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荐三年级学生必读美文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小学部
学生十大文化行动—必背美文50篇(讨论稿)
一年级8篇 《洁白的云》
金 波 2 《海上月亮》
刘兆民 3 《小河里的标点符号》
胡略南 4 《星星和花》《春雨》《雨中的森林》
《我想》《小溪》
二年级8篇 《致老师》《风 雨 星》《秋天来了》《感谢》《春天是这样来的》
《绿》 7 《大自然的语言》《走进大自然》
三年级8篇 《在春天》《太阳的话》《鸟是树的花朵》《燕 子》《黄 昏》 6 《提醒幸福》《白鹭》《太阳,你好》
金 波 刘兆民 金 波
高洪波 庞 义
吴 珹 姜 华 高洪波 汪国真 张国南
艾 青 戴巴棣 金 本
默里克(德国)艾 青 吴 忌 郑振铎 季羡林
毕淑敏 郭沫若 韦 苇 四年级8篇 《窗 外》
马 德 2 《春》 朱自清 3 《海上日出》 巴 金 4 《纸船——寄母亲 》 冰 心 5 《眼睛》
姜 华 6 《雨西湖》 汪国真 7 《麻雀》 8 《与善人居》
五年级9篇 《再别康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3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4 《默默的情怀》 5 《山茶花》 6 《富饶的西沙群岛》 《窗外》 《念奴娇 赤壁怀古》《夕照》
六年级9篇 《春》 2 《荷塘月色》,3 《匆匆9篇》《白杨礼赞》《为人民服务》
《周总理,你在哪里?》7 《陋室铭》《爱莲说》 9 《沁园春 雪》
屠格涅夫 刘 向 徐志摩 普希金 海 子 席慕容 郭沫若 苏 轼 李 颖
朱自清 朱自清
朱自清 茅 盾 毛泽东
柯 岩 刘禹锡 周敦颐 毛泽东
第二篇:初中学生必读美文
别吵,让父亲睡一会
那次回老家,在候车室里,我坐在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对面。那是一对父子,那父亲年龄并不太大,五十岁左右的样子,只是脸色蜡黄,看上去很虚弱。父亲低声埋怨儿子:“我就说白花冤枉钱。自己身上的病自己清楚,你们现在都出息了,我也没啥牵挂,就希望走得利索点,别拖累你们。”
儿子没接腔,转过脸,有泪悄悄地滑落。他赶紧抬手擦掉,不让父亲看见。过了许久,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不由自主地靠在了儿子肩上,双目紧闭,看样子,已经进入了梦乡。
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他像一个放哨的战士,身体保持不动,眼睛却紧张地看着每一个从他们身边经过的人,目光里写满了企求,似乎在说:“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同样的情景,我在一家医院也遇到过。
那是一位八十岁的父亲,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到医院来体检。父亲真的已经老态龙钟,目光呆滞。女儿扶他走他便走,女儿扶他坐他便坐,像一个听话的孩子。
女儿说:“父亲年龄大了,又有老年痴呆。即使父亲不认识我们,只要他健健康康地活着,我们也觉得是种安慰。”
女儿说话时,父亲一直看着她,就像孩子们小时候依赖他一样。在长椅上坐了一会儿,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一斜,倒在女儿的肩头睡着了。
医院里并不太安静。女儿搂着父亲,不敢挪动身体,另一个女儿赶紧将一件外套披在父亲身上,刻意往上面拉了拉,盖住父亲的耳朵。
看着这一幕,所有的人都压低了声音,连医生也放轻了脚步。
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无论在嘈杂的候车室,还是在拥挤的火车上,抑或在排成长龙的医院里,从来都是孩子靠在父亲的肩头休息,什么时候,我们看到过年轻力壮的父亲在公众场合安心小憩?父亲从来都担当着保护者的角色,只有当他们病了,老了,再也无力保护孩子时,才会心无旁骛地小睡一会儿,缓解满身的疲惫。
当我们看见一位父亲靠在儿女的肩头睡觉,那一定是因为,他在这个世界的时日已经不多。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当你看到一位睡着的父亲,一定不要吵,让父亲安安静静地,多睡一会儿。
(摘自《南昌晚报》)【品悟】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或许是人生中最不幸的事情之一。父亲老了,便会像孩子般粘人;父亲病了,再也无力保护孩子时,才会心无旁骛地小睡一会儿。多么希望时光慢些吧,不要让父亲再变老了;多么希望安静些吧,就让父亲多睡一会儿;多么希望,能永远陪伴着他,保护他。
零分之约,学渣逆袭学霸
我在台湾还没有读完小学就跟着父亲举家搬迁到了美国。进入中学后,我开始叛逆变成了一个让老师头痛的孩子,成绩很糟糕,变成了雷打不动的“C”。父亲刘墉终于忍不住找我谈话了,“你的老师告诉我,你现在整天梦想着当舒马赫那样的赛车手,变得不爱学习了,对吗?”
“是的。”我有点挑衅地说:“舒马赫是我的偶像,他像我这么大时成绩也很糟糕,他还考过零分,现在不照样当了世界顶级赛车手?”
刘墉突然爽朗地笑了起来:“他考了零分,当了赛车手。可是,你从来就没有考过零分啊,每次都是‘C’。”
他竟然笑话我没有考过零分?我咽了一口唾沫,从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声音:“那么,你希望我考个零分给你看看吗?”他笑了:“好啊,那就让我们打个赌吧,你要是考了零分,那么以后你的学业一切自便,我绝不干涉;可是,你一天没有考到零分,就必须服从我的管理,如何?”我们很认真地击掌为盟。
“但是,既然是‘考’,那就得遵守必要的考试规则:试卷必须答完,不能一字不填交白卷,也不能留着题目不答,更不能离场逃脱,如果那样的话即视为违约,好不好?”这还不简单?我不假思索地答道:“没问题!”
很快便迎来了考试,我快速地填好自己的名字,开始答卷。反正这些该死的试题我平时就有五分之三不会,考个零分不是什么难题吧?试卷结果出来了,是可恶的“C”,而不是可爱的“0”!、刘墉笑眯眯地走过 “咱们可是有约在先哦。我低下头,暗骂自己不争气。
刘墉煞有介事地清了清嗓子:“现在,我拜托你早一天考到零分!”我差点以为我的耳朵坏掉了,或者差点以为刘墉的脑子坏掉了;这样的大好机会送到他手上,他竟然将我轻轻放过。
一年后,我成功地考到了第一个零分!也就是说,试卷上所有的题目我都会做,每一题我都能判断出哪个答案正确,哪个答案是错误的。刘墉那天很高兴,亲自下厨做了一桌子菜,端起酒杯大声宣布:“刘轩,祝贺你,终于考到了零分!”他冲我眨眨眼,加了一句话:“有能力考到A的学生,才有本事考出零分。这个道理你现在应该已经知道,不过我是早就计划好了,你被我耍了,哈哈哈……”
(刘墉,知名作家、画家。其子刘轩,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散文专栏作家及主持人)简评:面对成绩一团糟的儿子,刘墉竟然反复要求他考零分,令人一头雾水;直到最后才真相大白,刘墉这是在巧设“陷阱”,激发儿子的学习潜能。真是一位睿智的父亲啊!
最疼我的两个人老了
虽然在城里买房安了家,可是每年腊月二十七八,我都会像越冬的候鸟一样南归。越临近归期,我的心越紧张。
父母们所有的思念都是围绕着孩子的吧。看新闻上说春运提前六十天买票,父母估摸我的归期,打电话问我是否抢到票了,得到肯定答复,那端传来“那就好!”的长叹。父母每晚七点半后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必看,并牢记北京、天津、武汉这三座城市的明日天气——因为那是我们兄弟仨各自定居的城市。天凉了,提醒我们添衣;下雨了,提醒我们带伞;感冒季,提醒我们开窗通风多喝水……事无巨细到快让人腻烦,“晓得了!”我偶尔也会冲着电话那端发脾气,挂掉电话。事后每有后悔,不该把最差的脾气给了我最亲的人,我能够想象到父母落寞的表情。但是当天气转凉,父母照旧电话提醒我。不管我多么冒犯他们,他们永远不会记恨我。想一想,这世上所有人都有可能负你,但最不可能的那两个肯定是我们的父母。
自我十八岁进城闯荡,每年回家过年,父亲都会很早赶到县城的小站等我。一年一次相聚,我目睹了父亲的头发由乌黑利落到双鬓染上风霜。
每一次归来,我发现,父母正在以我成长的速度老去。他们越来越容易忘事,拿在手中的东西,一转身,就记不得放哪儿了,急得团团转。晚上陪他们聊天,聊着聊着,我就困了,可他们一点睡意都没有。我回房睡下了,他们的房间还亮着。我鼻尖一阵发酸。吃饭时,母亲还是习惯把好菜留给我和父亲,还是喜欢给我夹菜,为这事我说过她多次,“我的筷子是干净的!”母亲无辜得像个被误解的孩子。
父母就像橡皮擦,越擦越小。我多么希望回到那个年代,父亲壮如虎,母亲爱打扮,他们无需处处照顾孩子的心情,儿女惹毛他们了,当即“开练”,甚至扇你一巴掌,你吧嗒掉眼泪……那时候他们多鲜亮,简直是我心中的神,因为他们“无所不能”。对父母,我一路从崇拜、佩服渐变为疏离、怜悯——别说你没有,其实我们都一样。
执着的孩子惹人爱
【导读】有一种精神,能叫愚公移山,敢让精卫填海,会使夸父逐日……这种精神,就叫“执着”。“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我们拥有了这种精神,终能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他以两个第一,结束了自己的初中生活,一个是全年级成绩倒数第一,另一个是学校第一次专门为一名学生举办了个人作品展。
初中三年,他的成绩,一直是倒数第一,经常交白卷,不是故意交白卷,是他真的不会做。他也几乎没交过家庭作业,同样是因为压根就不会做。不但学习成绩不行,别的事情,他也基本上都做不好。他的身子看起来很壮实,有段时间,他就想学学打篮球,可是,同学把球传给他,他却连球都接不住,更别说传球投篮了。甚至连很多成绩差的孩子痴迷的电脑游戏,他也因为总是玩不好而了无兴趣。
他从来没有得到过老师的表扬,连他自己都认为,自己简直就是个废物。
直到有一天。老师给全班同学布置了一个手工任务,学习剪纸。老师拿来了一叠剪纸图案,让同学们照葫芦画瓢,练习剪纸。别的同学都抢着挑选简单的图案,因为好剪,他却拣了一张最复杂、最难剪的图案。其他同学很快都完成了,他是最后一个完成任务的学生。当他把自己的剪纸作品交给老师的时候,老师惊讶地盯着他的剪纸看了半晌,然后对他说,你的这幅剪纸作品,是全班做得最好的。
他差点哭了。要知道,这可是他读初中以来,第一次得到老师的表扬!
课后,老师问大家,还剩下几个剪纸样张,谁愿意带回家继续练习?没有人愿意上台去拿,只有他从老师手中又挑选了几张剪纸样张。第二天一上学,他就把自己在家里剪好的剪纸,交到了老师手中。这是他很久以来,第一次主动上交“作业”。
老师再次表扬了他。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让他骤然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他不断向老师索要剪纸的图案,放学后带回家自己去剪。每天早晨,老师走进办公室,都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办公桌上,都会摆放着一张剪纸作品,那是他上交的“家庭作业”。老师说,看到他的“作业”,心里总是暖暖的。
没想到,看起来笨拙的他,竟然有那么灵巧的一双手。更没有想到,似乎什么事都做不好的他,在剪纸这件事上,却那么执着,那么投入。
老师为他准备了更多的剪纸图案,让他练习。放学一回到家,他就照着图案,埋头剪纸。老师交给他的剪纸图案,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剪。他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幅剪纸作品,是水浒里的公孙胜人物像,人物身边的浮云,层层叠叠,下刀时稍有不慎,就会断掉,他花了一天半的时间,耐心地把它完成了。
父母欣喜地看到,一向坐不住的他,一向没有耐心完成任何一件事情的他,如今会两个双休日一动不动地坐在书桌前,聚精会神地一刀一刀地刻划,专注、执着的样子,让父母看了又欣慰,又心疼。
细心的老师发现,学习成绩一塌糊涂的他,身上有一股独特的品质,那就是执着。老师回想起一件小事,有一次学习《惠子项梁》时,为了让课堂更生动,老师让同学们“角色扮演”文章里的故事,他分配到的是一个最简单的角色,一个向丞相汇报的士兵,台词只有一个字,“报!”轮到他出场时,只见他绕教室跑了一圈后,大喊一声“报”,然后,跑到扮演丞相的同学面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谁也没想到,他真的会跪下,同学们都被他逼真的表演震住了。那一刻,老师也心头一震,没想到这个孩子,做事还这么专注,这么认真。而他的执着,在遇到剪纸之后,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老师甚至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夸奖他,“执着的孩子惹人爱”。
他接下来的初中生活,因为剪纸,而变得丰富起来。虽然尚处于模仿阶段,没有自己独创的作品,但他越来越娴熟的刀法,以及上百件惟妙惟肖的剪纸,还是感动了他的同学和老师,在即将毕业之际,学校破天荒地为一名学生举办了个人作品展,他的剪纸作品陈列在一间专门的教室。
这是他的另一张中考成绩单。这张成绩单,厚实、沉甸甸。据说因为刚刚结束的中考成绩太差,他可能连职高都无法上得了,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他保持这份执着和热爱,就一定有一条属于他的人生道路。
破茧成蝶——学霸的中考岁月
回想起初中的时光,虽然忙碌辛苦,但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幸福。因为我用最终的成绩证明了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智慧,特别是语文,112分,连老师都为我自豪。经过中考的洗礼,我终于明白,人生不是每段日子都能像那时一样充实和令人兴奋。正如蚕儿辛苦的破茧,只有经历了痛苦的挣扎,才能挥舞起绚烂的翅膀,迎来重生……
我也曾抱怨过中考,抱怨它给我带来的压力。现在我感谢它,除了“考试”,还有什么更公平的方式能让我在竞争中取胜呢?面对中考,每个人都有巨大的压力,其实,压力大的时候,往往效率最高;最忙的时候,学到的东西往往最多;之所以“压力山大”,只因为我们在走上坡路……每当太阳露出第一抹红晕,我已伏身桌前,我伴着第一缕阳光朗读,我伴着第一缕清风背诵……
除了勤奋,信心也很重要。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信是奇迹诞生的萌发点。一个好的考试心态,会让你在如云的高手中脱颖而出。无论何时,我都在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我是最棒的,我能应付生活对我提出的各种要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能做到目标明确,保持合理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向终点进发。那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我都尽力看淡,这样就减少了许多烦恼,能全心投入到学习中。
那些紧张忙碌的日子,也让我的心智得到快速成长,从少年蜕变为有担当的青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无数的事例证明,一个有成就的人,无不是经历了困苦和艰难。中考冲刺的我,收起了浮躁的心,学会了思考,甚至学会了孤独。因为我知道,要想改变命运,知识是最好的钥匙。在每一个孤独的夜里,皎洁的月光洒在桌上,伴我复习一天的功课;星光透过窗纱,在桌上闪着耀眼的光斑……
神奇教练米卢也曾说到:态度决定一切。摆正自己的态度,这一年你的收获将是无穷的。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要用它来寻找光明。”生活是属于自己的一块画板,何必让别人来着色?努力地往前飞,再累也无所谓,破茧而出的蝶,早知道黑暗过后的阳光有多美。向前飞,属于蝶的风景自然会出现。
[作家简介] 谢华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六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出版有儿童文学作品《一鸣惊人》、《我有一匹马》、《下雪了天晴了》等多本,曾被选入《中国最佳儿童文学》等多种选本,获得冰心儿童文学奖大奖、新世纪儿童文学奖等。
最后一窝燕子
乡下的母亲忽然给我要来电话:
“儿子……”
母亲喘气很重很急,我听得特别真切。我的心陡然一悬。“您慢慢说……怎么回事?”
“儿子……”母亲说,“燕子都飞走了……可是咱家还有一窝燕子没飞走!”
“怎么会呢?”我说着,知道不是母亲有事,我的心里稍稍轻松了一点,“怎么会呢?” “真的!”母亲加重了语气,“今天又周末了吧……你下了班能回来看看吗?我真担心它们飞不走,那可咋办啊?”
放了电话,我开始想母亲。
自从调到城里,工作总是忙、忙、忙,本来打算经常回家看看母亲,又总是一拖再拖……这一晃,又有一阵子了。我赶回老家的时候,夕阳正红。几十只燕子围着我家的房顶,盘旋着,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母亲迎了出来。
我问:“不是说只有一窝燕子没飞走吗?怎么会有这么多?”
母亲说:“可不,咱家这窝燕子没飞走,慢慢又招来了这么多——要是它们都飞不走,那可咋办?”
我向来对燕子什么的不怎么关心。它们什么时候飞来,什么时候飞走,怎么筑巢,一年能孵几窝等等问题,只是常听母亲絮絮叨叨地说,自己从来没往心里去。
可现在呢,问题摆在我面前:我家房檐下这窝小燕子飞不走,老燕子就不走;它们在,就有一群恋着它们的燕子飞不走;它们都飞不走,母亲要牵肠挂肚……
我和母亲商量该怎么办。
母亲说:“让你回来不就是让你想个办法吗,要不让你回来干嘛?” 我不想让母亲着急。我回来就是想让母亲高兴。头上的燕子仍叽叽喳喳地叫着,不停地盘旋。
我突然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把小燕子掏出来,放在屋里养着,或许能让那些大燕子安心,然后飞走。
母亲对我的办法不置可否,只是又抬头看那些燕子。我自作主张地登上了窗台,把手伸向燕子窝。
突然,我头上的那群燕子凄厉地叫了起来,与此同时,我看见燕子窝里探出三四个毛茸茸的小脑袋。
我的手停在半空,犹犹豫豫地不知怎么办才好。母亲叫我:“你先下来吧……”
这时——扑棱棱,扑棱棱,窝里的几只小燕子仓皇地逃了出来,歪歪斜斜地飞向天空,飞向了那群大燕子。
原来它们已经长大了,可以飞出窝了,可能是怕外面冷,或是别的什么原因,才迟迟没有飞出去。
母亲舒了一口气,脸上绽开了轻松的笑:“好了好了,它们飞走了——你快下来吧!”她叫着我,“明天一早它们就该启程啦!”
我跳下来,拍拍手说:“这下好了,该飞走的都飞走了……” 母亲看着我,想说什么,又什么也没有说。
我笑了,说:“妈,这燕子一窝一窝地都飞走了,我们也一个一个地飞出去了——您也和我们到城里住吧……”
“人和燕子哪能一样!”母亲嗔怪地看了我一眼,笑了,“燕子一窝一窝地飞走了,来年再一起回来,这里有它们的老窝。你们都一个一个地飞走了,我可不想动,我要在这里守着老家,你们在外面累了、烦了、腻了,就回来吃一吃我给你们种的鲜菜,住一住我给你们烧的热炕,这有什么不好呢?” 我抬头看天。
天上那群燕子,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已经分不出哪是大燕子哪是小燕子了。太阳渐渐地落下了山,乡村宁静而温馨的夜晚来临了……
[作家领读] 文章以燕子为寄托,实则在写人。当“我”帮着家里的燕子飞走的同时,请母亲也离开家乡的时候,母亲用人与燕子的不同拒绝了:燕子会飞走,老人却更愿意守着老家等孩子们回来!凝结其中的同是一份让人感动的爱,母亲的爱更深沉、更宽广、更让人动容。字里行间,是作者对生命、对爱的感恩与礼赞。
那些微笑你还记得吗?
考场上,小儿把教科书随意放在了脚下。答题过半,监考老师发现,视为夹带课本,此科记为零分。小伙子天旋地转啊:“怎么可以?我不是故意的,我没看。”但一切都是徒劳,纪律就是纪律,无可打破。
中午回来,小伙子的情绪跌至谷底,再也无心应战,直言这个期末,将是全军覆没。此刻,我只能是抚慰,虽然心里亦如他般波涛起伏。短暂的午休后,小伙子垂头丧气地走出家门,我们一起开始了一个下午的煎熬。
“妈,也许有救哈!”小伙子放学回来,一进家门就招呼着我,情绪明显好了许多,我悄悄松了一口气。
笑着迎上去,听他继续说:“妈,考试前,我一点儿精神都没有,都不愿意进那考场了。可是,那个监考老师,笑眯眯地看着我,我一抬头,正看见她的眼光,那么和蔼,她还冲我笑了笑呢。我的心,一下子安静下来,感觉好多了,然后就有精神答题了。”
“妈,交上卷子的时候,我特别想对老师说声谢谢,可老师正忙着收卷呢。想下课去找她吧,又不知她叫什么名字……”小伙子的感激与遗憾,还有那份发自内心的真诚,在年少的脸上一览无余。
看着心绪平静的小伙子,我的眼睛一潮,不仅仅为小伙子的心绪平静,也不仅仅为小伙子懂得感恩的心情,更因为那个不知名老师,暖暖的微笑。
也许,她根本不知道一个孩子内心的狂澜,只是发自内心的,给她的学生们一个暖暖的微笑,一点小小的鼓励。而这,却无形中挽救了一个孩子将要崩溃的心灵。仿佛一朵清丽的小花,在小伙子心里,怦然绽放出独有的样子,动人,昂扬,向上,充满着无尽的欢喜。
这微笑,会温暖一生的吧。欣慰之余,想起四爷。
四爷个子不高,长长的胡子洁净地垂在胸前。没事的时候,总是坐在门口的石墩上,笑眯眯地看着街上走过的人
老人家的门口,是我上下学的必经之路,见了四爷,我总会脆生生地叫上一声:四爷。他便笑着点点头,捋捋他那可爱的胡子,目送着蹦蹦跶跶的我,背着小书包远去。
记得,他说过这样一句话:这孩子,爱看书,长大了肯定有出息哩!听了,心里偷偷地美。于是,每每看见四爷的微笑,不由自主,周身就充满了力量。可那天,因为和同学发生了一点小小的摩擦,好大的不开心。放了学,一个人,低着头,默默地走在路上。依然路过四爷门口,依然有淡然的四爷坐着。
我低低地叫了声四爷之后,继续低头走着。
四爷也笑了,我能感觉到。但走出几步之后,我听到四爷浑浊的一声:“丫头,来。” 四爷年纪大了,讲话的时候,声音不太清晰,所以不怎么讲话。我一怔,回头看四爷。他冲我摆摆手,要我来的意思。我转身来到他面前,他问我咋了,是不是不开心。
我心里一惊,好神奇的四爷啊。看着一直笑着的四爷,一股脑地把委屈说了出来。四爷始终微笑着,听我说完,摸摸我的头,断断续续地说:“丫头,别小心眼,别计较……都一个村的,一家人呢……别耽误学习,爷爷等你考大学呢!”
看着微笑的四爷,听着他老人家的话,眼泪忽地来了,只使劲冲爷爷点头。说不出理由的,自此,更是努力地学习。走过小学,中学,也曾伤心,痛苦,迷茫,但每当看到四爷那微微的笑容,我的心,便异常清凉,异常坚定起来。
我知道,那里有鼓励,有理解,有安慰,还有无上的美好。多年过去,四爷早已作古,而我亦如四爷一样,时时微笑着,哪怕眼角有泪。
这样笑着的,还有邻家的老大姐,遇到她时,总是颔首,微笑,让人感到扑面而来的温柔和善良,还有她应该眷美如花的日子。可谁知,这样一个女子,却经历了少年失亲,中年失子,如今,老伴儿中风的悲凉。遇到她,会忍不住叫上一句:“姐,有什么要帮忙的吗?”她淡淡一笑:“没有,挺好。”是啊,她将自己的日子打点的稳妥而精致。清晨,携一篮红椒绿芹回家煮粥。傍晚,推一轮椅伴夫散步,时不时轻哼几句小曲,和老伴儿低低笑谈着。她周身所散发微微的禅意,淡淡的香气,慢慢地沁了人心,灵魂仿佛都曼妙了许多。
急匆匆的路上,不小心碰了人家的车,歉然抬头,却见车窗里透出一个善意的微笑。恍惚的心,立刻安静下来,亦感激地笑……偌大的广场上,牵手的年轻男孩和女孩,捡拾起星星点点的果皮纸屑,一起投到垃圾箱,回身的刹那,只见周围的人微笑着,点头赞许,倏地红了脸,低头含笑,飘然而去,多好的青春年华……还有小城里,来来往往的人,本不相识的,却又似乎熟识很久,相遇不语,只微笑,点头,每一个的心里,都喜洋洋的……
很多很多的微笑,熟悉的陌生的,总如一股清泉,不经意间,淌进心里,婉转悠扬,怦然心动,回味悠长。
选自《文苑》 赏析:
这篇文章采用了“无疑而问”的技法。无疑而问的技法特点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内容,答案就在问话之中,借此深化主题,加强语气,启人深思。
文章的题目就属于“无疑而问”,它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看到题目“那些微笑,你还举得吗”,你会自然展开联想,在心里做出回答:当然记得。为了做出明确的回答,作者写了三次微笑。一次是儿子被老师误解,情绪跌至谷底。但是另一位监考老师的微笑,在无形中挽救了儿子将要崩溃的心灵。另一次是“我”因为和同学发生了一点小小的摩擦,好大的不开心。但是四爷的微笑和话语,让“我”的心异常清凉,异常坚定起来。文章还写了邻居老大姐人生挫折中温柔、善良和坚强的微笑,她的微笑陶冶了人们的心灵。文章最后告诉读者,生活中不缺少微笑,那就让我去记住那些曾经触动我们心灵的微笑吧!由此可见,无疑而问,答案自明,反诘有力,语气浓重,斩钉截铁,毋庸置疑,值得我们学习。
锁住光阴的抽屉
渴望有一只属于记忆的抽屉,如魔法师的百宝箱,可以收藏许多的秘密——这是我儿时的一个梦想。
在外出求学的时候,发现课桌真的就有一只木质的、可以上锁的抽屉,一只属于我自己的抽屉。梦想实现得如此之快,让我既兴奋又窃喜,我甚至怀疑其真实性。傍晚,我特意买了一枚看上去很精致的锁来,将那只属于我的抽屉锁上、打开,再锁上、再打开,如此反复多次,这才放心地重新锁好,不舍地离开教室。
我的抽屉里收藏着朋友的来信和照片,放着自己写的日记,整齐地叠着写满诗句的纸页。春天的时候,还放了一个装着几只蚕宝宝和桑叶的纸盒。夜里,蚕宝宝一定在桑叶上爬来爬去,也一定会不停地咬着鲜嫩的桑叶,发出极细极微的沙沙声。我的抽屉里锁住了年少时的梦想,也锁住了几只可爱的蚕宝宝,它们住在我的梦想里,我小心地照顾着它们,也那样小心地照顾自己心中的梦想。希望有一天,自己的梦想也如蚕一样,长大、吐丝、结茧、成蛹、羽化、破茧、化蝶。
母亲也有一只自己的抽屉,上了小小的锁,我常盯着那只锁了的抽屉看,猜想着那只抽屉里究竟藏了些什么。因为总是留意着,抽屉里的秘密对于我而言,也不再是什么秘密了,虽然我不能打开它,但我已经熟悉了那抽屉。
开学时,母亲打开抽屉,将手伸进抽屉的最里面,摸出一个折成方块状的纸包,打开,露出里面一小沓叠得整整齐齐的钱来,面额有大有小,母亲数了一小叠给我,又数了一小叠给妹妹。不放心,又把我们手中的钱要了回去,再数了一遍,这才交给我们,让我们去报名了,临行还不忘了再三地叮嘱我们。
腊月里,母亲从抽屉里拿出平时存下来的花花绿绿的票证,买布、买糖,准备着过年了。母亲的抽屉里还有一个蓝格子布包皮的本子,本子是自制的,用年画纸折叠好,用线装订成的。本子里面夹着用硬纸剪成的、各种款式、大小不同的鞋样,这是母亲的宝贝,从来都不许我们碰的东西。那时,我们脚上穿的鞋,都是母亲照着鞋样,一针一线做出来的,棉的、单的,一年四季的穿用从来也不缺。
母亲的抽屉里,锁着我们一家人生活的细枝末节,丰与俭,贫寒与饱暖,都是那样真实地呈现在光阴的庸常里,给我们带来惊喜,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当民师的父亲,也有一只属于自己的抽屉,只是父亲的抽屉从不上锁。他的抽屉里有书,很少的几本,大概都是父亲喜欢的书,翻得很旧了,也常有他带回来的学生作业本。我上学的时候,家里常停电,夜里,我坐在煤油灯下写作业,父亲也在一旁就着灯光改作业。一灯如豆,四目炯炯。
我曾从父亲的藏书里偷偷撕过纸张,折成画片和同伴们耍,不知道父亲发现没有。后来,父亲辞了民师,回了村里,他的书也不知去向,抽屉也渐渐地空了。父亲的抽屉一直敞开着,也许父亲并不需要一只抽屉来盛放东西,他将生活的压力全放在了自己的肩上,也将全家人的冷暖全装进了心里。
陆苏在《梨木妆台》里写:“我喜欢极了妆台上古意盎然的鬼斧神工,还有那些可锁很多光阴的抽屉。”很多时候,我们把光阴锁在了小小的抽屉里,用来翻捡回忆。现在,我也想像父亲一样,打开抽屉,敞开自己,在世俗的苍茫里,迎风而立,站立成一道温暖人心的风景,给家人以依靠,还社会以温暖。
赏析:
在形式各异的“抽屉”里,不同人寄放了不同的物件:作者用抽屉盛放着自己小小的梦想;母亲用抽屉收纳着一家人的生计与冷暖;父亲用抽屉装载着一个男人的责任与担当……有了抽屉这个容器,很多散落在光阴里的动人故事都有了妥帖的安放之处。当我们重温记忆时,那些锁住光阴的抽屉一一浮现,它们装饰着逝去的生活,亦呵护着往日的温情。时光兜兜转转,那些盛放光阴的抽屉早已失去了光鲜的面容,但它们依然绽放在记忆深处,稍一触碰,便能芳香生活,温暖生命。
语文老师
这位班主任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她中等个,微胖,圆脸上生满雀斑,厚眼皮,眼睛不大,但目光很犀利。她不是本地人,住在学校的板夹泥宿舍里。因为没有食堂,她得自己弄吃的,所以我常在清晨去生产队的豆腐房买豆腐时遇见她。因为怕她,又因为豆腐房总是哈气缭绕,人在其中如在雾里,面目模糊,我假装没看见她,溜之乎也。
我们为什么怕这位老师呢??她严厉起来不可理喻。她有一杆长长的教鞭,别的老师的教鞭只在黑板上跳舞,她的教鞭常打在学生手上。期中期末考试总成绩不及格者,是她惯常教训的对象。她会让他们伸出手来,这时她的教鞭就是皮鞭了,抽向落后生。痛和屈辱,让被打的同学哇哇大哭。这种示众的效果,倒是让所有的学生不甘落后,刻苦学习,但大家心底对她还是恨的。她头发浓密,梳着两条粗短的辫子,我们背地里就说她带着两把锅刷;她脸上的雀斑,被我们说成耗子屎;她擦黑板上红红白白的字时,粉笔擦不慎碰着脸,成了大花脸,我们在底下偷着乐,没一个提示她的。
她管理班级严格到什么程度呢?要是教室的泥地清扫不净,值日生的苦役就来了,会被罚连续值日。最让我们难堪的是检查个人卫生,我们上课前她会手持碎砖头,高傲地站在门口,我们则像乞丐一样朝她伸出手去。如果我们的手皴了,或是指甲里藏污纳垢,她会扔给你一块碎砖头,让我们出去蹭掉手上的皴,抠出指甲里的泥,砖头在此时就成肥皂了。如果是春夏秋季,拿了砖头的学生会去溪边洗手,冬天时只能用积雪清理了。我有一次也被检查出手上有皴,她不允许我进教室,我一赌气,到了溪边,把她那堂课都消磨掉了。我看山看水,看花看草,不亦乐乎。我面临的惩罚,可想而知了。
这位班主任看上去跋扈,但业务好,很敬业,也有善心。有的同学家贫,她家访时会带上她买的作业本,还帮助交不起学费的学生交费,并带我们进城,去照相馆拍合影。当然,她还常在我们下午该放学时,给我们加一小节课,讲那些经典的励志故事。如果是冬天,天黑得早,讲台就点起一根蜡烛。烛火跳跃着,忽明忽暗,她的脸也忽明忽暗,那也是她最美的时刻。她不用教鞭,脸上的雀斑看不见了,语气温柔,面目平和。她离开我们小镇,似乎没有任何预兆。她要离开了,按理说我们是奴隶得解放了,可大家突然都很沮丧,因为她一点狠劲都没了。她带着偿还之意,将自己所用之物,分给常遭她鞭打的人,那多是家庭困难的同学,我听说的就有书本、衣物、脸盆。有天,我在小卖店碰见她,她还买了一双雨靴送我。此后,穿着雨靴走在泥水纵横的小路上,我总会想起她。而她带我们拍的合影,成了同学们最美的珍藏。
四十多年了,我没有她的任何消息,也极少想起她来。按她的年龄,应是儿孙满堂,颐养天年了。
【赏析】
本文记叙了一位严厉的语文老师。她对待学生,不仅采用惩罚的办法,还强制用砖头“去皴”,给人跋扈之感。然而,这样一位严师,让学生除了心生敬畏,还有深深的怀念。文中,作者不仅细描老师的外貌、神态等,还从侧面烘托气氛,进一步突出她的严厉。另外,她还有认真负责、慈爱温柔的一面,使“恩威并施”的特点更为明显。从“被管制”到“分别”再到“想念”,一股浓浓的师生情溢满字里行间,温暖心田。
第三篇:大三必读励志美文
到了大三,会自然形成不同的群体,大三应该怎么过?欢迎阅读下面的励志文章,成功的道理送给大三的同学!
如果你要问大学四年里哪一年最重要,我肯定说每一年都很重要;但如果你非要我四选一不可的话,那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大三是关键。经历过大一的懵懂,大二的浮躁,大三的学生已经真切地感受到了自身的变化,开始正视自己毕业以后的发展问题,考研、就业、出国成了同学们从不离口的话题。
到了大三,会自然形成不同的群体。有学习一直保持优秀的,有沉迷网络游戏的,有社会实践丰富多彩的,也有各类比赛崭露头角的。一些学生已经小有成果,开始沾沾自喜,而也有一部分则因为两手空空变得自暴自弃。对此,我认为大可不必。推荐添加微信eLizhi,从此你的人生便多了一位免费的成功教练。
失败的人可能从大一就开始萎靡不振了,而成功的人,一定都是到大三才奠定胜局。
你可以说大一的时候什么都不懂,没有去珍惜,浪费了时光,大二的时候什么都懂了,又没有好好把握,浪费了时光。可是如果你说大三的时候还是没有抓住,那么你大学的时间就真的白白浪费掉了。大三是大学四年中韬光养晦的最佳时期。
步入大三的学习再不是以前填鸭式的学习方式,而是纯粹自主式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很多学生在大三时期产生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主要问题在于大三时期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是三点一线,勤奋学习,还是终日赖床、上网、电影游戏无所事事,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就意味着他以后将要走的路。
大一大二主要是学习一些基本知识的,到了大三各个专业开始接触自己本专业的专业课。这对每个人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可是往往很多同学却忽视了这一点,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大学学习与考试的规律,开始学会突击,学会逃课,学会为自己的不负责任的行为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殊不知这样的观念害人不浅。其实,完全可以这样认为:大三才是真正学习的开始。前两年可以说都在打地基,地基打的牢不牢就看大一大二的努力程度了。
有人会问那我大一大二没打好基础,是不是就无法继续学习下去了呢?也不是,有道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很多有志气的学生都是在大三奋起的。即使大一大二离拿奖学金很遥远,可是到了大三却拿到了不菲的奖学金,让所有同学刮目相看。原因就是,只要你肯学,你就会有收获。世界是公平的。大三才是真正成就人生的转折点。所以那些认为自己已经失败的同学应该重新认识自己。大三是学习专业知识和充电的黄金时期。学业负担不重,业余时间充裕,可以把大段大段的时间好好利用起来。比如英语不过关,可以专门功英语;专业知识不过关,可以整天泡在图书馆里;社会知识不过关,可以多接触社会去了解,去体验。有很多人在大学毕业了感觉很遗憾,觉得大学教育有问题,没有学到东西,其实重要的不在于大学教育本身,而是在于自己没有去努力,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结果。
对于大三学生来说,如何给自己正确定位很关键。今后选择什么样的路所需要做的准备也是有所区别的,比如找工作的人平时更应该多关注社会信息。坚持每天都要听听或看看新闻,常买些时事类的报纸杂志看看,实在没经济条件可以多往图书馆跑跑,多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总结别人的看法,再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有助于大家对事物进行分析判断,形成敏感神经,也尽量避免成为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多读一些名人的传记也很有好处,不仅增加自己的视野,也可以从别人的经历当中品位出很多生活哲理,增加面对挫折的勇气与决心。
很多同学在大一大二时候利用业余时间出去做家教,不仅锻炼自己,还可以赚点外快弥补生活家用。但是到了大三尤其以后面对找工作的同学来说还是不希望大家再做家教。家教只能算做初期打工的方法,既简单又方便,不会占用自己太多时间还很轻松就赚很多钱。但是大三与大一大二不同,时间不如大一大二那么紧张,所以可以考虑找一个更接近社会的工作会比较好,如果真的找不到再回头做家教也不迟。在大三的时候可以找一些能够锻炼提高能力的工作是最好的了,比如说管理类的学生去企业帮着做做项目,为企业做企划,帮企业做做调查,写写文章等等,这是真正能够提高自己思维与思考能力的活动,可以对以后的工作大有裨益。有些同学如果实在找不到还可以多多参与学校的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不仅方法简单,学校还给提供支持资金,到最后如果做的不错还会得到一个奖次证书,是个不错的选择。这也是一此了解社会的好方式,多邀几个同学,在项目中建立感情,结交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不说,真的会从项目中学到很多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当然,要做好是要下一番真工夫的。这里顺便说一句,做一些社会调查是对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最好的一种方式了。因为社会调查不仅可以从一定层面上了解社会,也可以方便学生从调查中总结分析数据,整理成文,所以建议大三学生在这方面多下些工夫。
在大三期间还应该注意的是交际的培养。大三时期大家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的人际圈子有了微妙的变化。相对要好的都是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比如求职一族,考研一族,留学一族等等,根据个人不同的交际情况交际圈会有很大不同。对一个人而言,有什么样的交际圈也尤为重要,这几乎就代表着本人的兴趣及志向。有句话说的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的交际圈开始向班级外扩展。相对而言要比大一大二的时候复杂了一些。有跨专业的,有高低年级的,有校外朋友,还有社会上认识的不同类型的人群。交际圈广泛固然是好事,但大家一定要学会慎重结交朋友,有道是朋友在多也抵不过一个知己。有的人觉得自己到了大三不仅交际圈变小了,甚至变得孤独了。这也很正常,需要自己开导自己。学会孤独就学会了生活。人大了心事也会变重,尤其大三时还对自己的前途有着种种迷惑,这个时候很多人都会被迷茫困扰和寂寞折磨。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孤独有时会成就伟大灵魂。
第四篇:三年级必读书目
必读
《草原上的小木屋》 天地出版社
《戴小桥和他的哥儿们》三本新蕾出版社 《王尔德与巨人的花园》浙江文艺出版社 《吹小号的天鹅》 上海译文出版社 《秘密花园》 四川美术出版社
《日有所诵》三年级 长春出版社
选读
《一百条裙子》 新蕾出版社
《成语故事精选》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最新十万个为什么》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130个科学游戏》中国少儿出版社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21世纪出版社《狼图腾小狼小狼》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蓝色的海豚岛》 新蕾出版社
第五篇:新沂市新安小学三年级学生必读书目
新沂市新安小学2012—2013学第二学期
三年级学生必读书目
1.《伊索寓言》
2.《宫泽贤治童话》
3.《列那狐的故事》
4.《天方夜谭》
5.《130个科学游戏》
6.《东周列国志故事》
7.《成语故事365》
8.《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
9.《我们的母亲叫中国》
10.《小兵张嘎》
11.《三寄小读者》
12.《皮皮鲁传》
13.《肚皮上的塞子》
14.《乌丢丢的奇遇》
15.《我要做个好孩子》
16.《灵性的王国》
17.《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