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5-13 09:3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一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目的。语文教师应努力挖掘阅读教学中的创新点,使学生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并注重语文学科同生活、同其他学科的联系,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关键词:阅读教学、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个性化阅读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识,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把学生从对课文进行支离破碎的分析和机械重复的练习中解放出来,努力挖掘阅读教学中的创新点,使创新教育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始终,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目的。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天地广阔无垠,语文教师应树立强烈的创新意 一.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前提条件。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树立牢固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不囿于权威的课本,不迷信于老师的定论,敢于发表自己 1 独到的见解,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与他人充分讨论、交流,逐渐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

1.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孕育创新意识。

赞可夫曾经说过:“只有学生处于欢愉中,情绪高涨时,不断要求向上时,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使儿童产生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词语。”(包南麟主编,《小学语文教师》之《名人名言》,2004年第1~2期,第168页。)教师在课堂中要营造民主、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不但有一种“心理安全感”,而且产生展示自我的内动力,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敢想敢说,从而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智力和创造潜能发挥出来,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时地会有他们新颖、奇特、有创造的见解出现。如在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时,课始我就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去,请你们一边观光旅游,一边把看到的美景介绍给大家,好吗?学生情绪高涨,异口同声地说:“好!”随即我展示课件,并随机引导学生进行景物介绍。学生在亲切的话语和丰富的课件刺激下,产生了愉悦感,增强了创新意识,不但准确、快速地说出了这里有哪些物产,而且诸如“美如天堂”、“人间仙境”、“奇珍异宝”等许多与众不同的想法也脱口而出。因此,只有学生处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课堂才能真正成为他们放飞心灵、展示智慧的大舞台,才能孕育创新意识。

2.创造表达、交流的机会,形成创新意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表达、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充分交流思想,发表见解,从而激活思维。交流时,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多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你说呢?”、“你认为怎么办?”、“你说得真好!”、“能不能仔细想想?”、“老师相信你能行!”等。这些尊重、期盼性的语言不仅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当一个同学的观点被老师肯定并得到表扬时,其他同学或从中有所启发,或有更新奇的想法迸发出来,大家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生怕自己的想法得不到展现,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如我在教学一年级课文《雨点》时,让学生说说雨点还落在哪些地方?在这些地方干什么?结果学生的答案精彩纷呈。有的说,雨点落在树叶上,在树叶上溜冰;有的说,雨点落在荷叶上,在荷叶上跳舞;有的说,雨点落在树林里,在树林里“沙沙”地唱歌„„一年级的孩子能说出这么多有新意的话,真是让我佩服!学生争着发言,而创新意识也在表达与交流中趋于形成。二.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大家都很注意语文课中的基本训练„„在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还是思维的训练。”(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77页。)因为只有思维能力不断发展,创新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

1.展开想象翅膀,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想象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础。语文具有较强的形象性,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极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可凭借教材中的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翅膀,翱翔于想象王国,以此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使学生思考时不局限于某一方面,产生超常的构思,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

首先,教师可在教材的空白处激发学生的想象。许多课文里都有一定的空白处,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空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我在教学《狐狸与葡萄》一课时,针对课文中“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够葡萄,但是白费劲。”这句话,有意识地激发学生想象:狐狸想到了哪些方法去够葡萄呢?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后,他们便积极思考,迸发出了创新思维的火花,有的说狐狸用石头砸,有的说狐狸跳起来够,还有的说狐狸爬树去够„„孩子们都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

其次,通过续编故事,展开想象。很多课文的结尾处都意犹未尽,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去续编故事,从而培养创新思维。例如在教学《滥竽充数》时,我引导学生推测南郭先生逃走之后发生了怎样的事,有的学生说南郭先生回到老家,本本分分地过日子;有的说南郭先生江山不改,又跑到其他国家,靠蒙骗过日子;也有学生说南郭先生逃走之后,勤学苦练,终于练得了吹竽的好本领,又回到齐国吹 4 竽,并得到了君王的赞赏„„学生在思考时并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提出了各不相同的新观点,思维的变通性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此外,教师还可利用教材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诱发学生想象,也可让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来激励学生想象。总之,教师要调动一切可供学生想象的因素,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鼓励质疑问难,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鲁宾斯坦曾说:“思维通常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疑惑,开始于矛盾。”(鲁宾斯坦,《普通心理学原理》,1946年,莫斯科,第347页。)质疑过程,实际上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因而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培养思维的独立性,也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要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发生兴趣,才会调动其积极性,打开思维,积极进行探究,不断提出疑难。所以,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要坚持正面引导,表扬为主的原则,千万不能因为学生提出了一些幼稚的,自己不满意的问题就训斥,批评,对学生的质疑要有满意的回应,不能敷衍了事。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儿童放出好奇的眼光来问:‘这东西为什么这样子呢?’我们偶尔不大起劲,便随口回答说:‘这东西自然是这样的。’我们以为这句话并没有违背什么什么科的意思„„但是试一细想,这些随便倾吐的话多少 5 没有理性,多少缺乏情感啊!”(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0页。)叶老这句话便要告诉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因为只有求知的欲望得到满足,才可能有质疑的兴趣,才可能养成质疑的习惯,才可能逐渐形成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释疑。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要教给学生释疑的方法。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比较浅显的问题,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自我探究,自我感悟来解决。对于一些比较深刻的问题,教师应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尝试解决。其间,教师可适当点拨,在学生对一些难点“山穷水尽”时,引导他们另辟蹊径来解决问题。例如教学《草船借箭》时,有一位学生提出:“‘青布幔子’是绿色的幔子吗?”其他同学也都一脸疑惑,有的说可能是蓝色的幔子,但马上被其他同学否定,因为蓝色幔子从外面能看到人影,可能会泄露军机,正当同学们不知如何解决时,我笑着说:“同学们肯动脑筋思考很好,其实‘青布幔子’是黑色的幔子。通过查词典也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此让学生充分讨论,并适当点拨,随机教给学生释疑的方法,学生可逐渐养成独立地解决问题的能力。3.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不应采取填鸭式教学,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应教给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使思维更加灵活而有广度,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创造的机会。

多角度思考可以是反向思考,敢于对传统的,习惯的进行挑战。如教学《草船借箭》,提出如下问题:如果没有雾怎么办?如果鲁肃事先把诸葛亮要他做的一切都告诉给周瑜,周瑜又会怎样做?通过反向思考,学生能更好地体会诸葛亮知晓天文,了解人事,神机妙算。多角度思考也可以是横向思考,即教给学生能够从一事物展开对他事物的联想。如教学一年级课文《家》,可让学生进行这样的练习:蓝天是白云的家。__是__的家。__是__的家。多角度思考还可以是纵向思考,即循着问题直接指向思考。如学完《将和相》,可让学生品评这个历史故事及故事中的人物,可侧重从廉颇来评,也可侧重从蔺相如来评,还可以通过比较来综合地评。三.个性化阅读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显然,《标准》中这段阅读建议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倡导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闪现创造的光芒。1.倡导个性化阅读方式。

学生因各人的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表现为不同的个性。每一个学生都有相对的优势智力领域。如有的孩子擅长用表演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有的擅长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则喜欢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便是优势智力领域的差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式进行学习,当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阅读时,他们会学得主动、轻松、愉快,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才能有所创新。如我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时,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语言家”选择了讲故事,“音乐天才”选择了唱歌,“表演家”则选择了演课本剧。这样的个性化阅读方式给他们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学得兴趣盎然。2.珍视个性化阅读感受。

在阅读中,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思想产生碰撞,自然会产生一些个人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阅读理解,激励学生发表独创的见解,珍视个性化的阅读感受,只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张扬个性,发挥个性化阅读中的创造潜能。如教学《守株待兔》时,一个学生打断别人的发言,提出:“猎人用陷阱去获取猎物不也是守株待兔吗?这有什么不好呢?”这样的质疑不拘泥于现成结论,敢于反向思维,大胆探索,教师应肯定学生的观点。当然,学生的个性体验中难免有一些局限性,这时,教师也不要轻易去否定,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

四.课堂延伸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不竭源泉。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教学中,我们应利用各种有利的语文教育资源,打破学科间,课内外,校内外的壁垒,使其成为一泓活水。

1.阅读教学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语文是最开放,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我们应把生活引进课堂,把课堂引向生活,联系生活经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惊弓之鸟》一文后,我引导学生举例说说在生活中见过的犹如“惊弓之鸟”一样的人或物。学生思考一会儿后纷纷举手,有一个学生说:“我家小妹刚学会走路时,有一天不小心跌倒跌疼了,之后她就不敢走路。”还有一个学生说:“‘惊弓之鸟’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意思差不多。”又如教学低年级课文《草原的早晨》,课文中有“无边无际”这个词语,如果我按词语本身的意思解释,学生可能越听越糊涂,这时,我便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有的说,大海无边无际;有的说,田野无边无际;有的说,大森林无边无际„„通过这样一说,学生们都能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了,而且孩子们说的过程本身便是学生创造的过程。

2.阅读教学同其他学科相整合。语文学科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的特点,这决定了它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打破僵硬的学科框架,注意同其他学科相整合,在整合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克隆之谜》时,可将科学、社会等常识科中学到的知识,巧妙地运用到阅读教学中,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 9 好地理解文本,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意识。又如教学描写“春天”的课文时,可以沟通语文学科同美术、音乐学科的横向联系,让学生吟诵描写春天的诗文,描绘春天的画卷,歌唱赞美春天的歌曲,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造力。五.培养创新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1.培养创新能力应立足于语文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应将语文基础的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辩证地统一起来,寓创新能力的培养于语文基础的教学之中。要让学生多背诵一些诗文和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从而丰富语言的积累,要让学生逐步掌握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如果脱离语文基础进行创新思维训练,不仅无助于打好语文基础,而且无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培养创新能力应重视思想教育。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切不可不管学生回答是否正确,理解如何,都对其感悟一味叫好,廉价表扬。如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有位学生说自己非常佩服白骨精,因为他肯动脑筋,多思考,遇到挫折和失败不灰心,自己以后要向白骨精学习。此时在肯定学生的创新想法时应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肯动脑筋,多思考固然重要,但白骨精三番五次地变形,只是为了骗得他人信任从而加害于人,他是邪恶的化身,所 10 以我们千万不能向他学习。我想,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感受值得珍视,但需要价值引导,必要时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培养创新能力应从“小”处着眼。小学生的一点看法,一个新观点,对于社会来说可能不具有创新性,但相对于其本身来说,它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我们应肯定它的创新性意义,保护好小学生心中那创新的“芽”。

第二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把更新观念,树立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开发学生创新潜能,按照学生实际,因材施材,突出学生个性特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本文笔者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能力培养;开发潜能;个体

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可以预见,将来的国际竞争必定是日趋激烈。为了能使我国青少年适应这样的形势,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既已成为时代的要求,语文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在语文课程中实施创新教育,这已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一、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创新潜能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可是在课堂上,为了赶时间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总不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表达:不是有限地叫两三个有能力解决的同学说说,就是当一些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卡壳”或产生“争议”时,就急于把自己预设的答案告诉学生,因而质疑成了摆设,对文章的理解也只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无数事实说明,儿童具有天然的创造欲望和潜能,他们对周围的世界的兴趣浓厚,凡事都爱问个为什么,喜欢活动,喜欢探索,这些都为我们中课堂上因势利导进行创新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我认为要想张扬学生的个性,就必须尽可能地面向全体学生,给足学生说的时间,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完成对文本独特的、多维的、深层次的理解。

二、个体差异,实施个性教育

性格差异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速度和质量。性格外向的学生对学习新的、难度较大的教材感兴趣,并且总能积极而迅速地做出回应;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课堂里反应会稍慢些,课后常花时间复习,作业认真,遵守纪律。性格独立的学生参与竞争性学习;性格顺从的学生常等待老师的布置,依赖同学的帮助;性格乐观的学生学习信心强,情感满足快,成功可能大;性格消极悲观的学生情绪体验差,容易产生退缩行为,导致学业失败……

然而,以往在课堂上,我却经常为:同一班级的学生,年龄相仿,学习同一种内容时有的学生感到太难,有的却认为太浅;有的学生理解快而深,有的却理解得慢而浅,有的甚至还似懂非懂或根本不懂等现象而出现“教有所困”。这其实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个性差异,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打破传统教学的“整体”教学观的束缚,注重整体与个体并重,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施教”,实施个别教学,充分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在实施个别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积极的差异意识,树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不断地发展宽容大度、善解人意、激励奋进的职业情感和人格魅力,保护每个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同时努力满足学生的各种心理需要。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学生:有的不善言辞,但独立思考能力却很好;有的学习成绩不佳,但动手能力却很强;有的数学成绩较差但绘画特别有天赋,等等。因此,我们应坚信“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独特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着创造的潜力。存在于学生个体的优势和特长,只要我们能善于发掘,有效利用,就能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

三、拥有特级教师的特质――会思考、能创造

每次观看于永正、顾家漳等著名特级教师的教学实录时,我总会叹服于他们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睿智:教学设计活,课文篇篇不同,内容课迥异。我曾“克隆”了于永正老师《翠鸟》一课的教学片断,效果却完全不同。在课后的反思中,我明白没有一种教学流程或方法途径是万能,可以适用于每一节课的。“他人的先进经验是可贵的,但它根植于他人的土壤。有些经验是个性化、非模仿性的,教师如不顾自己的教学实际生搬硬套,往往是劳而效微,事与愿违。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别人的教育经验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是一种创造。’”正如于老师所说,只有不断反思研究课堂,力求有变化、出新意,根据知识的发展、对象的转换、条件的变化,永远备新课、上新课,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新奇感、惊异感,从而孜孜以求,学而不厌。

众所周知,教无定法。思考能让我们从习以为常的教学惯性与惰性中超拔而出,赋予教师不盲从、不盲信、不盲动的思想品质,不拘泥于某一教育理论,而是不断反思研究课堂,把理论内化为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产生效益,增强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敏锐地感知力与专业判断力,才有可能在随波逐流的时势中能独树一帜,体验课堂教学的思想的尊严和乐趣。

几年来的新课程教学实践,我觉得在优化课堂教学措施的同时,我们所付出的可不仅仅是课堂上的那四十分钟,可以说教师花在课外的功夫远远大于课堂上。

参考文献:

[1]曹丽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07期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 激励 质疑 想像 活动

创 新 是 一 个 民 族 的灵魂,时代需要创新型的人才。如果语文教学多一点 培育创 造力的 意识 和办法,学生走向社会就会多 一些创 新意识和创 新能力,国家就会多一些创新人才。这样,我们才能从容面对国际竞争,中华民族 才能屹 立于世界 民族之林。所以说,在语文教学中 培养学 生的创 新能力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 新能 力的培养 决不 是脱离语言文字、离开语文学 科本身所特定 的教 学目 标和教 学规律去搞 些花架子、搞些形式主义,而是要在扎扎实实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即在识字、阅读、作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先说识字。识字教学是学生思维开发之始,应借助这一载体积极开拓学生思维,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帮助他们建立最佳智能结构。

首先应建立一种新型的师语文论文生关系,营造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尽可能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树立创造的信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其次要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儿童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是创造力发展的基础。在识字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如利用汉字规律调动学生感性经验,注重音、形、义结合,借助汉语拼音在游戏中识字、在活动中识字、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和言语的相互结合,主动参与表象的建立和字义的探求。如教学“纸”字时,针对学生容易在右下方加点的情况,我拿来一张白纸,故意在上面洒上一点墨水,说:“哎呀!好好的一张白纸,现在有了这个黑点成了废纸,直可惜!”最后又说:“同学们,看见了吗?白纸,白纸,不能有点,有了点儿就变成废纸。”

这样,学生印象深刻,就不会再写错“纸”字了。

再次要注意发散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创新思维同发散思维直接相关,因此,培养创新思维可以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入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并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自己想办法识记生字,使得同学们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形近字换偏旁、编儿歌顺口溜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了难点,识字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再谈阅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因素。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创新新精神的培养可以从质疑开始。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的过程实质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因此,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我在讲读课文时,给学生以充分的读书、思考的时间,鼓励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发起了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了创造的思维火花。同时,我还凭借课文中提供的想像空间,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如教学《称象》一课,我问学生:还有其他称象的办法吗?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一个学生说,称石头太麻烦,可以让随行的官员一个个地上船,直到划线的地方为止,称每个人有多重,把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还有的说可以用水缸舀水来称,就地取材,会更方便。学了《蝙蝠和雷达》,我让学生说说人类除了雷达以外,还有哪些发明创造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你自己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想发明什么?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获取了知识,拓宽了思路,并发挥想像力,运用头脑中存储的知识进行加工、组合,在幻想中产生了大量的新奇大胆的创造成果,发展了创造想像能力。

此外,我还注意激发学生的想像、联想和幻想。

在学生读有情有景的课文时,启发他们进行再造想像,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图画。对于留有空间的课文,鼓励学生展开想像和联想,去填补空白。如学习《狼和小羊》,让学生想像狼向小羊扑去后发生的事;读了《小摄影师》,问:小男孩还会来吗?为什么?

让学生续编故事;学了《小珊迪》,让学生补写小珊迪在换零钱的路上发生的故事。同学们的想像力从中得到了充分发挥,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思想感情也得到了陶冶。

最后说说作文教学。激发学生写作情趣是开拓写作的源泉,也是学生创新意识不断形成和提高的重要条件。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让他们亲自参与活动的设计、活动的过程和活语文论文动的总结,并在活动中引导他们积极动脑、动手,认真观察、思考,真正解决他们无事可写的问题。我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自命题作文,提倡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写,解放了学生的思想,开阔了写作的思路。如写一件事,可以是令人高兴的、伤心的、懊悔的、激动不已的学生都能将自己的经历、感受生动具体地叙述清楚。我还让学生在课堂上边观察边体味,通过多种方式写事物。如写一种水果,我让同学们将准备好的水果带入课堂,用“看、摸、闻、尝”的方式去感受。同学们的创作兴趣很浓,写起来也得心应手,越写越起劲,从中充分感受到了创作的快乐。

由此看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创新思维无所不在。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点燃起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l

第四篇: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创新、教学实践 内容摘要:

语文课,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更加有效的突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即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激发学生无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最为关键的是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从日常教学入手,结合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结合日常教学的实践来研究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证明,语文教师只有努力探索创新性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进行落实,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造就一代创新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培养创新人才是我们教育的长期战略目标,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呢?结合自己在长期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有益的尝试,从中归纳了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具有前瞻性的理论素养,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条件

教师创新教育理论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

1、教师要具有前瞻性的理论素养首先要有全面、系统的理论素养。俗话说的好:“教师要教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甚至一缸水、乃至一湖清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多读书,悉心研读《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名篇名著等基本理论和专业理论文章。另外,语文教师还要有一颗“文学心”,一个不喜欢文学的语文教师怎能引领学生去感受文学的魅力呢?在我看来,文学的目的是使人的心灵变得更加美好,教育也是塑造人心灵的行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是文学的追随者,教育的践行者。语文教师本身就应该是一部文学作品,其话言中应该有散文的清香,笔下应该有诗歌在流淌,眼角神情中应该有浸染唐诗宋词的芬芳。这些不仅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提供“肥沃的土壤”,而且还可以为我们打开“崭新的视野”。

2、教师要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特别是现代高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教育信息时代的巨大变化,教育改革引入了新的工具,可以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感知器官,如投影教学、广播录音教学、多媒体教学,教师就应该善于从理论中获取新知,补充能量,并且通过内部消化,运用到创新教育的实践中去。

3、不断摸索合乎校情、学情、教情的理论,这样才能做到因校择教、因材施教、因人用教。有了这些理论素养,我们可以明确创新教育的指导方针,可以运用创新教育的教学方式,可以高屋建瓴,居高临下,应用科学原理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知、意,实现学生思维的创新和能力的发展。在创新教育的形势下,我认为,教师应用钻研的精神去掌握理论,用务实的精神去应用理论,用科学的精神去发展、创造理论。

二、具有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的讲话中也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的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这一重要论述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指明了今后的任务和方向。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努力寻求教学过程中一切有创新价值的因素,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上力求新的突破。古希腊哲人普鲁塔戈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而教师作为点燃学生头脑这一火把的人,应当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摆正教师、学生在课堂中的位臵,给学生以最大的思维空间,积极开发学生的创造个性,引导学生的思维创新,使学生“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使其乐学。

三、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突出学生主体性,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主观环境。

教师在拥有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后,就应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使学生自己主观上就想创新,也敢于创新,从而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第一:以教材为例,培养学生创新人格。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要注重培养其创新人格。尤其在中学阶段,培养创新人格比训练创造技能更为重要。因为我们知道,初中学生还没有进入直接创造的黄金时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继承前人的创造成果,在继承学习中培养创造力和创新人格。培养创新人格,实质上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使他们具有进取心、独立性、坚韧性、责任心、求异性等创新品格。一句话,即培养学生日后成为创造型人才所必备的博大的人文精神。中学语文课本中能培养学生上述品格的篇目很多,我们要在教学中注意渗透这些品格的教育,《奇妙的克隆》让学生了解科学世界的奥秘,让学生认识到科学世界的魅力之处,树立我为探求真知而读书的目的;《愚公移山》文章所反映出的守旧必死,创新求活的观点。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各种高尚人格力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他们日后发挥创新能力、实现人生价值备下深厚的人格底蕴。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是以优美的文章为载体的学生的人生导师。

第二: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由于长期处在应试教育樊笼中,学生形成了学习和思维定势,潜在的创新意识被紧紧挤压着。教师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漏;学生做练习,紧扣教材观点,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就养成了叶圣陶所说的那种“不是习惯的习惯”。要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必须打破这种“理性的奴性”(莱格语)的被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首先,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环境。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课堂上始终保持“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的状态,既不太放任,也不过于严肃,形成积极、活泼、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这种氛围中,任想象驰骋,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如,教学《故乡》一课,要求学生自己课下阅读文章,画出“少年闰土”的命运曲线,并说明为什么这么画,上课后,学生争先恐后到黑板上来画,相互修改,积极发言,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画出的曲线不仅符合教学要求,而且有许多的讲解让人惊喜。

其次,鼓励质疑,允许出错,培养学生不仅想创新,而且敢于创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与教材、教师、权威的不同见解。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思生于疑”。疑问往往是一系列积极思维的开端,是创造发明的起点。为了鼓励创新,让学生敢于创新,允许学生出现学习上的错误。在教学《藤野先生》时,为了领悟小说主题,在理出明暗线的双线结构后,我提问为什么要以“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而以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为主线?有一位学生回答:“为了更突出鲁迅先生的的悲哀。”这一看法不无道理,但更准确的突出了中国民众的愚昧和无知,而且让人看到因群众的愚昧而带来的悲哀,从而达到作者“医治麻木的国民精神比医治身体更重要的”的写作意图。当时我没有直接否定他的回答,而是和其他同学一起分析文章,让他在分析中认识错误。这样做,不仅使他从错误中学习,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后仍敢于发表见解。

最后,探索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培养每个学生创新意识。教学中可设立创新之星,创新能手,创新小组等激励机制,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事实上,创新教育的开展并不是要求教师和学生每天都有独到的所想所做,而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具备创新的基本素质,以培养创新能力。

四、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只有教学方法上不断推陈出新,不断给学生新的刺激、新的感受,才能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性、求知的进取性、思维的活跃性。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教学方法要多变。要因教材、因学生、因时间、因地点而灵活多变。或讲授法、或讨论法、或练习法、或点拨法,或读书笔记法。其次,有效充分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如幻灯、录像、多媒体等。学习《智取生辰纲》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一节课完成了教学重点,而且学生耳听刘欢演唱的《好汉歌》,眼看杨志等人物的画面介绍,头脑中想象双方的矛盾冲突,兴趣盎然、思维灵活,不断创新。

此外,构建探索性合作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由激趣----质疑----讨论----合作----创新”五步构成。如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第一步:导语激趣引入情境。2005年夏季的一天,中国科学院在新疆自治区罗布泊地区发现一具男性干尸。据查,死者疑为原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彭加木。现在,我引导学生来探究:第一部:调查研究,分析新闻事件是否真实的可能性;第二步:质疑。自杀?他杀?-----彭加木专案组调查报告。第三、四步:讨论、合作。4人一组,选定调查选题(共四个:当时背景、事件回放勘查报告、本人档案资料、有关人士采访。任选一个)。小组讨论,一人执笔,10分钟准备。第五步:创新。每组选 一人宣读调查报告内容。这一步最让教师欣喜,学生调查的不仅周密详尽,精妙独到,而且有些措词用语颇具专业水准。课堂上气氛热烈,思想活跃,频频创新。学习至此,小说的主题一目了然,人物形象跃然眼前,达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的效果。

五、作文教学中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运用灵活的作文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任务。语文的创新重在作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可从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方面:进行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两个方面的创新思维训练。吉尔福特说:“正是在发散思维中,我们看到了创造性思维的最明显的标志。”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而变通是关键。只有一条思路,只会从一个方面看问题,其结果只能是流而不畅,独而不特。培养发散思维要抓住变通性这个关键,着重启发思路,引导思维换向。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可经常进行“一题多做”的多角度思维训练,达到“一树梅花万首诗”的效果。逆向思维即“唱反调”,是从反面、对立面对一些常理进行审视,从而得出新的结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过分夸大了环境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则正是在看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变化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后提出的一种新的观点。又如“弄斧必到班门”“祖传的未必就好”等均是进行逆向思维得出的结论,观点新颖,蹊径独辟,令人耳目一新。

第二方面:写作文的方式要多样、作文的形式要创新。

首先,作文要常写,要打破每学期8篇的限制。每周写二至三篇 写在周记本上,每二周给发四页稿纸,按正规的格式抄写好;练习本上的简单改,稿纸上的细致些。稍好的就张贴在教室后的学习园地上,再好的就装入信封寄出去 ;差的多鼓劲,能完成写的量也很不错。

其次,写和课文内容有联系的练笔。如学《故乡》,可让写《闰土小传》或《“我”的日记》或写《少年闰土人生发展报告》。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进行了多体裁的练笔。

再次,试用“各自写----集体改----各自改”的作文课模式。写一篇新作文时先让学生课下写,课上找一生读自己写的作文,大家从各方面帮助他一起修改,教师趁机讲授写作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每个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这样针对性强,积极性高,思维活跃,效果良好。

最后,积极鼓励学生在作文形式上大胆创新。在作文教学中,引进大散文写作观,随想随写,不拘形式,不拘体裁,写真正的“随笔”,这种方式很受学生欢迎,一些学生干脆写科幻小说,有的一直在写诗歌,也有的学生练习他们自称为“长篇小说连载”的“随笔小说”。作文形式的解放与内容的解放同步进行,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写作创新能力。

六、语文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深化学生创新品质和创新能力的需要,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近年来,我在抓紧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课外活动,如征文、影评、演讲、辩论、读书活动、诗歌朗诵、学术报告等,并且创办了文学社刊物,为学生发表习作提供了一方乐土。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了社会,提高了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富有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也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所缺乏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语文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把创新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我们只有对语文教学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能焕发生机活力,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在不断改革应试教育弊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让我们时刻坚持创新、勇于创新”,使教育成为一片培植孩子创造思维的沃土,一块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天地。

参考资料:

1.《在线课堂》龙门书局

2.《语文素质教育新教案》西苑出版社 3.《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五篇: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黄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强化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摒弃一些陈旧的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着眼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情感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创新学法的益处和乐趣。

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是产生于激情驱动下的自觉思维,创新思维是由于热爱、追求、奋斗和奉献所形成的精神境界高度集中的自我超越的境界。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以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例如,语文教学讲述《两只小狮子》一课时,一年级的学生对林中之王狮子产生怀疑,纷纷举手发言。其中,有个学生问老师:“老虎是兽中之王,老虎怕不怕狮子?”一会儿,他又问:“鳄鱼怕不怕狮子?小鸟怕不怕狮子?”老师面带微笑顺口答道:“我想是怕。”学生分辩说:“我想不怕。狮子只能在地上生活,鳄鱼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地上生活,狮子要是到岸边喝水时肯定打不赢鳄鱼。”又过一会儿,他再次举手发言:“老师,我想到了,小鸟怕狮子,小鸟落在地上吃东西时,很可能被狮子逮住吃掉。”这堂课,在老师创设的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创新激情得到了激发。

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指发现一种新方式、新方向、新角度,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新结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应从五个方面入手: 一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力求思维的独特性;二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想象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三是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四是使学生形成独特的知识结构;五是培养学生活跃的灵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新实践能力是反映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是创新智能控制和约束下形成的,属于创新活动工作机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动手能力、熟练掌握和运用新技法的能力等。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实践环节,不但要读、说、写,而且要画、唱、演、访、观、做,打破长期形成的封闭式教学格局,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创新情感的培养

小学语文的创新过程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激情、探求知识的欲望等因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既是认知领域的多向反馈的过程,又是情感领域的信息多向反馈的过程,在两个领域的双重作用下,学生们的创新才能有可能获得综合效应。因此,在教学中,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沉闷、呆板、被动的学习变成生动、活泼、愉快地求知;二是要调动学习的情感。教学应是师生、作者、主人翁情感交流的过程;三是要善于利用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给学生真挚的爱。创新型人才需要在宽松、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强化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作者:黄艳,湖北省宜城市雷河中学语文骨干教师。

E-mail:hbjyjx @163.com《湖北教育》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

下载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建湖县高作中学李秀芹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不竭的动力。语文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其中......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文/罗修永 陶行知曾经讴歌:“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学生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他们不仅要认识世界,而且还要改造世界,推动社会的发展。这一切,需要的就是......

    浅谈培养小学语文创新能力

    浅谈培养小学语文创新能力 【摘 要】伴随新课改的深化发展,当前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越来越受人们关注,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创造良......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长石小学 洪雷军 创新,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个性和能力特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论文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 要: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与重点,我们知道小学阶段是人的教育启蒙阶段,这一阶段对学生创新的思维模式等的形......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虎城乡小学校谭昌明 关键词:语文课堂创新能力培养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创新......

    浅析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全)

    浅析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游小英 (重庆市渝北区麻柳沱小学) 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是使学生健康、快乐、主动、和谐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是使教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