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写作的角度

时间:2019-05-15 13:54: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作总结写作的角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作总结写作的角度》。

第一篇:工作总结写作的角度

工作总结写作的八种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总结工作,首先要选取合适的角度。善于选准角度,既是一种技巧,又是写好工作总结的重要因素。笔者根据经验和自己的体会,归纳了总结工作时常用的八种角度,从中探索写好工作总结的方法,与大家探讨。

一根据工作职能进行总结

这是一种最主要的总结角度,常用于年度工作报告,用于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如税务部门的主要职能是“执好法、收好税、带好队、服好务”,某省国税局在总结工作时就归纳为“税收收入跃上新台阶;依法治税得到新加强;队伍素质有了新提高;纳税服务有了新改进”等部分,这就是从工作职能出发来总结工作的。

二根据工作思路进行总结

如果工作思路与众不同或别有创新,也可以围绕工作思路来总结。

某省国税局抓税收分析工作,先从宏观税负查找可能存在问题的行业,然后再对该行业可能存有疑点的企业进行微观评估,然后进一步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制定制度,形成长效机制。整项工作思路清晰,层层递进,富有启发性。该单位在经验总结时就归纳为“宏观分析定方向;微观分析找问题;健全机制求长效”三部分,在全国交流时产生了很大反响。一般来说,用这种角度来总结工作,效果好坏主要取决于思路是否清晰、深刻、新颖。

三根据工作特色进行总结

这种方法常用于专项工作的经验介绍,对执笔人要求比较高,不仅需要充分掌握材料,而且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从大量的资料中挖掘出闪光点来。

笔者刚参加工作时,有位同事承担了撰写本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总结的任务,但反复修改,几易其稿,还是通不过,十分苦恼。一位从事文字工作多年的办公室领导提醒他,可以先从原始材料中提炼出特点和特色来,然后再围绕这些特点进行总结。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这位同事听后迅速调整思路,抓住本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工作扎实、细致耐心、方式灵活、领导带头”的特点进行总结,归纳为“立足一个实字,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着眼一个细字,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突出一个活字,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强调一个带字,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等部分。领导看后十分满意,认为不落俗套,写出了新意,还要求大家作为范文来学习。选用这种角度写起来比较难,对秘书工作者的写作能力要求也很高,但写好了就别具一格,很有说服力。

四根据采取的工作措施进行总结

这也是很常见的方法,主要用于对某方面的工作进行总结。

如某市纪检部门抓“执行力建设”时采取了“统一思想、转变作风、加强督办、素质培训”四大措施,总结时就归纳为“统一思想抓落实;转变作风抓落实;督促检查抓落实;提高能力抓落实”四部分。又如某市工商局从“教育引导、内外监督、健全制度和严格惩处”等方面抓规范执法工作,总结时就归纳为“创新载体,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内外并重,增强监督的实效性;建章立制,确保机制的长效性;狠抓不懈,提高查处的准确性”。这是根据工作措施进行总结的典型例子。

五根据开展工作的时间顺序进行总结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对专项工作进行总结。

如完成某个重点项目后,从“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制定方案,分工负责;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抓好试点,健全方案;狠抓落实,强化执行;总结提高,优化改进”等六方面进行总结。这个例子所采取的角度就是开展工作的先后顺序。应该说,这种方式能完整描述整项工作的全貌,但缺点是重点不突出,特点不明显,写不好很容易变成流水账,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根据“关键词”进行总结

党代会、中央全会等各种重要会议,往往会提出一些新的理念,出现一些热点词汇。合理利用这些热点词汇来总结工作,既可以体现时代气息,又可以提升文稿的高度。

有一次,笔者参加市政协的一个会议,市领导在讲话时抓住政协的“协”这一关键字进行总结论述,“第一,所谓相„协‟,首要之义为协商;第二,所谓相„协‟,又有协力之义;第三,所谓相„协‟,又有协和之义;第四,所谓相„协‟,还有协同之义”,讲得富有新意,十分精彩,赢得了满堂喝彩。因此,作为一名秘书工作者,如果经常关注党中央的最新精神和理念,能善于提炼、总结关键词或字,也能开阔思路,提高总结的水平。

七根据参与主体来总结

当某方面工作或者某个重大项目完成后,一般都要召开会议,总结工作,表彰先进。这种场合的总结部分,往往围绕参与该工作的各主体来构思。

如某次抗洪抢险救灾工作总结表彰会议的总结部分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在整个抗洪抢险中,党中央高度关注……;受灾省区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坚决响应党和人民的召唤……;人民群众是夺取抗洪抢险胜利的主力军和真正英雄……”,这是按参与主体总结的一个经典范例。

八根据解决的问题来总结

在总结工作时,针对解决的问题来归纳,往往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有一次,笔者所在单位的服务部门总结工作,客观来说这个部门做了很多工作,也采取了很多创新的措施,成效也比较明显,但上级领导听了汇报并不满意,批评思路不清楚,工作针对性不强。回去后,该部门对材料进行了重新补充和梳理,从解决“脸难看、事难办、门难进”等问题出发,将工作总结为“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尽量让老百姓少受一点气;进一步改进服务环境,尽量让老百姓少跑一点路;进一步优化服务手段,尽量让老百姓少花一点钱;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尽量让老百姓少排一点队”四个方面,得到了领导的认可。用这种角度来总结工作,针对性强,直接鲜明,能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

上述只是笔者根据工作经验归纳的几种角度,在实战中它们往往不是独立使用的,常常是根据情况有机组合的。撰写总结时,应当认真收集材料,掌握总结对象的特点,尝试从多个角度出发,把思路向四面扩散,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侧面思考问题,然后再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最佳的总结角度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秘书工作者平时注重积累分析,不断拓宽、丰富分析问题的角度,让自己的思维更加发散、更加多元、更加活跃。

(文章摘自《秘书工作》杂志2008年第12期。原题目:《浅谈怎样写工作总结》;作者:邓立松)

第二篇:英语写作常用角度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believe that part-time job will provide them with more opportunities to develop their interpersonal skills, which may put them in a favorable position in the future job markets.大部分学生相信业余工作会使他们有更多机会发展人际交往能力,而这对他们未来找工作是非常有好处的。

By taking a major-related part-job, students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ir academic studies, but gain much experience, experience they will never be able to get from the textbooks.通过做一份和专业相关的工作,学生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而且能获得从课本上得不到的经验。

Now people in growing numbers are beginning to believe that learning new skills and knowledge contributes directly to enhancing their job opportunities or promotion opportunities.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学习新的技术和知识能直接帮助他们获得工作就会或提升的机会。

Now people in growing numbers are beginning to believe that some certain sports contribute directly to our health by giving us some physical exercises.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体育锻炼能有助于身体健康。

Pollution poses a great threat to our existence. 污染对我们的生存造成巨大威胁。

Some of the…are poisonous and dangerous to health.Environmental experts point out that increasing pollution not only causes serious problems such as global warming but also could threaten to end human life on our planet. 环境学家指出:持续增加的污染不仅会导致像全球变暖这样严重的问题,而且还将威胁到人类在这个星球的生存。

(5)…Under considerable pressure from… therefore…will only add to their burden.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所以会增加他们的负担。

(6)I see three kinds of pressure working on people today: pressure from education, family and career.It is easy to blame the school for charging too much money, the family members for the heavy burden, the society for the fierce competition.I think people should relax.It is important for them to keep a good mood under whatever circumstances.我能看到今天人们身上的三种压力,教育的压力,家庭和职业的压力。学校所收学费太贵,家庭成员负担过重,来自社会的激烈竞争。我认为人们应该放松,他们他们来说,在任何环境下保持一个好的情绪是很重要的。

(7)Moreover, children will have less time to play and communicate with their peers due to extra studies, consequently, it is difficult to develop and cultivate their character and interpersonal skills.They may become more solitary and even suffer from certain mental illness.而且,由于要额外地学习,孩子们没有多少时间和同龄的孩子玩耍和交流,很难培养他们的个性和交际能力。他们可能变得孤僻甚至产生某些心理疾病。

4.合作角度

(1)sth can give students team-spirit and teach them how to cooperate with others.Because in those activities, students usually need to cooperate with others in order to get good achievement.

第三篇:怎样确立写作角度

怎样确立写作角度

选择什么样的写作角度,和文章立意的深浅是密切相关的,这是一个尽人皆知的道理,但是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能把握好的却不多。对学生而言,不加指导就会出现作文表面化,程式化,相当一部分学生会陷入无话可说的状态。

怎样进行好这方面的指导呢?

我以为最重要的是通过联系实际选择切入的角度。

茅盾先生在《论“入迷”》中“说有多种多样的'入迷'。吉诃德先生看武侠小说把一份家产几乎看光,还嫌不够,还要出去行侠,终于把一条老命也赔上。这是'入迷'的一种。《红楼梦》上香菱学诗,弄得茶饭无心,梦里也做诗。这也是'入迷'。但据说香菱居然把诗做好了。乡间有伧夫读《封神榜》,搔头抓耳,心花大放,忽开窗俯瞩;窗下停有馄饨担,开了锅盖,热气蓬蓬直上;伧夫见了,遽大叫道:'吾神驾祥云去也!'跨窗而出,把馄饨担踹翻了。这又是一种的'入迷',然而程度远在吉诃德先生之下。”先生认为“故就'入迷'而论,香菱的,便是最下乘!”

茅盾在这篇文章中所论的“入迷”是针对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而言的,先生认为有了功利心就不会忠于艺术。这个话题似乎与我们无关,茅盾所说的“上乘”与“下乘”更是和我们“风马牛不相及”。但联系实际想一想,恐怕非但有关,而且关系很大。无功利心的艺术家结局如何?无功利心的人生又如何?高三的学生功利不功利?如果湘菱式的入迷是“下乘”的,我们相比湘菱有无高尚可言?一旦将话题与现实联系在一起,学生所选的角度针对性之强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黄鑫同学在《我入不了迷 》中说:“初读茅盾先生的《论”入迷“ 》想了又想,似乎收获很大,也很同意先生的说法……当然我们对香菱式的'入迷'倍感反感,而把更多的溢美之词留给了吉诃德、伧夫……再仔细一想,突然可怕的发现,自己原来也是令人恶心的一类……高考在即,偶尔听别人谈论英语高考之事。英语考试阅读是重点,当然它也成为谈话的焦点。一本正经的听了几个同学的谈话后,我对其中一位的介绍特感兴趣。这位同学郑重其事的透露'高考阅读命题往往在英语杂志中'。听了他极具说服力的理由,看着他神秘的笑容,瞬时间我便有翻遍所有英语杂志的冲动。'所以,我每天读五篇以上。'他又加了一句。我恍然明白'讲功利就必定不讲手段'这句话的广泛含义。高考这道沟就在前头……所以,我正积极步香菱后尘。很可悲,我入不了迷,我走不出功利的怪圈。”我想,所有的语文老师都会夸赞这个学生切入的角度很好,假如不联系实际,很难取得这样的效果。

另一个学生在题为《更“上乘”与更“下乘”》一文中说:“以学生为例。迷足球篮球之类的体育活动尚情有可原,但迷电脑游戏,迷言情小说,迷手机之类不合学生本分的玩意儿就不能算”上乘“了。玩物丧志。着迷于物质,精神的大堤就会产生溃口……倘若不做什么限定,更伟大的'入迷'有之,更下乘的'入迷'亦有之。我们只要从这样那样的'入迷'中吸取些教训,就不枉此一论了。”其实,学生对现实的思考之深刻有时出乎我们的想象,瞿娅妮在《“入迷”与“入世”》一文中说:“世上无非有那么几种人:完全入世,无迷可入;身在世上,所迷仅为茶余饭后的赏心乐事;完全入迷,然为世所困,生前无法超脱,痛苦万分;完全入迷,亦身在世上,所迷大多为时代浪尖上的,入世与入迷的好处兼收并得。第一种人在我看来无非

是俗人,而第二种人充其量只能算精神上的小康。世上大多数能追求至此,尚还活得有点滋味。”接着,她借对第三种人的叹息,写出了她对为艺术而生者的喝彩,对媚俗者的鄙弃:“他们也为迷而生,却最终死于所迷,所谓身后名声,那简直是以灵与肉的相残为代价的杰作。比起别人肉体的艰辛,他们的精神经受了种种煎熬。即便是想隐世,非有巨大的财力支撑不可,为自己营造一个昂贵的'水晶罩子'谈何容易!印象派的高更,才思奇特,无奈原创作品少人问津,不得不以为贵族画像果腹,终因奈何不了那世俗的污浊毅然隐居太平洋的一个小岛,尽情'迷'了十几年。不惑之年满怀信心回到巴黎,又成伤心地,终病老而死,作品更被嗤之为有伤风化。其好友荷兰的凡高更是因无法入世而饮弹阿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而今这两人的画价值极高,甚至有人戏称凡高每涂上一笔就使拍价上扬数万美金。世人早已漠视这触目惊心的一点一划都浸透了凡高的为世不容、神经极度崩溃的血肉心路。”

其实,言为心声。我们指导学生作文不能为写作而写作。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只是训练的方式不同,而议论的主旨除了受材料限制以外最重要的是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看法有对有错,有深有浅,但没有人没有自己的看法。假如不是以生活为范本,而是什么写作大全、论据手册之类,必将误入歧途。谈减负,谈现代私塾,谈2010世博会主题,重要的是学生要有自己的想法与看法,否则,不可能写出象样的文章。除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确立角度,还要要指导学生调整思维方法,运用创造性思维,拓展思维空间,在求异或求同中,在联想和想象中,在比较相似点中选择最佳角度。要帮助学生“伸出”思维的触须,全方位的“游动”,捕捉思想的火花。西方的哲学家鲁克说过:“一定数量的思想可以转化为质量,这是真理。逻辑学、数学都这样认为。一个人产生的思想越多,就有更多的机会形成有价值的思想。”例如,上述《我入不了迷》就是拓展思维空间,运用逆向思维的结果。相比较,另一篇文章《痴心难求》就逊色多了。“可惜的是,自己已经遗失了那份自我,也遗失了'痴迷',成为功利的牺牲品。”这是《“痴心”难求》的主旋律。这一篇读后感只是用茅盾的观点对照现实,运用的是常规思维,所以相比前几篇就显得单薄,缺乏深度与力度。

思想的产生必须冲破习惯性思维的捆绑,冲破传统观念的桎梏。我曾经让学生做过一则材料作文,材料要求学生对一个画家面对画布该不该考虑“钱”谈谈自己的看法。能冲破传统观念的桎梏的学生思维空间之广,对问题探讨之深令我刮目相看。甚至有学生对材料本身的正确性提出怀疑,理由是“创作本身是一种精神状态”,而要不要“钱”是创作的目的,这两者不能相提并论。而且不言钱并不能体现精神的高贵,艺术既是无价的也是有价的。当然,在引导学生冲破习惯性思维的捆绑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这种作用具体体现在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使学生的思维在与“传统”的撞击中,在与新思潮的交媾中全面呈现“激活”的状态。

想选好角度还要引导学生排除干扰,培养质疑精神,对所给的阅读材料或题目进行分析后再确定角度。例如有这样一则材料:这是记者偶然在街上碰到的一件“小事”。那是一个春日融融的中午,记者路经南市区陆家浜路南车站路口的华联超市时,见门口围着一大堆人,人群突然传出一个女孩子十分尖厉的连续不断的哀求声:放我回去吧,我下次再也不敢了...求求你们...求求你们…记者挤进去一看,那是一个身着校服戴着红领中的女学生,按胸前的校徽所示,她是初中低年级的学生,她对面的一个商店保安手里拿着一包牛肉干,不说也明白,女孩子偷了东西,当时她吓得脸都发了白,两手机械地上下摆动作揖,说什么也不肯跟保安进商店。那时,人群里一下子冒出了许多说好话的人。记者发现,几乎所有人都站在小姑娘这边替她说情,其中最一致的意见是,大家都央求超市工作人员,怎么处理女孩子都

行。“就是万万不要让女孩子学校里的老师同学知道”。这些原本素不相识的行人,提出这个意见的理由却完全一样:“否则,这孩子一辈子就完了。” 最后,直到那保安认真地答应大家,除了必须通知女孩子父母外,一定不告诉学校人群才渐渐散去,可人们那种深深的担心却十分耐人寻味: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为什么当一个学生在校外犯了过失后大家都希望不要让学校知道。如果让学校知道了将会对学生带来什么影响?假如我们不对这则材料提出质疑,学生就会顺着材料的思路谴责学校教育。如果人们是有情的,学校必定是最无情的地方了,这样的结论显然是非颠倒。那么,该怎样看待人们的同情与“好心”呢?从这个角度进去,思考的余地很大。

培养质疑精神十分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传统及流行的不合理部分反思与否定。例如在读完了赵鑫珊的《爱因斯坦的艺术世界》以后学生的质疑很多。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出不了爱因斯坦?”“我们的艺术观出了什么问题?”学生的思考是很有意义的。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写到:“赵鑫珊的《爱因斯坦的艺术世界》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为什么不能贡献一个爱因斯坦?愿因是多方面的。但一般来说,造就一个爱因斯坦除了数学,物理知识外,还需要有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是中国没有文化背景吗?当然不是。中国有着五千年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任何一个民族无法比拟的,所以,这并不是原因所在。我想,原因大概就在于中国人的艺术观。一种是把艺术当作一种纯休闲性的娱乐,是消磨空暇时间的一种消遣。有了这种认识,自然也就不会认真地对待艺术,更谈不上用心来体会艺术,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了。而另一种则是把艺术带上了功利的色彩。”有的同学从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加以思考“艺术同科学的互补性,艺术的摧化作用等等,其实已远远超出艺术的本身价值。而我们这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古国对其却是视而不见。一代又一代过去了,他们又学到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呢?学的只是别人的思想和精华,然而由于缺乏升华,迄今我们这个泱泱大国还没有一个人得过诺贝尔奖。自认为能说会道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国人们,丢失了艺术这个耳朵,要嘴巴又有何用呢?在爱因斯坦看来,他的一半功劳都应归功于艺术,而在国人看来,艺术真的是毫无价值。也可能现在的决策者们并未领悟到这一点,但如果长此下去,中国人的想象力、创造力,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必定会被陈腐所替代。到时候中国只能凭吊古人了。”还有一些学生从自身对艺术的渴求谈感受“音乐、绘画和文学不会直接教你如何去解微分方程,但是却能拓展你的文化背景,丰富你的想象力,提高你的审美感和精神境界,从而有助于你成为另一个爱因斯坦。其实这就是艺术世界的真谛。孔祥东说:'我宁愿我的演奏得到二百个观众的喜爱,而不是一个专家盖棺定论似的好评'。艺术不是某个人的专利,美育理应滋润每个人的心田。我们无须妄自菲薄。高雅艺术值得追求,下里巴人也有可取之处。对青少年而言,重要的是雅俗共赏,陶冶心灵。这一切与功利无关,与”分数“更是”不搭界“。春华秋实,潜移默化。我们未必就是爱因斯坦也不一定要成为伟大的艺术家。但我们要追求一份完整的人生。从容追随艺术的指引,人生因此受益无穷;欣然与美同行,我们的民族的文化底蕴将与日俱增。”我粗粗统计了一下,这篇文章的读后感,角度多达二十馀种,可见质疑精神对确立写作角度的意义重大。

不过,在引导学生质疑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注重质疑的品质,也就是说要增强质疑的科学性、逻辑性和知识性。

有无质疑精神不仅关系作文能否写出新角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培养质疑精神健全学生的人格。一个一味接受的人与一个能在接受中吐故纳新、推陈出新的人,人格的力量与人生的质量是迥然不同的。对一个民族而言,只有增加后者的比例民族才会有活力,有朝气。上述从实际出发,拓展思维空间,提倡质疑精神等是确立好写作角度的原则,即便选准

了角度,还存在着方法的传授。首先要指导学生调整好角度的大小,切入口要小,只有这样,文章才能有深度。仍以《论“入迷”》的读后感为例。同样运用逆向思维《入迷与“见异思迁”》(见附录)与《我入不了迷》相比,前者针对茅盾先生所谓带有功利性的入迷是最下乘的而言,指出当今的中学生无法不功利,因此入不了迷,借谈入迷抨击了当前的应试教育,切入点很小,但点得很透,很有现实意义。后者认为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时代要求我们快速更新,不允许驻足,更不能入迷,免得被快速奔驰的时代列车抛弃,因此提倡“见异思迁”。应该说,一个高中三年级的学生能这样考虑问题已属不易,但相比前者,针对性和现实性显然略输一筹。

《更“上乘”与更“下乘”》和《“入迷”与“入世”》都是结合现实谈“迷”的质量,但两位小作者的着眼点不同。张钧伟同学以学生为例,瞿娅妮同学把视角转向了社会,思考入迷与入世的关系。假如说小作者对现世的四种“入迷”的分析入情入理,特别是对高更式的入迷一唱三叹很显功力,那么,后面将这四种人与今天的孩子拉在一起,就不如前者的“更下乘”那么顺理成章了,毕竟,入迷与入世的话题太大了些。

另外,不仅要教学生调节好角度的大小,还要让他们学会发掘深度。深,就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抓住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清朝大文学家黄宗羲说“第一层,必有庸人思路共集之处缠绕笔端,剥去一层,方有至理名言。”所谓“庸人思路”,就是一般人都能认识的肤浅道理;所谓“至理”,就是对客观事物的深刻认识。这“剥去一层”,可以说是使角度变“深”的好办法。例如有这样一则材料:意大利科学家伽俚略年轻时是个天主教徒。一天,他到比萨大礼堂去做礼拜。闲时,看到一盏悬在教堂半空的铜吊灯被风吹得来回摆动。仔细观察,不管摆动幅度大小如何时间都是相等的。他用自己的脉搏来验证,果然如此。回家后,他找来轻重不同的物体挂在长短不一的绳上,来回摆动,发现: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跟所吊物体的重量元关,而与摆长相关,经过反复实验,他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定律。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然后以《从伽俚略看灯摆谈起》写一篇读后感。学生多半针对伽俚略观察仔细,认真试验谈。引导他们“剥去一层”,想想伽俚略的观察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所选的角度就不再是“庸人思路”了。同学们看到了伽俚略的观察具有科学家的敏锐,他的观察以丰富的科学知识为底蕴,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他是“有准备的头脑”……… 还有一个例子:20世纪80年代,法国一批年轻的数学爱好者,组成布尔巴基学派,他们思想活跃,经常在一起展开争论,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毫不相让;有时几个人同时大喊大叫,以致局外人以为是“疯子,'集合。就是这批年轻人,写下了洋洋大观的三十几卷《数学原本》,对当代数学的许多领域,都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在没有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抓住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剥去表面的那一层之前,学生赞颂布尔巴基学派勇于争论,敢于”喊“的”疯子“精神,但是深入一层,想想他们为什么敢喊,再对照我们的”矜持“,布尔巴基学派的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忠于科学本身,充分的自信,以及不媚俗使我们不能不反思科学屈尊于”权威“的现实,使我们深切的感到我们对”大胆创新"的呼唤是多么的底气不足!

通过上述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写作中,要善于把握好角度,才可能写出有新意、有深度的文章;而把握好角度关键在于针对现实进行创造性思维,切入口要小,所谈的问题一定要有现实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选取角度的能力;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选定的角度才能使文章的立意既新又深刻。其实学会写作的过程应该也是学会正确思维的过程。

第四篇:第六单元写作 巧取角度

写作

巧取角度

教学目标

1、运用发散思维,缩小话题,巧取角度。

2、要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感受和思考。

3、要角度小而集中,思路清晰,主旨鲜明。教学重点

运用发散思维,缩小话题,巧取角度。教学难点

要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感受和思考。教学准备

制作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古诗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根据同一个命题,运用同一则材料,巧取角度就可以写出效果不同的文章;角度越是新颖独特,就越是能表达你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写作指导】

一、吃透命题或素材。

报道模范人物,一般都从正面人手、大处落笔,写他的非凡业绩。姜孟之写《一双手》,采访中发现“天下第一奇手的价值”,就跳出常规,巧选角度,从刻画林业工人张迎善一双“半截老松木”般的大手落笔,引出他的模范事迹,进而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二、要选取自己体验和感受最深的角度,写出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认识,文章才有新意。

例如同样是写“绿",朱自清写《绿》,多角度描写梅雨潭的绿,抒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陆蠡写《囚绿记》,叙写自己“择绿—恋绿—囚绿—释绿—念绿”的经历,含蓄地颂扬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表达忠于祖 国的情怀。这是由他们的不同生活体验决定的。

三、角度小而集中,思路就会清晰,主旨也会鲜明。

角度太大,面面俱到,主题就很难有深度;从小处人手,抓住一点,深掘下去,主题才能深刻。一家人散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课文《散步》却由尊老爱幼的角度切人,表达人到中年肩负的承前启后的责任这样深刻的主题。

四、总结

写作时应该力求新颖,尽量避免重复常见的角度,要令读者眼前一亮。一般人描写人物,大多从正面着笔,或写肖像行为,或写姿态服饰。朱自清写《背影》,主要描写父亲的背影,通过背影表达了父子间的深情。【动手练练】

一、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无数美好的故事。有时候,看似平常的事情,却表现出人性的美好。请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要把写人记事的文章的中心表现得鲜明、突出,就必须分清写作的主次,选取那些足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详细地写。中心一经确定就要用更生动的事例反映它,运用适当的手法表现它,提炼精辟的语言深化中心,使得中心得到充分深刻的表现。文章写成后还要认真推敲并修改,凡是与中心意思无关的内容,一概删去。

二、阅读下面一则材料,以“换个角度看问题”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三只时钟,两只旧的,一只新的。

一只旧钟对新钟说:“来吧,伙计,我们开始工作。但我不知道你走完3200万次后,能不能吃得消。”新钟说:“天哪!3200万次?做这么大的事情,恐怕我做不了。”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扯,很简单,你只要每秒钟‘嘀嗒’摆一下就行。”新钟高兴了:“天下竟有这么简单的事?好,我这就做。”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思考路径,就会产生不同的心境,带来不同的结果。提示: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多层次、多侧面的,而人们认识事物也就有了正面、反面、侧面等不同的角度。如此,对同一事物、同一问题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同一事物、同一问题,我们更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思考,如此,才能更客观、更准确地认识事物,也才有了更多成功、成才的渠道与机会。

三、有人说,你想走得远,就和别人一起走。也有人说,你想走得远,就一个人向前走。这两种说法,你认同哪一种?选择合适的角度,表达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提示: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选材时要斟酌一番,选材最好是写自己熟悉的内容。只有选择熟悉的人和事,才能写得深刻,写得精细,写得深刻感人。在语言表达上一要做到叙述含情;二要做到描写融情;三要做到议论寓情,使文章意蕴丰厚,情感浓郁。【拟提纲】

1、小组内交流

2、推荐优秀提纲课堂教师评改 【技法点拨】

1、顺向选材,就是按常规思维,从正面选材。比如,写《牵牛花》,顺向思维是这样:

中心:表现牵牛花积极向上的品质。

材料:我在院子里种了一棵牵牛花。牵牛花长大了,我给它找来一根竹竿,帮助它往上攀爬。牵牛花一直爬上了屋顶。

2、逆向选材:也叫求异思维,就是打破思维常规,从反面选材。比如,《牵牛花》,逆向思维是这样想:

中心:⑴表现牵牛花趋炎附势的特点。

材料:我在院子里种了一棵牵牛花。牵牛花长大了,我给它找来一根竹竿,帮助它往上攀爬。牵牛花看中了旁边的葡萄架,结果把藤蔓伸到架子上去了。这让我很是费解。牵牛花也向人一样趋炎附势,攀龙附凤。

⑵说明牵牛花依赖性强,失去依附物就活不成。

材料:我在院子里种了一棵牵牛花。牵牛花长大了,我给它找来一根竹竿,帮助它往上攀爬。一场大雨,竹竿冲倒了,牵牛花失去了依靠,不几天就死了。

3、多角度选材。一个题目,可供选择的材料很多,我们尽可能地把它列举出来,然后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打开选材的思路。常用的方法:

①时空法。就是按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移顺序选择材料。比如,《美丽的校园》,按时间顺序可以这样选材:早晨——上午——下午——黄昏;按空间顺序可以这样:校门——操场——花坛——教学大楼……

②辐射法。就是展开丰富的联想选择材料。比如,写《灯》,我们可以从照明的灯:路灯、台灯、红绿灯,联想到心中的灯:理想之灯、心灵之灯、人生之灯……和灯有关的一些事:灯下作业、红绿灯下的发生的交通事故、母爱的关怀如灯一样温暖我一生……这样把与“灯”有关的一切材料都罗列出来,思维得到拓展,作文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了。

③事例串联法。就是把相关的几个典型事例安排在一起,以表现事物的特点来选择材料。比如,《再见了,亲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这篇课文,作者选择了三个典型材料:朝鲜大娘为志愿军送打糕,失去唯一小孙子;小金花为救志愿军战士失去母亲;朝鲜大嫂为志愿军到前沿阵地挖野菜而失去双腿。这三个故事集中表现了一个主题:中朝两国人民那种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用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范文引路】 【佳作展示】

家有“悍”妈

关于我妈,我一直在想为她写点什么。可是,一看到她那张“丰富多变”的面孔,我的手又有些胆怯了。要知道,我妈的性格实在有些让人捉摸不透。在一般人看来,她是一位好母亲,可是在我眼里,她却是一位“悍”妈。

妈妈的性子较急,脾气暴躁。她说话就要到嘴,绝不能拖延。有一次,我在家里看电视,妈妈叫我回房写作业,我没有听。妈妈一看火气就上来了。我吓得赶紧关了电视,回房写作业,否则我就要吃一顿饱。

妈妈的厉害,我算领教过头了。谁要是惹反了她,她就绝不饶你。

记得有一回,爸爸在外面打麻将,打到三更半夜也没有回来。妈妈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她看到爸爸这么晚还没有回来,心里的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她翻身下床,披起衣服,走出家门,摸着夜黑去找爸爸。墙上的挂钟当当地敲了12下,却还始终不见他们回来,我开始替他们担心起来。过了一会儿,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咚咚的脚步声,我知道是妈妈他们回来了。我准备起身去开门,没想到门“吱嘎”一声开了。我一看是妈妈,她拽着爸爸的衣服走了进来,脸上充满了腾腾杀气,我一看情形不好,一场急风暴雨就要降临了。果然,妈妈一进屋里,就朝爸爸大吼起来:“李江呀,李江,我说你就怎么这样不争气呢?一天到晚不做一件事,还小事,可你三更半夜还不回来。我以为你在外面死了,害得我到处找你的人。”那火气实在是大。爸爸呢,可能因为妈妈在他的这些朋友们出了他的丑,积聚了一肚子的火气,这下就像火山爆发似的一下子喷薄出来了,他朝妈妈大声吼道:“我打麻将怎么啦?你管得着了我吗?臭娘们的!”就这样,他们你骂一句,我顶一句,屋子里闹得不可开交,寂静的夜晚被他们吵骂声给打破了。左右邻舍的人都醒来了。他们纷纷过来劝说,事态才算慢慢平息,否则,这个晚上人们别想睡觉。

不过,话又得说回来,家有“悍”妈,生活就不怕。我们这个家被妈妈打理得井井有条,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地板檫得干干净净,食具刷得闪闪发亮,一家人的吃饭穿衣,她都安排地有条不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这都全靠“悍”妈的功劳。说实话,我爸有这样一位“悍”妻,那是他一生休来的福分;我为有这样一个“悍”妈,那是我一生的幸福。

简评:写妈妈的文章可谓说汗牛充栋、多如牛毛,但大多数同学习惯从正面选材,写妈妈的品质或特点。本文的小作者却能别开常规的思维方式,从反面写起,写妈妈的性子急,脾气暴,突出妈妈的性格特点“悍”。习作思路清晰,主次详略得当,人物性格刻画入木三分,读着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练习设计】根据提纲写作 【课堂展演】

请学生上台展演,师生作评。

第五篇:·怎样选择最佳写作角度

·怎样选择最佳写作角度

人们在拍照时,都十分注意选择一个好的角度。拿拍摄人像来说,可以正面拍,可以侧面拍,可以俯拍,也可以仰拍……而选择一个配有背景的好角度,拍出人物栩栩如生的表情神态,这对摄影者来说,至关重要。作文也同摄影一样,要讲究角度。先择什么样的用度来表现文章的主题,往往能决定一篇文章的优劣和成败。记得文学巨匠茅盾逝世时,有一个班级的老师布置大家写随笔纪念。不少同学落笔前没有很好注意角度的选择。结果文章不是议论空泛,就是缺乏新意;而有一篇题为(最后的“作品”)的感想文章,选择了茅盾在“生命的弥留之际正式向党提出请求,希望成为一个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一侧面,展开议论,把茅盾在最后时刻“给党中央的信”,着作是他一生创作的大量优秀文学作品的继续,别具匠心称之为”最后的‘作品’”。

深情地赞扬了这位伟大的文学巨匠用“热血和信念”执着地追求真理的高洁志向。由于角度选得好,使这篇随笔在同类文章中脱颖而出,显得极有新意。由此看来,要写好一篇文章,根据题意要求去选择最佳角度,是忽视不得的。命题议论文虽然规定了议论的“范围”,但并没有规定写作的角度,角度抓得好,文章一起笔便引人入胜。能显示出对所议论事物的不同一般的见解。前面说过,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往往提供了多种写作角度,打开思路之后,也就要选择自己认为最佳的写作角度入议,这和命题作文选择写作角度的道理是相同的。那么,怎样选择最佳的写作角度呢?关键是:要从自我出发,选择能深刻揭示题意、有社会价值、自己有真切体会并能给人以启迪的写作角度。所谓“从自我出发”,就是选择的写作角度一定是自己有话可说,有理可论的,不能感到陌生,以至心中无数,言不由衷。

具体地说,最佳写作用度还要符合两个要求: 首先,角度要小。选择的角度太大,必然涉及面广,就容易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角度小,集中一点,走笔成文,效果就好。上面提到的《最后的“作品”》,就抓住了茅盾临终前写的“入党申请书”这个角度,深入议论,而不去泛泛而论茅盾一生中的许多事迹。这样,文章角度很小,主题却很集中,而且由小见大,从中折射出茅盾光辉的一生,立意十分深刻。

其次,角度要新。所谓“新”,就是不落俗套。我们说,对同一个问题和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见解也就不同。有些文章,写出来一看面孔就很熟,似乎在哪儿见过,这除了材料陈旧之外,主要是写作角度不新,无法议论出新意来。必须明白,只有从新的角度观察事物,才能发现事物的新的特点,从新的角度分析事物,才能获得对事理的新的认识。有一位同学读了课文《失街亭》以后,就“斩马谡”的情节发表看法,写了《从孔明斩马谡谈起》的读后感,由于选择了“孔明用人”的写作角度,文中提出了“与其执法如山在后,不如任人唯贤在前”的主张,对“识才、荐才”问题发表了颇有新意的见解,这就比论述“骄者必败”之类众所周知的道理新鲜多了。

自然,议论要出新意,需要我们有深刻的思想,同时在语言上也要有新的创造,力求达到“创意造言,皆不相师”的境界;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如果对“执法如山”和“任人唯贤”的含意一知半解,对两者的联系似懂非懂,要想在“失街亭”的问题上发表有新意的议论,也是很困难的。角度小和角度新,是衡量最佳写作角度的两个标准。由于打开思路后,会发现多种写作角度,因此,要确定最佳角度,还必须对可以入题的角度进行比较筛选。例如: 鲁迅先生曾说:“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像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的。” 这段材料可以选择下面几个角度展开议论:

创新需要勇士,要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探索会有失败,失败者也值得感谢。对创新者的成果,应该不断发展和完善。

比较一下,角度1和3显得太大,“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和“创新者的成果”议论起来容易流于空泛;角度1还显得缺乏新意,这类议论已经见得不少了;角度2不仅小而集中,而且颇有新意。以材料作“引子”,围绕“探索会有失败”展开议论,重点是“感谢失败者”。能讲出“感谢”的道理并令人信服,无疑是对“探索精神”的有力支持和促进,这比一般情况下“感谢胜利者”的意义要深刻得多了.这样比较一番,筛选一下,最佳写作角度也就不难确定了。如同拍照角度并无固定模式一样,写作角度的选择和确定也要运用眼力,“独辟蹊径”。高明的摄影师善于寻找理想的角度,拍出人物的千姿百态,如果我们精心选择写作角度,也就不愁文章不展露新姿。

下载工作总结写作的角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作总结写作的角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选择最佳写作角度

    写文章要从不同角度上去思考,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文章写得好不好,美不美,关键看你选择的角度对不对,角度对了,文章的写作思路也就有了,保准能写出一篇好文章。下面我就结合多年的......

    如何选择最佳写作角度?

    第一,从最能揭示事物本质方面去选择。唯物辩证法关于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的原理,给我们认识事物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方法,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当我们发现和掌握了某一事实材料......

    工作总结 (部门角度)

    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团委学生会理性爱国,自强不息 ——爱国法制宣传活动总结 十月以来,由于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事件变得恶化,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反日游行活动和抵制日货行为在各大城......

    公务员请惠存,工作总结写作的八种角度5篇

    公务员请惠存:工作总结写作的八种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总结工作,首先要选取合适的角度。善于选准角度,既是一种技巧,又是写好工作总结的重要因素。笔者根据......

    从理性角度谈县委办公室工作总结的写作

    从理性角度谈县委办公室工作总结的写作找准规律从容入手总体上,分“三步走”,先是谋篇布局,确定文章框架和内容顺序;其次,遴选素材,按照文章需要挑选和配臵内容;最后,围绕观点、标题......

    材料作文如何确立写作角度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非常重要的是“选取立意角度”,有些材料作文题,命题老师只提供描述性材料,却对材料不作任何提示,本意是让学生不受老师提示的约束,可多角度思考立意。然而不少......

    2013宁夏高考作文的写作角度

    2013高考作文题目点评:从3种角度去立意(新课标全国卷II)全国大纲卷2013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要求以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作文,那么考生从哪些角度去写才算不跑......

    [影评方法]如何写影评 影评写作的角度

    [影评方法]如何写影评 影评写作的角度一、思想评论: 1.评主题。力求有独到见解,深入挖掘。《秋收起义》一片多数文章都认为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义历史,成功地刻画了毛泽东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