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依法治理 构建和谐社会依法治镇5年总结
加强依法治理 构建和谐社会
—上铭镇实施第二个五年依法治镇
工作情况汇报
五年来,上铭镇严格按照市、县的工作部暑, 以“四五、五五”普法为契机,以依法行政为突破口,以依法治村为重点,以依法治镇为核心,大力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推进依法治镇,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上铭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较快发展。
一、以健全机制为轴心,强化组织领导,确保依法治镇工作有力有序。
我镇坚持把开展依法治镇工作作为促进上铭经济发展,构建和谐上铭的重要载体,精心规划,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具体做到“三个到位”。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结合我镇实际,详细制定了《依法治镇的第二个五年规划》。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任组长,三名镇领导为副组长,镇宣传、综治、安办、司法、公安、法庭、计生、国土资源、城监中队、税务、工商等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依法治镇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场所,明确了具体工作人员,并根据人事变动和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充实领导小组,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网络格局。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切实发挥组织、协调、指导和检查依法治镇的职能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镇工作的落实。
二是责任落实到位。我镇坚持把依法治镇工作列入镇党委、政府重要的工作议事日程,建立行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领导配合抓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镇综治、安办、司法、公安、法庭、计生、国土资源、城监、税务、工商等部门在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镇计生办重点宣传计划生育法规政策,镇安办重点做好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派出所重点宣传治安管理法,国土资源所重点宣传土地法等等。及时做好年度计划、工作总结,确保工作有计划,有落实。认真做好信息报送、资料整理等工作。
三是经费保障到位。为确保依法治镇工作深入开展,我镇在精力、时间、人力、财力上都予以倾斜,每年年初都把依法治镇工作经费列入镇财政预算,加大资金投入,镇政府每年安排3万元,实行专款专用,确保工作经费落实到位。
二、以法制教育为先导,增强法律意识,奠定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
牢牢抓着要点,突出重点,围绕中心,贴近群众,创新形式,多方式、多层次广泛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依法治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司法人员、行政执法人员的普法教育,建立政府机关干部的学法制度,把普法学习列入党委理论中心组的学习内容,坚持中心组学法或举办法制讲座每年不少于2次,镇领导干部和司法、行政执法人员每年学习法律知识的时间不少于40小时,同时,坚持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表现列入干部考察考核内容。充分利用镇党校学习阵地,先后邀请了县人大、县检察院、县法院等单位的同志到我镇开展基层依法选举、依法决策、依法监督、依法管理和预防职务犯罪等法律专题讲座。五年来,我镇共开展干部法制培训18次,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行政执法部门、单位以会代训开展部门法规培训200多次,组织重点对象举办各种专题培训班9场次,大大提高了各职能部门、单位干部的法律素质,促进了行政执法工作,有效带动了全镇普法教育工作的广泛开展。
二是开展多形式多渠道普法宣传活动。(1)通过宣传媒介。充分运用广播、法制宣传栏、宣传车、宣传画、标语、挂图、黑板报、党员活动室等宣传媒体和阵地,大力宣传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既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又不断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法制意识。(2)进村入户宣传。组织一批文化素质高、有专业法律知识优 势的普法骨干人员,以群教群,不定期进村入企,扩大法律知识宣传面。(3)开设专题讲座。专门邀请公安、司法等部门举办法制图片巡回展、法律知识讲座,宣传交通安全、未成年人保护法及预防青少年犯罪等法律知识。强化企业市场经济相关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他们依法经营、诚信经营意识;并组织做好《安全生产法》、《劳动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培训,提高企业业主依法水平。(4)开展宣传活动。利用3—4月份法制宣传月、“12〃4”法制宣传日、“6〃26”国际禁毒日等法制宣传日,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利用镇墟日,经常性邀请县公、检、法、司等部门,在镇中心广场、三十米大街等主要场地,专设法律服务现场咨询点,接受广大群众的法律咨询,解难释疑。购买《行政许可法》、《漳州法制在线》知识讲座光碟,巡回播放18场,观看人数达3万多人次。全镇各单位还印发各种法制宣传资料约5万份,分发法制书籍近4500本,广泛进行有关法律法规宣传。群众法律素质的提高,推动了我镇依法治镇的进程。
三、以群众利益为核心,规范执政行为,努力提高队伍的依法行政水平。
我镇坚持不断改进行政执法工作,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努力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行政执法水平。
一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各行政执法机关、司法部门对执法队伍的教育、管理和培训,深入开展执法队伍宗旨教育、法律政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勤政廉政教育 “四个教育”,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法律素质 “三个素质”,使他们牢固树立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案的观念,切实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忠于法律、执法公正的执法队伍。
二是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坚持以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执法评议考核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等四项制度为突破口,完善执法制度体系,努力实现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责任明晰化、执法程序公开化、执法行为规范化、执法检查日常化、监督机制完善化,全面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坚持持证上岗,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处罚,政府各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基本能做到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各执法部门都使用统一制作的执法文书,案件卷宗归档完整规范。
三是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各执法机关主动把自己置于人大、群众监督之下。每年镇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对全体执法单位进行两次视察,并组织政风行风评议,将评议结果进行公布。各执法单位同时把工作职责、执法范围、内容、5 收费标准、服务承诺全部公布到政务公开栏,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促进了行政执法水平的全面提高。
四、以依法治理为抓手,实施综合治理,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我镇始终将依法治镇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畴,与创建“平安镇区”、“平安农村”、“平安家庭”、“平安企业”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抓住重点,找准突破口,重点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一是依法健全各项制度。不断完善依法治理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管理人、规范行为,努力提高依法治理工作水平。强化目标考核责任制,实行法制工作一票否决,每年考核一次,制定了行政执法考核标准,并与领导干部的晋升挂钩,坚持逗硬奖惩。从而,使广大干部职工对依法治理工作高度重视,推进了依法治理的进程。
二是健全人民调解组织。以“小矛盾不出组、一般纠纷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镇”为目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扎实开展“十百千万”系列主题实践活动,选好配强“调委会”班子,全镇11个村全部建成标准化调委会,组建了以村两委、女组长、退休老干部、老党员等1069人为村级信息员,实现每十户一名调解信息员,构建起以镇调委会为中心,村治保会、调委会、护村队为骨干,千人调解信息员队伍为基础的“千人治安调解信息员网络”,切实把调解工作由村一级向族一级延伸,大大加强了基层调解工作的基础,筑起基层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第一道防线。不断创新综治工作,在全县率先推行“诉讼与调解对接”工作机制,实现人民调解和诉讼调解合二为
一、互联互动,进一步提高人民调委会的调解工作质量和依法办事水平,全镇矛盾纠纷调处率100%,成功率达99.5%。
三是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活动。按照中央关于农村“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选举”的工作方针,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广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引导村(居)民共同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会主义新农村。认真贯彻执行村(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抓好村(居)治保会、调委会建设,切实配齐配强力量,为推进基层民法制建设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坚持民主决策,全面推行民主听证、“一事一议”,依法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有效提高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水平。严格落实村务公开制度,财务、村务坚持公开化、透明化,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四是坚持依法治理突出问题。建立健全了信访、安全生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责任网,针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开展集中整治行动,督促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生产制度,进行安全法规教育,落实整改措施。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坚决取缔危害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身 心健康的“黑网吧”,以及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非法炼油点,做到发现一处,取缔一处,震慑一批,警示一片,五年来,我镇共取缔4个非法炼油点、“黑网吧”1家,保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安定稳定。
我镇自开展依法治镇工作以来,全镇无发生重大责任事故和重大群体性治安事件,无发生涉黑涉恶案件、无因民事纠纷调解不当而发生民转刑案件。不断深化“平安上铭”创建活动,成立了综治工作中心,为基层化解社会矛盾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强调委会、治保会、平安中心户长和治安调解信息员四支队伍建设,组建了176名平安中心户长队伍,形成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网络。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对平安建设的满意率较高,刑事发案逐年下降。全镇社会秩序稳定、治安环境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第二篇:依法治镇
一、法治宣传教育方面
1.建立健全五项制度。制定加强全镇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五项制度:一是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党委中心组学法要做到学法计划、学习内容、时间、教材、笔记“五落实”,每年进行1次以上法治专题集中学习,中心组成员年底结合年终述职专题汇报;二是建立健全会议会前学法制度,每季度定期会前学法1次以上,强化法治意识,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建立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水平考试制度,对拟提拔的干部、拟任命的干部,坚持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四是建立公职人员学法用法考核制度及任期内依法行政情况考查制度。
2.加强执法司法公职人员法治能力培训。建立执法司法公职人员法治能力培训制度,成立执法司法公职人员法治能力培训中心,组建由专兼职人员组成的培训团队。对所有的执法司法公职人员进行1次集中轮训和考核,提高依法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3.开展全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活动。以“法律八进”、“送法进基层”、“法制赶场”、“五月综治宣传月”、“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为载体,编制印发与群众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通俗法律宣传资料,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法律普及活动,把“六五”普法落到实处。镇属各单位、村(居)要设立法制宣传专栏,每年4期以上;加强农村普法工作,每户培养1名“法律明白人”,通过各种方式,引导群众自觉遵法守法,依法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履行法定义务。
二、依法执政方面
4.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组建全镇法律顾问人才库,各村(居)、镇属各单位要聘请法律顾问,司法所、法律服务所积极协助镇政府做好法律服务工作;积极推进村(居)法律顾问工作,把调查研究、征求意见、法律咨询和集体讨论
作为决策的必经程序,确保法律顾问在重大决策和重要政策等方面发挥好法律把关的重要作用。
5.完善领导干部依法办事制度机制。强化法律的刚性约束和制度约束,增强党政机关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能力。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6.完善和落实党务公开制度。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或依照有关规定不宜公开的以外,党委的决策事务都应公开,党内事务应当通过党内会议、文件、简报等方式及时向党员公开,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要通过网站、报刊、电视等便于群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三、依法行政方面
7.实行政府依法决策制度。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和机制,将决策行为置于法治框架内。实行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和集体讨论决策机制,制定重大事项行政决策实施后评估评价制度,促进行政决策科学合法。
8.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实现提速增效。
9.完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依托现有政务服务平台,完善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行一体化管理。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全部纳入交易服务平台。
10.深入推进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系统建设。推行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行政职权动态调整制度,依法公开权力清单和运行流程。全面完成行政权力清理规范工作,实施行政权力事项公开、行政权力运行透明、行政监管实时到位。
11.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整合执法主体,开展相对集中执法权工作,推进综合执法,下沉执法重心,提高基层执法效能,切实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多层执法和不执法、乱执法问题。完善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机制,有效解决各行政执法主体在履职过程中产生的争议。健全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行政执法职权核准公告等制度。
12.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按照以最全规范、最优标准、最小自由裁量、最大公开和最严监督要求优化落实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避免执法随意性和不公正。
13.集中清理和处理积案。统一建立积案台账,严格依法执行案件时限规定,逐案落实责任单位,限期办结。建立健全执行联动机制,加快建设“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强化执行征信建设,提高执行工作质效。
22.落实问责制度。在全镇国家工作人员中全面推行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持权责统一、有错必究。强化问责监督,严格执行问责后免职人员重新任职条件和程序有关规定。
第三篇:依法治镇工作总结
依法治理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镇依法治镇工作领导小组在镇党委、人大的正确领导和区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党委的总体部署和依法治镇安排,抓住中心,突出重点,以创建法治潮安、平安潮安为契机,认真落实《??镇依法治镇第四个五年规划(2011—2015)》和计划,积极推动依法治镇的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构,由镇委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党群副书记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并根据领导变动情况及时予以调整充实。镇依法治镇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研究部署我镇依法治理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完善工作制度。认真按照区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及时制订依法治镇工作要点,明确了普法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形成了年初有目标、平时有督查、年终有总结的管理体系。
二、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提升依法治镇水平
一是加强干部学习培训。依法治镇领导小组按“五年规划”中的铺排,组织80多名镇机关同志及25个村书记、主任对《省法制规划》、《市法制规划》、《县法制规划》及《公务员法》、《劳动法》、《行政监察法》、《行政复议法》、新修订的《广东省信访条例》等相关法律法 规进行深入的学习,增强干部法制观念。
二是强化党内监督。一是深化党务公开工作,探索和开展镇委权力公开透明运作工作。镇班子多次学习上级纪委廉政文件。二是完善农村党风廉政信息平台建设,镇廉政防控办公室,加强廉政防控机制建设,切实加强对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指导、检查、监督。三是探索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述职制度。
三是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镇政府认真执行落实??镇机关规章制度,完善行政决策程序,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大力推行审批方式创新,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审批管理机制,规范高效的审批运行机制,严密完善的审批监督机制,积极行使镇政府管理权限。镇继续发挥代理中心的作用,为民代理,便民利民。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学法,行政执法人员主动学法,保证了执法的规范、公正、高效。加强政府法制工作,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
四是进一步推进公正司法。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工作机制改革,深入推进阳光警务建设。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司法,突出强化调解、涉诉信访和执行工作。今年镇维稳中心共接访36宗,已落实或答复解决的25宗,镇村(居)两级人民调委会调解接案105宗,调处率100%,成功率达98%以上。以深化发展为主线,进一步完善各项执法规范,逐步建立起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系统性和稳固性的执法管理体系。完善执法场所设置和安全实施建 设。加强法律援助的社会宣传,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能力。全面完成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全镇25个村(社区)都与律师签订法律顾问合同。
五是加强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完善监督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监督中的调研工作,拓宽了解真实情况的渠道,提高监督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升履行职能水平,为人大代表开展民主监督创造更好条件。继续加强对重大项目审计、专项审计、领导干部离任审计。镇成立会计代理中心,实行村财镇管,全镇各个村所有账务结算存档都在代理中心。
六是进一步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认真执行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推进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镇会计审计站用两个月时间对全镇25各村的财务进行全面的审核,有序推进村务公开和农村社区建设;继续实施“双强双促”计划,加快社区建设步伐;抓好全镇农村党风廉政信息公开平台建设。不断健全基层党组织,推动城乡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提高基层法制建设水平。通过举办培训班,加强基层干部的法制培训。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自我办学的工作机制,发挥依法治校示范校的示范作用,扎实推进“校务公开”工作。
三、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夯实社会建设法治基础
一是建立健全依法化解矛盾纠纷机制。积极开展打击欺行霸市、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商业贿赂和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市场监管体系活动,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社会秩序。同时,切实加 强全镇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时依法化解基层矛盾。关口前移,把工作重点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排查教育调处,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依法化解基层矛盾的工作机制,确保了社会的稳定。
二是完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提高社区农村管理和服务水平。稳步推进镇、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加强人民调解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加强对安置帮教工作的制度保障建设。
三是健全社会工作管理机制。教育、民政、司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部门统筹推广扩大公共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协调构建综合型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构建社会治安防控、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虚拟社会管理等体系。
四、广泛开展法制宣传,加快??法治文化建设
一是全面实施普法规划。不断创新普法思路,开展载体多样、形式灵活的法制宣传活动。重点把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作为普法对象,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推动了“六五”普法工作稳步开展。到目前为止全年全镇范围内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16场次,我镇还将借助“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普法宣传日”的契机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送法进社区、进校园的普法宣传活动,深入学习宣传宪法以及居民、青少年息息相关的各项法律内容。依法治镇领导小组已对镇 干部、村二委干部实行“六五”普法考试,所有参考人员都合格。
二是加强法制??的宣传报道。结合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周活动,整合各种宣传教育资源,调动社会各级各界人士,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氛围,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加大“六五”普法宣传力度,重点开展企业普法宣传。镇有线电视台充分发挥宣传优势,扩大版面和增加栏目,大张旗鼓地进行法制宣传,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例如计划生育知识竞赛和法治灯谜等活动,及时宣传法律常识。
五、继续开展“阳光法治·法治惠民”主题实践活动,切实维护民生福祉。
一是继续抓好法治惠民实事工程。按照上级的要求结合我镇民生工程实际,从工作中筛选一批实事项目进行宣传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加强检查督促。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与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加大对教育创强、环境卫生、排涝工程、“三旧”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饮水安全工程等民生问题的监督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四篇:大力推进依法治旗进程 积极构建平安和谐社会
大力推进依法治旗进程 积极构建平安和谐社会
-----阿左旗普法工作成绩斐然
回眸既往,展望前景。在总结“五五”普法成功经验的同时,阿左旗在不断创新中续写“六五”普法新篇章。
一、“五五”普法工作实施情况
阿左旗“五五”普法自2006年实施以来,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旗上下周密安排、稳步推进,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依法治旗进程不断加快,为全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五五”普法工作开展期间,阿左旗紧紧围绕旗委、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把法治宣传教育放到突出的位置上。重点宣传了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国家基本法律法规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相关的法律知识。一是抓好宣传阵地和窗口建设,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平台的作用,利用本地广播节目宣传法律知识、解答群众咨询;利用报刊杂志刊登有关法律条文、法规性文件等,提高了普法效果。二是丰富宣传方法和形式,通过开展送法下乡、消夏法制文艺演出、“12.4”全国法制宣传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节日广泛进行普法宣传,增强了宣传活动的趣味性,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营造出良好的法制宣传氛围。五年来,累积开展大型法制宣传活动28次,发放各类宣传单20万份,编印发放各类普法读本20000多册,展示普法宣传图板2000多块。
(二)普法对象的法制教育进一步加强
1.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方面。坚持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培训,法律知识考试等制度,采取中心组学习、法制讲座、普法考试等多种形式,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长效机制。五年来,全旗共举办领导干部法制讲座5次,政府组成人员法律知识考试2次,并多次邀请周边法律专家对依法行政基本理论和相关法律知识进行专题讲解。
2.国家公职人员学法用法方面。以《民族区域自治法》、《物权法》、《劳动合同法》、《行政诉讼法》等为重点,对全旗公职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和考试。五年来,累计征订、发放各类普法读本11000余册,举办国家公职人员法律知识培训11期,参加普法培训和考试总数达到19800人(次)。
3.青少年及在校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方面。以加强法制副校长队伍建设为重点,以“送法进校”活动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并利用“家长学校”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体系。五年来,共开展“送法进校”活动24次,开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座谈会3次,组织全旗24所中小学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进行了多次培训和座谈,并组织相关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了多次治理,校园周边环境进一步优化。
4.企业经营者和个体工商户法制宣传教育方面。把教育引导企业经营者和个体工商户诚实守信、守法经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加强普法教育。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古拉本、宗别立、吉兰泰等企业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期间发放“五五”普法教材(企业版)2600余册,对328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90名个体经营者进行了法律知识培训。同时举办了6期600余名出租车司机参加的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识讲座。
5.社区居民和农牧民法制宣传教育方面。以“送法进嘎查、进社区”活动为载体,结合家电下乡、反邪教警示教育、居民大讲堂等活动,组织人员深入农牧区、社区,广泛开展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农牧民、社区居民学法、用法、守法,特别是在换届选举、土地划分、生态治理、农牧业普查等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五年来,共开展“送法下乡”活动24次,“送法进社区”活动19次,举办了5期嘎查、社区干部法制培训班,参加人数累计达2500人次。2008年,依法治旗领导小组根据农牧民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收集了32部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以蒙、汉版本印制了《法律法规实用手册》13000册,并无偿发放到农牧民手中。
(三)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阿左旗“五五”普法工作启动后,成立了依法治旗领导小组,及时制定《普法依法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内容纳入全旗领导班子实绩考核中进行目标化管理。同时,把普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进一步加强了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政协支持,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依法治理的良好局面,使“五五”普法和依法治旗工作迈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通过五年的努力,阿左旗全面完成了“五五”普法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被自治区评为“五五”普法先进旗县。
回顾总结五年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旗委、人大、政府、政协的高度重视,是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入开展依法治理,是不断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
二、“六五”普法工作确定的各项任务
9月29日,阿左旗旗委、政府召开了“六五” 普法依法治理启动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后五年全旗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普法对象等。
(一)“六五”普法的主要目标
“六五”普法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深入宣传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广泛传播法律知识和扎实开展法治实践,大力培育和弘扬法治精神,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全民法治意识,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法治化水平,努力实现法制宣传教育理念和手段与全社会学法用法需求相一致,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与全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与人民群众对法治社会的期望相一致,基本形成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社会环境,逐步实现由注重法制宣传教育向注重法治实践的转变,注重法律知识普及向注重法治精神倡导的转变。
(二)“六五”普法的主要任务
1.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国家基本法律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法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深入学习宣传促进经济转型的法律法规。3.深入学习宣传加强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4.深入学习宣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法规。5.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6.深入开展廉政建设法制宣传教育。7.深化“法律六进”宣传活动。
8.深入开展地方、行业、基层依法治理,推进依法治旗进程。
(三)“六五”普法的对象和要求
“六五”普法的对象是一切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是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社区居民和农牧民的法制宣传教育。一要围绕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加强领导干部法制宣传教育;二要围绕提高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能力,加强公务员尤其是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三要围绕培养和提高法制观念,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四要围绕提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加强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五要围绕提高基本法律素质,加强对社区居民和农牧民法制宣传教育;六要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和其他社会群体的法制宣传教育。
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社会工程。在“六五”普法期间,由全社会共同参与,努力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全面完成“六五”普法工作任务,为加快推进依法治旗进程,构建平安和谐阿左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1年9月29日,阿左旗旗委政府召开依法治旗暨“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启动工作会议,并表彰了“五五”普法先进集体和个人。
2008年10月,司法部副部长郝亦勇到阿左旗慰问基层司法干警。
2008年5月,在巴镇地区组织客运出租车开展“人文奥运、法制同行”主题宣传活动。
第五篇:强化依法治理推进依法行政构建和谐社会
强化依法治理推进依法行政构建和谐社会强化依法治理推进依法行政构建和谐社会南昌市司法局熊晓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和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论断,并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提到全党面前。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再一次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要求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并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无疑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目标,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是当前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指南。一、依法行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法治社会,法治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和谐社会要求社会依照既定的规则有序运行,反对社会的无序化与无序状态。法治是社会有序运转的重要保证,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没有公民法治素质的提高,没有依法办事的落实,就不可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就不可能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安居乐业,和谐社会建设就无从谈起。由于和谐社会只能立于法治基础之上,因此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就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要求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够遵纪守法,更加要求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能够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法治关注的焦点是有效制约和合理运用公共权力。依法治国就是把法律从作为国家和政府对社会的控制手段和统治工具变为人民在当家作主的前提下以法来有效管理国家、约束政府权力,使其合理运用、不致滥用和腐败,从而使国家权力服从于社会公众的共同意志,政府的权威从属于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的法治权威。从各国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来看,依法治国的重点和难点是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在于建设法治政府。政府在建构和谐社会中扮演双重角色:建构和谐社会主要就是通过削减政府职能和重塑政府来理顺社会关系;而作为改革和法治建设的推动者,又需要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有所作为,而不能消极无为。政府之于建构和谐社会的这种双重属性,就注定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构法治政府成为建构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一个国家的整个管理活动都是由各级行政机关进行的,行政权力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凌驾在社会之上最具权威的公共机构,是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的公共权力,是社会公共利益的集中代表和体现。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政府管理任务的繁重,现代行政权力急剧膨胀,介入各个领域、各条战线。行政司法、行政调解、行政仲裁、行政合同等都在急剧增加。由于行政权力属于国家公共权力,具有强制性和单方面性,而且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享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直接关乎公民权益的得失,行政权力对公民权益影响具有普遍性,几乎是“从摇篮到坟墓”,与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行政权力无处不有,无处不在。行政机关能否合法有效地行使好行政权力,管理好国家各项行政事务,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行政权是把双刃剑,依法行政有助于理顺社会关系,而违法行使则会导致社会关系的恶化。因此,任何一个国家都非常重视行政权力的建设和制约。依法行政,是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务,依法进行有效管理活动。它要求一切国家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充分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行政职能,作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更不能非法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二、加强法律监督,促进依法行政
构建和谐社会,既要求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也要求政府和行政机关承担责任。同时法治政府也应当是责任政府。一个和谐社会是一个有责任的社会。没有责任感,任何社会都不会长期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责任感,个人的发展就会变成自私自利。在任何一种情况下,没有责任感的社会,其凝聚力就会大大被削弱,社会的和谐程度更会受到损害。和谐社会法治基础中最坚实的根基就是规定明晰、追究得力的法律责任。如果政府在侵犯公民权益之后无须承担责任,社会公众也决不会自动地对社会尽义务,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因建立在虚假的法治基础之上而不可能实现和谐。20世纪70年代以来,面对科学技术发展变化、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环境条件,国际社会普遍开展的政府再造运动使政府行政组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官僚机构、也不再是与社会公众相脱离的力量,而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与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政府责任是社会公共责任的核心,政府承担责任是改善和发展公共责任机制的重要保证。科学技术发展变化、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是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背景条件,这些背景条件对政府管理的要求也是共同的。这些背景条件决定了中国的转轨并不只是经济体制上的转轨,更应是政府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从政府管理活动以行政组织的规则为导向到以社会公众的需求为导向;从强调政府管理对维护统治的工具性作用到强调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服务性作用;从强调政府管理活动对上级负责到强调对社会公众负责,建立和发展社会公共责任机制,建立政府责任追究机制,由只是注重规范社会其他主体的行为到注重规范政府自身的行为。和谐社会要求法治政府应当是一个责任政府,要有强烈责任意识,谨慎作为,不做不利于社会关系和谐之事;要敢于负责任,积极行使职权,实施公共管理、提供公共服务;要有能力承担法律责任,一旦出现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问题,能够撤销或者改正行政决定,纠正错误;能够通过行政赔偿等方式弥补公民的权益损失。现代行政管理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虽然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有了较为完备的行政法律体系,但并不能说我们的行政法律都发挥了充分的作用,虽然说法律制度生效之后便具有法律效力,但不少行政法律制度出台之后便不幸被束之高阁,并无实效,有的在执行过程中走样、变形;如果行政法律制度仅仅停留在法律文本上却并未成为能够行动的“活法”,有效力而无实效,那就有可能诱致社会关系的失调;造成这种失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行政法律制度因滞后于实践而无法有效地调整社会关系,行政法律规定因过于抽象而无法付诸实施,行政法律制度安排不当导致违法成本低于守法收益,行政法律制度因刚性不足而被其他制度取代,行政法律制度安排因不切实际而致实施成本高于收益,而更多的是行政执法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造成的。行政法律制度的失效,会以多种方式导致社会失调。一种行政法律制度安排通常负责理顺一类社会关系,如果行政法律制度安排徒有其名、缺乏实效,那就会导致这类社会关系因有法不依而失调。行政法律制度的失效还有可能产生传染性,一种行政法律制度的失效有可能殃及其他行政法律制度的实效。行政法律制度失效还有可能产生负面示范效应,一起违法不究有可能引发同类违法事件的泛滥,一次违法成功产生再次违法的激励。这显然严重损及法律权威,产生更大范围的社会失调。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行政行为的失误和不尽人意之处在所难免,而任何一种行政救济方式都有其局限性,所以不断拓展渠道和完善制度以减少失误也是行政制度的自身客观要求。尽管我国已实行行政复议、诉讼等制度,但实践中最终受到行政复议、司法审查的行政处罚行为仅占行政处罚事件的万分之一左右,而且无法通过复议、诉讼得到救济的情形仍然不少。何况事后的救济总令人无奈,从方法论的角度,要使一事达成最佳效果,必须要从事前、事中、事后加以全面的考量,就行政行为而言,就是要加强监督,建立完整的法律监督体系,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有权力就必须有监督。要使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就必须把行政执法活动置于严格的监督之下。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一套法律监督机制:有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专门行政机关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和社会团体、人民群众、社会舆论的监督。这些监督从不同的渠道、不同的方面就行政行为的各个阶段加以监督,保证了行政机关对行政法律规范的正确实施,对于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法律监督工作仍然不够有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相当严重,人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从目前的监督体系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监督体制不尽合理,不少监督部门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一些监督部门力量薄弱,地位偏低、权力不足、权威性差,心有余而力不足,造成许多空档;监督制度不够健全,一些地区、部门的监督工作尚未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具体化,对于执法者的腐败渎职行为往往靠搞运动式的突击检查来“紧急救火”,追求轰动效应,但过后依然如故,未普遍建立并认真实行监督责任制,面对执法违法行为时难免出现相互推诿、无人查究的现象。一些监督部门职能重复、交叉过多,监督权责关系未理顺;监督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对行政执法部门尚未形成应有的监督合力。监督不力,惩处不严,;执法监督手段单一,效果差;执法监督工作中的形式主义严重,在执法监督检查中习惯于搞“既往不究、下不为例、亲疏有别”,此种做法往往成为一些执法犯法、滥用职权、贪赃枉法者的避风港和保护伞,以上种种导致了执法行为的偏误及其损害后果往往难被追究责任,监督检查的结果往往无人负责处理,对监督者自身的违法失职行为缺乏监督。为了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精神,建设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工作理应严格实行责任制,从制度上明确规定某一公共权力行使过程以及对它的监督检查究竟由谁负责,监督检查结果究竟由谁负责处理,责任必须具体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人员的头上。如果执法者有违法、不当或失职行为造成损害后果,必须承担相应责任,真正做到“执法者受监督、负责任”;如果监督者有违法处理、处理明显失当或拖延不处理等违法失职行为时,也必须承担相应责任,真正做到“监督者受监督、负责任”。要达到这一目标,除了从思想上要进一步提高对法律监督制度的认识,充分认识到没有严格的法律监督的权力,最终将导致权力滥用和腐败外,更要在体制上要进行改革,完善监督程序。在坚持和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信访、公开电话、行政执法与监督机关负责人接待日等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拓展渠道和形式,以更好地弥补行政执法的失误和不足,切实保证行政执法行为的合法、合理、合情,将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国家行政机关内部自我监督,改革为以依法治理为具体实施手段的外部法律监督体系。其关键在于确立一个明确的职能7部门、依据有效的制度、运用合理的手段来对行政机关进行监督,而我们现有的机制中就这样的部门、制度与手段,并不需要去重新创设,这就是全国人大和国务院赋予司法行政部门的依法治理和考评,只是我们一直没有充分运用和发挥过,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依法治理的功能,并在实践中有所创新,目前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将得到改善。三、积极开展依法治理,推进依法行政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和四五普法规划要求把学法和用法,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要积极开展地方依法治理工作,逐步实现各项事务管理的法制化,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法制教育和依法治理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依法治理不仅是具体地实践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会激发起广大公民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大大提高法制教育的效果;同时,法制教育又为依法治理提供思想基础,有力地推动各项工作沿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反过来,权大于法、情大于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的存在,会严重削弱法律的权威地位,极大挫伤广大公民学法的积极性和热情,成为制约法制教育深入开展的一个心理因素。行政机关是推进依法治理的一支主力军,同时也是依法规范公共权力的重点对象。因此,需要通过行政法律制度创新来实现行政管理领域依法治理的目标。1、抓好领导的学法用法。实现依法行政,责任在政府,关键在领导。由于领导干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发挥着特殊作用,其法律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进而关系到能否确保“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略的贯彻实施,故须大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以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为目标,抓好领导干部这个“龙头”。牢固树立和维护宪法、法律的尊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为深化依法治理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不断增强法律观念,提高法律素质。要克服特权意识,将自己的一言一行置于法律的约束之中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当特殊公民。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要健全制度、突出重点、讲究方法。针对领导干部事务繁多,责任重大的特点,要强化中心组学法、党校轮训、学法用法登记、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学法用法考核检查等制度,并作为干部任职、晋升、奖惩的依据。面对法律知识及条文的繁复,领导干部不可能全面掌握和理解,应把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社会各项事务的能力作为重点。为激发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内在动力,要讲究方法,使学法用法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2、提高对公务员法律素质的要求。这包括在公务员资格考试内容中加大法律知识所占比重,采取多种措施促使行政执法人员不断更新法律知识和增强法制观念,就任行政执法机关领导职务前必须通过相应的部门行政法律、法规知识综合测评。⑴对于重要行政执法部门的公务员资格考试内容而言,法律知识的比重目前至少应占一半以上。这是因为,依法行政是对公务员最基本的要求,而以往出现的不少行政违法行为和某些重大行政失误,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行政人员的法律素质低,缺乏基本的行政法律知识所致。首先应在行政执法队伍的入口就把好法律素质关。⑵由于行政法律规范的面广量大,而且相对来说变动较快,这就要求有行使执法权的公务员不断更新法律知识,熟悉有关的现行法律规定。更新法律知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如增大业务学习内容中法律知识所占比重,脱产参加短期培训等。⑶由于现代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如果不熟悉与本行政部门直接有关的法律规范,是难以胜任行政领导工作的;特别是对于重要经济管理和行政执法机关来说,其机关首长(包括其主要的业务部门负责人)的法律素质如何,对该项行政执法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凡拟就任行政执法机关领导职务人选,必须经过相应培训,只有通过了以现行部门行政法律法规为主要考试内容的专门和综合测评者,方有任职资格。
3、抓好司法、行政执法人员这个“重头”的学习。由于司法、行政执法人员是直接实施法律的具体者,一是要求他们对国家新修订颁布的政策法规先学一步,做到早理解早掌握;二是要求他们对专业法律法规要在掌握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加深理解;三是要求他们根据岗位实际需要,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具体实施上,一是要狠抓学法制度的落实。坚持“一月一法”、“一法一考”、“考试”等制度,以坚持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专题培训与系统学习相结合,提高法律知识水平与增强实际操作能力相结合等方式促进法制宣传教育经常化。二是要严格推行持证上岗制度,通过岗位资格培训,明确执法职责、执法权限、执法依据、工作标准和程序要求以及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和过错责任,确保他们能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
4、加大依法治理的督查力度。司法行政机关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能,认真履行组织、协调、指导、监督依法治理工作的职责,除了紧紧依靠各级人大,主动配合人大有关部门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执法检查外,还要接受对违法行政的举报、投诉。依法治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非静止的现象。对于行政行为垢事前布置、预防,事后的救济已有不少的渠道、方法,而对于产生问题最多、矛盾最容易激化的行政行为过程,还没有有效、明确的机制与部门予以督查。目前各地推行的机关交通投诉只是基于公务人员的基本行为规范,更多的是针对人而非针对事,其手段也只限于党纪、政纪。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相较于计划生育这一国策处于更高的地位,作为职能部门,司法行政部门责无旁贷地负有依法治理的督查责任,司法行政部门应设置专职机构受理对违法行政的举报、投诉,将的静态依法治理书面考评改为动态的随时考评,督促行政机关纠正违法行为,及时依法履行职责,促进依法行政。
强化依法治理推进依法行政构建和谐社会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