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文中的音乐描写
诗文中的音乐描写
描写音乐,可以使用逼真的拟声词。
《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描摹大弦的浊杂粗重,“切切”描摹小弦的轻悠委婉,“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间关是鸟的婉转叫声,这里用来模拟琵琶声的婉转悦耳,幽咽是人低泣声,这里用来模拟琵琶声的低沉冷涩。
也可以使用贴切的比喻。
如 《琵琶行》中以“银瓶乍破水浆迸“比喻音乐的突发激烈,以”铁骑突出刀枪鸣” 比喻音乐的清脆尖锐,以“四弦一声如裂帛”的“裂帛”来比喻乐声在高潮中戛然而止的急促和激越。李贺《李凭箜篌引》中“昆山玉碎凤凰叫”,昆山玉碎比喻音乐乍起时的高亢清脆,凤凰叫比喻乐声的清亮幽怨;李白的《听蜀僧睿弹琴》“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万壑松”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的铿锵有力。这种“以声喻声”“以声类声”,能达到让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艺术效果。
描写音乐,还可以采用通感的修辞手法。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也叫移觉。最典型的莫过于刘鹗《老残游记》中王小玉说书一段。王小玉初唱时,人们听来“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作者将获得美妙歌声的听觉转化为“熨过”“伏贴”的感觉和吃了人参果而畅快的味觉;王小玉“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把王小玉的歌声转换成视觉形象,抛入天际的钢丝的形象让人感觉到了歌声的尖细而高亢。“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也是用视觉形象把旋律的跌宕起伏,歌声的千回百转表现出来。这两个例子是赋声以形的通感。王小玉唱到高潮时,“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从视觉的角度写听觉,不仅有烟火之形,还有绚烂之色,把歌者声形色兼备的高超技艺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李贺《李凭箜篌引》中“芙蓉泣露香兰笑”,诗人用露滴残荷的形象(“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盛开如笑靥的兰花(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神奇构思,真是形神兼备。以感觉写感觉的通感修辞手法调动了听众的所有感官,让他们潜心投入到欣赏这天籁之音的意境当中。
在手法上,描写音乐,还可以展开联想想象,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多彩音乐世界。
如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 》中“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湘水女神鼓瑟,曲声袅袅,动人心弦.它吸引了名叫冯夷的水神,使他忍不住在水上跳起舞来.。这些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通过奇瑰的景象把音乐的强大魅力表现出来,的确是描写音乐的佳作。最典型的要数李贺《李凭箜篌引》。这首描写箜篌乐声的诗歌通篇充满奇异的想象,不仅有被音乐打动而触动愁怀的江娥和素女,还有正在听得入迷竟然忘记补天,导致石破天惊,秋雨倾泻的女娲;更有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的老鱼和瘦蛟,甚至有劳累不堪,听乐而忘眠的吴刚和任凭深夜的露水把皮毛浸湿也不肯离去的玉兔。试想,作者如果没有超凡脱俗的想象力,如何写得出如此瑰丽奇幻的妙境?读者如果不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如何能体会这天上人间难得的飘飘仙乐?作者在创作上独辟蹊径,带给读者独特的审美享受。
描写音乐,可以正面描写,还可以侧面烘托。用听众的反映来体现音乐的艺术魅力。《琵琶行》中“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主人忘归客人不发都是因为深深地被音乐吸引。琵琶女第二次演奏结束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绕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这可以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作者认为“如听仙乐耳暂明”。琵琶女第三次演奏后,用“满座重闻皆掩泣” 从面上写出音乐感人至深的力量;用“江州司马青衫湿”从点上写出音乐能引起诗人情感上的共鸣,让诗人情不自禁感慨万千,泣涕唏嘘。笔者认为,从侧面烘托音乐的感染力比正面描摹乐声更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这种艺术上的空白更能让读者回味无穷。这可与《省试湘灵鼓瑟》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无定法,除了上述技巧外,还可以从音乐的抑扬顿挫、高低急徐的角度描写音乐。《琵琶行》和《明湖居听书》都写出了音乐歌声从低到高,从舒缓到急促,并在高潮后戛然而止的跌宕起伏的过程。
高明的文学家就如同高明的乐师,他们以语言为琴瑟,懂得在恰切的时机,使用恰当的技巧拨动读者内心深处的琴弦,让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给我们如听仙乐,如遇知音绝妙感觉和审美享受,发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的感慨。
诗词乐韵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禅,起座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听 蜀 僧
弹琴
李 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墓,秋云暗几重。
赠 花 卿 杜 甫
锦城丝管自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明湖居听书 《老残游记》
“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第二篇:描写西湖的诗文[定稿]
描写西湖的诗文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秋山
杨万里
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乌桕与丹枫。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好事近西湖
辛弃疾
日日过西湖,冷浸一天寒玉。山色虽言如画,想画时难邈。前弦后管夹歌钟,才断又重续。相次藕花开也,几兰舟飞逐。
湖上
宋濂
为爱湖光好,一步一长吟。黄莺见人至,飞起度湖阴。
题西湖钓艇图
唐寅
三十年来一钓竿,几曾叉手揖高官? 茅柴白酒芦花被,明月西湖何处滩?
入武林
张煌言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他日素车东渐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以上诗词选自《西湖诗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钱唐湖石记
白居易
钱唐湖一名上湖,周回三十里,北有石函,南有笕。凡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溉十五余顷;每一复时,可溉五十余顷,先须别选公勤军吏二人:一人立于田次,一人立于湖次,与本所由田户据顷亩,定日时,量尺寸,节限而放之。若岁旱,百姓请水,须令经州陈状刺史,自便押帖所由,即日与水。若待状入司,符下县,县帖乡,乡差所由,动经旬曰,虽得水,而旱田苗无所及也。
大抵此州春多雨,夏秋多旱,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即濒湖千余顷田无凶年矣。自钱唐至盐官界应溉夹官河田,须放湖入河,从河入田。准盐铁使旧法,又须先量河水浅深,待溉田毕,却还本水尺寸,往往旱甚。即湖水不充,今年修筑湖堤,高加数尺,水亦随加,即不啻足矣;脱或不足,即更决临平湖,添注官河,又有余矣。
俗云:“决放湖水,不利钱唐县官。”县官多假他词以惑刺史。或云“鱼龙无所托”,或云“茭菱先其利”。且鱼龙与生民之命孰急,茭菱与稻粱之利孰多,断可知矣。又云“放湖即郭内六井无水”,亦妄也。且湖底高,井管低,湖中又有泉数十眼,湖耗则泉涌,虽尽竭湖水,而泉用有余。况前后放湖,终不至竭,而云“井无水”,谬矣。其郭中六井,李泌相公典郡日所作,甚利于人,与湖相通,中有阴窦,往往堙塞,亦宜数察而通理之,则虽大旱而井水常足。
湖中有无税田约十数顷,湖浅则田出,湖深则田没。田户多与所由计会,盗泄湖水以利私田。其石函南笕并诸小笕闼,非浇田时并须封闭筑塞,数令巡检,小有漏泄,罪责所由,即无盗泄之弊矣。又若霖雨三日已上,即往往堤决,须所由巡守预为之防。其笕之南旧有缺岸,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予在郡三年,仍岁逢旱,湖之利害,尽究其由。恐来者要知,故书于石;欲读者易晓,故不文其言。长庆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记。
西湖七月半
张岱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还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擦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湖心泛月记
林纾
杭人佞佛,以六月十九日为佛诞。先一日,阖城士女皆夜出,进香于三竺诸寺。有司不能禁,留涌金门待之。
余食既,同陈氏二生,霞轩、诒孙亦出城荡舟,为湖游。霞轩能洞箫,遂以箫从。
月上吴山,雾霭溟,截然划湖之半。幽火明灭相间,约丈许者六七处,画船也。洞箫于中流发声,声微细,受风若咽,而悄哀怨,湖山触之,仿佛若中秋。气雾消,月中湖水纯碧,舟沿白堤止焉。余登锦带桥,霞轩乃吹箫背月而行。入柳阴中,堤柳蓊郁为黑影,柳断处乃见月。霞轩著白袷衫,立月中。凉蝉触箫,警而群噪。夜景澄澈,画船经堤下者,咸止而听,有歌而和者。诒孙顾余此赤壁之续也。
余读东坡夜泛西湖五绝句,景物凄黯,忆南宋以前,湖面尚萧寥,恨赤壁之箫弗集于此。然则今夜之游,余固未袭东坡耳。夫以湖山遭幽人踪迹,往往而类。安知百余年后,不有袭我者,宁能责之袭东坡也。
天明入城,二生趣余急为之记。
第三篇:有关描写老师优美诗文
作为一枚绿叶
常为别人骄傲自豪。在您的一生中
只有奉献
没有索取
把美好的青春
献给盛开的花儿
把金色的年华
献给香甜的果实
作为一枚绿叶
常为别人抒情赞美
在您的一生中
只有拼搏
没有消沉
笑迎日出日落
伴陪花香鸟语
沐浴风风雨雨
抗击雷电侵袭
作为一枚绿叶
常为别人舞高歌
在您的一生中
只有浪漫潇洒
没有悲观叹息
在凉爽的秋风中
扑向根的怀抱
在金色的阳光下
让向日葵个个向阳
绿叶
园丁
园丁
绿叶
第四篇:观中经典诗文诵读方案
观音垱中学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使学生从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从而提高品德修养,养成健全人格。其中要求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达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初中阶段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可以为我们的下一代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创造真正的优质教育环境。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产生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可以逐渐培养孩子的仁义敦厚而高尚的人格品德,开启孩子的创新思维,从而奠定孩子一生中具有高远智慧和优秀人格秉性的基础,这正是养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诵读经典,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开阔视野,丰富语言储备,促进知识更新,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传承中华灿烂文化。
2、通过诵读经典,陶冶高尚情操,养成健全人格,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爱国情感,树立远大志向,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3、通过诵读经典,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亲近经典诗文的理念,以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激发学生一生对经典文化的向往。
4、通过诵读经典,促进学生提高记忆能力,积淀经典文化。记忆力是可以通过锻炼开发而不断提高的。让学生大量诵读千古美文,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可以培养记忆能力,积淀经典文化。
三、活动方式
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学生的终身负责,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开展“诵读中华经典、营造书香环境”的读书活动,要精心组织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通过诵、背、书、唱、演、画等形式,把诵读中华经典诗文活动渗透到校园生活之中,愉悦学生的稚嫩心灵,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
1、开发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制定诵读方案,选择诵读内容,每周专门开设1节经典诵读课。各年级有所侧重,七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经典诵读的兴趣和习惯,八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和能力,九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经典诵读的创造性。
2、定期展示诵读成果。学校对各班学生的诵读成果进行各类展评,评选 “中华经典诵读小明星”、“中华经典诵读优秀班级”、“中华经典诵读优秀指导教师”、“中华经典诵读优秀家长”,既促进了经典诵读的经验交流、体验共享,又促进学生古诗文诵读活动的蓬勃发展。
3、开展师生共读活动。鼓励教师与学生共阅一本书,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通过书信往来、课余聊天、网络对话、查阅笔记等形式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发现学生阅读中的实际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或寻找学生阅读中的闪光之处,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体会阅读的快乐。
4、开展课前一吟活动。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学生见缝插针,积少成多。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引导学生熟读成诵。
5、举行知识竞赛。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举办擂台赛,激发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热情。擂台赛的内容可以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可以是诗句接龙,也可以是你问我答,或者是对诗竞赛,或者是其他各种古诗方面的游戏。
6、举行阅读欣赏竞赛。每学年举行一次古诗文阅读欣赏竞赛,出一定数量的古诗文阅读欣赏题,以竞赛促使学生扩大古诗文的诵读量,提高鉴赏能力。
四、活动过程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初中三个学年,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经典诗文诵读工程”。诵读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标准、教材规定篇目以及校本课程中的推荐篇目和学生的互荐篇目。七年级:创设经典诗文情境,营造传统文化氛围,诱导学生积极投身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定期开展朗诵比赛、背诵大赛、故事会、手抄报评比、古诗文诵读先进班级评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和习惯,使古诗文诵读活动保质保量。
八年级:深化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举办经典背诵擂台赛、经典文化知识大赛,既有趣味,又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每个班级开辟“诗园”园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开展主题诵读报告会,引导学生交流诵读体会。在各种活动中,指导诵读方法,提高诵读能力。
九年级:指导学生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可以开展“我与经典有约”征文大赛、读书明星评比,以及合唱、诵读表演、相声、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指导学生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来演绎经典诗文,培养阅读的创造性。
五、活动措施
(一)努力做到三个结合:
1、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校内主要由班主任、语文教师和班干负责,每天用一定的时间开展阅读活动;校外主要由家长负责,指导和督促学生的诵读。倡导家长积极参与“父母孩子共读好书”活动。以此为学生的诵读活动创造良好的氛围,同时提高家长的人文素养,推动社会的进步。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紧密地结合起来,加强课内外阅读的横向联系。通过课内阅读指点方法,培养兴趣,激发热情,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外涉猎更宽阔的阅读领域。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就适时介绍一些与课内阅读相适应的品位高、对学生有益的书刊,诸如《朱自清散文选》、《呐喊》、《散文选刊》、《读者》、《青年文摘》等,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语言、把握艺术的构思、辨析人性的美丑善恶,学会对作品进行剖析和评价,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全面提高鉴赏能力。
3、推荐与自选相结合。教育部推荐了初中阶段必读书目,《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了背诵古诗的篇目,教材规定了要求背诵的经典诗词、文言文和现代文。另外教师可以从诸子百家的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经典中选择适宜学生诵读的内容,指导学生阅读。由于学生的个性、情感、生活经历、兴趣爱好、语文经验各不相同,他们选择课外的经典诗文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书目和互荐书目,指导阅读欣赏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适合自己水平的阅读。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的思想自由灵活地徜徉在学海与书山之中。
(二)科学进行活动评价:
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班级和学校三个层次的活动水准进行评价,评价中注重多角度、多层面、多主体。通过评价对阅读活动进行监控和调节。
1、制定学生诵读比赛细则。教科处制定各类比赛的评分细则,有些比赛中还可采用评委现场打分和点评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对获奖学生给予相应的表彰,并将其成绩记入素质教育报告书中。
2、制定学生诵读先进班级评比细则。教务处制定先进班级评比细则,从班级学生参与诵读的人数、诵读的数量、活动组织情况、参与比赛的获奖人次、等第等诸多方面进行评价。这样,既促进了班级和教师认真组织和指导学生参与活动,又引导班级和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制定学校诵读活动评估细则。教务处从全校学生参与诵读人数、投入诵读的时间、诵读的范围和内容、方法和习惯、认知与体验等诸多方面,制定评估细则。通过观察、坐谈和阅卷等多种方式进行调查,对学校组织诵读活动的质量进行评估,积累经验,改进不足。
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推荐篇目
一、启蒙经典(共3篇)
1.《老子》(《道德经》)2.《三字经》 3.《弟子规》
二、四书五经
1.《大学》(第1章)2.《中庸》(第4、20、22、24章)
3.《论语》(10篇)
⑴《学而·学而时习之云章》(第1、4、6、14、15、16章)
⑵《为政·为政以德七章》(第1、4、11、15、17、19、20章)
⑶《里仁·里仁为美九章》(第1、5、8、9、10、14、17、24、25章)⑷《雍也·乐水乐山四章》(第18、20、23、30章)
⑸《述而·志于道八章》(第3、6、8、12、16、22、34、37章)
⑹《泰佰·任重道远三章》(第5、7、10章)
⑺《子罕·仁者不忧七章》(第4、17、18、19、23、28、29章)
⑻《颜渊·成人之美五章》(第4、16、19、22、24章)
⑼《子路·和而不同九章》(第6、16、17、19、21、23、24、26、27章)⑽《宪问·修己以安百姓十章》(第2、3、4、24、27、28、30、34、35、42章)
4.《孟子》(6篇)
⑴《公孙丑上·论浩然之气二章》(第2、6章)
⑵《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一章》(第2章)
⑶(离数上·得民心者得天下二章)(第9、10章)
⑷《告子上·舍生取义四章》(第8、10章)
⑸《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三章》(第14、19、24章)
⑹《尽心下·尽信(书)不如无(书)二章》(第3、31章)
5.《周易·泰》
6.《尚书·盘庚上》
7.《诗经》(6篇)
⑴《击鼓》⑵《子矜》⑶《鸡鸣》⑷《七月》⑸《何草不黄》⑹《无衣》
8.《礼记》(3篇)
⑴《敖不可长》⑵《不食嗟来之食》⑶《学记·教学为先》
9.《左传》(2篇)
⑴《左传·僖公五年》⑵《烛之武退秦师》
三、神话故事(5篇)
1.《精卫填海》(《山海经》)2.《夸父逐日》(《山海经》)3.《鲧禹治水》(《山海经》)4.《女娲补天》(《山海经》)5.《嫦娥奔月》(《山海经》)
四、寓言故事(10篇)
1.《画蛇添足》(《战国策》)2.《狐假虎威》(《战国策》)3.《拔苗助长》(《孟子》)4.《鹬蚌相争》(《战国策》)5.《自相矛盾》(《韩非子》)6.《愚公移山》(《列子》)7.《螳螂捕蝉》(《说苑》)8.《卖椟还珠》(《韩非子》)9.《曾子杀猪》(《韩非子》)10.《朝三
暮四》(《庄子》)
五、经典诗词(30首)
1.《国殇》(屈原)2.《古诗十九首》3.《怨歌行》(曹植)4.《短歌行 对酒当歌》(曹操)5.《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陶渊明)
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7.《将进酒》李白8.《水槛遣心二首》(杜甫)9.《长恨歌》(白居易)10.《致酒行》(李贺)11.《春江花月夜》(张若虚)12.《书愤》(陆游)
13.《正气歌》(文天祥)14.《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李白)15.《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李煜)16.《踏莎行》(欧阳修)
17.《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18.《定** 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19.《苏幕遮》(范仲淹)
20.《江城子》(贺铸)21.《少年游》(周邦彦)22.《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23.《踏莎行》(秦观)24.《鹊踏枝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25.《声声慢》(李清照)26.《扬州慢》姜夔27.《虞美人
听雨》(蒋捷)28.《青玉案 元夕》(辛弃疾)29.《满江红》(岳飞)30.《采桑子 谁翻乐府凄凉曲》(纳兰性德)
六、古典散文诵读(20篇)
1.《谏太宗十思疏》(唐 魏征)2.《阿房宫赋》(唐 杜牧)3.《滕王阁序》(唐 王勃)4.《别赋》(南北朝 江淹)5.《过秦论》(西汉
贾谊)6.《离骚》(战国 屈原)7.《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宋 苏轼)8.《修竹篇序》(唐 陈子昂)
9.《孟母戒子》(韩愈)10.《孙权劝学》(司马光)11.《少年中国说》(三、四稿)(清·梁启超)12.《人生的真义》(陈独秀)
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14.《可爱的中国》(节选)(方志敏)
15.《听听那冷雨》(余光中)16.《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17.《掌心化雪》(鲍尔吉·原野)18.《匆匆》(朱自清)19.《乌篷船》(周作人)20.《字缘》(董桥)
七、小说推荐阅读(10部)
1.《三国演义》(罗贯中)2.《聊斋志异》(蒲松龄)3.《儒林外史》(吴敬梓)4.《岳飞传》(邓广铭)5.《杨家将》(熊大木)6.《骆驼祥子》(老舍)7.《子夜》(茅盾)8.《青春之歌》(杨沫)9.《红岩》(杨益言 罗广斌)
10.《平凡的世界》(路遥)
第五篇:诗文
赠范晔诗
陆凯(南朝宋代文学家)折花逢驿使,寄予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增一枝春。
人日思归
薛道衡(北朝至隋朝著名诗人)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咏鹅
骆宾王(唐代诗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唐初著名诗人)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渡汉江
宋之问(唐代诗人)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咏柳
贺知章(唐代)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登鹳雀楼
王之涣(字季陵,盛唐著名诗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过故人庄
孟浩然(唐著名诗人)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渡浙江问舟中人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从军行
(一)王昌龄(字少伯,唐著名诗人)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
(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
(三)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四)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林终南望馀雪 祖咏(唐)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山居秋暝
王维(字摩诘,唐著名诗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木兰柴
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栾家濑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白石滩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田园乐
(一)凄凄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田园乐
(二)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沈子福归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静夜思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伟大诗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横江词
(一)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横江词
(二)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不可行!“
秋浦歌
(一)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秋浦歌
(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
贾舍人至即游洞庭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夜下征虏亭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忆东山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越女词
(一)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越女词
(二)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落,白云愁色满苍梧。
哭宣城善酿纪叟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长干曲
(一)崔颢(唐诗人)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长干曲
(二)“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凉州词
王翰(唐诗人)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清溪泛舟
张旭(字伯高,唐著名书法家。他的草书很有名气)
旅人倚征棹,薄暮起劳歌。笑揽清溪月,清辉不厌多。
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近日对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山中留客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唐诗人)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临窗乱月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霁雪
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塞上曲
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
塞下曲
汉将归来虏塞空,旌旗初下玉关东。高蹄战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
别董大
高适(唐著名诗人,擅长写边塞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听张立本女吟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字文房,唐诗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茱萸湾
荒凉野店绝,迢递人烟远。苍苍古木中,多是隋家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