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统教育的大学论文
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刘梦溪认为,整个传统社会的文化都可以叫作传统文化。一般把周秦以来直至清朝最后一个皇帝退位,也就是1911年辛亥革命之前,称作传统社会。而文化应该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及其价值系统,因此广义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中国传统社会中华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其精神学术层面,应该包括知识、信仰、艺术、宗教、哲学、法律、道德等等。而我认同,“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积淀起来的精神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的精神体现。”“传统文化是一种适应、反映、表达、体现中国传统社会尤其是宋明以来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的封建的思想文化。它以自然经济、血缘宗族依附关系为根基, 以维护皇权、神权、父权为中心的严酷等级秩序的‘礼’为基本范式,有其内在的同一性和根本价值指向, 有导源于这一中心的本源性的统治与服从关系, 是一种自足的整体性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那么什么是德育教育呢?德育教育,其实就是对人们思想上的教育,让人们本来不好的想法,品德改正过来,好的思想、品德,得以发扬光大。进一步提升现在社会人们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换句话来说,其实德育教育也可以说是品德教育。道德的含义有什么呢?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往往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
(二)研究现状
在现代教育中,因为传统文化教育不够深入。所以使现在学校教育出现了种种问题,专业数目过多、学生外语水平偏低、教学内容过旧、培养模式单
一、人文教育过弱。人才意识单一,缺乏综合性的思维„„都是我们现在人才培养上出现的问题。而高校合并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形成多学科、学科交叉、文理渗透的局面,有利于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高校合并便于学科交叉,培养出的人才不至于意识单一。由于现在不少高校的校长、教授多数是单科类院校出身的,所以有的时候思维会比较单一,而这样的思维对于建设现代很有必要健全学生的知识结构高水平的高校而言是不够的,现代高校管理者需要多学科、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学生也应该一改以往单一的思维模式,注重自身的多方面发展与学科的交叉贯通。在大学中广泛的学到很多内容,但学而不精,就有时候会想还不如去技术学校学点技术,出来还好混个饭碗,但现在许多企业对学生的文凭也特别重视,这明显又是个矛盾。有的学生为了考研读博,疯狂学习,埋头苦读诗书,而忽略的实践的重要性,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高等教育也越来越多的在浑水摸鱼,作弊抄袭现象严重,考试也只是一种形式,不在是衡量好与坏的标准,这大大打击的学生的积极性,无论下不下苦功,一样能考试过关,所以学生开始懒惰,在寝室游戏,睡觉,旷课,以成为见怪不怪的事情了。尽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与礼仪相悖的现象日益严重,如无视课堂秩序,旷课、迟到、早退心安理得,课堂上随便说话、接发短信、玩游戏、吃东西、甚至呼呼大睡;图书馆和自习教室内大声喧哗、接打手机、污损书刊桌椅、自带笔记本电脑玩游戏看电影;日常生活中乱丢果皮纸屑、浪费水电粮食、随地吐痰、排对加塞、不尊敬师长、公共场合行为不端、穿着不得体等;更令人不安的是有的同学把无视校纪校规、行为放浪不羁、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当作个性,强烈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尊重别人,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现象折射出学生礼仪规范和公德意识的缺失,高校校园文明风气状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生于礼仪之邦,当为礼仪之民;身处书香之院,本该知书达礼。这些都是现在我国高校教育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研究目的
所以我们必须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中小学生都要进行德育教育,大力发展。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去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传统文化特有的德育模式可供我们借鉴。从德育方法上来讲,中国德育传统有自己独特的实践方式。主要是自省自律,整体把握,体悟融通,躬行践履。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精髓,不仅富含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而且建立了一个循序渐进、内外一体、行知结合、伦理与政治合一的完整模式,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和可操作性,为中学的德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料和具体模式。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合理内核在于强调道德是人性之本,尤其是儒学文化,其本身就是以伦理价值和道德价值为中心的,因而人们又称之为伦理文化和德治文化。例如传统教育认为:“为学”的过程,既要熟读经典,又要修养德行,这种重伦理的价值取向几千年来在读书人心中根深蒂固,并逐渐形成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情感,积淀成为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
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我国传统文化最有价值之处也许是对人的精神、灵性的重视以及着眼于保持人的精神、提高人的灵性而对道德修养方法的探索。至于对传统文化中天人和谐的追求,其潜在的人文价值在当代更为突出。人文精神不仅意味着发现人的特性、力量和潜能,还意味着对人的存在和处境的关怀和爱护。前者,使人自信自尊,后者使人理智,人要保持在人作为人所必要的精神维度上,这两种意识都不可缺。道德传统追求天人合一,内在超越;比如强调的“仁者爱人、推己及人”构成了处理社会五轮关系的伦理道德核心,同时也赋予了自然界以生命伦理意义,创发了天人合一的人生理想。讲究以礼节和,尽心知性,圣贤境界,以无为贵。出世崇拜圣人的价值和意义,入世则强调人人都可以修身而成为圣人。又如儒家思想当中的积极进取和有为精神,其进取和有为的动力与目的并不是为了名利。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素质教育就是能够培养学生在当今社会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研究内容
(1)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中国文化历来关注实现人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养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强调人生幸福靠自己去创造。要实现现代化,这种自信自尊的精神是绝
不可少的。
张海迪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她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张海迪说:“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给人间。”她怀着这样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学习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赞歌。张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2)重视人的精神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内在修养与精神世界,鄙视那种贪婪与粗俗的物欲。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并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杀生成仁,舍生取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要义之一。这是对人格的根本要求,这种传统美德,对现代人格的塑造,也是非常可贵的。要谈美,外表永远都是个虚掩的壳,真正的美是内在的精神与修养,才能得到人的认可。对正义价值的认可与执著追求。
(3)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隐含了一层道德规范:就其本身而言,它暗示“祖国”(无论是何种定义)是道德的标准或价值,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的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更有益于国家的进步。我国已经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
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所以必须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凝聚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有价值的道德理念,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对于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对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4)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社会只有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社会才能充满温馨与和谐,才能给人带来希望与力量。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拥有强烈的团结协作意识是成功的必然前提。“一个人无论如何才华横溢,精力充沛也总归是有限的,要想成就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必须唤起别人与自己同行,借助别人的力量达成自己的目标。”尊老其实是和爱幼连在一起的,这里的“爱幼”并不只是“爱护幼儿”,而是和尊老相对应的年轻人。尊老爱幼所构成的是一种老人和年轻人相互交融的辩证关系。这就意味着,老年人不能只巴望着得到年轻人的尊重,也要有一种爱护、关心和理解年轻人的情感倾向,要对年轻人表现出足够的宽厚、慈爱之念,而不是时刻以老年人自居,动辄就要求对方尊重自己。须知,尊老和爱幼是相互的,不是单向度的。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步伐中,培养青少年的传统美德是重中之重,所以正确指引青少年的行为准则。宽容大方,文明礼貌。
在古代尽管为封建主义制度,但是在那时候,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先贤,他们都非常的具备文明礼貌,宽容大方的特点。他们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用语也比较温文尔雅。在现代社会出现了太多太多动不动就“粗口成章”。最可怕的是,他们还以谁吵得厉害。谁吵得大声为赢家。我对此感到非常的悲哀。现在的年轻人啊,真可怕!现在很多男的,不讲粗口,不说脏话,更有可能被称为“装”--就是故意装文明。还有回想起我们以前在语文课本上学到的,古代出现的路不拾遗,我觉得这种情况在现在来说就是天方夜谭。每个人都几乎只围绕自己转,现在太多的人都自私自利。不要说路不拾遗了,拾到肯还回去已经是好事了。面对
现在社会出现的种种不良状况,我们一定要加强对现在的年轻人的教育,在中小学,甚至是大学都要积极宣传,弘扬我国的优良传统,让更多的青少年心身得到健康的发展,让我们这个社会更加的文明有礼。
(5)知恩图报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这个优良传统正逐渐被当代中学生淡忘。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都是被照顾的对象。一切的悉心照顾都被认为是应该。他们一边哼唱着“常常回家看看„„”一边对自己的父母长辈哼哼哈哈。传统文化中的“百事孝为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已经逐渐淡出了现在大多中学生的思想。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材中,与父母、老师、同学交往的内容专门进行了学习。我们也结合我国的传统节日进行了一些活动。可是,收到的效果有改进,可是大多孩子在回答问题中回答的头头是道,通过家长课程活动,我与好多家长交流反馈的信息来看,对孩子的现实影响还较低。当前,我们应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感恩传统,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感恩的优良传统有利于中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有恩必报,施恩勿念"的报恩理念有利于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观;明确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恩内容有利于中学生感恩行动的开展,从而教育、帮助中学生以积极的感恩行动回报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恩情。
知恩图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知感恩,是人格的缺失,心灵的荒芜,情感的窖藏;不加强感恩教育,我们的青少年一代将没有健全的人格,他们将感受不到人生的幸福,体会不到人生的快乐。其实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勤劳、勇敢、善良、知恩图报的民族,而在这众多的美德之中,知恩报恩可能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突出的一种美德,在这方面,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结草衔环”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韩信报恩”的故事相信大家也应该已烂熟于心,诸葛亮知恩图报的故事则更是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对刘备忠心耿耿,为蜀国出生入死;刘备死后,尽管后主“乐不思蜀”,诸葛亮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知恩图报方面,古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然而当今社会,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道德缺失、情感缺失和信仰缺失给社会广大未成年人健
康成长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渐渐的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使得少数青少年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控。所以我们要对青少年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育“感恩文化”,让青少年一代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老师之恩、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帮扶之恩......使“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情感生根、开花、结果;否则,青少年一代的人格将不健全,他们将感受不到人生的幸福,体会不到人生的快乐,同时,知恩图报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得不到传承和发扬!(6)重信轻利,勤俭节约
古人不乏重信轻利的故事,“曾子杀猪”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许多中学生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受到社会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更多的是追逐金钱、私利,互相攀比,缺少公德心,缺少诚信和社会责任感。传统文化中的“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等典故和名言都值得我们在加强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勤俭节约方面加以学习与借鉴。用我们传统中现成的东西来教育学生讲求诚信,注重信誉,构建资源节约型节约型社会。
当然,不仅仅要培养学生们有传统美德,那么作为传授者,教育者。我们也应该具备相应的传统美德。我们小组认为,作为以后有可能成为班主任的我们,应该善于利用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提高自身的修养,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班主任应该加强自身修养,2.班主任应具有博爱仁德之心,3.班主任应具有中庸之道的思想品德,4.班主任要博学多才勇于创造,5.班主任要敢于下放权力。这样做,不但能让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更好的理解中国传统的美德,更有利于我们教育好我们的学生,做好德育工作!
班主任应该加强自身修养
加强自身修养是中华民族的教育传统。重视师德修养,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其发展是源远流长。自古至今,许多“师范端严、学明德尊”的教育家,一方面在理论上对教师的素质作出了精辟说明,一方面自己在实践中身体力行,“言必信,行必果”,对这一优良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早在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十分重视道德和知识修养,强调“以身作则”。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他还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这些论述说明了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战国时期的杰出教育家荀子以其唯物主义思想贯彻于教育思想之中,十分重视教师自身修养。强调教师的尊严,对教师条件作出严格的要求。他说:“师书有四,而博习与不焉。尊严不惮,可以为师;耆父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就是说,当教师必须具备四个条件:首先要有尊严和威信;其次要有丰富的经验和崇高的信仰;再次要能循序渐进;最后,要能精通道理,并可加以发挥。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韩愈在《师说》中阐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认为教师是道的化身,无道不成师。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讲道理,重修养,提出“要人敬,必先自敬,重师首先师自重”的教师修养主张,倡导教师“虚心,宽容”,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学习民众,关心学生。总之,前人先辈良好的师德风范、敬业精神和育人方法,为我们今天的班主任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也为班主任在新时期修养自身提出了即应重视亦可效法的依据。班主任应具有博爱仁德之心
作为一个班主任,一定要将班主任工作当作是一份事业,而不是一份职业,要充满对学生的爱,而且一视同仁,这就像佛家思想所倡导的一样,要对每个学生充满博爱仁德之心,这样学生才会乐于接近你,真心地听从你的教导。爱,是班主任工作中最关键、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既要像真心朋友般的友爱,又要像慈母般的亲爱,也要像严父般的挚爱。班主任在学生遇到生活中的困难中时,一定要能像父母一样倾囊而出;在学生遇到心理思想困难时,一定要像朋友一样能够作真诚友谊的交流与谈心;在学生生病时,像护士一样给予最出色的服务。所以,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像佛家一样,充满博爱之心,用自己的爱心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让学生在如春风般的温暖中感受生活的
快乐及幸福,在学习中也更能有一种激情,不在孤独寂寞中失去精神的动力与支持。如:假如一个学生犯错了,班主任不能够一味的批评。一定要先搞清事实的起因于过程,理解整件事实。就算真的是这个学生有错,我们也不能直接,或者很火气的辱骂学生,要换一种方式教育孩子,让他们认清自己的错误在哪里,以后就会改正,而且我们以友好的语气和他们沟通,或许他们更能够接受我们的教育。所以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有博爱仁德之心,爱护,呵护,悉心教导学生。班主任应具有中庸之道的思想品德
班主任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及存在的心理等诸方面的问题,不妨学学儒家的中庸之道,执法应严,处理应宽,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不妨变通执行,达到既使其认识到错误,又能改正错误,更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高中二年级时候,我们班有个同学,性格比较孤僻,平时与其它同学不合群,而且行为习惯比较差,大错没有,小错不断,经常迟到早退,虽班主任多次教导他,但起效不大,也难以走进其心灵,为此,班主任一直苦于无良策应对。后来渐渐地他的迟到次数累记达到全班迟到早退最多的一位学生,为此,班主任找他谈话,告诉他要将他的有关情况向学校汇报,并告知他将受到的处罚。他当时,对班主任说,“我有这么多次了吗?我记得还差2次呀”班主任一听知道其中有戏,班主任就将学生每日的情况记载表逐个与他一起统计,面对结果,他先是哑言,然后嘴里小声叽咕:“通报就通报,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时他有点触动了,老师就趁热打铁,对其讲述其中的利害,以及对今后的影响。他听着听着对班主任说,老师你能再给我一个机会吗?我保证以后改。这时,班主任对他讲,我一个人做不了主,我必须征得同学们的同意。随后,老师在班级中事先做了一些工作,请求同学们给他一次机会。然后,让他在班级中公开阐述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要求同学们给他一次机会。在同学们渐渐举起手臂中,他流泪了。后来他告诉在那一刻,他感受到了同学们对他的关心和爱护,他后悔平时和同学们没有很好相处。在征得同学们的同意,班主任向同学宣布给他留班察看一个月,保留对他的问题上报进行处理的权利。同时要求他在这一个月中不仅不能再犯同类的错误,而且得有重大立功表现。至于什么是重大立功表现,得由大家评判。在随后的一个月内,他不仅没有犯迟到等同类的错误,而且为了有重大的立功表现,更多的关心集体,抢着帮别人值日,主动帮别人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竟
渐渐赢得同学的喜爱,他自己也体会到与人和睦相处的快乐。班主任要博学多才勇于创造
作为班主任,在现在新时代,面对新教材、新课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是摆在每个教者面前切切实实的课题。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能不能教?创新能力只能培养,不能教!创新能力就像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样的环境就必须得由班主任去创设。所以,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吸取墨家思想的精华,当然,这并不是说要学墨子的思想,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基本点。而是要学墨子博学多才,擅长工巧和制作。传说他曾制成“木鸢”,据说三天三夜飞在天空没有掉下来。学墨子那种勇于创新,善于创造的能力,多开创性开展工作,让学生多思,多动手,亲身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班级事务中逐步培养创新的能力及意识。同时,身教大于言教,班主任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对学生也是最好教育和培养。班主任要敢于下放权力
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在班级管理中处于主导和监督的地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往往让班主任手忙脚乱。要想及时、有效地处理好班上的各种问题,班主任在制定好班规的前提条件下,就可以寻找各种各样的“帮手”,比如班长、学校委员、纪律委员、生活委员以及很多个小组长等。然而,要想我们找出来的这些“帮手”能够认真、有效地处理好班级的各种问题,班主任就必须要讲手中的权力交予他们,让他们能认真落实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成为一名有权力为班级服务的人员。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在管理班级的时候一定会选班委协助我们管理班级。班主任的自身修养提高了,传统美德得以继承,得以发扬光大了。那么作为传道者的我们就有能力有条件去教育下一代,让他们的思想观,价值观变得更加美好,更加的健康。在将班主任的权力下放的时候,最主要的是要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因为我们的权力是下放给学生的,学生在处理与学习、同学、老师的关系的时候是作为主体存在,而且要表现出他们所具有的功能特征,所以我们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时候,我认为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三是要尊重和提倡学生发挥创造性。
班级管理不是一门技术活,而是一门艺术活。只有将班级管理做到艺术化,使每个学生能够找到在班级体里面的归属感,能够为了班级荣誉而奋斗的时候,那么班级管理就成功了一大半,学生的学习也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总结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青少年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传统文化德育资源是提高青少年德育实效的重要途径。在青少年德育中开发与利用传统文化德育资源要遵循辩证性、开放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原则。课堂是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主要阵地;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是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有效途径;网络德育是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重要载体;隐性德育是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有效形式;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是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有效机制。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与血脉,是德育之根基,青少年德育工作只有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才会有勃勃生机。进入21世纪,世界上众多国家和地区在青少年德育中出现了一种注重传统,回眸寻根的世界态势,即把本民族的的文化传统作为青少年德育的重要内容,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塑造青少年具有本民族文化特点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光辉灿烂,它曾孕育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华儿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就是在今天它在世界上也仍然有重大影响。在青少年德育中,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德育资源,对于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德育,提高青少年的德育实效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传统文化无论在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方面还是在道德教育的方法上都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启迪和可资借鉴的内容, 它与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及建设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相得益彰, 一脉相承。我们应该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 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 并将其引入学生的德育教育, 对于提高新时期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是十分必要的。参考文献: 张伟强.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教育[J].中国市场.2007(01)
李春来.浅谈传统文化在当代中职德育教育中的意义.科教文汇[J].2011(07)张绍轩.儒家传统文化与中学德育教..西北师范大学[J].2004
第二篇:传统教育
以节日活动为载体对幼儿进行传统美德教育金春燕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针对家长重视幼儿智力发展和身体健康,忽略了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问题,最近,我们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以传统节日活动为切入口,对幼儿进行了礼仪、尊敬长辈等传统美德教育,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在节日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幼儿期是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时期,这个时期孩子的可塑性大,对他们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现在有很多孩子不懂礼貌。所以,我们通过利用节日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比如春节家里来的客人多,要教育孩子客人来了怎样才能够成为一个有礼貌和懂事的孩子,教育他们见了客人主动问好,分别时说“再见”,大人工作和休息时不要去打扰,家长说话时不去插嘴,不要打断别人的讲话,影响了别人要说“对不起”,未经允许不乱动别人的东西,要求别人帮忙时应说“请”,坐的时候应该怎么坐,吃饭的时候应该怎样等礼仪常识。
二、在节日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尊敬长辈感恩教育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享受着百般宠爱,却不懂得感恩,父母的一切关爱在他们眼里都是理所当然的。首先我们要向孩子灌输尊重长辈,尊重老人,尊重父母的观念。让孩子明白尊重是一种美德,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父母要让孩子感受到对他的抚养是很辛苦的事,要让孩子珍惜这份爱,要求孩子也要对父母有感恩之心。父母要给孩子做好表率作用,在家庭中要尊重自己的父母,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深切感受这种尊重给整个家庭带来和谐的气氛,而自觉去遵循这条原则。父母还可以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尊重老人,孝敬父母,如何感恩的故事和知识对孩子进行熏陶,使他懂得尊重比他年龄大的人是他应该也是必须做到的。当孩子对家中的长辈,老人或父母不尊重和不礼貌时父母要给予一定的惩罚,严肃地指出孩子的错误之处。
三、让孩子学会懂得尊重长辈,尊重父母,常怀感恩之心
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我们开展了《我的好妈妈》主题活动,通过谈话了解了三八妇女节的来历,音乐活动中学唱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语言活动中教幼儿朗诵了《别说我小》,在美术活动中制作了《送给妈妈的礼物》,游戏活动中组织了《找妈妈》等,为妈妈庆祝节日。通过此次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到了 妈妈抚育自己的辛劳,懂得了爱妈妈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让孩子从小懂得在接受爱的同时,也试着去给予爱,以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爱他们的妈妈,因爱而感动,因感动而行动,让爱伴随着幼儿健康成长。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还让幼儿了解其他工作人员每天都在做什么,他们的工作是怎样完成的,他们的工作为小朋友带来了什么方便,在游戏活动中 让他们模仿成人劳动,懂得很多叔叔阿姨都在为小朋友辛勤的工作,我们要尊重他们。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幼儿传统美德的重要意义,针对幼儿期孩子的年龄特点,对幼儿实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掌握一定的方法,在孩子的启蒙教育阶段、幼儿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教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的贯穿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品德教育工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让我们的孩子迈好人生的第一步。
第三篇:传统教育心得体会
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
通过亲耳聆听老英雄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和成长经历,同时认真学习了xx书记的重要讲话,我感触很深。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要学习革命先辈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江山来之不易,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不怕流血牺牲,敢于夺取胜利。我们要像革命先辈那样,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在实践中把这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中,落实到我们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地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确保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打下的社会主义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
第二、要学习革命先辈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中国革命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展的。但是,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畏艰难,团结一致,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我们必须学习革命先辈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难,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党组织的先进性。
第三,要学习革命先辈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胡锦涛总书记带领中央书记处的领导同志曾经到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要求全党要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艰苦奋斗精神,这在今天仍有特殊意义。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我们必须学习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和坚韧的革命品格。牢记历史责任,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弘扬艰苦朴素的作风,坚持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情,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受住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考验,做堂堂正正、清清白白的共产党人,做清正廉洁的党的干部。
当前,要推动区局建设开放发展、文明法治,实现东丽
烟草跨越发展的宏伟目标,我们必须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向全行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一、要加强党性锻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根本要求,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理想信念尤为重要。坚定理想信念,首要要加强理论武装,关键是要加强党性修养,按党性原则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完善,使党性不断升华,脚踏实地朝着理想的方向前进。要做到“三破除、三树立、一立足”,即组织、激励和引导党员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破除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不适用的“过时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破除认为共产主义遥不可及的“渺茫论”,树立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破除对社会主义产生怀疑的“动摇论”,树立对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坚定信心;要立足当前,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前进动力、工作思路,使党员既胸怀崇高理想,又在本职岗位上创造新业绩,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第二、要恪守神圣职责,增强执政为民责任。责任是一种奉献,一种使命。责任往往同奉献乃至牺牲联系在一起,与顾全大局、忍辱负重、任劳任怨等优良品德联系在一起,真正反映一个党员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风貌,反映日常工作中的责任心。共产党员的责任就是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体来说就是要树立居安思危、为党尽心的政治责任感,树立无私奉献、为国尽力的社会责任感,树立爱岗敬业、为民尽责的工作责任感。我们必须围绕肩负的历史任务,真抓实干,出色做好本职工作。要坚持做到“五带头、五带领”:带头勤奋学习,带领群众提高素质强本领;带头执行政策,带领群众遵纪守法保稳定;带头发展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带头弘扬美德,带领群众树立新风讲文明;带头履行义务,带领群众完成任务做贡献。
第三、要加强学习实践,提高促进发展能力。一个共产党员能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看他是否具备出色的能力和过硬的本领。共产党员的能力,关键是具有带领广大群众前进的本领。一是要提高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做本职岗位的行家里手;二是要提高履行党员义务的能力,有效地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发挥领头羊作用;三是要提高明辨是非、把握大局的能力,在复杂的环境和危难关头能正确判断局势,分清是非,挺身而出,带领群众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能力,一靠学习,二靠实践。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型社会的要求,需要养成终身学习知识的习惯,要真正为国为民作实事、作贡献。成为人民群众信赖的带头人要注重实践。只有加强学习和实
践,才能提高驾驭全局和领导经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能力,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第四、要坚持廉洁自律,塑造干净干事形象。形象是执政党的威信所系,魅力所在。树立良好的共产党员形象,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思想作风、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共产党员要树立干净干事、亲民爱民、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形象,必须在实践中落实群众路线,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群众的贴心人、工作的热心人、作风的踏实人;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必须严守党纪国法,廉洁自律,清正廉明,牢记“两个务必”,做到“六戒”,经受执政考验,以良好形象增强自身的号召力和感召力。
党员的理想、责任、能力、形象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理想是责任、能力、形象的源泉,责任是理想转化为具体行动的桥梁,能力是实现理想、落实责任的基本条件,形象是理想、责任、能力的综合体现。我们必须把四者统一于实践,统一于立足本职岗位、建设现代化新河池过程中,用坚定的理想、强烈的责任、出色的能力和良好的形象去实践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篇二: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
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
国家安监总局第49期进修班赴上海调研组
二〇一〇年六月十二日
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
5月30 日,我们安监总局党校30名学员在潘银忠副校长、王宇辉老师的带领下,到南京、苏州、杭州、上海等地进行调研和革命传统教育,几天来,我们在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富有活力的地区一路走、一路看,迎面感觉到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感受到的是经济发展的巨大活力,古朴典雅的苏州园林,景色宜人的西子湖、高楼林立的浦东新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参观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共一大会址又把我们的思绪带回了九十年前,那个中国革命最黑暗、最恐怖的时代,一件件烈士的遗物,一句句感人肺腑的遗言,一堆堆让人惊骇的白骨,让我们体会了白色恐怖的血腥、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我们的心灵一次次经受着巨大的震撼,仿佛回到了那段中华民族的苦难岁月,重温那段苦难深重的历史。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南京中华门外1公里处,是一座松柏环抱的秀丽山岗,高约100 米、长约3.5公里,这里绿树成荫,风景宜人,埋葬着大革命时期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无数的革命先烈。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把雨花台变为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邓中夏、恽代英、罗登闲等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在雨花台被杀害,自1927年——1949年,约有10万革命烈士殉难于此,可以说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这块土地,染红了这里的雨花石。我们先后观看了革命烈士雕像,参观了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瞻仰了革命烈士的先进事
迹。这些革命先烈,就义的时候大都非常年轻,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却能够义无反顾地英勇前行,勇敢的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烈士们为革命事业的献身精神和不屈意志,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雨花台巨型的烈士群雕好像让我们看到了烈士就义前的英雄气概,他们有的手上带着手铐,有的双手反绑,虽然他们失去了行动自由,但烈士们却紧紧依偎在一起,坚毅的目光注视着前方,给人以一种震撼的力量。
参观完雨花台烈士陵园,我们又来到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怀着非常沉重的心情,回顾了那段切齿难忘的屈辱历史。在纪念馆内,一件件文物和史料,一堆堆白骨和数不清的历史图片让我们触目惊心。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期间制造的一起特大惨案,在这里被残忍杀害的同胞达到三十多万,其规模之大,受害人数之众,均为人类历史所罕见。从纪念馆陈列的遗物和资料,我们了解了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
1、日军的屠杀达到了疯狂的程度。从被俘的士兵,到平民百姓;从青壮年,到老、弱、妇、婴;全城内外,“尸野遍地、人血染地”,其状惨不忍睹。
2、日军杀人手段极端残忍。除去通常的枪杀以外,还有砍头、劈脑、刀戳、穿胸、剖腹等等无所不用其极。
3、日军在南京城内四出强奸。南京妇女不分老幼,惨遭日军蹂躏者不可胜数。
4、日军疯狂纵火焚烧,古城南京有三分之一的建筑化为灰烬。陷城之初,从中华门沿途北向,直至下关江边,遍处大火,烈焰冲天,损失不可胜计。南京城内被烧得一片瓦砾,断垣残壁,焦土无垠。
5、日军大肆抢劫财物。从设备、商品、财物,抢到粮食、牲畜、书籍、字画,甚至是医院、护士的财物、病人被褥等也无一幸免。
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和残暴行径,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这些文物、史料、照片在向人们控诉着日本军国主义令人发指的残酷暴行,张张历史图片见证着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犯下的滔天大罪。我们一行的最后一站是上海,到上海后,我们首先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是一处普通的石库门两层老楼,底层的18平方米房间就是“中共一大会址”。在一楼大厅的党旗面前,我们每个学员拍照留念,32名学员和老师们在党旗前面排好整齐的队形,重温入党誓词,庄严的气氛让我们每个人都肃然起敬。在纪念馆的二楼展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展品是从三万八千多件文物、五万多件参考品和复制品以及三万多张历史照片中精选出来的,加上电声及蜡像等现代制作,极其生动而深刻地阐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辉煌史实。
从雨花台烈士陵园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然后到中共一大纪念馆,这三处革命遗址向我们展示了中国革命早期最惨烈的阶段,也是中华民族苦难最深重的一段岁月,一件件遗物、一张张照片,时时刻刻在撞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次参观让我们深受教育,主要有这么以下几点感受:
一、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艰难历程。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逐渐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帝国主义瓜分得支离破碎,无数的英雄人物为救国救民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展品中展出了从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到孙中山 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次次不是被镇压就是以失败告终的史料,从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即使是手握重权的像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等清廷官僚都无不希望中国富强,摆脱列强的压迫,但是这些人都没有成功,反而是这群年轻的知识分子,用他们瘦弱的身躯、稚嫩的面孔开拓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他们手无寸铁,一文不名,但他们引燃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共产主义的火种一经传播,便爆发了不可遏制的伟大力量,在旧中国掀起了开天辟地的变革,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二、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令人敬佩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便开展了救国救民的斗争,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的鲜血向我们展示了斗争的残酷。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把雨花台变为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蒋介石提出了“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的反动口号,疯狂屠杀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志士们冒着生命危险,在我们无法想象的异常恶劣的环境中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没有他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付出,决不会有革命的胜利,也决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雨花台烈士事迹陈列馆里,在恽代英遗像前有一段话,让我们深受感动,他说“我们今天所受的苦难,也许我们的后代无法想像,但是为了让他们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们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平实的语言透露出伟大的人格和坚强的毅力,我们可以想象,在那个年代,他们生存的环境是如何恶劣,衣不保暖,食不饱腹,终日在暗探、特务的追踪下,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但正是这些革命烈士在那个最艰苦的年代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才使得革命的火种得以延续,革命的精神得以篇三: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
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
******* 县委党校组织我们学员到**********参观学习,通过县党史办********的介绍以及地方办*****关于地方党史的授课,使得这次的革命传统教育,对我感触很深。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要学习革命先辈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江山来之不易,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不怕流血牺牲,敢于夺取胜利。我们要像革命先辈那样,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在实践中把这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中,落实到我们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地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确保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打下的社会主义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
第二、要学习革命先辈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中国革命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展的。但是,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畏艰难,团结一致,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我们必须学习革命先辈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难,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党组织的先进性。
第三、要学习革命先辈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胡锦涛总书记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要求全党要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艰苦奋斗精神,这在今天仍有特殊意义。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我们必须学习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和坚韧的革命品格。牢记历史责任,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弘扬艰苦朴素的作风,坚持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情,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受住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考验,做堂堂正正、清清白白的共产党人,做清正廉洁的党的干部。
当前,为落实十八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好安徽,实现各项事业跨越发展的宏伟目标,我们必须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篇四: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
西柏坡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
青春的西柏坡精神的宝贵结晶付诸于现实工作中去,有助于我党在新形势下更好的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完成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经受作为执政党所面临的各种考验和挑战,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尽管党中央驻守于西柏坡的时间不长,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落户在这里前后不到两年,毛泽东转战于此也只有短暂的10个月。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也只是一些泥砖垒砌的平房,简陋得近乎“原始”的家什,清贫而节俭的生活,但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偏僻的农村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雕刻在中国历史年轮上的则是闪烁着时代光芒的深刻痕迹。更可贵的,是人们在这里还可以从留存的文字和资料中听到一些巨人曾经发出过的声音,就像先辈们谆谆的历史叮咛,始终萦绕于耳,久久难以磨灭。
今日西柏坡,己经变得相当美丽,那么在今后将会如何呢?我想,不容置疑,这颗全国人民的掌上明珠,一定会更加璀琛绚艳,更加光华四射,而我们伟大的祖国,也必将以更加昂扬的步伐飞跃前进,以更加光辉的成就,瞩目于世界,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我们离开了西柏坡,坐在飞驰于现代化高速公路的大客车上,学生和老师们陷入了沉思。西柏坡的叮咛,哺育了千千万万具有钢筋铁骨的战士,至今还昂首挺胸地在神州大地战斗着;历史和现实也无情地告诉我们,那些视西柏坡的嘱托为“耳旁风”而背叛事业的匆匆过客们,已经或将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当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回顾共和国走过的不平坦道路时,深深地感到,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两个务必”,永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排除万难,不断夺取新的胜利的保证。
那读矿 李高潮
2010-11-6篇五: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共
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盾。” 这首《西江月·井冈山》是一九二八年秋毛泽东主席在井冈山写的。记得在中学时代我就读过这首词,心里一直在想井冈山黄洋界战斗的情景,当时红军在井冈山是怎样干革命的?我想一定是伟大的、轰轰烈烈、干劲冲天、冲锋陷阵,把敌人一扫而尽,真是痛快。
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国家繁荣富强了,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为了庆祝我们伟大的党九十周岁生日,我校支部决定在暑假期间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到井冈山去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七月十八日凌晨四点我们从罗甸出发,到贵阳火车站坐十点四十到江西省永新县的火车,到十九日凌晨5时到站,当地导游接我们上了大吧车,在车上又睡下了,一觉醒来到了井冈山。
井冈山真的太美了,抬眼望去都是山,山势高峭,地势险峻。只有宽阔平坦的柏油公路似小溪在山间川流不息;满山的青竹一山连一山,微风吹过,似海涛在轻声地歌唱;山腰云雾飘游,山村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沁人心脾。正如毛主席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这首词中写到的一样:“??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我最想知道的是毛主席和红军当时是怎样来到的井冈山,一路上导游对我们说到:“1927年9月毛主席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的安排,在湘赣边境发动了秋收起义,建立了一支工农革命军,他带领这支队伍于1927年10月上了井冈山。在这里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并组织实施土地革命,建立起地方武装和党组织,成立了工农政权。经过半年的艰苦奋斗,建立了以宁冈县的茨坪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所以说井冈山是革命的摇篮。当时的井冈山是没有现在的公路,只有一些山间的小路,山里的村民当时还是很贫困的,最富有的就是山中的青竹林、红米和南瓜。”
一路上我们就唱着红米饭南瓜汤的歌,走进了大井村,导游对我们说:“毛主席在这里住过,有一部份红军在这里住过,你们看这是当时红军们的练兵场;这块石头是毛主席坐过的读书石,毛主席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看书的。这座房子是毛主席、朱德等红军指挥员住过的。”
来到了小井村,走到小井红军烈士墓前,缅怀我们的烈士,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接着参观了小井红四军医院旧址,看到那些简陋的、自制的医疗器械和山里采集的一些草药,我们没有谁说话,只听导游在说着当年红军战士们受伤,有好多战士因没有药救治,牺牲在这些房屋里。望着墙上战士们的遗像,读着他们的生平,我只能流泪。就是这些红军战士把中国革命推向了正轨,他们跟着毛主席建立的农村根据地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们燃烧着,烧灭了蒋家王朝,建立了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黄洋界上炮声隆,我们来到了黄洋界。果然黄洋界地势极其险要,左边是深谷,谷左是陡峭高山,右边是陡壁,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关。它是永新、宁冈通往根据地的必经之路,是井冈山的五大哨口之一。导游说:“当时毛主席在永新附近指挥31团围攻敌人,敌吴尚的第八军探听我军主力和毛主席都不在井冈山,便调集四个团的兵力向黄洋界扑来,而在井冈山的红军部队只有两个连,兵力虽少,但家里的粮草、武器弹药充足,马上动员组织赤卫队、暴动队、妇女队、少先队来配合红军作战。1928年8月30日,敌人发动了四次猛功都被我军打退,当时我军还有一门迫击炮,两发炮弹命中敌人,敌人惊惶失措地大叫,红军主力来了,我们被包围了,便乘着夜色逃跑了。”我们红军以少胜多,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我们的红军战士英勇能战,我们的根据地坚如钢铁长城。
今天我终于理解了井冈山的精神是什么?就是革命前辈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的优良作风,建立农村根据地的路线,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慨。
今后我要学习井冈山的精神,弘扬井冈山精神,用井冈山精神来武装自己,继承先烈们的遗志,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团结战友,严格要求自己,为二中的发展,为学生们的成长奉献自己的一切,做一名合格、优秀的共产党员。
第四篇:青少年道德传统教育
青少年道德传统教育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科技信息的迅猛发展,我们对青少年更多的是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常常忽略道德传统的教育,重视物质财富而轻视高尚的道德情操,许多家长、学校更是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就万事大吉。这种狭隘的教育方式,造成相当一部分青少年争强好胜缺乏宽容,自私自利不顾他人,缺乏社会责任感,有的甚至迷失目标走入歧途。而造成青少年忽视传统文化学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因素。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包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精神品质,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
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所谓理论问题,就是如何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庞大,因此在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要着重把握住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内容进行。因为一个人若信仰社会主义,自然就会接受马克主义的理论,以及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就会自愿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若具有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就会自觉地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就会有一分很厚重的社会责任感,就能为国家和人民而勇于承担。而实践问题,就是对青少年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把握的原则和方法。首先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针对特点,有的放矢;坚持以体验教育为主,做到以情感人。通过思想交流,示范教育,假日活动,老少共建,协助家教,配合学校,社会实践等等。
作为北大荒的儿女,我们更应该让孩子们了解北大荒,了解“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这种北大荒精神。因此,挖掘和运用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加强青少年的人文教养起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为了弘扬和继续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它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有机地结合,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和传承“北大荒精神。”通过活动让孩子们学习,因此建议:
1、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抓好舆论引导。
2、注重从传统文化中发觉出符合时代脉搏的积极因素,为青少年提供实施传统教育的丰富素材。
3、不定期地举办“中华传统经典名篇诵读比赛”、“青少年文化节”等活动,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学习个人先进事迹,加强对北大荒精神的理解。
诵读传统经典 传承中华美德
为了加强青少年的道德传统教育,第四管理区举行了“中华传统经典名篇诵读比赛”,此次诵读比赛由第四管理区的青少年参加,朗诵了《诗经》、《少年中国说》、《再别康桥》、《有的人》、《回延安》、《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青春中国》、《沁园春〃雪》等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中华经典名篇。比赛一改以往生硬的背诵,而是以个人诵读或者集体诵读来进行演讲,只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让青少年得到传统道德教育,而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这样也能更好的展示经典名篇的意境和内涵。学生们字正腔圆、抑扬顿挫、饱含深情的朗诵不时赢得台下观众的热烈掌声。
通过本次诵读比赛活动,不仅使每个青少年都受到传统经典名篇的熏陶,开拓了知识视野,提高了自己的文化品位。而且进一步弘扬了中华美德,对促进青少年认真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北大荒
精神”活动
价值观是意识形态的特殊领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环境是多样的,青少年对价值的要求也是多样的,青少年的价值观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如果没有标准,青少年就会失去方向。社会现实需要一个评判的标准。为了更好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意志品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通过生活来学习。同时为了学习“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管理区组织青少年进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北大荒精神”活动。
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环境下,面对新的挑战,更要弘扬北大荒精神,用全体北大荒人共同拥有的核心价值观,即诚信、务实、创新、卓越,引领垦区现代化建设事业科学发展,实现新的跨越。诚信是北大荒人安身立命之本,垦区兴旺发达之道。视诚信为垦区的核心竞争力,倡导诚信伦理,增强诚信意识,形成诚信风尚,打造北大荒诚信品牌,构建诚信垦区。务实是北大荒人一以贯之的政治品格、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务实就是要求我们要通过发展来解决一切问题。务实还要求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要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创新是北大荒事业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北大荒人弃旧纳新、自觉求变的内在品质。创新就是要敢为人先,力求变革,永葆活力,与时俱进。卓越是北大荒农垦事业发展壮大的最高价值追求和目标指向。卓越就是不断超越,争创一流,追求最佳。
通过开展学习“北大荒精神”活动,让青少年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正确思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正确对待自己的人生观、权力观、地位观、价值观;研究自己的思维方式、管理理念是否与时俱进。
第五篇:民族传统教育教案
民族传统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2、知道一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愿意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3、培养学生民族团结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感情。教学重难点:
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歌曲,投影民族团结图片。(出示56个民族的大照片。)
请同学们看着图片,听着音乐,想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图片展示的是什么?
小结:对,在这个大家庭里住着56个民族,有着13亿的兄弟姐妹。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亲如一家,共同为建设祖国做贡献。
2、谁来说一说你是哪个民族的?我们班的同学都是汉族,你们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3、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风俗习惯,谁能举例说一说?(引导学生从衣着、语言等方面来说。)
4、展示藏、回、壮、维吾尔、蒙古族图像,让学生猜想。
小结:除了衣着,语言不同,在服饰、饮食和居住环境等方面也有差异。比如:有的少数民族不吃猪肉,有的少数民族住帐篷,有的住窑 洞等等。也就是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二、学习课文,进行明理。
过度:各民族的这些风俗习惯沿袭了一代又一代,它寄托着各族人民良好的祝愿。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呢?我们首先欣赏一段民族录像片断,然后让我们再来看看周总理是怎样做的。
1、出示傣族小朋友图片
傣族是我 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风 俗习惯,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时有什么讲究?
2、周总理是怎样尊重傣族人民风俗习惯的?
(以身作则,身着傣族服装参加泼水节,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还教育其他干部也要这样做。)
3、警卫员为什么要用伞为周总理挡水?
(当时周总理已经六十多岁了,警卫员担心他的健康,就张开雨伞去 挡水。)
4、总理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总理让警卫员把伞收起来。因为周总理认为用伞挡水是对傣族人民 不礼貌,不能因为自己的身体而伤害了傣族人民的感情,要尊重傣族人民 的风俗习惯。这说明总理和傣族人民的心是紧紧地连在一起的。)
小结:傣族是我们多民族国家的一个民族,周总理深切地爱着各族人民,各族人民也深切地爱着自己国家的总理。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可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谊、使国家富强、昌盛。
三、补充事例,提高认识。
1、你们还知道哪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2、我们来听听发生在《红军长征》的故事。(红军长征故事投影。)
3、从《周总理参加泼水节》和《红军长征》的故事中,我们认识到尊重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有什么好处?
4、读一读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几点要求
小结: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增进各民族人民的友谊,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安康。
四、结合练习,指导行动。
1、说一说:
在粮食极为困难的时候,红军为什么要把猪肉罐头和腊猪肉扔掉?
2、议一议:
班上组织野炊,老实提醒大家要注意尊重回族同学马小青的饮食习惯。波波说:“应该少数服从多数。”
3、读一读:怎样尊重民族风俗习惯 a、尊重少数民族的服饰,对他们不要围观、窃笑,更不要指手画脚地 议论。
b、要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在问话中要注意,不要问“你会说汉语吗?”,因为各少数民族的语言都是中国话。应该问“你会说普通话吗?”
c、严格禁止对少数民族用带有歧视、侮辱性的称谓。d、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都是忌食猪肉的,不要因为好奇而问他们 “为什么不吃猪肉”。
e、有的少数民族长期在牧区生活,食用酥油、牛羊肉类及奶制品较多,因而身上往往有些腥骚之味,和他们相遇时,切忌用手掩鼻,否则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动作。
f、藏族有佩戴小型藏刀的习惯。此种刀形状大小很像匕首,他是吃肉时用的一种工具,也是一种装饰品,切不可把它误认为凶器加以盘问,甚至没收。否则容易发生误会,影响民族团结。
4、欣赏:
a、欣赏民族各种图片。b、欣赏民族录像片断。
c、欣赏各民族在天安门广场前的联欢合影图片。
五、总结全课,提出希望。
民族风俗习惯是千百年来逐渐形成的,各民族对自己的风俗习惯有着特殊的感情。既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懂得并学会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让我们祖国这个大家庭更加和睦、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