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启示 团结就是力量

时间:2019-05-13 09:1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然启示 团结就是力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然启示 团结就是力量》。

第一篇:自然启示 团结就是力量

自然启示 团结就是力量

在我家楼下的花园里有一群可爱的蚂蚁,它们正在奋力地搬运一块面包屑:只见蚂蚁们齐心协力,它们一边爬一边商量着该怎样搬动这个“庞然大物”。不过几分钟,它们开始忙碌起来,有的蹲在面包屑下驮着它;有的爬到面包屑前面,拽着它;有的跑到面包屑后面推着它;还有的在指挥它们的“作战方案”。最终这“运粮大军”浩浩荡荡地满载而归了。

一只蚂蚁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们团结一致,所以能把一块好大的面包屑搬动,搬走!如果我们也能像蚂蚁那样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记得小时候,妈妈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兄弟折快子”。有一个十兄弟的家庭,兄弟们整天打打闹闹游手好闲,为了分家产闹得兄弟不和,外人见笑。年迈的母亲赶紧把儿子们召集起来开会,母亲拿出一大把筷子,先是分给每个儿子一根,让他们折,结果个个都轻而易举地折断了。然后母亲拿出同样的十根筷子绑在一起再让十个兄弟一个一个地折,这下谁也没有折断,大家也不用母亲说了,心里恍然大悟你也可以投稿,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我们听说过“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吧!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们不团结一致,都指望别人去挑水……

我们要铭记“团结精神”给予我们的启示:只要我们团结一致,还有什么事做不成的呢?

第二篇:自然之隐喻及其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自然之隐喻及其启示

作者:王惠萍

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2期

摘要: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人类的思维就是建构在隐喻之上。可以说,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人类对自然的认知离不开隐喻;人类语言中也不乏关于自然的隐喻。常见的自然之隐喻有自然是人、自然是上帝写的书、自然是机器及其变体形式自然是仓库和地球是热力发动机、自然是母亲和自然是网等。这些隐喻揭示了不同时期的人类――自然关系及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并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隐喻可以影响并调整人类的生态意识,因此,语言研究者有责任并有义务设计新的隐喻,揭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促进人们生态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自然之隐喻; 人类――自然关系; 启示; 生态意识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1101(2013)02006104 收稿日期:2012-10-23 基金项目:2012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现代汉语语篇的生态批评语言学研究”(SK2012B286)资助

作者简介:王惠萍(1971-),女,安徽潜山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话语分析。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的增长、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利用和经济的无序膨胀,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全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许多生物物种濒临灭绝;臭氧层被破环,全球温室气体效应,气候变暖;环境污染严重;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有毒化学品污染等等。因此,如何保护环境是21世纪困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头等重大问题,不同学科的学者们分别从各自不同的领域积极寻找各种途径以防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这促使语言研究者对语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从而形成了生态语言学,其目标是探讨语言在调整生态系统中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在生态破环或生态协调中所起的作用[1]。本文在隐喻理论(metaphor theory)的基础上,探讨语言中常见的有关自然的隐喻及其对我们的启示,以揭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及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并促进人们生态意识的培养。

一、隐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人类的思维就是建构在隐喻之上。“隐喻渗透于日常生活,不但渗透在语言里,也渗透在思维和活动中。我们借以思维和行动的普通概念系统在本质上基本上是隐喻的”[2]3,其“实质是运用另一事物来理解或体验某一事物”[2]5。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 &Johnson)认为经验在语言理解中非常重要,他们认为人类的经验源于人的身体、情感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相互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用已知的或熟悉的事物的特征来感知、理解未知的、陌生的事物,这就形成了一种思维方式,即隐喻式的思维方式。隐喻思维方式与其他感知方式一样已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赖以生存的基本方式[2]3-6。可以说,隐喻是人们认知、思维、语言及行为的基础,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世界的途径;语言中的隐喻实际上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果与工具,反映了人类大脑认知世界的方式。人类对自然的认知离不开隐喻;人类语言中也不乏关于自然的隐喻。我们通过语言中的自然之隐喻可以发现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式,并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及人类对自然的态度。

二、自然之隐喻与人类——自然关系

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由来已久,人类为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并形成了不同的隐喻,这些隐喻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不同历史阶段人与自然关系的特点及人类对自然的态度。

(一)自然是人

在蒙昧混沌之初,原始人的思维活动是典型的“身体化活动”,即人首先把人自身作为衡量周围世界事物的标准,通过自己的身体认识世界[3]。正如米尔斯(Mills)所言:“人们只有了解自己才能了解世界;要改变世界就要改变自己。”[4]94。1.人的状态、特征或者行为是一个地方的状态、特征,如: bare赤裸的;土地等寸草不生的。

gaunt(人因生病、焦虑等)瘦削的,憔悴的;(建筑物)非常不起眼的,难看的。sterile 不能生育的;(土地)贫瘠的,不长植物的。

virgin处女的,纯洁的;(土地、森林)原始的,未使用的。sleepy欲睡的,困乏的;(某个地方)寂静的;死气沉沉的。dead 死亡的,去世的;(地方)死气沉沉的

sprawl(懒洋洋地)伸开手脚躺着;(建筑群或市镇)杂乱地延伸,扩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placid平和的,温和的:(地方)宁静的,平静的。treacherous(人)背信弃义的;(海洋等)暗藏危险的。

hospitable 好客的,热情友好的;(气候、环境等)有利的,适宜的。

friendly 友好的;environment-friendly环境无害的;ozone-friendly不破坏臭氧层的,等等。

2.人类身体的部位是地球的某些部分或者地貌,如:arm/neck/tongue of land(狭长地段),backbone(脊椎、分水岭),bowels of the earth(地球深处),the brow of hill(小山的上部),crest/crown of hill(山顶),face of the earth(地面),foot of a mountain(山脚),finger of land(狭长地段),mouth of a cave/hole/river(洞口、河口),shoulder of a hill(山肩),heart of a city(城市中心),等等。

3.对人的身体实施行为就是对乡村、地貌实施行为,如:comb the countryside(在乡村四处搜寻),dominate(建筑物,大山等俯视,高耸于),lie(城镇、村庄等坐落于),the rape(对环境的突然且不必要的破坏),等等。

到文艺复兴时期,人类身体与自然的这种亲密关系进一步系统化,并且形成连贯的框架[4]94。隐喻“自然是人”意味着地球如同人类一样也会变老,因此,地球表面便是地球的脸,可以从光滑变成满脸皱纹;地球象植物一样从种子萌芽、成长到最后成熟;地球有自己的循环系统静脉。这个隐喻解释了高山上为什么有温泉、火山活动等令人困惑的现象;告诉人们地球可以被治愈、改善;自然象人一样有生命、意愿和自己的创造力。因此,自然是不能被完全预测或控制的,人类没有权利实行对自然的完全控制。在这个隐喻之下,我们的义务是尊重自然的自主性(autonomy)。如果我们不尊重自然,自然就会毫不犹豫地以不友好的方式来回应我们。

(二)自然是上帝写的书

在中世纪,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面对大自然强大力量,人类显得极其弱小,很多时候甚至是无能为力。因此,人类对自然表现为敬畏和被动服从,自然被看作是上帝写的书。隐喻“自然是上帝写的书”的一个中心思想是假设其作者是神圣的。自然如同《圣经》給人类以指示,人类主要的任务是发现书中每个符号的意义,而不是对之进行改写或改进。因此,人类只能被动地理解自然,而不能改造自然。该隐喻另一个中心思想是《圣经》与自然之书都是为人类书写的:《圣经》为人类提供精神上的救赎,自然救治人类的身体。

(三)自然是机器

从启蒙运动时期起,世界被看作是机器:首先是时钟,然后是蒸汽机,再到后来是计算机。因为机器由部分构成,人类为了超越现有生活的限制,可以发明、改良、操纵机器。机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为制造并操纵它的人服务。不能受制于人类的机器是没有用处的,甚至是危险的。机器总是按照人类大脑预先设想的某个目的来制造的,如完成任务、生产产品、提供娱乐等等。因此,人类控制、改造、甚至破坏自然都是合法的。把自然看作机器意味着自然是可预测的,但是没有自己的思想。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愿望来操纵并控制自然。我们甚至声称控制自然是我们的权利与义务。因此,人类大规模地对自然资源进行无节制的掠夺和攫取,从自然界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物质财富,自然界成了人类征服和索取的对象。该隐喻有两个主要的变体形式(variants): 1.自然是仓库。

该隐喻作为机器隐喻的变体形式出现于工业时代。仓库是人们用来囤积原料供人类享用的。现代经济学奠基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认为自然是“为人类创造发明提供原材料的仓库”[5]6。这也就是说,自然里有丰富的原料,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人类作为自然仓库的主人可以自由享用并完全控制自然资源。2.地球是热力发动机。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热力学(thermodynamics)的产生与发展,地球被描述为热力发动机(heat engine),这是机器隐喻的另一变体形式。热力学的熵量增加原理(the principle of entropy increment)规定,在一切自然现象中,各种系统都不断地趋于平衡、无序和对称;熵的总量只能永远增加而不能减少。因此,由于熵的总量不断增加,地球作为热力机的最后结果是地球死亡,地球上的生命也只是“熵的短暂停留(momentary stay of entropy)” [5]6。

总之,把自然比作机器表明人们认为地球不是一个有生命的生物,而是一部威力无比的巨大机器,人类可以对之进行前所未有的操纵与控制。随着工业时代及其工厂系统的发展与进步,机器隐喻及其变体形式在西方社会思想中也变得越来越根深蒂固,征服和统治自然成为现代世界的核心观念。

(四)自然是母亲

我们经常听到地球母亲(Mother Earth)这样的表达,如:你不能愚弄地球母亲(You can not fool Mother Earth),地球母亲知道最好的(Mother Earth knows best),等等。实际上,人类在史前时期就用神话传说故事来认识他们的起源、现实世界及其未来。隐喻“自然是母亲”可以追溯到创世传说故事中。奥林匹亚创世传说(The Olympian creation myth)写道:

“At the beginning of all things Mother Earth emerged from Chaos and bore her son Uranus as she slept.Gazing ddown fondly at her from the mountains,he showered fertiles rain up her secret clefts,and she bore grass,flowers,and trees,with the beasts and birds proper to each.This same rain made the rivers flow and filled the hollow places with water,so that lakes and seas came into being.”[5]7(在万物之初地球母亲源于混沌之中,睡眠时生下儿子乌拉诺斯神。儿子在山上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瞰着地球母亲,遂降下甘霖洒在地球裂缝上。地球上便有了花儿、草儿和树儿,还有猛兽和小鸟。这场甘霖还使得河流流动,湖泊和大海得以形成。)

由此,地球是活生生的和仁慈的,给予万物以生命,犹如人类母亲的慈爱并且孕育生命。因此,地球是母亲。美国作家福克纳(Faulkner)的小说《去吧,摩西》(Go Down,Moses)的主人公艾克(Ike)父母早丧,就把大自然当作母亲:“大自然母亲那些不会死亡的古老的无法追忆的阶段,她使他几乎变为一个成年人,如果真的有谁使他成长的话”[6]72。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科学的发展,自然作为人类征服对象的思想变得日益突出,其作为人类母亲的形象则变得越来越模糊,人类开始了对自然的疯狂掠夺。但到20世纪六十年代,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1962年,美国学者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发表了《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提出人类活动造成环境灾害的严重性[7]ii。人类也开始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英国大气学家拉伍洛克(James E.Lovelock)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盖亚假说。该假说认为,地球是活着的,地球不仅容纳了千百万种生命有机体,而且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有机体,地球上的大气、海洋、地表岩层和所有生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生命有机体,正是这个有机体的整体功能使地球成为生命存在之地,所以地球上的生命要依赖于地球的存在而生存,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与人类是一个整体,并且相互联系[8]282。从盖亚的角度看,剥削利用自然资源是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威胁。该假说是以希腊大地女神盖亚(Gaia)的名字来命名的,又强调地球上的生命要依赖于地球的存在而生存,正如孩子的生命要依赖于母亲,这意味着隐喻“自然是母亲”重新回到人们心中。

在全球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该隐喻的重现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人类通过该隐喻不仅将地球拟人化,重新赋予自然以生命,还鼓励人类要尊敬地球上万物的生命,甚至包括地球本身。这意味着地球是一个有机体,不是一台供人随意操纵的机器,因而地球有其内在固有的价值,人类不应该对之采取随心所欲、肆无忌惮的态度。

(五)自然是网

该隐喻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相互依赖,所以我们不能把地球看作是一个存放商品的仓库;地球上的生命是相互联系的网,不是一个等级体系。因此,我们人类不能与自然分离,更不能站在自然之上。该隐喻认为生物圈所有有机体和实体都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的一部分,因此每一种生命形式都具有平等的内在价值,每一种生命形式都有平等的权利去生存、开花,即以生物为中心的平等。该隐喻还表明地球上所有生物,无论是女人、男人还是其他生命形式,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即共生和相互帮助。该隐喻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这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最高阶段、也是最终阶段。

以上研究表明,不同历史时期的自然之隐喻向我们揭示了人类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人类――自然关系的变化:在蒙昧之初乃至农业时代,由于人类自身认知能力的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制,人对自然怀着敬畏之情,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伙伴关系;但到工业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认知水平的提高,人类——自然关系变成人类极力想控制自然,改造自然甚至要战胜自然;到20世纪六十年代,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开始意识到自然不是可以随意操控的机器,地球是活的,地球上的万物相互依赖,人类――自然关系应是和谐共生。

三、启示

隐喻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建构现实,构建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及我们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9]。不仅如此,隐喻还可以成为一种创造性的力量,破坏我们已被普遍接受的范畴,改变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因而具有重构人们意识形态(ideology)的作用[8]132。因此,隐喻影响我们的思维和实践。

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及对其采取的行动深受隐喻的影响,如在机器隐喻及其变体的影响之下,人类对自然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控制与掠夺,人类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在隐喻“自然是母亲”的影响下,矿物被看作是地球母亲的子宫里孕育成熟的,随意采矿是一种违背地球神圣性的行为,因此许多地方的矿工在采矿前要举行严格的采矿仪式[6]72。由此,我们认为,我们地球的生态环境之所以遭到严重破坏,隐喻,尤其是隐喻“自然是机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隐喻“自然是母亲”和“自然是网”又使我们重新认识到地球是活着的,人类与地球上的万物应该和谐共生。因此,隐喻可以促使我们破坏自然,也可以促进我们保护自然。这也就是说,隐喻可以影响并调整人类的生态意识。

韩礼德(Halliday)1990年在第10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上的主题发言中指出,语言具有塑造我们意识的威力[10]。舒尔茨(Schultz)认为,我们今天所使用的语言有可能使我们赢得未来,也有可能使我们失去未来;人类通过语言保护环境是一个有效的方式[11]。因此,作为语言研究者,我们有责任并有义务设计新的隐喻,揭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促进人们生态意识的培养。参考文献:

[1]范俊军.生态语言学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2):110-115.[2]Lakoff G & 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3]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9-50.[4]Harre R,Brockmeier J & Muhlhausler P.Greenspeak:a study of environmental discourse [M].London:Sage Publications,Inc.,1999.[5]Verhagen,Frans C.World views and metaphors in the human-nature relationship:An ecolinguistic exploration through the ages[J].Language & Ecology,2008(3):1-15.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6]龙娟.自然与女性之英语的生态女性主义批评[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1-74.[7]Carson,Rachel.Silent Spring[M].New York: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1962:i-iii.[8]Goatly,Andrew.Critical Reading and Writing:An introductory coursebook.[M].London:Routledge,2000.[9]Fairclough N.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M].Cambridge:Polity Press,1992:169-199.[10]Halliday M A K.New ways of meaning:the challenge to applied linguistics[J].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90(6):7-36.[11]Schultz,Beth.Language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A].In Fill A.&Muhlhausler P.The Ecolinguistic Reader[C].London and New York:Continuum,2001:109-114.

第三篇:自然给我的启示

自然给我的启示

清晨花瓣上的露珠是天使的眼泪,天使也在为那匆匆离去的落红感到悲伤,感叹它人生的短暂。落红飘然落地的痕迹是人世间最美丽的曲线,它的生命虽然稍纵即逝,但它曾经的美丽却不可忽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将自己化作春泥,滋润春天即将破土的新芽。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便是对它最好的诠释。一朵花从它含苞待放到娇艳地绽放于天空下,它的光芒一直都是无法遮掩的,仿佛出身高贵的公主,优雅大方、婀娜多姿。然而这样的美丽毕竟是短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腰身不在再挺立,她的容颜也不再娇嫩,直到每一片花瓣如同一只只翩飞的玉色蝴蝶划过天空。她缓缓地飘落,没有无耐,没有悲伤,也没有抱怨,将自己揉进泥土中,滋润破土的新芽。

落红的飘落不是悲哀,而是一种美,一种乐于奉献的美。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一直被人们赞扬着。当人们看到这朵花的同时,不仅被它的美丽所吸引,更被它那默默奉献的精神所折服。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如落红般无私奉献、默默为他人服务的人。他们或许并不会被我们所关注,甚至我们会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亦或许我们会渐渐淡忘他们的样子,但他们的精神是不会被忘记的。像那位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去的雷锋,一直被我们赞扬,他的精神更是被我们一直学习与发扬。

一片落红,在清幽、深邃的池边漂浮、盘旋,这样的景色若让黛玉看到,又不知会勾起她多少的幽泪,如果可能,我真想告诉她,不必悲伤,应该尽量去欣赏她的美丽和她无私奉献的精神。

落红飘然落地,没有任何声音,她尽力展现着自己最后一丝光彩,却也许不知她的美丽也许会被人忘记,只有她的精神会被人们永远记住、并传承。

如果灾难来临

在某个无所事事的时刻,我蜷缩整理在窗边,任阳光大片洒落,任风声呼啸而过,任汽车鸣笛、鸟儿欢鸣,任思绪在这样平静的时刻四处飘荡——这一时刻,风平浪静,如果下一时刻灾难来临„„

“灾难”——也许是顷刻之间,无际如墨晕开般阴郁,空气盛怒般号叫着形成飓风,转首间席卷全城;也许是眨眼的刹那,洪水翻滚,携着狂躁的浪涛瞬间淹没全城;也许是如“2012”预言般,整个世界在宇宙中摇摆欲坠,挑战着人们的心理极限„„

如果灾难来临,在这样的时刻,我,我将会如何?

我想,我想再看你故作神秘地伸出手,让我猜测有什么好东西,在我假装绞尽脑汁还没有猜中后,你得意洋洋地张开握紧的拳头,露出几颗七彩的糖果,顿时,仿佛夕阳余晖映出的霞光变作七彩,浓浓的甜意点缀着我的生活,只是这一次,我不会贪心地把糖果一气倒入口中,我会给你留一半,和你一起分享这份甜美。

我想,我想再听你故作轻松地对我说“加油”。或者是因为考试,或者是因为参加活动,或者是因为其他的什么事情,总之,在我面红耳赤的、心跳加速、手心出汗的时刻,就算你比我还要紧张,仍旧伸出两个手指做“V”字型,轻声地说“加油”。那样的话语,如同春风吹拂着紧张的心,仿佛赠予我一个幸福的魔咒,仿佛告诉我无论遇到什么,我都会成功。那个时候,对我而言,整个世界都变得美好,每个时刻都变得那么奇妙。但是这一次,我会更认真地辨别你其实也在发抖的声线,我会更仔细地看到你其实也在颤栗着的手。

我想,我想再尝一尝你故作自信的厨艺。在我因为某些原因耽误了饭点,饿的饥肠辘辘的时刻,你雪中送炭般在厨房“乒乒乓乓”地“舞刀弄铲”,一边做饭还一边不停地嗔慎怪我不懂得照顾自己,即便手忙脚乱地烫到自己还依旧忍着坚持下去,一番“痛苦挣扎”过后,你终于端着饭摆到我面前大言不惭地自夸“厨技天下第一”,虽然还在极其谨慎地观察我的表情,揣测我的心理,生怕我有一点点不满意。但是这一次,我会更小心地忽略你把糖放成了盐,把酱油放成了醋,我会不在乎。

我想,我想再听你故作白痴地唱歌,在某个我遭受了打击,萎靡不振地时刻,你就故作严肃地走到我正前方一尺处开始你令人大跌眼镜的“精彩表演”,完全颠覆你平日聪明的形象。你用你那好听的声音唱着我不曾听到的歌曲——其实歌我很熟,只是你居然一句都没唱在调上,令我有种没听过的错觉,而且在某个我不注意的时刻戴上了一个夸张的玩具眼镜,下面粘着胡子的那种。我说真的——很幼稚,可偏偏能让我转悲为喜,开怀大笑,想来我也是个幼稚的人。

我想,我想再看一看你的笑容,带着脸颊微微的红晕和嘴角上扬的弧度;我想再看一看你沉思的样子——用手撑下颚,带着一点成熟;我想再握握你的手,感觉那种十指契合的温度。只是这一次,我会用心地记住你,把你留在记忆中,仿佛大理石上美丽的永恒的纹路,把你留在记忆中„„

阳光大片洒落,风声呼啸而过,汽车鸣笛,鸟儿欢鸣——思绪飞远了吧!不过我想——

如果,虽然只是如果,如果灾难来临,我想,我会记住你; 如果,但是只是如果,如果灾难永远不会来临,我想,我会更加珍惜你!

风雨中,我的独白

梦想就是风雨中即将绽放的玫瑰,还未跻身万千色彩之列,却已枯萎„„

——题记

窗外,骤雨刚刚显示过他的威力,留下的残弱的威力还在不安地“反抗”,轻微地唽呖声还透着一种气息——生命的气息。

窗内,狂热的炉火已退去了他的激情,微弱的火苗还在不舍的“窜动”,窸窣地梦想在火星中“闪闪发亮”。

我坐在这微弱的炉火前,沉默不语。

我把自己藏了起来,我想把自己藏在这万千世界中最卑微的角落,我不敢去奢求每个人都唾手可得的幸福,我像一只被世界遗弃的小鸟,在风雨中瑟瑟发抖,我没勇气去面朝大海,渴望春暖花开,我没有勇气向上迈一步,渴望站在巨人的肩上俯瞰世界。我仅存的梦想宛若珍藏的长出绿毛的饼干一样可恶,但又不舍丢掉,一切似乎都随着两个星期前那场可恶的考试一样瞬间停止了——高考我落榜了。

两个星期前,带着绝望,我离开了温暖的家,来到这样一个偏僻的角落,我曾经有太多太多的梦想,但似乎我的梦想永远不够充分,我的生命永远没有足够的分量。我比别人更努力,但我却得不到一点回报,我似乎是站在逆行的电梯上,花比别人多上许多的力气去接近那么一丁点儿,但又终于疲惫,在最后一霎那,退到了原点,我不忍面对现实,于是,我走了,踏上南下的火车,我要永远地走了。

窗外的雨似乎又猛烈了一些,似乎又是积蓄了能量之后的爆发,风开始渐强,有丝丝的风从门的罅隙中挤入发出呜呜地轻响,但在我看来,这呜呜声仿佛是一种哀鸣,哀号我悲哀的往事,我堵住耳朵,蜷缩在角落。

以前,我最喜欢的就是下雨天,蜷缩在小小的角落里听雨声肆虐,仿佛此刻的世界里只有我一个人,我一个人跟雨在战斗,我像一个身披盔甲的战士一样勇猛无敌,我虽然不是百战百胜,但我一直以为我足够坚强去面对一切困难。可是命运的摩天轮逆转,我从天堂坠落进地狱,我没有力气战斗,我害怕战斗,窗外的雨那微弱的强劲似乎激

励我一些斗志,但瞬间又熄灭了,就像那火炉,仅剩残存的火星。

窗外的雨彻底大起来了,狂风骤雨再度来临。狂风从门缝中呼啸而入中震动了房屋,这时屋顶的一滴水滴落在火堆上,在仅存的火星上跳动了一下,火堆似乎燃起微弱的火苗。外面风风雨雨迸发出的能量,不顾乌云的阻挡。屋内,这燃起的微弱的火苗,不顾空气的稀薄。水滴那轻微的爆裂声宛如一声巨响震撼着我。为什么这雨在即将死亡时又再度膨胀?为什么这火在即将死亡时又再度燃起生的希望?本来这轻微的水滴会浇灭这残存的“梦”,但这水却点燃它们重生的希望,外面的风雨不顾艰难,残存的炉火不顾险阻,他们都为生而奋斗,而我又在做什么,这从门缝里挤来的哀号的风又似乎是从未来吹来,要将一切都结束了!

我奋然站起,冲出房门,在狂风骤雨中冲向了家的方向„„ 梦想是在风雨中即将绽放的玫瑰,还未跻身万千色彩之列,却已枯萎,然后重生,向着自己耀眼世界的梦继续奋斗。

——后记

第四篇:12《自然的启示》

清塘壮族学校四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型:新授总第课时执笔: 审核:使用教师:第周星期 ;班级:第小组,学生姓名:课题:

12、《大自然的启示》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激发阅历仿生学科普读物和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堂流程及学习内容(一课时):

一、前置性作业

1、读读拼拼:自由朗读,同桌对读,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生字多拼读几遍,能熟练认读。

2、读读说说: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二、课堂(合作)探究:

重点之一:交流感受深的语句,交谈受到的启示。如: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可采用结合上下文,联系科学课,画生物链示意图等方式理解。

重点之二:交流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可以渗透在课文学习之中,如结合“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交流相关资料。也可以在学完课文后结合“口语交际、习作”或“展示台”,集中展示交流相关资料,畅谈受到的启发。

三、拓展延伸:

1.朗读全文,闭眼回顾学习过程,小结学习收获与学习方法。

2、推荐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读物和资料,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激励学生去观自然

四、当堂检测:

完成本课的《练习册》

课堂反思:

第五篇:自然的启示

自然的启示

自然,有着无数的生命,这些生命有着不同的习性,有着不同的特长,有着极其发达的感应器官来适应他们所生存的环境,正是因为他们,人类明白了一个又一个哲理,正是因为他们,人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科技的东西,正是因为他们,人类一步步的迈向文明。

蚂蚁可算是自然中的小个头了,可他们往往能搬动比自己身体大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昆虫,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要说他们团结的优点了,他们吧力量集中在了一起,齐心协力,力量当然大了,人类从他们身上学会了团结。狐狸是动物界公认的“老滑头”可他还是把他的大脑大多用在生存上,所以,遇到老虎从不害怕,随时都能填饱肚子。自从见到了狐狸以后,人们再也不用蛮力做事了,聪明的大脑成了他们的军师人类从他们身上学会了使用计谋。当蜜蜂在辛勤的劳动是,人类还在梦乡中呢,当一个被蜜蜂惊醒的人类醒来时,人类才知道世间万物都很勤劳,从此,人们不再懒惰,勤劳成了他们的伴侣,他们从蜜蜂身上学会了勤劳。

蝙蝠使人类发明了雷达,蜻蜓使人类发明了飞机,自然的启示,使人类更加文明!

邳州市明德实验中学初一:郭声琨

下载自然启示 团结就是力量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然启示 团结就是力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一首歌,歌词是这样写的: 一支竹篙呀,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一棵小树呀,弱不禁风雨百里森林哟,并肩耐岁寒,耐......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主题班会 八年六班张慧艳 【摘要】:一、班会目标:本次主题班会将开展一系列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珍惜集体的团......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 ——观《葫芦兄弟》有感 今天,我看了《葫芦兄弟》这部电影,觉得受益匪浅。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只穿山甲不小心穿破了葫芦山,让蛇精和蝎子精逃走了。但穿山甲带老爷......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 今天,我急急忙忙的写完了作文,又一次来到了蚂蚁的家。在无限的静谧中,蚂蚁世界再一次在我的视野中变大了。 在蚂蚁家旁的墙壁上,几只蚂蚁正匆匆地爬着。我拿起一杯......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首歌歌颂了团结就是力量。开幕也是北京奥运会呈现给世界的“第一印象”,在整个奥运会中占有十分......

    团结就是力量

    读完了文章《芦苇的赞美》,我很喜欢那段描写芦苇集群而长、众志成城的段落,因为它突现出了芦苇的一个很令我欣赏的品质——团结。一根芦苇,应该说是很渺小的,微不足道的,也是脆弱......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 五月份第三周国旗下讲话稿 今天在国旗下,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题目是《数字之间的争吵》。 有一天,0--9几个数字,在一起比谁大。8说:“我是这最大的,谁也比不上。......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 班组是企业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的源头,是企业最基层的组织单元,是企业最具活力的细胞。 部门班组建设与管理是在企业首脑统一指挥下,按照科学规律而开展的一系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