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鉴赏(最终版)

时间:2019-05-13 08:3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诗歌鉴赏(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诗歌鉴赏(最终版)》。

第一篇:现代诗歌鉴赏(最终版)

现代诗歌鉴赏

综述

诗歌的艺术概括力很强,鉴赏时要从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入手,把握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品味诗歌抒发的情感,分析诗歌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段,把握并深刻理解诗歌塑造的艺术形象,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具体来说,鉴赏现代诗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语言

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的运用,因为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诗歌的语言要求用最简洁的词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使诗歌语言形成了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相对而言,现代诗用白话写成,且较少用典,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但是,要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反复朗诵,尽力揣摩,并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

形象

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和抒发感情的。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中的艺术形象:有些诗,通篇都通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抒发感情;有些诗,虽然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的想象;有些诗,既描绘具体形象,又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鉴赏时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想象,构建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不是实指,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挖掘形象的内涵。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

情感

诗歌一般都会抒情言志,鉴赏时必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具体地讲,就是要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有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展开联想和想象,准确把握诗歌形象的内涵,以便加深对感情的理解。

诗歌总要反映一定的时代生活,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特征。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感情还要顾及诗歌的类别、风格、流派等因素。例如,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在感情表达上就有区别,豪放派词和婉约派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常不同。

艺术特色

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是指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鉴赏诗歌时要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及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分行要求

1、句意表达已完成。

2、可独立存在的意象。

3、足够展现某种语气势态。

4、特殊和特定时间、人物或事件的交待完毕与完结。

5、作者重点强调的一个特别词汇。

分行同时承担着诗语的使命,无限制的强行撕开语法的分行和无端制造非必要性的诗行的作法不应是一个作家或诗人所采取的,否则,诗歌则成了真正无益也无意义的笑话。

(——本节内容来源于黄沙先生的文学理论《诗剖面》)

鉴赏方法抓诗眼

诗眼是诗中最富表现力、最能开拓诗歌意境的关键词句,是能使诗歌生辉的聚光点。诗眼的锤炼和设置在诗歌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古今诗评家无不从这点出发赏析诗歌。

析意象

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意念和外界客观物象撞击的产物,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而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艺术形象。诗歌中,诗人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思考和感受,还要用意象进行表达。

明虚实 社会生活无限广阔,诗人不可能把它们全部写到诗作中去。因此,诗人往往用“实”表现“虚”,或用“虚”表现“实”。虚实相生,相互映衬,是诗歌创作的一条艺术规律。诗中的“虚”就是思想感情,诗中的“实”就是景物形象。诗歌如果只写“虚”,会显得抽象空洞,没有诗味;如果只写“实”,则会显得死寂而缺乏生气。

推敲手法

诗人抒情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为直抒胸臆,即在作品中直接显现个人的心绪;另一种是诗人往往略去政治背景,以渲染景物和烘托气氛的方法,如借助比兴、化用典故等手段,委婉地表情达意。

知人论世

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句话是说,欲解其诗,必知其人,必论作者所处的时代。

第二篇:现代诗歌鉴赏

篇一:经典现代诗歌欣赏 经典现代诗歌欣赏-63首

2.《你一定要走吗?》——泰戈尔 3.《系一根心弦》——泰戈尔

4.《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印度]泰戈尔 5.《假如我今生无缘遇到你》——泰戈尔 6.《思绪之束》——[美]卡尔·桑德堡 7.《只要彼此爱过一次》——汪国真 8.《初恋》——[日]岛崎藤村 9.《我的恋人》——戴望舒

10.《好吧,我们不再一起漫游》——拜伦 11.《茶的情诗》——张错[美] 12.《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舒婷 13.《沪杭车中》——徐志摩 14.《对镜》——哈代 15.《佛外缘》——郑愁予 16.《等你轻声唤我》——洛夫

17.《咏一朵枯萎的紫罗兰》——雪莱 18.《爱与痛的迁徙》——冷月如霜 19.《难道爱神是??》——食指 20.《这也是一切》——舒婷

21.《阶段》——赫曼赫塞[德国]22.《我 不 是》——何博传 23.《这 句 话》——叶志祥

24.《像这样细细地听》——茨维塔耶娃 25.《你相信爱情吗?》——佚名

26.《我已不再归去》——西梅内斯[西班牙] 27.《夜风》——慕清 28.《百年孤寂》——林夕

29.《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徐志摩 30.《要怀着希望》——[西班牙]阿莱桑德雷·梅洛 31.《月下》—费特[俄] 32.《寒武纪》——林夕

33.《那不是我的天堂》——忆明珠 34.《再别康桥》——徐志摩 35.《当你》——罗洛

36.《亚玛儿菲夜曲》——[美]蒂丝黛尔 37.《两天》——许由 38.《秋天》——顾城

39.《远方》——安德鲁·怀斯 40.《独吟秋潭》——何阳

41.《淡淡的云彩悠悠地游》——汪国真 42.《原来是为了分别》——洛拜

43.《昨夜有雾》——尹玲44.《一个人》——[一禾诗社] 45.《流星》——余婷娜 46.《菊》——唐突

47.《热爱生命》——汪国真 48.《爱在身边》——[德]歌德 49.《门前》——顾城

50.《在我心灵深处》——岛崎藤村

51.《珍惜生命,尊重别人,也尊重我们自己!》——玛莎 52.《我就要沉默了》——[俄]普希金 53.《我曾经爱过你》——[俄]普希金 54.《致 凯 恩》——普希金 55.《禅意》——席慕容 56.《莲的心事》——席慕容 57.《月桂树的愿望》——席慕容 58.《一棵开花的树》——席慕容 59.《无怨的青春》——席慕容 60.《渡口》——席慕容 61.《前缘》——席慕容

62.《一见钟情》——辛波丝卡

63.《信仰》——席慕容------------旅人,你一定要走吗?

夜是静谧的,黑暗昏睡在树林上。

露台上灯火辉煌,繁花朵朵鲜丽,年轻的眼睛也还是清醒的。旅人,你一定要走吗?

我们不曾以恳求的手臂束缚你的双足,你的门是开着的,你的马上了鞍子站在门口。

如果我们设法挡住你的去路,那也不过是用我们的歌声罢了,如果我们曾设法挡住你,那也不过是用我们的眼睛罢了。旅人,要留住你我们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只有眼泪。

是什么不灭的火在你眼睛里灼灼发亮? 是什么不安的狂热在你的血液里奔腾?

黑暗中有什么呼唤在催促你?你在天空的繁星间看到了什么可怕的魔法,是黑夜带着封缄的密讯,进入了你沉默而古怪的心? 疲倦的心呵,如果你不爱欢乐的聚会,如果你一定要安静,我们就灭掉我们的灯,也不再弹奏我们的竖琴。

我们就静静地坐在黑夜中的叶声萧萧里,而疲倦的月亮就会把苍白的光华洒在你的窗子上。旅人啊,是什么不眠的精灵从子夜的心里触动了你?

你七弦琴流泻的乐声 跌宕,变幻。

琴弦向我悄悄地系上 一根心弦。

从此我的心一年四季 与你弹奏的乐曲一起 铮铮作响,我的魂与你的旋律一起 袅袅荡漾。

你的眸子里闪耀着我的 希望之灯,你的花香中交融着 我的憧憬。

从此白天黑夜,在你绝世的娇颜之间篇二:现代诗歌鉴赏方法汇总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

一、初读,了解诗的内容

1、了解题目背景

首先我让同学注意题目。诗歌的题目就像全文的窗口一样,透过题目能知道诗人所写的 内容物,题目是切入点。古诗的题目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象杨炯的《从军行》,题目交代了事件背景,杜甫的《春夜喜雨》既交待了时间节令,又表明了事情、情感,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喜悦。其次看“注释”。试卷中的短短一二句注释,却是给你的暗示。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2、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是不同方式反复诵读。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被深刻地品味出。读之同时,还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然后我让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大意,通过对字词句的解释来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当然要弄懂了语言才能欣赏到艺术。

二、细读,分析作者是如何写的,主要从表达技巧上鉴赏

1、寻找意象,体味意境。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 客观物象)。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想象是文学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其实,无论写诗也好,写其他的题材的文学作品也罢,都是离不开想象的。对于诗歌来讲,想象无疑是诗歌的特色之一,也是诗人写诗最重要的道具之一。谢冕老师说:“文学的欣赏活动,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在的符号来进行,从符号再返回丰富的世界中来,这是一种再创造。诗歌的欣赏活动更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实际上,就是通过想象去把握诗歌的意象,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就应该从这些问题入手: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含义?诗歌表达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想象,离不开诗歌语言环境。

《我爱这土地》写了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核心是鸟,借此表达作者对热爱受苦受难的祖国和人民主旨。从诗中“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从修饰语可以看出,大地遭受着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这些结论的得出,无不是通过想象,依据诗歌本身的语境解读出来的。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

2、分析写作手法,体味表达技巧。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什么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 歌语言的表述,如果我们能借助这一作诗技巧,抓住这些关键性的诗句,那么我们就能拨开迷雾,透过现象,把握全诗的主旨。感悟诗歌文字表达的技巧,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抒情小诗篇幅短小,内涵丰富,鉴赏时要从诗歌表达的特点出发。诗歌语言的精炼、含蓄,诗意的跳跃与哲理性,象征、比喻、铺排的运用,结构与用语的独特等,要靠我们不断地去进行赏读训练。3.抓住关键词语,感悟形象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诗歌往往借形象与形象的组合来传情表意。阅读时,先要辨别诗中所绘形象,再抓住关键词语,细细玩味,挖掘形象的内在意蕴。如《夜》一诗通过对静谧、美丽的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抒发了作者安适、宁静的心境。

现代诗歌鉴赏

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也包括现代人写的旧体诗(包括诗词曲).新诗是五四新文学运 动的产儿,反映新生活,表现新的思想感情.新诗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的 束缚,创造出不少样式,总的说来,一种讲究格律,谓之格律诗,一种比较自由,即自由诗.自由诗形式自由,诗行可长可短,行数可多可少,可以押韵也可不押韵,可用标点也可不用 标点;格律诗在格律方面比较讲究,但不是像旧诗那样有固定的格式,大体说来,诗行要求 有比较整齐和谐的节拍,双数诗行的末一字要求押大致相同的韵;有的诗不分节,有的诗分 为若干节,分节的诗,各节的行数要大致相等.诗歌的艺术概括力最强,鉴赏时,要从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入手,进而把握关键词句的深层 含义,品味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分析其多种艺术手段,把握并深刻理解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 象,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具体说来,现代诗歌的鉴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诗歌的语言

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的运用,其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 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 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相对来说,新诗 采用白话文写作,较少用典,从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但要能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 反复朗诵,尽力揣摩,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来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二)诗歌的形象

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有 些诗,通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借形象来抒发感情;有些诗,虽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想象,在想象中形成具体形象;也有些诗,既描绘了具体形象,也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尽管诗歌刻画形象的方式有所不同,但鉴赏诗歌都必须把握诗歌描绘的形象.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加以想象,构成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并非实指,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来挖掘形象的内涵.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是白描,也可以是浓墨重彩;可以铺垫,衬托也可借助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感情.(三)诗歌的情感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可以通过诗歌的形象,意境 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一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 ,首先要准确把握形象的内涵,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感情的理解,要避免形象把握上 的实指性.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的特征.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感情还要顾及诗歌的体裁,风格,流派等因素.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在感情表达上就有区别,豪放派词和婉约派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有不同.诗人抒发感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借景或借物抒情.许多诗歌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四)诗歌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主要是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 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 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诗歌欣赏是一种艺术的认知活动。读者要借助诗歌的语言为媒介,把握艺术形象,感受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二)诗歌欣赏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捕捉诗歌深邃的意境美。意境被称为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欣赏诗歌时,要善于借助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捕捉到诗的意境(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世界的融合),也就是将诗的语言化为生动具体的画面,进而唤起自己的情感。

二、品味诗歌含蓄之美。钱钟书先生曾说过:“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诗歌讲究的是曲折回环,不能把想说的全部说出来,而是借助于意象表现出来,给人以回味,这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正是其含蓄的内涵,也是我们需用心体会的地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含蓄美和音韵美,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三)现代诗歌欣赏

首先:应该先理解其表达的意思。其次:斟酌其用词及句法构成。

再次:考虑“平仄”的分配是否合理,是否顺口或是通顺。

最后:以自己的观点及认知,综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领会及具体章法;逐一点评。针对第三及第四点个人意见讲解如下: 如何考虑“平仄”,先总体考虑其整首诗歌是否蹩脚,是否读起来不顺畅,那么肯定是其用词或是句子构成间存在矛盾之处。然后再逐句进行斟酌,推敲具体是哪里存在问题。

注:一首好的诗歌,不仅是给人一种美丽的氛围和意境,更是读起来都让身心愉悦,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效应,给读者以新的视角及态度。

(四)如何鉴赏现代诗

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现代诗则反映了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的思想情感,包括了“五四”时期始创和发展起来的新诗和现代人写的旧体诗。阅读大量的现代优秀诗篇,对于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和文学鉴赏水平大有裨益。那么,如何鉴赏现代诗呢? 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可以说,每一首诗的产生都是有背景的,都有一个契机激发诗人创作的灵感。如《大堰河,我的保姆》(见《语文读本》),是艾青1933年因为一次被捕,一场大雪,想起了身世凄凉的大堰河,从而引起对她的怀念,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自传体抒情诗。了解这一背景对理解整个诗的内容是大有帮助的。当然并非所有的诗歌都要了解其创作背景,主要还是从诗歌本身内容出发,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二要把握形象。现代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感受诗中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如徐志摩的《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抓住诗的开头这两个令人难忘的形象很重要:“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实际上是以构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我们读到这样的艺术形象,就感到一股朦胧的美感沁人心脾,仿佛吸进了水仙花的香气一般。接着诗中写一遍又一遍互道珍重,那萍水相逢、执手相看的朦胧情意,被诗人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让读者与作者身同感受那悠悠离愁和那千种风情。我们抓准了诗中的形象,也就能从整体上把握了作者的情感或诗歌的主旨。

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无一不浸透在诗的字里行间。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如99年高考阅读鉴赏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该诗塑造的“一只鸟”的形象,使人体味到诗人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也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准确理解诗歌的情感,也就能正确把握诗歌的主题了。四要品味语言。诗人十分重视锤炼语言,使诗歌表现出形象、凝练,富有色彩、节奏和动态,且以最恰当的字句生动而圆满地表达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如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每节开头分别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概括了诗人生活道路的四个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所选择的四个形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都是乡愁的载体,各有特色,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前面冠以“小小的一枚”“窄窄的一张”“短短的一方”“浅浅的一湾”等词语,回环往复,委婉和谐,如泣如诉,充分表露了作者思念祖**亲的情感,也给人以韵律美的感受。品味语言还要善于抓住关键的词语进行品析,并借助想像和联想,才可能进一步读懂其深层含义,领略诗歌语言的魅力。如李瑛的《雨中》:“一朵云/拧下一阵雨/匆匆地掠过车篷。”一个“拧”,一个“掠”,多么生动传神,给人无限的想像空间。品味语言一般包括遣词造句、语句含义和语体色彩等。

五要分析技巧。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重在体会修辞手法和诗歌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妙用,如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反复、排比、对仗、对比等,常用表现手法有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渲染、象征及映衬等。如上文所举例子中,《赠日本女郎》运用比喻和反复,《乡愁》运用比喻和排比,《雨中》运用拟人;《我爱这土地》前部分情景交融,最后直抒胸臆。由此可见,诗人是通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来抒发丰富的情感的。

六要重视诵读。鉴赏诗歌,无论是领会诗歌的思想情感,还是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都离不开诵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通过诵读,可以读出诗人倾泻在诗歌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可以感受到诗中的情感波澜,可以深刻地理解诗的意境。反复诵读,还可以读出诗歌的音乐美,特别是讲究节奏的现代诗歌。情的形象。“意”即思想感情.“象”即形象物。这也就是说,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附着在一定的物象上,二者必须保持高度的一致,物是情感的载体。所以,通过诗中物象的分析.可以正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可以正确解答诗歌的一些鉴赏题。请看现代诗人艾青的<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要分析这首诗的主题,我们就不能不重视所咏之物——礁石。礁石的特点是坚硬的,作者把它放到一个又一个的浪中,但礁石依然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礁石已不是一种简单的物,它已蕴涵了作者的情和志,象征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抓住了礁石这一物象,中华民族那种不向命运低头,对前途充满希望,百折不回的形象就突现出来了,诗歌的意境之美也就抓住了。同时,我们也可以概括出这首诗的主题,即本诗表现出了一种不怕厄运,坚定不移,顽强不屈的反抗精神。4.以理解诗。有些诗歌,我们可以从推敲作者所表达的哲理或事理方面来鉴赏。如阅读臧克家的<有的人)这一首诗,我们只要弄清为什么“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个问题,全诗的主旨就明确了。在高考现代诗歌鉴赏中,以理解诗也是一种方法。例如1999年第lo题,分析b这个备选项是否正确,就可以从抓事理方面人手。诗中作者用“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这几个字来修饰限制“土地”,可见诗人所写的“土地”并非和平时期的土地,而是正在遭受着磨难的土地。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生活在这样的土地上的人民.也就生活在苦难之中。挣扎在苦难中的人民能逆来顺受,一点都不愤恨吗?道理非常明确:他们一定又悲又恨。加上诗中用“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来象征这种情感,用“温柔的黎明”来象征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这样,我们就可以判定备选项b是恰当的。又如要判断这一题的c项是否正确,我们也只需弄清,作者为什么愿意“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一原因。通过下文的阅读,我们发现,作者之所以愿意这样,是“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既然爱得深沉,为她献身也是情理中的事,所以,我们可以判定c项也是恰当的。5.以文解诗。文学性强也是现代诗歌的主要特点。现代诗歌虽然在形式、押韵方面比古诗自由,但现代诗歌也同样具有语言委婉、概括,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特色。所以,鉴赏现代诗歌.不得不注意它的文字特点。例如分析纪念与“四人帮”作坚决斗争而惨遭杀害的张志新烈士的<重量>一诗:“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到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分析这首诗,我们就要抓住这首诗的文学语言来看。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作者把英勇献身的烈士和“苟活者”进行了对比,表达出了自己强烈的爱憎之情.充分揭示出了革命者与“苟活者”生命价值的巨大反差,前者重如泰山,后者轻如鸿毛.从而达到了歌颂烈士的目的。又如判断1999年高考第lo题d项分析是否恰当,我们也要注意分析这首诗的文学特点。诗人用生动贴切的比喻,描绘出了一幅激情而又深沉的意境。所以,我们要抓住比喻手法的运用情况来分析。诗中诗人把自己比喻为一只鸟,表达出了要为土地歌唱.即使死了也要腐烂在土地里的深情。通观全诗,比喻句到“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句为止,最后两句已不是比喻的内容,诗人回到了直抒胸臆上。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判定.d项的说法是不恰当的,d项是该题的答案。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现代诗歌的鉴赏是高考的一项新内容,我们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不断地探索和灵活地把握各种鉴赏方法,以达到现代诗歌的鉴赏和审美目的。

(一)测试要点 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阅读诗歌对提高文化修养和文学鉴赏水平都有很大的好处,因此,高考十分重视有关诗歌鉴赏的测试。那么,鉴赏现代现代诗歌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背景。可以说,每一首诗的产生都是有背景的,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1933年在狱中写成的,艾青因参加革命而被捕,在铁窗内,他看到窗外雪花纷飞,想起了自己的保姆,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诗。了解这一背景对理解整个诗的内容是大有帮助的。当然对有些诗歌背景了解得不特别细致也不会影响对其内容的理解,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第二,要把握诗歌的形象。现代诗歌总会在诗中塑造艺术形象,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从而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和诗中的意境。如2000年试题诗歌鉴赏题,阅读郑敏的诗《金黄的稻束》。这首诗用象征的手法塑造了“金黄的稻束”这一艺术形象。“金黄”指稻束的成熟,那么,“金黄的稻束”就是指劳动的成果和结晶了。全诗由“金黄的稻束”这一中心形象引发的联想,由点及面、由空间而时间地形成了探寻劳动的意义,表现了对人类劳动中生命力消逝的沉思。理解了这一点,也就从整体上把握了诗歌的主旨。第三,要理解诗歌的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无一不浸透在诗行间。所以必须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如99年高考试题阅读艾青诗歌《我爱这土地》,该诗塑造的“一只鸟”的形象,使人体味到诗人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也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准确理解诗歌的情感,也就能正确把握诗歌的主题了。

第四,要品味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语言要求凝练而概括,用最恰当的字句充分而圆满地表达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如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共有四个小节,每节开头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概括了诗人生活道路的四个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所选择的四个形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都是乡愁的载体,各有特色,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前面冠以“小小的一枚”“窄窄的一张”“短短的一方”“浅浅的一湾”等词语,回环往复,委婉和谐,如泣如诉,充分表露了作者思念祖**亲的情感,也给人以韵律美的感受。高考现代诗歌鉴赏的考点主要也是设在以上几个方面的。

《双桅船》 作者:舒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篇三:现代诗歌鉴赏专题讲解与训练 现代诗歌鉴赏专题讲解与训练

第一部分 现代诗歌鉴赏讲解

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和富有音乐感、形象感的艺术美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因此,诗歌一般来说就具备如下特征:跳跃性、形象性、音乐性、抒情性等。接触了解并学会欣赏诗歌,是高一学生的语文学习要求之一。下边,我们就诗歌的一些特征作些总结学习。

一、诗歌是“抒情”的艺术

“抒情”是诗歌的灵魂。俗话说:“有情天地内,多感是诗人。”诗人郭沫若说:“诗人是感情的宠儿。”诗歌表达的感情应该是我们心中早就发生的,而不是诗歌自己制造出来的。试看郭沫若的诗歌《我是一条天狗》:

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底光,我是x光线底光,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总量!

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嚼我的血,我啮我的心肝,我在我神经上飞跑,我在我脊髓上飞跑,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

诗人强烈的感情,在诗句中喷薄而出。感情是诗人的动力,是灵感的泉源,是文采的魂魄。

二、诗歌是诗人与自然的对话 在诗歌中,“人”和“自然”是一融为一体的,是“物我合一”的。在这里,自然就是人的外化,人就是自然的分子。诗歌里也讲究“比喻”和“拟人”,但这里的修辞已经没有了痕迹,甚至看不清哪是本体,哪是喻体。有人这样描述:

落日下山了,它走了,可是它留下一样东西,就是晚霞。晚霞长长的,好像落日签的名。这是大自然的景色。可是,人间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在支票上签名。签名的支票也许必须在一年之内兑现,期限是有限的。那落日签的名,签的很美,可是,也有有效期,有效期间是黄昏。黑夜来到,“签名”就不见了。所以,用人事来解释大自然,这是一种同情的模仿,一种创造的想象。

可见,诗歌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何等的亲切。请看诗人宗白华的《春与光》: 你想要了解春么?

你的心情可有那蝴蝶翅的翩翩情致?你的歌曲可有那黄莺儿的千啭不穷?

你的呼吸可有那玫瑰粉的一缕温馨?

你想要了解光么?

你可曾同那疏林透射的斜阳共舞?

你可曾同那黄昏初现的冷月齐颤?

你可曾同那蓝天闪闪的星光合奏?

“春”与“光”,如何描述?什么颜色?什么温度?什么形状?什么质地?„„似乎很抽象,似乎也飘渺,甚或似乎很虚无。然而,只要将它与“人事”相融合,那么其颜色,其温度,其形状,其质地„„一切都跃然纸上。

再看陈敬容的《雨后》:

雨后的黄昏的天空,静穆如祈祷女肩上的披巾;

树叶的碧意是一个流动的海,烦热的躯体在那儿沐浴。

我们避雨到槐树底下,坐着看雨后的云霞,看黄昏退落,看黑夜行进,看林梢闪出第一颗星星。

有什么在时间里沉睡,带着假想的悲哀?

从岁月里常常有什么飞去,又有什么悄悄地飞来?

我们手握着手、心靠着心,溪水默默地向我们倾听:

当一只青蛙在草丛间跳跃,我仿佛看见大地在睒着眼睛。

“当一只青蛙在草丛间跳跃,我仿佛看见大地在睒着眼睛。”如此写法,是写蛙跳?还是写地睒?似乎都是,又都不是,那分明是诗人的心在跃动。

三、诗歌的建筑形式的美

闻一多在新诗创作理论中提出了“建筑美”的主张。实际上,诗歌的建筑形式美历来就是诗歌的美学特征之一。古代诗歌,尤其是律诗和绝句,呈现出的就是整齐方正的建筑美;现代诗歌的建筑美就更加丰富多样了。在诗歌的分行形式和断句排列上,诗人都煞费苦心。同学们在阅读诗歌的时候,可以特别注意一下诗人对诗歌的建筑形式的设计,或许会给我们欣赏诗歌带来更多的愉悦。

请看伊蕾的《黄果树大瀑布》:

白岩石一样砸下来

诗人为了突出瀑布的飞泻气势,用了一个“砸”字。不仅如此,还在形式上将“砸”“下”“来”三字用分行竖列的方式呈现,其外在形式就是一座“气势恢弘”的“瀑布”了。

有同学可能会认为,所谓诗歌,就是散文的分行排列。这就不对了。请看下边的文段: 昨天在七号公路上,一辆汽车时速为一百公里时,猛撞在一株法国梧桐树上,车上四人全部死亡。倘若分行排列如下,请读一读,感受一下和原文有无区别。

昨天在七号公路上,一辆汽车时速为一百公里时,猛撞在一株法国梧桐树上,车上四人全部死亡。然而,如果我们做这样的排列:

昨天

在七号公路上

一辆汽车

时速为一百公里时 猛撞

在一株法国梧桐树上

车上四人全部

死亡

如此形式,就将“时间”“事件”“结果”凸现出来了。整个诗歌的外在形式,就是一辆流线型的汽车正高速右行的样子,其动感十足的形式本身,不正加重了诗歌的主题色彩吗?

因此,诗歌的形式美,不仅是一种可以单独欣赏的美,更是一种能为诗歌主旨服务的无声力量。

四、“意象”是诗歌的生命 周国平说:“诗的使命是唤醒感觉、复活语言。内感觉的唤醒即捕捉情绪,外感觉的唤醒即捕捉意象。复活语言,就是使平常的词在一种全新的组合中产生不同寻常的魅力。所以诗就是通过语言的巧妙搭配把情绪翻译成意象。”可见,意象之于诗歌,何等意义。

我们不妨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为例,说说“意象”之于诗歌的价值:

在这首诗中,徐志摩以“金柳”、“青荇”、“柔波”、“彩虹”、“青草”等几个意象来构成诗作的主体,这几个意象虚实相生,画面感极强,很好地体现了“新月”诗人对诗歌“图画美”的追求。同时,作者在意象熔铸上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点化传统”,作者选择了一些传统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又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从而使读者产生了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阅读感受。正如什克洛夫斯基所说:“艺术的手法就是使事物?陌生?,使形式难懂,增进认知的难度和长度,因为感知的过程本身是以审美为目的的,因此必须延长。”

“那河畔的金柳”。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俗,因而柳树在古典诗歌中,往往用来表现离别之情,正所谓“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刘禹锡《杨柳枝歌词九首》)。《诗经·采薇》中即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秦观的“西城杨柳弄春姿,动离忧,泪难收”(《江城子》)也是如此。作者选择它来表达离情,当然是准确而富有韵味的。不过,中国古人写柳树,其色彩大多为绿色,而其形态亦多作“垂柳”,很少有把柳树写成金色、比作新娘的。这样写柳树,就在柳树意象的传统含义上涂抹上了一层异域风情,让人既能感受到作者细腻的中国式的感情,又能想象出一幅异域的康河夕照图,比起简单地写柳树,其艺术效果当然要好得多。由这一幅画面,读者又能联想到徐志摩那传奇般的爱情史,诗歌的艺术容量就更大了。

“软泥上的青荇”。《诗经》的第一篇《关雎》中即以“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写爱情,徐志摩也敏锐地抓住了康河中的荇草,将其点化为自己与康桥情感的化身。进一步来看,荇这种水草,在古典诗歌中还有另一种含义。唐人张籍《送友人卢处士游吴越》云:“试问渔舟看雪浪,几多江燕荇花开”,皮日休《青门闲泛》则云:“青翰虚徐夏思清,愁烟漠漠荇花平。”《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诗,林黛玉替贾宝玉题以农村风情见长的“杏帘在望”一景诗云:“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这些都是以荇写田园牧歌式的优雅生活的例子。徐志摩心中的康桥恰是如此,这种境界,与古代诗人借荇来表达的情思,颇有相通之处。

五、诗歌的凝练与跳跃性 诗歌语言是最凝练最俭省的语言,正是因为这种俭省,才铸就了诗歌的“空白美”。这种“留白”,正是诗歌的含蓄所在,读者对于诗歌的品读愉悦,也往往来酬阅读中的“补白”。试看下边的一首小诗: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这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地在我心里流过)

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地流去)

(但)你仍要保存着真(挚的情意)!

一样是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一样是)满天的星,(所有的一切都和从前一样)

只有人不见,(我们当年会面的情景已经)梦似的挂起,(但黑夜仍记得你说的话:“我爱你!”)

第三篇:如何鉴赏现代诗歌

如何解答现代诗歌阅读题

苏锦明

2005-7-12 11:51:26

在文学鉴赏中,诗歌的主题和思想情感是最难把握的。因为诗歌以抒情为主,表现较为含蓄,往往见仁见智。但诗歌的鉴赏,还是有一定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有助于我们提高诗歌阅读的能力和水平。现在,结合例题,就现代诗歌的阅读谈谈几个问题。

1、对诗歌主题的把握。

对曾卓《我遥望》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当我年轻的时候/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遥望六十岁,像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经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A、诗歌前后照应,“年轻的时候”与“而今”,“偶尔回头”与“有时回头”相照应。

B、“远在异国的港口”和“烟雾中的故乡”分别是诗人年轻时对年老时、年老时对年轻时的两种感受和认识。C、诗人把人生比作一段远洋航程,在寥寥数语中,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体念。

D、这首诗采用对比、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飘泊在外对故乡的眷念之情。

分析:这首诗从两个阶段展示人生体验,一个是“年轻的时候”,一个是年老的时候,而这两种体验是完全不同的。答案:D。

2、对诗歌意象的认识。

对艾青《煤的对话》(1937年)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你住在哪里?/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A、诗中的“我”经历了自然界的灾难,失去了昔日的荣华,被埋到地层深处,“我”满怀怨愤,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

B、诗中的“我”历经沧桑,长久地沉默过、怨愤过,但是更有希望和祈求,“我”渴望火的到来,要使自己在烈火中再生。C、诗中的“我”是中华儿女的写照,有着炽烈的情感,昂扬的斗志,不甘沉沦,自强不息,“我”要摧毁黑暗,迎来光明。

D、诗中的“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热量,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的到来。

分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准确解读诗歌,就必须准确把握诗歌的意象。“失去了昔日的荣华”“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等语不是“煤”的意象特征。答案:A。

3、对诗歌意境的体味。

对艾青《盼望》一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 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A、诗人抓住轮船起锚出发和到港抛锚的两个瞬时场景,将现实生活中看得见的图景融入了对盼望的哲理思索,构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B、两位海员不同的情趣,反映出他们不同的追求,暗示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C、两位海员不同的心态,表达了同一种愿望,即对航海事业的无限热爱,暗示生活中不同的人们可以有共同的追求目标。

D、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航程,这首诗正是人生不懈追求的艺术写照。

分析:所谓意境,指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一体形成的艺术境界。意象出现于诗歌文本中,而意境则需要读者去体味和感悟。《盼望》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抒情诗。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有人特别关注人生的起点,有人特别关注人生的终点。心态不一,并不妨碍他们对事业的热爱和理想的追求。“不同的追求”这一说法是对诗歌意境的错误理解。答案:B。

4、对思想情感的体会。

阅读康白情《草儿》(1919年),指出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草儿在前,/鞭儿在后。/那喘吁吁的耕牛,/正担着犁鸢,/古着白眼,/带水拖泥。/在那里“一东二冬”地走着。

“呼……呼……”/“牛啊,你不要叹气,快犁,快犁,/我把草儿给你”。

“呼……呼……”/牛啊,快犁快犁。/你还要叹气,/我把鞭儿抽你“。

牛呵!/人呵!/草儿在前,/鞭儿在后。A、诗中的”草儿“对牛而言,是一种生存诱惑,而”鞭儿“则象征着一种威胁压迫,这是”牛“的主人软硬兼施的两手。

B、”草儿在前,鞭儿在后“这种矛盾、险恶的境遇,使人感到牛辛苦拉犁的悲壮,”牛“的主人隶使牲口的狡黠。

C、牛这一形象其实就是在田野上”一东二冬“地艰难劳作的中国穷苦农民的形象。

D、诗人以悲天悯人的情怀,热情赞美以牛为代表的中国农民沉默坚韧的生命力与吃苦耐劳的精神。

分析:诗人作于1919年的这首诗,表达了对中国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剥削阶级的愤恨,”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全诗的感情基调,对”牛“有哀其不幸之心,却无”热情赞美“之意,D项对诗人情感的把握是不准确的。答案:D。

5、对象征意义的理解。

阅读北岛《迷途》,对诗歌象征意义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你/高高的森林档住了天空/小线上/一棵迷途的蒲公英/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下/我找到了你/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A、”哨音“象征天使般的召唤,”森林“象征遮挡于前进道路的障碍因素。B、”蒲公英“象征一时迷途的同伴,我与同伴一起找到追寻的目标。

C、”湖泊“象征追寻的归宿,它是作者心目中美好的理想。

D、”你“"眼睛”象征着深不可测的湖泊和清清一碧的湖水。

分析:这是一首采用象征手法的朦胧诗。象征,指用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意义。这是现代诗歌常用的手法,这一手法打破了真实描写和直抒胸臆的传统表现手法。《迷途》按“追寻一被阻一归宿”的思路展开。“湖泊”“你”“眼睛”是同一概念,象征追寻的归宿,亦即心目中的美好事物、美好理想。“眼睛”具有比喻和象征双重作用,就湖水而言,是比喻,就全诗意象而言,则是一种象征。答案:D。

6、对诗句含义的揣摩

阅读刘大白《旧梦之群》(三十六),选出对诗句含义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少年是艺术的,/一件一件地创作;/壮年是工程的,/一座一座地建筑;/老年是历史的,/一叶一叶地翻阅。

A、少年时早立大志,自我设计,一次次描绘绘人生蓝图。

B、壮年时坚实施工,实现自我,一座座构筑理想大厦。

C、老年时回眸一生,心绪宁静,一页页检阅人生履历。D、少年、壮年、老年,这是人生必由之路。回首往事,既有淡淡的喜悦,也有理不尽的哀怨。

分析:这首精警简练的小诗道尽人生真谛。老年回首往事,抒情主人公的心境是淡泊宁静的,“一叶叶翻阅历史”,应当为少年的壮志中年的拼搏而欣喜,涌起的是一种人生无悔的情感。所谓“理不尽的哀怨”是一种脱离语境的分析。答案:D。

7、对诗歌语言的分析。

阅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选出对词语解说不准确的一项()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祖国在那头

A、“邮票”在诗中指代信件。第一个诗段写游子少时离家,凭书信宽慰乡愁。

B、“船票”在诗中指代船只。第二个诗段写游子和新娘各自在水一方,以船只替代鹊桥。C、“坟墓”在诗中指代封闭的家园。第三个诗段写游子飘零在外,遥望大陆,不得其门而入。

D、以“浅浅”修饰“海峡”,说明海峡不是阻隔两岸的障碍,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分析:“坟墓”指万千游子祖辈亲人安息之所,不指代“封闭的家园”,因为“母亲”已长眠于“里头”。“飘零在外,遥望大陆,过其门而不得人”,是一种脱离诗歌语言实际的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是实指还是虚指,应当依据诗歌内容准确理解,切忌架空分析。答案:C。

解读一首诗,是一种全方位的品味。以上分别从主题的把握、意象的认识、意境的体味、思想情感的体会、象征意义的理解、诗句含义的揣摩、语言的分析等方面进行解说,只是一种角度的切入,一个方面的鉴赏;而理解一首诗,这几个方面又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不可能相互独立、相互割裂的。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一首诗,才能完整、准确地读懂诗的深刻内涵和艺术所在。

当然,要全面、有效地提高自己诗歌阅读的能力与水平,关键在于多读,多思,多悟。

(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

第四篇:现代诗歌鉴赏

现代诗歌鉴赏

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海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956年)

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

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的惊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一定的人生哲理。

2.请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春 水

冰 心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A.“墙角的花!”这是一个称呼语,好像有人用一种温和的语调叫着花儿的名字,但绝不是单纯的枯燥空洞的称呼,而是蕴含着一种温情,一种希冀。

B.“墙角”一词在全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点明了花的生长环境,暗示了花“孤芳自赏”的客观原因,为后面对花的温婉劝诫作了铺垫。

C.“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句话形象地展示了反差强烈、对比鲜明的自然和心理两种空间。自然空间是客观存在的,不能任意改变,而心理空间能依据感情载体的不同心理感受而变化。

D.作者对于花草怀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既借小花以自伤,又借小花来述理,达到了刘勰所说的“喻巧而理至”的艺术境界。

3.阅读《温泉关口墓碑铭》,回答问题。

温泉关口墓碑铭

(希腊)西摩尼德斯

过路人,请传给斯巴达人

为了听从他们的嘱咐,我们躺在这里

对这一墓碑铭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表达给人一种口吻感觉,十分平易亲切,本色天成。

B.本诗的原旨是殉难者对活着的人们的富于民族意识的嘱咐,而诗人的表现却反起一笔来写。

C.诗人将生者和死者摆在同一坐标体系中,使诗的精神空间陡然增加起来,丰富起来了。

D.诗人注重语言,开头就将战争拉近,便于用写实的手法描写战争。

4.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没有一座桥比她更平常/人群中也许不能引来目光的瀑布/没有一座桥比她更神奇/通过后,你才能破译/世界与人生的许多秘密/

A.这首诗以“桥”这一意象喻指人民教师,准确形象。

B.这首诗以物喻人,赞美了一种平凡而又神圣的职业。

C.这首诗托物言志,想象丰富,构思新奇。

D.这首诗语言质朴却意蕴无穷。“平常”与“神奇”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5.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鲁 迅

很多的梦,趁黄昏起哄。

前梦才挤却大前梦时,后梦又赶走了前梦。

去的前梦黑如墨,在的后梦墨一般黑;

去的在的仿佛都说,“看我真好颜色。”

颜色许好,暗里不知;

而且不知道,说话的是谁?

暗里不知,身热头痛。

你来你来!明白的梦。

选自《新青年》1918年第4卷第5号

A.这首诗一开头,诗人就说“很多的梦,趁黄昏起哄。”这里的“黄昏”是指特定的历史时期,诗中的“梦”正如《呐喊·自序》中“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的“梦”一样,是指一种希望,一种理想。

B.这首诗中“前梦黑如墨”“后梦墨一般黑”指在那“风雨如磐”的黑暗年代各种各样的人所做的诸如“恢复汉宫威仪”、“反清革命”等好梦,这一个又一个的“梦”,没有什么不同,表现了作者对过去的彻底否定。

C.结尾两行和全诗主旨游离,诗人身处黑暗之中,就像在没有窗户的“铁屋子”里“身热头痛”,快要闷死了,因而极力呼唤“你来你来!明白的梦”,表明了诗人对光明的热切期待。

D.这首与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同时发表的新诗,突出的特色是以梦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一些想法,全诗既有具体的感性形式,意境含蓄但不朦胧;又有深刻的理性内容,直白却不是说教。

6.阅读下面一首诗,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悬崖边的树

曾 卓

不知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

A.这首诗借物喻人,写出了坚贞不屈的人格之美。

B.这首诗实际上写人在毁灭的边缘,顽强奋争,怀抱高远的理想。

C.这首诗细致地描绘了树的形象,表达了对这棵树的赞叹崇敬之情。

D.这首诗三节层层深入,节奏整齐,韵律和谐。

7.对下面一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光 明

朱自清

风雨沉沉的夜里,

前面一片荒郊。

走尽荒郊,

便是人们的道。

呀!黑暗里岐路万千,

叫我怎样走好!

“上帝!快给我些光明吧,

让我好向前跑!”

上帝慌着说:“光明?

我没处给你找!

你要光明,

你自己去追!”

1919.11.22

A.诗的开头用“风雨”“夜”“荒郊”等词语极力渲染环境的恶劣,旨在为下文写对光明的渴求作铺垫。

B.“上帝!快给我光明吧,让我好向前跑!”这几句诗中连用两个感叹号,语气非常强烈,这是一个对光明执着追求的强者对主宰万物的上帝的埋怨与责问。

C.最后四句,诗人借上帝之口,告诉人们光明只能靠自己去创造。这同《国际歌》中的歌词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的思想意蕴是相通的。

D.通观全诗,有些句子似乎不那么顺口,寓意也比较单纯、直接,因此,在艺术构成上显然没有作者的散文《荷塘月色》、《绿》那样圆熟,由此也可以看出此诗写于白话新诗草创之时。

参考答案:

1.D

2.D(咏的是花草,比喻的是人事,并非以此自伤)

3.D(“礁石”在这里是一种象征,融进了作者的情感)

4.C(非托物言志)

5.C 6.C 7.B

第五篇:现代诗歌鉴赏方法汇总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

一、初读,了解诗的内容

1、了解题目背景

首先我让同学注意题目。诗歌的题目就像全文的窗口一样,透过题目能知道诗人所写的内容物,题目是切入点。古诗的题目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象杨炯的《从军行》,题目交代了事件背景,杜甫的《春夜喜雨》既交待了时间节令,又表明了事情、情感,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喜悦。

其次看“注释”。试卷中的短短一二句注释,却是给你的暗示。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2、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是不同方式反复诵读。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被深刻地品味出。读之同时,还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然后我让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大意,通过对字词句的解释来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当然要弄懂了语言才能欣赏到艺术。

二、细读,分析作者是如何写的,主要从表达技巧上鉴赏

1、寻找意象,体味意境。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

客观物象)。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想象是文学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其实,无论写诗也好,写其他的题材的文学作品也罢,都是离不开想象的。对于诗歌来讲,想象无疑是诗歌的特色之一,也是诗人写诗最重要的道具之一。谢冕老师说:“文学的欣赏活动,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在的符号来进行,从符号再返回丰富的世界中来,这是一种再创造。诗歌的欣赏活动更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实际上,就是通过想象去把握诗歌的意象,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

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就应该从这些问题入手: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含义?诗歌表达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想象,离不开诗歌语言环境。

《我爱这土地》写了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核心是鸟,借此表达作者对热爱受苦受难的祖国和人民主旨。从诗中“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从修饰语可以看出,大地遭受着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这些结论的得出,无不是通过想象,依据诗歌本身的语境解读出来的。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

2、分析写作手法,体味表达技巧。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什么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 歌语言的表述,如果我们能借助这一作诗技巧,抓住这些关键性的诗句,那么我们就能拨开迷雾,透过现象,把握全诗的主旨。感悟诗歌文字表达的技巧,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抒情小诗篇幅短小,内涵丰富,鉴赏时要从诗歌表达的

特点出发。诗歌语言的精炼、含蓄,诗意的跳跃与哲理性,象征、比喻、铺排的运用,结构与用语的独特等,要靠我们不断地去进行赏读训练。3.抓住关键词语,感悟形象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诗歌往往借形象与形象的组合来传情表意。阅读时,先要辨别诗中所绘形象,再抓住关键词语,细细玩味,挖掘形象的内在意蕴。如《夜》一诗通过对静谧、美丽的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抒发了作者安适、宁静的心境。

现代诗歌鉴赏

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也包括现代人写的旧体诗(包括诗词曲).新诗是“五四”新文学运 动的产儿,反映新生活,表现新的思想感情.新诗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的 束缚,创造出不少样式,总的说来,一种讲究格律,谓之格律诗,一种比较自由,即自由诗.自由诗形式自由,诗行可长可短,行数可多可少,可以押韵也可不押韵,可用标点也可不用 标点;格律诗在格律方面比较讲究,但不是像旧诗那样有固定的格式,大体说来,诗行要求 有比较整齐和谐的节拍,双数诗行的末一字要求押大致相同的韵;有的诗不分节,有的诗分 为若干节,分节的诗,各节的行数要大致相等.诗歌的艺术概括力最强,鉴赏时,要从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入手,进而把握关键词句的深层 含义,品味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分析其多种艺术手段,把握并深刻理解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 象,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具体说来,现代诗歌的鉴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诗歌的语言

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的运用,其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 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 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相对来说,新诗 采用白话文写作,较少用典,从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但要能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 反复朗诵,尽力揣摩,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来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二)诗歌的形象

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有 些诗,通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借形象来抒发感情;有些诗,虽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想象,在想象中形成具体形象;也有些诗,既描绘了具体形象,也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尽管诗歌刻画形象的方式有所不同,但鉴赏诗歌都必须把握诗歌描绘的形象.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加以想象,构成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并非实指,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来挖掘形象的内涵.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是白描,也可以是浓墨重彩;可以铺垫,衬托也可借助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感情.(三)诗歌的情感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可以通过诗歌的形象,意境 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一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 ,首先要准确把握形象的内涵,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感情的理解,要避免形象把握上 的实指性.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的特征.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感情还要顾及诗歌的体裁,风格,流派等因素.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在感情表达上就有区别,豪放派词和婉约派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有不同.诗人抒发感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借景或借物抒情.许多诗歌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四)诗歌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主要是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 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 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诗歌欣赏是一种艺术的认知活动。读者要借助诗歌的语言为媒介,把握艺术形象,感受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二)诗歌欣赏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捕捉诗歌深邃的意境美。意境被称为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欣赏诗歌时,要善于借助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捕捉到诗的意境(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世界的融合),也就是将诗的语言化为生动具体的画面,进而唤起自己的情感。

二、品味诗歌含蓄之美。钱钟书先生曾说过:“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诗歌讲究的是曲折回环,不能把想说的全部说出来,而是借助于意象表现出来,给人以回味,这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正是其含蓄的内涵,也是我们需用心体会的地方。

三、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郭沫若说:“节奏之于诗是它的外形„„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因此,欣赏诗时要善于通过反复吟诵等手段,很好地感受诗的音韵之美,领略其节奏之感。古诗的节奏很有规律,一般说来,五言诗每句三顿。

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含蓄美和音韵美,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三)现代诗歌欣赏

首先:应该先理解其表达的意思。

其次:斟酌其用词及句法构成。

再次:考虑“平仄”的分配是否合理,是否顺口或是通顺。

最后:以自己的观点及认知,综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领会及具体章法;逐一点评。

针对第三及第四点个人意见讲解如下:

如何考虑“平仄”,先总体考虑其整首诗歌是否蹩脚,是否读起来不顺畅,那么肯定是其用词或是句子构成间存在矛盾之处。然后再逐句进行斟酌,推敲具体是哪里存在问题。

注:一首好的诗歌,不仅是给人一种美丽的氛围和意境,更是读起来都让身心愉悦,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效应,给读者以新的视角及态度。

(四)如何鉴赏现代诗

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现代诗则反映了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的思想情感,包括了“五四”时期始创和发展起来的新诗和现代人写的旧体诗。阅读大量的现代优秀诗篇,对于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和文学鉴赏水平大有裨益。那么,如何鉴赏现代诗呢?

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可以说,每一首诗的产生都是有背景的,都有一个契机激发诗人创作的灵感。如《大堰河,我的保姆》(见《语文读本》),是艾青1933年因为一次被捕,一场大雪,想起了身世凄凉的大堰河,从而引起对她的怀念,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自传体抒情诗。了解这一背景对理解整个诗的内容是大有帮助的。当然并非所有的诗歌都要了解其创作背景,主要还是从诗歌本身内容出发,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二要把握形象。现代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感受诗中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如徐志摩的《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抓住诗的开头这两个令人难忘的形象很重要:“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实际上是以构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我们读到这样的艺术形象,就感到一股朦胧的美感沁人心脾,仿佛吸进了水仙花的香气一般。接着诗中写一遍又

一遍互道珍重,那萍水相逢、执手相看的朦胧情意,被诗人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让读者与作者身同感受那悠悠离愁和那千种风情。我们抓准了诗中的形象,也就能从整体上把握了作者的情感或诗歌的主旨。

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无一不浸透在诗的字里行间。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如99年高考阅读鉴赏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该诗塑造的“一只鸟”的形象,使人体味到诗人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也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准确理解诗歌的情感,也就能正确把握诗歌的主题了。

四要品味语言。诗人十分重视锤炼语言,使诗歌表现出形象、凝练,富有色彩、节奏和动态,且以最恰当的字句生动而圆满地表达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如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每节开头分别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概括了诗人生活道路的四个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所选择的四个形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都是乡愁的载体,各有特色,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前面冠以“小小的一枚”“窄窄的一张”“短短的一方”“浅浅的一湾”等词语,回环往复,委婉和谐,如泣如诉,充分表露了作者思念祖**亲的情感,也给人以韵律美的感受。品味语言还要善于抓住关键的词语进行品析,并借助想像和联想,才可能进一步读懂其深层含义,领略诗歌语言的魅力。如李瑛的《雨中》:“一朵云/拧下一阵雨/匆匆地掠过车篷。”一个“拧”,一个“掠”,多么生动传神,给人无限的想像空间。品味语言一般包括遣词造句、语句含义和语体色彩等。

五要分析技巧。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重在体会修辞手法和诗歌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妙用,如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反复、排比、对仗、对比等,常用表现手法有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渲染、象征及映衬等。如上文所举例子中,《赠日本女郎》运用比喻和反复,《乡愁》运用比喻和排比,《雨中》运用拟人;《我爱这土地》前部分情景交融,最后直抒胸臆。由此可见,诗人是通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来抒发丰富的情感的。

六要重视诵读。鉴赏诗歌,无论是领会诗歌的思想情感,还是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都离不开诵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通过诵读,可以读出诗人倾泻在诗歌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可以感受到诗中的情感波澜,可以深刻地理解诗的意境。反复诵读,还可以读出诗歌的音乐美,特别是讲究节奏的现代诗歌。

情的形象。“意”即思想感情.“象”即形象物。这也就是说,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附着在一定的物象上,二者必须保持高度的一致,物是情感的载体。所以,通过诗中物象的分析.可以正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可以正确解答诗歌的一些鉴赏题。请看现代诗人艾青的<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要分析这首诗的主题,我们就不能不重视所咏之物——礁石。礁石的特点是坚硬的,作者把它放到一个又一个的浪中,但礁石依然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礁石已不是一种简单的物,它已蕴涵了作者的情和志,象征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抓住了礁石这一物象,中华民族那种不向命运低头,对前途充满希望,百折不回的形象就突现出来了,诗歌的意境之美也就抓住了。同时,我们也可以概括出这首诗的主题,即本诗表现出了一种不怕厄运,坚定不移,顽强不屈的反抗精神。4.以理解诗。有些诗歌,我们可以从推敲作者所表达的哲理或事理方面来鉴赏。如阅读臧克家的<有的人)这一首诗,我们只要弄清为什么“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个问题,全诗的主旨就明确了。在高考现代诗歌鉴赏中,以理解诗也是一种方法。例如1999年第lO题,分析B这个备选项是否正确,就可以从抓事理方面人手。诗中作者用“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这几个字来修饰限制“土地”,可见诗人所写的“土地”并非和平时期的土地,而是正在遭受着磨难的土地。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生活在这样的土地上的人民.也就生活在苦难之中。挣扎在苦难中的人民能逆来顺受,一点都不愤恨吗?道理非常明确:他们一定又悲又恨。加上诗中用“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来象征这种情感,用“温柔的黎明”来象征对光明 的向往和追求,这样,我们就可以判定备选项B是恰当的。又如要判断这一题的C项是否正确,我们也只需弄清,作者为什么愿意“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一原因。通过下文的阅读,我们发现,作者之所以愿意这样,是“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既然爱得深沉,为她献身也是情理中的事,所以,我们可以判定C项也是恰当的。5.以文解诗。文学性强也是现代诗歌的主要特点。现代诗歌虽然在形式、押韵方面比古诗自由,但现代诗歌也同样具有语言委婉、概括,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特色。所以,鉴赏现代诗歌.不得不注意它的文字特点。例如分析纪念与“四人帮”作坚决斗争而惨遭杀害的张志新烈士的<重量>一诗:“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到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分析这首诗,我们就要抓住这首诗的文学语言来看。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作者把英勇献身的烈士和“苟活者”进行了对比,表达出了自己强烈的爱憎之情.充分揭示出了革命者与“苟活者”生命价值的巨大反差,前者重如泰山,后者轻如鸿毛.从而达到了歌颂烈士的目的。又如判断1999年高考第lO题D项分析是否恰当,我们也要注意分析这首诗的文学特点。诗人用生动贴切的比喻,描绘出了一幅激情而又深沉的意境。所以,我们要抓住比喻手法的运用情况来分析。诗中诗人把自己比喻为一只鸟,表达出了要为土地歌唱.即使死了也要腐烂在土地里的深情。通观全诗,比喻句到“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句为止,最后两句已不是比喻的内容,诗人回到了直抒胸臆上。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判定.D项的说法是不恰当的,D项是该题的答案。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现代诗歌的鉴赏是高考的一项新内容,我们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不断地探索和灵活地把握各种鉴赏方法,以达到现代诗歌的鉴赏和审美目的。

(一)测试要点 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阅读诗歌对提高文化修养和文学鉴赏水平都有很大的好处,因此,高考十分重视有关诗歌鉴赏的测试。那么,鉴赏现代现代诗歌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背景。可以说,每一首诗的产生都是有背景的,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1933年在狱中写成的,艾青因参加革命而被捕,在铁窗内,他看到窗外雪花纷飞,想起了自己的保姆,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诗。了解这一背景对理解整个诗的内容是大有帮助的。当然对有些诗歌背景了解得不特别细致也不会影响对其内容的理解,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第二,要把握诗歌的形象。现代诗歌总会在诗中塑造艺术形象,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从而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和诗中的意境。如2000年试题诗歌鉴赏题,阅读郑敏的诗《金黄的稻束》。这首诗用象征的手法塑造了“金黄的稻束”这一艺术形象。“金黄”指稻束的成熟,那么,“金黄的稻束”就是指劳动的成果和结晶了。全诗由“金黄的稻束”这一中心形象引发的联想,由点及面、由空间而时间地形成了探寻劳动的意义,表现了对人类劳动中生命力消逝的沉思。理解了这一点,也就从整体上把握了诗歌的主旨。

第三,要理解诗歌的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无一不浸透在诗行间。所以必须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如99年高考试题阅读艾青诗歌《我爱这土地》,该诗塑造的“一只鸟”的形象,使人体味到诗人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也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准确理解诗歌的情感,也就能正确把握诗歌的主题了。

第四,要品味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语言要求凝练而概括,用最恰当的字句充分而圆满地表达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如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共有四个小节,每节开头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概括了诗人生活道路的四个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所选择的四个形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都是乡愁的载体,各有特色,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前面冠以“小小的一枚”“窄窄的一张”“短短的一方”“浅浅的一湾”等词语,回环往复,委婉和谐,如泣如诉,充分表露了作者思念祖**亲的情感,也给人以韵律美的感受。高考现代诗歌鉴赏的考点主要也是设在以上几个方面的。

《双桅船》

作者:舒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另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哪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双桅船》赏析

所谓舒婷诗歌的“低音区”部分,是指那些采用朦胧、象征的意象来表达诗人内在的复杂心态与细腻情感的作品。如《自画像》、《往事二三》、《童话诗人》、《双桅船》、《北戴河之滨》等等。这部分作品由于内蕴丰厚,表达曲折,具有较丰富的美学价值,需要人们通过多层次的分析与透视才能理解与欣赏。因此,常被人们视为晦涩朦胧的“雾中之花”。

《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本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象征。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象一只双桅船。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另外,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边在一起。

意象的运用,是本诗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所谓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致来表现诗人的主观心态。它与传统诗歌中的“意境”不同。意境一般是触景生情并借景抒情,从而达到景中含情的艺术目的。而在朦胧诗中,诗人多以主观情绪和人的各种心态为表现对象,从主观情绪出发,想象并构造成某种具体的画面与景致,从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达到艺术表达的效果。诗人在《双桅船》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历程。而落在语言上,却是“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并把这些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动态过程的画面。而在画面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实感。全诗意象清新,组合自然,使诗人内在强烈的情绪得以自如的表达。

另外,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情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诗的最后四名:“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被人们当作警句加以广泛流传和引用。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厦门石码镇,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等。诗歌《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

(一)现代诗歌的写作特点

一篇优秀的诗作,一般应具备四个方面的写作特点,即:诗歌的个体性,思想的内涵性,诗句的技巧性,诗意的画面性。

第一,诗歌的个体性。写作诗歌,要有自己的诗风和自己的风格。有的人擅长于写柔情诗,有的人擅长于写抒情诗,有的人擅长于写较有前卫意识的探索诗等等。不管怎么说,一个写诗的人应该把握好自己的特点,写出具有鲜明风格的作品,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思想的内涵性。一首诗作,无论是怎样的风格,还不是很重要,因为风格是一种个体的属性,它是和作者的阅历、气质、经验、个性息息相关的。而思想的内涵性是一个共性问题,当你的诗作一经被传播出去,作者就要肩负起社会的责任,你带给读者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理念,你想告诉读者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思想,应该完全体现在诗歌之中,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民族的血》这样的一首诗,诗中既有个性化的色彩,又能以抒情的风格来表达思想内涵,给人以悲壮的激情,带有民族的忧患意识和社会的责任感,热爱自己的华夏民族,他写到;

民族的血/是一首无尽的诗/低沉徘徊/吟咏着千古至今苍凉的岁月/ 民族的血/是一支永恒的歌/慷慨激昂/吟唱着万里无际壮美的山河/ 民族的血/是神州的脊梁/震撼着江河的横流呀/

民族的血/是华夏的精魂/激荡着子孙儿女的心魄„„

这些句子回肠荡气,一气呵成,震撼人心,在悲鸣中又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尤其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诗的思想内涵性,最好能给人以积极的心态,诗原本是给人一种愉悦和美感,我们力求每一篇诗作都能这样,这样一来,诗歌的整体水准也就得到了提升。

第三,诗句的技巧性。一首好诗,尤其是现代比较前卫的探索诗,诗中的遣词造句很重要,诗句中的每一个字都要深思熟虑,甚至要适当经过语言的技术处理,不能太白,更不能太直露,靠一般的比喻是远远不够的,它满足不了读者审美空间的延伸,为此,还需要通过一些变形的词根和跳跃的意想来图解帮助诗的饱满性,以便产生诗歌的视觉和感觉效果,使诗中的形象更为丰满,意境更为深远,从而起到诗歌的内张力和冲击力,这样的诗作才会有力度,以《苍鹰》中的几句为例:

在田鼠仓皇的眼球里

用身体拉出一道直线

一抹灰色的伤口印在夕阳唇边

狂风的呐喊中,你将乌云啄碎

自己也被染成深灰

以胜者的姿态,以乌云的眼泪

冲洗战斗的疲惫

这种意象描写很有力度,语感厚实,文字精炼,技巧也相对的有所体现。如从诗歌的语音角度中分析,节奏感和立体感一样重要,一般来说,诗句的技巧性,初学者很难把握,写的不好,就会弄巧成拙。在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现代的抒情诗和现代前卫意识较强烈的诗(或朦胧派、或探索派、或先锋派等等),在用词的技巧上是有区别的,前者以听觉产生审美艺术效果,它适合上口朗诵,故用词不要欧化,尽量避免“文字游戏”.而后者是以视觉产生审美艺术效果,尽量少用连词和副词,词根可以适当变形,换言之,算是在文字上做“游戏”,以意象取胜。

第四,诗意的画面性。一首好诗,除了掌握以上写作特点外,还需要诗的联想(或想象)的画面性,没有画面的诗是苍白的。人们常说的“诗意”,就在于读者与作者一起构造诗中的意境——即画面的形象,作者要让读者产生共鸣,首先,作者要在自己的诗作中写出具有画面动感。

比如这一首《葡萄架下》

一堆忘了生辰的碎瓷片,守着/ 那乌黑里沉睡多年的根/

新枝随着院墙蜿蜒,行进中张望/ 知了唱着泛黄的歌谣,歌声/ 出自何处,风儿也不知道/

几把蒲扇倚靠着,把夏天摇到冬天/ 陈年旧事,从老人耳朵里缓缓流出/

此段清晰的勾勒出古朴的家乡一景,画面绵绵的意境,让人产生联想的画面美学效果。

又如一首《轻烟淡水的江南》,画面语感也很出色,诗中写到:

再次追寻遥远季节的歌声/ 长橹绿水,游向朦胧的江南/ 祁一片心灵的绿地/ 幻作白色飞鸽/

连同你那苍茫的笑容/

飘摇在——江南水乡的上方„„/

整篇诗中,画面清新、明丽、素雅,不时还流露出淡淡的江南芳香,就像让人步入世外桃源,心旷神怡,神采飞扬,有点像印象派的绘画艺术,使人身临其境。

另外,诗贵含蓄也很重要。它会有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别样的美,汉语自身的特点和东方素来的审美习惯注定了诗的品性是含蓄,不外露,不张扬,犹如一个颇有内涵和神韵的美人。需要一颗睿智的眼睛去发掘,去探索。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

一、初读,了解诗的内容

1、了解题目背景

首先我让同学注意题目。诗歌的题目就像全文的窗口一样,透过题目能知道诗人所写的内容物,题目是切入点。古诗的题目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象杨炯的《从军行》,题目交代了事件背景,杜甫的《春夜喜雨》既交待了时间节令,又表明了事情、情感,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喜悦。

其次看“注释”。试卷中的短短一二句注释,却是给你的暗示。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2、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是不同方式反复诵读。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被深刻地品味出。读之同时,还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然后我让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大意,通过对字词句的解释来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当然要弄懂了语言才能欣赏到艺术。

二、细读,分析作者是如何写的,主要从表达技巧上鉴赏

1、寻找意象,体味意境。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

客观物象)。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想象是文学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其实,无论写诗也好,写其他的题材的文学作品也罢,都是离不开想象的。对于诗歌来讲,想象无疑是诗歌的特色之一,也是诗人写诗最重要的道具之一。谢冕老师说:“文学的欣赏活动,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在的符号来进行,从符号再返回丰富的世界中来,这是一种再创造。诗歌的欣赏活动更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实际上,就是通过想象去把握诗歌的意象,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

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就应该从这些问题入手: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含义?诗歌表达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想象,离不开诗歌语言环境。

《我爱这土地》写了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核心是鸟,借此表达作者对热爱受苦受难的祖国和人民主旨。从诗中“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从修饰语可以看出,大地遭受着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这些结论的得出,无不是通过想象,依据诗歌本身的语境解读出来的。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

2、分析写作手法,体味表达技巧。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什么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 歌语言的表述,如果我们能借助这一作诗技巧,抓住这些关键性的诗句,那么我们就能拨开迷雾,透过现象,把握全诗的主旨。感悟诗歌文字表达的技巧,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抒情小诗篇幅短小,内涵丰富,鉴赏时要从诗歌表达的特点出发。诗歌语言的精炼、含蓄,诗意的跳跃与哲理性,象征、比喻、铺排的运用,结构与用语的独特等,要靠我们不断地去进行赏读训练。

3.抓住关键词语,感悟形象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诗歌往往借形象与形象的组合来传情表意。阅读时,先要辨别诗中所绘形象,再抓住关键词语,细细玩味,挖掘形象的内在意蕴。如《夜》一诗通过对静谧、美丽的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抒发了作者安适、宁静的心境。

本诗以海为喻,揭示日常所见与文化想象之间的反差和我们与世界真实联系的空缺。

诗的开篇就指出了全诗的中心话题:“见”和“想象”这两种与大海发生联系的方式,及两者间可能存在的冲突。“见”即亲历,是日常生活的直接体验;“想象”是虚构,是一种文化参与意义生成的方式,然后诗歌写到我们一般体验大海的方式,先想象,后亲见。从第九行开始,诗歌的叙述从两种与大海的联系方式转到主体与大海的关系,由于我们只能想或看大海,由于我们只是与大海建立了一种外部的和虚构的联系,所以我们终究无法像水手那样接近大海,因此我们也无法更多地说出大海。这样,主体与大海就构成这样两种关系,一种是见和想,它使大海成为一片审美的风景——“也许你还喜欢大海”;一种是进入大海,但结局是被淹死,事实上又形成了对大海的另一种想象,这种想象比见和想更恐怖,因为它是接触到真实就意味着死亡。所以,我们与大海之间事实上不存在任何真实的关系。

这首诗在口语式语言的运用上堪称经典,特别在语音上,它通过“你”、“见”、“想象”和“就是这样”的反复使用,造成快速的节奏和回环的旋律,表明口语词汇也能达到丰富的表达效果。从篇章上看,这首诗篇幅短小,结构简洁而意蕴丰富,它表明现代汉语也能像古代汉语那样,在简短的篇幅中容含丰富的内容。(转自《诗歌经典鉴赏》)

下载现代诗歌鉴赏(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诗歌鉴赏(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诗歌鉴赏练习

    现代诗歌鉴赏 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海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触到......

    初中现代诗歌鉴赏浅议

    初中现代诗歌鉴赏浅议 相对古体诗歌而言,现代诗歌以其手法之多样、表现力之丰富和意境之高远而似乎更难教学,这成了很多教师颇为棘手的难题。然而,我们也相信,百仞之山,取之......

    ·如何解答现代诗歌鉴赏题

    ·如何解答现代诗歌鉴赏题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是新《考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的热点考题是关于诗歌的鉴赏,而现代诗歌的鉴赏倍受人们的关注。那么,如......

    ·现代诗歌鉴赏[精选多篇]

    ·现代诗歌鉴赏考试说明指出,考生必须具备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从高考的实际来看,主要是鉴赏诗歌的能力,包括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两部分。 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5篇可选)

    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特点。 2、掌握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特点。2、掌握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现代诗歌《错误》鉴赏教案

    错误 郑愁予 备课人:骞春江日期: 教学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理解意向,感悟意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重点及难点:对传统意象所反映的凄美幽怨意境的理解。 授课方法:诵读感......

    现代诗歌鉴赏专题讲解与训练

    现代诗歌鉴赏专题讲解与训练 第一部分 现代诗歌鉴赏讲解 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和富有音乐感、形象感的艺术美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因此,诗歌一般来说就具备如......

    中国现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中国现代诗歌鉴赏练习题(4) 《神女峰》 一、积累运用 1.读写下列词语 花帕 衣裙漫飞 翻涌不息 春江月明 眺望 杳鹤 煽动 2.文学常识填空: 舒婷,原名_________,是我国___代著名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