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共5则)

时间:2019-05-13 09:41: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科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科学》。

第一篇:三年级科学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形成性测试参赛试卷 测试时间:40 分钟 测试总分:100 分

一、填空题:

1、土壤是一种,研究土壤时,我们发现土壤是由、、、和黏土等组成的。在观察土壤时,我们可以借助 来进行观察。

2、我们根据三种土粒在土壤中含量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

3、我们把土壤分为三层:、和。

4、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他们被称为。是植物生长必须的肥粒。越多土壤越肥。

5、修筑梯田可以防止 和保持。

6、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资,它为植物提供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也为人类提供了 和 �6�7�6�7它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7、能够改良土壤,并在成肥中发挥作用的小动物是。

8、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用 看,用 摸,用 听,用 闻,还可以用 来测量。

9、塑料垃圾被填满在土壤里,会降低土壤的,同时也阻碍了植物根系的发育。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因为土壤非常紧密,所以土壤中没有空气。()

2、我们把土壤放到杯里加热,看到有很多小水滴凝结在烧杯壁上,这个实验说明了土壤当中含有水分。()

3、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里长出的植物细弱、柔软且枯黄。()

4、山上的表层土比低谷的表层土贫瘠。()

5、蚯蚓在腐殖质形成过程中没有什么作用。()

6、泥土能够溶解在水中。()

7、没有了土壤,动物仍然能够很好的生存。()

8、废电池可以随便丢弃在土壤里。()

9、所有的土壤都适合庄稼生长。()

10、种植绿肥,收集落叶和人、畜沤肥可改良土壤的肥力。()

三、选择题:

1、在观察土壤时,我们不会用到的实验仪器是()A、显微镜 B、放大镜 C、筛网 D、酒精灯

2、()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助手,一万年来它们默默无闻地分解着生物遗体,改变着土壤的肥力。A、水生动物 B、昆虫 C、土壤动物

3、哪种方法可以改善土壤肥力()A、喷洒农药 B、多浇水 C、种植绿肥

4、下列哪一种行为是保护土壤的()A、开山毁林 B、植树造林 C、种植绿肥

5、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下列哪种土的渗水性最强()A、壤土 B、沙土 C、黏土

6、堤坝上种植防护林的作用是()A、吸烟滞尘 B、保持水土 C、减少噪音

7、腐殖质是由()变成的。A、泥土 B、动植物遗体 C、塑料袋

8、贫瘠的土壤可以通过增加()加以改良。A、水 B、腐殖质 C、沙子

9、把下列三种土壤和点水捏一捏,哪一种最容易捏成团()A、沙土 B、黏土 C、壤土

10、大多数小动物生活在土壤的()A、表层土 B、下层土 C、岩石层

四、实验题(每空1 分,共17 分)研究土壤成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我的发现

1、将一块土壤放入盛有水的杯中。会看到有()从土壤中冒出。土壤中含有()。

2、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层,上层颗粒()下层颗粒()。上层的物质是()下层的物质是()。

3、把土块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加热时盖上一片薄玻璃。过一会看到玻璃片上有()。土壤中含有()。

4、取走玻璃片继续加热 看到(),闻到()。土壤中含有()。我的实验结论 土壤由()、()、()、()、()等物质组成。

五、简答题:

1、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2、人类的哪些活动会破坏土壤? 我们可以为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 附: 《试卷编写说明》

1、命题意图说明: 这份试卷主要是考察学生对本册书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及探索发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体会“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许多问题,增强学生爱护土壤、保护大自然的热情。

2、试卷结构特点: 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及培养学生目标,促进教师今后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测,并注意到了内容形式、题量多少、分值大小、实验探究等方面内容,难易适中、形式多样。

3、典型试题例说: 培养学生长期仔细观察,做好观察记录,要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去研究、去探索,激发他们在快乐中去探索科学奥秘。如:

四、实验题: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土的成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的能力。《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混合物 水 空气 腐殖质 沙子 放大镜

2、沙土 黏土 壤土

3、表层土 下层土 岩石层

4、遗体 腐殖质 腐殖质 腐殖质

5、水土流失 土壤肥力

6、土壤 养料 水分 栖息地 住所 制作物品的原料

7、蚯蚓

8、眼 手 耳 鼻子 仪器

9、透气性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选择题

1、A

2、C

3、C

4、B

5、B

6、B

7、B

8、B

9、B

10、A

四、实验题

1、气泡 空气

2、两 较小 较大 黏土 沙粒

3、水珠凝结 水分

4、土壤发白 焦糊味 腐殖质 空气 黏土 沙粒 水分 腐殖质

五、简答题

1、答:蚯蚓在土壤里钻爬以后留有“隧道”,可以改变土壤的结构,使原本紧密的土壤变得松软,从而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透水性和肥力。另外,蚯蚓的排泄物也是天然的肥料,所以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2、答:人类喷洒农药、开山毁林、抛撒垃圾、开窑烧砖等都会破坏土壤;为了保护家乡的土壤我们可以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进行环保宣传等。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30 分。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每空2 分,共20 分。

三、选择题:每空2 分,共20 分。

四、实验题:每空1 分,共17 分。

五、简答题:共13 分。第一小题5 分;第二小题各4 分。检测意见(检测人:张志遐)本套试题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课本为中心、为重点,注意到了试题的覆盖面,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题目叙述清楚,大小适宜。卷面设计合理,留足了学生答题的空间。分数分配合理,难中易题型占合理的比例。试题反映了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注重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三年级科学学科(下册)第二单元形成性测试参赛试卷 学校

一、精彩补白;

1、果实一般都有()和()。

2、有()、()和(),种子才能萌发。

3、根可以分为()和()。胡萝卜的根是一种特殊的()。

4、根有()和()的作用。

5、大多数植物利用()、泥土中的()和空气中的(),在叶子 里自己制造(“ ”)。

6、植物总是向着阳光生长,说明植物具有()性。

7、完全花是由()、()、()、()四部分组成的。

8、植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常见的是借助()和()。

9、一株完整的开花植物一般有()、()、()、()()、()六部分。

10、花中的()和()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11、花粉落在()的柱头上,这一过程就叫传粉,传粉后植物就有可能结出()。

12、大多数植物都适合生长在()里。

13、茎按生长方式可分为()茎、()茎、()茎、()茎。牵牛花是()茎,竹子是()茎,西瓜是()茎。

二、择优录取:

1、摘掉棉花的 它还能结出果实。A、花瓣 B、雌蕊、C、雄蕊 D、萼片

2、下列 种花是虫媒花。A、玉米的花 B、水稻的花 C、油菜花

3、把蚕豆种子横着放,根会。A、向上长 B、向下长 C、向旁边长

4、下列不属于植物果实的是。A、苹果 B、花生 C、黄瓜 D、大豆

5、在观察种子时用不到的方法是。A、用手剥 B、用放大镜看 C、用磁铁吸

三、明辨是非:

1、花开了就会结出果实。()

2、离开了阳光植物就不能生存。()

3、所有植物的种子都可以食用。()

4、种子萌发需要水,把种子泡在水中,发芽速度会更快。()

5、花粉落在雄蕊的柱头上,花就有可能结出果实。()

6、动物、植物和人都离不开空气。()

7、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养料的作用。()

8、我们吃的是香蕉的果实。()

9、爬山虎是攀缘茎。()

10、花、果实、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四、连连看看: 西红柿 茎 叶 甘薯 花 菠菜 根 花生 果实 西兰花 种子

五、对答如流:

1、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有:提供。

2、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1),如 ;(2),如 ;(3),如 ;(4)如。

六、实验题: 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你是怎样做实验来证明的。请把你试验的过程和方法用 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出来。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形成性测试参赛试卷

一、填空

1、我们把盐和花生混合,它们的混合前后的()没有改变,()改变了。

2、把固体从液体里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有()()()。

3、和固体在水里的溶解情况一样,有的液体(),有的液体(),在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原先()的液体也可能()。

4、液体和固体放在水中一样,有些(),有些();有些容易(),有些不容易()。

5、一般情况下,几种不同的固体混合后,重量(),体积()。

二、判断

1、一般情况下,几种不同的固体混合后重量会增加。()

2、油,水,蜂蜜这三种液体相比,油比水轻,水比蜂蜜轻。()

3、同样多的液体重量一样。()

4、不同的液体流动的速度不同。()

5、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与重量无关。()

6、混合以后的物质是不能分离的。()

7、固体有一定形状、不会流动,沙子会流动,所以说沙子不是固体。()

8、改变一定的条件,有些原先不溶于水的液体也可能溶于水。()

9、面粉放在清水中搅拌后,会均匀地分散,所以面粉能溶解在水中。()

10、混合以后的物质是不能分离的。()

三、选择

1、下列物质中___能溶解在水中。()A 粉笔灰 B 面粉 C 味精

2、怎样才能使沉在水底的橡皮泥浮起来?()A.搓成一个球状 B.压扁,并且弄得很薄 C.做成小船的形状

3、下类哪种物质不是混合物。()A、酱油 B、黑芝麻糊 C、可乐 D、黄豆

4、潜水艇上浮成下沉的原因是()。A 质量变化 B 体积变化 C 形状变化

5、下面的方法中,()可以使清水中的马铃薯浮起来。A 往清水里加盐 B 把水倒掉一些 C 往清水里加清水

6、同样体积的油,水,蜂蜜最重的是()。A 油 B 水 C 蜂蜜

7、铁块在盐水中会()A、上浮 B、下沉 C、既不上浮也不下沉

8、像石头,水,空气这样的物体,我们分别称它们为()A、气体,液体,固体 B、液体,固体,气体 C、固体,液体,气体

9、牙膏属于()A.固体 B.液体 C.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体

10、先往杯中导倒入水,再加入蜂蜜会出现()A.上层是水,下层是蜂蜜,然后蜂蜜和水会混合在一起 B.上层是蜂蜜,下层是水 C.蜂蜜和水混合在一起了

四、排序 我们可以利用工具把某一种固体弄碎。请你根据所使用的工具,如木棍,药杵,小铁锤,来判断这一固体的软硬程度。

1、能用木棍压碎的物体

2、用木棍压不碎,但能用药杵捣碎的物体

3、用药杵捣不碎,但能用小铁锤砸碎的物体

4、用小铁锤砸不碎的物体 据此,请你来排一排,这几种物体从硬到软的顺序应该是:()——()——()——()

五、分类:

1、下列物体在水中上浮的是,下沉的是。①香油 ②塑料瓶盖 ③玻璃球 ④蜂蜜 ⑤乒乓球 ⑥树叶 ⑦铁钉 ⑧木块 ⑨卵石 ⑩泡沫板

2、下列物体固体是 ;液体是。①盘子 ② 玻璃球 ③果汁 ④大树 ⑤塑料杯 ⑥牛奶 ⑦钥匙 ⑧橡皮 ⑨洗发剂 ⑩钢笔水

六、操作

1、想办法分离下面混合固体 混合物 分离方法 大米和面粉 沙和石子 木屑和铁钉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让鸡蛋在水里浮起来。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形成性测试参赛试卷 学校: 评价 等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在相应等级上划“√”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全卷满分100 分,时间30 分钟。

一、填空:(50 分)(1)、我们可以以()()()()()()等方面来了解天气状况。(2)、气象工作者借助各种()、定时观测和记录,分析记录的各种数据,做出()。(3)、空气干燥时,有些成熟松果的鳞片会()。(4)、通过调查研究,我们知道()、()、等都关心天气。(5)、8℃读作:();气温零下12 度写作:()。(6)、测量雨量的大小的工具,叫(),雨量的大小用()作单位。(7)、测定风力的仪器叫()。风从西方来,就是()风。烟向东北方向飘,就是()风。(8)、在一定的地区(),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 的气候特征。(9)、一年分()四季。春天(),夏天(),秋天()冬天()。(10)、()贵如油,一阵()一阵凉。

二、判断:(10 分)(1)、有些事物可以被很精确的测量,有些事物却难以精确测量,或者是没有必要那么精确,这时候我们可以使用估算得方法进行统计。()(2)、只要有一双好眼睛,我们就可以全面地观察事物。()(3)、使用雨量器前,要把水加到“0”刻度处。()(4)、风吹去得方向叫风向。()(5)、观察到天上有钩钩云时,我们就知道肯定是个大晴天了。()

三、选择:(10 分)(1)、风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A、看不见 B、摸不着 C、闻不到 D 感觉不到(2)、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是:()A、10 点 B、12 点之前 C、12 点 D、午后2 点左右(3)、百叶箱安放不正确的是:()A、离地面1.5 米 B、空旷的地方 C、草坪上 D、树荫下(4)、下列哪一项不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A、温度计 B、风向标 C、湿度计 D、望远镜(5)、轻风吹脸面是()级风。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四、填图:(10 分)

1、画出相应的天气符号。晴 阴 小雨 风力风向

2、连线。(将相应的内容用直线连起来)春季 天气炎热 夏季 风和日丽 秋季 穿上棉衣 冬季 天高云淡

五、简答:(20 分)

1、从哪里可以得到关于天气的信息?天气预报常从哪些方面说天气?

2、下雨和人类生产、生活有什么关系 参 考 答 案

一、填空:(1)、仪器、设备、天气状况、预报。(2)仪器 预报(3)、张开。(3)、种地的农民,训练、比赛的运动员,太空旅行的宇航员。(4)、八摄氏度,-12℃。(5)、风力计,西风,西南风。(6)、雨量器 毫米(7)、风力计 西风 东北风(8)、漏刻。(9)春夏秋冬 风和日丽 天气炎热 天高云淡 穿上毛衣(10)春雨 秋雨

二、判断:(1)、√(2)、Χ(3)、√(4)、Χ(5)、Χ

三、选择:(1)、D(2)、D(3)、D(4)、B(5)、B、四、填图:

1、画出相应的天气符号。略

2、连线。(将相应的内容用直线连起来)(1)、春季—————— 风和日丽 夏季—————— 天气炎热 秋季—————— 天高云淡 冬季—————— 穿上棉衣

五、简答:

1、答:看电视、看报纸、网上查找、电话咨询、收听广播、去气象台询问。天气预报常从气温、风力风向、湿度等说天气预报。

2、答:有利的方面:给植物提供必要得水分,缓解旱情,净化空起,保持空气的湿度。不利得方面:会引起交通不便,而且洪水泛滥、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危害人类生命安全和经济损失。命题意图: 试题从学生的科学实践出发,考查学生科学实践能力是符合科学教育规律。本次试卷的试题多数能以学生科学实践为基础,考查学生实践的多元价值。试卷的结构特点: 实践性是科学教育的主要特点,能有效促进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提高,且小活动改变了以往紧贴教材的形式,首次突破教材,给予了学生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三年级科学学科(下)第五单元形成性测试参赛试卷 测试时间:40 分钟

一、填空题

1、平常我们主要用()去观察周围的世界,而()、()、()、()也是人体的观察器官。

2、要想收集到某个事物比较全面、准确的信息,就应该依靠观察()来进行观察。

3、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2005 年5 月2 日,科学家测量出珠峰最新高度为()米,而1975 年测量出的珠峰高度是()米。

4、为了知道同学们100 米的跑步速度,体育老师一般要使用()进行观察。

5、我国古代计量时间的工具主要有()和()。

6、平常我们要用()去观察世界。

7、量筒可以用来测(),温度计可能用来测()。

8、()使我们了解到事物的样子和特点。

9、科学家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测量工具,如()、()、()、()等。

二、我会选

1、我的身高大约是130()。A、厘米 B、分米 C、米

2、下列哪种仪器不是测量物体体重的?()A、气压计 B、电子秤 C、体重计

3、测量跑步的速度要用(),测量身高用()。A、尺子 B、秒表 C、拉力器

4、珠穆朗玛峰降低与()有关。A、气温上升 B、气温下降

5、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下面的哪种做法是错误的()。A、把温度计从水里拿出来再读数。B、温度计的液泡要放在水的中央。C、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水银液面的最低处水平。D、手要捏住温度计的顶端。

三、连线题:(把各种测量仪器和它们的用处用线连起来)

1、温度表 时间的长短 秒表 一桶水的多少 水表 用电量的多少 电表 用水量的多少 直尺 人体的温度 量筒 物体的长短

2、尺 测重量 弹簧秤 测体积 量筒 测温度 天平测质量 温度计 测长度 钟表 测时间

四、我会填表

1、任选一种物体进行观察,把获得的信息记录下来。我对 的观察 用眼睛看到的 用耳朵听到的 用鼻子闻到的 用手摸到的

2、我所知道的测量工具及它们的作用 测量工具 作用

五、你问我答

1、观察事物要用到哪些感觉器官?

2、你知道古代人们是如何测量时间的?

3、我们什么时候可以用估算的方法统计测量?

第二篇:三年级科学

三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案

科学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入手,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背后现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下是三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案,欢迎阅读。

《科学是„„》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折叠小人”活动中能够有所发现,提出问题。能够从琴纳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启发,知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解答的过程。

2、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想知道,爱提问。

教学准备:

插图、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学生接触科学的第一课,对“科学”这一概念不能够深刻理解,只能获得表面意义上的理解,所以本课一开始用“当你听到‘科学’这个词时,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来激发学生去思考。凭已有经验,学生会把科学和科学家联系起来,和自己无关。教师这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来谈谈自己亲身的体验,学生很容易说出:由于好奇才做出这些事,这恰恰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课后应布置学生搜集更多科学家的研究故事,让学生从这些科学家的研究中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本课谈科学是什么,应从外延上谈,而不是从内涵上去灌输,教学中不可要求学生谈什么是科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2、提问: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科学是什么。

(1)讨论“什么是科学?” 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看课本第2页插图,开阔一下视野。

(3)提问:图上的人在做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插图的内容,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说明。

(4)、谈话: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你有没有做过下面这些小朋友做的事情?(看书中图片)想一想,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学生交流)

(5)、师生小结: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1)可采取放录音故事、老师讲故事、学生自己阅读等不同方法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

(2)提问: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琴纳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医生。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他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

(3)正因为有了这个新发现,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问题?此后,他又分别做了些什么事情?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提出问题—寻找可能的原因—做试验证明—试验成功了。

(5)你能按照上面的提示,复述一遍琴纳的故事吗? 学生复述故事。

(6)搜集资料,找出其他科学家在研究活动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理解科学是什么。

(1)教师讲解并演示活动方法,学生尝试操作。

(2)要求学生边做边观察,然后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

(4)提问:有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回答,若没有学生能说出来,教师作简单介绍)

三、全课总结:

1、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告诉我们科学究竟是什么吗?

2、学生分组交流,并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的想法。

3、总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板书)

《做一名小科学家》教案

1、能够从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活动中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

2、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从小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曲别针、卡纸等。

学生准备:剪刀、彩笔、夹子等;课前收集自己最喜欢的科学家的资料。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加深对科学的理解。课一开始就用站在指尖上的纸鹦鹉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带着问题探究其中的奥秘,接下来可以通过不同的形状的纸片来尝试,寻找如何让它们平衡。由于学生是刚接触科学探究活动,所以活动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保持活动场地整洁,实验井然有序。

教学过程:

(一)、会站立的纸鹦鹉导入:

1、教师出示会站立的纸鹦鹉。

2、谈话:今天科学课老师带来了一只纸鹦鹉,它能够站立在老师的手上。好玩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呢?

(二)、探究活动:

活动

一、制作纸鹦鹉,探究其中的奥秘。

1、教师介绍做纸鹦鹉的材料。

2、学生动手做,教师巡视指导。

3、尝试:让纸鹦鹉站在自己的手指或是纸环上。(或成功或失败)

4、引导学生思考:鹦鹉为什么能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怎样才能让鹦鹉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

5、分组试验,商量可行办法。(提示:把想到的办法简单记录在活动记录纸上。)

6、分组汇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简便性。

7、教师做整个活动的总结。

活动二:想办法让更多的东西“站在”手指尖上。

1、提问:除了让纸鹦鹉站在你的手指上,你还能让其他东西(比如:铅笔、尺子等)也站在你的手指尖上吗?

2、学生分组活动。

3、谈话:别上回形针试试,换作夹子试试。

4、交流发现,寻找相似之处。

(1)、提问:刚才大家在研究其他物体是否能站立时有什么发现呢?

(2)、学生交流、汇报。

(3)、谈话:同学们想想看今天我们科学课上是如何去研究的?课后继续研究怎样让更多的物体站起来。

(三)、总结拓展。

1、讲述:科学研究是个复杂的过程,有些结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出的,有些甚至到现在都内有得到准确的答案。比如:„„

2、谈话:运用大家发现的原理,可以让许多物体“站”起来,你能利用这个原理制作一个玩具吗?

3、你们准备怎么做?做之前需要准备些什么?

4、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巩固课中的学习发现。

(四)、布置任务:

1、下节课把制作好的玩具带到班上来,交流大家制作的方法。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大自然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3、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教师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校园内)。

2、观察记录纸。

3、调查用的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

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部分的开篇之作。本课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讨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等活动,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学生对有生命的物体有着天生的兴趣,对小动物的关注和对植物的观察从他们幼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因此“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这种亲身体验会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在活动中边找边记,能锻炼学生的记录能力,利于在收集证据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后面的研讨提供大量的“食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你喜欢什么植物?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想去观察吗?

一、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

(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二、怎样观察一棵大树。

(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学生讨论。

(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讨论。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三、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

(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四、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2)对照两张记录纸,讨论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

(4)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五、后续研究。

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

第二课时

导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到校园中观察了生物,同学们主要对大树进行了观察,大树的树干上、树枝上、树叶上、树根下,各个地方都有生物,我们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观察到的那棵树是怎么样的?

一、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用动作比划你看到的树冠的形状。

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

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

二、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

画一画,你所观察到的树的叶子,大树。

展示一下你捡来的树的果实。

你看到的树皮是怎样的呢?你用什么办法把树皮给同学展示一下。

教师教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学生到校园内拓树皮。

小结:用画画,拓印做记录,搜集实物标本等方法,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三、对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

大家都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

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教师将落叶、树皮拓片分发给学生每人1份,让学生到校园去寻找大树。

四、作业:

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

第三课时

导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观察大树和讨论,大家对于大树这种植物已经了解得较为透彻了。下面请大家说一说你在校园内的观察中,还看到了哪些生物?

一、学生汇报

说一说你的记录纸上的内容,是如何获得的?

你还在哪些地方发现了什么生物?

在操场上发现了青蛙、蜻蜓、卷叶虫、蝴蝶、蚂蚱等小动物。

还在操场上发现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花,大家有没有把它画下来呢?

二、讨论

我们观察到了这么多的动物和植物,大家为什么认为它们是有生命的呢?

生物名称 发现地点

青蛙、蚂蚱 校园围墙边

„„ „„

它们能长大。

它们的生长都离不开水。

它们都需要养料。

它们都对刺激有反应。

„„

生物体有生命特征和生命需求两类,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它们。记下大家的理由,把最重要的内容勾出来。

三、小知识

生物: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四大类。所有的生物都表现出生命的特征:生物体都有生长现象。生物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通过吸取营养物质,个体会由小变大,显示生物体的生长特征。

生物体都能生殖和发育,都有应激性,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都有新陈代谢的作用等,这些特征都是生物所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也就是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四、它们是有生命的物体吗?

说一说,书上的几幅图的几种东西哪些是有生命的,哪些没有?

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

山涧中的流水;

机器人;

天上的白云、地上的草原;

插在玻璃瓶子中的鲜花。

《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1、观察植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3、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意识到植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

1、教师在校园内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

2、观察记录纸。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在上节课了解了有生命物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生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展开研究。本课的编排始终围绕植物的形态进行。通过对植物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获取有关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外部形状等方面的信息,渗透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入手,利用“说说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植物”上,同时也为认识植物的多样性寻找一个“增长点”。本课的主体活动是对植物进行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概括出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教学过程:

一、从整体认识植物

1、了解学生事先观察到的校园植物:说说你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可说名称,也可描述外形。)

师生交流。

2、指导如何观察,提出观察要求:下面我们要到校园里去观察这些植物。出示表格,讲解要求。

我认识的校园

里的植物名称 生长环境 生长特点

(可以写也可以画)高矮排队

(按由矮到高顺序排出)

„„

3、学生实地观察,教师随时指导。

4、汇报交流。

5、小结:植物的外部形状是各种各样的。

二、从局部认识植物

1、提出观察任务:我们要去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树皮、树叶和花。

2、讲解如何观察树皮:先摸,有什么感觉?再拓树皮,看拓下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

3、讲解如何观察树叶:在树枝的一个节上看叶子是怎样长的?把它画下来。

4、讲解如何观察花:比较两种花形状的不同,也把它画下来。

5、师生观察后交流。

6、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我们观察到的植物有哪些相同点?

(集中在都有根、茎、叶、花、种子等结构特点上,都需要水分、空气、阳光等生命需求上,都能长大,都要呼吸„„)

三、认识植物多样性,给植物分类

1、看教科书第17页,提问:你认识这些植物吗?还认识哪些植物?

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校园里的小动物》教案

1、观察动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3、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意识到动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

1、教师提供两种动物,供学生观察。

2、观察记录纸。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与上一课涉及到的科学概念同为生物单元的二级概念。本课的观察对象是可选择的,蚂蚁、蜗牛都是比较常见、容易捕捉、易于饲养的小动物,选取它们为观察对象,可以将学生头脑中以往的经验充分调动出来,提高认知水平。课文中知道较多,呈现出“扶”的状态,让学生在捉、看、研究中收集证据并做出解释,了解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从前两课到本课,都注重记录、描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懂得在科学研究中要重视收集证据,因为它们是得出结论的依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探究活动

1、观察蜗牛。

(1)谈话:我们先来观察蜗牛(出示蜗牛)。

(2)提问:在观察时应该主义什么?

师生讨论后总结出:

A不要发出大的响动,以免它受到惊吓;

B不要用手直接触摸,以免它受到伤害;

C静静地观察一段时间,会发现更多的特性(怎样出壳、怎样爬行);

D观察时要把观察到的记下来或画下来。画的时候不光要画它的外形,还要标清它身体的各个部分,一定要画的“像”,不要进行艺术加工。

(3)学生观察、记录、展示、交流。

(4)研究蜗牛的食性。

(5)研究蜗牛对刺激物的反应。

2、观察蚂蚁、观察鱼。

用同样的方法观察蚂蚁或鱼。

三、概括小动物的共同特征

1、谈话:我们仔细观察了蜗牛、蚂蚁和鱼,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3、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1、看教科书第21页,提问:你认识这些动物吗?还认识哪些动物?

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交流分类依据。

五、总结 补充讲解英国动物学家珍古德博士的故事。通过读科学家的故事,了解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出,要像科学家一样继续探索生命世界的奥秘。

《动物植物人》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比较,找出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通过人与黑猩猩的比较了解人与动物的血缘关系。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3、通过比较人与动植物的相同与不同,将人融入自然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可供观察的动植物图片。

2、观察记录纸。

教学活动建议: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植物、动物的知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这些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这节课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将研究的范围扩展开来,完成现阶段对“生物”这一概念的认识。教学中可以借助集合图的表达方式帮助学生对植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作出解释,体会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同学们,上两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到了植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动物之间都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今天我们接下来探讨一下植物、动物和人之间的不同与相同。(板书课题)

一、动物和植物的观察与比较

1、出兔子和萝卜的不同之处,看谁找得多。

再找找兔子和萝卜的相同之处:

把你比较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2、再找一找其它的动植物进行比较。

二、讨论并汇报。

1、兔子和萝卜有哪些不同之处?

兔子:能运动、要吃青菜和萝卜、全身长毛、耳朵特别长、„„

萝卜:不能运动、生长需要土壤、有根和叶子两部分组成、叶子是绿色的„„

兔子和萝卜的相同之处有哪些?

它们都能长大,都需要空气、阳光和水分,都需要养份„„

三、人与黑猩猩的比较

四人小组间相互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并把小组的意见填写到下面的表格中。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漂亮。

人与黑猩猩的

相似之处 人和黑猩猩的 不同之处

吃东西 人会制造东西

生孩子 人会说话

都可以走路 黑猩猩会爬树

„„ „„

学生讨论,充分表达各小组意见,班级集体交流后,把记录纸上要求的内容填完整。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比较了动物和植物之间如兔子和萝卜的不同和相同,虽然兔子是吃萝卜的,但兔子和萝卜间还是有许多地方是相同的,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另外我们还比较了动物和人的区别,发现我们人类和动物一样,也是有生命的物体,也需要水分和空气以及食物才能长大。那么,植物、动物和人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二、观察并记录

观察教材第22页中的两幅图,说一说,动物、植物和人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似之处?

动物、植物和人之间的不同之处有:

动物、植物和人之间的相似之处有:

把讨论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三、小结

动物、植物和人的众多相似之处说明了什么?

人类也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要爱护大自然,保护动物,珍惜植物,把自己也看作大自然的一份子。生命的世界包含了我们所看到的一切自然界中存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四、拓展

根据教材第22页的插图,各种各样的笔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幅圈图来表示。请你用同样的方法把有生命的物体——植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铅笔

钢笔 物体

自动铅笔

生物 非生物

圆珠笔

《生命离不开水》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作用,了解常见物体的含水量。

2、提出问题,列举事例,实验探究。

3、了解水资源状况,珍惜水资源。

教学准备:

配套光盘、西红柿、其他蔬菜和水果等。

教学活动建议:从小到大,孩子们天天跟水打交道,生活的经验使他们能够说出许多水的作用,如水能喝、能洗脸洗手、能浇花、能养鱼„„这些的粗浅认识,正是我们带领学生走进水单元的基础。本课从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入手,逐步扩展到动物、植物的生命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对水的认识、感受到生命离不开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补充一些数据加以说明水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带领学生做一个装置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想多种方法,了解植物的含水量,注意,只要是合理的,都要鼓励学生尝试。

教学过程:

导课:

同学们,在上一个单元的教学中,我们认识了我们眼中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所有的生命都必须有一样东西做保障,那就是——水,水是生命之源。这个单元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生命之源——水。(板书课题)

一、写一首赞美水的小诗

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

学生写完后,让写得优美的同学上台朗读,激发学生热情。

二、了解水的作用

通过刚才同学们所描写的优美的小诗,我想同学们了解了水在许多方面的作用。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每人说10个动物、植物和人离不开水的事例。

人要喝水,不喝水就会渴死;洗脸、洗手、洗澡,讲究卫生少不了水;浇花、种庄稼都需要水;„„(根据学生列举的事例,小结归纳出水的作用——有生命的世界都离不开水)

三、探究常见物体的含水量

1、动动手。

想多种办法,把西红柿里面的水挤出来,看看它含有多少水。

可以怎样做?

2、也可以选择其他含水分较多的蔬菜或水果来做实验。

3、小组讨论:

怎样比较胡萝卜和土豆哪个含水多?

四、活动

1、给下面的扇形图涂颜色(用淡蓝色表示水所占的面积)

A人体65%是水;

B鸡蛋76%是水;

C鱼85%是水;

D蔬菜90%是水。

2、试验

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实验方法:将小草植入一个玻璃瓶子中,在瓶内倒入100毫升的水,再在水上滴一层水以防止水分蒸发,然后进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把观察结果写在记录纸上。

五、小结

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观察水》教案

教学目标:

1、会用自己的感官(眼、鼻、舌、手、耳朵)来观察水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2、通过比较方法认识水是什么样的。体会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观察水要有顺序

3、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矿泉水,牛奶,池塘水、有色饮料等(粘的液体),透明玻璃、毛玻璃。分辨演示:醋、牛奶、酱油、雪碧、酒、矿泉水、油。

教学活动建议:从幼儿园到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了解了水的许多性质和用途。本课选择学生熟悉的水作为研究对象,就是要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并且在概念提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认识物体的方法,使学生在初次进入“物质世界”领域时,能够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本课的教学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归纳认识事物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水的特点及其属类——液体的特征,并采用竞赛活动的形式巩固学生对液体特征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矿泉水。这里面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地方有水?如果没有水会怎样?

如果没有水我们能活多久?关于水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水里面有很多秘密,想知道吗?你想怎样来研究水的秘密?

板书各种感官的名称。

引入课题 板书:观察水。

二、用感官观察水

有这么多的方法,谁能安排一个合理的观察顺序?为什么这样安排?

现在,请两个同学一起来观察这杯水,它是什么样的?记在同一张纸上,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秘密最多?学生实验,师巡视。汇报观察结果。师选择性板书没有味道,没有气味,没有颜色等相关的学生用语。

三、再用感官,应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

同学们运用鼻、舌、眼睛、耳朵、手发现了很多水的一些秘密,你想发现更多的水的秘密吗?

出示牛奶,有色饮料等,它们与水一样吗?只要比一比就能发现水的更多秘密。想一想,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

请大家拿出牛奶、有色饮料等,比一比。水是怎样的。学生进行比较,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出示玻璃、毛玻璃等,它们与水一样吗?想一想,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透明)请大家拿出玻璃、毛玻璃等,比一比。水是怎样的。学生进行比较,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总结:谁能说说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水是没有味道、没有颜色、透明的、没有气味的东西。)

通过比较,我们学到了更多的水知识。再比一次,同样是水,矿泉水和池塘的水有什么不同?(认识周围的水环境,了解水污染的一些情况。)

四、区分常见液体中的水

今天我们研究了水,现在能把水找出来吗?大家试试看。

出示:醋、牛奶、酱油、雪碧、酒、矿泉水、油。学生上讲台找一找,说说理由。

是不是所有的液体都可以直接闻或尝?

五、拓展

实验探究水滴大小与流动快慢的关系。

分别将1滴、2滴、3滴、4滴、5滴水滴在塑料盘的同一“起跑线”上,慢慢倾斜塑料盘到一定角度,看看哪种水滴跑得快?

观察实验并思考:

为什么要等到滴完再掀动塑料盘?为什么要滴在同一“起跑线”上?

五、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

我们用到了哪些自身上的器官?怎样研究水的?

人身上的器官真奇妙,我们应爱护自己的身体。

第三篇:三年级科学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题

1.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

答: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但塑料不易降解,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2.谈谈对新材料的感受。(或 人造材料尤其是人造新材料对人们有什么好处?如果没有这些新材料的出现,将会怎样?)

答:人类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都离不开材料。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各种优越性能的材料,而材料的发展,又推动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没有这些新材料的出现,社会各个方面都不会有大的发展和进步。

3.什么是“白色污染”?怎样减少“白色污染”?

答:“白色污染”是指人们随意抛弃在自然界中的废旧塑料包装制品,飘挂在树上、散落在路边、草坪、街头、水面、农田及住地周围等处的这种随处可见的污染环境现象。

减少“白色污染”的建议:(1)回收塑料,要把塑料物品(如塑料袋、塑料杯)分类放置,分类回收,以利于再加工。(2)在制作塑料制品尤其是易废弃的生活用品时,加一些添加剂,使之埋入地下易腐烂(注意不能焚烧,因为有的塑料燃烧时会放出有毒气体,污染环境)。

4.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从而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5.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物体停止发声时其振动也停止。这说明了没有振动,就不会产生声音。

6.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声音传播的方式,方向是什么?

答: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7.声音的大小、高低与什么有关?

答: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8.噪声对人体有什么危害?什么是噪声?

答:影响人们工作、生活、学习、使人烦躁的声音叫噪声。噪声使人烦躁不安。人长时间受到喧闹的刺激,容易患上失眠症或不能集中精力思考。巨大的噪声可以损伤人的听力,致人耳聋。

9.怎样减少噪声?

答:可以:(1)禁止鸣喇叭;(2)多在路旁植树;(3)关门窗;(4)装消音器等来减少噪声。

10.设计一个“无噪声书房”。

答:(1)房屋外部要选择容易反射声音的材料,房屋内部要选择容易吸收声音的材料。(2)双层玻璃、带皱褶的布帘可减少噪声的传人。(3)可以通过在房屋的周围设立标牌、植树等来减少噪声。

11.日常生活中什么地方用了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体?

答:透明材料可用于制作光学仪器;半透明材料可用于制作太阳镜,也可用于做百叶窗、窗帘等,以控制进入屋内的光线数量;人们需要遮蔽光线时就使用不透明材料,如:洗相片的暗室等。

12.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时会怎么样?

答: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透明的物体会全部通过,遇到半透明的物体光会部分通过,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光不能通过。

13.光能透过哪些物体?

答:光能透过透明的物体,像玻璃、水、透明的塑料等。

14.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镜子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遇到镜子时会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发生反射现象。

15.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与什么有关?

答: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或制造物体的材料有关。

一、填空

1、塑料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其独特的优点有(轻便)、(透明)、(防水)、(耐磨)。

2、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材料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天然材料),一种是(人造材料)。

3、用塑料制作的手套和用棉布制成的手套戴在手上,塑料做成的手套感觉(凉),棉布做成的手套感觉(暖和)。

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5、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6、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7、为了减少噪音危害,人们通过(禁止鸣喇叭)(植树)、(装消音器)等措施来降低噪声的危害。

8、人的痛觉区域在(130)分贝以上,人的听觉区域在(0)分贝以上。

9、鼓槌敲鼓发声时,鼓面(振动),鼓面的豆子(振动)。

10、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11、太阳光是沿着(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12、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13、平面是平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14、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15、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

16、如果把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有(白光)出现。

17、七色光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18、我们家里用电器使用的电是(发电站)供给的。

19、干电池有两个电极,铜帽的一端是(正)极;锌皮的一端为(负)极。

20、一个简单的电路至少要由(电源)、(导线)、(开关)、(小灯泡)。

21、(容易使电通过的物体)叫做导体,如:(铁丝)、(铜丝)、(铝丝)。

22、(不容易使电通过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橡皮)、(纸)、(布条)。

23、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

24、磁铁能吸(铁),磁铁还有(指南北)的性质。

25、当磁铁的两极相互接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6、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

27、磁铁让我们知道了一种神奇的力——(磁力)。磁铁的(两端)磁力特别强,我们称为(磁极)。不论什么形状的磁铁,都有(两)个磁极。

28、磁的应用十分广泛,常用在(地质考察)、(军事)、(登山)、(航空)、(航海)。

29、磁还可以用来(记录信息)。(录音机)就是用磁带记录声音的,(计算机磁盘)也是使用磁来储存信息的。

30、信息是由(信号)传递的。

31、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人们经常用(易于识别的标志符号)来传递信息的

32、(一段话)、(一封信)、(一张报纸)、(一个微笑)、(一个电话)、(一页传真)都是通信的形式。声、(光)电、(磁)的广泛应用,使快速,简便,准确的远距离通信成为了可能。

33、未来的通信将向着(更快捷)、(更便利)、(更准确)的方向发展。

二、问答

1、什么叫做人造材料?

答: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做人造材料。

2、儿童玩具大部分是用什么做的?用这种材料有什么好处?

答:塑料做的。用这种材料遇热变软,遇冷变硬,易成形,易着色,而且耐磨。

3、“白色污染”是怎么回事?我们应该怎样减少“白色污染”

答:“白色污染”是人们大量用塑料袋而造成的污染。自觉少用或不用塑料袋,积极宣传,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4、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答;共同特征:各种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5、说一说声音的产生与那些因素有关?

答: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还与材料有关。

6、什么是噪声?应怎样减弱噪声造成的危害?

答:影响人们工作、生活、学习使人烦躁的声音叫噪声。可以禁止鸣喇叭、多在路旁栽树、关门窗、装消音器登措施来减弱噪音。

7、当你走到小河边时,水面的小鱼便立即游开,这是怎么回事?

答:因为声音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脚步声通过大地和水小鱼,小鱼听到脚步声便游开了。

8、用纸卷一个直筒,通过这个直筒看灯光,然后把这个直筒弄弯,再看灯光,两次都能看见灯光吗?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通过直筒可以看见灯光;把直筒弄弯,便看不见灯光了。实验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9、影子是怎样形成的?影子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答:影子是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在物体背面形成的。影子的大小与光源与物体的距离及物体与光屏的距离有关。

10、怎样得到电?

答: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从电池里可以得到电。发电站利用火力、水力、风力、原子能的力量推动发电机发电的。

11、在组成的简单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电池可以给电路持续供电,导线可以将电路接通,开关可以控制电路的通断,灯泡可以发光,以消耗电池中的能量。

12、磁铁的什么部位吸引力最强?

答:磁铁的两极吸引力最强。

13、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答;具有磁性的铁制物体都可被磁铁吸引。

14、自制的小磁针能吸引曲别针吗?能用几种方法找出小磁针N极S极?

答:能。我们可用磁铁的N极吸引小磁针的一端,被吸引过来的一端是小磁针的S极,反过来也成立。根据指南性,指向南方的一端是S极,北端的是N极,等多种方法。

15、磁在哪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答:磁的用途很广,在航海、航空、军事、地质考察、登山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有用。

16、磁有什么性质?

答:磁铁能吸铁,能隔东西吸铁;当磁铁两极相互接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磁铁还有指南北的性质,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

17、信息传递的过程可分为几个步骤?

答:信息的传递经过编码、传送、接收、译码等过程。

三、判断

1、没有人造材料,只有天然材料就足够了。()

2、用塑料制成的矿泉水瓶,遇到热水变软,变形。()

3、声音的强弱、高低变化与发声物体的振动情况有关。()

4、声音在空气中比在固体中传播的快。()

5、杯子里装有水,敲击水越多的杯子发出的声音越高,水越少的杯子,发出的声音越浑厚。

6、声音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错)

7、只要振动就可以听到声音,跟有没有空气无关。(错)

8、光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叫热光源,一类叫冷光源。(对)

9、月亮是光源。(错)

10、只要阳光穿过透明玻璃,就可以得到七色光(错)

11、只有表面光滑的物体才能反光。(错)

12、潜望镜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对)

13、用红光和绿光混合在一起,会产生蓝光。(错)

14、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但光可以。光在真空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对)

15、绝缘体是绝对不导电的物体(错)

16、把两块磁铁的N极互相接近,会看到互相吸引的现象。(错)

17、磁铁能吸起所有的金属制品。(错)

18、现在已有了能使聋哑人通话的“聋人电话”(对)

19、至今还没有能充当“值班秘书”的电话。(错)

20、教师授课不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错)

第四篇:三年级科学

三年级科学工作总结

刘文虎

一、教师个人素质方面

1、去人之长,补己之短。

作为新老师,我知道自己有很多的不足,教学经验也很不丰富,所以我要求自己多听老教师的课,我想学科虽然不同,但课堂的组织每科都是有共性的,从听课中,我感觉到了自己和其他老师的差距,从中也收益多多,例如有一天路过教室的窗口,听到有位老教师在上课,老师虽然年龄比较大了,但是上课的激情非常不缺,声音如涓涓流水,上课的到位和过度也那样的天衣无缝。而刘华老师的音乐课能让所有学生感觉到上课是一种快乐,整个课堂非常的活跃,同学和老师都是充满激情的。我从中受益非浅,感触颇深。

2、多看专业书籍,给自己及时充电。

专业知识是个人修养的重要表现,这个只通过听别人的课是学不到的,只有自己多看专业书,来提高自己的修养,特别是科学老师,科学包括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的内容,知识含盖面非常的广,所以我经常会跑书店,把有关科学教学方面的书籍买回来阅读。

3、参加活动,吸取精华。

小学科学的科学小制作、小发明也很重要,而我这个学期其中一个任务就是指导学生进行科技活动。可以说,就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怎样进行小发明,就更不用说是指导了,在领导的支持下,我刚来学校两个月就参加了在文山州大同中学举行的中小学科技创新大赛的培训学习,这次活动,让我对科学小发明有了实质性的了解,也为自己进行小发明开创了思维。

二、课堂常规教学

1、备好课。做好上课前的充分准备。

我觉得作为老师,最基本的就是上好课,而上好课的基础就是备好课,我每个星期只需要备两堂课,所以每次我都会提前两个星期备好课,比如《材料》这部分的内容,需要同学回家带东西的,就必须提前一周告诉学生带过来。在备课的时候,我会充分的分析每课的重难点学,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所以每次我都要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意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当出现问题时,不慌不忙的解决,沉着冷静。

3、课堂的管理方面

记得以前我就想,如果学生能对我又爱又恨,我想这并不矛盾,而且应该是成功的表现,所以我也尽量的学习,在课堂上,纪律是课堂之本,我会严格要求学生,以幽默的形式加以引导,如,我看到有学生上课很久了,还没有拿出书来,其实我很生气,也觉得他很不尊敬我,但是我克制制了自己的“冲动”,我面带微笑的说,是不是今早上,学校早餐不行,所以一大早就把书吃了啊,那学生也知道我是笑里藏刀,乖乖的把书拿出来了,以后也都会做好课堂的准备。

第五篇: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教师 钟永兵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共2个班。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不强。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获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下载三年级科学(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科学(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共3篇)

    篇一: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上册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第一单元 《科学在我们身边》 1、实验名称: 减少空气阻力 (第3课 科学在我们身边) 实验目的: 流线型的物体能减少空气阻......

    三年级科学试卷分析(共5篇)

    三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情况 总体来说,整张试卷覆盖面较广,考察内容较仔细,有个别偏题。但总体的难度适中。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到科学课的学习。在学习中,学生的知识......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共5篇)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徐振珍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三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共五篇)

    三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转眼一个学期就过去了,回想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尽人意之处,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

    三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共5篇)

    三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榆林八小 薛鹏飞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本学期我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创设轻松愉快......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共五篇)

    三年级科学 《浮与沉》教学设计 姓名:李茹玲 单位:张沟府完全小学联系电话:*** 《浮与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浮与沉》是河北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共5篇)

    三年级科学上册 导学案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

    三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计划(共5篇)

     一、教材分析 :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