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札记之《雪赋》
汉语言文学
20101614 伍小琼
读书札记之《雪赋》
《雪赋》其名:
自然风物,自成一格,文人骚客多喜欢怜花惜月,吟风颂雪,或赞其风流之姿,或扬其傲物之格,又好寄寓情志,更增风趣。落雪娆姿,有“急雪舞回风”之飒爽,有“故穿庭树作飞花”之情趣,有“漫踪江野,蝶舞飞扬一片白”之意境。冬雪漫漫,能登太行,可行西岭,凭万人共赏,容一人独钓,恣意洒洒,落落不可方物。《雪赋》所写之景所绘之境不知可是非凡姿态?赋本衍于《楚辞》承于《诗经》,《文赋》言“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汉代以磅礴的大赋为标榜,六朝则有抒情小赋蔚为壮观,体物写志都是辞彩斐然。《雪赋》与《月赋》被评论家们称为六朝小赋的翘楚,不知其才情又是何种风姿?
谢惠连其人:
南朝宋人,世居会稽,短暂一生只经历了二十七年寒暑。
孔子评柳下惠、绍惠为“不降志,不辱身,古之逸民也。”谢父以惠命名,看来期望颇高。究其文采,谢惠连尚算有所成就。《宋书》有载:“(方明)子惠连,幼而聪敏,年十岁,能属文,族兄灵运深相知赏,事在《灵运传》”,《诗品》也赞其“才思富捷”,“工为绮丽歌谣,风人第一”。他的诗笔调轻灵,用词清艳,如《秋怀》有“皎皎天月明,奕奕河宿烂。萧瑟含风蝉,寥唳度云雁,寒商动清闺,孤灯暖幽幔”之思;《捣衣》有“栏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之语,都算灵运锐思。族兄谢灵运也赞其才情,民间也船游有“大小谢”的佳话。梁简文帝称其文为“谢惠连体”,曾作《效谢惠连体》,文采风华摇曳,婉转多姿。原有《谢惠连集》6卷载于《隋书·经籍志》,今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谢法曹集》,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雪赋》其文:
枚乘《七发》假设楚太子与吴客的问答,司马相如《子虚赋》也设定子虚、乌有谈话,《雪赋》承其问答之体,而又拓展深意。梁王置酒邀宾,邹生、枚叟、司马相如为座上客。俄而雨雪,梁王授简司马,请辞赋,一者,情节展开自然无痕,行止自如,设计巧妙;二者,酒局假借司马邹枚而立,又“以相如为正文,以邹枚为后劲”(《孙评文选》卷二),以人立文,定下赋的高格调。赋以司马相如之口,由《诗经》《楚辞》历史的、文字的雪谈到眼前的、实在的景,着力描景,而避免了平铺直叙。首写雪前之状,四时将尽,寒气上升,焦溪干涸,汤谷凝固,火井熄灭,温泉结冰,沸潭不翻,热风不吹。家堵北窗,裸国着衣,河海起乌云,大漠扬飞沙;云气连延,雾霭重重,遮蔽了太阳和霞光,却是大雪将至。雪中景接着铺展而来。先有“霰淅沥而先集”,紧接着真正的雪花“纷糅而遂多”,由屋脊到楼宇,经门帘而入室,台阶下回旋,帷席旁飘舞,颇为灵动。末了,眼前万顷缟素,千岩银装,庭列瑶阶,林挺琼树。雪后日升,微阳照耀,“烂兮若烛龙衔耀照昆山”;冰柱凝成,倒悬檐角,“粲兮若冯夷剖蚌列明珠”。美景需有情志者怜赏,夜深幽静之时,风穿琼树,月透纱窗,雪映大地,无穷意味涌上心头。雪前、雪中、雪后景致随司马相如之口一一展现,粗犷笔目下的整体壮观,细腻语言中的灵动姿态无不一一浮现。
汉语言文学
20101614 伍小琼
继相如赋雪,邹阳接语歌雪,作《积雪之歌》与《白雪之歌》两首。文虽简短,却是作者升华之笔。赋中有歌,始于楚辞《渔父》篇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歌的出现,往往会使在情感上有所上升或转承。《积雪之歌》承接雪赋,续赞雪景,重情而淡物,《白雪之歌》笔调一转,“君宁见阶上之白雪,岂鲜耀于阳春”,嗟叹好景不长,感慨“年岁之易暮”,令人扼腕。篇末以枚承的乱辞收笔,借枚之口,分析白雪可赞的本质。白羽虽白却薄弱质轻,白玉虽白又空守贞洁,不如白雪的顺时而生,应时而灭,“值物赋象,任地班形”,遇净则净,遇污则污,无所用心亦无所营求,具有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邹阳之歌与枚承之乱,一方面映照篇首“召邹生,延枚叟”,一方面自然地情感过渡与转折,给整篇文章加入了层次感,错落有致而跌宕起伏。《雪赋》之评:
①为《雪赋》,以髙丽见奇。灵运见其新文,每曰:“张华重生,不能易也。”(《南史·谢惠连传》)
②二歌及乱,涉风比兴义。意味近古。二歌仿《招魂》语意,乱辞别为一体,又骚之变者。且歌者,诗人所赋之妙,实以其情非辞能尽,故形于声,而为歌。《雪》《月》二赋篇末之歌,犹是发乎情本乎义。若《枯树赋》簇事为歌?何情之可歌哉?此赋中间极精丽。后人咏雪皆脱胎焉。葢琢句练字,抽画细腻,自是晋宋间所长。其源亦自荀卿《云》《蚕》诸赋来。(元·祝尧《古赋辩体》巻六)
③及夜分雪霁,月出中天,流辉上下,皎然清映,又若坐予氷玉壶中,因命仆暖酒独酌,以箸扣舷,诵惠连《雪赋》歌,太白《问月》之诗,悠然其乐,浩乎自得,方是时,盖不知天地之为大,而吾身之为小也。(明·徐有贞《武功集》巻四《雪舫斋记》)④吾闻谢生作《雪赋》,托枚叔为歌词,至谓“白羽白玉,无所比方。阴凝以霏,不昧其洁。”韩愈赴裴尚书宴座中,指雪忼忾献诗,亦云:“自下何曾污,比心明可烛。”然则天下惟雪之无所于累也哉?《雪赋》曰:“纵心浩然,何虑何营。”韩愈云:“隐匿瑕颣,増髙未危。”志雪之谓也。(清·毛奇龄《西河集》巻六十三《志雪堂记》......《雪赋》的文采无可争议,而其高丽之处,并不仅限于其谋篇布局与辞藻运用,还有其独特视角与立意。历来赞雪之作或是单纯赞其美色,或由其白而升华出高洁的品质,而此篇先赞美景,又转迟暮之思,最后却说雪最可赞的是其“因时兴灭”的特质,这种立意可以说是赋的新发现。当然,这种思想也并非凭空出世,它其实也是士大夫在人格取向上产生的心理认同危机的一种体现。在六朝的转型时代里,儒道释三家言论纷纭,传统的“节”也开始收到挑战,士大夫何去何从?如何在新的时代找到准确的定位,成为争论的话题之一。而《雪赋》中我们能明显的读出一种以超然心态与世沉浮的追求。
第二篇:【读书札记】雪
【读书札记】雪
景色真的很美,在白皑皑的雪地上,不时能看见
一、两株血红色的梅花,而这
一、两株梅花让我赞叹不已,而且,梅花在雪中显得格外耀眼。我顿时呆住了,我站在那里呆呆的想:为什么呢?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他在暖洋洋的阳光下不傲然挺立,在这么寒冷的雪里它却这么精神、这么秀气,而且现在连个太阳也没有,按常理来说,这时,它应该已经臣服于雪了呀!终于,天,再次给予那一两株梅花施展灵魂的机会。雪,再一次,从天上缓缓飘落。这时,我发现,那
一、两株梅花无论在多大的风中、多大的雪中,都会傲然挺立,不会低头折节,因为它是最有骨气、最有灵魂的梅花啊!
六年级:孙丽婷
第三篇:【读书札记】雪范文
【读书札记】雪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为明朗的一篇。它的景物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文章描写了江南与北方的雪景,并在对比中体现出作者的倾向。江南的雪是美的,但它是温润的美,相比而言,最值得称赞的还是在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通过两个地区的雪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冷酷黑暗的社会强烈的不满和无比愤慨的感情,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赞颂和同黑暗势力作坚决斗争的革命情怀。这一情感取向,阅读时需要仔细辨析。鲁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例如,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后,用了一个峻急的“但是”,转入对“朔方的雪”的描述。看似并不需要转折,可加上这个“但是”之后,情感的倾向性更加明显了。这一点需细细体会。
六年级:匿名
第四篇:【读书札记】《三国演义》之身在曹营心在汉
【读书札记】《三国演义》之身在曹营心在汉
曹操非常欣赏关羽的为人和武艺,一心想收服关羽,回到许昌后,曹操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专门宴请关羽,还封关羽为偏将军。
关羽虽然投降了曹操,可是始终念念不忘刘备。真可谓身在曹营心在汉。几天以后,袁绍派大将颜良领兵十万攻打白马,曹操亲自率军队迎战。两军摆开了阵势,颜良一马当先,前来挑战。曹操命令大将宋宪主动挑战。颜良拍马向前,只三个回合,颜良大喝一声,手起刀落,斩了宋宪。曹军大将魏续见宋宪被杀,纵马冲到颜良面前。颜良也不说话,拍马迎战,只一个回合,魏续又被颜良一刀劈死了。
六年级:zyx qq1294958142
第五篇:【读书札记】余秋雨《阳关雪》
【读书札记】余秋雨《阳关雪》
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显露出艾略特的《荒漠》。这里正是中华汗青的荒漠: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叫嚣,如注的热血。华夏慈母的鹤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家园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跟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我信托,死者临亡时都是面向朔北敌阵的;我信托,他们又很想在最后一刻回过甚来,给认识的土地投注一个眼光。于是,他们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
山西太原清徐县清徐县南营留小学五年级:陈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