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北州门源县音乐教育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海北州门源县音乐教育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在教育实习期间,我被分派到青海门源县青石嘴中学,担任该学校小学和初一音乐课。与我一同分派到门源的还有两名音乐系学生,通过与他们的沟通,对这里音乐教育有所了解。
首先,门源县整体教育状况
门源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总人口15.32万人,其中农牧区人口12.7万,占全县总人口的82.9 %;中小学109所,其中农牧区中小学104所,占95.7%;中小学生25664名,其中农牧区学生16998名,占66.2 %。
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居住着回、汉、藏、蒙古、土、撒拉等21个民族,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改革开放以来,门源回族自治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教育事业放在先行地位大力推进,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办学条件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然而,目前该地区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仍很明显,如教育经费不足,教师整体素质偏低,高中和大学的入学率低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门源地区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亟需采取适当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门源是回族自治县。调查发现回族妇女文盲率高,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回族妇女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同龄人口的75.54%③。虽然近几年文盲、半文盲人口数有所下降,但在全省少数民族中文盲率仍处于最高的行列。加强回族女子基础教育的重点是回族女童普遍教育,同时不能忽视回族职业预备教育和扫盲教育,而加强回族女童教育就要探讨产生女童教育问题的深层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各项教育工作,提高回族的整体民族素质,适应西部大开发的要求。第一,门源县乡镇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基本没有音乐教师,有的话也是非专
业,只是会唱几首歌曲,或者简单的音乐爱好者。学生对音乐的了解也仅限于会唱歌如此简单。对音符,乐器,节奏等没有任何概念。根本没有机会去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以我所在学校为例,在我来之前,没有音乐教师,音乐课一般上自习。学生对音乐很感兴趣,但是没有机会对音乐进行更好的学习。
第二,门源县城音乐教育现状。县城对音乐相对重视,学校都有音乐教师,可
以接受基本音乐教育,并且有更多机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音乐教育得到很好的普及。
第三,县城音乐教育相对健全,乡镇缺乏音乐教育,没有音乐教师,缺乏对音
乐的重视。城乡之间差距较大。
第四,但是目前,县政府积极争取项目,筹措资金,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优先
发展农村教育。从2004年开始,中央财政对于教育支出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优先发展农村教育成为教育改革首要的任务,新增教育支出向农村教育倾斜。县政府先后争取到全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中小学义务教育助学金、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等重大工程,切实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这一系列针对农村教育的工程正在逐渐缩小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使教育的天平趋向平衡。教育经费的快速增长,为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保障,在改革开放三十的时间里,真正实现了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一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加强教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管理与质量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作保证。一是严格执行《海北州人民政府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从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政府职责、行政职责等方面明确任务,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二是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三是着力提高教学研究的水平。坚持把教学研究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来抓,重点围绕优化教学结构、提炼教学经验,开展各种教学研究活动,积极探索推广符合实际、提高质量的教学新模式、新手段、新路子。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水平。狠抓中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不动摇,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促入学、保巩固工作,全面实现“三个所有”。一是进一步加大新《义务教育法》宣传和执法力度;二是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三是通过国家“两免一补”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等政策的实施,彻底解决贫困家庭学生求学难问题;四是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增强学校的学生的吸引力;五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普九”目标。六是关注弱势群体,解决城乡贫困学生、农村留守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切实保障进城务工子女享受教育的权利,使进城务工子女享受与当地居民子女同等的教育待遇。
第五,综上所述,音乐教育虽然存在城乡差距,但音乐教育已得到重视,相信
不久的将来,音乐教育城乡差距会逐渐缩小,音乐教育会得到很好普及。
第二篇:海北州贯彻落实
海北州贯彻落实《中共青海省委 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的意见》情况汇报
省委出台《中共青海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的意见》后,海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尽快成立由州委一名常委牵头的调研组,深入实地开展工作调研,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制定了《海北州贯彻青海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的意见》,在工作机制、经费投入、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切实加强科协工作,并以州委名义行文要求贯彻落实。州委督查室就贯彻落实《意见》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使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一、建立科协工作联系汇报制度。州县党委都确定一位常委分管科协工作,政府分管科技工作的领导联系科协工作。州县党委常委会听取科协工作汇报一次,并安排部署了下一阶段科协工作。
二、加大科普工作经费投入。州县政府均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按辖区总人口人均0.2元增加到2012年的0.7 元,全部落实到位,为更好的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经费保障。
三、加强科协组织队伍建设。州县科协机构独立设置,领导班子成员配置合理,州县科协领导文化程度都在大学本科以上,工作人员文化程度都在大专以上。科协干部队伍结构合理,同时把科协工作人员的培养、交流纳入了党政干部体系。州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均有科技部门的工作人员,为党委政府工作决策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四、狠抓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村级活动中心,文化书屋阵地建设,挂牌建立了科普活动服务站。并在中心城镇人口较多的乡镇建立了科普宣传栏,配备了科普宣传员,为普及科技知识提供了阵地,更好地为“三农”工作服务。
第三篇: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情况分析调查报告
关键词:音乐教育 Keyword:music education 1.调查目的
在日益注重素质教育的21世纪,倡导新的教育观念,拓展新的教学领域,关注新的教学方法,构建音乐课程的体例框架等均在实验教材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在这次实习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改的鲜活生命力。对于基础教育的主体而言,这些改革是否真正适应师生的需要呢?为此,我设计了一套问卷,试图通过调查问卷,在一定范围内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以更好的了解当代小学生音乐教育的现状。
2、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得到准确、客观的答案,我在实习学校的四年级做了一个问卷调查。问卷从态度、情感、内容、能力和期望四个方面入手,让学生们充分、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已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获得到了一些有益的数据。问卷选择了6个平行班,无重点班与普通班之分,每班学生随机抽了8人,共计有效问卷48份,经过统计情况如下,并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2.1 问题一:你对音乐学习持何种态度或情感?
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们对音乐学习所持的强烈情感倾向。58.4%的同学不约而同地表示非常喜欢音乐,35.4%表示一般喜欢。6.2%同学表示不喜欢或者讨厌。这充分说明了基础音乐教育是具有广泛的学生基础的,孩子们也从中感受到美的享受与愉悦。在音乐教育课程存在的必要性的问题上,有66.7%的同学认为有比较好,31.3%的同学认为音乐课是必修课,2%的同学认为可有可无。那么,孩子们眼中的音乐课应该有什么作用呢?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们还是很注重音乐课的学习。81.3%的同学认为音乐课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另外还有18.7%的同学认为音乐课是放松、快乐的好机会,1 因为相对其它课目而言,音乐课既没有巨大的考试压力,课堂气氛也相对活泼,让他们感到轻松。学不学都“无所谓”或“应付”,让我们看到了极少数学生功利心的一面。而这个比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升学压力的增强而上升,这也是基础音乐教育为什么到初
二、初三会考在夹缝中生存的根本原因。我想这与当前的教育体制有很大关系,如果教育体制不改革的话,师生仅凭一腔热情和一厢情愿,素质教育也难以落到实处。2.2 问题二:你对音乐学习领域中什么样的内容感兴趣?
调查结果显示35.4%的学生认为唱歌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孩子们普遍认为唱歌是表达自已情感的最好途径,但对教材上的歌曲不感兴趣,他们特别喜欢唱活泼、欢快的歌曲。他们也特别希望自己拥有美妙的歌喉。另一个热门选项是流行音乐,大多数同学喜欢流行歌曲。科技的发展使得音乐的传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革命,音乐,从唱片和无线广播时代的有限传播,被电视、随身听、CD-Rom、MD、DVD、互联网等媒体推到传播的无限。在e时代里,音乐教师对音乐教材的占有权,被彻底瓦解,孩子们拥有和熟悉的音乐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过教师。而他们拥有和偏好的音乐,往往不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流内容,其中相当大的分量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宗旨是相悖的。
以往流行音乐不能进课堂,但事实上它对学生的影响却很大。有一项问题是学生平时喜爱歌曲的类型,结果显示:小学生会唱的歌曲中有近65.7%的是音乐课本外的通俗歌曲。调查结果还显示:超过25%的学生把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原因归结为音乐教材编得不好,其中又有近12.5%学生认为音乐教材不好主要表现在所选歌曲不适合小学生演唱。流行音乐之所以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是因为社会音乐生活以流行音乐为主,学生身处现代社会,流行音乐和他们的心几乎是“零距离”,更主要的原因是,流行音乐具备了青少年喜爱的特点,音乐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当代青少年所思所想,用他们喜爱的方式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因此他们对流行音乐的理解没有困难。
流行音乐能否进课堂的问题已讨论了若干年,事实表明围堵不如疏导。学校音乐教育不能生活在真空地带,现实不容回避,音乐教育把流行音乐拒之门外,有如掩耳盗铃。我们不否认有些流行音乐的内容不适合青少年,会对他们产生消极的影响,但看待问题应该是辩证的,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都是唯心的、不客观的。流行音乐中不乏一些优秀作品,教材中完全可以选择那些歌词内容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经过精心制作的流行音乐让学生演唱和欣赏。针对学生滥听流行音乐的行为,由教师正面引导,使学生形成对艺术音乐和流行音乐的鉴别力,对学生审美判断的学习和发展方向起主导作用,这也是 2 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泰戈尔在《我的学校》中写到:“教育的目标是心灵的自由,这只能通过自由的途径才能达到——尽管自由就像生活本身一样是有危险和责任的。”当孩子们长大成人,能够真正懂得鉴赏与审美,能够积极地面对生活、热爱音乐的时候,普及音乐教育的目的便已达到了。
关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有43.8%的学生选择了“欣赏音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因为欣赏音乐不需要技能技巧,这一点也正是从前的基础教育和教材欠缺或者说是忽略了的。从前的音乐教材过于专业化、系统化,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对于我们的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不必要成为贝多芬的,而只要能够欣赏音乐的美,将音乐的美融入生活中就够了。欣赏什么?如何欣赏?这也是新课改在音乐教学内容改革中必须面临的问题之一。另外有41.7%的学生希望器乐内容增加,器乐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要想真正使器乐教学不流于形式,更好地发挥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就需要不断充实器乐教学内容,尽量满足学生在器乐教学方面新的需要。
2.3 问题三:你希望通过音乐学习获得何种能力的发展?
表示希望“演唱”能力提高的占37.5%。希望提高“演奏”能力的占25%,希望提高“鉴赏能力、音乐素养”的能力的占6.3%,希望培养“乐感”和“音乐知识”能力的有31.3%,这些选择与音乐有关的相关能力发展的比例竟高达98%,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孩子们真正渴望得到的是什么样的能力。这实际上为新的课程结构提供了来自学生的选择。在此之前我们的基础教育不断地在探讨:我们的音乐课程是应该让学生掌握系统完整的知识,还是发展学生的能力。知识和能力二者难道是对立的吗?事实上两者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联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取决于知识技能掌握的多少,它为学生参与音乐欣赏和表现活动提供了必需的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掌握知识技能是为了掌握一种学习音乐艺术的工具,架起一座通向音乐艺术的桥梁。2.4 问题四:你对常规音乐课有其它怎样的要求?
当被问及你对现在使用的音乐教材有何看法时?调查结果显示,55.3%的同学对教材总的评价“好、可以、认同”,说明我们的新教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新教材的使用,使学生们对音乐的灵性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展现,为小学音乐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并认真反思。3 23.2%的同学觉得教材有待改进,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所选歌曲不太适合学生演唱或好听的歌不多、老歌太多,跟不上时代等,他们希望多一些喜欢的歌以及流行歌曲。我们应该组织一流的作曲家,词作家为我们的学生写好歌,谱好曲。根据时代发展和艺术教育的需要,调整扩大教材编选的思路,精选更新现有教材内容,便之不断优化。我们要让孩子们有歌唱,让孩子们唱属于自己的歌!(2)配套声像资料缺乏:多媒体课件融电、光、声、图像为一体,其绚丽多彩的画面、生动形象的演示及化小为大、化静为动的特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完美的声音、文字、图像互相结合又富于变化的学习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同时,它还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地域上的限制,古今中外、风土人情、世间万象都可以身临其境,大大丰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生活的范围和音乐视野,大大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但目前我们的教学配套光盘仅仅是简单的谱例加声音,比从前的磁带仅仅多了一个画面而已,没有发挥出多媒体的优势。现在回过头来看看从前的基础教育,我们的教材建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确有它重要的作用,但问题也存在:“教育有两个弱点――第一个弱点是忽视了(不是单纯的否认了)个人所具有的微妙复杂的作用,忽视了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各样的表达形式和手段,第二个弱点是它不考虑各种不同的个性,气质,期望和才能。我们是否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他们需要什么?今后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些都是音乐课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也是音乐课程改革以及音乐教材建设必须思考的问题。2.5 问题五:家人是否经常与你一起参加音乐活动?
29.2%同学表示常常,43.8%表示偶尔,27%表示表示很少甚至是几乎不。这也反映出我国小学家庭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改革也提出:“只有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学生主体性人格的生成和确定才有了根基和现实基础,学生的学习才有真正的意义。舍此,任何教育都只是外在于学生生活世界的装饰。我想,以往那种长期忽视学生兴趣爱好的情况将不复存在,从这一点来说,孩子们是幸福的。
第四篇: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情况分析调查报告
关键词:音乐教育
Keyword:music education
1.调查目的在日益注重素质教育的21世纪,倡导新的教育观念,拓展新的教学领域,关注新的教学方法,构建音乐课程的体例框架等均在实验教材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在这次实习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改的鲜活生命力。对于基础教育的主体而言,这些改革是否真正适应师生的需要呢?为此,我设计了一套问卷,试图通过调查问卷,在一定范围内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以更好的了解当代小学生音乐教育的现状。
2、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得到准确、客观的答案,我在实习学校的四年级做了一个问卷调查。问卷从态度、情感、内容、能力和期望四个方面入手,让学生们充分、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已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获得到了一些有益的数据。问卷选择了6个平行班,无重点班与普通班之分,每班学生随机抽了8人,共计有效问卷48份,经过统计情况如下,并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2.1问题一:你对音乐学习持何种态度或情感?
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们对音乐学习所持的强烈情感倾向。58.4%的同学不约而同地表示非常喜欢音乐,35.4%表示一般喜欢。6.2%同学表示不喜欢或者讨厌。这充分说明了基础音乐教育是具有广泛的学生基础的,孩子们也从中感受到美的享受与愉悦。在音乐教育课程存在的必要性的问题上,有66.7%的同学认为有比较好,31.3%的同学认为音乐课是必修课,2%的同学认为可有可无。那么,孩子们眼中的音乐课应该有什么作用呢?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们还是很注重音乐课的学习。81.3%的同学认为音乐课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另外还有18.7%的同学认为音乐课是放松、快乐的好机会,1因为相对其它课目而言,音乐课既没有巨大的考试压力,课堂气氛也相对活泼,让他们
感到轻松。学不学都“无所谓”或“应付”,让我们看到了极少数学生功利心的一面。
而这个比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升学压力的增强而上升,这也是基础音乐教育为什么到
初
二、初三会考在夹缝中生存的根本原因。我想这与当前的教育体制有很大关系,如果
教育体制不改革的话,师生仅凭一腔热情和一厢情愿,素质教育也难以落到实处。
2.2问题二:你对音乐学习领域中什么样的内容感兴趣?
调查结果显示35.4%的学生认为唱歌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孩子们普遍认为唱歌
是表达自已情感的最好途径,但对教材上的歌曲不感兴趣,他们特别喜欢唱活泼、欢快的歌曲。他们也特别希望自己拥有美妙的歌喉。另一个热门选项是流行音乐,大多数同
学喜欢流行歌曲。科技的发展使得音乐的传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革命,音乐,从唱片和
无线广播时代的有限传播,被电视、随身听、CD-Rom、MD、DVD、互联网等媒体推到传
播的无限。在e时代里,音乐教师对音乐教材的占有权,被彻底瓦解,孩子们拥有和熟
悉的音乐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过教师。而他们拥有和偏好的音乐,往往不是学校音乐教
育的主流内容,其中相当大的分量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宗旨是相悖的。
以往流行音乐不能进课堂,但事实上它对学生的影响却很大。有一项问题是学生平
时喜爱歌曲的类型,结果显示:小学生会唱的歌曲中有近65.7%的是音乐课本外的通俗
歌曲。调查结果还显示:超过25%的学生把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原因归结为音乐教材编得不
好,其中又有近12.5%学生认为音乐教材不好主要表现在所选歌曲不适合小学生演唱。
流行音乐之所以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是因为社会音乐生活以流行音乐为主,学生身处
现代社会,流行音乐和他们的心几乎是“零距离”,更主要的原因是,流行音乐具备了
青少年喜爱的特点,音乐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当代青少年所思所想,用他们喜爱的方式说
出了他们的心里话,因此他们对流行音乐的理解没有困难。
流行音乐能否进课堂的问题已讨论了若干年,事实表明围堵不如疏导。学校音乐教
育不能生活在真空地带,现实不容回避,音乐教育把流行音乐拒之门外,有如掩耳盗铃。我们不否认有些流行音乐的内容不适合青少年,会对他们产生消极的影响,但看待问题
应该是辩证的,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都是唯心的、不客观的。流行音乐中不乏一些优秀
作品,教材中完全可以选择那些歌词内容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经过精心制作的流行音
乐让学生演唱和欣赏。针对学生滥听流行音乐的行为,由教师正面引导,使学生形成对
艺术音乐和流行音乐的鉴别力,对学生审美判断的学习和发展方向起主导作用,这也是
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泰戈尔在《我的学校》中写到:“教育的目标是心灵的自由,这只能通过自由的途径才能达到——尽管自由就像生活本身一样是有危险和责任的。”当孩子们长大成人,能够真正懂得鉴赏与审美,能够积极地面对生活、热爱音乐的时候,普及音乐教育的目的便已达到了。
关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有43.8%的学生选择了“欣赏音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因为欣赏音乐不需要技能技巧,这一点也正是从前的基础教育和教材欠缺或者说是忽略了的。从前的音乐教材过于专业化、系统化,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对于我们的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不必要成为贝多芬的,而只要能够欣赏音乐的美,将音乐的美融入生活中就够了。欣赏什么?如何欣赏?这也是新课改在音乐教学内容改革中必须面临的问题之一。另外有41.7%的学生希望器乐内容增加,器乐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要想真正使器乐教学不流于形式,更好地发挥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就需要不断充实器乐教学内容,尽量满足学生在器乐教学方面新的需要。
2.3问题三:你希望通过音乐学习获得何种能力的发展?
表示希望“演唱”能力提高的占37.5%。希望提高“演奏”能力的占25%,希望提高“鉴赏能力、音乐素养”的能力的占6.3%,希望培养“乐感”和“音乐知识”能力的有31.3%,这些选择与音乐有关的相关能力发展的比例竟高达98%,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孩子们真正渴望得到的是什么样的能力。这实际上为新的课程结构提供了来自学生的选择。在此之前我们的基础教育不断地在探讨:我们的音乐课程是应该让学生掌握系统完整的知识,还是发展学生的能力。知识和能力二者难道是对立的吗?事实上两者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联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取决于知识技能掌握的多少,它为学生参与音乐欣赏和表现活动提供了必需的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掌握知识技能是为了掌握一种学习音乐艺术的工具,架起一座通向音乐艺术的桥梁。
2.4问题四:你对常规音乐课有其它怎样的要求?
当被问及你对现在使用的音乐教材有何看法时?调查结果显示,55.3%的同学对教材总的评价“好、可以、认同”,说明我们的新教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新教材的使用,使学生们对音乐的灵性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展现,为小学音乐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并认真反思。
23.2%的同学觉得教材有待改进,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所选歌曲不太适合学生演唱或好听的歌不多、老歌太多,跟不上时代等,他们希望多一些喜欢的歌以及流行歌曲。我们应该组织一流的作曲家,词作家为我们的学生写好歌,谱好曲。根据时代发展和艺术教育的需要,调整扩大教材编选的思路,精选更新现有教材内容,便之不断优化。我们要让孩子们有歌唱,让孩子们唱属于自己的歌!(2)配套声像资料缺乏:多媒体课件融电、光、声、图像为一体,其绚丽多彩的画面、生动形象的演示及化小为大、化静为动的特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完美的声音、文字、图像互相结合又富于变化的学习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同时,它还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地域上的限制,古今中外、风土人情、世间万象都可以身临其境,大大丰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生活的范围和音乐视野,大大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但目前我们的教学配套光盘仅仅是简单的谱例加声音,比从前的磁带仅仅多了一个画面而已,没有发挥出多媒体的优势。现在回过头来看看从前的基础教育,我们的教材建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确有它重要的作用,但问题也存在:“教育有两个弱点――第一个弱点是忽视了(不是单纯的否认了)个人所具有的微妙复杂的作用,忽视了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各样的表达形式和手段,第二个弱点是它不考虑各种不同的个性,气质,期望和才能。我们是否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他们需要什么?今后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些都是音乐课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也是音乐课程改革以及音乐教材建设必须思考的问题。
2.5问题五:家人是否经常与你一起参加音乐活动?
29.2%同学表示常常,43.8%表示偶尔,27%表示表示很少甚至是几乎不。这也反映出我国小学家庭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改革也提出:“只有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学生主体性人格的生成和确定才有了根基和现实基础,学生的学习才有真正的意义。舍此,任何教育都只是外在于学生生活世界的装饰。我想,以往那种长期忽视学生兴趣爱好的情况将不复存在,从这一点来说,孩子们是幸福的。
第五篇:农村中学音乐教育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中学音乐教育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太村中学王海平
在太村中学,我担任该校初一音乐课。通过这两年的实际接触和实践,这里谈谈我对这里音乐教育了解、调查的情况。
首先,农村中学整体教育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教育事业放在先行地位大力推进,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办学条件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然而,目前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仍很明显,如教育经费不足,教师整体素质偏低,高中和大学的入学率低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中学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亟需采取适当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农村中学虽然近几年文盲、半文盲人口数有所下降,在全省但不能忽视职业预备教育,有的放矢地做好各项教育工作,提高整体民族素质,适应西部大开发的要求。
第一,农村乡镇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基本没有音乐教师,有的话也是非专业,只是会唱几首歌曲,或者简单的音乐爱好者。学生对音乐的了解也仅限于会唱歌如此简单。对音符,乐器,节奏等没有任何概念。根本没有机会去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以我所在学校为例,在我来之前,只有一名音乐教师,音乐课一般上自习。学生对音乐很感兴趣,但是没有机会对音乐进行更好的学习。
第二,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现状。县城对音乐课相对重视,学校都有音乐教师,可以接受基本音乐教育,并且有更多机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音乐教育得到很好的普及。县城音乐教育相对健全,乡镇缺乏音乐教育,没有音乐教师,缺乏对音乐的重视。城乡之间差距较大。
第三,但是目前,县政府积极争取项目,筹措资金,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从2008年开始,中央财政对于教育支出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优先发展农村教育成为教育改革首要的任
务,新增教育支出向农村教育倾斜。教育经费的快速增长,为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保障,在改革开放三十的时间里,真正实现了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一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加强教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管理与质量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作保证。一是严格执行《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从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政府职责、行政职责等方面明确任务,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二是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三是着力提高教学研究的水平。坚持把教学研究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来抓,重点围绕优化教学结构、提炼教学经验,开展各种教学研究活动,积极探索推广符合实际、提高质量的教学新模式、新手段、新路子。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水平。狠抓中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不动摇,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促入学、保巩固工作,全面实现“三个所有”。一是进一步加大新《义务教育法》宣传和执法力度;二是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三是通过国家“两免一补”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等政策的实施,彻底解决贫困家庭学生求学难问题;四是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增强学校的学生的吸引力;五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普九”目标。六是关注弱势群体,解决城乡贫困学生、农村留守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切实保障进城务工子女享受教育的权利,使进城务工子女享受与当地居民子女同等的教育待遇。
第四,综上所述,音乐教育虽然存在城乡差距,但音乐教育已得到重视,相信不久的将来,音乐教育城乡差距会逐渐缩小,音乐教育会得到很好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