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徽县发改委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要点
徽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〇〇九年工作总结
及二〇一〇年工作要点
200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指导和县直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配合下,我委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为己任,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保障民生为宗旨,以项目建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为重点,以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为目的,坚持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灾后恢复重建两手抓,充分发挥宏观经济综合管理与协调服务职能,谋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狠抓各项工作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一、二〇〇九年的主要工作
(一)认真组织实施“十一五”规划,精心抓好年度计划落实。2009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年初,我委对上年度经济运行情况认真分析,对发展趋势科学预测,结合“十一五”规划,编制了全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分解下达了2009年各项经济指标,并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在一年来全县经济的运行过程中,针对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建议,为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提供数据和信息,当好参谋和助手。由于县委、县政府决策科学,部署及时,措施得当,调控有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在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仍然保持了平稳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度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良好。全县预计完成生产总值20.5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12.6%(现价同比),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86亿元,比上年增长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6.78亿元,比上年增长0.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86亿元,比上年增长35.3%;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3.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县本级财政收入完成1.068亿元,比上年增长6.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50元,比上年增长13.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8亿元,比上年增长32%。
(二)深入贯彻落实“项目带动战略”,项目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一年来,我委把项目建设作为发改部门一切工作的总纲,坚持 “大项目顶天立地,中小项目铺天盖地”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健全抓项目的工作机制,以项目论证为前提,以争取项目投资为重点,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组织实施与协调管理,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进一步完善了项目管理机制。年初,我委负责筹备了全县项目建设暨招商引资工作大会,起草了县委、县政府《关于认真抓好2009年项目建设工作的安排意见》,以县委、县政府文件 2 印发执行,明确了全县项目建设的具体任务;制订了全县重点项目和办实事项目目标管理责任书,建立了“五个一”抓项目工作机制,落实了项目包抓领导、主抓部门和责任人,县政府与建设单位签订了项目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充分调动了全县各级干部狠抓项目的积极性,在全县形成了“人人重视项目、积极论证争取项目、多方筹资新上项目”的浓厚氛围,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工作。
2、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和办实事项目的管理工作。重点项目关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办实事项目事关广大人民群众贴身利益问题的民生问题。一年来,我委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经常深入项目建设第一线,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的跟踪管理和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坚持项目建设月通报制度,每月向县委、县政府汇报项目建设进度,通过我委举办的《徽县项目动态》专栏,及时反映全县项目建设中涌现出好经验、好典型,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进度。108个县列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规模44.09亿元。目前,已建成25个,在建64个,当年完成投资8.02万元,其余19个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23个市列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规模29.17亿元。目前已建成4个,在建15个,其余4个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16个县列办实事项目已建成9个,正在实施的6个,开展前期工作的1个。52个县列重点前期工作项目,总投资规模39.7亿元。目前已完成年度前期工作任务的14个,其余38个项目正在开展前期论证工作。
3、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建设资金。2009年,我们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新增中央预算内资金的历史机遇,积极与县直项目主管部门沟通,先后筛选上报了争取国家扩大内需资金、高新技术产业化扶持资金、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服务业专项资金、特色产业开发专项资金、中期票据贷款等6批项目资金计划。同时,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带领下,我委协同县直项目主管部门负责人70多人次,先后三次到兰州开展集中争取项目活动,尽最大努力,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投资。全年我委上报正常建设建设计划127个,总投资规模达24.4亿元,拟申请国家投资14.6亿元,目前已落实国家投资9045.7万元。这些项目的立项建设,将有力地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4、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科学做好项目审批申报工作。在建设项目的备案、审批、核准审查申报中,我委根据国家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要求和《国家产业政策指导目录》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的市场准入条件,坚持把好“五关”。一是把好国家产业政策关。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项目,实行限时办结制,对重大项目,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难事变通办;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不予申报办理。二是把好城市规划关。严格执行《徽县城区规划范围内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管理暂行办法》,新上项目必须办理选址意见书,对不符合城市发展规划的项目,不予申报办理。三是把好环境保护关。新上项目必须按规定办理由环保部门审批的《环 4 评报告》或《环境影响评价表》,否则不予申报办理。四是把好土地政策关。新上项目必须办理土地预审意见,否则不予申报办理。五是把好资源利用关。积极鼓励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项目和节能减排的项目,对不利于资源综合利用的高耗能和高污染项目,不予申报办理。由于我们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了国家产业政策,有效提高了项目建设的质量,较好地发挥了投资效益。全年我委上报各类正常项目建设计划127个,总投资规模达24.4亿元,省市已立项批复67个。
(三)科学有序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2009年是实施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关键一年,灾后恢复重建的任务十分繁重,县灾后重建办公室设在我委,对我委全体工作人员是一次新的挑战。面对这项全新的工作任务,我委干部职工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工作干劲,兢兢业业,乐于奉献,圆满完成了灾后重建各项工作任务。
1、认真开展国家规划和省实施规划的解捆工作。根据《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10个专项规划及省实施规划,结合徽县灾后恢复重建实际需求,我们在与上级行业主管部门衔接、对省级打捆项目解包、对定性任务列出具体项目和投资规模的基础上,编制了《徽县灾后恢复重建解捆规划》,包括城乡住房、农村建设、城镇体系、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市场服务体系、生态修复、防灾减灾、土地利用、精神家园等10大类,共规划实施灾后恢 5 复重建项目1446项,总投资规模67.66亿元,其中申请中央重建基金46.06亿元。目前已落实各类灾后重建项目537个,投资规模44.28亿元,落实包干中央重建基金107850万元,分别占解困规划的37.1%、65.4%和23.4%。
2、分清轻重缓急,积极报批年度实施计划。
一是通过充分沟通意见和认真筛选,报经省重建办批复的我县中央重建基金实施计划共安排中央重建基金项目505项(按省市规范的统计报表口径打捆为311项),总投资规模43.68亿元,其中:中央重建基金107850万元。主要安排在城乡住房、农村建设、城镇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水利建设、产业重组、防灾减灾、生态环境等八个领域恢复重建。二是安排世界银行紧急优惠贷款支持我县灾后恢复重建7项,其中已安排教育、卫生类4项,投资规模7936.06万元,另外3项城镇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规模11304.6万元,世行已经初步确定列入建设计划,正在开展可研和环评等前期工作。三是日本红十字会援助徽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2190万元。援助项目包括18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2所乡村学校。四是安排利用特殊党费重建项目3项,总投资规模9229万元,主要用于农村居民住房重建、徽县四中恢复重建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及远程教育项目。五是安排省内对口援建项目2项目,利用白银市和白银公司援建资金650万元,援建麻沿河乡牡丹小学和嘉陵月亮峡至严坪通村公路建设。白银市技术援建我县完成了6乡镇综合办公楼的地勘、初设和施 6 工图设计等前期工作。
3、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一是城乡住房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居民住房重建全面完成,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已全面开展。二是全县共开工城乡住房重建以外的各类灾后恢复重建项目247个,占已落实资金项目总数323个的76.5%;累计完成投资14.3亿元,占已落实资金项目总投资44.28亿元的32.26%;已完工82个,完工率25.4%。三是未开工项目前期工作正在加快开展。目前还有76个项目正在开展初步设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和报批工作,占已落资金项目数的23.5%,通过积极督促了解,这些项目责任单位都正在抓紧开展工作,力争在今年初完成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在年底前全面完成重建任务。
4、实施资源整合,实现节约重建。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我们根据省市关于“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办公业务用房项目,应打破系统、部门之间界限,尽可能实行集中建设,厉行节约、集约原则,力求主要功能达标”的要求,积极开展重建项目整合,发挥中央重建基金的最大投资效益。一是对城区部分纳入中央重建基金项目实施计划的22个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及业务用房重建项目进行资源整合和资金整合,建设行政中心、行政综合、文教广电、交通、卫生5座大厦和标准化体育场;二是对纳入中央重建基金项目实施计划的45个乡镇服务体系及其它基础设施重建项目,按乡镇整合 7 建设为6栋乡镇办公楼和8栋综合服务楼。对纳入整合重建的项目由县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办公室负责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和实施项目,项目建成后统一向使用单位移交。通过整合建设,既能够节约建设用地,又实现重建资金效益最大化,更有利于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降低行政成本。
5、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科学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一是建立灾后恢复重建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灾后恢复重建领导小组全体成员组成,主要研究灾后重建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安排部署全县灾后恢复重建阶段性工作,协调解决具体问题。通过联席会议对灾后重建中的重大事项作出决策,统一安排部署,提高了灾后重建中项目安排和投资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全年召开联席会议4次,议定事项23项,有力地推进了全县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建立健全国家投资项目集中审查制度。为了规范县级审批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审查程序,我委建议县政府组建了徽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咨询评审专家组,成立了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委员会,根据《陇南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管理办法》规定的审批权限,对县级审批范围内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审批前由县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委员会组织咨询评审专家组,对设计单位资质及设计文本进行集中评审,评审意见作为发改委审批的重要依据。共组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评审会议30多次,评审县级审批权限内灾后重建项目174项,原则通过173项,未通过1项,已批复151项,其余22项根据评审意见修改 8 完善后批复。三是建立灾后重建资金联审制度。为了规范灾后重建资金拨付,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我为提出了灾后重建资金现场联审制度,每周二、四为灾后重建资金集中联合审查日,对项目建设资金按3:3:3:1比例拨付:即开工后拨付30%;完成工程量50%拨付30%;竣工验收和决算审计后拨付30%;预留10%工程质量保证金。联合审查由重建办负责人、拟审批资金项目主管领导和发改委、财政局(包括经建股、预算股)、项目主管部门负责人组成,实行当日办结制,有效加快了灾后重建资金拨付速度,为确保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及时到位打好了基础。通过资金联审,目前共拨付项目建设单位中央重建基金4.66亿元。四是严格实行项目公示制度。根据《陇南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管理办法》规定,我委起草了《徽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公示方案》,以县政府文件下发,对已批复的政府重建项目,由项目建设单位负责,采取现场公示和主要新闻媒体公示两种方式,陆续进行公示。247个已开工项目均在施工现场入口位臵设立了公示牌,在主要新闻媒体的公示我们正在督促项目建设单位落实。五是建立健全灾后重建项目进展情况报表统计制度。按照省、市关于灾后恢复重建统计报表的相关要求,县重建办下发了《关于加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统计工作的通知》,要求有重建任务的相关部门要指派专人负责本系统的重建项目统计汇总工作,及时准确掌握项目投资完成、工程实施进度、存在问题等情况,每月15日、月底定期将报表上报县重建办,由县重建办汇总后上报市重 9 建办。目前此项工作落实较好,各相关单位都能够准确及时上报,为全面准确反映全县灾后恢复重建进展情况打下坚实的基础。
6、加强项目管理,规范程序抓重建。
在灾后重建工作中,我们严格执行省市制定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管理办法》,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实行灾后重建项目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确保了工程质量安全。一是加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前期工作计划管理。对列入中央重建基金年度实施计划的项目,分五批下达前期工作计划,对每个项目前期工作的深度要求和时间要求都作了具体的规定,明确了责任单位,有效提高了项目前期工作的可操作性。二是加强招投标管理。按相关规定邀请了两家具有甲级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常驻徽县严格按照《招标投标法的》规定,由项目建设单位择优委托,组织开展招投标,确保项目招投标工作的规范运行。同时,针对招投标中出现的开标时间长、小项目投标单位少,招标权限等问题,根据省市有关精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灾后重建项目招标投标监管工作相关事宜的通知》,有效加快了前期工作进度。三是加强投资计划管理。根据灾后重建项目审批情况,分批下达投资计划。已下达8批79项24661.36万元中央重建基金项目投资计划,其中下达中央重建基金14473.82万元。四是加强合同管理。各项目主管单位在招标结束后,都按照项目管理的相关规定,及时签订施工合同、监理合同、廉政合同、质量责任书和安全生产责任书,并委托有资质 10 的监理单位开展监理,有效地保证了项目建设的规范运作,做到了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结合。五是倒排工期,确保完成今年重建重点任务。对市政府今年年底考核的农村居民住房、农村供水、农村公路、县以下学校、医院等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倒排工期,明确每月进度要求,对照工期实施,有效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截至目前,全县7506户农村重建户住房重建已全部竣工,建成砖混结构住房30024间60.05万平方米,完工率100%;50处农村供水工程已全部建成;66条农村公路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31所县以下学校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为100%,已建成18所,完工率58.1%;18所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为100%,完成投资3280万元,占计划投资的89.6%。六是重视项目管理培训工作。为了提高各项责任单位的项目管理水平,我委邀请省上专家3次到我县进行项目管理知识培训,全县15个乡镇和60余个县直单位的60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我们还充分利用召开全县灾后重建工作大会、灾后重建项目管理培训会议、全县科学有序推进灾后重建工作会议、灾后重建领导小组会议等大型会议,进行了灾后重建项目前期工作和施工管理等项目建设程序的讲解培训,通过多次培训,参训人员尤其是项目建设和灾后重建责任单位负责人和业务主办对项目建设的认识和项目工作的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同时,我委还注重本单位职工的业务培训,积极委派单位领导和职工参加省级培训3人次、市级培训18人次,单位内部业务培训12次,通过培训和学习,使单位职工熟 11 练掌握了灾后恢复重建政策和项目管理程序,业务水平和工作效能显著提高。
7、加强审计监督,确保重建资金使用高效安全。按照中央重建基金、地方财政资金、对口支援资金、特殊党费、社会捐赠等各类重建资金的不同性质、用途和使用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我们积极与财政局会同行业主管部门,主动加强对灾后重建项目前期审批、计划执行、工程建设、施工进度、投资概算控制等方面的监督检查。积极协调审计、财政、教育、卫生、建设等部门,顺利做好了国家审计署驻兰特派办、省审计厅、市审计局等组成的审计调查组对我县灾后重建的3次审计配合工作,对在审计中指出的问题及时督促相关单位进行了整改。同时组织发改、审计、财政等部门,对202个在建项目开展了资金使用情况调查,为项目审计和确保重建资金的安全运行奠定了基础。
8、强化综合协调服务,积极衔接落实省内对口援建。为了把省内对口援建落到实处,我委草拟了《白银市对口支援徽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通过与援建单位白银市和白银公司的多次沟通协商,达成了资金、技术、物资等多渠道的援助意向。目前已落实援建资金650万元,用于徽县麻沿河乡牡丹小学重建和嘉陵月亮峡至严坪通村油路项目,牡丹小学已完成招投标并开工建设,月亮峡至严坪通村油路项目已完成工程量的85%;由白银市负责开展的6个乡镇综合办公楼前期工作已完成初步设 12 计的审批,施工图设计正在审查之中;我县与白银市教育系统在教学管理、互派教师、晋级省级示范学校、加强基础教育等领域开展交流方面已达成了合作意向。
(四)精心组织责任书考核,完善目标管理评价体系。县考核办设在我委,负责汇总提出全县乡镇总责任书和24个单项责任的考核奖惩意见。年初,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我委结合县委“三位一体”考核,圆满完成了全县2008年度各项工作责任书考核汇总和奖惩意见的起草工作,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兑现了奖惩,通过严格考核和兑现奖惩,充分调动了各乡镇、各单位争先创优的积极性,有力促进了全县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按照县委县政府2009年总体工作部署,在2008年目标管理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补充增加了灾后重建、爱国卫生、合作医疗、民族宗教等4项目标管理责任书,制定了 2009年度各项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办法。通过补充完善,使全县目标管理评价体系更加健全,更具科学性,能够更加充分地反映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目前,全县2009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书考核工作正在进行,各责任书牵头单位正在汇总考核结果。
(五)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投资拉动经济增长。2009年,我们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灾后恢复重建、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建设为重点,努力扩大社会投资总量。强化项目全过程管理,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实现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增长。全县计划实施各类建设项目401个,总投资规模60.1 13 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2个,投资规模9.7亿元,新建项目369个,投资规模50.4亿元,目前,已建成各类项目123个,在建231个,当年完成投资17.74亿元。全县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68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2.68亿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5亿元。投资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六)加强扩大内需项目和国债项目的管理。
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市上共分4批下达我县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和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三大类扩大内需项目28个,总投资规模8506.03万元,其中,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4611.86万元(含国债资金1000万元),省财政配套8万元,县财政配套764.4万元,银行贷款100万元,其他投资3018.66万元。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项目责任单位的积极努力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已完工11个,在建17个,累计完成投资5032.2万元,占总投资的60%。省、市先后四次对我县扩大内需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现场督查,我们积极抓住省市督查的机会,对全县扩大内需项目进行全面的自查,采取现场督查和档案检查的方式,按照项目管理程序和3个100%的要求,逐项目对照自查,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全部落实整改。在国债项目管理方面,全面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施工合同制、工程建设监理制,项目公示制,专户储存制度和县级报帐制,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以制度建设推动项目建设,及时向省、市主管部 14 门汇报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确保专款专用,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目前,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等5个国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七)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及信访,积极反馈办理结果。
2009年,县政府转交我委承办县人大代表议案7件,县政协提案2项。我委对这些意见和提案进行了认真研究,属于我委直接办理的,我委确定专人,制定工作方案,认真进行办理。需协调其他部门办理的,我委积极和相关部门协商,共同研究制定办理方案,在具体工作中逐步落实。这些建议和意见办理结束后,我们都及时向代表们作了认真细致的答复,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答复。同时,针对灾后重建中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我委耐心接待群众来信来访,认真解答来访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宣传解释灾后重建政策规定。全年共接待来信来访6人(批)次,有效地化解了矛盾,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八)机关自身建设情况,不断提高工作效能。
我委始终把加强机关建设作为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委领导班子始终按照“政治上高标准、思想上新境界、业务上高水平、工作上新成效”的目标,突出“五个狠抓”,不断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
1、狠抓学习不放松。结合新形势新任务,联系发改委工作 15 实际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时间,扎实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一是成立了发改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徽县发改委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和《徽县发改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的安排意见》,对本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做出了详细、具体的安排。二是认真组织学习,通过自学与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等多种方式学习,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三是深入开展调研和帮扶,理论学习与科学实践相结合。4月份,我委连续三次组织党员干部,一边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一边到所联系的江洛镇刘坝村杨家山自然村开展帮扶活动,为杨家山重建点编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积极申报建设项目,为了达到重建户“搬得进,住得下、稳得住”的目标,经过同镇上共同摸底,对杨家山7户困难重建户落实2万元帮扶资金,用于墙面粉刷和门窗安装;同时还组织党员干部,为江洛镇刘坝村、街市村、上坝村、黄坝村、游龙村、立斗村的12名贫困党员捐赠有机复合肥12袋,优质玉米籽种240斤,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及时开展春播生产,早日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子。四是扎实开展分析检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按照县委要求,及时组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剖析检查,查找了制约当前全县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的问题及根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形成了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理清了今后的工作思路。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学 16习实践活动,有力地促进当前各项工作。
2、狠抓支部建设不放松。发改委党支部年轻党员多,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委党支部始终把支部建设放在机关建设的首位,全面加强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重视对党员的培训和教育,给年轻党员压担子、给任务,在工作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支部每周组织一次集中学习活动,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宪法、党章、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知识,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按时召开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交流思想,促进和谐班子建设。积极发展新党员,年初,从入党积极分子中确定两名积极要求上进的年轻同志为重点培养对象,经过一年的培养,两名年轻同志迅速成长,已被接收为中共预备党员为党组织输送了新鲜血液。党支部在各项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狠抓制度建设不放松。从转变工作作风,依法行政入手,加强机关制度建设,健全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对国家投资导向、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等整理制作了大型公告牌,在办公室醒目位臵悬挂,同时对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党风廉政、综治、计划生育等工作做到了制度上墙,明确了每一名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规范了工作程序,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达到以制度规范行为,提高效能,真正做到靠制度管人、按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权的目的。
4、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不放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 17 制,一是成立了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由班子主要领导主抓,委班子成员协抓,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自查自纠活动。二是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做到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党员干部廉政及联系群众制度、领导廉政职责等制度上墙。三是对副科级以上干部建立了廉政档案。班子成员都能带头勤政廉政,团结协作,坦诚相见,工作中没有相互推诿扯皮现象,带头遵守中纪委提出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带头管好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全年没有出现一起违法违纪案件。
5、狠抓作风建设不放松。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积极转变工作职能,狠抓作风建设,着力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合理简化办事程序,增加工作透明度,不断提高服务效能。在项目的申报审批服务工作中,我委规定,符合上报条件的正常建设项目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灾后重建项目在1个工作日内办结,需要到市上和省上协助办理的,我委指派专人随同业主协助帮办。同时,我们积极向省市投资主管部门呼吁,适当下放项目管理权限,得到了市发改委的重视。目前,市上已把3000万元以下的备案类项目和100万元以下的扩大内需项目下放到县上审批,极大地方便了投资者。我委认真严谨、廉洁高效、热情周到的工作作风,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县直相关部门和广大投资者的一致好评。
通过狠抓机关建设,单位职工纪律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转变,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 18 调动,工作效率显著提高。虽然发改委人少事多,每个人承担三四份具体业务,再加上有些业务时效性很强,在正常上班时间根本无法完成,但委班子成员和全体职工都能够以工作为重,牺牲休息时间,自觉加班加点工作,今年以来,累计加班次数达到290多人次,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的按时完成。二、二〇一〇年工作要点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灾后恢复重建极为关键的一年。做好明年的发展和改革工作,对于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启动实施“十二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县十三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对全县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现提出2010年全县发展和改革工作要点。
一、认真分析研究,确保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今初,我们要对“十一五”规划前四年实施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对照“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目标任务,寻找差距,研究对策,精心编制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加强对全年经济趋势的监测与预测,确保“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二、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任务。2010年是实现两年完成三年灾后恢复重建目标任务的攻坚年。全年灾后重建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建成已落实投资计划的323个灾后重建项目,完成灾后重建项目投资30亿元,全面完成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19 水利、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重组、防灾减灾和生态修复等重点领域的重建任务。同时,我们要充分发挥好县重建办的综合协调职能,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工作力度,为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为项目实施单位做好协调服务,积极配合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灾后重建项目的检查、督查和审计监督,做好灾后重建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和检查验收工作,力争把每一项灾后重建项目都建设成为优质工程、廉政工程、阳光工程和民心工程,全面实现灾后恢复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同时,做好三年灾后重建工作的全面总结,认真修编徽县灾后重建志。
三、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工作。一是集中精力抓好重点建设项目和办实事项目。重点建设项目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大局,办实事项目与城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2010年,我们要重点抓好21个市县列重点建设项目,其中续建项目11个,新建项目10个,当年完成投资6.5亿元,建成一批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同时,要全面完成10个办实事项目,完成投资6458.51万元,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组织实施好65个正常建设项目。在抓好重点建设项目的同时,组织实施好65个正常建设项目,其中续建项目32个,新建项目33个,当年完成投资9.4亿元。三是抢抓机遇,争取更多的国家投资。2010年是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最后一年,更是我们争取国家扩大内需新增中央预算资金的关键一年。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政策机 20 遇,围绕明年国家投资导向和重点领域,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论证储备一批扩大内需重大项目和关注民生的重点工程,力争在争取国家扩大内需新增中央预算资金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四狠抓项目前期工作,2010年,我们要在完成31个灾后重建项目前期工作的同时,抓好80个正常项目的前期工作,依托我县特色资源优势,认真研究国家投资导向,积极开展项目论证,力争储备一批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为向上争资、招商引资和启动民资做好基础性工作。五是是拓宽引进项目渠道,加大融资力度。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积极落实优惠政策,简化办事手续,积极主动,着力做好项目全程服务,向外商推荐一批效益好、见效快的项目,争取引进更多的社会资金、民间资金投资建设。六是加强项目管理,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认真执行好国家产业政策,严把项目市场准入关,强化建设项目的环境约束,积极鼓励发展循环经济项目和低碳经济项目,严控“两高一资”项目。加强对扩大内需项目、国债资金项目、以工代赈项目、重点项目和办实事项目的协调管理工作,完善管理机制,加大监督力度,在确保质量的同时,加快建设进度,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0年,我们要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努力增加投入,确保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努力完成市上下达我县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五、精心论证谋划,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组织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是明年发展和改革工作的重要任务。从今年底开始,我们就要在积极配合省市做好“十二五”规划前期调研工作的同时,在组织和指导各行业主管部门编制好行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基础上,准确把握我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定位,精心谋划,科学论证,编制好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为全县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描绘新的发展蓝图。同时,要与省市发改和行业主管部门加强规划编制的衔接和汇报,争取我县有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市“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和行业发展专项规划,为我县在“十二五”期间争取国家投资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加强发改工作队伍建设,不断依法行政服务水平。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为各类投资业主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认真落实行政许可制度和公开承诺服务事项,完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能,加强机关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效能。进一步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公务员法》,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开拓进取,务实创新,努力开创发展改革工作新局面。
第二篇:发改委工作要点
发改委工作要点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之年,也是***及我市的“狠抓落实年”,我委将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工作,狠抓落实,全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机关,打造一流发改队伍,以更加高昂的精神状态、更加强烈的责任意识、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推进发改工作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率先发展;争创**市发改系统综合先进单位,争取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有更大担当、更大作为。为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圆满完成,特制订2013年工作要点如下:
一、立足全局,努力当好参谋助手
研究把握国家政策。把研究政策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一个基本前提,重点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中央预算内资金投向政策。努力做好对现行的政策全面理解、深刻把握,对新出台的政策及早关注、科学分析,对未来政策走向超前预测、准确判断,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实际,及时提出促进*****经济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对策建议。
深入企业调研,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调查研究工作是展示发改工作水平、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重要一环,2013年重点对我市的房地产、三轮摩托车、新能源新材料、针织、制鞋、电线电缆、耐火材料、能源电力等支撑我市经济的重点产业进行专题调研,对重点项目及重点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准确把握我市工业及其他经济运行态势,为领导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二、全力以赴,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2013年我市拟实施重点项目193个,总投资434.8亿元,2013年计划投资161.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1个,总投资404.8亿元,2013年计划投资104.3亿元。续建项目83个、总投资256.1亿元、2013年计划投资87.8亿元;新开工项目110个,总投资178.7亿元,2013年计划投资73.6亿元。
诚心、精心、贴心服务项目建设,一是坚持和完善我市项目建设信息月报制度,提升项目建设管理水平;二是“严格落实两个不见面制度”,高效优质为企业做好备案、核准服务,组织举办项目前期培训班,提高项目前期工作效率;三是雷打不动组织召开每周的项目建设协调暨联审联批例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存在问题;四是落实好市领导分包重点项目制度,利用“百项工程攻坚战”的督查平台,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五是加强中央投资项目督查力度,确保项目进度按节点推进。
三、突出重点,推进经济转型发展
(一)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化体系
持续推进三大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是以产业聚集区为载体,壮大提升三轮摩托车产业。以大运工业园、盛江工业园的发展模式,引导现有企业加强与大企业集团合作,扩大产能,提升品牌;以服务好珠峰电动工业园、雅迪电动工业园等项目为重点,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向电动车生产方向转型;以凯曼重工、世强汽车配件园等项目建设为契机,积极引进相关项目,使产业集聚区的产业由三轮摩托车生产向汽车及其零部件生产方向转型升级,从而引导该产业可持续发展。二是认真贯彻2012年12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认识光伏产业对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坚定信心,利用市场“倒逼机制”,淘汰落后产能,加大科技创新,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引导企业抢抓当前国内启动光伏市场的机遇,以新能源示范城市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申报及光伏发电设备下乡政策等为契机,积极参与国内光伏市场竞争。三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大力推进建龙吸附材料园、辰闰科技金属复合材料、安力智能电网等项目建设,加快引进关联项目,尽快形成项目建设高潮。同时要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好平台,以新材料为突破口培育我市新的增长点。
坚持巩固提升传统产业。一是以加快鞋业集聚区、北环路槐庙工业区、针织产业园和鞋业标准化厂房等项目建设为重点,积极引导制鞋、针织企业向向园区标准化厂房集中、集聚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努力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促进产业升级。二是以电缆、壁纸等企业为基础,依托我市电线电缆、石化管件、新型壁纸等现有产业优势,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国内产业龙头。三是以光明高科、中岳耐火等龙头企业为重点,不断改造提升耐火材料产业,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13年,计划实施重点工业项目76个,总投资161.3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88.3亿元。重点抓好投资10亿元的北京申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LED生产基地、投资3.5亿元的建龙化工有限公司吸附材料产业园、投资2.3亿元的世强汽车配件制造公司年产400万套轴承、3亿粒轴承滚子、投资1.5亿元的*****市溢润机械厂年产500套矿业设备、投资1.2亿元的四川**泽尔汇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只石英坩埚碳纤维等项目。
(二)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
按照《*****市服务业发展规划》、《*****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意见》,2013年把服务业发展提高到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强规划和意见的实施及跟踪检查,更好地发挥规划对服务业发展的有效引导作用。上半年完成特色商业区规划编制工作,力争获得省正式批复。2013年计划实施服务业项目34个、总投资158.7亿元,当年计划投资33.6亿元。重点抓好致晟东郡商业住宅、壹品臻境商贸城、皇家花园五星级酒店、明珠购物中心、棉花厂底商住宅楼、万里物流、产业集聚区物流中心、新新商厦改造、西剧院改造等项目。同时,协调服务好广东林安物流集团、美国胡商国际集团的物流商贸等项目。
四、加快能源项目建设,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
加大新能源示范城市申报力度,力争尽快获得国家能源局新能源示范城市规划批复。加快推进超日5.35MW太阳能电站、恒能电力30MW分布式光伏发电、中裕燃气CNG加气站、中气绿能LNG-CNG加气站、昆仑新能源LNG加气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项目建设,以及华润新能源佛光风电场开发、新变电工分布式太阳能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做好传统能源项目建设和节能升级改造,加快实施华润电力首**公司机组综合升级改造项目,推进大唐首**公司“上大压小”异地迁建项目前期工作。
五、立足职能,积极争取政策性项目资金
围绕2013年中央预算内资金重点投向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镇基础设施、“三农”、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等六个领域,积极谋划储备项目,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汇报衔接,全力做好中央和省级资金的争取工作,2013年拟争取中央投资项目共计32个,总投资10.6亿元,拟争取上级资金3.2亿元。
六、注重效果,管好用好政策性资金
一是规范我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2013年,**市人大常委会将以立法的形式,出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我们将切实加强条例的宣传贯彻,使政府投资行为逐步走向法制化的轨道。二是加大《招投标法》和《招投标法实施条例》的宣传力度,整合相关部门的招投标职能,建立统一的招投标工作机制,促进我市招投标工作系统化、规范化。三是加大政府投资项目特别是中央投资项目的稽查力度,促使政府投资项目合法合规、手续齐全、进度合适、质量保证、资金到位。
七、学习法律法规,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组织全体同志认真学习、宣传与发改委工作相联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法》等法律法规,切实有效提高全体同志的业务素质,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八、深化文明创建,加强机关建设
以不断深化文明创建为抓手,着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努力实现机关建设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形成团结奋进、昂扬向上、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服务优质、环境优美、言行文明的崭新面貌。
二○一三年三月五日
第三篇:市发改委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要点
市发改委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要点
市发改委2013年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要点 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市委政府确定的“四个一批”重点项目和6个“四年行动计划”,密切跟踪国家政策导向,认真研判经济运行形势,大力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务实创新,扎实工作,全年发改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回顾一年的工作,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围绕发展主题,积极出谋划策
(一)抓好经济运行分析。2013年,在国内外错综复杂的严峻形势下,在我市传统资源型支柱产业发展低迷的不利局面下,加大经济运行分析、监测的力度和节奏,坚持每月一分析、每月一调度。预计(以下均为预计数)全年gdp总量达到1115亿元,增长10.5%,实现预定计划目标,其中第三产业增长13%(增速居全省第1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6.5亿元,增长35.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8.5亿元,增长13.7%。虽然城乡居民收入和工业增加值等少数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末能达到预期,但全市经济始终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年末仍将居全省前列,“保位争进”的总体目标基本实现。
(二)积极谋划发展思路。完成了《XX市可持续发展融城战略研究报告》,几易成稿,于7月18日提请市委四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于12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形成决议,确定了建设“两大经济板块”,打造“两条产业走廊”的宏伟蓝图,成为今后全市实施融城战略、制定各项规划的纲领性文件。为加快促进产业转型,完成了《娄底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报告》初稿。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娄底步伐,完成了《XX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研究》、《XX市创新社会管理研究》、《XX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XX市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XX市居民收入倍增研究》等5个专项课题研究。还完成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专题调研》、《投资决策研究》、《第十届国、省、市人大代表调研课题----XX市可持续发展融城战略研究报告》等课题研究。这些调查研究为娄底的发展、制订发展规划、争取政策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科学编制发展规划。扎实做好“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聘请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对我市“十二五”规划进行第三方评估,评估报告已提请市四届人大常委会议审议通过。积极争取将市工贸中专纳入XX省中职教育“十二五”实施规划;将XX市湄江地质公园、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纳入XX省旅游发展“十二五”实施规划。扎实做好重大产业规划。为打造中国中部地区(娄底)千亿不锈钢产业基地,邀请中咨公司编制了《XX市不锈钢产业基地发展规划》,让我市不锈钢产业挤进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认真修改完善园区发展规划。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群、土地集约、主业突出、错位互补”的原则,高标准修订和完善园区规划并严格执行。各园区的“十二五”规划及专项规划均与全市“十二五”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有序衔接。
二、围绕项目重点,推进项目建设
(一)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起草印发了《XX市“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实施方案》、《XX市2013年市级“四个一批”重点项目实施责任目标分解计划表》、《XX市2013年县市区重点项目实施责任目标分解计划表》,确定今年市级“四个一批”重点建设项目293个,总投资1492.1亿元,计划投资376.1亿元;上报我市列入省“三个一”行动计划重大项目共37个,其中建设项目31个,全年拟完成投资83.8亿元,前期项目6个。坚持每月定期对“项目建设推进年”重点项目和省“三个一”行动计划重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调度,及时编制成“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工作简报(目前已编制简报14期)。先后4次(项目进展情况联合督查、市委常委带队分十二个组全面督查、全市标志性重大建设项目专项督查、重大项目开发储备工作专项督查)会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等部门对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专项督查,举办了全市重大项目开发建设的业务培训班。今年我市重大项目建设不管是个数还是投资规模都实现翻番。在重大项目的有力支撑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直保持在35%以上,稳居全省前列。293个市级“四个一批”重点项目预计全年完成投资415亿元,超额完成全年计划目标任务,为全年计划目标任务的110.4%。31个省“三个一批”重点项目预计全年完成投资126亿元,为全年计划任务的150.4%。
(二)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开发储备和重大项目库建设工作。积极组织指导县市区和市直行业单位进行重大项目开发储备,全年开发储备重点项目573个,为历年来之最。各县市区开发储备重点项目382个,有270个达到了项目建议书以上深度,其中产业项目177个;市直各部门开发储备重点项目191个,有130个项目已达到项目建议书的深度。已完成XX市重大项目管理系统方案的编制与比选,并与长沙科创签订协议,正在进行重大项目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工作。
(三)全力以赴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交通。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项目铁路专用线已完成可研审批和初步设计审查,正准备招标;广铁集团同意将洛湛通道娄益线的扩能改造纳入北煤南运大通道子系统的建设向中国铁路总公司争取;安张衡铁路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路网建设规划;娄底火车东站扩能改造、娄底火车西站开通货运业务、西恩铁路专用线改造、铁路与城市道路交叉交会处建设改造和娄邵铁路既有线娄底城区段的废弃等涉铁项目加快推进。益娄、娄衡、新叙、龙塘-琅塘等高速公路项目加快推进。工业。涟钢汽车板项目有望明年6月全面建成投产;众一集团医疗健康产业城项目开工奠基;不锈钢产业基地项目、大众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城建。娄底大道年内开工建设(冷水江至新化段于明年初开工);娄底高铁南站枢纽一体化项目已进入招商阶段,即将开工建设;娄商广场开工建设;大汉中央商务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商贸物流。新合作湘中国际物流园项目于3月份正式奠基,成为全省十大省级物流园之一;中国物流XX诚通现代物流园项目正式签约落户万宝新区。
(四)扎实抓好项目建设监督管理。起草印发了《XX市重点项目考核和奖惩办法》、《XX市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管理办法(试行)》。先后4次迎接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对政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棚户区改造项目进行了专项稽察,本委也先后多次开展了医疗卫生项目等中央投资项目的稽察、督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整改。
三、围绕资金瓶颈,争取项目资金
(一)积极争取国省资金。紧跟中央预算内、部委专项资金和省预算内资金的安排重点,在中央预算内投资大幅度减少专项的情况下,全委机关加大争取资金力度,截止目前,争取国家、省各类资金17.0993亿元(不含高速公路、高铁建设资金约41.06亿元),比去年多争取近2亿元,占全省份额达8%以上。
(二)积极申报债券资金。扎实做好发债发行工作,12月17日,国家发改委同意我市发行城投集团第三期债券18亿元;市经开区首期债基本完成前期工作,棚改房专项债券工作开始部署,冷水江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债券工作已启动。
(三)积极引进资金。XX异地商会来娄考察、第九届“珠洽会”、“湘商大会”三大活动共签署3个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产销合作项目29个,营销金额8.9467亿元;签约投资合作项目24个,引进资金108.837亿元。与XX市成功签署友好城市协议,为我市与XX市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四)拓展融资渠道。加强政银企合作,着力解决重点项目建设融资难题,11月8日与人民银行娄底中心支行承办了“XX市2013年重点项目政银企对接会”,成功签约30.8亿元。积极推动红太阳电源新材料、三泰新材两家公司挂牌上市,积极培育映鸿科技、农龙集团等公司进入上市辅导期。积极支持运用bt、bot、tot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
四、围绕经济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积极争取各类政策。今年以来,争取国务院相继批准我市纳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全国地级老工业城市95个)和全国成熟型资源型城市,XX市、XX市列为衰退型资源型城市;国家发改委批准我市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全国共19个,我省唯一),同时,批准我市作为全国二级物流园布局城市(XX一级布局城市为XX市,二级布局城市为岳阳、衡阳、娄底)纳入全国物流园发展规划。申报XX县为XX省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县,3年内将获得省政府3亿元的财政资金扶持。这些政策的争取,为我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赢得了政策机遇。一方面,我市挤身到国家层面予以规划支持,提升了我市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增强了招商引资的“软实力”。另一方面,我市将在政策倾斜、产业扶持、项目布局和国家资金(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得到国家更多更大的支持。
(二)着力推进两型建设。示范片区建设。为推进示范片区管理机制体制创新,就万宝新区体制问题以及东部新区事权不匹配等问题提出建议措施,并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制定了《XX市两型示范创建工程实施意见》,建立了示范区统计制度,两型社会建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按照第6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把锡矿山地区打造成两型社会示范区的要求,着力推进锡矿山地区两型示范区建设,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机构,先后3次到现场调研,委托XX有色设计院编制了实施方案,争取年底前方案组织评审报省政府。两型示范创建。根据湘发〔2011〕15号、湘两型工委〔2011〕3号文件及有关会议精神,制定了《XX市两型示范创建工程实施意见》,撰写了《XX省两型农业合作社创建指南》。提请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决定建立市级两型引导机制,设立两型示范引导资金。7月份,对去年获批省级示范创建的单位进行了全面督查,完成了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完成了今年省级示范创建单位申报工作,申报单位13家。
(三)着力推进节能降耗。开展了节能周活动,及时编写节能降耗形势分析报告。由纪委牵头,联合环保局、经信委等部门制定印发了《XX市2013年节能减排联合执法检查实施方案》,并从7月10日开始进行为期5个月的节能减排联合执法检查。会同市财政局、市经信委召开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工作会议。根据省政府将推广十大清洁技术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内容的要求,起草印发了《XX市2013年两型社会建设重点工作职责分工》和《XX市推广十大清洁低碳技术实施方案》,明确了各市直部门在推广清洁技术等方面的责任和任务分工。
五、围绕民本核心,搞好统筹服务
(一)扎实推进重大民生项目建设。新化二水厂工程已召开新化安全饮水项目可研评审暨市县两级协调会议,完成项目核准,与中国水务、XX发展集团进行了招商洽谈,与建行签订了1.8亿元的贷款意向,目前正在开展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着手开工前的准备工作;中心城区直饮水工程,已编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年内可实施评审,正委托水文部门开展水量分析,提出可比方案;市儿童医院新建工程已完成征地搬迁工作,市文化三馆等社会事业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化解大班额四年行动计划启动建设项目45个,竣工18个,交付学位1.56万个。新开工保障性住房2.61万套,基本建成2万套,改造农村危房6170户。
(二)扎实做好建整扶贫工作。7月份,方主任亲自带队赴委扶贫点---XX县曹家镇茶凼村召开现场办公会,全年先后筹集资金52万元,完成了安全饮水工程、村级公路(3公里毛路)以及村级卫生室等建设。从机关行政经费中为帮扶点---黄泥塘办事处凤阳社区解决资金5万元,牵头协调其他部门解决资金20万元。针对今年干旱情况,为联村建绿点---万宝清江村解决资金5万元,确保了全村林木的成活率。组织完成了由我委牵头、何市长挂点的新农村建设示范镇---茅塘镇石门村新农村建设现场办公会议的各项协调工作,并积极为其做好项目开发和资金争取工作。安全生产点—XX县杏子铺镇、革命老区建设示范村—XX区小碧乡青泉村等点的帮扶工作也相继开展。先后为市级领导扶贫挂靠点解决项目资金近200万元。
(三)扎实开展工业企业帮扶工作。积极为企业和项目单位排忧解难,先后召开重大项目协调会议30多次。积极开展了旺达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发展有限公司、宏图工业两个工业企业的帮扶工作。
六、围绕班子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六个严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着力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务实型、廉洁型机关,机关建设全面加强,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一)着力创建学习型机关。围绕易市长提出的发改委干部要努力提高“综合协调能力、项目把握操作能力、团结干事能力、务实廉洁履职能力”的要求,开展了“十八大精神专题学习”、“实现中国梦”、“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七一重温入党誓词集体宣誓”、“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委机关争取创优活动”等专题宣讲和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机关干部党性意识和思想政治素质。健全学习制度,不断完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集体学习制度和个人自学制度,推动干部学习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接地气、搞调研,各科室(局、办、中心)结合全年中心工作完成了不少于一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二)着力建设服务型机关。把围绕发展、紧扣中心、服务大局作为整个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机关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根据市政府《关于印发〈XX市建设工程项目优化审批流程试行方案〉的通知》精神,制定了《建设工程项目立项阶段并联审批实施细则》。根据市两办《关于印发〈XX市推行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成立了行政审批科,明确了进驻人员和行政审批首席代表,规范了行政审批事项,按照市里统一要求,于11月1日已全面开始运行。积极做好简政放权工作。制定了《委机关2013年“发展环境优化年”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向省级以上产业园区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和行政审批职能工作,起草文件并提请市政府研究确定具体放权目录。制订了《委机关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实施方案》,我委行政审批(审核)备案事项由原来41项清理合并为25项,减少16项。扎实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全年承担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50件,其中主办49件,会办1件,办复率、见面率、满意率均达100%。
(三)着力建设务实型机关。改进工作作风。结合“转作风、解难题,抓关键、见实效”、“作风建设年”等活动开展,印制了《委机关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意见》并严格落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优化工作效率。倡导服务理念,效率为先,对基层群众和项目单位反映的问题立即办、主动办,办好、办满意。创新工作机制。实施绩效管理,坚持“以项目看能力,以项目评业绩,以项目论英雄”的项目至上理念,制订实施了《关于开展争取项目资金进行绩效考核的工作方案》,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务实环境。围绕反对“四风”活动开展,坚决克服形式主义,重实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在全委形成了一种“言必信,行必果”的良好氛围。
(四)着力建设廉洁型机关。加强廉政教育。集中组织学习了习近平同志“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批示精神、中央“八项规定”、“六个禁止”和省委“九项规定”,观看了《莲城警钟》、《官箴---从政之警诫》等警示教育、典型案例电化教育片,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意识不断强化。规范廉政行为。认真落实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严格落实“八项规定”、“六个禁止”,印发了《委机关关于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若干规定》、《委机关节假日期间公务车辆管理规定》、《委机关“五个一”节约规定》等系列文件,各项廉政行为进一步改进规范。强化廉政监督。围绕反对“四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活动开展,制定了《委机关“反四风、做表率”主题廉政谈话活动方案》,开展了廉政谈话,加强了机关日常的监督和检查,设立了监督举报电话。加强了重点岗位管理监督,制定了《委机关重点岗位监督方案》,将社会高度关注的招标投标工作纳入专项效能监察范围,作为纪检组长重点监督工作进行监督,采取实地检查或重点抽查等方法,加强相关科室效能监督检查。
2014年工作要点
2014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之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4年,虽然宏观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只要我们紧紧抓住重大改革的历史机遇,紧紧抓住重大政策支撑的有利时机,最核心的是要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致力于“稳中有为”;最关键的是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积极化解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最根本的是要继续强力推进六个“四年行动计划”,使“十二五”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化、具体化、数字化,促进“三量齐升”,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保持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gdp增长10.5%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5%以上,第二产业增长11%以上,第三产业增长1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1%以上;公共财政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增长12.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以上;新增城镇就业3.4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cpi控制在3.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着力抓实七项工作。
(一)突出抓实改革开放,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
加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继续抓好已经部署、正在进行的改革。扎实推进建设工程项目并联审批和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根据上级要求,下放一批直接面向基层、县(市、区)政府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全力开展收费事项清理,力争全市减少收费项目60%以上。积极稳妥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园区管理体制,扩大园区管理权限,理顺万宝新区的管理机制。积极探索重点领域改革。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从老百姓最期盼的方面、制约经济最突出的问题、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大力推进关系我市全局的重大改革,积极探索推进财税金融、融资平台、农业和资源性产品价格等方面改革。创新农村经营管理体制。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合理在公共市场上流转,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构建新型农村经营体系。力争完成8个国有林场改
革试点任务。探索实践征地拆迁新机制。城乡规划实施后征地拆迁过程中的土地补偿机制和先集中安置后征地拆迁机制,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和长远生计。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新机制。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健全衰退产业援助措施,引导生产要素向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集聚。探索建立分类差异化考核制度,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增加考核权重。
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按照省委以开放倒逼改革的要求,加强娄底与上海XX区、XXXX市的友好合作,深化合作事宜。积极承接长三角、泛珠三角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鼓励更多企业在更大广度、更大深度上加强国际合作,鼓励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国门,开展加工生产,招揽工程。大力推进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引进和培育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离岸服务外包。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围绕打造千亿不锈钢产业基地、长株潭产业协作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重点对接不锈钢深加工、汽车零配件加工等现代工业项目和商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做好产业链延伸的文章。积极引导娄商回娄创业。围绕娄商的产业特色、投资愿景,开发一批重点项目,实行一对一的上门招商,引导娄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城镇化、生态修复与治理等领域加大投入。
(二)突出抓实结构优化,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钢铁、煤炭、有色、化工、建材等资源型产业改造提升。以源头减量、工艺过程优化和能量梯级利用等方面为突破口,加快推进资源型产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资源能源产出率。支持企业向精深加工和链式循环发展。整合提升特色产业。对农机、煤机和电子陶瓷等特色产业,加强企业联合、资源整合,推进兼并重组,打造企业集团和战略同盟,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按照遵循规律、多管齐下和标本兼治的原则,以市场竞争机制来倒逼企业有效化解产能过剩。通过严把项目准入关,严格节能、环保、安全执法,淘汰整合一批。煤炭坚持走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按企业集团化、采掘机械化、质量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大力推进煤矿整顿关闭、煤矿企业的兼并重组和产业升级,努力提高煤炭产业的综合效益。钢铁,加快推进冷钢普钢—不锈钢产能置换的报审报批工作,力争不锈钢产业原材料的供应实现本地化。完成火电、水泥、钢铁、有色等行业企业的脱硝设施建设,降低排放。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加快薄板下游产业链延伸,实质性推进薄板深加工产业园、长株潭汽车零部件制造及配套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推进金华车辆防爆运输车、乐开口一步成型米粉机等环保制造业项目。加速推进双峰不锈钢产业园和农机产业园建设。新材料。重点加快推进三泰新材、红太阳、文昌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建设。新能源。突出抓好大熊山、龙山等风电场、大丰和新能源汽车和煤矿瓦斯发电等项目建设。强化产业园区集聚发展。抓住省政府从今年开始实施“园区培增计划”的机遇,引导产业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中,2014年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5%以上。按照“产城融合”、“二三产同步”的要求,加强园区道路、电力、给排水、污水处理、燃气、绿化和环保等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园区倾斜。积极支持产业园区发行平台债或专项债,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确保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以上,全年各级园区完成标准厂房125万平方米,其中娄底经开区完成50万平方米。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抓好生产基地建设。加快粮食、畜禽、果蔬、油料、茶叶、竹木等主导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全年生猪、肉牛出栏分别增长2%、5%以上,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4万亩。大力发展“三黑一菌”特色农业。加快发展黑猪、黑牛、黑茶和食用菌等特色产品,力争全年出栏黑猪25万头、黑牛3万头,工厂化生产食用菌鲜品1万吨以上。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辐射范围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年力争新培育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38亿元。积极推行农产品“三品”认证。
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重点推进新合作湘中国际物流园、XX诚通现代物流中心、西恩铁路物流园、万通国际汽贸城、新世界建材城、娄商广场等重大园区和项目的开发建设。持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构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加速发展文化旅游业。以建设XX县“全省第一批文化旅游特色产业县”为契机,加快推进大熊山森林公园、中华蚩尤始祖文化园、大紫鹊界梯田旅游协作区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抓好紫鹊界梯田5a级景区、大熊山4a级景区创建工作。推进曾国藩故里、杨市将军村等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景区配套功能。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引进市外知名医疗机构来娄兴办医疗机构,加快众一健康产业园建设,促进我市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着力加强现代金融业。推进万宝新区金融产业园、吉星金融广场等重大项目开发建设,创建金融生态良好城市。推进娄底、双峰和冷水江农村商业银行挂牌开业,涟源、新化农信社改制组建工作。积极培育发展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业和咨询服务业。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研发平台建设,促进科技信息产业与现代制造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
(三)突出抓实两型发展,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加快水府示范片区建设。紧紧围绕《中共XX省委办公厅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的复函》(湘办〔2012〕71号)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推动水府示范区的改革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要素投入、两型产业发展、城乡环境同治、招商引资等工作。推进两型示范创建。坚持“政府引导、部门组织,社会参与、单位实施,公开评选、择优奖励”原则,在全市广泛开展“十类单位”、“六类项目”、“四类综合片区”两型示范创建活动。加强水府庙区域的保护开发。争取省委、省政府将水府庙区域列为全省两型社会建设的重点,争取省制订出台水府庙流域保护条例,编制环水府庙水库区域统一保护开发的规划,建立由省政府统筹,娄底、湘潭两市共同参与的生态补偿机制,出台支持环水府庙水库经济示范区的政策措施。启动孙水河流域中心城区段仙女寨-孙水河旅游休闲的开发建设。推进锡矿山地区两型示范区建设。加强省市县三级与央企对接的力度和深度,争取各方面的政策、资金支持,合力推进锡矿山地区的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和民生改善。
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抓好XX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工作,加快产业废物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建设,实施一批产业废物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培育一批产业废物综合利用示范企业。认真落实《XX市推广清洁低碳技术实施方案》,在全市推广十大清洁低碳技术,实施能源节约工程、清洁生产工程和资源综合利用工程三大工程。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察、能源审计、节能目标考核,做好高效照明产品、节能工业产品等一系列节能产品的推广工作。
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全面实施城乡环境整治及建设四年行动计划、绿色娄底四年行动计划和“九大环保工程”。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继续狠抓巩固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工作。坚持“治理、建设、发展”三措并举,围绕“一山两厂三水”即锡矿山、涟钢和冷钢、资江、涟水和孙水,突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矿山的环境整治。加快推进锡矿山地区和煤矿采空区土地复垦工作。扎实推进湘江流域污染防治。抓住省政府将湘江流域污染防治作为“一号重点工程”,从2013年开始,连续实施三个“三年行动计划”的契机,下大决心,严格问责,强力推进工业企业重点污染源、污水垃圾处理、污泥与污水再利用、餐厨废弃物、规模化畜禽养殖和规模化网箱养殖等污染整治,特别要解决锡矿山地区重金属污染问题。
(四)突出抓实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推进融城发展
强力实施融城战略。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好融城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规,明确各区域的功能分区,统筹安排市域内水、电、气等公共基础设施和产业的优化布局。成立高规格的融城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组建融城发展办公室,逐步建立市区一体、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融城推进机制。坚决制止娄底大道两旁的乱搭乱建,严格按照打造娄双高附加值两型产业走廊和娄新现代制造业产业走廊的定位引进项目。在保持财政收支体系不变、上级支持政策体制不变、既得利益不受损失的前提下,适时启动行政区划调整,扩大市域发展空间。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出台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全面推动城乡持续协调发展。加大对XX市统筹城乡发展、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支持力度。在每个县市区选取1-2个有一定基础和特色的重点镇、示范镇进行重点扶持,打造一批工矿小城镇、商贸小城镇、旅游休闲小城镇、历史文化小城镇等特色小城镇,全面带动和辐射农村腹地的发展。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村镇建设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完善、主导产业培育、村容村貌整治、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着力抓好“千村示范”和“百千万”工程实施。加大农村房屋乱建乱搭整治,进一步规范农村建房。按照“四清、三基、两统、一化”的要求,对乡镇、村扎实开展镇村容貌、灯牌广告、“六乱”、交通客运秩序、建筑工地、“五小”行业、马路市场等专项整治,推进示范带动,使80%以上的乡镇、村基本达到整治标准,基本实现“五个基本没有”的工作目标,实现村容整洁干净,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五)突出抓实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
抓好“四个一批”项目建设。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一第一抓手,按照“四个一批”的要求,继续开展“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着力抓好391个重点项目(其中竣工投产项目66个,强力推进项目131个,开工建设项目90个,开发储备项目104个),总投资1457亿元,计划投资380亿元,市级领导挂点项目106个,并选择20个重大标志性工程重点推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铁路,加快推进娄邵铁路扩能改造。沪昆客运专线娄底段竣工。扎实推进安张衡铁路前期工作。高速公路。加快安邵、益娄、娄衡及娄北连接线等在建高速公路建设,确保新溆、长韶娄高速年内竣工通车。干线公路。强力推进g354娄底至涟源(金子塘至秀溪段)、新化资江三桥及接线工程等续建干线项目建设,确保s329、s218雷鸣洞至大塘公路、涟源至茅塘至白马公路等9个项目完工,s210双峰锁石至界首上公路等6个项目完成竣工验收,争取g354冷水江至新化公路、冷水江资江二桥等9个项目年内开工。农村公路。突出抓好以通畅工程、危桥改造、渡改桥为重点的农村公路建设。强化县(市、区)的农村公路建管养的主体责任,县市区财政建立农村公路专项资金。
夯实农业基础设施。突出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城市防洪工程等安全水利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抗旱水源工程等民生水利建设,农村小水电、水土保持、城乡水环境综合整治等生态水利建设,完成水利投资8.2亿元。
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加快中心城区环线建设,完善配套湘阳东街改造,抓紧实施甘桂路、丽春路、华星路等城市主干道建设。提高城市出入口、主次干道和重要地段的市政设施维护管理标准。积极实施“气化娄底”战略,娄底中心城区实现天然气供气。加快中心城区排水管网改造、天然气管道配套建设和供水、供气管网改造建设。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突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快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市场、水电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
(六)突出抓实要素保障,进一步促进资源集聚
强化人才集聚。推进人才智力引进工作。进一步完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培养、管理服务和激励保障机制,制定实施人才优先发展的扶持措施,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以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建设工程和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建设工程为重点,加强引智工作力度,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校企对接合作。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资源优势,与我市产业转型发展技能人才的需求相对接,积极开展校企技能人才培训联盟,有
效解决企业技能人才缺乏问题。创造优良的人才环境。充分考虑人才自身实际情况和人才发挥聪明才智所需的物质条件,突出为人才成长发展、作用发挥、权益保障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强化资金保障。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对照国家的投资方向和重点,全面完善项目争取的有关前期准备工作,加大民生、环保等领域项目的申报,加强汇报衔接,确保今年争取国家资金占全省的份额稳定在去年水平。扩大金融信贷规模。加大政银企对接力度,提高金融贷存比例,加大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信贷投放,确保2014年各项贷款增长16%以上。其中中小企业贷款增长20%以上,“三农”贷款增长20%以上。加大债券发行。确保发行市经开区债券、冷水江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债券,力争发行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支持红太阳、鸿冠集团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加快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对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做好分类引导扶持和全程跟踪服务工作,协调解决拟上市企业申报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完成红太阳和三泰申报创业板首发上市工作。强化土地供应。加强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对重大基础设施、重点工业项目和重要民生项目进行梳理分工,主动对接,积极向省争取用地指标增长15%以上。盘活闲置土地。坚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的原则,对近年来批复的项目建设用地进行全面清查,对清查出涉嫌闲置的土地及漏查的涉嫌闲置的土地,依法依规收回或转用。
强化环境保障。切实加强和优化政务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施工建设环境,坚决打击“三强”、“两突”行为,坚决惩处欺行霸市,着力营造经济社会发展良好环境。
(七)突出抓实为民服务,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
着力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早准备,早谋划,选择一批为民办实事的工程,实实在在地为民办实事,切实解决人民生产生活期盼的问题。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继续实施化解“大班额”问题四年行动计划,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确保城南中学秋季开学,全年新增学位1.68万个。加强农村初中校舍改造、边远艰苦地区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改善农村地区适龄儿童的教育条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进中等职业项目建设,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捐资办学。
加强医疗体系建设。大力加强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周转宿舍、村卫生室建设,继续推进妇幼保健院、县级中医医院、疾控体系、食品药品监督体系等项目建设,改善基层医疗条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基本药物制度,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继续推进县级福利院老年养护楼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公立养老机构建设。扶持、引导民间资本提供健康养老服务,促进养老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稳步提高居民收入。贯彻落实国家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增强农民就业创业、增收致富能力,全年完成农民素质教育培训20万人次以上。坚持开发式扶贫,加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产业开发、智力移民等建设,确保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力争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7.8万,“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直接帮扶贫困人口4.55万人。
切实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城乡劳动者就业能力。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求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认真解决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继续推进棚户区、公租房、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建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住房困难。
加快其他社会事业发展。高标准办好省第十二届运动会。有序推进“单独二胎”政策,有效控制人口规模合理增长,提升人口素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规范金融秩序。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加强卫生监督和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快“天网工程”建设,积极防范和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与经济犯罪活动。加强人防和消防工作。
第四篇:发改委2011年工作要点计划
发改委2011年工作要点计划
2011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走进“太湖时代”新时期重要一年,扎实做好全区发展和改革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在明年的工作中需要突出以下几方面:
一、突出规化引导,引领科学发展新蓝图
强化指标分解落实。对指标进行分解,逐一落实到各乡镇和区有关部门,并加强跟踪督查,及时通报进度,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奋进目标。加强服务业考核和统计工作,做好服务业重点项目、引导资金项目、“五个一批”项目、招商签约项目等的月报、季报工作,对下达各镇(区、街道)的考核指标做好月度跟踪统计,督促其完成指标。
强化经济运行监控。准确把握经济运行脉搏,研究分析全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我区转型升级的工作重点和创新型经济发展要求,加强转型升级核心指标体系完成情况的监测和分析。
强化调研当好参谋助手。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服务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等课题,深入企业、深入项目一线进行调研。加强产业调研分析,尤其是做好战略新兴产业的跟进调研,做好行业性、区域性、主题性专题调研,为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当好参谋助手。
二、突出项目建设,打造经济增长新动力
解放思想抓。以更加开放的理念,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加强对国家各类政策的研究与运用,尽可能结合区情,更多的研究“政策没有限制什么”、“我们能够做什么”,便捷高效地做好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工作,为项目提供贴身式、保姆式服务,做到灵活办理、快捷办理、现场办理。
突出重点抓。加快实施一批重点亿元项目,力促按计划如期实现竣工投产;开展资源、产业集群等优势分析研究,积极从支柱产业中引导一批、从重点企业中培育一批、从产学研结合中扶持一批、从招商引资中吸引一批、从产业政策中谋划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辐射能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突出项目包装,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包装一批国家扶持的和能够争取土地点供的重大项目,围绕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及基础设施配套条件改善等包装一批项目,继续做好服务业名牌申报和服务标准化建设推进工作。
创新机制抓。完善实行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矛盾协调制度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与问题,推进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竣工、快产出。对建设条件成熟、市场前景广阔、预期经济效益好的项目进行论证,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强项目的动态管理,不定期的对项目库进行更新,做到储备一批、推出一批、开工一批,使我区项目储备工作扎实有效,稳步推进。
三、突出招商引资实现抢抓机遇新成效
高度重视向上争取。进一步强化项目包装、项目争取、项目管理,在扩大内需项目争取上求突破。紧抓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契机,进一步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及民生项目的包装力度,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扶持。认真研究国家、省产业政策,对正在建设的中央及省预算内投资项目,加大跟踪督查力度,项目加快实施、规范实施、阳光实施,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建设目标。对已经进入国家、省项目库的项目,力争资金早安排、项目早实施;对还未列入笼子的项目,继续加以完善,主动向上对接、沟通。
高度重视招商选资。结合我区“5+2”产业培育振兴计划,深入研究产业发展优势,围绕产业链的上延下伸,精心包装项目向外推介,增强实效性,不断加大督查考核力度,认真制定全年招商活动计划,细化活动方案。
四、突出协调发展,推进产业发展新跨越
着力推进服务业发展。围绕“大物流、大市场、大旅游、大商贸”,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强势推进服务重点项目实施,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占比和贡献份额,努力实现生产服务业集聚化、基础设施服务业网络化、公共设施服务业均等化、生活服务业连锁化。积极培育各类专业市场,休闲服务业集聚区。筛选有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需求的制造业企业,加强宣传和引导,在制造业企业内部分离出研发、物流、营销、安装、技术、售后服务等环节。通过企业主辅分离,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效益的提升。
稳步推进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探索重点产业行业协会接受政府职能转移、授权、委托的工作试点。加快推进企业改制上市步伐。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围绕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建设,重点发展地方特色农业,完善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布局。开展区级农业龙头企业认定工作;积极申报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五、突出队伍建设,实现部门形象新提升
进一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创新务实、团结一心。争做基层企业、重大项目“服务员”,倾心关注企业最盼什么、最怨什么、最急什么,问情于企业,问计于企业,问需于企业,全力营造服务全市的新氛围。
进一步强化能力提升本领。加强学习和研究,善于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社会活动,努力提高抓机遇上项目的能力、抓投入保增长的能力、解难题促发展的能力、善调处保稳定的能力。
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以“打造一流团队、创造一流业绩”为追求,创建和谐的机关工作环境、人际环境和文化环境,着力打造 “文明和谐发改局”。着力培养学习型、干事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的干部队伍。
第五篇:2013年市发改委工作要点
2013年市发改委工作要点
根据2013年市委常委会重点工作和市政府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分解,结合国家、省发展和改革重点工作,特制定2013年市发改委工作要点,并分解如下:
一、综合经济
1.确保经济平稳运行,年内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分管领导:吴炜;责任处室:综合处)
2.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编制主体功能区实施计划,宣传并实施《无锡市发展规划条例》。(分管领导:陈卫东;责任处室:规划处)
3.推进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相关工作,做好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评价工作。(分管领导:陈卫东;责任处室:规划处)
4.制定下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计划,做好月度及季度经济分析,提供相关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分管领导:吴炜;责任处室:综合处)
5.制定下达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工作目标任务,并做好考核工作。(分管领导:吴炜;责任处室:综合处)
6.制定出台及组织实施《关于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三地三中心”建设的工作意见》。(分管领导:苏益民、吴炜;责任处室:综合处、重大办)
二、产业发展
7.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健全工作协调联动机制,抓好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工作。(分管领导:苏益民;责任处室:重大办)
8.履行好新兴产业发展高地建设领导小组综合协调办公室职能,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年内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分管领导:陈卫东;责任处室:工业(高技)处)
9.推动服务业超越发展,组织实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启动新一轮集聚区规划修编工作,积极推进纳入省服务业“十百千”计划的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年内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6.5%。(分管领导:苏益民;责任处室:服务业处)
10.推进国家物联网及云计算综合应用示范工程,积极推动物联网和云计算融合发展。(分管领导:苏益民;责任处室:重大办)
11.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编制总部经济发展规划,抓好总部经济招商、总部经济发展资金兑现和总部企业认定工作。(分管领导:毕滨江;责任处室:外资处)
12.编制中长期物流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重点物流园区调整优化。(分管领导:苏益民;责任处室:经贸处)
13.组织好市重大项目建设合作恳谈会、东欧招商等重大活动。(分管领导:苏益民、毕滨江;责任处室:重大办、外资处)
三、投资管理
14.保持合理投资规模,增加有效投入,优化投资结构,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力争18%。(分管领导:陈松;责任处室:投资处)
15.制定出台《无锡市转型发展投资指导目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分管领导:陈松;责任处室:投资处)
16.大力开展“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重点推进180个市级重点项目,年内完成投资超1000亿元。(分管领导:陈松;责任处室:投资处)
17.科学制定实施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做好项目资金平衡,防范和控制各类风险。(分管领导:张建春;责任处室:财金处)
18.降低民间投资门槛,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高等级公路以及综合性医院等公共事业领域有所突破,全年民间投资增长20%以上,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65%以上。(分管领导:陈松;责任处室:投资处)
四、资环工作
19.加强对上沟通衔接,力争成为国家低碳经济试点城市。(分管领导:毕滨江;责任处室:能源处)
20.加强中瑞生态城项目对上争取工作,推进相关示范项目建设。(分管领导:毕滨江;责任处室:能源处)
21.加大东亚电力(无锡)燃气电厂和西区、南区燃气热电项目向上争取力度,力争尽早获批建设,同步推进LNG加气站建设。(分管领导:毕滨江;责任处室:能源处、基础处)
22.推进太阳能光伏的示范应用,积极组织光电建筑、金太阳示范工程、省电价项目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申报,争取落实国家级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项目。(分管领导:毕滨江;责任处室:能源处)
23.加快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年内全市所有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全面实施循环化改造。(分管领导:毕滨江;责任处室:能源处)
五、城市建设
24.加快推进轨道3、4号线建设规划报批。(分管领导:毕滨江;责任处室:基础处)
25.加强苏锡常南部高速、锡太高速、宜马快速通道、沿江城际铁路、锡澄城际轨道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分管领导:毕滨江;责任处室:基础处)
26.继续推进路网体系完善、干线航道整治及港口建设。(分管领导:毕滨江;责任处室:基础处)
六、改革工作
27.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制定配套政策,组织实施一批“两型社会”建设示范项目,积极推动太湖低碳创新示范区建设。(分管领导:张建春;责任处室:体改处)
28.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制定实施全市医改工作意见,加强对全市医改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推进,抓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分管领导:张建春;责任处室:社改处)
29.推进社会事业领域“管办分离”改革,提出分类改革方案,在部分领域探索市场化改革。整合旅游、园林等领域资源,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加快组建无锡旅游产业集团。(分管领导:张建春;责任处室:社改处)
30.加快行业组织改革与发展,修订《无锡市促进行业协会发展条例》,研究制定加强行业组织规范化管理意见,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移。(分管领导:张建春;责任处室:社改处)
31.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整合国有投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增强平台融资能力。加强创投企业的归口管理和发债企业的信用管理。(分管领导:张建春;责任处室:财金处)
七、社会发展
32.推进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年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左右。(分管领导:刘军;责任处室:社会处)
33.推进社会事业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研究制定具体准入标准、投资回报等实施办法,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学校、医院、疗养院、养老院等项目。(分管领导:刘军;责任处室:社会处)
34.大力推进民生工作60项实事,抓好民生工作100项主要指标,协调推进115项民生工作重点项目。(分管领导:刘军;责任处室:社会处)
35.扎实推进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强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跟踪服务,协调解决难点问题,确保2013年12件69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分管领导:吴炜;责任处室:综合处)
八、其他工作
36.做好开发区清理整顿工作。(分管领导:毕滨江;责任处室:外资处)
37.加强南北挂钩和沿海开发,重点加强新区新沂园区等6个与徐州共建开发区和锡通科技产业园建设,继续加强与霍城、阿合奇、延安、云阳等地的对口支援。(分管领导:陈卫东;责任处室:经合处)
38.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围绕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能源和生态农业等重点领域,巩固与美加、欧洲、日韩的合作关系,积极拓展与俄罗斯、东欧、中东的产业合作。(分管领导:毕滨江;责任处室:外资处)
39.加强廉政勤政制度建设工作,优化权力公开运行、项目审批服务流程,进一步提高作风与效能建设水平。(分管领导:陈松、龚詠程;责任处室:法规处、监察室)
40.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组织实施好青年干部基层挂职锻炼、机关干部进修学习、干部轮岗交流等工作计划。(分管领导:龚詠程;责任处室: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