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年八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八年级上册
第一部分:古诗词诵读篇目
要求:26首古诗词熟练背诵。
1.北方有佳人 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⑴
2.陌上桑
⑵⑶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善)蚕桑,采桑城南⑷⑸⑹⑺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⑼⑻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⑽怨怒,但坐观罗敷。
⑾⑿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
⒀⒁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⒂“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⒄腰中鹿卢剑⒃,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
⒅⒆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3.赋得自君之出矣
唐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4.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5.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6.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7.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8.宣城见杜鹃花 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9.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10.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yâ),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11.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 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 白云无尽时。
12.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13.田园乐(其六)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4.少年行四首 其一 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15.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16.新婚别 杜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17.兵车行 唐朝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
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18.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9.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20.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21.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2.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23.金陵图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24.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25.凤栖梧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6.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第二部分:课外经典文言文
要求:三篇文章《秋水》《登楼赋》《与顾章书》全文背诵。其余三篇
熟读,背
诵划横线的句段。秋水(战国)《庄子》
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3)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4)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5)其面目,望洋(6)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7)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
(8)
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9)
。‛ 【注释】
(1)时:按时令。(2)灌:奔注。河:黄河。(3)泾:直流的水波,此指水流。(4)不辩:分不清。(5)旋:转,改变。(6)望洋:茫然抬头的样子。(7)伯夷:商孤竹君之子,与弟叔齐争让王位,被认为节义高尚之士。(8)子:原指海神若,此指海水。(9)长:永远。大方之家:有学问的人。
【译文】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众多的河流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在这个时候,河神非常高兴,沾沾自喜,认为天下所有盛美的东西都在自己的身上。顺着水流向东行进,到了渤海。面向东看看不见水的尽头。在这个时候,河神才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抬头仰望着海神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说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而且我还曾经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学识少,认为伯夷的节义轻。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到你的无边无际,我如果不到你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所讥笑。”
【赏析】
本文是寓言,写的是河伯见识短浅,狂妄自大,看见河水暴涨淹没—切,就以为自己是天下最大最美的地方。但当他看到海更广大无边,自叹不如。海若的一席话颇具哲理,告诉人们看问题不能局限于某一点,应当全方位、多角度。这故事告诉我们须知:河外有海,天外有天。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1),居域中之大(2),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3),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4),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5),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复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8),则思三驱以为度(9);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此九德(10)。简能而任之(11),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注释】
(1)神器:帝位。(2)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域中,天地间。(3)景:大。(4)殷:深。(5)董:督责,监督。(6)作:兴作,建筑。指兴建宫室之类。(7)谦冲:谦虚。自牧:自我修养。(8)盘游:打猎游乐。(9)三驱:一年打猎三次。《礼•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猎)。”(10)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11)简:选拔。
【译文】
我听说过,要求树木生长,就一定要加固它的根本;想要河水流得长远,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使国家安定,就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仁义。水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帝王的大权重任,处于天地间至尊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到危难,戒除奢侈而厉行节俭,这也就象砍断树根却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泉源却希望流水长远一样啊!
凡是古代的君主,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始做得好的确实很多,但是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困难吗?大概是他们在忧患深重的时候,必然竭尽诚意对待下属,一旦得志,便放纵情欲,傲视他人。竭尽诚意,那么即使象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象过路人一样。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恫吓人们,结果只能使人们图求苟且以免于刑罚,却不会怀念国君的恩德,表面上态度恭敬,可是心里并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百姓象水一样,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这是应该特别谨慎的。
果真能够做到: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就想到要适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宁;考虑到帝位高随时会有危险,就想到要谦虚,并且加强自我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江海是居于百川的下游;喜欢打猎游乐,就想到每年三次的限度;担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始终谨慎;忧虑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接纳下属的意见;害怕谗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以斥退邪恶小人;加恩于人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赏赐不当;施行刑罚时,就想到不要因为正在发怒而滥施刑罚。完全做到上述十个方面,扩大九德的修养,一定会得到很多补益。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聪明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智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气力,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实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诚。文臣武将都得到任用,就可以垂衣拱手,安然而治了。何必劳神苦思,代行百官的职务呢!
【赏析】
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这些主张虽以巩固李唐王朝为出发点,但客观上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强盛。本文以“思”为线索,将所要论述的问题联缀成文,文理清晰,结构缜密。并运用比喻、排比和对仗的修辞手法,说理透彻,音韵铿锵,气势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论说文。与妻书(清)林觉民
意映卿卿(1)如晤(2),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3)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遂(5)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6)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7)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8),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9)
(4)
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吾不能学太上(10)之忘情(11)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12)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13),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14)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15)先汝而死乎?吾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16)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17)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君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18)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19)也,更恐不胜(20)悲,妇故惟(21)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22)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23)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24)汝能
(26)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25)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27)
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而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28)之,使之肖(29)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30)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31)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32);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33)非吾所忍。吾爱汝至(34),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35)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
(36)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37)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38)时时于梦中得我乎!(39)一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注释】
(1)卿卿:夫妻之间的爱称。(2)如晤:如见面。旧时书信用语。晤:见面(3)竟:完毕。(4)谓:以为。(5)遂:于是,就。(6)至:极其。(7)就:靠近。(8)遍地腥云,满街狼犬:比喻清朝统治的残酷和黑暗。腥云:带血腥的云。狼犬:狼和狗,喻指坏人的帮凶。(9)司马春衫:形容悲伤凄切。“春衫”应为“青衫”语出自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10)太上:最上,最高(11)忘情:无喜怒哀乐之情。语出自《世说新语》“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12)“老吾老„„人之幼”尊敬别人的老人就像尊敬自己的老人一样,爱护别人的小孩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语出《孟子》(13)是:正确的。(14)盖:原来,原本。(15)卒:最终。(16)望日:月亮圆的一天。通常指阴历每月的十五日。(17)复:又。(18)语:动词,告诉。(19)有身:怀孕。(20)胜:经受。(21)惟:只。(22)寸管:毛笔。(23)第:但,但是。表示转折。(24)抑或:还是,或者。表示转折。(25)徒:白白的。(26)骨化石:身体变成石头。事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林觉民用这个典故,意在说明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夫妻离散,相见无期。(27)圆:团圆,团聚。(28)抚:抚育。(29)肖:像,似。(30)和:以声相应。(31)旁:依傍,依靠。(32)处:地方。(33)的的:真实,确实。(34)至:极,到了极点。(35)偶:配偶。这里是“嫁给(我)”的意思。(36)独善其身:语出《孟子》意思是处于困窘的境地,也要搞好自身的修养。(37)模拟:想象,揣摩。(38)其:希望。(39)恸:悲伤。
【译文】 意映爱妻,见字如面: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远分别了!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人世间一个人;你看这封信时,我已经成为阴间一鬼了。我写这封信,泪珠和笔墨一齐落下,不能够写完信就想放下笔,又怕你不了解我的苦衷,说我忍心抛弃你去死,说我不知道你不想让我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说这些话。
我非常爱你,也就是爱你的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我自从结识你以来,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为夫妇;然而遍地血腥阴云,满街凶狼恶犬,有几家能称心满意呢?江州司马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泪湿青衫,我不能学习那种思想境界高的圣人而忘掉感情啊。古语说:仁爱的人“尊敬自己的老人,从而推及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及爱护别人的儿女”。我扩充我爱你的心情,帮助天下人爱他们所爱的人,所以我才敢在你之前死而不顾你呀。你能体谅我这种心情,在哭泣之后,也把天下的人作为自己思念的人,应该也乐意牺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了。你不要悲伤啊!
你还记得不?四五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曾经对你说:“与其让我先死,不如让你先死。”你刚听这话就很生气,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说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话可答。我的意思是说凭你的瘦弱身体,一定经受不住失去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内心不忍,所以宁愿希望你先死,让我来承担悲痛吧。唉!谁知道我终究比你先死呢?我实在是不能忘记你啊!回忆后街我们的家,进入大门,穿过走廊,经过前厅和后厅,又转三四个弯,有一个小厅,小厅旁有一间房,那是我和你共同居住的地方。刚结婚三四个月,正赶上冬月十五日前后,窗外稀疏的梅枝筛下月影遮掩映衬;我和你并肩携手,低声私语,什么事不说?什么感情不倾诉呢?到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只剩下泪痕。又回忆起六七年前,我背着家里人出走又回到家时,你小声哭着告诉我:“希望今后要远走,一定把这事告诉我,我愿随着你远行。”我也已经答应你了。十几天前回家,就想顺便把这次远行的事告诉你,等到跟你面对时,又开不了口,况且因你怀孕了,更怕你不能承受悲伤,所以只天天要酒求得一醉。唉!当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
我确实愿意和你相依为命直到老死,但根据现在的局势来看,天灾可以使人死亡,盗贼可以使人死亡,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候可以使人死亡,贪官污吏虐待百姓可以使人死亡,我们这辈人生在今天的中国,国家内无时无地不可以使人死亡。到那时让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够这样吗?还是你能这样做呢?即使能不死,但是夫妻离别分散不能相见,白白地使我们两地双眼望穿,尸骨化为石头,试问自古以来什么时候曾见过破镜能重圆的?那么这种离散比死要痛苦啊,这将怎么办呢?今天我和你幸好双双健在,天下的不应当死却死了和不愿意分离却分离了的人,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爱情专一的人,能忍受这种事情吗?这是我敢于毅然去死而不顾你的缘故啊!我现在死去没有什么遗憾,国家大事成功与不成功自有同志们在继续奋斗。依新已经五岁了,转眼之间就要长大成人了,希望你好好地抚养他,使他像我。你腹中的胎儿,我猜她是个女孩,是女孩一定像你,我心里非常欣慰。或许又是个男孩,你就也教育他以父亲的志向作为志向,那么我死后还有两个意洞在呀。太高兴啦,太高兴啦!我们家以后的生活该会很贫困,但贫困没有什么痛苦,清清静静过日子罢了。
我现在跟你再没有什么话说了。我在九泉之下远远地听到你的哭声,应当也用哭声相应和。我平时不相信有鬼,现在却又希望它真有。现在又有人说心电感应有道,我也希望这话是真的。那么我死了,我的灵魂还能依依不舍地伴着你,你不必因为失去伴侣而悲伤了。我平素不曾把我的志向告诉你,这是我的不对的地方;可是告诉你,又怕你天天为我担忧。我为国牺牲,死一百次也不推辞,可是让你担忧,的确不是我能忍受的。我爱你到了极点,所以替你打算的事情只怕不周全。你有幸嫁给了我,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有幸娶到你,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终究不忍心只完善自己。唉!方巾短小情义深长,没有写完的心里话,还有成千上万,你可以凭方巾领会没写完的话。我现在不能见到你了,你又不能忘掉我,大概你会在梦中梦到我吧!写到这里太悲痛了!辛未年三月二十六日深夜四更,意洞亲笔写。
家中各位伯母、叔母都通晓文字,有不理解的地方,希望请她们指教。应当完全理解我的心意是好。
【赏析】
《与妻书》是林觉民烈士写给当时有孕在身的爱妻陈意映的绝笔信。在这封绝笔书里,林觉民以真挚的感情、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清朝反动统治者的无比愤恨,对中华民族解放的热烈追求,对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天下人的深切同情以及“为天下为谋永福”的崇高理想。表现了决心杀身成仁、志在必死的献身精神,展现了他那忠贞纯净,洁白如雪的内心世界。这是一封字字血、声声泪的遗书,是一首革命志士舍身赴死、慷慨就义的誓词,是一份能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宣言书。透过《与妻书》,我们能够明显地感知到林觉民作为一名革命者的不舍与牵挂。这份不舍与牵挂,既有对妻子儿女的恋恋不舍,又有对美好生活的难以割舍。文中的一字一句皆为作者精神与志向的写照:“汝体吾此心”“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此可谓作者坚守革命理想、矢志献身的最好写照;“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扶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此可谓作者革命精神欲传后人的最好写照,也可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尔其勿忘乃父之志”,希望子女们能够继承自己的遗志,投身革命,为天下人谋求永久之幸福。可以说,作者这种为理想为革命而奋力追求,无悔向前的精神,感天动地,草木若有灵闻之亦当为其感动,鸟兽若有情感之亦当为其倾倒。林觉民作为革命者所拥有的这种大爱情怀,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应该珍视的宝贵精神财富,其所树立的志向与拥有的大爱情怀也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激励着后人为谋求天下人之永福而不懈奋斗。登楼赋(三国)王粲
登兹楼以四望兮(1),聊暇日以销忧(2)。览斯宇之所处兮(3),实显敞而寡仇(4)。挟清漳之通浦兮(5),倚曲沮之长洲(6)。背坟衍之广陆兮(7),临皋隰之沃流(8)。北弥陶牧(9),西接昭丘(10)。华实蔽野(11),黍稷盈畴(12)。虽信美而非吾土兮(13),曾何足以少留(14)!
遭纷浊而迁逝兮(15),漫逾纪以迄今(16)。情眷眷而怀归兮(17),孰忧思之可任(18)?凭轩槛以遥望兮(19),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20)。(21)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22)
。悲旧乡之壅隔兮
(23),涕横坠而弗禁
(24)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25)
。钟仪幽而楚奏兮
(26),庄舄显而越吟
(27)
。人情同于怀土兮(28),岂穷达而异心(29)!
惟日月之逾迈兮(30),俟河清其未极(31)。冀王道之一平兮(32),假高衢而骋力(33)。惧匏瓜之徒悬兮(34),畏井渫之莫食(35)。步栖迟以徙倚兮(36),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38),天惨惨而无色(39)。兽狂顾以求群兮(40),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42),征夫行而未息(43)。心凄怆以感发兮(44),意忉怛而憯恻。循阶除而下降兮(46),气交愤于胸臆(47)。夜参半而不寐兮(48),怅盘桓以反侧。
【注释】
(1)兹:此。麦城楼故城在今湖北当阳东南,漳、沮二水汇合处。(2)聊:姑且,暂且。(37)(41)(45)(49)暇日:假借此日。暇:通“假”,借。销忧:解除忧虑。(3)斯宇之所处:指这座楼所处的环境。(4)实显敞而寡仇:此楼的宽阔敞亮很少能有与它相比的。寡,少。仇,匹敌。(5)挟清漳之通浦:漳水和沮水在这里会合。挟,带。清障,指漳水,发源于湖北南漳,流经当阳,与沮水会合,经江陵注入长江。通浦,两条河流相通之处。(6)倚曲沮之长洲:弯曲的沮水中间是一块长形陆地。倚,靠。曲沮,弯曲的沮水。沮水发源于湖北保康,流经南漳。当阳,与漳水会合。长洲,水中长形陆地。(7)背坟衍之广陆:楼北是地势较高的广袤原野。背:背靠,指北面。坟:高。衍:平。广陆:广袤的原野。(8)临皋(gāo)隰(xí)之沃流:楼南是地势低洼的低湿之地。临:面临,指南面。皋隰:水边低洼之地。沃流:可以灌溉的水流。(9)北弥陶牧:北接陶朱公所在的江陵。弥:接。.陶牧:春秋时越国的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来到陶,自称陶朱公。牧:郊外。湖北江陵西有他陶朱公墓,故称陶牧。(10)昭丘:楚昭王的坟墓,在当阳郊外。(11)华实蔽野:(放眼望去)花和果实覆盖着原野。华:同“花”。(12)黍(shǔ)稷(jì)盈畴:农作物遍布田野。黍稷:泛指农作物。(13)信美:确实美。吾土:这里指作者的故乡。(14)曾何足以少留:竟不能暂居一段.曾,竟。(15)遭纷浊而迁逝:生逢乱世到处迁徙流亡。纷浊:纷乱混浊,比喻乱世。(16)漫逾纪以迄今:这种流亡生活至今已超过了十二年。逾:超过。纪:十二年。迄今:至今。(17)眷眷(juàn):形容念念不忘。(18)孰忧思之可任:这种忧思谁能经受的住呢?任,承受。(19)凭,倚,靠。开襟:敞开胸襟。(20)蔽荆山之高岑(cãn):高耸的荆山挡住了视线。荆山,在湖北南漳。高岑:小而高的山。(21)路逶迤(wěiyí)而修迥:道路曲折漫长。修,长。迥,远。(22)川既漾而济深:河水荡漾而深,很难渡过。这两句是说路远水长归路艰难。(23)悲旧乡之壅(yōng)隔兮:想到与故乡阻塞隔绝就悲伤不已。壅,阻塞。(24)涕横坠而弗禁:禁不住泪流满面。涕,眼泪。弗禁,止不住。(25)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据《论语•公冶长》记载,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在陈、蔡绝粮时感叹:“归欤,归欤!”尼父,指孔子。(26)钟仪幽而楚奏兮:指钟仪被囚,仍不忘弹奏家乡的乐曲。《左传•成公九年》载,楚人钟仪被郑国作为俘虏献给晋国,晋侯让他弹琴,晋侯称赞说:“乐操土风,不忘旧也。”(27)庄舄(xì)显而越吟:指庄舄身居要职,仍说家乡方言。《史记•张仪列传》载,庄舄在楚国作官时病了,楚王说,他原来是越国的穷人,现在楚国作了大官,还能思念越国吗?便派人去看,原来他正在用家乡话自言自语。(28)人情同于怀土兮:人都有怀念故乡的心情。(29)岂穷达而异心:哪能因为不得志和显达就不同了呢?(30)惟日月之逾迈兮:日月如梭,时光飞逝。惟,发语词,无实义。(31)俟(sì)河清其未极:黄河水还没有到澄清的那一天。俟,等待。河,黄河。未极,未至。(32)冀王道之一平:希望国家统一安定。冀,希望。(33)假高衢(qú)而骋力:自己可以施展才能和抱负。假,凭借。高衢:大道。(34)惧匏(páo)瓜之徒悬:担心自己像匏瓜那样被白白地挂在那里。《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比喻不为世所用。(35)畏井渫(xiâ)之莫食:害怕井淘好了,却没有人来打水吃。渫,淘井。《周易•井卦》:“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比喻一个洁身自持而不为人所重用的人。(36)步栖(qī)迟以徙倚:在楼上漫步徘徊。栖迟,徙倚都有徘徊、漫步义。(37)白日忽其将匿(nì):太阳将要沉没。匿,隐藏。(38)风萧瑟而并兴:林涛阵阵,八面来风。萧瑟,树木被风吹拂的声音。并兴,指风从不同的地方同时吹起。(39)天惨惨而无色:天空暗淡无光。(40)兽狂顾以求群:野兽惊恐地张望寻找伙伴。狂顾:惊恐地回头望。(41)鸟相鸣而举翼:鸟张开翅膀互相地鸣叫。(42)原野阒(qù)其无人:原野静寂无人。阒,静寂。(43)征夫行而未息:离家远行的人还在匆匆赶路。(44)心凄怆以感发:指自己为周围景物所感触,不禁觉得凄凉悲怆。(45)意忉怛(dāodá)而憯(cǎn)恻:指心情悲痛,无限伤感。这两句为互文。憯,同“惨”。(46)循阶除而下降:沿着阶梯下楼。循,沿着。除,台阶。(47)气交愤于胸臆:胸中闷气郁结,愤懑难平。(48)夜参半而不寐:即直到半夜还难以入睡。(49)怅盘桓以反侧:惆怅难耐,辗转反侧。盘桓,这里指内心的不平静。【译文】
登上这座楼来眺望四周,暂且在闲暇的时光消解忧愁。(我)看这座楼宇所处的地方,实在是明亮宽敞少有匹敌。携带着清澈的漳水的浦口,倚临着弯曲的沮水的长长的水中陆地。背靠着高而平的广大的陆地,俯临水边高高低低的地面上可以灌溉的河流,北边的重点是陶朱公放牧的原野,西边连接着楚昭王的陵墓。花果遮蔽原野,谷物布满田地。但即使(这里)的确很美却不是我的乡土,又怎么能够值得我在此逗留?
(我因为)逢上纷乱混浊的乱世而迁移流亡(到这里),到现在已经超过漫长的十二年。心中思念故乡希望归去,谁能忍受这种(思乡的)忧思啊!凭靠着楼上的栏杆来(向远方)遥望,面对着北风(我)敞开衣襟。(北方的)平原(是那么)遥远,(我)纵目远望,(视线)被荆山的高峰所遮蔽。道路弯弯曲曲又长又远,河水浩大无边深不可测。悲叹故乡被阻隔,眼泪横流情不能禁。昔日孔子在陈国的时候,发出过“归欤”的叹息。钟仪被囚禁(在晋国)而演奏楚国的地方乐曲,庄舄(仕楚)做了大官虽在并呻吟却还发出越地的声音。人思念故乡的感情是相同的,岂会因为穷困还是显达而表现不同?
念及时光的流逝,等待天下太平要到什么时候啊!(我)期望王道平易,在太平盛世施展自己的才能。担心像葫芦瓢一样徒然挂在那里(不被任用),害怕清澈的井水无人饮用。漫步游息徘徊,太阳很快就下山了。(接着)刮起了萧瑟的寒风,天色也阴沉沉地暗了下来。野兽慌忙地左顾右盼寻找兽群,鸟雀也纷纷鸣叫着展翅高飞。原野一片寂静没有游人,(只有)征夫在行走不停。(我的)心情凄凉悲怆而且感伤,心中也充满了忧伤和悲痛。(于是)沿着台阶走下楼来,心中却气愤难平。(一直)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惆怅徘徊翻来覆去睡不着。
【赏析】
这篇赋以铺叙手法,由登楼极目四望而生忧时伤事之慨,并把眷恋故乡、怀才不遇之情巧妙地结合起来,而各层自有重点,深挚的感情,徐徐道来,感人至深,真不愧名家手笔。这篇赋主要抒写作者生逢乱世、长期客居他乡、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产生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表现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和平统一的希望,也倾吐了自己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心情。全篇抒情意味很浓,“忧”字贯穿全篇,风格沉郁悲凉,语言流畅自然,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的代表性作品。
此赋有如下特点:
一、层次清晰。全文分为三段,首段写登楼所见,次段叙怀乡之情,末段抒身世之惧,遵循主人公情绪的自然发展而来,层次极为清晰。
二、结构严谨。第一段写景中透露出“忧思”,“望”“忧” 两字,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第二段集中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沉重忧思。开头四句承上文“非吾土”抒发怀乡之情,“凭轩槛以遥望兮”中的“望”字,化景物为情思。第三段对思乡之情进一步开掘,揭示出“忧思”深层的政治内涵。情景交融。首段写异乡风光:地势开阔,山川秀美,物产富饶,以眼前乐景反衬心中哀情。末段写傍晚景色:日惨风萧,兽狂鸟倦,原野寂寥,烘托出作者内心的凄怆。前后景物描写,即景生情,寓情于景,一乐一悲,相互照应,真切的反映出作者愁绪步步加深、忧伤至极的过程。
三、语言清丽。文章用典贴切,注意与主观感情的抒发相契合。例如“瓠瓜徒悬”、“井渫莫食”等典故,都传达出作者的怀乡之情和怀才不遇的怨愤。文章大量运用富有音乐性的修饰词语。例如“眷眷”、“惨惨”、“凄怆”、“憯恻”、“盘桓”等,音节流畅,琅琅上口。
四、主题深刻。这篇文章超越了一般的怀乡之作,揭示了深厚的政治内涵。“遭迁逝”句,概括了当时动荡的时代特征和作者悲惨不幸的遭遇;“惟日月”两句,表达了作者时不我待、急欲乘时而起的紧迫感;“冀王道” 两句,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急于建功立业的使命感。总之,作者通过登楼四望,抒发了浓重的故土之思,倾吐了宏图难展的悲慨,表达了建功立业的迫切愿望。
综上所述,这篇赋体貌高度精练,情思深厚丰腴,使读者自然而然地感觉其意味深永,形象感人,因此成为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杰作。与顾章书(南朝)吴均
仆去月谢病(1),还觅薜萝(2)。梅溪(3)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4),孤峰限(5)日;幽岫
(6)
含云,深溪蓄翠
(7)
;蝉吟鹤唳
(8),水响猿啼
(9),英英(10)相杂,绵绵成韵(11)。既素重幽居(12),遂葺宇其上(13)。幸富菊花,偏饶竹实(14)。山谷所资,于斯已办(15)。仁智之乐(16),岂徒语(17)哉!(选自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八)
【注释】
(1)去月:上月。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谢:告。仆:自己的简称。(2)薜萝: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屈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3)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4)森壁争霞:阴森陡峭的峭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森:众多的样子。壁:险峻的山崖。霞:早晚的彩云。(5)孤峰限日:孤特耸立的高峰遮断了阳光。限:阻,这里指遮断。(6)幽岫:幽深的山穴。(7)蓄:包含。翠:绿水。(8)唳:(鹤)啼叫。(9)啼:(猿)鸣叫。(10)英英:同“嘤嘤”,象声词,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11)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形容声调悠长。韵:和声。(12)重:重视,这里是向往的意思。幽居:隐居。素:向来,一向。(13)葺宇其上:在上面修建屋舍。葺,修建。宇:房子。(14)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幸好菊花、竹实很多。富:多,充裕。偏:特别。饶:丰富。竹实:竹米,竹子开花后所结的果实,可以食用,传说为凤凰的食物。菊花,竹实都是隐士的食物。(15)山谷所资,于斯已办: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资:出产的东西,提供。所资:所需的东西。斯:这。办,具备。(16)仁智之乐: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乐:喜爱。(17)岂徒语:怎么能随便说。徒:仅仅。语:说
【译文】
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赏析】
此文描写故乡山水赏心悦目的情韵和灵趣,表现作者回归自然的欢愉和对自由人生的积极追求,同时也反映他对人世的退避。以审美的视角看山水,既有争霞蓄翠的浓重的色彩,又有鹤唳猿啼的悠扬的声韵,这一切又契合于作者无拘无碍的自由心境,从而创造了一个远离名利追逐的超然的审美世界。前赤壁赋(宋)苏轼
壬戌(1)之秋,七月既望(2),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3)来,水波不兴(4)。举酒属(5)客,诵明月之诗(6),歌窈窕之。
章(7)少焉(8),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9)
之间。白露
(10)
横江
(11),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1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13),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14)独立,羽化(15)而登仙(16)。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17)而歌之。歌曰:‚桂棹(18)兮兰桨,击空明(19)兮溯(20)流光(21)。渺渺(22)兮予怀,望美人(23)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24)而和(25)之。其声呜呜然,如怨(26)如慕(27),如泣如诉;余音(28)袅袅(29),不绝如缕(30)。舞幽壑之潜蛟(31),泣孤舟之嫠妇(32)。
苏子愀然(33),正襟危坐(34),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35)?‛客曰:‚‘月明(36)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37),东望武昌(38),山川相缪(39),郁(40)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41)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42),舳舻(43)千里,旌旗蔽空,酾酒(44)临江,横槊(45)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46)鱼虾而友麋(47)鹿,驾一叶之扁舟(48),举匏樽(49)以相属。寄(50)蜉蝣(51)于天地,渺(52)沧海(53)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54),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55)。知不可乎骤(56)得,托遗响(57)于悲风(58)。‛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59),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60),而卒(61)莫消长(62)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63)以一瞬(64);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65)造物者(66)之无尽藏(67)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68)。‛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注释】
(1)壬戌(rãn xū):宋神宗元丰五年,岁次壬戌。古代以干支纪年,该年为壬戌年。(2)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3)徐:缓缓地。(4)兴:起。(5)属(zhǔ): 通“嘱”,致意,引申为劝酒。(6)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详见下注。(7)窈窕(yǎo tiǎo)之章:《月出》诗首章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窈纠”同“窈窕”。(8)少焉:一会儿。(9)斗牛:星座名,即斗宿(南斗)、牛宿。(10)白露:白茫茫的水气。(11)横江:笼罩江面。(12)此二句意谓: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纵:任凭。一苇:比喻极小的船。《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如:往。凌:越过。万顷:极为宽阔的江面。茫然:旷远的样子。(13)冯(píng)虚御风:乘风腾空而遨游。冯虚:凭空,凌空。冯:通“凭”,乘。人教版改为“凭”,但原文应为“冯”。虚:太空。御:驾御。(14)遗世:遗弃尘世。(15)羽化:道教把成仙叫作“羽化”,认为成仙后能够飞升。(16)登仙:登上仙境。(17)扣舷(xián):敲打着船边,指打节拍。(18)桂棹(zhào)兰桨:桂树做的棹,兰木做的桨。(19)空明:月亮倒映水中的澄明之色。(20)溯:逆流而上。(21)流光:在水波上闪动的月光。(22)渺渺:悠远的样子。(23)美人:比喻心中美好的理想或好的君王。(24)倚歌:按照歌曲的声调节拍。(25)和:同声相应,唱和。(26)怨:哀怨。(27)慕:眷恋。(28)余音:尾声。(29)袅袅(niǎo):形容声音婉转悠长。(30)缕:细丝。(31)幽壑:深谷,这里指深渊。此句意谓: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为之起舞。(32)嫠(lí)妇:寡妇。白居易《琵琶行》写孤居的商人妻云:“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这里化用其事。(33)愀(qiǎo)然:容色改变的样子。(34)正襟危坐:整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35)何为其然也:箫声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呢?(36)所引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37)夏口:故城在今湖北武昌。(38)武昌:今湖北鄂城县。(39)缪(liáo):通“缭”,盘绕。(40)郁:茂盛的样子。(41)孟德之困于周郎: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吴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击溃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周郎:周瑜二十四岁为中郎将,吴中皆呼为周郎。(42)以上三句指建安十三年刘琮率众向曹操投降,曹军不战而占领荆州、江陵。方:当。荆州:辖南阳、江夏、长沙等八郡,今湖南、湖北一带。江陵:当时的荆州首府,今湖北县名。(43)舳舻(zhú lú):战船前后相接,这里指战船。(44)酾(shī)酒:滤酒,这里指斟酒。(45)横槊(shuî):横执长矛。槊,长矛。(46)侣:以„„为伴侣,这里为意动用法。(47)麋(mí):鹿的一种。(48)扁(piān)舟:小舟。(49)匏樽(páo zūn):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50)寄:寓托。(51)蜉蝣(fú yïu):一种朝生暮死的昆虫。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52)渺:小。(53)沧海:大海。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54)须臾:片刻,形容生命之短。(55)长终:至于永远。(56)骤:多。(57)遗响:余音,指箫声。(58)悲风:秋风。(59)逝者如斯:流逝的像这江水。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往。斯:斯,指水。(60)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61)卒:最终。(62)消长:增减。(63)曾不能:固定词组,连„„都不够。曾:连„„都。(64)一瞬:一眨眼的工夫。(65)是:这。(66)造物者:天地自然。(67)无尽藏(zàng):无穷无尽的宝藏。(68)适:享用。《释典》谓六识以六人为养,其养也胥谓之食,目以色为食,耳以声为食,鼻以香为食,口以味为食,身以触为食,意以法为食。清风明月,耳得成声,目遇成色。故曰“共食”。易以“共适”,则意味索然。当时有问轼“食”字之义,轼曰:“如食吧之‘食’,犹共用也。”轼盖不欲以博览上人,故权词以答,古人谦抑如此。明代版本将“共食”妄改为“共适”,以致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误从至今。
【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漂流到各处,越过那茫茫的江面。前进时就好像凌空乘风而行,并不知道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在这时喝酒喝得高兴起来,敲着船边,打着节拍,应声高歌。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迎击月光下的清波,逆流而上地泛光。我的心怀悠远,展望美好的理想,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依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第三部分:《孟子》选读
要求:不加“*”号的篇章背诵,加“*”号的篇章熟读。
第一单元 人性本善
(一)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1)。先王(2)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3)。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4)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5)之心;非所以内交(6)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7)于乡党(8)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9)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10)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11);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12),泉之始达(13)。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14);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公孙丑》上•六)
(二)人之所不学而能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1)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2)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尽心》上•一五)
(三)口之于味也 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
(1)
也,四肢之于安佚(2)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尽心》下•二四)
(四)性无善、无不善
公都子(1)曰:“告子(2)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3)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4);以瞽瞍(5)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6)。’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
孟子曰:“乃若其情(7),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8)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9),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10)。
(12)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11)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民(13),有物有则(14);民之秉夷(15),好是懿德(16)。’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告子》上•六)
(五)赤子之心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1)者也。”(《离娄》下•十二)
*
(六)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孟子曰:“尽其心者(1),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2)。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3)。夭寿不贰(4),修身以俟之(5),所以立命也。”(《尽心》上•一)
*
(七)人皆有所不忍 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逾之心(1),而义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2),无所往而不为义也。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逾之类也。”(《尽心》下•三十一)
*
(八)广土众民,君子欲之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1),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2),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3)。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4),见于面,盎于背(5),施于四体⑥,四体不言而喻。”(《尽心》上•二十一)13.21
(九)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1),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离娄》下•十九)
(十)舜之居深山之中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1)然莫之能御(2)也。”(《尽心》上•十六)
第二单元 培养善端
(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夫子恶乎长
(1)
?”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2)。”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3)。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4)。行有不慊于心(5),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6),而勿正(7);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8)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9),谓其人曰:‘今日病矣(10)!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公孙丑》上·二节选)
(二)牛山之木尝美
孟子曰:“牛山(1)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2)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3),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4)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5)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6)焉,此岂山之性也哉?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7)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8),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9),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10)矣。梏之反复,则其夜气(11)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12)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13)也哉?
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14)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
(15)
。’惟心之谓与!”(《告子》上•八)
(三)自暴者,不可与有言
孟子曰:“自暴(1)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2)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3)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4),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5)也;义,人之正路(6)也。旷(7)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离娄》上•一○)
(四)仁,人心也
孟子曰:“仁,人心也(1);义,人路也(2);舍其路而弗由,放(3)其心而不知求(4),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一一)
(五)钧是人也
公都子问曰:“钧(1)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 孟子曰:“从其大体(2)为大人,从其小体(3)为小人。” 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4);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5)。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6),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7),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告子》上•一五)
(六)人之于身也
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1)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小大(2);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今有场师(3),舍其梧槚(4),养其棘(5),则为贱场师焉。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6)也。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告子》上•一四)
(七)仁也者,人也
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尽心》下•十六)
*
(八)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tì)稗(bài)。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告子》上•十九)
*
(九)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汤,有诸
万章问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汤(1),’有诸?”
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于有莘(2)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3)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汤使人以币(4)聘之,嚣嚣(5)然曰:‘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哉?’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6)然改曰:‘与(7)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8)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汤而说(9)之以伐夏救民。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吾闻其以尧舜之道要汤,未闻以割烹也。《伊训》曰:‘天诛造攻自牧宫,朕载自亳(10)。”(《万章》上•七)
*
(十)敢问夫子之不动心
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告子曰:‘不得于言(1),勿求于心(2);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3),气次焉;故曰;‘持其志(4),无暴其气(5)。’”“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何也?”曰:“志壹则动气(6),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juã)者趋者(7),是气也,而反动其心。”(《公孙丑》上•二)
(十一)人皆可以为尧舜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曰:“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今曰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乌获之任(2),是亦为乌获而已矣。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道,孝弟(tì)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曰:“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 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有余师。”(《梁惠王》下•二)
第三单元 扬善克欲
(一)养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曰:“养心(1)莫善于寡欲(2)。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3)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尽心》下•三五)
(二)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1)出,则必餍(2)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3)来。吾将(4)良人之所之(5)也。”蚤(6)起,施从(7)良人之所之,遍国中(8)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9),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10)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11)。而良人未之知也(12),施施(13)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离娄》下•三三)
(三)孟子见梁惠王
孟子见梁惠王(1)。王曰:“叟(2)!不远千里(3)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4)?’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5),而国危矣。万乘之国(6),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7)。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8)。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9),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10)。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梁惠王》上•一)
(四)宋牼将之楚
宋牼(1)将之楚,孟子过于石丘(2),曰:“先生将何之?”曰:“吾闻秦、楚构兵(3),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4)焉。”
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5)。说之将何如?”曰:“我将言其不利也。” 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6)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告子》下•四)
(五)鸡鸣而起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1)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2)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闲(3)也。”(《尽心》上•二五)*
(六)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
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1)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告子》上•十八)
*
(七)无为其所不为
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尽心》上•十七)
*
(八)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孟子曰:“杨子取(1)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项放踵(2)利天下,为之。子莫(3)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尽心》上•二十六)
*
(九)饥者甘食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尽心》上•二十七)
第二篇:七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七年级上册
第一部分:古诗词诵读篇目 要求:26首古诗词熟练背诵。
1.采薇(节选)《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3.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4.十五从军行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5.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①,人生几何②?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③。慨当以慷④,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⑤。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⑥。但为君故,沉吟⑦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⑧。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⑨?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⑩,枉用相存⑪。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⑫,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⑬。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⑴,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⑵,一去三十年⑶。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⑷。开荒南野际⑸,守拙⑹归园田。方⑺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⑻后檐,桃李罗⑼堂前。暧暧⑽远人村,依依⑾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⑿,虚室有余闲⒀。久在樊笼⒁里,复得返自然⒂。
7.杂诗(其五)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①,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②已非常身。落地③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④酒聚比邻。盛年⑤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⑥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8.赠范晔 陆凯 折花逢驿使①,寄与陇头②人。江南无所有,聊③赠一枝春④。
9.与诸子登岘首
孟浩然 ①
人事有代谢②,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③,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④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10.书事 王维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11.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4)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5)暮成雪。
人生得意(6)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7)一饮三百杯。岑夫子(8),丹丘生(9),将进酒,杯莫停。与君(10)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11)馔玉(12)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13)昔时宴平乐(14),斗酒十千恣(15)欢谑(16)。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17)沽(18)取对君酌。
五花马(19),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20)同销(21)万古愁。
12.子夜吴歌
李白
①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②声。
③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④,良人⑤罢⑥远征?
13.山中问答 【唐】李白 ①问余何意栖碧山②,笑而不答心自闲③。桃花流水窅然④去,别⑤有天地非人间⑥。
14.锦 瑟
李商隐
锦瑟①无端②五十弦③,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④,望帝春心托杜鹃。⑤ 沧海月明珠有泪⑥,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5.登 快 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6.冬夜读书示子聿(yù)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7.诉 衷 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8.关 山 月 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19.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20.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一作“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⑧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xiě)。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1.小 重 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22.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4.鹊 桥 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5.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26.虞美人 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第二部分:课外经典文言文
要求:下列四篇全文背诵:《诫子书》《少年中国说(节选)》《正气歌》《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其余两篇熟读。
1.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1),静以修身(2),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3),非宁静无以致远(4)。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5),非志无以成学(6)。淫慢则不能励精(7),险躁则不能治性(8)。年与时驰(9),意与日去(10),遂成枯落(11),多不接(12)(13)(14)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少 年 中 国 说 ⑴(节 选)
梁 启 超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⑵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任公曰:恶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
任公曰: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⑷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⑸。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⑹。干将发硎⑺,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此岳武穆《满江红》词句也,作者自六岁时即口受记忆,至今喜诵之不衰。自今以往,弃哀时客之名,更自名曰少年中国之少年。
3.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⑴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⑵⑶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
⑷乎天地之间,称(chèn)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⑸?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xiàn通“现”)乎其文,而不自知也⑹。
辙生十有(yòu通“又”)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⑺。恐遂汩没(gǔ mò),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⑻。过秦、汉之故都,恣(zì)观终南、嵩(sōng)、华(huà)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yuàn)囿(yòu)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⑼。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⑽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dàn)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shào)公,出则方叔、召(shào)虎⑾。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⑿。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⒀。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⒁。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⒂。然幸得赐归待选,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⒃。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⒄
4.狱中上母书
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见背(1),两易春秋(2)。冤酷日深(3),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4),以报大仇,恤死荣生(5),告成黄土(6)
.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7).一旅才兴(8),便成齑粉(9),去年之举(10),淳已自分必死(11),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12),菽水之养无一日焉(13)。致慈君托
(14)(15)
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16),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呜呼!双慈在堂(17),下有妹女,门祚衰薄(18),终鲜兄弟(19)。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20),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慈君托之义融女兄(21),生母托之昭南女弟(22)。
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23),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24)。会稽大望(25),至今而零极矣(26)。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27)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呜呼!大造茫茫,总归无后(28),(29)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若有妄言
(30)立后者,淳且与先文忠在冥冥诛殛顽嚚,决不肯舍!
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31)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武功甥将来大器(32),家事尽以委之。寒食盂兰(33),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之鬼(34),则吾愿毕矣。
新妇结褵二年(35),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36)。
(37)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38),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39),视身若敝屣(40)。但为气所激(41),缘悟天人理(42)。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5.正气歌
文天祥
序:余囚北庭(1(,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2),单扉低小(3),白间短窄(4),污下而幽暗(5)。当此夏日,诸气萃然(6):雨潦四集(7),浮动床几,时则(8)(9)(10)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11),(12)(13)(14)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15),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逐(16),腥臊污垢(17),时则为人气;或圊 溷(18)、或毁尸(19)、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20),叠是数气(21),当侵渗(22),鲜不为厉(23)。而予以孱弱(24),俯仰其闻(25),于兹二年矣(26),幸而无恙(27),是殆有养致然(28)。然尔亦安知所养何哉(29)?孟子曰(30):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31)。”彼气有
(32)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33)。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34);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35)。皇路当清夷(36),含和吐明庭(37)。时穷节乃见(38).一一垂丹青(39):(40)(41)(42)(43)(44)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45)(46)(47)(48)(49)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50)。鬼神泣壮烈(51);或为渡江楫(52),慷慨吞胡羯(53);或为击贼笏(54),逆竖头破裂(55)。是气所磅礴(56).凛烈万古存(57)。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58)!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59)。三纲实(60)道义为之根(61)。嗟予遘阳九(62),隶也实不力(63)。楚囚缨其冠(64),传车送穷北(65)。鼎镬甘如饴(66)求之不可得。阴房阒鬼(67),春院院天黑(68)。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69)。一朝蒙雾露(70),分作沟(71)(72)(73)(74)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渗自辟易。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75)?顾此耿耿在(76),仰视浮云白(77)。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78)(79)(80)(81)极!哲人日以远,典型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82)。
6.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1)
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3)也。而浮生若梦(4),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5),良有以也。况阳春(6)召我以烟景,大块(7)假我以文章(8)。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9)之乐事。群季(10)俊秀,皆为惠连(11);吾人咏歌(12),独惭康乐(13)。幽赏(14)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15)以坐花,飞羽觞(16)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17)。
(2)
第三部分:《大学》原文
要求:《大学》全文背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大学》传文(共九章)
1.《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天諟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2.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3.《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4.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5.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6.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7.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8.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9.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榘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榘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第三篇: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国学经典诵读——《论语》
一、学而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二、为政
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8.子曰:“由,诲(huì)汝(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â),其何以行之哉?” 10.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11.子张学干禄(lù)。子曰:”多闻阙(quē)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dài),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yú)矩。”
15.子曰:“君子不器。”
1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三、八佾(yì)
17.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8.子谓韶(sháo):“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9.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四、公冶长
20.宰予旦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wū)也。于予与何诛(zhū)?”21.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2.子曰:“十室之邑(yì),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23.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五、里仁
24.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5.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27.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8.子曰:“君子欲讷(nâ)于言而敏于行。” 29.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30.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3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3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3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pâi)必于是。”
国学经典诵读——《中庸》(节选)
天命之谓性,率(l ǜ)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yú)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shân)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shân)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yǐ)乎!民鲜(xiǎn)能久矣!”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家国矣。”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
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辩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节选)(1-6章)
第一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第二章
《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 “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第三章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第四章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第五章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第六章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未尽也。是以《大学》始教, 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 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 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国学经典诵读——《道德经》(节选)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以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色相合,前后相随。
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4.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尔骄,自遗其咎(jiù)。功成身退,天之道。
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chěng)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6.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9.将欲歙(xī)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0.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之,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11.明道若昧(mâi),进道若退,夷道若纇(lâi),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
德若偷,质真若渝(yú),大方无隅(yú),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1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1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jiù)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14.无为而无不为。15.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17.治大国若烹(pēng)小鲜。
18.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比作于易,天下大事比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9.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0.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1.江海所以能为天下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22.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3.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24.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为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5.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我宝。故抗兵相加,哀兵胜矣。
26.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án)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28.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29.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3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31.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国学经典诵读——劝学(节选)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rïu)(左应为“车”)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yîu)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xǐng)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q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yú)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jí)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qíjì)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îu)。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áo),非蛇鳝(shàn)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诗词十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月夜忆舍弟(杜甫)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无题(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 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采桑子 重阳(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第四篇: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内容
冯地坑乡学区第二届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内容
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内容
观沧海
折杨柳歌辞
感遇
送杜十四之江南
从军行
终南山
送友人入蜀
月夜
赏牡丹
夜到渔家
浪淘沙
读书
诫子书
柳梢青
学皆不精
三字经
弟子规
千字文(前300字)
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内容
芣苢
游太平山
渡湘江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征人怨
春夜闻笛
采桑子
关河令
上太行
渔家
知人者智
益者三友
三字经
弟子规(一半内容)
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内容
河广
易水歌
北方有佳人
出塞
长安遇冯著
鸟
西施
山园小梅
卜算子
如梦令
题乌江亭
新凉
劝学
剑门道中遇微雨
三字经
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内容
大风歌
易水送别
登幽州台歌
望天门山
晚春
乐游原
五月五日
守岁
秋夕
大林寺桃花
浪淘沙
江畔独步寻花
夏日绝句
墨梅
三字经(前三节)二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内容
相思
送别
宣城见杜鹃花
秋夜喜遇王处士
山中
登太白山
八阵图
军城早秋
海人谣
晚春
小松
渡浙江问舟中人
赋新月
海棠
送别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内容
敕勒歌
咏鹅
登鹳雀楼
望庐山瀑布
枫桥夜泊
劝学
早春
悯农
江雪
小儿垂钓
清明
元日
中秋月
1.如有不合理之处请及时报教务处 2.比赛时间初步定在10月30日
第五篇: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女:转眼间,冬爷爷走了,春姑娘悄悄来到人间。男: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的季节。女:春天景色宜人,处处皆可入诗。你听: 男齐:《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男:春天是一幅画,春天是一首诗,你听: 女齐:《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男女齐: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她在柳树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