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散文性议论文段落结构
议论性散文
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 “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1、简介
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鉴赏议论性散文,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仔细体会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属于文学作品,而不是议论文。但是,它和一般性的散文如叙事性散文、写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有所不同,它的思想内涵是理,是对关于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散文只是它的写作笔法。从这个意义上讲,议论性散文的教学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理,即把握文章表达的事理或象征意义。但是,议论性散文又不是规规矩矩的议论文,它不是按照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来推理表达的,也不完全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来组织成文的,它的写法比较灵活自由,套用一句现成话来说,就是“形散神不散”。还有两点特别值得我们注意(在我看来,恰恰是最为重要的两点),那就是:1议论性散文在说理时常常是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有时说得很委婉、含蓄。2这种散文在说理时还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化色彩。
议论性散文的特点,在比较中更容易理解。
比较一:在结构和语言方面,议论性散文与议论文有明显不同。
先看一组例子。
高考议论文《把握人生的弯道》片段:
开头部分:弯道是赛车运动中的必经路段,而“弯道超越”则是每位一流赛车手的必备技术。一些车手注重车行中的弯道,于是他们登上了最高领奖台,而一些车手却轻视弯道,于是他们注定要失败„„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些人成功了,因为他们实现了“弯道超越”;而相反,一些人则将自己的前途断送在了弯道上。
结尾部分:面对弯道,我们无法避免;面对弯道,我们只有向前。前方是绝路,希望在拐角。勇敢面对,把握人生的弯道,超越对手,超越自我,实现人生的腾飞。
高考议论性散文《让弯道一马平川》片段:
开头部分:当“挑战无处不在”的竞争口号在现代人身上已得到切肤刻骨的体现时,当“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求胜意志已渗透芸芸人心时,我们在哪里攀援、超越、享受胜利之后的生命大欢欣?我们在哪里获得失败后修复生命的回天之术?
李敖给出了漂亮的答案:“若是生命没有弯曲的荆棘之原,创造会终结,信念会熄灭。”他的神来之语让答案昭然若揭——在弯道处超越,弯道便将一马平川。
结尾部分:苍山不语,尚倚红日傲风云;流水不止,犹作清泓向碧心。弯道,不仅要迎接,更要超越。迈出坚定的双脚,弯道也将一马平川。
从上述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议论文开头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结尾旗帜鲜明地解决问题,行文过程着眼于概念的阐释和问题的分析,语言理性、冷静、严密;而议论性散文不管是开头的入题,还是结尾的总结,似乎把理性的目的收在身后,而在身前举出感性的大旗,摇动大旗鼓动人心,语言鲜活,充满感情甚至是激情,指引人走向既定的目标。
打个比方来说,如果把写议论文比作身着校服做广播操,那么写议论性散文则像手执彩
带表演自由体操。比较二:在内容的展开方面,议论性散文、议论文、一般性散文,也各有不同。
再看一组例子:
高考议论文《熟悉》(其一)片段:
“一个崇高的目标,经过不懈的努力,就会成为壮举”,主观能动性使我们积极地改造熟悉的世界。瓦特面对熟悉的部件,改造出工业革命的龙头——蒸汽机;居里夫人面对熟悉的反应堆,提炼出放射性元素镭;富兰克林面对熟悉的风筝,证实了雷电的本质;西门子面对熟悉的电磁理论,制造出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面对熟悉的事物,人类需要动手实践,给它带来新的动力。(阅读提示:关注“理—事—理”的内容层次)
高考一般性散文《熟悉》(其二)片段:
熟悉的家乡,有清凌凌的水与蓝盈盈的天。爷爷的渔网在这长歌短诗般的山水之中,日复一日地收缩。我时常怀念那一场景:爷爷站在小木船头,划动着双桨,哼着农家小曲儿“清凌凌的水啊,蓝盈盈的天„„”我将小手放进清凉的河水中,随着船的前行划出优美的曲线„„我熟悉的家乡,我多想投入你的怀抱,洗涤我心灵的尘埃,回到熟悉的山水中。(阅读提示:体会画面感、情感性)
高考议论性散文《熟悉》(其三)片段:
我们熟悉的,只是天才的成功。“八金”的荣耀环抱了菲尔普斯,我们以为凭他的体质和条件,这是自然而然、甚至是理所当然的,却忽略了他从小每天被母亲逼入泳池进行训练,忽略了他大学每天近10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而正是这些不为人知的苦痛,才成就了游泳史上的奇迹啊!(阅读提示:有事,有理,有情,三者浑然一体)
高考议论性散文《熟悉》(其四)片段:
我时常独自思考:
最熟悉的人——自己,可我是否足够了解真实的自己,是否曾经违背自己的心智? 最熟悉的物——太阳,可我是否深知它四季的变化,是否曾经在阴天忽视它的光芒? 最熟悉的事——生活,可我是否认真过好了每一天,是否曾经误解了生活的蕴涵?(阅读提示:自由自在的表达,而自由的表达更容易创造个性)
从上面的四个例子中,可以明显看出三种文体在内容的展开上使用的方式是不相同的。议论文的内容展开,从整篇着眼,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环节;从局部看,主体部分的一个单元内容也要分为“说理—举例—再说理”三个层次,开头的说理提出观点,接着进行举例论证,其后再进行议论,深化主旨。
一般性散文的内容展开,首先是带着感情寻找相应的对象,在叙写对象时重视画面感、情境感,让人如临其境,深受感染。
议论性散文的内容展开,重目的而不拘泥于形式。它首先有说理的内在目的,然后或在叙事中寄托这种目的,或在抒情中点化这种目的。有时候,还可以直截了当地直奔主题,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打比方说,如果把写议论文比作火车沿论证的轨道前行,把写散文比作水流沿情感的河床跳跃,那么,写议论性散文则像天马于空中只管方向而不拘形式地飞翔。
2、写作特点
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语体风格
因此,议论性散文与一般议论文相比,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它的语体风格。一般议论文属政论语体,要求以抽象思维为内核的“线状结构”的语言,它更强调清晰的理性和严密的逻辑 性。而议论性散文属文学语体,它用的是以形象思维为内核的“片状结构”语言,它要通过具体的充满情感的描写,展现一幅幅画面,而且要把自己的观点蕴涵其中。
论证结构
就结构而言,议论文要求有严密的论证过程(即形成“论证结构”),按照逻辑层层展开,或是起承转合,或是演绎归纳,设置分论点则环环相扣,使用论据则精要概括,总之都强调规整严正、简洁清晰。议论性散文也是“议论”,也有议论的层次,但它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严格,它往往以内心感受为线索,由若干片段描写衔接而成。例如下面两段文字,主题都是:赞扬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提倡抛弃世俗。
3、举例
例1 跟随他人的期望可以声名显赫,可以去争取物质世界的充裕,这事实上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但并非所有的人都是如此追求。他们视功利如鸿毛,内心澄澈如水,如入无碍之境。司马迁在他人眼里完全是个废人,苏格拉底日日拖着肥大的身躯踽踽独行,贝多芬在他人看来只是个聋子,但他们都超乎他人的期望成为伟人。我们不仅要反省他们对于人生的自我认识,凡是精神伟大的人都拥有一颗自我认识的心,强烈的精神意识能帮助他们摒除外界的干扰,他们选择的是通向精神殿堂的捷径。不论世殊事异,他们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奋斗拼搏,从未放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们在他人期望的悖论中走向辉煌。
例2 桀骜不驯的李白把人生看作是一场漂泊,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自己设置的轨道上,不为周遭的一切所牵绊,包括富贵功名——尽管他也曾十分向往功名利禄;而淡泊名利的诗人陶渊明则毅然拒绝了朝廷上的钩心斗角,远离喧嚣,归隐田园,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生活;还有范仲淹选择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态度,辛弃疾选择了时刻准备着为国捐躯,上阵杀敌的人生道路——虽然直到双鬓斑白他仍壮志难酬。无论这些伟人的选择是否高尚,无论最终他们是否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只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选择,就应该义无返顾地走下去。
评析
例1是议论文的写法。先说事实,再行分析,最后总结出“在他人期望的悖论中走向辉煌”的一般规律。整个语段虽然渗透着作者的情感,但有鲜明的理性和逻辑。
例2是议论性散文的写法。它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个特写镜头,一个个意象,作者的观点、理念就渗透在这些镜头、意象之中,读者要通过这些镜头、意象去感悟作者的观点、理念。整个语段,虽然不乏内在的逻辑,但人物的形象性更为突出,情感也更加强烈。
例1 侧重理性,除了给人理性的认识,还能给人审美的愉悦。例2侧重于感性,文字显然更有“视觉冲击力”,更能吸引读者。
4、总结
构思议论性散文的基本途径就是“渗透”和“寄托”。把观点“渗透”到某一具体的人物事件中去,是议论性散文写作的重要因素。比如讲“心灵的选择”,一般议论文要分层分点,举例分析。议论性散文则往往从一人一事中选择最能表达自己理念的关节,通过想象联想,描绘出动情的画面,把观点渗透到画面中去。比如,写谭嗣同在生死关头的选择,写闻一多作最后演讲的选择,写项羽不肯过江东的选择等等。
写议论性散文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语言材料。因此,要想写好议论性散文就得在平时多观察,多积累。
高考满分议论性散文精选
谦让不可弃
面对激烈的招聘竞争,一位名叫张媛媛的女大学生却数次让座,不过就是这份谦让,却 被认为不适合激烈的市场竞争。这让我深思。(简单摘引材料,语言简洁,抓住了关键)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流传千年,指导着千万代的炎黄子孙找到人生中的航标,成就大业。其中,谦让一词,占据的重量犹如泰山之重。谦让是一种美德,是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所必备的。因此,无论何时,谦让不可弃。(提出观点,鲜明有力)
谦让不可弃,它是一种人格美。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小孩启蒙时期的必读名篇。孔融在吃梨子时,将大的好的让给兄长和父母,把最小的留给自己。孔融的谦让,也许有人认为他吃亏了,不过这只是人格低下的人才这么认为的。从中看到的,是一种孝道,尊敬之道,是一种道德高尚的人格美。(分论点1,谦让是人格美)
谦让不可弃,它是一种宽广和崇高。在中国古代的帝制中,世袭制之前禅让制。尧帝作为皇帝时,爱民如子,待民至亲至善,天下事如同自己的事,国家治理得一片祥平。但是岁月不饶人,人终会老去。尧帝也到了有心无力的时候,用有人要继承他的位置。有人认为尧的儿子可以担当,但尧地知道自己的儿子无能为力,于是把目光瞄准了有才能的舜,于是把位置禅让给舜。舜也不负众望,用心之国,人民更加安居乐业。尧帝是谦让的,他没有从家人的利益出发,让位给儿子,而是以天下人为念,让位于舜。尧帝的谦让,是一种宽广和崇高。(分论点2,谦让是宽广和崇高。)
谦让不可弃,它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航标。刘备临终托孤,手握诸葛亮的手,希望诸葛亮能代替自己,征战天下,自立称王。的确,以诸葛亮的才能,帝位大可取而代之。也许是谦让,也许是自己心中的航标,他拒绝了,他要以臣子的力量终生为幼主效力。到了诸葛亮死的那一刻,仍然为国家贡献着力量。(分论点3,谦让是人生航标)
谦让不可弃,它是安定与和谐的统一。来到韩国的街头,车水马龙,却丝毫没有混乱。车道有人,车主会谦让,让人先走。车与车相见,也会互相谦让,秩序井然。韩国的交通为什么可以这么和谐与安定呢?答案就是谦让。(分论点4,谦让是安定与和谐的统一)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有人认为一个人或国家必须锐意进取,谦让已经不合时宜,但我不以为然。谦让之所以能成为美好的道德,当前营造和谐社会,谦让更有它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会因时代的发展而变异,无论时代怎么发展美德就是“美德”,不会被时代所弃,只会散发出更新的魅力。(结论,因为谦让的特点作用,所以其在当今社会不会过时。论述有力,有针对性。)
【点评】:文章深刻地理解了材料,从赞同张媛媛的做法出发,以古今中外的几个典型例子深刻地论述了谦让的作用,进而水到渠成阐明在当今社会仍然要保持谦让这种美德,说服力强,针对性强。不足之处是分论点有一点交叉,但能这样列出几个分论点已属不易。
张扬与内敛
布莱尔曾说过:“一个人年轻时若是保守党,就太没有心肝,但一个人年老时若是自由党,就太欠成熟。”或许,张扬属于年轻人,内敛属于老人。
苏轼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李清照低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或许,张扬属于男子,内敛属于女子。
张扬,让阳光灿烂普照大地,让万物复苏;内敛,让月光撒下的清辉伴着失眠的人入睡;张扬,让滚滚长江水无休无止;内敛,让漫漫撒哈拉沙漠中的驼铃悦耳动听。
张扬与内敛,孰是孰非呢? 过于张扬,烈日会使草木枯萎;过于内敛,黑暗会让赶路的行人恐慌;过于张扬,江水会决堤;过于内敛,驼铃无法给迷路的人指明方向。原来,张扬与内敛谁也离不开谁。
年轻人和老人都需要张扬也需要内敛;男子和女子既要懂得张扬也要懂得内敛。张扬自己的青春,人生才会灿烂多彩。然而过于张扬就成了张狂。张狂是幼稚的表现,它可能会让你跌入万丈深渊。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面对着刘邦别有用意的提问,韩信低头看着棋局,漫不经心地 回答。在关键时刻,他不懂得内敛,依然口出狂言。殊不知他这句话更加坚定了刘邦要灭掉他的决心。张狂使他将自己推向死亡。我们要懂得在张扬中学会内敛。
内敛自己的个性,生活才会更安全。然而过于内敛就成了冷漠,成了懦弱。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志士感慨着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呢。他们渴望着识千里马的伯乐,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像吕尚碧溪垂钓,得遇重人的文王那般幸运呢?在期望与失望中等待,结果只能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我们要学会在内敛中张扬自己。我们要新颖,要多变,张扬自己的个性,让生活之水沸腾;我们要规范,要稳定,要内敛自己的浮躁,在坎坷面前心如止水。
内敛,是寒冷时妈妈送来的一衣温暖,是酷热时爸爸送来的一阵凉意,是口渴时的一壶清凉,是下雨时的一伞叮咛。
张扬,是欢快时的大声歌唱,是悲伤时的放肆呼喊,是欢聚时的载歌载舞,是离别时追着火车跑的背影。
人生中,用内敛和张扬来表达我们的爱,一滴水也足以让大海翻滚,一枯草也会让青山黯然。别忘了张扬,也别忘了内敛。
【点评】:这是一篇激情燃烧,文采斐然,辨证思辩,用诗化的语言阐明深刻的哲理的议论性散文。标题“张扬与内敛”对比鲜明,昭示文意指向,揭示文章中心。
作者紧密围绕“张扬与内敛”这一中心,审视中外,评论古今,例证、引证、比喻论证、正反论证多管齐下,将一曲“张扬与内敛”的辨证之歌演奏得精彩纷呈。文章开头引英国首相布莱尔和我国古代著名诗人苏轼、李清照的名言名句,揭示张扬与内敛的属性。再进一步从张扬与内敛的作用、尺度、意义等方面全方位地、多侧面地阐释了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让充满多变和浮躁的灵魂冷静,让充满稳定和暮气的头脑警醒。
作者文思泉涌,视野开阔,热情奔放;思维缜密,佳句迭出,文采飞扬。表现出不凡的语文功底和骄人的文学才华。
天平和七弦琴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私感情有关。
认知事物当然必得有严格的理智,不能纵容自己的感情和好恶。如果仅仅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下结论,大多数情况下会得出错误的判断,正如《韩非子》里那个宋国的富人,他的儿子与老人说的是相同的话,而他听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当然是没有道理的。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妻子私他,姬妄畏他,而客有求于他,都说他美于城北徐公。邹忌最后排除了感情因素的干扰,悟出了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常困于所溺。”因为有所溺,有好恶,感情上有亲疏远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便易于被迷失双眼。这时惟有理性的火光才能照亮黑暗混浊的末知世界,人类要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去,健全的理性才是可靠的阶梯,布鲁诺被烧死在鲜花广场时,欢呼的人群又何尝不以为自己才是真理的掌握者呢?但是布鲁诺相信理性这个内心的教师,他要让所向披靡的论据万箭齐发,射穿习惯和感情上依赖的迷雾,把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引人正轨。
理性固然在认识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们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 康德仰望星空的时候,他的内心泛起的是崇高的感情,正是靠了这亲近永恒、亲近真理的感情,他才能在认知彼岸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没有感情的存在,人类生活会陷人刻板和抽象,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分辨对和错,也要知道美和丑啊,没有了情感,艺术如何存在呢?只剩下了冷冰冰的法律条文,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切熟悉的温情都离我们远去,我们能说我们认识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吗?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呢?即使是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是篇二:议论性散文基本结构模式(整理精校版)议论性散文基本结构模式
作文辅导 1026 0621(1)议论性散文的基本结构模式
1.开头要求语言优美,开篇点题,开宗明义,先声夺人,字数100字左右。
2.本论部分一般要有三个片段,可以用小标题突出,标题要求简洁、明确、有内蕴,最好能体现文章观点。
每个片段应先散文化叙述(引用或化用诗文),再议论性评说(引用或化用诗文),使之契合写作要求(切题)。并能展示举例精当,引用或化用诗文,语言优美三个亮点。本论部分要“形散神不散”,用一根思想的红线(写作的主题)将三个片段串连起来,切忌堆砌材料。3.结尾部分干净利落,照应开头,点题并再次揭示观点。
(2)议论性散文主体结构安排
(一)主体并列式——最常用的主体结构安排
(二)以对一个人物的评价贯穿始终式
(三)主体纵横对比式
(四)主体递进式
例文:“逆境”与成才
正如水可载舟也可以覆舟一样,逆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点)人生的路很漫长,遇到荆棘、沼泽是很平常的事。西班牙著名画家戈雅为了逃避宗教裁判所的追捕,17岁就背井离乡;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普希金年轻时代就被流放;还有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导弹之父钱学森,他们做出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而他们所受的艰辛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逆境给予他们的是更坚定的决心,更顽强的斗志。应该说困难绝不是一件坏事,它可以锻炼人才,它可以创造奇迹。(正)但逆境对于每个人的作用并不都是一样。确实有人因无法忍受巨大的痛苦而放弃了,确实有人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而最终忍受失败了,甚至有人还感叹命运的不公。对于他们,逆境起了覆舟的作用;对于他们,困难的确是一件坏事。(反)例文:“逆境”与成才
正如水可载舟也可以覆舟一样,逆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点)人生的路很漫长,遇到荆棘、沼泽是很平常的事。西班牙著名画家戈雅为了逃避宗教裁判所的追捕,17岁就背井离乡;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普希金年轻时代就被流放;还有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导弹之父钱学森,他们做出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而他们所受的艰辛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逆境给予他们的是更坚定的决心,更顽强的斗志。应该说困难绝不是一件坏事,它可以锻炼人才,它可以创造奇迹。(正)但逆境对于每个人的作用并不都是一样。确实有人因无法忍受巨大的痛苦而放弃了,确实有人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而最终忍受失败了,甚至有人还感叹命运的不公。对于他们,逆境起了覆舟的作用;对于他们,困难的确是一件坏事。(反)例文:“逆境”与成才
这也许就是事物的两面性。但究其本质,逆境对于一个人产生怎样的影响并不在逆境而恰恰在人本身。对于一个有着崇高理想的人,一次次的挫折只会使他的意志更坚定,逆境对于他只是一剂强心剂,正如夏衍在《野草》中说的: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练。常听人说:如果没有阻力,我会是个人才。我却认为所谓人才,不应该只指有多高的学问,多大的才能,还应包括他承受压力,承受打击的能力,倘若没有这一点,就不应该称之为人才。温室中的花只能用来观赏,一遇风雨就会夭折,而真正能支撑和带动整个社会的应是经受过风雨洗礼而依然挺立的大树,他们才是真正的栋梁之才。(深)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完全可以利用外部条件,甚至去改变外因,使之为成才服务。(联)我们这一代年青人,几乎还没什么机会经受一些大风大浪,往往缺乏与困难斗争的勇气和毅力。因此正确认识逆境与成才的关系很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在一些小的困难中逐渐锻炼自己,使自己未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总)例文:“逆境”与成才
这也许就是事物的两面性。但究其本质,逆境对于一个人产生怎样的影响并不在逆境而恰恰在人本身。对于一个有着崇高理想的人,一次次的挫折只会使他的意志更坚定,逆境对于他只是一剂强心剂,正如夏衍在《野草》中说的: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练。常听人说:如果没有阻力,我会是个人才。我却认为所谓人才,不应该只指有多高的学问,多大的才能,还应包括他承受压力,承受打击的能力,倘若没有这一点,就不应该称之为人才。温室中的花只能用来观赏,一遇风雨就会夭折,而真正能支撑和带动整个社会的应是经受过风雨洗礼而依然挺立的大树,他们才是真正的栋梁之才。(深)当然,逆境仅仅是一个外部条件而已,也许在顺境与常境里更易成才,但只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完全可以利用外部条件,甚至去改变外因,使之为成才服务。(联)我们这一代年青人,几乎还没什么机会经受一些大风大浪,往往缺乏与困难斗争的勇气和毅力。因此正确认识逆境与成才的关系很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在一些小的困难中逐渐锻炼自己,使自己未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总)六步定式(层进式论证结构)
1、点:点明中心论点(字数约占文章的1/10)
2、正:正面举例论述
3、反:反面举例论述
(2、3字数约占文章的2/10)
4、深:深入开掘(字数约占文章的3/10)
5、联:联系现实(字数约占文章的3/10)
6、总:总收全文(字数约占文章的1/10)“点”
“点”要求开门见山,直入正题,点明中心观点。
这是引论部分。
“万事开头难”,写好开头意义重大,有经验的阅卷人往往一看开头,就能判定你的作文在审题、立意上是否过关,在语言上的功夫如何。
示例:《砖的联想》
①点:由软泥脱成坯,经烈火烧制变成坚硬的砖,联想到:一个人要想成为具有坚强意志和过硬本领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的磨练和考验。
“正、反” “正、反、深、联”四步是本论部分。
正、反例子最好各举一例。选例要典型,叙例要简明,议例要深刻。
示例:《砖的联想》
②正:以某大学优秀毕业生主动要求进藏为例,赞有志青年应自找苦吃,自觉锤炼自己。
③反:有的人胸无大志,一味贪图安逸,是懦夫行为。“深”,可以揭实质,挖根源,讲意义,论危害,进行辩证分析。
示例:《砖的联想》
④深: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有志青年只有在火热的斗争中才能锻炼意志和体魄。成才的关键是后天的磨练。享乐主义严重腐蚀了青年,摧折了他们作为人生支撑的精神支柱。
“联”,这是“深”的进一步深化。特别强调:如果能联系的话,首先应紧密联系改革开放这个最大的现实,即使是联系个人的生活、思想、学习等实际,也不能脱离社会潮流,要体现时代气息。一般地讲,这样联系实际后写出的文章“立足点高、时代感强、更有意义”。
示例:《砖的联想》
⑤联: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变革的重要的历史关口,国家的富强,事业的腾飞,对广大青年品德与能力素质的要求更高了。要想事业有成、报效祖国,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和过硬的本领。
“总”,这是结论部分。
“总”是收束全文,是针对中心观点回答怎么办的问题,可简单地、概括地谈。收总部分要注意与开头的呼应,不要变成中心论点的重复。
示例:《砖的联想》
⑥总:每个有志青年都应积极投身到火热的斗争生活中去,艰苦奋斗,把自己烧制成一块坚硬的砖。
小结:我们说“六步定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正反举例论述,不一定先正后反,也不一定以正为主;先反后正可以,以反为主也可以,或只反不正、只正不反都是可以的。“深”“联”也如此。先联后深,或“深联合一”,都未尝不可。字数的限制在开始训练时不妨严格一些,一旦熟练了,掌握了写作议论文的要领之后,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六步定式”运用得好,有利于使文章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方”。
训练: 作家冯冀才对王蒙讲述关于世界拳王阿里的一段故事:阿里每逢比赛总要事先出钱雇一些人,作为自己的反对者,让他们在比赛时给他起哄,骂他,羞辱他。这样,阿里的搏斗欲望才被刺激起来,力量鼓满全身,肌肉膨胀,精神上达到最佳竞技状态。“他需要挑战。”冯骥才说。
此时王蒙的眼睛灼灼发光,他似乎说,我也一样。
请你以《真正的强者需要挑战》为题,用“六步定式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写作训练参考提纲:
题目:真正的强者需要挑战
①点:真正的强者需要挑战。
②反:有的卑劣小人为了赢得竞赛,无耻地收买他人“捧场”,甚至雇人残害对方(美国某著名冰上运动员就雇人打断竞争对手的脚),弄虚作假,欺世盗名。
③正:阿里雇人反对自己,借此刺激自己的精神,激发起强烈的抗争意识,变成比赛的强大动力,这是真正的强者,有志气,有魄力。
④深:真正的强者不仅需要具备身体等物质方面的实力,而且首先应该在精神上坚强,自信,自尊。真正的强者要战胜对手,必须首先战胜自己的懒惰与怯弱,自觉地在逆境中锤炼自己。
⑤联:我们正从事前所未有的改革大业,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又一个拦路虎。面对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决不气馁,“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的民族精神必将在挑战中得到升华。
⑥总:每一个有志气、有实力的人都会坚强地充满必胜信念去迎接挑战,胜利属于真正的强者。篇三:议论性散文基本结构模式(整理精校版)议论性散文基本结构模式
作文辅导 1026 0621(1)议论性散文的基本结构模式
1.开头要求语言优美,开篇点题,开宗明义,先声夺人,字数100字左右。
2.本论部分一般要有三个片段,可以用小标题突出,标题要求简洁、明确、有内蕴,最好能体现文章观点。
每个片段应先散文化叙述(引用或化用诗文),再议论性评说(引用或化用诗文),使之契合写作要求(切题)。并能展示举例精当,引用或化用诗文,语言优美三个亮点。本论部分要“形散神不散”,用一根思想的红线(写作的主题)将三个片段串连起来,切忌堆砌材料。3.结尾部分干净利落,照应开头,点题并再次揭示观点。
(2)议论性散文主体结构安排
(一)主体并列式——最常用的主体结构安排
(二)以对一个人物的评价贯穿始终式
(三)主体纵横对比式
(四)主体递进式
例文:“逆境”与成才
正如水可载舟也可以覆舟一样,逆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点)人生的路很漫长,遇到荆棘、沼泽是很平常的事。西班牙著名画家戈雅为了逃避宗教裁判所的追捕,17岁就背井离乡;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普希金年轻时代就被流放;还有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导弹之父钱学森,他们做出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而他们所受的艰辛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逆境给予他们的是更坚定的决心,更顽强的斗志。应该说困难绝不是一件坏事,它可以锻炼人才,它可以创造奇迹。(正)但逆境对于每个人的作用并不都是一样。确实有人因无法忍受巨大的痛苦而放弃了,确实有人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而最终忍受失败了,甚至有人还感叹命运的不公。对于他们,逆境起了覆舟的作用;对于他们,困难的确是一件坏事。(反)例文:“逆境”与成才
正如水可载舟也可以覆舟一样,逆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点)人生的路很漫长,遇到荆棘、沼泽是很平常的事。西班牙著名画家戈雅为了逃避宗教裁判所的追捕,17岁就背井离乡;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普希金年轻时代就被流放;还有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导弹之父钱学森,他们做出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而他们所受的艰辛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逆境给予他们的是更坚定的决心,更顽强的斗志。应该说困难绝不是一件坏事,它可以锻炼人才,它可以创造奇迹。(正)但逆境对于每个人的作用并不都是一样。确实有人因无法忍受巨大的痛苦而放弃了,确实有人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而最终忍受失败了,甚至有人还感叹命运的不公。对于他们,逆境起了覆舟的作用;对于他们,困难的确是一件坏事。(反)例文:“逆境”与成才
这也许就是事物的两面性。但究其本质,逆境对于一个人产生怎样的影响并不在逆境而恰恰在人本身。对于一个有着崇高理想的人,一次次的挫折只会使他的意志更坚定,逆境对于他只是一剂强心剂,正如夏衍在《野草》中说的: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练。常听人说:如果没有阻力,我会是个人才。我却认为所谓人才,不应该只指有多高的学问,多大的才能,还应包括他承受压力,承受打击的能力,倘若没有这一点,就不应该称之为人才。温室中的花只能用来观赏,一遇风雨就会夭折,而真正能支撑和带动整个社会的应是经受过风雨洗礼而依然挺立的大树,他们才是真正的栋梁之才。(深)当然,逆境仅仅是一个外部条件而已,也许在顺境与常境里更易成才,但只要我们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完全可以利用外部条件,甚至去改变外因,使之为成才服务。(联)我们这一代年青人,几乎还没什么机会经受一些大风大浪,往往缺乏与困难斗争的勇气和毅力。因此正确认识逆境与成才的关系很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在一些小的困难中逐渐锻炼自己,使自己未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总)例文:“逆境”与成才
这也许就是事物的两面性。但究其本质,逆境对于一个人产生怎样的影响并不在逆境而恰恰在人本身。对于一个有着崇高理想的人,一次次的挫折只会使他的意志更坚定,逆境对于他只是一剂强心剂,正如夏衍在《野草》中说的: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练。常听人说:如果没有阻力,我会是个人才。我却认为所谓人才,不应该只指有多高的学问,多大的才能,还应包括他承受压力,承受打击的能力,倘若没有这一点,就不应该称之为人才。温室中的花只能用来观赏,一遇风雨就会夭折,而真正能支撑和带动整个社会的应是经受过风雨洗礼而依然挺立的大树,他们才是真正的栋梁之才。(深)当然,逆境仅仅是一个外部条件而已,也许在顺境与常境里更易成才,但只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完全可以利用外部条件,甚至去改变外因,使之为成才服务。(联)我们这一代年青人,几乎还没什么机会经受一些大风大浪,往往缺乏与困难斗争的勇气和毅力。因此正确认识逆境与成才的关系很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在一些小的困难中逐渐锻炼自己,使自己未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总)六步定式(层进式论证结构)
1、点:点明中心论点(字数约占文章的1/10)
2、正:正面举例论述
3、反:反面举例论述
(2、3字数约占文章的2/10)
4、深:深入开掘(字数约占文章的3/10)
5、联:联系现实(字数约占文章的3/10)
6、总:总收全文(字数约占文章的1/10)“点”
“点”要求开门见山,直入正题,点明中心观点。
这是引论部分。
“万事开头难”,写好开头意义重大,有经验的阅卷人往往一看开头,就能判定你的作文在审题、立意上是否过关,在语言上的功夫如何。
示例:《砖的联想》
①点:由软泥脱成坯,经烈火烧制变成坚硬的砖,联想到:一个人要想成为具有坚强意志和过硬本领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的磨练和考验。
“正、反” “正、反、深、联”四步是本论部分。
正、反例子最好各举一例。选例要典型,叙例要简明,议例要深刻。
示例:《砖的联想》
②正:以某大学优秀毕业生主动要求进藏为例,赞有志青年应自找苦吃,自觉锤炼自己。
③反:有的人胸无大志,一味贪图安逸,是懦夫行为。“深”,可以揭实质,挖根源,讲意义,论危害,进行辩证分析。
示例:《砖的联想》
④深: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有志青年只有在火热的斗争中才能锻炼意志和体魄。成才的关键是后天的磨练。享乐主义严重腐蚀了青年,摧折了他们作为人生支撑的精神支柱。
“联”,这是“深”的进一步深化。特别强调:如果能联系的话,首先应紧密联系改革开放这个最大的现实,即使是联系个人的生活、思想、学习等实际,也不能脱离社会潮流,要体现时代气息。一般地讲,这样联系实际后写出的文章“立足点高、时代感强、更有意义”。
示例:《砖的联想》
⑤联: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变革的重要的历史关口,国家的富强,事业的腾飞,对广大青年品德与能力素质的要求更高了。要想事业有成、报效祖国,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和过硬的本领。
“总”,这是结论部分。
“总”是收束全文,是针对中心观点回答怎么办的问题,可简单地、概括地谈。收总部分要注意与开头的呼应,不要变成中心论点的重复。
示例:《砖的联想》
⑥总:每个有志青年都应积极投身到火热的斗争生活中去,艰苦奋斗,把自己烧制成一块坚硬的砖。
小结:我们说“六步定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正反举例论述,不一定先正后反,也不一定以正为主;先反后正可以,以反为主也可以,或只反不正、只正不反都是可以的。“深”“联”也如此。先联后深,或“深联合一”,都未尝不可。字数的限制在开始训练时不妨严格一些,一旦熟练了,掌握了写作议论文的要领之后,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六步定式”运用得好,有利于使文章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方”。
训练: 作家冯冀才对王蒙讲述关于世界拳王阿里的一段故事:阿里每逢比赛总要事先出钱雇一些人,作为自己的反对者,让他们在比赛时给他起哄,骂他,羞辱他。这样,阿里的搏斗欲望才被刺激起来,力量鼓满全身,肌肉膨胀,精神上达到最佳竞技状态。“他需要挑战。”冯骥才说。
此时王蒙的眼睛灼灼发光,他似乎说,我也一样。
请你以《真正的强者需要挑战》为题,用“六步定式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写作训练参考提纲:
题目:真正的强者需要挑战
①点:真正的强者需要挑战。
②反:有的卑劣小人为了赢得竞赛,无耻地收买他人“捧场”,甚至雇人残害对方(美国某著名冰上运动员就雇人打断竞争对手的脚),弄虚作假,欺世盗名。
③正:阿里雇人反对自己,借此刺激自己的精神,激发起强烈的抗争意识,变成比赛的强大动力,这是真正的强者,有志气,有魄力。
④深:真正的强者不仅需要具备身体等物质方面的实力,而且首先应该在精神上坚强,自信,自尊。真正的强者要战胜对手,必须首先战胜自己的懒惰与怯弱,自觉地在逆境中锤炼自己。
⑤联:我们正从事前所未有的改革大业,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又一个拦路虎。面对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决不气馁,“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的民族精神必将在挑战中得到升华。
⑥总:每一个有志气、有实力的人都会坚强地充满必胜信念去迎接挑战,胜利属于真正的强者。
第二篇:议论文各种结构
议论文各种结构范文
议论文范文1——并列组合结构
近些年来, 外来文化的冲击已经波及汉语, 于是有知道莎士比亚而不知道汤显祖的, 有见面就‚哈罗‛而不知说‚您好‛的, 有懂得镭射而不知何谓激光的……母语, 迫切需要我们捍卫了。
捍卫母语, 珍爱母语, 是我们的责任。有人说: ‚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它的历史。‛的确, 作为文化主要载体的语言, 一旦丧失, 就断了历史,断了文化之脉。汉语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够沿用至今的语种之一, 它的强大生命力本身就是对其价值的最好证明。汉语之于我们, 更是一种感情一种精神。它连接起中华民族, 是每一个华人血管里流淌的血液。面对国内高校重英语轻汉语的怪现象, 不少专家人士表示忧虑。而国外逐渐兴起的汉学热, 只能让我们深刻反思。一个没有语言的民族是不幸的, 而一个有语言却弄丢了的民族是可悲的。
发展国语, 净化母语, 是我们的使命。毋庸臵疑, 汉语必然而且应该与时俱进。汉语只有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才能永葆生机。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掌握汉语发展方向的问题。徐寿当年引进西方科学, 特别是引进化学的时候, 系统地整理出一套元素命名, 至今仍使我们受益无穷。相比之下, 当代科学界则逊色得多。时常可见科学文献中出现连串的英文字母, 而在日常生活中放着‚电视‛不用而要用‚TV‛的就更加令人发指。所谓‚恐龙‛、‚粉丝‛、‚PK‛,其实只是幼稚与浅薄, 而非时尚。这是对汉语的亵渎。捍卫母语 ,必须从还母语纯洁开始。
弘扬母语, 传承母语, 是我们的荣耀。汉语要在世界语林立足, 需要华人的共同努力。在这一点上, 坚持讲汉语的杨振宁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最近吵得沸沸扬扬的韩国江陵端午申遗事件已经凸现中国传统文化流失之严重, 不知下一场文化侵略的矛头是否会指向汉语?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汉语从远古之河一路流来, 浸入我们的血液里。昨夜梦魂里有诗人吟唱, 血脉里翻滚着长江黄河的波涛。
显然, 这篇议论文范文中的三个分论点‚捍卫母语,珍爱母语,是我们的责任‚弘扬国语, 传承母语,是我们的使命‚发展国语,净化母语,是我们的荣耀.议论文范文2——对照式结构
镜乃一种语言, 买一面好镜则买来了‚忠言‛, 也许它‚逆耳‛, 却‚利于行‛。如果当初齐威王没有接受邹忌的讽谏, 又怎么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呢?如果当初唐太宗没有接受魏征的劝告, 又怎么能获得‚贞观之治‛的局面呢?他们懂得‚买来‛了‚逆耳之言‛这面镜子, 则买来了天下, 胜过百万黄金所能换取的东西。然而, 不会买者亦有之, 商纣王不愿买来广开言路、善纳忠言的国策, 以致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于火海的下场;项羽不愿要从谏如流、接纳忠言的忠臣, 以致落得个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的悲剧。不会‚买镜‛的人终究不能成功。这段议论文范文中, 以‚然而‛为界, 前面举的齐威王、唐太宗两个例子, 是从正面论述, 后面举了商纣王、项羽两个例子, 是在从反面论述, 这也是对照式结。
议论文范文3——观点与事例之间的过渡
我们要重视‚专才‛。我们不能奢求每个人都成为全才, 我们应重视那些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有独特建树的专才。被称为文化昆仑的钱钟书先生当年数学不及格, 却被清华大学录取, 后来成为一代国学大师。铁一般的事实证明: 专才不仅是人才, 而且可能成为大有用处的人才。
这段议论文范文中话共四句话, 第一句话是论点, 第三句话是事例。第二句和第四句分别是‛过渡‛和‛分析‛。正是因为有了这两句, 观点和事例就粘连起来了。
议论文范文4——多论据的归纳
疑是思之始, 学之端。科学上的重大突破, 理论上的重大创造, 往往是从疑开始的。‚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挂灯摇摆幅度不论大小, 为什么时间都是一个样?‛这个‚疑‛使伽利略发现了等时性的原理。这些自然现象, 皆是人们生活中惯常所见, 然而, 寻常人熟视无睹,惟有具有探究精神的人对此产生‚疑‛,努力探索, 以至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
这段议论文范文话共有四句, 第一句是提出论点, 第二句是过渡勾连, 第三句是列举了两个事例, 在每一句事例之后,均有一句分析, 指出共同点, 第四句是对共同点的归纳。这一句归纳(实为真正的‚讲道理‛)大大加强了论证力量。
议论文范文5——‚演绎推理法‛
万丈高楼平地起,但大家知道,只有在坚固的基础上才能筑起万丈高楼;在沙地上是建不起高楼的,可见,打好基础对做好事情是多么重要。达芬奇的老师开始不是教他创作什么作品, 而是要他画蛋, 实际上就是要他严格训练用眼细致的观察形象, 用手准确地描绘形象,手眼一致,不论画什么就能得心应手了。正是因为达芬奇经过了严格的基础训练, 终于创就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成为一代宗师。
这段议论文范文由三句话组成, 第一句是用一个比喻推出了一个一般性的道理(论点): 要做好事情, 就必须打好基础。在演绎推理中, 这就叫大前提。第二句说达芬奇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严格的训练, 这就叫小前提。第三句自然而然地得到结论: 达芬奇之所以取得艺术成就, 是因为他经过了严格训练。这样的逻辑推理是令人信服的。
高中议论文范文 :
《读书——生命飞翔的羽翼 》
著名苏联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一个知识的殿堂,是人类最好的精神食粮,也是人鸿鹄高翔的羽翼。(由名言引出论点,扣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本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读书是为了更好地获取更多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帮助自己创造,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战国时期,苏秦去秦国以连横说进行游说,多次给秦惠王上书也未被采纳。回到家中,父母妻嫂都不理睬他,于是他就找出许多书籍发奋研读。终于以合纵之策而身佩六国相印。(为什么要读书。)
读书最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一本好书能使一个人思想精密,见解精辟。道德高尚,从而塑造自己的性格。那些内容粗糙的‚劣制品‛完全可以省略不读。在这一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个典范。恩格斯虽然只上过中学,但是他发奋研读许多有价值的好书,因此十九岁就会有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后依然多年如一日地勤奋学习更多的知识,终于成为一个知识广博的人,在后来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传播科学,共产党主义理论中有很大贡献。(怎样读书?读高质量的书。)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提高,与他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学习可以
有很多方法,但是这种始终如一的学习态度是没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庄子说: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一个人活得再长也总有死去的一天,但是知识的海洋却永不停歇得奔流着。坚持学习让人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但若不能不断补充知识和积累知识,便会被失单的步伐所抛弃。著名作家歌德认为:谁落后于时代,必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在21世纪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里,若不能不断供给自己新的知识,将会被时代所淘汰。(怎样读书?始终如一地读书。)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可见,不同的阅读能开发人类不同的信纸,增长不同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更应该发奋勤读,让书成为我们生命飞翔的羽翼。(由名言作结,回扣题目。)
《学会舍弃 》
鸣蝉奋力地甩掉了外壳,因而获得了高空中自由的歌唱,壁虎勇敢地挣断了尾巴,因而在危难中保全了它弱小的生命;算盘若填满自己的空位,变得‚座无虚席‛,将丧失自己的运算功能。(用自然现象起兴,引起读者联想。)
对那些不该拥有的东西,我们应该舍弃。(亮出话题及观点。)
现实生活是复杂的,而我们的承受力有限。如果大脑是一个仓库,不管仓库多大,一种东西充斥其中时,另一种东西定然无法进入。比如读书,当我们痴醉于金庸古龙梁羽生的刀光剑影中,我们又怎能专注于复杂的几何方阵,怎能用心于浩繁的英语单词呢?想读的和该读的,你必须在两者间作出选择。(结合现实生活,做一般性的话题阐释,人要学会取舍。)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情需要作出类似的选择。舍弃应该舍去的,你便是智者;舍弃不该舍去的,你就是愚夫。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没有顾及家具、财产、衣物,甚至没有顾及生命,却从熊熊大火中救出了几箱书。舍弃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住了那些启迪心智、净化心灵的真正的财富。而有些人,终生抱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信条,追逐着金光闪闪的财宝。为了庸俗的追求,他们舍弃了人格和道德,舍弃了人性中的真善美。错误的舍弃,使他们的一生龌龊卑鄙。(以高尔基为例引出两种相反的舍弃,强调人生中需要学会正确舍弃,文意进了一步。)
正确的舍弃,往往需要青松秋菊般的高尚风格。据说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原本是张、叶两家争执之地。张家主人乃当朝宰相,张老夫人致信给他。他回信却说‚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让出三尺。叶家深感惭愧,也让出三尺,便成了‚六尺巷‛。那位宰相舍弃了自己面子上的威严,以宽仁礼让的胸襟,大度能容的气慨,化干戈为玉帛,止争斗于未起。如果不是有超出常人的气量和胸怀,怎会作出如此的舍弃?(怎样取舍?联想‚六尺巷‛的故事,论述了正确的舍弃需要高尚风格,层次更进一步。)
正确的舍弃,不会像随手扔掉废纸团那样轻而易举,它还需要勇气、决心和果敢。赵武灵王废除旧制,提倡胡服骑射时,许多人反对阻挠,但他有勇气有决心,坚决果敢,最终创下名垂青史的千秋伟业。舍弃的过程是艰难的,尤其在忍痛割爱的时候。西蜀道上马嵬坡前,唐明皇赐死杨玉环,以政治家的眼光看,用一个贵妃的死换得半壁江山的暂时安宁,也算是值得的。可是,‚宛转娥眉马前死‛,‚回看血泪相和流‛,偏偏‚君王掩面救不得‛。此景此情,怎么不让人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呢?(怎样取舍?联想赵武灵王与唐明皇的事例,论述了正确的舍弃还需要勇气、决心和果敢。)
不是每一株幼苗都能长成参天大树,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生活要求我们必须学会舍弃。算盘要想具有运算功能,必须舍弃多余的算珠。你向往山居的清静,就必须舍弃都市的繁华;你仰慕奋斗者的成功,就必须舍弃安逸闲散的生活;你希望走遍千山万水,就必须舍弃乡土乡音的柔美与温馨。(排比句段,由自然而人事进行联想陈述,既是总结,又是强调。)
我们应该学会舍弃。(回归话题)
《魂兮归来 》
没有核的果实无法在自然界生存,没有米粒的稻穗总是扬着无知的头颅。那么失却了魂魄的人呢? 在这个传媒众声喧哗的年代,在这个文化、伪文化鱼目混珠的年代,我们是否已被繁花迷了眼,丢了心?(由自然现象引出话题‚传统文化的迷失‛。)
康德有云:常有二理,在手心焉;敬而畏之,与日更新;上则为星辰,下则为德性。但是在今天,当我们只会坐在草地上,四十五度仰望空中生长的朵朵浮云时(郭敬明),谁还能理解昔日哲人心中的敬畏之情?当‚简单‛的《老鼠爱大米》唱红大江南北时,谁还会重拾‚青青子矜(衿),悠悠我心‛那般泛黄的感动?(摆出现象。)
当下的文化生活常流于简单、幼稚。无可否认,青春文学确实能带来梦幻般的感动,通俗歌曲也不失为茶余饭后的消遣,但倘若这一切成为文化的主流,当一个人沉浸于其中难以自拔时,很难想象他能直面现实,让心智与身体共同成长。(分析原因。)
当下文化生活的另一股暗流便是平庸、浮躁的喧嚣。每天,大量的娱乐新闻让人们津津有味地咀嚼名星的绯闻琐事,各类‚速读名著‛‚小故事里的大智慧‛常驻畅销书列。以至于有人不无忧心地说,当绿蒂主动投怀送抱时,维特还有什么烦恼?(分析原因。)
一个人可以忍受物质生活的贫困,却不能不追求精神生活的高贵。类似的文化快餐除了提供暂时的声色之娱,还有什么能留驻心田,在心湖里回荡几许波纹的呢?
个体的精神文化缺失令人遗憾,但当其成为整体性的精神信仰缺席便是可悲甚至是可怕的情形了。中国旧有的三纲五常已被破除,新生的文化秩序尚未完全建立,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我们,是否也成为了迷惘的一代?(论危害)
魂兮,归来。
所幸的是,人文精神并未完全流失。当年轻志愿者马骅在梅里雪山间失去生命时,便将诗人的理想主义带到了那里,成为了插在精神雪峰上的标杆。当昆曲在大学校园引起轰动时,不由让人相信,传统的文化经典对于麦当劳下长大的年轻人们仍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
一个人仅仅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拥有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对于青少年而言,精神之魂也许并不在远处,而在被重重伪文化掩盖的内心深处。(提办法,表期望)
《生活,需要经常地清点 》
我们都知道定期要对自己的物品清理查点,哪些是生活必要的,哪些又是对生活并不太重要的,以此来决定对它们的取舍。其实生活也是如此,需要经常地清点,我们在清点生活的过程中,清点着生命。(以清点物品起兴,自然地引出清点生活。)
人的生命是非常短暂而有限的,而我们渴望得到的东西,希望去做的事却是很多的,这个好,那个也不错,但是我们必须要清醒地意识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总该对自己要做的事有所取舍选择,将自己的精力放在自己最该去做,最想去做的事情上,专注而有目标,这样做事情才会有希望。如果一个人在一生中不能够经常地果断地舍弃一些不该投入精力的事情,什么都渴望得到,时时、处处都劳心劳力,其结果只能是让自己失望,所以,生活真的需要经常清点。(讲道理,重在阐释为什么要清点。)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小草舍弃了活在大树的浓荫里,才生长得更加坚韧;小鲤鱼舍弃了平淡地游弋在水中,逆水前行克服困难,才迎来了最终跃过龙门的成功;居里夫人舍弃对享乐的追求,潜心研究,最终为人类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陈景润舍弃了安闲自在地作一件平凡的事,而胸怀大志,在简陋的生活环境中埋头苦干,实现了他多年的目标——证明出了哥德巴赫猜想。他们之所以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都将自己的精力放在一件事上,一个目标中,全身心地投入对理想的追求。(摆事实,为什么要清点。)
每个人都是多梦的,对未来有着各种各样的设想,对要干的事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但要明白的是精力有限,总会有取有舍,有失有得,将自己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他的追求才会有价值,有希望,即使到头来没有鲜花和掌声,他也是成功的,因为,毕竟,他没有遗憾。(讲道理,为什么要清点。)
放弃了追求享乐,才能活得更好,更有价值;放弃了纷繁世事,才能集中精力去做大事;放弃了思绪乱飞,才能平和心境,追求自然; 放弃了世俗的偏见,才能寻觅到久已失去的自我。所以,生活,真的需要经常地清点。(清点什么,怎样清点。)
评点:本文篇首开门见山,旗臶鲜明地提出观点:生活需要经常清点。第二、三、四段谈为什么要经常地清点。第二段指出因生命和精力有限我们必须学会取舍,因而必须对生活进行经常的清点。第三段从自然界的小草、游鱼过度到人生的取舍,有力地证明了只有学会取舍才能成就事业和梦想。接下去具体写我们应该如何清点生活,哪些需要放弃,哪些需要保留,论证层层深入,结构清晰合理,最末三个排比段的运用,使结尾很有力度,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小议“洋名热”》
目前,一股“洋名热”正在我国悄悄地兴起,一些企业改头换面,为自己的产品打上洋名,什么“奥尼”、“奥丽丝”等标准洋名在市场上比比皆是;也有一些热心的父母为子女取上“海伦”、“杰克”之类的洋名。
为什么会出现这股新热潮呢?首先要归根于人们崇洋媚外的思想。早在旧中国,洋货充斥市场,人们便与洋货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前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人们与“洋”又广泛接触,这洋包括洋货、洋人,当然也包括洋名,这样就加深了人们崇洋媚外的思想。一些厂家以“中外合资”的身份引以为豪,一些父母也以自己的孩子有个洋名而自觉不同凡俗,高人一等。
其次,由于人们崇拜洋名,某些企业乘虚而入,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特征,给自己的产品打上洋名,以迷惑顾客,打开销路。
洋名扬名者有之。日本“松下”、“索尼”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在中国很畅销;饮料“可口可乐”也深受群众青睐。这似乎是洋名在发挥优势。但中国“茅台”五粮液是上乘美酒,“茅台”举世闻名,“五粮液”誉满神州,而它们是地道的“土名”没有丝毫洋味。这样一来,洋名可以扬名,土名也可以扬名。
查取洋名无名者亦不乏其例。现在市场上某些产品的洋名,晦涩离奇,令人费解,甚至连它是食品名、服装名还是其他名都令人搞不清楚,这样的商品,人们只能敬而远之,更谈不上扬名了。当然也有些商品,名字又太土,令人自然不自觉地与过去那种落后产品联系起来(这当然是一种偏见),更重要性的是这些商品没有吸引人的独到的优点,因而没有扬名。
由上观之,无论洋名土名,它们都只是一个名称布局,其主要目的是将不同的事物区分开来,名是一个表面现象,是产品是否扬名的外因条件。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是事物的“实”,它才是名与实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是内因。就一产品而言,指产品优劣;就一个人而言,指品德成就与贡献等。“松下”电器受青睐,这并非松下这一品名在起作用,如果单在脑中想“松下”这一音译名词,谁都会索然无味。但“松下”功能广、性能好、质量高,这一“实”才是松下畅销扬名的根本原因,即内因。再如“贵州茅台” 香味浓而纯正,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从而扬名。我们总不能说这名声归功于“茅台” 这两个很普通的字吧?
同样,一个人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与他的名字也一相干。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这些伟人的名字并无特别之处,但他们的成就、贡献是全世界人民有目共睹的,他们的英名将永远被人们记住。相反,一些父母即使给孩子取一个外国总统的洋名,他们的孩子也不一定就成大器。
第三篇:议论文段落设置
一、优美语言成段
巧用比喻排比句
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连贯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比喻语句连接起来用。它可由词组构成,也可由句子构成,在议论散文的各部分中,均可以使用。假设旬、因果句、条件句、对比句皆可排比。运用排比句,可有效的增强语势。
例一:“选择善良是一块路标,在你迷失方向之时,给你指明前进的方向;选择善良是一口清泉,在你干渴之时,给你生命的滋润;选择善良是一双有力的手,在你无助之时,给你巨大的帮助。因此心灵的选择,一定要择善而从。”(2902年高考优秀作文《择善而从》)解说:用比喻排比句,扣住了本文的话题“选择善良”,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
例二:健康会随着时间损毁,美貌会随着光阴耗尽,荣誉会随着历史尘封,而诚信却如一杯醇酒,越是品得长久,就越是显得芬芳怡人。(《把“诚信”留在心里》)解说:这一组对比排比句,不仅使主题鲜明突出,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语言气势。例三:诚信是一座桥,它能拉近你我的距离;诚信是一种信念,它能激发你的斗志;诚信是一叶扁舟,它能载你到达成功的彼岸。(《小议诚信》)解说:这一组比喻排比,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形象性,平添了文章的色彩与气势。例四:拥有诚尊,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心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整个海洋。
解说:三个排句,三个妙曼的比喻,意在言外,发人遐思。恰恰构成了一个极为成功的层递式铺排,从而大大浓化了作文的色彩,增强了作文的美感。
巧用假设句:
所谓假设句就是通过对假设条件下可能产生结果的推测,来证明论点正确的一种分析方法。因其用假设复旬构成,所以称其为假设句。
例一:假如父母是天空,我们便是天空中的云彩;假如父母是海洋,我们便是海洋中的鱼。云和鱼是感觉不到天空和海洋的存在的,虽然他们-离开将无法生存,我不奢望和完全了解天空和海洋。只希望做聪明一点的云和鱼,能多一点地与父母沟通和交流。例二:如果没有钟子期的知音之声,也许伯牙的《高山流水》只能埋葬于荒山野林间。如果没有那位老教授的欣赏,也许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只能长眠于街市深巷商。如果没有能人善士的指点迷津,那么没有哪一位君主可以成就千秋霸业,名垂千古!(2003年高考《打开另一扇心门》)巧用条件句
一所谓的条件句是指由条件复句构成的排比句或对称句。正因如此,只有前后两部分问具有条件与结果关系时,方可使用条件句。它常用条件安句的关联词与对称句的重量词语,换言之,条件复句的关联词是构成这种排比句与对称句语言标志。
例一:勤学苦练使成功的必要条件。有勤,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誉;有勤,才有了祖逖“闻鸡起舞”的美谈,也方有了雄才大展、北伐报国的伟业;有勤,才有了张海迪“当代保尔”的称号,也才有了“通五经、贯六艺”的这位当代青年学习的楷模。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不也曾积数十年辛勤耕耘慨而叹道:“一分辛苦一分才,勤能补拙是良训”吗?由此可见,碌碌无为与大有作为之间差的不就是一个“勤”吗? 勤,有如一架彩桥,把人们从无知引向有知,从有知引向有才,从有才引向有为„„ 巧用对称句
所谓对称句,就是两两对举出现,而字数不要求完全相等或对称,不要求完全工整的句子。
在议论文中,对称句既可用来说理,又可用来举例。因为它要求用大至整齐的句式,对称的结构来证明论点,有意识地运用对称句,不仅可以提高语言锤炼的能力,而且因为运用论据极为简洁,还可锻炼对事例的高度概括能力。如果说“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那么,对称句的应用,也会使文章因之生辉。
例一: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已是被无数古今事实证明了的真理。邹忌直言讽谏齐王悬赏纳谏。齐国得以强盛。王平诚心忠告,马谡固执己见,街亭终致失守。唐太宗任用魏征,开言路、纳直谏,得有贞观之治;朱元璋求教朱升,广积粮、缓称王,建立大明天下;李鼎铭的意见得到采纳,精兵简政,人民拥护;马寅初的理论遭到批判,人口激增、国家受害„„这些事例,不都有力地说明了”从善如流”的重要吗? 解说:就段的构成而言,首句为起始部分,提出了论证中心: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尾句为终结部分,以反问句,对小段中心进一步加以强调总括。中间几例是段的展开部分,它们或写兼听,或写偏信,两两相对,经纬分明,不仅句式整齐,写得极为概括简洁;而且长短句参差错落,令人读起来跌宕起伏,朗朗上口,称得上融声美、形美、意美于一炉,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思索
巧用因果句
这是一种由因果句构成的排比句,它既具有排比句的句式特点,又具有因果分析的说理特点。但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决定了它必须使用因果句的关联词:“因为„„所以„„ 例一:事业是人生的不朽丰碑。人类的史册告诉我们:凡是留下英名的人,总是创造了永存的事业。孔子、司马迁、鲁迅之所以千秋万代传颂,是因他们为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财富。屈原、岳飞、郑成功之所以载如史册,是因为他们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爱国精神。李自成、洪秀全、孙中山之所以名垂千古,是因为他们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蔡伦、毕升、祖冲之之所以永远为人民纪念,是因为他们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科学领域为后人留下了享用不尽的发明创造。谁建树了对人类有益的事业,谁就筑起了一座人生的纪念碑。巧用转折句:
转折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转折复句的连用,它们或者以对称句出现;或者以排比句出现。特点是句式整齐而富有气势,语言铿锵而富有节奏。
因分句间语意相反,所以它特别适用于用来论证矛盾的对且统一,要全面地看问题,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等中学命题。
例一:徒有万般“羡鱼”心,而无一丝“结网”志,结果定会一事无成。这道理虽然浅显,但实际上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清认识到的。有的人希望成为爱迪生式的发明大王,可是却畏于钻研科学知识之难;有的人想继莫泊桑之后,再夺“短篇小说之王”的桂冠,但又慑于常年练笔之艰辛;有的人想一鸣惊人成为“音乐巨匠”,却惰于在五线谱的田地上埋首耕耘;有的人愿自己有一副郎平的“铁榔头”,却怠于无数次的扣杀训练。如此心怀鸿鹄之志,而身属燕雀之行,连一条小小的鱼都会捉不到,更何况要实现那恢宏的大志呢!(《羡鱼和结网》)
二、引用诗文名句成段
引用古圣前贤的经典名言,显现集体智慧的成语谚语等,融入自己的文章,是对权威的借重,可以加强文章的可信性与说服力。引用名句,特别是引用诗文名句厂必须准确理解名句的含义,不能牵强附会,断章取义,要使之与自己文章的语境、风格相协调,才能收以一当十之效。另外,引用要忠实于原文,不可随意改动,特别是对一些经典著作的援引,更应该准确无误。
1.由相近联想而从自己的记忆中将某一问题或某一景物、某一现象的古今诗词佳句汇集起,构成排比,产生一种一气贯通的雄伟气势。
例:我穿越时空,我追溯流光,我听到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雄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伟岸。一张张坚毅的面孔浮现在我的面前,一双双矍铄的眼睛注视着我的双眸,一声声昂扬的呐喊萦绕在我的耳畔。于是,:朦胧的思绪穿透了远方的晨雾,远古的笙箫澄明了心中的尘埃。心灵的选择该是于谦的《石灰吟》,心灵的选择该是东林党人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心灵的选择该是平凡中蕴藏的伟大,心灵的选择该是万事皆休后的坦然从容„„
2.将要引用的一句诗分成几部分嵌入到文章的一句中的不同位置,并使其成为句子的某一成分。
例1:起风了,风时而拂着柳枝,时而吹皱一池静水,时而卷起狂沙时而撼得大树乱颤。我知道,“吹面不寒”的是“杨柳风”,我知道“料峭春风”能够“吹酒醒”。(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春夏秋冬》)解说:上段引用了“吹面不寒杨柳风”和“料峭春风吹酒醒”两句诗,先将其分为四个小的短语,然后再将其嵌入句子中,并加上引号。这样的嵌引使语言更加灵活多变,生动形象而富有朝气。
例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说的是亲情;“人生得一知己足,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说的是友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说的是爱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说的是爱国情。
3.将要引用的诗句整句嵌入一句话中,加上引号使这个嵌入的诗句成为整个句子的一个成分。
例1:读李白,让我感受到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旷世豪情;读李煜,让我体味到了“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世事沧桑;读余秋雨,让我感受生命恰似一段宁谧久远的“文化苦旅”;读冰心,使我真的不再“斯人独憔悴”。(《生活有了“你”(文学),才显得美丽》)解说:读这段文字,读者仿佛真正随着作者的笔触一起畅游古今,深切感知文学对人的熏陶,仿佛文学就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读后令人心胸激荡。这些诗文不仅支撑着文章的结构,表现文学对人的作用,使人的精神生活更加美好,而且也增添了文章的韵味,-散发出中国诗文化诱人的芳香。
例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屈原的选择;‘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是文天祥的选择;‘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林则徐’的选择。他们所关注、倾心的是国计民生,天下大业。„东窗密谋莫须有,**冤狱天也哭。’这是秦桧的选择;尽管‘君恩深似海矣’,可是‘臣节重如山乎’?这是洪承畴的选择;不顾‘痛哭六军俱缟素,’只会‘冲冠一怒为红颜’,这是吴三桂的选择。他们所追逐、渴求的是高官厚禄、醉生梦死。”(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解说: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功底,阅读面、记忆力恰到好处的运用非同一般,因而此文获得了满分。
三、精当事例成段
1.面例式
如果把详举一例称为“点”,那么略举一组事例的写法就称之为“面”。面例式又可分为正反对比式和例证式两种。
①正反对比式:用两个或以上的正面事例,用至少一个反面事例。
例:我们们相信自己时,也要相信别人。这是由事物的多变性和自我的局限性决定的。唐太宗接纳魏征等人的进谏,于是有了开明盛世;朱无璋接受了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的建议,于是国泰民安。相反,那顽固的马谡置王平的忠言不顾,自认为自幼熟读兵书;结果 3
痛失街亭,丢掉性命。别人的意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唯明智之举,(2004年山东优秀作文《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②非正反对比式:用两个或以上的事例排列组合起来论证分论点。
例1:荆柯刺秦王,遗憾,偏偏没有刺中;普罗米修斯为人类运来火种,遗憾,偏偏被宙斯钉在高加索的山崖上;屈原忠心耿耿,遗憾;偏偏碰上了昏庸的楚怀王;岳飞挥师北上,正欲直捣黄龙府,遗憾:偏偏被十二道金牌招回临安。(《生活有了“遗憾”,才显得美丽》)例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处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的。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长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工夫,那么王羲之又怎能辉毫盖世被尊为书圣呢?若无半生钻研演算草稿盈筐的血汗,那么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呢7 .
2.点例式
点例式即前面先详举事例,然后接一层议论分析。可分为事例析因、正例反设和反例正设。
①事例析因
例l:语言,有时是化解误会的良药。它使许多误会得以消除,使不少心灵的隔阂被冲破。赵国大将廉颇妒忌被赵王器重的蔺相如,扬言要使他难堪,而相如却处处避免与之发生冲突,众人不解,相如一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道出用意。这句话使廉颇瞬间消除了对相如的偏见,他负荆请罪,最终与相如成刎颈之交。正是因为相如的那句掷地有声的话,使两位大臣的心得到了沟通,使廉颇了解到蔺相如的高尚品格,化解了误会。(2004年广东优秀作文《语言,架起沟通的桥梁》)。
例2: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追,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颤心寒。正因为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2004年江苏优秀作文《稳中求胜》)②正例反设 例:相信自己,是对自己的充分肯定,是对自己能力的赞同。当自己有着清醒理智的认识时,就应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在当初改组女排时,压力很大,任务很重,许多人劝他以“保险”为好。然而他力排众议,相信自己,大胆起用冯坤等新秀,最终改组成功,夺回了失去17年的世界杯,登上了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假如到处他采纳别人的建议,不相信自己,那金环奖杯还有谁拿?正是陈忠和时刻相信自己,才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4年山东优秀作文《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③反例正设
例:霸王,你确实不是刘邦杀死的。你死于空洞苦痛加重的心灵之剑!纵然四面楚歌(可怜那楚歌都是假的),可如果选择坦然和坚守,渡江夺围,又怎么会将大好江山,送予一个流氓天子!(2004年四川优秀作文)4
第四篇:2014高三语文议论文主体段落五层结构(教师版)
2014高三语文议论文主体段落五层结构(教师版)
罗碧华
1.标准的议论语段的构成 参考实例:
知识就是力量。(观点句)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阐释句)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坐知天下之事。(材料句)凭什么?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预见性。(分析句)史蒂芬.霍金,被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轮椅上20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一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超人。(材料句)靠什么?知识——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慧。(分析句)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能够给人自由。(结论句)2.品读两段优秀例证主体段落,划分结构层次,总结主体段的组成部分 :
①找准自己的位置。②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依附的枝头,生命才能达到极致。③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本是哈佛大学的一名学生。然而当他感觉到大学所教的内容并不适合自己时,便毅然离开学校,从事自己喜爱的电脑设计工作。盖茨在自己乐土上创建了世界著名的微软公司,引领世界电脑行业的发展,并积累了世界上无人能比的巨额财富。④如果盖茨一味坚持,选错位置,可能也是一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在其他行业小有建树,但比起他现在对人类的贡献,就相去甚远了。⑤盖茨正是因为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行业,才成就如此辉煌的人生。——《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①做人要有意气。②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③春晚的舞蹈千手观音动人心弦,领舞者邰丽华却是又聋又哑。但她有意气,手臂练得青肿了,脚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终坚持练习。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诠释内心的感觉,感动中国,感动你我。④她如果被儿时的不幸击垮,丧失了意气,没了斗志,就不可能坚持训练,如果她丧失了意气,失去了对人生的憧憬,她现在可能正在家中或福利院中成为一种负担。⑤因此,若无意气,又聋又哑的邰丽华又怎会从不幸的底谷达到艺术的巅峰?
——《谈意气》 由以上两个段落我们可以总结出主体段五层结构模式
一个标准的议论段﹙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那种﹚,应该功能俱全,层次清晰,具体说来包括以下五各方面:(1)观点句①句。提出本段的论点(分论点)。(一般在段首提出,准确鲜明)(2)阐释句②句。对本段的论点简单阐释,为选材找准角度。(紧跟观点句,力求清晰简洁易懂)(3)材料句③句。事实论证,选材典型。(紧接阐释句,举事实论证,叙述讲究简明扼要,选材角度准确)(4)分析句④句。扣住中心,切中肯綮。(紧扣主题,结合选材,对事实进行切中肯綮的剖析)(5)结论句⑤句。联系实际,适当延伸,回应段首观点句。(联系实际,适当延伸,回应段首观点句)3.归纳方法
① 找准自己的位置。① 做人要有意气。
起始部分,也就是观点句,判断性的一句话,又是文章的分论点,一般是一个简洁的陈述句,要鲜明准确。②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依附的枝头,生命才能达到极致。②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
阐释部分,也就是阐释句。对观点句进行简明扼要的展开,为选材找准角度,为论证张本。
③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本是哈佛大学的一名学生。然而当他感觉到大学所教的内容并不适合自己时,便毅然离开学校,从事自己喜爱的电脑设计工作。④盖茨在自己乐土上创建了世界著名的微软公司,引领世界电脑行业的发展,并积累了世界上无人能比的巨额财富。
③春晚的舞蹈千手观音动人心弦,领舞者邰丽华却是又聋又哑。但她有意气,手臂练得青肿了,脚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终坚持练习。④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诠释内心的感觉,感动中国,感动你我。举例部分:引述事例一般要几句话,内容要围绕分论点,转述重点内容,概述重点言行,做到简明典型。
④如果盖茨一味坚持,选错位置,可能也是一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在其他行业小有建树,但比起他现在对人类的 1 贡献,就相去甚远了。
④她如果被儿时的不幸击垮,丧失了意气,没了斗志,就不可能坚持训练,如果她丧失了意气,失去了对人生的憧憬,她现在可能正在家中或福利院中成为一种负担。
分析部分,是材料论证中心的具体展示,是作者观点具体展开。
⑤盖茨正是因为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行业,才成就如此辉煌的人生。⑤若无意气,又聋又哑的邰丽华又怎会从不幸的底谷达到艺术的巅峰? 总结部分:回应段首观点句,紧扣中心。从以上剖析,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
议论文主体段的构成:观点句+阐释句+ 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观点句—— 明确(一句话,干净利落)
阐释句——阐释说明观点句;连接中心句与材料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材料句—— 摆事实的部分,事例典型,叙述精炼
分析句—— 紧扣观点讲道理,可以分析原因,也可正例反设,或反例正设。总结句—— 归纳,点破主题 4.调整顺序,巩固加深
①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
②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
③为什么他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因为他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④因此,他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
⑤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答案:52134
5.再举一例,具体感知其特点:(请以“坚持”为话题,用事例论证写一段议论文的主体段落。)
坚持是一种挑战。(观点句)向自我挑战,向困难挑战,从而走向更高的目标。(阐释句)年且九十的愚公,向阻挡了世代人的王屋与太行发出了挑战,毅然决定要铲除他们。面对智叟嘲讽,面对家人的劝说,他选择了坚持,并傲然表示要“子子孙孙无穷溃也”地坚持下去。(材料句)如果愚公畏惧于行将就木的年龄,畏惧于世人的嘲讽,畏惧于高山的万仞,那么就不会有后来感动神灵的壮举。也正因为他的坚持,他才赢得了千百年来的颂扬与学习。(分析句)坚持,其实就是要在不断挑战中完成自我的升华。(结论句)6.升格训练 [升格前] ①宽容又是一种委婉有效的教育方法。②当别人冒犯你时,你能一笑置之,原谅别人的过错,别人会感到内疚,进而改正错误。③战国时期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上挺身而出,挫败秦王,因而被赵王拜为上卿,地位高于廉颇。老将廉颇有攻城野战之大功,不愿处在蔺相如之下,于是扬言羞辱相如。面对廉颇的无礼冒犯,相如没有计较,更没有还击,而是以赵国的大局为重,主动避让,终于感动了廉颇,老将廉颇负荆请罪。⑤试想,如果不是蔺相如的宽容大度,能有这样的结果吗? 剖析:论证“宽容是一种委婉有效的教育方法”这一分论点时, 能用“廉蔺交欢”的例子很好。但由于是议论文,大家都熟悉的“廉蔺相交”的材料,因此没有必要叙述引用过于详细,这样不仅论证目的不够明确,造成分析部分缺失,还使文章特征不鲜明。所以升格时,完全可以一句话引出事例。重点放在分析部分上。这样就论证深刻而有力,文体特征鲜明。[升格后] ①宽容又是一种委婉有效的教育方法。②当别人冒犯你时,你能一笑置之,原谅别人的过错,别人会感到内疚,进而改正错误。③大家一定记得“廉蔺相交”的故事,故事给我们的启迪是深刻的。④试想,倘若蔺相如也是个小肚鸡肠之辈,与廉颇斤斤计较、毫厘必究,恐怕赵国早已被强秦吞并。正是由于蔺相如为国家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宽大胸怀,2 用克制回避的行动,理性低调的姿态感召、教育了廉颇,才使他负荆请罪。廉蔺交欢,使强秦虽拥重兵却不敢轻易举兵伐赵。宽容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⑤宽容会让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惟宽可以得人”,实属至理名言,反之则会步履艰难。升格训练 [升格前] 有志者事竟成。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年轻时遵父命写史书,遍访天下古迹,花费二十年进行资料搜寻蓄备。正当他潜心著书时,一场灾难降临了他的头上。因为他为李陵辩护而惹怒了汉武帝,被捕下狱,遭受宫刑。这一打击使他痛不欲生,几欲绝命于世。正是著写史书的大志支撑着他,使他忍辱苟活,终于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升格后] 有志者,事竟成。“志“者,志向也。有志向的人,不仅前面有一个让其为之奋斗终生的方向,而且在遇到人生的风雨荆棘时,能勇往直前地甚至含垢忍辱地坚持下去,直至达成目标。司马迁,踌躇满志,立志著史,可命运却给他开了一个残忍的玩笑,在人生最华丽的章节琴弦骤断。对于一个男人来说,一切似乎将戛然而止。可他却硬生生地坚持了下来,最终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正因为他那“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宏伟志向,才让他在“肠一日而九回”的状态下,终成巨制。试想,他若没有那宏伟的志向,以及由此产生的超乎常人的意志,而“从俗浮沉,与时俯仰”,文学、史学史上将缺少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在人生旅途中,我们若立下宏伟的志向,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终将成就一番大业。
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意思是说,哪怕再大的困境,只要有决心有顽强意志,最终定能获得成功。越王勾践,沦为阶下囚却不甘屈服,立志复仇,卧薪尝胆,终三千越甲把吴吞;史铁生在最狂放的年纪残废了双腿,却不绝望,勇敢地用笔撞开一条人生之路;美国林肯八次竞选八次落选,两次经商失败,却不气馁,顽强改写美国历史。勾践之所以报仇复国,是因为哪怕舔食粪便也要忍辱负重;史铁生之所以佳作传世,是因为哪怕死神眷顾也要为生命坚持;林肯之所以能登上总统宝座,是因为哪怕再多挫折也要锲而不舍。假如耻于羞辱就此消沉,勾践怎么能一雪前耻?假如囿于轮椅以泪洗面,史铁生怎能写就生命华章?假如苦于失败一蹶不振,林肯怎能成就统一大业?可见失败不可惜,逆境不可怕。只要有决心,不气馁,更努力,没有什么事情不能成功!
第五篇:散文结构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5分)
再游北戴河
陈衡哲
提到北戴河,我一定要联想到两件事,其一是洋化,其二是时髦。我不幸是一个出过大洋不曾洗掉泥土气的人,又不幸是一个最笨于趋时,最不会摩登的人。故我到北戴河去——不仅是去,而且是去时心跃跃,回时心恋恋的——当然另有一道理。
千般运动,于我都是无缘的,虽然这是我生平的一件愧事,却不料在这样一个没出息的人身上,游泳的神反而找到了一个钟爱的门徒。当我跃身入水的时候,真如渴者得饮,有说不出的愉快。游泳之后,再把身子四平八稳地放在水面,全身的肌肉便会松弛起来,而脑筋也就立刻得到了比睡眠更为安逸的休息。
除去游水之外,北戴河于我还有一个大引诱,那便是无边无际的海。当你坐着洋车,自车站出发之后,不久便可以看见远远的一片弧形浮光,你的心便会不自主地狂跃起来,而你的窒塞的心绪,也立刻会感到一种疏散的清凉。此次我在那里共住了六天。最初的四天,是白天晴日当空,天无片云,入夜乌云层层,不见月光,但我每晚仍到沙滩上去看雪浪拍岸,听海潮狂啸。虽然重云蔽月,但在微明半暗之中,也可以另外感到一种自然的伟大。有一天,夕阳方下,沙上海边,阒无一人。远望去,天水相接,一样的无边无垠。忽见东方远远地飞来了三只孤鸟,不知从何处来,也不知到何处去,在海天茫茫、暮色凄凉之时,与我这个孤客,偶然有此一遇,便又从此相隔天涯。山石海潮,千古如此,而此小小的一个遇会,却是万劫不能复有的了。
朝日出来的地方,在东山的背后,故虽可以看见朝霞,但不能见到朝阳。待朝阳出现时,已是金光满天、人影数丈了。落日也在西山背后,只有满天红霞,暗示山后的情景而已。唯有月出是在海面可见的。我天天到海边去等待,天天有乌云阻障。到了第五晚,等到七点半钟,在东方水天相接处,忽然显出一条红光了。那光渐渐肥大,成为一个大红火球,徘徊摇荡在天水相连处。不到一刻钟,便见沧波万里,银光如泻,一丸冷月,傲视天空。于是我便赶快雇了人力车,到联峰山去,在莲花石公园的莲花石上,松林之下,卧看天上海面的光辉。那晚的云是特别的可爱,疏散的是那样潇洒轻盈,浓厚的是那样整齐,那样有层次,它们使得那圆月时时变换形态与光辉,使得它分外可爱。不过若从水面上看,却又愿天空净碧,方能见到万里银波的伟大与清丽。
北戴河的海滨是东西行的一长条沙滩,所以那里的区域,也就可以粗分为东中西的三部。
东部是以东山为大本营的。住在那里的人,大抵是教会派。他们生活的中心点是家庭,他们中间十分之九是外国人,尤以美国人为最多。他们对于外来的人,也能十分友善。
中部以石岭为中心点。住在那里的人,大抵是商人,尤多近年来在中国经商暴发的德、俄商人。代表中部精神的,是血红的嘴唇、流动的秋波以及富商们的便便大腹。似乎大家所企求的,不过是一个“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享乐而已。
西部以联峰山为中心点。住在那里的,除了外交界中人之外,有的是中国的富翁,与休养林泉的贵人。公益会就是他们办的。我虽然自度不配做那区域的居民,但一想到那些红唇肥臂,或是秃头油嘴,自命为天之骄子的白种人,我便不由得要感谢这些年高望重、有势有钱的公益先生们,感谢他们为我民族保存了一点自尊心。我在公益会的浴场游泳时,心里觉得自由,觉得比在中部浴场游泳时快乐得多了。
住在西部的中国人既多,女子当然也有不少。二三十岁的女子大抵是很斯文地坐着,撑着伞看看而已。恋爱的年轻男女却不是没有,是乘着月暗潮狂的时候,遮遮掩掩,羞羞涩涩,在沙滩上走走说说而已。虽然我因居住之时不久,见闻有限,但这个情形也未尝不可以代表住在那里一部分的中国青年在社交上的自由与管束。
廿一年九月
(原文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章第一自然段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写作者到北戴河不是为了赶时髦,体现了作者留洋而不迷洋、不趋时的人格魅力,其中“另有一道理”巧妙地表现了全文的主旨。
B.游北戴河时的最初四天,入夜便乌云层层,不见月光,但作者没有遗憾和懊恼,而是从重云蔽月的景色中感觉到自然的另一种伟大,特别是对三只孤鸟的描写,给全文定下悲壮的感情基调。
C.在描写月出时,作者采用渲染烘托的手法,用云的可爱表现月的美丽,比如用三个“那样”渲染了圆月时时变换形态与光辉的可爱等。
D.作者描写了居住在风景区东中西部的人们的形象,十分生动形象,比如在概括“中部精神”时用“血红的嘴唇„„富商们的便便大腹”等描绘出居住在中部的人充满腐化的气息。
E.北戴河是一个种族区域界限明显的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旅游风景区,作者的见闻无不带有主观感情色彩,流露出民族文化思想,表现出对所看到事物的深入思考。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析文章结构、概括作品主题以及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A项,“另有一道理”是全文的线索,不是主旨。B项,“给全文定下悲壮的感情基调”错误,全文的感情基调是快乐的。D项,对东部的描写没有生动形象的人物形象描写。
答案 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2.(整体结构分析)请简要分析文章在结构上的主要特征。(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侧重考查散文的结构特征。分析文章的结构特征,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着手:一是文章描写的内容,一是文章的段落关系。这篇文章可以从作者描写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两个方面把握,分析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有何特点等即可。
答案 文章可以分为前后两个并列的部分。前半部分写北戴河的自然风光,主要描写北戴河的海、月等,表现自然的美丽和伟大;后半部分写北戴河的人文景观,主要描写居住在北戴河风景区东中西部的人的种类、思想和行为等。文章通过对作者游水观海、游览景区的描写,构成北戴河全景式的风貌。★3.(局部思路分析)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的具体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侧重考查尾段在文章整体中的作用。分析段落的作用,可以从段落的内容,与题目、前后文的关系,以及体现的作者情感三个方面入手。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居住在北戴河西部的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女子的特点,以此照应文章开篇作者所担忧的洋化、时髦问题等。
答案 ①交代了居住在北戴河风景区西部的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女子的表现。她们虽然生活在西方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北戴河风景区,但依然保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都很斯文,就是恋爱的男女,也十分羞涩。②写出作者看到的现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表现了居住在那里的部分中国青年在社交上的自由与管束。③照应文章开头作者提到的“洋化”“时髦”问题,首尾照应。4.综观全文,简要探究作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要想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就要关注文章描写的内容、作者的情感独白等。文章开篇作者提出自己的担忧,即北戴河的“洋化”和“时髦”问题;然后写作者到了北戴河后的做法,体现了作者对北戴河的喜爱之情;最后介绍了在北戴河风景区居住的人,表达了对这些人的看法等。
答案(示例)(1)对北戴河“洋化”“时髦”问题的担忧。作者留过洋,但并不赶时髦,到北戴河去主要是喜欢海和喜欢游泳;同时作者也十分担心北戴河的“洋化”和“时髦”问题。(2)对北戴河风景的极度喜爱之情。尽管此次去北戴河,白天晴日当空,入夜乌云层层,但作者没有沮丧,而是前四天坚持夜夜到海边去观景,第五天看到了月出,他十分欣喜。(3)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看到北戴河风景区到处是洋人时,作者内心十分感谢住在西部热心公益的人,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4)对洋人的批评。比如对居住在风景区中部的洋人提出批评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5分)
山垭口
[俄]蒲宁
“马上就到山垭口了。”我对自己说,“马上就能翻过山岭到安静的地方,到有人烟的明亮的屋子里„„”
然而半小时、一小时过去了„„每分钟我都觉得,山垭口离我不远了,只有两三步路,可是光秃的山石坡道却老是走不完。松树林早就落在后面了,低矮的、弯弯曲曲的灌木丛也早已过去了,我开始感到疲乏,直冻得打冷战。我记起离山垭口不远的松树之间有几个坟墓,那里埋葬着被冬天的暴风刮下山去的樵夫。我感觉到,我现在正身处人迹不到的荒山之巅,感觉到自己周围只有云雾和悬崖峭壁,因此心里不禁想到:我怎么能越过那些像墨黑的巨人般屹立的浓雾中的孑然挺立的石碑呢?我现在就已经失去了时间和地点的概念,我还有足够的气力走下山去吗?
前面,在飞驰的浓雾中现出一个模糊不清的黑咕隆咚的东西„„这是一些昏黑的山丘,样子像睡着的熊。我爬上去,从一块石头跨到另一块石头上,马挣扎着,费力地跟着我攀登,马蹄击在湿漉漉的光秃的石头上,发出叮叮声。突然,我发现道路又在慢慢地升向山上去!于是我停下来,感到了绝望。由于紧张和疲乏,我浑身哆嗦着,我的衣服被雪渗得湿透了,风直穿过衣服,冷不可挡。要不要呼叫一下呢?可是现在甚至连牧羊人也和他们的山羊、绵羊一起躲在荷马时代的简陋小屋里,谁会听见我的呼叫声呢?我害怕地四下张望着:“天啊!难道我迷了路吗?”
夜深了。远处的松树林传来低沉的、令人昏昏欲睡的涛声。夜变得越来越神秘了,我能感觉到这一点,虽然我既不知道时间,也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现在,深深的谷地里的最后一点灯光也熄灭了,灰蒙蒙的雾占领着整个谷地,它知道,现在正是它当令的时刻——漫长的时刻,仿佛地面上一切都死绝了,早晨永远不会再到来,只有浓雾会继续增大,笼罩着在半夜里执勤守卫的突兀的群山。在山上,林木会继续发出低沉的响声,在荒凉的山垭口,雪会刮得越来越大。
我避着风,转身走到马的身边。这是和我在一起唯一的有生命的东西!然而马对我看也不看。它浑身湿透,冻僵了,蜷缩着身子,高高的马鞍笨拙地矗立在它的背上。它顺从地耷拉着脑袋,两耳紧贴在脑袋上。我狠狠地拉着缰绳,重新面对着潮湿的风雪,重新迎着风雪顽强地前进。我试图看清周围的东西,但只能看见灰白色的一片,在飞驰着,闪着耀目的雪光。我侧耳静听,只能听到耳边的风声,以及背后单调的铿锵声:这是马镫互相碰击的声音„„
然而很奇怪:绝望的心情开始使我变得强壮起来!我更加有力地迈着步子。由于使我必须忍受这一切而对人家产生恶意的埋怨,这种心情反而使我感到愉快。这种埋怨的心情已经变成一种忧郁而沉毅的驯服,决心对必须忍受的一切逆来顺受,在这种心情下,即使无望也是心甘情愿的„„
最后,山垭口终于在望。然而我已经无所谓了。我沿着平缓的草地走着,风把浓雾吹得像一绺绺蓬松的长发,把我吹倒在地,可是我毫不介意。只消根据风的呼啸声,根据浓雾,就可以感觉到,深夜牢牢地占领着群山——渺小的人们早已在谷地上,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睡觉了;可是我并不匆忙,咬紧牙关走着,不时冲着马嘟囔几句:
“走啊,走啊。拼命地走吧,直到倒下来为止。在我的一生中,这样荒僻难走的山垭口已经走过不知多少遍了,灾难,痛苦,疾病,亲友的背叛,这一切都曾像黑夜一样向我袭来!继续走吧,走吧!”
我磕磕绊绊,仿佛在睡梦中走着。离早晨时间还很长。往下到谷地需要走一整夜,也许黎明时才能够在什么地方沉沉地睡一觉——蜷缩着身子,心里只有一个感觉:受凉后体味到温暖的甜蜜。
(有删改)5.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章真实地再现了“我”在孤独绝望中思想转变的过程,经过艰难的挣扎和思考,“我”终于走出了痛苦,穿越了山垭口,成功到达目的地。
B.文章写离山垭口不远的松树之间的几个坟墓,既有渲染恐怖环境、突出前行艰难的作用,也有哲理意味,暗示着人生的必然归宿。
C.第三段写牧羊人和他们的山羊、绵羊一起躲在荷马时代的简陋小屋里,以假想的“有”来反衬现实的“无”,以凸显路上的荒凉。
D.第四段写道:“它知道,现在正是它当令的时刻。”表达了作者此时对前面光明的目的地的热情追逐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E.作者认为,人的一生会面对很多的困境,疾病、痛苦、亲友的背叛,像黑夜一样将我们包围,但是我们应该坚持走下去,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漫长的黑夜,相信黎明终会到来。
解析 A项,“穿越了山垭口,成功到达目的地”不当,文中只说到“山垭口终于在望”。B项,“渲染恐怖环境”“暗示着人生的必然归宿”不当,文中无此意。D项,理解不当,这句话是说此时是夜统治的时刻,漫长而荒凉,没有表现出作者的“热情追逐”和“积极乐观”。
答案 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6.从全文看,“山垭口”有怎样的含义和作用?(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山垭口”既是实指,又有象征意义,作答时既要指明其实指意义,又要指明其象征意义。分析其作用时,可从结构、主题等方面进行考虑。答案 “山垭口”是作者夜行途中必须经过的一个环境险恶的地方;“山垭口”还象征着人生中经历的风霜雨雪。“山垭口”是全文的线索,具有统摄全文的作用;内容上,说明一个个“山垭口”伴随着人的成长,使人不断坚强。★7.(局部思路分析)文章以“马上就到山垭口了”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可从直接点题、照应标题、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扣合主题等角度进行考虑。作答时既要点出具体作用,又要结合文章有适当的阐述,避免堆砌术语。
答案 以“马上就到山垭口了”开头,直接点出地名,开头便照应标题,且有设置悬念的作用;为下文写自己丧失信心和最终克服困难做铺垫;表明“我”此时正满怀信心和力量,能够克服困难到达山垭口,突出了文章的主旨。8.作者在倒数第二段反复强调一个“走”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可从困境的不可避免,要有坚定的信念、拼搏精神,脚踏实地等角度展开阐述。答案须分点,要言不烦,点到即可。
答案 人生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必须有经历风霜雨雪的思想准备;任何时候都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困难一定能够克服,风雪过后必有晴天;要有顽强的拼搏精神,面对困境决不轻言放弃,一步一步坚实地朝前走去。(答出任意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