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正文)

时间:2019-05-13 09:0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正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正文)》。

第一篇: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正文)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课程

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先秦两汉文学

二、课程性质:必修

三、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从上古到东汉末年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概况,并探讨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2、使学生较详细深入地了解重要的文学现象、作家及作品。

3、培养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为以后中国文学史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和作业。

五、课程学时与学分:

3学时/周,共计48学时; 学分:3学分;

六、考试方式:闭卷

七、教学内容要点与学时分配:

先秦文学(共30学时)

概 说(2学时)

第一章 上古文学(4学时)

第一节 文学艺术的起源 第二节 上古文学的特点 第三节 中国古代神话

思考题:

1、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哪几种说法?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2、神话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主要特点?

3、神话的思维特征是什么?

4、神话的分类及其所蕴含的民族精神。重要名词:

劳动说

神话

山海经

第二章《诗经》(6学时)

第一节《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第二节《诗经》的内容 第三节《诗经》的艺术特点

第四节《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思考题:

1、为什么说《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

2、《国风》反映的主要内容及其艺术特点。

3、《豳风·七月》的内容及其叙事艺术。

4、《秦风·蒹葭》的艺术特色。重要名词:

变风

变雅

四家传诗

六义

第三章 先秦历史散文(6学时)

第一节 散文的源流 第二节《左传》 第三节《国语》 第四节《战国策》

思考题:

1、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产生与发展。

2、《左传》叙事有何特点?举例说明。重要名词:

甲骨卜辞

春秋三传

国语

战国策

编年体

国别体

第四章 先秦诸子散文(6学时)

第一节 诸子散文产生的历史条件 第二节《论语》和《孟子》 第三节《庄子》

第四节《荀子》和《韩非子》

思考题:

1、诸子散文勃兴的原因。

2、《孟子》的文学特点。

3、《逍遥游》的艺术特色。重要名词:

百家争鸣

寓言

语录体

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6学时)

第一节 楚文化与楚辞的形成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第三节《九章》《九歌》 第四节《离骚》

第五节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思考题:

1、楚辞诞生与楚文化的关系。

2、《离骚》的内容与独特风格。重要名词:

楚辞

九章

九歌

骚体诗

屈宋

秦汉文学(共18学时)

第一章 秦汉散文(1学时)

第一节 李斯、《吕氏春秋》 第二节 汉代政论文

思考题:

1、汉代政论文产生的原因及作用。

2、汉代政论文的特色。重要名词:

政论文

第二章 司马迁与《史记》(8学时)第一节 司马迁的生平和著述 第二节《史记》的文学成就

第三节《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思考题:

1、简述《史记》进步的历史观。

3、《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4、《史记》的叙事艺术。重要名词:

纪传体

本纪

世家

班马

第三章 汉赋(3学时)

第一节 汉赋的兴盛与发展 第二节 汉赋的著名作家及影响

思考题:

1、汉赋兴盛的原因。

2、《七发》的特色及其在汉赋发展中的作用。重要名词:

汉赋

抒情小赋

七体

枚贾

第四章 汉乐府民歌(3学分)

第一节 乐府概况

第二节 汉乐府民歌的特色与文学成就 第三节《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

思考题:

1、简述“乐府”在文学史上的含义及流变。

2、汉乐府民歌的文学成就。

3、《陌上桑》中描写女性美的艺术手法。

4、《孔雀东南飞》的艺术持色。重要名词:

乐府

相和歌辞

鼓吹曲辞

第五章 五言诗的产生及《古诗十九首》(3学时)第一节 五言诗的起源 第二节 东汉文人的五言诗

思考题:

1、《羽林郎》的艺术特色。

2、《古诗十九首》的思想成就和艺术特色。重要名词:

五言诗

古诗十九首

先秦两汉文学阅读书目

一、必读书目(13种):

1、《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部分)袁行霈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本书是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之一。全书视野开阔,叙述严谨,注释周详,语言简洁晓畅,观点清晰鲜明。撰写者全面吸收了近现代以来古代文学研究的成果,在准确介绍文学史知识的同时,提出了新问题、找到了新视角,为学生指出进一步研究学习的门径。书后附有文学史年表、研修书目,是高校文科学生必读的好书。

2、《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部分)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本书认为文学的性质是人类情感的审美表现形式,以此为立足点来考察文学的发展演变,有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观点。

3、《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北大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中华书局1962年版;

本书补充了作品选中没有选取入的一些重要作品,并对作家生平、贡献、影响以及和作品有关的一系列文献进行了选录,是深入全面解先秦文学史的必备资料。

4、《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大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中华书局1962年版;

本书补充了作品选中没有选取入的一些重要作品,并对作家生平、贡献、影响以及和作品有关的一系列文献进行了选录,是深入全面解两汉文学史的必备资料。

5、《中国神话传说》袁珂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本书收集了从天地开辟到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一时期的神话资料,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整理成神话,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

6、《朱自清说诗》朱自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本书对《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了深刻的分析,资料丰富、语言通俗。

7、《诗经选》余冠英注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本书共选取《诗经》106篇作品,精心加以注释。特别是翻译,朴素流畅,传达出了原诗的风味情调,历来为读者喜好。

8、《楚辞直解》董楚平、俞志慧著,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这两本书以直解方法,贯通诸家说解,益以新知新见,皆用今语注出,正文大字,注释小字,夹注于正文之中,便于阅读,省去了翻阅注释的麻烦。

9、《史记评议赏析》韩兆琦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本书对司马迁的思想观点如历史观、文学观、审美观等进行了分别论述,内容详实,条理清晰,同时对〈史记〉中的重要篇章从思想和艺术方面作了赏析,适合初学者使用。

10、《孟子译注》金良年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本书对经文的解释大体参考赵岐、朱熹、焦循三家注释而断以已意,并有“段意”对一章的要略作提示,适合中等水平读者。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学习中国古代文学,有必要对其稍作了解,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周易》六十四卦的内容。

11、《老子·庄子》王弼、郭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老子》王弼注与《庄子》郭象注是了解道家思想的权威著作,但本书文字艰深,难度较在,只需对重点篇章稍作涉猎。

12、《先秦散文艺术新探》谭家健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本书论述了先秦散文在语言艺术方面所取得的高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二、一般阅读书目(18种):

1、《中国古代神话》袁珂著,中华书局1960年版;

2、《古代神话选释》袁珂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3、《山海经校注》袁珂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4、《诗集传》(宋)朱熹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5、《诗经译注》程俊英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6、《诗经的文化阐释》叶舒宪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7、《论语直解》张卫中著,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8、《论语今读》李泽厚著,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9、《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10、《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注译,中华书局1983年版;

11、《老子注译及评介》陈鼓应注译,中华书局1984年版;

12、《楚辞补注》(宋)洪兴祖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13、《楚辞选》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14、《易经译注》黄寿祺、张善文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15、《孔子思想体系》蔡尚思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6、《庄学研究》崔大华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7、《庄子哲学及其演变》刘笑敢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18、《庄子与中国文学》宋效永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9、《楚辞研究论文集》作家出版社编辑部,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20、《屈赋研究论衡》赵沛霖著,天津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1、《汉赋研究》龚克昌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22、《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徐兴海等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3、《史记文学成就论稿》可永雪编著,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4、《古诗十九首集释》隋树森著,中华书局1957年版;

25、《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萧涤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26、《中国文学发展史》(先秦两汉部分)刘大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27、《先秦文学论集》胡念贻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课程

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

二、课程性质:必修

三、教学目的:

1、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有关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培养、提高学生阅读、欣赏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3、启发、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方法对待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为他们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及作业

五、课程学时与学分:

4学时/周,共计64学时;学分:4学分。

六、考试方式:闭卷

七、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魏晋南北朝文学(共24学时)

概 说(1学时)

第一章 建安文学(3学时)

第一节 曹操和曹丕 第二节 曹植

第三节 建安七子和蔡琰 第四节 建安文学的地位和影响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建安风骨”。

2、曹操的文学成就。

3、蔡琰《悲愤诗》的内容、特点。

4、曹植一生遭遇与其诗歌创作的关系。重要名词:

建安七子

建安风骨

三曹

第二章 正始文学(2学时)

第一节 阮籍及其《咏怀诗》 第二节 嵇康

思考题:

1、正始文学与时代的关系。

2、阮籍《咏怀诗》的思想艺术特点。

3、嵇康《幽愤诗》内容、特点。重要名词:

正始之音

竹林七贤

第三章 西晋文学(1学时)

第一节 陆机和太康诗人 第二节 左思和刘琨

思考题:

1、左思《咏史八首》的思想艺术特点。重要名词:

潘陆

左思风力

玄言诗

第四章 陶渊明(4学时)

第一节 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 陶诗的艺术价值 第三节 陶诗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思考题:

1、如何评价陶渊明的隐居及思想?

2、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重要名词:

陶谢

田园诗

第五章 南北朝乐府民歌(2学时)第一节 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 第二节 南北朝乐府民歌的风格

思考题:

1、试说明南北朝乐府民歌的思想与艺术的差别。

2、比较《木兰诗》与《西洲曲》。重要名词:

子夜歌

鼓角横吹曲

第六章 南北朝诗歌(4学时)

第一节 谢灵运及其山水诗的诞生 第二节 鲍照及其乐府诗 第三节 谢朓和新体诗

思考题:

1、比较大小谢山水诗的异同。

2、鲍照的文学成就。

3、山水诗产生的原因及发展特点。重要名词:

大小谢

永明体

阴何

元嘉三大家

第七章 北朝诗(2学时)

第一节 北朝诗坛的概貌 第二节 庾信

思考题:

1、庾信的遭遇与其前后期诗风变化之关系。重要名词:

宫体诗

徐庾体

第八章 南北朝骈文(2学时)第一节 骈文 第二节 散文

思考题:

1、江淹《恨赋》的艺术特点。

2、《水经注》描写山水景色的特点。重要名词:

骈文

水经注

洛阳伽蓝记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3学时)

第一节 小说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 志怪小说及《搜神记》 第三节 志怪小说及《世说新语》

思考题:

1、志怪小说的特点。

2、志人小说的特点。

3、《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重要名词:

志人小说

志怪小说

世说新语

搜神记

第十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自学)

第一节 《典论·论文》与《文赋》 第二节 《文心雕龙》 第三节 《诗品》

思考题:

1、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繁荣的关系。

2、为什么《典论·论文》是文学走向自觉时代的第一声号角?

3、《文心雕龙》是如何阐释“风骨”的?

隋唐五代文学(共40学时)

概 说(2学时)

第一章 初唐诗(4学时)

第一节 王绩和初唐四杰

第二节 从“文章四友”到“吴中四士” 第三节 陈子昂与张九龄

思考题:

1、王绩在唐初诗坛的地位。

2、初唐四杰诗歌的艺术的异同。

3、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重要名词:

初唐四杰

上宫体

文章四友

吴中四士

沈宋

第二章 盛唐诗(6学时)第一节 盛唐诗概貌 第二节 盛唐山水田园诗 第三节 盛唐边塞诗

思考题:

1、盛唐山水田园诗繁荣的原因。

2、以王维、孟浩然作品为例,说说这一诗派的艺术特点。

3、比较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异同。重要名词: 山水田园诗

边塞诗

辋川集

第三章 李白(4学时)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思想

第二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思考题:

1、李白诗歌的浪漫精神是如何深化的?

2、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四章 杜甫(4学时)第一节 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 第二节 杜诗的艺术成就

思考题:

1、为什么称杜诗为“诗史”?

2、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

3、杜甫新题乐府的创造性。重要名词: 二吏三别

诗史

沉郁顿挫

第五章 新乐府和中唐诗(6学时)第一节 中唐诗歌概貌

第二节 白居易的新乐府讽谕诗

第三节 元白诗歌的通俗化倾向

思考题:

1、新乐府理论的成就及不足。

2、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

3、李贺为何被称为“鬼才”?

4、孟郊诗的“苦寒”。

5、刘禹锡为何被称为“诗豪”。重要名词:

韩孟诗派

郊寒岛瘦

元白

新乐府

讽谕诗

刘柳

大历十才子

第六章 古文运动(4学时)

第一节 韩愈 第二节 柳宗元

思考题:

1、古文运动兴起的背景。

2、为什么说韩愈“文起八代之衰”?

3、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独特价值。重要名词:

古文运动 永州八记 文以载道 “文起八代之衰”

第七章 晚唐诗(4学时)

第一节 杜牧 第二节 李商隐

思考题:

1、杜牧咏史诗的特点。

2、李商隐“无题诗”的特点。重要名词: 无题诗

咏史诗

小李杜

温李

第八章 唐传奇(4学时)

第一节 唐传奇兴起的原因 第二节 唐传奇的发展阶段及内容

' 17

思考题:

1、唐传奇繁荣的原因。

2、唐传奇中著名的作品有哪些?

3、《李娃传》中的人物形象。重要名词:

唐传奇

第九章 唐五代词(2学时)第一节 词的起源、发展和民间词、早期文人词第二节 温庭筠、韦庄和《花间集》 第三节 李煜及南唐词

思考题:

1、词是如何产生的?

2、花间派作品的特色。

3、温、韦词比较。

4、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重要名词:

温韦

花间集

南唐二主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阅读书目

一、必读书目(14种)

1、《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部分)袁行霈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本书是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之一。全书视野开阔,叙述严谨,注释周详,语言简洁晓畅,观点清晰鲜明。撰写者全面吸收了近现代以来古代文学研究的成果,在准确介绍文学史知识的同时,提出了新问题、找到了新视角,为学生指出进一步研究学习的门径。书后附有文学史年表、研修书目,是高校文科学生必读的好书。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文系编,中华书局1962年版;

本书内容以作品为土,凡入选作品有详细注祥,作品后有附录,一般包括作家本传及历代的评论。书中还有作家小传或作品介细,简述作家生平及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等。本书用力甚勤,资料翔实,是学习、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一部重要参考书。

3、《三曹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本书选录了曹操、曹丕、曹植的诗歌作品79首。大致上反映了三曹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从中亦可见建安文学的时代特征。选注者余冠英先生为著名学者,书中注释详尽,既能吸取前人成果又时有创见。书中前言客观公正地介绍了三曹思想、创作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4、《陶渊明集校笺》龚斌校笺,上海古籍出版1996年版;

本书是国内已出版的各种陶渊明集中质量较高的一种。注释周详、注重溯源,旁征博引各种典籍。每篇作品之后还设有“集说”、“集评”,讨论诗旨,汇集前人有关评论。节后还附有:

一、各本序跋;

二、陶氏宗谱节录;

三、陶氏宗谱中之问题;

四、陶渊明年谱简编:

五、陶渊明评论辑要。为陶渊明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5、《谢康乐诗注》黄节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本书是山水诗人谢灵运诗集的注本。此书的注文,搜寻博洽,立求详 尽。每篇后附录的各家评述,多能阐发谢诗的精微处,本书仍是目前较为权威的谢诗注本。

6、《世说新语校笺》徐震锷校笺,中华书局1984年版;

《世说新语》传世版本较多,本书选择善本为底本,又校以唐写本及其 他各本。注释简明扼耍,以解释词义为土。书后附有《世说新语》人名索引与词语简释二种,十分便利于翻检、阅读。

7、《文心雕龙注释》周振甫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文心雕龙》是我国现有最早的自成体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学理论巨著。注本甚多。本书博采众长,在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以通俗实用为宗,注释详尽,十分便利阅读。每篇注释之后又列“说明”一项,阐释文中义理、旨归,极见功力。

8、《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本;

本书分上、下两册,共选诗人101余家,诗作630余首。入选诗人均有小传。注释朴素明晰、要言不烦,除注释词语外,有时井串释诗句含义,对疑难之处,时有辨析考证。书前《前言》,论述唐诗繁荣原因、特点及发展过程,足资参考。

9、《王维诗选》陈贻焮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王维诗、画俱佳,对唐诗艺术贡献尤多。本书选各体王维诗152首,占现存王诗三分之一,大致反映了王维诗歌创作的面貌。注释简明扼耍,释文后有简短文字,点明诗旨,书的后记全面评析了王维思想、创作及在唐诗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10、《李白诗选》本书编选组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本书选注了李白思想内容较积极、艺术性较高的作品180首,约占李白全部诗歌的五分之一,大体反映了李白诗歌的精神风貌。注释通俗平易。每首诗前有“说明”,介绍创作的时间、背景及内容、特点。

11、《杜甫诗选》山东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本节选注了杜甫各个不同时期的代表作200余首,反映内容丰富、风 格多样的杜诗风貌。注释周详,既释词又串释句意,指明典故所出。每首诗前有“说明”,介绍创作时间、背景及内容、特点。书后附有杜甫年表。

12、《白居易诗选》顾学颉、周汝昌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本书既选注了白居易思想上比较建康和芝术比较成熟的作品,同是也选注了少数代表作者思想上较为消极、艺术上有特点的作品,计180首。大致按年编选,注释准确平实,时见新意。每首诗后有简短文字,介绍创作时间、地点。书后附有白居易年谱。

13、《韩愈文选》童第德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本书按编年选注了韩文54篇。注释准确详明、通俗晓畅。书中有对写作背景、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的简要分析,是一本普及性的韩文注本。

14、《李璟李煜词》詹安泰编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本书收录了南唐二主的全部作品,计50首,其中李璟4首,李煜46 首。注释准确、周详,注释后有对作品详尽的分析。另外还有校勘、附录。对存疑的12篇作品,则放在“李璟李煜词补遗”部分。书中前言长达三万言,详细介细了李煜词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二、一般阅读书目(69种)

1、《曹操集译注》安徽亳县《曹操集》小组,中华书局1979年版;

2、《曹植集校注》赵幼安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3、《王粲集注》吴云集注,中州书画社1984年版;

4、《建安文学编年史》刘知渐若,重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5、《建安文学研究文集》《艺谭》编辑部编,黄山书社1984年版;

6、《三曹资料汇编》河北师院中文系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

7、《三曹年谱》张可礼编著,齐鲁书社1983年版;

8、《阮籍集校注》陈伯君校注,中华书局1987年版;

9、《阮籍评传》韩传达,北京大学比版礼,1997年版

10、《嵇康集校注》戴明扬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11、《陆士衡诗注》郝立权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12、《陶渊明集》王瑶编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13、《陶渊明集》逯钦立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14、《陶渊明研究》袁行需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79年版;

15、《乐府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16、《谢灵运集》李富运编著,岳麓书社1999年版;

17、《谢灵运诗选》叶笑雪选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18、《谢宣城集校注》曹融南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19、《鲍参军集注》钱振伦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20、《瘐信诗赋选》谭正璧、纪融华选注,古典文学出版1958年版;

21、《水经注》陈桥驿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22、《水经注全译》陈桥驿主译,山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3、《洛阳伽蓝记校注》范祥雍校注,上海古籍比版礼1978年新一版;

24、《汉魏六朝小说选》徐震锷选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

25、《世说新语笺疏》余嘉锡撰,中华书局1983年版;

26、《搜神记》干宝著,中华书局1979年版;

27、《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28、《文心雕龙选译》周振甫选译,中华书局1980年版;

29、《诗品集注》曹旭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30、《文赋集注》张少康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31、《王子安集注》蒋清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32、《卢熙邻 杨炯集》徐明霞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33、《陈子昂诗注》彭庆生注释,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4、《王维集校注》陈铁民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版;

35、《孟浩然集校注》徐鹏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36、《高适诗集编年笺注》刘开扬编注,中华节局1982年版;

37、《岑参边塞诗选》张辉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38、《王昌龄诗注》李云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39、《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葛晓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0、《李白集校注》翟蜕园、朱金城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41、《李白》王瑶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42、《李白和他的诗歌》胥树人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43、《杜诗祥注》清·仇兆鳌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44、《杜甫传》冯至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年版;

45、《韩愈诗选》陈迩冬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46、《孟郊诗集校注》华忱之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47、《李贺诗集》叶葱商疏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48、《柳宗元诗笺释》王国安笺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49、《白居易集》顾学颉校点,中华书局1979年版; 50、《李贺传论》傅经顺著,陕洲人民比版补1981年版;

51、《柳宗元选集》吴文治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52、《柳宗元新传》刘兴裕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53、《唐代古文运动通论》孙昌武著,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54、《韩柳欧苏古文论》陈幼石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55、《唐宋古文运动》钱冬文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一版;

56、《裴鉶传奇》周楞伽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57、《唐宋传奇选》张友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58、《李商隐诗选》刘学锴、余恕诚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59、《李商隐研究》吴调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60、《杜牧选集》朱碧莲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61、《杜牧传》缪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62、《温飞卿诗集笺注》清·曾益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63、《韦庄词校注》刘金城校注,中国礼会科学1981年版; 64、《花间集注》华钟彦注,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 65、《李后主评传》高兰、孟祥鲁著,齐鲁书社1985年版; 66、《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中华书局1999年版; 67、《中国古典诗词精华类编·军旅卷》郎宝如评注,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76年版;

68、《中国古典诗词精华类编·山水田园卷》高建新评注,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76年版; 69、《唐代文学史》乔象钟、陈铁民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70、《唐诗杂论》闻一多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71、《唐诗的美学阐释》李浩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2、《唐诗美学探索》张福庆著,华文出版社2000年版 73、《唐诗风貌》余恕诚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4、《唐诗风格论》王明居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5、《唐诗演进论》罗时进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76、《中唐诗歌之开拓与新变》孟二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77、《大历诗风》蒋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78、《新乐府诗派研究》钟游民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9、《唐诗与唐学:中晚唐诗风的一种文化考察》查屏球著,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80、《唐音余韵:晚唐诗研究》田耕宇著,巴蜀书社2001年版 81、《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中华书局1999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宋辽金元文学)课程

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宋辽金元文学

二、课程性质:必修

三、教学目的: l、了解宋辽金元文学发展概况,熟悉并掌握这一阶段作家、作品及文学流派的基本知识。

2、着重提高学生阅读、欣赏、分析作品的能力。

3、引导学生梳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到宋元文学的发展、演变过程,找出其间的继承关系和发展创新之处,从而探讨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

4、通过对作家作品以及文学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已学过的理论(哲学、文艺理论、心理学等)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

五、课程学时与学分:

4时/周,共64学时;学分,4学分;

六、考试方式:闭卷

七、教学要点及学时分配:

宋代文学(共50学时)

概 说(2学时)

第一章 北宋初期文学(2学时)

第一节 北宋初诗歌的三大流派 第二节 北宋初期词 第三节 北宋期散文

思考题: l、两宋文学发展概况。

2、王禹稱的创作主张与实践。

3、北宋初期散文理论有何特点? 重要名词: 西昆派

白体

道统

二晏

第二章 北宋中期的文学变革(8学时)

第一节 梅尧臣与苏舜钦 第二节 欧阳修与诗文革新运动 第三节 王安石 第四节 北宋中期的词

思考题: l、试结合作品此较梅尧臣与苏舜钦诗歌的不同风格。

2、欧阳修倡导诗文革新运动的社会背景是什么?其基本主张是什么?

3、欧阳修散文的特点。

4、王安石诗、文的特点。

5、北宋中期小令词作家的特点是什么?

6、柳永对词的贡献。重要名词:

梅苏

诗文革新

小令词

慢词

婉约

第三章 苏轼(6学时)

第一节 苏轼的家世、生平及思想 第二节 苏轼的文论和散文 第三节 苏轼的诗和词

思考题:

1、苏轼的个性经历与文创作的关系。

2、阅读分析苏轼的政论文、史论文代表作。

3、苏轼的文艺观点主要是什么?

4、阅读分析苏轼的书札、杂论、杂说、文赋的代表作品。

5、苏轼诗在艺术上的特点。

6、苏轼对词的贡献。重要名词:

三苏

豪放

文赋

散文化

议论化

用事用典

以诗为词

第四章 北宋后期文学(6学时)

第一节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第二节 北宋后期的词

思考题: l、江西诗派的主张是什么?

2、分析黄庭坚、陈师道诗的特点。

3、分析秦观、贺铸、周邦彦的代表性词作。

重要名词:

苏黄

江西诗派

点铁成金

夺胎换骨

大晟词人

第五章 南宋初期文学(6学时)

第一节 陈与义、曾几等人的诗歌 第二节 南渡初期的词 第三节 李清照

思考题: l、从由南宋初期的文学变化看社会生活对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2、从陈与义等人们创作看宋代的诗人对前代传统的继承。

3、分析张元干、张孝祥的代表词作。

4、易安体在内容上与艺术有什么特点。重要名词: 南渡

吕本中

江西诗社宗派图

一祖三宗

易安体

第六章 南宋中期文学(8学时)

第一节 杨万里和范成大 第二节 陆游

第三节 南宋的散文及文论

思考题: l、“诚斋体”的特点是什么?

2、为么说范成大是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3、陆游诗歌在思想、内容及艺术上的特点是什么? 分析陆游七律诗代表作。重要名词: 诚斋体

四时田园杂兴

第七章 辛弃疾(6学时)

第一节 辛弃疾生平

第二节 辛词的内容与艺术成就 第三节 辛派词人

思考题: l、稼轩词内容的三个方面。

2、稼轩词所体现的作家个性。

3、稼轩词在艺术上对词的贡献。重要名词: 稼轩体

苏辛

比兴寄托

以文为词

第八章 南宋后期文学(4学时)

第一节 姜夔及其他词人 第二节 四灵和江湖诗人 第三节 南宋的文学批评 第四节 文天祥及宋末诗人 第五节 话本

思考题: l、姜夔词的特点。

2、严羽对宋诗的评价是什么? 重要名词:

格律派

四灵诗

江湖诗

话本

第九章 辽金文学(2学时)

第一节 辽文学 第二节 元好问与金文学

思考题:

l、元好问诗歌创作的成就。

2、《西厢记》故事的演变。重要名词:

论诗绝句三十首

董西厢

元代文学(共14学时)

概 说(l学时)

第一章 元代前期杂剧(8学时)

第一节 元杂剧的兴起 第二节 关汉卿及其杂剧 第三节 王实甫与《西厢记》 第四节 元代前期其他杂剧作家

思考题:

1、中国戏曲的形成与发展历史。

2、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及艺术成就。

3、王实甫与《西厢记》的故事梗概、主题和艺术成就。

4、分析《窦娥冤》人物形象。重要名词: 金院本

诸宫调

楔子

宾白

科范

戏剧冲突

本色派文采派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爱情戏

第二章 元代后期杂剧(2学时)第一节 杂剧的南移与衰微 第二节 元后期杂剧作家

思考题:

1、元杂剧南移与衰微。

2、元后期代表作家作品。

第三章

元代散曲和元末南戏(2学时)第一节 元代散曲 第二节 元末南戏

思考题: l、散曲的形式特点和一般风格。

2、元散曲代表作家和作品。

3、南戏形式与杂剧有何不同?

4、元末南戏代表作家与作品。

重要名词: 南曲

北曲

小令

套数

温州杂剧

贞女“三不从”

第四章 元代诗文(1学时)

第一节 刘因和前期诗文作家 第二节 王冕及后期作家

思考题: l、元代诗文概况。

重要名词:

刘因

萨都剌

王冕

宋辽金元文学阅读书目

一、必读书目(9种):

1、《中国文学史》(宋元部分)袁行霈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本书是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之一。全书视野开阔,叙述严谨,注释周详,语言简洁晓畅,观点清晰鲜明。撰写者全面吸收了近现代以来古代文学研究的成果,在准确介绍文学史知识的同时,提出了新问题、找到了新视角,为学生指出进一步研究学习的门径。书后附有文学史年表、研修书目,是高校文科学生必读的好书。

2、《中国文学史》(宋元部分)章培恒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自清末黄摩西撰写《中国文学史》以来,已有许多种同类著作问世,其中刘大杰独立撰写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游国恩、余冠英等分别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影响广泛。但由于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及研究者认识的日益深化,上述出版已三十余年的文学史著作已不能满足目前的需要,因此复旦本文学史的出版实属必然。本书正是在“认识的不断深化”上显示出它的优势和特色。此书全书共110万字,撰写者汲取和借鉴了近二十年来文艺理论、哲学及美学、文艺心理学、宗教及文化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作品、作家、流派乃至文学论争进行了重新认识。提出了“应从人类发展史和人性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指导思想。本书中的许多观点均发他人之末发,显出新颖独到乃至于深刻的特点,在章培恒撰写“导论”(约4万字)中尤为突出。此书出版后,引起学术界的很大反响。其中也有强烈批评者(如陈辽对“文学发展与人性发展同步”这一命题的彻底否定),但这正说明此书的指导思想确实新颖而独到。因为是集体执笔,各个章节的学术水平和文字水平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缺陷,但仍不失为一部文科大学生必读的好书。

4、《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辞书的注释以及前面的序均反映出大家的功力及见识的不凡,钱钟书先生对宋诗的评价基本上得到了宋诗研究者的认同。此书不仅使读者大概

了解宋诗,而且在治学方法、思维方式、观察的问题角度、中外文学比较方面多有启迪。缺点是所选篇目不够全面。

5、《唐宋词选》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本书选注了唐宋词312首,均为名家、名篇,注释周详。

6、《唐宋八大家文选》牛宗彤选,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本书所选均是能代表作家水平的名篇,注释简明易读。

7、《苏轼选集》王水照选注,上海古籍出版1984年版;

本书所选均为苏轼的代表作品,见解独到,注释精当。

8、《美的历程》李泽厚著,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

这是一部出版较早、有权威性的美学著作。作者从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历史入手,从宏观上把握描绘美的历程。对诗美、艺术作品意境的美等都有精辟的论述。

9、《两宋文学史》程千帆、吴新雷著,上海古籍出版1991年版;

此书对两宋文学进行了比较深入而详尽的梳理和分析,对一些重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作了精辟的论述。通过此书,可对两宋文学有更清晰的了解掌握。二、一般阅读书目(20种):

1、《中国文学发展史》(宋元部分)刘大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2、《中国历代文论选》(宋元部分)郭绍虞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3、《宋元文学史稿》吴组缃、沈天佑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4、《谈美书简》朱光潜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5、《欧阳修文选》杜维沫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6、《三苏文选》牛宝彤选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7、《唐宋词苑撷英》杨新民著,内蒙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8、《唐宋词史》杨海明著,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9、《宋人绝句选》傅璇琮选,倪其心等注,中华书局2000年版;

10、《乐章集校注》薛瑞生校注,中华书局1994年版;

11、《黄庭坚选集》黄宝华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12、《稼轩词编年笺注》邓广铭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13、《李清照集校注》王学初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14、《姜白石词编年笺校》夏承焘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15、《陆游诗选》游国恩等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第二版;

16、《范成大诗选》周汝昌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17、《杨万里诗选》周汝昌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一版;

18、《宋文选》(上、下)四川大学中文系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19、《董解元西厢记》凌景延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20、《关汉卿戏剧集》北京大学中文系编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

21、《白朴戏剧集校注》王文才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22、《理学文化与文学思潮》韩经太著,中华书局1997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明清近代文学)课程

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明清近代文学

二、课程性质:必修

三、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及其特点。

2、重点掌握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家和重要代表作、文学流派。

3、了解这一时期不同文体的内容、风格、特征,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分析能力。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和作业。

五、课程学时与学分:

3学时/周,共计48学时; 学分:3学分;

六、考试方式:闭卷

七、教学内容要点与学时分配:

明代文学(共24学时)

概 说

第一章 明初文学(4学时)

第一节 明初诗文 第二节 明中期诗文 第三节 明后期诗文

思考题:

l、明代有哪些重要的诗文流派?其代表人物和主要主张是什么?

2、简析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何景明《鲥鱼》、王世贞《登太白楼》、夏完淳《别云间》的思想和艺术。

3、简析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刘基《卖柑者言》、归有光《项脊轩志》、宗臣《报刘一丈书》、袁宏道《徐文长传》、张岱《柳敬亭说书》、张溥《五人墓碑记》的思想和艺术。重要名词:

刘基

宋谦

高启

台阁体

茶陵派

前七子

关中四才子

唐宋派

后七子

徐渭

李贽

公安派

竟陵派

复社

几社

晚明小品

第二章 《三国志通俗演义》(3学时)

第一节 《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过程及作者 第二节 《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思想倾向 第三节 《三国志通俗演义》的艺术成就

思考题:

l、谈谈你对《三国志通俗演义》“拥刘反曹”和“义”的评价。

2、简述《三国志通俗演义》的艺术成就。

3、《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如何塑造诸葛亮、曹操等人物形象的?

重要名词:

罗贯中 章回小说

第三章 《水浒传》(3学时)

第一节《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作者 第二节《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思考题:

1、谈谈你对《水浒传》的评价。

2、简析林冲等人物形象。重要名词: 施耐庵

金圣叹

第四章 《西游记》(3学时)

第一节《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和作者 第二节《西游记》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思考题:

1、谈谈你对《西游记》主旨的看法。

2、简析取经四众形象的塑造方法。重要名词: 吴承恩 神魔小说

第五章 《金瓶梅》及其他长篇小说(1学时)第一节《金瓶梅》 第二节 明代其他长篇小说

思考题:

1、《金瓶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简述明代长篇小说发展概况。

第六章 明代短篇小说(3学时)

第一节 冯梦龙与“三言” 第二节 凌蒙初与“二拍” 第三节 明代文言短篇小说

思考题:

1、拟话本小说的发展情况。

2、《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艺术成就。重要名词:

拟话本

三言

二拍

剪灯新话

第七章 明代戏剧(2学时)

第一节 明代戏剧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明代杂剧

第三节 明代传奇

第四节 明代戏剧理论的发展

思考题:

1、概述明杂剧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2、概述明中后期戏曲繁荣的原因和代表作家。

3、吴江派和临川派争论的主要论点是什么?这场争论的影响如何? 重要名词: 传奇

杨景贤

朱权

朱有燉

康海

徐渭

四声猿

四大声腔 魏良辅

吴江派

临川派

第八章 汤显祖(3学时)

第一节 汤显祖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牡丹亭》

第三节 汤显祖的其它作品

思考题:

1、简述汤显祖的生平和思想及其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影响。

2、《牡丹亭》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如何?

3、《牡丹亭·游园》的艺术特色。

重要名词:

汤显祖

临川四梦

第九章 散曲和民歌(2学时)

第一节 明代散曲 第二节 明代民歌

思考题:

1、简析王磐《朝天子·咏喇叭》、陈铎《水仙子·瓦匠》、冯惟敏《玉芙蓉·喜雨》、薛论道《黄莺·塞上重阳》。

清代近代文学(共24学时)

概 说

第一章 清初至清中叶诗词文(2学时)

第一节 清初至清中叶诗词文 第二节 清中叶诗词文

第三节 龚自珍

思考题:

1、举出清中叶的重要诗人五位及其代表诗作。

2、清代重要的诗歌创作理论。

3、举出清代重要的词人四位及其代表词作。

4、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文学主张、创作及影响。

5、分析龚自珍《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及《病梅馆记》。重要名词: 阳羡词派 神韵说 浙西词派 桐城派 阳湖派 格调说 肌理说 性灵说 常州词派

第二章《聊斋志异》(3学时)

第一节 蒲松龄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聊斋志异》的故事来源及思想倾向

第三节《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聊斋志异》之后的文言短篇小说

思考题:

1、《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试析《青凤》、《窦氏》、《席方平》、《黄英》的人物和主题。

重要名词: 阅微草堂笔记

第三章 《儒林外史》(2学时)

第一节 吴敬梓的生平

第二节《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思考题:

1、《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第四章《红楼梦》(4学时)

第一节《红楼梦》的作者和成书 第二节《红楼梦》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红楼梦》的地位和影响

思考题:

1、曹雪芹的家世和生平对创作《红楼梦》的影响。

2、简述《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3、简析宝玉、黛玉、宝钗、凤姐的形象。重要名词: 曹雪芹 高鹗 红学 脂砚斋

第五章 清代其他长篇小说(1学时)第一节 历史小说 第二节 婚姻小说

第三节 讽世小说

思考题:

1、简述清代三类长篇小说的概括。

第六章 讲唱文学和民歌(1学时)

第一节 弹词、鼓词等讲唱文学 第二节 民歌

思考题:

1、简述清代弹词、鼓词作品概况。重要名词: 弹词

鼓词

子弟书

第七章 清代戏剧(2学时)

第一节 清代杂剧 第二节 清代传奇

第三节 地方戏的兴起 第四节 清代戏剧理论著作

思考题:

1、简述苏州派戏曲的特点和影响。

2、简述李渔戏剧理论的主要内容。重要名词: 苏州派

花部

雅部

李漁

清代地方戏

京剧

第八章 李玉和《清忠谱》(2学时)

第一节 李玉及其作品 第二节《清忠谱》

思考题:

1、李玉戏曲创作的历史价值如何?

2、简析《清忠谱》的思想意义和《闹诏》一出的艺术特色。重要名词: 一人永占

第九章 洪昇和《长生殿》(2学时)

第一节 洪昇的生平和创作

第二节《长生殿》故事演变和创作过程 第三节《长生殿》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思考题: l、谈谈你对《长生殿》主题思想方面矛盾的看法。

2、《长生殿》的艺术成就如何?

第十章 孔尚任和《桃花扇》(3学时)第一节 孔尚任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节《桃花扇》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桃花扇》艺术成就

思考题:

1、简述《桃花扇》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

2、简析《余韵》一节的艺术特色。

第十一章近代文学(3学时)

概 说

第一节近代诗词 第二节近代散文 第三节 晚清小说 第四节近代戏剧

思考题: l、简述黄遵宪、秋瑾创作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2、简述梁启超“新文体”的特点和意义。

3、简述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成就和不足。重要名词: 宋诗派

同光体

南社

湘乡派

新文体

倡优小说谴责小说

革命小说

戏曲改良

江笑侬

侠义小说45

明清近代文学阅读书目

一、必读书目(10种):

1、《中国文学史》(明清近代部分)袁行霈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本书是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之一。全书视野开阔,叙述严谨,注释周详,语言简洁晓畅,观点清晰鲜明。撰写者全面吸收了近现代以来古代文学研究的成果,在准确介绍文学史知识的同时,提出了新问题、找到了新视角,为学生指出进一步研究学习的门径。书后附有文学史年表、研修书目,是高校文科学生必读的好书。

2、《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见《鲁迅全集》或各种单行本)

本书是中国小说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和经典之作,书中的主要观点和框架深刻影响着后代的小说史研究,凡学习、研究中国小说史者不可不读。

3、《五大小说评述》李厚基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本书收有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五部长篇章回体小说的概论文章。文中分别介绍、评论了五部小说的创作、流传及其影响,可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古典小说创作顶峰的奇观,并认识其所包蕴的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4、《晚清小说史》阿英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

本书作于1935年,曾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此后又有各种单行本。对中国近代小说的繁荣及主要作家、作品的论述,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5、《中国古典小说史论》杨义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本书作者的思想路线是双构的:一在文化学,一在叙事学,并力图透过中国文化异质于西方文化的特殊形态,探索具有中华特色的叙事学体系。对开拓研究古典小说的思路有一定启发。

6、《中国十大悲剧集》王季思等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本集包括《窦娥冤》、《汉宫秋》、《赵氏孤儿》、《琵琶记》、《精忠旗》、《娇红记》、《清忠谱》、《长生殿》、《桃花扇》、《雷峰塔》十种悲剧,均在

中国戏剧史上具有代表性。每戏剧都有眉批和后记,书前有长篇前言,对阅读、研究很有帮助。

7、《中国十大喜剧集》王季思等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本集包括《救风尘》、《墙头马上》、《西厢记》、《李逵负荆》、《看钱奴》、《幽闺记》、《中山狼》、《玉簪记》、《绿牡丹》、《风筝误》十种喜剧,均在中国戏剧史上具有代表性。每部戏剧都有眉批和后记,书前有长篇前言,对阅读、研究很有帮助。

8、《中国戏曲通史》张庚、郭汉城等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年版;

本书从中国戏曲的起源与形成起,到清代地方戏勃兴止,分四编对我国戏曲剧种、戏曲文学和戏曲舞台艺术发展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并力图探索一些戏曲发展的规律,有一定参考价值。

9、《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周贻白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本书是在《中国戏剧史长编》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比较完整地介绍了我国戏剧的起源、形成和各个时期发展的情况,评介了许多重要的作家、作品,尤其是材料搜集比较丰富,可供参考。

10、《明清传奇史》郭英德著,江苏古籍版社1999年版;

作者认为明清传奇经历了生长、勃兴、发展、余势、蜕变等几个阶段,并以此结构全节。书中既注意戏曲文体研究,又注意作家及流派研究,可供参考。二、一般阅读书目(20种):

l、《中国文学史纲要》(明清部分)李修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2、《中国文学史》(明清部分)章培恒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中国小说史》北京大学中文系,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4、《中国戏剧美学的文化阐释》姚文放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中国分体文学史》李修生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6、《中国文学的历史与审美》冷成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中国古代文学论稿》胡念贻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8、《西游记及明情小说研究》苏兴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9、《明清民歌时调集》关德栋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10、《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毛效同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11、《中国古代悲剧喜剧论集》叶长海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12、《明代杂剧全目》傅惜华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年版;

13、《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袁世硕著,齐鲁书社1988年版;

14、《明诗综》朱彝尊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15、《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郭绍虞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16、《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龙榆生选,古典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17、《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三十卷)上海书店1990-1996年版;

18、《清诗选》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19、《红楼梦符号解读》林方直著,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0、《杨景贤作品校注》马冀校注,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二篇:《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

英文名称: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课程代码:14111206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

分:9 学时: 148

(理论学时:148 实验学时:0)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 3.适用专业:对外汉语 4.适用对象:本科

5.先修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文学、当代文学 6.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 材:

1、《中国文学史》(四册),袁行霈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六册),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参考书:文学史:《中国文学史》(全四册),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中国文学史》(全三册),中国社科院编,1962年版;《中国文学史纲要》,袁行霈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中国文学史》(全三册),章培恒等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汉文学史纲要》鲁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中国诗歌史》张松如主编,吉林大学出版,1989年版;《中国小说史稿》北京大学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思想史:《中国思想史》葛兆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美的历程》李泽厚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中国美学史》李泽厚著,刘纲纪主编,中国社会科出版社,1984年版;《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作品选:

《中国历代诗歌选》林庚、冯沅君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古代散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

二、课程介绍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中国古代文学》是对外汉语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从上古到本世纪初,近三千年来,我国文学留下了数量巨大的光辉遗产,成为中华民族和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发展轮廓,系统认识中国古代文学的优秀作品,培养和提高对作品的阅读、分析能力和鉴赏水平。

这门课程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增进爱国热情,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在以丰富的历史知识、生动的艺术形象、优美的文学语言教育、感染学生方面,都将担负重要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掌握本大纲所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2.使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通过古汉语和本课程的学习,使他们能够借助注释阅读中等难度的古代文学作品。

3.使学生能够运用文艺理论,独立地分析评述古代的作家作品,把握其思想与艺术的基本特征。

4.使学生能够熟读或记诵一定数量的作品。

总之,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较好地胜任对外汉语教学,并具备独立研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共20学时)

概况(共1学时)

1.社会概况 2.文学概况

第一章 建安文学(共2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曹氏父子

知识要点:曹操的生平及创作,曹丕的生平及创作,曹植的生平及创作 第二节 建安诸子

知识要点:建安七子及其创作,女诗人蔡琰 教学重点:掌握曹操和曹植的创作内容与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三曹的评价问题,曹植的政治遭遇与诗赋的创作关系,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建安文学的基本特征,了解三曹及七子的创作,重点掌握曹操和曹植的创作内容与艺术特点。

第二章 正始和西晋文学(共2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正始文学

知识要点:正始文学的特点,“竹林七贤”,阮籍的生平及创作,嵇康的生平及创作 第二节 西晋文学

知识要点:太康文学,左思的生平及创作,其他诗人

教学重点:阮籍和左思的创作内容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阮籍《咏怀》:政治抒情组诗的出现,繁缛:太康诗风的特征,咏史诗的渊源与特征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正始和太康文学的基本特色,重点掌握阮籍和左思的创作内容和艺术特点。

第三章 陶渊明(共3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陶渊明的生平与思想

知识要点:晋末的政治、学术概况,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 陶渊明的创作

知识要点: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重点:陶渊明诗的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日常生活的诗化,朴素中见绮丽,平淡中见警策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思想及其创作的内容与特色,重点掌握陶渊明诗的艺术成就。

第四章 南北朝诗文及民歌(共4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谢灵运及其山水诗

知识要点:山水诗的兴起,谢灵运的山水诗作 第二节 鲍照

知识要点:鲍照的生平,鲍照作品的内容及艺术成就 第三节 谢脁与永明体

知识要点:谢脁的生平及创作,“永明体” 第四节 庾信

知识要点:庾信的生平与创作,其诗赋的艺术成就 第五节 南北朝民歌

知识要点:南朝民歌与《西洲曲》,北朝民歌与《木兰诗》

教学重点:山水诗和“永明体”在诗史上的地位,南北朝民歌的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山水中寻找人生的哲理与趣味,奇矫、凌厉、险俗的风格,声律:诗歌创作中新的追求,庾信文章老更成,乡关之思的内容与表现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山水诗的兴起与谢灵运的诗歌成就,了解鲍照乐府诗的艺术成就,了解“永明体”及庾信的创作成就;重点掌握山水诗和“永明体”在诗史上的地位,以及南北朝民歌的艺术成就。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共2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志怪小说

知识要点:干宝的《搜神记》,其他志怪小说 第二节 志人小说

知识要点: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葛洪的《西京杂记》等 教学重点:《搜神记》和《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世说新语》的文学成就,魏晋南北朝的小说的特色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小说的概念及其兴盛的原因,了解小说的种类及其代表作品;重点掌握《搜神记》和《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共2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典论·论文》与《文赋》

知识要点: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 第二节 《文心雕龙》与《诗品》

知识要点:刘勰与《文心雕龙》,钟嵘与《诗品》 教学重点:《诗品》 教学难点:《文心雕龙》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典论·论文》、《文赋》、的主要成就。重点掌握《文心雕龙》、《诗品》的诗学思想。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共12学时)

概况(共1学时)

1.社会概况 2.文学概况

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歌(共3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上官体和沈宋

知识要点:上官体的特点,沈佺期、宋之问的创作,王绩的生平和创作,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生平及创作成就

第二节 吴中四士 知识要点:吴中四士,张若虚与《春江花月夜》 第三节 陈子昂

知识要点: 陈子昂的生平,其创作主张及实践 教学重点:“四杰”、陈子昂的创作

教学难点: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的得与失,陈子昂的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的关系,张若虚所创作的诗歌意境美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隋及初唐时期的诗歌特点,了解“上官体”的特点,掌握“四杰”的创作成就,以及陈子昂的诗歌革新;重点掌握“四杰”、陈子昂的创作,熟练掌握他们的主要作品的内容和特点。

第二章 山水田园诗派(共2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 知识要点:社会原因,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第二节 孟浩然

知识要点:孟浩然的生平思想,孟浩然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第三节 王维

知识要点:王维的生平思想,王维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王、孟歌的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境,孟浩然山水诗自然平淡的特点,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山水田园诗派的产生及其特点,了解王维、孟浩然诗歌的基本特色;重点掌握王、孟歌的艺术成就,熟练掌握他们重要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第三章 边塞诗派(共2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边塞诗派繁荣的原因 知识要点:社会原因,创作特点 第二节 高适

知识要点:高适的生平,高适的创作及成就 第三节 岑参

知识要点:岑参的生平,岑参的创作及成就 教学重点:高适的创作及成就,岑参的创作及成就

教学难点:慷慨奇伟之美,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结合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边塞诗派的产生及其特点,了解高适、岑参的创作风格;重点掌握高、岑诗歌的艺术成就,熟练掌握他们重要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第四章 李白(共4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知识要点:李白的生平,李白的思想 第二节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知识要点:浪漫精神,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反权贵,追求自由 第三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知识要点:全新的形式与风格,强烈的主观色彩,极度的夸张 第四节 李白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知识要点:浪漫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扫清六朝诗风 教学重点:李白诗歌创作的浪漫特色

教学难点:古题乐府的创新与个性特色,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清新俊逸的爽朗风神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李白的生平和思想,其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重点掌握其诗歌创作的浪漫特色,熟练掌握重点作品的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四、课内实验、实践环节及要求

五、考核办法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形式:全校统考闭卷

3.成绩核定:课程成绩=平时(20%)+期中(10%)+期末(70%)

大纲制订人:杨冬梅

大纲审定人:翟英华 大纲批准人:陈婉蕾

第三篇: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请各部门按要求认真填写附件有关表格,其中附件2《第二课堂活动学分申请表》和附件3《第二课堂学分审核汇总表》于4月2日前纸质一份(签字盖章)交教务处实践科、电子版发到实践科邮箱:sjjxk@hfuu.edu.cn,附件4《第二课堂活动学分记录表》各部门自行记录留存待检查。联系电话:

62158062。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课程编号:0931020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 总学时数:48学时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中国古代文学》是对外汉语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对象为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中国古代文学是大学所有中文本科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中华民族(以汉族为主)几千年来留存下来的经典文学作品;一部分是对这几千年文学发展变化之线索的梳理、描述,以及对于其中规律性问题的初步探讨。这两部分内容,既有区别又密切关联,本教程打破以往的惯例,尝试将其穿插、组编到一起,以利于实际的教学安排及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整体性把握。

2、教学目标和意义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发生、发展、演变的脉络,尤为重要的是通过对具体文学篇目的学习,领悟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提高对传统文学的鉴赏和分析能力,提升对古代文学现象的思考深度,为继承和弘扬古老的中华文化奠定基础。3.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较为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文学自先秦至近代的发生发展历史,包括各种文体、文 1 学思潮、文学流派和文学团体的兴起与发展变化,同时还包括重要作家、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等内容,重点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较为著名、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各种文学现象的来龙去脉,掌握重要作家及其作品的艺术成就,背诵其中的一些重要名篇,领会其艺术精髓。

本课程基本内容: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绪言 先秦文学发展概况

第一章 上古传说文学

第二章 《诗经》

第三章 先秦散文

第四章 屈原和楚辞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绪言 秦汉文学发展概况

第一章 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

第二章 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

第三章 两汉辞赋

第四章 两汉诗歌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言 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概况

第一章 建安诗歌

第二章 正始诗歌

第三章 两晋诗歌

第四章 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

第五章 南北朝诗歌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绪言 隋唐五代文学发展概况

第一章 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

第二章 盛唐的诗人们

第三章 李白

第四章 杜甫

第五章 大历诗坛

第六章 中唐诗歌

第七章 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第八章 唐代散文

第九章 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第十章 唐五代词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绪言 宋代文学发展概况

第一章 北宋初期文学

第二章 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第三章 苏轼的文学成就

第四章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第六编 辽金元文学

第七编 明代文学

第八编 清代文学 第九编近代文学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各种文体、文学思潮的演变、主要作家的艺术成就以及名篇的学习等。

难点:掌握各种文学现象的深层原因,作家创作的文化心理等。5.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教学方法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以自学和课堂讨论为辅,对重要的作家作品及重要文学现象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对非重点的一般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简要列出提纲及参考书目,指导学生在课外自行学习,弥补本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缺憾。

在教学中,适当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力求使本课程的教学更有活力和现代性。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 《古代文学基础》(上、下册)陈洪主编、张峰屹副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主编简介:陈洪,1948年生,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文学院院长。兼任加拿大里贾纳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复旦大学古代文学思想史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学术委员;兼任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古代文论学会副会长等。开设课程有“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思想史”、“中国小说理论史”等,代表性著作有《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发微》、《中国小说理论史》、《佛教与中国古典文学》、《金圣叹传论》、《李贽》等。

主要参考书: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9年8月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张燕瑾主编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年8月版 7.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本教学大纲只是本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主讲教师可根据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当时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做适当地取舍。

二、正文部分 第一编

先秦两汉文学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一、教学要求

了解先秦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轨迹;掌握《诗经》、《楚辞》、先秦叙事散文与哲理散文的基本内容及其著名篇目的鉴赏。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神话(自学)

知识要点:神话的产生与分类(神话的定义

神话的产生

神话的意义

神话的分类)神话的民族精神与思维特征(深重的忧患意识

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

勇敢的反抗精神

物我交融的思维特征

具体形象的思维特征

浓烈的情感体验)第二节 《诗经》、《楚辞》

知识要点:《诗经》产生的时间与地域

《诗经》的编纂

三家诗

毛诗

《诗经》的分类(“六义说”

风、雅、颂的分类标准)《诗经》的表现手法与艺术特色(赋、比、兴

句式和章法

颂的语言风格)《诗经》的婚恋题材(《诗经》婚恋题材的数量及其艺术成就

婚恋题材的真挚与野性魅力

婚恋诗歌的文化魅力);“楚辞”的产生(“楚辞”的基本含义

多种文化的交融

楚地文化风俗

“楚辞”产生与文学自身发展的关系)屈原与楚辞其他作家(屈原作品及其真伪辨析

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讲授篇目:

1、《诗经·关雎》

2、《离骚》

第三节 先秦叙事散文与哲理散文

散文的萌芽与形成 《左传》的叙事与记言 《战国策》语言魅力和结构特点

《战国策》人物分析 先秦诸子散文繁荣的原因 先秦诸子散文的基本分类 先秦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讲授篇目: 庄子《逍遥游》

三、本章学时数:6学时

第二章 秦汉文学

一、教学要求:

了解秦汉说理散文的概貌及其特点、汉赋的发生及其演变、两汉诗歌的概况、两汉史传文学的概况及其所取得艺术成就;掌握汉代政论文的艺术特点、汉大赋的极度铺陈的叙述特点和抒情小赋的艺术风格、汉乐府和汉代文人诗各自的艺术风格与精神的差异、《史记》《汉书》的体例、艺术价值及其史学价值。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秦汉说理散文

知识要点:汉代散文概述

汉代政论(说理)散文的发展阶段 讲授篇目: 李斯《谏逐客书》 第二节 汉赋

知识要点:汉赋的产生与发展(赋的表现手法与汉赋

赋的渊源

汉赋的基本特点)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汉初到汉武初年(约70)——形成期

汉武到东汉中叶(约200年)——成熟期

东汉中叶到汉末(约100余年)——衰微期)抒情小赋(抒情小赋的形成抒情小赋的特点)讲授篇目: 司马相如《子虚赋》 第三节 两汉诗歌 知识要点:汉诗概况(楚歌

汉乐府与乐府诗

汉代文人诗)《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格 讲授篇目:

1、《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

2、《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第四节 两汉史传文学

知识要点:史传文学的产生(史传文学的渊源与产生

史传文学产生的历史原因)《史记》的体例和对史传文学的贡献(《史记》的体例

《史记》的风格

《史记》的艺术成就、地位和影响)班固与《汉书》(《汉书》的体例

《汉书》的特点)讲授篇目: 《项羽本纪》

三、本章学时数:6学时

第二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诗歌(包括南北朝民歌)

一、教学要求:

了解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诗歌创作及阮籍、嵇康为代表的正始诗歌创作风貌、西晋、东晋诗坛诗歌创作基本风貌、陶渊明人生道路、思想性格及诗歌创作、了解南、北朝民歌分类、保存情况、南朝文人诗与北朝诗歌创作的基本风貌;掌握曹植诗歌创作与五言诗的发展,把握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建安风骨的内涵及对后世诗歌的影响、阮籍《咏怀》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太康诗风、左思《咏史》诗、郭璞《游仙诗》、孙绰、许询玄言诗创作特点以及王羲之为代表的兰亭雅集对文人山水审美、山水诗创作的影响、陶渊明田园诗艺术成就及其渊源,以及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典型意义、南、北朝民歌产生兴盛与其地域文化之关系,南、北朝民歌不同的内容题材及艺术风格、谢灵运山水诗创作特点及山水诗兴盛原因、文学价值。谢朓与永明体诗歌创作,齐梁诗人集团及宫体诗,庾信与南朝的文风北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知识要点:“三曹”的生平、创作及艺术风格、“建安七子”的创作、阮籍、嵇康的诗歌与正始诗歌的风貌 讲授篇目:

1、曹操《短歌行》

2、曹丕《燕歌行》

3、曹植《七哀》

4、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第二节 两晋诗坛

知识要点: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左思与刘琨的诗歌、郭璞与游仙诗、王羲之与兰亭唱和、孙绰、许询与玄言诗、陶渊明的田园诗 讲授篇目:

1、陆机:《猛虎行》

2、潘岳:《悼亡诗》(荏苒冬春谢)

3、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

4、郭璞:《游仙诗》(京华游侠窟)第三节 南北朝民歌

知识要点: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北朝民歌与北朝各民族的风习讲授篇目:

1、《西洲曲》

2、《木兰诗》 第四节 南北朝文人诗

知识要点:谢灵运所开启的新风与山水诗的兴盛、鲍照及其创新、沈约、谢朓与永明体、齐梁诗人集团、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讲授篇目:

1、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2、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

三、本章学时数:5学时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辞赋与散文、小说以及文学批评

一、教学要求:

了解魏晋南北朝散文、辞赋创作概貌及文学样式的发展趋势、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兴盛的原因及其主要内容、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发展的原因及主要代表作家、著作;掌握魏晋文坛散文、抒情小赋创作,以及南朝美文的衍化和北朝散文的创作特点、刘义庆《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以及魏晋南北朝小说的特色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骈赋与散文

知识要点:建安文章、抒情小赋的繁盛、论辩文的勃兴、南朝美文的衍化(元嘉三大家、《文心雕龙》的骈文艺术)、《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 讲授篇目: 郦道元:《三峡》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小说

知识要点: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世说新语》 讲授篇目:

《世说新语》:雪夜访戴 阅读篇目:

1、《搜神记》:三王墓、韩凭妻

2、《世说新语》:刘伶病酒、王蓝田性急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知识要点: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发展的背景、曹丕的《典论·论文》和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诗品》及萧统《文选》

三、本章学时数:4学时

第三编 唐宋文学 第一章 唐宋诗歌

一、教学要求:

了解唐诗不同社会阶段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宋代诗歌与唐代诗歌之间的关系以及宋代诗歌的发展进程;掌握唐诗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特点、宋诗不同流派主要作家的诗风及其创作成就。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唐代诗歌

知识要点:初唐诗歌(齐梁诗风 王绩 上官体 沈宋 初唐四杰 陈子昂诗歌革新运动)、盛唐诗歌(山水田园诗派 边塞诗派 李白 杜甫)、中唐诗歌(大历诗风 元白诗派 韩孟诗派)、晚唐诗歌(小李杜 淡泊超脱诗风 感时伤乱诗风 香奁侧艳诗风)

讲授篇目:

1、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卢照邻《长安古意》3、4、5、6、7、8、9、10、11、1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王维《山居秋暝》 高适《燕歌行并序》 李白《蜀道难》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白居易《长恨歌》 韩愈《山石》 李商隐《锦瑟》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杜牧《泊秦淮》

第二节 宋代诗歌

知识要点:宋初三体 苏梅 欧阳修诗 王荆公体、苏黄与江西诗派、中兴四大诗人、四灵、江湖诗派、宋末遗民诗 讲授篇目:

1、欧阳修《戏答元珍》

2、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3、黄庭坚《登快阁》

4、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三、本章学时数:8学时

第二章 唐宋散文

一、教学要求:

了解唐代散文运动发展过程:理论与创作实践两方面,唐代古文运动与政治文化的关系、宋代散文发展过程;掌握“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创作成就。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唐代散文

知识要点:唐代古文运兴起原因、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韩柳散文的艺术成就。讲授篇目:

1、韩愈《杂说》(世有伯乐)

2、柳宗元《捕蛇者说》 阅读篇目:

1、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2、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谭记》 第二节 宋代散文

知识要点:宋代古文运动、“宋六家”的散文理论及其创作。讲授篇目:

1、欧阳修《醉翁亭记》

2、苏轼《喜雨亭记》

三、本章学时数:5学时

第三章 唐宋词

一、教学要求:

了解词的产生和发展及词体的一般常识、宋词发展概貌;掌握两蜀词和南唐词的重要创作者及其创作风格、成就、苏轼词风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李清照词、辛弃疾等一流词作者词风、创作成就。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唐五代词

知识要点:词 词的起源 词的特征 唐代词的发展 第二节 宋词

知识要点:词在宋代繁荣的原因 北宋词的发展 北宋词 南宋词

讲授篇目:

1、柳永《雨霖铃》

2、苏轼《定**》(莫听穿林打叶声)

3、李清照《声声慢》

4、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5、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三、本章学时数:5学时

第四章 唐传奇变文与宋话本

一、教学要求:

了解唐传奇兴起的原因,唐传奇发展三个阶段,宋代话本兴盛的原因及其一般常识;掌握唐传奇艺术成就,变文概念,话本概念及其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唐传奇变文

知识要点:唐传奇兴起的原因 唐传奇发展三个阶段 唐传奇艺术成就 俗讲 变文 讲授篇目: 白行简《李娃传》 第二节 宋代话本

知识要点:宋话本兴盛的原因及其一般常识,指出用白话写小说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 宋话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简介,指出对明清小说发展具有极大影响。

三、本章学时数:1学时

第四编 元明请文学 第一章 元明请诗词文

一、教学要求:

了解元代诗歌发展的基本线索;元代诗歌的代表性作家明代文学发生、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发展概貌,清代诗、词、文发展的主要流派特征;掌握“前后七子”公安派 竟陵派及晚明小品文 阳羡词派;浙西词派以及桐城派。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明代诗文 知识要点:

1.明前期诗文:高启;刘基;宋濂;“台阁体”;茶陵派

2.明代中期诗文:“前后七子”;吴中四才子;唐宋派

3.明代后期诗文:李贽;“公安派;竟陵派;张岱和晚明小品文 第二节 清代诗词文

知识要点:遗民诗歌; 钱谦益和吴伟业;王士禛

遗民词;阳羡词派;浙西词派;纳兰性德

清代前期的散文创作:古文三大家;方苞与刘大櫆

三、本章学时数:2学时

第二章 元明清戏剧

一、教学要求:

了解元杂剧发展的基本脉络“关王马白”杂剧的不同风格南戏的源流、体制和发展概况明代戏剧发展的基本脉络和重要作家作品清代前期戏剧发展的基本概况;掌握“关王马白”的代 表剧作的人物形象特征、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琵琶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牡丹亭》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形象特征、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长生殿》和《桃花扇》基本情节、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元代戏剧

知识要点:元杂剧产生与兴盛的原因,元杂剧的体制,元杂剧创作发展与分期,元杂剧代表作家作品,南戏概述,高明与《琵琶记》。讲授篇目:关汉卿《窦娥冤》 第三节 明代戏剧

知识要点:明代杂剧创作发展概况,明代传奇创作发展概况,汤显祖与《牡丹亭》。讲授篇目: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 惊梦 第四节 清代戏剧

知识要点:文人抒情剧;苏州派戏剧;李渔的风情喜剧,洪昇与《长生殿》,孔尚任与《桃花扇》

三、本章学时数:2学时

第三章 明清小说

一、教学要求:

了解明代小说发展的基本概况,清代小说发展的概貌;掌握以“四大奇书”、“三言二拍”基本情节、主要人物形象特征、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儒林外史》和《红楼梦》情节结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明代小说

知识要点:《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小说,《水浒传》与英雄传奇小说,《西游记》与神魔小说,《金瓶梅》与世情小说,“三言二拍”与明代拟话本小说。讲授篇目:《西游记》 第二节 清代小说

知识要点:清代前期的白话小说创作,《聊斋志异》与清代文言小说,吴敬梓与《儒林外史》,曹雪芹与《红楼梦》。讲授篇目:《红楼梦》

三、本章学时数:4学时

教研室:汉语言文学教研室 执笔人:任晓勇 系主任审核签名:

第四篇: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Ⅱ》

《中国古代文学Ⅱ》教学大纲

第二编 秦汉文学(总25学时)

第一章 秦代文学(3学时)重 点:掌握《吕氏春秋》、李斯政论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秦代文学简述

一、文化的专制政策与毁灭文化的举措

二、文学的冷落 秦代政论文

一、《吕氏春秋》

二、李斯的散文 研析篇目:《谏逐客书》 阅读篇目:《察今》

汉代文学绪论(1学时)

重 点:掌握汉代文学样式的嬗变。

一、汉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二、汉代文学综述

第二章 两汉散文(11学时)

重 点:理解贾谊、晁错政论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掌握《史记》、《汉书》的主要内容以及文学成就。

第一节 两汉政论文

一、西汉政论文

(一)贾谊的政论文

(二)晁错的政论文

(三)其他政论文

二、东汉政论文

(一)王充及其《论衡》

(二)其他政论文7 第二节 两汉史传散文

一、司马迁与《史记》

(一)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

(二)《史记》的结构、体例

(三)《史记》的文学成就

(四)《史记》的风格特征

(五)《史记》的地位与影响

二、班固与《汉书》

(一)班固与《汉书》的成书

(二)关于《汉书》

(三)《汉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三节 两汉其他散文

一、西汉书信体散文

二、东汉叙事散文:碑文和游记 研析篇目:《过秦论》、《论贵粟疏》、《项羽本纪》、《苏武传》 阅读篇目:《淮南子》、《天人三策》、《潜夫论》、《昌言》《魏其武安侯列传》

第三章 两汉辞赋(5学时)

重 点:了解汉赋的起源及其体制特点、汉赋的主要作家、汉赋的分类与流变。第一节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一、从贾谊赋到枚乘《七发》

二、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 第二节 东汉辞赋

一、班固与京都赋的崛起

二、抒情赋的勃兴 第三节 汉赋的地位 研析篇目:《鵩鸟赋》、《七发》、《子虚、上林赋》、《刺世疾邪赋》 阅读篇目:《两都赋》、《归田赋》

第四章 两汉诗歌(5学时)重 点:掌握汉代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第一节 乐府诗

一、乐府的概念

二、汉乐府的内容

三、汉乐府的特色与成就 第二节 文人诗歌

一、文人诗歌的发展轮廓

二、《古诗十九首》

(一)概念

(二)内容

(三)艺术成就 研析篇目:《战城南》、《上邪》、《江南》、《东门行》、《白头吟》、《上山采蘼芜》、《行行重行行》、《今日宴良会》

阅读篇目:《陌上桑》、《十五从军征》、《涉江采芙蓉》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总23学时)

绪 论(2 学时)

第一节 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

一、文学自觉的标志

二、从人物品评到文学品评

三、从文体辨析到总集的编纂

四、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五、新的文学思潮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社会、文化概况

一、乱世与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

二、门阀制度与寒士的不平

三、玄学与魏晋风流

四、佛教与佛经翻译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一、建安、正始文学

二、两晋文学

三、南北朝文学

四、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5学时)重 点:掌握建安文学的特点,三曹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简单了解“七子”的诗歌创作;掌握阮籍、嵇康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

第一节 曹操与曹丕

一、曹操与他的诗歌

二、曹丕与七言诗 第二节 曹植

一、政治悲剧与诗歌才华的展现

二、曹植诗歌内容

三、曹植诗歌艺术成就 第三节 建安七子与蔡琰

一、建安七子

二、“七子之冠冕”王粲

三、蔡琰

第四节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建安风骨

一、建功立业、扬名后世的理想

二、人生短暂的哀叹

三、强烈的个性表现

四、浓郁的悲剧色彩

第五节 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

一、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二、阮籍和嵇康 研析篇目:《短歌行》、《燕歌行》、《白马篇》、《送白马王彪》、《七哀诗》、《悲愤诗》、《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阅读篇目:《蒿里行》、《步出夏门行》、《野田黄雀行》、《杂诗•仆夫早严驾》、《咏怀诗•驾言发魏都》

第二章 两晋诗坛(2学时)

重 点:掌握潘岳、陆机、左思等的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第一节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

一、陆机、潘岳与太康诗人

二、繁缛的太康诗风 第二节 左思与刘琨

一、左思的《咏史》

二、刘琨的《扶风歌》 第三节 郭璞和永嘉诗人

一、游仙诗溯源

二、郭璞的《游仙诗》 第四节东晋诗人

一、王羲之与兰亭唱和

二、东晋的玄言诗 研析篇目:《咏史•郁郁涧底松》 阅读篇目:《咏史•皓天舒白日》

第三章 陶渊明(3学时)

重 点:掌握陶渊明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第一节 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

一、陶渊明的生平

二、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

三、魏晋风流的代表

第二节 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他

一、陶诗题材的分类

二、田园诗的内容

三、咏怀诗与咏史诗

四、行役、赠答与哲理诗 第三节 陶诗艺术及其渊源

一、陶诗的总体艺术特征

二、陶诗具体的艺术特色

三、陶诗的艺术渊源

第四节 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一、《五柳先生传》中的自我形象

二、《归去来兮辞》与文学中的回归主题

三、《桃花源记》的理想模式 第五节 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一、诗人陶渊明的被发现

二、士大夫的精神家园

三、酒与菊 研析篇目:《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饮酒•结庐在人境》、《咏荆轲》、《归去来兮辞》

阅读篇目:《桃花源记并序》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3学时)

重 点:掌握南北朝民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第一节 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

一、吴歌与西曲

二、清丽缠绵的格调

三、南朝民歌的形式特点

四、《西洲曲》

第二节 北朝民歌与北朝各民族的风习

一、社会题材的多方面表现

二、直率朴素刚健豪放的格调

三、北朝民歌的形式特点

四、《木兰诗》 研析篇目:《西洲曲》、《敕勒歌》、《木兰诗》 阅读篇目:《子夜歌》

第五章 南北朝诗歌(4学时)

重 点:了解谢灵运、鲍照;谢脁与永明体;宫体诗。第一节 谢灵运所开启的新风与山水诗的兴盛

一、山水诗的产生与发展

二、谢灵运生平与纵情山水

三、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四、从陶到谢,诗歌艺术的转变

五、山水诗在南朝的兴盛 第二节 鲍照及其创新

一、才秀人微

二、从内容与情调来看寒士的呼声

三、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的艺术风格

四、对七言诗的贡献 第三节永明体的兴起 一、四声的发现和永明体的产生

二、永明体的特征

三、永明体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因素 第四节 谢朓与齐梁诗坛

一、谢朓对山水诗和新诗体的贡献

二、谢朓的小诗

三、齐梁其他诗人与诗人集团

四、宫体诗的形成与高潮

第五节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一、南北文风的交融

二、庾信前期诗艺的养成

三、庾信后期乡关之思的内容与表现

四、庾信承前启后的地位 研析篇目:《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代出自蓟北门行》、《拟行路难》 阅读篇目:《王孙游》、《寄王琳》、《拟咏怀•楚材称晋用》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小说(4学时)重 点:掌握辞赋、骈文、散文、小说的艺术成就。第一节 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

一、以“气质为体”与“以情纬文” 的特点

二、从辞清志显到藻饰渐繁的过程,三、《登楼赋》与抒情小赋的繁盛

第二节 南朝美文的衍化

一、抒情体物与文章骈化的华章美文

二、骈文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

三、元嘉三大家及骈文论史与骈文论文

四、抒情小赋、诗体赋与写景文

五、《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小说

一、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

二、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

三、《世说新语》的文学成就 研析篇目:《江水》、《与朱元思书》、《搜神记•三王墓》、《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 阅读篇目:《洛神赋》、《与山巨源绝交书》

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

本课程重点在于对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各个阶段作家作品的介绍和赏析,难点在于对文学史脉络的梳理与把握,尤其是赋、五言诗、骈文这三大文学体式的产生、发展、演变线索和某些类型作品的源和流,以及它们在本阶段或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五篇: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从时间上看,本课纵跨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近代等时期;从文学样式上看,包括诗歌、辞赋、散文、骈文、词、曲、杂剧、小说等多种体裁。

本课在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进行简要勾勒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各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既力求史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又强调大量积累和掌握优秀的作品,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阐释的能力。

本课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学习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它可以使学生充分接受优秀传统文学的熏陶,为其将来从事具体的中文应用工作打下扎实的文学基础。本课程的学习情况,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整个专业学习的成败。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

课程适用于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本课程要求学生对中国三千年古代文学的发展概貌有一个宏观的把握,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熟练掌握中国历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背诵一定量的优秀篇章,能够就具体的文学作品写出简要的文学评论。

结合本课程的自身特点和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将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突出培养学生的文学评价能力,重点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为此将抽出一定的课时作为学生自主学习锻炼的舞台。

三、课程的相关课程及其关系

中国古代文学它同另外一门基础课程——古代汉语之间的关系至为密切。因为本课程的学习离不开对于具体文本的解读,而古代汉语学习的情况,又直接决定学生文本阅读能力的高低;而学生在古代文学课程中大量的文本阅读,又有助于古代汉语的学习。

本课程与现当代文学构成纵向联系,同外国文学构成横向联系。本门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学好现当代文学固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它对于外国文学史的学习,也具有极其重点的对比和参照意义。

相对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本课程的基础性质尤为明显。

四、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本课共安排192学时,分四个学期。每学期48个学时,3学分;共计12学分。四个学期的具体分段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一)先秦两汉段(48学时)

绪论

1、学习目的及要求

引导学生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和把握,并掌握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

2、教学时数:2学时

3、教学内容

中国文学的演变和分期

本课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开列参考书目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诗经》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诗经》的成书过程,掌握其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及对后世文学的重大影响

2、教学时数:6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诗经》概说

《诗经》的作者和作品产生的年代及地域 对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的评介

《诗经》的构成、分类及风、雅、颂的含义 《诗经》的流传。鲁、齐、韩、毛四家诗 第二节 《诗经》的题材分类及思想内容

农事劳作诗 兵役、徭役诗 婚姻爱情诗 政治诗 燕飨诗,古老的祭歌与创业史诗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 《诗经》的影响

第二章 历史散文

1、学习目的及要求

先秦历史散文繁荣的背景及其发展过程,《左传》与《战国策》等书的文学成就,先秦历史散文对于后世文学的巨大影响。

2、教学时数:6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左传》

《左传》与《春秋》的关系 《左传》的思想倾向 《左传》的艺术成就。第三节 《战国策》

《战国策》的编定和体例 《战国策》的思想倾向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第四节 先秦历史散文的影响

第三章 诸子散文

1、学习目的及要求

诸子散文繁荣的历史与文化背景。诸子散文的总体特征。背诵一定数量的诸子散文精彩篇章。

2、教学时数:8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说

诸子散文繁荣的背景和原因。

诸子散文的主要流派和发展过程。诸子散文的总体特征

《墨子》、《老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概说。第二节 《论语》、《孟子》

孔子的生平和主要思想。

《论语》的编定、体例及主要内容。《论语》的艺术特点。《孟子》的作者、篇数和主要内容。孟子的生平和思想主张。

《孟子》的艺术成就。第三节 庄子

庄子的生平。《庄子》的篇数及内、外、杂篇的区分。《庄子》的主要思想及艺术成就。第四节 先秦诸子散文的影响

第四章 楚辞

1、学习目的及要求

楚辞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屈原的创作情况及艺术个性。背诵楚辞的代表作品。

2、教学时数:8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

楚辞产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楚辞产生的政治背景及主要作家。第二节 《离骚》

屈原的生平和创作。《离骚》解题。结构和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及文学史上的影响。第三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选读

《九歌》、《九章》、《天问》、《招魂》、《山鬼》 第四节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编 两汉文学 第一章 汉赋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汉赋的发展过程,掌握赋的表现手法与汉赋的基本特点,重点阅读东汉抒情小赋。

2、教学时数:4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汉赋的产生与发展

赋的渊源

赋的表现手法与汉赋的基本特点。第二节 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

汉初到汉武初年(约70年)——形成期 汉武到东汉中叶(约200年)——成熟期 东汉中叶到汉末(约100余年)——衰微期 第三节 抒情小赋

抒情小赋的形成 抒情小赋的特点 精读及背诵篇目

《服鸟赋》、《归田赋》

第二章 两汉诗歌

1、学习目的及要求

掌握汉诗的总体情况,重点把握汉乐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教学时数:8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汉诗概况

楚歌 汉乐府与乐府诗 汉代文人诗 第二节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格

第三章 两汉史传文学

1、学习目的及要求

掌握汉诗的总体情况,重点把握汉乐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教学时数:6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史传文学的产生

史传文学的渊源与产生

史传文学产生的历史原因 第二节 《史记》的体例和对史传文学的贡献

《史记》的体例 《史记》对史传文学的贡献 《史记》的风格 《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节 班固与《汉书》

《汉书》的体例 《汉书》的特点 第四节 其他史传散文

(二)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段(48学时)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 建安文学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建安文学的思想内容,掌握其主要艺术特征,熟悉重要的作家作品。

2、教学时数:2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建安文学概说

建安文学的思想内容

掌握建安文学的艺术特征

第二节 曹操与曹丕

曹操诗歌的思想内容 曹操诗歌的艺术特点 曹丕的创作情况 第三节 曹植

曹植的生平与创作

曹植诗歌的艺术特点: 第四节 建安七子及其它作家

建安七子

蔡琰

其它作家和作品

第二章 正始文学、太康文学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正始和太康时期的文学总体风貌,熟悉重要的作家作品。

2、教学时数:2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阮籍和嵇康

阮籍的生平与思想

掌握阮籍《咏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嵇康的生平与思想

掌握嵇康的文学成就 第二节 太康文学

陆机和潘岳

左思、刘琨、郭璞

第三章 陶渊明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掌握其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背诵相关作品。

2、教学时数:4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

陶渊明生平

陶渊明的思想 第二节 陶渊明的诗歌

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三节 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

《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闲情赋》

第四章 南北朝诗歌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南北朝诗歌发展的总体风貌,了解相关的作家创作,背诵相关作品。

2、教学时数:4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谢灵运和山水诗的兴起

山水诗兴起于宋初的原因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第二节 鲍照与七言诗

鲍照诗歌的思想内容

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三节 谢朓与新体诗

新体诗的概念

谢朓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 梁陈诗人和宫体诗

萧氏父子和宫体诗

梁陈其他诗人:何逊、阴铿、江淹、吴均 第五节 庾信及北朝诗人

北朝文坛概况 庾信的生平和创作分期 庾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六节 南北朝民歌

南朝民歌的产生环境

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北朝民歌思想内容

北朝民歌的艺术特色

第五章 南北朝的骈文、辞赋和小说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南北朝的骈文、辞赋、小说创作总体情况,重点学习相关的代表作品。

2、教学时数:4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南北朝的骈文和辞赋

骈文的概念 骈文的产生和成熟 南北朝骈文的创作情况 南北朝辞赋的创作情况 第二节 南北朝的小说

志怪小说艺术成就及影响 志人小说的概念和主要作家、作品 《世说新语》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唐代文学概况

1、学习目的及要求

宏观把握唐代文学的总体风貌。

2、教学时数:2学时

3、教学内容

唐代文学繁荣盛况

唐诗繁荣的原因

唐诗的发展进程

第二章 初唐诗歌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初唐诗歌在整个唐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熟读和背诵相关作家的代表作品。

2、教学时数:4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

贞观诗风与上官体

初唐四杰创作上的不同个性特点 第二节 陈子昂与张若虚

陈子昂诗歌的复古倾向

陈子昂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的关系 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春江花月夜》的诗境。

第二章 盛唐的诗人群体

1、学习目的及要求

重点掌握王孟高岑四位作家的创作情况,精读及背诵其代表作品。

2、教学时数:6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人

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艺术特点 禅宗对王维的影响及归隐诗的空静之美 孟浩然山水诗的艺术特点

第二节 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高适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作及其艺术创造 王昌龄的边塞诗 王之涣的诗歌

第三章 李白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李白的生平和思想,理解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背诵一定数量的作品。

2、教学时数:4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

李白的生平

李白的思想与人格特点 第二节 李白的乐府歌行 第三节 李白的绝句

第四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主观色彩 想象特色 多样化的风格 结构特点 意象类型与词语色调

第五节 李白的影响

第四章 杜甫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杜诗的诗史性质和集大成的特点,背诵杜诗的代表性作品。

2、教学时数:4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与诗人杜甫

杜甫坎坷的一生 社会**引起诗歌题材的大转变 杜诗的诗史性质 杜诗的叙事技巧 第二节 杜甫的律诗

拓宽律诗的表现范围和表现手法 以律诗写时事 浑融的境界与出神入化的技巧 第三节 杜诗的艺术风格

沉郁顿挫的主导风格 风格的另一面:萧散自然 第四节 杜诗的地位和影响

杜诗之集大成的内涵及其表现特征 对后代诗人的影响

第五章 中唐诗歌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中唐诗歌的总体情况,重点学习相关的代表作品。

2、教学时数:4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

韩孟诗派的形成 “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 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第二节 韩愈与李贺的诗歌创作

韩愈的生平

韩诗的特点

李贺的生平和心态 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韩孟诗派的散文化倾向

第三节 刘禹锡与柳宗元

刘、柳的政治遭遇与心理激愤

刘诗的雄直劲健和民歌情调

柳诗的冷峭简淡 第四节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元稹的诗歌创作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 白居易的感伤诗、闲适诗与元白唱和诗

《长恨歌》、《琵琶行》的艺术成就

第六章 韩柳古文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中唐政治背景与当时文体文风改革的关系,重点学习韩柳古文的代表作品。

2、教学时数:2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政治改革与文体文风改革

中唐士人的中兴愿望与政治改革

由此而触风的文体文风改革 第二节 倡导古文的理论与杂文学观念的复归

韩、柳的古文理论 杂文学观念对散文发展的深远影响 第三节 韩、柳散文的艺术成就

韩、柳的开拓 韩愈的论说文、杂文与碑志 柳宗元的杂文与山水游记

第七章 晚唐诗歌与李商隐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晚唐诗歌创作总体情况,重点学习相关的代表作品。

2、教学时数:4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杜牧与晚唐怀古咏史诗

社会衰败中士人怀古伤今情绪的反映

杜牧的诗歌创作 第二节 爱情题材与艳丽诗风

士人的闺阁情怀与诗歌的爱情题材、艳丽诗风

温庭筠等人的创作 第三节 李商隐

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内容 诗歌的朦胧多义与对心灵世界的开拓 凄艳浑融的风格

第八章 词的初创与晚唐五代词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词的起源和初期的发展情况,重点学习温庭筠和李煜的作品。

2、教学时数:2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

燕乐的兴起

词的起源

早期民间词

早期文人词 第二节 温庭筠及其他花间词人

《花间集》及花间词风

温庭筠、韦庄等人的词作 第三节 李煜及其他南唐词人

冯延巳

李煜的生平及前后期词作

情致缠绵的南唐词风

(三)宋元段(48学时)

第五编 宋辽金文学

绪 论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宋代文学的历史背景,把握宋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2、教学时数:2学时

3、教学内容:

宋代文学的历史背景 宋代文学的若干特征 宋代各体文学的演变

第一章 宋初文学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宋初诗风及文风,王禹偁和西昆体的创作。

2、教学时数:2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宋初的诗风与文风

宋初的诗风 文风承前启后 第二节 王禹偁

王禹偁的生平王禹偁的作品 王禹偁的文学地位 第三节 西昆派

“西昆派”的来由 “西昆派”诗人及其作品

“西昆派”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章 北宋诗文革新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北宋诗文革新的背景,掌握欧、梅、苏诗文创作的基本情况

2、教学时数:4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诗文革新的开展

北宋诗文革新的背景 北宋诗文革新的主要人物 北宋诗文革新的主张、意义 第二节 欧阳修

欧阳修的文学思想 欧阳修的与诗文革新的关系 欧阳修的文坛地位 第三节 梅尧臣与苏舜钦

梅、苏的生平梅、苏的作品、风格 梅、苏的文坛地位

第四节 王安石

王安石的生平在政治、文学方面的主张 散文和诗歌写作 第五节 曾巩、苏洵及其他作家

第三章 北宋前期词

1、学习目的及要求

理解北宋前期词与花间词的渊源关系,学习晏殊、柳永、张先、晏几道等人的创作。

2、教学时数:4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晏殊及其他词人

晏殊的生平、作品及风格 欧阳修的词风 张先生平、作品及风格 晏几道 第二节 柳永

柳永生平作品及风格

第四章 苏轼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苏轼的政治经历和文学思想,全面掌握苏轼诗文词的创作。

2、教学时数:4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苏轼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 苏轼的散文

苏轼不同内容散文的作品 苏轼的散文风格

第三节 苏轼的诗

苏轼诗歌的艺术特点。第四节 苏轼的词

苏词词风、题材、作品 苏词对后世的影响。

第五章 北宋后期文学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北宋后期文学发展态势,掌握黄庭坚和江西诗派的创作情况,北宋后期词的发展情况。

2、教学时数:4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黄庭坚和江西诗派

黄庭坚的文学主张 “苏门四学士”形成背景及成员特点 江西诗派形成背景及成员特点 第二节 秦观 贺铸

秦观、贺铸生平的词风 秦观、贺铸的作品

第三节 周邦彦

周邦彦生平、作品 周词艺术特点

第六章 南宋前期文学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南宋前期文学的政治背景,江西诗派的发展情况,重点学习李清照词

2、教学时数:2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李清照

李清照生平、文坛地位、作品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及特点 第二节 陈与义 吕本中

第三节 张元干 朱敦儒 张孝祥

第七章 南宋中期文学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南宋中期诗词的流变,重点学习杨万里和范成大的创作。

2、教学时数:2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杨万里

杨万里生平、作品 “诚斋体”的特点与不足 第二节 范成大

范成大的生平范成大的作品 第三节 朱熹 叶适

第八章 陆游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陆游的生平和思想,重点掌握陆游诗的内容和艺术成就。

2、教学时数:4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陆游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 陆游诗的内容

第三节 陆游诗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 陆游的词和文

陆游的词和文内容及风格 陆游对后世的影响

第九章 辛弃疾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思想,认识稼轩词的独特风貌,辛弃疾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了解辛派词人的创作

2、教学时数:4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辛弃疾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 辛弃疾词的内容 第三节 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 辛派词人

陈亮 刘过

第十章 南宋后期文学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南宋后期文学的基本情况,重点学习南宋后期的词。

2、教学时数:2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四灵和江湖诗人 第二节 姜夔、吴文英等词人

姜夔、吴文英的生平姜夔、吴文英的词风及作品 第三节 严羽和《沧浪诗话》

诗话的形成及特点 严羽生平、文学批评主张及对历代诗歌的评价 第四节 文天祥及其他爱国作家

第十一章 辽金文学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辽金文学的概貌

2、教学时数:2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辽代文学概况

辽代的历史背景及对文学的影响 第二节 金代文学概况

金代历史背景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第三节 元好问

元好问的生平、作品、风格 元好问的艺术造诣 第四节 《西厢记诸宫调》

第六编 元代文学

绪论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元代政治与文学的关系,以及元代文学的概况。

2、教学时数:1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元代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二节 元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 元杂剧概况

1、学习目的及要求

杂剧形成的文化背景,杂剧的体制、主要作家。

2、教学时数:1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杂剧的形成与流变。

杂剧兴盛的社会原因(经济、政治、文人)杂剧的南移和衰落 第二节 杂剧的体制

第三节 杂剧作品的流传及其版本

有关元杂剧作家 元杂剧作家作品的流传及其版本。

第二章 关汉卿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关汉卿的创作,关汉卿杂剧创作的艺术成就。

2、教学时数:2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节 汉卿的社会剧和爱情婚姻剧

关汉卿社会剧代表作的内容、结构 关汉卿社会剧思想分析 关汉卿爱情婚姻剧代表作的内容、思想 塑造的一系列妇女形象。第三节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后人的评价。

第三章 王实甫和《西厢记》

1、学习目的及要求

王实甫的生平和创作情况,西厢记的人物形象和艺术成就。

2、教学时数:4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西厢记》的作者和王实甫的生平第二节 《西厢记》故事的流变

了解《西厢记》故事模型从唐传奇小说到元杂剧的演变过程 第三节 《西厢记》的人物形象和艺术成就

崔莺莺、张生、红娘形象分析及相关情节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第四章 其他杂剧作家作品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元代其他杂剧作家的创作情况。

2、教学时数:2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白朴的生平及《梧桐雨》分析 第二节 马致远《汉宫秋》分析 第三节 郑光祖的作品及后人评价

第五章 元代散曲和南戏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元代散曲的发展情况。

2、教学时数:1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散曲的兴起和发展

散曲的定义 散曲的形成代表作家及风格 第二节 散曲的体制和风格

小令、套曲的体制和风格

曲与诗词的比较 第三节 主要作家及代表作 第四节 元代南戏的基本情况

南戏的发展及其体制 高明和《琵琶记》 荆刘拜杀

(四)明清段(48学时)

第七编 明代文学

绪论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明代文学概貌。

2、教学时数:1学时

3、教学内容:

一、明代社会及思想文化的特点

二、明代的思想文化对文学的影响

三、明代文学的分期

第一章 三国志演义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小说的成书和作者。理解小说的思想倾向。非凡的艺术成就

2、教学时数:4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章回小说的产生及形式特点 第二节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及作者

三国故事的长期流传与发展 关于罗贯中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时间及主要版本 第三节 三国志演义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政治上向往“仁政” 人格上注重道德 才能上崇尚智勇 关于“拥刘反曹” 第四节 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虚与实的结合 非凡的叙事才能 全景式的战争描写 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 历史演义体语言

第五节 三国志演义的影响

第二章 水浒传

1、学习目的及要求

《水浒传》的成书与作者,对于“忠义”的理解,英雄传奇的开端

2、教学时数:4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与作者

水浒故事的流传与发展 作者问题 《水浒传》的版本 第二节 水浒传的内容和思想

“忠义”的悲歌 “忠义”观的形成及其复杂性 丰富的思想内涵《水浒传》与农民起义 第三节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白话语体成熟的标志 同而不同的英雄群像 传奇性与现实性的结合 连环勾锁、百川入海的结构

第四节 水浒传的影响

第三章 明代前期诗文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明代前期诗文发展情况。

2、教学时数:2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宋濂 刘基 高启 第二节 台阁体与茶陵诗派

台阁体 茶陵派的代表人物李东阳 向台阁体发起冲击:提出文学复古的主张 第三节 前七子的复古诗文

第四章 明代戏剧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明代戏曲的发展情况。

2、教学时数:2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明前期戏剧的特点 第二节 王九思与康海

第三节 明后期戏剧的特点 第四节 徐渭和《四声猿》

徐渭生平

徐渭的戏剧创作

《四声猿》在明代杂剧史上的地位 第五节 昆腔兴起与《浣纱记》

昆腔兴起及其特点

《浣纱记》故事来源及成就 第六节 沈璟和吴江派

第五章 汤显祖

1、学习目的及要求

汤显祖的生平情况,《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2、教学时数:2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

坎坷的仕途 徘徊于儒、道、释之间 人生的“至情”论 第二节 牡丹亭

《牡丹亭》的题材渊源 人物性格冲突

浪漫主义风格

文化警示意义 第三节 其他戏剧作品

第七章 西游记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西游记》的成书和版本。对小说内容与思想的理解。

2、教学时数:4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成书与作者

历史事件——历史记录——进入传说——进入文学作品 中国通俗小说作者的尴尬与研究者的尴尬 西游记作者的大幸与大不幸 版本

第二节 内容与思想

孙悟空与大闹天宫 唐僧出世故事 取经:八十一难,四十一个故事 “游戏中暗藏密谛” 放心、定心、修心的全过程。心猿归正的总体设计 个性精神的张扬是明代心学的反映 第三节 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中国叙事文学的自觉 形象塑造 诙谐幽默的语言 通俗的白话语言 第四节 西游记的影响

神魔小说流派的形成

第八章 金瓶梅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金瓶梅》的成书与作者情况。小说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2、教学时数:4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金瓶梅的成书与作者

借树开花 金瓶梅作者讨论热潮 词话本与说散本 第二节 金瓶梅的内容与思想

“金瓶梅”:三个女主人公与西门庆 暴露黑暗 指斥时事 “以淫止淫”杂态度

“色”的深层意义:兽性不等于人性 第三节 金瓶梅的艺术成就

寄意于时俗 从歌颂到暴露 立体化的人物性格 网状结构 白话语言 第四节 金瓶梅的影响

第九章 三言二拍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教学时数:2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三言二拍的作者与成书 第二节 三言的内容与思想

商人成为新的主角

歌颂婚恋自主 女性意识的张扬 第三节 三言二拍的艺术特色

在平凡中显示传奇性

写心艺术

体式的变化

语言

第十章 明后期诗文及散曲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明代后期文学发展概貌。

2、教学时数:2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后七子的复古诗文 第二节 归有光和唐宋派 第三节 袁宏道与公安派

第四节 王磐和冯惟敏等散曲家 第五节 民间诗歌

第八编 清前中期文学

绪论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清代社会的特点及其对文学的影响。清代文学的集大成性质。

2、教学时数:1学时

3、教学内容:

对商人的复 第一节 清代社会

异族入主 盛世与专制 右文与禁锢 第二节 清代思想文化的特点

官方思想 实学思想:乾嘉学风 第三节 清代文学:古代文学的集大成者

第一章 清前期诗文词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清前期诗文词创作简况

2、教学时数:2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遗民诗人

顾炎武 吴嘉纪 屈大均 第二节 江左三家与王士祯

清诗的开山宗匠:钱谦益 吴伟业 王士祯 赵执信与查慎行 第三节 清前期的词派和词人

词学复兴:数量巨大,词派竞立,词学批评,词集的整理与刊刻 陈子龙:揭开清词帷幕遗民词:王夫之、屈大均、今释澹归 陈维崧与阳羡词派 朱彝尊与浙西词派 纳兰性德与“京华三绝”

第二章 清前期戏曲作家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清代前期戏曲创作简况

2、教学时数:2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李玉和李渔 第二节 长生殿 第三节 桃花扇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第三章 聊斋志异和其他文言短篇小说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作家的生平和创作情况。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文言小说的新境界。

2、教学时数:4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蒲松龄的生平与作品

蒲松龄经历 作品:《聊斋志异》、《聊斋俚曲》等 《聊斋志异》的成书与版本 第二节 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故事大体分两类 现实的作品 幻想故事:反映科举、反映官场、描写爱情 第三节 艺术成就

开辟文言小说的新境界 情节的主动建构 幻想的魅力 人物形象与性格

第四章 儒林外史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吴敬梓的生平和创作。《儒林外史》的理想

2、教学时数:4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

吴敬梓的生平

《儒林外史》的创作 第二节 儒林外史的内容

批判科举 科举扭曲的社会和文人 科举派生的“名士”

第三节 儒林外史的理想

杜少卿形象的人文内涵

“真儒”与实学思想 金陵市井奇人与理想人格 第四节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长篇结构的新形式 叙事艺术的新特点

第五章 红楼梦

1、学习目的及要求

红楼梦的版本,作品的悲剧意蕴解读,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红学

2、教学时数:4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曹雪芹与红楼梦的创作

曹雪芹在清代的传说 曹雪芹被胡适的发现 红学中的曹学 红楼梦的成书 红楼梦的版本:程本和脂本 推荐阅读的当代版本 第二节 红楼梦的悲剧世界

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和大观园的毁灭 封建大家族没落的悲剧 贾宝玉和人生悲剧 第三节 红楼梦的人物形象

人各一面 性格内涵的丰富性 展示出心灵 第四节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写实与诗化融合浑融一体的网状结构 叙事视角的变换 个性化的文学语言 第五节 红楼梦的影响

红学

第七章 清中期的小说与戏曲

1、学习目的及要求

清中期戏曲发展情况

2、教学时数:2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镜花缘》和其他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的多样化

李汝珍的《镜花缘》 其他作品:绿野仙踪、野叟曝言 第二节 蒋士铨和清中期戏曲

杨潮观的杂剧 蒋士铨 第三节 讲唱文学的盛行

源流、演变和发展 弹词与《再生缘》 鼓词和子弟书

第八章 清中期诗文词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清中期的文学概貌,桐城派与常州词派

2、教学时数:1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乾嘉间的诗派与袁枚

沈德潜与格调说 厉鹗与浙派 翁方纲与肌理说 袁枚的性灵说 “乾隆三大家”的赵翼与蒋士铨 郑燮与黄景仁 第二节 桐城派古文及其他

桐城派的出现 义法说和雅洁的审美标准 方、刘、姚三祖 桐城派以外的散文 第三节 汪中与骈文复兴

骈文复兴及其文化背景 骈文八家与汪中 第四节 浙派词的嬗变与常州词派的兴起

浙派词的嬗变 常州词派兴起的背景 《词选》和张惠言 比兴寄托的词风

第八章近代文学概说

1、学习目的及要求

了解近代文学的发展态势及其与新文学的关系

2、教学时数:1学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近代诗歌 第二节近代小说

第三节 向新文学的推进

五、教学实践环节

本课程无单独的实践环节。

六、作业(习题)要求

要求在一些重要章节布置相应作业。

七、考核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在每一段教学结束时进行。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教材:

四川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编:《中国文学(四卷本)》,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2.参考书目:

张燕瑾、吕薇芬:《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系列,北京出版社,2002(宋)朱熹:《诗经集传》,中华书局,1962 陈子展:《诗经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 聂石樵主编:《诗经新注》,齐鲁书社,2000 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中华书局,1966 赵沛霖:《兴的源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汉)刘向集录、高诱注:《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缪文远:《战国策新校注》,巴蜀书社,1987 朱谦之:《老子校释》,中华书局,1984(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上海书店,1986 程树德:《论语集解》,中华书局,1990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清)焦循:《孟子正义》,中华书局,1987 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清)王先谦:《庄子集解》,中华书局,1987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 梁启雄:《荀子简释》,中华书局,1983 陈奇猷:《韩非子集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汉)王逸章句、(宋)洪兴祖补注:《楚辞补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宋)朱熹:《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聂石樵:《楚辞新注》,商务印书馆,2004 汤炳正:《屈赋新探》,齐鲁书社,1984 姜亮夫:《楚辞通故》,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汉)高诱注:《淮南子》,上海书店,1986 年影印《诸子集成》本

朱一清、孙以昭:《司马相如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费正纲、胡双宝、宗明华辑校:《全汉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马积高:《赋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史记》,中华书局,1975 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 年影印本(唐)颜师古注:《汉书》,中华书局 1975 逯钦立编:《先秦汉魏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 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隋树森:《古诗十九首集释》,中华书局,1955 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 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58 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62 赵幼文注《曹植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黄节注《阮步兵咏怀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戴明扬注《嵇康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傅刚《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 郝立权注《陆士衡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罗宗强《玄学与魏晋文人心态》,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 干宝著《搜神记》,中华书局,1979 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中华书局,2004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曹融南《谢宣城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徐陵编《玉台新咏》,中华书局,1985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萧统《文选》,中华书局,1974年影印本 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79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4 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 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9 陈伯海《唐诗学引论》,东方出版中心,1988 乔象钟、陈铁民主编《唐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斯蒂芬·欧文《初唐诗》,三联书店,2005 王维《王右丞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孟浩然《孟浩然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刘开扬编注《高适集编年笺注》,中华书局,1981 陈铁民、侯忠义校注《岑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斯蒂芬·欧文《盛唐诗》,三联书店,2005 李白《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9 裴斐等编《李白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94 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 浦起龙《读杜心解》,中华书局,1977 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瞿蜕园《刘禹锡集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蒋凡等《李贺诗歌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7 17 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马其昶《韩昌黎文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王安国笺释《柳宗元集笺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刘学锴等集解《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88 冯集梧注《樊川诗集注》,中华书局上海编印所,1962 鲁迅校录《唐宋传奇集》,齐鲁书,社2000 张友鹤《唐宋传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程毅中《唐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李一氓校《花间集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王仲闻校《南唐二主词》,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宋)宋祁:《景文集》,四库全书本(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四部丛刊初编本(宋)范仲淹:《范文正公文集》,四部丛刊初编本(宋)王安石:《王文公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宋)苏轼:《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96(宋)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本(宋)王十朋:《 梅溪王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本(宋)陆游:《剑南诗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宋)范成大:《范石湖集》,中华书局,1962(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四部丛刊初编本(宋)王禹偁:《小畜集》,四部丛刊初编本(宋)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四部丛刊初编本(宋)苏洵:《嘉佑集》,四部丛刊初编本(宋)陈亮:《陈亮集》,中华书局,1987(宋)苏辙:《栾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宋)朱熹:《四书集注》,中华书局,1957(宋)王安石:《王荆文公诗笺注》,上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宋)晏殊:《珠玉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宋)晏几道:《小山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宋)柳永:《乐章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宋)贺铸:《东山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宋)陆游:《放翁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宋)吴文英:《梦窗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宋)史达祖:《梅溪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宋)张炎:《词源》,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宋)姜夔:《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宋)辛弃疾:《稼轩词编年笺注》,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宋)严羽:《沧浪诗话》,郭绍虞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宋)杨万里:《诚斋诗话》,见《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宋)张戒:《岁寒堂诗话》,见《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宋)周紫芝:《竹坡诗话》,见《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宋)曾季狸:《艇斋诗话》,见《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宋)刘敞:《七经小传》,四部丛刊续编本(宋)周密:《武林旧事》,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宋)司马光:《涑水记闻》,中华书局,1989 18(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中华书局,1983(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中华书局,1983(宋)王应麟:《困学记闻》,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现代出版社,“中国历代书目丛刊”本(宋)朱熹:《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宋)叶梦得:《避暑录话》,丛书集成初编本(宋)叶梦得:《石林燕语》,中华书局,1984(宋)吴曾:《能该斋漫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宋)洪迈:《容斋随笔》,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宋)李昉等:《太平广记》,中华书局,1961(宋)李昉等:《文苑英华》,中华书局,1966(宋)陈善:《扪虱新话》,津逮秘书本(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宋)司马光:《稽古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元)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77(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1977(元)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华书局,1986(清)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1957(元)方回:《瀛奎律髓》,李庆甲汇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明)胡应麟:《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清)王夫之:《宋论》,中华书局,1964(清)徐松:《宋会要辑稿》,中华书局,1957(清)刘熙载:《艺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清)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清)皮锡瑞:《经学历史》,中华书局,1959(清)皮锡瑞:《经学通论》,中华书局,1982(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 王国维:《观堂集林》,中华书局,1959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人民出版社,1959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1 范文澜:《中国通史》,人民出版社,1978 黄永年:《文史探微》,中华书局,2000 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 郑宾于:《中国文学流变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 郭预衡:《中国散文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程千帆:《两宋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孙望:《宋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张伯伟:《中国史学研究》,辽海出版社,2000 郭英德:《中国古代文人集团与文学风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孙钦善等主编:《国际宋代文化研究讨论会论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 陈植锷:《北宋文化史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美]田浩:《朱熹的思维世界》,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6 吴梅:《辽金元文学史》,商务印书馆,1934 19 邓绍基主编:《元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 [日]青木正儿:《元人杂剧概说》,隋树森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 [日]吉川幸次郎:《元杂剧研究》,郑清茂译,艺文印书馆,1960 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中、下),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 余秋雨:《中国戏剧文化史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严敦易:《元剧斟疑》,中华书局,1960 李春祥:《元杂剧史稿》,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 孙楷第:《元曲家考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作家出版社,1957 李修生等编:《元杂剧论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 徐扶明:《元代杂剧艺术》,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许金榜:《元杂剧概论》,齐鲁书社,1986 黄卉:《元代戏曲史稿》,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 李修生《元杂剧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 郭英德:《元杂剧与元代社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么书仪:《元人杂剧与元代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唐圭璋编:《全金元词》,中华书局,1979 王季思主编:《中国戏曲选》(上、中),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 王季思主编:《中国古典十大悲剧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王季思主编:《中国古典十大喜剧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郭汉城主编:《中国古典十大悲喜剧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徐沁君:《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华书局,1980 臧懋循编、隋树森校:《元曲选》,中华书局,1979 隋树森编:《元曲选外编》,中华书局,1980 顾肇仓选注:《元人杂剧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王季思等选注:《元杂剧选注》,北京出版社,1980 王学奇等:《关汉卿全集校注》,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 李汉秋、袁有芬:《关汉卿研究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周国雄:《关汉卿艺术范式阐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王实甫:《西厢记》,王季思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张人和:《〈西厢记〉论证》,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钱南扬校注:《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中华书局,1979 高明:《元本琵琶记校注》,钱南扬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侯百朋:《琵琶记资料汇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 俞为民校注:《宋元四大戏文读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 隋树森编:《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81 王季思等:《元散曲选注》,北京出版社,1981 钟嗣成:《录鬼簿(外四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郭英德:《痴情与幻梦──明清文学随想录》,北京:三联书店,1992 廖可斌:《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三、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袁震宇、刘明今:《明代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廖可斌:《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日]青木正儿:《清代文学评论史》,杨铁婴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邬国平、王镇远:《清代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张健:《清代诗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0 王英志《清人诗论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6 钱仲联《明清诗文研究资料集》(上、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邓绍基、史铁良主编:《 20 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明代文学研究》,北京出版社,2001 汪龙麟:《 20 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清代文学研究》,北京出版社,2001 裴效维:《 20 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近代文学研究》,北京出版社,2001 陈书录:《明代诗文的演变》,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张仲谋:《明词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严迪昌:《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 朱则杰:《清诗史(修订本)》,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严迪昌:《清诗史(修订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王星琦:《元明散曲史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 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中华书局,1980 [美]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导论》,胡益民等译,安徽文艺出版社 [美]浦安迪:《明代小说四大奇书》,沈亨寿译,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 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张俊:《清代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 方正耀:《中国小说批评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王先霈、周伟民:《明清小说理论批评史》,花城出版社 1988 [日]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王古鲁译,作家出版社 1958 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中、下),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1 余秋雨:《中国戏剧文化史述》,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5 郭英德:《明清文人传奇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2001 郭英德:《明清传奇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谭帆、陆炜:《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朱一玄、刘毓忱编:《三国演义资料汇编》,百花出版社,1983 马蹄疾编:《水浒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0 朱一玄、刘毓忱编:《水浒传资料汇编》,百花出版社,1984 苏兴:《吴承恩年谱》,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刘荫柏编:《西游记研究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朱一玄编:《金瓶梅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 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7 谭正璧编:《三言两拍资料》(上、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肖荣:《李渔评传》,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 路大荒:《蒲松龄年谱》,齐鲁书社,1980 朱一玄编:《聊斋志异资料汇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 何泽翰:《儒林外史人物本事考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一粟编:《红楼梦书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一粟编:《红楼梦卷》,中华书局,1963 朱一玄编:《红楼梦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 王季思主编:《中国戏曲选》(中、下),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 王季思主编:《中国古典十大悲剧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王季思主编:《中国古典十大喜剧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郭汉城主编:《中国古典十大悲喜剧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徐朔方:《汤显祖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1 毛效同:《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章培恒:《洪昇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袁世硕:《孔尚任年谱》,齐鲁书社 1987 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三卷本),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3 李洵:《明清史》,人民出版社,1956 汤纲、南炳文:《明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5、1991 傅衣凌等:《明史新编》,人民出版社 1993 [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1982 谢国桢:《明末清初的学风》,人民出版社 1982 孟森:《明清史讲义》,中华书局 1981 萧一山:《清代通史》,中华书局 1986 郑天挺:《清史简述》,中华书局 1980 侯外庐等:《宋明理学史》(下),人民出版社,1987 侯外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人民出版社,1956 陈鼓应主编:《明清实学思潮史》,齐鲁书社,1989 朱维铮校注:《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 左东岭:《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美)艾尔曼:《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赵刚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

九、补充说明

本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外汉语专业。

下载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本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古代文学史教学。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极其......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 学时:102学时 学分:6分 理论学时:102学时 适用专业:广告 大纲执笔下:刘运好胡传志俞晓红 大纲审定人: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中......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 一、 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1) 英文名称: 课程编码:0111104A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总学时:60 总学分:4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_7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一、⑴选用教材 A、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B、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新一版 ⑵参考教材: A、......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案 济南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第一编 先秦文学 概 说 课程名称:古代文学 本课内容:先秦文学概说 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授课时间:2课时 一......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一门选修课 程。 本课程作为一门中国古代文学的提高课,它是在学生已学过《中国古......

    小教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小学师资教育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中国古代文学》是小学师资教育专业(文科方向)•的一门必修课崐程,与《中国现当代......

    《中国宪法学A》课程教学大纲大全

    《中国宪法学A》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宪法学A(The Law of Constitution) 课程编号:162129 总学时数:48学时 讲课学时:48学时 实验学时:0学时 实践学时:0学时 上机教学: 0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