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山奇松》课堂实录
苏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
16《黄山奇松》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看一看。
(出示录像)它在安徽省南部,它不仅是中国而且是全世界最美丽的一座山。它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峨眉山之秀丽于一身。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是天上之仙翁,亦山中之圣品,许多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写下了名垂千古的佳作。
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地方吗?(黄山)
对,黄山!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它的其中一绝。(板书:16黄山奇松)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同桌互查生字词; 2.小组互查课文; 3.教师抽查 4.了解文意
课文主要写了黄山的()、()、()三大名松,表现了黄山松树的奇特之处。
三、课内探究
1.自主学习
反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奇”在哪里?画出文中的重点词句,在感受深刻的地方简单写体会。
2.合作探究
小组内互相交流,要求:
1.小组长安排组员按照由4-1的顺序,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2.小组成员共同推选代表,进行汇报交流。3.师生研讨
(1)迎客松“奇”在哪里?
生1: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饱经风霜”说明迎客松经历了很多磨难,所以我觉得它很奇特。
师:你知道它经历了多少年的磨难吗? 生:大约400多年吧„„
指导朗读:不是400,是800多年来,一个简单的词饱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啊,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艰辛。
学生齐读。
生2:我给他补充一下,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可它依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说明了它生命力非常顽强,这也是它的奇特之处。
指导朗读:是啊,不知经过了多少风吹雨打,日晒雨淋,迎客松依然屹立在悬崖边郁郁苍苍,精神令人敬仰,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读这句话。
学生再读。
生3: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我觉得它的姿态非常奇特,因为它像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显得它更加热情。
师: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它独特的姿态。
生4: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黄山那么多松树,只有它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还是整个黄山的象征,我觉得这
也是它的奇特之处。
指导朗读:三句描写迎客松的话都着重表现了迎客松的奇特,自己再读一读这三句话,读出它的奇特。(学生练习读、指名读)
(2)陪客松“奇”在哪里?
生: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绿色的巨人”突出的它高大的身姿,非常独特。
师:作者用形象的比喻来描写陪客松的奇特,这点值得我们学习。(3)送客松“奇”在哪里?
生1: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说明它姿态奇特。
生2: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盆景”是非常美丽的,而且它是“天然盆景”未经过人工雕琢,可见它美得出奇。
指导朗读:它是如此的美丽,自己读一读,读出它的美。(男女赛读)(4)练习背诵
师:这三大名松写得如此奇特,请你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名松,将它背出来,把它留在自己的脑海中。如果能全背下来就更好了。
①学生练习背诵; ②指名背; ③按屏幕提示齐背。(5)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
过渡:像这样的奇松,黄山还有许许多多,正如第三自然段的描述,自己再认真第三自然段,你还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1:我体会到黄山松千姿百态,非常奇特。
生2:一个省略号说明还有很多姿态没有讲出来,也说明了黄山奇松非常的美丽。
(课件出示图片)师:是啊,多美的黄山奇松啊,多美的文字啊,让我们一起看看屏幕。
指导朗读:黄山松和黄山浑然天成,美伦美奂,相信此刻,大家已经完全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之中了,让我们再来一起美美第读一读。(配乐朗读)
(6)小结
课文到这我们就全部学完了,全文通篇都在介绍黄山松的奇特,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黄山松,黄山松虽饱经风霜,却仍然展现着千姿百态将黄山装点得更加秀美,所以课文的题目才叫“黄山奇松”,所以人们才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四、拓展阅读
朗读要求:
(1)认真朗读;(2)读完后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文中的奇石。
黄山怪石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的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黄山的怪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
五、课后提升
1.当一次小导游,向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2.搜集黄山“云海”“温泉”的图片、资料,再与同学交流。板书: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 饱经风霜
陪客松 绿色巨人
送客松 天然盆景
第二篇:《黄山奇松》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师:今天这节语文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一个地方旅行,什么地方? ▲课件出示课题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班有没有人去过黄山? 你去过?
生:我去过黄山,它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它凭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四绝”号称第一山。
师:天下第一奇山。是的,这个同学去过了黄山,留下了印象,知道黄山有四绝是----生: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既不看怪石,也不看云海,温泉,只观奇松,一起来读题---《黄山奇松》
师:读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什么是黄山奇松? 师:马上你读课文就知道了 生:黄山松为什么奇怪?
师:这个问题你可以换个方式问 生:黄山松为什么奇 生:黄山松奇在哪? 师:你再说一遍 生:黄山松奇在哪?
师:是呀,黄山奇松奇在哪?这是一个大问题,同学们要记住。
师:不过要想去黄山看奇松,就必须过字词关,拿到一个生字词的入门券。你会读么?自由读读看。
(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誉为 卧 陡崖 玉屏楼 屹立 饱经风霜 情有独钟
师:谁来读?(指名读词)
师:非常好,词语的节奏感读得很好。你再来读。师:全班一起用这个节奏读---(生齐读生字词)师:非常棒!“卧”这个字没有词,谁来给他组个词? 生:或卧
师:这是文中的,不是词。生:卧薪尝胆
师:好一个卧薪尝胆。生:卧室
师:卧室,你有你的卧室,还有吗? 生:卧倒
师:卧倒,一种姿态,很好!
师:请大家一起来看这个词念----(指玉屏楼)
(生齐读“玉屏楼”)
师:要是你们没学这篇课文,你绝不知道这个词,课文中“玉屏楼”在这句话中,一起念— 生: 黄山最妙的观光处,当然是„„黄山决胜处的玉屏楼了。师:谁能通过这个句子了解玉屏楼
生:玉屏楼是被称为“黄山绝胜处”的地方。
师:好,请把这个句子再读一遍。
师:你知道“黄山绝胜处”是什么意思吗? 生:是黄山最妙的观光处。师:黄山最妙的观光处就是 生:黄山绝胜处 师:就是 生:玉屏楼
师:很好,我们读文章啊可以这样联系文章认真去读,词语你就能自己理解。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我们要去看黄山奇松了,捧起课文我请三个同学带我们去看,请你带我们看仔细点,读准每个字音,读通句子。(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师:我听出来了,你们预习得很好,下面再请同学们再认真地到文章里默读课文并初步思考:黄山奇松“奇”在哪里?(学生默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 师::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生:奇在它的姿态
师:请你读文中的语句。
生:黄山松奇在它的千姿百态„„
师:非常好,继续你还从哪感觉到它的奇? 生:陡崖边,处处都有它。师:哦第一节,还有谁来? 生:迎客松姿态优美„一段
生:我觉得他读多了,这里是写迎客松的形态,并不是写黄山松的。
师:同学们从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感受到了黄山松的奇,但老师要告诉你们,你们并没有找到黄山松最奇的地方,到哪去找,一起到玉屏楼去看!一起读--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师:我们一起到玉屏楼去看三大名松。请自由放声地读,开始--(学生自读)。师:让我们一起到玉屏楼去看看黄山奇松,谁带我们去看?(指名分段读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师:首先我们来看迎客松,请你们自由再读,这有个问题,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松?你能在这段话中挑一个词填进去吗? ▲出示填空:
这是一棵()迎客松。生:这是一棵姿态优美的迎客松。生:这是一棵充满生机的迎客松。生:这是一棵枝干遒劲的迎客松 生:这是一棵饱经风霜的迎客松。师:这个词再读一遍。(师正音)生:这是一棵郁郁苍苍的迎客松。(师正音)生:这是一棵引人注目的迎客松。师:我建议大家把第一个词带进去读--生:这是一棵饱经风霜的迎客松。师: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在哪?
生: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欢迎宾客的到来。
师:这句话你读得好,是枝干(gàn)师:你说说看它怎么姿态优美呢?
生:它的枝干斜伸出去,就像是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师:那想不想看一看? 生:想!师:(出示迎客松图片)我们来欣赏,它的姿态优美主要是在——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来读—(生读文)
师:姿态优美,我想知道除了姿态优美还有没有? 生:虽然饱经风霜,却依然郁郁苍苍。师:大家看看图,看看是什么颜色啊? 生:绿。
师:那请你把前两句连起来读,我们来体会(指名读)
师:请你来读让我们感受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同学们刚刚还填了一个“饱经风霜”,谁课前查字典了?请你说说从哪看出来?是什么意思? 生:经过暴风烈雨折磨的
师:有这点意思了。还有没有?那我提一个字,这个“饱”就是充分的意思,明白了吗? 生:充分的经过风霜
师:折磨、还有人说洗礼,就是经过了很多艰难困苦的磨练叫---齐读 生:饱经风霜 师:再读
生:这是一棵饱经风霜的迎客松。
师:经过了洗礼,这棵迎客松 你觉得它有多大的年岁? 生:大约一千多年
师:同学们猜得都差不多,老师这有资料请你来看看,你们把这首诗读读就知道。生: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师:一千多年,可能经历过哪些呢? 生:暴雪、火灾、烈日炎炎。师:这就叫“饱经风霜”,生:生命力强
师:可有个词语就在课文里,你们为什么不说呢,一起说-----(充满生机)(姿态优美)。用笔画下这个词语,还有一个词语老师写下来了,你也应该用笔画下来,师:读-------(姿态优美)。你说奇不奇? 生:奇。
师:指名读这段话。师:这棵迎客送松可以作为黄山的象征么?请你们一起来读,让我们试着把这迎客松移进我们的心里,自由地读一读。(生读文)
师:看着图,不看课文来回忆一下。生:试背迎客松一段
师:这是迎客松,我们来看看陪客松,谁来读?(指名学生读)
师:谁能找个词填进去?
生:这是一棵(高大)的陪客松 师:从哪读出高大?
生:这是一棵美丽的陪客松 师:从哪读出美呢?‘ 生:这是一棵绿色的陪客松
师:是呀,这是一棵高大的绿色的陪客松,我们来读(生读陪客松一段)
师:我们来看送客松。指名读(生读送客松一段)
师:声音不大,但很有感情。再请同学来读。
(指名读文)
师:你来填: 这是一棵()的送客松。生:姿态独特的陪客松。生:天然盆景
师:我来考你一个,什么叫枝干蟠曲? 生:就是;
师:我们来看图,它向山下。刚才有同学填“天然盆景”,指的是谁啊? 生:送客松
师:天然盆景和盆景有什么区别?
生:人工培育—盆景 齐读陪客松一段。
师:谁来找个词填进去。这是一棵()的陪客松。生:高大 师:(从哪个词读出来的?巨人)翠绿的(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
师:刚才我们看完了三大名松,我们再来读读,感受一下他们的奇。他们三个在写法上有区别,你们发现没有?(指名说读)
师:谁发现了这三大名松在内容上有什么不一样?谁写得多? 生:迎客松写得多。
师:是呀,迎客松写了三句话,陪客松只一句话,送客松两句话,为什么这样? 生:迎客松是黄山的代表,是黄山的象征。师:让我们把这最有代表性的迎客松再来读一下
(生读迎客松一段)
师:所以迎客松要写得那么具体,送客松也有特点,所以写了两句话,陪客松则一笔带过。(写作方法的悄然渗透。)
师:请想一下,三大名松能代表黄山所有的松么?不能,最后一段请你来读(生读最后一段)师:第二个同学再来读
师:这地方哪个词告诉我们黄山松除了三大名松还有很多? 生:千姿百态
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这个词,请你在书上用笔画下。师:哪里读出了千姿百态?
生:他们或屹立、或斜出、形似孔雀。
师:我再请同学来读,你们来数数有几种姿态(生读文)师:几种? 生:八种
师:读出这八种姿态。
师:八种,离千姿百态还早着呢,可为什么说千姿百态? 生:后面有省略号,说明后面还有很多 师:是呀,省略号,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老师这有图片,你能根据图片说出他们的形态么?(出示图片)
孔雀松图片 竖琴松图片 师:这是? 生:盘龙松
师:盘龙是要盘起来,可这没有盘着,他是趴着,卧着,是----生:卧龙松
师:再来读句子,这个句子很有讲究。(指名读)
师:谁有发现?一起再来读 生:是三个分句
师:屹立、斜出、弯曲写出了松的枝干,师:这些词都写了松的姿态,可前面是用两个字,中间是一个字,最后是四个字。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变化呢?
生:让人在脑海里想象松的形象
师:一种姿态不能表达黄山松的奇,全班齐---全班齐读黄山奇松
师:这节课我们看了黄山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一起领略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充满生机,最后老师要回到这个大问题上,黄山奇松奇在哪?看黑板 生:千姿百态 充满生机。师:难道黄山松不奇么? 生:奇
师:同学们,作者在写黄山奇松的时候,写法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生:他挑选了最有特点的三大奇松来写,其他一笔带过,有详有略。师:很多人读了黄山奇松就有一个愿望,你有么? 生:想去看一看。
三、总结 全文
师:黄山无石不奇,无松不奇,在云雾中,石的形态,树的身影,婀娜多姿,若隐若现,再配上丁冬的泉水,姹紫的杜鹃花,真可谓是人间仙境,令人心驰神往。大自然的这般鬼斧神工,怎能不让我们喜爱之极、发出赞叹呢!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有机会,就让你们的父母带你们去看奇松,观云海,赏怪石,泡温泉吧!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上网查找有关黄山松的资料。
板书设计:
迎客松 好客的主人
16.黄山奇松 陪客松 绿色的巨人 千姿百态
送客松 天然盆景
第三篇:黄山奇松课堂实录
黄山·奇松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未成曲调先有情
师:上课前的两分钟,林老师想和同学们交流一下。注意听好了,我说一句,你们也跟着对上一句。看看咱们五(3)班的同学反应如何。
第一句:五(3)班的同学,早上好!你们跟着对一句—— 生:(齐)老师,早上好!客人老师,早上好!
师:我只想到了你们会说“老师,早上好”,没有想到你们这么懂礼貌,还加了一句“客人老师,早上好”。
不过呀,有一点点小遗憾,什么呢?有一点点拖腔,不够干脆。好,继续。第二句:我看到五(3)同学呀,有一个感觉——你们很有精神!
(学生愣住了,对不上来。)
师:你们很有精神!想想,该怎么来对呢? 生:(齐)老师很有精神!
师:谢谢你们的夸赞!上课呀,就要有股精气神儿!我的第三句,请一个同学来和我对。我说一句心里话——今天,我能和五(3)班同学一同上一节课,我很开心、激动!
生:今天,我们能和林老师一同上一节课,我们也很开心、激动!师:这个“也”字说得好,他说的也是你们的心里话吗? 生:(齐)是!
师:请把你心里面的开心、激动,用你的眼睛来告诉我。上课!同学们好!
生:(齐)老师好!客人老师好!
二、导入新课:黄山·奇松·问号
师:今天这节语文课,林老师想让同学们轻松点,我们去一个地方旅行。什么地方呢?(板书:黄山。)生:(齐)黄山。
师:我们班有没有人去过黄山,了解黄山呀?
生:我去过黄山,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的。黄山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在安徽省南部,那儿的景色如诗如画。
生:我也去过黄山,印象最深的是那儿的松树都长在悬崖峭壁上,很奇特。
生:明朝的旅行家徐霞客曾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号称“天下第一奇山”。
……
师:是的,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这几位同学有机会去过了,留下了印象。班上还有不少同学没去过,今天这节语文课,会带你走进黄山,让你饱览它的无限风光。
刚才有位同学说黄山有“四绝”,分别是——(逐幅出示“四绝”画面和文字。)生:(齐)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不看怪石,不看云海,也不看温泉,只观奇松。来,一起读课题——
(板书:奇松。)生:(齐)黄山奇松。
师:请问,一读这课题,谁的脑海里就冒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生:什么是黄山奇松?
师:马上你一读课文就知道了。生:黄山松为什么奇怪?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换个方式问会更好。生:黄山松为什么奇? 生:黄山松奇在哪儿? 师:请再说一遍。生:黄山松奇在哪儿?
(在课题“奇”字下打一个“?”。)
师:是呀,黄山奇松,奇在哪儿?这是一个大问题,同学们要记住,读完课文你要能回答清楚。
三、字词认读:正音·组词·释义
师:不过,要想去黄山看奇松,首先必须过好生字词关,拿到一张生字词的入场券。你会读吗?请看屏大幕,自由来读读。
(出示生字词:誉为 陡崖 玉屏楼 宾客 屹立 卧。)(生自由试读。)
师:谁来读?生字、词语各读一遍。(指名朗读。)
师:非常好,词语的节奏感读得很好。请再听一遍他的朗读。(生再读一遍。)
师:全班一起来用这个节奏齐读——(生齐读。)
师:这一次非常棒!没有了拖腔。请注意“卧”这个生字,谁来给它组个词语? 生:或卧。
师:注意,“或卧”是文中的一个短句子,不是词语。生:卧薪尝胆。
师:好一个成语“卧薪尝胆”。生:卧室。
师:你有你的卧室,他有他的卧室。还有吗? 生:卧倒。师:卧倒,一种姿态。很好!……
师:请大家一起来看这个词—— 生:(齐)玉屏楼。
师:要是你们没学这篇课文,恐怕不会知道这个词。课文中“玉屏楼”在这句话中,一起来读——
生:(齐)黄山最妙的观光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师:通过这个句子,你能了解玉屏楼吗? 生:玉屏楼是被称为“黄山绝胜处”—— 师:的—— 生:地方。
师:好,请把这个句子再齐读一遍。(生齐读。)
师:知道“黄山绝胜处”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师:请再说一遍。
生:“黄山绝胜处”就是“黄山最妙的观松处”。
师:读出来了吗?“玉屏楼”、“黄山绝胜处”、“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原来是一个意思呀。(生顿悟,点点头。)师:“玉屏楼”被称为—— 生:(齐)“黄山绝胜处”。师:就是——
生:(齐)“黄山最妙的观松处”。
师:很好!我们读文章呀,就可以这样联系着去读,词语、句子你就能自己理解了。
四、整体感知:思奇·议奇·读奇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请三位同学带我们去看黄山奇松,请带着我们看仔细点,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个句子。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
师:听出来了,你们预习得很好,三人的朗读,很棒!不知大家看得怎么样了?请同学们再认真地默读一遍课文,想一想:黄山奇松“奇”在哪里呢?
(生默读、思考。)
生:黄山奇松“奇”在它的姿态上。师:请你读读文中的有关语句。(生一时语塞。)
师:哦,这是你的整体感觉,说得很好!谁能在文中读出有关语句来呢?
生:最后一节,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师:是的,这里读出了“奇”,你读的内容也就是她刚才说的整体感觉——“奇”在它的姿态上。还有吗?
生:第一节,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师:这里也读出了“奇”,奇在—— 生:奇在它生长的位置。生:生长的环境险恶。师:还有吗?
生: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生:我觉得他读错了,这里是写迎客松的姿态,并不是写黄山松的。生:迎客松也是一棵黄山松,它就是黄山奇松的代表。
师:哦,你说的很有道理。同学们从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处,都感受到了黄山松的“奇”,但林老师想提醒你们,要领略黄山松的“奇”,需要到“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去。到哪去?
生:(齐)玉屏楼。
师:来,让我们一起登上玉屏楼,去看楼前悬崖上的三大名松——(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生:(齐)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五、品读名松:品词·品句·品段 师:谁愿意为我们来介绍这三大名松?
(指名分别读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语句。)
师:下面,我建议大家一棵松一棵松地来仔细观赏。首先,我们来看迎客松。请大家再自由读读写迎客松的语句。注意,这儿有个问题——这是一棵什么样的迎客松?你能在这段话中挑一个词语填进去吗?
(大屏幕出示填空:这是一棵 ? 的迎客松。)(生自读、思考。)
师:怎么样,有自己的答案了吗? 生:这是一棵姿态优美的迎客松。生:这是一棵充满生机的迎客松。生:这是一棵枝干遒劲的迎客松 生:这是一棵饱经风霜的迎客松。生:这是一棵郁郁苍苍的迎客松。生:这是一棵生命力很强的迎客松。
师:注意,她填的是“生命力很强”,这儿没有这个词,是你自己读出来的。生:这是一棵郁郁苍苍的迎客松。生:这是一棵引人注目的迎客松。生:这是一棵代表黄山的迎客松。……
师:很好!迎客松的3句话中,你们读出了这么多词语。我建议大家把第一个词“姿态优美”,带进去一起读——
(板书:姿态优美。)
生:(齐)这是一棵姿态优美的迎客松。
师:(疑惑地)你说,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在哪儿呢?(生默读、思考。)
生: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师:这句话你找得准,不过这个字你读错了,是枝干(gàn),不读第一声,你再读一遍。
生:枝干(gàn)。
师:你能说说它姿态怎么优美吗?(生一时语塞。)
师:哦,有这种感觉,但说不出来。谁来帮帮他?
生:它的枝干斜伸出去,就像是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让人很喜欢它。
生:它的枝干是青绿色的,还斜伸出去,就像人的手臂伸出来,在欢迎着游客的到来。师:嗯,想不想看一看这棵伸出手臂的迎客松? 生:想!
(出示迎客松图片。)
师:我们来欣赏它的姿态,主要是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
生:(齐)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师:除了这一句读出姿态优美,还有没有了? 生: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师:这句中的哪个词,让你感受到姿态优美? 生:郁郁苍苍。“郁郁苍苍”是说这棵迎客松长得枝繁叶茂,翠绿翠绿的。(出示迎客松图片。)
师:大家再看看图,它是什么颜色啊? 生:绿色。
师:文中有两个词写它的绿色。生:“郁郁苍苍”和“青翠”。
师:请你把前两句连起来读读,我们来想象迎客松的姿态优美。(指名朗读。)
师:同学们刚刚还填了一个“饱经风霜”。谁课前查字典了?请你说说“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呀?
生:经过狂风暴雨的折磨。师:有这个意思。还有没有谁来说?(没人举手。)
师:那我提示一个字,这里的“饱”就是充分的意思,明白了吗?(板书:充分。)
生:充分地经历了风霜的洗礼。生:风霜雨雪对它进行了充分地摧残。
师:折磨、洗礼,还有人说摧残,就是说这棵迎客松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磨练,这就叫——
生:饱经风霜。师:再读这个句子。
生:这是一棵饱经风霜的迎客松。
师:由“饱经风霜”这个词语,你来猜猜看这棵迎客松会有多大的年岁? 生:300年。生:500年。生:800年。
生:大概有1000年了。
师:恭喜你,答对了!这棵迎客松立在悬崖上已有千年了。你要是不相信,我这里有诗为证。请自由朗读。
(大屏幕出示: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想象一下,一千多年来,这棵“饱经风霜”的迎客松,可能经历过哪些呢? 生:冬天狂风暴雪,夏天烈日炎炎。
生:遇到干旱时,一连多少天没有一点雨,晒得枝叶都枯了。生:大雨倾盆,狂风夹着暴雨,仿佛要把迎客松连根拔起。生:山上发生火灾,迎客松在滚滚浓烟中差一点被烧死。……
师:说得太好了!这就叫“饱经风霜”!从“饱经风霜”这个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迎客松长得好。生:迎客松生命力强。
师:生命力强,用文中的那个词语来说,就叫—— 生:(齐)充满生机。(板书:充满生机。)
师:(指板书)刚才,我们看到了一棵姿态优美、充满生机的迎客松。请问,这两个词语,你在文中用笔圈画下来了吗?
(生圈画。)
师:迎客松姿态是这样优美,你说奇不奇? 生:奇!
师:它虽饱经风霜,却充满生机,你说奇不奇? 生:奇!
师:有人提议把这棵迎客松作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你同意吗? 生:同意!
师:有人提议把这棵迎客松作为整个黄山的象征,你赞成吗? 生:赞成!
师:那就请你来朗读“如今……”这一句。
生:(朗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迎客松,让我们试着把这迎客松移进我们的心里。(图文并茂,指名朗读。)
师:现在请看着画面,不看课文,来回忆一下。(生试着背诵。)(下课。)
第二课时
师:上节课,我们走进了黄山,在玉屏楼前观赏了迎客松,让我们一起再来回味一下这棵黄山奇松的代表。迎客松姿态优美——
(生齐背。)
师:观赏了迎客松,接下来我们看看陪客松。谁来朗读?(指名朗读。)
师:这是一棵 ? 的陪客松。谁能选个词填进去? 生:这是一棵高大的陪客松 师:你从哪读出高大?
生: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师:是的,像巨人那样高大。还有吗? 生:这是一棵美丽的陪客松。师:从哪读出美丽呢?
生:这是一棵绿色的陪客松,又高大,又翠绿。师:远远看去,它像什么呢? 生:像巨人。
生:像一把撑开来的大伞。
师:是呀,这是一棵又高大,又翠绿的陪客松。我们边看画面,边来朗读。(生齐读。)
师:下面,我们来细细观赏送客松。(指名读。)
师:声音不算大,但很有感觉。请大家再自由放声朗读。(生自由朗读。)
师:这是一棵 ? 的送客松呢? 生:这是一棵姿态独特的陪客松。生:这是一棵枝干蟠曲的送客松。生:这是一棵天然盆景的送客松。
师:“天然盆景”这个词语填得好,但好像这个句子不通顺,少个字吧。(生沉思。)
生:这是一棵像天然盆景的送客松。生:这是一棵依依不舍告别的送客松。师:我来考你们一个词语,什么叫“枝干蟠曲”? 生:就是树的枝干弯弯曲曲。
师:“蟠曲”不仅是有弯曲的意思,还有一个环绕的意思。我们来看送客松的画面,你看,这样的枝干就叫“蟠曲”。
(大屏幕出示画面。)
师:刚才那个同学填“天然盆景”,“天然盆景”是谁啊? 生:(齐)送客松。
师:既然有“天然盆景”,那么,和它相对应的还有什么盆景呀? 生:人工盆景。生:人造盆景。
师:你知道,这天然盆景和人造盆景有什么区别吗?(出示送客松和人造盆景的对比画面。)
生:天然盆景是天生的,不要人管它。而人造盆景是靠人来培育的。生:送客松自生自灭,人造盆景有人精心照顾。
生:天然盆景长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人造盆景有人修剪,不是原来的模样了。师:那么,这天然盆景送客松,是谁培养出它的呢? 生:是黄山培养的。
师:是黄山的雨雪风霜培育了它。生:是大自然培养了它。
师:大自然培育出了它独特的姿态,枝干—— 生:(齐)蟠曲。师:游人把它比作—— 生:(齐)天然盆景。师:它向山下—— 生:(齐)长长的“手臂”。师:好像——
生:(齐)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师:你能想象一下,这好客的送客松,伸出“手臂”,好像在对游客说些什么呢? 生:欢迎下次再来黄山!生:请把黄山的美好记忆带回去!生:黄山奇松感谢您的光临!……
师:刚才我们一口气,观赏了三大名松。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好好感受一下它们的“奇”。
(指名三人朗读。)
师:同样是写三大名松,但在内容上有区别,你们发现没有?(生默读思考。)
师:谁发现了这三大名松在内容上有什么不一样? 生:迎客松写得最多。师:数一数,几句话? 生:迎客松写了三句话。
生:陪客松写得最少,只有一句话。生:送客松写得也详细,写了两句话。
师:是呀,迎客松写了三句话,陪客松只一句话,送客松两句话,为什么要这样呢? 生:迎客松是黄山奇松的代表,是黄山的象征,应该写具体。师:让我们把这棵最有代表性的迎客松,再来朗读一遍。(生齐读迎客松段落。)
师:迎客松是代表,自然就要写得最具体。送客松也有特点,所以写了两句话。而相对来说,陪客松则是一句话带过了。这就叫“有详有略”。
(板书:有详有略。)
六、品读奇松:得意·得言·得趣
师:同学们,黄山奇松就是这三大名松吗? 生:(摇头)不是。
师:还有千千万万棵黄山奇松,还等什么呢,谁带我们去看?(指名朗读最后一段,声音小了点。)师:读得正确、流利,可惜声音小了,好像黄山奇松不够多。可以请你再来朗读一遍吗?
(声音响亮。)
师:这段话中的哪个词语告诉我们,黄山奇松除了三大名松,还有很多呢? 生:(齐)千姿百态!
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这个词,请你在书上用笔圈画下来。这个词语我们可以换个顺序来读,跟着老师的手指来读。
(板书:千姿百态。)生:(齐)千百姿态。
师:千姿百态,就是千百种姿态,就是—— 生:姿态非常非常多。
师:请问,你是从哪里读出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呢?
生:他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师:我再请同学来读读,你们在心里来默默地数数这里有几种姿态。(指名朗读。)师:几种? 生:八种。
师:来,一齐读出这八种姿态。一是—— 生:或屹立。师:二—— 生:或斜出。师:三—— 生:或弯曲。师:四—— 生:或仰。师:五—— 生:或俯。师:六—— 生:或卧。师:七——
生:有的状如黑虎。师:八——
生:有的形似孔雀。
师:八种,才八种呀,离千姿百态还早着呢,可为什么说“千姿百态”? 生:后面有省略号,说明后面还有很多很多。
生:不可能把所有的姿态都写出来,这八种是一个代表。
师:是呀,省略号,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老师这儿有些图片,你能根据图片说出他们的形态吗?
(出示图片,前面依次是:屹立、斜出、弯曲;仰、俯、卧;黑虎松、孔雀松。)师:这是什么松?猜猜看。生:盘龙松。
师:盘龙松是要盘起来,可这儿没有盘着,它是趴着的,卧着的,应该叫—— 生:(惊喜地)卧龙松!
师:好一棵有气势的卧龙松,它是黄山十大名松之一。再看这一棵呢?像什么? 生:像头发。
(师摇摇头,鼠标提示轮廓。)生:像竖琴。师:你见过竖琴?(生点点头。)师:的确像竖琴,它就叫—— 生:(齐)竖琴松。
师:这是一棵好大、好优雅的竖琴呀!现在,请大家再来读读文中这句话,注意,这个句子很特别。
(指名朗读。)
师:特别在哪呢,谁有发现? 生:这是一个排比句。生:这是一个比喻句。生:这句话中有三个分句。师:很好!说说是哪三个分句呢?
生:第一个分句是“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第二分句是“或仰,或俯,或卧”。第三个分句是“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师:谁还有自己的发现?
生:前面是直接写黄山松的姿态,后面“状如黑虎”、“形似孔雀”是一种比喻的写法。师:没错!这是你的发现。请大家再注意三个分句之间的字数变化。生:前面是用两个字,中间是用一个字,后面是用四个字。(大屏幕字体泛红。)
师:是吗?我们来读读看,前的分句,两个字的词语是—— 生:(齐)屹立、斜出、弯曲。师:中间的分句,一个字的词语是—— 生:仰、俯、卧。
师:后面的分句,四个字是—— 生:状如黑虎、形似孔雀。
师:这些词都是在写黄山松的姿态,前面是用两个字,中间是用一个字,最后是用四个字。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变化呢? 生:让人在脑海里想象出不同的黄山松的形象。生:告诉我们黄山奇松真的是千姿百态。
师:怎样写出它的千姿百态来呢?先两个字一写,再一个字一写,再打比方四个字一写。显然,光是一种写法是不能表达黄山松的千姿百态,于是,作者一变,再变,三变。这句话写得真的是太妙了,让我们再齐读一遍。
(生齐读。)
七、感悟写法:代表·详略·变化
师:(指板书)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观赏了黄山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一起领略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充满生机。最后,林老师要回到课题中的这个大问题上来,你说黄山奇松奇在哪儿呢?看看黑板,说一说。
生:黄山奇松就奇在它们千姿百态、充满生机。
师:黄山奇松,名副其实!读完课文,你觉得作者在写黄山奇松的时候,有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呢?
生:他挑选了最有特点的三大名松来写,而其它奇松则一笔带过。师:这叫选择有代表性的事物来写,三大名松就是黄山奇松的代表。(板书:有代表性。)
生:还有写三大名松时,有详有略,迎客松写得最具体,陪客松则一笔带过。师:前面已经说过,这叫有详有略,突出重点。
生:最后一节,写黄山松千姿百态时,作者的写法一变、二变、三变,很有意思。师:是的,句式的变化,很有味道。《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事物来写,值得我们学习!三大名松,写得有详有略,值得我们学习!写黄山松千姿百态,句式一变、再变、三变,值得我们学习!
八、结束语:相约黄山观奇松 师:很多人读了《黄山奇松》这篇课文后,心中会涌起一个愿望,你有吗? 生:想去黄山看一看。生:想亲眼看看黄山奇松。生:想到玉屏楼,看看那三大名松。……
师:同学们,黄山离咱们南京只有三百多公里的路程,假期中要是有机会,可以跟家人到黄山游玩,去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下课之前,让我们记住这个美好的约定——相约黄山,相约黄山奇松!
(下课。)
第四篇:黄山奇松课堂实录和反思
《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能力研究》
《黄山奇松》教学实录 秦都区马庄中心小学 白露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的5/7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和“郁郁苍苍”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学时间:二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自学生字,预习生词,练读课文;
2、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师生共同);
3、制作多媒体课件;
4,提供课前阅读《黄山奇石》(原人教版教材);
【点评】:《课程标准》之《课程目标》中在第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中要求学生: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因为这篇课文的内容决定了其丰富的人文性。而在课前让学生与老师一起收集相关资料,这不仅仅是对课文的预习和培养良好的收集资料的习惯问题,而且是为了实现课堂上合作交流型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此处让学生参与备课,能让他们储备交流的资本,以实现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重要目的。教学过程:
师:今天这节语文课老师想让同学们轻松点,我们去一个地方旅行,什么地方? ▲课件出示课题
▲齐读课题———黄山奇松
师:去的地方是黄山,我们班有没有人去过黄山? 生:我去过黄山,它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它凭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四绝”号称第一山。
师:天下第一奇山。是的,这个同学去过了黄山,留下了印象,刚才有同学说黄山有四绝是-----生: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既不看怪石,也不看云海温泉,只观奇松,一起来读题---生:黄山奇松
师:谁的脑海里冒出一个大问号? 生:什么是黄山奇松? 师:马上你读课文就知道了 生:黄山松为什么奇怪? 师:这个问题你可以换个方式问 生:黄山松为什么奇 生:黄山松奇在哪? 师:你再说一遍 生:黄山松奇在哪?
师:是呀,黄山奇松奇在哪?这是一个大问题,同学们要记住。师:不过要想去黄山看奇松,就必须过好字词关,拿到一个生字词的入门券。你会读么?自由读读看。(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生自由读生字词)
誉为
陡崖
玉屏楼
宾客
屹立
卧 师:谁来读?(指名读词)
师:非常好,词语的节奏感读得很好。你再来读。师:全班一起用这个节奏读---
(生齐读生字词)
师:非常棒!“卧”这个字没有词,谁来给他组个词? 生:或卧
师:这是文中的,不是词。生:卧薪尝胆 师:好一个卧薪尝胆。生:卧室
师:卧室,你有你的卧室,还有吗? 生:卧倒
师:卧倒,一种姿态,很好!
师:请大家一起来看这个词念----(指玉屏楼)
(生齐读“玉屏楼”)
师:要是你们没学这篇课文,你绝不知道这个词,课文中“玉屏楼”在这句话中,一起念—
生: 黄山最妙的观光处,当然是„„黄山决胜处的玉屏楼了。师:谁能通过这个句子了解玉屏楼 生:玉屏楼是被称为“黄山绝胜处” 师:的---生:地方。
师:好,请把这个句子再读一遍。生:黄山绝胜处
师:你知道“黄山绝胜处”是什么意思吗? 生:是黄山最妙的观光处。
师:你再说一遍。原来这个词语在这个地方呢!读--生:黄山最妙的观光处 师:就是 生:黄山绝胜处 师:就是 生:玉屏楼
师:很好,我们读文章啊可以这样联系文章认真去读,词语你就能自己理解。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我们要去看黄山奇松了,捧起课文我请三个同学带我们去看,请你带我们看仔细点,读准每个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师:我听出来了,你们预习得很好,刚才我满意你们的朗读。下面再请同学们再认真地到文章里默读课文并初步思考: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学生默读课文)师::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生:奇在它的姿态
师:请你读文中的语句。哦,这是你的整体感觉 生:黄山松奇在它的千姿百态„„
师:非常好,你就回答了她刚刚的整体感觉。不过你读的时候多了一个字,继续你还从哪感觉到它的奇? 生:陡崖边,处处都有它。师:哦第一节,还有谁来? 生:迎客松姿态优美„一段
生:我觉得他读多了,这里是写迎客松的形态,并不是写黄山松的。师:同学们从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感受到了黄山松的奇,但老师要告诉你们,你们并没有找到黄山松最奇的地方,到哪去找,一起到玉屏楼去看!一起读--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师:我们一起到玉屏楼去看三大名松。请自由放声地读,开始--学生自读。
师:让我们一起到玉屏楼去看看黄山奇松,谁带我们去看?(指名分段读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师:下面我建议大家一棵松一棵松去仔细看,首先我们来看迎客松,请你们自由再读,这有个问题,这是一颗什么样的松?你能在这段话中挑一个词填进去吗? ▲出示填空:
这是一棵()迎客松。生:这是一棵姿态优美的迎客松。生:这是一棵充满生机的迎客松。生:这是一棵枝干遒劲的迎客松 生:这是一棵饱经风霜的迎客松。师:这个词再读一遍。(师正音)生:这是一棵生命力很强的迎客松。
师:生命力很强,这儿没有这个词,是你自己读出来的。生:这是一棵郁郁苍苍的迎客松。(师相机正音)
生:这是一棵引人注目的迎客松。生:这是一棵代表黄山的迎客松。
师:是黄山代表的迎客松。我建议大家把第一个词带进去读--生:这是一棵饱经风霜的迎客松。师: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在哪?
生: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欢迎宾客的到来。师:这句话你读得好,不过这个字你读错了,是枝干(gàn),不读第一声,你再读第二遍。师:你说说看它怎么姿态优美呢? 生:„„
师:有这种感觉,但说不出来,谁来帮帮他。生:它的枝干斜伸出去,就像是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师:恩,那想不想看一看? 生:想!师:(出示迎客松图片)我们来欣赏,它的姿态优美主要是在中一丛青翠的枝干,来读—
(生读文)
师:姿态优美,我想知道除了姿态优美还有没有? 生:虽然饱经风霜,却依然郁郁苍苍。师:大家看看图,看看是什么颜色啊? 生:绿。
师:那请你把前两句连起来读,我们来体会(指名读)
师:请你来读让我们感受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同学们刚刚还填了一个“饱经风霜”,谁课前查字典了?请你说说从哪看出来?是什么意思? 生:经过暴风烈雨折磨的
师:有这点意思了。还有没有?那我提一个字,这个“饱”就是充分,明白了吗? 生:充分的经过风霜
师:折磨、还有人说洗礼,就是经过了很多艰难困苦的磨练叫---齐 生:饱经风霜 师:再读
生:这是一棵饱经风霜的迎客松。
师:经过了洗礼,这棵迎客松
你觉得它有多大的年岁? 生:大约一千多年
师:同学们猜得都差不多,老师这有资料请你来看看,你们把这首诗读读就知道。
生: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师:一千多年,可能经历过哪些呢? 生:暴雪、火灾、烈日炎炎。师:这就叫“饱经风霜”,生:生命力强
师:可有个词语就在课文里,你们为什么不说呢,一起说-----(充满生机)。板书:充满生机、姿态优美。用笔画下这个词语,还有一个词语老师写下来了,你也应该用笔画下来,师:读-------(姿态优美)。你说奇不奇? 生:奇。
师:指名读这段话。
师:这棵迎客送松可以作为黄山的象征么?请你们一起来读,让我们试着把这迎客松移进我们的心里,自由的读一读。(生读文)
师:看着图,不看课文来回忆一下。生:试背迎客松一段。师:是的,这姿态优美的迎客松像热情的主人向我们伸出欢迎的手臂,令我们印象深刻。看,玉屏楼的正对面也有一棵奇松,说话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陪客松)生: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 师:你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生:高大挺拔
师:在这挺拔的陪客松下,我们看到了美丽的黄山风光,我们恋恋不舍地下山了。看,谁又在向我们挥手呢? 生:送客松(板书)
师:它又给游人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姿态独特„.师:盆景你们见过吗?给你什么感觉?文中把什么比作盆景?(出示图片)理解“枝干蟠曲”。
5、学习写作方法:
师:我们观赏了三大名松,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对它们印象深刻。下面老师要找一位同学来把这三大名松连起来读一读,其它同学边听边思考:作者在写每一种松的过程中都抓住了什么来写? 生:都抓住了最能突出名字特点的句子来写的 师:这段话如果分为两层,应该在哪里分呢?为什么?
生:应从“„三大名松。”的后面。这里是总讲有三大名松,后面是详细地讲三大名松。
师:那么这两层是什么关系呢? 生:总分关系。
师:那么这三种松都写得非常详细吗? 生:迎客松详细,陪客和送客简略。
师:是的,作者没有平均用力,而是详略得当地向我们展现了三大名松。平时我们在作文当中,要描写几样东西或者几件事情的时候,就要注意详略得当地来描写。
6、拓展延伸:
(出示广告词课件)元旦假期快要到了,旅行社准备开辟“黄山三日游”旅游线路,请你代写一二句广告词,宣传一下我们神奇秀美的黄山。
7、总结: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景色,黄山全有,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希望大家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游览一下黄山,亲身体验一下黄山,亲身感受这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
教后反思: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第十六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写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黄山松使黄山更加秀美。
这节课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有如下几方面:
(一)重点抓住“文眼”的“奇”来作为理解文本内容的切入点,从奇入手。
(二)根据文本的特点,以“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黄山松的奇?”这个问题为统领整篇文章的问题,然后再像剥开竹笋一样的引导学生体会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奇,这样一步一步地深层体会奇,奇贯穿始终。
(三)能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抓住“奇”字,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奇松的奇美,我先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悟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如:“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枝干遒劲” 借助实物理解“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迎客松的茂盛,生命力顽强。“饱经风霜”体会它顽强的生命力。
(四)教学中,我能紧紧围绕“奇”,抓住“奇”,在黄山松的“奇”上寻找突破口,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在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方面,我通过让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直观形象的图片等手段,激发学生品读感悟,体会黄山松的“奇”。在教学中,我还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学习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在教学中也有许多的不足,如:
(一)这节课首先让我觉到在时间上的把握上有些前松后紧。
(二)在设计时,我有意识的让读写结合在我的课堂上得到充分体现。
可遗憾的是因为时间的关系,安排的小练笔只能放在第三课时去完成。
(三)品读感悟,就是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明确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使读者和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可这一点我做得还不够。我没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去感悟作者意。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觉,那就是理论知识非常重要,理论知识就像是引领前进的导航灯,没有理论知识的引领,教师就像是一只无头的苍蝇,在教育教学上就会迷失方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多学习理论知识,以先进的理论知识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力争自我的超越。
第五篇:黄山奇松(范文)
《黄山奇松》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开始)
出示: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
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2、交流,看“四绝”图。
师:“奇松”——松树在悬崖上争奇;“怪石”——怪石在山峰上矗立;“云海”——云海在峰壑中弥漫;“温泉”——温泉四季常暖。大自然的美在这里汇聚,这就是黄山“四绝”。
3、在人们向往的“四绝”中,最钟情的是其中的奇松。人们对黄山奇松特别有感情,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情有独钟),什么意思?(特别偏爱、感情专一)读词,把带有“情有独钟”的这句句子读好它。
4、人们为什么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指名读第二句话,评议,把“处处”、“潇洒”、“挺秀”这几个词读好,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奇松,好吗?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
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三大名松的名称。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指名说,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黄山是“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奇在哪里呢?自己再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奇在何处”可以圈圈画画? 迎客松:
1、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迎客松的“奇”?交流
2、出示迎客松的图片和句子
A、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边看迎客松的图片边适当引导,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重点欣赏:枝干遒劲、郁郁苍苍、饱经风霜
B、是啊!这棵迎客松屹立在黄山上已经一千多年了,虽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霜、雨雪的考验,但它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是一棵多么——的松树啊!你能把它读好吗? C、学生练读——指名读——赛读——评读——齐读
3、你还从哪里体会到迎客松的“奇”?
4、学生读第二句句子。
A、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像)
B、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 的想象力更丰富,你看,它正在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地说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C、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齐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D、读好句子。把迎客松的热情、好客读出来。
5、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
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
6、请一位同学完整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语句,老师给你配上音乐。大家先练一练,体会体会。谁来试一试?
过渡:听你们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
陪客松
1、(出示课件:陪客松图片)现在,请你一边欣赏陪客松的图片,一边美美地多读课文,看看陪客松“奇”在哪里呢?指名读。
2、为什么说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呢?(看图,这是——旁边是——为什么称它是绿色的巨人呢?说说你的体会,相机指导朗读,读出陪客松高大挺拔,苍翠茂盛的样子。)送客松
1、(课件)瞧,这就是送客松,它“奇”在何处呢?
2、指名交流,你读懂了哪些词语?
重点欣赏枝干蟠曲(枝干弯弯曲曲,这就是蟠曲)、天然盆景(没经人工修饰,天然形成的,正因为它的枝干蟠曲,所以人们把它们比作天然盆景)、依依不舍
3、朗读指导:送客松正跟游客告别,多么依依不舍啊,你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吗?
总结三松
1、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形态奇美,神韵非凡。让我们完整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配乐朗读第二段)
2、这三大名松写得真美,请你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名松,将它背出来,把它留在自己的脑海中。(学生练背)
3、练说:认识了这三大名松,同学们想亲自去黄山看一看吗?这不,机会来了:(1)(PPT出示:争当小导游“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工作委员会最近招聘导游,条件是:讲普通话,口才好,必须将三大名松的“奇美”介绍到位,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2)出示导语: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到黄山旅游,现在你们看到的是:。学生准备一分钟,可只介绍一棵松,导语也可自己设计。(PPT设计超链接,学生介绍的同时相机出示相关的图片)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三自然段)其实,黄山松何止这三大名松,它们星罗棋布,争奇竞秀,它们或——,或——,或——;或——,或——,或——;它们有的——,有的——。黄山奇松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更加——。黄山奇松真是——
(板书:千姿百态)。
2、瞧它们向我们走来了。(播放各种松树的图片)
3、想象说话:PPT出示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状如。
4、小结:同学观察认真,讲得到位,听得仔细,让我们把对黄山松的赞美,把它们的千姿百态读出来。齐读第三段。
五、总结全文
1、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黄山奇松,(指着板书)你看,多有礼貌的黄山松啊,客人来了,他们迎客、陪客、送客,难怪人们对它情有独钟。
2、黄山奇松,破石而生,苍劲挺拔。那姿态美得奇而奇得绝,真是让我们大饱眼福。难怪徐霞客会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
3、学写广告词 长假快到了,太仓的教育旅行社准备开辟“黄山三日游”的游览线路,请你代写一句广告词。
六、作业设计: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2、今天我们感受了黄山奇松的奇特,大家能不能选你印象最深或最喜欢的松树,把它画出来。
3、上网,提供学习网站。板书:
迎客松 枝干遒劲
千姿黄山奇松 陪客松 如同巨人
百态 送客松 枝干蟠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