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时间:2019-05-13 09:3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二单元测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第一篇: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汉卿与莎士比亚悲剧特点对比

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设臵人物来推动剧情发展上,都突出了主要人物的重要性和次要人物的辅佐性。他们的悲剧中,都只有一个突出的中心人物。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中心人物自然是含冤赴死的窦娥,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中,中心人物则显而易见地分别是哈姆莱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当然,莎士比亚的另外两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心人物是处于矛盾旋涡中心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两对情侣,但他们都是可以当做一体看待的。两位戏剧家的核心人物设臵手法,区别于后来出现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双主角,甚至多主角的戏剧人物设臵,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臵手法,符合单一戏剧线索的要求。关汉卿的戏剧人物全部是善恶分明、正邪明晰的典型人物。正面人物就是一身正气、意志坚定、抗争到底的典型;反面人物则是狡猾奸诈、恶毒卑鄙、瞒上欺下的典型。这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体现了由于时代的限制,文人思维的固定性一时无法改变。相比之下,莎士比亚的人物则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他所描绘的每一个英雄都有其自身不可消弭的缺陷:哈姆莱特的优柔寡断、奥赛罗的嫉性冲动、麦克白的好胜野心等等。这些都是人类性格共有的缺憾,这样的处理,使得英雄的形象既不被刻意夸大,又显得明朗鲜活、真实可信。

关汉卿的悲剧《窦娥冤》说的是劳动妇女受欺压冤枉的故事,主人公自然是社会的底层百姓,而且还是在封建时代地位最卑贱的女性形象。她们力量微薄,信任所谓的王法,寄希望于皇家任用的所谓清官,然而却总是事与愿违。这部悲剧既揭示了剧中主人公受压迫被欺凌的悲惨命运,也颂扬了她的坚毅反抗精神。而莎士比亚的主人公则必须是贵族。这是由他所处时代的局限和受到古代希腊罗马悲剧传统的影响所造成的。那时的人们认为,只有在拥有高贵血统和高尚灵魂的贵族男女身上,才有可能演绎灾难性的悲剧。而低贱的平民是没有资格成为悲剧主角的,他们的故事只能被写入喜剧中供人嘲弄。

造成人物命运的原因,中外两位戏剧家的看法也不一致。关汉卿的人物之所以最后陷入悲剧的结局,大多是因为社会势力和当权者的残暴,及异族对汉民族的残害。所以,他会安排一系列代表社会病态的丑恶与奸邪,如抢劫、霸占、巧取豪夺、贪赃枉法等恶行来造成主人公的悲剧。可见,他表现的是悲剧的客观性。莎士比亚则相反。他强调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该自己负责。另外,他的悲剧还存在人物被命运摆布,逃不出命运的宿命论色彩。

1.下列对“这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形成的原因之一是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传统。B.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充分体现了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的特点。

C.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与中国戏曲中不同角色用不同脸谱作标志的方法有关。D.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有其深刻的中国戏曲角色脸谱处理的背景原因。

2.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对造成戏剧人物命运原因的认识有所不同。下面与之有关的解说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关汉卿戏剧表现的是人物悲剧的客观性,而莎士比亚戏剧则表现人物悲剧的主观性。B.关汉卿戏剧中的人物陷入悲剧的结局大多是社会原因所致,而莎士比亚剧中人物陷入悲剧则是自身原因所致。

C.关汉卿戏剧往往安排一系列来自社会环境方面的病态恶行造成主人公的悲剧,而莎士比亚戏剧则没有此类刻意的安排。

D.关汉卿的戏剧反映了社会环境是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而莎士比亚戏剧将人物命运归咎于主观原因,故具有宿命论色彩。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两部悲剧虽然中心人物分别是一对情侣,但仍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置法。

B.莎士比亚突破了时代的限制和文人思维的固定性,因此他的戏剧中所塑造的人物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

C.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主人公窦娥的悲剧,既是社会对底层百姓压迫欺凌所致,也是主人公信任王法,寄希望于清官所致。

D.无论是戏剧人物设置还是戏剧人物描绘,无论是剧中主人公身份还是造成人物命运原因的揭示,关汉卿和莎士比亚都各不相同,体现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刑部尚书富察公神道碑

(清)袁枚 公讳傅鼐,字阁峰。先世居长白山,号富察氏。祖额色泰,从太宗文皇帝用兵,有大功。子四人,次子骠骑将军噶尔汉辅圣祖致太平,生公。

公眉目英朗,倨身而扬声,精骑射,读书目数行下。年十六,选入右卫,侍世宗于雍邸。骖乘持盖,不顷刻离。雍正元年,补兵部右侍郎。年羹尧以大逆诛,穷其党,公谓廷臣曰:“元恶已诛,胁从罔治。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诸王大臣以公语,平反无算。岳兴阿者,九门提督隆科多子也。隆柄用时礼下于公,公不往。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上疑公与隆有交,谪戍黑龙江。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

先是,公在上前尝论准噶尔情形,上不以为然。用兵数年,所言验;乃召公还,予侍郎衔,命往军前参赞。未行,仍命入宫侍起居。上违和,医药事皆公掌之。

十二年春,命公观兵鄂尔多斯部落。中途,侦贼数万,掠地西走。公即赴拜达理,请于大将军马尔塞曰:“贼送死,可唾手取也。鼐远来,虽兵疲,犹能一战。惟马力稍竭,愿大将军给轻骑数千助鼐。事成,归功将军;事败,鼐受其罪。”马嘿然,再三云不应。公愤激,自率所部出,与贼战,大败之,获辎重、牛畜万计。卒以马病,不能穷追。事闻,天子大悦。赐孔雀翎,移佐平郡王军谋,斩大将军马尔赛徇于军。

会贼有求降意,而盈廷诸臣皆欲遣使议和罢兵,上问公,公叩头曰:“此社稷之福也。”上意遂定。即命公同都统罗密、学士阿克敦往。公闻命驰抵策凌部落。策凌集十四鄂托、十四宰桑合而见公,曰:“议不成,公不归矣!”鄂托、宰桑者,华言十四路头目也。公叱曰:“出嘉峪关而思归者,庸奴也!某思归,某不来矣。今日之议,事集,万世和好;不集,三军露骨,一言可决。”诸酋相目以退。翌日,策凌如约缮表,求公转奏,并遣宰桑同来,献橐驼、明珠等物。

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王不能堪。世宗责公曰:“汝知果亲王何语而又误耶?”公亦不能答也。世宗崩,今上登极,迁刑部尚书。以误举参领明山、失察家人两事落职。入狱,病,刑部尚书孙公嘉淦奏请就医私第,许之。薨于家。年六十二。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羹尧以大逆诛,穷其党

穷:穷究,彻查 B.卒以马病,不能穷追

病:生病 C.斩大将军马尔赛徇于军

徇:示众 D.事集,万世和好

集:成功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 B.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 C.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 D.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 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羹尧被诛杀后,傅鼐能从大局出发,劝说朝廷大臣对胁从的人不予治罪,使无数人得以平反昭雪。

B.傅鼐在察看军情途中偶遇贼军,在兵马疲惫无援的情况下,仍大败贼军,获得皇上的嘉奖。

C.作者对傅鼐的举荐有误和失察家人的过失并不隐讳,对主人公生平的记叙客观真实。D.果亲王掌权时,群臣都对他唯唯诺诺,只有傅鼐刚正不阿,直言不讳,当面具体指出他的错误。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元恶已诛,胁从罔治。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

(2)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回答问题。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8.“遥岑”三句是写山,采用了什么手法?请作简要分析。(5分)

9.“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几句,有人说这一典故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你如何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在《将进酒》里悲叹时光如水,人生易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抒写人世恍如一梦,何不以酒祭月,排遣苦闷,获得精神自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表现英雄人物跃马扬鞭、驰骋疆场、横扫千军的风采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熬至滴水成珠(节选)

池莉

前天傍晚,天空静穆,晚霞明丽,西天已然跃出一颗耀眼的寒星。我喜欢在这样的时刻外出散步,便迎着那颗星星走去,悠然淡然。

半路遇上了一位男邻居,推着一辆婴儿车。一个婴儿,在天地之间,端然大方地熟睡着,皮肤如此洁净细嫩,嘴唇如此新鲜红润,眉眼与鼻子,生得如此横平竖直。我的天!刚满月的婴儿居然是这样的面目俊美和慈祥啊!而且居然是这样的娇小啊!娇小得我简直不敢碰他,伸出去的手指不知不觉又收了回来,生怕碰坏了这样娇小的俊美和这样娇小的慈祥。我自己也有孩子,我自己也是从婴儿成长起来的,怎么以前我一点都没有意识到婴儿娇小成这个样子而且完美到这种程度呢?我也不知道怎么才好,简直一塌糊涂,散步到天黑也忘记回家。一路走来走去,都是认真地回忆与辨识我女儿的婴儿时代,用刚才那婴儿的娇小,去证明世上所有婴儿的娇小,包括我自己的。原来我竟然识不得生命之小呢!①

有一邻居,在二楼阳台吹笛。想必是一个专业笛手,吹了多少年的,笛声婉转,把人的千般柔肠万般情感都勾引出来了。这个时候,我立在湖边,湖水汤汤,烟波浩渺,天幕上的那颗星星一直与我对望。这生生不息的人世啊!就是从这般的娇小开始的吗?这娇小的、俊美的、慈祥的生命啊!爱得叫我连一个“爱”都说不出来了。

最近,我在后院的菜地里撒了一把萝卜籽。几天以后的一个清晨,我忽然发现,出萝卜苗了!可以重达公斤的萝卜,它的苗却幼小得不可思议:细长的茎纤细如发丝,孱弱地弯曲着,竭力顶住两片绿色的叶;而这叶,亦小得仅仅是因为有黑色泥土才得以被衬托出来。我连忙返回书房,取来老花镜,戴上,蹲在田头,认真端详萝卜苗。我用手指碾碎了一疙瘩又一疙瘩的泥土,轻轻培在萝卜苗的根部。与这样孱弱的小生命共处,你会感到人类的强大,感到自己有满腔的怜惜。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我就开始惦记它们,我得适时地为它们浇水、松土、施肥、间苗、除虫,让它们顺利成长。我当然知道,农事一旦做起来,就跟抚养孩子一样,有着没完没了的琐事,还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体力活。但是我会做下去的,一个人,即便是面对孱弱的萝卜苗,一旦由衷地产生了郑重的情感,那也该是一种掷地有声的承诺。

其实我做过农活。我17岁的时候是知青,曾经在田野上劳作。现在于后院种菜,依靠的就是知青时代获得的经验。然而,到了现在,我才以前所未有的真实发现了萝卜苗的纤弱,并对它们产生了抚育者的责任感。而当年,17岁的我,被下放几个月之后,就靠一篇文字优美的作文,被贫下中农选拔到大队小学当教师去了。尽管我在所有的假期里,都积极投入到生产队的农活之中,还是从来没有把萝卜苗或者白菜苗看在眼里。少年意气,眼睛看见的都是大,成年以后才逐渐发现小。②当过农民三十年之后,我才在自家后院里回归田野。在48岁这年,我第一次认认真真地看清楚了萝卜苗,才知道心疼它们,才意识它们都是生命,也才意识到我自己也曾经是这样的纤弱细小。我恨不能回过头去,做一次自己的母亲,一个意识清醒的母亲,好好端详自己,好好心疼自己。

这是三十年的时间。在三十年的时间里,吃苦耐劳也不少,生儿育女也曾经历,却犹如没有看到目的地的火车,只管轰隆隆地一径朝前开去。某一日的黄昏,有瑰丽晚霞,去散步,眼界忽然被打开,才真正认识了婴儿和萝卜苗。一瞬间,眼里有了,心里也有了。人世间,不管动物、植物,小生命总是大事情。

(选自《池莉文集》)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在第二段,作者对婴儿主要进行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突出了婴儿的俊美与慈祥。

B.无论是开头的景物描写还是第三段写邻居的笛声,都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

C.作者精心地照料萝卜苗,是因为农事比抚养一个孩子有着更多的没完没了的琐事。

D.作者在青年时代是做过农活的,只不过那时没有对小的生命进行过深入的思考。

E.随着作者年龄的增长,在当过农民之后的三十年里,作者逐渐地对纤弱细小的生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2)仔细阅读第二段,说说作者笔下的婴儿有什么特点?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

(3)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6分)

①原来我竟然识不得生命之小呢!

②少年意气,眼睛看见的都是大,成年以后才逐渐发现小。

(4)在人生历程中,人们对“大”与“小”的认识有哪些变化?你对“大”与“小”有哪些认识?(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吴孟超:“医学是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

李秀婷 李珺

50多年前,吴孟超选择进军肝胆外科时,国内这一学科还是一片空白。如今,他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尽管已是九旬高龄,他仍坚守手术台,每周都要安排一两台手术。2013年,他甚至为自己的女 儿做了肝癌细胞切除手术。他说,“即使有一天,倒在手术室里,也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向肝脏外科进军连闯“禁区”

肝脏血管密集,纵横交错,手术中极易引发大出血。50多年前,肝脏手术在国内被视为生命禁区。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肝癌患者占了世界患者数量的一半左右,而当时肝癌手术的成功率却是零。

从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以后,吴孟超在老师、著名外科学家裘法祖的建议下,选择了当时在我国还是一片空白的肝胆外科,接连闯过了肝脏手术的多个禁区。

1959年4月,吴孟超小组制成了中国第一具能满足科研需要的肝脏腐蚀标本,中国医生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肝脏内的血管分布;他创立“五叶四段”新理论,提出肝脏解剖在外科临床上分为“五叶四段”最为实用;为解决肝脏手术临床的出血难题,他尝试了“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常温下无血切肝法”的实验,并取得了成功。

1960年3月1日,他在常温下主刀完成了中国第一例成功的肝脏手术,闯入了“禁区”;1963年,他成功地实施了中肝叶切除术,突破了“禁区中的禁区”;1975年,他成功地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重达18公斤的特大肝海绵状血管瘤,并发明了捆扎治疗血管瘤的新方法,使外科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成功率达到100%。

“光靠开刀解决不了肝癌的问题,基础研究非常重要。”作为外科医生的吴孟超分外注重基础研究,力排众议,扩大了实验室规模,组建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胆外科专科研究所。正是这种远见卓识,使他“实现了从一名外科医生向一位科学大家的跃升”。

从医60多年来,吴孟超为14000多名肝胆癌症患者做过肝脏手术,从未放下过手中的手术刀。他在实践基础上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肝脏外科关键理论和技术,建立了中国肝脏外科的学科体系,为国内外培养了超过1000名肝胆外科人才。

吴孟超平时态度温和,但一站在手术台上自然就会流露出一种威严,握紧手术刀的双手有力又坚定。他动情地说:“我现在90多岁了,攻克肝癌,在我这辈子大概还实现不了,所以我需要培养更多人才,把这个平台铺好,让以后的人继续往前走。”

对待肿瘤“快、准、狠”对待病人“慢、拙、仁”

吴孟超的同事、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曾说,“吴氏刀法”对待肿瘤“快、准、狠”,对病人则是“慢、拙、仁”。吴孟超在病人中的口碑极好,除了精湛的手术技术,还因为他对待病人总是如春风般温暖。

“你是哪里人,家里有几口人?”面对千里迢迢前来求医的病人,他总是会先跟病人聊聊家常,让病人消除紧张的情绪。冬天的时候,他会先把手捂热,再去触碰病人的腹部做检查;他还坚持在确保诊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给病人用便宜的药,减少重复检查。

护士程月娥说,吴老问诊很仔细,往往看一个病人要问上半个多小时。由他负责过的病人,总会被吴老不经意的小细节所感动:检查时顺手拉上屏风,检查完后顺手掖好被角,并弯腰将鞋子摆放好。

2005年,吴孟超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参评时,上级派人来考核,他原定的手术需取消。但吴孟超却坚持不能推迟手术,只因病人是一位穷苦的病重 农民,来上海住院的钱都是村里一点一点地凑起来的,“多住一天院,对他们都是负担。”

吴老有20字“养生口诀”——心态平衡,脑子常用,手脚常动,管住嘴巴,定期体检。他保持平和心态,平淡面对各种殊荣和各种烦恼,一心投入医学研究中,把每天查房、定期门诊和为患者做手术看做是身体锻炼。

“我觉得医生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可以指导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做得好的话,能够得到病人的尊重,那是其他职业很难体会到的一种感觉。”吴孟超说得很实在。在他的影响下,三个子女也都学医。

“医学是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吴孟超白眉微动,慈祥地笑着说。

(2015年12月17日《南方日报》)相关链接:

①吴孟超,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22年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马来西亚归侨,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擅长肝胆疾病的各种外科手术治疗,尤其是肝癌、肝血管瘤等疾病。2011年5月,中国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百度百科”词条“吴孟超”)

②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颁奖词)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本文全面介绍了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的生平概况,突出了他献身医学事业、专攻肝胆外科的感人事迹,选材精当,不蔓不枝。

B.在吴孟超进军肝胆外科之前,国内这一学科还是一片空白,当时肝癌手术的成功率也是零,直到1960年3月1日吴老主刀完成了中国第一例成功的肝脏手术。

C.吴孟超认为,医生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可以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如做得好,还能得到病人的尊重,因而有着从事其他职业无法体会到的一种光荣感和幸福感。

D.吴孟超心态平和,淡泊名利,把工作当事业来做,“一生只挖一口井”,在中国肝胆外科方面取得卓越贡献,在学养和人品方面也堪称世人楷模。

E.本文很注重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和心理描写,特别在典型细节上下功夫,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慈祥而坚毅的外科医生形象。

(2)吴孟超为何毕生钟爱肝胆外科?请结合材料,加以简要分析(6分)

(3)吴孟超是如何“实现了从一名外科医生向一位科学大家的跃升”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4)吴孟超说:“医学是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并联系现实医患关系,简要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民国时期,声名显赫的银行家群体一度是国家和社会的中坚力量,然而不知何故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群体很快便________了。

②丰收的秋天已经远去,萧瑟的冬日悄然降临,曾经活跃在田野里的各种动物都已 ________,雪花漫天飞舞着,为大地披上了一身银白色的服装。

③正如伟人所说的那样,一切稳固的东西都会 ________,一切神圣的东西都将遭到亵渎,很多企业早已明白,在这个时代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生意。

A.烟消云散

销声匿迹

风流云散

B.风流云散

烟消云散

销声匿迹

C.风流云散

销声匿迹

烟消云散

D.烟消云散

风流云散

销声匿迹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为了打造一流的产品,在首钢京唐公司管理制度、工艺技术和大型装备上,构建了从冶炼到轧材一整套完整的工艺稳定、质量保证体系。

B.我市明年将扩大新区的建设力度,力争把它建设成为集办公、旅游、教育、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

C.一个人之所以变坏的原因,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更主要的是没有把握住自己。

D.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度至2013年度中央国家机关招考公务员报名并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数,分别为130.5万、123.4万和138.3万,大家对“国考”依然热情不减。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一些年轻导演的亮相,尽管对青春类型片做出了有效而有创新的开拓,在艺术上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探索意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者因过度地拔高而沦为浮夸和臆造现实的境地,暴露出伪浪漫主义的病相。

①而对于精神层面亮点的开掘与提升则所涉有限

②部分青春片作品仅仅满足于青春故事的时尚性编织

③但在青春的当代性及其内涵的开掘上以及思想、文化正能量的凝聚上

④则显然尚存在着若干问题和不足

⑤缺少对未来的憧憬

⑥或者因过分自恋而流于灰暗、扭曲

A.①②⑥⑤③④

B.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⑥②①⑤④

D.③④②①⑥⑤

16.观察下面的漫画,简述漫画的内容,并说明其深层含义。(5分)

(1)内容:

(2)含义: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①

,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反对冷战思维,倡导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呼吁摒弃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旧思维,彰显的正是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中国坚持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不觊觎他国权益,不嫉妒他国发展,③

,决不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坚守的正是中国立场、中国态度。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中世纪的石匠雕刻出了用于装饰哥特式教堂的怪兽状滴水嘴。它们有的位于教堂的上端,有的藏在飞檐后面。总之,在地面上无论站在何处,人们都无法看到这些滴水嘴。然而石匠们仍然精心雕刻,哪怕知道一旦教堂完工,脚手架拆除,他们的作品将永远不会被人看到。据说,他们雕刻的东西是给上帝看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第二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语文

必修2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清楚。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Ⅱ卷请务必用直径........

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纸上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

一、基础知识题(2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选项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袅(niǎo)娜敛裾(jū)涸(hã)辙煤屑(xiâ)....

B.霎(chà)时一椽(chuán)梵(fán)语混(hùn)沌 ....

C.愆(qiān)期杂糅(róu)自缢(yì)芰(jì)荷 ....

D.谣诼(zhuó)乘(chãng)凉溘(kâ)死匝(zā)道....

2.下列各选项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蓊郁丰姿落寞斑驳陆离没精打采

B.点缀馍馍闲暇众志成城杯水车薪

C.陨落青衿笙箫呦呦鹿鸣溘然长逝

D.婆娑迁徒瞥见揠苗助长物事人非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空格处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的路;白天也少有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②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不到十足。③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A.幽静品尝软弱B.幽僻品尝柔弱

C.幽僻赏玩柔弱D.幽静赏玩软弱

4.下列各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救援队上下一心,夙兴夜寐,克服困难,为灾区人民排忧解难,救死扶伤,....

赢得好评。

B.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C.我疲累于灰暗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之鲋盼等着雨水!....

D.三鹿奶粉事件之后,国内各大奶制品公司纷纷信誓旦旦地对自己产品的质量作出....

保证,但消费者却并不买账。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感动中国”将镜头对准生动的现实生活,聚焦于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解读了平凡中的伟大。

B.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来,广为传布,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C.近视患者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配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而不戴眼镜。

D.孔卡这个名字对没看中超联赛的人可能还有些陌生,但对那些足球迷是很熟悉的。

6.下列的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散文家。其散文《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都脍炙人口。郁达夫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有《沉沦》《迟桂花》等。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春秋和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按照内容可以分为风(民间歌谣)、雅(祭祀乐歌)、颂(宫廷乐歌),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C.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诗经》里的《国风》与《楚辞》中的《离骚》并称为“风骚”,分别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传统。《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D.《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木兰辞》被誉为“乐府双璧”。《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所选编的《文选》。

7.下列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謇朝谇而夕替幸可广问讯

B.咥其笑矣偭规矩而改错何方圜之能周兮

C.士之耽兮还部白府君忳郁邑余侘傺

D.契阔谈讌进不入以离尤兮终老不复取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含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愆:改变 .

B.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 .

C.于嗟鸠兮,无与士耽耽:沉溺 .

D.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靡:无,没有 .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含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逆:预料 .

B.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

C.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遗:遗留 .

D.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适:出嫁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为仲卿母所遣/君家妇难为B.戒之慎勿忘/慎勿违吾语....

C.谢家来贵门/多谢后世人D.苟余情其信芳/自可断来信 ....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①对酒当歌,人生几何②偭规矩而改错....

③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④汝岂得自由....

⑤怨灵修之浩荡兮⑥佩缤纷其繁饰兮....

⑦芳与泽其杂糅兮..

A.③⑤⑥B.①④⑦

C.②⑥⑦D.②③④

二、古代诗歌鉴赏(3分)

12.阅读下面一首汉乐府,选出理解赏析不当的一项()

长 歌 行

《乐府歌辞》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A.

一、二句表现了植物茂盛的园圃里充满生机。但末尾“晞”字,暗寓着旺盛之中时光将一去不返的微妙意思。

B.

三、四句写温煦的春天传播着光和热,以德惠恩泽施予万物,从而使大自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C.

五、六句写出了大自然的另一面,由盛而衰,由生长而消亡。但其中也暗含第二年春天一到,它们又会蓬勃地生长。

D.

七、八两句用百川东流入海不再西归为喻,既将道理加深,也加强了说服力,从表现上是一种“蓄势”,从而水到渠成地用最后两句点出主题。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13—17题(12分)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灞水),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野鸡叫的声音),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一种落叶乔木)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故山殊可过过:越过 .

B.足下方温经方:正在 .

C.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间:疏远 .

D.轻鲦出水,白鸥矫翼矫:矫健 .

1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近腊月下,景气和畅B.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

C.此时独坐,僮仆静默D.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⑴ 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⑵ 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

B.⑴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⑵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

C.⑴ 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⑵ 以我应他人 ..

D.⑴ 因驮黄檗人往⑵ 因求假暂归 ..

第Ⅱ卷

16.第二段中哪些句子写的是视觉形象?哪些句子写的是听觉形象?(迁移原句作答,17.请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四、填空默写(8分)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淇水汤汤。女也不爽,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九死其犹未悔。

⑶ 屈心而抑志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民生各有所乐兮,_______________。虽体解吾犹未变兮,_____________________。⑸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⑹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

五、阅读文章,回答19—21题(17分)

报 秋

宗璞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得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玉簪花精神罢。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迁移过程中错一字扣1分)(4分)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住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是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原故,不容虫豸近身。

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19.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

⑴ 作者为什么吃惊?(不超过8个字)(2分)

⑵ 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不超过10个字)(3分)

20.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1.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8分)

⑴ 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不超过26个字)

⑵ 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不超过26个字)

六、语言表达运用(6分)

22.下面是一则请假条,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不妥当的地方,请指出并加以改正。(3分)

请假条

昨天下午放学后,我在骑车回家途中,不慎跌倒,扭伤足踝,不能到校学习,需要请假,务必批准。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学生:李明

2013年12月13日

23.古诗词中有很多描写“水”“花”“月”的诗句,你能想到哪些?请任选一个主题,写出三个诗句。(3分)

七、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

痕 迹

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

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

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和你心灵得到实质的痕迹。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和痕迹,只是这脚印和痕迹中,有的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又有些什么感悟呢?

请以“成长的足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记叙文。

第三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

学校考查的出发点是测试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这一出发点可以繁衍出成千上万套试卷习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希望能帮助你们。

单元检测题

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窒(zhì)息契(qì)据蹒跚(pán shān)临文嗟(jiē)悼

B.骚(sāo)动执拗(niù)瞌(kē)睡桂棹(zhào)兰桨

C.褴褛(lán lǚ)轧(zhá)票谄(chǎn)媚猥(wěi)不相烦

D.游说(shuì)木栅(zhà)酝酿(yùn niàng)村墟夜舂(chōng)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改建赚钱监督鱼肉荤腥

B.致敬莴苣怜悯爱搽些粉

C.废墟利润纠缠名额限制

D.迟钝流氓凭征朝阳晖映

3.下列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B.可是,结论呢?用温情主义吗?不,不!他们所采用的方法,只是用廉价而没有“结合力”的“包身工”来替代“外头工人”而已。

C.某幼儿园老师指着一名环卫工人的孩子教育其他小朋友说:“你们若不听话,将来也得像他父母一样去扫大街、掏厕所!”

D.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 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4.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老人短短的一席话,道出了历经种种磨难后的人生领悟,其博大的胸襟也在那一刻昭然若揭。

B.面对这样一本文不加点且没有任何注释的古书,求助于工具书只是一个方面,还得学些断句知识。

C.刘大妈满心欢喜,她多么希望这一对反目成仇的父子早日破镜重圆。

D.乔光朴放着轻车熟路不走,明知现在基层的经最难念,却偏要下去。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电子工业要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人才是十分重要的。

B.文章对环境污染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引起人们对环境科学的重视。

C.心理健康思想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我国战国时代的《内经》一书中,就有心理因素在人体疾病的发生、诊断和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

D.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步伐,除了要尽力争取国内外投资,建设好基础设施,努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之外,搞好节水农业,办好乡镇企业,也是能否发展西部经济的一条重要的路。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挡眼有石塑一尊,近似昨夜见到的神貌。甲,皆先生手迹。乙,罗池东侧有柑香亭,丙,祠北有衣冠墓。这些名目,只要粗知柳宗元行迹,皆耳熟能详。

A.甲②乙④丙⑤ B.甲①乙③丙⑥

C.甲①乙④丙⑤ D.甲②乙③丙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中国咏花诗词的历史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它通过人们对花卉的审美态度和欣赏情调,曲折地反映了人的种种处境和对生活的理解。我们在阅读鉴赏咏花诗词的同时,考察历代诗人、词人的不同的创作心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境界,是很有趣味的,这对我们的鉴赏活动也颇有益。

这种创作心态,粗略地看有两大类,一类侧重于表现客观自然,是欣赏自然的活动;另一类侧重于表现主观感情,是感情物化的活动。前者仍是自然世界的反映,后者则已进入感情世界了,自然的花草仅仅是进入感情世界的媒介罢了。后者在咏花诗中佳作最多,价值也更高。这两大类作品,在艺术境界(诗境)上,又表现出不同的层次。

首先是表现感官感受的“物境”(王昌龄《诗格》)。着眼于花卉色香形态的描述,是即目即景、直接感知的形象。在创作上表现为“巧构形似”,追求审美客体形貌的逼真再现,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如白居易的《山石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云:“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焰火欲烧人。”真是“吟之未终,皎然在目”。又如章质夫的《水龙吟》状杨花飘飞,同样妙到毫颠,云:“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我们欣赏这类诗词,比较容易看出其好处,如食雅梨,入口便化。这些创作,是典型的模仿自然、通过艺术再造自然的活动,以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为乐。亚里斯多德在探讨艺术创作的自然原因时认为,模仿能使人们得到满足,确实是这样。

不过这种“似”,还仅仅处于“形似”的境界。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诗也一样,故需要再进一步转向表现审美客体作用于审美主体感官而产生的某种特殊感受,以获得“传神”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如韦庄写白牡丹,全然撇开其形态,只说“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惟觉一庭香”。表现素花溶化在月色中,不见其花,惟闻其香的特别感受,唤起人们固有的审美体验,那么白牡丹皎洁芳香的幽雅神貌,便可思而得之。在这里,并不仅仅直接诉之感官,同时要通过联想来意会。范成大《霜天晓角》咏梅云:“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也是舍其形而摹其神,皆有画笔难到的效果。这正像唐人戴叔伦所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无疑我们欣赏这类诗词作品,需要有一番沉潜涵咏的功夫,甚至要通过想像,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去补充、生发。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欣赏也是一种再创造的活动。

7.对“趣味”一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是一种饶有兴趣的事。

B.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了解了古人的花卉栽培情况。

C.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时产生的艺术审美情趣。

D.咏花诗词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审美价值。

8.从文中看,对“模仿能使人们得到满足”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诗人以追求审美客体形貌的逼真再现为务,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

B.我们欣赏这种诗词时,比较容易看出其好处,如食雅梨,人口便化。

C.创作的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符合人们欣赏时直接感知形象的需要。

D.诗人通过“巧构形似”的艺术再造自然活动,以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为乐。

9.不属于“获得‘传神’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的一项是()

A.白居易《山石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产生了“吟之未终,皎然在目”的艺术效果。

B.韦庄写白牡丹,不见其花,惟闻其香,便可知白牡丹皎洁芳香的幽雅神貌。

C.范成大《霜天晓角》“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是舍其形而摹其神。

D.戴叔伦的“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10.根据全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咏花诗词历来以最能表现诗人主观感情世界的诗品为上乘之作。

B.我国古代咏花诗词首先追求“形似”,其次追求“神似”,以表现作者的主观感情。

C.我国古代咏花诗词只有通过“神似”,才能体现其历史认识价值与艺术审美价值。

D.我国古代咏花诗词往往通过“神似”,以体现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爱好或玩乐亦有高下之分:有人嗜麻将,有人好围棋,有人喜读书,高下则大异;同是集邮,有人为了艺术,有人却为了赚钱,相去也甚远。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或者是否从中领悟到了什么?请联系现实生活,以“生活中的爱好”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参考答案:

1.C(“轧票”的“轧”读gá)

2.D(“凭证”的“证”)

3.A(“劳斯莱斯”要加引号)

4.D

5.B

6.A

7.C(A判断过于简单、笼统;B“趣味”的内涵太偏狭;D搞错了主体对象,不应是“咏花诗词”)

8.B(此项属于鉴赏活动,不是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模仿)

9.A(此项属于通过艺术再造自然的活动)

10.A(B项“首先、其次”的判断不妥当;C项“只有……才能”的判断绝对化;D项之意文中没有)

11.略。

第四篇: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4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应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2、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学派对商人抱有强烈的偏见,认为商人“轻义”,以致商人总是被排在四民(士农工商)之末。在儒家学派看来,主要是因为商人 A.不读儒学,文化浅薄

B.忙于经商,行为粗疏

C.自由平等意识强烈对君主统治构成威胁D.行为有违 “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

3、(2010·北京模拟)右图是位于山东临淄城南的稷下学宫,约创办与公元前4世纪中叶,是当时中国最大规模的中华精神汇聚处,最高等级的文化哲学交流地。稷下学宫的出现说明

A.齐鲁大地自古就有重视文化的优良传统 B.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和发展 C.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D.春秋时期齐鲁大地思想活跃,哲学家辈出 4、1948年在起草《世界人权宣言》过程中,中国代表张彭春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翻译成“conscience”放进宣言之中,并写入了宣言的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

A.礼

B.义

C.仁

D.忠

5、“百家争鸣”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包括()①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③确立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④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7、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被一些学者称为“专制君主参谋集团”的学派是:

A .儒家、B .墨家

C .法家

D .道家

8、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变为官方学说,主要是因为()

A.儒学内部的改造

B.统治集团的斗争 C.社会环境的变化

D.其他学说的衰落

9、董仲舒对儒学思想加以改造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时代特色”是指()

A.新儒学的内容更加丰富 B.新儒学适应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C.新儒学抛弃了传统儒学的陈旧观念 D.新儒学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

10、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A.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D.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11、朱熹与陆九渊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两位重要的哲学思想家、文化教育家,前者集理学之大成,后者开心学之体系,由于二人称名于同一时期,且学术观点相异,故自鹅湖之会始,二人争论不休。那么他们最大的分歧是:

南昌市城雕·鹅湖之会

A.朱熹主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陆九渊强调“心”是宇宙的本源

B.“天理”是不是 “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C.是否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D.是否进行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12、“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明朝一位学者说,“真理已明白地显示于世界.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下列哪句话能为这位学者提供依据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

13、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四句流传千古、至今不衰的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从其内容看反映了

A.程朱理学

B.阳明心学

C.李贽“异端”

D.经世致用思想

14、“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 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致良知

15、康熙称赞他说“文章言谈之中,全是天地之正气、宇宙之大道。朕读其书,察其理。非此不能知天人相与之奥,非此不能治万邦于衽席,非此不能仁心仁政施于天下,非此不能内外为一家。”康熙称赞的“他”指的是

A.孔子 B.荀子 C.董仲舒 D.朱熹

16、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有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作者认为他们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C.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 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17、明清时期以“异端”自居,自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事之至论”的进步思想家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8、下列属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共同思想的是

A.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反对重农抑商 D.主张“经世致用”

19、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主张的分歧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差异 20、导致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

A. 抗清斗争高涨 B. 社会相对安定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阶级矛盾相对缓和

二、材料解析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21(20分)、君与民的关系在中外政治发展中不断演变,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说: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

材料二

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材料三

康有为在一份代拟奏折中说: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强?盖千百万之胜于数人者,自然之数矣。他在《日本变政记》按语中又说:吾今于此,尚非其时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太宗这句话的思想内涵是什么?在其统治政策中是如何体现的?(4分)

(2)材料二中三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异同?(8分)

(3)材料三中奏折的主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尚非其时”的社会原因。(6分)

(4)概括说明康有为的思想与材料二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思想的关系。(2分)22(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大学问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材料二 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三 明末李贽对理学大加鞭挞,他讽刺理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欲享受乃是“禀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古代文人怎样的人格追求?(6分)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成为科举考试重要内容的原因。(4分)

(3)据材料三,概括李贽对理学批判的主要思想观点。(6分)

(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理学影响的认识。(4分)

高2013届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解析】选D。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轻义”等信息可知,儒家认为商人的行为有违 “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因此将其列为四民之末,故选D项。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3、【解析】选B。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公元前4世纪中叶”可知,稷下学宫出现于战国时期,故选B项。A、D两项中的“齐鲁大地”与材料中“当时中国”不符,排除。汉代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排除C项。

4、【解析】选C。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材料中“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反映了爱人的思想,这与孔子“仁”的思想一致,故选C项。

5、D

6、【解析】选B。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B项是孟子的思想观点。A项是荀子的观点,C项是墨子的观点,D项是韩非子的观点,均排除。

7、【解析】选C。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法家主张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儒家主张实行仁政,道家主张无为,因此,被一些学者称为“专制君主参谋集团”的学派是法家,故选C项。

8、A

9、B

10、【解析】选A。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科举产生的士大夫”可知材料应该出现于隋朝之后,排除B、C两项。依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可知材料反映了宋明理学对封建制度的维护,而不是明末清初的反封建思想,故排除D项选A项。

11、【解析】选A。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朱熹集理学之大成,陆九渊开心学之体系,力学与心学的最大分歧是世界的本原是理还是心,故选A项。B、C、D是二者的共同点,均排除。

12、【解析】选C。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 真理已明白地显示于世界”等信息可知,这位学者属于理学家,“格物致知”是朱熹的观点,故选 5 C项。A项是邓小平的言论,B、D两项是心学的观点,均排除。

13、【解析】选B。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材料中强调的是“心”“意”“良知”和“格物”,这些都是心学强调的重点,因此应该选B项。

14、【解析】选A。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材料强调的是“究理”。这从材料中“道理便在上面”和“”道理方泱洽通透这出信息可以看出。因此,所谓的“究理”其实就是格物致知。

15、【解析】选D。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天地之正气”,“宇宙之大道”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朱熹在理学上的成就,故选D项。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6、【解析】选A。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先天不足”,“时代性的缺陷”等信息可知,作者认为他们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时代局限性,即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故选A项。B、C、D三项都是以A项为基础,均排除。

17、A

18、A

19、C 20、C

二、材料解析题

21、(1)重民生。戒奢从简;轻徭薄赋。(2)董仲舒神化君权;黄宗羲强调民本;孟子思想介于两者之间。他们都没有超越“君主”这一思想范畴。(3)实行君主立宪是强国之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维新派力量单薄;长期的君主专制统治,民主思想影响有限。(4)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思想,继承和改造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22、解析:本题考查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情况,需要结合材料,在弄清材料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答案:(1)追求人的精神价值;重视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理学继承和发展了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3)批判理学家“存天理、去人欲”的虚伪;提倡人的个性自由发展

(4)宋明理学维护专制统治,压抑遏制人的自然欲求;但理学注重人的气节和品德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一定积极作用。

第五篇: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2,了解杜甫七言律诗的艺术特点。3,背诵并积累名句。

4,把握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熟悉律诗的格律知识。二,教学重点

感受、品味诗歌意境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使学生受到诗人情感熏陶而有所感悟,引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提高鉴赏能力。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方法:点读法 教学过程与步骤: 秋 兴 八 首 一,知识积累

1,关于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1400多首诗,博得后人广泛的称赞。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是“千古绝唱”,称誉杜甫是“诗学宗师”,“诗圣”,对于这些高度的称誉,杜甫是当之无愧的。

2,关于作品:《秋兴》八首是杜甫在公元766年(大历元年)、55岁旅居夔府时的作品。这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写这组诗时,离开安史之乱的爆发(755)已十一年。3,近体诗知识

(1)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也称今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律诗和绝句。(2)律诗

①诗句字数整齐。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七律)。

②规定诗句数量。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长律)。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末联)。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又,每联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④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3)绝句: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韵律与律诗相同,只是不一定对仗。4,诗歌鉴赏指要

(1.)基本要求:鉴赏诗的内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基本要领:

①朗读吟诵,整体感受。②披词入情,激发感情。③展开想象,探究意境。

何谓“意境”?这里的“意”,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情);“境”是指客观世界(景),两者融为一体便成为意境。因此,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是诗情和画意的完美统一。④感受韵律,品味语言。二,研读诗歌

全诗感情基调——孤独抑郁 整体感知 一、二联——巫山、巫峡的秋色秋景; 三联——由眼前丛菊的开放联系到“故园”

四联——追忆“故园”的沉思又被白帝城黄昏的砧声所打断

通过对巫山巫峡秋色秋景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受秋色秋景扑面惊心,抒发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分析本诗情景交融的特点 问: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玉露、枫树林、波浪、风云、菊花、孤舟、白帝城等。

问;景物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秋的萧杀,人的忧伤与孤独。问:如何感受意境

前一句由下及上,后一句由上及下,使秋天萧森的气息充塞于巫山巫峡中,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隐晦,不见天日,形象表现诗人的极度不安,和胸中的郁闷不平,象征了国势的危急。——用豪迈、宏阔写出哀愁,既抓住景物特点,又融入自己情感,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问:丛菊两地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体现诗歌主旨,诗人此时身在夔州,暮年飘零,羁旅江上,面对第二次看到菊花大的开放却是秋天满目萧条,不觉得潸然泪下,联想自己老病孤舟,又不觉引发诗人对国家盛衰及个人身世的感慨,忧国伤时。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作者没有机会回到故园,秋意却越来越深了,秋风也越来越冷了,当地人家都开始做寒衣了。又一次回应了诗题中的“秋”字。过去人们冬天穿棉衣,棉衣穿过一冬,里边的棉花就板结起来不暖和了,到秋天就要拆洗重做。“砧”,是捣衣石,现在你听那山上山下的人家,已经到处都是刀剪声和捣衣的声音。人们的生活习惯都是差不多的,都是在秋天拆洗寒衣。可是我杜甫带着我的一家漂泊在旅途中已经好几年了,我始终没有一个安定的生活,我用什么来抵御羁旅途中的寒冷?

四,小结,这一首诗,从夔州的秋天起兴引出了他的感发,而他感发的重点则在对“故园”的思念。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深厚。课后反思:

咏 怀 古 迹(其三)

一、整体感知

《咏怀古迹》是一篇结构严密的组诗,五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庚信故宅、宋玉故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关于它的整体结构。诗歌的感情基调:沉郁,怨愤

首联:点出王昭君出生地,从侧面烘托昭君形象。颔联:叙述昭君遭遇,正面赞扬昭君坚强性格。颈联和尾联:指斥君王昏聩,侧面烘托昭君形象。

二、鉴赏要点

1.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王昭君 2.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怨恨 3.昭君怨恨什么?

诗眼:“怨恨”: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空归月夜魂 ”)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及汉元帝的昏庸糊涂的怨恨(“画图省识春风面”)4.题为“借古咏怀”作者有怎样的怨恨?联系背景。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板书: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千载之怨)(深沉怨恨)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

5.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的怨恨,那写的是什么? “群山万壑赴荆门”

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中的“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

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

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嫁到异域,并在那里度过一生,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的性格的象征。板书:群山万壑——坚强性格的象征——侧面烘托昭君形象 6.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分析该联中“独”的表达效果。

“独”实写青冢,虚写昭君远离故土的境遇,更写出了昭君远离故土后心灵的孤独之情。三,鉴赏咏史诗三步骤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例子: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 弄清史实——项羽垓下战败,逃至此地,乌江亭长驾船请他渡过江东。项羽说:“我当年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刎。(2)体悟感情——杜诗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不灰心,重整旗鼓,再争取胜利也是可能的。王诗却认为项羽已经众叛亲离,丧尽人心,江东子弟不可能再为他卖力了。(3)分析技巧:两首诗有何不同之处? 杜牧诗一开始就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用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设想做证据宣扬了百折不挠的精神,颇有积极意义;王安石的诗先分析项羽面临的形势,再针对杜诗的说法,说明项羽人心丧尽,不可能卷土重来。小结: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感慨。四,课后反思: 《登高》教案

1、题解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杜甫诗以律诗见长,《登高》便成了杜甫的一篇最有名的七言律诗。此诗是作者灾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感慨。

2、学生自读感悟 自读全诗

根据注脚,解读诗歌的内容与结构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重在写景,以天、风、沙、渚、猿啸、鸟飞、落木、江水构图;后四句依景抒情,写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忧国伤时的感情。)明确诗歌意象特点 风——急 天——高

猿——啸哀 ——孤独无依、漂泊痛苦 渚——清(意境凄凉)沙——白 鸟——飞回

思考情景间的联系

感悟沉郁顿挫的美学风格。

落木——无边,萧萧,下——生命之短暂(沉郁)长江——不尽,滚滚,来——时间之永恒(高昂)感受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 情怀:豁达、坦荡、开阔的胸襟

3,问:诗三、四两联是抒情,有哪些字眼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万:表明了离国别家,漂泊路途之远

常:表明了离家万里,流浪他乡的时间之久 作客:客居他乡

多:感叹年老多病,精神疲惫不堪

独:感叹独自登台,形单影只,万分凄凉

恨:感叹过分的愁苦和愤恨,以致两鬓过早地斑白了 停:感叹因穷困潦倒没酒可喝,只好停下酒杯,郁积

在胸中的愁闷得不到渲泄的情状 苦:是极度;极度(痛恨两鬓染霜)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三,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移情入境法:展开想象与诗人形成共鸣,甚至让自己化身为诗人,体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意象分析法:抓住诗中的形象,紧扣表现形象特征的词语,体味情感; 知人论世法:能尽可能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特征和其自身境况; 四,方法实践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共天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导学目标】

1、借助资料了解杜甫生平、写作背景极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情感。

3、品味杜诗的独特魅力,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导学重点】

通过分析意象品味诗歌意境,把握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走进诗人的情感,体会悲秋的情怀。

【课时安排】三课时

【知识链接】

杜甫(712—770),字 自号,盛唐大诗人,号称“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 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

杜甫和 齐名,世称。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青年时代有着“致君尧舜上,”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南部)

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 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 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4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五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晢居。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创造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

《登高》一课时

《登高》是杜甫在夔州期间的杰作,写于大历二年(767)的秋天。这一年的重阳节,杜甫约他的一个远亲吴郎来饮酒,不想吴郎因事没有来。杜甫感慨万端,独自登高,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

律诗特点:

【导学内容和过程】

一、看清字形,标出注音,理解意义

渚()萧萧()下 繁霜鬓()潦()倒 浊()酒杯

二、品读诗歌

1、自由诵读,整体感知(提示: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字音,读出感情)1)你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有那些词语理解上存在困惑?(相互交流)

2)用概括性的语言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诗歌,具体感知(分析研讨)

1)首联和颔联共写了几种景物(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寄寓了诗人哪些具体的情思和感受?

2)从颈联和尾联中我们能看到诗人怎样的境遇?

3)如何理解“艰难”一词?(联系课文注解)

4)“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句又是怎样体现诗人的愁苦的?

5)著名评论家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句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来吗?

3、三读诗歌,深入感知

诗人如此悲叹自怜,是不是消极厌世的表现呢?(讨论)

4、四读诗歌,深入诗境,读出诗味三、五分钟背诵

【导学检测】 赏析首联和颔联

《秋兴八首》(其一)一课时

【导学目标】

1、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会如何赏析一首诗

【导学重难点 】 诗歌意象中所蕴含的情感 【知识链接】

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人口减少了将近十分之七。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是唐朝已陷入混乱当中,在杜甫曾经生活了五年的蜀中也不例外。一直很赏识杜甫支持杜甫的蜀中的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蜀中陷入混乱当中。于是杜甫决定回老家,他在途中写下了秋兴八首,课文所选择的是其中第一首。【导学内容和过程】

一、生字注音

萧()森 孤舟一系()砧()

二、理解下列字词的意义 玉露: 萧森: 丛菊: 寒衣: 急暮砧:

三、问题导引,鉴赏诗歌 提问1:题目是什么意思?

提问2:结合注解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的内容。

提问3:诗中出现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带给你怎样的联想?(分句分组讨论)

提问4:诗歌应用到了哪些艺术技巧?分析说明。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一课时

【导学目标】

1、理解诗中塑造的昭君形象

2、掌握诗中所用技艺和手法 【导学重点难点】 1.理解王昭君的形象

2.深入理解杜甫在诗中的情感

【导学学过程】

一、生字注音并理解意义

壑()朔漠()青冢()省()载()

二、理解诗面意义

三、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并分析其有几层意义。

四、《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五、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的怨恨,那写的是什么?

六、“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试分析该联中“独”的表达效果。

七、“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八、杜甫诗风

1、怎么理解沉郁顿挫:

2、你怎样看待诗人的悲愁情怀:

分享:

下载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二单元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二单元测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必修2 1-3单元测试题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2 学案6+ 复习必修2第一~三单元 练习题 1.2013年10月10日,国务院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如果给这则消息拟写......

    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加黑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阜盛(fù)敕造(chì)歆享(xīn)模样(mó) B.朱拓(tà)呜咽(yâ)绾者(wǎn)嫡亲(dí) C.炮烙......

    第4单元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班级: 姓名: 1.最近各地卫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警察”等“最美”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

    高一历史 必修2第六七单元测试题总结

    高一历史 必修2第六七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下列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B.贫......

    高一生物必修2第一二章单元再测试题

    高一生物必修2第一二章单元再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根据下图,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 B.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 C.甲、乙、丙三个细胞......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蜀光中学高二语文组 一、选择题(36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登载 刊载 转载 载誉归来 .... B.遂心 遂愿 未遂 半身不遂 ....C.靡丽 靡......

    高中语文 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

    弋阳一中高一年级语文备课组命制 弋阳一中2016届高一语文必修一 第一单元检测 共150分,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 罗强 一、基础知识(18分) 1. 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3分) A.......

    高中语文必修1单元综合检测1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 测试时间:__120分钟__ 试卷满分:__150分__ 老师评分:__________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峥嵘愤世嫉俗灰烬豆寇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