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师像一根蜡烛
老师像一根蜡烛,燃烧着自己,却照亮着别人……
在我身边,在学校里,到处都是好老师,他们认真负责,伟大无私,像辛勤的园丁,用自己的心血,精心地浇灌着花朵;老师是我们的引路人,让我们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她中等的个子,一头乌黑的亮发,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一张圆圆的脸,显出知识分子常有的那种体态,便是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她却有一股神奇般的力量,常常鼓舞着我们,支持着我们,温暖着我们,于我们相处近三年了。
李老师对每个同学的要求都十分严格,而且态度很严肃,这是班里的每个同学都很清楚的;她对每个同学犯的错误总是及时批评,耐心教育。因此几乎每个同学都有些害怕李老师,我也不例外。
记得有一次,那几日我迷上画卡通人物漫画,竟然在李老师上语文课的时候画起来了。我的一举一动被李老师看的一清二楚,李老师非常着急和生气,好像对我很失望。她严肃地对我说:“你应该发现你最近有些反常,成绩有些下降了,这样下去怎么行?”听到了李老师的批评,我真不理解,觉得她太不给情面了。后来,我的成绩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最终弄明白了李老师的苦心,她对学生的关心和负责感得了我的敬佩。这使我发现了李老师的又一个特点,对工作尽心尽责,关心学生,关心班里的每一件小事。比如同学的东西丢了,同学之间发生争执,或者遇到困难解决不了,李老师都会帮助我们认真地处理好。
后来在一些联欢会等活动上,李老师参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她带领同学跳起舞来,双手舞动,动作敏捷,与大家有说有笑,活泼浪漫,高兴到极点,仿佛是我们的好朋友。这又让我发现,原来严厉的李老师也有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一面。李老师在学习上对我们要求很严,我们通常会不愿意,但只要我们理解李老师的用意。在课堂上,她给我们讲乌龟与白兔赛跑的故事,还用灵巧、艺高的双手形容动物赛跑出神的样子,幽默地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了。
李老师,您将是我成长的过程,永远不会忘怀的一个重要篇章,李老师付出的汗水和辛劳,让我们得到,她也无怨无悔,她是无私的。我为曾是李老师的学生而骄傲,李老师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屈指算来,截至到今天,曾经教过我的的老师可真不少了。他们当中,有的对学生要求十分严厉;有的上课很风趣;有的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有的强调分数的重要。真是教学风格各有千秋。那么,您想知道我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吗?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标准又是怎样的呢?请听我娓娓道来。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首先是形象儒雅的,看上去和蔼可亲的那一种。她谈吐得体自然,好像懂得的知识永远比我们多得多。她像春风,为我们播撒知识的种子;像春雨滋润我们求知的心田。老师是知识的化身,她为国育才,为人师表,与自己尊敬的老师朝夕相处,我们的心中始终洒满阳光始终充满快乐。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同时应该是调控课堂气氛的高手,她的课堂体现着她丰富的教学经验,体现着不知不觉的亲和力,使不愿意听课的学生也不由自主的精力集中的听课,为她优秀的讲解所吸引。要知道设计好这样的课堂需要多少心血和智慧啊!我想,老师施教的方法是重要的,要想给别人一杯水,老师没有一桶水甚至一缸水的知识容量是很难实现课堂创新的。那么,我希望心目中的好老师不满足现状,积极改进每一堂课,让每一堂课都紧凑而严谨,活泼而充满幽默感。这样上起课来才不枯燥乏味,在轻松中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在快乐中我们健康成长,这样的高手老师谁不喜欢呢?可见,寓教于乐是一位好老师永远的追求目标。
我心目中好老师更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要有严谨认真、全力负责的态度。这样的老师具有阳光心态,我们会亲切的称她为阳光老师。她会精心备课,会呕心沥血的批改每一份作业。并对班里的优等生和差生一视同仁,做到公平公正。尤其是对待差生的态度上,一定要心平气和,切不能使用毁灭性的语言打击学生的自尊心,要知道老师的一言一行可能给学生造成终生的影响。老师要懂得欣赏学生的长处,多给学生以鼓励和自信。我上一年级时,成绩很差,老师非但没有歧视我而且经常鼓励我,我才慢慢有了自信心和与优等生一比高下的勇气。假如老师对我很不耐烦,假如老师挫伤了我的上进心,那么,很难想像我现在是怎样糟糕的学习状况。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也是一个具有爱心的人。我觉得爱心是一个好老师的表情。她能传递温暖传递真情。上学期,我因为生病没有来上课,老师晚上就打来电话问寒问暖,后来还抽出时间给我补了课,现在想起来我心里还暖融融的。这关切的一个电话不正是一个好老师的生动写照吗?还有一次,班里开展了为贫困生捐款的活动,开始同学们都不太情愿,而老师却告诉我们:同学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帮助是应该的。老师还毫不犹豫的带头捐了比学生多好几倍的善款。通过这件事,我看到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高贵心灵,她施爱心于他人,把温馨送给需要帮助的人的举动深深的影响了我,打动了我。可见,一个好老师也应该是心中充满爱的人。
第二篇:老师就像一根蜡烛
老师就像一根蜡烛,照亮我们这些学生,自己却默默地化作灰烬;老师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悉心照料着我们这些幼小的树苗,撒下一滴滴辛勤的汗水。老师这个职业是神圣的,光荣的,伟大的。每一位老师都是那么和蔼可亲,细心认真,就像母亲一般爱护着每个学生。
时光飞逝,我已是六年级的学生。眼看,就快要离开母校了,离开我们最心爱的陈老师,师恩难忘,感谢陈老师六年来对我们的关怀。感谢陈老师领着我们向前进,感谢您传授给我们知识老师,您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是最伟大的,最值得我们敬佩的人。我们在知识的瀚海里开始起步,有您的一路陪同;我们在坎坷的求知路上跌跌撞撞,总有您宽厚的胸膛为我们疗伤。是您让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是您让我们知道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学习是为了什么„„
当我第一次跨进校门时,您阳光般的笑容僵我们那颗恐惧的心带进了学习的殿堂。当我怀着疑惑的心面对一道难题时,您耐心细致的讲解给我新的思路。您将我那颗困惑、堵塞的心带到了难题中,带进了一举反三的解题思路中,也带进了趣味无穷的数学天地。当我怀着惭愧的心面对错误时,您意味深长的教诲给我做人的道理。您将我那颗幼小的心,无知的心带到了正确的道理中,带进了我日后要正确面对错误的信念中,也带进从错误的信念中,也带进从错误走向正确的生活中。当我们怀着失落的心面对失败时,您天使般的来到我身边给我勇气与希望。您将那颗受伤、气馁的心带到了“自信”的“天空”中,带进了坚强的“海洋”里,也引导着我迈入成功的大门。当我怀着喜悦的心对待成功时,您善意的提醒我要谦虚。您将我那颗骄傲、浮躁的心带到了严格的“高山”上,带进了上进的“流水”中,也带进了自强不息的世界里。
我们的陈老师就如那绵绵的春雨,用播洒的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田,用丰富知识去开启学生的,用优秀的人格去潜移默化培育学生的品德,用无私的奉献精神去熏陶学生的心灵。感谢陈老师的话语太多太多,但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表现出我们对老师的这份感谢应该才是老师最高兴的。
最后说一声:“谢谢您,我的陈老师„„”
第三篇:像蜡烛的老师
像蜡烛的老师 》 日历一页页地翻过去,时间匆匆流逝,“教师节”迈着轻盈的脚步无声无息地来到了我们身边。有人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精心地照料我们,使我们可以茁壮成长;有人说老师是我们学习征途上的导师,是他们带领我们到达成功的彼岸;还有人说老师就像一个永远不停止工作的机器;但我却要说老师像一枝蜡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用在老师的身上再恰当不过了。老师默默无闻地传授给我们知识,带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每当放学后,经过老师的窗前总会看到老师们仍然在那些电灯的陪伴下认真地批改作业、备课,甚至为了使我们可以理解得更透彻,学得更扎实,老师不惜花费很长时间去做很多的模型。作业本上的每一个对勾以及每一个红叉都凝聚着老师的汗水。当我们有不懂的难题时,老师总会耐心地为我们讲解,“师恩重如山”“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同学们,不要等到事业有成,就在今天,就在师生相处的日日夜夜,我们就要把诚挚的谢意和美好的祝福献给恩师,使我们的恩师时时感受到莘莘学子的爱的热流!他们呕心沥血,他们甘为人梯,他们清贫一生为的是什么?为的是给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老师们是一枝不起眼的蜡烛,在关键时刻默默奉献的蜡烛,他们牺牲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然而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的栋梁之材。老师是无私的,他们配受一切赞美。
第四篇:您像蜡烛
“您像蜡烛,无私地燃烧着永不回头的青春,照亮了无数纯洁的心灵。您不是富翁,甚至有些清贫,但您的生命却无比富有,那满天的桃李正是您不朽的功勋。”这是全国教育系统劳模、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呼秀珍的学生写给她的一番话。呼秀珍是陕西省铁一局咸阳铁中特级教师,于1965年走上讲台,时年20岁,30多年来,她以忘我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以强烈的创新意识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学生、家长和接触的每一个人,以顽强的毅力和广博的爱心在三尺讲台上谱写出了一曲教书育人的颂歌。学生爱戴她,家长信任她,党和政府先后35次对她予以表彰奖励。go to top
案例内容:
一、热爱事业、忘我工作
30多年来,呼秀珍坚持教改之路,向45分钟要质量,变备教案为备学生,让“死教材”变活;变知识型教学为能力型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体现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以情动人,以境感人,使得课堂教学产生了磁石般的吸引力,她的课堂教学宛如一首优美的散文诗,给人以美的享受,情的感染、志的陶冶。在上《周总理,您在哪里》一课时,她跑了7个单位,借来周总理的画像贴在教室中央,剪了30幅周总理生平贴图贴在教室四周。在讲桌上铺上洁白的桌布,摆上一瓶淡雅的鲜花,在低沉的哀乐声中,开始新的一课。通过看图片、讲事迹,师生分角色朗诵,使学生深深为周总理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人格和精神所感染。
她组织学生排演课本剧《白毛女》、《变色龙》,让学生画示意图,登台依图导游《从宜宾到重庆》,安排学生说评书《杨修之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让学生当小教师讲《竞选州长》、《我的叔叔于勒》等,还巧妙地将歌曲、漫画引入课堂,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呼秀珍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教学工作中。她力求做到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本作业,认真对待教学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几十年来如一日,从不敷衍塞责。她的教案累记过数百万字,字迹清秀娟丽如书法作品,每本教案扉页上都写着“向45分钟要质量”、“认认真真教课”、“全心全意育人”。为了备好每一节课,她反复推敲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课堂结构、板书设计乃至教学语言。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她经常到处奔波,借图片、制教具、并反复琢磨学习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语言,情感表达的技巧。学生的作业、作文,她坚持全收全改。她如同一台机器,不知疲倦地工作着,没有节假日,没有礼拜天,也从未因私、因病耽误过学生一节课。她把数不清的日日夜夜花在了备课和批改作业上,她的女儿郭巧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从我记事起,就知道妈妈比别人都忙都累。常常是我一觉醒来,发现妈妈还在批改作业。”
1985年,咸阳市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优质课赛教活动,她是主要成员,同时还要完成期末的许多工作。这时,丈夫患病住院,她实在抽不出时间,只好让9岁的女儿请了三天假去照顾爸爸。有的人问起这件事时,她只好回答了一句:“三件事赶在一起,我只能选择一件要紧的事。”在她看来,最要紧的,不是自己或自己的家庭,而是全体学生和人民的教育事业。
二、用赤诚之爱加工出晶莹剔透的灵魂
呼秀珍认为,爱学生,是教师的必备品质,离开了爱,则一事无成。她的教育原则是:爱学生,全面抓,一个都不放弃。她对优等生要求从严;对中等生不断鼓励,全力推进;对后进生、调皮学生以诚相待,耐心宽容;对情况特殊的学生处处体谅,悉心关怀。
学生刘涛性情暴躁,随心所欲,因怀疑班干部在老师面前告了他一状,就动手打人。呼秀珍老师找他谈话,他在办公室里大声喊到:“呼秀珍,你是啥东西?”呼秀珍一愣,继而冷静地分析了原因,耐心地指出了他的三点错误:不应主观臆断地怀疑班干部;不应动手打人;不应该骂老师。呼秀珍动情地说:“老师这么大年纪,还没被人当面这样骂过。”刘涛感到非
常对不住老师,又悔又怕,问道:“老师,写检查不?”“不写”。“叫家长不?”“不叫。”这一问一答闹得刘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呼老师心平气和地说:“知道错了,改了就好,以后再也不能像今天这样打人骂人,这有损自己的形象。好了,上课去吧。”一场处理不慎就会酿成大**的事件就这样被呼老师化解了。
李晓燕是个不幸的学生,上小学三年级时,父母相继去世。初中三年,呼秀珍不仅在学习上督促她,而且在生活上关心她,帮助她,就像对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使她感受到了母亲般的慈爱和关怀------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呼秀珍把伟大的母爱毫不保留地献给了她的每一个学生,洒下一路爱心,换来满天桃李。
三、教师的职责在于使学生得到全面教育
呼秀珍认为,“做一个真正的教师,就是要使学生得到名副其实的教育。”能够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名副其实教育的最佳途径无疑是当班主任。呼秀珍认为:只有当了班主任,才能和学生建立起最紧密的联系,才有机会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她教了一辈子书,当了一辈子班主任。她说:“教师的任务并不限于培养几名高材生,它的更为广泛的内容是让所有学生尽可能有所长进,使其成为一个合格有用的公民,起始并立足于'成人'教育,发展并归宿于成才教育。”
每接一个新班,她总是一个不漏地对学生进行家访。对个别学生则接二连三地登门。有些家长因病、因事不能参加家长会,她便挤时间一一上门,将家长会的内容告诉他们。学期末的成绩册,总是一本本亲自发到学生手中,同时将一些不宜写入评语的话与家长面谈。1988年,呼秀珍创办了《好家长》简报,简报每两周一期,至今已累记编印158期。内容有教育子女的名言,好文章及方法介绍等,有班内简讯,来自家长的好建议,考试日程安排等,她亲自组稿、排版、编写、复印,由学生带给家长。《好家长》图文并茂,深受家长欢迎。一位家长在给呼老师的信中写道:“作为学生家长,我们发自内心地感谢您!您既是孩子的好老师,又是我们家长的好老师。”
为了把学生培养成有爱心的人。呼秀珍坚持开展《爱的系列教育》活动,指导学生办《祖国颂》系列报集,教育学生爱祖国;组织学生给孤儿和残疾儿童送温暖、献爱心、教育学生爱他人。每年“三八节”前,安排学生给妈妈写信。向妈妈祝贺节日,并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教育学生爱父母。
1978年至今,呼秀珍的班级已连续20多年被评为省、市、校先进班集体。每逢起始年级编班,她所带的班总是学生、家长的首选,这也表明学生和家长对呼老师的认可和赞扬。
四、用爱心净化社会环境,做神精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呼秀珍不仅仅只是爱事业、爱学生,而且她具有一颗善良的心,对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需要爱的人即使素不相识,她也给予自己的爱,为他们而慷慨解囊,毫不吝啬。
呼老师有两个女儿,可她却常说:“我的女儿多着呢!有彬县的女儿王昭,大连的女儿顾宇颐,陕北的女儿王彩虹------”其实,每个女儿背后都有一个爱的故事。
1985年冬,呼秀珍去彬县赛教时,在课堂上认识了一个叫王昭的十一二岁的小姑娘,两个月后。呼秀珍从王昭的来信中得知她的父亲不幸去世,便立即写了一封长信安慰她,鼓励她好好学习。从此,呼秀珍就和王昭结下了不解之缘,常常写信鼓励她发奋学习,走上自强之路,转眼十年过去了。王昭去意大利进修前到咸阳去看望呼老师。尽管两人十年来没有见面,呼秀珍一眼就认出了她,并高兴地给别人介绍说:“这也我彬县的女儿王昭。”
呼秀珍的生活是清贫的,她家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几张陈旧的桌凳------然而她的精神世界却无比富有。她富有爱心、同情心,并将之奉献给社会,用以净化我们的社会环境,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1965年,刚刚参加工作的呼秀珍将仅有的40元钱寄给了榆林灾区,那时她的月工资只
有32元;1983年,负担着两个孩子生活的呼秀珍闻知安康遭灾,又寄去了40元,那时她的月工资52元;1985年,为了迎接第一个教师节,她带领全班学生为新调入学校的十六位教师缝制了一块座垫;1991年,为科威特儿童捐款150元-----34年来,她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该出手时就出手,究竟捐了多少钱,连她自己也说不清。
呼秀珍对自己的孩子要求很严,要求他们具在一颗善良的爱心。大女儿郭巧是全国优秀民警。呼秀珍要求她以爱民报国为已任,打心眼里把前来办事的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对待。郭巧除做好本职工作外,还照看着几位孤寡老人。小女儿郭灵上军校四年,她先后给女儿写信300余封,暑假期间又安排女儿照顾一位83岁的孤寡老人。
呼秀珍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而产生巨大动力,在这一动力的驱使下,痴迷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认真地进行课堂教学,特别是她提出的“向45分钟要质量”这一口号,更是体现出了她不仅仅是埋头苦干,而且有很高的工作效率,勤奋加上工作效率,再加上她那些独特的育人方法,取得成功是必然的。----资料来源:《中国教育报》go to top
案例述评:
呼秀珍热爱学生,这种爱并不是盲目的爱,而是要用这种爱来铸造学生的灵魂。她说:“教育如一架车床,教师便是车刀,对学生的爱心则是动力源,赤诚的爱,一定会加工出晶莹剔透的灵魂。”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对于情况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帮助,使他们始终都有继续前进的目标,特别是她时常都将自己看作是与学生完全平等的一员,即使在学生不理解自己,甚至当面骂自己后,亦能对之冷静处理,不急不躁,体现了自己的长者和人师风度,如果没有高超的师德修养,是不可能做到的。
呼秀珍由热爱学生而转化而来的动力还促使她加强同学生家长的联系。为了使学生能健康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人成才,呼老师在与家长取得联系方面,在尊重家长,与之形成教育合力方面,形成了可资借签的宝贵经验。辟如她对自己接手班级的学生一个不漏地上门家访;对那些不能参加家长会的家长,她都一一登门,告诉他们家长会的内容,并与他们共同商议对孩子的教育对策;特别是她创办的沟通教师、学生、家长三方联系的《家长报》,并持之以恒地长期坚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社会上获得很好的反响。这些可以说都是呼秀珍老师的独到之处。
许多人都对我们当前社会存在的道德缺乏、信仰危机等问题心存疑虑,认为为加强对人们的道德教育,就有可能葬送我们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使人们的道德水平得到提高呢?在这里,教师可以说肩负着比别的行业人们更为重大的职责,因为教师是培养下一代的人,我们的社会风气如何,整体道德水平怎样,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教师怎样去教育和影响我们的孩子。如果教师能够将爱心植入学生的心田,能用美好的心灵去影响学生,无疑将起到净化社会环境,提高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目的。呼秀珍就是这样做的,她说:“我愿做一条爱河,流到哪里,就把爱心带到哪里。”她开展《爱的系列教育》活动。教育学生爱祖国、爱父母、爱他人,从而使学生从小就有爱心,长大才能为社会,为人民、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切。改变现实,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不仅仅取决于教师如何教育、影响我们的孩子,而且取决于教师本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品格如何。师德是社会的“底线道德”,所谓“底线道德”是指,随着这一道德的沉沦,社会全体道德将全面崩溃;反过来,只要师德尚存,师风犹在,社会道德就将仍然屹立。这里强调了教师道德的十分重要性,呼秀珍,这位普通教师无论她是否意识到这一切,但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社会对教师道德的要求,她以帮助社会上的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为已任,失去亲人的孩子,受到天灾威胁的普通老百姓,失去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都是她帮助的对象。不仅她自己承担着这巨大的责任,她还教导自己的子女们象她那样去做,爱民报国,照顾他人,把他人和社会的利益看得比个人利益更为重要。这种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人做起的务实作风,比起只进行说教和动嘴而言,千万倍地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和净化。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像呼秀珍那样,又何愁社会风气
不会好起来,社会道德的水平不会提高呢?go to top
第五篇: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根蜡烛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根蜡烛
发布人:埃兰 类别:1 点击率:150 发布时间:2011/9/14 11:13:07
“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生活的岗位?”这是雷锋在日记中的一段话,它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无论做着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发挥最大的能力,做出最大的贡献。“螺丝钉精神”,这个曾经是父母那个时代最时尚、最光鲜的字眼,这样的精神曾经是我们父辈整整一代人的理想,并为有这样的称号而无上光荣和自豪。
现在的职场人,要的是“表现”、要的是“独立”、要的是“声张”,谁还会甘心做颗不起眼的螺丝钉?但 现实中“千里马”式的人物又有多少?为何不踏踏实实地先从“螺丝钉”做起?螺丝钉不可笑,螺丝钉不老土,缺少了平凡的螺丝钉,再先进的机器也无法运行。不要抱怨老板、不要抱怨同事、不要抱怨客户,试问自己,你做好了吗?不如先做公司里那颗最闪亮的螺丝钉吧,终有一天螺丝钉也能成大器。
《烛光里的微笑》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影片,它讲述的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王双玲老师,虽然身患严重的心脏病却毅然接了一个乱班。她一次次对学生的关怀、慈爱,感动了孩子们的心,使问题少年从道德的“悬崖”走向思想的“平原”,使那些学习上后进的学生找到了学习的动力,而她自己却因积劳成疾倒下。小学教师的工作平凡而琐碎,然而王老师却甘为红烛,温暖着孩子们的心灵。
自电影成功上映后,人们更多地把蜡烛精神用来赞美教师这个职业。其实不然,蜡烛精神不仅仅表现在某个特定的职业上,越来越多的职场白领们,用他们特有的行为方式来诠释新时代的蜡烛精神:越来越自我的职场人,把自己比喻成一根蜡烛,一根能燃烧出个性风采的蜡烛,在最大限度体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周围的人、为社会带去光与热。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根蜡烛,随着时光的流逝,蜡烛精神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内涵,它不再是一味“忘我”的无私奉献,而是尊重自我的意愿。现代职场人认为,只有尊重自我的意愿,才能实现最大的自我价值,蜡烛才能燃烧出最灿烂的光亮,从而减少周围世界的黑暗,带去更多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