲)的怀念是年轻的季羡林欧洲十一年中不间断的情感。写羁旅生活中对生母、故国的深切怀念,既没有像其他文章那样以叙事或写人为中心,也没有恣意抒情,这在季老是有原因的。
季老在《留德十年》的《楔子》中说,“我特别强调‘实事求是’四字,因为写自传不是搞文学创作,让自己的幻想纵横驰骋。我写自传,只写事实。”为了遵从这样一个写作原则,写《怀念母亲》时,季老为了“避免用今天的情感篡改当时的感情”,几次引用当年的日记和文章片断,来“保存自己当时的感情”。这样一种组织语言材料的方式,是服从于整本书作为回忆录的性质的。
读作者的其他作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文本。季老的散文《赋得永久的悔》,回忆幼时的生活和表达对母亲早逝而自己无从迎养的愧疚、悔恨,对解读《怀念母亲》很有帮助。此外,《怀念母亲》中有两段文字摘自季老写于1936年的《寻梦》。《留德十年》附录中 有《寻梦》全文,不但有助于解读《怀念母亲》,而且此文写得情深意切,读后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怀念母亲》一文初读平淡无奇,甚至感觉跳跃性比较大。读过一些相关的作品,了解了写作背景,慢慢走近作者的心灵,再回头去读,渐渐读出了味道。季老学贯中西,文通古今,对如何写散文有自己的独有看法。他曾说,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真”就是真实,“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分。现在,为了自传 “只写事实”,他在写此文时尽力取“真”而去“情”,使文章读来显得平淡了。可是文章“平”和“淡”的背后,隐藏了更深的“情”。季老一生埋首躬耕于古文字这片坚硬的土地,开掘出一部部丰厚的典籍,他偶尔到散文这片田里散散步,便留下不少性灵文字。季老一生宁静淡泊,从他的散文中,我们却又读出了一个善感而多情的季羡林。他曾为一茎古藤被砍断而暗自垂泪(《幽径悲剧》),他曾为身边小动物病亡而“内心颤抖”(《老猫》),他曾为异国他乡偶然相识的少年魂牵梦萦(《塔什干的一个男孩子》)??母亲早逝使少小离家的他今生无法膝前尽孝,这成为他“永久的悔”;去国离乡时亲老、妻少、子幼,本以为两年即可回国,却因为战乱被阻留异国他乡--对生身母亲、对祖**亲的怀念怎不是他异国十一年中内心深处炽烈的情感?也许,这时候正可以用上那句话:平平淡淡才是真。
4、相比原文、理解更易
学习季老的《怀念母亲》这篇文章,是很有意义的。如何更好地把握这篇文章的特点当然很重要。这篇文章入选教材之后,有多处
改动。并不是编者自认为有多高明,原文在《留德十年》中,与前后各篇文章之间有联系,把它选出来作为独立的一篇文章要小学生学习,有必要尽量减少这种联系带来的阅读障碍,此其一;其二,为了便于小学生理解、接受,修改后的文章头绪也简化了些。但是,即使作了改动,这篇文章相对全册教材中的其他课文来说,还是比较特别。了解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到季老欧洲十一年中对两位母亲的怀念始终不断,季老在散文中想把这种情感经历表达出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那么,怎么把握这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呢?季老就这篇文章说的几句话是不是对我们有启发:同一篇文章,写两个母亲,比较有意思,也比较容易接受。小学生要懂得热爱祖国,懂得对自己的父母尽孝心。篇二:怀念母亲说课稿
《怀念母亲》说课稿------赵 莉
一、【教材分析】
《怀念母亲》是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二组的第二篇课文。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季羡林先生所写,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亲生母亲和祖**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亲不变的爱意。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虽然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世,更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歉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这为阐述自己对祖**亲的爱铺垫了感情基调;然后,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这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二、【教学目标】
编排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从多个角度表现本单元的主题──祖国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学习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本课文共分2课时,执教的是第2课时,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本课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
1、知识能力目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初读课文,重点学习1、2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抓住重点语句,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情境,在场景的拓展中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逐步深刻感受到作者对生身母亲永久的悔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生身母亲永久的悔恨之情。
难点:引导学生从文字中去体会作者隐含的思想感情。
四、【设计特色】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我主要采用朗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读悟结合,以读为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注意围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关键性语句,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作者对生身母亲永久的悔。
1、情景教学法:上课一开始,由“国宝”引出季羡林,课件出示:
季羡林生平、主要经历、主要的成就,以及季羡林的作品《赋得永久的悔》片段,让学生默读,交流感受,为全文的学习奠定一个基调,使学生尽快地融入到文本的探究中。另外,在学习完第2自然段之后,整体回归文本的时候,让学生在幽怨的音乐声中朗读,以调动学生的心弦,更好地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2、朗读感悟法:叶圣陶老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课堂上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指名读、自由读、齐读、配乐读等,达到读中感悟、以读促悟,以读代讲的效果。课堂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将学生完全浸润在文本的语言文字之中,尽情地触摸作者的心跳,聆听作者的心声,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的悔恨之情。让学生在朗读感悟中提高语言的感受力,丰富语言的积累,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力求实现“训练与感悟并重,工具与人文共振”。
非常希望,十分渴望自己的语文课,在瞬间走进学生的心,能让 学生的心灵开花,这样的话,我的语文课堂就生机盎然了。然而,自己似乎总显得眼高手低,比如学生的感悟怎样使之面更广,程度更深,作业的安排怎样更合理等,都是值得我思考和改进的。篇三:《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小学语文《怀念母亲》教学设计(人教课标实验版)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红楼小学李小峰
教材分析:
《怀念母亲》是人教课标实验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祖国在我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季羡林先生所写。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亲的深深眷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抓住“频来入梦”一个词语展开对课文的学习。
2.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字理识记会意字“频”,并理解其意思,进而理解句子的意思,掌握借助重点词语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
2.借助课外资料以及反复引读的方法,创设情境,在音乐的渲染下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在读中感悟母亲对季老的爱,进而体会季老对母亲的爱。
3.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子,进行默读、朗读等训练,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读、轮读等方法,唤起学生对父母的尊重。
2.利用音频、课外补白材料,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习者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语文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素养,比如:他们可以很好地去读一篇以前没有学习过的课文,并且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对于语文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而且,因为学生即将进入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因此课堂上的注意力比较集中。但是,因为学生对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悔以及对祖**亲的爱感悟不够,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多方面调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生之中,进一步与文本、作者展开对话,从而把握课文的情感,提高语文素养。教学重点、难点: 1.作者对两位母亲所怀着的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2.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深刻体会。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了解有关自然灾害的概况。并能选取自然灾害中的一种,做较为深入的资料搜集。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板书设计:
敬意爱慕 频来入梦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
学中,我感觉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到位:
一、能抓住课文主线进行教学:
本篇课文因为引用了作者的日记、散文等,所以文章内容相对较散,但如果细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频来入梦”是本文的一个关键词,抓住了这个词语,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母亲去世后,季老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直到许多年后,母亲还常常出现在梦中;留学德国,故**亲的一草一木也会浮上心头。请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这个意思的几句话。学生很快便找到了,然后引导学生将一段话读成一个词,进行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意思的训练。同时又让学生将这个词语读成几句话,潜移默化地指导学生掌握抓主线学习文章的方法以及将文章读薄、读厚的方法。同时,“频”是一个会意字,也是本课的一个生字,适时地进行了字理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厚度。
第三篇:《秋天的怀念》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作者通过回忆的方式,把生活中的小事串联起来,写出了自己在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细心、耐心、小心地照顾自己,越是细细品味,我们越是能深切地感受到,他因自己的残疾而忽视母亲病痛的追悔,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由此而重燃的生命勇气与信心。教学《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旨在把学生引向史铁生丰富的精神世界,引向对母爱内涵的深层诠释,引向对活着意义的深层追寻。作者以及其凝重的笔触,通过回忆母亲细致入微的照顾,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讴歌了伟大母爱,并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同时也带给人们无限的思考和人生的启示。
学习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于语文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感悟能力。阅读的重点开始由理解词句的意思转向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课堂应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空间,积极创设情境,让他们主动、大胆地参与朗读、讨论、交流,深切的感受母爱的深沉。母亲是孩子们最熟悉的人,母爱渗透在孩子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因此孩子们在学文后,对母爱的感受会更加真切而又深切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母爱的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
2.有感情的读文,体会文中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3、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掌握文章的写作特点,感受文章中的蕴含的情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4.理解词语含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对儿女深深的爱;学会通过描写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以及怎样透过一些小事,来表达真情实感。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从中感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那份不张扬的母爱,感悟人间真情是本科的教学重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通过描写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及怎样透过一些小事,来表达真情实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简介轮椅上的作家史铁生:21岁那年因病瘫痪,也就在那一年母亲去世了。
2、投影出示他的作品《合欢树》的一个片段: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的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3.学生朗读,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在学生体会到母亲的“苦”和作者对母亲怀念的基础上,引出新课: 作者很多作品表达了这种感情,例如我们今天要学的——《秋天的怀念》。
二、感受娘俩要好好儿活
1、自由读文,想:21岁那年“我”瘫痪,病痛折磨着我的身体,它还使“我”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2、学习“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投影出示: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3.让学生分析为什么“我”的脾气会发生变化,找出那些最能体现“我”暴怒的词,然后指导有感情朗读。
4.学习“ 我”的心理变化的句。根据学生的回答投影出示: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让学生理解“我活着有什么劲儿!”的意思,分析他为什么这样说,然后口语训练:
面对他的痛不欲生,听着这些让人揪心的话语,你如果在场,你会怎么办?
5、指导感情朗读。
6、引导感受母爱的深沉,坚强。
继续读文,思考:面对此情此景母亲是怎样做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投影出示: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抓住动词引发思考:母亲“扑”下去的是什么,又想“抓住”什么,“忍”住的仅仅是眼泪吗?。
7、对母亲病情的学习。
母亲当时的情况怎样?我怎么没察觉到?学生从文中找相关语句学习,感受到母亲当时已身患绝症,活的“苦”和“我”当时只注意自己的病痛。
8、体会“咱娘俩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感受母爱的深沉、坚强、无私。并总结板书:母爱是坚强,是无私。
9、指导读出韵味。
三、感受母爱的博大
继续学文,引导学生把描写母亲语言、动作、表情的词语、句子画出来,自主阅读感悟母爱还是什么。教师相机点拨。抓住重点句子体会:
1、理解母爱是理解,是宽容。
出示句子: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2、理解母爱是细心,是呵护。
从“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句 子中的“挡”体会到母爱是细心;从“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中体会母爱是呵护。
3、感悟母爱是耐心,是引导。
母亲两次要求陪我看菊花,尤其第二次当我答应时,(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地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分析母亲言行神态感悟,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无处不在。4.感悟母爱是惦记,是牵挂。
过渡:我们是这样幸福地享受着这无处不在的母爱,希望拥有一万年,不,一万年也不够!我们希望它天长地久,可是会吗?当“我”决定要出去和母亲一块看菊花时,母亲忙着出去收拾了,出去了,结果呢? 学生包含深情地齐读: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学生分析并补充母亲没说完的话的内容:孩子们,你们一定要好好活!感受母亲临终只牵挂一双儿女,感受母爱是惦记,是牵挂。
四、感悟写法,指导仿写
1、过渡:母爱是这样真真实实地存在,而又无处不在的,它汇聚起来是那样的博大,我们幸福地说:母爱是海!
2、思考: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母爱的? 师相机板书:语言、动作、神态。
3、投影出示要求:
仿写练笔:你能通过抓住细节通过一件小事表现母爱吗?
4、情感共鸣:
珍惜我们现在拥有的母爱,对母亲深情地说声:妈妈,我爱您!为母亲为我们这么多年的付出,动情地道一声:妈妈,谢谢您!
五、探究“我俩“的”好好儿活“
1、学习描写菊花开放的句子体会。
思考:七年后“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菊花,他们他究竟懂得了要怎样好好儿活?
2、学生自由读,出示菊花开放图,谈各自独特的感悟。
3、实物投影显示书中的兄妹看菊花插图,感悟他们对母亲希望他们好好儿活的理解。也感悟母亲的良苦用心。
4、配乐朗读文章的结尾部分,深升华情感。
六、思考“我俩“的”好好儿活“ 我们通过品悟文字的韵味,尝到了这一家人的人生韵味。同学们感动了,老师也感动了。想想,我们面对今后的日子,我们这些健康的人将怎样好好儿活?
七、课外拓展,推荐阅读: 投影出示:
我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里,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地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摘自史铁生《有关庙的回忆》
第四篇:怀念母亲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让我感触颇深,这篇课文是季羡林先生以回忆的形式,表达了对亲身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充分表达了对两位母亲的怀念,字里行间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让人思潮澎湃,情绪跌宕起伏。
新课开始,我给学生读了季羡林作品《赋得永久的悔》,学生听后,交流感受。让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为理解本课做好铺垫。
紧接着,我先让学生齐读课题,然后我紧紧抓住“母亲”一词质问学生:“这里的母亲指的是谁?”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一个是亲身母亲,一个是祖**亲。”“那么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怀念自己的两位母亲呢?”这样既交待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又让学生抓住了文章的主干,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为理解奠定了背景基础。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让学生紧密联系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抓关键词句,表情达意。
课堂上,学生们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并在小组里交流,学生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积极主动,交流时气氛活跃,他们找到了“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频来入梦”等词,“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等句子,这样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老师引导得当,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有精彩的智慧生成。
在理解作者对祖**亲的怀念时,我结合课文内容,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作者的内心体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对比读、选择喜欢的部分读、自读等方式,感受作者对祖**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明白,在教学中 “解读”课文,更应该引导学生“创读”,以读促讲,以读悟情,以读激情。
第五篇:怀念母亲
怀念母亲
篇一:怀念母亲诗词十首
怀念母亲诗词十首 作者:袁戈 相思
娘眠古息山,子落岳阳田。千里两相望,无时不泪涟。
怀念母亲
棘人远在异乡客,诀别娘系已五期。淮岸濮山空缱绻,巴陵湘水共伤悲。西风回转相愁绝,血雨冰心同泪飞。今跪地门三叩首,连天春草也凄凄。
清明节
人在清明远故土,巴陵湘水共凄楚。天公有泪满瑶池,化作飘飘万里雨。
西江月
风送金幡银练,云乘仙鹤神騋。清明时节向天开,雨漫边庭湘岱。游子一心伤别,相思千里成灾。惟将飨酒岳阳台,北向娘亲叩拜。
怀念母亲 夜雨潇湘灯火昏,清明时节鹒(gēng)声闻,伤魂最是家千里,泪看高堂少一人。
虞美人·端午节忆母
去年端午全家悦,做妹家中客。玉盘锦食对瑶醇,午赏端阳夜 赏月临门。
而今又把菖蒲贴,少个人来也。独把离觞到黄昏,梦到南山 深处见娘亲。
浣溪沙·端午节南山祭母 诀别娘亲一百天,几回梦里泪流干。今携粽子祭南山。一处新居三尺内,数莺低泣短阶前。端阳幽晦楚云盘。
南山祭母 连天秋雨骤,世路鸦声瘦。人在短松冈,寸心冰冷透。
南山祭母
秋雨连绵近月半,四城八镇水成泛。南来迁客行难通,北往骚人眉不展。我去南山飨酒来,竹鸣孤冢把娘喊。风鸦知意同相悲,恨满长天肠寸断。
中秋节夜半人无眠,枕边看月圆。听风推锦户,闻露打琉檐。娘住南山上,我漂云水间。相亲惟梦里,鸡叫泪痕干。
移居乡间 作者:袁金锋 金秋老叟六十八,八月初八再搬家。器俱不添仍旧用,袜鞋虽破尽心踏。亲邻迎迓休迎迓,宾朋海涯非海涯。移居乡间何所事,自挖小池侍鱼虾。
篇二:《怀念母亲》课内阅读及答案
《怀念母亲》课内阅读及答案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1月18日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这两则日记选自 《怀念母亲》,作者季羡林。
2.给下列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薄暗(báobó)沮丧(jǔ jǚ)√√ 朦胧(mēngméng)糊(hūhú)
√√
3.根据意思写词语:
寂寞;冷落 凄凉_
灰心失望 沮丧__
昏暗 薄暗__
4.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朦胧近义词(模糊)反义词(清晰)沮丧近义词(懊丧)反义词(高兴)
5.第一则日记中,这“说不出的味道”是的。
6.分别概括两则日记的主要内容:
① 夜幕降临时,“我”对祖国、对家乡浓
浓的思念。
② “我”从房东太太盼儿子归来,体会到了母亲对孩子的牵挂和关爱。
7.的修辞手法,把夜幕的降临写得极富情调,同时也预示着作者把所想的人和事,织出无形的网,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8.用双横线画出文中的环境描写。作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9.第一篇日记中括号里采用了(对比)的表达方法,表达了自己对祖**亲的怀念之情。
10.把握句子的语言特点:
“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准确、简洁)
11.体会文中划线的句子的含义 作者怀念起故乡生活的情景,回想起故乡的老朋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而心中多凉和孤独。
12.两则日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对生身母亲与祖**亲无尽的怀念。
篇三:关于怀念母亲的文章
关于怀念母亲的文章
发布时间:2009-12-08|类别:精选文章|打印
怀念母亲
母亲离开我已经快十年了。岁月冲淡了许多记忆,可是对她老人家的怀念却与时俱增。多少次在梦中见到您---母亲:您还是那样慈祥地微笑,还是那般不知疲倦地忙碌,还在做着您永远也忙不完的家务活---我们的衣食起居、饥渴寒暖,都在您的心上,都在您的每日每时中。梦中,我依然承欢膝下其乐无比,可醒来,儿子却常常是泪湿枕巾。
多少次耐不住思念想写一些怀念母亲的文字,但是一旦坐在电脑前开始写了,却又不知从那里开始。母亲为我们这个家倾注了毕生心血,靠着父亲的微薄工资养育了我们四个子女。早年您在房后山边开荒种地;帮别人带过孩子;给别人洗过衣服;在集市上卖过凉粉;到乡下农民翻收过几次的地里拣红苕筋筋,萝卜撄樱;到河坝里拣白石头,挖水涝材;饿了吃口冷饭,渴了喝口河水。有一次不仅被刁民没收了您辛苦大半天拣的一点点东西,还强迫您担了很多转粪,他们装得很满很满,用脚踩了又踩,还有人押着你。母亲我不能想象您那有伤残的身躯是怎么咬紧牙关坚持下来了的!在生活上为了我们吃饱您经常忍饥挨饿,记得那时我们晚上有时吃面条,做好后你总是让我们先端,儿子那时太小不懂事总是选面条最多,最干的那碗端,剩到最后的是面条最少最浠的,您就用面汤充饥。母亲啊,为了养育您的儿女您承受了人世间的多少苦难和屈辱!母亲在单位上始终是上班最早,下班最晚,干活最多,赢得了同事们和领导的好评,大家一致推选为先进工作者,还奖励了一尊毛主席瓷像。领袖像儿子见过成千上万,但唯一保存至今的只有这尊。因为这证明了您不但在家里是我们的好母亲,在单位上也是受人尊敬爱戴的好职工。当您竭尽全力把儿女们都拉扯大了,本是您应该生活得更幸福一些,应该得到儿女更好的孝敬,可以更加开开心心的享受儿孙绕膝的更多天伦之乐的时候了,可您竟然撒手人寰匆匆而去。人生能够享受母爱是多么地幸福,可如今“子欲养而母不在”了,其悲其痛该让儿子用何言以表?“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想起母亲,却常常任热泪流淌,不能自抑。
再过几天,母亲就离开我们十周年了。1997年1月2日是个平常的日子,然而,对于我们来说是个悲痛、天塌下来的日子,因为这一天生我养我,至亲至爱慈祥的母亲终于忍受不住疾病的折磨,静静的离开了我们。从母亲患病一段时间经住院治疗效果不明显后,我就害怕这一天会到来,但是,我却从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得如此急速,如此匆忙!我想,一定是母亲不忍再拖累我们,所以就这样匆匆地走了,可您怎么舍得啊,怎么舍得撇下敬您爱您的儿子?怎么舍得撇下尚未报答您的孙女?母亲,您刚离开我们时,我极力的想从梦中和您相见,实在忍受不了这种阴阳之隔的痛苦分离,可你连一个清楚的梦都不给我。我知道是母亲在耽心我,耽心您的儿子悲伤过度伤害了身体,才做出这样痛苦的选择的。但我相信:母亲的匆匆离去只是化做了天上北斗七星中最明亮的那颗星,每当夜幕降临,您就闪烁地遥望着人间,慈爱地微笑地关顾着儿子的每天,每时,每刻,我感觉到母亲每天都还是和我在一起。
您离开的那个夜晚,是那么的寒冷。母亲啊,任凭儿子怎样抱着您,摇动您,您也一动不动;任凭儿子怎样千呼万唤,也换不回您的一声回应。母亲啊,你知道吗?那时儿子是多么期望能够同前几次一样,用儿子的拥抱,用儿子的呼唤,用儿子的爱把您从死神手中夺回来,让我们永远生活在一起。但是母亲您还是去了,看到您的脸那么苍白,那么消瘦,不再有往日的容颜,儿子的心像刀割一样。在那段与病魔抗争的日子里,您受尽了煎熬、筋疲力尽,终于无力再挣扎些什么,撒手西去。我知道从今往后,我的身旁将不会再有母亲的叮咛;我的身边将不会再有母亲的音容笑貌出现;我的世界已永远失去一份慈爱的目光、一份殷殷的期盼;我已从今永远失去了母亲的关爱!悲伤的心情,如何用语言来表达? 千言万语也无法诉尽心中的伤痛。儿子只有用泪水送别您,用泪水告慰您远逝的英灵!也让泪水去抚慰 自己心中的伤痛,但是任泪飞如雨也表达不尽对您深深的依恋和思念之情。
母亲,在您生病期间,儿子没有将您照顾好,是儿子的无能和不孝,让您受尽了病痛的折磨。真的母亲我知道你想让儿子多陪陪您。虽然以前您生病儿子曾有两次请假陪护您直到康复,但这次儿子愚蠢的把白天交给了工作。由于儿子的无知,您带着遗憾永远的离开了我,留给儿子无以伦比的忧伤和哀愁,让儿子感到无穷的思念和内疚。我真的好后悔,这是我一辈子都不能原谅自己的!
母亲,这几天您肯定知道我要来看您了,您在想念您的儿子了。要不最近我怎么会几乎每晚都能和您相见呢!我现在真的相信阴阳也有心心想通之说了。这几天您的音容笑貌总是不时的在我的眼前和梦中出现。您还是那样的思念着、还是那样的牵挂着,还是那样的放心不下你的儿子。母亲,儿子又何尝不是呢!母亲,我想您,常常泪湿衣襟。晚上梦中见到您是那样的依依不舍,哭泣中醒来才知道是梦中相见。您走后,我把您的相片集中到了一起,每当我一个人在家里想您的时候,就拿出来看,往事就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的在眼前出现:
以前我们住在乡场上,一次您看见有人从城里运的冰糕来卖,您自己从来舍不得用一分钱但您给我们买了冰糕,放在碗里浮在水缸中。我们回来后您兴高采烈的给我们吃冰糕,端出来一看碗里只有一根木棍和半碗糖水,您是多么的失望啊。可是母亲您可知道,虽然那时儿子没有见到那个冰糕是什么样子,但那半碗糖水至今还甜蜜在儿子的心中;
记得有次工作应酬酒喝得多了一点,回来后睡在沙发上。尽管是三九寒冬您一晚上起来了好几次问儿子有没有不舒服?问儿子喝不喝水?给儿子盖被子。我知道您那晚上心里惦记着儿子,您自己根本就没有入睡;
儿子还记得那年夏天我们一起翻秦岭,垮泾渭,过八百里秦川,漫步在临潼的万亩石榴园。看秦王军阵;看唐僧生活过的大雁塔;看杨玉环洗澡的华清池。喝黑米粥;吃羊肉泡馍;您是那么的开心!母亲啊,我多么希望您能再给我机会,让儿子陪您去北京,去上海,走遍全中国!
窗外,下着蒙蒙细雨,我流着泪写下这些文字。母亲,这一年又快过完了,新的一年就要到来,您在那边还好吗?这几天又降温了,您冷吗?您也在想念您的儿子吗?您的一切,是儿子今生今世永远的牵挂。
母亲,新年快乐!在您有生之年,儿子未能让您过上幸福的生活。来世,我还要您做我的母亲,让儿子能再有机会尽心尽孝侍奉百年!母亲,新年快乐!愿您在天堂过上幸福,安逸的生活。让您对我们的付出,得到您应有的回报。母亲,新年快乐!您对儿子的爱,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内心深处,在这新年就要来临之际,请接受儿子最诚挚的祝福
母亲,我们永远怀念您!
你的儿子 于2006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