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包头家乡的名人冯玉祥
家乡的名人冯玉祥
三年级三班 魏士博
冯玉祥一生节俭朴素,虽居高位而不攀权贵,不搞排场铺张,深恶官场宴会和赠送礼物的恶习。
1924年11月,段祺瑞出任北洋军阀政府临时总执政,冯玉祥被排挤为西北边防督办,管辖察、绥、甘、宁等地。1925年10月7日,冯玉祥离张家口来包头建立西北边防督办公署。他在今东河区东门外用1600元购置了房屋,下决心在包头住下来,“埋头于垦种整训之事”。1111冯玉祥到包头后立即开始修道路种树,修义坟,创办《西北民报》,开展平民教育等。他命令部队“俄死不能动老百姓的吃的,冻死也不能进驻民宅”,并把“不怕死、不扰民、誓师救国”的口号印在士兵的臂章上。他下令各级政府机关禁止宴会和送礼。
包头镇于1923年改置为包头设治局,将乌拉特东、西公旗,士默特旗、达拉特旗皆划归包头设治局管辖。1925年包头设治局局长为唐襄。1925年9月9日,绥远都统李鸣钟上书北京政府,要将包头设治局改为县公署。唐襄为讨好上司,于10月24日设盛宴恭请冯玉祥及属下。冯玉祥不仅没有赴宴,他还从这位官员头上开了刀,当即给唐襄记大过一次,通令各级政府机关。他还专门发出《西北当局重申严禁官场恶习之训令》,训令严厉指出:“包头设治局长设宴款客,在他处视为极寻常者,西北则因禁令所在,不稍宽贷......我国士大夫习尚浮华,性鸩奢靡,以宴会为逢迎之具,藉馈赠开请托之门,一席之费,动耗多金,一馈之微,或至巨万。俸给不敷,则肆其苛敛之毒。民力不继,尚仍为竭泽之渔。”从此可看出冯玉祥力抵官场宴会和送礼完全是为民着想。
冯玉祥在包严禁宫场恶习绝非偶然,1924年冯玉祥与李德全结婚,当时北洋军阀政府要人和他的部下营以上军官都来参加婚礼,婚礼后不分职位高低一律长排凳上就坐。喜宴一开,每桌都是四菜一粥,四菜是素炒豆腐、炒鸡蛋、肉片炒白菜和半只烧鸡,一粥为小米粥。而当吴佩孚为自己庆寿大摆宴席,趋炎附势者竞相送礼之时,冯玉祥也送去一份礼物,吴佩孚打开一看,竟是一坛清水。其蕴意不想可知。1926年,冯玉祥五原誓师参加国民革命,官兵每天一律吃“革命饭”,即每餐只有一个菜。五原县知事刘必达看到冯玉祥生活艰苦清谈,特意给他送去两只肥鸭,而冯玉样的回报却是每只鸭打刘必达10军棍。事后冯玉祥讲之所以用军棍打这位县太爷,就是为严禁官场恶习。
1942年,周恩来在《寿〃冯焕章先生六十大庆》一文中指出,冯玉祥“先生生活一向习于勤俭朴素,有人以为过,我以为果能人人如此,官场中何至今日之奢靡不振?”冯玉祥一贯以身作则清正廉洁,“居安思危,戒奢从俭”,对违法乱纪者决不姑息迁就,为后人所敬仰。
第二篇:家乡名人
我们身边的名人
我身边的“名人”有很多,但最出名的就是每天来为我们市场清理垃圾的阿姨。
我们刚搬来时,我没发现有这样的一位阿姨,直到年末了那位阿姨来向我们收管理费时我才知道有这样的一个人,我了解到她姓陈,大家都叫她陈大婶,是这里的管理员兼清洁工。翻年过去了,有许多小孩来我们这里玩蚂蚁车,那声音吵死了。好不容易到了寒假能放松一下心情,突然被他们打搅了。更可恨的是我写作业时他们才来,我不写作业时他们不来,打乱了我的思路,我和妈妈轮流去叫他们居然不听,没办法我只好去找陈大婶去了。不一会儿,陈大婶就来了,我向她简单地说明了一下情况,陈大婶就说:“没问题,这事就包在我身上。”她向那几个小朋友说了一会儿,那几个小朋友就真的不再来了。
陈大婶很爱帮助别人,被我们评为优秀管理员。在我们市场可出名了。
这就是我身边的名人,一位平凡的名人。
我们身边的名人——王校长
是他,把我们学校的百年基业创造得如此辉煌,是他,把学校打造成一个团结协作、自信乐观的大家庭。不管是骄阳似火的夏天,还是寒风凛冽的冬天,他总是默默坚守着自己岗位,指引着师生前进的步伐,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他,就是我心中的名人——王校长。
办学理念引领人 走进校园,你会看到这样的条幅:“走进陆小的孩子是快乐,走出路小的孩子是自信的。”王校长更是把这句话当作了学校的办学目标,他以身作则,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究,他和全校师生一起齐头并进,与老师一起探索、追求,不懈地努力着,奋斗着。他从来都是为学生之忧而忧,先学生之乐而乐。他心里想的,除了学生,还是学生。他所作的一切付出,都是为了我们学生的美好前途而奋斗。校园环境熏陶人 我们的校园十分美丽。一年四季的景象各不相同。我在这将近三年的学习生涯中,对学校里的一草一木,角角落落都使我倍感亲切。春天,校园里鸟语花香,小草相争着吐露新芽;鲜花为了感激夏的到来竞相开放;硕果为了感激秋的恩惠挂满枝头;雪花为了感激冬鲜花为了感激夏的到来竞相开放;硕果为了感激秋的挂满枝头;雪花为了感激冬的到来把大地母亲银装素裹……每一片树叶,每一棵小草,每一朵花儿,都给我们的校园装扮的更加美丽,这一切的美好事物,难道不是来自于校长管理当下全体陆小人的辛勤付出吗?
多彩活动锻炼人 我们踏入操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句话:更高,更快,更强,让奥运精神传遍校园。接着,就看到一个干练的身影出现在我们的视线当中,噢!原来是王校长,真是让人惊叹!这么冷的天气,一跑起来,寒风可是“呼呼”往身上扑,就像针扎一样疼,没想到王校长还会出来跑步。于是,便有同学迎上去问校长:“王校长,这么冷的天气为什么还出来跑步呢?”之间他淡淡一笑,说:“经常锻炼身体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寒风还在刮,活动还在继续,师生们的欢声笑语依旧在操场上空回荡……
大校长走进小课堂 王校长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经常到各班去听课,更深层的了解、关注我们。“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只见一个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教室,同学们在心里暗暗猜测,会是谁呢?我突然眼前一亮,啊!那熟悉的面孔,炯炯有神的眼睛,啊!没错,就是王校长,同学们和校长亲切的问好。开始上课了,讲台上 吕 老师正在聚精会神地讲课,同学们听得也是全神贯注。突然,一句极其平淡的话语响起了:“错了,错了!”老师和同学的目光齐刷刷地聚向黑板。真的,真的有一个地方错了,而且,但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数点儿而已。我在心里不由得惊叹校长的观察力和听课的专注度,让人打心眼儿里佩服他!
啊!好一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校长,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严谨细致。作为校长,他有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给老师和学生做了个好榜样。要知道陆小辉煌的今天,都是校长辛勤付出的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他真是当之无愧的校长啊!我班的四大名人
古代有四大美女,我们班出现了四大名人。
第一位:野蛮老虎―谭文杰。一次,我和同学们一起说说笑笑走进教室,突然听见一声惨叫“哎哟,哎哟,大姐,大侠,饶了我这一次吧!以后我再也不抢您东西了,求求你了。”我们顺着声音看过去,吴英威正在向谭文杰求饶,而谭文杰却不领情,揪着吴英威的耳朵不肯放。我看了,十分同情吴英威,要知道,谭文杰可是不轻易饶人的,只要谁把她惹毛了,哎,后过不堪设想,把你打的你妈妈都难认出你,这次吴英威死定了。谭文杰先冷笑一声,全班都知道她要开始折磨人了,都闭起眼睛,要不然,晚上做起噩梦可不好受。谭文杰伸出她那长指甲,不挺的挖着吴英威那胖胖的手臂,顿时,他的手上出现了一条条痕迹,像被猫挖了似的,好在谭文杰折磨不久后,上课了,要不然吴英威非得吓死不可。
第二位:“抄人”―宋冰玉,说她是抄人,一点也不假:早上,数学老师发了一张数学卷子下来,让我们第二节课交上去,说完便回办公室了,我正做的津津有味,宋冰玉神不知,鬼不觉的跑到我身边,看着我的答案,我一抬头,吓了一大跳,宋冰玉跑回自己的座位上,把我的答案写在上面。这还不要紧,下课了我就惨了。果然不出所料,一下课,宋冰玉拿着卷子和笔正大光明的走到我位子上,嘻皮笑脸的冲我笑了笑,一把手把我的卷子抢了过去,说:“不要那么小气嘛,你大人有大量,就借我抄一抄,上课了还你就是,别再抢了。”说完,便拿着我的卷子回座位了,我只好眼睁睁的看着她离去,谁叫我不是她的对手呢?可悲啊!
第三位:“绝世大美女”―杨帆,要知道,我们班的美女可不多啊!杨帆每天被那些男生围得团团转,让我们这几个女生太不服气,十分嫉妒,气的直咬牙,每天一下课,班上一大半男生跑到她的位子上去,和她搭茬,和她聊天。杨帆在中间耐心的回答他们的话,我和别的女生则像是被遗忘的角落,看着杨帆那开心的模样,谭文杰真想把她揪过来好好打一顿,好解心头之恨。
第四位,也就是最后一位,就是――我,我可是班上独一无二知识分子,老师十分宠爱我,同学们也十分爱和我在一起玩,每次学期考试,我总是班上的第一名,每到这时,我就会热泪盈眶,感谢老师'''''
我家乡的名人胡乔木
我的家乡的名人——胡乔木我的家乡盐城是黄海之滨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块神奇的土地出现了许多名人,名人如:外交部长乔冠华、现代作家曹文轩……而我最敬佩的一位是优秀革命战士胡乔木。1912年6月1日,胡乔木出生在盐城区张本村。他自幼喜欢读书,小学毕业后考入江苏省第八中学(即今扬州中学)。18岁考入清华大学。19岁参加革命。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23岁成为上海左翼文化运动和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人之一。1937年7月,胡乔木到达延安,1941年2月起,他开始担任毛主席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秘书,一直到1966年6月,长达25年。胡乔木文思敏捷,下笔快,在毛主席身边做秘书时,写下了许多社论、评论和新闻,用笔杆子有力地配合枪杆子,毛主席夸奖说:“靠乔木有饭吃。”
胡乔木被誉为“党内第一支笔”,他撰写了许多文献,像十一届全运动会的工作报告,叶剑英同志国庆三十周年的讲话等,这些带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献,都是他在中央领导下起草修改完成的。胡乔木出于高度的责任心,对编辑领导人文集的工作兢兢业业。一部文稿或书稿送到他那里,他都不停地思考,大到篇目的选择,重要理论观点的提法,小到一个史实的考证,甚至连一个小标点的用法,一想到有什么问题,就随时告诉文献研究室。有一年他在上海休养,一个电话就打了两个多小时,对《刘少奇选集》的注释送审稿提出了几十条意见。
胡爷爷不仅是我们的骄傲,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英模就在你我身边
英雄模范,大家想到的一定是名垂青史的名人吧。但在我的眼里,也许他只是一个不起眼的扫地工;也许它就是我们的朋友,家人;或者,他只是一位与大家互不相识的陌生人…… 当一名小区保安,1000多元的工资却也让他们感到了快乐。别看他们平时都挺悠闲的,其实,在这背后,也有着许多令人心酸的事。记得那是去年7月份的一天下午,正在睡午觉的我被一连串骂人的争吵声给吵醒了,我连忙穿好衣服,来到楼下,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只听一声吼叫声划过了天空:“你们这是怎么回事!我的车位上停了别人的车,我的车怎么停?”
原来是车位被占了,所以发这么大的火。只见保安叔叔也皱紧了眉头,的确,这种事不好处理。“那……那我帮你查查吧。”突然一下子变得安静的停车场划过了一镇男声,保安叔叔发话了。2分钟后,只见他拿来了一沓小区用户的资料单,一页一页的翻着,希望能找到一些线索,火辣辣的太阳晒了下来,小野花也耷拉着脑袋了。只见保安叔叔的头上也渐渐的流下了汗珠,一滴又是一滴,转眼间他已是满头大汗了。“找到了!”保安叔叔在寻找了近半个小时后,高兴得叫了起来。他带领着我们,来到了那户人家,保安叔叔对他们家的女主人说:“你能不能把你们家的车停到其他地方去吗?谢谢。你停在了这位先生的车位上了”随后他又指了指我身旁的那位满脸愤怒的先生。“什么?叫我们停到其他地方去!说得简单,那我们的车停到哪里去?你帮我们找呀!”女主人并不领情,竟然也吵了起来。“你先把车位让给这位先生好吗?我能去帮你找个车位。”保安叔叔再次说到“哼!浪费我的时间,走,帮我的车停到其他地方去,让你们安心!”女主人听保安的态度还不错,就也和解了。保安叔叔这才露出了笑容,立刻带着女主人找了一个临时停车位,就这样,一场纠纷就被化解了。保安叔叔虽然被两头骂,但也没有任何的怨言。
夏天,保安不顾炎热的在为我们看守家园。冬天,他们又不顾寒冷的为我们铲除冰雪。
英雄模范,就在你我身边。仔细观察生活,你总会发现,不是名人才能当上英雄模范
第三篇:冯玉祥读书报告
冯玉祥作为中华民国重量级人物,世人对他的评价颇多。比如,有人说他是“基督将军”,也有人说他是“爱国将军”,更有人说他是“倒戈将军”。纵观其一生,却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读书将军”。
由于家境贫寒,童年的冯玉祥只断断续续念过一年零三个月的私塾。练习写字买不起纸笔,就用一根细竹管,顶端扎上一束麻,蘸蘸稀薄的黄泥液,在洋铁片上涂写。
公元1896年,15岁的冯玉祥在保定府五营练军正式入伍。在兵营中,每逢操练之余,粗识一些文字的冯玉祥便开始读武侠小说,如《封神演义》、《彭公案》、《施公案》。他说,“一半是为了看热闹,一半也是企图多识些字。”“初看时半懂不懂,只管囫囵咽下去。读完一遍,从头再读,读长久了,书中大意也渐能领悟。”正是凭着耐心、虚心、恒心,冯玉祥还读完了《三国演义》。
升任本哨的小教习后,有着强烈上进心的冯玉祥开始攻读军事书籍,如武卫左军编的《操法》、《阵法》以及新建陆军七项等。他得暇即读,有时彻夜不睡,偷偷地就着灯光读。初时十句不过懂得三句,其余都茫然不解,于是各处找人求救。看到冯玉祥苦读得体力不支,朋友好言相劝。他说:“我就是念书念死了也好,免得变成一个庸碌无知的废物,消耗世界上的食粮,一点事也不能做。” 读书成了冯玉祥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青年的他涉猎的书目不断扩展。当他看了《饮冰室文集》的序文,得知《纲鉴易知录》一书,便立刻到北平琉璃厂书店里花了一两六钱银子买来一部,日夜苦读,时刻不离手。一次,被他的上司王化东统领见到了,高兴地连声夸奖,说:“我们营里的年轻人居然也有看《纲鉴易知录》的,真是了不得!”随着官阶提高,冯玉祥阅读的范围也在扩展,《左传》、《易经》、《书经》、《诗经》、《群书志要》等逐渐一一进入他的读书视野。冯玉祥曾因爱读书而结识了国学大师级的人物王铁珊、邓鉴三。邓鉴三是冯玉祥早年最敬爱的一位朋友。冯玉祥早年读书水平的提高,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得益于他的帮助。比如说,他告诉冯玉祥,多读古文,可以触类旁通,要是熟念两三百篇古文,一定就可以有很大的进步了。冯玉祥依计开始念《古文释义》,由邓先生随时为其讲解,随时自己偷空念,每篇念至能够背诵方肯罢手。这样读了不到百余篇光景,觉得就有了不少的进步,普通的文章不用讲解,即能自己领悟。再来翻阅《纲鉴易知录》一类的书,情形就大大不同,以往看不懂的,这时很容易懂了。尝到甜头以后,冯玉祥在一生的读书中,不断向大师求教,向朋友求教,也向比自己年轻的属下求教。
读书使冯玉祥从积弱腐朽的社会状态中找到人生奋斗的动力;读书,使他从不断的文化选择中,清晰了自己的政治选择;读书,使他获得了接近科学的人生观和方法论。人的认识是在不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中发展的,读书作为一种动力,不断地改变了冯玉祥的人生。冯玉祥在艰苦的岁月里勤读不辍的故事,的确给我们许多启示。篇二:冯玉祥诗词
五口之家
黄河大水,汹湧如瀑。冲决堤坝,淹没田亩。千里百里,不见房屋。人畜飘流,难寻尸骨。有幸生者,无有归宿。请看此家,人口共五。三个孩子,一夫一妇。面皆菜色,衣都破补。一犬一鸡,瘠背瘦肚。一篮一蓆,一只水壶。除此而外,别无长物。逃得性命,走投无路。瞪目无言,惟有啼哭。此景此情,伤心惨目。省府救灾,用心甚苦。根本方策,筹划宜速。河道深浚,堤坝坚筑。全国财力,方能制服。努力于此,大众幸福。
注释:(1)幸生:幸存
(2)方策:方法政策。
(3)浚: 疏通,挖深。疏~、~河、~泥船。
这首诗描写的是黄河决堤后,洪水泛滥,淹没村庄。受灾百姓的穷苦生活以及救灾防灾的措施。冯将军写这首诗是对当时黄河泛滥后老百姓悲惨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他对这些贫苦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治理黄河的愿望。
1、背诵这首诗歌。
2、在搜集解放前黄河对人民群众造成危害的资料。
零货担
卖货郎,坐马扎,一副担子搁地下,零货杂件装满匣。缠足妇,来买货,洋货倒比土货多,针线亦多出外国。穷小贩,生活苦,贩货谁管洋与土,金钱外流须补救。要补救,不宜缓,发达交通快生产,多设国货陈列馆。增关税,防走私,万众一心齐抵制,国货自有抬头日。
注释:(1)搁:放置。
(2)匣: 收藏东西的器具,通常指小型的,盖可以
开合。
(3)关税:进出口商品在进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国所征收的税收。
(4)走私:不遵守国家法令,运输或携带货物、金银、货币以及其他违禁品进出国境的行为。
这首诗描写的是卖货的小商贩卖杂货的情景,小小的货担上摆满了进口货物,就连针线这样的小东西都是外国货,虽然穷小贩为了生计不在乎货物来自哪里,但是这样却间接导致了中国财富的外流。诗的最后还列举了让国货“抬头”的办法。反映了冯玉祥将军振兴民族工业的愿望。、背诵这首诗歌。
2、了解解放前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1 元宝铺
元宝铺,元宝铺,三间门面近盘路。满墙挂着骗钱货,香客都是好主顾。三三两两过不完,此时走来一老妇。扶着拐杖提着篮,弯腰驼背不成步,店主看见心欢喜,忙问元宝要几副。小的一毛买三只,大的一只两毛五。掏出辛苦血汗钱,价钱一一照数付。求财祈寿到庙中,一齐烧给长生库。世间哪里有神灵,哪有神灵收贿赂。金钱物力两浪费,人民都被迷信误。
注释:(1)元宝:这里指用金色或银色的纸糊制的元宝形的冥钱。旧时迷信用品。
(2)香客: 去名山寺院烧香参拜的人。
(3)主顾: 顾客,购买商品的人。
(4)长生库:原指宋代寺院开设的典当库,这里指焚 烧纸香的地方。篇三:《我的前半生》读书报告
朱莎莎:《我的前半生》读书报告
朱莎莎
读过这本古老的线装书书后才真的发现其实溥仪距离我们并不会很遥远,三岁时登上至尊无上的黄金龙椅,在许多人眼里他是多么的幸运。可是我们不是他,我们只能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
以往学习历史的时候就对溥仪有些认识。当时通过一些历史史实,仅从一个学生的角度去分析他,觉的他靠出卖自己的祖国出卖自己的灵魂来换取自己
一时的舒适很可耻,对他怀有强烈的敌视态度。而在这本书中他亲口述说自己如何当上大清宣统皇帝和伪满“康德皇帝”,如何沦为战俘和战犯。又如何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经历。我们看到最后一次皇帝大婚的明黄色胜景,看到逊位之君传统的帝王教育和宫廷生活,看到溥仪移居天津以后在租界地当寓公的浪漫与尴尬,看到这位当年帝王沦落为异族入侵者傀儡的身心丑态,看到他被俘后在赤塔、伯力当俘虏,在抚顺当战犯被改造的思想和生活历程?? 综观他的前半生,各个时期的他都只不过是个傀儡。于国家于人民确实几无可圈可点之处,其逃往东北当汉奸背叛国家更加令人不齿。但是,他的一生,是与他的身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大清帝国的皇帝身份,决定了他更加不可以像普通人一样的生活。自他三岁被慈禧确定为光绪的继承人始,就决定了他 一生的命运的悲剧性。皇帝的身份从不曾带给他真正的快乐,自小他就是高墙里最寂寞的孩子,从没有过真正的权利与自由。在他的身上,更多的被赋与了满族人要恢复大清帝国的梦想,更多的被一班遗老遗少们赋与了艰巨的历史任务。然而,历史的潮流是反封建的,所以这一点证明了溥仪一生奋斗的悲剧性,即使是他内心中多么的不愿意,他也没有办法去掉历史强加在他 身上的重任,这个重任,就是要恢复在他手上丢掉的大清帝国的江山,从这一点上他没有错。只是这个错,乃是与历史潮流相逆反的,更可悲的是这个重任牵扯进太多的“国”仇家恨,为了取得复国的成功,他不惜与昔日自己祖宗的敌人结成联盟。在东北,在名义上看,他似乎部分完成了恢复大清国的重任。但是可悲的是,他的这个成功是建立在做日本人傀儡上,建立在背叛这个国家之上。他没有意识到,他已经无可避免地成为中国人的一份子,而不单单只是一个满族人。他所建立的满洲帝国,也不是大清国的一部分,却相反成了日本帝国的一部分。
他一生经历了太多太多的不幸,他只是一个没落王朝的背影,一个历史的牺牲品,一个在命运旋涡里挣扎的人而已。每一个看过他故事的人都不由深深感叹世事沉浮,无限繁华如过眼云烟。告别了皇帝的身份,得到精神的解脱,可他的人生并没有就此转变。紧接着他又开始忍受肉体的折磨。紫禁城上空华
丽苍凉的落日,伪满洲国皇宫内漫天飘扬的飞雪,尤其抚顺战犯管理所床前彻夜明亮的月光,更使他饱尝人生的辛酸......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年老的他才开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欢乐人生。记得《非常公民》中在最后有一个场景,晚年的溥仪开心地饲喂蚂蚁,看着快乐的孩子从身边跑过,天空中是自由翱翔的鸽群......那可能是这个人这辈子度过的最平静的时光了。
可怜、可悲、可恨、可笑,失去一切,结局圆满的皇帝。这是我唯一可以确定的对于溥仪的评价。篇四:近代史读书报告 读《蒋介石传》看军阀混战时期
摘要:袁世凯去世后,中国陷入了混乱,持续十余年的“军阀混战时期”开始了。手握军权的将领们各自划分势力范围,彼此间不断发生摩擦、吞并,战乱不断。其中蒋介石政府崛起壮大,随着国民政府中央军不断的吸收和弹压各地大小军阀,以及最终东北军易帜,军阀割据时代才真正的结束。
关键词:军阀 蒋介石 军阀混战,小到磨擦,大到大规模血战,总是不断发生。据历史学家统计,在1916到1928年间共发生140次战争。除了一些大型内战涉及到争夺对中国的控制权外,其余的绝大部分也只是为了扩大势力范围或者保护自己的控制区。有些军阀在自己势力范围区实施一定程度上的秩序管理,甚至进行改革,包括教育改革。而许多军阀却蹂躏民众,对百姓巧取豪夺,以补充军队的给养、维持战争,与此同时,军阀及其追随者们还中饱私囊。他们大肆掠夺农民的牲畜、粮食,而败军逃亡时更像强盗一般,所到之处鸡犬不留。在军阀混战时期,总体说来,中国人生活在暴力、苛捐杂税以及洗劫的罪恶深渊之中。
一、北洋政府
北洋军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世凯于1895年受命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并成为清廷的精锐武装力量。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被推翻,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实现了短暂的形式上的统一。1913年的“宋教仁案”发生后,南方革命党与袁世凯决裂。7月,李烈钧奉孙中山的命令,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组织讨袁军,“二次革命”爆发。但最终袁世凯镇压了“二次革命”,为了压制地方分裂势力,袁世凯在杨度等立宪人士的鼓惑下复辟帝制,激起了南方军阀的不满。1915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兴师讨袁,发动护国战争。袁世凯为了避免国家分裂,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病逝。袁世凯逝世后,无人镇的住局面。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皖系的段祺瑞控制皖、浙、闽、鲁、陕等省;直系的冯国璋控制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及直隶等省;奉系的张作霖占踞东北三省。另外,山西的晋系军阀阎锡山,徐州一带张勋的定武军,西南的滇系军阀唐继尧和桂系军阀陆荣廷等。中国从此尔吞我并,争斗不已。
二、相互混战
直皖战争
各地军阀割据称雄,其中比较强大的主要有冯国璋的直系,段祺瑞的皖系。皖系掌握着北洋政府的实权,但是直系势力强大,对于皖系企图武力统一的行为作壁上观。随着外国列强的幕后策动,直皖之间最终爆发了以直系为首,拉拢各地军阀共同讨伐皖系的直皖战争。在这个过程中奉系本来应该是直系的小兄弟,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逐渐成为了颇具实力的东北军阀。直皖战争后,段祺瑞下台,直奉军阀控制北京政府,开始了对奉系的打压。
第一次直奉战争
奉系获得了政治优势地位后开始借助日本压迫直系。最终导致直系对奉系进行威胁,而奉系则联合广东的孙中山开始北伐,直奉战争正式开始。最终结果是直系取得了胜利,奉系
割据东北自制,而孙中山的北伐最终也没有成功,直系再一次控制了政权。
第二次直奉战争
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直系军阀控制了北京政权,积极推行其企图以武力统一中国的政策。奉系军阀也尽力扩军备战,准备再次与直系争夺中央政权。在政治上为了对抗武力统一政策,段祺瑞,张作霖,广东军阀建立了三角同盟。为争夺北京政权,1924年9月至10月,直系军阀对阵奉系军阀,最终直系军阀失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奉系军阀控制北京政府。
三、新的力量
蒋介石早年留学日本,结识陈其美等人,受到反清思想的影响。后加入同盟会,投身民主革命,获得孙中山的器重,逐步走上国民党权力的枢纽。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建立陆军军官学校,训练革命军队,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他组织和领导黄埔军校师生参加1924年10月镇压广州商团叛乱、1925年2月东征讨伐陈炯明、6月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等战役,战果卓著,因此获得声誉,先任潮汕善后督办,继兼广州卫戍司令。1925年8月黄埔军校两个教导团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蒋任军长。廖仲恺被害后,他支持汪精卫驱逐胡汉民出国,不久又将粤军总司令许崇智驱离广州,收编粤军部分师旅,一跃而成为国民党内握有军事实力的首要人物。10月率师第二次东征,全歼陈炯明叛军。在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务委员;2月兼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他乘机相继攫取了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军人部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以及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等要职。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后,蒋介石率总司令部赴前线指挥作战。国民革命军在工人农民支援下打垮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湘、鄂、赣、闽四省完全光复。
四、蒋系军阀的崛起
蒋桂战争
在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各集团军都得到扩充,1928年底,全国军队总数达 250万人。蒋介石以北伐已经结束,需要裁减军队,减轻财政负担为由,提出编遣方案,但其目的却是要削弱别人,壮大自己,因而遭到反对。于是,蒋介石便采取逐个削弱的办法,首先挖李宗仁第 4集团军的墙脚。1929年初,蒋在湖南培植亲信,想夺取桂系控制的湖南地盘,桂系发觉后,立即向湖南增派军队,双方矛盾尖锐化。1929年3月 26日,蒋指责桂系威胁中央,下令讨伐,亲率 3个军指向武汉,暗地收买桂系将领阵前倒戈,很快把桂系在两湖的 3个主力军搞垮;同时。也以收买离间手法,使桂系在冀东的4个军反水,几天功夫,桂系大败,第4集团军解体,李宗仁、白崇禧被迫下野。
蒋冯战争 1929年5月中旬,冯玉祥在陕西华阴部署反蒋军事行动后,蒋、冯第一次军事冲突开始。5月16日,西北军将领发出反蒋通电,推冯玉祥为“护党救国军西北路总司令”,并开始军事行动。17日,国民政府通电,指斥冯玉祥,随即下达讨伐令。蒋还委任唐生智为讨逆军第五路总司令,拉唐反冯。19日,冯玉祥在陕西华阴召开军事会议部署反蒋,5月22日,冯玉祥军将领韩复榘、石友三通电拥蒋,背叛冯玉祥。韩原是冯玉祥的忠实将领,但冯部生活艰苦,治军严厉,韩终被蒋收买。蒋又派人给襄樊的石友三送几十万元,石本反复无常,立即表示愿意听从蒋指挥。韩、石倒戈导致了冯玉祥在与蒋冲突中失败。23日,国民党中央下令革除冯玉祥的一切职务,永远开除党籍。冯面对蒋的强大
压力,谨慎行事,于27日发表下野通电,使蒋失去进攻的口实,蒋、冯军事冲突结束。蒋唐战争 1927年唐生智被桂系打败后,借助蒋介石的势力又把军队从白崇禧手里夺了回来,暂时依附于蒋介石。但蒋对唐一直存有疑虑。唐部驻守河北,要求调回湖南,蒋不予理睬,并于1925年5月将唐部调往河南前线与西北军作战。同时又将唐调离部队,让其任南京军事参议院院长闲职。蒋唐矛盾日趋尖锐。于是,唐生智暗中与改组派联系,接受改组派总部委任之护党救国军第四路总指挥头衔,并与石友三秘密串联反蒋,并在郑州发表反蒋通电。蒋介石拉张学良讨唐,并瓦解唐阎、唐石关系。最后阎锡山、石友三都出兵反唐,唐军向北败退,并于1930年1月失败。蒋石战争 1929年蒋介石以重金收买石友三叛冯,但对石很不放心,把石的部队调往德州,原来许诺给石友三的安徽省主席一职也给了陈调元。石寄蒋篱下,备受歧视,遂起反蒋之心。他曾和叛冯投蒋的韩复榘、马鸿逵密商反蒋。但马鸿逵事后向蒋邀功告密,蒋遂对石友三采取诱而就范、聚而歼之的办法。1929年11月下旬,蒋声称要委任石友三安徽省主席,令石友三到安徽接防。11月27日,石友三去南京谒蒋,蒋介石突然令石部海运南下支援陈济棠打桂,以便在途中围歼。石友三得知后,在浦口发表反蒋通电,并从长江北岸炮击南京,劫走浦口全部车辆,沿津浦线北撤。以后又与韩复榘相商投靠了阎锡山,又在阎的指挥下调转枪口帮助攻打唐生智,所以蒋介石就暂未继续追究。
中原大战 1930年3月至10月,冯、阎、桂、粤军阀对阵蒋、奉军阀,此战持续长达半年,双方投入兵力100多万,死伤30余万,是民国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大战。此战之后,蒋系 军阀的实力大幅上升,极大的加强了蒋系军阀的政治地位。
在中原大战之前,蒋介石虽然在军阀大战中屡战屡胜,让冯、桂两系军阀元气大伤,使自己的地盘和军力超越了其它各路军阀,但是仍然没有在中国政坛真正占据主导地位。中原大战中,能征善战、实力强大的的冯系军阀土崩瓦解,地盘尽失,部众或降或灭,彻底失去了问鼎中原的实力;长期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阎系军阀,值此一搏,再也没有勇气去挑战蒋介石;桂系在经历了蒋桂战争中大伤元气之后,重新崛起的努力又遭重创;中原大战中与蒋结盟的奉系军阀得以再次入关,收复失地。而蒋介石在这场以反蒋为主要目的军阀混战不仅赢得了胜利,更重要的是从此之后,其势力更是远超其它军阀。在中原大战前,名义上也属于粤系的蒋介石,在战后踢开了在军阀混战中一直与其合作的胡汉民、陈济棠一派的粤系,蒋粤彻底分家,蒋奉联盟成为战后中国政坛的主宰力量,而随着奉系在“九丅·一八”中元气大伤,蒋介石更是独霸了中国政坛。可以讲,中原大战是蒋介石主宰中国政治走势的开始,蒋家王朝从此建立。
东北易帜
“皇姑屯事件”之后,张学良决心雪国耻报父仇,尽早实现“南北统一”。在张学良的说服和坚持下,奉系大多数军政要人赞同东北实行易帜。7月1日,张学良发表通电,表示绝不妨碍南北统一。此后蒋介石、张学良两人函电频传,信使不断。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将军当天向全世界通电,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在东北将原北京政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宣布拥护国民政府的政治行动。
国民政府至此获得形式上的统一。
蒋介石为人有仇必报,善于联合收买,扳倒对手。因此在历次战斗中蒋系军阀得以全胜而从
此一家独霸,建立起蒋家王朝。纵观中国近现代史,如果没有蒋介石,当时中国的台湾、东北被日本占领,中国将被各地军阀分割小国家,当时在中国当时唯一可以控制有全国各地军阀、中央军、黄埔系、准嫡系和嫡系拥有几百万军力的国民政府党、政、军非蒋介石,没有第二人,所以蒋介石的存在促进了中国领土完整的重要作用。但善于玩弄政治手段和个人野心的不断膨胀使得独裁统治得不到善果。
参考文献
郝盛潮.中华民国史事件人物录[m].历史,1987年9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何虎生.蒋介石传[m].传记,2005年8月,华文出版社,190-215 陈枫.蒋介石的为人处[m].2008年6月,世纪团结出版社篇五:冯玉祥的故事 “植树将军”冯玉祥 和张宗昌一样喜欢舞文弄墨的军阀,其实大有人在。被人称为“植树将军”的冯玉祥,每在一个地方驻扎,都要抽时间植树;冯玉祥对树木十分爱护,即便在打仗的时候,他也告诫士兵们不许破坏树木。他在徐州时号召官兵种树,一时诗兴大发,写了一首护林诗: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冯玉祥写诗倒不像张宗昌是三分钟热度,他一生写了一千四百多首诗,产量颇高。他的诗多是白话,他自谦说:“我的诗粗而且俗,不敢和雅人们的雅诗相提并论。” 冯玉祥读书十分用功。他当小兵时就抓住一切机会读书,有时甚至彻夜不眠。有时候为了晚上读书不影响别人睡觉,他就找个大木箱开个口子把头伸进去,借着那些微弱的灯光读书。后来他当了旅长,军务繁忙,但每天早晨还是要读两个小时英语。为了避免别人来打扰,他就在门口挂块牌子:冯玉祥死了。等到学习完了,再换块牌子:冯玉祥活了。冯玉祥虽然读书很勤,但是却没有半点读书人的斯文样。他领军的方式全是封建家长做派,对他的下属动辄打骂罚跪,丝毫不留情面。但冯玉祥碰到吴佩孚这个真秀才,就一点办法都没有。有一次河南旱灾严重,冯玉祥找吴佩孚商量解决的办法。吴佩孚听后拿出六个铜钱卜卦,卜完卦之后对冯玉祥说:“你不用着急,明天就会下雨,干旱就可以解决了。”冯玉祥问他:“那明天到底是几点钟下雨?”吴佩孚很肯定地说:“下午两点多。”冯玉祥听他说得言之凿凿,又敬佩他是有学问的,就信了他。结果第二天到了下午三点多钟,半滴雨都没看见。冯玉祥怒气冲冲地跑去质问吴佩孚:“你不是说今天下午两点多下雨,到现在怎么半滴雨都没见到?”吴佩孚不慌不忙地说:“谁说没雨,现在不正在下吗?只是你没看见而已!”冯玉祥莫名其妙,问:“请问雨在哪里?”吴佩孚说:“在西北方的莫斯科。”冯玉祥闻言欲哭无泪,又不好跟吴佩孚发作,只好作罢。
第四篇:家乡小名人
我们家乡的小名人
俎店中学杨劭璠
我们家乡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写字专家”,那就是我的爷爷。
每当春节来临,家里来的人是络绎不绝,哈哈声不断,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怎么回事呀?原来都是来求爷爷帮忙写对联或轴子的。每当这时,爷爷总是拿出毛笔龙飞凤舞地写上“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等吉言妙语。不用几分钟,一幅对联便完成了,上下联形成巧妙对比,无不让人啧啧赞叹。
当写轴子时,爷爷会工笔正楷的慢慢写,以表对过世老人的尊敬。
第五篇:习作 家乡名人
1、巴金、霍金、钱学森……这些名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我们家乡无锡也有一位家喻户晓的交通协管员,他就是老秦、秦加财。
老秦年近60旬,中等个、瘦瘦的、黝黑的皮肤,十年前他从工厂下岗后就一直从事交通协管员的工作。十多年来他不论严寒酷暑,不管风吹雨打,每天坚持站在马路上管理交通,用他的话说:“我从事的是最平凡的工作。”
有一次,老秦和往常一样正忙碌的值勤,一对骑电动车的年轻人经过了他的值勤路口,老秦上前礼貌地纠错,但骑车的年轻人却蛮横地把老秦用力一推,还振振有词地说:“你凭什么来管我?你算老几啊!”面对这样的情形老秦始终面带微笑,对违章的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老秦不厌其烦地劝说下,这对年轻人终于转怒为喜,笑着承认了错误。
老秦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市民的一致好评。人们不仅称赞他敬业的工作态度,而且对他规范的执法动作也大加赞赏。
老秦的辛勤工作得到了市民们的认可,一时间成为一名“网络红人”,还被有关单位评为“再就业明星”和“无锡市优秀协警”,他还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这种敬业精神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值得我学习。
2他,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他,一位忠于共党的老人;他,一位充满爱心的老人。他,就是家喻户晓的爱心老人——姜达敖爷爷。
姜达敖爷爷是一位长相平凡却又充满创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一位衣着朴素、脚下总是穿着一双旧布鞋的普通农村老人。要说他的传奇经历,三天三夜都说不完那!2001年那年,宜兴高塍邱新村的一位名叫杜水华的农民伯伯,在一次做瓦工活时不慎从高空坠落,成了一位高位截瘫的残疾人。姜达敖得知这起悲惨的事故后,立刻带着3600元钱和慰问品,来到杜水华的家里。他坐在杜水华的床头边,含着眼泪牵住杜水华的手,抚慰道:“水华啊,我知道你心里苦,可你千万别往坏处想啊!有共产党在,有人民政府在,有那么多关心你的人在,你一定要振作起来呀!”为了帮助助杜水华摆脱贫穷之苦,姜达敖还帮杜水华办起了一个小商店,毫不犹豫拿出5000元作为小商店的启动资金。杜水华对姜达敖爷爷感激不尽,还特意把小商店命名为“爱心商店”。店面开张后,姜达敖爷爷只要一有空,就会到“爱心商店”去坐坐。每次去,他都会花上100块钱买口香糖,与同事们分享。这不仅让同事们开心,也让杜水华伯伯有更多的收入。2008年汶川地震的第二天,姜达敖爷爷就第一时间到达红十字会,捐了1万元。事后,他还没停止他的捐款行动,又率先交特殊党费5120元。
有人看到姜达敖捐钱这么大方,便气愤地说:“钱又不咬你,何必白送给别人用!”有些没心没肺的人认为:“想出名吧,花钱让媒体关注你?”也有好心人劝告他:“捐少点,钞票捐光了,万一以后不发退休金了,今后的生活怎么办?”对于人们的劝阻和不解,他却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他坚定地说:“没有党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要回报党对我的恩惠,我要和党一起帮助贫困的人们。”
家乡的名人数不胜数,丁俊晖,徐悲鸿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姜达敖的爱心事迹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3、在我的家乡,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养鸡大王”,他曾经是大都市里一个不起眼的保安,但他从小就有着不屈服命运的志气。几年来,他通过自己的双手辛勤地努力,从大都市回到家乡,历经了许多次失败,最后靠养鸡致富,他,就是我的大伯。
大伯的养鸡场离村子不远,进入养鸡场,映入眼帘的是许许多多的小鸡,成千上万的白色小鸡就像给养鸡场的地面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毯子。只见大伯和他的助手一把鸡饲料倒下去,小鸡们都来争抢,好不热闹。
听奶奶说,大伯是一次偶然的发现使他走上养鸡致富的道路的。当时,大伯是一位不起眼的保安,一次他下班后到他的一个朋友家去玩,这位朋友办了几个养鸡场,专门养殖饲料鸡。很快,大伯发现养鸡收入丰厚,因此,就萌生了养鸡的念头。从那时起,大伯一边上班,一边利用空余时间到养鸡场学习养殖技术。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他终于把技术学到手。于是大伯就辞去保安工作,拿出多年打工的积蓄,东凑西借,投入5万元,建立了两个养鸡场,可是好景不长,这不,就当大伯第一次养鸡时,全国遭受禽流感,结果把本钱全赔了进去,还欠了一大堆债务。可大伯身上有着不屈服命运的志气,他毫不气馁,他白天在养殖场上忙忙碌碌,晚上又在台灯下读书,还把饲养的鸡全部注射了疫苗……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伯的努力下,他终于成功了,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鸡大户。
如今,大伯招收了5个返乡农民工专门负责养鸡场的喂料工作,每年都有很多户农民来向他买鸡苗,请教养鸡技术,大伯都毫不犹豫地传授给他们。
这就是我的大伯,一个远近闻名的“养鸡大王”。
4、我们村有一位“名人”,他就是我们村的“养猪大户”——李大叔。
李大叔养的猪个个肥头大耳,胖墩墩的,足有百十来斤重,活像一个个大肉球。
李大叔养猪十分有经验。每天一大早,李大叔便起来把猪圈打扫打扫,给猪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干完后,他便为猪做“早餐”了,“早餐”十分丰盛,不仅有上好的猪饲料,还有一些青菜萝卜呢!李大叔的猪也很乖,从不挑食,不管给他们什么食物,它们都会全部吃完,从不留下任何剩菜剩饭。每天中午,李大叔便会请来兽医,为他的猪检查身体,看看有没有病,如果有病,李大叔就让兽医为它们打针,直到好了为止。晚上,李大叔便会搬来一些稻草,为那些猪铺上,让那些猪睡得暖和些。难怪,李大叔家的猪会养得这么好。
每年年底,李大叔便把所有的大猪卖掉,留下小猪仔,让那些小猪仔长大后再卖。李大叔一年就因养猪就赚了七、八万元钱,没过几年,李大叔便发家致富了。
村里的人看到李大叔养猪能发家致富。便去请教李大叔,李大叔毫不犹豫地对大伙说:“只要对猪有无微不至的关照,那么猪也不会亏待我们的。”大伙听了,都知道了自己养猪不能发家致富的原因:没有给猪好吃的,没有为猪看病„„现在,我们村里的人都改正了养猪的方法,全都发财了,现在,大家都感谢李大叔的提醒,让我们村的人都发家致富了,过上了小康生活。
我非常敬佩李大叔。
5“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的,俗话说得好,每一粒粮食的背后都有一个辛苦勤劳的农民。
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村的一位农民——王大伯。
王大伯今年四十岁,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了许多。他的皮肤很黑,短头发,经常戴一顶草帽,穿一件很旧的褂子,显得又瘦又矮。但他种起田来一点儿也不含糊。
他每天起早贪黑,到田里治农药、除草„„干的是辛辛苦苦,也可算是兢兢业业。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已经种了几十亩田。从一开始一贫如洗到现在不愁吃喝。
王大伯不仅勤劳,而且充满了智慧。王大伯一开始不懂得种田的经验,所以吃了亏,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到处请教别人,自己也买了关于水稻或其它一些和种田有关的书。自己不识字,就让家里人读给他听,然后用心钻研,终于掌握了一些技术和经验。他经常说:“种田看起来简单,学问确实有不少呢!”
有一次,大家买种子,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买了同样的种子。只有王大伯和他们不同。有些人问他为什么买这种种子。他说:“凭我的经验,今年的天气适合这种种子。”果然,最后他收获的要比别人多很多。慢慢地他开始富裕了,最后用起了机械化。从此,他就成了我们村的名人。
6我的家乡山西运城有一位名人,他身长九尺,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家乡名人。武艺精通,便青龙偃月刀犹如青龙飞舞,刀起处,首级落,—他就是三国名将关羽,又叫关云长。
刮骨疗毒的故事就因他而起,关羽与庞德激战时,手臂中了庞德放的箭,由于箭上有毒,毒已经沾到骨头上了。华佗决定为他刮骨疗毒,一边与马良下棋,一面将手臂伸给华佗,华佗把肉割开,用刀往发黑处来回用劲地刮,远处都能听到,军帐中人个个吓的脸色发青,唯有关羽神情自然。一会儿,盆里的血满了。骨头上的毒刮完了,华佗用药敷上,又用针线将切开处缝合。关羽手臂伸展自如,一点不痛。
关羽不仅意志坚强,还是一位有情有义的人。
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处,于是千里走千骑,过五关斩六将,关羽不降曹操,他重于刘备、张飞的情义,尽管曹操送了很多礼品,还送吕布曾经骑过的赤兔痛快,家乡名人。他都不降,还送了许多金银珠宝,关羽谢了三拜,又走了。曹操想把他抓回来,让关羽投自己麾下,于是让六位大将挡住他,关羽仍去过五关,先后斩了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秦琪,又与夏侯大战三十回合,才过五关,去袁绍处见刘备。
关羽刮骨疗毒,过五关,斩六将让后人叹为观止。7在我家乡,表妹可是村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小名人”喔。她既不是歌星,也不是影星,可凭借她的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既然成了村里的小名人了!
按道理来说,小名人都是受大家欢迎、喜爱的。我表妹在村里可不是这样,大家每次见到她,都在找借口说自己有事,要先走了。表妹为什么成为小名人呢?让我慢慢向大家道明:
表妹名叫肖马金,今年10岁了。每当太阳公公才刚刚起床时,离我家不远的小表妹便一大早跑到我家问我:“表姐,问你个问题,猫为什么要有胡子?还有我们为什么是俩条腿走路,而猫却不是?为什么呢?”每当这时,我还在被窝里呢,常常用被子严严实实地把我的耳朵捂住。刚走出房间,表妹又来了:“表姐,小兔子为什么是白的?。。。。。”我一见她,就低着说:“问别人吧!”说完,我立刻像脱缰的野马,赶紧逃离。
在6年级上学期时,我们的课文中有一篇“学与问”,课文内容目的是要我们要在学中问、问中学,同时还要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新主人。表妹每天都向大家问问题,虽然大家都觉得很烦,可正是这样表妹的知识面变得越来越宽广了,她所知道的知识甚至超越了我。而且也是因为她的勤学好问,才成为了家乡的“小名人”啊
加油啊!“小名人”一定要把你的勤学好问坚持下去,将来你一定能成为有用之才!
8、我们村的宋茂林叔叔,被村里人称为“开荒王”!说起这个称号,宋茂林叔叔给我们介绍了他开垦荒山的过程.宋叔叔原来是一个工厂的职工,1998年下岗了.为了生活,宋叔叔决定承包老家的200亩(1亩~666.7平方米)荒山。可荒山上没有路、没有电、没有食物,平时很少有人到那里去,怎么办?在亲戚朋友的帮助和支持下,宋叔叔招用了四名下岗职工,硬是靠双手修了一条能通一辆农用车的盘山小路。路有了,还得通电。可是从村里往山上架线通电,需要很大一笔费用。为了解燃眉之急,他只好买了一台风力发电机,供日常照明用。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宋叔叔带领着下岗职工在山下平出了十几亩土地,种上庄稼和蔬菜。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宋叔叔合计着将这200亩荒山先载树,后养家禽。于是,他买来树苗,在山上栽上了成片的果树和板栗树。让他想不到的是,2001年夏季,在栽树的过程中,遇上了天灾,大风连带暴雨,毁掉了大多数的树木。看着自己的希望就这样呗风雨卷走了,宋叔叔并没有放弃,而是重新买来树苗栽上。创业过程中最难的是不懂技术。创业初期,宋叔叔对果木种植,山林养护和家禽养殖都一窍不通,为此,宋叔叔在创业道路上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由于不懂技术,他培育的第一批果树没几天就生病了;养第一批鸡时,赶上下大雨,鸡都被淋死了。一次次的失败和挫折没有让宋叔叔退缩。为了学好技术,他从书店买来科技读本,从理论实践刻苦钻研。如今,宋叔叔承包的200亩荒山已经绿树成荫、鸡鸭成群了。谈起往事,宋叔叔动情地说:“不要失去信念,不要心存埋怨。伸出手就有希望,迈出脚就有收获。”
9我的二哥称得上是我家乡的名人,他常常帮助贫苦的人,拿钱来资助生活困难的人。
我的二哥名叫阮振东,他有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高挺的鼻子下有着一张小而能说会道的嘴巴,他身材魁梧,很有精神。
二哥读完大学后找了一份安稳的好工作。工作了许多年,也赚了不少钱。再加上他的爸爸在林业局当局长,他们家的钱更是不少,在我们村算是富翁了。
二哥虽然很有钱,但是他没有把钱花在自己的身上,而是用来救济贫穷、有困难的人。
记得有一次,村里要铺水泥路,村里的每户人都要捐款拿来铺路。规定一个人要捐100块,小孩也不例外。二哥家里有4个人,理应捐400块,但二哥当时毫不犹豫地捐了1000块,是村里捐得最多的。政府还在从村里到镇上的这一段路都挂上了横幅,宣传二哥捐了1000块的事,二哥就因此在这片地方上小有名气了。
二哥也特别关心村里的老人,每逢中秋节,二哥总要买一些月饼送给他们;到了春节,又买一些肉和米送到他们家里;春节那天还发给他们红包。因此,村里的人都夸二哥是村里的大好人,总爱在亲朋好友面前夸他。
二哥就是这样,有着一副好心肠,致富不忘家乡,不忘回报社会,他不愧是我家乡的名人。
10我们家乡有位名人,他叫景海鹏,是山西运城盐湖区东杨家卓村人。
景海鹏从小学习非常刻苦,他一直想当航天员,为了能当上航天员,最早进教室的是他,最晚离开教室的也是他,有时他两三个星期都不回家。在高中最后一年,景海鹏终于收到了梦寐以求的飞行员录取通知书。
景海鹏在1988年时,顺利从保定航校毕业,驾驶过歼六等机型。1998年,他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中的一员,景海鹏欣喜若狂,现在他终于成为航天员中的一员,我们山西所有人都为他骄傲,为他自豪,为他高兴。
景海鹏曾经说过:“飞行员和航天员都没有捷径,坚持是唯一的选择。”“我理解,航空与航天最大的区别在于,航空可以99分,航天必须100分。航空的错误可以弥补,航天则无法弥补,航天员必须做到零失误。”正是靠着这样的精神,景海鹏才入选了神六航天员梯队。
2008年9月25日,神七上天,我们激动万分。神七上天,是我们每个人的希望;神七上天,是古老神州的梦想;神七上天,是炎黄子孙的骄傲;神七上天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神七上天,是祖国腾飞的标志!为了这一天,我们等待了很久很久;为了这一天,我们盼望了很久很久;为了这一天,我们也努力了很久很久。是你让我们的努力、希望得到了回报,我们爱你——景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