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散文小说的阅读指导(实用)

时间:2019-05-13 09:25: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言文散文小说的阅读指导(实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言文散文小说的阅读指导(实用)》。

第一篇:文言文散文小说的阅读指导(实用)

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阅读指导

一、弄清记叙的要素,明确写作顺序:

1.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题型:①.概括内容,人物+事件 ②.找原因。

③.找结果。

2.记叙的顺序:

(1).顺叙:按事情发展顺序,首尾连贯,条理清晰,易于读者接受。(2).倒叙:把精彩部分或结局放在开头。

①、强调开头部分。

☆②、先声夺人,制造悬念。③、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3).插叙:中断原来情节,插入相关的其他内容。

☆①、补充内容(原因等),丰富情节,或为下文作铺垫。☆②、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题型:分析记叙顺序作用

二、把握文章线索,理清文章结构:

1.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

(1)线索分类:时间线索或空间线索、人物线索、事物线索、事件线索、感情线索、见闻线索。

①.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②.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③.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④.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⑤.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⑥.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2)答题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五看:①看文章的标题 ②看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 ③看文中议论抒情语句

④看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看“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2.记叙文的结构:材料材料的排列组合

写人为主的文章:①看人物成长阶段;②看人物的不同性格 写事为主的文章:①看时间先后;②看地点转换 写物为主的文章:①看观察点变化;②看时间推移

三、理解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1)人物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塑造人物形象,具体形象地表现人物性格或思想感情,揭示文章主题。

人物描写有时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侧面描写起衬托作用。(2)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作用:①交待背景(人物活动的场景);②渲染气氛;③表现人物性格;④烘托人物心情;⑤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⑥深化文章主旨。

(3)☆议论抒情能感染读者、引起共鸣,起到画龙点睛,揭示主题的作用。

(4)☆说明表达方式主要用来交待事物的性质、状态、功能等。

2、品味语言:

☆①、从表达方式角度入手。(描写的具体形象,议论的哲理、启示等)②、从修辞手法角度分析。(说出修辞的作用)

③、从遣词用语角度分析。(动词、修饰语的选用;长短句、双重否定句等分析其准确传神巧妙;语言风格上的豪放、婉约。)

④、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⑤、联系中心,分析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

四、领悟作品内涵,获得有益的启示。1.概括记叙文的中心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如《背影》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2.标题相关考点:

①.为文章拟标题。(简要、概括、生动)

②.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③.品味题目的含义:

A.内容上:点明写作对象;交待文章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题。

B.线索上:是文章的线索。

C.设置悬念上: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D.深层含义:一语双关,寓意含蓄。

示例:结合主旨回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3.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会:

(1)关键句包括:①点明题旨的句子;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④引用的句子; ⑤起承转合的句子。

(2)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3)☆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 ①、开头:内容上(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②、文中: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领上文)

③、末尾: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结构上(首尾照应,结构完整。)(4)词语的调换考题:

动词:不能,因为这个动词准确、具体、生动地描写了……对象……所以…… 形容词:不能,因为这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对象……所以……

副词:不能,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对象……的情况(程度、限制、时间、范围),换了之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记叙文的人称及其作用

第一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与读者没有距离,便于直接抒情。第二人称使人感到特别亲切,可以更直接地抒发感情。

第三人称叙事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叙述的角度比较灵活、自如。

五、理解文章的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审美评价。

明确写作意图,把握文章主旨,结合生活体验,作出自己评价。(言之成理)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指导

初中文言文是同学们学习中的难点。老师在教学中不是过于死抠字、词、句而显得呆板、缺乏生机,就是流于形式而显得浮夸、不扎实;同学们在学习中对于这些“之乎者也”的文字兴趣也不大,甚至感到头疼。这样一来,往往课内文言文最终以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的需要。如此,也势必影响了同学们们对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因此,如何走出这样一个困境,真正体会古人的思想情感,领悟文章的时代意义和指导意义,感受中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呢?

一、“读”文本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对于课外文言文更是离不了“读”,通过不同方式的“读”,由易到难,由整体到局部,由现象到本质地把握文本,领悟主旨,并从中获得启示。

.1、速读全文,整体感知

许多同学们在阅读中急急忙忙,囫囵吞枣,抓到题目,再回头看文本,找答案。事实上这样做只能是事倍功半,既浪费时间,又抓不到要点。所以,拿到一篇课外文言文,可以先进行整体的速读,感知全文内容。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都是一些短小、精悍的小故事,可采用默读或散读的方式,快速了解短文的几个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的基本情节和结局等,从而达到初步整体感知故事内容的目的。

2、精读语句,正确停顿 面对一篇陌生的文言课文,许多同学们缺乏耐心来疏通文本内容。尤其是一些语句内的停顿往往被忽略了,从而造成阅读的障碍或歧义。如何正确处理停顿?当然首推朗读。采用一定的朗读方法反复朗读,感受恰当而必要的句读,理清句子内部的层次和关系,从而深入了解文意。

3、品读细节,把握人物

课外文言文以故事取胜,了解了文章的主要情节内容后,要想进一步体会文章主旨,自然离不了人物,而把握人物形象则要关注人物描写,尤其是一些细节的描写往往能传达出人物的本质和用心。同学们要注意品读这些细节,如:揣摩人物语言的语气,关注神态的变化,注意动作的指向等,从而明白人物的真正意图。例如语段1:

有白日入人家偷画者,方卷出门,主人自外归。贼窘,持画而跪曰:“此小人家祖宗像也,穷极无赖,愿以易米数斗。”主人大笑,嗤其愚妄,挥叱之去,竟不取视。登堂,则所悬赵子昂画失矣。

这则短文中主人的“大笑”“嗤”“挥叱”“竟不取视”等神态、语气,仔细品读,就可发现主人是一个自以为是、易被假象蒙蔽的人。如此,再结合结局,短文的启示意义就凸显而出了。因此,品读人物言行,人物的性格、为人也就了然于心,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也必然顺理成章了。

二、“圈划”文本

前面提到阅读中要整体把握,这是针对短文的大致意思,要准确理解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局部和细节也是不容忽视的,甚至一些看似平淡的叙述性语句也不能马虎,否则会出现理解的偏差。基于此,同学们们在短文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圈划工作,可使阅读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关注注释,圈划适当

课外文言文一般会给予同学们以下几类注释:人名注释、地名介绍、时间提示、疑难字、词、句解释等,通过这些来帮助同学们疏通文意,理解主旨。但同学们往往在阅读中迅速浏览,一晃而过,等到语意理解不清,再返回重新参照注释。这样一来,时间也浪费了。与其这样,不如及早圈划,为疏通文意、理清人物关系早作准备。

如人名,古文中往往只用名或官职名等来指称,同学们如果不参照注释在短文中将之圈划出来以示区别,极易造成混淆,形成理解的偏差。例如语段2: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中 “起之为将”“ 起为吮之”的“起”是人名“吴起”,注释中解释了,但有些同学们不关注的话,会将“起”解释为“起用”“起身”等,这就形成了错误的理解。对地名、时间的圈划也如此。对于疑难字词句的解释,则更需要在短文中圈划和注明,以帮助自己更快、更好地疏通文意。如语段3:

景公赐晏子狐之白裘,元豹之茈,其赀千金,使梁丘据致之。晏子辞而不受,三反。公曰:“寡人有此二,将欲服之。今夫子不受,寡人不敢服。与其闭藏之,岂如弊之身乎?”晏子曰:“君就赐,使婴修百官之政。君服之上,而使婴服之于下,不可以为教。”固辞而不受。

文中的“茈”注释为价值,“弊”注释为“破旧”,“ 不可以为教”注释为“不能教化百官”,如果没有以上注释,同学们很难理解句子的意思,甚至影响到对主旨的感悟。而如果将这些字词句圈划而出,并在语段中作相应的标记,同学们就能快速有效地疏通文意,而不用一而再,再而三地于注释和语段间来回搜寻。

2、关注人物,圈划言行

课外文言文中人物不多,关系也较简单,但由于是文言,所以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而且文虽短,意却深,主旨的揭示往往比较含蓄。因此,在默读、朗读等的基础上,要注意理清人物关系,分清主次人物。然后,针对主要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适当的圈划;并且针对圈划内容思考人物发出言行的理由、目的以及所产生的影响或后果,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为人。如语段4: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

同学们先圈划出文中欧阳修的言行,再加以分析。如:欧阳修面对苏东坡的文章表现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通过圈划思考明白了欧阳修对苏东坡的欣赏 ;又通过对他的语言描写的圈划弄清了欧阳修对苏东坡的赞叹之情,如此一位胸襟开阔的大文豪的形象就活在同学们心中了。

另外,也不要忽视对次要人物的言行和表现进行圈划,因为次要人物往往对主要人物起到衬托的作用。如:《东坡诗文》中“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这句话如果能够圈划分析的话,就不难发现是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赞扬了苏东坡的文学造诣。

3、关注议论,圈划中心

有些短文在故事情节结束后会出现一些议论性的语句,有反问语气的,有感叹语气的,有评论语气的,等等。圈划这样的语句,可以更好地帮助同学们感悟文章中心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如语段5: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文末的“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就是一句感叹语气的议论性语句,在阅读中圈划,就可以概括出“为人处事不要固执己见,作茧自缚,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勇于探索创新”的启示。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三、疏通文本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本思想内容,对于短文中出现(注释中未出现)的关键字词句的理解,也要学会适当的方法,从而更好地疏通文意,为把握人物,感悟中心服务。

1、掌握关键字词的含义

文言文中需要初中同学们掌握的字词并不特别疑难,只是有些同学会由于缺乏正确的方法而缺少自信,还未尝试,首先就畏难而退了。实际上掌握一定的方法,理解并非难事。

首先,平时要注意进行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也就是将课内所学的关键实词的含义充分掌握,然后熟练地运用到课外文言文中。如:常见的“使”、“为”、“去”“易”等的几种常用意义熟记于心,碰到具体语句选择适合的意义。还比如常见的一些通假字,也要了然于心。

其次,要学会采用双音节词来解释单音节词。这种方法可能会出现一个单音节词可用多个不同意义的双音节词来解释,并结合具体语境或前后文关系,选择一个合适的词。如语段3中:“晏子辞而不受”的“辞”有“告辞”、“推辞”、“辞退”等多种解释,结合具体语境,应为“推辞”。

再次,注意文中词性的转换。虽然初中阶段并不强调同学们掌握文言文的词性,同学们要对此有意识。如:名词转换为动词,形容词转换为动词,名词转换为状语等,了解词性的转换,对于更好地疏通文意还是很有必要的。

2、积累特殊的文言句式

字词的含义理解了,并不代表同学们能顺畅地疏通文意了,还进行句子解释的指导。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子有固定的句式或句型,只要同学们熟练掌握,句意的疏通问题将迎刃而解。

首先,同学们要熟悉熟悉一些常见的固定句式,了解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标志。如:

判断句:用于表示判断的词常有“„者,„也”、“„者”、“„也”等 疑问句:疑问代词(谁、何、安、焉)等,疑问语气词(乎、耶、邪)等 被动句:被动词(于、为、为„所)等

否定句:否定词(不、未、非、无、否)等

其它还有“乃”“为”“非”“悉”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其次,学会调整倒装的成份。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数量词后置等,让同学们学会调整语序,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再次,养成主动补充省略成份的习惯。如有些语句主语省略、宾语省略、量词省略,等等,教师要指导同学们联系上下文,作出恰当的补充,使句子意思完整。

以上是对如何提高初中同学们课外文言文阅读水平的一些建议,这些方法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综合运用的。同学们在学习中不能心浮气躁,而应掌握正确的方法,沉入文本,认真阅读,积极思考,那么对古人的文字的理解和感悟也能水到渠成了。

第二篇:散文小说练习

草坪上蒲公英的启示(刘湛秋)

①童年时,我就喜欢野外的蒲公英。

②早春,它就扬起那黄色的小花,不顾一切地伸展着,即使碰到一两场冷雨或雪,它也不退缩;只要再受到阳光的抚摸,马上就欢开了。在郊野稀疏的草地或路旁,它那圆圆的灿烂的微笑实在是早春最自然的奉献了。它要求很低,几乎在什么土壤里都能生存,它也不怕践踏,它的花是一体的,它的花瓣不会脱落,更不会摧残。它的微笑是永恒的,是那在冬天后必然到来的春天的最普遍的感觉。

③而它那绒球的种子,更是匆忙地来到人间。微风一过,它们就像小伞一样飘飘荡荡地在空中飞翔,然后落入随便什么土壤,开始新的繁衍。

④而这一团团绒球伞,更是春天里孩子们的玩物。放在嘴边,鼓起腮帮轻轻一吹,所有白色的花便像降落伞飞向半空,比吹肥皂泡更能引起童贞的兴味与幻想。

⑤这次在四月来到美国,我更为遍地草坪上这种黄色的小花而欣喜了,我想,在春天的草地上,如果只有无尽的绿,缺少这一朵朵黄色蒲公英的点缀,该多么地煞风景。所以我常常停立路边与宅旁,看着它微笑着迎接我这远方的客人。

⑥可惜我是太浪漫了,太从诗的角度去感悟人生了。原来宅园的主人并不喜欢这黄色的小花,他们在清除草坪时往往要把蒲公英拔除,因为这些蒲公英太顽强了,生长得太疯狂了,如果任其蔓延,蒲公英会吞没这一片片整齐的草坪;而且,它们生长得很不规则,长大了就很野,会占去很大的领地。

⑦天哪,这春天的微笑竟然是要被消灭的丑恶的对象!..⑧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谁能让它只安静地生长,只构成草坪上一种点缀,而不疯狂,而不泛滥,而不欺侮姐妹的青草„„

⑨我想,这该就是那种“度”吧!世间万物,都有个“度”,都需要天然的“平衡”。⑩超越了“度”,美也成了丑,超越了“度”,喜爱可能变成厌恶。⑾自由也只有在“度”中才能显示出美、潇洒与受人尊重。

⑿而我们的举止、言谈、习惯、交往,甚至友谊、爱情、家庭,是不是也都有一个“度”呢,是不是也需要一个“度”呢?我们又该怎么学会去掌握这个“度”呢?

⒀亲爱的朋友,愿我们在生活中去体验、去感悟、去实践吧!1.摘录第②段中描写蒲公英生长时动态美的词语2个。

2.摘录文中的比喻句1个。

3.说说为什么蒲公英会变成“被消灭的丑恶的对象”?

4.第⑦段中加点的“竟然”一词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5.结合生活中的一个例子,说说你对文中第⑩段加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6.阅读本文,联想拓展,根据表中示例,请再补写两种自然事物及从中得出的启示。..示例:自然事物:泛滥疯长的蒲公英

启示:世间万物,都有个“度”,都需要天然的“平衡”。

我们一样爱他们

张春风

天堂村小学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偶尔才有慈善家跑来捐款。每次,全校师生都会倾巢而出:学生站在山岭上,手舞鲜花一路欢迎;而校长方子儒会亲自带队,用一个树藤扎成的土轿子抬客人上山。

这天,天堂村小学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客人。这个年轻人不声不响,独自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由于道路崎岖,他沿途还摔伤了膝盖。当他一瘸一拐地出现在方子儒面前时,完全没有了城里人的光鲜形象。

“对不起!”年轻人显得有点尴尬,“我......想资助你们10名特困生。”

方子儒特别高兴。这里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乡,这送上门的好事,正求之不得呢!可是,他为什么要说对不起呢?方子儒殷勤地招呼道:“要不,您先去洗漱一下?我让学生们列队欢迎?”

年轻人慌乱地摆摆手:“千万不要......我不想耽搁,捐了款就走!” 方子儒点了点头。

15分钟后,方子儒恭敬地送上一份资助名单。

年轻人看也没看,说:“校长,我想您误会了!”

方子儒愣了愣,以为他突然变卦了,着急地说:“可是,这是我们千挑万选出来的学生。他们品学兼优,将来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年轻人沉默了一会儿,说:“校长,我能亲自挑选资助对象吗?”

“当然!”方子儒长舒了一口气,“这是您的权利!但......他们绝对是最好的学生!倘若您不信,可以翻看他们往年的成绩单!”

年轻人笑了:“我当然相信,但请给我所有贫困生的名单!”

方子儒虽然感到奇怪,但还是找来所有30名贫困生的名单。年轻人要了一张白纸,小心地撕成一条条小纸条。然后,年轻人开始在小纸条上写上每一位贫困生的名字,写完一张,就揉成团丢在一个盘子里。

方子儒终于看出了端倪,疑惑地问道:“您.....是想抓阄决定资助的对象?” 年轻人点了点头:“是的,我觉得那样才公平!”

方子儒着急地说:“不行,那样你会不小心抽到坏孩子的。他们生性顽劣,整天爬树打架,几乎每门功课都不及格!”

年轻人停下手中的笔,问:“那他们逃过学么?”

方子儒想了想,说:“这......倒没有!他们只是功课不好,其他,没什么两样!” 年轻人坚定地说:“在我眼里,从来没有一个坏孩子,我们一样爱他们。谁又能知道,调皮捣蛋的孩子将来就一定不会有所作为呢?他们一样天真无邪,他们的心里一样编织着最美丽的梦想......”

3分钟后,年轻人抽出了10个人的名字。果不其然,其中有4名学生原本不在方子儒的推荐之列。

方子儒执意要举行一个公开的捐赠仪式,这是学校的惯例。年轻人却摇了摇头,说:“校长,能否替我向其他的20名学生道歉?”方子儒满脸惊愕,以为自己听错了。

年轻人的眼睛有些湿润,满怀歉意地说:“对不起,我没有能力资助所有的贫困生。他们之所以没被选上,并不是因为不够好,只是运气差了一些!总有一天,我会回来弥补他们的遗憾!”

年轻人没有告诉校长,在15年前的一个穷山沟,他也是这样幸运地得到一位老华侨的捐助。当时,他是村民眼中不折不扣的坏孩子。可是,老华侨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一生:“在我严厉,从来没有一个坏孩子,我们一样爱他们!”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10个字以内)。(2分)

2.题目中的“他们”在文中指哪些人?(2分)

3.第一段属于小说三要素中的哪一种?作用是什么?(3分)

4.第二段写到“天堂村小学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客人”,读完全文,写出“客人”的“特别”之处。(3分)

5.在确定“资助名单”上,方子儒和年轻人的标准和方式有什么不同?(4分)

方子儒: 年轻人: 6.在小说情节展开过程中,年轻人的神情随之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从选文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天在括号内。(3分)

有点尴尬→(→()→笑了→()→满怀歉意 7.“思想可以撒播,爱心能够传递”。请从文中找出可以引发这种感触的句子,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8.假如你正好是受到年轻人的资助,而原本不在方校长推荐之列的四名学生之一,你有何感受?(3分)

第三篇:小说迷路散文

果儿有个毛病,路痴。就像人们常说的不记道。那次她应邀参加了一次文友联谊活动,去省城附近的荷花乡赏荷。

因为果儿头一天还要参加一个文友的新书发行活动。所以也就在离出发地点稍近的捷海小旅馆住一晚。

果儿这一夜没太睡好,想着和大家在一起活动也很开心,也想早早起来到早市上买些西红柿和黄瓜什么的。因为路线不熟,不到五点钟就敲开店主的门。

“老板娘吗?我想打听一下去早市的路线怎么走?”

“怎么走,我还真说不太好,过了桥往前走,再往右拐。”

“那大约得多长时间呢?”

“说不太好。”老板娘不再吱声了。果儿还是弄不清早市的路,只好边走边打听。看着有上早市的人三一伙两一串就跟着走。

大约走了不到半个时早市就到了。早市琳琅满目,热闹非凡。果儿也看得眼花缭乱。走了一个来回,选了自己觉得很满意的食物。混合面的煎饼,又红又大的西红柿,又新又绿的黄瓜,又黄又甜的桃…..果儿犯了愁,拎着这些东西怎么走啊。这时已是六点多钟了。果儿想找一条近道回小旅馆。

“大爷,您知道回捷海小旅馆怎么走吗?”

“没听说过有这个旅馆。”果儿一听就蒙了,这咋办啊。果儿这时也挺自信,不行就打的吧。她穿过一条公园,来到大桥下,拎着沉重的东西,心里也没底。到底是迷路了。

路上的的车飞跑,就是不停。果儿急得眼睛冒火。可算有个好心司机把车停到了她面前。

“大姐看你拎着这么多东西,这是要去哪儿啊?”

“去捷海小旅馆”

“没听过这个小旅馆,小旅馆前有什么参照物吗?在那个街那个区吗?”司机这一问,把果儿问得哑口无言。真是一问三不知。

“大姐,我不能拉你,啥也不知道。”果儿虽说常来省城,但就是不记道。省城这么大,都要记住谈何容易。没办法,果儿还是拎着沉重的东西无目的往前走,炎热夏季,早晨太阳也是很热情,豆大的汗珠在果儿好看的脸上流着。也不知走到哪里,走一路打听一路,就是找不着“回家”的路。

这时果儿想给头儿马安打电话询问具体地址。可打开手机一拨号码,不巧手机欠费了。“祸不单行”果儿简直就像一个可怜虫,眼看集合的时间就快到了。这时她看到路边卖报纸的男人手里拿着手机在那儿玩手机,果儿看到了希望。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师傅我手机没钱了,您的手机能借我用一下吗?”

师傅抬起头,把眼睛眯成一条缝,笑呵呵地说。

“可以的。”

“谢谢您!”果儿眼里泪花闪。

“喂,头儿吗?我迷路了,找不到捷海小旅馆了!”

头儿一听,急了。

“你说你这么大人了,怎么还能迷路了呢?”

“你现在什么位置?”

“什么位置也说不好?”

“打车啊!”

“司机都说不知道。说我地址不详。”

“你说你啊,真叫人操心。”头儿的责备里,不免带着关心。头儿告诉了详细地址。

果儿也不知哪来的那股劲,就不打车,边走边打听。也不知走了多少里路。

正当果儿愁眉不展的时候,一个好心小伙儿走过来。

“阿姨,您说那个地方我知道,我带您走,正好顺路。”果儿这个高兴啊,高兴的像个孩子似的。脚下就像生出了翅膀要飞一样。小伙带着果儿来到他知道的路。可还是不太对。

“阿姨,您还是和你朋友联系一下吧。”果儿的心又凉了。果儿看着小伙说。

“电话借我用一下,我手机没钱了。”眼泪又差点儿掉下来。

“头儿,我还是找不到啊!”

“你咋这么笨啊!”

“阿姨,我来和你朋友说。”

“您好,这个地方在xxxx。”

“阿姨,您朋友说,您在这别动,他一会儿过来接您。”果儿差点儿给小伙鞠躬了!心里满是感动。

果儿,手扶着护栏,望着路上车来人往的风景,不知为什么觉得自己真是太笨了,也很对不住头儿。起大早骚扰人家没睡好,也很过意不去。

果儿一动不动站在那里,望眼欲穿盼着头儿过来接她。米灰色的车一辆一辆从果儿眼里穿过,就是不见头儿的车来。果儿的眼睛都瞧疼了。

“还傻站着啥,上车吧!”熟悉的声音传来,车窗外探出头儿无奈的表情。

“谁让你买这些东西的,怎么就不听话呢?”头儿的眼里满是责怪和牵挂。果儿不想做过多解释,就像做错事儿的孩子低着头,只说一句。

“给大家买的。”

“谁让你买了,不是有人买吗!”

头儿越说越来劲。他的电话响了!

“爸,你不是说你买菜吗?怎么旁边坐着一个女人。”

“啪”电话落下。

“谁啊?”

“还能是谁?女儿呗!”

“你女儿生气了。和她解释一下吧!”

“你说你啊,没事儿找事儿。”

显然,头儿不太高兴了。到了捷海小旅馆。头儿调转车头急忙往家赶,开了一段又转了回来。

“果儿,记住别乱走了。等着过来接你。”那声音似乎大得怕果儿听不见。

果儿脸帖在旅馆的玻璃窗上,泪唰唰淌,模糊的视线里米灰色的车消失在夏季的风里……

第四篇:散文、小说

散文阅读专项

中考要求:

主要考查学生对散文文体常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欣赏能力、情感体验等。

散文因语言优美,内容丰富、思想深邃、主题深刻而成为近年来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个热点,同时也因为上述特点而成为一个难点。

具体考点:

1.理解字词的含义及表达作用。2.把握字词的感情色彩及正确用法。3.分析关键句及其表达作用。

4.分析散文的线索及常用的表现手法。

5.分析散文所蕴含的哲理,体会散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欣赏并品味散文优美、精辟的语言。

7.欣赏散文,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在能力上,A级,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对文章线索的梳理,对常见表现手法的把握,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对文章情感的感悟和语言的欣赏。

知识点梳理:

一、散文的内涵

散文,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是指和韵文相对而言的,凡不押韵或不重骈偶的文章。狭义的散文,是指与小说、戏剧、诗歌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二、散文的特点

1.题材广泛,贴近现实,结构自由,手法多样。

和其他文学体裁相比,在题材内容上,散文可以说是最广泛的,它几乎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展现社会生活中一切有意义的事物。散文行散,既不像诗歌那样,要讲究语言的格式,又不必像小说那样、戏剧那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篇幅可长可短,形式不拘一格,抒情,叙事,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都可以自由运用。

2.情理交融,意趣盎然。

“情”指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它体现了作家对生活的感受和态度。与诗歌相比,散文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显得较为深沉含蓄,而且它更多地把情感寓于所描写的生活材料之中,将其转化为一种情趣。“理”即哲理,指作家对生活进行独到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和静心的提炼后形成的对人生经验的高度概括,也可指事理,指散文中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认识和生活经验的总结。有些散文取材虽小,却有着深刻的哲理人情,散文中表达的这些哲理、事理不是凭空而发的,而是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的结晶和升华。情、理有机的交融统一,形成了散文内容的重要特点。

3.讲究语言的锤炼,注重语言美。

散文的语言一般具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力求做到句中无余字、篇中无剩言;也讲究平实易解,绝不故弄玄虚,把艺术匠心藏于自然而和谐的气 势之中,将一系列警句妙语融于朴实无华的文字之中,从而呈现出一种华而不俗,朴而不拙的美。散文的语言中所流露的情韵也十分引人注目,当作者的感情与万物和谐统一时,作者的情感就会渗透到文字中去,行成一种带有情调,呈现主体个性的语言。因此,在阅读散文时,抓住这些特点的句子细细品味,就可以掌握散文的基调。

三、散文的分类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叙事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段、场景、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深刻寓意,如《阿长与山海经》《背影》等。在这类散文中,有着重写人的,以写人物为全篇的中心,例如余秋雨的《信客》、杨绛的《老王》,是以人物为主的,但它们不像小说那样讲究典型性,而是多方面地,细致的刻画人物,既不要求情节完整,也不追求曲折变化。还有的是侧重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主要是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于游记范围。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地描述,而是讲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情感为主,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主要运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也就是通过对景和物极尽其妙的艺术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特定情思。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而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理,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熔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述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四、散文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借景(物)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表达的思想、抒发的情感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非常巧妙地把自己的感情和理念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语言含蓄,内容充满哲理性和暗示性。

象征: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作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作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能丰富人们的联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够表达真挚的感情。

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做陪衬,有“烘云托月”之称的修辞手法。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先抑后扬:也叫欲扬先抑,指为肯定某人、事、物、景,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方法。运用此法,先写坏的,后写好的,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文章更精彩,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联想和想像: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和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语言更生动,可以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五、散文中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能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能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借代:能够突出形象,使之达到具体、生动的效果。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烘托气氛,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表达效果,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可使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设问: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处,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

六、各种写法的作用

肖像描写

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动作描写

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过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 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 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

景物描写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工笔细描 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白描

简笔勾勒,语言简洁、准确、传神。

插叙 补充人物和事件,使文章产生悬念,波澜起伏,更能引人入胜。

间接抒情 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打动人心。

解题指导:

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命题者特别青睐把散文作为现代文阅读的命题材料,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散文阅读的一些解题技巧。

1.找“要素”。阅读叙事散文,必须掌握继续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演变过程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2.理“顺序”。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连接事件和场面,贯穿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总之,凡能贯穿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推动中心、事件、活动发展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使文章的整体感更强。

4.品“情感”。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抒情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作者的心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即使是叙事散文,由于稳重所写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所接触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此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也常常注入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涵的哲理。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的,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意思。作者在稳重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会作者所寄寓的道理。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诸方面:

①文中的警句。②篇末的结束语。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

阅读散文的方法很多,只要克服为读而读、为考而读的阅读心态,潜心阅读,仔细品味,就会在散文阅读中得到益处。

小说阅读专项

中考要求:

本章在中考中主要考察学生对小说常识的了解情况以及对小说的阅读理解能力、欣赏能力等。

在内容上,对小说这种问题的考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整体把握小说叙述的内容,清理小说的情节。

2.能出不领悟小说的社会内涵,读懂小说所反映的社会主题。3.能对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评价。

4.能联系小说的社会背景,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坛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5.能对小说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多角度的赏析,特别是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比喻句、双关句等在具体语境中的内涵和表达效果。

6.对小说的一些表达技巧,如伏笔句、过渡句、照应句“欧·亨利笔法”等对情节的发展和刻画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能初步分析。

7.能在读懂小说内容,对人物做出分析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对小说情节进行加工,使小说的人物性格和主题多样化。

在能力上,A级,主要考察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概括能力,对文章情感的领悟能力以及对文章语言的欣赏能力。知识点梳理:

一、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运用叙述、描写及各种艺术手法,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多方面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1.人物:①依托于情节 ②正面描写 ③侧面烘托 ④细节描写 2.故事情节: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3.环境描写: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二、能力点

1.整体感知小说内容,把握小说的情节脉络。

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要求学生能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结构并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在叙事上可以运用顺叙、倒叙或插叙。一般来说,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插叙的主要作用是使作者内容丰富、充实,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完整。学生要能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其作用。

2.把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能分析、品味小说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①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必须与文章的内容相结合起来,具体的时间能表现人物的性

格热证和精神风貌。

② 小说的人物形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所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时,还应注意挖

掘人物的深层内涵,体会其所代表的社会群体特征。如《故乡》里的闰土、《范进中举》里的范进等。

③ 能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性正面描写(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和侧面

烘托在刻画人物特征、突出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能扎住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来理 解人物形象的特征(如孔乙己的“站着喝酒“和”和“长衫”);能体会小说细节描写在“以小见大”、塑造人物、突出主题方面的作用。

3.分析环境描写在塑造人物、烘托主题方面的作用。

①社会环境是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交代或暗含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小说的主题与其密切相关;自然环境一般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突出人物的性格,渲染气氛。要学会联系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②理解人物的某一行为在大的环境、背景中有什么样的意义,表现了怎样的精神。

4.体会、理解小说所要表现的主题。

能把握贯穿小说内容的主要线索(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变化等),揭示出“故事”深层的意义,知道作者在弘扬什么、讽刺什么、反思什么;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从中获取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5.理解并表述重要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并对有没的语句进行赏析。

体会含义可从这些角度入手;能联系具体语言环境或上下文,体会句子含义;能联系小说的背景和主题,体会句子含义;从语句的句式特点和修辞手法体会句子含义。

能根据小说内容进行合理联想和想象,如续写、补出人物的话语和心理活动、说说言外之意等等。

能对小说的写作特色进行分析,特别是对文体特色的分析。掌握小说的特点、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对比),掌握巧设悬念、欲扬先抑等叙事技巧;能联系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最作品的内容、写法、主题能做适当的点评。

解题指导

一、整体感知各类题型

1.用短句或句子概括情节。2.概述故事内容。3.局部内容的理解。

二、人物形象分析类题型及答题要点

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 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此类题的答题步骤:

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手法。(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侧面描写)

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出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要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理活动,再到精神品质。分析要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发挥想象,补写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出现问题:缺要素,心理活动不符合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原因分析:

① 答题时随意,补写人物心理活动不符合人物性格。② 不注意联系上下文,忽略了文中人物的潜台词。

此类题的答题方法: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分析人物心理活动过程。

三、环境描写类题型

环境描写:天气、气候、风物、景色 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

4.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5.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6.使主题更为突出。

7.表现一定的新鲜感或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受。

四、理解标题的含义

1.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2.以贯串全文的线索拟题。

3.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实物为题。4.以主要任务为题。5.以特定环境为题。分析标题的注意事项:

① 注意分析标题中的中心语和修饰语的含义。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内容的概括,二是主题的概括。

② 如果小说标题揭示了中心,结合小说结尾就可答出文章中心。

五、关于评价、体验、感悟、启示类问题

这类题往往是考察学生对小说内涵的把握。需要结合自己亲身经历谈体验、感悟等

启示——领悟的道理。(结合人物、主题回答)体验——亲身经历或通过实践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评价——对人、事的看法。

六、关于写法的问题

1.题材与主题的关系。

题材——表现主题的材料,主要包括:人物、环境、事件。

丰富人物性格,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倒叙、插叙的作用。

一般来说,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吸引读者。

插叙是指作者在叙写主要情节时,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插叙的主要作用是使作品内容丰富、充实;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完整;使读者明白某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或了解某一事物的来历;试问扎 根的结构更加紧凑。

3.伏笔——叙述的一种手法。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做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其作用是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4.悬念——使读者所产生的一种关心事件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的一种写作手法,其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第五篇:小说阅读指导

(一)分类:

1、划分角度 小说类型 举例

按篇幅分 长篇小说 《红楼梦》

中篇小说 《人到中年》

短篇小说 《故乡》

微型小说 《德军剩下的东西》

2、按时代分 现代小说 《创业史》

古代小说 《三国演义》

3、按国内外分 中国小说 《上海的早晨》

外国小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4、按内容或方式分 战争小说 《高山下的花环》

言情小说 《在水一方》

侦探小说 《福尔摩斯探案集》

网络小说 《阿D小传》

荒诞小说 《第二十二条军规》

意识流小说 《公共汽车咏叹调》

(二)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是时间的艺术,又是空间的艺术。所谓空间主要是指环境。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活动的特定场所。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社会环境描写,主要作用是揭示时代背景,这些描写能表现出人物性格的时代根源;还有自然环境描写,主要内容有地点、时间、季节、气候及景物,主要作用是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心情,渲染气氛等。例如《故乡》开头描写了故乡萧索、荒凉的景象,交代了“我”回故乡的时间、原因、心情和背景。小说中的景色描写,当然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在景色中渗透了作者的意图,我们要结合故事情节,体会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对准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渲染故事气氛

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在这方面,鲁迅可谓是行家里手。以《药》而言,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比如开头对时令的描写,作者以“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夜是黑沉沉的”……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突出特征:阴暗、凄清,还有几分恐怖,从而渲染了夏喻就义时沉寂而肃杀的气氛。

又如该文结尾一段通过景物描写展现了一幅凄凉的画面:时令虽已是清明,然而天气仍“分外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迭迭”的丛冢;这里没有生机,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这里没有啼鸣的黄莺,只有预兆不祥的乌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所有这些文字,都渲染出了坟场阴冷、悲凉的气氛。

2、烘托人物形象

环境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故而自然环境的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也就是说,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3、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而言。从小说标题可看出,对风雪的描写,自应是自然环境描写的重点。作品中对风雪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确实给人以“风大雪紧”的印象;更重要的是,由于风雪的变化也层层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喝酒御寒,才会在沽酒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摇撼、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巨石顶住大门……直到暗中听到仇人陆谦等人的谈话,林冲才奋起杀敌复仇,在性格上出现了质的飞跃。

又如《荷花淀》中对荷花淀正午风光的那段描写:“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这段文字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而且暗示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将在这清香四溢的环境中展开;不仅如此,对荷花的形象传神、充满寓意的描写,还在暗示着白洋淀妇女的成长前途——粉色的荷花都成了“监视白洋淀”的哨兵,昔日粉妆的女人们,也将成为保卫白洋淀的战士。

4、暗示社会环境

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副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家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

5、深化作品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鲁迅《祝福》的最后一段,通过“我”的感受描写了一个祝福景象:“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在这里,作者拿有钱人的祝福活动和祥林嫂的惨死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一边是鲁四老爷之流兴高采烈地为自己来年好运祝福,一边是被压迫者在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祝福声中惨死在雪地里。这样,就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鲁迅语)鲜明地摆到读者的面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加强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风姿各异,其作用也绝非以上五个方面所能言尽。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和鉴赏小说的自然环境描写,从而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容,感受和领悟艺术之美。

(三)二十世纪十部影响深远的小说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要在文学作品中如梁山好汉般排出个座次来,虽然不乏人炒,但终究当不得真。而要在浩如烟海的二十世纪文学中仅仅挑出“十部小说”,其挂一漏万可想而知。

选出这十部小说的意义正在于让读者通过它们,回想起自己所读过的更多作品”,还望读者能体察这份“意在言外”的苦心,不以作品选择中的“独断”与“偏执”为责。

小说中的中国部分以《亚洲周刊》评选出的“二十世纪小说百强”前十名为准;外国部分则参考了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选编的《世纪之书》及蓝登书屋《世纪文库》编辑组评选的“本世纪一百大英文小说”(台湾王锡璋译),在选择时尽量考虑到已有中译本,且为中国读者所熟悉的作品。

最后,在作品的评述里,采取了较为灵活的方式。这一方面由于编辑的时间与篇幅所限;另一方面,简评的目的也绝不是要编一部“内容提要”大全,而是为了让读者通过兴趣,直接阅读原著。古人所谓“得鱼忘筌”,“见月忘指”。评述只不过是指向月亮的那根手指,真正的光芒来自名著自身“永恒的魅力”。

1、《呐喊》鲁迅

鲁迅无疑是本世纪中国最重要、也最著名的作家与思想家。虽然他的成就远远不止小说,但他第一次被广大中国人所了解的仍然是那篇影响深远的《狂人日记》。从习医到从文,鲁迅完成了从对人的肉体的治疗到灵魂的解剖这一深刻的转换。

《呐喊》这部小说来自于他著名的“铁屋子”的寓言,其中收集了包括《阿Q正传》、《祝福》等一系列广为人知的小说名作。从写作风格上说,鲁迅作为一名思想家,他的小说经历了从自白(《狂人日记》)到写实(《呐喊》)再到寓言(《故事新编》)的不同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鲁迅自己思想成熟与深刻之处。在他后期的作品中,已包涵了许多与现代派大师们(如卡尔维诺、博尔赫斯等)深刻的相通之处。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鲁迅影响最广,最有代表性的小说仍然是这本《呐喊》。

2、《边城》沈从文

作为一名作家,沈从文的创作生涯仿佛是一场“错位的游戏”。20、30年代,当这位“乡下孩子”来到城里,开始自己充满创作激情的文字生涯时。他的许多早期作品却由于不符合当时各种文学流派与圈子的胃口而被某些“文化名流”讥讽和嘲笑。当他走向成熟的作品终于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承认,并“感到自己正在掌握属于我自己的写作方式”时,又被迫搁下了手中的笔,而在另一个自己从未想到的领域里赢得了社会与时代的承认——在今天,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已被公认为是这一领域内的权威著作。

沈从文的“再发现”是在70年代,此后他曾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而他那纯净而明亮的笔触也在消除了“历史的误读”后,向读者呈现出一颗纯朴、宽厚而温和的灵魂。

3、《骆驼祥子》老舍

在今天,人们更多的是从影视或戏剧等改编作品中了解老舍的作品。但作为“京派”作家的代表,老舍小说的真正特色:语言与场景描写,已经不太容易从改编的作品中感受到了。

在小说《骆驼祥子》中,老舍所讲述的似乎仅仅是一个“时代与爱情”悲剧,然而只有真正接触到他的小说后,你才能感觉到老舍作品的魅力之所在:看似平静得甚至单调的叙述里,一幅《清明上河图》般的平民生活画卷在读者眼前缓缓拉开……

对于许多人来说,“名著”似乎是这样一种东西,只需要看看改编的作品、甚至读读教科书里的内容提要就够了。“名著”的悲哀也正在于这里。

4、《传奇》张爱玲

张爱玲自己就是一个传奇:她传奇般的崛起;传奇般的文学生涯;传奇般的衣着打扮与生活方式;传奇般的爱情…… 然而,在她的小说里,一切却又显得那么平常:平平淡淡的家庭;平平淡淡的日子;平平淡淡生活琐事与平平淡淡的小悲小欢。在这一切后边,真正独特的是对世界的感受与用文字把种种感受表达出来的天赋,也就是对语言的感受。

在那个充斥着“鸳鸯蝴蝶”的时代里,张爱玲笔下的故事本来也很容易变成一只只朝不保夕的蝴蝶,然而,当时代的喧哗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散时,张爱玲笔下的那些“小小的”悲欢离合却顽强地闪动着自己美丽的光泽。

1996年,张爱玲在美国去世,她的去世开启了人们尘封了近半个世纪的记忆。张爱玲的作品开始重新出版,在这些来自过去时光的文字,我们再次感受到张爱玲的优美与遗憾——正如她在自己的一部作品序里曾引用的:“此情待可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5、《围城》钱钟书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80年代开始的“钱钟书热”在很大程度上来自钱钟书的这本小说。

作为一名世界级的学者,钱钟书的学术成就在很长时间内仅仅流传在小范围内。

这也正符合他本人所说的,学术本来说是三五“素心人”的事。尽管在他自己所研究的领域内,钱钟书所取得的成就已令人有“高山仰止”之叹,但对于更多中国人来说,“钱钟书”这个名字仍然紧紧地与小说《围城》联系在一起。

假如以小说类型来划分的话,《围城》大概可以划入“文人小说”这一类。书中最突出的是作者机敏的才华、诙谐幽默的描述与随处可见、令人叫绝的比喻。这类小说在中国尚无传统,但熟悉英美文学的读者不难在17、18世纪一些优秀的随笔和散文作品中发现这种令人回味无穷的“知识与智慧”的闪光点。

6、《子夜》茅盾

茅盾的作品以描述“大时代”、“大场景”著称。与二十世纪以来注重心理描写,叙事结构的现代派不同。茅盾创作里所体现的是一种类似于左拉或巴尔扎克式的“古典式雄心”,那就是试图在小说里重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这种“社会百科全书”式的叙事方式,在今天很容易遭到深受“现代风格”影响的读者与研究者的忽略与批评。但作为一部小说而言,茅盾的《子夜》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他自己理想的高度。

在某些时候,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口味跟“时尚”有着莫名其妙的相似之处:

那就是不知什么时候,最“传统”、“古典”的,又会重新流行起来,并被人“解读”出更多的内涵与意义。在那个时候,也许批评家们会找到一个更加有意义的《子夜》来。

7、《台北人》白先勇

在白先勇开始自己的小说写作之前,人们知道得更多的是“高干子弟”、白祟禧的儿子白先勇,在近半个世纪的辛勤笔耕之后,更多的人知道了小说家,《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和《台北人》的作者白先勇。

作为一名作家,白先勇给人最深的印象是他那种直面人生的勇气。虽然由于他自己的生活经历,白先通应该更加了解与熟悉那种“夜夜笙歌”、“醇酒美人”的生活,也描写了不少(如《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但他更加关注的是人性深处与生活表象后面的实质。这种深沉的反思使得白先勇的许多作品中都带有一种悲怆与沉郁的情怀。

也正是这种深度造就了白先勇在当代汉语文学中旁人难以取代的位置。

8、《家》巴金

与许多“专业作家”不同的是,作为作家的巴金首先是一个思想者。就在动笔创作第一篇小说之前,作为“人”的巴金已经痛苦而真诚地对人生、对社会思索和尝试了很多很多……

对于一名作家来说,这种长期而执著的思索为巴金带来了两项别人难以企及的财富:独立与激情。无论是作为作家还是作为人来说,巴金在一生中都从未失去过思想的独立与投入生活的热情。这两项特征体现在作品里,使得巴金的小说既有着深刻的思想性,又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巴金在回顾自己的创作时,曾说过自己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常常会不由自主地随着其中角色的经历而痛苦、高兴,甚至痛哭失声(大意)。

甚至在今天回过头读巴金的小说,许多读者仍然会不由自主地被卷入“情感的漩涡”,巴金小说的感染力由此可见一斑。

9、《呼兰河传》萧红

在文学研究者和文学史家眼里,萧红的才华已是公认的,今天的读者再读萧红的却不太多,这也许与她的早逝有关。对于许多文学研究者来说,萧红的意义在于她展现出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小说家的潜质,这就使得人们不能不更为她自身悲惨的命运而感慨。

即使以文学的眼光而论,萧红短短的一生,也给人们留下了不少可以用“才华横溢”来形容的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以及曾有专家特别推荐的《马伯乐》等等。

10、《老残游记》刘鄂

坦率地说,我不明白这本小说为什么会入选前十名。也许需要在本世纪内创作的白话小说(指传统小说中的“白话小说”一类)里选一个代表,即便如此,也未必没有别的选择。

下载文言文散文小说的阅读指导(实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言文散文小说的阅读指导(实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长小说散文欣赏

    郝市长在这座城市已经有四年了。五年一个任期。他快过期了。为什么这么讽刺的说?因为郝市长在这四年中看了不少“郝事”。记得刚到的第一年,所接待的来宾。这么说吧,反正跟咱们......

    小说之美散文

    人民文学一五年第十期有一段卷首语,编者以犀利的文笔写下:似曾相识的现实,在小说里需尽量生出足够多重的魅性。初步获得成功的写作,是那种令我们惊异于变故时可能的充满戏剧性......

    散文及小说阅读理解(模版)

    杜忠书《乡村一树寂寞红》初中散文阅读 “七里黄泥红树岗,西风果熟一村香。”秋天的下午,阳光暖暖的照着,凉凉的西风吹着,吹皱了一池秋水,吹蓝了明净高远的天空,吹红了一树树的柿......

    文言文翻译指导

    高考文言文翻译解题指导 文言文翻译主观题是一种综合性考查。要求考生既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句意,又能够运用古代汉语字词句式等语言知识和文化常识,比较准确地表达。所以实词(一......

    小说阅读指导教案

    小说阅读指导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一般常识,开阔眼界,掌握阅读小说的一般技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个性化阅读。 2、通过实践训练,感受小说魅力,培养阅读小说的兴趣,提高学......

    散文阅读指导2018

    散文阅读指导 一、散文一般指以下三种: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它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达情感。 2、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或借景......

    哲理散文指导 文档

    【转】散文天空中的绚丽星光 ——哲理散文的写作指导 【写作点津】 哲理散文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是针对作品的形式,而是针对作品的内容而言。通俗地说,通过对社会人生的独特......

    关于母爱的诗歌、散文、小说

    母 亲妈妈总是那么慈祥可亲, 她的眼神像月光一样柔和美丽, 皎洁而又遥远的洒在我的心上, 让人感觉总是那么温心。 母爱是那么博大,,像一轮太阳一直照在儿女的身上,伤心,失意,落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