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教材解读及设计理念

时间:2019-05-13 09:42: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翠鸟教材解读及设计理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翠鸟教材解读及设计理念》。

第一篇:翠鸟教材解读及设计理念

教材解读及设计理念

《翠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课的一篇精读课文,同时它也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生动细腻的语言是本课的一大特色。

这篇课文生动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翠鸟。翠鸟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叫声清脆,捕捉小鱼时动作迅速敏捷,十分惹人喜爱。孩子们也喜欢这样可爱的小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但在老渔翁的开导下,孩子们打消了自己的念头,把翠鸟看作了朋友。这篇课文在展示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同时,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翠鸟的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教学难点是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它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教学行为应该交流互动,共生共进。而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要求,学生做。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达到以上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的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的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

基于以上理念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在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了以下设计:

《翠鸟》教学实录

一、激情引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说说看,你们喜欢什么?

生1:我喜欢小狗,因为它长得可爱。师:喜欢源于“可爱”。

生2:我喜欢小白兔,因为它长着长耳朵、红眼睛、三瓣嘴、短尾巴。

师:真是留心观察的孩子,按从头到尾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了一可爱的小白兔。

今天,教师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看!(点击课件小翠弄姿)

这只外形漂亮,动作敏捷的小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翠鸟”,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名字。

生:翠鸟。

师:再亲切一点。

生:翠鸟。

【点评】:课堂引入曲而不折,从能激发起学生兴奋点的话题入手,使学生于不自觉中进入“观察按顺序”的学习引领中。在已有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借助于课件展示。把学生的关注点及时转向翠鸟。用时虽短。效果不错。妙!

二、检查预习,指导书写

师:“翠”字是本课的生字,我们来看看这个字怎么写。(点击课件“翠”的书写笔顺)。

谁能告诉大家书写“翠”字要注意什么?

生1:“翠”字的上面是“羽字头”不带钩。生2:“羽字头”下面的“卒”字最后一笔竖写得不要太长。

师:细心观察孩子。来,伸出右手食指跟教师一块写。(田字格板书:“翠”)

“翠”字上面的“羽字头”不带钩,下面这个“卒”字的最后一笔“竖”刚刚露头,太长了就把上边这两个小朋友分开了,分开他们就不高兴了。再看这个“鸟”字,它的眼睛亮不亮?(板书“鸟”,“点”加重)

生:亮

师:是啊,不亮就什么也看不见,乌黑一片,变成„„?

生:“乌鸦”的“乌”了。

师:下面,就把这个好听的名字在田字格里写一遍吧!(生书写,师巡视指导并强调写字姿势)。

师:课前同学们都做了认真预习,下面我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谁来认读这些词语?

(点击课件:我会认)

(生1读)

(生2读)

(齐读)

师:在这些词语当中,哪两个字长得比较像?

生齐答:“衬衫”

师:真是火眼金睛。(点击课件“衬衫”)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两个字吗?

生1:先记左边偏旁,再记右半部分就容易多了。

生2:这两个字是左右结构,偏旁都是“衣”字旁,右边加“寸”是“衬”,加“彡”是“衫”

师:主意不错,知道它们为什么是“衣”字旁吗?

生2:因为“衬衫”是衣服。

师:是啊,所以,我们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衣”字旁不要写成“示”字旁。师: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谁能读出这个词所在的句子?

(生1读)

师:下面请大家练写这对好朋友

(生写师巡视,强调书写姿势)

师:那么文章中说谁穿着“衬衫”呢?

生齐答:“翠鸟”。

师:谁能读出这个词所在的句子?

(生2读)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呢,竟然还穿着赤褐色的衬衫?下面就让我们把这些词送回家,通过读书去了解。

【点评】:趣中识字,渗透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教师能凭借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汉字笔顺,渗透间架结构等基本知识,但对“翠”字的理解,教师如能作适当点拨,将起到理解下文的作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作者笔下的翠鸟。(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完了? 生:读完了。

好,我们来聊聊,你对翠鸟有了哪些了解。

生1:翠鸟长着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

生2:它长着一双红色的小爪子。

生3:翠鸟的羽毛很美。

师:真是认真读书的孩子。眼睛,小爪子,羽毛,这都属于翠鸟的外形描写。(板书:外形)

师:谁还想说?

生4:翠鸟捕鱼的本领很高。生5:翠鸟的动作很快。

师:是啊,这都是对翠鸟动作的描写。(板书:动作)

【点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在这一环节中,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启发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思考中整体把握,在交流中表情达意。尽管把握有些支离,但仍不失为:灵!

四、入情入境,研读文本

(一)学习外形

师:看来,同学们对翠鸟都十分感兴趣,那么谁愿意读第一自然段,向同学们介绍一下翠鸟的样子?(点击课件:第一自然段内容)

(生1读)

师:你是个勇敢的孩子,读得正确。听了他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生无反应)

师:刚才印象不深,是吗?下面我来向大家介绍一遍。(师读)

师:听了我俩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翠鸟喜欢停在苇秆上。生2:我知道了它的羽毛很漂亮。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2:从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裸色的衬衫。

师:是啊!正是因为翠鸟的羽毛有哪么多颜色,所以作者说“它的颜色非常鲜艳。”(板书:颜色鲜艳)

谁愿意读一下这组句子(点击课件,它的颜色非常鲜艳„„橄榄色的头巾变红)

(生1读)

师:用心读书的孩子。谁还愿意用声音来突显它艳丽的外表!(生2读)

师:颜色鲜艳的翠鸟停在了我们眼前。(点击课件:一只停在苇秆上的 翠鸟)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1:翠鸟长得“小巧玲珑”。

师:你真棒!一下子抓住了它的特点。知道“小巧玲珑”是什么意思吗?

生2:“小巧”是小而精巧的意思。生3:“玲珑”就是很美,很细致的意思。

师:你们两个的回答正中下怀,合起来就是“小巧玲珑”的意思。形容东西小而精致。

师补充材料:翠鸟体形很小,身长只有15厘米,相当于我的拳头这么大。

师:同学们看,从翠鸟停留的位置——纤细的苇秆,让你体会到什么?(生观察感悟)

生4:翠鸟的“小巧玲珑”。

师:聪明的孩子。在生活中见过小巧玲珑的东西吗? 生4:见过妈妈小巧玲珑的吊坠。生5:见过小巧玲珑的鹅卵石。生6:见过小巧玲珑的陶瓷饰品。

师:看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是个不错的办法。那么,谁愿意通过读来突显它的长相。

(点击课件:第一自然段最后两句变蓝)(生7读)

师:你的声音和表情告诉我,你已经喜欢上了这只翠鸟。

大家读得动人,作者写得精彩,就像一首诗,只不过需要我们来帮他完成。(点击课件:配乐完形填空)。

翠鸟喜欢。一双红色的爪子。它的颜色。

头上的羽毛像,绣满了。背上的羽毛像。腹部的羽毛像。它。

一双,长着。(生默读思考)

师:谁是第一个热心的孩子? 生1:翠鸟喜欢停在水边苇秆上 生2: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抓住苇秆。生3:它的颜色非常鲜艳。

师:孩子们,这可是翠鸟最美的地方,谁愿意为它带上头巾? 生4: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师:谁愿意为它披上外衣? 生5: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师:谁愿意为它穿上衬衫?

生6:腹部上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师:它„„„„? 生7:小巧玲珑。师:一双„„„„? 生8: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 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师随生答点击课件填空)

师:多美的翠鸟啊!作者之所以写的这么好,是因为它用心思来写了。来,教师把这几个词变黑,你发现了什么?

(点击课件:头上,背上,腹部三词变黑)生1:我发现这都是指翠鸟的身体部位。

生2:我发现作者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描写翠鸟的。

师:是啊!作者有序地向我们展示了一只人见人爱的翠鸟。请同学们齐读这三名话,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生齐读)

师:再来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点击课件,像„„头巾,像„„外衣,像„„衬衫变黑)

生3:我发现这三个句子都是比喻句。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4:这样能看出翠鸟很美。师:除了能体现美,还能体现什么? 生5:作者很喜欢翠鸟。

师:善解人意的孩子。作者把它当成一个美丽的小姑娘来写,一切都是缘于“喜爱”。

【点评】:学会理解,精准表达。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理解文本是个瓶颈。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感悟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发现,理解和感悟。在教学中几次与学生的碰撞,几次与学生的共鸣,好几处精彩的、水到渠成的点拨,体现了教师在引导中的作用。而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淋漓尽致的激发,师生互动畅快,教与学、读与悟融为一体。自然!精!

(二)动作敏捷

师:翠鸟不但外形漂亮,而且捕鱼的本领也很高,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叼鱼郎”。让我们一起欣赏它捕鱼的瞬间。(点击课件)

(生欣赏)

师:文中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我们看到的内容? 生齐答:

2、3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2、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翠鸟动作的词语和句子。

(生默读标画)

师: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翠鸟动作的特点? 生1:快 生2:敏捷 师:两个词一个意思,就是敏捷。(板书:敏捷)从哪个句子可以体现出来?

生1:从“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师点击课件,出示句子)

师:尤其是哪个词可以看出它的动作敏捷? 生1:疾飞

(师点击课件“疾飞”变色)师:什么意思? 生2:飞得很快。师:解释正确。还有吗? 生3:一眨眼。

师:怎么理解?(点击课件“一眨眼”变色)生:时间短。师:孩子们,眨下眼!(生做动作)师:再眨一下!(生做动作)师:时间长吗? 生:不长。

师:是啊!就是这短暂的瞬间,翠鸟却完成了从疾飞到轻轻落下的全过程。真可谓是“神速”啊!

谁愿意带着这种体会读这个句子?(生1读)

师:不好,翠鸟没停稳,谁再来一遍。(生2读)

师:真是声情并茂的朗读。我们来看这两个句子,哪句好,好在哪?(点击课件)

a、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b、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生默读体会)生:b句好。师:好在哪?

生:“鸣声”比“叫声”好听。

师:“鸣声”有空山鸟语之意,只有动听的叫声我们才称之为“鸣声”,借此,作者想体现什么?

生:作者对翠鸟的喜爱。

师:会读书的孩子,抓住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谁还想说。

生2:“疾飞”能看出翠鸟飞得很快,而“飞”就不一定。生3:“贴”说明它飞得很低。师:为什么能飞得这么低? 生3:因为它“小巧玲珑”。生4:因为它动作轻盈。

师:真是会思考的孩子,学会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谁能读出它的神速和轻盈。(生5读)

师:还从哪个句子看出翠鸟动作敏捷? 生1:“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荡漾。” 师:(点击课件,出示句子)尤其是哪个词? 生2: 像箭一样。师:见过射箭吗? 生:见过。师:箭射的快吗? 生:快。

师:谁愿意读这个句子,读出它箭一般的速度。(生3读)师:再快点,小鱼要跑了。生4读。

师:比较这两个句子。哪句好,好在哪?(点击课件)a、翠鸟离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b、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生1:“b”句好,因为“像箭一样”可以看出翠鸟飞得很快。师:哪个词是表示翠鸟的动作? 生齐答:蹬。

师:做一下“蹬”的动作。你感受到什么?(生做动作感受)

生1:“蹬”的动作得用劲。生2:“蹬”的力量很大。

师:是啊,正是这股后劲,所以翠鸟才会有箭一般的速度。谁来读。(生3读)

师:让我们齐读2、3自然段,再一次感受翠鸟捕鱼的神速。(生齐读)

师:这两段写了翠鸟捉鱼的本领,与前面的外形描写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点击课件)师引读。

翠鸟能停在苇秆上,(生齐读)“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是因为它有(生接读)“一双能紧紧抓住苇秆的小爪子”。翠鸟目光锐利,能发现并在疾飞中叨起机灵的小鱼,是因为(生接读)“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晴和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师:正是由于翠鸟在外形上具有上述特点,所以它在抓鱼时动作才会如此敏捷,迅速。

【点评】由外形到动作,这是两个不同的场景,静态的美与动态的神奇。教师抓住了极具传神的几个动作,蹬、疾飞,启发学生想下去。一路想来、一路体会,把那精彩的表达巧妙的感悟出来了。这一过程。真可谓是“巧”秒至极。巧!

四、升华情感,积累延伸。

师:翠鸟不仅美丽,而且迅速,真可爱,教师也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了它,真想捉一只来饲养,可以吗?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1:它属于大自然。生2:它是我们的朋友。

师:多善良的孩子呀!正如文中老渔翁说的那样,齐读。(点击课件:它从那么远的地方飞来,是要和你们做朋友的呀!)

(生齐读)

师: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地球因为有了它们才显得充满生机和活力,让我们与鸟类,与所有的动物们和谐相处,共建美好家园。

【点评】注重情感的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正确的情感态度,养成良好的审美观。可以说教师灵活地驾驭教材,灵活的完成了思想情感教育目标。

五、课外延伸(点击课件)

据了解,地球上有90多年翠鸟,课下请同学们充分利用网络,了解你最喜欢的一种形成报告。

【总评】:本课教学中,教师在深入理解、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水平来实施教学,教的生动、学的活泼,实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达到了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要求。其突出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以引导学生读书为教学主线,巧用多种教学机智,初读感知、深入研读、提高升华,依次推进,使学生愿学、乐学,兴趣盎然。二是根据文章结构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同时也实现了对相关语言文字的深度学习。实现了教特点,采取有序教学,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能体会出关键词句在师、学生、文本及作者间的深层次对话。

第二篇: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

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

《丝绸之路》这篇课文先以一个小故事点出了中国丝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接着讲了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历尽千辛万苦,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过程;最后点明了丝绸之路发挥的巨大作用――“它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我在教学中让学生以一位导游的身份介绍丝绸之路、交流资料等,以此来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有效的参与中自主阅读,不断探究;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要求会写、会认的16个生字。

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5、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并提问: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什么是丝绸之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路?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2、交流有关丝绸之路资料。知道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一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指名逐自然段朗读:要求字音准确、声音洪亮。(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听后根据要求评议。)

三、感悟课文内容,积累课文语言。

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随机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4)齐读这两个自然段,再次体会我国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习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

(2)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3)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4)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

4、指导学生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联系紧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疑问句“中国丝绸究竟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回答并解释了这个问题。

(3)设计提问: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后面几个自然段则讲了开辟的过程。

教师小结: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即前半部分讲的是上面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后半部分则和下面自然段的内容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它就像一座小桥,把前后的自然段连接了起来,所以我们说过渡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5)齐读3―5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画下来。

2、全班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

四、情感升华

教师出示资料《张骞与丝绸之路》。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张骞是位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完成联络大月氏打击匈奴的使命,但获得了有关西域各国的地理、物产、军事的情况,了解了匈奴的许多内情让汉武帝知道和中亚、西亚各国如何打交道。正因为如此,在后来的战事中张骞才能以他对匈奴的广博知识节节获胜„„)

五、复述课文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象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作为一名甘肃人,我们更应该感到自豪,因为甘肃的武威、酒泉、张掖、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现在就让我们来当一名小导游,给到甘肃旅游的海内外游客介绍这令我们骄傲的丝绸之路。

1、小组内互相练习说。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时提醒学生要抓住关键词句来复述课文。

第三篇:教材解读

教材解读:

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

写作背景:

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后来,在他的许多文章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代价铺就的。《秋天的怀念》便是怀念母亲的的文章。在此文中,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的小事的细致描写,来表达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学情分析

对六年级学生而言,还不可能深入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流露的痛苦、失望、反省、内疚、自责······这样负面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过程与方法

朗读讨论法 情感熏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重点难点:

1、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2、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听一听,读一读,思一思。

1、歌曲《母亲》。这就是母亲。师:“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永远牵挂着儿女的安危,永远包容着儿女的过失,永远理解儿女的一切。因为有了母亲,我们才幸福。

师:可21岁的史铁生在双腿瘫痪的这一年,母亲突然去世,这对他真是致命的打击,每次想到母亲,史铁生这样安慰自己(请大家默读这段话):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你读懂了什么?你抓住了哪些关键词?(预设:苦)

师: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史铁生的课文《秋天的怀念》,去体味这位母亲的苦,母亲的爱。(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通过母亲的语言、表情、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三、自读课文,感知“母亲”:

要求:请自读课文,用曲线画出描写母亲语言的句子,并圈出重点词,可随手写下自己的感受,跟着自己的感觉和理解读一读这些话。

四、品词嚼句,诠释“母爱”(根据学生找出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品读,读出母亲的苦,读出母亲的爱。)

1、一语双关的话。“咱们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一个21岁的年轻人突然双腿瘫痪,可想而知,他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谁来读一读,体会体会他的脾气怎么暴怒无常。生读第一自然段。(生读到“我活着有什么劲!”言外之意,我想不想活?)

如果你是他的弟弟、妹妹、朋友、同学,你会怎么劝他?生说。师读“我活着有什么劲!”那么最了解他的母亲又是怎么做的,才能让儿子从心里改变。生读“咱们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区分:母亲走过来,拉住我的手,止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原文更能体现母亲的焦急、担心。母亲“扑”住的是儿子想死的念头,“抓”住的是儿子的命)

母亲“忍”住的仅仅是她的哭声吗?再读第一自然段,小组交流(预设:儿子的坏脾气、自己的病痛、儿子的打击„„)再读这一句。

“母亲病重”你从哪看出来的?读一读。(简单介绍肝癌。抓住“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理解母亲的坚强与无私。)师读“母亲常常肝疼„„睡不了觉。”送这位母亲一个字“忍”!

母亲还忍住了“我”的坏脾气。再读课文,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母亲忍住了“我”的坏脾气?生读。

面对“我”的暴怒无常,面对自己的病痛,(对比)她有没有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她有没有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她有没有捶打自己双腿大声呼喊我活着有什么劲?为了忍住儿子的坏脾气,深受苦楚母亲是怎么做的?(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来,圈出重点词,读一读。师友交流。)

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 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圈出其中的叠词)文中还有一处“悄悄地”: „„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品味“悄悄地”,体会母亲的这份“忍”:小心、耐心、关心、心疼。)“悄悄地、躲、偷偷地”看出了母爱是宽容、母爱是理解。请带着母亲的小心、理解再读这三句话。母亲自己活着苦,儿子的病让她苦上加苦,她对儿子却是用心良苦。她忍着 儿子的坏脾气、忍着自己的病痛,还劝儿子“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 儿活„„”

再读课文。母亲想让儿子怎么“好好儿活”?

2、常说的话。母亲为了让我“好好儿活”,她总是想方设法让儿子去看菊花。当我乱发完脾气时,母亲悄悄地进来,说:“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当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 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分角色朗读课文1--3自然段。为什么她总是想方设法让儿子去看菊花?

当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史铁生看到落叶,会想到什么?幻灯片出示: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我想。聚焦“挡”住儿子想死的念头。透过这一挡,你知道母爱是什么吗?预设: 母爱是呵护,母爱是给儿子生的希望。

3、多说的话。儿子同意去看菊花后----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聚焦“敏感”,透过一个“敏感”,你看出了什么?母亲平时说话都小心翼翼。)

4、最后的话。“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读文4--5 自然段。史铁生知道母亲接下去要说什么吗?透过母亲还没讲完的话,想想母爱又是什么呢?预设:母爱是牵挂、割舍不下。

读文最后一段(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生命也可以如花般绽放;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5、轻声读课文,把“母爱是理解,是呵护,是宽容,是牵挂” 批注在合适的地方。

五、拓展延伸

1、母亲死后,史铁生才慢慢悟出母亲的这些爱以及母亲所说的“好好儿活” 的意思。作者最终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他成了著名的作家。

又一个秋天,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 ;听着听着甜美的歌声,我 ;看着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我。

六、作业设计:

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用《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也可运用本课的写作方法(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表现人物内心),给妈妈写一封信。

伟大的母爱 教学反思:

在曲都小学讲完了这节课,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对于十二、三的孩子,深入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流露的痛苦、失望、反省、内疚、自责······这样负面的情感,难度太大了。

因为我讲的是第二课时,所以第二节课我没听课,我在这个班讲了第一课时。在第一课时我范读课文时,读到“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时有两个女生笑了,我就反思孩子们心中的母亲平时只是唠唠叨叨地嘱咐孩子日常生活琐事,肯定没有像文中母亲这样的情况。孩子们也不知道怎么读算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范读课文之后想找几个孩子读一读,再怎么鼓励就是没有人举手,我只好一人一句开火车读。不过在第二课时有孩子们举手了,也能跟着老师试着有感情地读了,我心里感到还是比较满足的;还有就是我自己也有很大的进步:我终于能反复地范读课文了(因为在“全程化跟进式目标教研中”老师们给我提议让我范读,训练学生朗读)虽然今天我可能读得有点多,学生反而读得少了一是孩子们确实不敢张嘴读;二是我也想读到孩子心里去。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逐渐由“扶”到“放”这一教学模式改为放手让孩子们尝 试自己学会自学。连着四次讲课,我觉得收获还是很多的。

第四篇:教材解读

一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教材解读

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8个专题。分为: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有趣的自然科学等8组。教材富有儿童情趣,时代气息扑面而来。每单元由导语、一课“识字”、4-5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构成.联系紧密,蕴含教育价值。如第一组,在优美简短的导语之后,以成语或四字短语编写了识字内容。“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鸳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8个反映春天景色的词语,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画卷。学生既认了字,又激起了热爱春天的情感。4篇课文,有春天的景,有春天的人,有春天的事,有儿童喜爱的故事,有琅琅上口的古诗。学生找春天,画春天,在“语文园地”中唱春天,在“口语交际”中讲春天。教材安排的几幅精美图画,可帮助一年级小朋友更好地欣赏春天的美景。全单元体现了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的整合,把语文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

(一)根据(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识字写字是小学一年级学习的重点。本册教材在第一册的基础上,本着多认少写的原则,要求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在本课认识的或以前已经认识、在本课重现的字。识字课改变了以前集中安排的做法,把8课识字分别安排在每组的开头。识字课的内容均贴近每一组专题、每一组课文的内容及语文活动的内容,这样,减轻了随文识字的压力。为了让孩子们乐于识字,教材选取了孩子们喜闻乐读的内容,采用了活泼多样的形式。如“识字4”:“蜻蜓半空展翊飞,蝴蝶花间捉迷藏。蚯蚓土里造宫殿,蚂蚁地上运食粮。蝌蚪池中游得欢,蜘蛛房前结网忙。”这些句子,读来节奏感极强。学生认识了“蜻蜒、蝴蝶”等表示小动物名称的词,初步了解了形声字声旁标音、形旁表义的特点,还悟到了“什么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这一句式的表达特点。教材还采用了诗歌、谜语、谚语等形式,渗透了中华传统文化。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也产生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教材在编排时,还设置了发现情景,把许多识字方法,字词句中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暗含在学习内容之中,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如“语文园地一”中,设计了“今天,我发现了两种识字的方法,你知道是什么吗?”“语文园地二”中采用同伴提示语的方式:“我发现这些宇可以用减一减,加一加的办法来学。你发现了吗?”学生自己逐步掌握识字方法,举一反三.由已知推及未知.由新知贯通旧知,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使识字的过程成为一个不断观察、不断探究、不断发现的过程,学生能充分享受不断发现识字规律的快乐。为了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字,教材还将孩子们的视野从;幅本引向身边的生活和社会情景中.引导他们从同学的名字中认字,看电视时认字,去商店买东西时认字,走在大街上认招牌、广告上的字,在其它学科的教科书上和课外书上认字„„将识字教学延伸到孩子们的生活。为鼓励学生主动认字,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教材以“识字擂台”、“识字加油站”等形式,或竞赛,或激励,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所学所得,品味努力之后的成功感,真正落实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二)本册教材共有34篇课文,另加5篇选读课文,新编选的课文占全部课文的一半以土:。教材选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性。不仅选择了传统的经典性文章,如《司马光》《乌鸦喝水》《秤象》《古诗二首》等,还选择了反映保护环境,介绍自然常识和科技成就,渗透现代合作、诚信、关爱等意识的文章。选文的体裁多种多样,有童话、散文、诗歌、故事、科普文章等,优美有趣,令人耳目一新.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想像世界。

(三)“语文园地”是本套教材的一大亮点。内设四个板块:“我的发现”主要引导学生陆续发现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日积月累”帮助学生巩固生字,鼓励积累美浏佳句;“口语交际”促进学生相互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旨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学生表现自己,与同学交流学习成果的机会。

教材的叙述性语言极具亲和力,不论是课前的导语,还是课后的练习,或是语文园地,都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亲切、自然地道出。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所提倡的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伙伴关系和朋友关系。

教学建议

首先,要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程提出语文素养这一全新理念,不再将教学目标局限在知识和能力的狭小范围。因而教师要准确理解教材编辑意图,把握教材以专题形式编排的特点。要通读全册教材,一组一组地钻研,把握每组教材围绕哪个专题,选用哪些内容,有哪些要求,重点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习惯。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教学设计,采取自主、合作学习的措施。如教第二组,可充分利用导语“我们爱自己的家,爱爸爸妈妈,爱家里的每一个人”,引导学生走进温暖的家。以三字经形式编写的识字课,要求学生在会认、会写、会读的基础上,懂得尊敬长辈、敬爱父母、主动为家庭承担责任的道理。《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月亮的心愿》等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告诉孩子:多替他人着想,敬爱长辈,乐于助人。在“说说做做”里,可安排“我替爸爸——;我帮老师——;我为大家——”的句型训练,这既是语文基础训练,又可培养学生主动为大家服务的意识。在口语交际中,可讨论:“要是爸爸妈妈不让自己做家务事该怎么办?”总之,教师要通盘考虑、整体设计,制作出让学生乐于学习的“课堂大餐”。

其次,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根据教材特点,教师可大胆实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①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究、辨析、会文悟道,进行参悟式学习。教授第18课《四个太阳》,可设计提问:“绿绿的太阳”、“金黄的太阳”、“红红的太阳”、“彩色的太阳”分别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你认为四季的太阳是怎样的颜色?回答这些问题,既要求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又要求学生有独特的感受。②创设话题情境,引发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本册教材非常重视写字教学,与第一册不同.每课要写的5-6个字大多有一定的规律。可在学生书写之前引出话题:我怎样写好这几个字。学生在群体的交流中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养成自主写字的能力。③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现场”经历获取语言运用的直接经验,进行体验式学习。具体方式有:摹读求体验。如《美丽的小路》,可摹仿鸭先生、兔姑娘、鹿先生进行对话,体味他们语言中蕴涵的思想感情。比较体验。如第29课《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中有两幅教学插图,教师可引导学生将第一幅图中“焦急不解的雄日”与第二幅图中“笑逐颜开的雄日”比较,领悟诚信的含义。视听求体验。一年级学生受年龄与经历的限制,对很多复杂的事理难以获得真切的感受,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真实直观地层示出来。④创设语用情境,在真实的生活中让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实用式学习。总之,不论运用何种教学方式,都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教学中,只要学生愿意思考,学习取得实效,就是好的学习方式。

第三,重视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一年级学生处于入学的启蒙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是不可忽视的。一是认字要落实。要求认识的550个字一定要认准,并能在其他环境中认识。二是字要写好。要求会写的字要写对写好,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并要了解字义,能口头或书面组词。三是课文要读好,能用普通话读出味道,读出乐趣。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谈谈一年级下册的阅读教学

人教版实验教材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在编排体例上作了很大的改革。每个单元均围绕一个主题来组织课文。针对这样的编排体例,在教学中,要从整体上把握,兼顾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四大任务。

一、认字学词,积累语言

认字学词,是一年级下册阅读教学仍需关注的一个重要任务。

识字,关键是要求适当,方法、策略对头。

课内识字,不要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要采用各种方法,如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新词读一读;小组互相交流识字方法,在合作中学;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读给大家听等,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复习巩固字词也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可以将要识记的字词编成句子或短文,如“上午,我把棉被晒出去,晚上,脱了衣服躺在床上,盖着阳光照过的被子,真舒服,不一会儿,就合上了眼睛。”这一段话中,就复习了课文中的11个生字(《棉鞋里的阳光》)。识字必须及时巩固,不断巩固,创造多种多样的形式,如,自读,互考,学生看字卡、师猜生字等,在活动、游戏中,借助语言环境巩固。

生活中识字要调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如招牌、商标、广告、报纸等,每个学生准备一本“识字本”,或剪剪贴贴,或自己写,或家长写,定期交流评比,多多益善。

二、朗读感悟,层层推进

有了第一册教材的阅读经历,学生虽具备一定的阅读体验,但仍要结合对少量词和句的理解,体现由读正确──读出感情的指导过程和学生练读的过程。

第一次读,初读,大声读,自由读,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圈出生字词读,把课文读正确,在反馈正音时,教师重点指导容易读错的字音;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还要提供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反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现在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是,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往往在拓展性和创新性上思考比较多,并且总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展示出来,这样,读正确、读通顺的练习时间受到压缩,草草过场,然后在后面的教学环节里又来“炒冷饭”,得不偿失,缺少实效。因此,教学中,一定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给予充分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朗读,在朗读中识字和感知,为下面的有感情朗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但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仍然是个难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借助外在辅助手段,烘托气氛,情境中朗读

外在辅助手段包括色彩鲜艳的图片,形象逼真的声音,各类声、色、形俱备的多媒体课件等。如《棉花姑娘》一课,在指导朗读第一节时,教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图上的棉花姑娘脸上还有泪滴。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棉花姑娘好像在说什么?学生自然而然就体验了棉花姑娘当时那种难过、急切的心情。

2、发挥朗读示范作用,互赏互听,模仿中提高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朗读示范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它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导向,激励学生在模仿中逐步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朗读示范要以是教师的范读,可以是录音范读,更要发挥学生中的榜样作用。

3、激起学生情感体验,自读自悟,体验中投入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互动的过程。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和作者对话。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用自己真实的情感、既往的经验去沟通、交融、碰撞、回应作者的心灵,文本的内涵,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取语感、形成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如一位教师在教《棉花姑娘》时,就引导学生角色体验:假如你就是棉花姑娘,在最难受的时候,突然看见燕子、啄木鸟、青蛙来了,你心里会怎么想?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读读第2、3、4自然段中棉花姑娘说的话。

4、依托各类朗读评价,正确导向,合作中把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这使得有些教师误以为无论对错,只要是学生的体验,都要绝对尊重。于是,在学生朗读之后,教师的评价往往是“你的声音真响亮”“你读得真好”你好,我好,大家好,朗读指导就只停留在同一个层面上。其实,阅读教学中,读要充分,读要有指导,读要有层次。指导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如,教师读学生评,学生读教师评,学生读学生评,自己读自己评;评价的语言富于变化、富有情趣,可以巧妙结合课文内容赞赏或委婉地提示。如“是啊,小水珠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在感谢你呢!”(《荷叶圆圆》第二段。)

上述这四种方法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结合在一起运用,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更要注意的是,要从整体上把握朗读的基调,避免把句子单独拎出来,一句一句地指导。

三、拓展阅读,鼓励写话

小学一、二年级,除课文外,要求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一年级下学期的阅读教学,要重视课外阅读,并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1、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建立班级图书角,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有意识地表扬喜爱看书的学生;每天抽一点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等。还有一个方法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但不要把故事讲完,在学生急于知道故事结局时,告诉学生这故事就在哪一本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

2、教师要及时提供高质量的阅读材料

学生对课外读物缺乏取舍与辨别能力;一部分家长,也对此无能为力。提供和推荐高质量的阅读材料,教师责无旁贷。

3、教师要努力使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校内,可以开展故事会、儿歌诵读比赛等活动,可以在班内评比“阅读大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课外,与家长取得联系,营造家庭阅读氛围,提倡亲子阅读。

4、抓住时机进行写话练习

⑴ 要抓住阅读时适宜写话的时机。如学了《月亮的心愿》,让学生写一写“我的心愿”;学了《四个太阳》,让学生也画一画,写一写“我心中的太阳,它是什么颜色的呢?因为„„”。句子不在于长短,也不在于好坏,在于学生喜欢写话,乐意写话的兴趣。

⑵ 要抓住生活中适宜写话的时机。春天到了,让学生写写春天;出去郊游,写写郊游的事情;六一节到了,写写开展的活动和自己的心情;快期末考试了,写写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提醒学生,引导学生,做个关注生活的人,培养动手写的习惯。

四、指导示范,培养习惯

低年级,习惯培养十分重要。显效慢,但一旦习惯成自然,能转化为毅力、方法、能力,受用终生。养成不良习惯,影响终生发展。因此,课堂教学要处理好活跃和有序的关系,动而有序,活而不乱。具体来说,也就是听、说、读、写都要有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听:集中注意力,既认真听教师的讲课,又要认真听同学的发言。避免一人在讲,众人各顾各的情况发生。教师要反复强化,不断引导。

说:个别发言时,声音响亮,表达完整;站着发言,身子要正,头放平;小组讨论,要积极发表意见,在这里,要发挥小组长的协调、监督作用。

读:读的姿势要正确,坐着读,站着读,大声读,小声读,不管怎么读,都要求入情入境,专心致志。

写:写字姿势非常重要,除了常规要求的“一尺、一寸、一拳”,教师还可以自编一些短小的歌谣,让学生在写字前唱一唱,念一念,做到常提醒,严要求。

习惯培养的关键是教师心中要有杆“秤”,眼、耳要明,手、口要勤。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不要片面追求热热闹闹,轰轰烈烈,也不要刻意追求标新立异,忽视课堂教学的真正效益。要始终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正确把握实验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总之,一句话,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第五篇:解读教材[推荐]

浅议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师解读阅读教材的能力和策略

摘 要:语文课程改革已有数年,长期以来,如何深入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的症结,而处于核心地位的阅读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对阅读教材的解读能力,成了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关 键 词:语文教师

解读阅读教材

困惑和挑战

迫切性和必要性

策略 语文课程改革已有数年,如何深入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的症结。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五大板块:识字和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其中阅读教学处于核心地位,在日常教学中占据大部分阵地。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成了课堂教学中所关注的焦点问题。“解”即释之义,就是将一样东西讲明白,“读”即悟之义,可以是自我的悟读,也可以是领悟的范读。对小学语文课堂来说,“解读”是让学生真正弄懂教材,领悟教材。

一、现行语文教材呈现出的特点

教材是教育内容的载体,是实现教学目标,发挥教育功能的物质基础。苏教版教材,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产物,无论是在目标确立,还是在内容的选择等方面,都有很大改变。与原教材相比,就是把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定为语文学科的目标,具有教材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具有实践性强,培养能力,引导创新,促进发展等一系列特点,呈现出较大的灵活性和空间,充分体现了教材编写的新理念和时代特色。由于语文教材具有开放性特点,学习内容覆盖面广,与社会,学生生活,学习兴趣和需求及其他学科联系紧密,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

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处理教材时面临的困惑和挑战

面对新教材的变化,不少教师面临新的挑战。首先表现在对新教材的把握不准,理解不到位,感到难以适应。对于老教师,在原教材使用中积累的经验难以用上;对于经验不足的新老师,在系统而全面地理清知识体系和驾驭好教材方面存在困难;就连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有时也显得力不从心,由此产生了困惑。其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一部分老师缺乏专业成长的动力和条件,面对教材过分依赖教学参考书,教案完全按照教科书的观点,甚至照本宣科。现行新

课程教学用书,对教学过程和内容,对教材的处理,采用建议的形式,不再像以前的教学参考书一样,可照抄照搬,加上图书市场上的各种教学参考书良莠不齐,一些老师面对新教材更是一头雾水。再次,在旧的教学模式中,大多数教师还没走出传统的课程与教学观,对教材呈现缺乏一定的感受和理解力,局限于教授教材知识,把教材看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摆脱不了教材的束缚,谈不上创造性思维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最后,“应试教育”直接影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处理教材,设计教学过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容易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导致教学设计没有考虑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等个性目标。形成了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真空带,形成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三、阅读教学中教师处理教材能力提升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新教材是新课程理念最直观的载体。如何使新教材的作用和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如何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是语文教师只有正视课程改革中的困难,敢于突破教材变化带来的实践难度,提升驾驭教材的能力,增长教学智慧,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是要贯彻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形成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性和有个性魅力教学风格,这其中的前提和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独立处理教材的能力的高低。现行语文新教材最突出的是以主题式单元编排,每个单元有两至三篇主体阅读课文,以阅读教学为主线,落实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可见,提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独立处理教材的能力非常必要。

四、探寻阅读教学中教师处理新教材能力的原则、策略(一)阅读教学中教师处理新教材的原则

1、把握阅读教学中新教材的特点,把握语言的独特内涵

应把握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小学语文教材具有文学性,是以经典的文学作品主,体现文学教育。语文教师在面对教材时,要遵循文学教材的完整性,不要对其做机械的肢解。其次,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儿童文学的主体性,如一年级下册的《三个小伙伴》,三年级上册中的课文《三袋麦子》,教师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研究和分析教材。然后,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主要表现为独特的语言内涵,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内隐的语言文字背后,并具有多义性和弹性,会因阅读者的生

活体验和想象力的不同而变得各不相同。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透过语言形式去把握内涵,并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体差异。

2、遵循文学阅读的基本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中。要引导学生钻研读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去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享受阅读乐趣。阅读要从整体入手,从整体结构的背景中认识各个组成的特点,不能孤立地通过各个部分的分析来认识整体,要自然而然地欣赏文本,让学生获得自然的阅读体验和真实的审美体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策略的运用,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考虑学生实际和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产生。要加强指导、引领和点拔,但不能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阅读,要善于用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如在三年级下册课文《庐山的云雾》和古诗《望庐山瀑布》的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读悟想象,将文中的含蓄之意,比喻之意感悟出来,感受语言之美的同时,感悟情景之美,境界之美,人物与世无争的精神之美,使学生的思想沉浸,陶冶在作品的思想,感情之中。

(二)阅读教学中教师处理新教材的策略

1、钻研小学语文新教材,准确理解教材

教师首先应了解整套教材的编排体系,把握全册内容,钻研教材,要从掌握课程标准的精神,到了解整套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体系,结构,内容和特点,把握各部分内容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处理好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新课程教材在编写时都充分考虑了低,中年级教材的衔接与过渡。如三年级,是关键过渡的位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次,教师在了解全套教材的基础上,细读精研任教的全册教材,从整体上了解一册教材的全部内容,编排特点,教材结构和训练重点的安排,明确全学期的教学要求;掌握主题单元之间,单元内各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应面对教材,准确理解编者意图,发挥教材的良好导向作用。比如在三年级《雪儿》一课中,引导学生感悟其结尾,想象和续写,会切实加强学生语文理解能力和写作技能。

2、加强文本鉴赏,创造性使用小学语文新教材

教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要加强文本鉴赏,而不仅仅是只备教材。在准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解读教材要“力透纸背”。要联系

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如三年级级下册课文《恐龙》和《海底世界》,怎样围绕“三维”对学生进行说明文教学?教师把两篇不同风格的说明文让学生进行异同比较阅读,一篇讲的是远古的神奇,一个是讲的是现代科学的探索。它们在文章结构的构段方式,说明的方式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又掌握了学习说明文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以新课程目标为终极目标,要有高尚的教育思想。如四年级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这是一篇有趣的文章,思考的方式不同,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这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一个现象,但不是学过这篇课文,很少有学生能发现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的例子。一个教师干巴巴教授教材,总是再强调“思考的方式不同,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而另一个教师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班级的实际,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做了这个苹果横切实验,通过阅读、观察、想象、动手、验证来得出结论。这样的效果不言而语,前一个教师还在用传统的方法,原因是他没有领会编者意图,准确解读教材。后一个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和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正是新课程对教师要求的。

总之,阅读教学在新教材的实施中是一个焦点难点。面对新教材的变化,有从教材解读的角度研究,但仅停留在教材解读层面,属于教研范畴。有从教材观角度入手,没有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和具体教材内容。因此,一线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处理教材中的困惑,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提高个体独立处理教材的能力。

下载翠鸟教材解读及设计理念word格式文档
下载翠鸟教材解读及设计理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光电效应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

    光电效应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 赵彦彬 教材分析:本节上半节《光电效应》及下半节《康普顿效应》和上节《黑体辐射》一样都是证明光的粒子性的经典实验。通过本节实验及分析,再现......

    教材解读:《分式》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分式》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分式》教学设计本周初中部同课异构的题目是《分式》,通过同台讲解,碰撞交流,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形成了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分式》教学设......

    壶口瀑布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

    [教学内容] 本课是一篇写景散文,主要写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色,引发了作者澎湃的激情,使作者深深陶醉,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

    翠鸟教学设计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从而懂得动......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我们在第一课中认识了春天的使者——可爱的小燕子。今天,我为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大家快来看看它是谁呢? (2) 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优美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及按观察顺序描述的方法。 4.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