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及答案

时间:2019-05-13 09:5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一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一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及答案》。

第一篇:高一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及答案

高一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审 丑

严歌苓

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着赵无定,说:“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我家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就跟我年轻时候,媳妇们要彩礼一样。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一个钢琴得五千哪。”

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我在想,你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先给我找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挣来的。”

“大爷,可现在„„”

“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没法看了。你跟学校说说,要是给别人十块,给我八块就成„„”

无定为他争取到的价码是十五元一小时。因为无定父亲的“审丑说”莫名其妙地热起来:一个顶信仰 “审丑”原则的学生的画作在全国美展中得了一等奖,许多杂志刊出这个“审丑”创举——巨大的画幅上,那丑浓烈、逼真得让人恶心。

晚秋,那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打旋的透明塑料膜。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他们交谈时,①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_ 又一年,赵无定被介绍到一个画商家。敲开门,里面的男人对他叫:“哎呀,是你呀!不认识我啦?”男主人身后是一屋锃亮的家具,锃亮的各“大件儿”,锃亮的钢琴,锃亮的一个女人。

“你妈给过我一块冰糖呢,那时糖多金贵!忘啦?”

无定明白了,面前这个双下巴、头开始拔顶的男人是小臭儿。

“快请进,快请进!哎,咱家来稀客啦!”他对女人说。

无定在宽大的沙发上落下屁股,挺寒酸地把几张画靠在茶几腿上。“这几张画„„”

“先不谈生意,先吃饭!哥儿们多少年了!”小臭儿扬声笑起来,“包了饺子,三鲜馅儿的,正下着。冰箱里我存了青岛啤酒。瞅你赶得这个巧!”

这时有人轻轻地敲门。媳妇从猫眼儿看出去,踮着脚尖儿退回来:“你爷爷!”

“我哪儿来的爷爷?他不要老脸,我可要脸!”小臭儿说。他起身,嘱咐媳妇:“先不开饭,不然他下回专赶吃饭时间来!你就告诉他我不在家。”然后转脸向无定,笑又回来了:“拿上你的画,咱们上卧室谈。”

无定跟着进了卧室,小臭儿将门挂个死。客厅里传来一清亮一混浊两副嗓音。“臭儿又不在吗?老也没见他,想得慌。” “他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回来!” “那我多等会儿。”

“哎哎!„„别往那儿坐,那沙发是新的!您坐这儿吧!„„”

无定早没了谈生意的心思,②心坠得他累。一小时后,老头走了。一锅饺子捂在锅里的时间太长了,全煮烂了,成浆了。

无定客气而坚决地在他们摆开饭桌时离开了。

不久,学校会计科的人告诉无定,老头的计时工资算错了,少付了他百把块钱。无定揣了钱,但从夏天到冬天,一直没遇到老头。他只好从学校找到了老头的合同,那上面有他的地址:某街三百四十一号。街是条偏街,在城郊。无定没费多少时间便找着了三百四十一号——这条街的最后一个号码,再往前就是菜田了。无定走出了街的末端,身后跟了一群热心好事的闲人。在阔大无边的菜田里,有一个柴棚样的小房,门上方有一个手写的号码:三百四十一。门边一辆垃圾车„„

“哦,您是找他呀!”闲人中有人终于醒悟似的,“曾大爷!他死啦。去年冬天死啦!” 那人说:老头有个很好的孙子,孝敬,挣钱给爷爷花,混得特体面,要接爷爷去他的新公寓,要天天给爷爷包饺子;但老头不愿去,天天喂他饺子的好日子他过不惯,他怕那种被人伺候、供着的日子„„这是老头亲口告诉街坊的。

“你是曾大爷的什么人?”那人问。“朋友”。无定答。

“也认识他孙子小臭子?” “对。”

“他真对他爷爷那样好?”

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

(节选自《审丑》,有删改)

1.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4分)

2.结合文意,赏析两处画线部分。(4分)

3.小说结尾处“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4.“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25分)

亦雅亦俗汪曾祺

黄 波

买到汪曾祺的两本小书,都是山东画报出版社在汪氏逝世后出版的,一为《文与画》,收录其关于国画的文字,并配有他自作的画;二为《五味》,均为谈吃的美文。其实汪氏小说集散文集舍中均有购藏,这次再度解囊,实在是这两本小书装帧精致,开本小巧,也便于把玩。在开始回暖的阳光下,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随便翻翻,我突然想起,汪先生的诞辰(3月5日)就要到了。

我不懂文学,当代作家作品寓目者极少,而汪曾祺是这极少数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可是说到喜欢的理由,一时又无从臵答。喜欢其文字的清和雅?喜欢他于文字中透露的那种仿佛不经意的淡淡的情致?„„好像是,又好像不完全是。这回重读的汪曾祺作品,均非其专攻所在,不过是其创作之余事,居然对上面这个连自己也茫然的问题若有所悟。

汪曾祺谈吃,一点儿也不气派。拌菠菜、干丝、豆汁儿、芸豆……都是家常物什。他自己婉辞“美食家”的桂冠时,即以此为谦谢的理由,说:“大菜,我做不了。我到海南岛去,东道主送了我好些鱼翅,我放在那里一直没有动,因为不知道怎么做。”不喜“大菜”,只好“小菜”,这本系文人故习,犹如作诗不能露出富贵气一样。著有《随园食单》的清代诗人袁枚在一封书信中就说:“饮食之道不可以随众,尤不可以务名。燕窝、海参,虚名之士也,盗他味以为己味。”他讥讽为世人所艳称的“燕窝、海参”为“虚名之士”,正和汪曾祺把“鱼翅”轻轻抛在一边如出一辙。不过,文人的这种习性也要拿捏得恰到好处才行,否则,过犹不及,容易显出几分矫饰的味道,像袁枚就多少有一点,因为我们很难想象,时不时要在显贵府上打秋风的他,会一心把那张馋嘴放在家常小菜上。而汪曾祺不同,他一下笔,我们就知道,这些小东西,他是真喜欢。饮食一道,汪曾祺嗜好从选料、收拾到调配、下厨,都不假手外人,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享受到的不仅是食之味,更是食之趣,而他通过那些淡淡的文字,又把这种趣味传递给了我们。所以,简直没有资格上餐桌的拌萝卜丝,在他手里和眼里竟是这般精致,“小红水萝卜,南方叫„杨花萝卜‟,因为是杨花飘时上市的。洗净,去根须,不可去皮,斜切成薄片,再切为细丝,愈细愈好。加少糖,略腌,即可装盘,轻红嫩白,颜色可爱。”黄瓜皮在他那里也是下酒的佳品,“黄瓜切成寸段,用水果刀从外至内旋成薄条,如带,成卷。……扦瓜皮极脆,嚼之有声,诸味均透,仍有瓜香。此法得之海拉尔一曾治过国宴的厨师。一盘瓜皮,所费不过四五角钱耳。”“嚼之有声”四字真是妙极!世间老饕甚多,不知道有多少还会于大快朵颐中细品那一记脆声?

汪曾祺作画,他自己说“无师法”,只是“瞎抹”,也许近于事实,因为他原无意在画家中争一席地。汪氏之画是真正的“写意”,略有一点构思,便信手挥洒,不过事经营,不刻意求工,逸笔草草,以抒其意。这也不算稀奇,大体还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值得注意的,是其入画的对象,大蒜,红萝卜,扁豆花,盘中的一尾鱼,完全的生活化平民化。齐白石的画,间有乡野小品,但像汪曾祺这样主要地、大规模地以日常物事入画,似不多见。

汪曾祺文与人的风格还是他自己的文字说得最为到位。“做菜的乐趣第一是买菜,我做菜都是自己去买的。……我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市。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有不喜欢汪曾祺的人讥讽他像遗老,可谁曾见过“爱逛菜市”、在买菜中体味“生之喜悦”的遗老?是的,汪曾祺雅,但他更是俗的,他对世俗生活的热爱,装是装不出来的。

汪曾祺让我想起两个古代文人,就是陶渊明和苏东坡。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点,我以为可用一句话概括,即“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陶、苏的风雅自不消说得,而同时他们与世俗的亲近也是真诚的。邻居杀只鸡邀陶渊明同享,他会乐不可支地写一首赴席的好诗;坡翁街头听人谈鬼,说咱们姑妄谈之姑妄听之。这样的文人,既耿介清高,又让我辈平民可 亲可感。汪曾祺继承的,正是陶渊明和苏东坡的余韵。我们看他的小说和散文,抒情节制,也不刻画大奸大恶,更不以污秽的东西入文,其矜持颇近于传统美学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典型的士大夫的审美趣味,而现在我们通过《文与画》和《五味》所看到的,则是一个世俗化、平民化的汪曾祺。“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这可说是中国文人的一种很好的传统。但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想一想,应该如何使这样的传统不致消失了。)A.作者买到汪曾祺的两本小书,一为《文与画》,二为《五味》。原因是这两本小书装帧精致,开本小巧,也便于把玩。

B.作者喜欢汪曾祺是缘于他文与人的风格:其文字清新,且透露出那种仿佛不经意的淡淡的情致;其人雅,但更是俗——真正热爱世俗生活。

C.汪曾祺喜欢从菜市选料如萝卜、黄瓜、鱼翅类,一直到调配、下厨的全过程都独自完成,从中享受做菜的趣味和菜的滋味。

D.汪曾祺自称作画“无师法”,只是“瞎抹”,但从他画的对象和“写意”的风格来看,他的画是雅致的,其创意似不多见。

E.汪曾祺为文,体现出传统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趣味,其选材不写大奸大恶、污秽之物,抒情节制,而让平民可亲可感。汪氏如陶渊明、苏轼一样有“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2.请你结合文意谈谈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理解。(6分)答:

3.文章将汪曾祺与袁枚比,又将汪曾祺与陶渊明和苏轼比,试说说这两处对比的异同。(6分)答:

4.文章着重写“谈吃,一点儿也不气派”“作画„„只是‘瞎抹’”皆属俗事,而文题是“亦雅亦俗”,结合原文,探究作者对“俗”“雅”的处理是否得当,并谈谈你对“俗”“雅”的理解。(8分)答:高一现代文阅读主题复习解析及答案

(一)1.【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小说形象的理解概括能力,一般答题思路是:形象特点、生活遭遇、精神特色。如果是要分析形象特点,还要找到证据来验证。曾大爷的形象特点一开始就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表现了两点,在最后的故事中又表现了其他两点,概括时注意把握细节描写。

【答案】 ①外貌丑陋;②吃苦耐劳;③深爱自己的孙子并为之全力付出(或“隐忍小臭儿的不孝”);④晚景凄凉。

2.【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小说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的理解分析能力。这两处都是小说最基本的描写手法,一个侧面描写,一个心理描写。回答要点包括:手法、表达效果等。

【答案】 ①侧面描写,通过写“不少人”脸上的表情来表现曾老头的丑陋(或“在„不少人‟世俗的眼光里,曾老头做人体模特是„丑‟的”)。

②心理描写(“坠”字形象地刻画了赵无定此时的内心感受),表现出此时无定对老人的同情和对小臭儿夫妻言行的反感。

3.【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作品内涵的赏析能力。考生一般都能分析出无定的复杂矛盾心理,因为无定最了解真相。回答时还要写出无定听到这句话的心理反应过程及原因,这样答案才算完整。

【答案】 反映了无定的复杂矛盾心理。无定对闲人的话感到意外,在同情老人的同时,还理解了他的一片苦心;无定憎恶小臭儿的不孝(或“忘恩负义”),却仍愿意为这个淳朴的老人隐瞒真相。

4.【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小说艺术魅力的领悟能力,也考查探究能力。标题显然是双关语,否则很难意蕴丰富。要回答出“审丑”在本文中的基本义、深层含义以及深层意蕴,也就是要挖掘出题目背后的多重含义及作用。

【答案】 ①标题一语双关(或反讽);②“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或“流派”“风格”“理论”等),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③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深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④小臭儿不孝(或“忘恩负义”),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

(二)1.【解析】 A项正确,但过于直白浅显;C项“喜欢从菜市选料如萝卜、黄瓜、鱼翅类”错,不包括“鱼翅类”;D项“他的画是雅致的,其创意似不多见”与原文不符。

【答案】 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2.【解析】 首先要理解这句话本身的意思,然后再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既要有“士大夫的趣味”又要有“平民的情怀”,体现在为文上抒情节制,不刻画大奸大恶,也不以污秽的东西入文。

【答案】 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说快乐和悲伤都要有节制,不要走向两个极端。②既有高雅的趣味,又有与世俗亲近的真诚。③写诗为文抒情有节制,不刻画大奸大恶,更不以污秽的东西入文,保持一种高尚的矜持。(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3.【解析】 前者相比,主要突出汪曾祺是真的喜欢家常小菜,而袁枚则不是;后者相比,意在说陶渊明、苏轼还有汪曾祺有一个共同点“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汪曾祺继承了他们的余韵。

【答案】 ①文章将汪曾祺与袁枚比,是要比出二人的同中之异:袁枚讥讽为世人所艳称的“燕窝、海参”为“虚名之士”,汪曾祺把“鱼翅”轻轻抛在一边,两者如出一辙,然而汪曾祺对家常小菜的喜欢才是真喜欢。②与陶渊明和苏轼比,是要比出异中之同: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点,即“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陶、苏的风雅自不消说,他们与世俗的亲近也是真诚的。汪曾祺继承的,正是陶渊明和苏东坡的余韵。(6分,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4.【解析】 把握作者对汪曾祺“雅”与“俗”的分析与评价。

【答案】 文中写汪曾祺先生的雅:有“不喜‘大菜’,只好‘小菜’,这本系文人故习”;作画是“写意”,大体还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他的俗:喜欢的小菜都是家常物什,喜欢画的对象是完全的生活化平民化。写他的“俗”,其实是写他对世俗生活的本真热爱,同时又突出了他不同于一般文人的“雅”。亦俗亦雅,相得益彰,写出了如陶渊明、苏轼一样既耿介清高,又让平民可亲可感的汪老形象。

第二篇:高一第一册现代文复习

第一册

第一单元:生命的独特体验

每一个人的生命体验都是独特的。青年毛泽东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居里夫人站在智慧的高地,坚守理性的美丽。即使是普通人的生命也各有精妙和美妙,不可重复。体悟创造生命之美,是每个生命个体的意义所在。

一、沁园春·长沙

一、文学常识

毛泽东,字润之。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与世长辞。毛泽东青年时就读于长沙湖南第一师范,从那时起就开始革命活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和思想家,而且是造诣颇深的文学家和诗人。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选》、《毛泽东诗词》及各种单行本。

词,又称长短句。最初就是配音乐的歌词,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各种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称之为“词牌”,又称“词调”如《水调歌头》、《念奴娇》、《忆江南》等,词牌决定词的句数、字数、用韵的位置及平仄关系,即所谓“词有定格,字有定声”。因为词的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词牌和词的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因而用题目来说明词的主题或者缘由。每首词,可以没有题目,但是绝不可以没有词牌。词的分类(按照字数来划分)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二、概括:

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七句从内容上看,写大山,树林,湘江,船只,鹰鱼等,既有自然物,也有动植物,品类齐全,充满生机。从写景的角度看,作者在视角度上,有远近高低,从逻辑上,从点到面,由实到虚,从自然到人类。这首词的下半阕着重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回声的抒发。这种抒发,首先是通过回忆引出的。作者想起曾和当年的同学和朋友,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处于低潮的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使人读后仿佛听到了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心,在怦怦跃动,从而感受到一种伟大胸怀所反映出的力量。《沁园春·长沙》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三、要点:

1、词人的风发意气与满怀豪情

2、本词景中寓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写景的角度:远近高低、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四、可用作作文的角度:

独特的生命体验,不同于常人的“悲秋” 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二、跨越百年的美丽

一、文学常识:

玛丽·居里——原子能时代的开创者之一,是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位伟大的女性。居里夫人1867年出生于一个被沙俄占领的波兰教师家庭,是一位原籍为波兰的法国科学家。她与丈夫皮埃尔一起研究放射性现象,并因此与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分享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06年皮埃尔死于车祸,但居里夫人仍然继续研究,并获得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长期受放射线的照射使她患上白血病,终于在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她的长女依莱娜和女婿约里奥在这一年里发现了人工放射现象,并于1935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著名散文有《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把栏杆拍遍》等。

二、概括

全文主要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艰苦工作,提炼出镭; 拒绝追慕,静心苦读; 青春换镭,意义重大; 成就显赫,精修细研。

四个方面围绕一个中心写,即居里夫人的人格美。

三、要点:

1、叙述之美 类比、引用、叙议结合的写法

2、意境之美

3、哲理之美

四、可用作作文的角度:

第一,内在美和外在美

第二,受压迫、处于困境的人们,只要意志坚强,不畏艰难,勤奋学习,勇于攀登,胜利与成功之路是可以走通的,即使曲折。

第三,要接受和支持新生事物,要用创新精神去工作,并且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勇气去完成它,才有更大的能力去做更多的事。

第四,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时可能会遇到不应有的压抑和歧视,但只要有信心,有脚踏实地的忘我工作精神,保守的枷锁和禁锢是可以打破的,因为它不会永远萦绕着你。

第五,在生活中,一定的物质条件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地去创造条件、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二单元:领悟亲情

亲情出于人的自然本性,与生俱来。《边城》中亲人的爱,自然、明净而深沉,甚至令人伤感。母爱更是无私、博大,子女永远无法全然报答。我们要细心领悟亲情,学会感恩,让美好的感情贮满心灵。

四、边城

一、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园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它的小说以恬静冲淡的风格,小品散文的笔调,诗词曲令的意境,描绘出湘西边城的美丽风光,反映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刻画出众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代表作《边城》,充分体现了他的小说艺术的主要特点。

二、内容概括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课文节选了两段)

三、要点

1、主题:

《边城》反映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

2、边城的特点:

美:边城山美、水美、人更美;

爱:通过爱情、亲情、友情“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纯:边城民风纯朴,边城人心地纯洁; 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

自然:这里的人善良、勤劳、质朴、真实、自然,毫不矫揉造作,体现了人性中最美的一面。

3、写作特点:

《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的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绘就的无彩之画。小说中,沈从文不追求扣人心弦的悬念,也不想营造惊心动魄的氛围,更不叙述波澜曲折的情节,他只想给读者展示真实环境中的真实的人物。而沈从文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刻画出人物的心理流程,使你情不自禁地融进人物的心灵世界。

4、作文借鉴:人性的真善美

五、合欢树

一、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当代著名作家。北京人。1969年去陕西延安插队。1972年(21岁)因双腿瘫痪返回北京治疗。病后致力于文学创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1983年加入中国作协。主要作品有中短篇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舞台效果》、《命若琴弦》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其中《我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另外,散文《我与地坛》等作品也获得了很大的影响。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史铁生的作品除了对知青生活的回忆和反思外,还表现为对残疾人命运的描摹,作品呈现出平淡质朴而意蕴深沉的“散文化”倾向。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明白生命的目的就是不断跨越困境的过程。

二、内容概括

年轻时期,正值花样年华的时代,作者双腿残废了,这个噩耗几乎摧毁了他生的希望,他想到死了倒好。但是母亲却始终不离不弃,四处帮他找大夫,当治愈的希望最终破灭之时,母亲又鼓励儿子从事写作,希望燃起他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希望。当作者的小说发表获奖之际,母亲却撒手人寰了,早早地离开了人世。

《合欢树》是史铁生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追忆母爱之曲。曲中音符如行云流水般演绎着,敲击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款款文字渗透着对母亲去世的悲伤之情,跳动着对母亲的真切怀念之心。

三、要点

1、线索:时间线索

2、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A.合欢树象征作者自己,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B.合欢树象征母亲。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物,它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是母亲生命呈现的另一种方式。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下的,是母亲亲自料理过的,它的身上有着母亲的影子,凝聚着深沉的母爱。母亲虽已逝去,而合欢树仍在健康生长,象征着母爱长青,母爱永恒。

C.合欢树是亲情的象征,是合家欢乐(树的名字的意义)的象征。是母亲对儿子的殷殷期盼,拳拳之情;是儿子对母亲的深深思念,拳拳之心。

四、作文借鉴:

1、生命的目的就是不断跨越困境的过程。身体有残疾,却可以成为一个精神上健康人。史铁生21岁时双腿残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颁奖典礼上,人们惊讶地发现有一位获奖者是坐着轮椅来领奖的。第二年,这个残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说获得该项殊荣。他,就是史铁生,他自双腿瘫痪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二十多年来,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各类文学创作奖。他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和《务虚笔记》也获得了《作家报》评选的1996年十佳小说奖。同时《老屋小记》也获得了首届鲁迅文学奖。1998年他的病情恶化,不得不进行透析。他的243则写于重病中的人生笔记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结集为《病隙碎笔》出版发行。2002年,荣获华语文学传播大奖杰出成就奖,同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还可联系霍金)

2、伟大深沉的母爱

(1)给“我”治病:

“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作者的母亲为什么要用偏方为儿子治病?是希冀万一的可能的出现,是持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心态;自将儿子的胯部熏成烫伤后,母亲一味自责,如果伤口不好的话“她非疯了不可”。我想这就是母爱,无私、执着、坚定、宽厚、仁慈。如果医术上有可能,任何母亲都会说,把我的腿换给儿子。

(2)为“我”借书:“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3)推“我”去看电影:“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

(4)鼓励“我”好好写作: “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首先照应了文首作文得奖和母亲自小喜欢文学的事,而深层的意思是二十来岁,无论你我,都有创作的冲动,写小说,搞创作是一个普通人“应有之义”,不是一个残疾人所专有,更不是仅仅为将来谋生的手段去写小说,她用自己平静的言语掩饰内心的不安,以这种方式去维护一个残疾儿子做人的尊严。任何一个伟大的母亲对自己残疾的孩子总希望当一个普通孩子养着,但她们又总是“为之计深远”,所以作者说“她心里太苦了”。何等伟大的母爱!

(5)栽种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这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留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不但长出了叶子,而且还比较茂盛。母亲高兴了好多天,以为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甘太大意。又过了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这似乎是母亲全心为“我”找药方到支持“我”写作的过程的写照。我想这位母亲在料理合欢树时定是充满了对儿子的痊愈的希望的。

第三单元:人我之间

人与人之间需要亲密的联系,需要理解与包容。真诚的交往使人温暖,相濡以沫的扶助令人动容;理解伟人可以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普通人的独立人格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感人肺腑。

七、最后的常春藤叶

一、文学常识:

欧·亨利一生写了300多篇短篇小说,大部分反映了下层人物辛酸而又滑稽的生活。这些作品以其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泪的微笑”的风格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美国]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法国] 莫泊桑(《项链》《羊脂球》)[俄国] 契诃夫(《变色龙》《套中人》)

二、概括:

女画家琼珊因为肺炎而失去了对生命的信心,把生存的希望寄托在窗外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上。好朋友苏艾为了能卖画赚钱帮她看病,请楼下的老贝尔曼来当模特,并告知了这一事件。这“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有落下。琼珊增加了活下去的信心,她战胜了死亡。后来,她知道了,这“最后的叶子”是老贝尔曼画在墙上的最后的杰作。这篇小说用一个构思巧妙的故事,满怀深情地描写了几个穷苦朋友之间相濡以沫的友情,刻画了一个舍己为人、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创造出真正杰作的画家形象,歌颂了以贝尔曼为代表的普通人的高尚。

三、要点:

1、主人公:贝尔曼

2、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

语言描写:善良和同情心

侧面描写: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的精神

3、物线:常春藤叶

4、留白: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文学中的留白可以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徜徉于许多可能发生的情景之中,这是留白艺术的魅力。小说中,最后的常春藤叶是贝尔曼画上去的: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样冒雨踉踉跄跄爬到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地方,颤抖着调黄色和绿色,在墙上施展他从未施展的艺术才能,小说没有提及,这就是小说中的留白。(附:2008年春考上海卷第6题——

作者在第④段中写道“因为注意‘留白’,小小说的天地便很宽余了”。请以莫泊桑的《项链》为例,简述“留白”手法的妙用。

《项链》结尾写弗来思节夫人告诉玛蒂尔德:“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小说戛然而止,未写玛蒂尔德的反应和事态的发展,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徜徉于许多可能发生的情景之中。这是“留白”艺术的魅力。)

5、欧亨利式结尾: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读者眼看着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作者往往在情节发展过程中埋下伏笔,结尾时峰回路转。

6、伏笔:伏笔是文学创作中描写、叙述的一种手法,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这种手法有助于全文收到结构谨严,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比如,贝尔曼“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艺术家的看家凶狗”,当他得知琼珊的想法后,跟苏艾 “在那儿担心地瞥着窗外的常春藤”,这些都为他为琼珊在雨夜画常春藤叶埋下伏笔。(如:《项链》中的伏笔)

7、先抑后扬:小说开头是把贝尔曼作为普通人物来刻画的,既写他穿着邋遢,喝酒过量,脾气急躁,又写他喜欢嚷嚷,唠叨了几十年画杰作,但还只是白纸一张。直到结尾,才由旁人介绍出他的不凡举动,真正揭示他的崇高品德。在“先抑后扬”中,揭示了贝尔曼平凡、普通的外观下所深藏的热爱他人、富于同情心和自我牺牲精神的美好心灵。

四、可用作作文的角度:

普通人之间的关爱,人性的善良光辉

八、邂逅霍金

一、文学常识:

1、葛剑雄:历史学家。

2、霍金:是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家。他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报道称,霍金患有卢伽雷氏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几乎完全瘫痪。他不能说话,只能通过一台模拟人声的电脑与人交流。通常,此病被诊断之后也就相当于判了“死刑”,因为多数情况下不会存活超过3年,而霍金被诊断出此症之后,仍旧顽强地与死神搏斗了40余年。

二、概括:

霍金留给作者强烈的心理震撼。作者第一次见到霍金就震撼不已——霍金的身躯是如此的弱小和残疾,霍金的行动如此的不便,霍金的语言如此的艰难,而霍金所取得的成就却是如此的巨大,真令人难以置信——这是第一层震撼;但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是内心的第二层震动:当霍金经过时,一切都是那么平静,认识他和不认识他的人都毫无异样,大家都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作者要告诉人们的是,天才的成长除了科技因素外,和谐、宽松、平等、充分尊重个人自由的人文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三、要点:

1、侧面描写 谈《时间简史》凸现在当今世界的广泛影响。

正面描写 体态:稍向右侧地靠在——或者说是被安放在轮椅的背上 目光:异乎寻常、极度冷漠、超常的魅力

2、文章以作者与霍金的相遇为线索,从作者不断变化的心理感受出发来表现主旨:

先是敬意、期待、百感交集、震撼、感染、惋惜、庆幸最后到期望。

3、启示:

在现代社会,应当给予名人包括普通人人文关怀。剑桥人给予霍金的,是把他视为常人的尊重,给予他充分的空间和时间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四、可用作作文的角度:

1、霍金在科学成就上,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最持久吸引我们,打动我们的并不是他的科学成就,我们往往被他不幸的病痛、超常的智慧和毅力深深触动。他曾说:“我得病的一个体验是:当一个人面临早逝的可能,就会体验到活下去是值得的。”恐怕正是这种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支撑着他顽强的活到今天。

2、感恩:

有一次,一个学术报告会即将结束时,一位年轻的女记者走上讲坛,面对这位在轮椅上生活了30余年的大师,不无悲悯的问道:“霍金先生,卢伽雷病已经把你永远固定在了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如此突兀而尖锐的问题,让报告厅顿时鸦雀无声。

霍金听了,依然微笑着,用他还能活动的一根手指,艰难的敲击着键盘,随着合成器发出的声音,投影屏幕上缓慢的显示出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霍金不仅仅是智慧的勇士,更是人生的斗士。感动人们的并不是霍金从前的苦难,而是他直面人生的坚守、勇气和乐观。人生如潮起潮落,有得便有失,总是自以为失去很多的人,是最不幸的人。

3、作者在剑桥访学期间,在散步时与霍金匆匆见过一面。给作者印象最深的不仅是霍金“独特的形象”,还有周围的人面对霍金时的那份平静、剑桥大学那种看似冷淡却隐藏着大爱的人文环境。作者对培育、涵养了霍金的人文环境给以高度赞美。

4、链接:2009年8月12日,在美国总统自由勋章的颁奖仪式上,奥巴马亲自为霍金佩挂上了总统自由勋章。白宫网站称,“霍金在学术上和非学术上的成就无与伦比,他的坚持和奉献打开了人类通往探索的新道路,激励着当今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九、一碗阳春面

一、文学常识:栗良平,日本作家。

二、概括:小说选取北海道一家小面馆这样一个特定的场景,通过四个大年夜吃阳春面的故事,描写了母子三人在遭受厄运后积极勇敢面对生活,顽强奋斗渡过难关的经历,刻画了一位伟大母亲的形象,并传达出周围社会温暖的人间真情。

三、要点:

情节安排:一碗阳春面到三碗阳春的变化,四个吃面场面 结构线索:一家三口四次吃阳春面的过程 环境:自然环境——“大年夜”“白雪”“清风”

社会环境——“北海亭面馆”“二号桌”

人情美:母子之情(母子三人身上所体现出的亲情的力量、生活的勇气)、主顾之情(店主夫妇对逆境中的人们所给予的同情、鼓励和尊重)、向上奋斗之情等

四、可用作作文的角度:

小说洋溢着浓郁的人情美,歌颂了在逆境中顽强、团结、奋争的重要性,揭示出团结奋斗者必能成功的生活哲理。

第四单元:诗歌及其欣赏

本单元为新诗单元。

新诗是诞生于五四时期的新体诗歌。它深受外来诗歌的影响,接近口语,自由成章,没有固定的格律;同时吸收中国古典诗歌和民歌中的一些艺术手法,不断创造新的形式。优秀的新诗作品与古典诗歌一样,情感真挚,意象丰富。

十 再别康桥

1、徐志摩:1897—1931 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人。在剑桥学习期间,深受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参与发起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历任北京大学、南京中央大学、北京女子大学等大学的教授;历任《晨报》《新月》等刊物的主编。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而亡。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散文集《落叶》《自剖》等,另有小说散文集、日记、译著等诸多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

2、志摩的诗字句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3、本文是一首留别诗,写的是作者第二次离别康桥(即剑桥)时的情形。全诗通过对康桥优美景致的描绘,表达了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康桥的深情依恋。毕竟在康桥的那段岁月,是徐志摩短暂一生中最愉快的时光,为此他曾三度以“康桥”入题抒写自己对康河永久的恋情(1922年诗歌《康桥,再会吧》、1926年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诗歌《再别康桥》)。

4、本诗所体现的“新月派”诗歌的“三美”:

建筑美: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形式)音乐美:节奏感、旋律美(语言)

绘画美:金柳、新娘、青荇、彩虹似的梦(意境)

5、写作特色:

全诗运用一系列意象,表现作者对康桥深深的眷恋之情。无论是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荫下的潭水,还是凄婉的笙箫、西天的云彩,都是柔美而抒情的意象,都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恋情。这些意象共同构筑了梦幻般的氛围,使得这位浪漫诗人如痴如醉,物我两忘;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诗人渴望放歌却又不能放歌,不想沉默却只能沉默,不忍离别却不得不离别的那份惆怅和淡淡的忧伤。

6、物象与意象:物象即是客观事物呈现在眼前的形象,它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

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用语言描绘出来的事物形象,它渗透了诗人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一般来说,诗人在写作时都会借助客观事物来抒写情志,化物象为意象。

物象是意象的基础,意象是物象和情感的有机统一。

十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1、艾青:1910—1996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29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被捕,在狱中创作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2、巧借寒雪、暗夜象征当时的局势,曲折地表达凝重的忧国之情和赤子之心。

借对凄冷、阴暗、看不到尽头的北国风雪的描述,展示了诗人内心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伤。

3、艾青是自由体诗歌的集大成者,他的诗感情真挚、语言朴素,不求外在的形式整齐,也不注重押韵,而是以散文美创造了现代自由体诗的一座高峰。他的诗善于捕捉意象,诗意含蓄,绝少直抒胸臆之作。

4、写作特点:

回环复沓的手法:全诗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句话领起四幅图景,从男女老少的不同层面,由北而南,循序渐进地呈现出劳动人民的苦难:流离失所——失去依傍——不知去向——向天“乞援”。这种手法使得诗作在内容上渐进渐升,在情感上渐进渐强,在表达上复沓咏叹,如此一来,凝重与悲情得以强化,诗作更具震撼力。

十二 双桅船

1、舒婷: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她的诗歌创作开始于十年**之中,1979年开始陆续在全国各报刊发表,引起强烈反响,成为朦胧诗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已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等,代表作品《致橡树》。她的诗风典雅端丽、委婉绰约、美丽忧伤。

2、朦胧诗: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一个诗歌流派。它的基本特征是:在构思上,强调内在的思维结构;在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借以反映复杂的社会现实,表现作者丰富的内心感受;在主旨的表达上,呈现出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让读者对于同一首诗可以作不同的解读。

朦胧诗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诗歌观念和审美意识,从整体上改变了我国当代诗歌的基本格局和风貌。其作者们是一批在十年**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他们有着大致相同的生活经历和精神历程。代表诗人有食指、北岛、舒婷、顾城、江河等。

3、《双桅船》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围绕“双桅船”和“岸”这两个主要意象展开,以哀婉而缠绵的诗句,诉说离情别绪,营造了一种凄楚、忧伤的艺术氛围;而其意象的含蓄与丰富,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可将其理解为“爱情宣言”,也可将其理解为作者对于友情、亲情乃至对于人生漂泊和追求目标过程的认识。

4、艺术特色:

从艺术手法上看,本诗采用了意象组合的方式表情达意:以“双桅船”喻“我”,以“岸”喻自己追求的对象,以“雾”、“风暴”喻人生中的艰难坎坷,以“灯”喻人生的目标„„

这种写法又属于象征的手法,全诗借助船与岸的关系象征人生探索和追求的过程

第三篇:高一现代文阅读复习答案版_2010123016105010901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浦东实验高中高一语文复习卷

高一现代文阅读复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1-9题。

①本来玛丽·孩吃青春饭那样,在钦羡和礼赞中活个轻松,活个痛快。但是她没有,她知道自己更深一层的价值和更远一些的目标。成语“浅尝辄止”是指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殊不知有多少人对自己也常是浅尝辄止,见宠即喜。数年前一位母亲对我说她刚上初中的女儿成绩下降,为什么?答曰:“知道爱美了,上课总用铅笔杆做她的卷卷头。”美对人来说是一种附加,就像格律对诗词也是一种附加。律诗难作,美人难为,做得好惊天动地,做不好就黄花萎地。玛丽·居里让全世界的女子都知道,她们除了“身世”和“门庭”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

②1852年斯托夫人写了一本《汤姆叔叔的小屋》,导致了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林肯说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解放黑奴的大革命。比斯佗夫人约晚50年,居里夫人发现了镭,也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革命,科学革命。它直接导致了后来卢瑟夫对原子结构的探秘,导致了原子弹的爆炸,导致了原子时代的到来。更重要的是这项发现的哲学意义。哲学家说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西方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公元1082年东方哲人苏东坡赤壁望月长叹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现在,居里夫人证明镭便是这样“不能以一瞬”而存在的物质,它会自己不停地发光、放热、放出射线,能灼伤人的皮肤,能穿透黑纸使胶片感光,能使空气导电,它刹那间是自己又不是自己。哲理就渗透在每个原子的毛孔里。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她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当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而比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沉重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理,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她得到了永恒。“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就像化学的置换反应一样,她的青春美丽换位到了科学教科书里,换位到了人类文化的史册里。

③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上帝给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凭谁论短长,漫将浮名换了精修细研,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惟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她实事求是,超形脱俗,知道自己的目标,更知道自己的价值。在一般人要做到这两个自知,排除干扰并终生如一,是很难很难的,但居里夫人做到了。她让我们明白,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有的人止于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于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于心,而有其技;有的人达于理,而用其智。诸葛亮戎马一生,2010-12-24 1

气吞曹吴,却不披一甲,不佩一刃;毛泽东指挥军民万众,在战火中打出一个新中国,却从不受军衔,不背一枪。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持于技。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著地进取,直进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

1,第一段中“另外一种活法”指的是趁着年轻美貌,在钦羡和礼赞中活个轻松,活个痛快。

2,“美人难为,做得好惊天动地,做不好就黄花萎地。”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美貌可以惊世骇俗,但美貌会很快逝去,成为明日黄花。

3,第②段中作者引述林肯对斯佗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的评价,其目的是类□比的写法。4,作者引用东西方哲人的话,是为了说明变化是永恒的这一哲理(或:哲学家关于变化永恒的观点)。

5,文中第②段划线句将居里夫人比作“放射性”“里程碑”,用意是形象生动的表现出居里夫人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

6,下列对原文理解正确的两项是(C)(E)

A,原子时代的到来,是居里夫人和卢瑟福共同努力的结果。

B,“哲理就渗透在每个原子的毛孔里”的“哲理”就是“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C,居里夫人在发现镭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

D,文中引用诗句“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是为了说明人生苦短,要有所作为的道理。

E,“玛丽·居里是惟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这里的“盛名”是指她因科学研究的巨大成就而获得的荣誉。

7,从选文来看,居里夫人的伟大发现造成的影响和意义可以归纳为:

①引发了一场科学革命。②具有哲学意义。

③在完成镭的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④她的成就成为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丰碑。

8,选文第③段划线句写得精妙,试从富含哲理和语言特点两方面加以品味赏析: ①富含哲理:人有多重价值,需要多层开发,但更重要的是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着地进取,才能真正达到最高的境界。②语言特点:运用排比、类比等手法,增强了语势,进一步突出了“理性的美丽”。

9,文末提到“理性的美丽”,这应该是一种怎样的“美丽”?请另举一位具有“理性的美丽”的人物(本文提到的除外)来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绿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留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不但长出了叶

子,而且还比较茂盛。母亲高兴了好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太大意。又过了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哀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院子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喜欢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都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了,过道窄得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去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得跟房子一样高了。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我摇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想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那么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0,上文选自课文《合欢树》,作者是史铁生。

11,母亲对合欢树从忽视到精心侍弄到后来的再次遗忘都是因为:

出于对儿子深切的关爱和祝福。

12,划线句描写了邻居的特点是:

善良平凡,富有人情味。

13,解释“悲伤也成享受”在文中的含义。

母亲的去世让人悲伤,但深挚的母爱却始终鼓舞着“我”。

14,对文章结尾的作用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表达了对善良慈爱的母亲深切的关爱和祝福。

B,表达了作者因为这段特殊的生活经历无从寻找而感到的悲哀。

C,表达了作者因当时未能理解母亲的爱而深感后悔、内疚。

D,拓展升华了文章的意境,合欢树已经成了作者那段艰难生活的见证。

二、阅读下文,完成15-20题。

①自从《时间简史》在中国翻译出版后,知道霍金的人越来越多。青年学人争读《时间简史》,一时颇有洛阳纸贵之势。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一则太忙,二则有自知之明,未必看得懂。但我对霍金以高度残疾之身能写出如此经典著作的精神和业绩,却是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②我知道霍金是剑桥大学的,想不到在来剑桥的第二周就见到了他。

③7月15日下午,一位青年朋友约我一起去那家有百年历史的ORCHARD(果园)茶室,走过剑河边时他告诉我,傍晚霍金常在这里散步,有时可以遇见他。于是霍金成了我们的话题,我问这位学西方哲学的博士生是否看过《时间简史》,他说看过,但也没有看完。这使我颇感自慰,我的选择看来是明智的。六时半,当我们从茶室回家又经过剑河边时,忽然我见到前面缓缓驶来一辆轮椅车,上面坐的正是霍金——和以前在照片上见到的完全一样。

④车驶近了,我却呆滞了,是敬仰,是震惊,是凝视,是沉思;都是,或许都不是——在他经过我身边的那段时间我什么也没有做,只是目送着他静静地过去。

⑤这是一个弱小的身躯,稍向右侧倾斜地靠在——或者说是被安放在——轮椅车背上。除了他的目光,似乎见不到他有其他动作。他的目光显得异乎寻常,可以看成极度冷漠,也可以视为显示着超常的魅力。我想走上前去,又下意识地摸着照相机,但我既没有移步,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⑥或许是霍金独特的形象震撼了我。对于这样一位随时面对逼近的死神却依然像超人那样奋斗的人,对他的任何干扰都是一种罪恶,更不用说任何好奇的举动或过分的热情表现。

⑦或许是周围的人感染了我。当霍金经过时,一切都是那么平静,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人都毫无异样,就连照料他的老护士也不靠近他的轮椅,只是默默地跟随着,大家都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⑧霍金的轮椅渐渐消失了,就像路上无数过往的行人一样。

⑨霍金是不幸的,他在风华正茂时遭遇了罕见的疾病,要不,凭着他的才华和毅力,他完全能为人类作出更杰出的贡献。

⑩霍金是幸运的,他生活在一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尊重的时代,他也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要不,他如何能完成他的著作,如何能继续他的生命和工作?他的轮椅上装满了大大小小的机械和电脑,他的身前就有显示屏和特殊的键盘,这是IBM公司专为他设计制造的,所以他才能自如地操纵轮椅,才能传达自己的思维,才能延续他的生命。

⑾我更庆幸霍金生活在剑桥,他完全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不必随时面对镜头、鲜花、握手和掌声,不用应付集会、宴请、报告和表彰,因为大家都懂得个人的价值和时间的可贵。

⑿愿霍金在平静中度过他不平凡的一生,更愿世界上其他“霍金”能像他那样幸运。

15,文章破折号的作用是: 解释说明。

16,分析第⑤段中“安放”一词的作用:

形容当时的霍金疾病缠身,没有丝毫自理能力,由此引出作者所受到的强烈震撼。

17,“霍金的轮椅渐渐消失了,就像路上无数过往的行人一样”这句话包含的寓意是:

写出剑桥人对霍金生存权利的尊重,霍金虽然极为特殊,但他却拥有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

18,作者见到久仰的人物霍金,但却没有和他交谈拍照留念,原因是什么?

⑪他的形象震撼了我;⑫周围人的平静态度感染了我。

19,结合全文回答,霍金的“超常魅力”,除了目光外,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⑪取得杰出非凡的成就;⑫直接挑战传统权威理论;

⑬以坚强毅力战胜罕见疾病;⑭以乐观态度面对人生。

20文章结尾一段有什么作用?

祝愿所有像霍金这样有作为的人都能够在平静中完成他们不平凡的事业。即呼吁社会珍视每个人,尤其是像霍金这样有作为的人的生活空间、个人时间和个人价值。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浦东实验高中高一语文复习卷

第四篇:现代文高二下复习答案

现代文梳理练习

(四)第四册答案

《故都的秋》

1.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幼名荫生,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发起成立了创造社。著名作品:中篇小说《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2.本文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一种沉静的心境。3.以情驭景,以景显情, 情景交融。4.多角度写景:试分析槐树的落蕊一节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绘声绘色绘形。《晨昏诺日朗》

1.赵丽宏(1951--)当代作家, 散文集《生命草》 《爱在人间》诗集《珊瑚》、《沉默的冬青》、《抒情诗151首》、散文集《诗魂》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赵丽宏把好散文归结为三个因素:情、知、文。情即感情、真情,知即知识、学养,文就是独特的个性文字和与别人不一样的表达方式。

2.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作者三次观赏诺日朗的景象,即夕照中的诺日朗瀑布、晨雾中的诺日朗瀑布以及诺日朗瀑布的源头——海子。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笔描绘了诺日朗瀑布的雄伟神奇,那奔泻喧腾的瀑流、震天撼地的声响、奇妙如梦幻的姿态„„体现了诺日朗瀑布雄浑壮阔的气势,给人以精神的震撼。

3.作者语言清新明丽,凝练流畅,色彩感强。描摹景物,大胆联想和想象,创造了很多的生动奇特的比喻句。请例举3处比喻《瓦尔登湖》

1.梭罗(1817--1862)美国浪漫主义时期散文家,文豪爱默生、霍桑等的朋友,超验主义(强调直觉作用,对纯朴的农村生活、丰富深邃的大自然、荒芜人烟的旷野丛林一往情深)的中心人物之一。他与孤僻结伴,常常是一个人。1845-1847年隐居山林,1854出版了《瓦尔登湖》。

2.本文描写了瓦尔登湖美丽的湖光水色,抒发了作者观景时的丰富感受,表达了皈依大自然的心愿和人类文明发展对大自然破坏的痛心。

3.(1)运用多种手法写景状物。远景、近景,全景、微景,动景、静景,无不具备,许多贴切生动的比喻也为景物描写增色不少。

(2)寓深刻的思想于具体的描写叙述当中。就这点摘抄片段《欧也妮·葛朗台》

1.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雨果在《巴尔扎克葬词》中说,他的“作品比岁月还多”。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四大吝啬鬼:《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吝啬鬼》中的阿巴贡及葛朗台,都是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贪婪、吝啬的典型。

2.《欧也妮·葛朗台》通过对葛朗台形象的塑造,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3.⑴小说的情节波澜起伏,张弛有度,缓急结合。

⑵运用个性化语言,生动的动作及传神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与表现小说主题。请选取一个角度分析葛朗台形象《关汉卿》

1.田汉,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剧作家、诗人。创作了聂耳谱曲的《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话剧《关汉卿》和《文成公主》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关汉卿:元代最著名的杂剧和散曲作家,中国古代戏曲创作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其

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单刀会》、《调风月》(写3部)等,是他的代表作。1958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3.通过对关汉卿形象的塑造,生动展示了元朝统治阶级和人民之间的尖锐矛盾,抨击了专横残暴的元代官吏和权贵,歌颂了人民艺术家关汉卿为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的崇高精神。

4.既忠实于历史,又追求艺术真实。形成独特的浪漫主义激情的史剧风格。

5.在戏剧结构上,采用了“戏中戏”的艺术手法;在人物性格塑造上,采取了“人中人”的艺术手法。《 别了 哥哥 》

1.殷夫(1910—1931),笔名白莽。殷夫翻译了匈牙利革命诗人裴多菲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2.《别了,哥哥》这首诗,是向一个阶级的告别词。诗中真诚地感谢大哥对他多年的养育之恩,同时,站在阶级的立场上,向大哥作最后的告别,表示他不要建功、荣誉,唯一渴求的是永久的真理,他只想做个带给人间光明的普罗米修斯。3.直抒胸臆、以情动人。《拿来主义》

1.文章针对国民党政府的媚外卖国的政策和有些人的“全盘西化”的主张,也针对革命文化阵营内部一些人拒绝借鉴、盲目排斥的错误态度,鲁迅提出既要大胆吸收借鉴外国文化(也包括本国的文化遗产),又要认真地分清精华与糟粕,加以批判吸收,以期改造民族的素质,创造民族的新文化。

2.①先破后立,破立结合 ②运用贴切的比喻阐明抽象、深奥的道理 ③ 语言犀利、幽默。就三个特点中任选一个作赏析《 胡同文化》

1.汪曾祺(1920~1998),江苏高邮人,作家。其人有“短篇圣手”之称,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2.作者介绍北京胡同的来源、起名、分类和胡同中凝聚浸透着的独有的胡同文化,使我们对北京胡同文化和那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北京人的文化心态有了生动、深刻的理解,从中也流露出作者对胡同文化怀旧伤感的感情。

3.语言平实、朴素、口语化,但有味儿,富于表现力。《南州六月荔枝丹》

1.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2.科普作品: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高度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准确、翔实的说明了荔枝的果形、果实以及贮运,对荔枝的习性、产地、栽培史等作了一般性介绍。

3.简明精确,科学性强引用诗文,趣味盎然。

4.风格概括:简明精确,科学性强引用诗文,趣味盎然

第五篇:现代文复习高二上答案

现代文高二上复习答案

《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

1、贾平凹(1952——)当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商州》《白夜》《腊月•正月》《浮躁》《秦腔》(写三部),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他的小说描写新时期的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涵,富有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自然。

2、采用书信体的写法,通过回忆苦难中的读书经历,向即将成人的妹妹讲述自己的读书、做人经验,其中始终充溢着兄妹感情、苦难经历和读书乐趣等诸多人生感慨。

3、善于捕捉和再现事物精微之处来揭示读书的真谛和人生境界,比如略

4、概括文中提到的读书方法经验

读书万万不能狭窄;不要忘了精读;对大家,要注意觅寻他的踪迹,要知其长,晓其短,师精神而弃皮毛。《获得教养的途径》

1、黑塞(1877.7.2——1962.8.9)德国作家。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

2、梳理文章结构,概括段意

第1段:什么是教养;第2段:获得教养的途径是研读世界文学(研读经典、杰作);第3段: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前提——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第4、5段:怎样阅读经典;第6段:对比阐述阅读的两种类型(只有少数人才能成为真正的阅读者);第7段:阅读经典作品有“常读常新”的魔力。

3、艺术手法:层进式论证结构、对比论证方法和严谨的逻辑顺序;语言严密。《白莽作〈孩儿塔〉序》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后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时正式用笔名——鲁迅。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写4本)等。

2、本文回忆白莽的音容笑貌(高中我们还学过《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是鲁迅回顾纪念青年柔石、白莽、李伟森、胡也频、冯铿等人,客观热情的评价《孩儿塔》的创作意义,点明其价值;文体:书序,表达作者对革命烈士的无限深情和对革命事业的高度热忱。

3、精炼的语言;浓郁的抒情;整句散句结合,形成强烈的节奏感和旋律美。从修辞的角度举例鉴赏略

4、抄写第四段略《无韵之离骚》

1、资中筠(1930——),国际问题及美国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2、作者以《李将军列传》为典型例子,结合自身和司马迁的人生体验,深入解读,层层分析,揭示其貌似平淡的叙事中的郁愤和冷峻。是一篇文学评论。

《爱因斯坦与艺术》

1、赵鑫珊(1938——),教授、哲学家、作家。著有《科学•艺术•哲学断想》、《人类文明之旅》等。

2、探究作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从而指出造就一个科学家需要广阔、深邃的文化背景

3、旁征博引,举三处:略

4、融叙述议论于一体。《说数》

艺术手法

1、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打比方、引资料、作比较、举例子、下定义,举一例分析作用略

2、修辞手法有设问、反问、比喻、比拟、引用,举一例分析作用略

3、遣词造句特色:妙用成语、妙用佛语、嵌字、化用诗句、作诗,举一例分析作用略

4、表达方式:说明中穿插记叙、议论 以上方法的作用是使说明对象更生动、贴切,避免枯燥乏味、抽象单调《想北平》

1、老舍(1899——1966),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文化大革命”初因被迫害弃世。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2、用舒缓平淡的文字,通过北平与巴黎的对比,表达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对北平娴雅而热烈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溢着动情的微笑和泪的光影。

3、摘抄深沉有韵味的句子略《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

1、冯友兰(1895——1990),1929年至1952年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

2、回顾自己与蔡孑民(即蔡元培)先生的几件小事,用心体悟了先生的 教育理念和人格风范,塑造了一个亲切、自然而伟大的教育家的形象,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对蔡元培先生的深切缅怀和无限景仰之情。

3、分析先生为人与教育理念间的关系

先生为人慈祥诚恳,是位蔼然仁者,本色书生,体现着“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哲学精神;

先生的教育理念则是兼容并包。后者其实源于前者,其实质是真诚。

班级学号姓名 现代文回归·高二上

《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完成思考练习一,同时适当记忆背诵以备作文之用。

文章主要回忆往昔的读书生活,讲了不少要好好读书的道理。文章第四段中说:“这你要好好记住。”请将作者要求小妹记住的道理概述出来。

作者所说的读书道理是:

1、安守清贫好读书,贫困之时更感到书的得来不易;通过读书使人位低而不贱。

2、以自己的读书经历和体会,告诉小妹要珍惜现在的年轻岁月,多多读书;读书玩玩不能狭窄,又要注意精读。

3、读书习文的目的是一方面提升人品,另一方面有益于社会,即“立志于身,功于天下”。

《获得教养的途径》完成思考练习三(结合作者观点和具体语句)

本文写于20世纪,文中说“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现在的年轻人中是否也存在这种状况?你对此有何评论?

现在的年轻人中确实存在这样的状况,将时光都花费在游乐、交际上,而放弃了与经典著作接触的机会,最多只接触报纸、网络、流行文学。我认为这样的状况是令人堪忧、必须改变的。正如黑塞所言,“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必须读杰作”。只有杰作才能不断提升我们思想、经验、理想,才能带领我们领略人类思想的广阔和丰盈,才能帮助我们获得真正的教养。也许杰作不想时髦读物那么富于刺激性,但潜心阅读,必能给我们这些浮躁时代中的年轻人带来巨大的精神财富。

《白莽作〈孩儿塔〉序》完成课后练习二:试以本文为例,谈谈书序写作的要点。书序写作的要点:

1、写作的缘由。如本文因一封远道寄来的信让作者给白莽的遗作写序文。

2、作者的情况以及与作者的关系。如文中描写了白莽的真名、对革命事业的执著等情况以及与自己的交往。

3、写作的背景。如:“现在,对于他的诗,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

4、作品的主要内容、价值以及意义。如文中第一段对白莽诗作的很高的评价,这段话不长,然而内涵很深,分量很重,是全文的重点。

5、由作者作品而生发开去的感想。如本文的最后一段,怀念与白莽同样为理想而牺牲的许多人。

《无韵之离骚》

1、完成课后练习一: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价司马迁及其《史记》时说:“恨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请问本文为什么以“无韵之《离骚》”而不是以“史家之绝唱”为题?

《史记》除了修史之外还具有抒发情怀的目的,而《离骚》也是诗人“发愤著书”之作。《史记》在叙述历史人物事迹时,出处渗透了作者自身的人身感受,内心的痛苦和郁闷,这就是我们千年之后读《史记》仍不能不为之感动的重要原因。本文反复强调太史公文章之“奇气”,说它“不仅在于以极其简洁、凝练的文字概括了广袤的空间和绵远的时间”,“也不仅在于生动地刻画了数以百计的文臣、武将、帝王、游侠、骚人、处士,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尤其在于以克制、含蓄的笔法,表达了深沉的感情和强烈的爱憎。”从这些阐述关联词中,正可以看出着眼点在于后者,所以题目是“无韵之《离骚》”。从文学而非史学的角度展开讨论。

2、完成课后练习二: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和司马迁的人生体验,着重阐述了太史公笔法的“奇”。全文列举了司马迁哪些“奇”笔,请加以归纳。

1、司马迁对汉家天下的刻薄寡恩有切肤之痛,于是把自己内心种种复杂的感情通过为李广立传抒发出来。作者抓住两段文字,分析《史记》无一字不扣紧李广所受的不公平待遇。李广自刭的经过,是《李将军列传》中的高潮,本文作者也交待得最为清楚,将太史公的笔法揭示得酣畅淋漓。然而作者并未收笔,又顺次议论太史公写李陵的遭遇,揭示汉朝统治着的残酷无情。

2、作者从司马迁的《孝武本纪》发现他以独特的省略表达对汉武帝的怨怼,也是一处“奇笔”。

3、司马迁把项羽写成英雄,认为把开国皇帝手下败将写成悲壮的英雄也是“奇笔”。《爱因斯坦与艺术》

1、完成课后练习二:“科学、艺术和哲学作为一个整体便成了他一生的三大支柱,成了他的血和肉”,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请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用爱因斯坦自己的观点对它作具体阐释。

可在理解第二部分的内容后回答。这部分思路非常清晰,先从爱因斯坦最推崇的音乐谈起,爱因斯坦酷爱巴赫等音乐大师,他“不仅是一个有造诣的小提琴家,而且还能弹一手好钢琴”,从而说明“科学的美和艺术的美是相通的”。再谈爱因斯坦推崇的文学作品。谈他热爱莎士比亚等文学大师的作品,引述他说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给予我的东西比任何科学家给予我的都要多,比高斯还多”,进一步证明科学与艺术“是两个无限的,永远也没有终点的世界”,需要不断地去追求。接着,作者还引用了许多爱因斯坦的话,揭示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紧密而深远的内在关系,揭示了这位科学巨匠酷爱音乐和文学艺术的缘由。

2、完成P42单元学习活动一:《爱因斯坦与艺术》中说:“有一次,有人问他对巴赫有何见解,爱因斯坦回答说,关于巴赫的作品和生平,我们只有聆听它,演奏它,敬他,爱他,而不要发什么议论!”请结合已学过的课文《小溪巴赫》和本文中“这充分表明了爱因斯坦同艺术具有密切关系的深厚根源。„„”至“就决不是相对论和量子论能说清楚,讲明白的”两个自然段,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小溪巴赫》带我们领略了巴赫恬静、安详、圣洁、恒久的音乐世界,感受到作者与巴赫音乐的情感交流与心灵感应,这就是《爱因斯坦与艺术》中所说的艺术“能满足我们情感的渴望”,这种音乐所陈述的情感是独一无二的,是科学所无法讲明白的。爱因斯坦处于对巴赫、对音乐的喜爱、敬畏,指出巴赫的音乐只能“聆听它,演奏它,敬他,爱他,而不要发什么议论”。《说数》

结合本文谈对P42单元学习活动二中一段话的理解:“开阔的知识、广泛的涉猎、坚实的自然科学功底、渊博的文学和艺术修养,使他们插上了科学和艺术的双翅,遨游于科学与艺术、自然与人世、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大千世界中。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学、艺术、一切的一切,无疑地会打上知识经济的烙印,以高超的综合文化素质和丰富的艺术联想见长、而又具有深入浅出特点的科学随笔,显示了知识的价值、生存的智慧和人生的多姿多彩,具有着现代性和时代感。”

《说数》就是这样一篇显示了作者综合文化素质、深入浅出的科学随笔。文章由易到难,自简单至复杂,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带领读者走进数的奇妙世界。同时,作者从生活角度探究数,为我们呈现了熟悉的生活背景,使我们感到豁然开朗,还运用了许多修辞,引人入

胜。例如:“负数和正数分列左右如雁翅般排开,零居中央,颇有王者气象”就用了比喻,形象地说明零在数字钟的重要性以及正数、负数的不断延伸与对称排列。这样的科学随笔化繁为简,展现了作者的智慧,同时更容易为人接受。《想北平》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一:作者热爱北平,但却说“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并在文中四次出现“说不出”三个字,这是为什么?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是一种情到深处无法用语言表白的体验。作者对北平的感情太深,以至于觉得北平“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我的最初的知识与音响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时这古城所赐给的。”北平的一切已浸渍到他的血液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彼此。所以,难以言说,难以形诸笔墨。

《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一:本文首尾两段都将蔡元培先生称为“中国近代最大的教育家”,请梳理一下文中所用的材料,看看这些材料有何作用?

1、就蔡元培已有的超然卓著的业绩和事迹而言,他确实是“最大的”教育家,这一点,从蔡元培对近代中国教育、中国革命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以卡卖出。本文后半部分内容对此也有所涉及。此之谓“事业之大”;

2、本文要着力表现的是蔡元培的“人格之大”。那些看似普通平凡实则意蕴深远的小事,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个大教育家所特有的“蔼然仁者,慈祥诚恳”的气象和魅力,也让读者在细小、平凡之事中领略他“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精神境界的高远。

班级学号姓名

现代文回归·高二下

《故都的秋》选择几个角度,比较本文与《想北平》的异同点。

1、手法:两篇文章都用了对比的手法。《故都的秋》将南、北之秋对比,突出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饱藏作者眷恋故都之情;《想北平》将北平与欧洲四大历史都城对比,展现北平接近自然的特点,体现作者怀乡之情。

2、入手点:两篇文章都从作者熟悉的身边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我感受。《故都的秋》从秋晨观景、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闲人以及秋果几个生活画面入手,令人领会北国之秋的清静悠远、天高气爽的秋意。《想北平》写的是“我的北平”,北平的街景、院落、花草、树木,处处“有空闲的地方”,都有文化古城的深层内涵,都有老舍对北平的眷恋。

3、主题背景:《故都的秋》是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后写下的优美散文,主要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表达对故都秋的挚爱之情;而《想北平》写于战乱的年代,更体现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对北平热烈的情怀和深沉的担忧。

《晨昏诺日朗》 有人说:“真正好的散文北国之秋并不在乎写了什么,告诉了读者多少东西,而在于让读者想到了什么,有多少唤醒。”本文让你想到了什么,又唤起了怎样的思绪?文章的最后两段记写了作者第三次观察诺日朗瀑布的印象。在这里,实际上已经不是直接欣赏诺日朗瀑布了,而是对诺日朗瀑布源头的探秘,这也最终完成了作者的审美判断:先写“海子”,“平静的湖水如同一块硕大无朋的翡翠”意在张扬其平静,由此蓄势出“这正是大瀑布跌落深谷的跳台”,使人联想到平静中孕育着激情这一深刻的美学内涵和人生哲理。

《欧也妮·葛朗台》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二:鲁迅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课文在塑造葛朗台形象时,有几处是“画眼睛”的?找出相关的语句,并说说它们的妙处。

如争抢梳妆匣时,葛朗台“瞪着金子的眼光”;要剥夺女儿财产继承权时,女儿在他眼中仿佛“金铸的一般”;临终之时,看见十字架、圣水壶,“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这三处对眼睛的描写,入木三分地刻画出葛朗台爱财如命、贪婪成癖的守财奴本性。

《关汉卿》联系课后思考与练习三,分析关汉卿性格以及在文中的体现。

课文在关汉卿跟以阿合马为代表的元朝反动统治者的激烈斗争中,表现了关汉卿“为民伸冤”、临危不惧的英雄本色;在与杂剧界的败类、反动统治着的帮凶叶和甫的尖锐冲突中,展示了他刚直不阿、宁折不弯的勇气和节操;在与朱帘秀以及王实甫等文人的交往中,显示了他大志不渝、大义凛然的高风亮节。剧作正是这跌宕起伏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了关汉卿“蒸不烂、煮不熟、锤不扁、炒不爆、响铛铛的铜豌豆”的坚韧、刚强的性格特点。《拿来主义》完成思考与练习一:本文题为《拿来主义》,为什么开头部分却不谈“拿来”,只谈“送去”与“送来”?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找出中心论点,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和结构。

开头先谈“送去”与“送来”,是采取先破后立的写法,在批判错误观点和行为的基础上再提出正确的做法,可以使自己的观点更加鲜明,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本文的总体思路是:

从近代中国落后的“闭关主义”入手,进而着重把矛头针对“送去主义”,在批判“送去主义”、揭露“送来”的实质的过程中树立起自己的“拿来主义”的观点,然后以生动的比喻阐述了“拿来主义”是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最后对全文作了总结,指出“拿来主义”者必须具备的品质。《 胡同文化》

1、完成思考与练习二:本文的语言平淡、朴素、口语化,却极富表现力。如第8段写北京市民吃得简单却容易满足,作者着墨不多,一个“嘿”字境界全出。这样的句子在文中很多,找出几例,从形式和内容上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平淡、朴素、口语化的词句在文章中处处皆是,如第8段文字传神地写出了一种北京市民对它们的简单生活的由衷的满足感,朗读时若再带有京腔,则更具神韵。又如第2段历数胡同的来源,所举例子都比较有趣、看似信手拈来,却极具代表性,可读性又强。一句“有些胡同则不知道何所取义,如大绿纱帽胡同”,可以看出作者行文的调侃与幽默,让人在忍俊不禁中体会其文化的意味。

2、结合思考与练习一,用同样的形式、角度写你对上海弄堂文化的理解。

弄堂文化指的就是上海基于弄堂这一特有的居民形式而形成的上海市民文化,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弄堂文化的特点:日常生活的安详实用、循规蹈矩;不卑不亢、也不过分地崇尚新派等。上海弄堂的形成演变历史对上海人的生存方式、生活观念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南州六月荔枝丹》完成思考与练习一:仔细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写出段落提纲,看看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本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10段),分三个层次说明荔枝的形态和果实。第一层是第1段,以在小学学习时《荔枝图序》向老师质疑,引出“荔枝”这个话题。第二层是第2—5段,主要写荔枝的外部形态(外壳、颜色、果形、大小)。第三层是第6—10段,主要写荔枝的果实(膜、肉、核、花),采用由外向内的说明顺序。第二部分(第11—14段),主要介绍荔枝生产的有关情况。从全文看,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由主到次。说明荔枝的生态,则按照由外到内或者由表及里的顺序;介绍荔枝的生产,按照由古到今的顺序。

《走向21世纪的机器人》完成思考与练习一:本文按照怎样的逻辑顺序介绍机器人?文章三大部分内容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文章的逻辑顺序是:机器人的昨天和今天——机器人与人类的比较——机器人未来的应用。三部分既按照时间顺序,又根据一般读者的认知规律进行介绍。这个顺序不能说绝对不能调换,但要保持历史发展轨迹和思维逻辑的一致性。

下载高一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复习(诗歌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 一、【09高考全国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原来你离我那样近①那一年,她到北京读书,父亲跟随她一起北上打工。 ②她从没有去看望过父亲,因为无法找到他工作的地方。她只从父亲口中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工作。每个......

    现代文阅读答案(定稿)

    现代文阅读答案 《龙眼与伞》21、拟人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春雪飞舞的美态 22、亢奋 不快 羞愧 23、“我”的话语让母亲想起了刚才受到的委屈 24、母亲独自在家因委屈而默默......

    现代文阅读答案[大全]

    现代文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

    现代文高三上答案

    现代文梳理练习(五)第五册 《雨巷》 选自《戴望舒诗全编》,戴望舒,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常用象征手法表达朦胧的意境。主要诗集有《我的记......

    现代文阅读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汉字中的“和”,渊源有自,其来尚矣,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均有所见。历史上“和”的概念经历了由实转虚的演变过程,它逐渐从形而下的具体器物与感官经验抽......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散文的语言赏析》教案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借助常用修辞知识体会文中重要词语的表......

    八下现代文复习教案

    八下现代文复习教案 主备人:赵彩 复习重点: 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重点词语、关键语句含义及作用。 2、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筛选搜索相关内容、语句。 3、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