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复习卷
六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复习卷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
一、给下列词语注音。
谱写
幽静
蜡烛
失明
纯熟
陌生
清幽
琴键
陶醉
苏醒
飞奔
记录
探访
交涉
风采
赴约
淡雅
捉摸
衬托
幻觉
深远
降生
模仿
身段
造就
矜持
肖像
脸颊
抿嘴
毅力
莱茵河
霎时间
大洋彼岸
不解之缘
一反常态
为所欲为
窃窃私语
无言以对
独具匠心
引人入胜
不落窠臼
雅俗共赏
曲高和寡
妙笔生花
不同凡响
别具一格
二、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便()_______()________ 正()_______()________ 肖()_______()________
曲()_______()________
三、近义词。
知音()陌生()
陶醉(幽静()纯熟()苏醒(随便()恬静()清秀(四、反义词。
知音()清晰()随意(纯熟()幽静()苏醒(暂时()断断续续()
五、填空。
(1)填合适的动词。
()乐谱
()门
(抗议
风度
炼就
细腻
淡雅
入场券
微波粼粼
有朝一日
暗无天日
眼冒金星
暑去寒来
不在话下
雕梁画栋
巧夺天工
古色古香
余音绕梁
美不胜收
脍炙人口
阳春白雪
笔走龙蛇
响遏行云
纷至沓来 绷()_______()________ 空()_______()_______ 剥()_______()________ 削()_______()_______)探访()朴素())陈列()奇异())哀伤()端庄())微弱()明亮())暂时()端庄())大风
()银沙
()巨浪
()女子
()风采
()母亲()阳光
()勇气
()舞台
()钢琴
()皮鞋
()蜡烛
()茅屋
()队伍
()曲子
(2)填入合适的修饰词。
()的小路
()的钢琴声
()的海面
()的小脸
()的灯光
()的月光
()的微云()的脸上
()的大海
()的女子
()的琴声
六、按要求写句子。
1、一个人难免有错误,改进了就好。(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形象的句子来描述博物馆门前排队的人很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欣赏了《蒙娜丽莎》,没有人不惊叹达.芬奇精湛的画技。(先改为肯定句,再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缩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蝴蝶扇动着翅膀。(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仿写句子)
忽然,云飘过来了,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次考试,同学们普遍的成绩提高了。(修改病句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小鸟在枝头啼叫。(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老狐狸用自己的力量,把小狐狸救出来的时候,该是多么欢喜呀!(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发现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几分钟。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关联词连成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月亮照进窗子,茅屋里显得格外清幽。(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忽然看见松鼠跳上餐桌,叼起一块面包皮,跳上了大柜顶。(仿写一个连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我对舞台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但是他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改为直接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您不是常说要做老实人,认真演戏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师傅是一位身高近两米的黑脸大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他看到了大海。(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用“张冠李戴”造句,体现小明读书马虎、不认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贝多芬飞奔回客店,记录了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改为“把”“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我一直珍藏着这个不被人知道的秘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花儿在风中绽放。(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难道你不该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感到愧疚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地球是一个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的晶莹的球体。(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改成间接转述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换个说法,保持句子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我们在种树。(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伯父常对我说起那过去的往事,要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修改病句)
36、虽然成绩再好,你也不能自满啊!(修改病句)
37、几位老人在树荫下窃窃私语,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修改病句)
38、慢慢走进她,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修改病句)
39、她,就是诞生于达.芬奇笔下,面带永远微笑的“蒙娜丽莎”!(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他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她不得不在心里对自己说,母亲是对的。(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观众在留言本上提出了许多珍重的意见。(修改病句)
43、大家正等着探访刚从巴黎飞机来的世界著名的美丽女子。(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月光照进屋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很小的地方住着五个人。(夸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填空。
1、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来赞美伯牙的《___________》、贝多芬的《_______》,用“____________”来赞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当我们面对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时,我们可以说“_____________”,而当我们读到一篇好文章时可以说“____________”。
2、写出3个根据典故得来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霎时间”的“霎”,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4、填关联词。
(1)()刮风还是下雨,他()不会迟到。(2)()下决心做一件事,()不要后悔。(3)班长()成绩好,()心地善良。(4)休息时()玩游戏,()看看书。
5、“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这个成语是根据______的故事流传而来。
6、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波涛汹涌的大海。这句话写贝多芬的琴声带给兄妹俩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好像被带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这里的“舞台”指_________,又指_________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说明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
第二篇:六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岁寒三友
第八单元
教学目标
墨梅图题诗 教学设计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增强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们一起来体味那绝美的诗篇。
二、自主学习
(一)检查预习
1.字:冕(miǎn)乾坤(qián kūn)妥协(tuǒ xié)卓(zhuó)尔不群花蕊(ruǐ)厌恶(wù)
2.词:卓而不群:形容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二)交流材料
1.作者:王冕(1300-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幼为农家子,自力苦学,后从学者韩性受教。应进士举不中,遂下东吴,入淮楚。至正七年左右,北游大都,见天下将乱,遂归。晚年,南方起义兵兴,移家浙东九里避难。据说他死前不久曾作朱元璋议参军。他的画和篆刻在当时很负盛名。
2.引导学生回忆《王冕学画》的内容;
3、朗诵诗歌,熟读成诵。
三、合作学习
1.赏画:组织学生观察王冕笔下的梅花的特点,并结合“诗画赏析”回答以下问题
(1)王冕作诗的原因;
(2)王冕作诗的目的;
(3)图中梅花的特点。
2.品诗: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试作说明,(例:“只留清气满乾坤”一句表达诗人不愿向统治者妥协,厌恶当时社会上的腐败风气和甘愿过着隐居生活的志向,也表现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四、合作探究:主题:诗人以梅花自喻,表现自己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五、拓展训练: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诗句,绘画作品
六、回顾反思
1.“岁寒三友”的象征了怎样的精神:
(明确:“竹”是有气节,象征诗人“任而东南西北风”的气概;松:不畏风霜,生机勃勃,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梅:超凡脱俗,象征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2.请学生写出“岁寒三友”对自己的启示。
1.背景资料: 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的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曾下东吴,入淮楚。至正七年自由,北游大都,后见天下将乱,遂归。
2.知识练习:生字注音
冕()乾坤()妥协()卓()尔不群 花蕊()厌恶()
探究点一 理解诗意
1.《墨梅图题诗》墨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淡墨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砚池: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的意思。由这两句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清气:_________________。乾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梅花的哪些特点进行了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点二 体会感情(重点、难点)1.你从“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我们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梅花要么是白色,要么红色,为什么王冕却要将梅花用淡墨表现并描写出来?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 探究点三——赏画悟情(重点)
1.赏画:请大家王冕笔下的梅花,说一说图中大梅花有什么特点?
预习资料
知识综合应用训练
1.《墨梅图题诗》是元代诗人()的作品,诗人借()抒发了他高尚的情操。诗中“满乾坤”的意思是()。
2.“只留清气满乾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品质?
墨竹图题诗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增强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法: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而图题诗则是诗坛画苑中一朵绚丽的花朵。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感受——郑板桥在《墨竹图题诗》中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二、自主学习
1.字:衙(yá)斋(zhāi)燮(xiè)号(háo)寒放赈(zhèn)救济(jì)遂(suì)
2.解词:劳顿:劳累。
思绪:思想的头绪;思路。
救济:用金钱或物资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
赈灾:赈济灾民。
岿然不动:高大独立的样子。
3.交流材料:
①介绍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②图题诗(找擅长绘画的学生介绍)
③墨竹:单用墨画的竹子。
3.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三、合作学习
1.引导学生阅读“诗画赏析”第二段。
(明确:郑板桥这首诗的背景、原因和被罢官的结局,说明他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2.感知诗意: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四、合作探究
1.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爱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2.本诗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第1句是实写、第2句是虚写,第1句是第2句发挥联想的基础。)
3.如何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句?(明确:似是写竹,实则写人。写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令人叹为观止。文中作者以竹喻人,比喻新颖奇物,把一个铮铮铁骨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表现了他的高标挺立、特立独行、充满爱民之气节。)
五、回顾反思:竹的象征了“有气节,象征诗人“任而东南西北风”的气概。
六、拓展训练
1.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竹的诗句,绘画作品。
2.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赞美竹。
预习
我预习我收获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á men zhèng xiè nú háo Jiù jì jiǎo zhèng jiǒng rán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凌()健()颂()郁()
棱()键()项()随()
二、我合作我提高
1.请学生说自己感受最深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2.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3.读题解,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深刻含义。
三、我总结我延伸
1.本诗中作者由听到冷雨敲窗、风吹疏竹之声而产生的联想的诗句是:_________
2.本诗中哪一句更能说明对民情的体察入微?
3.竹子象征了_________,也表现出作者_________的品质。
阅读链接:
扬州八怪:“扬州八怪”包括郑燮、罗聘、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鲩、汪士慎八位画家。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扬州八怪”生前即声名远播。李鲩、李方膺等先后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先试画,后授职。乾隆八年,弘历见到郑燮所作《樱笋图》,即印了“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玺。乾隆十三年,弘历东巡时,封联燮为“书画史”。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越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成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悲奇妙,成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
苍松怪石图题诗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增强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方法:研体式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松是风骨的象征,它苍劲挺拔,傲斗冰雪,顶天立地,枝干高耸,正直坚韧,是勇士。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歌唱松,赞美松,风雪洗礼松更翠,大雪压枝更挺拔。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苍松怪石图题诗》。
二、自主学习
1.简介作者:李方膺,字晴江,又号秋池、衣白山主人、为官期间曾因得罪上司被捕入狱,为官时,“有惠政,人德之。”去后寓南京借园,常往来扬州卖画。善画松、竹、菊、梅、杂花及鱼虫,作品纵横豪放,墨气淋漓,所画之梅以瘦硬见称。
2.读标准音:矫(jiǎo)阙(què)迥(jiǒng)膺(yīng)阿谀(ē yú)铮(zh
ēng)
3.解词:①阿谀奉承: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含贬义)。
②耿直:(性格)正直;直爽。
③铮铮:形容金属撞击所发出的响亮声音。
4.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三、合作学习
1.品诗:引导学生课堂交流,大胆质疑,解决疑难。找自己最喜爱的诗句,说明理由(明确:“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写出了松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饱历与冰霜,千年方未已”这一层写出了苍松的品格,其中“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是对其品格高度赞美。而“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是隐语,隐含作者的褒扬之意。最后一层“拥护天阙高且直,迥于春风碧云里”,作者从松的外形入手,为本诗更添了悠远、清丽的意境,尤其最后一句,“春风碧云”带给读者无限的希望与憧憬,颇有“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之意。)
2.赏画
(1)整体欣赏画面。
(明确:一枝梅花横贯画面,构图新奇;花朵只用淡墨轻染“淡墨痕”,仅花蕊加墨重点,清新俏丽;长长的枝干舒展挺秀。)
(2)图中的怪石、苍松各有什么样的特点,相互关系,各有什么寓意?
怪石:耸立(不屈不挠)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
苍松:挺劲(饱经风霜)象征诗人刚正不阿的气概。
(二者关系:怪石耸立,不屈不挠,为苍松设置了一个极好的生存背景,两者互为映衬更显其“苍、怪”。)
四、探究学习: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借所画的怪石、苍松表现自己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
五、拓展训练
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松的诗句,绘画作品。
六、回顾反思
请学生谈本课的收获
预习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雷霆()九霄()夹袭()扭弯()
裸露()闪烁()迸出()劲枝()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
wèi()惧 zhé()断 yōng()抱 不屈不náo()天què()jiǒng()干
竹 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课文,认识竹的情操和美德。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增强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于竹的赞美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竹的情操和美德,体会作者对于竹的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研体式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贵有志,竹贵有节”。挺拔的翠竹,有着宽容大度的胸怀,有着令人臣服的谦逊气度,它立身千岩万壑,笑对风雨雷电,为人间输爽送绿,这是多么无私的品质!今天我们学习《竹颂》,更深入的感受竹的精神内涵。
二、自主学习
1.读标注音:劲(jìng)竹僵(jiāng)石坚贞(zhēn)攀附(pān)不朽(xiǔ)摇曳(yè)吞没(mò)郁郁(yù)葱葱(cōng)尘埃(āi)潜藏(qián)千仞(rèn)
2.解词:
a 凌云:在空中,升高,登上。
b 攀附:跟地位高的人拉关系。
c积习:经过长时间积累而形成的。
d郁郁葱葱:(草木)繁盛。
三、合作学习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第1、2段,写作者对劲竹的热爱。
第3 段,写劲竹的奉献精神。
第4 段,写劲竹给人带来的精神慰藉。
2.感知文章主题:本文描绘竹子外形、生长、气节等方面,突出他的坚毅顽强、纯洁朴素、虚心有节、无私奉献的精神。
3.重点分析竹的精神:如板书
四、探究学习
1.文中写桃花,紫罗兰,牡丹等花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与竹对比,突出了劲竹如同苍松一般抗击风雪,并在酷热的夏天里,给人送去绿色和凉意,写出了劲竹的奉献精神。)
2.找出表现竹子抗击恶劣环境的顽强精神的句子:(明确:在命运的风暴中,你轰响着翻卷碧波,击打着汹涌的云海。你全身闪耀着电光,你的吼声吞没了雷声。为了给人间以春天的绿色,寒霜冰雪里你更加郁郁葱葱。)
3.本文中用“你”称呼劲竹,读一读,体会作者需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明确:“你”
是拟人化的称呼。作者表面赞“竹”,实际赞美具有高风亮节的人)
五、回顾反思
1.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通过对《墨竹图题诗》和《竹颂》的学习,谈谈对你的启示?
黄山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增强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昂扬的革命豪情,乐观自己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教学重点: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教学方法:研体式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黄山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那里的松树更是一道绝世的风景,黄山“七十二峰”高耸入云,在浮动的云海中,一棵棵黄山松昂首挺立,像一面面“昂首的战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山松》。
二、自主学习
1.读标准音:
峰峰皆(jiē)到 寒彻(chè)骨 闪烁(shuò)劲(jìng)枝 迸(bèng)
2.写规范字:雷tíng()夹xí()luǒ()露 不屈不náo()
3.作者简介:张万舒是我国当代诗坛一位著名的诗人,《黄山松》一诗是他的代表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合作学习
1.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描绘黄山的形象(明确:“挺的硬,扎的稳,站的高,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
2.诗中写“谷里的阴风,高山雪冷,紫色的岩”等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用烘托的方法显示出黄山松英雄般的气节。)、四、合作探究
黄山松具有怎样的品格?
(明确: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毅不拔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五、回顾与反思
1.你从黄山松身上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了黄山松“挺的硬,扎的硬,扎的稳,站的高,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的战士般的精神。
2.这首现代诗与《苍松怪石图题诗》各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板书设计:
预习
知识连接:黄山,在安徽省。黄山松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顽强的扎根于巨岩裂隙。黄山松职业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
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黄山奇景和奇松的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黄山松的特点写出来的。
⑴请找出作者在写迎客松时,的比喻和拟人句 ⑵找出描写树杆粗壮、枝条繁茂的句子。2.作者详写了哪些松、略写了哪些松? 合作探究
1.课文讲了黄山松的有什么特点?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黄山奇景和奇松的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黄山松的特点写出来的。
3.作者详写了哪些松、略写了哪些松? 4.同学们,黄山松具有怎样的品格?
5.谁来谈谈自己对“黄山归来不看松”的理解? 当堂检测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妙()裸露()闪烁()骄傲()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艰难()动摇()贫穷()裸露()3.修改病句。⑴《黄山松》的作者是张万舒写的。
⑵身体健康,工作认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昨天下了一夜的大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山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
5.黄山的“四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黄山的三大名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听别人描摹(mó mú),总不得要领。
(2)所谓“黄山松”,一向在我脑际留下一个模(mó mú)糊的概念而已。(3)用散(sàn sǎn)文地说,该是石罅生,或石缝(fèng féng)生。(4)这样看来,黄山的松树不一定要餐石髓,似(sì shì)乎呼吸空气,呼吸雨露(lù lòu)和阳光,也会长大的。
8.按要求改写句子。这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生物。
(1)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语病你能修改吗?
(1)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异常强壮的团结力。(2)遵守诺言的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3)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仰望着整个丛林。9.下列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杜鹏程()王任重()刘海粟()丁慧中()甘如饴()孔若愚()
梅香正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课文,了解史可法的感人事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增强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感受“梅香”的具体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英烈们的气概。教学重点:了解史可法的感人事迹。
教学难点:感受“梅香”的具体含义。
教学方法:研体式。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历史的星空多么璀璨,是英雄俊杰之士的肝胆,像日月一样照彻了历史的乾坤。天地因有正气而万劫不衰,一个民族也因为有英雄而万代不朽,他们是照耀星空的日月!他们
是贯穿古今的永不枯竭的江河!他们是民族的脊梁!这些英雄的品质比松挺,比梅香,比翠竹更挺拔!今天,让我们借助《梅香正浓》这篇课文回到那民族危亡的时刻,感受他们的气概。
二、自主学习
(一)读标准音:
寡廉鲜(xiǎn)耻纵情逸(yì)乐 高官厚禄(lù)
拜谒(yè)崇(chóng)敬 虬(qiú)枝 峥嵘(zhēng róng)捐(juān)躯 昏庸(yōng)
殉(xùn)自刎(wěn)尸骸(hái)
飨(xiǎng)楹(yíng)酷(kù)爱 召(zhào)集
瞻(zhān)仰 体恤(xù)戕(qiāng)害 伫(zhù)立 怂恿(sǒngyǒng)
(二)解词:
1.酷爱:十分喜爱。2.拜谒:拜访、拜见。
3.高官厚禄:官大,待遇高。4.尸骸:尸骨。
5.楹联:挂或贴在堂屋柱子上的对联。6.寡廉鲜耻:形容人没有操守不知羞耻。
7.戕害:杀害、残害。
(三)自由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主题:作者借傲雪的梅花,在风雨中依然清香如故的不屈不挠的品格,重点介绍了明朝的遗臣的史可法的感人事迹,歌颂了民族危亡之时英雄们的崇高气概。)
三、合作学习(深入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第2-6自然段,详细写了史可法的英雄事迹,共写了哪几件事?
第一件:写在民族危亡之时几次起草奏章,提出救亡方略,规劝皇帝,为国家民族的前途担忧。
第二件:写史可法在明朝大势已去之时,发誓与扬州城共存亡。
第三件:扬州陷落,史可法宁死不降,最后“大骂气绝身亡”。
2.感情线索:崇高——感动——伤感而肃然——感慨万分
四、探究学习
文章的结尾“梅香”的含义?(指梅花的品格,及具有“梅花”品格的英雄身上所体现的凛然正气)
五、回顾反思
1.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请学生结合历史讲,具有“梅香”品格的英雄的事迹
预习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拜谒()虬枝()峥嵘()()楹联()唾骂()瞻仰()自刎()尸骸()怂恿()()飨堂()戕害()酷爱()高官厚禄()寡廉鲜耻()纵情逸乐()2.词语解释
拜谒: 峥嵘: 浩然正气: 高官厚禄: 怂恿: 戕害: 寡廉鲜耻: 寡廉鲜耻 3.我能熟读课文。(同伴互查)
4.给本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5.全文结构清晰,感情线索贯穿始终,请你找出标志性的词语。
6.本文主体部分详细写了史可法的英雄事迹,一共写了几件?都是什么? 7.除了民族英雄史可法的感人故事,你还知道哪些民族英雄?他们有什么事迹?
8.查一查:文中 “壮怀激烈”,这也出自一位民族英雄所写的诗句,你知道吗? 【当堂检测】 1.抄写下列词语。
敬畏 体恤 壮怀激烈 视死如归 寡廉鲜耻 戕害同胞 卖身求荣 感慨 浩然正气 有邦国而无自身 2.抄写飨堂前的对联。
综合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单元诗文,感悟“岁寒三友”的品格。
2.通过举办书画展,训练诗、书、画的能力。
3.学习“岁寒三友”具有的不屈不挠的熬然正气。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本单元诗文,感悟“岁寒三友”的品格。
难点:学习“岁寒三友”具有的不屈不挠的熬然正气。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准备作品
准备好笔、墨、纸、砚,选择内容,可以抄录名家名作,也可以自己创作。
作品可以是诗配画,也可以是画配诗,还可以只写事或画画儿,但不能只有画没有字。画可以用照片,也可以剪贴。作品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二、展示作品
请同学评议出优秀地方作品并展示出来。组织同学分小组看书画展,观看时可以交流,注重欣赏作品的字体、布局、颜色……同类作品可以比较着欣赏。
三、评选佳作
组织参观者讨论、填表、评出最佳作品。
第三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八单元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说课标说教材
汉村中心小学 李 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研说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下面我就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方面进行研说,其中包含的不足与错误,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课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它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六年级属于小学高年级,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居第三学段,基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理念,课程标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第三学段的语文教学目标,下面我重点说: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从五个领域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
(1)识字与写字方面: 1.会写120个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注意防止和纠正错别字。2.能用钢笔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2)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词语,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3.联系上下文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4.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3)口语实际 1.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2..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3.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4)习作 1.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
实。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2.学写读后感、活动总结。有兴趣的学生学写儿童诗。
(5)综合性学习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
总结。3.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二)我具体介绍一下第八单元的学习目标
1、完成字词目标。力争
能够写得正确、规范、美观;根据课文能够理解字词的意思,并能应
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为我所用。
4、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感受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
达感受的方法。
二、说教材
(一)、教材的编写体例
本册教材继续按照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除去第六组,其余
七组教材体例雷同,每个单元都是统一模式,由“导课”,“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单元前面有导语,直接
点名本组课题的内容及思想,并且提出了学习要求与重点。每单元课
例又分别由2篇精读课文和2篇略读课文组成。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
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还有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回顾拓展”由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机动栏目“展示台”,“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展”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课外书屋”“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多角度的选择,训练学生习作能力。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2、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3、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加强语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此外,本册教材和五年级教材相互联系,体现了遵循规律、螺旋上升的特点。
(三)、内容解析
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向我们介绍了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那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神秘而永恒的美;《我的舞台》娓娓叙述了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之女吴
霜女士在艺术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读了这组课文,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正如海顿说的那样: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对于书写练习除阅读课上指导写字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二阅读教学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作文的能力。
三口语交际教学 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有的专题中口语交际提供了
多个角度给定一个话题的注意拓宽话题范围。教师要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交流主题和话题范围使学生的交际能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话可讲。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有的需要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力如听录音讲故事、谈感受;有的需要引导回忆如谈暑假生活、谈第一印象最深的人、有的最好能提前布置如谈“身边的艺术”。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要注意处理好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讲评的关系。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本册教材对习作做了两条线的安排一是“口语交际。习作”中安排了7次习作其中有一次与口语交际安排在了一起。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3次小练笔。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
五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分别安排在第二组和第六组与五年级教材相同有两种呈现方式。随课文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在第二组可与国庆节期间的庆祝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本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写一个简单的活动总结。活动之初最好加强计划性把活动计划的落实与写活动总结结合起来把活动计划的制订、活动的开展、计划的落实纳入活动总结中更为科学、合理。当然活动总结也可以写其他的内容。
(二)评价建议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 ①、用激励性评价,美好的语言胜过礼物。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在朗读教学时对学生整体朗读水平既要肯定又要委婉地提出新的要求。②、注意导向性评价教师应该明确指出学生的长处和改进措施明确地提出弱点并告知改进方法向学生提供加以改进的机会。③、加强主体性评价 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评价;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教科书一直是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家庭生活与日常生活话题都可以作为学习语文的源头活水也为语文提供了广阔天地,美丽的山水让我们赞叹不已,独特的民俗风情使我们念念不忘,古朴的文物古迹勾起了我们深深的遐思,而国内外的重大事件以及家庭生活、日常生活中的亲情与故事同样激活了语言的表达动机提供了丰富的言语表达内容。
第四篇:第八单元复习
第八单元复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1本文作者季羡林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们曾学过与他相关的文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奇丽的景色:
(1)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走在街上,我仿佛看到了每家每户的窗子前都开满了鲜花,洁白的茉莉;芬芳的郁金香、娇小的迎春,远远望去,白的似雪,红的似火,粉的似霞。蝴蝶翩翩起舞,蜜蜂低吟潜唱。一条条街道成为彩色的长河,人在街上走,就像置身在花海深处。
奇特的民族: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我为人人)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
2、理解句子: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这一种境界”在这里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颇”是“很、非常”的意思。“耐人寻味”指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
在课文中“人人为我”指“我”走在街上看别人窗前的花,“我为人人”指德国人把花种在窗台,让别人看。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实例: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为什么说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
因为德国人爱花,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而自己走到街上有享受别人为自己创造的美,这种民族风情的境界是高尚的、无私的、实实在在的,人人都能享受到的,因此,耐人寻味。
2〉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美丽并没有改变”指:德国沿街的奇丽风景没有改变,德国人民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没有改变。
3〉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作者又来到德国,见到那家家户户窗口上的鲜花,不由得触景生情,仿佛进入了梦乡,回到了留学生活时代,他陶醉在鲜花艳丽之中,沉浸于思乡情绪之中。
3、会默写第三自然段。
4、多音字
占——(zhàn)占据 抢占;(zhān)占星 占卜 莞——(wǎn)莞尔一笑;(guǎn)东莞(地名)曲——(qǔ)歌曲 乐曲 作曲;(qū)弯曲 曲折 曲线
5、近义词
真切——逼真 姹紫嫣红——万紫千红 应接不暇——目不暇接 花团锦簇——繁花似锦 耐人寻味——回味无穷
6、反义词
奇丽——美丽 奇特——奇妙
读音:莞尔一笑(东莞)脊梁 姹紫嫣红 威尼斯的小艇
1、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和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本文把人的活动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作者紧扣小艇,介绍了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的生活都与小艇息息相关。这样,景、物和人相互联系,使文章充满了生气。
2、“操纵自如”课文中指船夫驾驶小船熟练灵活,得心应手。是从(1)小艇速度极快。(2)遇到极窄的地方,小艇也能平稳穿过,还能作急转弯 表现出来的。
3、本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我们还学过他写的《金钱的魔力》。
4、理解句子:
1)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本段用了三个比喻,把小艇比作独木舟,写出了小艇长、窄、深的特点;把小艇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样子;把小艇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轻快灵活的特点。
第四自然段:
(1)采用先概括后分述的方法(总分结构)。中心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2)作者从小艇行驶速度快,遇到拥挤、狭窄的地方也能平稳穿过,还能作急转弯这几方面来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3)“操纵自如”课文中指船夫驾驶小船熟练灵活,得心应手
5、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补充:水上交警坐着小艇指挥水上交通,邮递员坐着小艇挨家挨户地分发邮件,医生坐着小艇去给病人看病。
6最后一段:我发现小艇的动静与城市的热闹、沉寂有关。白天小艇出动,城市就开始喧闹,充满生机;晚上,小艇一停泊,整个城市就沉寂下来,渐渐入睡。这一静一动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衬托出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说明了小艇是威尼斯主要交通工具。
7、小艇的动与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城市的热闹与静寂息息相关。
5、近义词:庄严——庄重 兴盛——昌盛 耸立—矗立
操纵自如—得心应手 庄严—庄重 沉寂—静寂
6、反义词:平稳——颠簸 庄严——随便 沉寂——喧闹
7、多音字
叉——(chā)交叉 鱼叉;(chà)劈叉;(chǎ)叉着腿 空——(kōng)天空 空气;(kòng)空隙 填空 空白 重——(zhòng)体重 重量;(chóng)重叠 重播 重合 翘——(qiào)翘起 翘尾巴;(qiáo)翘首远望 笼——(lóng)鸟笼 牢笼;(lǒng)笼罩
8、音近字:
莞尔 惋惜 碗筷 雇佣 照顾 固定 闲暇 霞光 遐想 船舱 仓库 苍茫
9、会默写4-6段。与象共舞
1、本文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域文化。
2、作者用“与象共舞”为题,体现了泰国人与大象关系十分密切,大象给泰国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乐趣。
3、写作方法:2-5段都是按照先概述再分述的方法写的。
4、多音字
摩——(mó)擦摩 抚摩;(mā)摩挲
称——(chēng)称呼 称号;(chèn)称心 称职 大——(dà)大家 大众;(dài)大夫
5、近义词: 坦然——安然 沉着——冷静 熟视无睹——视而不见
6、反义词:沉着——慌张 坦然——慌乱 兴盛——衰落 松弛——紧张彩色的非洲
1、本文首尾呼应,呼应课题,直接抒发作者对非洲风情文化的赞美之情。
2、脉——(mò)含情脉脉;(mài)脉搏 动脉 山脉 挨——(āi)挨家 挨近;(ái)挨打 挨冻
3、近义词:聆听——倾听 浩瀚——浩大 炽热——火热
4、反义词:炽热——冰冷 浩瀚——渺小
回顾拓展八
默写名人名言: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德国)歌德(强调奉献精神)
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英国)雪莱(积极乐观的态度)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
——(印度)泰戈尔(无私奉献精神)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焦,也不要烦恼,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
——(俄国)普希金(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第五篇:第八单元复习
第八单元复习
一、要会默的词
巴望 纳闷 揠苗助长 筋疲力尽 兴致勃勃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用尽力气 喜笑颜开 寓言 两则 焦急 枯死 毫不示弱 味道 充饥 浪费 满意 不以为然 时机 关键 皮香肉嫩 评理 赞许 争论不休 烤火 剖开 笨重 聚精会神 仿佛 剪枝 盼望 远近闻名 不禁 疯长 争辩 红润 充满信心 挥舞 夺走 依靠 成熟 胖娃娃 脸蛋 番茄 烧烤 满意 买卖 感想 靠近啄肉 威胁 得意洋洋 大雁 煮饭 烟熏火燎 疑惑 营养 养分 半信半疑 浓郁 暑假 两全其美 将信将疑 机不可失 各得其所 无影无踪 坐失良机 禁止 争夺
二、按要求写词。
1.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揠苗助长 杯弓蛇影 郑人买履 叶公好龙狐假虎威 黔驴技穷 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守株待兔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完璧归赵(蔺相如)毛遂自荐(毛遂)
四面楚歌(项羽)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卧薪尝胆(勾践)三顾茅庐(刘备)指鹿为马(赵高)才高八斗(曹植)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3.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精卫填海 开天辟地 女娲补天夸父逐日 八仙过海
4.用“望”组成含有“希望”的意思的词:希望 巴望 盼望 渴望 期望 5.形容勤奋好学、善于思考的词语:勤学苦练 废寝忘食 精益求精 聚精会神 专心致志 一丝不苟 如饥似渴 全神贯注 持之以恒 再接再厉
6.ABAC式词语有:又大又甜 又惊又喜 又高又胖 又香又甜 又苦又涩又蹦又跳 又说又笑
7.ABAC式词语有:将信将疑 尽心尽力 十全十美 全心全意 无边无际 有声有色 自言自语 再接再厉
8.含“如”的成语:胆小如鼠 日月如梭 料事如神 挥金如土 游人如织铁证如山 势如破竹 面如土色 水平如镜 江山如画 栩栩如生 始终如一 力大如牛稳如泰山文思如泉
9.描写心理的成语: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心神不安 心猿意马 心慌意乱 胆战心惊 心急如焚 心花怒放
10.描写友情的成语:肝胆相照 亲密无间 情同手足 志同道合 荣辱与共 风雨同舟 海誓山盟 情深似海
11.写出描写春夏秋冬的成语:
①春: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 万紫千红 春意盎然 春光明媚 鸟语花香②夏: 骄阳似火 暑气蒸人 狂风暴雨 烈日当头 烈日炎炎③秋: 秋高气爽 凉风习习天高云淡 雁过留声金风送爽
④冬: 千里冰封 天寒地冻 寒冬腊月 冰天雪地银装素裹装素
裹
三、词语搭配
一脸疑惑的样子 粗壮的枝条浓郁的花香 无数的蜜蜂 种桃的能手
又大又甜的桃子 圆圆的脸蛋自由自在地飞舞
吸收营养 夺走养分 抓住时机 浪费时间 充满信心
正确地回答 静静地观看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揠苗助长》中农夫为了禾苗能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2.《鹬蚌相争》中鹬啄蚌夹,互不相让,最后让渔翁一起捉住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反而让别人从中获利。
3.兄弟俩为怎么吃大雁而争论不休,结果大雁飞得无影无踪了。由此可见,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告诉我们:做事要抓住时机,不要因无谓的争论而浪费时间。
4.关于机遇的名言
时光在无休止的争论中流逝,机遇在无休止的争论中丧失。——邓小平善于捕捉机会者为俊杰。——歌德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5.《剪枝的学问》一课“我”的心理变化: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为线索,知道剪枝的学问是(剪掉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的枝条,来年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王大伯的话让我明白了(减少就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说()
学了这篇课文我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6.《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钱鹤滩
告诫人们要珍惜眼前的时间,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
7.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有:
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②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③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④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8.关于合作的名言警句有:
①人心齐,泰山移。②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③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④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⑤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五、多音字组词。
干 gàn(干活、干部、能干)禁 jīn(不禁、情不自禁 弱不禁风)gān(干脆、干枯、饼干)jìn(禁止、严禁 禁闭)
六、近义词
着急(焦急)盼望(巴望、希望)苦闷(郁闷)商议(商量)得意洋洋(得意忘形)喜笑颜开(眉开眼笑)纳闷(奇怪 疑惑)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