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书法学习浅谈
书法学习浅谈
——寄语初学书法的爱好者
陈凯生
第一部分 概述
大家接触书法也有一段时间了,可能大家会觉得,越是深入,发现的问题越多,难度越大,甚至会迷茫不知所向。因此我写下这篇文章,希望能为大家指明方向或给大家一点启示,仅限于个人水平,错漏之处还请方家指正。【一】学习书法的意义: 很多人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传统书法走上了“不归之路”,学习书法已经没有必要了。事实上,很多人为了“装点门面”,也热衷于练习书法。其实书法的意义远远不止如此。国学大师周汝昌说过:中国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把一切实用的事物艺术化。文徵明耄耋之年,每天依然把练习书法作为必修课,米南宫更是“学书无日不临池”,他们是出于某种功利目的吗?显然不是,书法自有外行人难以理解的魅力。古人说:字如其人,这是非常科学的,一个人的字往往和一个人的性格爱好和人生经历有关。我们通常用“格调”两个字来评价一个人的书法,这同时也是对这个人的品格的侧面解读。可以武断的说,汉字是世界上唯一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文字,而书法又不能单单看作一种实用工具或艺术形式,她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她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重要特征。
总的来说,学习书法不仅能解决实用问题,她对于锻炼人的耐心、提高人的审美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内涵都有着极大的帮助。【二】学习书法的方法: 书法的入门:书法,顾名思义就是书写的方法。为了统一,为了美观,古人把它规定为固定的准则,或称法则。我们学习的就是这个法则。临帖的目的是通过某位书家学习汉字的法则,而不是学习他的风格。“取法乎上”,因此选帖也是学习书法的重要方面。选了一本好帖之后,开始要做的是什么呢?很多人上来就迫不及待的开始写起来,其实不然。选定一位书家和碑帖之后,先要了解这位书家的生活背景、学书历程、心路历程以及写字时的背景和心态,然后通读全文,知其大意,不求甚解,这样就大概完成了临帖前的准备工作,然后就可以开始深入的临写。
第二点,在临写某一书家时,要会“探源”和“索流”。所谓探源,就是了解书家学习书法的过程(比如学习了某家某帖),以及自身书法风格面目的发展和演变。所谓索流,就是了解书家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人学习了这位书家的书法,间接的窥测这位书家的一些书法技艺。现在以欧阳询为例对上述观点进行解释。
欧阳询是唐代初年最著名的书法家,也是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之首,对后世的楷书影响深远。欧阳询书法的来源主要有两条,一个是魏晋南朝时的文人(主要是二王)书风,一个是北朝碑刻(主要是魏碑)的书风。他是碑帖融合最主要的旗手,锐利、挺拔的点画和结构,清远、遒劲的格调和味道,奠定了楷书推向高潮的方向,也奠定了他在楷书方面的历史地位。之后很多人以欧为宗,各成一家,因此称为欧体,如明代文徵明,清代翁方纲,民国刘春霖,当代田氏家族。
第三个要谈的是学习书法的顺序。很多初学者对书法不甚了解,经常会问可不可以不学楷书,直接学行书。最直接的回答是不可以的。书法的字体无非是真草隶篆(在古代行书有时也归在草书范围),而楷书正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楷书是基本功,没有这个东西,风采神韵都无从谈起。在初学楷书的前3年(当然这只是大概的时间阶段)最好不要涉猎行书,3到5年期间可以开始观摩各家行书,积累字例,5年后就必须正式练习行书了。在学习行书的期间先积累一些草字的规范写法,只要求知道怎么写过来就行。隶书和篆书在书法史上是一条副线,初学阶段可以不必学习,但在学习草书之前最好先写写篆隶,以便弄清字形的发展。
第四个要说的是学习书法的心态。首先说,学习书法应该有耐心、有信心、无私心。有耐心就不必说了,写过书法的都知道要有耐心和恒心。所谓信心不是说我们要相信自己能成功或成为书法家,学习书法的目的不在于是否成为书法家,而在于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和文化内涵,我们要相信自己会不断进步,日有所学,日有所获,便是成功。所谓无私心,就是在学习书法的时候要没有功利欲望。在写字的时候不能想着能不能获奖或者入选,不然容易追附评委的口味和时弊,最终容易走入歧途。
最后谈谈临帖的方法。按照田蕴章先生的说法:这个字写一次不好就写十遍,十遍不好就写百遍,百遍不好就写千遍,总写就好了。但这并不全面。启功先生说:功力不是时间加数量,而是准确的重复。这两者都有道理,所以总地来说就是:无数次准确的重复,才会有深厚的功力。在临写楷书的时候更须如此。我们要尽量选碑帖中清晰、常用的字去临写,力求神似,切不可浅尝而止,不然是很难有大的进步的。我还要说的另一个观点是本阶段的积累往往会在半年之后才表现出来,期间很难感到进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量变引起质变,因此在短时间内经常练习却感觉不到进步的朋友不必灰心,你正在朝成功走去。
第二部分 详论
【一】如何选帖:
因为我们主要以学习楷书为主,所以这里主要介绍楷书方面,再稍加行书内容。(1)楷书
历史上著名的楷书大家主要有(按时间顺序):钟繇、智永、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颜真卿、沈传师、柳公权、赵佶、赵孟頫、文徵明、成亲王、启功。简单一句话介绍一下。钟繇,魏,史称“楷圣”,有隶法,一般是小楷,属前期楷书;智永,隋朝,但现存墨本《千字文》是临本,且用笔圆润,不宜初学;欧阳询,隋唐,主要有四欧堂传世,且学者众多,宜初学;虞世南,隋唐,学二王,传世作品不多,学习者也不多,难度较大,暂且不学;褚遂良,初唐,学欧虞,用笔遒劲灵动,不宜初学;薛稷,初唐,学褚遂良,相比水平不高,不宜初学;颜真卿,中唐,师承张旭,传世作品多,影响大,宜初学;沈传师,晚唐,宋人评价高,作品少,不宜初学;柳公权,晚唐,用笔刚健,结体严谨,宜初学;赵佶,宋代,学用笔瘦硬,学薛稷,风格较突出,不宜初学;赵孟頫,元代,墨迹多,影响大,但用笔较圆,不宜初学;文徵明,明代,学欧,以小楷传世;成亲王,清代,学欧、柳,典型的清代士大夫风格;启功,当代最负盛名的书法家,擅楷、行。按照“取法乎上”和系统性的原则,欧颜柳三家最适合作为大家的入门书体。
楷书发展脉络:魏晋时期,楷行草进入发展的高峰期,也是书法由不知觉艺术转为自觉艺术的成熟阶段,而钟繇就是这个时期的楷书方面的代表书家,他的楷书还带有隶法,形体稍扁,格调极高。但是魏晋的时间极短,就进入了南北朝,而南北朝时间很长,全国一直处于混乱状态,书法也长期处于较混乱的缓慢进化阶段,此时的主要楷书书体是魏碑,如《张猛龙》、《张黑女》、《龙门二十品》、《爨宝子》等,属过渡性书体。到了隋代,国家恢复统一,书法也渐趋规范,楷书渐渐成熟,如《龙藏寺碑》,已经接近成熟。到了唐代初年,由于欧阳询等人对南北书风的融合,楷书基本成熟,之后的褚遂良又将他们的字形稍作修改,将欧虞中形体较长的字渐渐改为正方,这为后来颜真卿将汉字最终定型为方块字奠定基础。颜真卿是一位极富创新力的书法家,他参用篆书的用笔,一反初唐瘦硬的书风,将楷书变革推向高潮,而且他的字体正是盛唐气象的象征。颜之后从者众多,其中就包括柳公权。这段时间学习颜字成风,但很多人将它的肥厚进行夸张,已出现一些不良之风,而柳公权正是这个不良书风的矫正者,这也受他老师沈传师以及裴休等人的影响。柳公权是唐楷最后一位大家,他融合了欧体和颜体之长,肥瘦适中,达到了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的地步,将楷书的笔法和字法都发挥到最高的艺术性,是唐楷的总结者。至此,柳公权已经为楷书奠下不可逾越的高峰,后人已无法超越,只能从中改动。宋代的楷书受到“尚意”书风的冲击,处于低潮时期。期间尽管有蔡襄、张即之、赵佶等人擅长楷书,但已远不如唐人。元代的赵孟頫,是唐代之后楷书方面成就最高的书家,其实他是将二王的行书笔法进行楷化,所以用笔圆笔较多,不适合初学,而且我个人觉得赵的楷书不及唐人,因此赵的楷书学者不多,但他却影响了他之后的几百年,且独领风骚。明代由于政治上的严肃,封建专制的高度发展,楷书的发展出现低糜状态。由沈氏兄弟创立的“馆阁体”成为明代乃至清代楷书的主流。“馆阁体”是欧体和赵体的结合,是明清的官方字体,质量高,但是千人一面,并无多大的发展,因此明清时期少有楷书名家。民国时期的书家受清代康有为的人对魏碑的推崇而学习魏碑,成就不高,而华世奎、沈尹默、启功等遵循晋唐法则的人颇有成就。
学习书法一条重要的准则就是“先专后博”,选定一位书家的某一本碑帖之后,就要深入的学习,切不可浅尝而止,朝三暮四,三五年内就不要改为其他碑帖,切记切记。
在上面“学习书法的方法”中已大略的介绍了欧阳询书法渊源,由于本人主要习柳,兼学欧体,颜体部分的介绍请大家自己询问其他同学或查找资料。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较详细的介绍柳公权的书法。
柳公权是晚唐最后一位大书家,字诚悬,世称“柳少师”“柳谏议”“柳河东”。幼有“神童”之称,工书画,擅六艺,27岁中进士,唐穆宗有“钟王复出”之赞。柳公权的书法来源也主要是两条。一个是王羲之、欧阳询,一路是颜真卿。柳少师取欧结体之妙,学褚线条之劲,师颜体势之博,他正如得道的仙人,在八十载的炼丹炉中,输以非凡的功力,更揽有天地精华之博,终于化成垂青书史的宝丹。柳公权著名的碑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等,墨迹有《蒙诏帖》、《圣慈帖》、《王献之送梨帖跋》等。一般来说,学柳体的第一碑是《玄秘塔碑》(以下简称玄碑)。此碑属中楷字,且传世拓本清晰,有日本三井本、故宫本、国家图书馆藏本等,是柳公权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最宜初学。柳公权的另一代表作是《神策军碑》(以下简称神碑),比前者晚两年完成,是公认的柳公权传世碑石中水平最高者。在笔者看来,玄碑用笔爽朗,结体挺拔,清新秀润,当是入门之法帖,神碑神气严穆,气象雍和,格调高远,更须苦下功夫。此两碑用功十年,当可窥得楷书堂奥。
作为书法四大家之一,柳公权在历史上也是小有争议的书家。苏东坡称其“一字百金”,米南宫却视其为“丑怪恶扎之祖”,同时代的人也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其实,一个人的书法地位不是一个人能捧起来,也不是一个人能否定的,书圣王羲之也是如此。柳公权与欧颜并重,自有他人无法替代的历史地位和贡献。他以耿直的秉性、醇厚的功力、涉猎之广博、脱俗之境界,养心、修心,定性、炼性,终成一代书坛巨擘。作为柳体字的爱好者,在此笔者附上一首打油诗,也是表达我对此的看法:
翰墨饥鹰世最夸,抛筋露骨论疑差。
千斤不费推敲力,楷法古今第一家。(2)行书
历史上行书著名的书法家及其代表作有:王羲之《兰亭序》《集字圣教序》《丧乱帖》,王献之《中秋帖》《鸭头丸帖》,欧阳询《梦奠帖》,褚遂良《枯树赋》,陆柬之《文赋》,颜真卿《祭侄文稿》《祭伯文稿》《争座位帖》,柳公权《圣慈帖》《蒙诏帖》,苏轼《寒食帖》《赤壁赋》,米芾《苕溪诗帖》《蜀素帖》,黄庭坚《松风阁》,赵孟頫《前后赤壁赋》《洛神赋》,董其昌《白居易琵琶行》,文徵明《千字文》,唐寅《落花诗帖》,刘墉、王文治、潘龄皋、沈尹默、白蕉等。
学习行书跟学习楷书一样,需要以一家为基础,这个基础取的点要高,一般取宋以前的法帖。一般学欧体和柳体的同学,我推荐开始学行书学的是王羲之的《集字圣教序》,学颜体的同学不宜学此帖,可直接学习颜真卿的行书,如《祭侄文稿》。有了这个基础之后,就可向唐宋的其他大家学习,如陆柬之、欧阳询、苏轼、米芾、黄庭坚、赵孟頫等。一般来说明以后的书家先不学习。学欧柳的同学,一般会有板刻、呆滞等问题,所以可以学学褚遂良的楷书或米芾的行书化解一下。
【二】如何临帖: 临帖的顺序:笔画、部首、单字。笔画和部首的练习大约需要1-2年,在这期间,可以以写整个字的方法来练习笔画和部首,但一定要理清自己的侧重点,注意笔画的质量,对每个笔画都不要马虎应付,结构方面可放在次要方面。之后就是单字的练习,在前面有了一定笔画基本功之后,练习单字会进步较快,容易成型。单字大概要遵循每日一字的方法,一天最多只写一个字,力求把这个字的法则吃透,对于单字的具体技法,我建议大家观看田蕴章教授的《每日一题,每日一字》节目(当然也可以找我或协会其他人咨询),虽然他讲的是欧体的技法,但对楷书而言大同小异,楷书的技法基本是一致的,往往只是某位书家的临时处理和程度不同而已。
第三部分 后言
在《魏晋书风》一书序言中说到:在如今社会特别是文化领域时有浮躁与投机之象。由于金钱与权势的诱惑,许多人放弃了祖先留下的许多规则,去走“捷径”,通过关系获得中国书协会员的资格,进而自抬身价,百般宣传,以获得更多的名与利。也有很多人,为了掩盖自己基本功不足或者是想制造出某种社会影响力,或者是为了依附西方的美学新概念,而声嘶力竭地提倡“创新”,如当代书画名家范曾所说:评价书法的标准在于好坏,而不在于新旧。也有人打着“笔墨当随时代”而抱怨传统书法的法则过于繁复,应该“改革”,“简化”,结果他们却弄出来一套谁都看不到的西方美学。对此我借用闻一多先生关于写诗的一些论述,放在书法上也是一样的——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带着脚镣跳舞才跳的痛快,跳得好,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作诗的,才会感觉到格律的束缚,对于不会作诗的,格律是表现的障碍物,对于一个作家,格律变成了表现的利器。书法也是如此,只有不真正懂法则的人,才会说法则阻碍人性情的发挥,才会轻言“改革”,须知科学可以“改革”,书法是不可以的。像钟张羲献、欧颜柳赵、苏黄米蔡这样的大书家,严格的法则是他们的船竿,深厚的功力是他们船桨,驾以厚重的文化,悠然地在书法的海洋中扬帆起航、任其驰骋。
第二篇:书法学习
儿童学习书法相关知识
学习书法至少有四个好处:
第一,中国书法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古人聪明和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是我国独有的一门艺术。教育部早已将其列为中小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作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文化素养,为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少儿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主要是动手,尤其是训练手指、手腕和手臂的动作,达到协调性和灵活性。这些动作靠大脑指挥,经常有规律地训练,对促进大脑的生长发育十分有益。少年儿童正值生长发育的高峰期,12岁时大脑发育已基本接近成人。在此之前,抓住这个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学习书法,对促进少儿大脑的生长发育,开发智力,培养高智商的人才非常必要。这一点往往被很多家长忽视
第三,书法有严格的书写法则,少年儿童,尤其是小学阶段,主要是识字,在学习文化的同时又学习书法,既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促进文字书写水平的提高,把字写得更加整洁美观,又合乎规范。
第四,学习书法需要耐心细致,持之以恒。对于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少年儿童来说,通过书法学习,可以逐步养成细致耐心、自觉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有益于意志的锻炼,进而促进文化课的学习。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学习书法还应注意:
1、由于孩子较小,缺乏自制力,家长尤其要多加关照。不骂、不打,多表扬。你要孩子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这时就要做什么样的人给他看,他会潜移默化地受到你的影响。
2、孩子写字家长要一直陪在身边,因为这时,他还没有定型,要一个孩子做到非常的努力用功,是不现实的。如果不监督,他很可能会乱写,偷懒,如果动作坏了,反而适得其反。这样家长就会比较累,学生坚持不下去,实际上都是家长坚持不下来的缘故。所以家长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要有足够的耐心。
3、有些好习惯,也要在这时注意培养,比如,不让孩子动作效率过低,做事要强调连贯,有效动作之间的无用动作减少到最低程度,这样,在他上学后,就不至于做事拖沓,作业完成不了,这样,晚上睡觉太晚,家长、孩子都会非常疲惫而造成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的。
4、最后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找个好的书法老师。老师不但对孩子要有爱心,还必须是个掌握教育心理学,能灵活运用正确书法教学和心理疏导方法的老师。
第三篇:学习书法
学习书法
孩子从何时开始练习书法比较好?
小孩子从五六岁起就可以开始练习书法,五六岁前后就让孩子熟悉笔墨纸砚,同时在初练书法的过程中也可学认字,了解字的笔画、结构及笔顺。
练习书法的起步阶段应注意什么?
在起步阶段,重点是掌握正确的执笔姿势、写字姿势。对汉字笔画的摆布、黑与白的空间关系有新的认识,具备对书法的初步审美眼光,能说出哪能些字写得好,好在哪。
练习书法从什么字体开始?
孩子练习书法一般从楷书开始,字帖主要选颜柳欧赵等字体。
在练习书法方面家长应对孩子作何要求?
果不想在书法上成名成家,家长应当让孩子把书法当成是一种兴趣和爱好。孩子最好是按指导老师的要求来练习,每天练一练,贵在坚持,每天写两三张都行,绝不可以一次写几下张,然后好几天不动笔墨。每天的练习不要过于疲劳,要让孩子始终保持对书法的新鲜感。
如果想把书法当成专长来培养该如何做?
大多数孩子是把书法当爱好,如果想让孩子将来在书法上有所造诣,就要使孩子接触更广泛的书法知识,博览众家,多赏名贴,在达到一定的水准后,还需要拜师学艺,进行专业的训练。
孩子练习书法有何益处?
一般来说,经过一个学期坚持不懈的训练,孩子就能掌握书法的基本要领,看出明显的长进;练习两年,就可以达到一定的书法水准。通过学习书法,孩子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会有较深的认识,最显著的收获是:不仅毛笔字写得有模有样,而且钢笔字也写得更漂亮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意外的收获:
1、陶冶性情,锻炼意志。刚开始学书法,有的同学爱丢三落四,心绪浮躁,无法集中注意力,练了二三十分钟就坐不住了。经过一段时间的书法练习,这些毛病都消失了,能平心静气地写字,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都能善始善终地写好。家长也能看到这种可喜的变化,有的孩子原来上课总是“打野”,练了书法以后,注意力更集中了,学习效率也高了。书法要靠日复一日、连续持久的练习,这对人的意志、毅力是极大的考验,因此有的家长出于锻炼孩子意志力的考虑,也主张让孩子练习书法,锤炼品性。
2、养成勤于观察、思考、总结的好习惯。通过老师的引导,孩子们学会了观察字的间架结构,比照字贴学习运笔,每一种毛划,都让孩子们充分感悟、领略书法的美妙之处。这种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必将转移到学科学习中去,最终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的提高。
因此,教育专家们认为,无论是有志于成名成家还是作为兴趣爱好,让孩子从小练习书法都是一项很好的活动,这对孩子心智的锻炼、习惯的养成都大有裨益,也将对孩子未来的成长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第四篇:书法学习经验
我今年大学三年级,书龄接近两年。
上高中时,我的字奇丑无比,用当时班主任的话说,那就是,“满堂啊,你这个字还不如我用脚趾头写的呢!”
于是,我就想,要给自己争口气,一定要练一手好字。毕竟字就是我们的脸啊。
两年前,也就是2010年的4月22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平生第一次接触到了毛笔书法,在学校周围一个名叫“墨香居”的书法班,接受了书法的启蒙。不过好景不长,这个班也随着老师的南下求职而解散,于是我开始了漫长(其实也就几百天而已)的自学。
在我学习书法快要满两年的时候,我萌生了一个愿望,那就是进京去见一见敬爱的田老师,包括英老和雪松老师。毕竟从一开始就是临习两位田老师的字帖,再加上经常能在网上看到两位田老师讲课的视频,更是崇拜有加,日思夜想渴盼有朝一日能见到老师,能让老师点评一下我的字,指引一下我学书法的道路。
······
在返回长春的列车上,我回顾总结了北京之行的感悟,概括起来就是一下三十八点:
1.见到了英老和雪松老师,并且很荣幸的和两位田老师合了影。在田氏书斋见到了
英老、蕴老、雪松老师的真迹作品——曾经见过很多豪华的房屋,但只有在这间
不算太大的书屋里,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欣喜与平静。好字,确实能在霎时让人
安静下来。英老曾经说过一句话,“望山跑死马”,而现在,见到几位老师的真迹
之后,我找到了自己心中的“山”,也就是终身努力的奋斗目标。
2.解决了笔的问题:我的笔(草帽崔大楷)太软(其实是我平时总用小笔写大字,把笔毫写乏了),不适合写楷书,但是写行书特别好使。
3.英老重点纠正了我的坐姿和执笔方式。我平时写字坐的不端正,头总是向一边趴
着;执笔方式,一是执笔太高,二是不懂得挥运之理,笔总是向一边趴着,而没
有让笔停留在点画的中央,三是不懂得运腕。至今,耳畔仍回想着田老师的教诲:
“满堂啊,头趴到桌子上了,这么年轻,可一定要保持好习惯啊”
“满堂啊,笔杆倾斜太厉害了,怎么可能写出好笔画呢”
“满堂啊,胳膊太僵了,抓着你的手写都不行!你用一下腕,用一下肘,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
4.田老师给我示范了中横的写法,我临写了七八十遍之后,田老师走过来说,“看
看,起笔太尖了吧,收笔太钝了吧”,我霎时省悟,自己观帖是多么的不细致,斗大的字放在旁边,瞪着一双大眼睛,脑袋里想的却是自己平时的书写,还是自
己的东西太多啊······抬起头看到英老的行书横幅“既入欧门就请放弃自我”,当时我终于从心底接受了这句话。
5.长横,英老做了示范,我的行笔没有大问题,但是起笔太尖,收笔太钝,整体显
得笨重。
6.正捺:英老手把手的教导:我的肘、腕太死,执笔偏高,行笔路径不对。“百
练不如一看”,就看了这么几遍,英老书写时的那种感觉已然铭刻于心。
7.雪松老师做了示范,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其熟练程度。提起笔来很随意的一笔,就
是标准的笔画。佩服啊。
8.右点:英老说我的笔画当中就这个点儿点的还可以,就是稍微笨重了些。
9.临帖的要领:字数要尽量少,遍数要尽量多,要求要尽量高。
10.练习长横:一格写八个,不是为了节省纸张,而是为了练习匀称、分间、平行等
等楷书的基本功。看一个人会不会写字,让他写一页横就知道了。
11.雪松老师示范了一笔写戈钩的笔法,以及心钩的挑钩方法,我观察后的总结是:
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放慢速度,巧妙提按,顺着笔势轻轻挑出。当然,用语言很难描述清楚。真正付出了金钱与辛苦(其实也就是一个多月的生活费和二十七小时的硬座车程罢了)的那一刻,霎时懂得了如何去攻克基本笔画——高标准,严要求,一个一个克服,努力写的与帖上的一样。长撇:英老说我的这一笔头、脖、肚的形态基本都有了,但是太弯了些,同时不够饱满; 折笔:“拱”尖与否,是各种折笔最根本的差别。“春”字,三横大致等长等距,第三横只是比前两笔长一点点而已,只是一点点,绝不能多。这是内行与外行的分界线。“木”字旁在左边时,那一撇究竟是与哪一笔衔接的呢?田老师用双钩的方法进行了讲解。(具体形态,我整理好英老的示范稿之后再拍照上传)绞丝旁的基本写法以及在不同类型的字中的用法。英老说,“基本笔画不克服,会一辈子捆住你的手脚”。这让我更加明确了练好基本笔画的重要性。关于书写时的细节问题的处理,英老用了一个比喻,“就好比给小姑娘拉双眼皮,拉好了她还就好看!”刚说完这句话,英老指着身旁一书友说,“你这个字写得不“双””!O(∩_∩)O哈哈~ 雪松老师示范并讲解了“名”字的写法。其实也没有什么规律,就是一遍遍的精临就是了。平时的书写中,楷书太慢,行书功底又太差,怎么克服?雪松老师的回答是,“别无他法,唯有多练”。是啊······在我们左顾右盼的时候,倒不如静下心来多临帖呢!书法中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捷径!“金”字我从练字伊始至今,写了不知多少遍了,却总觉着差点什么东西,待英老纠正完我捺笔的问题时,我猛然发现,其实还是基本笔画的问题!基本笔画!基本笔画!基本笔画!不下硬功夫克服基本笔画根本不行!草字头的两种写法,一种略高一些,另一种略扁一些,随底下的部件不同而变化。跪笔弹锋,英老示范了七八遍,看过了就懂了,但是很难用语言描述。唯有在心里一遍遍找那种感觉,用手一遍遍的实践。英老讲解了垂露竖的起笔写法,粗略的说就是右下行笔,向上抬笔,再向下行笔,很快很精到的一个过程。英老示范了“滚”、“和”、“永”、“龙”这几个字的写法,现场观看大家书写的确是一种享受。另一感悟就是田老师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一个字往往写好几遍才满意。两位田老师对我临的九成宫的评价:“有点意思了,看得出练过那么两三天,但是还太粗糙”。~~~~(>_<)~~~~其实我练了两年了,在田老面前就是两天了~~~ 明白了自己的不足,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深深地体会到了北京人的高效率、活力、以及健康的勤奋。左手安静,右手繁华,高度完美的统一。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书法没有勤奋是万万不能得,但有很多东西光靠勤奋是难以解决的。比如,若不进京,恐怕我几十年后仍然是现在这个错误的执笔姿势,错误的坐姿;恐怕几十年后我仍然不会明白基本笔画的正确写法,比如正捺的行笔,竖笔的起笔,乃至跪笔弹锋,甚至长横、中横的起笔与收笔,以及撇的弧度,折笔的笔法,等等。宝盖头的横折撇,横的弧度源于率更,发扬光大于松雪;颜、柳的横折撇有一个
32.33.34.35.36.37.38.大圪垯,但是出锋方向与欧的是一致的,有异曲同工之妙。关于学书可否学今人的问题,我渐渐积淀出了这样的经验:至少英老的楷字,对我来说是不可逾越的高山,我不但要学,而且要竭尽全力学精学透。启功前辈不主张别人学今人的字,有几个原因,一是他本人的字,是提炼消化了众多名家的精华之后形成的另一面貌,学了启功体,对于学欧学颜学柳学赵似乎并没有直接的帮助,一言以蔽之,其字很美,但是个性偏强,适于观赏不适合临摹。另一方面,学字勿学今人,主要是不学今人的行草书,特别是所谓的“民间书法”,因为这些字个性太强。然而英老的楷字就不同了,学好了之后对于直接攻欧大有裨益,在今天的社会学欧而不学田我认为基本上是无稽之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或许仅能窥见欧公一二,更何况站在巨人的脚下呢,那就什么也看不到了,或者说至少是很难看到。明白了个道理,那就是若干年之内,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之内,我必须搞好自己的本质工作,书法只能是我的业余爱好。因为自己的水平仍然是捉襟见肘啊。关于硬笔字,对我而言,最大的问题是手的习惯问题。可以写不好字,但是不可以不好好写字。守着规矩写字,即使丑也丑不到哪儿去,率意而为的写字,即使美也美不到哪儿去。二田,也是临帖临出来的,也不可能写出个花来,临帖才是硬道理!看准了方向,便只顾风雨兼程吧。书法是要靠年限的。佩服于英老书法的老到与成熟。同样的视频,同样的学习资料,面授回来之后打开楷书网再看,才懂得了该如何对待,才发现了其珍贵。在田氏书斋,盯着英老手书《九成宫》真迹(四条屏)看了半天,想寻找一个基本笔画请老师讲解,却猛然发现这些笔画,老师平时都讲过了,只是我们舍不得下精临的硬功夫,总是舍不得多看一眼字帖。贪多嚼不烂,伤其十指却不能断其一指。遂猛然发现了写好基本笔画的重要性。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今年三月份起就萌生了参加英老面授的心愿,从那时起,便开始了日克一字的精临,从网上下载并观看了几乎所有能找到的视频,并且准备了要向田老师提问的问题。或许只有这样,才能在短短几小时内有这么多的收获吧。
第五篇:书法学习汇报材料
印度前总理对中国汉字的赞颂:“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他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书法是中国的瑰宝,课堂上老师要教育学生写端端正正的中国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作为一名小学的美术教师,2016年11月14日至17日,我很荣幸参加了第四届中小学书法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此次培训旨在“如何引导学生欣赏书法作品,提高审美情趣”,来自全自治区一百三十多名小学的老师,聆听了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宗成振等三位名师讲座,他们就书法与写字、教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了精辟的讲解与指导。
四天的培训时光,对于书法学习者来说犹如白驹过隙般短暂,但我却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此次培训不仅使我对书法专业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和新的认识,而且也认识到教育工作者对书法传承的重要性所在。
在培训中,各位老师都耐心的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书法大家的碑帖,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书法课的兴趣。我过去一直认为,书法就是写字,字写得好,就是书法学得好。我对于书法的爱好,仅仅停留在兴趣和爱好层面。而现在才知道那是狭隘的认识,是单
一、片面的认识。而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对书法传承和怎样上好书法课才是关键,总之不能把我们中华传统的艺术丢弃。练习书法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个性塑造及审美能力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美的书法能通过形象而又抽象的线条使欣赏者获得美的享受,并能够陶冶人的人格和性情。练习书法实际上是习字者用眼睛感受美,用练习探求美,用心领悟美,用手创造美的过程。
北京的王旭红老师和乌鲁木齐第五十七小的张建华老师给我们带来了2节生动有趣的书法观摩课,在指导学生写字时,王老师用象形法娓娓动听的讲到了“米”字的由来,她还编了两个写米字旁的口诀,让书法可变的更加有趣。乌鲁木齐的张老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展现了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他讲的是怎样写写双人旁,由写双人旁引出做人的品德。听完课后我顿时恍然大悟,原来书法课还可以这样上!
针对“汉字危机”,教育部曾发布通知,要求小学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普通高中设置书法选修课程。我们现用的书法教材选自元代赵孟頫的《三门记》,教材的选定是经过深思熟虑过的,原因是,赵体不是碑帖,它没有刻碑的过程,与事实更贴近。书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懈,需要花费大量的心思和精力。这是参加此次培训的老师普遍所达成的共识。所以,作为教师,特别是小学美术教师,平时要坚持练字,掌握这一专业技能,不仅仅是一次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传递着一种责任,那就是传承祖国书法传统文化的责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而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又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2011版的课程标准中对“识字写字”部分做了一些调整,明确要求加强写字教学,第一学段规定“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二学段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贴”;第三学段“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培训第三天的晚上,各地州选派代表进行了微课展示,用短短的微课和投影将一个个小型书法课堂展现在大家面前,每节课都有亮点每节课都吸引着我每节课都让我有收获。那么,怎么样上好书法课呢?用系内师范大学李逸峰教授的话总结了两点;一是重视课内外结合;二是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书法、用书法,积极开展书法教育和实践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创设书法学习环境和氛围。
总之,此次书法培训学习不仅提高了我们教师的书法水平,也对传承民族的文化艺术,修练人的涵养素质,对今后在学校进一步开展书法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自治区第四届中小学书法教育 骨干教师培训汇报材料
柯坪湖州双语小学
田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