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实录1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了解毛泽东,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听着这曾经唱遍大江南北的熟悉的旋律,看着画面中这久违的亲切的面庞,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毛泽东。(板书:毛泽东)谁能结合学过的课文和你收集的资料,或者也可以联系刚才的那首歌,谈一下你对毛泽东的印象?
生: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他是一位伟人。
生:学习了《长征》,我感觉毛泽东还是一位诗人。
师:是的,毛泽东是诗人,是伟人,他也是军事家、书法家,让我们通过一组资料在读中进一步了解他。(播放课件)
师:诗人毛泽东,他的诗词磅礴大气,他在《长征》中写道: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他在《七律.到韶山》中写道:
生: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师:伟人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他在天安门城楼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庄严宣布: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师:开国大典上他向游行的队伍回首问好的形象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中。
生: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高考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林斌讲英语完形填空 林斌讲英语阅读理解
李俊和讲高中英语写作
师:军事家毛泽东,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的十六字方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生: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师:书法家毛泽东,这是他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题词:
生: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师:这是他在中南海新华门影壁上的题写的生:为人民服务
师:看着,读着,你想说什么?
生:毛泽东真了不起。
生:毛泽东多才多艺。
师:是呀,在老师的心中,毛泽东确实很了不起,他叱咤风云,统领三军,受万民拥戴,就像课前我们在歌中听到的那样,他是人民的大救星,是人们心中不落的红太阳,他是诗人,是伟人,是军事家、思想家、政治家,可他毕竟不是圣人,他也有着凡人的情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去了解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二、明确本课目标,检查预习:
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学会预习是我们小学高年级的同学应当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谁会读?
生:勋鉴 殉职 奔赴 尊重 踌躇 黯然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中国的词语都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请同学们试着体会,齐读一遍。师:谁能用上一两个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大意?
生: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争中光荣殉职,毛泽东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同意将爱子葬在朝鲜。
生:毛岸英在朝鲜战争中殉职,毛泽东踌躇过,但还是在电文稿上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决定将儿子葬在朝鲜。
师:你的概括能力很强,学会概括也是我们小学高年级的同学必备的素质。这篇课文该怎样学,学什么呢?老师根据单元的导语和课文的连接语,给你作了归纳,(播放课件)请你读一下。
生:怎样学: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或特别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然后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学什么:
1、了解文章大意。
2、了解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的伟人胸怀。
3、领悟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师:明确了目标,我们一起加油,老师希望每节课同学们都能有新收获。
三、师生合作,学习新课。
师:我们来看课题,齐读:
生:青山处处埋忠骨
师:“忠骨“是什么意思?
生:忠臣的遗骨
生:忠臣的遗骸
师:课文中指谁呢?
生:毛岸英(播放课件)
师:对,同学们看这就是毛岸英烈士的遗像和他的墓碑。
师:为什么说是忠骨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三自然段,从中找到答案。(播放课件)谁来回答?
生:因为毛岸英是为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的,所以说是“忠骨”。
师:在预习中,老师布置同学们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弄懂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有理解“勋鉴”这个词的吗?
师:理解得很好。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查阅工具书
师:很会学习
师:“主席的爱子、我们‘志司’的好参谋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电文稿上的这一行字触目惊心,这一噩耗如晴天霹雳,使整日牵挂朝鲜战事的毛泽东主席国忧中又添家痛,请同学们默读下面的课文,深入到文章的字里行间,划出自己深受感动的或特别喜欢的部分,把你通过语言文字读到的信息简单批注在旁边,待会儿和同学交流。
师:看着同学们静静读书,写写划划真是一种享受,老师都有些不忍打断你们了。谁能起来交流。
生:使我深受感动的是这一段:(播放课件)从收到这封电报起,这次怎么会„„我的体会是毛泽东得知自己心爱的长子牺牲的消息后,他很悲痛。
师:你能读懂文字背后的信息,真了不起。毛岸英牺牲的时候年仅28岁,而毛泽东主席当时已年近六旬,亲人突逝,生离死别,那是怎样的一种痛呀?国学大师季羡林在《怀念母亲》一文中有过这样的描述:(播放课件)请你读:
生: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师:季羡林中年丧母孝感天地。但人们却认为在人生的三大不幸中哀大莫过于老年丧子。(板书:老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那种痛如万箭穿心,使人撕心裂肺 生:肝肠寸断、痛彻肺腑、心如刀绞、悲痛欲绝、茶饭不思、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师:可任凭我们用怎样的词语也形容不出这丧子之痛有多深,谁能把你体会到的这些文字背后的信息读出来。
师: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孩子,听了他的朗读,你又有什么新感受?毛岸英的不幸牺牲,使毛泽东主席陷入了无尽的悲痛之中,凝望着窗外那已经萧条的柳枝,他在心中默念着庾信的《枯树赋》:
生: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师: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吟《枯树赋》,老人生悲,老师也想读读这一段,你们读电文稿上的这一行红字,生:主席的爱子、我们‘志司’的好参谋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
师:从收到这封电报起,„„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生:岸英是他最心爱的长子。„„这次怎么会„„
师:读出了一位父亲的丧子之痛,很好,谁接着交流,你深受感动的部分?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我的感受是,岸英已经牺牲了,毛主席像儿子活着的时候那样在叫着儿子的名字,好像能唤回儿子,他的心里一定在流泪。
师:真了不起。思儿心切才声声呼唤,无比悲痛,(板书:无比悲痛)才情不自禁,主席呼唤着长子的名字,心中有多少话想对儿说,他想说,岸英,岸英!
生:你真的不在人世了吗?
师:他想说:
生:岸英,岸英啊,你真的丢下为父一个人走了吗?
师:他还想说: 生:你就这样走了,你可知道我有心多痛
师:可任凭我们怎么呼唤也无法体会毛泽东当时的心情。带着你的体会再读读这句话。
师:人死不能复生,沉浸在悲痛中的毛泽东主席又要面对怎样的抉择?请同学们看这样两份电文稿。(播放课件)请你读:
生:彭老总来电:岸英是主席的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
朝鲜金日成首相来电: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
师:面对这两份截然不同的电文稿,(播放课件),生:主席仰起头„„,师:主席想:
生: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师:生不能相送,死后想见最后一面,人之常情呀,季羡林千里奔丧不就是为了见母亲最后一面吗?作为父亲的毛泽东也是血肉之躯,也有凡人情怀。(板书:凡人情怀)
师:但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播放课件)
生:“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师:读了这段话,谁有话要说?两份电报截然不同,两种心情互相矛盾。(点击课件),身为父亲的毛泽东,身为主席的毛泽东内心定是波澜起伏,下面我们分 组朗读这一段话,这两排的同学从一个父亲的角度来体会毛泽东的情感世界,这两排同学你们从一个伟人的角度来体会毛泽东的内心世界,老师来为你们播报电文稿。
师:彭老总来电:岸英是主席的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父亲毛泽东想:
生: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师:朝鲜金日成首相来电: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主席毛泽东想:
生: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师:是将遗体运回祖国,还是葬在朝鲜,两难哪,两难!所以,(播放课件)请你来朗读。
生: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师:谈谈你的感受。
生:毛泽东心理很矛盾,也很悲伤。
师:同学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为了革命,毛泽东主席先后有六位亲人为国捐躯,(播放课件)他们是毛泽东的妻子、大弟、二弟、堂妹、侄子、长子,让我们深情地注视着他们的名字,对毛泽东主席及他的家人致以我们最深的敬意。想想啊,哪一位亲人的离去不让他无比痛心?可是,一次次,他都挺过来了。年近花甲,面对这丧子之痛,面对安葬问题,他矛盾着,悲伤着,所以,当秘书把电报记录稿交给他签字的一瞬间,生: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师: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
生: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把电文稿放在上面。
师:两难哪,两难,思忖良久,伟人毛泽东挥笔在电文稿上写下这样的诗句:
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两难哪,两难,考虑再三,领袖毛泽东在电文稿上做了这样的批示:
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两难哪,两难,矛盾挣扎,父亲毛泽东做了艰难、痛楚的选择:(点击课件)
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忠骨,忠臣的遗骨,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最高评价,这是一个领袖对一个烈士的最高奖赏,毛泽东在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中曾这样说:‘人固有一死,为人民利益而已就重于泰山,’此时此刻,毛泽东又想对儿子说什么呢?
生:他想说,岸英,岸英,你不愧是我毛泽东的儿子。
生,他想说,岸英,岸英,你死得值。
师:“何须”是什么意思?落下这样的诗句,意味着什么呢?岸英将葬在异国,(板书:葬在异国)
生:意味着爱子牺牲的噩耗真的就是事实。
生:意味着父子今生真的不能相见。
师:这一落,就意味着父子从此天上人间,阴阳两隔,这真是落笔千钧哪!读到这,我们怎能不为毛泽东伟人的胸怀而肃然起敬?(板书:伟人胸怀)
师:课文学到这,老师相信,你的内心一定也和老师一样充溢着感动,有如临 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想想,浏览课文片段,想想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使人产生共鸣的文章?(播放课件)
生:因为作者在文中细致描写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
师:很会总结呀。学习了这篇课文,毛泽东的形象在我们的心中更丰盈了,(播放课件)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诗人;他巍然屹立,旷达无私,是伟人;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是军事家;他挥毫泼墨,笔走龙蛇,是书法家;他也舐犊情深,爱子心切,是慈父。如果你想进一步走进这位伟人,请课下读读有关毛泽东的书和诗词。
同学们,昨天晚上,当老师再一次静读课文与文本对话后,我很想为毛泽东主席写几句歌词表达我的敬意。但笔下难写心中情,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帮忙,把通过学习你的体会加进去,我们共同完成《我们眼中的毛泽东》。
四、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师:课文的最后一句更是令人回味无穷,读读,生: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师:课文写到这,戛然而止,我们却可以通过文字到这个夜晚毛泽东的辗转反侧、失声痛哭,课下,请同学们学习本课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想想这一夜毛泽东是怎样度过的,写写他的动作、神态、心理。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第二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实录
辛寨镇鲍家小学五年级语文备课组
王沛传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实录
一、揭示课题,释题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两篇课文《七律·长征》和《开国大典》,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课文,来了解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板书并齐读课题:
青山处处埋忠骨
师: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能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吗?
生1:“青山”指的是长有树木野草的山,“处处”是到处的意思,“埋”是埋葬,“忠骨”指的是忠臣的遗体,这儿是指毛岸英的遗体。题目的意思是:只要是有树木的山上都可以埋毛岸英的遗体的。
生2:我有补充。题目是用毛主席的批示中的一句来作的,我认为它的意思应该是:朝鲜的青山上到处都可以埋下烈士毛岸英的遗体的。
师:说得不错。那我们就来看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师:小声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
(学生自由读。)
师:现在我要考考你们了。
(抽学生认读生字词。)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1:课文讲的是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后,毛主席很悲痛的事。
师:说得好,还有补充吗?
生2: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主席非常悲痛,但还是做出了把儿子的遗体埋在朝鲜的决定。
生3:我认为他们说得还不够完整。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主席极度悲痛,这时彭总请求把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安葬,而朝鲜的首相今日成却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最后主席在痛苦中还是作出了把儿子的遗体埋在朝鲜的决定。
师:你们说得很好。这是个十分感人的故事,它表现了毛泽东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情怀。
三、朗读、交流、感受毛泽东主席的情感世界
师: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或特别喜欢的句子、段落勾画出来多读几遍,并把你的领悟简略地批注在旁边。
辛寨镇鲍家小学五年级语文备课组
王沛传
(学生自渎自悟。)
师:哪个句子或哪个段落让你深受感动?为什么?
生: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毛主席那常人的情怀,他失去爱子时是那样的悲痛,同时也知道了他是多么的爱他的儿子。
师:是的。作为一个父亲,爱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子牺牲了,当然难过、悲伤的,这就是对毛泽东主席作为常人的感情描写。
生:“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从这里我知道了毛主席和他的儿子分多聚少,但以往的分离都能让他们团聚,现在儿子却永远离开了他,毛主席感到震惊,不相信这是真的,说明了毛主席失去爱子是无比的悲痛。
生:第六自然段: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就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在想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这段话让我感动。自己的儿子死了,心中无比悲伤,但主席仍为朝鲜人民着想,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自己的想法就做了很大的改变。说明毛主席的心胸是无比宽广的。
生:我也被这段话感动了。主席作为一个父亲,见已殉职的儿子是理所当然的事,可是自己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应当为国家着想,不能见儿子的悲痛心情又是谁能理解的呢?
生:我也是被这段话感动了。因为这段话写出了毛主席和平凡人一样,思念、疼爱自己的儿子,却不能把自己看得特殊,还是觉得应该把儿子葬在朝鲜。他是多么的伟大啊!
师:你们的感受很深刻。这就是主席那凡人的情怀,伟人的胸襟的表现。还有让你感动的地方吗?
生:“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我从这句话中知道,毛主席当时十分悲痛,但他不愿意让他身边的人受到影响,便默默地自己忍受着痛苦。
生:还有一句话让我感动。那就是:“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从这句中能看出毛主席做这个决定很困难,再加上丧子之痛,我能体会到毛主席心中那种刻骨铭心的痛苦。
辛寨镇鲍家小学五年级语文备课组
王沛传
生:是的,我也被这句感动了。因为我读懂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位父亲在哭泣,为自己失去心爱的长子而哭泣。儿子死后,身为父亲却不能相见,这是多么伤感的一件事啊!我从中体会到了毛主席不同凡人的风采。
师:是的,毛主席就是这样的一个伟人。让我们再次走近毛泽东主席,去感受他那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吧。
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三篇:27《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实录》
一、情景导入 师:在前面的两篇课文中,我们认识到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伟人风采。可你们知道吗,毛主席也跟我们一样,是个凡人。他有兄弟姐妹,他有父母子女。他们这一大家子,一共出了六个烈士。请看大屏幕。引读
毛泽东的大弟弟毛泽民(1896—1943),经过长征后到达陕北,任财政部长,在新疆被敌人杀害。
小弟弟毛泽覃(1905—1935),任红军师长、军政委,在瑞金作战时牺牲。
堂妹毛泽莲(1906—1929),任游击队队长,在掩护同志们撤退时,被敌人杀害。
侄子毛楚雄(1927—1946),毛泽覃之子,随部队打游击,不幸牺牲,年仅19岁。
妻子杨开慧(1901—1930),在长沙做地方党的工作,被反动派逮捕,壮烈就义。
大儿子毛岸英(1922—1950),幼年同母亲一起坐过牢,解放后到朝鲜前线参加抗美援朝,光荣牺牲。
师:看到这儿,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毛泽东一家真是太伟大了。
师:是啊,为了新中国的胜利,毛主席一家真正应了那句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生:毛主席一家真是伟人之家。
师:伟人之家,用在这样一个家庭,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牺牲时的场景,去感受毛主席不一般的伟人风采和凡人情怀。师:齐读课题
师:谁懂这句话的意思? 生:青山到处可以埋葬英雄。
师:(出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为什么一定 马皮包 回家乡
这是清代的一位诗人龚自珍的诗句。
师: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 我们再读这句诗 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再读一遍,读出革命者血洒疆场,无怨无悔的气概。生朗读。
二、初读课文
师:有目标才会有方向,让我们一起明确这堂课的学习目标。
1、学习7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透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了解毛泽东的伟人风采和凡人情怀,并学会在习作中运用这些细节描写。
1、生自读
2、出示生字词,生读。
3、归纳课文课了一件什么事?
4、用()标出每封电报的内容,三、读通课文,知晓三封“电报” 师:课题是毛泽东收到三封电报以后回电的内容。同学们三封电报的内容了吗? 生回答
师:请看第一封电报。出示
主席勋鉴:
今晨,我志司指挥部遭敌机狂轰滥炸,洪学智。毛岸英将我送入安全地域。尔后。岸英又返回指挥部取作战图。慌中未能劝告住他,致使敌机的汽油弹击中。主席的儿子、我们“志司”的好参谋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 一位同学朗读。
师:(板书:闻噩耗--)听闻噩耗以后,主席内心怎样呢? 生:万分悲痛。(板书悲痛)师:让我们一起读第四自然段。
学生读至第四自然段的内容中的“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师:(出示)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师:你们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生:主席无限的痛苦。整整一天没有说话,他不想说,只想哭,只想一个人静静呆一会儿。
生:主席不想说话,还要不断吸烟,用吸烟的办法摆脱自己的痛苦。生:主席一口也不想吃,满心中都是失去儿子的痛苦。
生:主席痛苦极了,他不相信儿子已经死了,一定在边吸烟边在回忆和儿子在一起的情景。
师:在我们学过的描写方法中,这些词语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呢? 师:那你们了解岸英吗?找到书上关于描写岸英的句子。生:毛岸英是毛泽东的大儿子,当年地下党同志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后来送到苏联留学,又到农村锻炼,现在又来到了战场。师:(补充资料,出示主席与岸英一起合影的图片)主席有三个儿子,五岁的岸青流浪街头的时候被警察打伤头部,一直治疗,岸龙在战争中不幸失踪,再无信息。长子岸英,受尽了苦难才回到主席身边。(出示地图)可是美国人把魔掌伸向了朝鲜,想消灭了朝鲜以后,进攻中国。政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派彭德怀带领自己的儿子和几十万志愿军的指挥下同朝鲜人民军队并肩作战,主席多么希望经过朝鲜战 场上锻炼后回来做自己的接班人啊,可是----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
师:请同学们带着悲痛万分的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生:(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师:“岸英!岸英!”主席情不自禁地说道,文中是怎样描写这句的呢?请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这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生回答(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师:当主席还沉浸在丧子的悲痛,秘书悄悄地进来了,送来了两封电报,谁来帮老师填下表格。
生回答。(出示第二封电报和第三封电报,学生朗读)……岸英是主席的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
……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请求把岸英葬在朝鲜。
师:第二封电报和第三封电报内容意见不一。
师:这是两封意见不同的电报。这里为什么用“破格”两字呢?
生:其他的战士牺牲在朝鲜战场是不能够回家的。因为他是主席的孩子,唯一的一个健康的孩子,可以破格把尸体运回家乡。
师:岸英的遗体是运回祖国安葬还是葬在朝鲜,决定权在主席手中,这个抉择真的怎样?(板书:抉择---艰难)可是主席最后的决定却是让儿子埋在朝鲜的土地上。请同学们默读第七自然段,画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圈出打动你的词语,说说自己的体会。生:(默读第七自然段)
师:我们心中一定有很多的体会。
生1:(课件出示句子1)“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强忍”两个字让我感觉到毛主席内心的无限哀伤,但是,他还要安慰自己,人家的父母也悲痛,没有见到儿子的遗体,我要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多么了不起的人啊。生2:主席太了不起了,他想到的不是自己一个人的利益,他想到的是朝鲜人民的请求,他想到的是满足朝鲜主席的愿望,他的胸怀多么宽广啊!
生3:(课件出示句子2)师:这些都是我们主席作文一位普通的父亲应该有的常任情怀。板书(常人情怀)(课件出示)可是他这个念头很快就打消了,为什么呢?文中是怎么写的呢?
生读(课件出示)
师:从这一句你看出了什么呢?
生:主席非常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觉得自己也是一个普通人,其他的战士牺牲后都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我也要和普通人一样,真是一个伟大的人。板书:伟人的胸怀
师:在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四十多万志愿军死伤战场上。在这以前,毛主席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革命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年逾花甲的主席又失去了心爱的长子,哀莫大于老丧子,主席的心中是何等的悲痛啊!但艰难抉择后的批示是将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的异国他乡。那博大的胸怀令人震撼。让我们再次深情朗诵主席的批示── 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师:我请一生读读第八自然段。生:(朗读第八自然段)
师:如果,我把第八自然段文章的内容去掉是否可以。生:可以,因为上下能连起来了。
生:不可以,虽然,毛主席下了决心尊重儿子的意愿,但是内心还是很疼很疼的,写不下去的。
师: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看出来了呢?(出示第八自然段)
四、发挥想象,表达主席情怀 师:他毕竟是一位父亲啊!一直想了一个晚上才写下了电文,是伟人,也是常人,这就是毛泽东,常人的情怀,伟人的胸怀。这篇文章最感人的就是对主席的神态、动作、心理的描写,把一个普通的父亲形象和一个伟人的情怀淋漓尽致地表现在我们的眼前。请同学一起有感情的朗读下面的句子。(女生读4,男生读5,全班读7、8)出示:(4)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 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5)“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7)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8)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 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稿放在上面。
师:这一个晚上,10多个小时主席又是经过了怎样的煎熬,我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我仿佛听到了慢慢长夜,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主席写这封电报是怎样的心情呢?(板书:写批示----忍痛)。让我们再读读这句 出示(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师:我们读着这句话,心里忽地又一沉,此时此刻,千言万语,都变得苍白无力,此时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震撼: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了。
师:小练笔(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仿照课文中对人物进行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的句子,结合主席常人的情怀和伟人的胸怀,写一写主席收到电报那一夜的情景:主席想了什么、做了什么等。学生写话。师:我们走进了主席忍痛写批示的那一个晚上,你笔下的主席是怎样艰难地度过一个晚上的。
生:主席坐在床上,辗转反侧,一支接着一支吸烟,眼前浮现出和岸英在一起的情景,心痛不已,把儿子的尸体接回来是一种破例,我应该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他拿起笔,老泪纵横,挥笔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辗转反侧、一支接着一支吸烟、心疼不已”刻画了常人情怀,“挥笔写下”、“应该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是伟人的胸怀。
生:主席在卧室里,不停徘徊着,目光黯然,泪流满面,岸英,岸英,你在朝鲜的国土安息吧!你永远在父亲心中。
生:主席踌躇着,神情憔悴,目光呆呆地看着自己和岸英的照片,嘴里喃喃地,岸英,永别了,永别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生:主席半躺在床上,眼睛一直望着窗外,嘴里喃喃地,岸英!岸英!我的好儿子,父亲对不起你,把你留在了朝鲜,你是朝鲜人民的儿子!
师:主席是一位领袖人物,也是一位普通的父亲,他和每位父亲一样深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他最后的抉择尊重了朝鲜人民的意愿,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让我们一起再次朗读课题 生:青山处处埋忠骨。
板书: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闻噩耗──悲痛
常人情怀 做抉择──艰难
写批示──忍痛
伟人胸怀
第四篇:青山处处埋忠骨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四、教学准备 乐学稿、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诗句引入
1.清代诗人龚自珍写过这样一句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通过课前的预习,知道它的意思吗?指名学生回答。
2.1950年11月25日,北京,中南海,毛泽东的卧室,就放着一张毛主席签了字的电文稿,上面也写着这句诗。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标题也用了这句诗。读课题,这句话里忠骨指的是谁?
3.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毛岸英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学习词语
1.指导读好“拟定、奔赴、踌躇、殉职。”
2.理解“勋鉴”的意思。
(三)读懂电文,提出问题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主席收到的三封电报,再用自己的话说说电报的主要内容。
2.指名说说三封电报的主要意思。
第一封: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执行任务时光荣殉职。指导学生通过理解“殉职”,了解毛岸英是保卫朝鲜牺牲的,也是保卫祖国牺牲的。
第二封:彭老总请求破格运回遗体。指导学生通过理解“破格”,了解志愿军战士牺牲后都埋葬在了朝鲜这一历史。并从中体会彭老总对主席的体贴与尊敬。
第三封:金日成请求将岸英的遗体埋葬在朝鲜。指导学生从:“岸英是朝鲜人民的儿子”“朝鲜首相要把中国烈士葬在朝鲜”中体会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烈士的敬仰。
3.毛泽东最后的决定是什么?
(四)自主读文,深入感知
1.这是一个怎样的决定呀?用心读课文,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完成填空,并从课文描写毛泽东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的句子中,和小组同学交流你这样填写的理由。再邀请小组成员一起读一读感受深的那句话。
小组合作要求: 划出相关句子,对小组成员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读懂的?
2.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与交流。预设:
(1)悲痛的决定。
①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从“整整一天、一支又一支、热了几次、原封不动”。引导学生从这些描写时间和动作的词语体会到毛泽东的悲痛。教师示范读,引导学生读这些词语时,可以通过加重语气和放慢语速的方法达到有感情地朗读。
②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指导学生将“这次怎么会„„”补充完整。加深体会毛泽东感到震惊,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加深体会毛泽东的无比悲痛。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主席让心爱的儿子去农村艰苦的环境中,进一步感受主席不搞特权的品质。
③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从“打湿的枕巾”体会一位父亲一夜未眠,满怀哀痛的心情。
(2)顾全大局的决定。
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孩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指导学生读懂反问句,通过语言描写感受主席心中不仅装着自己的儿子,也装着所有献出生命的志愿军战士,体会领袖无私宽阔、顾全大局的胸怀。指导朗读时,反问句的语气要加重;作出决定时,语气变轻,语速要放缓。
(3)艰难的决定。
①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就被打消了。引导学生扣住“想”与“打消想法”,体会主席在见与不见的选择中痛苦犹豫的心理。
②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
(五)升华感情,拓展运用
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话,音乐缓缓响起,同时出现主席和毛岸英生前的合影,教师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主席的卧室,主席已经出去了,只看见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可以想象,这一夜对主席来说,是一个不眠之夜,他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小练笔、反馈。
六、板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
悲痛
踌躇
慈爱的父亲
艰难
胸怀宽大的领袖
第五篇:(教学反思参考1)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反思参考1)青山处处埋忠骨
这是一片略读课文,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从课文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为什么有此感悟?你是从哪些词句当中感悟到的?为了使自读课文和谈论交流更有实效,课前我要求学生查阅与本文相关的资料,开展课外阅读。最后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因为有感情的朗读,是指导学生感受毛泽东情感世界的重要方法。许多感受,有的学生不一定能说出来,但可能通过读能表达出来,在读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毛泽东的情感,在读中升华学生自己的认识。
纵观整堂课,我觉得学生的感悟还是比较到位的,可学生的朗读还欠加强指导。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去感受情思美感,所以组织好朗读教学也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教学中学生集体感情朗读的时间欠充分,应给足时间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去自由地感受作品。其次,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毛泽东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示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这是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基本特点。文章当中有很多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可在体会情感中没有涉及到描写人物的方法,我觉得在体会情感和了解写作方法有一个自然的融合就更好了,这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