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六册第五单元 开明版
第六册第五单元
一、《群英会蒋干中计》开头写周瑜毁书斩使和三江口战役两件事对后文的作用是什么?请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 毁书斩使是三江口战役的直接原因。B.三江口战役是周瑜夜探曹军水寨的原因。
C.两个环节为蒋干作说客到来和反间计的施行奠定了基础。D.两个环节为周瑜下定除掉蔡、张的决心作了铺垫。
二、“使者呈上书看时,封面上判云:‘汉大丞相付周都督开拆。’瑜大怒,更不开看,将书扯碎,掷于地上,喝斩来使。”对周瑜发怒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周谕见书信的封面上写的是“付”,对自己不尊敬,因而生气了。
B.周谕自命不凡,见曹操在书信上称大丞相,因而大怒。
C.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周瑜深恶痛绝,因而大怒。
D.曹操以丞相之名,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激怒周瑜。
三、阅读下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蒋干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瑜拜迎之。干曰:“公瑾别来无恙?”瑜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耶?”干愕然曰:“吾久别足下,特来叙旧,奈何疑我作说客?”瑜笑曰:“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干曰:“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请告退。”
1.对“干曰:‘公瑾别来无恙?”’一句对人物性格刻画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瑜拜迎之,蒋干急忙问候,表现了蒋干的热情。
B.蒋干对周谨直呼“公瑾”,表现了他的傲慢。
C.二人分别已久,蒋干表示问候,表现了他对老友的关心。
D.蒋干见周瑜亲自迎接急忙表示问候,写出他有些受宠若惊。
2.蒋干“昂然而来”,“愕然”以对,表现了他
()A.先是盲目自信,后是害怕撒谎。
B.先是自鸣得意,后是萎靡不振。C.先是盲目自信,后是被动尴尬。
D.先是自命不凡,后是自愧不如。3.“干曰: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请告退”,表现了蒋干()A.真实目的被揭穿后恼羞成怒。
B.对周瑜不讲情面的直接抗议。C.来意被挑明后慌乱掩饰的尴尬。
D.知道劝降不成后以守为攻的机智。
四、阅读下段文字,回答问题
瑜欲亲往探看曹军水寨,乃命收拾楼船一只,带着鼓乐,随行将数员,各带强弓硬弩,一齐上船迤逦前进。至操寨边,瑜命下了碇石,楼船上鼓乐齐奏。对这一段描写分析正确的几项是
()
A.写出周瑜深知兵法,亲临敌寨,是个智勇双全的人物
B.周瑜少年得志,骄矜自信,表现他豪放不羁的特点。
C.周瑜以此探看敌军虚实,并向曹军炫耀己方的优势。
D.临敌时却以鼓乐相迷惑,写出周瑜从容沉着的风度。
E.周瑜暗探曹军水寨,实际上已对破曹之策胸有成竹。
五、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多的一句是()
A.遂斩使者,将首级副从人持回。
B.荆州水军,久不操练,青、徐之军,又素不习水战,故尔至败。
C.瑜曰:“久不与子冀同榻,今霄抵足而眠。”
D.左右军士,皆全装惯带,持戈执戟而立。
六、阅读下文,完成1—6题。
①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②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不足之症。③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1.“靥、袭、标致”三个词的正确解释依次是()
A.面庞
传染
周正
B.脸色
感染
美丽
C.酒窝
传染
周正
D.酒窝
承袭
美丽
2.三个语段中都有对黛玉的描写,根据描写的规律,判断三段文字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①③② 3.对①段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重在描绘出黛玉是个聪明灵秀又体弱多病的美丽女子。
B.不写黛玉的服饰是因为在宝玉眼中,衣裙装饰是不屑之物,所以视而不见。
C.这里不写黛玉服饰是因黛玉家道中落,富贵不及贾家,服饰平常,不便写。
D.由黛玉娇弱的外表,可推知她多愁善感的性格。这既与她身世孤单有关,同时也反映了她压抑的精神世界。4.③段文字的描写十分精彩,熙凤的一席话有一箭四雕之功效,请写出
()
A.讨_______的欢心
B.使________感到温暖
C.让_______感到愉悦
D.使_________觉得内心平衡 5.选出对以上三段分析正确的项
()
A.都是从作者曹雪芹的角度对林黛玉进行观察、描写的。
B.三段都是一般的肖像描写。
C.①是运用人物心理活动作肖像描写。②是一般的肖像描写。③运用人物语言作肖像描写。
D.①②③全是心理活动描写
6.调整顺序之后三段描写的作用是
()
A.反映三种不同的审美态度,不同的审美角度。
B.三段描写,由浅入深,相互补充,一步一步使形象变得具体、鲜明起来。
C.三段肖像描写初写时侧重于“形”,次写时侧重于“评”,最后侧重于“神”。
D.三段描写,从几个不同侧面刻画了林黛玉的鲜明形象。【试题答案】
一、情节的相互作用在于情节之间的互相勾连。周瑜毁书斩使,将使者的头付从人持回。周瑜军队准备作战。曹操得知消息大怒,催督战船出发。双方于三江口相遇,故A项分析正确。三江口一战,周瑜深知敌众我寡,又于夜间见曹军灯火照得一片火红,故而决心探看曹军水寨。故B项正确。探看曹军水寨后,知道曹军用蔡瑁、张允率领水军,此二人久居江东,深谙水战,不除此二人,曹军不习水战的劣势将不复存在,故而周瑜下定决心要除此二人。故D项分析正确。C项分析则不合乎后面情节发展。课文第4段讲,“操问众将曰:‘昨日输了一阵,挫动锐气,今又被他深窥吾寨,吾当作何计破之?”’此后才有蒋干过江。两相对比,可知此题答案为C。
二、本题答案为D。分析题一要结合上下文,二要结合人物性格特点,三不可脱离阅读材料。A项分析曲解身处统帅地位周瑜的性格,B项也将两国之争变为个人争名夺利。C项D项的选择要看原文,“汉大丞相”关键在“汉”字,表明曹操以汉相身份对待周瑜,而“付”又很傲慢,才激怒周瑜,故当选择D项。
三、1.B 2.C
3.C
四、AD
五、C
六、1、D
2、C(概括到具体)
3、C
4、A贾母
B黛玉C邢王二夫人D迎春姊妹
5、C
6、B
第二篇:第六册课外阅读第五单元检测题
第五单元检测题
一、语言的实际运用、选出能够与下面的问旬连贯衔接的一项。
课外阅读会不会影响课内的学习呢?它对课内学习能否起到促进作用呢?()
A、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B、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C .这是谁都无法明确回答的问题。D、这是需要认真探讨、研究的问题。
答:.下面的句子都有语病,请指出并改正。
(l)在古色古香的大厅里,站着一位身着绒线上衣,咖啡色西裤,宛如亭亭玉立的小树。
(2)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运动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上了顶峰。
(3)搞建设,我们必须本着勤俭节约为原则,反对浪费。
答:(l)(2)(3).请把下面的文字重新排列成连贯的、段意明确的一段话。
①我们不仅要政治上、文化上的巨人,同样也需要有自然科学和其他方面的巨人。③我们相信一定会涌现出大批这样的巨人。③恩格斯在谈到 16 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曾经说过,那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的时代。④今天,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革命和建设,更加需要大批的社会主义时代的巨人。⑤我们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曾经有过杰出的贡献。⑤现在,在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民族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复兴。
答:重新排列的顺序是:
二、阅读
(-)
雨村听了大怒道:“那有这等事!打死人竟白白的走了拿不来的!”便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家属拿来拷问。只见案旁站着一个门子,使眼色不叫他发签。雨村心下狐疑,只得停了手。退堂至密室,令从人退去,只留这门子一人伏待;门子忙上前请安,笑问:“老爷一向加官进禄,八九年来,就忘了我了?”雨村道:“我看你十分眼熟,但一时总想不起来。”门子笑道:“老爷怎么把出身之地竟忘了!老爷不记得当年葫芦庙里的事么?”
雨村大惊,方想起往事。原来这门子本是葫芦庙里一个小沙弥,因被火之后,无处安身,想这件生意倒还轻省,耐不得寺院凄凉,遂趁年纪轻,蓄了发,充当门子。雨村那里想得是他?便忙携手笑道:“原来还是故人。”因赏他坐了说话。这门子不敢坐,雨村笑道:“你也算贫贱之交了;此系私室,但坐无妨。”门子才斜签着坐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内容。
答:、文中用“大怒”“狐疑”等写出贾雨村态度的变化,这种变化揭示了贾雨村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第一段文字中两次写门子的“笑”,门子为什么笑?
答:.第二段文字中两次写贾雨村的“笑”,贾雨村为什么笑呢?
答:、文中写道:“雨村大惊。”贾雨村为什么会“大惊”呢?
答:
(二)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广他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 5 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 2 法郎 50 生丁。”
我把 5 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它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 10 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 2 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 3 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 10 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 10 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他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文段中写若瑟夫仔细看于勒,原因是什么呢?
答:.分析划线的词语在文段中的表达作用。
(1)母亲突然暴怒起来(2)“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3)“你简直是疯了!那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广一、怎样理解“我”给叔叔小费的细节描写(即文中划线的部分)呢?
答:.文段中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手法,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写“他”(于勒)主要运用了___描写的方法;
写“我”主要运用了___描写的方法;
写“父亲”主要运用了___描写的方法;
写“母亲”主要运用了____描写的方法;、文段最后的景色___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答:
(三)老师说自己像渡工,渡工说我也像老师但比不上老师。
老师出了道作文题目,叫《渡工》,有一名学生写道:不管暴雨、烈日、严寒、酷暑,您总是撑着篙。
打着桨,把一批又一批的旅客尽快地送往彼岸。年深日久,白雪压住了您的双鬓,银霜爬满了您的须眉,寒风吹皱了您的额头,浪花打弯了您的腰背,可您还是那样,渡来渡去,没有片刻停留。远行的人通过您的渡船,早已去万里之遥,而您还在原地周旋。
有人问您想不想弃舟登岸,远行千里?
您说,想。但渡口需要我,我就不能擅离职守。为了让更多的人远行,我也乐于在此献身。
啊,透过您那厚实的胸,我看到了一颗赤诚的心。
老师改这篇作文的时候,只批了一个朱红的“阅”字。第二天,他又出道作文题,名字叫《你眼中的老师》。
还是那位同学,最先交了作业,老师接过一看,题目不错《你眼中的老师》,可是内容却没有上篇丰富,通篇只有一句话:“这篇作文昨天已经做过。”
老师这回连“阅”字也没签,只是到附近的供销站去买回了一箱蜡烛。那时,这地方还没通电。
十多年过去了,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到这地方勘察,这河上要架一座六车道的大桥,上下几层都能通车的那种桥,城里人管那叫立体交叉桥。
工程师去请老师参加奠基典礼,老师一看工程师就是当年写一句话作文的学生,就对他说你还应该请老师的老师。工程师点点头,就去了。于是,奠基仪式上,就有两位白发老人参加了剪彩,一位手指细点,中指第一关节处有块厚厚的老茧,那是笔杆磨下的痕迹。还有一位手指极粗,状如老树根,老茧很多,但大都集中在掌心,那是竹篱刻下的印记。
当晚有酒会,灯光耀眼,但工程师执意拉闸,点起了蜡烛,说今天举行烛光晚会。、选文主要记叙了哪两件事?主人公是谁?
答:(l)这两件事是:(2)主人公是:.文中说“这篇作文昨天已经做过”的含义是什么?
答:.文段中写道“老师这回连阅字也没签,只是到附近的供销站去买回了一箱蜡烛。”这隐含了老师哪些心理活动?
答:.文段中说“老师的老师”是指谁?老师为什么这样称呼他?
答:
18.18.文章最后一段写“当晚有酒会,灯光耀眼”,但工程师却执意不用电灯,偏要点上蜡烛,其用意是什么呢?
答:.下面的说法对还是不对?清指出来写在括号内。
(1)这篇文章采用了顺序的记叙方法,文段中“十多年过去了”一句在全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本文在刻画渡工和老师的形象时,主要运用了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但没有运用语言描写。()
(3)本文借助衬托、对比、照应等手法来表现主题思想。()
(4)本文以记叙为主,兼用了抒情、议论和说明等表达方式。()
三、作文(40 分)、题目:我的老师要求:是片断作文,可着重写老师的外貌,或者着重写老师的语言,或者着重写老师的动作,或者着重写老师的心理活动。写的时候不要面面俱到,只写其中的一至两项。目的是要通过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字数在 300 字之内。
答案:
六册五单元
一、1、能够连贯衔接的只有 D 项。问句是“会不会”“能与否”,AB 两项都不能满足问句的要求,所以可以先排除。C 项所说“无法回答的问题”,显然也是错的,不是无法回答,而是如何回答的问题。
所以答案只能是 D。2、(1)站着的后边没有宾语承接,成分残缺。
(2)误用关联词,转折关系设为条件关系,可将“不管”改为“尽管”即可。(3)词语不配格。可用“以…为原则”或用“本着…的原则”。把两者揉合在一起,错了。3、先通读一遍,可知这段文字是讲我们需要巨人:过去需要,现在也需要。据此可以进一步分析其句序。①讲需要那些巨人,②讲巨人会涌现,③引用思格斯的话讲明需要巨人,④讲今天更加需要巨人,⑤我国历史上曾有过巨人,③讲现在正经历伟大的复兴。据此仔细分析比较,就可以排出文段的顺序:先说过去有过,次说当今的时代要求,引用思格斯的话说明过去需要,再说今天更需要,最后讲我们需要那些巨人,坚信巨人一定能出现。其顺序为:⑤ 6 ③④① 2
二、(一)4 写贾两村开始审理人命官司时的态度变化,交待门子的来历。5、从“大怒”到“狐疑”足见贾雨村精于吏道,惯于见风驶舵。6、这是谄媚的笑,目的是奉承讨好,拉旧关系。7、这是假惺惺的笑,目的是要笼络感情。8、因为万没料到在此地竟会有知道自己身世底细的人。
(二)9、外貌描写更突出了于勒又老又穷、贫困潦倒的形象,更引起“我”的同情。10、(l)新仇旧恨并涌上心头,希望完全变成了绝望,因而“暴怒”。(2)“挨近”突出了菲利普太太害怕于勒重新用她的钱的恐惧心理。(3)突出了菲利普太太衡量一个人道德标准的尺度是金钱。11、表现了“我”对叔叔于勒的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感、苦恼及不满。12、依次为:肖像;心理;神化;语言、神态。13、烘托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14.(1)学生已经把老师的形象寄寓在渡式的形象之中了 , 他们敬业献身精神是一致的.16.因为自己的工作被学生理解而感到欣慰 , 受到鼓舞 , 决心毕生的精力献给教育事业.17.指渡工.老师自觉地以富于献身精神的渡工为榜样 , 勉励自己为教育工作而献身18.感谢老师 , 尊敬老师 19.(1)对的 ,(2)不对 , 有语言描写(3)对的(4)不对 , 没有抒情议论
第三篇: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第五单元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17课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解诗句意思,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3、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舟夜书所见》。
4、学会“亭、移、泊、愁、旷、萤、簇”等7个生字。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感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引入意境
1、配乐范读,引入意境。
导入课题,简单介绍作者后,听老师配乐范读,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1)检查生字的字音是否正确,注意指导读准诗中的“亭”、“旷”、“簇”等字的读音。
(2)再次朗读课文,把诗读通读顺。
(3)检查学生是否把读正确,读通顺。形式可以有个人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4)全班齐读。
二、再读,感悟诗意。
1、学生自读《独坐敬亭山》。
2、根据课文的注释试着了解诗的意思。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有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讨论。
3、全班交流,学生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相机指导理解“相看”等词的意思。
4、鼓励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1)《独坐敬亭山》这首诗两句讲的是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后两句诗写的以是怎样的情景?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2)学生边读边思考上面的问题。
(3)和同学交流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和自己体会到的作者当时的心情。(4)引导体会诗人当时孤寂的心情。
(5)感情朗读这首古诗。把自己对诗意的理解,对诗人当时心境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先自己练习读,读出诗的节奏、诗的意境。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读出诗的节奏、诗的意境。
(1)指名读课文。
(2)评价、指导、示范。(3)学生自己再练读。(4)再指名读、再指导。(5)齐读,练习背诵。
三、总结学习第一首古诗的学习方法。自读——自解——自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
2、背诵《独坐敬亭子山》,回忆学习这首古诗的学习方法。
二、运用上一节课学会扔“自读——自解——自悟”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首古诗
1、学生自读古诗,将自己对古诗的理解体会和小组同学交流,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和大家进行讨论。
2、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小组学习情况,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学生自由补充、更正、评价,互相帮助解决问题。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诗中的意境或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4、练习背诵《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
三、品味诗情
根据课后的“思考·练习”第3题的要求,先读一读诗句,再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然后选其中自己喜欢的一句诗,发挥想象给这句诗配一幅画。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细细地品味诗情画意,加深对诗的理解和体会。
四、作业: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火烧云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确良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确良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4、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事物,运用丰富想象描绘景物变化的方法。教学准备
鼓励学生观察朝霞、晚霞或云彩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并根据云彩的形状给它们起个好听的名字。自读课文,每人画一副火烧云的画。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课前谈观察感受,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1、第一遍读,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1)通过多种形式检查学生是否能把生字的字音读准确。(2)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并把自己的记字方法和同学们交流。(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学生自己读生字,观察每个字的字形结构提出自己认为比较难写的生字。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难写的字做重点指导。练写生字。
2、第二遍读,要求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想办法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解决。
3、第三遍读,要求边读边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霞光?哪些地方写火烧云?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火烧云的?
三、学习写“霞光”的部分(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对不明白的或认为写得特别美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和同学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或自己认为哪些句子写得特别美,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师生读议解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或多媒体的展示明确霞光和火烧云的关系。
3、指导朗读。
4、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学习课文第二至第六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中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再读一读。
2、和小组同学交流这些句子美有哪里。
3、全班交流:自己认为哪些句子写得美为什么?小组同学或其他同学可以互相补充。(1)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他们有读中想象火烧云的形状多样、变化极快的影象,体会句子的意思。如:“这些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这一句,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等词语,体会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的特点。“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不见了。”这一句引导学生想象火烧云变成小狗的样子,体会火烧云变化的有趣和作者丰富的想象力„„(2)抓住学生认为写得美的句子或段落指导朗读,让学生边想边读,把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而又十分有趣的样子通过朗读表现出来。(3)学生拿出自己课前画的火烧云的画,仿照课文第三至第六自然段中画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先自己练习说,再找同学或朋友互相交流。(4)拓展练习。学生结合自己课前观察到的云彩变化和颜色的变化,想象火烧云还会变成什么颜色和形状?然后根据“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样的顺序,展开丰富的想象,用其他的动物、植物或建筑物等来形容火烧云的形状。要求先和同桌或好朋友交流讨论,再在全班交流。
三、习最后一自段
重点体会火烧云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
四、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1、练习背诵课文。老师可以适当指导一些背诵方法,但不要强求学生一定要用这样的方法,应鼓励学生采用更适合自己的背诵方法。
2、摘抄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读一读,也可以和同学交流。
3、互相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描写云霞的好词佳句。
五、课后练习见95页。
19* 院子里的悄悄话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了解树木的年轮和树冠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摘抄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对话。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树木的年轮和树冠的形成过程和作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导入,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自学课文,合作质疑。
1、把课题读正确、读通顺。
2、边读边思考“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读懂。
4、全班汇报交流,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帮助解决疑难问题。(1)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和点拨,在学生说不清楚时适当引导学生回到相应的段落读一读,议一议,把问题弄清楚。(2)重点引导学生弄明白以下问题:
什么叫年轮?树木是怎样依靠年轮来记录、指示方向和记录气候的?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语调。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合作,把课文表演出来。
四、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对话读一读,再抄下来,学生抄写后,可互相交流。
20* 女娲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教学法重点难点
了解女娲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优秀品德,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或读过哪些神话故事?(指名回答)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神话故事。(板书、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带着“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圈画。
3、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互相补充评价。
5、提出阅读中不明白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鼓励学生收集各种古代神话故事读一读,并和同学利用课余时间互相交流。
积累·运用
五 读读背背、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读背背”,积累一引起格言警句、名人名言。
2、从这些名言警句中得到启发,陶冶情操,从小立下远大志向。
3、通过阅读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体会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课前让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各种名言警句,并把对自己起警示、激励作用的或自己特别喜欢的一两句抄写在卡片上,以便课上交流。
2、自己练习读一读,把句子读通读顺。
3、边读边想一想句子的意思。
4、和同桌或好朋友互相读一读这些句子,交流讨论自己对句子意思的理解。
5、指名读,其他同学评价,教师指导、示范。
6、自己练习读。
7、检查学生朗读的情况。形式有指名读、想读的站起来就读、喜欢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读好哪一句就读哪一句等。
8、练习把句子背下来。(1)自己练习背。(2)找同学互相练习背。(3)随机抽查背。(4)不必等老师点名,学生想背的,起来就背。(5)齐背。
9、互相交流读一读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名言警句,同学之间互相赠送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互相勉励。
二、完成“阅读”
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2、学习课文感悟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3、学生带着文后的问题自由读书,要求读准字音,把短文读通顺。
4、围绕课后的问题边读边想。
5、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鼓励学生有讲的过程中加上动作、表情,把故事讲得生动、具体。
8、同学之间互相练习讲故事。
9、请几个同学面对全班同学讲述,大家一起评议、补充。
习作(看图编写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第一、第三幅图的内容和联系,想象第二幅图的内容。]
2、能把三幅图的内容连起来编一个故事。
3、先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再写下来。教学重点
发挥想象,完整、清楚地叙述一个故事。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明确要求
1、自己读一读课文中的习作要求,再和小组同学相互交流讨论,弄明白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本次习作的要求是:(1)仔细观察一、三两幅图,了解两幅图画的内容。(2)思考这两幅图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3)想象第二幅图的内容,并在脑中浮现画面。(4)把三幅图的内容连起来编一个故事。(5)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要求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三、指导习作
1、仔细观察一、三两幅图,想想每幅图中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讨论交流。
2、这两幅图之间的内容有什么联系?把自己的想法和好朋友商量。
3、想象第二幅图的内容应该是什么?(1)自己想一想,说一说。(2)在四人小组中相互交流、补充。(3)全班交流、评价。
通过师生的交流、评价,使学生明白:第二幅图的内容是不固定的,只要想象合理,能和一、三两幅图的内容联系起来就行。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想象得越新奇、越有趣越好。教师对那些想象丰富、表达清楚流畅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4、把三幅图连起来按一定的顺序,发挥想象练习编写故事。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大胆想象,把故事内容编写得更丰富。(1)自己练习编写故事。(2)同桌或找朋友互相交流自己编写的故事。(3)互相评价、补充、修改自己编的故事。(4)学生自愿把自己编的故事在全班同学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做相机的评价和指导。
5、学生把自己编的故事写下来。
四、修改自己的习作。
1、修改自己的习作,读一读看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等。
2、学生之间互相修改习作。
3、展示交流成果和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指导。
4、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习作。
5、誊写修改后的习作。
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阅读、背诵古诗的兴趣。
2、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自主积累语言。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师生一起收集自己喜欢的古诗。
1、读一读,背一背自己收集到的古诗。
2、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收集的古诗。
3、从大家收集到的古诗中挑选自己特别喜欢的一、两首认真练习朗读,争取能背下来。
二、组织古诗朗读会
1、在小组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小组同学互相评价、练习。
2、组织古诗朗读会,每位同学朗读自己挑选的古诗。
3、组织大家评一评谁读得好,请他们给大家介绍经验。
三、诗配画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体会,给诗配上恰当的插图。
2、举办一期“古诗欣赏”墙报。
3、组织学生一起欣赏、评价“古诗墙报”,增加语言积累。
第四篇:初三语文第六册第五单元检测题
深圳市翠园中学初中部初三语文
第六册第五单元检测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4分)
1、词语中的划线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 一念未大徇情
B 生拖死脸色无精打
C 德高不知所声名
D隐动
2、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冤niè__②丫huán__③dǐng沸__④褴lǚ__
⑤我家有五口人,只有爸爸有工作,因此生活很jiéjū____。
3、依据释义,写出相应的成语。
①真心佩服。比喻自愿承认不如人家。()
②放倒旗子,停止敲鼓。通常用来比喻事情中止。()③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4、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悲恸 桅秘 感慨良深 姹紫嫣红B狭隘 矫健 辨伪去妄 改邪归正 C雏形 上溯 来势凶凶 自出心栽D澜言 教梭 才疏学浅 勃然大怒
5、指出划横线词语短语类型。
据说他当初①,②。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有钱 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③,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 子”。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6、对“护官符”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 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A 排比比喻借代B 排比对偶谐音
C 夸张对偶借代D 夸张比喻谐音
7、下列句子中不是复句的一项是()
A小孩子虽然是顺口念着玩,老杨同志却听着很有意思。
B我们认为这样做是错误的,而他们却依然我行我素。
C片面地强调读书,而不关心政治;或者片面地关心政治,而不努力读书,都是十分错误的。
D既然我们做了,就一定要做好这件事。
8、写出下列语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一损俱损,______。②一言既出,_____。③___
____,日久见人心。
二、基本能力。(共20分)
1、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8分)
①《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葫芦庙里的小和尚审判葫芦 庙里的案子。()
②《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故乡》、《社戏》都是小说。()
③小说三要素是:故事情节、典型环境、人物形象,其中,人物是最重要的 要素。()
④莫泊桑是德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的小说有《漂亮朋友》、《项链》、《羊脂球》等。()
2、认真阅读下面的长句,按要求回答问题。(共6分)
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主办的中国艺术函授大学是一所校部设在北京的具有群众性、社会性特点的以培养品学兼优、具有大专水平的书画人才为宗旨的学校。
(1)以上这个长句的内容包含了主办单位、学校名称等五个要点。请各用一个短语对其他三个要点加以准确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这个长句,可以转换为由四个短句组成的一段话。请你在所给句子的后面写出另外三个句子。要求每句包含一个要点,句与句之间要连贯。(3分)中国艺术函授大学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主办。□□□□□□□□□□□□□□□□□□□□□□□□□□□□□□□□□□□□□□□□□□□□□□□□□(不超过50个字,含标点。)
3、阅读下面的表扬信,按要求回答问题。(共6分)
表扬信
①××中学校领导:
②贵校初三(1)班高远同学助人为乐,非常值得表扬。
我的孩子方旭就读于贵校初三(1)班,一个月前因患急性肺炎住进了医院。这期间他耽误了不少功课,我们焦急万分。正在这时, ③高远同学主动来到我们家,热心为方旭补课。整整二十天,每天晚上都是如此,直到帮助方旭补上了落下的功课。④在高远同学面临中考的关键时刻,牺牲自己的宝贵时间来帮助同学。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让我们全家非常感动。我们除再次向他表示感谢之外,还要求你们当领导的在全校给予表扬。
⑤此致
敬礼!
方旭的家长
方明杰 李丹 敬上⑥2000年4月29日
(1)这封表扬信在格式上有两处错误,它们是______________。(写出画线
处的序号)(2分)
(2)有语病的是第___ 处。(写出画线处的序号)应改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要求不改变原意,并与上下文语意连贯,衔接自然。)(2分)
(3)正文中语言有一处不得体,请用括号标出。(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62分)
(一)阅读下面五段课文选段,然后答题。(共22分)
【甲】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乙】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丙】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
【丁】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
【戊】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梁那样淳朴可爱。
1、甲段写肖像的文字,是用第一人称写的。其中“我很惊异地望着他”这句话中的“惊异”的实际含义是()。(2分)
A、他体谅我这个买不起书的工人,鼓励我多读进步书籍B 这是他售书 的一种习惯C 他愿意同我结识,共同战斗D 他为了多卖进步书籍,扩大宣传
2、乙段在描写肖像后,又写了“我心里默念”的话语,这话语所表达出来 的“我”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从丙段肖像描写的文字中,读者可以从中看出作者对自己所描写的这个人物所持的态度是()。(2分)
A、批判这个人物的迂腐B、哀其不幸,怒其不争C、嘲笑和讽刺
D、同情和关怀
4、在丁段描写中,写出“那个同志”在牺牲前的一瞬间,眼睛里忽然“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这反映出“那个同志”当时的精神风貌是()。(2分)
A 这反映出他还充满对生活的希望,还希望能继续战斗B 这反映出他在传递火种后产生的一种宽慰情绪,反映出他不惜为长征献身的一种自豪感情。
C 这反映出他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D 他为重新燃起胜利的火光而陶醉在幸福之中
5、戊段的肖像描写,除直接描写外,还运用了间接描写。这种间接描写的特点和好处是()。(2分)
A 采取拟人手法,使人物的思想更加深沉B采用借代手法,使人物的情绪更加昂扬C 采用比喻手法,把人物外在形象及内在气质都形象地表现出来了D 采用夸张手法,把人物的质朴品质写得格外传神
6、在这五个肖像描写段落中,五位作者都不约而同地写了人物的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人物描写通常分为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这五段文字,都主要采用了_____的手法,这是共同点。另外,其中甲段结尾处,还兼用了_____的手法,丙段结尾处,还兼用了_____的手法;丁段文字还隐含地采用了_____的手法,戊段的字里行间,还有_____手法的成分,由此可以看出,在人物描写中,作者往往同时采用几种描写手法。(5分)
8、这五段肖像描写,甲段写的是《》中的_____;乙段写的是《》中的_____;丙段写的是《》中的_____;丁段写的是《》中的_____;戊段写的是《》中的_______。(5分)
(二)阅读下面三段文字,然后答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甲】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 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
【乙】“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的,派 人送上的。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到街上来了。说不定这是条名贵的狗;可要是每个猪崽子都拿烟卷戳到它鼻子上去,那它早就毁了。狗是娇贵的动物……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奥楚蔑洛夫说:“这是条野狗!用不着白费工夫说空话。既然普洛诃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弄死它算了。”
【丙】雨村听了大怒道:“那有这等事!打死人竟白白的走了拿不来的!”便
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家属拿来拷问。
……
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 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之言寄去。
1、甲、乙、丙三段文字都运用___手法表现出三个人物态度的前后变化。
2、甲、乙、丙三段文字,描写人物使用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
3、甲、乙、丙三段描写文字,分别表现了人物不同的性格,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甲】自私虚伪【乙】媚上欺下【丙】装腔作势、阿谀逢迎
B、【甲】自私冷酷【乙】专横恣肆【丙】装腔作势、阿谀逢迎
C、【甲】自私冷酷【乙】专横恣肆【丙】利欲熏心、老奸巨猾
D、【甲】自私冷酷【乙】媚上欺下【丙】装腔作势、阿谀逢迎
4、甲段文字“母亲突然暴怒起来”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丙段文字中“疾忙修书二封”的“疾忙”二字表现了贾雨村怎样的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共19分)
雨村听了大怒道:“那有这等事,打死了人竟白白的走了拿不来的!”a(就、立即、便、马上)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家属拿来拷问。b(只有、只见、看见、看到)案旁站着一个门子,使眼色不叫他发签。雨村心下狐疑,c(只好、只得、不由、无奈)停了手。退堂至密室,令从人退去,d(只有、只留、留下、留住)这门子一人伏侍。门子忙上前请安,笑问:“老爷一向加官进禄,八九年来,就忘了我了?”雨村道:“我看你十分眼熟,但一时总想不起来。”门子笑道:“老爷怎么把出生之地竟忘了!老爷不记得当年葫芦庙里的事么?”
雨村大惊,方想起往事。原来这门子本是葫芦庙里的一个小沙弥,因被火之后,无处安身,想这件生意倒还轻省,耐不得寺院凄凉,遂趁年纪轻,蓄了发,充当门子。雨村那里想得是他?便忙携手笑道:“原来还是故人。”因赏他坐了说话。这门子不敢坐,雨村笑道:“你也算贫贱之交了;此系私事,但坐不妨。”门子才斜签着坐了。
……
至次日坐堂,勾取一干有名人犯,雨村详加审问,果见冯案人口稀少,不过赖此欲得些烧埋之银;薛家仗势倚情,偏不相让,故致颠倒未决。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话说了。……
1、本段节选自《_____》第四回,这部书与《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4分)
2、文中abcd四处各自选用括号内的哪个词最恰当,分别写在下面:(2分)a处___b处___c处___d处___
3、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3分)
被:系:但:
4、依据本文题目看,文中的主人公应是门子和贾雨村,这样说法对否,选出正确的一项。(2分)()
A 对。因为全文都是门子在献计献策。B 两个都是,门子是献策者,贾雨村是决策者。C不对。因为门子只不过是贾雨村利用的一个工具而已,真正的主人公是贾雨村。D 两个都不是。主人公应是薛蟠。
5、门子使眼色不叫雨村发签,接着忙上前请安,又笑着对雨村提起过去的事,其中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当门子提到当年葫芦庙之事时,“雨村大惊”,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贾雨村为什么还要对门子已分析过的案情“详加审问”?“详加审问”与“胡乱判断”是否矛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从原任知府和新任知府(贾雨村)对事实清楚的案件的审判中,可以看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第五篇: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请你帮小 猜字谜。答对了小刺猬可要奖励你大苹果呦!(3分)
“也”是个淘气的字宝宝,它会变,你能猜出来吗?试试看!有水能养鱼();有土能种田();有马能奔跑()。
二、你能给多音字正确组词吗?相信你一定行!(8分)
血 咽 重 塞
xiě xuè yè yàn zhòng chóng sān sè
三、小蝴蝶应该落到哪朵花上?(12分)
提 题 问()()出()高 难()
竟 镜 眼()毕()()然()子
试 式 方()()验 列()尝()
四、和小虫胖胖做个游戏吧!一字组词。(12分)
医 渴
爱 眉
五、照样子写词语,相信你一定行!(9分)
1、霎时(立刻)安静()()
2、察觉(觉察)带领()()
3、烦恼(高兴)迅速()()
六、小兔子要到河对岸拔萝卜,请你帮帮他吧。(12分)
()的东西()地回来
()的声音()地奔跑
()的()()地()
()的()()地()
七、你能看图写三句话,并且分别要用上“。”“?”和“!”,试试看吧。(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