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八年级上册(定稿)

2021-09-20 10:4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经典诵读八年级上册(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典诵读八年级上册(定稿)》。

经 典 诵 读

八年级上册【试用本】

目录

第一单元 行孝有礼

1.《论语》一则

2.《礼记》三则

3.墨萱图(其一)

4.故事两则

扇枕温衾

扼虎救父

第二单元 勤学得法

1.冬夜读书示子聿

2.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3.中庸(节选)

4.训学斋规(节选)

第三单元 诚信立世

1.诗两首

商鞅

任运

2.君子行

3.诚说

4.季布栾布列传(节选)

第四单元 治国之智

1.念奴娇·赤壁怀古

2.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3.治大国若烹小鲜

4.寡人之于国也

第五单元 山水言志

1.淇奥

2.感遇(第三十五)

3.后赤壁赋

4.山木(节选)

第一单元 行孝有礼

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礼仪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传统孝道中也有很多礼仪,在生活中我们要将孝与礼结合起来,把握孝道中的礼节,在与父母相处中处处遵守礼,用礼来约束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践行孝道.

本单元课文,精选了《论语》中的有关孝礼的阐述,也精选了三则《礼记》中有关孝礼的一些规定,虽然是一些古代的礼节,但在今天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在这基础上,编选了王冕的一首孝道诗歌和两则有关孝道的小故事,希望你能喜欢. 《论语》一则

孟懿子①问孝,子曰:“无违②。”樊迟③御④,子告之曰:“孟孙⑤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

①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②无违:不要违背。③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岁。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行革新。④御:驾驭马车。⑤孟孙:指孟懿子。

【读解】

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孔子这里着重强调的是,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依礼而行才是孝。礼是孝的重要准则。《礼记》三则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①必面,所游必有常②,所习必有业③,恒言不称老。(《曲礼上》)

【注释】

①反:同返,返回。②常:不变的,固定的。③业:正业。

【读解】

这一则说侍奉父母的礼节。作为人子,父母给予了身体,既要当心,不让父母操心。出门和父母打招呼,又要让父母知道自己去做什么,返回时必面见父母,是要让父母知道自己回来了。交游有常态,不随意去其他的地方,是怕父母为自己担心,做的事情一定是正经事儿,心思不会乱用,怕违背父母的教诲。至于平时总是避讳说老字,是珍惜能与父母在一起短暂而温馨的岁月。

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①则复谏。(《内则》)

【注释】

①说:同“悦”。

【读解】

这一则讲的是子女对待父母过失的礼节.当父母有过失时,做子女的应当轻声细语的劝说,如果父母不接受,应该恭敬的孝敬父母,等到他们心情愉快的时候再进行劝说.作为学生,我们总是认为父母不够理解自己,自己和父母之间有代沟,造成观念上的冲突,进而造成行为上的冲撞,这些都是没有与父母很好的沟通的缘故,若能用孝敬的心态,放低自己的言行,避免与父母的正面冲突,那么就能很好的与父母沟通了。

孝有三,大孝尊①亲,其次弗辱②,其下能养。(《祭义》)

【注释】

①尊:使……受到尊敬。②辱:使……受到辱没。

【读解】

孝敬父母有三个层次:大孝是使父母受天下人的尊敬,其次是不让自己的言行使父母受辱,最基本的是尽自己的力量养活父母。墨萱图(其一)

王冕

灿灿萱草①花,罗生北堂②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注释】

①萱草花:中国的母亲花,早在康乃馨成为母爱的象征之前,我国也有一种母亲之花,它就是萱草花。另一称号忘忧(忘忧草),来自《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日忘忧草。②北堂:”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即代表母亲之意。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母亲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

【读解】

《墨萱图·其一》诗中用萱草花暗喻浓浓的母爱,表达了在外游子对故乡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诗人用萱草花暗喻浓浓的母爱,虽说忘忧,但母亲对游子的牵挂却终其一生。“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这句诗为细节描写,“仰望云林”是心理描写或直接抒情,“愧听鸟语”表达了在外游子对故乡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和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的愧疚之情。故事两则

扇枕温衾

后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躬执勤苦,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①;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太守刘护表而异之。

【注释】

①枕簟(zhěn diàn):枕席。泛指卧具。

【读解】

这是二十四孝故事之一,讲的是东汉江夏的黄香,九岁时母亲去世,终日思念感怀,极其感切,乡党们都夸他孝顺。他见父亲劳作辛苦,伺候父亲非常尽心。夏天酷热,他用扇子为父亲扇凉枕席;冬天寒冷,他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太守刘护大为惊喜,特意表彰了他。

扼虎救父

晋杨香,年十四岁,尝随父丰往田获粟。父为虎曳去。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亦靡然①而逝,父才得免于害。

【注释】

①靡然(mǐ rán): 颓废的样子。

【读解】

这是二十四孝故事之一,讲的是晋朝人杨香的故事,此故事表明:一,孝行不分男女,不分长幼。二,至孝所转换成的胆量、力量是巨大的,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第二单元 勤学得法

究竟该如何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正确的读书方法有哪些?本单元几篇古代诗文从不同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它们或在谆谆教导中让人明白实践于学习的重要性;或在劝慰与鼓励中指点读书的方法,寄寓不凡的追求;或以睿智雄辩论述为学的几个层次;或以浅显明白的语言告知读书的正确方法。

阅读这些经典作品,既要汲取前人的经验之谈,更要认真总结,得出属于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冬夜读书示子聿①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②,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③上得来终④觉浅,绝知⑤此事要躬行⑥。

【注释】

①示:训示、指示。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②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③纸:书本。④终:到底,毕竟。⑤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⑥躬行:亲身实践。

【读解】

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的途径。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途径。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所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本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送安敦秀才失解①西归

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

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从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

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

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注释】

①失解:参加贡举考试未中。唐制,举进士者皆由地方发送入试,称为解。解,解送,发送。故科举时中乡榜者称发解,不中者称落解或失解。

【读解】

这首诗是苏东坡赠给安敦的诗,旨在劝慰、鼓励安敦莫以中举为念,而要去追求知识本身的价值。前两句历来被看作是读书治学的重要门径,那就是熟读与深思:对经典著作应当“不厌百回读”,“深思”才“自知”。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读出书中的妙处,书中的滋味。中庸(节选)

博学之①,审问之②,慎思之③,明辨之④,笃行之⑤。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⑥;有弗问,问之弗知⑦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⑧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注释】

①博学:多方面地学。博,宽广。之,指学的对象。②审问:详细地问。之,指问的对象。③慎思:慎重地考虑。之,指思的对象。④明辨:明确的分辨。之,指辨的对象。⑤笃行:踏踏实实的实行。之,指行的对象。⑥大意是:除非不学,学了就一定要学会,学不会,不能休。“有弗学”,按字面讲是“有不学的时候”或“有不学的东西”,实际应了解为“不学则已”。措,搁置,终止。以下四句仿效此句。⑦知:懂。⑧弗得:指不得结果。

【读解】

《中庸》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选文指出为学的几个递进的阶段: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其次要追问到底,对所学有疑,再次要慎重地思考,再次要明辨真伪良莠,最后要努力践行,做到“知行合一”。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训学斋规(节选)

朱熹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①,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②看字,子③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④,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⑤”。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⑥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释】

①几案:泛指桌子。这里指书桌。②详缓:仔细从容。③子:通“仔”。下同。④牵强暗记:勉强硬记,指文章没有读熟,就一句一句地在心里硬记。⑤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读书遍数多了,就自然而然地明白它的意思。千遍,极言遍数之多,不是确指。三国时,董遇曾说“读书百遍而意自见”。后人把这句话当作读书经验来传诵。⑥漫浪:随随便便。

【读解】

《训学斋规》为南宋学者、理学家朱熹写的一篇启蒙读物。选文语言浅显,告诉了我们读书的正确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第三单元 诚信立世

诚信乃为人处世之根本。本单元所选文章体现了古人诚信做人的基本原则,以诚信待人,以诚信接物,以诚信律己。《商鞅》北宋政治家王安石高度评价了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做法,肯定了商鞅的历史功绩,表明了自己创新法、改旧政的坚定决心。《任运》警醒我们:真诚才是事情成功的基础,聪明技巧只是成功的辅助手段,不可舍本逐末。《君子行》告诫人们要处事谨慎,要避开嫌疑,从反面来提醒我们诚信的重要性。《孟子·离娄上》孟子认为做人做事应讲究诚信,处理上下关系、对待父母、交往朋友,都要始终如一,体现做人的品性和原则。《季布栾布列传》他赞扬季布、栾布视死如归、重义轻生的优秀品质,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爱憎感情。

学习本单元文章要结合翻译读懂文意,领会文章要旨,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个人修养。诗两首

商鞅①

王安石

自古驱民②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③轻。

今人④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⑤政必行。

【注释】

①商鞅(?—前338):本卫国公孙。后入秦辅佐孝公变法,国以富强。因功封于商,号为商君,故又称商鞅。孝公死,商鞅被诬谋反,遭车裂。②驱民:驱使、役使百姓。信诚:诚实守信。③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百金:泛言其多。④今人:指宋朝的大地主顽固派和道学家。非:诋毁,诽谤。⑤令:使得,做到。政:指政策、法令。必:必定。

【读解】

《商鞅》是王安石颂扬先秦法家商鞅的一首七言咏史绝句。商鞅在秦国领导的变法运动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商鞅“立木”取信于民,以严明法令。诗的前二句,对商鞅令出必行的做法给予高度的赞扬。诗的末句是对商鞅能取信于民使变法胜利推行的进一步颂扬。

王安石写此诗,对商鞅作了高度的评价,肯定了商鞅的历史功绩,粉碎了顽固派的破坏阴谋。

任运

顾图河

善走须得途,邪径不可行。

善博须得卢,不关人力成。

达人期任运,世路夸趋营。

百虑输一忘①,百巧输一诚。

不见信天翁,亦得全其生。

【注释】

①虑输于忘,任运也。巧输于诚,任运中有工夫在,更说得密。

【读解】

顾图河是清代早期的文学家、藏书家。他这首《任运》诗,讲的是凡事须师法自然的道理。违背自然规律,希望通过人为达到某种目的往往会失败。任运,意思是任法之自然运动,不加人工的造作。亦即听凭命运安排。

诗句阐发了这样的道理: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否,不在你思虑了多少遍,其“短板”往往是你忽视了的那一点;真诚才是事情成功的基础,聪明技巧只是成功的辅助手段,不可舍本逐末。君子行

曹植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①。

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

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

周公下白屋②,吐哺不及餐。

一沐三握发③,后世称圣贤。

【注释】

①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面,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别人怀疑你偷瓜摘李子。借以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避开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②白屋:即贫家的住所。指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③一沐三握发:意思是,洗一次头,要三次握住头发,中止洗头来接待士人。吃一顿饭,要三次把食物吐出来,来回答士人的问题。后世常以此形容求才殷切,礼贤下士,争取人才。

【读解】

开头四句流传久远,为避嫌疑,从瓜田李下经过,即使是鞋子掉了,帽子碰歪了,也不要“纳履”“正冠”,告诫人们要处事谨慎,要避开嫌疑。中间四句是说男女界限清楚,长幼辈分分明,勤劳与谦虚即使落人话柄,也要勉力而为。后四句说圣贤要礼贤下士,勤于政务。诚说①

《孟子》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②,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③: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④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注释】

①选自《孟子·离娄上》第十二章,题目是编者加的。

②上:上级。

③道:办法。

④事:侍奉。

【读解】

这一章一句话归结起来,在儒家的学说里,真诚的确是立身处世的根本所在,一个人如果没有真诚,一切都无从谈起。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也就是孟子这里所说的意思了罢。季布栾布列传(节选)

司马迁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②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③,罪及三族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求将军急,迹⑤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进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⑥布,衣褐衣⑦,置广柳车⑧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⑨朱家⑩所卖之。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乃买而置之田⑪。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朱家乃乘轺车⑫之洛阳,见汝阴侯⑬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⑭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⑮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⑯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⑰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⑱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⑲,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⑳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注释】

①为气任侠:好逞意气而以侠义自任。气,意气。②数:屡次。窘:使…困迫。汉王:指刘邦。③舍匿:窝藏。④三族:指父母、兄弟、妻子。一说指父族、母族、妻族。⑤迹:追踪。⑥髡钳:古代的一种刑罚。剃去头发,颈上束铁箍。这里周氏是让季布扮作一个犯罪的囚徒。⑦褐衣:粗布衣服。⑧广柳车:运输货物用的大车。一说是运棺材的丧车。⑨之鲁:之:到……。鲁:鲁国。⑩朱家:汉初著名游侠。⑪置之田:指安置在田地中耕作。⑫轺(yáo,肴)车:小型轻便的马车。⑬汝阴侯:即夏侯婴。以其曾任滕县令,故称滕公。楚人称县令为公。⑭上:指汉高祖刘邦。⑮职:指职分内的事。⑯不广:指气度狭隘。⑰伍子胥鞭荆平王:指伍子胥为报杀父、杀兄之仇,鞭打楚平王(即荆平王)之尸事。详见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参见卷四十《楚世家》。⑱意:猜测,预料。⑲待间(jiàn,见):等待机会。⑳多:称赏。

【读解】

季布曾是项羽的部下,在刘邦战胜项羽后,刘邦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要夷灭三族,后获释;丁公在与刘邦的战斗中被其诈骗,事后刘邦以对项王不能尽忠,使项王失去天下为名斩首示众。栾布因对刘邦猜忌功臣不满,在彭越被杀后毅然为其收尸,结果被捉来要用汤镬煮死,幸而据理力争,才得以免祸。

季布和栾布,都出身社会下层,他们讲义气,重信用,爱打抱不平,具有侠客的特点。季布作战英勇,扬名楚地。他不阿谀逢迎,不随声附合,也不惧权贵,即使在吕后面前也敢直言进谏。栾布知恩报恩,重义轻生,视死如归。

司马迁写这篇传记是饱含感情的。他一面赞扬季布、栾布的优秀品质,称赞他们是英雄好汉,视死如归,重义轻生,死得其所,一面又对刘邦的奸诈、猜忌、残忍和气量狭小等丑恶方面进行大胆的揭露,使其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表现了他强烈的爱憎感情。

第四单元 治国之智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沧桑而屹立不倒,不仅是因为有无数优秀赤忱的中华儿女,有坚如磐石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信念,更是因为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在分裂与融合的反复间,沉淀下了深沉而充满智慧的治国策略。

国家动荡、外患难平,苏轼身处人生低谷,仍能豪气干云,林则徐赴戍登程,悲愤中坦怀立誓。苏轼笔下的周瑜,是才华横溢的治国能臣;而林则徐自己,则是刚正不阿的报国忠臣。他们身上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治世渴望!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孟子则主张行“王道”,施“仁政”。儒道两家虽观点多有不同,但却都把“道”奉为治国的最高的境界,可见国人在治国智慧上是“英雄所见略同”!

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古人不变的家国情怀,品悟经世流传的至上真理,共享祖先留下的智慧结晶,获得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①

大江②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③。故垒④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⑤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⑦公瑾当年,小乔⑧初嫁了,雄姿英发⑨。羽扇纶巾⑩,谈笑间、樯橹⑪灰飞烟灭。故国神游⑫,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⑬。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⑭。

【注释】

①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②江:指长江。③淘:冲洗,冲刷。风流人物:指杰出的英雄人物。④故垒:古代遗留下来的营垒。⑤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岁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⑥雪:比喻浪花。⑦遥想:形容想得很远,指回忆。⑧小乔:乔公的幼女,嫁给了周瑜。⑨英发:指见识卓越,谈吐不凡。⑩羽扇纶(ɡuān)巾:三国六朝时儒将常有的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⑪樯橹:代指曹操率领的水军。樯,桅杆。橹,桨。⑫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装。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⑬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华发:花白的头发。⑭一尊还酹(lèi)江月:酹,以酒浇地表示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尊:通“樽”,酒杯。

【读解】

这首词是北宋词坛上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堪称千古绝唱,是苏轼被贬黄州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矶时借景怀古抒怀之作。

上阙咏赤壁,着重写景。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

全词在对江山的激情赞美和对英雄的倾心颂扬之中,饱含了词人指点江山、评品人物的豪迈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通篇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词境阔大。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①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②,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③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④。

戏与山妻谈故事⑤,试吟断送老头皮。

【注释】

①衰庸:衰朽,衰老而无能,这里是自谦之词。②苟利国家生死以:郑国大夫子产改革军赋,受到时人的诽谤,子产曰:“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见《左传·昭公四年》),这句话即出自这里。以:为,做,从事。③谪居:因有罪被遣戍远方。④养拙:藏拙,有守本分、不显露自己的意思。刚:正好。戍卒宜:做一名戍卒为适当。这句诗谦恭中含有愤激与不平。⑤山妻:对自己妻子的谦称。故事:旧事,典故。

【读解】

林则徐抗英有功,却被道光帝革职,在古城西安与妻子离别时,满腔愤怒下写下此诗。

颔联是全诗的思想精华之所在,表现了林则徐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诚无私的爱国情操。

尾联巧用典故幽默地说:“我跟老伴开玩笑,这一回我也变成杨朴了,弄不好会送掉老命的。” 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①

治大国若烹小鲜②。以道莅③天下,其鬼不神④。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其两不相⑤伤,故德交归焉⑥。

【注释】

①老子,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有《老子》。②小鲜:指小鱼。③莅(lì):临,统治。④神:用作动词,显示神通。⑤相:全部,共同。⑥交归焉:都归于百姓。交,都。

【读解】

本章主要阐述以“道”治国,清静无为。第一层以“烹小鲜”作比喻,形象揭示了治理国家的大道理。小鱼肉质细嫩,烹煎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讲究火候;二是讲究方法。老子认为治理大国亦然,要慢慢来,不要盲动,更不要朝令夕改。第二层讲以“道”治理天下的效果。老子说,只要坚持以“道”的原则治理天下,鬼神(邪气)再厉害也左右不了人。老子认为,如果正气充溢于天地之间,那么邪气就没有立足之地。而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就需要统治者谨遵大“道”而行,无为而治。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①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②。河内凶③,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④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⑤,兵刃既接,弃甲曳兵⑥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⑦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⑧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⑨农时,谷不可胜⑩食也;数罟不入洿池⑪,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⑫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⑬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⑭矣。鸡豚狗彘之畜⑮,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㉝庠序⑯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⑰,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⑱,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⑲,人死,则曰:‘非我也,岁⑳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注释】

①梁惠王:战国时魏国的惠王,姬姓,名罃(yīng)。魏国的都城在大梁(今河南开封市西北),所以魏国又称梁国,魏惠王又称梁惠王。②之于:表示一种态度或做法,可译为“……对待……”、“……对……的态度”。焉耳矣:语气词连用,加强洋洋自得的语气。③河内:黄河北岸一带。后文的河东则指黄河以东,现在的山西省西南部。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④加:更。⑤填然:形容鼓声咚咚。鼓之:击鼓。鼓,动词。之,音节助词,无实义。⑥甲:铠甲。曳(yè):拖着。兵:兵器,武器。⑦直:通“只”。⑧无:通“毋”,不要。⑨违:违背,这里指耽误。⑩谷:粮食的统称。胜(shēng):尽。⑪数(cù)罟(gǔ):密网。数,密。洿(wū)池:池塘。洿,深。⑫斧斤:斧子。纵刃为斧,横刃为斤。以时:按一定的时节(草木凋落,生长季节过后)。⑬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丧(sāng)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⑭五十者:五十岁的人。衣(yì)帛:穿丝织品。衣,这里是动词。⑮豚(tún):小猪。彘(zhì):猪。㉚畜(xù):畜养。⑯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庠(xiáng)序:地方上的学校。殷代称庠,周代称序。⑰申之以孝悌(tì)之义:把孝顺父母、尊兄爱弟的道理反复叮嘱他们。申,反复地陈述、叮嘱。悌,善待兄弟。⑱食人食:吃人吃的东西。前一个“食”是动词,后一个“食”是名词。检:约束,制止。⑲涂:通“途”,路上。饿莩(piǎo):饿死的人。莩,通“殍”,饿死或饿死的人。发:指打开仓库,赈济百姓。⑳岁:年成。㉑

【读解】

本文是《孟子》的名篇,虽只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谈话,但是孟子所阐述的行“王道”施“仁政”的基本观点十分有震撼力。

文章开头写梁惠王对自己的统治极为自得,但“民不加多”的结果却让他困惑不解,既写出了梁惠王的骄态,又引出了论辩的话题。

孟子的回答非常巧妙,他先从梁惠王所好的“战”设喻,讥讽他所自夸的举措与邻国之君并无本质区别,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继而抓住他急于“使民加多”的心理,转向儒家对王道的倡导:只有关心百姓的生产生活,重视百姓的教育,使他们“养生丧死无憾”才是“王道之始”。最后批评了梁惠王把黎民的“饥寒”归罪于自然灾害自欺欺人的荒谬,再次强调关心百姓的生产生活,重视百姓教育的重要性。

第五单元 山水言志

历代借山水言志的诗文多不胜数。读山水诗文,既可修身养性,也可以引导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本单元所选除了一如既往的《诗经》和一首陈子昂的诗歌外,还继上册《前赤壁赋》选编了《后赤壁赋》,对于此文同学们可以选其感兴趣的段落和文句阅读;此外还选编了庄子的《山木》,此篇仍主要是讨论处世之道。篇内写了许多处世不易和世事多患的故事,希望找到一条最佳途径,而其主要精神仍是虚己、无为,但他善于通过精短的故事揭示其哲理,这是很多人望尘莫及的。淇奥

《诗经·国风·卫风》

瞻彼淇①奥,绿竹②猗猗。有匪③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④。瑟⑤兮僩兮,赫兮咺⑥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⑦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⑧琇莹,会弁⑨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⑩。有匪君子,如金如锡⑪,如圭如璧⑫。宽兮绰⑬兮,猗⑭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⑮兮。

【注释】

①淇:淇水,源出河南林县,东经淇县流入卫河。奥(yù):水边弯曲的地方。②绿竹:一说绿为王刍,竹为扁蓄。猗(ē)猗:长而美貌。猗,通“阿”。③匪:通“斐”,有文采貌。④切、磋、琢、磨: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均指文采好,有修养。切磋,本义是加工玉石骨器,引申为讨论研究学问;琢磨,本义是玉石骨器的精细加工,引申为学问道德上钻研深究。⑤瑟:仪容庄重。僩(xiàn):神态威严。⑥咺(xuān):有威仪貌。⑦谖(xuān):忘记。⑧充耳: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下垂至耳,一般用玉石制成。琇(xiù)莹:似玉的美石,宝石。⑨会弁(guìbiàn):鹿皮帽。会,鹿皮会合处,缀宝石如星。⑩箦(zé):积的假借,堆积。⑪金、锡:黄金和锡,一说铜和锡。闻一多《风诗类钞》主张为铜和锡,还说:“古人铸器的青铜,便是铜与锡的合金,所以二者极被他们重视,而且每每连称。”⑫圭璧:圭,玉制礼器,上尖下方,在举行隆重仪式时使用;璧,玉制礼器,正圆形,中有小孔,也是贵族朝会或祭祀时使用。圭与璧制作精细,显示佩带者身份、品德高雅。⑬绰:旷达。一说柔和貌。⑭猗(yǐ):通“倚”。较:古时车厢两旁作扶手的曲木或铜钩。重(chóng)较,车厢上有两重横木的车子。为古代卿士所乘。⑮虐:粗暴。

【读解】

从诗本身而言,这只是一曲形象的赞歌,时间、地点、人物的指涉性不强,因此可以说,诗中形象并非实指,而是周王朝时代一个品德高尚的士大夫,具有泛指意蕴。

《淇奥》反覆吟颂了士大夫几个方面的优秀之处:首先是外貌,这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其次是才能。“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文章学问很好。实际上,这是赞美这位君子的行政处事的能力。诗歌从撰写文章与交际谈吐两方面,表达了这君子处理内政和处理外事的杰出能力,突出了良臣的形象。最后,歌颂了这位君子的品德高尚。“如圭如璧,宽兮绰兮”,意志坚定,忠贞纯厚,心胸宽广,平易近人,的确是一位贤人。此诗就是这样从三个方面,从外到内,突出了君子的形象。诗中一些句子,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善戏谑兮,不为虐兮”成为日后人们称许某种品德或性格的词语,可见《淇奥》一诗影响之深远了。感遇①(第三十五)

陈子昂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②。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③。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④。

谁言未忘⑤祸,磨灭成尘埃。

【注释】

①此诗约作于垂拱二年(686)北征之时。抒写从军边塞的感慨,既为贵公子,又富才略,登高望远,有建功立业之壮志,也有壮志难酬之感叹。②蒿菜:野草。③单于台:故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④悠哉:优思貌,语出《诗经·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⑤亡:万历本、活字本、四库本、《文粹》卷一八、《纪事》卷八、《新集》、《品汇》卷三、《全唐诗》卷八三作“忘”。祸:边患。磨灭:《纪事》《新集》作“磨没”。

【读解】

此诗基调慷慨苍凉,风格刚健雄放,音节铿锵浏亮,以直抒胸臆的方法,通过自己从军的所见所感来表现慷慨报国的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对国事的忧虑,是一箴言志的杰作。

首二句直截了当,叙述自己的出身经历和志向。诗人本是梓州射洪富豪之子,少年任侠,年十八,尚未知书,后闭门苦读,终于成才。

下二句,概述学成本领后的报国从军之举。所谓“感时”,是指自己受到贞观以来几十年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的感染和激励。“拔剑起蒿菜”塑造了一个立体的少年豪杰的形象,英气逼人,威风凛凛。这里的“拔剑”,不但象征胸怀志气,而且是实指武事,即自己的万里从军之举。

接下四句先概括叙事,接着即事抒情,境界苍凉阔远,悲壮激越。其中既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又饱蘸着诗人的激情壮志。

结尾二句,从所见与所感中生发出发人深省的慨叹。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①,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②。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③”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④”归而谋诸妇⑤。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⑥。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⑦。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⑧,踞⑨虎豹,登虬龙,攀栖鹘⑩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⑪。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⑫。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⑬,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⑭。梦一道士,羽衣蹁跹⑮,过临皋之下,揖(yī)予⑯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⑰我知之矣。畴昔之夜⑱,飞鸣而过我⑲者,非子也邪?⑳”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释】

①步自雪堂:从雪堂步行出发。雪堂,苏轼在黄州所建的新居,离他在临皋的住处不远,在黄冈东面。堂在大雪时建成,画雪景于四壁,故名“雪堂”。②黄泥之坂(bǎn):黄冈东面东坡附近的山坡叫“黄泥坂”。坂,斜坡,山坡。文言文为调整音节,有时在一个名词中增“之”字,如欧阳修的《昼锦堂记》:“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③如此良夜何:怎样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如……何,怎样对待…… “如何”跟“奈何”差不多,都有“对待”“对付”的意思。④顾安所得酒乎:但是从哪儿能弄到酒呢?顾,但是,可是。安所,何所,哪里。⑤谋诸妇:谋之于妻,找妻子想办法。诸,相当于“之于”。⑥复游于赤壁之下:这是泛舟而游。下文“摄衣而上”是舍舟登陆,“反而登舟”是回到船上。⑦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才过了几天啊,(眼前的江山明知是先前的江山,)而先前的景象再不能辨认了。这话是联系前次赤壁之游说的。前次游赤壁在“七月既望”,距离这次仅仅三个月,时间很短,所以说“曾日月之几何”。前次所见的是“水光接天”,“万顷茫然”,这次所见的是“断岸千尺”“水落石出”,所以说“江山不可复识”。曾,才,刚刚。这样用的“曾”常放在疑问句的句首。“曾日月之几何”,也就是“曾几何时”。⑧披蒙茸:分开乱草。蒙茸,杂乱的丛草。⑨踞:蹲或坐。虎豹,指形似虎豹的山石。⑩栖鹘(hú):睡在树上的鹘。栖,鸟宿。鹘,意为隼,鹰的一种。⑪俯冯(píng)夷之幽宫:低头看水神冯夷的深宫。冯夷,水神。幽,深。“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这只是说,上登山的极高处,下临江的极深处。⑫听其所止而休焉:任凭那船停止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休息。⑬玄裳缟衣: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玄,黑。裳,下服。缟,白。衣,上衣。仙鹤身上的羽毛是白的,尾巴是黑的,所以这样说。⑭须臾客去,予亦就睡:这时的作者与客已经舍舟登岸,客去而作者就寝于室内,看下文的“开户”便明。⑮羽衣翩仙:穿着羽衣(道士穿的用鸟羽制成的衣服),轻快地走着。翩仙,一作“蹁跹”。⑯揖予:向我拱手施礼。⑰呜呼噫嘻:这四个字都是叹词,也可以呜呼,噫,嘻分开用,或者呜呼,噫嘻分开用。⑱畴昔之夜:昨天晚上。此语出于《礼记·檀弓》上篇“予畴昔之夜”。畴,语首助词,没有实在的意思。昔,昨。⑲过我:从我这里经过。⑳非子也耶:不是你吗?“也”在这里不表示意义,只起辅助语气的作用。

【读解】

《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前赋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赋却是以叙事写景为主;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赋则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时间也移至孟冬;前赋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后赋则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节的山水特征,在苏轼笔下都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都给人以壮阔而自然的美的享受。

全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写泛游之前的活动,包括交待泛游时间、行程、同行者以及为泛游所作的准备。第二层次乃是全文重心,纯粹写景的文字只有“江流有声”四句,却写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溅流缓而石出有声的初冬独特夜景,从而诱发了主客弃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兴。第三层次写了游后入睡的苏子在梦乡中见到了曾经化作孤鹤的道士,在“揖予”、“不答”、“顾笑”的神秘幻觉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矛盾所带来的内心苦闷。山木(节选)

《庄子》

庄周游于雕陵之樊①,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②,翼广七尺,目大运寸③,感周之颡④而集于栗林。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⑤,目大不睹?”蹇裳躩步⑥,执弹而留之⑦。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⑧,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庄周怵然⑨曰:“噫!物固相累⑩,二类相召也⑪!”捐弹而反走⑫,虞人逐而谇之⑬。庄周反入⑭,三月不庭⑮。蔺且⑯从而问之:“夫子何为顷间甚不庭乎?”庄周曰:“吾守形而忘身,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⑰。且吾闻诸夫子曰:‘入其俗,从其俗⑱。’今吾游于雕陵而忘吾身,异鹊感吾颡,游于栗林而忘真,栗林虞人以吾为戮⑲,吾所以不庭也。”

【注释】

①雕陵:丘陵名,上面长有栗林。樊:树林茂密处。②异鹊:异常大的鹊鸟。③运:横直,直径。④颡(sǎng嗓):额。⑤殷:大。不逝:不能远飞。⑥蹇(qiān牵)裳:揭起衣裳。躩(jué觉)步:疾行。⑦留之:谓留守其下,伺机发弹。⑧翳(yì益):遮蔽。搏之:捕杀蝉。⑨怵(chù触)然:惊惧的样子。⑩相累:互相牵累。⑪召:招引。⑫反走:掉头就跑。⑬虞人:掌管山泽的人。谇(suì岁):责问,诘问。⑭反入:返回家中。⑮三月:当为“三日”之误。不庭:不愉快。⑯蔺且:庄子弟子。⑰浊水:比喻异鹊等物。清渊:比喻自己的真性。⑱俗:当为“令”字之误。令,禁令。⑲戮:谇骂。

【读解】

像《山木》篇中庄周游雕陵的故事一样,人们也常发现自己不自觉地处于某条利益之链,因而危机四伏,惶悚不安。

究竟人们该如何自处,才能减轻内心的焦虑不安,才能从从容容地立足于人世间,平平安安地走过这一生不长不短的几十年?《山木》篇正是讲如何处世免患的妙文,或许能给现代人一些启发。

此段极写世途之危险。见得而忘其形,见利而忘其真,说透病根,是一篇扼要之语。有人可能对文中这一回答很不满意,认为庄子又在故弄玄虚。是的,提起庄子,一般人总认为他是消极遁世的代名词,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持反庄论调,有的人甚至不客气地说他“不敢对现实进行抗议”。这是没有理解庄子,或者说没有把庄子放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去理解。

下载经典诵读八年级上册(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典诵读八年级上册(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6年八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八年级上册 第一部分:古诗词诵读篇目 要求:26首古诗词熟练背诵。 1.北方有佳人 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⑴2.......

    八年级诗词诵读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别董大 【唐】高适......

    八年级经典诵读篇目

    八年级经典诵读篇目 1. 舒婷《致橡树》 2. 欧阳修《卖油翁》 3. 汪国真《热爱生命》 4.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5. 李白《长干行》 6. 岳飞《满江红》 7. 李商隐《锦瑟》 8.......

    八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

    南海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英语经典诵读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英语经典诵读 (1-2 周) 英语绕口令 Whether the weather be fine or whether the weat......

    八年级经典诵读新

    巴拉素镇初级中学八年级 经典诵读 图片 1 序言 国学经典,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它是古代先哲圣贤思想与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立世之本。诵读经典,可以修......

    八年级上册四单元诵读欣赏《登飞来峰》教案

    《登飞来峰》 教学目标: 1. 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 想像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蕴含的道理。 3.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6、陋室铭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出名 灵:成为灵异的水 2、斯是陋室 斯:这 3、惟吾德馨 德馨:美好的品德 4、无丝......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期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题2.5分) 1.下列家庭属于主干家庭的是() A.李梅一家三口人:李梅、父亲、母亲 B.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