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北州贯彻落实
海北州贯彻落实《中共青海省委 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的意见》情况汇报
省委出台《中共青海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的意见》后,海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尽快成立由州委一名常委牵头的调研组,深入实地开展工作调研,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制定了《海北州贯彻青海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的意见》,在工作机制、经费投入、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切实加强科协工作,并以州委名义行文要求贯彻落实。州委督查室就贯彻落实《意见》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使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一、建立科协工作联系汇报制度。州县党委都确定一位常委分管科协工作,政府分管科技工作的领导联系科协工作。州县党委常委会听取科协工作汇报一次,并安排部署了下一阶段科协工作。
二、加大科普工作经费投入。州县政府均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按辖区总人口人均0.2元增加到2012年的0.7 元,全部落实到位,为更好的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经费保障。
三、加强科协组织队伍建设。州县科协机构独立设置,领导班子成员配置合理,州县科协领导文化程度都在大学本科以上,工作人员文化程度都在大专以上。科协干部队伍结构合理,同时把科协工作人员的培养、交流纳入了党政干部体系。州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均有科技部门的工作人员,为党委政府工作决策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四、狠抓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村级活动中心,文化书屋阵地建设,挂牌建立了科普活动服务站。并在中心城镇人口较多的乡镇建立了科普宣传栏,配备了科普宣传员,为普及科技知识提供了阵地,更好地为“三农”工作服务。
第二篇:海北州藏医院民族团结谱新篇
海北州藏医院民族团结谱新篇
我院从2013年以来坚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全院职工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使医院的各项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为全州各族人民群众的医疗、预防、保健发挥了积极作用。并组织全院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努力维护民族团结,做到了各民族职工和谐相处,团结互助。同时,院里还利用各种机会,组织人员多次到群众中去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使广大群众对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及祖国统一的重要意义有了进一步认识,为促进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全面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医务工作中,我院把传统的民族医学与现代医学手段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了加快藏药品研制步伐,医院利用药材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不断挖掘搜集、整理民间的单方验剂,成功地研制出“七十味珍珠丸”等100多种传统名贵藏药及一百多种普通蒙藏药。这些药品经临床应用后,发挥了独特的药效功能,解除了长期困扰着广大牧民群众的高原性疾病、顽固性疾病以及各种疑难杂症。现在,我院自己生产的藏药品达201种,已经批准注册的药品达133种,给兄弟单位配制验方达50多种,为促进民族地区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院多年来还坚持开展便民服务,切实减轻牧民群众的负担,做到了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价格。在免收巡回医疗费、出诊费的同时,给广大患者提供了针炙、放血、轻度外伤包扎等九项无偿医疗服务。建院以来,有2万多人次享受到九项无偿医疗服务,免收费用总额达到20多万元。
海北州藏医院
2013年民族团结活动工作总结
2013年,为在医院掀起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热潮,切实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的主旋律,医院以抓学习,求团结,树典型,结对子,思稳定,求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一步巩固,各项工作更具特色,名类活动丰富多彩。医院在继承和发扬历年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与时俱进,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教育针对性,有效性,不断巩固和发展医院各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局面。
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好2013年的民族团结教育年活动,院领导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及时成立了民族团结活动领导小组。根据上级部门的安排意见,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了开展民族团结活动的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认真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周密安排部署,使活动早计划、早安排、早部署,扎扎实实,富有成效。医院结合全州民族团结活动开展深入学习贯彻实施《宪法》活动,大力开展向民族团结先进典型——郭明义学习活动,组织医院职工学习郭明义舍身救人、爱党爱国、民族团结、克己奉公、忠于职守、助人为乐、敬老爱幼的英雄事迹。院党支部结合实际,通过动员会座谈会、讨论会、板报、专栏等多种形式,学习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学习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维护稳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开展“学英雄,见行动”活动,在医院上下形成了人人重视民族团结,人人争当民族团结模范的良好氛围。举办了“五观”教育、民族团结和公民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3次,开展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联谊活动1次,院长亲自组织安排,党支部书记亲自带队,全院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使教育月活动高潮迭起。开辟“民族团结教育”专栏、出版报、悬挂横幅标语,形成了强有力的宣传声势。
二、以群众性活动为载体,不断把教育月活动推向高潮民族团结教育月期间,医院以活动为载体,寓民族团结教育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全院举办了民族团结专题学习动员会,由院党支部书记向全院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宣讲新疆发展的历史及民族发展和宗教演变的历史,引导干部职工进一步认清民族分裂主义本质和危害,分清是非界限和敌我界限,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举办了开展“四认同”宣传教育专题座谈会,使广大干部职工深刻理解必须强化“四个高度认同”即使各族干部群众达到对祖国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民
族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的深刻内涵。通过座谈,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有责任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和辉煌成就,切实把热爱祖国,振兴中华同热爱新疆的山山水水,同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统一起来。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组织开展了学习郭明义等活动,引导干部职工学习英雄临危不惧、舍己救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学习英雄一心为公,无私奉献,忠诚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尚情操;学习英雄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的优良作风;学习英雄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德;学习英雄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拼搏精神。通过学习英雄模范先进事迹,对照检查自己找差距,全院党员干部决心以郭明义同志为榜样,弘扬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团结,热爱本职工作,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通过座谈学习英雄的体会,交流各科室和个人学习英雄落实行动的具体方案,在全院干部职工形成了学习先进,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良好风气。组织开展了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的学习教育活动,在系统学习《宪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宪法知识考试,全院百余人参加,参加率达90%。通过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宪法》,提高了全院各族职工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了民族团结,增强了凝聚力。
医院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月系列活动,认真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相结合;二是与广泛开展“四认同”教育和巩固发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相结合;三是与认真抓好《宪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相结合;四是与大力学习宣传践行“三个代表”的典型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相结合,使民族团结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三、大力实施得民心工程
医院结合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大力实施得民心工程,深入扶贫帮困对口支援社区,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切切实实为社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医院今年5月的扶贫周活动,根据民政局的安排意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亲自组织,亲自安排,召开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领导小组专题会议,研究决定今年的扶贫周活动的方式和内容。自5月12日召开动员会开始,全院党员干部在院领导的带动下,人人捐款,个个捐物,全院50名干部职工捐款3540元,捐衣物126件。5月24日,医院党员干部在院党支部书记米娜瓦尔〃司迪克同志的带领下,深入到定点互助社区开展扶贫帮困慰问活动。当4位社区贫困居民从米书记手中接过慰问金和慰问品时,激动得热泪盈眶,深切感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米书记向社区居民介绍了当前全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和党的扶贫帮困政策,鼓励居民要树立早日脱贫致富的信心。
四、丰富活动内涵
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医院重点突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宣传民族
团结先进典型,深入开展“四个高度认同”教育。通过总结,今年重点做了七个方面的工作:
1、突出“抓学习、求团结、树典型、结对子、思稳定、求发展”的主题;
2、用生动的先进典型引路,通过组织学习郭明义同志的模范事迹,形成了学习先进,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良好风气;
3、抓好《宪法》的学习贯彻,进一步提高全院各族干部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了民族大团结;
4、广泛开展“四个高度认同”的宣传教育;
5、继续巩固和发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成果;
6、把民族团结教育与实施“得民心工程”,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相结合,在办实事中贯穿思想教育,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群众提高思想认识,从而达到凝聚人心,统一思想的目的;
7、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干部职工广泛参与,寓民族团结教育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同时不断探索和创新,努力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今年医院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院党政领导坚持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认真安排,精心组织。二是学习宣传到位,在全院干部中广泛开展“五观”教育,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四个高度认同”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民族团结好”主旋律,6做到了个个通晓、人人皆知。三是活动落实到位,通过民族教育月以活动为载体,使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丰富多彩。今后,我们将一如继往地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长期进行下去,以五月促全年,不断为地区三个文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阿拉甫乡卫生院2012年民族团结创建工作
计划
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和对党忠诚教育活动的精神,高举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旗帜,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各个环节,在教职员工中牢固树立“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引导全校教职员工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思想观念,为实现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目标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坚持不懈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不断筑牢创建活动的思想基础
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广泛开展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政策观、宗教观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干部
工作计划工作计划格式工作计划写作周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季度工作计划
职工对新时期,新阶段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努力营造和谐地税的氛围。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领导。我校将根据教育学院要求,及时讨论制定出活动方案。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组织全校教职员工认真开展对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学习活动,使广大干部更加明白民族团结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的深刻道理,牢固树立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民族团结氛围。为使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我校将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宣传工具,深入开展维护祖国统一和热爱祖国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各民族团结友爱的先进事迹,大力宣传各族干部在民族团结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及涌现出的先进事迹,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以营造浓厚的氛围,使民族团结工作深入人心。
(三)进一步弘扬民族团结精神。按照教育学院党委、学校党支部的要求,大力宣传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克艰难、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使全校教职员工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华民族大
家庭的温暖,倍加珍惜当前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为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做出贡献。(四)经常对教职员工进行民族常识教育,让教职员工更清楚地了解民族风情和习俗,在教育教学和生活中注意做到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五)坚持集中抓和全年抓相结合,做到以月促年、常抓不懈。认真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
宣传各项活动,通过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帮助教职员工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第三篇:海北州十二五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海北州“十二五”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十二五”时期,在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宏观经济环境形势将呈现出新的态势,给未来环境保护工作带来更大的不确定因素。在新形势下结合我州实际,从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动态、短期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研究出发,紧紧围绕“生态立州”战略的实施,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充分发挥环境保护部门职能作用。对于积极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妥善应对社会发展的新挑战,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实施绿色经济、环境友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海北州“十一五” 环境保护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全州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主题,着力实施“生态立州、农牧稳州、工业富州、科教兴州、旅游活州”战略,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在全州经济持续保持快速平稳增长的情况下,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州辖黄河、湟水流域水质全部达到《青海省水环境功能区划》目标要求;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得到完全控制;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治理工程任务全部完成。初步建立了污染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环境污染防治能力和监管水平有效提 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努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州组织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环青海湖生态环境治理等各项重点工程,改善了祁连山水源涵养环境和青海湖周边生态环境。通过加大小流域治理、农牧区、工矿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促进了局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增强了我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多措并举
全面推进污染减排
为确保全州“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的实现,根据省政府出台的污染减排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明确了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建设要求,制定了节能减排工作方案,通过加强调度和督查,推进了减排措施的落实。一是工程减排方面。2010年可发挥减排效益的海晏县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已建成投运;祁连山酒业有限公司废水治理项目已开工建设,年内发挥减排作用;唐湖电力公司2X13.5MW机组脱硫设施建设已完成各项前期工作,计划在年内开工建设。二是结构减排方面。先后关停了热电联产小火电机组、电解铝、碳化硅、铁合金、屠宰行业等落后产能企业13家,削减二氧化硫456吨,削减化学需氧量172.9吨。三是管理减排方面。强化了重点污染源达标考核工作,14家重点考核企业达标率在86%以上。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排污许可证核发率达100%,基本实现了重点污染源持证排污。积极推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提升了重点企业内部环境保护管理能力。加强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项目建设,州级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项目已全部建成,3家国控企业在线监控设施也已全部安装完成并与州监控平台联网。
(三)突出重点
强化污染防治措施
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总体思路,加大了重点流域区域的污染防治力度。一是重点流域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列入《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的海晏县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投运,其余项目稳步推进。二是加强重点行业环境污染整治。集中整治并督促完善了铁合金、有色金属采选等行业的污染治理设施,确保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三是铬渣治理工作取得新进展。原海北化工厂铬渣治理进入拉运处理阶段,被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设备研发与示范项目已纳入国家“863”计划启动实施。
(四)强化监管
严把环保准入关口
一是按照“主动服务、提前介入、源头参与、全程监督”的要求,严把环境准入关。各级环保部门围绕大局,在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出台后,迅速研究落实措施,及时调整改进环评工作,完善审批机制,确保了国家扩大内需项目的建设。二是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采取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必要手段,切实加强对水污染的控制;严格核定排污总量,施行清洁生产,实行排污许可 证制度。通过排污许可证的管理,规范排污者的排污行为,做到依证管理,按证排污,违证处罚,有效发挥减少污染与防治并举的作用。
(五)严格执法
着力改善环境质量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春灌期间防止水污染、高(中)考控噪和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全州环境监察部门累计出动1200余人(次),检查企业500余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58家。不断加大后督查力度,对热水、江仓地区煤炭开采和祁连有色金属开采企业等环境违法案件和2006年以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专项整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后督查。二是积极完善排污收费核查机制,大力提高稽查水平。全州排污费征收突破500万元,继2006年跨跃100万元大关之后,再创历史新高。三是加强环境应急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强化对饮用水源地、矿山尾矿库等重点区域和行业的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有效防止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特别是首次成功对青海海鑫公司废水实施了应急排险。四是从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角度出发,及时受理和严肃查办各类群众环境信访案件,查办率达到100%,有力地保障了群众的环境权益。特别对州委、州政府和省环保厅领导批示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严肃查处。
(六)强化辐射环境监管
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认真开展放射源的摸底排查,基本实现对全州放射源的 动态安全监管。针对原二二一厂填埋坑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与省厅共同开展了应急演练,提高了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同时,组织完成对全州9家单位、14台(套)电磁辐射设备(设施)申报登记工作,为电磁辐射污染源纳入排污申报体系奠定了基础。
(七)狠抓环保能力建设
稳步提升基础工作 全州共争取基础设施建设、污染防治及环保能力建设资金700余万元,有力加强了环境规划、污染源普查、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科技、环境信息、环境宣教等基础性工作,推动了环保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污染源普查工作扎实有效,认真组织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完成了阶段性工作任务,经国家实地核查后,全州普查对象漏报率、普查表指标漏填率、差错率均控制在2%以下,达到国家技术要求。同时,海北州林业环保局被授予全国“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环境监测工作取得新进展,监测能力得到提高。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得到更新和完善,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和重点区域空气环境质量自动站正在加快建设,环境监测覆盖面增加,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频次加大,应急监测工作有序开展,湟水干流海北金滩考核断面实现水质监测周报。环境监察能力明显增强,环境监察仪器设备得到更新和完善,全州各级环保部门执法装备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环境宣教工作扎实有效。充分运用多种媒体加强环境宣传报道,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环保主题教育和科普活动,共有6所“绿色学 校”和2个“绿色社区”通过省级命名表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稳步推进。实施项目资金236万元,共有3个行政村环境得到综合整治。
(八)重视环保自身建设
全面提高服务水平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积极开展环保系统“五大建设”、“抓作风建设,促工作落实”主题实践活动,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加大干部教育培训考核力度,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大力开展行风、“三型机关”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环保系统行政效能进一步增强。
在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取得阶段性成就的同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州环境保护还存在一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全州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科技创新能力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矛盾仍很突出;二是四县工业集中发展区处于起步阶段,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工业集中发展区内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及固体废物的集中处理及环境监管已成为发展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三是农村环境问题依然突出。随着全州农牧区经济快速发展,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农牧区环境问题将严重制约和谐家园的建设进程。农牧区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处理率低,畜禽养殖业、餐饮业和小型加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对农牧区环境安全构成威胁;四是 生态功能逐步退化,超载过牧问题突出。高强度的经济社会活动,对矿产资源大规模开发,以及城镇建设、公路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天然植被的破坏和地表的扰动,导致全州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超载过牧问题突出,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有效遏制,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五是环保投入尤其是直接用于污水、垃圾治理和生态建设的投入不足,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截止目前,全州仅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设计处理能力0.2万吨/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全州5个无害化垃圾处理场不仅无害化处理率低,而且处理标准不高,垃圾围城和二次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六是环保体制机制尚不完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综合决策机制有待健全。部分地区仍存在“重发展轻环保”的现象,环保投入不足,基层环境管理能力较薄弱,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差异和不平衡性逐渐显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投诉事件增多,资源与环境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各地现有的环境监管模式不能适应全州统一发展的要求,在环境管理上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现象,影响了全州环境行政管理的综合效能。这些问题和矛盾,需要在“十二五”时期重点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形势分析
就现阶段情况而言,当前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其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可能带 来的巨量资源消耗、巨大环境压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试验所要求的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海北州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纲要提出:到2015年,全州工业经济实现“两个翻一番、四个重大突破”的发展目标。实现工业经济总量翻一番,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快速提升,年均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达到36.58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5%以上;实现工业投资总额翻一番,工业投资年均保持15%以上的增长速度,工业总投资达到140亿元以上。煤生产能力达到776万吨、产量超过600万吨;石棉 10万吨;铜、铅、锌共80万吨(金属量);铁186万吨(矿石量);金 1吨(金属量)。实现四个重大突破。即:实现工业集聚发展的重大突破,重点建设好海晏县红河湾生态工业经济集中发展区、门源县生态工业集中发展区、祁连县生态工业集中发展区和青海省热水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四个特色工业集中发展区,成为我州对外开放的窗口、工业富州的载体、企业壮大的平台、经济增长的龙头。实现企业创新的重大突破,引导和鼓励工业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应用上有显著提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突破,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工业发展模式,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品牌建设的重大突破,通过政府推动、企业主动、社会联动的方式,培育更多的自主品 牌,扩大品牌产品的规模和影响力,培育出一批在省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产品品牌。
《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规划纲要》提出:海北州四县全部为环青海湖生态旅游和现代畜牧业发展示范区;海晏县为沿湟水河特色农牧业产业化走廊;海晏县、刚察县为沿兰青—青藏铁路城镇发展带和经济大动脉。
省委提出:海北要在发展现代畜牧业、建设新型工业化、发展特色旅游业、生态保护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五个方面走在全省牧区的前列。
青海省国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构建以青海湖草原湿地生态环境和祁连山水源涵养为屏障的国家生态安全体系。
这些奋斗目标和要求对全州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任务将更加繁重。
(一)城镇化进程加快
城镇污染加剧
预计到2015年全州城镇人口将达到12万,城镇化水平将达到40%。城镇化进程是一把
“双刃剑”,一方面,城镇化过程推动了区域经济增长,提高了文化、教育与科技发展水平,改善了居民生活质量与思想观念,促进了社会进步。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污水、垃圾、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物产生量持续增加,“热岛效应”加剧,城镇 9 及周边地区资源、环境将面临巨大的压力,以城镇为中心的环境污染将不断加剧。
(二)消费水平升级
资源进一步紧缺
随着消费水平的升级,人民群众对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消费需求越来越高,畜禽养殖量、排污量也将随之增大;同时人均住宅面积、汽车保有量均逐年上升,将导致道路拥挤,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排放量大幅增加,交通噪声污染日益严重,能源、土地资源将进一步紧缺。
(三)环保需求提高
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根据国家污染减排与“四区两带一线”环保需求,全州COD、二氧化硫的单位GDP排放强度将要在“十一五”基础上削减,加之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深入,新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如氨氮、氮氧化物等也会逐步纳入减排控制范围,全州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
(四)环保意识增强
环保工作压力增大
随着四县工业集中发展展区的项目建设和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新的环境问题不断显现。同时,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控制标准也会进一步严格,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压力将越来越大。
三、“十二五”环境保护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保护生态作为重要责任,把改善民生作为当务之急,紧紧围绕生态立州战略的实施和跨越式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的要求,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坚定不移地推进污染减排,加强环境基础能力建设,加大重点流域区域污染治理力度,积极防范环境风险,强化环境执法监管,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兼顾。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注重环境保护引导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统筹各要素、各领域,兼顾农村与城镇,源头预防和治理修复相结合,长远谋划,总体设计,实现系统集成,提高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执行力。
2、民生优先。从公众对环境的基本需求出发,解决与民生相关的突出环境问题,防范环境风险,促进社会和谐。
3、重点突破。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目标,以城镇和工业集中发展区为重点,科学规划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
4、分类指导。充分考虑资源承载力和水、气环境容量,严格遵循区域主体功能定位,落实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分区控制,合理调整产业布局。推进以环境容量为核算基础的污染物分区总量控制制度,进一步突出目标指标的地区差异性,强化指导性。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特征,区分轻重缓急,分阶段落实环境保护的任务措施,通过加强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
5、综合推进。强化环境保护的政府意志,力争做到目标、任务与投入、政策的匹配。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综合手段,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相互合作和共同行动的环境保护新格局。以规划任务落地为基础,深化环境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规划编制、过程评估和实施考核的系统管理。
(三)规划目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基本控制,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城镇污染和工业污染基本解决,饮用水水源不安全因素基本消除,环境状况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相适应,危害人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初步遏制,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基本控制。
(四)主要目标指标
1、水环境目标
——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基本达标
——湟水河金滩控制断面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2、大气环境
——城镇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大于292天/年
3、声环境
——城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小于55分贝 ——城镇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小于70分贝
4、生态环境
——按照规范化要求开展自然保护区建设,自然保护区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
——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
5、总量控制及减排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上下达的指标之内,并按要求完成减排指标
6、污染控制
——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得到安全处理、放射性废物得到安全处置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其它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20%。
——城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60%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
7、环境管理能力指标
——州、县环境监察监测能力达到标准化水平——建制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实现规范监管 ——城镇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建成并正常运行 ——全州环境应急系统完善并正常运行 ——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实现自动在线监控 ——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初步建成
——州、县环境宣教、环境信息、环境科研能力基本满足工作需求
四、“十二五”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
(一)水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
1、优先保障饮用水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要求,全州重点城镇饮用水在用、备用和规划水源地保护区全部规范划定,相应保护设施落实并实现规范 14 监管;重点乡镇70%的乡村集中式水源地保护区完成规范划定,基本落实保护措施和监管监测措施;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
2、加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各县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投用并达标排放,全州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污水厂中水回用率和污泥处置基本达到国家要求。
3、严格控制工业水污染物排放量的增长。以湟水河流域、黑河流域、大通河流域和青海湖流域为重点水污染防治工作区域,并强化其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至2015年底,根据《青海省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水环境保护要求,省控、国控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实现100%,全面推进企业水污染物达标排放。
4、扎实推进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工作。严格核定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禁止无证或超量排放,对超标或超总量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实施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的责令其停产整治。(二)大气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
1、加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防治。继续以“三河一湖”流域等为重点区域,加大对火电、铁合金、煤炭采选、水泥等重点污染行业的污染防治力度,有效控制有色金属采选、电力、建材、集中供热等重点行业的工业粉尘、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
2、实施重点城镇大气环境综合整治。以城镇为重点进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继续抓好西海镇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的同时,将推广节能环保型采暖锅炉及改造消烟除尘设备等措施。至2015年,城镇清洁能源使用率有所提高。将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工作纳入环境监管范围。
3、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重点减排工程为重点,抓好重点工程项目。督促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铁合金、碳化硅等落后产能步伐,重点抓好西部矿业唐湖电力分公司2X135MW发电机组的脱硫设施工作,为完成全州州“十二五”二氧化硫减排任务起到重要作用
(三)固体废弃物安全处置的任务
1、全州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投入正常运行并发挥作用。完善医疗废物集中处理设施运行收费标准和办法,建立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处置的全过程环境监督管理体系,基本实现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严格废弃危险化学品的监管。
2、全面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提高县级以上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逐步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储运和处理系统,全面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化和分类收集工作。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利用率达到100%;在优先进行减量化、资源化的基础上,推行垃圾无害化处理。重视提高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对现行的简易垃圾处理场进行环境综合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消除隐患。
3、促进工业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重点控制资源采选、火力发电、铁合金等行业。督促企业综合利用产生的固体废物,提高煤矸石、粉煤灰、炉渣、冶炼废渣、尾矿等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从源头减少固体废物产生,减少废物的堆存量。
(四)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
1、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协调实施好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工程规划,配合完成祁连山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规划前期工作并力争项目启动;统筹搞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生态移民、人工增雨和草地、林地、湿 地、野生动物保护,发展生态畜牧业,减轻天然草场压力,逐步恢复天然植被、水源涵养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引导牧民群众积极参与工程建设,促进生态恢复,逐步建立良性循环的草地和湿地生态系统,增加水源涵养。
2、加强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安全的保护与管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安全管理,在全州范围内开展物种资源调查和区域性生态环境调查,完成全省生物物种资源调查;逐步开展生物物种资源利用安全评价、野生生物物种救护和繁育示范基地建设等工作,实施青海省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开展生物多样性社区共管示范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履约国际合作取得新进展。
3、积极推动全州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生态敏感性、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潜力,确定不同地区的主体功能,明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区域范围、发展方向和环境准入条件,强化宏观调控和分类指导,合理产业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对流域区域内环境容量有限、自 然资源供给不足、人口集中而经济相对发达的部分地区,实行优化开发。坚持环境优先,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制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和产品升级换代,努力改善环境质量。对热水、江仓等一些环境仍有一定容量、资源较为丰富、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实行重点开发。坚持科学利用环境承载力,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增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努力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对环青海湖流域、祁连山山地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实行限制开发。坚持保护为主,合理选择发展方向,鼓励发展特色产业,逐步恢复生态平衡。在自然保护区和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区域,实行禁止开发。坚持强制性保护,依法严格监管,禁止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任何开发建设活动,有效保护生态功能。
(五)农村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
1、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以奖促会”加快解决突出 的农村环境问题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统一部署,以环境优美乡镇创建为引领,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手段,以《青海省农村牧区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09-2020年)》为指导,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引导社会共同参与,在重点整治农村突出环境污染问题的基础上,着力探索农村环保工作的体制机制创新,包括完善农村环保监管的政策措施,建立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的运行管理机制,努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
2、继续推进重点整治。继续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抓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组织开展农村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调查、监测和评估,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建设,制订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措施和环境污染应急防范预案,建立完善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监测制度。抓好农村垃圾固废集中收集处理,农村垃圾的统一收集要覆盖到农业区所有行政村和自然村,普遍建立村庄环境卫生的长效保法机制,巩固村庄整治成果,同时做好农村工业园区和家庭工业的固废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 理,建立和完善多形式、低成本、高效益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到2015年力争使全州40%以上建制村庄有污水处理设施。
3、抓好试点示范。在生态农(牧)业试点建设的基础上,推广生态农牧业建设经验,扩大生态农牧业面积和比例和后续产业的培育。大力推动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完成海北州有机食品产地布局及发展规划,促进全州农牧业生产方式和结构转型。重点推动“青藏高原有机(天然)畜产品生产批发基地”国家级有机食品(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开展优美乡村创建工作,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以畜禽养殖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为重点,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在海北州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基础上,完成并实施全州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防治农用薄膜对耕地的污染,开展土壤污染综合治理示范,积极发展节水农业与生态农业。对主要流域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灌溉用水开展系统的水质监测管理,灌溉水质必须达 到农灌标准;加大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示范,30%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5、积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强化禁烧监察力度。进一步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保护和改善农民生活与生产环境,防止污染向农村转移。
(六)核与辐射安全的重点任务
1、切实加强对全州放射源和射线装置辐射安全监管,开展日常执法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放射源与射线装置辐射安全监管数据库,实行动态档案管理。健全辐射安全许可证、放射性同位素转让和示踪试验审批,放射源转入与转出、异地使用和回收、贮置、备案等辐射安全许可管理制度和机制,并组织开展进行现场辐射安全检查和审核验证工作。
2、开展对伴生放射性尾矿治理,做好对伴生放射性污染源监管工作。
3、加强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和减少辐射事故的发生,保障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
4、按照国家规定的国营二二一厂放射性污染物填埋坑监护方案及国控网核安全预警监测点方案,继续开展每年的各 期监护性监测和日常管护工作,确保填埋坑的安全运行。
5、建立辐射环境监管机构和队伍,加强辐射环境监管和应急能力建设。
6、加强放射性工作人员和各级环保部门辐射安全监督人员的培训。
(七)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的重点任务
1、积极申请国家资金,完善环境基础能力建设 通过积极申请和争取项目的实施,解决各地环境监管能力与工作需求的突出矛盾,特别是环境监测和监察业务用房问题,保障全州生态环境监测和突发环境应急监测,建立全州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完备的监察执法体系,提升环境监测执法能力,确保污染减排目标的实现。
2、积极开拓资金筹措渠道
随着镇场经济的深化,应当善于利用经济手段,培育和引导镇场,促使各种渠道的资金进入环保能力建设事业,特别要注意调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投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等主要渠道。同时,还应积极开拓新的资金筹集渠道。
3、继续加强环境监管体制建设
完善的环境管理体制是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和环境保护监督执法的基本保障。全面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完善环保机构、提高环保部门的管理职能、加强环保管理与技术队伍建设。
4、创新环境管理手段
通过加快现行环保管理体制的改革,积极引入镇场机制。在推行镇场化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主要通过制定有关标准和法规,加强对环保投资的调控。研究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和环境信息技术。重点研究污染物排放连续自动监测技术,城镇污染源连续监测的监测网络规划和建立以及监测数据高效安全的传输技术,区域环境质量地面自动监测、预报与预警技术,重点研究和建设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环境应急预警系统和覆盖州、县的二级视频会议系统,以及环境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服务平台。
五、主要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保障环境保护规划的顺利落实;强化环境保护责任考核,建立环保政绩考核和政绩追究制度;强化环保部门统一监管和多部门分工负责的环境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的环保联合执法机制,加强部门协作,形成整体合力。
(二)制度保障
1、完善环境准入,健全环境审批制度
建立和完善产业准入制度,提高企业准入的环保要求,凡是达不到经济、技术和环境标准的产业在县内立项,一律不能审批。严格遵从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级审批制度,禁止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进入辖区。
2、积极探索,创建新型环境管理机制
“十二五”期间,通过不断的探索和试点工作,积极探索适合海北州环境保护工作特点的新型环境管理机制:
(1)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把环境因素纳入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综合决策之中,按照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和容量要求预测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提出污染预防措施和发展调整方案,以保证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向前发展。
(2)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大力推进公众对环保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参与。结合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建立和完善重大环境保护工作公示、听证、专家咨询和公众参与制度,鼓励和发展环境保护社会组织,提高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的水平。对涉及民众环境权益的重大决策和开发建设项目,要实行公示或听证制度,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检举和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强化社会监督。
(三)资金保障
合理利用环保专项资金,稳定提高政府财政对环境保护的支出,积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和部分污染设施镇场化建设运营机制,逐步提高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例。
六、环保重点工程和投资
计划实施49个项目,主要包括生态保护建设、污染预防与治理、城镇和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
附表
一、海北州“十二五”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项目表 附表
二、海北州“十二五”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程项目表 附表
三、海北州“十二五”城镇和工业集中发展区环境基础设施工程项目表
附表
四、海北州“十二五”污染预防与治理工程项目表
第四篇:海北州检察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
海北州检察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2017年3月2日海北州人民检察院党组会通过)
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中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省委省政府21条措施及省委、省政府《关于领导干部公务用车配备管理的意见》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公务用车在执法办案中的作用,推进车辆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结合我州检察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公务用车配备管理
公务用车配备坚持实事求是、勤俭节约和满足工作需要的原则。
1.公务用车纳入本单位车辆编制管理由本单位统一调配使用,不得将公务用车固定为领导干部专用车,不得换用、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车辆,不得接受企业捐赠车辆。
2.公务用车全部实行标识管理,严格执行“五不准”管理规定,即不准用公车接送孩子;不准用公车参加婚丧嫁娶事宜;不准私自用公车学习驾驶;不准公车停放营业性娱乐场所;不准损毁公务用车标识。
3.严禁使用公务车辆接送领导干部上下班,严禁领导干部驾驶公务用车,禁止将公车用于休闲度假、探亲访友等非公务活动。
二、公务用车的使用管理
4.公务用车驾驶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驾驶资格,其中警车驾驶人员必须经检察机关批准驾驶的检察干警、法警、正式职工或聘请的专职人员。
5.实行统一调配和专人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公务用车的使用管理实行专人固定管理制度,由办公室安排驾驶人员并指定使用车辆,6.公务用车使用必须采取登记报告派遣制度。使用公务用车必须经部门领导准许,分管检察长在《出差审批表》签字同意、(分管领导开会、出差、请假、休假等原因不能签字时,出差人员当面在办公室主任电话请示分管领导),由办公室填写派车单后方可出车。未经批准同意,不得个人因私或借办公办案名义使用公务用车。
7.外出执行公务的车辆由办公室负责统一调配使用,建立出行记录台账,详细登记外出车辆车牌、地点、耗油、起止时间等信息,定期进行公示。由办公室指派或出差人员自行联系驾驶员,调配车辆。
8.公务用车使用回单位后,必须在指定的车库停放,并将钥匙交回办公室。确因工作需要在外停放过夜的,需经处室负责人领导许可、办公室主任同意、分管检察长批准。
9.严格实行公务用车封存制度。节假日期间,除承担应急、维稳等任务单位车辆外,节假日单位所有公务车辆统一停放封存在单位车库,车钥匙交由办公室统一管理,期间确因工作需要用车的,须经检察长批准。
10.除办公办案特殊需要,严禁公务用车停放在餐饮酒店、景点和营业性娱乐场所门前。因乱停乱放被通报批评、或丢失损坏公务用车的将严肃追究驾驶人员的相关责任。
11.保持公务用车车况良好,按时参加检验。凡车况不符合安全运行条件,未参加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公务用车不准上路行驶。驾驶人员与办公室联系,按时办理车辆保险手续。
12.严格公务用车号牌管理。不准将公务用车号牌向任何单位和个人转借。
三、公务用车驾驶人员管理
13.严禁无证无照驾驶公务车辆或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符的车辆。
14.严禁开“特权车”。
15.严禁酒后驾驶公务用车。一经发现酒驾者,若驾驶人员属聘用的,予以解聘;属在职人员的,由本单位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16.严禁本单位公务用车私自外借。特殊情况需外借的,须经检察长同意后由办公室主任统一安排出车,并且必须由本院驾驶人员驾驶。17.驾驶警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驾驶人员应服从公安交管部门的鉴定和处理。对肇事逃逸的、故意延误、隐瞒不报的,特别是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纪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公务车违反交通道路安全规定,如闯红灯、超速、超载等,受到处罚的由驾驶人员承担。
18.凡驾驶人员发生同等责任以上交通事故者,保险公司不承担的费用将由驾驶人员本人承担并按规定给予驾驶人员一定的经济处罚。私自驾驶警车外出所造成的车辆被盗、交通肇事等经济损失,一律由驾驶人员本人承担。
19.驾驶人员应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服从交通民警、督察民警的指挥和检查,遵守公务用车、警灯、警报器的使用规定。
20.非驾驶人员不得随意学驾公务用车更不准以个人名义供给他人使用,如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责任一概由其本人承担。
四、公务用车的保养与维护
21.院办公室和驾驶员,要加强对公务用车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车辆保持良好状态。
22.维修和保养公务用车,驾驶人员须将维修、维护项目报经办公室主任审批,方可到指定的保养与维修店。保养与维修车辆时必须填写派车单、车辆维修和保养报告单,并作为报销产生费用的凭据。
五、监督与奖惩
23.州院办公室负责公务车辆的调配、使用、维护、封存和管理。州院纪检、监察部门和办公室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警车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督察通报。
24.驾驶员全年工作无安全事故及无交通违章罚款的将作为衡量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六、附则
25.各县院警车使用管理既可参照本办法执行,也可相应制定警车管理制度。
26.本办法自通过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海北州2013年民族团结教育测试题(一)
海北州2013年民族团结教育测试题
(一)姓名:分数:
1、各级人大代表中应有多少少数民族代表?
2、什么是民族政策?
3、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4、在民族地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过程中有哪些
特殊规定?
5、我国有哪些民族机构这些机构的职能是什么?
6、我国民族团结政策包含哪些内容?
7、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