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内容理解整理[本站推荐]
八年级上册课文要点
一 新闻两则 毛泽东 新闻(消息)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并分析了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的根本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揭示了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它叙议结合,语言精练,详略得当。例如作者在报道中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了一段简短的议论,指出了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的原因。《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报道了解放军解放南阳的消息,概述了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辉煌战绩,反映了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它语言精练、鲜明生动,结构严谨,用词准确,气势磅礴。例如,作者精心用词,运用了很多军事术语,但由于处理得当,读来不仅没有生疏和单调之感,反而觉得很有气势。二 芦花荡 孙犁 小说
《芦花荡》写了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芦花荡里的一则感人故事。文章通过对“老头子”智斗“鬼子”的英雄行为的描写,反映了冀中军民艰苦的斗争生活,乐观勇敢的战斗精神,以及他们崇高的品质,说明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1、文章通过人物的外貌、言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如“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写出了老头子矍铄干练的内在气质;“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则表现出老头子的乐观自信。
2、它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如“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紫色的丝绒”等,不仅渲染了故事的气氛,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也给战斗增添了诗情画意,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三 蜡烛 西蒙诺夫 通讯
《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它以“蜡烛”为线索,写了一位饱受德国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的老妇人,冒着生命危险掩埋烈士的动人事迹,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的战斗友谊,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1、文章用细腻的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展示人物内心世界。老妇人从头至尾没有说过一句话,但对其动作的描写表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对苏联红军战士深沉而强烈的爱以及对失去生命的战士的悲痛与敬意。
2、课文还通过典型的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衬托任务。例如,文中多次对炮火进行描写,为人物设置了一个典型的环境,渲染了当时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氛,也写出了敌人的疯狂,突显了老妇人的临危不惧、不顾个人生死掩埋烈士的感人行为。
四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书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作者雨过借巴特勒上尉让他对所谓“胜利”捧场之机,以书信的形式,痛斥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表达了对中国遭受劫难的同情,同时还充满了对代表东方艺术和亚洲文明的圆明园的赞美之情。
1、作者使用铺陈的手法描绘圆明园的美景,在表达对圆明园的赞美同时,还能唤起人们对圆明园的无限遐思。
2、课文还使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展现主题。如作者将圆明园的富丽堂皇与英法联军对其劫掠焚毁进行对比,将欧洲人的“文明”与中国人的“野蛮”进行对比,表达了强烈的爱憎感情。
3、文章还使用了大量反语,极具讽刺意味。五 亲爱的爸爸妈妈 聂华苓
《亲爱的爸爸妈妈》以“我”的行踪为线索,记叙了作者在南斯拉夫参加的一次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再现了半个世纪前的一段残酷的历史,表达了世界各国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呼声:永远不要有战争了!
1、文章选材得体,详略得当。如选择西德作家与“日本人”来对比,突出主题:要和平,不要战争。引用恰当增强感染力。如标题引自孩子们的呼唤,让人心生对死难者的无比同情。
2、文章语言凝练,意味深长。六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散文
《阿长与<山海经>》 记叙的是一个在作者童年生活中很有影响的人物——阿长。作者紧紧抓住阿长的性格特征来刻画,从两方面来写她的性格。一方面是她让人讨厌、不耐烦的性格;另一方面是让她产生“特殊的敬意”而具有“伟大的神力”的性格:“长毛”的故事和买《山海经》。经过两方面的描述,刻画了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劳动的妇女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
1、课文详略得当,中心突出。文章详写阿长给“我”买《山海经》的事,以此突出她善良热情的性格,而对其他的事则都一笔带过。
2、课文先抑后扬,人物形象刻画逼真、生动。
七 背影 朱自清 纪实散文
《背影》通过对“我”在祖母亡故回家奔丧之后父亲在车站为“我”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
1、本文构思精巧,结构精美。作者通过“背影”,将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组织在一起,反复照应题目,前后呼应,抒发了作者的感情,使文章浑然一体。
2、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文中写回家奔丧,在南京游逛等与主题关系不大的事,一笔带过,而送行过程中买橘写得较详细,写背影,更是特别详细,突出了中心。
3、语言朴实,饱含深情。本文全篇以白描的手法记叙事实,描绘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与思念。八 台阶 李森祥
《台阶》,小说以父亲的儿子为故事的叙述者,通过记叙父亲终年辛苦,积铢累寸,终于造起了九级台阶的新屋,实现了一辈子的心愿的故事,赞美了父亲吃苦耐劳、拼命硬干、坚韧不拔的精神,表达了亿万农民渴望提高生产力,结束农村经济极端落后的状况的心声,回荡着时代召唤的主旋律。
1、线索清晰,选材精当,详略得体。全文以“台阶”命题立意,思路为:回忆旧台阶——父亲觉得台阶低——父亲为建新台阶做准备——建好新台阶感觉到不对劲——人老了,身体垮了。
2、注重细节,生动形象。如新屋造好后,对父亲喜悦之情的刻画:“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写出了父亲内心喜悦却手足无措的样子,与前文的“老实厚道”相呼应。九 老王 杨绛
《老王》本文以“我”和老王的交往为线索,通过记叙生活在最底层的普通人老王的艰辛生活琐事、人生经历,热情歌颂了老王不畏艰辛、任劳任怨、待人忠厚、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寄托了作者对普通劳动人民的同情、敬佩和热爱之情,表达出应以平等和人道主义思想尊重和关心弱者,关注弱者疾苦,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的思想感情。
1、人物形象真实生动,刻画细致感人。对老王的外貌、动作、神态描写,让人产生对老王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怜悯;对“我”细腻的心理描写表达了“我”的感受:自省、愧怍、不安、悲伤、痛楚„„
2、语言朴实自然,充满感情。本文运用朴实简洁的语言以及琐碎平淡的叙事,还人物以真实,这种看似“冷漠”仿佛“他者”的叙述却在不经意间感人至深。十 信客 余秋雨
《信客》本文概述了信客三十年的生平,尤其是写他风尘苦旅,奔波于家乡与上海之间,备尝艰辛,传递两地亲人信物的事迹,褒扬了信客那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的优秀品质。
1、结构严谨,脉络清晰。文章开头由老信客引出年轻信客。并以老信客的命运为暗线,以年轻信客的从业生涯为明线,在文章结尾处两条线索又合在了一起,既突出了重点,又表现了老信客对年轻信客的深远影响。
2、语言质朴而典雅,比喻精辟而畅达。学者散文的风格比较典雅,本文写信客,题材的特点又决定了语言的特点,质朴的人物要用质朴的语言来表述。而一些比喻句一气呵成,又有排比成分,气势十分畅达。十一 中国石拱桥 茅以升 事物说明文
《中国石拱桥》这篇说明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介绍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独特创造和辉煌成就,概述了新中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从而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按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进行说明。
2、语言准确严密,行文灵活。文章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如“大约”“几乎”这些“概数”的运用,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选取赵州桥、卢沟桥这两个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令人信服。十二 桥之美 吴冠中 说明性小品文
《桥之美》这篇课文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我们此前虽感觉美好却又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提高我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1、独特的视觉,新颖的角度。本文以一名画家的标准和眼光来展示桥之美,不仅从桥的历史、结构与形式上体会桥的特点,还从桥与周围环境的搭配上去品味桥的美感,从而揭示了一些美学原则,如讲究对比、变化、和谐等,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作者将自己对桥的喜爱之情融入了文中的描写性语句之中,用词生动、形象、典雅,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极富感染力。十三 苏州园林 叶圣陶
《苏州园林》通过对苏州园林的介绍,突出了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显示了设计者和工匠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1、特征鲜明,结构清晰。本文先总结苏州园林的特点,即“无论站在哪个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总说、分说相结合,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文章结构又显得很清晰。
2、在说明中融入多种表达方式,灵活使用多种说明方法。本文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写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分析原理,使读者在了解苏州园林的特征的同时,也能得到许多有关园林建筑方面的知识。十四 故宫博物院 黄传锡
《故宫博物院》本文按空间顺序,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突出表现了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艺术风格。
1、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故宫博物院,出于综合考虑,选择了“前朝”三大殿的代表太和殿做了详细介绍,略写了中和殿、保和殿和后三宫。有点有面,重点突出。
2、总分结合,以空间为序,结构清晰。本文先概述,然后介绍“前朝”和“内廷”,最后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作综述,再次突出其特点,使文章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十五 说“屏” 陈从周
《说“屏”》本文介绍了屏风的实用功能与艺术装饰功能,对如何使用屏风提出了建议和希望,表达了作者对屏风的喜爱、向往及赞赏之情。
1、角度新颖。本文从一名欣赏者的角度来介绍屏风的功能和如何使用屏风,这样更利于人们了解屏风,在欣赏文章的同时,还学到了有关屏风的知识,而且不觉文章枯燥乏味。
2、引用古诗词。文中多处引用古诗词,如开头引用杜牧《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在诗的意境中再现屏的美,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也表达了作者对屏风的喜爱之情。
十六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把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从具体、生动的物候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物候现象的特征、成因和意义。
1、生动形象,用词典雅。课文开头两段,多处运用拟人手法,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四季风景画。
2、准确严谨,条理清晰。本文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说明文,按逻辑顺序,由浅入深地进行介绍,条理分明,层次清晰。
十七 奇妙的克隆 谈家祯
《奇妙的克隆》一文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由浅入深地讲解了克隆的技术本质及克隆技术的发展和将带来的影响等几个问题,提醒人们要全面地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
1、巧用小标题。课文采用四个小标题,按克隆的含义、克隆实验、克隆的发展、克隆对人类的好处和对克隆的思考的顺序,使全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2、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本文综合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引用等多种说明方法,使深奥的“克隆”技术变得浅显易懂,生动有趣,让人们对“克隆”这种艰深的科学道理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十八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阿西莫夫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文章一开头提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观点,两篇短文围绕此观点而展开。《恐龙无处不在》一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引出板块构造理论,佐证了大陆漂移学说。印证了文章开头提出的观点。《被压扁的沙子》一文用“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的性质和形成原因作为依据,证明了外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两次印证了文章开头提出的观点。
1、以议论为主,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见解新颖。
2、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语言,把事理说得简明透彻。十九 生物入侵者 梅涛
《生物入侵者》本文是一篇介绍关于生物通过自然途径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的事理性说明文。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形成原因、科学界对待其的不同见解和目前世界各国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1、按照逻辑顺序安排组织材料。本文基本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即:引出话题——摆出现象——探讨因果——讨论对策。
2、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说明事物。如“移民”“偷渡者”运用了比喻,而“安家落户”“在劫难逃”“站稳脚跟”等运用了拟人,赋予了各类生物以人的特点,读来生动而富有情趣。二十 落日的幻觉 黄天祥 《落日的幻觉》本文说明了日落时一些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文章从生活写起,在描述日落景观的基础上阐述了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
1、说明顺序条理分明。文章按先描绘日落时各种奇异景象(落日的幻觉),再分析产生幻觉的原因的顺序,从现象到本质,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般规律。
2、运用描写,生动形象地介绍知识。课文在介绍关于落日的科学知识时,涉及了天文、地理、光学等各种专业知识,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将知识剖析得非常透彻。二十一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桃花源记》本文描述了一个作者所憧憬的桃花源世界,一个和谐美好,没有战乱,自食其力的社会。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远离战乱,社会平等,人民安居乐业。
1、内容富有传奇色彩。渔人进入桃花源路途所遇经历之奇;桃花源中人之奇;桃花源“消失”更奇。
2、评议含蓄简约,意蕴无穷。文章仅用320个字,却将一个完整的故事叙述得扣人心弦,语言凝练,又耐人寻味。
3、虚实结合。本文是虚构的故事,却用纪实的笔法,并加入了历史人物刘子骥;桃花源是虚构的,但秦时之乱却是真实的历史。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术才能。二十二 短文两篇》
《陋室铭》一文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一文中作者以具有高洁品质的“莲”自比,婉转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表达了自己志在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操守的情怀。
1、托物言志,立意高远。《陋室铭》托物陋室;颂扬“惟吾德馨”;《爱莲说》以花言志,寄托洁身自好的理想抱负。
2、结构完整,语言凝练。《陋室铭》以“陋室不陋”为行文主线,以骈体成文,句式整齐又不拘一格;《爱莲说》以“爱莲”贯穿全文,语言凝练优美,可谓字字精美,句句深刻。二十三 核舟记
《核舟记》本文细致地介绍了核舟的形状,描述了舟中人物的情态,充分展现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热情洋溢地讴歌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聪敏才智和我过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1、语言平实、洗练,描写细致。如文中摹写舟中人物情状,句句都出自作者审视所得,好无夸饰,逼真而又生动,让人仿佛有亲见“大苏泛赤壁”之感。
2、结构完整,层次清楚。文章采用“总—分—总”的模式,层次清楚,段与段之间联系很紧密。如在第三、四、五自然段,依次描写了船头、船尾、船背,五人雕像以船头的苏轼、黄庭坚、佛印为主,而此三人又以苏轼为主,紧扣“大苏泛赤壁”的主题,重心突出。二十四 大道之行也 《礼记》
《大道之行也》本文表现了作者的大同思想,也就是儒家的仁政,希望天下人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文章多用排比句式。如“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归,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等,句式整齐,节奏分明,而又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
2、层次清楚,有条不紊。文章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从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结并命名为“大同”。全面而又具体地展示了古人关于人类理想社会的构想。二十五 杜甫诗三首 杜甫
《望岳》是杜甫的早起作品,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写景层次分明,“望”字贯穿全诗,哲理深刻,末句言志。
《春望》写于安史之乱被困长安之时,它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反映了诗人热爱家国、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它以景衬情,情注全诗,对仗工整,结构严谨。
《石壕吏》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的战争,希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他又写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这又表明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它寓情于景,采用白描手法,角度新颖,概括含蓄。二十六 三峡 郦道元
《三峡》本文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现了作者热爱河山之情,同时抒发了渔民艰险、痛苦生活的悲悯。
1、构思巧妙。本文在材料安排上匠心独运,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最有特点的季节和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和凄婉美。
2、语言精炼。本文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表现力强,充满生气。
3、描写生动。文章开头大笔勾勒全景:山连,连得“略无阙处”;山高,高到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不见曦月”。在写夏季江水奔腾咆哮时,虚拟一叶扁舟,“朝发白底,暮到江陵”,用路远、时短、行速快衬托出水流的汹涌和湍急。二十七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作者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文章又以感叹结尾,其与谢公(谢灵运)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此文意境优美,结构缜密。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和生动的语言,再现了自然景物中的绮丽风光。全文共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部分则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脉络贯通,层次井然。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文章仅用85个字,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透露了作者借景聊以自慰而又自解的心态。
1、叙事文简义丰,写景富有特色。
2、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二十八 观潮 周密
《观潮》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盛况,将自然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使人受到美的陶冶,赞美了大自然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
1、结构清晰,语言精炼。作者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用语十分简练,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
2、描写生动。作者观潮时看得仔细,眼到耳到。由远及近,点滴不漏;从声到色,从江心到江岸,尽收心中。本文不仅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白描,也十分形象生动。二十九 湖心亭看雪 张岱
《湖心亭看雪》以简洁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在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了他悠远脱俗的闲情雅致。
1、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
2、巧用白描手法。文中用白描能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2、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三十 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以平淡自然的诗句描绘醇美的诗意,抒发了“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的情怀。它用平淡自然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使其和谐统一起来,形成了陶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使至塞上》通过写诗人在出使至塞上的旅途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受排挤而孤独、寂寞、飘零的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陶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英雄本色。其写景艺术十分高超,比喻贴切、生动,细致而逼真地描写了壮丽奇特的塞外风光。
《渡荆门送别》作者通过描绘过荆门时所见到的景色,抒发了深沉的乡情之叹,流露出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它以小见大,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瑰丽,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登岳阳楼(其一)》写了诗人登楼的所见所感,虽是书写到岳阳楼游玩,但心系国家政事,忧国忧民,借登楼谱写了一首爱国诗篇。抒发了作者辗转江湖、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本诗仿效杜甫《登高》笔法,意境宽阔雄伟,苍凉悲壮,是陈与义学杜甫的成功之作。
第二篇:理解课文内容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及设计分析 《索溪峪的‚野‛》一文写作思路清晰,脉络分明,以独特的视角写出了独特的感受。揭示出人与自然相处的简单道理:赋予万物以人性,实现心灵的交融,就能创造出美好和谐的境界。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索溪峪的美,体会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思想情感,并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方法;学生能体会到作者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的写作方法,从而提高理解力、感受力、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认识‚赋、淑、撅、叟、涤‛等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索溪峪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索溪峪的美,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方法。
3、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掌握出现的字词。理解课文内容。难点:领悟课文的写法,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本节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还通过大量图片感受索溪峪的奇丽风光,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新课标还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帮助学生找准切入点——‚野‛,由‚野‛存疑引导学生探究教材,把自主学习贯穿其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引导他们合作、探究。用自己的想象感悟语言,既重‚文本‛,又超‚文本‛。使学生的创新潜能真正得到放飞。
四、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2、资源准备: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欣赏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有许多著名的旅游胜地。你去过张家界吗?又知道那里有个举世闻名的索溪峪吗?(出示课件,欣赏张家界索溪峪的迷人风光,了解索溪峪。)
2、揭示课题:索溪峪的‚野‛
[设计意图:借助课件欣赏索溪峪的风光图片,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文学习的热情。]
(二)、学生预习成果展示。
1、展示课文字词的积累掌握内容。
2、展示课文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情况。
3、学生质疑,小组讨论。
(三)、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抓题眼,引入研读。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野‛在本课是什么意思?(纯天然的野性美)课文通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溪峪的‚野‛?(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连游人也渐渐变得‚野‛起来。)讨论后汇报,师随机板书。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内容,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课件出示讨论问题。使学生情绪变得活泼轻松,营造课堂氛围,学生与作者、作品产生共鸣。]
(四)、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
1、分组研读,交流讨论: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带着问题读课文,画出重点语句,认真想一想,并批注体会,与小组成员交流)
2、全班交流学习效果。(1)赏析‚山是野的。‛(边讲边出示课件)
a、齐读这一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b、赏析句子:‚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 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板书: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胆颤)
c、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觉得害怕。)
d、以索溪峪的山与桂林的山、黄山、泰山、庐山作比较。有感情朗读, 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2)、赏析‚水是野的。‛(出示课件亲眼目睹索溪峪的水‚野‛)a、让我们跟着摄像师的镜头,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
b、赏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十分调皮、可爱。也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c、赛读,读出索溪的趣。
(3)、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游人也‘野’了起来。‛ a、快速朗读,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b、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返朴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朴归真‛?(4)、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多说,尽量发表自己见解。不失时机的出示课件中的图片与重点语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索溪峪的景物特点。读中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五)、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索溪峪的自然美景在作者的描述中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你有哪些收获?(对大自然的赞美,对人与人之间质朴真诚情感的向往。)
师激情:不同的人对同样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这里的山野、水野,这里的野物‚野‛性十足,连来这里游览观景的游人也返朴归真,渐渐变得‚野‛起来。作者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在写景中表达了自己畅游其中的愉快的心情。
2、回放索溪峪的美景图,再次感受它的神奇。[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最后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再次体会‚野‛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一段优美的乐曲练习配乐朗读。
2、把你认为最美的一段抄写在《读书学习笔记》上,并写下读后感,尝试运用先概括再总结的写作方法.[设计意图: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伴随优美的音乐入境的读。通过练笔,学以至用。] 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第三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文内容理解整理
七年级上册课文要点
1、《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这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取象于群山和大海。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2、《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本文记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文章却蕴含着一个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3、《蝉》《贝壳》哲理散文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是女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的驻足观赏,使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5、《童趣》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浮生六记》中的“闲情记趣”一章,本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6、《理想》是诗人流沙河的一首现代哲理诗。这首诗从理想的历史意义、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三个方面告诉人们:人生要有理想,只要树立了理想,并为之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7、《短文两篇》中的《行道树》是由台湾女作家张晓风所作。这篇文章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文中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另一篇文章《第一次真好》,由台湾女作家周素珊所作。文章表达了作者的感悟: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当然,作者所说的第一次,都是有益身心的第一次。
8、《人生寓言》的作者是周国平。其中《白兔和月亮》告诉人们: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落难的王子》通过王子的经历又告诉人们: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9、《我的信念》的作者是波兰著名科学家玛丽·居里(即居里夫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阐述了一个位科学工作者应当具备三个方面的品质。其一,科学工作的宗旨是探讨真理,而不是“谋求物质上的利益。”其二,科学工作需要自由,需要宁静,需要时间。其三,科学研究需要献身精神。其中献身精神是全文的核心。也是居里夫人思想品质的根本。
10、《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之一。课文所选的十则,有的谈学习方法,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的谈学习态度,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还有变修身做人的,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11、《春》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是朱自清,字佩弦,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等。在《春》中,作者按照盼春、绘春和赞春的思路来结构全文。在绘春部分,依次描绘了五幅美丽的图画,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最后运用比喻,突出了春天新、美、力的特征。
12、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等。《济南的冬天》一文,开篇就以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济南无风、无雾(响晴),无毒日(温晴)的宝地特点,然后,从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不结冰的水三个方面写了济南的冬天。表达了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13、《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文章充满了浪漫色彩。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给人的感觉似乎是要到山中寻访一位朋友,原来是古桥、古树等自然界的朋友。然后通过与这些朋友互拆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4、《秋天》这首诗,选自诗人、评论家何其芳的《预言》。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由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和少女思恋图组成。
15、古代诗歌五首分别出自汉乐府、唐诗(五律、七律)、宋词和元曲。第一首《观沧海》由东汉政治家、军事家曹操所作,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表现了诗人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第二首《次北固山下》由唐代诗人王湾所作,作者通过对江南残冬早春景象新鲜而又精致的描绘,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水乡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第三首《钱塘湖春行》由唐代大诗人,晚年又叫香山居士的白居易所作。这首诗通过抓住环境和季节特征,选取典型景物描绘了钱塘湖的早春风光,抒发了作者的喜悦心情。第四首《西江月》由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所作。这首词通过描写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了作者的闲适心情。词的上片写景其实是烘托,下片写避雨才是本意所在,也是词的意趣所在。第五首《天净沙·秋思》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马致远所作。天净沙是曲牌名。这支“曲”通过九个具有明显深秋色彩的互不相干的事物(前三句所写景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通过相互映衬达到情景妙合无痕的效果,真切地表达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16、《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吟”是古典诗歌的和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本文先通过几个疑问句启发人们和作者一起去想像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17、《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在结构上,全文运用了总分总的关系。
18、《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选自他的作品《昆虫的故事》(《昆虫记》),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19、《月球上的足迹》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登月的全过程。文章从“准备、登月、升空、返航”四个方面按时间顺序作了记叙。这是一篇饶有兴味的科普小品。全文写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吸引人。20、《山市》选自《聊斋志异》(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市,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本文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全过程,描述了山市的美景。
21、《风筝》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他在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发表了代表作《阿Q正传》。鲁迅的作品集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坟》《三闲集》《而已集》等。本文以“风筝”为线索,围绕“风筝”叙写了封建教育思想对儿童精神上的压制,表现了作者的自我剖析精神和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
22、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通过“查问木雕——赠送木雕——取回木雕”几个情节,表现了一家人不同的心态,并提出疑问:要木雕还是要友情。要不要取回木雕是整个事件的高潮和矛盾的焦点。
23、《散步》以时间顺序叙写散步的过程,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动人的画面。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昭示中年人应肩负起承前启后的责任,给人以深刻启示。
24、诗两首。《金色花》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展开三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寄寓了母子情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2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选自南朝宋时刘义庆组织人员编写的《世说新语》,它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全书共8卷,分为德行、言语、文学、政事等36门。本文编入“言语”门。通过谢太傅一家雪后赏景的故事,对才女谢道韫给予了有力的赞赏。谢朗的诗形象地写出了雪落的颜色和姿态;而谢道韫的诗在追求形似的同时,更注重了神似,有深刻的意象。《陈太丘与友期》记陈记七岁时的故事,表现了他的聪慧,但主要是写了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和“无礼”为全篇核心。
26、《皇帝的新装》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初期创作的童话作品。本文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27、《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象,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静夜》在写法和风格上和《天上的街市》很相似,都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转而进入想象的世界,收尾出人意料,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和向往。这首诗立足“静夜”,描绘月光、松树、疏星等景物,展开联想,有一位鲛人在天河岸边对着月夜无声地流下了珍珠泪。寄托诗人的失望情绪,隐含对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8、《女娲造人》以时间为序,记叙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文中处处充满了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文章从“影子”“萤火虫”对盲孩子的关爱、帮助中,启示我们都应该来关爱弱者,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30、伊索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对盲目自高自大的赫耳墨斯进行了讽刺,告诉我们要重视事物的本质,不能爱慕虚荣;另一则《蚊子和狮子》则提醒我们,取得成绩后不要骄傲自满,得意忘形。《智子疑邻》提醒我们不能根据亲疏远近去判断人和事情,不能心存偏见。《塞翁失马》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第四篇:人教八年级上册《背影》
讲课稿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我是来自西安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四班的付丹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文章《背影》。
一、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拍照吧,那老师想问问大家一般喜欢拍正面还是背面呢?嗯,老师听到了,大多数同学都喜欢拍正面,极少有人拍背面。其实啊,许多作家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也像大家这样常作正面描写,可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给父爱“定格”时,却别具匠心地“摄下”了父亲的背影,就是这个背影,几十年来感动了无数读者,令许多人泪湿衣衫,那作者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看到背影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个背影呢?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板书:“背影朱自清”PPT①
二、作者简介
说到朱自清,在学习《春》的时候已经向大家介绍了朱自清,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好吗?(PPT②)很好,看来大家掌握的不错,接下来请同学们朗读一下老师PPT上的内容(PPT③),了解一下本文的写作背景。
板书:作者及写作背景
上节课老师已经布置过课前预习的作业,那老师来做一个小小的检查,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读一下老师准备的生字词呢?(PPT④)好,这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吧,(板书:生字词)这位同学读的非常准确,可见同学们课前的预习工作做的很到位,(PPT④)同学们可以对照幻灯片,看看自己的注音是否正确,另外,老师还准备了一些新词的解释(PPT⑤),同学们可以参照课文下的注释去掌握一下。
三、划分层次
老师已经把文章的段落层次划分好了(PPT⑥),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标注一下,便于大家更好的理解文章。大家都标完了吧。
四、整体感知
下面请同学们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合作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PPT⑦),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写谁?反应的主题是什么?给同学们三分钟时间讨论。
板书:整体感知
老师看到大多数小组已经讨论完成,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对,以背影为线索,(PPT⑦)板书:背影,主要写谁?(PPT⑦)我的父亲,板书:父亲,那反映的主题是什么呢?(PPT⑦)对,父爱,板书:父爱
文章以背影为线索,那背影一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给同学们五分钟时间快速默读文章并找出描写背影的语句。
(下去转)嗯,老师看到大多数同学都已经完成了,文中一共几次写背影啊,四次啊,大家回答的很正确,看来大家读的很认真,哪位同学能说说第一次写背影在什么地方?
这位同学说第一次是第1自然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PPT⑧)那我们这里概括一下,就是:怀念父亲,惦记背影,板书:怀念父亲,点出背影;好,那这次写背影,有什么作用呢?对,开篇点题“背影”,还有呢?对,这句话引发我们思考:为什么与父亲不相见都二年余了,作者还是不能忘记父亲的背影呢?这样,就引导我们继续读下去,是吗?
那我们接着找,第二次是在哪里写到父亲的背影啊?对,第6自然段,这次呢,是写父亲为自己买橘子的时候,然后作者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详细的刻画,对吗?(PPT⑧)那我们概括一下,即望父买橘,刻画背影,板书: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第三次在哪里呢,对,还是这一段,这一段最后“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是吗?(PPT⑧)这一次可以说是怎么样?父子分手,惜别背影,板书: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最后一次呢,最后一次是在哪里?对,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PPT⑧)也就是: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板书: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五、重点分析
文中四次描写背影的语句我们都已经找出来了,可是作者花最多笔墨写的,是买橘子时父亲的背影,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的背影到底写了什么。(PPT⑨)
下面请这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下,其他同学认真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刻画背影的。板书:望父买橘
这位同学朗读的很有感情,节奏也把我的很好,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这是不是写父亲的穿着:黑、深青;布。看到父亲的穿着,老师想知道作者当时穿的是什么衣服啊?(紫毛大衣)把好的留给儿子,可以看出父亲对儿子非常疼爱。同时,父亲自己的穿戴也说明,怎么样?──家境不好,心情忧伤,而且在这样的情况下,父亲还为我买橘子,是不是更加突出父爱的崇高啊。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这是不是写父亲走路的姿势啊,对;“蹒跚”是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父亲不是瘸子啊,他走路的姿势为何是蹒跚呢?因为父亲肥胖体衰,所以步履艰难,烘托出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是不是写父亲爬月台的动作啊,首先“探”字写出了父亲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是写手的动作,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时吃力的样子;“缩”是写脚的动作,表现了父亲的年老体衰,动作迟缓,不可能像年轻人那样灵活,一撑即上;“向左微倾”是写身体的动作,一是右手支撑有力,二是因为要把右脚跨上月台有困难,要借助身子的倾斜。
那这一整段通过父亲的穿着、走路的姿势以及爬月台时艰难的动作这一系列的形象刻画都能看出父亲买橘子的过程非常艰难,既然买橘子的过程这么艰难,(PPT⑩)父亲为何还要坚持去买这橘子呢?这位同学说:橘,有吉的谐音,里面包含了父亲对儿子的希望,希望儿子能够平平安安;还有同学说是因为父亲担心儿子路上口渴,橘子可以为儿子解渴。嗯,同学们都说的很有道理,其实不管怎么说父亲买橘子是不是都是为了儿子,因为他疼爱自己的儿子。
六、拓展延伸
(PPT11)父母爱子女之心无微不至,本文以小见大,将父母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挚爱全部凝聚在这个背影里,读了本文,你会想到父母平时对自己的许多爱了吧,其实所有的亲情之爱都是感人的,也许你承受着却没有发觉,也许你失去了才觉珍贵。接下来,老师为大家播放一个短片。播放短片
七、小结
短片看完了,相信每位同学都有很深的感触。(PPT12)其实父母的爱很平常,也很实在: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也许只是一句叮咛,也许只是早餐时装在你书包里的一盒牛奶„„但父母的爱也很伟大,值得我们去感恩。大家不妨试着在父母疲倦时端上一杯热茶,在餐桌上给他们夹一次菜,在他们工作之余给他们捶捶背、揉揉肩„„
用心观察他们的反应,用笔记下你们的感受。
八、布置作业(PPT13)
①找出文中父亲所说的话,这些简单的话语包含着父亲怎样的深情?
②写一篇500字的小短文,记述你和你父母之间让你感动的一件事。
第五篇:人教一年级语文上册按课文内容填空
新人版语文一年级上按课文内容填空
姓名
(一)金木水火土
五,金木水 土。
天 地分上 下,日 月 照今古。
(二)对韵歌
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
(三)秋天
天 气凉了,树叶黄了,一 片片叶 子 从树上 v 落下来。
天 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 大 雁往南飞,一会 儿 排成个 人 字,一会 儿 排成个 一 字。
啊!秋 天来 了!
四、小小的船
弯弯的 月 儿 小 小 的船,小 的船 儿 两 头 尖。
我在 小 的船 里 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 天。
五、江南
江南 可 采莲,莲叶何 田 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 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六、四季
雪 人 大 肚 子 一 挺,他顽皮地说:“我就 是 冬 天。”
七、日积月累
一 年之计在于春,一 日 之计在于晨。一 寸光阴 一 寸金,寸
金难买寸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