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礼记》(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3 09:24: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怎样读《礼记》(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怎样读《礼记》(范文模版)》。

第一篇:怎样读《礼记》(范文模版)

怎样读《礼记》

中华礼学是以礼法、礼义之学为核心的学术文化,其理论形态则是《周礼》《仪礼》《礼记》三部经典,《三礼》对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今天先介绍《礼记》。

一、性质与源流

孔子教授弟子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最高哲理的载体,但是文古义奥,不易通读,因而每每需要有辅助性的读物,为此,《易》有《十翼》,《春秋》有《三传》,而《礼》则有《礼记》。

六经中的“《礼》”,后来称《仪礼》,主要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诸礼的“礼法”,受体例限制,几乎不涉及仪式背后的“礼义”。而不了解礼义,仪式就成了毫无价值的虚礼。所以,七十子后学在习礼的过程中,撰写了大量阐发经义的论文,总称之为“记”,属于《仪礼》的附庸。

秦火之后,西汉人能见到的用先秦古文撰写的“记”依然不少,《汉书·艺文志》所载就有“百三十一篇”。《隋书·经籍志》说,这批文献是河间献王从民间征集所得,并说刘向考校经籍时,又得到《明堂阴阳记》《孔子三朝记》《王史氏记》《乐记》等数十篇,总数增至二百十四篇。由于《记》的数量太多,加之精粗不一,到了东汉,社会上出现了两种选辑本,一是戴德的八十五篇本,习称《大戴礼记》;二是他的侄子戴圣的四十九篇本,习称《小戴礼记》。

《大戴礼记》流传不广,北周卢辩曾为之作注,但颓势依旧,到唐代已亡佚大半,仅存三十九篇,《隋书》《唐书》《宋书》等史乘的《经籍志》甚至不予著录。《小戴礼记》则由于郑玄为之作了出色的注,而风光无限,畅行于世,故后人径称之为“《礼记》”。

唐贞观年间,孔颖达奉诏撰作《五经正义》,其中的“礼”,用《礼记》替代《仪礼》。《礼记》由此跻身“经”的行列,“附庸蔚为大国”,与《仪礼》地位发生逆转,成为《三礼》中最显赫的经典。

二、分类与作者

《礼记》一书,紧紧围绕儒家的政治理想、治国方略、天人关系、典章文物等展开,多角度、多层次探究礼乐文明奥蕴,阐发其学理与规则,内容广博,题材丰富。其中称引的孔子语录数量很大,而且大多不见于《论语》,对于研究儒家思想,弥足珍贵。

《礼记》四十九篇,古人对它的分类比较琐碎,而且多有歧异。我们按照“经与记”的关系,约略分之为三大类:一是与《仪礼》有直接对应关系的;二是与《仪礼》有间接对应关系的;三是脱离《仪礼》经文的,如《礼运》《王制》等篇,或记载孔子言行,或论述经世之道,与《仪礼》无关。

《礼记》一书,《汉书·艺文志》笼统地说是“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各篇作者大多不知,仅少数几篇有人提及,如《隋书·音乐志》引梁沈约说,《缁衣》《中庸》《表记》《坊记》均出自《子思子》。遗憾的是,《子思子》一书,大约在隋唐之际就已亡佚,沈约之说无从验证。宋代以来,学界有不少人怀疑《礼记》是汉儒假托七十子之名而作。千万意料之外,1995年在湖北荆门郭店出土一批楚简,内容以儒家文献为主,其中居然有《缁衣》篇的完帙,文字与传世本《礼记·缁衣》几乎相同!此外,《性自命出》篇的文句、思想,与《中庸》极为接近。《六德》《尊德义》等篇与《礼记》相同或相似的语句时有所见,专家认为,它们当属《子思子》的佚文。此后,上海博物馆入藏一批楚简,其中的《性情论》与郭店简《性自命出》相同,《缁衣》与郭店简《缁衣》相同,《武王践祚》与《大戴礼记·武王践祚》相合。此外,《民之父母》《子羔》《鲁邦大旱》《颜渊问于孔子》等篇,行文与《礼记》非常相似。可见,沈约关于《缁衣》《中庸》出自《子思子》之说,绝非空穴来风。新出竹简证明,至迟在战国早期,《礼记》的某些单篇已经流传至江汉流域。由此可以推断,《礼记》四十九篇中的主体部分应该作于先秦,作者确实就是“七十子后学”。

三、郑注与孔疏

《礼记》是用先秦语汇撰写的,时过境迁,到了汉代,人们已经不太能读得懂,于是有人起来为它作注,其中做得最好的是东汉经学大师郑玄。郑玄早年博览群书,问学于通儒达雅,后又西入关中,师从著名学者马融。郑玄兼宗今古文,择善而从,《后汉书》称赞他“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郑玄以其湛深的学养,遍注群经,其中以《三礼注》的成就为最高。郑玄注经,一反当时繁琐之风,要言不烦,简洁明快,凡是文义明白处,均不作注,而在经义晦涩处着力,故不少篇的注文字数少于经文,如《乐记》经6459字,注5533字;《祭法》经7182字,注5409字。郑注孤行百代不废,绝非偶然。

六朝解释儒家经义的著作称为“义疏”,当时为《礼记》做义疏者不少,如南方的贺循、贺瑒、庾蔚、崔灵恩、沈重、皇侃等;北方有徐遵明、熊安生等。到唐贞观中,孔颖达奉诏修《五经正义》时,仅皇侃、熊安生两家的义疏犹在。大较而言,皇氏稍胜。孔颖达疏《礼记》,乃以皇氏为本,以熊氏补其不备,“必取文证详悉,义理精审,翦其繁芜,撮其机要”(《礼记正义序》),故能集南学与北学之长。之后,孔氏又与朱子奢、李善信、贾公彦等相与探讨,斟酌论定,再与周玄达、赵君赞等覆更详审,而成《礼记正义》七十卷。孔疏悉心推勘经注,雅达广揽,词富理博,尤以引证文献详尽、史料丰富见长,读之令人有依山铸铜,煮海为盐之感,取之不竭,用之不尽。郑注与孔疏一简一繁,一精一密,被誉为经学史上的“双璧”。

郑、孔之后疏解《礼记》较有成就者,有宋人卫湜的《礼记集说》一百六十卷,“采摭群言,最为赅博,去取亦最为精审”;元人陈澔的《云庄礼记集说》,简明可靠。元仁宗延祐年间恢复科举,规定《礼记》采用陈澔《集说》。明代胡广修《五经大全》,《礼记》以陈澔之书为主干。清人朱轼的《礼记纂言》、朱彬的《礼记训纂》、孙希旦的《礼记集解》,成就远不及孔疏。晚近的《仪礼》研究之作,以黄以周《礼书通故》、曹元弼《礼经学》、沈文倬《菿闇文存》等最为学者称道。

四、价值与特色

《礼记》是儒家思想的源头之一,在中国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主要价值如下:

首先,《礼记》中的许多篇章,是中国文化史上彪炳千古的典范。如《大学》,程子说是“初学入德之门”,朱子说是“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中庸》,程子说是乃孔门传授心法之作,朱子评价说:“历选前圣之书,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奥,未有若是其明且尽者也。”它们自宋代被选入《四书》之后,成为家弦户诵,流传最广的文献。再如《礼运》,记载了孔子对实现其政治理想——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的最权威的论述。《学记》,提出了教学相长、因时施教、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等一系列教学原则,是我国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乐记》则是我国最早的音乐理论著作,所表述的声、音、乐三分、音乐与政治相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等音乐思想,堪与古希腊媲美。《月令》,逐月记载天象、物候、农事、当行之令,堪称历史上最早的生活指南。《儒行》,记儒者的十五种德行。章太炎说“大抵艰苦卓绝,奋厉慷慨之士”,“是故欲求国势之强,民气之尊,非提倡《儒行》不可”,至今犹有积极意义。

其次,《礼记》的许多章节,高扬仁爱、正义、爱国、反对不义之政等进步思想,影响深远。如《孔子过泰山侧》,孔子亲闻民众宁愿死于虎口,也不愿亡于苛政的悲惨故事后,发出“苛政猛于虎“的感叹,成为此后中国人反抗暴政的思想武器。《战于郎》讲述了鲁国一位未成年的孩子,在祖国遭遇危难之际,执干戈以卫社稷的事迹。《陈子亢止殉葬》,说的是陈子亢坚决阻止其兄欲以活人殉葬的企图:“以人殉,非礼也!”如此等等,不胜枚举。书中甚至有涉及官德的内容,如《曲礼下》说:“公庭不言妇女。”“公事不私议。”“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朝言不及犬马。”要求官员恪守公职,不谈声色犬马之类,无不有益于弘扬正气。

第三,书中大量记载了包括称谓、辞令、服饰、家教、尊老、丧祭、教化、礼俗等在内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几乎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对于我们读懂古书,传承中华文明,是难得的文化宝库。

《礼记》的主要特色,是文风清丽,朗朗上口,可读性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许多格言、警句、炼语,都源出于此书,如《曲礼上》:“敖(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临财无苟得。临难无苟免。”“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殆,谓之君子。”《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大学》:“富润屋,德润身。”《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缁衣》:“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杂记下》:“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祭统》:“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不胜枚举,读之尤有益于修身进德。

五、版本与读本

如今学界通用的《礼记正义》,是清人阮元主持刊刻的《十三经注疏》本。阮刻本以扬州文选楼旧藏的南宋十行本为底本,参校其他刻本而成,毋庸讳言,事后连阮元本人也承认,十行本并非善本。南宋黄唐编印、绍熙初刻于越州(今绍兴)的八行本《礼记正义》,堪称善本,惠栋曾以此本校明代毛晋汲古阁本,居然校出各类错误几千条,故有“稀世之宝”的美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出版吕友仁先生点校的《礼记正义》,即以八行本为底本,吸收阮本以及阮校之后的成果而成,繁体、竖排,经、注、疏分列,尤其适合于研究者使用。

普通读者学习《礼记》的读本,可选用王梦鸥先生的《礼记今注今译》(台北商务印书馆,1990),杨天宇先生的《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王文锦先生的《礼记译解》(中华书局,2001)。

第二篇:读《礼记》有感

《礼记·昏义》读书笔记

《礼记》又名《礼》,共四十九篇。据顾炎武《金石文字记》卷五的统计,以《唐石经》为准,《礼记》共有九万八千九百九十四字,差不多是《周礼》、《仪礼》二书的字数之和。《礼记》的“礼”,包罗万象。从中可以看到,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齐家,礼都无时不在。对活着的人要讲礼,对死去的人也要讲礼。整个社会,实是在礼的框架下运转;而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寿终正寝,也须臾离不开礼。这个“礼”是广义的。

以上,是我从资料上得知的。不过,当我从湖大图书馆编号K892的书架上找到《礼记》时,我就从视觉上直观地感受到了它的“包罗万象”——太厚了。实际上九万字仅仅只是正文而已,不包括注释。作为一名工科生,要在短时间内读完这本书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就只好挑选了自己感兴趣的几篇感受了一下。

《昏义》第四十四:安《仪礼》有《士昏礼》,记录昏礼的具体仪式,本篇说明那些仪式的含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第一句,表明了结婚的本质和意义,是把不同姓的两家的名誉,利益等联合起来,然后,生孩子。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嘛。其实看到这个“昏”,我不由想到了与此有关的一个有趣的说法,说是在原始社会,若是一个男的看上了一个女的,就会把她打昏,然后拖到自己的山洞里,就是为什么是“洞房”和“昏礼”,哈哈。不过毕竟消息来源不咋正经,姑且一笑置之。之前在课堂上,老师有讲,夫妻之间最好的相处状态是“相敬如宾”,以礼相待,不过在现代社会,我们往往对自己亲近的人没有那么多讲究。其实,我觉得,这毕竟还是有些时代限制的。在古代,凡是有些殷实的人家,都将女子养在深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男女双方结婚之前无法见面是常事,对于自己将来的配偶人品如何,相貌如何,大多也都是从媒人口中得知。至于新婚之夜才见得配偶第一面的他们,相敬如宾依然是很好的结果了。而现代社会,男女之间近乎平等,在这个人人大致平等的社会大环境下,自由恋爱的模式替代了以前的盲婚哑嫁,诸如人品几何,性格匹配否等因素也成为了人们考虑的因素。故而人们在步入婚姻的殿堂之前往往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恋爱赛跑,相互已经熟悉了解并转作的亲人一般,大概也就没有了那么多的讲究。不过,我觉得礼貌还是应该有的,毕竟是为自己着想的人,偶尔生活中的细微之处道一声感谢还是有必要的,最起码你现在的或者未来的爱人会很高兴的。

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故外和而国治。故曰:天子听男教,后听女顺;天子理阳道,后治阴德;天子听外治,后听内职。教顺成俗,外内和顺,国家理治,此之谓盛德。

读到这里,不由得感叹一句,终于见识到传说中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是从哪里来的了,虽然还是有些出入,但没关系,这不是重点,原来这个还讲究阴阳调和之理。不过细读之下,我感到有些不妥,可能是还是时代不同吧,古人讲求一夫多妻,只要你有能耐,想娶几个都没问题,但现在只能娶嫁一个。虽然“六宫”“六官”什么的对的很整齐,但是,六宫什么的都是天子的女人,和百官其实没关系。我不竟想,要是皇帝负责统领百官,皇后负责和百官的夫人联络感情什么的,这样不更和谐吗?呵呵,当然这只是我的乱想。

因为时间等这种原因,《礼记》没能读得多少,理解不够深刻,还都是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但若时间充分,读起来也是很有意思的。嗯,都是些胡言乱语,希望老师多多包涵。计科二班 ***7刘佳庆

第三篇:读《礼记》感[范文]

读《礼记》有感

——学做优秀客服人

关于《礼记》这本书,余秋雨说:“我关注这套书,是因为它对于中华文化和当代世界的关系问题,作出来令人愉悦的回答。”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么对我而言,我之所以关注这本书,是因为它对于企业文化和如何做好本职工作的关系问题,为我指明了方向。

在我入职后短短的三个多月的工作中,我感受到的除了万达“创新诚信自律和谐”的核心价值观之外,更多的感受到了同事之间的团结合作和对待顾客的热心友爱。我想,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的推动下,我们才得以各司其职,把工作做得更好!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尤其是对我个人而言,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客服呢,《礼记》给了我很多启发,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三点:

1.让“礼”成为行为的标尺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礼,它是特定人际关系中修己治人的基本原则,是是非观念和评判的基准,是规范人言行的标尺。那么,在工作中,公司的故障制度和客服人员行为准则就是这把标尺,就像“礼记”对于中国人的生活意识形态的指导作用一样,它对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有明确的要求,按制度行事,才能是工作顺利有序的展开。

2.权衡利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礼记》中指出礼是可以有权宜变化的,任何事情都有利弊,在取舍之间权衡,有时就不得不打破陈规。这对于我们工作中遇到的很多事情都有指导意义。例如,在商场电影票根换礼品活动中某些顾客看的是九点档的场次,电影结束百货已经闭店,而依据活动规则,次日无法领取。对于此类事件,我们就只能特殊处理,先做好登记并发放礼品,次日联系顾客收回票根。很多时候,我很无法预知事情的所有情况,但是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变化,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不能被规矩绑住了手脚。

3.让沟通更有效,让服务更贴心

在未读本书之前,我其实是有点畏难心理的,以为《礼记》一定是一本语言晦涩难懂,通篇文言文的书。但在翻开之后我放心了。它将古典知识大众化了,语言活泼明白,深入浅出,趣味化和生活化使阅读毫无障碍。我想这是这本书如此受推崇的原因吧。实事求是地讲,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大众对于传统媒介的接受本来就江河日下,更不要说还是文言文的。同样的道理,我们每次的活动方案之复杂,对于多数顾客来讲恐怕就像是我刚拿到《礼记》时一样。毕竟顾客更多的注意力在于所享受的实惠上,而不在活动的规则上。根据我们的市调问卷来看,顾客对于我们建议最多的除了加大活动力度之外,就是简化活动方案,是之更加清晰易懂。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顾客,减少因误会活动方案而引发的客诉,而且能让顾客感受到我们服务的贴心,提升百货的形象。

当然,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客服人要做的还有很多,以上只是我读《礼记》的一点感悟,谢谢!

第四篇:读《礼记》有感

读《礼记》有感

“礼”本来是先圣明王采用自然地法则,来规范人类生活行为的成果。我们人是自然地产物,只有适合了这些法则,才能继续生存下去。“礼”具体到现实中来,就是日常生活工作中所必须知道的规矩,一般做人做事的原则,以及立身行事的人格修养。在读了这本《礼记》之后,我所理解到的“礼”就是时常怀着谦恭的精神,这样的精神能指导我们外在的行为,让我们一天一天的趋向善良,远离罪恶。“礼”所包含的仁义道德和常怀感恩之心,怀抱这样的精神,能让我们处事的事理行为顺畅起来,我们和他人之间的感情也会得到增进,我们会觉得温暖,也会给公司和社会带来人情的温暖。

越是细小的动作,越能看得出我们是否受到了“礼”的教育感化和指导。在这本书中有一句让我感受颇深“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让我懂得了在工作中要时刻处于备战状态,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仪容姿态,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兢兢业业,对待顾客要时刻面带微笑,不能松散的面无表情,更加不能把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来。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保持精神抖擞的工作状态,神采奕奕,作为员工要从干好本职工作开始,身体力行的营造企业“知耻”文化。所谓“人无耻则无敌”,在工作上坚决杜绝“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思想作风,带头干好本职工作。保持良好优雅的态度去工作去学习,态度恭和的去做人做事。

而在生活中,在父母面前更是要养成端庄恭敬的习惯。我们这样年龄的青年已经应该要尽心尽意的去孝敬我们的长辈了。尊老敬贤,顾名思义,我们要尊敬老人,敬重有贤能的人。孟子说过:“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可以看出古代的这种传统礼仪,对于形成和谐的社会起着重要作用。老人们阅历深,见文广,劳动时间长,对社会贡献大,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再加上他们在体力和精神上较差,需要年轻人的照顾。在平日的生活中我们应该主动为老人让座,并且多帮助老人,为老人创造各种方便条件。我们要承担起自己肩上的责任,促进家庭的和谐温暖。家庭是社会的小单位,每个家庭的温暖能促进我们的社会团结,怀着这样的习惯,到了社会上我们自然就会懂得端正姿态,尊重长官,尊重长者。

像这样需要我们自己注意的细节实在太多太多了,说不尽也道不完。但是只

要我们保持着这样一颗恭敬好学的态度,自然能使我们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处变不惊。看了这本书后至少对于我来说提醒了我要多加一份思考,避免失礼。虽然这些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然而却足以督促我凡事多加一颗有“礼”的心,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这些礼节,小则足以个人事业成就的必备条件,大则是我们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表现。

《礼记》这本书是前人智慧的结晶,生活体验的累,需要我们去慢慢体会。我一定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把这些良好的传统,带入到我的生活之中,争取做到“礼义以为干橹”。

第五篇:读《礼记。中庸》有感

读《礼记·中庸》有感

会昌小学 五(7)班余佳韵

中国是个千年古国。世界上四大古国中唯一存在时间最长、文化传承没有隔断的国家。古代文化的代表作也数不胜数:《论语》、《大学》、《中庸》……可谓是夫源远者流长,根生者枝茂!

《礼记·中庸》是一部儒学家经典书,它在经学书中的地位早有定论。《礼记》是西汉武宣时代礼学家戴圣编定的四十九篇本,是先秦儒学家学术论文汇编,非一人一时所著。

这部书中,有一句话令我回味无穷: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正是如此,也确实不错。明代的“土木之变”后,明朝皇帝明英宗被俘虏,群龙无首,整个北京城上空弥漫着恐怖的氛围,许多大臣都要迁都以躲避即将到来的灾难。这时,于谦站了出来,说:“我们不该丢下京城,我们要齐心保卫北京城!”于是,于谦就着手整治军队、收敛败军、招募民兵、打造器械盔甲、聚集兵粮……在于谦有条不紊的指挥与准备下,军队士气上升,兵粮充足,北京城城防加固,做好了一切必要的准备后,主动出击,打败了瓦刺军,一雪前耻!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文中在大臣们提出迁都的建议之后,于谦站出来反对,也细心的准备好了一切,最终打败了敌人。恰恰相反,于谦虽然站出来反对了,但是没有准备行动,纸上谈兵,那么明朝的后果是什么呢?所以,准备是多么的重要,如果准备不当,有可能一个整体的命运会被你摧毁。比如,在一次接力赛中,你的队友都表现得非常出色,可是到你那里的时候,因为你没有准备好,给大家拖了后腿。这时你会都么得懊悔啊!大家的努力就这样毁于一旦,留在自己心中的却只是后悔!而你有可能会想:如果我准备好了,结局是否会被逆转?那我收获的不是满满的自豪和喜悦吗?所以,准备是多么的重要啊!

有一次的期中考试期间,我明明知道了要考试,可是心里就想:这些考试的基本题目我都掌握好了,不用复习也可以,作文也写的挺好的,不用再度去复习,反正考的都是书上的,而且只要我用上好词好句、把开头和结尾写好就可以了,也不用再去看作文书,至于数学嘛,只要细心不要把题目算错,把公式背好,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英语只要背就行了,不要太复杂。心里想着这些,我就拿起一本漫画书看了起来,一连好几天的都是这样。直到期中考试那天,题目才让我大吃一惊,有些题都没接触过,怎么做啊!我心里想:管他三七二十一,随便填个自己觉得可靠的答案就行了。做完了艰难的第一题后,作文可是也让我吃惊,是一个根本没有写过的,我心里就慌了,只好跟着要求胡乱写了一通。最后发下试卷来,才发现自己并不是预料中的那么好。我非常后悔,真希望时间倒流啊!可惜,一切都挽救不回来了,都怪我没有准备好!

我反复的去琢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真谛,才发现,其实只要你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再去努力奋斗,成功保准是十拿九稳!

(指导老师:潘莹)

下载怎样读《礼记》(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怎样读《礼记》(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一位父亲的礼记有感

    读《一位父亲的礼记》有感原本是认为女儿看着动画片,我就可以看看书了,所以才在书柜中信手拾来,可事实确实枉然。努力着平静下来看着书扉页内侧那句在隽永出生前一夜留下的那行......

    《礼记》

    幻灯片1 《礼记》 幻灯片2 《礼记》简介  内容:  《礼记》是一部资料汇编性质的书。记录战国秦汉间儒家言论,特别是关于礼制方面的言论。  性质:儒家经典之一  (早期《论》;晚期......

    礼记教案

    礼记之礼仪 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 理解经典著述中关于“礼仪”的精辟阐述,领会中国传统礼乐文明中“礼”的要义及其现代意义,形成正确的观点和态度。 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国学......

    礼记教案

    《礼记》一则 教学目标: 1、 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 3、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

    礼记经典语录

    礼记经典语录 礼记经典语录1 1、若夫坐如尸,立如齐。礼从宜,使从俗。齐:通”斋“,斋戒之意。2、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3、若夫,坐如尸,立......

    礼记心得体会

    学习《礼记》心得体会 半截塔中学:赵秀双 《大学》一篇,作为儒家思想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提出的“三纲”、“八目”等重要观点可被称作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但若是超脱出一个......

    学习礼记

    学习笔记 关于改命1 (2013-04-14 17:26:50) “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 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十一择业与择偶,十二趋吉要避凶。”“改命这个东西最直接的......

    礼记感想

    礼记*乐记*乐本4之感想与领悟摘要:《礼记•乐记》以其内容的多样化和丰富性超越了相关典籍的模范文本,从乐之本源与特殊性,音乐对人的感化与教化作用,音乐的政治与社会功能,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