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20808散文-《哀牢山文艺》,一路上有你
《哀牢山文艺》,一路上有你
尤国兴
一、回首之间的一份美好
时光的长河中,我只是一位过客。尘世的每一次相遇与缘结,若在我内心深处或潮涌,或轻泛涟漪,多年以后剥去岁月的残存,忆及那么一点,也是美好的。
有些记忆,你忘了多年,忘了多次,它仍旧在那里;有些细节,你或许完全不再想起,甚至都没想过,可细节的根仍在那里茁壮,细节深处的每一道纹脉,存在依然,那便是我的回忆中延伸出来的曲线之美;而有些美,你也无须刻意拥有或铭记,甚至一直都不去动它,岁月说,忘了它吧,它仍旧在那里不即不离。
这样一些感觉,在我的很多次回首中出现,都会或多或少地温暖我,提醒我,启迪我,成就我。这也是《哀牢山文艺》给予我的感觉——回首之间,我总能收获到一份美好。
二、少年时代的一抹亮色
1994年秋,我上独田中学,成为一名初中生,由此结识了刚从大学毕业的老师刘兴祥。其实还没见到他,我就先读到了一篇题为《哀牢山,我的母亲》的文章,署着他的名字,当时就张贴在乡政府门外的宣传栏上,张贴在我上学的必经之路旁。
他就教我们语文。在他的点拨下,朦胧的少年记忆里,我第一次知道:我的家乡,在哀牢大山深处;我的学校,就在哀牢山的腹地。我由此有了第一次地理身份的自我确认,也逐渐明白,这就是“文化”的暗示与浸染。
家乡,被“文化”所暗示,我,被“文化”这种空气所浸染,也由此拥有了对“文化”,对“人文”的最初感觉,人文文化就是从这里开启了我的心智。
那时,县里已出了一本文学刊物《哀牢山文艺》,“哀牢山”一词又一次次强化着我内心的记忆,直至扎根。因为我的语文老师,我能较早地阅读到《哀牢山文艺》上的作品,那些作品无论我能读懂抑或读不懂,都成为映照我少年时代的一抹亮色;因为对《哀牢山文艺》的阅读,年少的我开始萌发写作之梦,我蓬勃跳跃的心灵也开始感觉到,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墙一瓦,一人一事,包括一些平时父母不许我们唱的山歌、小调,都可以写进文章,已有被写进文章。这种感觉真是奇妙得难以言传。就在这时,我的母校,坐落于小小山头上的独田中学,一阵文学风已悄然兴起,仿佛一夜之间,我就真切地感受到,诗人近在眼前,作家就在身边,他们就是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几位年轻教师,都在响应文学的召唤积极创作。随着他们的作品陆续出现于《哀牢山文艺》,我更加敬重他们。
我的语文老师刘兴祥,可算作文人教师的典型。他注重言传身教。在课堂上,经常诵读自己的文章来激发我们的写作热情,在校内,携手好友、同事,积极促成文学讲座、写作竞赛、板报宣传、文艺表演等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我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在校外,组织我们学生或深入乡村体验文学采风,或帮助有困难的农户、五保户做农活,从关注现实和塑造人格方面影响我们。最值得称道的是,在他从教期间,带头发起筹建了中学的第一个图书室,《哀牢山文艺》从这时起被请进了图书室,郑重醒目地摆放在了阅览桌上。独田中学的第一份手抄报《校园文化报》也是在他的带头下创办的,那时他有一个心愿,就是把编入小报中的最好的习作推向《哀牢山文艺》,争取发表。
我没能写出最好的习作,但是,就在那样的氛围和那种难以言传的奇妙感觉里,我一步步爱上文学,向文学靠近,而这,正是梦开始的地方。
创刊初期的《哀牢山文艺》,成为我认识文学、接受文学熏陶的一个契合点,一扇窗,我真正的梦已经开始了,我梦想着有一天,在它蓬勃的绿荫下,也有我耕耘后的一分收获,“哀牢山”也成为我人生追求中的一座南山,因为我就栖居在它的怀里,它是我生命的源头,也是我生命的进发的方向。
三、《哀牢情韵》的悠悠陪伴
散文集《哀牢情韵》是我到县城上高中后自己花钱买下的第一本个人书籍。书不大,刚好放得进我那时穿的外衣内兜里,书的封面颜色接近于自然之绿,给我一种宁静清凉之感。它其实就是《哀牢山文艺》第一个收获时期的结晶。然而现在,我却寻它不回了,我为此伤叹过,因为这本书陪伴我走过了一段苦涩而寂寥的学生时代,并牵引着我那时不断激起的少年梦。
90年代后期的乡下农村,我的寒暑假是苍白而缺乏生气的,很多日子被繁重的家务活所填充,我们一家四口还在为挣脱贫穷而努力着,我年少的双肩较早地担负起生存的艰辛,每次收假前,我和妹妹都要为即将面临的学费和生活费担忧着,父母则为此殚精竭虑,生活的前方究竟是一条怎样的出路,我时有迷茫。但是,在迷茫的间隙中,知识的、文化的力量始终支持着我们,只要未来在梦想就在,梦想在我们就能奋起拼搏。
假期里再忙再累,毕竟还是有几天时间到山上放牛羊,这算是乡下最轻闲的日子,每到这时,无论是晴天阴天,风天雨天,我都会带上一本书——《哀牢情韵》,也是唯一的一本,赶着牛羊上山。
牛羊在山坡上吃草,牛羊乖的时候,我就把蓑衣铺放在相对平坦的地方,打开《哀牢情韵》翻上几页,寂寞的时候,就会有一些思绪,沿着我反复注目过的字里行间,爬上眉头。当牛羊穿过密林爬过山涧,我从中读到了作家山野笔下哀牢山幽幽之景,啁啾的鸟语反复在我耳畔掠过。尽管如此,我还是一心想摆脱它,走向远方。如今,他的文字已渐远离我的记忆,留下的,是我多年异地生活后再回故乡时的怀旧情结,和他那被打了黑框的署名。但在我的回想中,山野笔下的一山一水日渐清晰起来,其一点一滴的构成都是的我家乡。
少年时代的我,对于家乡的山高林密还没有什么深厚的情感,苏敏的笔下展现出的林区的诱惑,我只读出了一份亲切感,那是因为我生于斯长于斯的缘故。作者在我的家乡生活过,我们曾经是大山里的好邻居,她曾经是林区里的好大姐。多年以后,已入而立之年的我,在贯看和领略了许多处异乡的残山瘦水后,才真正理解了作者面对那方绿色的挚爱情怀。我现在还有了那么一点小偏执:除却家乡的绿色,别处的绿色都不是我的最爱!
当然,《哀牢情韵》里还有许多打动人心、启人奋进、发人深思的作品,虽然许多篇什的题目我已记不清,但许多作者的名字一直在我心中像灯盏一样明亮着,每次回乡,看见那吞吐山河的云海,那些数不尽的绵延的梯田,那些从田格子里顽强地走出来走向山外的年轻学子们,我就会想起那些名字,他们,来自《哀牢山文艺》,来自这片讲着同一种方言的土地,他们是我行路途中最本土最地道的指路人。
由于放牛羊的日子里常常有雨,被塑封着的《哀牢情韵》和我一道反反复复淋雨,但仅仅湿了边边角角,里面的内容完好无损。有时,我即使只字不读,也把它随身带着。揣着它,就仿佛揣着一颗踏实的心,就仿佛有了方向。或许,因为《哀牢情韵》的悠悠陪伴,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已从内心的迷茫中走了出来。
我还算幸运,在那个上学难的年代,在那种离开校园就无书可读的环境里,我能一直读下去,也才有缘相遇这本书。然而遗憾还是接踵而至,在我有书可读的时候,我没守住它,它悄然消失!
我在外地读书期间,我的一位外侄女到我老家借去几本书,其中就有《哀牢情韵》这一
本。后来,她人没了,书也跟着没了,留下一些哀思与惆怅。
四、惊喜之后的意外收获
上高三时,县里组织了一次以“宝岛台湾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在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指导下,我也写了一篇交出去。
评奖结果出来了,我得的是鼓励奖,奖品一本相册。当时我就心灰意冷了,为完成这次征文的写作,我跑图书馆看报查资料,翻阅日记,反复练笔,请教老师,煞费了一番苦心。
一天中午,无意中听到收音机里传出我的名字,电台正在播我的征文《祖国宝岛在我心中》,还带着背景音乐。心中一阵惊喜,鼓励奖“赐予”我的那份失落一时散尽。到县图书馆看书,得知《哀牢山文艺》刊发了我的征文,心中又一次惊喜,同时也多了一股后劲和一份豁达。在我情绪低落之时,《哀牢山文艺》圆了我年少时的第一个梦;电台播文长达一周,使我感到自豪;这一加一大于二的激励,使我的自信心一天天增强。鼓励奖不在成为我的阴影,我鼓足了勇气去迎接更多挑战的机会。
我发了愿,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要写出一篇真正令自己满意的文章,于是每天、每周末,我给自己增加了练笔和阅读文学书籍的时间。不久的将来已来时,正是高考的冲刺阶段。
我没能写出真正令自己满意的文章,但得到了一些意外的收获:读了之前几年来未读的书,长了之前几年来未长的见识,了之前几年来未拓的视野。那年高考,我的某科成绩只有21分,是文科成绩以绝对的优势在高考总分上拉了我一大把,我才如愿地考上了大学。
五、遥远距离的无声眷顾
常常想起那首著名的抒情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其实许多距离是由心造成的。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我被分配到遥远乡镇的一个最为遥远的完小教书。在当时的交通、信息都与外界几乎隔绝的条件下,读书与创作,一直是我不离不弃的坚持。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还有这样一个在最艰苦的地方还坚持读书写作的人。然而我对外来人的评价却很低调,都不太愿意谈及自己的志趣与追求。我也知道,《哀牢山文艺》,准确地说是编辑部的老师们和这个阵营的同仁们一直在远方默默关注着我,而我却无一丝回应,这使得本来很遥远的距离更加遥远,本来很孤独的我更加孤独。
那时我正在看着一本从旧书摊淘来的马尔克斯小说《百年孤独》。情绪是有的。
我所工作的地方,是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投身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为国家做贡献,我始终认为是无上光荣的。越是条件艰苦的地方,越需要有人去;人们越需要我们,我们价值理想越能体现出来。因此,接到调令后,我便鼓足情绪,欣然前往。我是从吃苦中长大的,到了那个地方,没有什么困难是我过不去的,虽然总是跋山涉水,但给我带来的更多是乐趣,当时没有数码相机,傻瓜机常随身带着。很快,我就体会到当地彝族人的纯朴;很快,我便喜欢上那里的生活;很快,我的才情就得心应手地展示出来。彝族百姓对外来人的好是直爽的,一心一意的,不存什么心机,因为这样,我很满足,几年来,我始终努力工作,热爱生活。
然而回到外面,一与人提起我工作的那个乡镇,总会引来异样的眼光与声音。“到那里工作啊?!”“是人在的地方吗?”“你可惜啊!”“没变成少数民族吧?”“赶紧出来呀!”这些声音让我听了很不舒服。我意识到,地域的、民族的偏见早已在一些人心中根深蒂固,深深地扎痛我的内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抵触来自外界对我的关注,态度也非常冷淡。我就在想,这少数民族地区怎么啦,把我们所做的每一分努力加起来,就不会带来些许改变
吗?我就是要在这里好好地看着,外界的偏见何时会有所减少?
我去看我的恩师,他境界高,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鼓励。不想他针对我的一些想法批评我一顿,说在那种边远地区工作,还那么自我感觉良好!他把我的一番很单纯的民族情怀与乐观主义作此理解,颇有恨铁不成钢的意思,一气之下,我一年多不与他联系。再去看恩师时,他说他一直为此难过,我这次能来,他心里高兴。在聊到我那段时间的基本情况时,他肯定和赞赏了我为当地所做的一些事,要我还是要保持那份坚持,那份情怀,那份乐观。当晚我们一起喝茶,一起到街上吃宵夜,他请客,他刚拿到一笔稿费。从那以后,我们的联系又多了。在他的继续影响下,我对外界的抵触情绪渐渐少了,也试着接触更多的外人。
令人振奋和欣慰的是,很快,我们共同为之奋斗的彝乡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先是,乡升级为镇,新上任的书记、镇长,积极有为,带领大家干出了一番样子。随着城乡公路的拓宽与平坦,较大型水库兴修与建设,彝乡迎来了新城镇发展的新局面。再是,当地的彝族文化得到了弘扬,向外推了出去。
我的工作条件也得到了极大改善,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我们教书育人的队伍中来,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我又开始向《哀牢山文艺》靠拢,再遥远的距离,还是一点一点地近了。在我那段情绪的节骨眼上,来自《哀牢山文艺》的编辑老师们不论多远,一直对我眷顾有加,他们的真诚令我感动!
文联的苏轼冰老师是真对我好。他的善意、关注和关心,不带一分同情与施舍的杂质,他每次来这方下乡都提到我,都会过问我的情况,我还未曾与他谋面时,他已相当了解我,并向很多人宣传我读书写作的事迹。这于我来说,已很知足。人与人之间的这种惺惺相惜,使我感到,在这个社会里,“文人相轻”的现象,也并非像一些人说的那么严重。对于苏老师的感激,我出自我内心,也只服从于我内心,这是其他人对他的任何评价都左右不了的。有两次他去看我而我不在,门开着。他进去出来,先后记住了两样东西:一样是我书架那些杂志和全国年度作品选;一样是我门前那些高大茂盛的凤凰树,凤凰花还开着。
2007年底,在县文联的关心下,我荣幸参加了县第六次文代会,自此,我的创作走进了《哀牢山文艺》这个讲着共同方言共同母语的文学大家园。
六、寄语
须臾一瞬三十年,《哀牢山文艺》由一棵树的守望生长壮大为一片森林的繁茂,为一方读者拓展了精神生活的绿荫。《哀牢山文艺》走过的路又像千里之骑负重前行,开辟文学丝路,每行一步都是荣光,每走一年都是收成。卅年驰骋一回眸,八千里路虽只是时光长河中的一小步航程,但我相信,《哀牢山文艺》将会走得更长远更辽阔,它还会一直眷顾着那些在文字河流上漂泊的人们,把他们从这一岸载往下一岸,每个岸边,都繁衍着一片森林,会更加蓬勃生机!
2012-8-8 县城
第二篇:一路上有你(教案)
一路上有你
活动目的:
1.通过游戏,体会互助带来的快乐和成果;
2.在故事中,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3.让学生鼓舞自己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积极地帮助他人。活动准备: 1、8开报纸,每人一张,课前教学生学会包书皮。
2、眼罩8个。活动过程:
一、单手包书皮:
1、活动规则:每位同学必须完成一本书的包书皮工作;每位同学只能用一只手去完成包书皮的工作(不能借助身体任何其他部位帮忙);最先全部完成包书皮工作的小组获胜。
2、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要提醒大家遵守规则,可要求每一小组派出一位监督员,发现违规的要进行处罚(停顿10秒钟)。提醒同学们可以相互帮忙。
3、分享:请最先完成的组介绍经验。
二、故事分享:《地狱与天堂》——帮助别人也就是在帮助自己
有个人很想知道天堂与地狱有什么不同,于是他去问一个来到人间的天使,天使把他领进一间房子,只见一群人围坐在一口大锅旁,原来正好到了吃饭时间,中间是一排长长的桌子,两边坐满了人,都拿着长长的勺子,当听到“开饭”的声音,两边的人争先恐后拿起勺子想要往自己的嘴里送,但是由于勺子太长了,到了中间,勺子们就打起架来,大家互不相让,打得头破血流,菜掉满了一地,结果是谁也吃不成,一个个眼睁睁地看着锅里的饭菜,饿肚子。天使说:“这就是地狱”。
天使又把他领进另一间屋子,同样的锅,人们拿着同样的汤勺却吃得津津有味。原来他们是在用长长的勺子相互喂着吃。教士说:“这里是天堂。”那个人恍然大悟,原来天堂与地狱就在自己一念之间,一心为自己,是地狱;为别人,懂得相互帮助就是天堂。
三、谁来帮助你?
1、当你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你得到了你想要的帮助吗? 让学生自由回答。
2、当你需要得到帮助的时候,你会请求谁来帮你?写出三个学生的名字(我们班上的同学),以及你请求他(她)帮助的原因。
3、分享:
老师收集学生的纸条,随机抽取纸条,并念出纸条的内容。
四、我来帮助你-----一路上有你
1、活动规则:请8位“守护天使”上来, 蒙上眼睛,绕教室走一圈;愿意帮助他(她)的同学请走出来,帮助他(她),完成任务。
2、分享:参与同学谈活动体会。故事小结:爱之链。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位名叫克雷斯的年轻人因为汽车“抛锚”被困在郊外。正当他万分焦急的时候,有一位男子正巧经过这里。见此情景,这位男子二话没说便用马帮助克雷斯把汽车拉到了小镇上。
●事后,当感激不尽的克雷斯拿出不菲的美钞对他表示酬谢时,这位男子说:“这不需要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也要尽力帮助他人。”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主动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并且每次都没有忘记转述那句同样的话给所有被他帮助的人。
●许多年后的一天,克雷斯被冲进突然暴发的洪水,一位勇敢的少年冒着被洪水吞噬的危险救了他。当他感谢少年的时候,少年竟然也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曾说过无数次的话:“这不需要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
●克雷斯的胸中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暖的激流:“原来,我穿起的这根关于爱的链条,周转了无数的人,最后经过少年还给了我,我一生做的这些好事,全都是为我自己做的!”
播放歌曲:《让爱传出去》
第三篇:一路上有你歌词
歌曲:一路上有你
歌手:张学友 专辑:吻别 词:谢明训 曲:片山圭司
你知道吗爱你并不容易还需要很多勇气 是天意吧好多话说不出去就是怕你负担不起 你相信吗这一生遇见你是上辈子我欠你 是天意吧让我爱上你
也许轮回里早已注定
一颗心在风雨里
一路上有你苦一点也愿意
一路上有你痛一点也愿意
你知道吗爱你并不容易
是天意吧好多话说不出去
你相信吗这一生遇见你
是天意吧让我爱上你
也许轮回里早已注定
一颗心在风雨里
一路上有你苦一点也愿意
一路上有你痛一点也愿意
一路上有你苦一点也愿意
一路上有你痛一点也愿意
一路上有你苦一点也愿意
一路上有你痛一点也愿意才又让你离我而去 今生就该我还给你 飘来飘去都是为你 就算是为了分离与我相遇 就算这辈子注定要和你分离 还需要很多勇气 就是怕你负担不起 是上辈子我欠你 才又让你离我而去 今生就该我还给你 飘来飘去都是为你 就算是为了分离与我相遇 就算这辈子注定要和你分离 就算是为了分离与我相遇 就算这辈子注定要和你分离 就算是为了分离与我相遇 就算是只能在梦里拥抱你
第四篇:感谢一路上有你
感谢一路上有你
一路走来,我曾得到过许许多多的帮助,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帮助也逐渐的变得有些模糊,但是却有一个人对我的帮助一直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能忘记。
这个人,是我的师父王洪峰。与师傅相识是在2006年,那年9月我被调整到酒泉网工区上班,刚好是师傅带的我,师父见到我后便问我“你叫什么名字,家是哪的?”。“我叫李永峰,家是陕西的”我匆匆回答道,“小伙子蛮不错的,好好工作,以后你会出息的。”简单的对过话后,师父便带我去宿舍,为我安排了住的地方。安排好我后,师父便对我说“明天咱们干的是一个拆线的活,到时候你和我上平台作业,准备准备,晚上早点休息”。“知道了”师父走后我一个人待在宿舍里,开始有点担心明天的活该怎么干,虽然已经工作了一年了,但是却从来没有干过类似拆线这样的活,突然遇到了还真不知该怎么办,怀着忐忑的心我休息了。
第二天到了作业地点后,师傅联系着地线和防护人员把保护措施都做好后,便带着我一起上到了平台上开始干活,一到平台上,我突然变得很紧张,呆呆的站在那里一时半会竟不知道要干什么。师父看到后便问我“你是不是以前没有干过拆线这方面的活”“嗯”我轻轻地点了点头,顿时感到很羞愧,联想着师父接下来应该是要骂我了,骂我为什么昨天安排工作的时候不告诉他。我静静的等待着师父的训斥。“别愣着了,没干过的话师父教你怎么做,好好地看着”。我抬起头带着疑惑的眼神看着师傅,想着师父竟然没有骂我,于是赶紧看着师傅怎么干活。“看到这根线了吗?现在它没有什么用处了,咱们今天就是来拆掉它的”,师父认真的给我讲着,就这样师父一边干着活一边现场给我指导着,以后遇到这样的活应该怎样做,准备什么工具和材料,注意什么事项,他一字一句的给我讲的清清楚楚。作业结束后,师父对我说“以后要干的活还有很多很多,你要好好的学,还有以后要是遇到今天这种情况,不知道怎么干活要在开会的时候说出来,不能再像今天这样了”。“嗯”我点了点头。回到宿舍后,我就一直在想今天师傅对我说的话,并下定决心以后要好好学习,认真工作,这样才能对得起师父今天对我的教导。
记得有一次我与舍友在宿舍因为一点小事闹了起来,弄的彼此心里都很难受,师父便跑到了宿舍为我们来协调关系,弄清楚原因后师父没有说多的话,只是给我们留下了一句“泰山不择细土方能成其高,大海不拒微流才能有其深”便转身走了。我两想了很久终于想通了,就一同去找了师父,给师傅道歉。师傅示意我们不用向他道歉,而是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们“大家能千里迢迢的分到一起工作,是一种缘分,咱们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去破坏彼此间的缘分,须知友谊应长存,工区的每个人都是我们的兄弟,我们应彼此珍重这份兄弟情,才能在一块好好的工作,人无论何时都应有一颗宽容的心,才能让自己不断地成长,不断的进步,你们知道了吗?好了,去回去休息吧”,谢过师傅后,我与舍友回到宿舍相互道了歉,便又成了好兄弟。
时间荫然,转眼间十几个年头过去了,现在的我成了工长,也当起了师傅,对于徒弟我还是喜欢用师父那样的方式去教育,因为我一直忘不了我的这个师父,现在我们还一直保持着联系,师父十几年如一日一直在教着我各种东西,毫不保留,我深知师恩深重,一直想找个机会好好报答师父,但师父却对我说这是他对我应尽的一种责任,不用报答。而在我的心里师父对我的这份关系却早已超过了一份责任,他对我的是一种“爱”,是一种我一生都无法报答的“爱”。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父正是用他十几年的点点滴滴向我再次证明了这句话,他的这种无欲无求,无私奉献的精神更加的坚定了我要一直努力的信念,让我得以不断地成长。
师恩难忘,刻骨铭心,我无以回报,只能发自内心的说一句“师父,感谢一路上有你”!
第五篇:感谢一路上有你
第九届文明 风采大赛
一路上有你
学校:济南商贸学校 班级:11级烹饪班 姓名:赵明超 指导教师:杜冠群
一路上有你
从一个婴儿的呱呱落地,到一个宝宝的快乐玩耍,到一个学子踏上征途,这其中有着多少热烈的亲情,在这亲情的背后,包含着父母对我们付出的多少汗水和泪水,这就是亲情的可贵。
花朵正是因为有了雨水的浇灌,所以才更显娇艳美丽;大树正是因为有了阳光的沐浴,所以才更加茁壮成长,我们正是因为有了父母的细心呵护,所以才能健康成长,我的一切都是父母给予的,是父母用他们无私的爱呵护我成长,让我们无忧无虑的成长,一路走来父母为我们做了多少事,难到我们不应该用一颗感恩心,去回报他们吗?
小时候,从我们刚刚蹒跚学步开始,父母就在我们身边守护,生怕我会受一点伤害,当我们受伤时,父母总是第一个来安慰我,心疼我的人,还记得当我的手过敏的时候,父母那焦急的神情,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神处,妈妈对我说了一句话,说真希望过敏的是我呀!当我晚上手痒的无法入睡时,是母亲陪伴我,为我涂抹药膏,涂药膏的时候母亲的手很轻,生怕会弄疼我,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我过敏的症状没有一点点起色,妈妈带我去了医院,医生说是“湿疹”,消失的时间会比较长,妈妈对医生说:开店好的药吧!她晚上会比较痒的,医生开了一些药,需要输一个星期的液,妈妈为我请了一个星期的假,每天都陪着我去输液,当医生对我输液时,妈妈的眼睛就盯着针头,看着我痛苦和害怕的表情,妈妈把我抱在怀里,我不在感到害怕,妈妈每天都会提醒我吃药,每次半夜妈妈都会准时起床,为我端水拿药,当我回到学校的时候,妈妈每天会打电话提醒我,“妮儿,别忘了吃饭记得吃药。
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字里行间流露着母子深情,字字句句倾诉着母爱的魅力,我们正在沐浴着如阳光般的母爱;吸吮着充满甜蜜味道的琼浆玉露看着那饱经雨露的背影,看着那饱经艰难困苦的脸庞,一种莫名的感觉涌上心头,那是心灵深处的呼唤。
上小学的时候,我很调皮,基本都不怎么学习,妈妈为此常常责备我,我总是跟妈妈顶嘴,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懂事了也明白了母亲对我的殷切期待。所以现在我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回报父母,每当母亲节来临之际,我都会想尽办法为妈妈送上一份祝福的礼物,即使是一朵小小的花,也是我对妈妈的一种回报。有时妈妈对我说:“母亲节不需要送我礼物,只要在我劳累的时候,为我端上一杯热茶,你能好好学习,我就心满意足了,当妈妈说这些话的时候,我会留下一滴愧疚的眼泪,这就是无私的母爱,为我们默默的付出,我想说一句:“妈妈,谢谢你为我做的一切,一眨眼我长着么大了,离开妈妈,自己开始独立的生活。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妈妈偶尔给我打电话问长问短,在妈妈眼中,我永远都是孩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父亲是我们家的支柱,即使在外奔波,也不忘记对我嘘寒问暖,从小到大爸爸总是宠着我,但我还经常惹他生气,记得那一年的晚上,妈妈加班没在家,我不小心把脚给崴了,爸爸急忙把我送进了卫生室,看着我肿起来的脚,心疼不已。父母给与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育我们成人,没有父母便没有我们,当我们嬉戏于课堂之上,玩耍与操场之间,我们的父母却正为我们高昂的学费而不辞辛劳的奔波着。
感恩的生活是美好的,生命犹如一张白纸,有了感恩,便增加了五彩颜色,一生都怀抱感恩,也就有了美好的生活,我们要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要珍惜父母对我们的爱,感恩会对心理带来一股暖流,感恩是感谢,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谢太阳,感谢江河,感谢所有的所有,有一首歌唱的好,“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谢一路上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