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沙市博物馆观后感
雨点也刷不走的伟大
观长沙市博物馆有感
长沙市博物馆简介:
长沙市博物馆位于长沙市八一路480号,是改革开放后在原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纪念馆基础上必建的综合性的地志博物馆,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一走进博物馆,就看到巨大的毛主席像屹立在眼前。他两脚站直,轻轻地举起右手,两眼直视前方,好像在指引着中国革命的方向。通过讲解员的讲解我知道了塑像是由黑龙江省人民赠送给湖南人民的,它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尊安放于室外的大型铝镁合金毛泽东塑像。
再往前走,就是毛主席和杨开慧的故居了。墙是用砖头自做的,上面甚至还留着工人叔叔的手掌印。走进里面,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毛泽东的书房和睡房。书桌上虽然没有东西,但到处都是灰,是历史的沉积。床的四周都是用雕花木头做的,看上去非常古老。走到屋后,有一小庭院,三面是毗屋,另一面是围墙。围墙上开了一小门,打开小门可直通后山上。毗屋的厨房很简单,一个土灶,一个大水缸,还有一堆生火用的柴火。洗浴条件简陋,听说水是从附近的清水塘一通一桶挑上来的,冬天也没有热水,不过,这却帮助毛泽东养成了冷水浴的健康习惯。整个房子很朴素,甚至有点破旧,却也典雅。
在那个年代普普通通的建筑,有谁会知道,就在这个普通的建筑里,规划的却是改变中国历史的事情呢。全国最早的省级支部——中共湖南支部就是在这里建立的。推开小门,里面的东西也简简单单,卧室,洗澡房,厨房。据介绍,有这样的房间在当时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了。屋子里简简单单,非常窄小,两分钟就从头转到尾了。虽然桌子,床这些东西还在,但是已经没有了人生活过的痕迹。我们在这里停留,看着这些家具,品味着尘封在这里已久的气息,想像很多人曾经在这里忙碌的身影,在案下看资料的身影,在桌前激烈讨论的身影,在这里吃饭的身影。看着毛主席年轻的画像,不禁对它肃然起敬,这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将中国的历史齿轮扭向了不同的地方,红色的光芒在这里升起,给中国带来了光亮。
走出故居小房子,踏过绿草地,就看到了宏伟的长沙市博馆展览馆。就是在这里陈列着2万余件反映长沙历史和近现代革命史的珍贵文物。看着这些文物,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的先人创造了世界上任何一个邦域都无法比拟的工艺和文学成就,青铜器、陶瓷、雕刻、书法、绘画等等,其中的每一项成就都能让那些老外“喝上一壶”。形制巨大,气魄雄伟的象纹大铜铙,我国最早能成组演奏的乐器乳钉云雷纹编铙,各个年代的铜镜,背面的花纹美妙绝伦,光洁可鉴,线条圆润流畅,造型凝重大方的兽面纹提梁铜卣,这些东西都十分珍贵,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同时,正是因为这些东西,才让我们对老祖先的历史有了很多的研究和认识,每一件都代表着一段历史的印记,时间在镜子表面刻上锈迹,同时也将历史的信息刻录进去。我们华夏民族具有无比坚韧的生存和繁衍能力。我们用更清醒的头脑去认识自己的不足,不仅仅是拿着历史上曾经出现的辉煌沾沾自喜,而是先走别人走的路,再走别人未曾走的路,最终驰骋于不败之地。
虽然这里古玩很多,并且很多都价值连城,其中不乏有很多稀世珍品,且每一样都有很长的年代,集合了古人的智慧和心血,但是,最吸引我注意力的却不是这些,而是记录中国革命历史的红色展厅。这里展览的东西离我们都不远,有“青年团长沙市首届代表大会”纪念章,“同盟胜利纪念”章,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使用的手榴弹,炮筒,民政司暂行章程,还有长沙长治书局印的孙中山遗著《国民政府建国大纲》等。最吸引我注意的是一个红军家属优待证。一块儿小小的红布,上面用毛笔写上“红军家属优待证”的字样,用红色的线缝上边,表面上斑斑驳驳。就是这样的一块儿布,没有现在的锦旗精致,也没有包着华丽大红皮的证书耀眼,却是那样的夺目,那样的令人敬畏。这小小的一块儿布,很可能是一个年轻的生命换来的,也许记载着一次死里逃生的经历,也许是一次举家搬迁,也许沾着家属的泪滴,也许被一位老奶奶颤颤巍巍的双手珍宝似的压在箱底。
参观完故地后大我对先辈们的真挚的爱国之心所深深感动,接受了一场心灵的洗涤。
第二篇:长沙市博物馆观后感
长沙市博物馆观后感
长沙市博物馆位于长沙市八一路480号,是改革开放后在原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纪念馆基础之上建立的综合性的地志博物馆,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它是长沙人文历史的象征。毛泽东故居让我们在此体味毛主席的简朴的生活,清水塘旁边杨柳依依环境宜人,博物馆内的展物更让我们增加了见识,了解了中共灿烂的历史文化。
一走进博物馆就看到巨大的毛主席像屹立在眼前,他两脚站立,轻轻地举起右手,两眼直视前方,好像在指引着中国革命的方向,再往前走就是毛主席和杨开慧故居了。推开小门,里面的东西也简简单单,卧室、洗澡房、厨房。据介绍,有这样的房间在当时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了,我们在这里停留,看着那些家具,品味着尘封在这里已久的气息,想像很多人曾经在这里忙碌的身影,在案下看资料的身影、在桌前激烈讨论的身影,在这里吃饭的身影。看着毛主席年轻时是画像,不禁对他肃然起敬,这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将中国的历史齿轮扭向了不同的方向。红色的光芒在这里升起,给中国带来了光亮。
走出故居的小房子,踏过绿草地就看到了宏伟的长沙市博物馆,就是在这里陈列着2万余件反映长沙历史和近代革命的珍贵文物,看着这些文物,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的先祖创造了世界上任何一个邦域都无法比拟的工艺和文学成就,我们华夏民族具有无比坚韧的生存和繁衍能力,我们用更清醒的头脑去认识自己的不足,不是拿着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辉煌沾沾自喜,而是先走别人的路,再走别人未曾走过的路,最终驰骋于不败之地。虽然这里古玩很多,并且很多还价值连城,且每一样都有很长的年代,集合了古人的智慧和心血。但最吸引我的注意力的不是这些,而是记录中国革命历史的红色展厅。
最吸引我注意的是一个红军家属优待证,一块儿小小的红布,上面用毛笔写着“红军家属优待证”,用红色的线缝上边,表面上斑斑驳驳,就是这样的一块儿布,没有现在的锦旗精致,也没有包着华丽的大红皮的证书耀眼,却是那样的夺目,那样是令人敬畏。这小小的一块布很可能是一个年轻的生命换来的;也许记载着一次死里逃生的经历;也许是一次举家搬迁;也许沾着家属的眼泪;也许被一位老奶奶颤颤巍巍的双手珍宝似的压在箱底。
在展览厅,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飞速发展和累累硕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这些正确指导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的经济快速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法律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了,但是,当我们享受着今天的富裕美好的生活时,我们要感激那些为了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甚至是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们,他们永远是人民的英雄。
走出博物馆的展览厅,右侧的浓荫下是一排炮台,这些黑色的炮台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杀伤力,作为一种纪念留在此地,昭示我们不忘历史,铭记那些为革命牺牲的烈士,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为中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外语系11商务英语302班:蒋艳红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第三篇:长沙市博物馆
通讯稿
——参观长沙市博物馆
本月12日,我们参观了长沙市博物馆,游故地忆红色往事。下午一点整,本支部所有党员与支部书记在楼前坪集合,各组长清点完人数之后乘车出发到长沙市博物馆。经过半小时的行程,大家在市博物馆门口集合,并在毛泽东铝镁塑像前合影留念,之后开始参观。在讲解员的带领讲解之下,我们知道了塑像是由黑龙江省人民赠送给湖南人民的,它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尊安放于室外的大型铝镁合金毛泽东塑像。接着参观了毛泽东与杨开慧的故居,它是中共早期湖南党组织所在地和中共湘区委员会的活动基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后前往文物库房观摩了珍藏的部分书画、青铜器、玉器以及长沙窑瓷器。之后又参观了船山学社旧址,这是第一所为纪念王夫之而开办的教育研究机构——思贤学舍的社址;第一个研究王夫之学术思想的团体——船山学社的社址;中国共产党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湖南自修大学的校址。参观完故地后,大家对先辈们的真挚的爱国之心所深深感动,接受了一场心灵的洗涤。
第四篇:博物馆观后感
博物馆观后感
倪佳伟五(4)班
博乐市一小
今天,阳光明媚。下午4时,爸爸妈妈和我一起来到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物馆。
博州博物馆新馆坐落在博乐市南城区,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910平方米,展厅面积3870平方米,其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蒙古族文化特色,于2011年1月21日正式开馆。
新馆分历史与民俗两大展厅,以“草原古道••肆囿孛罗”为主线,向世人展示了“壮美博尔塔拉、和谐民族家园”的文化风貌。博物馆现藏有文物2000余件(套)。其中国家文物有6件,二、三 级文物有51件。馆藏文物主要分类为:石器类、砖瓦类、玉器类、陶瓷类、金属类、玻璃、料石类、货币类、织绣皮革类、竹木漆器类、印章类,门类齐全,充分反映了博洲历史文化的悠久、厚重。
一楼的民俗展厅:有对我洲蒙古族、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的迁徙、生活、传统生产方式、信仰等介绍;展出了蒙古族自古以来游猎、放牧等使用的各种工具、生活器具,有蒙古刀、成套的兽医器械、猎枪、各种马具、蒙古象棋、华丽服装和精致的饰;最让我惊奇的是那些活灵活现的动物,有狼、骆驼、马鹿、牦牛、翎羊、牛、马、绵羊,还有雄鹰,经馆内管理人员介绍,才知道它们都是经过防腐等处理的真品,可不能乱摸;那潇洒英俊的蒙古小伙、飒爽英姿的蒙古姑娘、活泼可爱的蒙古族小朋友,个个形象逼真。
二楼的历史展厅:再现了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踪迹、游牧文明的产生与发展;那鹿石文化、草原石人、达勒特古城原来近在身边,草原古道就在我们脚下;那古币、铜镜、油灯、出土的器皿仿佛在娓娓道述一座繁荣喧闹的小城;1954年7月13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区正式成立,博尔塔拉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两个多小时的参观,使我耳目一新,为我的家乡有这样的辉煌历史感到无比自豪。
二0一一年四月五日
第五篇:博物馆观后感
河南省博物馆观后感
本来想象中阳光明媚的早上结果刮起了大风,但是还是参观了我们的省博物馆
河南地处华夏腹地,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几千年来丰厚的文化积淀,不仅确立了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地位,同时也造就了河南博物院这一引人注目的文物收藏大馆。不愧为省级的博物馆,其建筑就颇有设计意味,虽然不知道它究竟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但是还是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首先观赏的是中原古代文明之光,步入序厅,迎面由重要文物组成的河南地形引出的由龙门二十匹集字而成的展雕的中元古代文明之光八个字四周是古代层形构成的圜墙它厚重,斑驳,将我们从现实带到远古,沿着地层隧道缓慢前行,仿佛回到了历史的时光中 在这里展示了首先展示的是原始时代,旧石器面时期与新石器时期。由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裴李岗文化构成的古代文物,他们都别具匠心,仰韶文化的特点是,红陶上面有白底黑花的图案,仰韶文化中最具代表的器物是彩陶双连壶。龙山文化的特点是,一般是石或灰陶的用具,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第二个展厅,里面是商代的青铜器,它的花纹刻得比较粗糙。第三个展厅是西周时候的青铜器,比商代的精美一些。到了第四个展厅,也就是春秋时期,这时候的青铜器已经制作的相当精美了,尤其是“莲鹤方壶”壶口呈莲花形,周围有几个花瓣,每个花瓣都是双层的并且都有镂空的花纹,中间的盖儿上还有一个展翅欲飞的小仙鹤,壶身似葫芦形,周围还有四条龙,壶底有两个带鳞猛兽做支撑。这件青铜器本是用来成酒的,但是它更重要的功能是作为陈设器物来显示拥有者的地位。莲鹤方壶,壶上有冠盖,器身长颈、垂腹、圈足。该壶造型气势恢宏,装饰典雅华美。其构思新颖,设计巧妙,融清新活泼和凝重神秘为一体,莲鹤方壶是一种时代精神的象征,据说是新整理架楼郑公大墓出土,距离我们这么近的新郑,不得不叹为观止啊。
我们又参观了二楼的展览,二楼主要是唐代、宋代、元代的一些器物,最后我们看了看明清珍宝馆,里面有漆器、珐琅器、象牙制品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一件用象牙雕刻的白菜,叫象牙白菜,长约23厘米,为清代传世牙雕作品,精巧,精致,玲珑剔透,这种刻意追求的清代艺术品达到没有瑕疵,无可挑剔的完美境界。以白菜心为主题,以野花,瓢虫,蝈蝈等为点缀,菜根的颜色可以用以假乱真来形容菜心处几片菜叶微微张开,叶面上的脉络都能看得很清楚,颜色淡黄,恰恰突出了白菜的鲜嫩,大肚子蝈蝈伏在白菜心上,全神贯注的汲取汁水。它肚子上的条纹都清晰可见,蝈蝈的旁边还有一枝粉红色的小花,这颗白菜雕刻的真是栩栩如生。
河南博物院所藏的玉器、骨器、金银器、石刻造像、钱币、书画等,均有值得称道的地方。所藏的玉器,上自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代,下迄明清,其中不泛精美绝伦、玲珑剔透之作。尤其是永城僖山汉墓出土的金镂玉衣,是目前时代最早的一件。馆藏的古代雕刻艺术品,诸如汉画、佛教造像、砖雕和其他浮雕、圆雕作品等,是古代工匠艺人智慧的结晶。其中著名的戏车画像砖、田延和造像碑、刘根造像碑、鲁道明造像碑、十一面六臂观音像、盘龙石砚等等,都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精典之作。骨器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骨笛,有“中华第一笛”之美誉,是中国最早的乐器。与之同出的刻符龟甲、龟腹石子,与我国文字的起源、八卦的起源有着密切的联系。金银器中,河南登封出土的武则天除罪金简、邓州福圣寺塔地宫中出土的金棺银椁,堪称稀世珍宝,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贾湖骨笛不只是中国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更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实验证明,贾湖骨笛不仅能够演奏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而且能够演奏富含变化音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乐曲。它的出土,改写了先秦音乐史乃至整部中国音乐史,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它的横空出世,无疑为我们研究中国音乐与乐器发展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更重要的是它作为罕见的史前神器、作为中华民族必须翻越的从蒙昧走向文明的第一高峰,其对此后闻名于世的中国礼乐制度,土生土长的中国道家教家道教,乃至整个中华文化、文明都有重大影响!
玉柄铁剑1990年出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虢季墓),身长20厘米,茎长13厘米,西周晚期器物。剑身为铁质,铁质剑身与铜芯相接,铜芯部嵌入玉茎内。剑首及茎身接合部均镶以绿松石片。出土时已折为两段,剑身外包一层丝织品,并被装在用皮革精心制作的剑鞘内。考古学将漫长的人类社会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三个时代,分别对应于历史学上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三种社会形态。玉柄铁剑玉柄、铜芯、铁身,它的发现,把中国冶铁史向前推进了200年,标志着作为社会生产力新代表的铁器已经萌芽,宣告封建社会即将来临。称的上是“中华第一剑”!带着深深的不舍及意犹未尽渐行渐远离开了河南省博物馆,这次出行让我对国家部分历史的了解有了很大的长进,并怀着钦佩的心态,希望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可以真正做到努力学习,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国家。
河南省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出土的古代的历史文物,上至秦汉,下至民国的东西,都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看过之后,我对我们的中华历史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也感受到了河南文化的厚重和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