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账和查账技巧总结
做账和查账的技巧大总结
说起查账,这可是一门学问,是作为财务和资金管理者必备的一种才能,也属于财务和资金管理者基本的工作需要。便于开展相关的审核和稽查工作,学会查账,作为管理者你来说,确实一件好的工作必备。
查账这个词从广义来讲,小至生产工人,大至老板,都会有对某种事物审核的需要,审核的标准是什么?采购主管,根据采购清单来盘查货物,这是查账;销售主管,根据销售的产品清单来盘查销售数量,这是查账;会计主管,根据提供的报表和分类汇总来盘查记账的正确性,这是查账;税务部门,根据提供的会计科目和汇总表,来企业去盘查,这是查账等等。凡是具有可查和审核需要的,都可以定义为查账。既然查,当然要有物可查,如何去查,下面我和各位分享一下。
想查账就要知道如何做账,一般做账会有两本账:流水账和分户账。流水账是把每天发生的数量和金额按照时间以流水的性质去登帐,一般是先进后出的方式进行登帐。分户账是按照不同需要的类别进行分类登帐。分户账按照商品或者客户等类别进行分类。
如果按照科目分类的话,种类很多,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简单的做账技巧。一般作为一个工业企业都有自己的经销商户,经销商户中的价格也不同,在登台帐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差错。根据本人的工作总结有以下避免出错的办法,可以借助电脑的流水账来核对。由于企业工作人员层次和水平不同,工作的方式和技巧有所偏差。大家可以使用电脑登记当日流水账目,手工帐(分户账、流水账)在明日登记的时候就有所对比,在登记的时候把电脑账目录打开,每日、本月、本年的合计一目了然,对于客户有这点好处:经销商需要清单的时候能够短时间的提供,如果只做手工帐的话,如果从分户账目录去一笔一笔的写,效率就很低。基本上电脑账和手工帐一致,说明账目没有错误,月初从来没有错过账目,账款没有任何偏差,这种工作方式比较适合一般统计和出纳使用,表格设计因企业而异。
如何查账呢?上面介绍做账的一些注意细节,那么给各位说一下如何查账,例如:月初报表分户汇总的时候分户账目登记完毕和总的数量不对,自己一时也查不来到底是哪一笔出错了,这个是最让人头疼的事情,如果分户的种类不多,可以用最原始的办法一笔一笔的审查,电脑账这次用到了,表格有筛选功能,可以和分户账汇总的数据进行核对,50类以内的一般半个小时以内就能查到错误点。避免了在一个一个的去核对的时间浪费,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工作时间,也可以在工作时间内有闲空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第二篇:税务检查和查账技巧
税务检查和查账技巧——往来账
企业的往来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经营性(购销)往来账,另一种是其他往来账。经营性(购销)往来是指企业对外经营(购销)业务引起的债权债务,是通过“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和“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科目核算的。除此以外的其他往来账由于不属于对外经营业务或者企业内部的非经营性债权债务,是通过“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
现行的会计准则规定:对经营性债权债务结算账户披露金额不允许以相互抵消后余额列报,即在《资产负债表》中使用经营性往来账的双重性科目必须以重分类方式列报,各账户的债权债务之间不得互为抵消,真实地反映债权债务实际情况。而其他往来账的双重性科目则可以余额来列报,这因为这些科目主要是非经营性或者内部之间的往来,不属于企业真正的债权债务,不符合经济民商法上债权债务构成要件。即其他往来账的债权债务相互抵消企业本身是有权处置转移豁免的,而经营性债权债务相互抵消则需要对方同意才能行使处置转移豁免的。
企业正常往来账的核算内容应是体现企业正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债权和债务的多少,是不应该存在税收问题的,那为什么说企业往来账中有税收问题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企业《资产负债表》往来账户中表现的税收问题
由于《资产负债表》列报的特殊规定,往来账户反映的数据与会计科目总帐(明细)余额性质是不同的。因此从税务稽查的角度,则:
1、“应收账款”直接反映企业发生经营性业务中已开具发票而没有收到款项金额。则重点检查企业是否有虚开发票虚构业务的嫌疑。
2、“预收账款”直接反映企业发生经营性业务中未开具发票而已经收到款项金额。则重点检查企业是否有不按时开具发票延迟纳税的嫌疑。
3、“应付账款”直接反映企业经营性业务中对方已开具发票而没有支付款项金额。一般本企业无涉税的嫌疑(仅协查是否有不申报滞留发票或者对方虚开发票行为)。
4、“预付账款”直接反映企业经营性业务中对方未开具发票而已经支付款项金额。一般本企业无涉税的嫌疑(仅协查对方有无不按时开具发票延迟纳税行为)。
5、“其他应收款”直接反映企业发生非经营性义务中已经支付与收取款项的差额。则重点检查企业是否有转移企业利润且不缴纳个税的嫌疑。
6、“其他应付款”直接反映企业发生非经营性义务中已经收取与支付款项的差额。则重点检查企业是否有分解收入且不按时纳税的嫌疑。
二、企业往来账中具体存在的税收问题
(一)增值税
在企业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业务,企业出售货物,产品已经发出,货款也已经收到,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出现贷方余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企业没有开出销项发票。现行税法规定: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已经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二是已经收取价款或取得索取价款的凭据。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可以根据以下不同的情况确定:
(1)采取直接收款方式的,不论货物是否发出,均为收到销售款或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2)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的,为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
(3)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的,为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无约定收款日期的,为货物发出的当天;
(4)采取预收货款方式的,为货物发出的当天,但建造超过12个月的货物,为收到预收款或者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
(5)委托其他纳税人代销货物,为收到代销单位的代销清单或者收到全部或者部分货款的当天。未收到代销清单及货款的,为发出代销货物满180天的当天;
(6)销售应税劳务,为提供劳务同时收讫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的凭据的当天;
(7)发生视同销售货物行为,为货物移送的当天。
按照税法规定,一般纳税人必须按照上述规定的时限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得提前或滞后。企业正确的账务处理应该是这样的,企业在收取货款时将发票开出,根据发票金额做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企业在收取货款的当期就应该正确核算该项业务的应纳增值税额。因为我国的税收核算方式主要是以票控税,只要企业开出销货发票,就要确认销售收入,计算并向税务机关申报同时应交纳的增值税额。尽管税法中已经对纳税义务时间有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发票在企业手中,开不开发票,何时开发票企业都能够自行灵活掌握,这就涉及到企业纳不纳税,何时纳税的问题。有些企业由于资金不足交不起税,就从发票上做文章故意拖延开具发票的时间,甚至有的为了躲避税收对一些销售业务根本不开发票,销售货款长期挂在往来账中。甚至有的销售业务通过现金结算的,货款不存入银行账户而是作为账外资金管理。这样的事件并不罕见,很多行业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这些的问题,它不仅仅只会影响到增值税的正确核算和征收,同样影响了不同税种的税收工作。例如,消费税、资源税和城建税等等。
(二)营业税
现行税法规定: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并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即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提供应税劳务或销售转让不动产等应税行为,二是已经收取价款或取得索取价款的凭据。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可以根据以下不同的情况确定:
(1)转让土地使用权或者销售不动产采取预收款方式的,纳税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2)提供建筑业或者租赁业劳务采取预收款方式的,纳税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3)将不动产或者土地使用权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纳税时间为其转移的当天。
(4)发生自建行为的,纳税时间为销售自建建筑物时。
因此企业在销售不动产和建筑业或者租赁业中无论何时收取应税行为的款项,都必须及时缴纳营业税。但是一些企业将收取以上提供应税行为的款项时,常常在会计上做其他往来账处理,来延迟或者逃避缴纳营业税,例如:
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付款
这样其他应付款会出现大量的发生额。税务机关以企业经营业务的性质和相关合同,来判断该款项实质上属于分解应税收入行为。仍然可以调整作应税预收款来计算征收营业税。
(三)企业所得税。
我国的税款征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查账征收;查定征收;查验征收;定期定额征收;代扣代缴;代收代缴;委托代征等。各种征收方式与企业的会计核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企业的发票管理是税收工作的重点。因为多种税种的税基都是发票上的销售金额,它也是税务部门查补税额的主要依据。
发票是企业收付款缴纳税款的凭证,不仅仅是核查本企业的纳税依据,也是监查企业经济业务交易环节相关方的纳税依据及上下流转环节计税基础连续性的税收记录。
如果在一个经济业务交易环节没有取得(开具)发票,对本企业可能没有损失,但是对于税务机关来说可能就是双重的税款流失——这是以票控税的核心内容。
企业常发生这样的业务,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劳务给某些经营者,取得的是现金收入,购买方不要发票。账务处理是这样的:
借:库存现金
贷: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体现贷方余额。实际上该项应收账就涉及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核算。该笔业务正确的账务处理是应该根据发票,借:库存现金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从而核算产品销售利润。如果企业不开出销项发票,产品收入就不会在账面体现,增值税就会漏交,相应的利润也不能够体现,企业所得税就不会被正确计算。另外企业的现金核算也是非常灵活的,类似的业务记入往来账中的金额是否真实,或者销项发票虽已开出,但是发票金额是否是如实开具,或者根本就不将该笔现金收入记入财务账中,现实中上述现象是不能排除的,这一切都将影响到企业收入和利润的核算,从而影响企业所得税的核算。
(四)印花税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的凭证征收的一种税。具有纳税人自行购买并粘贴印花税票完成纳税义务的特点。这就要求纳税人要有较高的自觉纳税的法制观念。因为印花税是一种小税,往往不容易引起重视,所以企业对这个问题的处理也是五花八门。就拿常见的购销合同来说。企业订购生产用原材料(金额省略),支付货款时,企业做如下的账务处理: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再看,企业购入原材料已验收入库,货款未付,账务处理如下:
借:原材料(或库存商品)
贷:预付账款
这样的业务在企业中是常见的,而且这样的账务处理似乎也没有什么,实际上这里面就潜在着印花税的问题。那就是这样的购销业务到底有没有合同?按税法规定,企业应按购销合同金额的万分之三缴纳印花税,而购销合同印花税的计税基础是购销合同金额。但是许多企业认为没有签订书面购销合同就不用缴纳印花税,通常是按业务的性质,根据自制凭证和发票入账。企业购销多少,货款收支又是多少,这一切都由企业自己掌握和处理。即使企业有签订书面购销合同金额与实际金额也由企业自己掌握。所以企业在计算和申报应纳印花税额的时候,留有余地根据自身觉悟来计算,这样就会出现少申报或不申报印花税的现象。即使企业按规定正常申报并缴纳印花税,税务机关又有什么根据判断其税额的正确性呢?针对这种情况,税务机关就应该熟悉购销经营性往来账原理,运用会计科目账户核算原理来正确确认印花税的计税基础。
(五)个人所得税
企业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把应该支付暂时又没钱支付的费用记入“其他应付款”和“应付职工薪酬”账上。就拿“销售费用”来说,许多企业为了鼓励销售,保持与客户的业务往来关系,不同程度的发生一定数量的销售佣金(业务提成)。有的企业由于资金紧张,这种费用有时不能及时兑现,就将费用记入“其他应付款”中体现欠款。账务处理如下:
借:销售费用
贷:其他应付款
记入“其他应付款”中的金额是没有扣除个人所得税的金额。在企业付出该笔费用的时候,根据账面金额全额支付,这样个人所得税无形之中就被漏掉了。因为各企业的销售政策五花八门,所以企业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随意性。为了避免缴纳高税率税款,有的企业还将这样的业务挂在“应付职工薪酬”账上以工资奖金的形式发放。税务机关应该注意企业的“应付职工薪酬”中有没有包含职工合理的工资薪金之外的费用?其中有多少是应该适用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费用?
(六)房产税
企业的发生基建、更新改造等在建工程,常常采用发包方式进行,一般企业在支付过程进度款,做账务处理如下: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根据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发包的在建工程,除工程开始之前支付工程预付的工程价款(工程垫付款)在“预收账款”科目核算外,企业按合理估计的发包工程进度和合同规定结算的进度款,应该在“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原因是企业发包是一项在企业名义下委托建造不可逆转的工程,不属于销售交易行为,只是企业资产形式上从流动资产改变为非流动资产。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没有流通环节。
现行房产税相关政策规定:房产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以“房产、土地的实物或权利状态发生变化”为准,不以投入使用(达到预计状态)或者办理产权的时间为准。即以房屋和土地等资产的实物或权利状态发生变化为纳税时点的。也就是说将“在建工程”核算的挂在预付账款科目中情形,也就是房产税的计税基础,企业应该及时缴纳房产税。
有时企业工程款项已经提前投入使用,但是以未结算为借口常常推迟转入固定资产科目。当“在建工程”金额无明显变化时,应该考虑企业是否在故意推迟转入固定资产时间而延迟缴纳房产税。
三、企业往来账中税收问题的管理措施
为了加强企业债权债务的信息披露,由于会计准则规定对经营性债权债务结算账户披露金额不允许相互抵消性余额列报,这样税务机关可以根据企业往来账户总账余额和资产负债表列报的金额比较分析,定期对企业往来账户债权债务进行核实。
熟悉企业会计核算原理,会计科目账户核算范围和规律,来判断企业经济业务的性质。极其经济业务实际发生的合理性和相关性。
提高对发票管理的认识,加强涉及发票的业务在往来账核算的管理工作,重视企业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使税款及时足额缴入国库。
第三篇:工业企业查账技巧[范文]
工业企业查账技巧
一、中小工业企业隐瞒销售收入的方法
自实行“金税工程”以来,对开具的发票都会登记到网络上,会自动汇总企业的销售收入,因此传统的虚开套开发票等通过发票来达到少记收入的手段已被堵死。在影响销售收入的销售数量与销售单价两因素中,销售单价的正确性可以通过检查合同、询价等方式加以验证,企业在销售单价方面进行调节的余地较小,因此,隐瞒销售产品的数量成为企业隐瞒销售收入的主要方法。销售数量=产品生产数量-库存产品数量+期初库存数量,目前主要对不需要开具发票的收入采取以下手段:
(一)缩量入库方式,即在产成品账户中只记录拟确认收入的部分产品数量,将不准备确认收入的那部分产品的成本转嫁到确认收入的那部分产品成本上。
(二)在产品沉淀方式,即在产成品账户中只记录确认收入的部分产品数量,将不准备确认收入的那部分产品的成本沉淀在产品上。
(三)账外循环方式,即材料的购进、产品生产及销售均不在账簿中反映。
一般纳税人主要采取第一和第二种方法,小规模纳税人一般采取第三种方法。企业不管采取哪种方法都会少计销售数量。
二、中小工业企业收入核查的方法
(一)分析性复核,判断企业是否掩饰销售额
掩饰少报销售额的账务处理方式尽管不同,但归根结底是通过虚假账务核算来实现,会计账簿所反映的信息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相关指标变动趋势及比率,对重要的比率或趋势进行分析,将通过分析得到的数据在横向上与同行业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比较,纵向上与本公司不同时期的数据资料进行比对,查找疑点,寻找突破口。此方法主要是搜集被查对象存在账外账的疑点,通过分析得来的资料虽然不能作为认性定案的依据,但是可以作为查案线索,提供检查的目标和方向。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增值税税负率。看应纳增值税占收入的比例是否合理,目前国税局一般认定的比例为4%-7%,过低有少记收入的嫌疑。
2.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如果企业由于少确认收入,其毛利率必然低于正常水平。
3.运输费用率、包装费用率等。在少确认收入的情况下,企业如果如实记录运输费、包装费用,则运输费用率、包装费用率必然高于正常水平。
对于销售毛利率低于正常水平或运输费用率、包装费用率高于正常水平的企业,要怀疑其是否存在少确认收入的情况。进行趋势分析时将相关变量如销售收入、销售数量、在产品成本、销售费用、存货数量、销售毛利率等多期数据编制成分析表或趋势图,观察其变动趋势是否存在异常波动,关联变量的互动是否合理。如果发现异常波动或关联变量互动不合理,而企业又无法给出合理解释,则存在少确认收入的嫌疑。
(二)通过成本构成分析确认企业产量
采用“缩量入库”(单位成本必然高于实际成本)方式少记收入的企业如果将不准备确认收入的产品全部销售或藏匿,就无法通过盘点核对的方式发现。但由于账簿记录入库的数量小于实际生产产品数量,不确认收入的那部分产品的成本转嫁到确认收入的那部分产品成本身上,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必然高于实际成本。我们可以据此进行探查,具体操作方法是:
1.对被查对象的生产工艺流程、收发料凭证、产量和工时记录以及成本计算资料等进行分析,确定每种产品的原材料消耗量、成品产出量之间的配比关系。结合车间的投入产出记录等资料,剔除异常因素后,测算出各种产品的投入产出率,列出相应的数学关系式,同行业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比较,纵向上与本公司不同时期的数据资料进行比对,以确定是否合理。然后将各期专用直接材料的耗用数量乘以各种产品的投入产出率或除以其消耗定额规定的正常用量,求出每一种产品的理论产量,再与产成品明细账记录的入库数量进行核对。如两者之间的差额较大,一般可以确定为是账外经营的部分。而对于将原材料或下脚料销售单独记账的偷税行为,则可从获取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或计算其正常消耗量的方向去检查。
2.选择生产产品消耗的专用直接材料进行分析:如生产汽车需要一台发动机,可以根据消耗发动机的数量来确认汽车的产量。
3.通过关键环节的计件工资来确认产量:如组装环节、质检环节等。
(三)实地盘点,账实核对,确认企业存货数量
1.分析企业的存货数量和结构是否合理,目前企业基本是实行订单生产,以销定产,没有特殊情况下原材料和库存产品数量不会太大。
2.实地盘点,账实核对是检查企业是否存在虚报销售额的重要方法。(1)到产成品仓库检查出库单、提货单等出库票据与“产成品”账户贷方核对,若出库单、提货单等出库票据发出产品数量大于企业“产成品”账户发出数量、“产品销售收入”账户销售数量,应进一步检查是否将产成品发出而未作销售处理隐瞒收入的情况。(2)“产成品”明细账与仓库产品保管明细账户相核对,如果仓库产品保管明细账数量小于“产成品”账户数量,应进一步查清是否由仓库直接销售产品,隐瞒产品销售收入的问题。(3)仓库产品的实际数量与“产成品”明细账及“仓库库存账”结存数量相核对,如果仓库产品的实际数量大于结存数量,一方面看是否退货未办手续入账,另一方面看是否有账外结存。(4)到企业的生产车间了解其生产过程,材料使用,产品的生产情况,生产过程中是否产生边角余料、副产品、废品等,是如何核算处理的,有无销售副产品、废品、边角余料不作销售处理,而将其收入留作小金库另作他用。
三、企业少记收入的其他稽查方法
(一)账目分析法
1.查看往来科目有无收到货款挂往来不结转收入。内部往来中由关联企业代收的收入是否转入收入,由其他单位代销的产品是否按时记收入。
2.通过销售费用中运输费用进行取证。查看运费发票中的货物到达地址和单位是否与销售收入中的单位地址相对应。如运费发票上的地址为上海,而销售收入中的购货方没有上海的单位。
3.对于生产一些特殊产品的,可以到技术监督局等相关部门调查取证。如生产变压器在接到订单生产时需到技术监督局备案,出厂销售时需经过技术监督局检测。
4.对销售折扣冲减产品销售收入和销项税额的稽查,销售折扣有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两种形式。工业企业的销售折扣一般是指现金折扣。部分企业将支付给购货方的回扣作为商业折扣冲减收入。
(二)外围查证法
通过审核产量与库存基本可以确定销售数量,但对产量是通过分析得来,不够精确,且销售价格无法准确确认,因此不宜直接作为证据进行补税,还须进一步通过外围查证法来准确确认收入和取证。此方法是检查程序的最后阶段,也是最后一种检查方法,因其取得的证据在案件的定性中最直接、最有效,所以是目前账外账检查中最普遍采用的方法。此方法主要是将前四种检查方法中所排查出的问题,逐笔落实清楚,进行搜集证据,查出问题的真相,让不法分子认罪伏法。此方法的应用重点是保证取证的合法性、关联性和有效性,使取得的证据能够作为定案的依据。具体操作主要是对资金流向和货物流向进行检查。
1.对资金流向进行检查。这种检查方法主要检查企业是否存在账外账户和不通过正常使用的银行账户进行结算的情况。因银行结算是企业最主要的结算方式,银行账单存根能客观地记录和反映企业交易行为,根据这一特点,以检查银行存款账户为突破口,通过银行对账单与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逐笔核对,排查出款项的来源和款项的性质,从而发观疑点,知“根”问底,查出企业的偷逃骗税行为。具体操作办法是:到人民银行或各专业银行取得企业设立银行账户的证据,然后与企业的银行存款日记账核对。对未入账的银行账户,到银行调阅银行存款对账单,并逐笔查阅银行传票,落实款项的收取和支付情况,找出款项的往来对象进行统计,为下一步的调查取证作好准备。对企业入账核算的银行账户,也应调阅银行存款对账单与企业的银行存款日记账逐笔核对,查阅企业的所有业务是否全部入账,未入账的业务应到银行查阅相关的银行传票。对于以现金形式进行款项收取和支付的,可以通过对被查对象在银行设立的个人储蓄存款账户的检查,了解其资金流向,从而将案件查清。
2.对货物流向的检查。仅有资金流的证据是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的,因为它只是证明了企业收到和支付款项的实际数额,而不能说明款项往来的性质,究竟是借入款项还是销货款项,是借出款项还是购货款项,没有相应的证据来证明。所以,仅有资金流的证据是不能对案件进行定性的,还缺少证据链中的物流。对物流的调查取证应分为对销售货物、购进货物和支付费用等方面的查证。检查中注意收集掌握企业货物流转的线索与证据,通过对相关企业调查落实,鉴别被查企业账簿真伪,尤其对于购销用户相对单一的工业企业,通过检查有疑点的几笔业务,即可起到去伪存真的效果。
(1)销售货物的查证,需要调查落实以下内容:所售货物的名称、数量、金额、开具的票据、企业的记录、购货方的付款凭证、购货方的账薄记录、记账凭证等,在调查取证中,还应注意购货方所支付的货款是否与通过银行所掌握的资金数额相符,假如不符应根据新的线索继续调查落实。
(2)在购货方无账也无任何资料的情况下,调查取证工作首先要争取当地税务部门的支持,然后可以根据检查资金流时掌握的账户情况到购货方开户银行调查落实,掌握购货方汇款的证据,由当地税务稽查部门进行询问,制作《询问笔录》,了解业务往来情况,重点询问所购货物的数量、金额、所取得的凭证、结算方式、交货方式以及业务的联系人等情况。也可以由购货方根据上述内容写出业务往来的证明。调查人员还应对购货方提供的业务联系人进行询问,制作《询问笔录》,了解业务往来情况,重点询问所购货物的数量、金额、所取得的凭证、结算方式、交货方式等与购货方的供述是否相符。至此,证据链条已经形成,既有销售方收到的货款凭据和业务员的业务往来证明,又有购货方所述业务往来的证明和汇出货款的证据。有了上述证据,就可以对销售方的行为进行认性定案,作出处理。
购进货物和支付费用的查证,也应从上述角度出发,注意证据之间的联系性,使各证据间形成一个链条关系。
第四篇:反贪查账技巧
论反贪查账的技巧
2012-02-21 11:06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关键词】反贪查账;技巧
【写作年份】2010年
【正文】
检察机关在自行侦查贪污、私分国有资产、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案件时,查账是发现犯罪、证实犯罪和扩大战果的重要手段。然而,一个单位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浩如烟海,且许多舞弊是精心策划的结果,故应充分运用查账技巧,才能保证查账的效率和效果。笔者运用审计知识,结合查办贪利性职务犯罪案件的实践,从三个方面对查账技巧加以探讨,以供同仁们参考。[1]
一、会计资料审阅技巧
会计资料审阅法是一种单纯审查会计资料的方法,也是一种最基础的查账方法。由于这种方法不涉及检查实物、询问有关单位和人员等程序,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和易于保密的特点,在反贪查账中得到广泛运用。在运用会计资料审阅法时,应当注意掌握以下三项技巧:
(1)正确运用顺查逆查法
审计实务中,根据查账的路径不同,可以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两种方法。所谓顺查法,指从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进行正向审查的方法。所谓逆查法,指从报表到账簿再到凭证,进行逆向审查的方法。下面以材料采购为例对顺查法和逆查法进行深入说明。
材料采购的业务流程和账务处理流程一般为:生产部门提出采购要求并填写请购单,采购部门根据请购单编制订购单并负责采购,验收部门验收供应商发来的材料并编制验收单,应付凭单部门根据定购单,验收单和发票编制付款凭证,会计部门根据应付凭证和有关单证编制记账凭证和登记账簿(包括明细账和总账),会计部门将账簿记录汇总与调整后纳入报表。
采取顺查法审查时,检查验收单连续编号的完整性,从验收单追查到采纳明细账,审查所有验收入库的材料是否均记入采购明细账;检查卖方发票连续编号的完整性,从发票追查到采纳明细账,审查所有已开发票的材料是否均记入采购明细账;再从明细账追查到报表,审查所有明细账是否纳入报表。顺查适合完整性认定,看己经发生的业务是否均已记录在账簿和报表中,有无遗漏,主要用于检查资产和负债的低估。
采取逆查法审查时,先从报表追查到总账、明细账,审查三者的项目、数额、日期等是否一致;然后从明细账追查到记账凭证,审查二者的项目、数额、日期等是否相符;再检查记账凭证后是否附有发票、验收单、订购单等原始凭证,看项目、数额、日期等是否一致。逆查法适合于真实性认定,看记录在账簿和报表中的业务是否均己实际发生,有无虚假记载,主要用于检查资产和负债的高估。
资产高估,意味着会计记录上的资产多于实际资产,如实际的现金为100万元,会计账簿上记录200万元;负债的低估,意味着会计记录上的负债少于实际的债务,如实际应付账
款150万元,会计账簿上记录应付账款100万元;很显然,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利于实施贪污犯罪的,事实上只有在申请上市、申请贷款以及绩效考核等需要虚增业绩时,才会故意高估资产和低估负债。因此,对反贪案件而言,应当正确运用两种方法,当怀疑嫌疑人侵吞资产时,运用顺查法检查资产是否低估;当怀疑嫌疑人支付虚构的债务时,运用逆查法检查负债是否高估;切不可错误运用顺查法和逆查法,否则不仅事倍功半,而且很可能根本查找不到舞弊行为而放纵了犯罪。
(2)逻辑推理分析法
所谓逻辑推理分析法,指根据已知的事实和资料,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推测和判断涉案单位或人员可能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侦破案件指明方向的方法。该方法的特点就是把逻辑思维方法和账务的清查程序有机结合起来,以有关会计资料为物质载体,通过推测和判断来查明犯罪嫌疑人是否实施了贪污、挪用等舞弊行为,以及贪污、挪用等舞弊行为的来龙去脉。下面通过一典型案例对该方法予以深入说明:
某市人民检察院在查办某国有企业会计李某的贪污案过程中,对李某所制作的会计凭证进行了查证,发现7月1日38号凭证记录应付账款增加9万元,7月3日47号凭证记录偿还9万元货款,支付非常迅速。
38号凭证的内容如下:
借:商品采购90000
贷:应付账款一丙公司90000
并附有供货单位发票一张,合同一份,付款期限为1个月,折扣条件为10天内付款,则给予现金折扣2%。
47号凭证的内容如下:
借:应付账款90000
贷:银行存款88200
现金1800
并附有转账支票存根和现金收据。
根据这两份凭证,办案人员可以这样推断:企业在现金折扣期间支付货款,应当享受现金折扣1800元(90000×2%=1800), 47号记账凭证上应当记录为财务费用减少1800元。实际上,凭证上记录的是现金减少1800元,说明可能发生了舞弊。经询问出纳人员并与收款单位核对,发现所附现金收据系仿造,收款单位只收到88200元支票一张。可见,有关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以支付应付账款名义,侵吞现金折扣1800元。该问题查清并收回赃款后,作如下调账处理:
借:现金1800
贷:财务费用1800
(3)循环交叉审查法
所谓循环交叉审查法,指对关系紧密的账户一并审查,相互核对,相互印证,以发现错误和舞弊的方法。
在审计实务中,财务报表审计的组织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对报表的每个账户余额单独进行审计,此法称为账户法。二是将财务报表分成几大块进行审计,即把紧密联系的交易种类和账户余额归入同一块中,此法称为循环法。比如,销售、销售退回、收取现金及坏账冲销是导致应收账款增减的四种交易,把这四种交易及应收账款划入“销售与收款循环”进行审计。循环法更符合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设计的实际情况。循环法将记录于不同记账凭证中的交易同这些交易所影响的总账余额合并起来考虑,能够更有效地安排审计工作。因此,审计实务中,一般运用循环审计法。
借鉴审计实务中的循环审计法,反贪查账中可以运用循环交叉审查法,对关系紧密的账户一并审查,相互核对,相互印证,以发现错误和舞弊。例如,举报材料控告某国有企业投资部主任江某某利用证券投资的便利,贪污公款400万元。办案人员使用循环交叉审查法审查有关账务。与证券投资紧密相关的账户主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银行存款、投资收益等。经对这些账户一并进行审查并相互核对,发现以下情况:08年11月30日购买某上市公司股票5000万元,相应的会计记录为:借:交易性金融资产5000万元贷:银行存款5000;根据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方案,08年12月31日某国有企业的应收股利为1000万元,相应的会计记录为:借:应收股利1000万元贷:投资收益1000万元;09年3月31日,上市公司分发股利,该国有企业的会计记录为:借:银行存款600万元贷:应收股利600万元。实际发放股利后,应收股利的借贷方应平衡,该案中应收股利借方余额小于贷方余额400万元,显然属于异常情况。经进一步侦查,发现实际收到1000万元股利,被江某某侵吞400万元,江某某的贪污行为被查证属实。
二、综合运用审计程序技巧
会计资料审阅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和易于保密的优点,但也存在局限性:由于“账外账”在会计资料上没有体现,因此该方法对“账外账”往往无能为力;当举报材料没有指明具体的贪污线索且嫌疑人拒不交代的情况下,查账方向不明,单纯运用会计资料审阅法往往会无的放矢,效率和效果均难以保证等。因此,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提高反贪查账的效率和效果,除了熟练运用会计资料审阅法的技巧外,还应当综合运用内部控制评估、分析、函证等各种审计程序。从某种意义上说,善于运用各种程序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技巧。然而,由于人才与经验的缺乏等原因,在反贪查账实践中,除了会计资料审阅法外,很少使用内部控制评估等其他审计程序,对这些程序也十分陌生,因此,有必要结合反贪查账的实际,对这些程序的概念、意义和运用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一)内部控制评估程序
所谓内部控制评估程序,指通过询问、检查文件资料、实地观察等方法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状况,并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运行的有效性予以评价的程序。审计业务
中,进行内部控制评估是为了评估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以确定内部控制测试程序和实质性测试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反贪查账中,进行内部控制评估是为了寻找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明确查账的方向,提高查账的效率和效果。
为了防止舞弊,国家规定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制度,如《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规定:单位应当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出纳人员不能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单位应当加强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财务专用章应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必须由本人或其授权人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等等。
如果企业不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设计和运行内部控制,在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上出现薄弱环节,就会给犯罪分子可趁之机,就可能发生贪污、挪用等犯罪行为。比如出纳人员兼任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出纳人员就可以方便地侵吞债权或虚构债务;又比如,如果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就容易发生侵吞尤其是挪用公款的犯罪行为。因此,司法实践中,可以运用内部控制评估程序,找出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再紧紧围绕该薄弱环节审查相关账目,从而使查账有的放矢,对提高查账的效率和效果均大有裨益。
内部控制评估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讯(询)问法。通过讯(询)问犯罪嫌疑人、企业负责人、财务部门人员、生产销售人员、仓库保管人员等,可以了解企业有哪些内部控制,以及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运行。二是检查文件和资料法。对于比较规范的企业,一般存在完整的内部控制文件和资料,如岗位责任制、董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资金支付审批办法等等,通过检查这些文件和资料,可以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情况。三是实地观察法。实地观察也是了解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情况的重要方法。比如,可以实地观察原材料入库前是否有专人验收,采购与验收是否分离等。
在使用内部控制评估法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三种方法要结合运用。每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如对于讯(询)问法,存在被讯(询)问人不讲真话的可能;对于检查文件和资料法,可能存在小规模企业没有内部控制文件和资料的问题;对于实地观察法,则可能存在观察时与不观察时不一样的问题。只有三种方法结合运用,才能最有效地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二是与侦查程序中的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扣押书证物证等紧密联系,在侦查程序中有意识地了解企业内部控制情况,可以起到一箭双雕、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注意了解的范围。并非所有的企业内部控制情况都需要了解,如防止材料浪费的控制措施就与反贪查账无关,不需要了解。一般来说,只要了解与职务犯罪紧密相关的内部控制就足够了。
(二)分析程序
所谓分析程序,指利用财务数据之间和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找出异常情况的程序。如某企业的银行存款不断增加,而利息收入不增反减,对比分析银行存款和利息
收入两个数据,可以符合逻辑地得出结论:如果不存在利率大幅度下降等合理原因,利息收入的账务可能存在异常情况。
司法实践中的一些案件,通过内部控制评估以及线索分析,可以确信会计资料上存在舞弊和贪污事实,但难以确定是在哪些会计项目上存在舞弊。由于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会计资料浩如烟海以及司法资源的有限性,要对所有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查是不现实的,因此,明确查账的方向至关重要。运用分析程序,可以发现异常的项目,导致项目异常的原因很多,但舞弊往往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详细审查异常项目资料,往往就能发现会计资料上的舞弊事实,因此,在反贪查账中运用分析程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借鉴审计实务中的做法,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反贪查账中运用分析程序主要有二种方法:纵横向对比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
1.纵横向对比分析法
所谓纵横向对比分析法是一种通过与企业历史数据或行业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异常的方法。比如某企业2008年发生业务招待费2000万元,2007年为1200万元,比较二年的数据,可以发现2008年的业务招待费大幅度上升,上升幅度高达66.7%。实践表明,除非存在该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发生显着变化、严重的通货膨胀等合理原因,否则可以认为2008年的业务招待费是异常的,可能存在贪污等舞弊行为,应当加强对业务招待费账务的审查。
2.比率分析法
所谓比率分析法指一种通过计算比率并与计划或历史比率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常的方法。比如某企业2008年产品的原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比重为70%, 2007年分别为45%,比较二年的比重,2008年原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比重大幅度上升,上升幅度高达30%。正常情况下,原材料占生产成本的比重应当保持稳定。如果不存在2008年的原材料价格显着上升等合理原因,可以认为2008年的原材料成本是异常的,可能存在收受贿赂高价采购原材料、贪污原材料等舞弊行为,应当加强对原材料成本账务的审查。
(三)函证程序
函证程序指为了验证会计账目以及有关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直接以发函方式获取第三方声明的程序。如通过内部控制评估以及线索分析,认为涉案单位的应收账款记录可能存在虚假记载,犯罪嫌疑人可能己经通过收到应收账款而不入账等方式侵吞应收账款,则可以通过向所有应收账款债务人发函,在函件中注明涉案单位记录的应收账款数额并要求债务人确认是否相符,以发现是否存在虚假记录和侵吞行为。
1.适用范围
在反贪查案中,主要在询问有关单位和个人存在困难的情况下运用函证程序,如应收账款多达几千笔且债务人分散于全国各地的时候,不可能一一询问债务人,只有函证方式具有现实可行性。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一般不宜运用函证程序:
一是可以通过审查会计资料发现的犯罪,不运用函证程序。相对于审查会计资料,函证的时间长、耗费大,因此,从经济和效率出发,可以通过审查会计资料发现的犯罪,一般不
运用函证程序。如重复报销舞弊,可以通过审查会计记录和原始凭证发现,不需要运用函证程序。
二是可能影响案件侦破时,不运用函证程序。如果需要函证的项目,可能泄露案情、引起犯罪嫌疑人毁灭、伪造证据、串供等影响案件侦破时,不运用函证程序。如在初查阶段,需要在犯罪嫌疑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秘密侦查,如果运用函证程序的话,可能引起犯罪嫌疑人警觉,实施毁灭、伪造证据、串供等反侦查行为,影响案件的侦破。
三是如果需要函证的项目不重要时,不运用函证程序。如果需要函证的项目,在整个案件的侦查中,属于细枝末节或不重要的问题,为节约司法资源和案件的保密,一般不运用函证程序。
在司法实践中,主要运用函证程序发现精心策划的犯罪行为,如犯罪分子通过销毁、伪造、篡改凭证和记录、与有关人员串通作弊等实施的犯罪。这些犯罪,由于没有在会计资料上体现或相关的真实会计资料已经不存在,很难单纯通过审查会计资料发现犯罪。函证程序不是一种单纯审查会计资料的查账方法,主要通过书面询问债权债务人、银行、税务机关等外部关系人来发现问题,并不依赖会计资料,因此,函证程序是发现精心策划的犯罪行为的有效方法。
2.询证函的格式
参考注册会计师从事审计业务时使用的询证函,结合反贪查账的实际情况,询证函可以采取如下格式:
检察询证函
编号:
XX公司:
本院正在对XX公司(涉案单位)的财务会计情况进行审查,根据办案的需要,应当询证XX公司(涉案单位)与贵公司的往来账项等事项。下列数据出自XX公司(涉案单位)账簿记录,如与贵公司记录相符,请在本函下端“信息证明无误处”签章证明;如有不符,请在“信息不符处”列明不符金额。回函请直接寄至XX检察院反贪贿赂局。
回函地址:
邮编:电话:传真:联系人:
1.XX公司(涉案单位)与贵公司的往来账项列示如下:
单位:元
┌────┬────┬────┬──┐
│截止日期│贵公司欠│欠贵公司│备注│
├────┼────┼────┼──┤
│ │ │ │ │
└────┴────┴────┴──┘
2.其他事项。
本函仅为复核账目之用,并非其他目的。若款项在上述日期之后已经付清,仍请及时函复。
为防止案情泄露和损害XX公司(涉案单位)形象,请对本次函证保密,否则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检察院盖章)
三、其他查账技巧
(一)秘密初查条件下的查账
随着查办职务犯罪案件难度的越来越大,初查在检察机关侦办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案件中的重要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初查几乎成了立案必须开展的活动。
为避免打草惊蛇,引起犯罪嫌疑人的警觉,导致犯罪嫌疑人隐匿、毁灭证据、串供及逃跑,初查一般应当秘密进行。这就给有效开展查账活动带来了挑战。摆在办案人员面前最大的难题就是,在秘密初查的条件下如何获取会计资料。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获取会计资料和会计信息:
(1)初查工作规则规定[2],“侦查人员根据初查工作的需要,可以通过公安、法院、工商、税务、海关、审计、国资、财政、金融、保险、电信等部门了解掌握有关信息,收集证据”。在申报纳税、接受审计检查、申请贷款等时候,企业须向税务、审计、财政、银行等部门报送会计资料,因此,可以通过这些部门获取会计资料。然而,企业向这些部门报送的会计资料一般是会计报表等综合性的会计资料,不详细不具体,一般包括记账凭证和支持性凭证,难以根据这些资料发现问题,对反贪查账的意义不大。然而,银行的流水往来记录、签发领取票据的原始凭证等资料对反贪查账有重要意义,应当高度重视从银行调取有关会计资料。
(2)初查工作规则规定,“可以商请纪检监察、审计等专门部门配合调查。经检察长批准,可以提前介入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调查工作”。通过纪检监察、审计等专门部门的配合调查和提前介入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调查工作,可能获取直接到案发单位调取账册等会计资料,这对反贪查账是极为有利的。然而,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到案发单位调取账册等会计资料的行为,很可能引起犯罪嫌疑人警觉,导致犯罪嫌疑人实施毁灭证据、串供等行为。因此,通过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调取账册要尽量采取不引起警觉的方法,如审计部门的例行检查调取账册等。
(3)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均须委托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进行独立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审计时,实施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等必要的审计程序,并将审计计划、分析表、问题备忘录、询证回函、核对表等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是否存在舞弊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点之一。因此,询问注册会计师和查询审计工作底稿是获取会计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按照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除取得客户的授权、接受注册会计师协会和监管机构依法进行的质量检查外,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对审计工作底稿
包含的信息保密,因此,直接通过询问注册会计师和查询审计工作底稿是获取会计信息存在制度上的障碍,实务中应注意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
(4)举报人或内部知情人秘密提供。初查中,办案人员可通过举报人或可靠的内部知情人提供会计资料。采取这种方法难度较大:一是在举报件以匿名为主的情况下,排摸举报人和可靠的知情人很难,需要侦查人员具有广泛的人脉关系并注意方式方法,以找到愿意协助检察机关查办案件的正义人士。一旦选错了对象,甚至选择了与被查对象同一利益群体的人,就会给查案工作造成极大的被动。二是即使有举报人或可靠知情人愿意帮助收集会计资料和信息,但由于这些人员没有侦查意识,不懂侦查方法,实际操作中很容易暴露侦查意图并对举报人和知情人自身处境形成不利。因此,侦查人员应随时指导他们注重方法,谨慎从事,方能在不惊动被查对象的前提下获取必要的会计资料和信息。
(5)初查一般应当秘密进行,但并不绝对排斥公开直接到案发单位调取会计资料。如果通过秘密手段无法获取会计资料,而对会计资料的审查结果又是能否立案的关键,那么检察机关也不能自捆手脚,应当直接到案发单位调取会计资料,迅速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
与侦查阶段不同,初查阶段获取的会计资料一般不完整、不全面,难以采取顺查法、逆查法、循环交叉审查法等会计资料审阅法;初查需要秘密进行,不能采取内部控制评估、询证、监盘等专门审计程序。因此,在初查阶段,如何审查会计资料也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与其他材料结合分析。对初查中收集的会计资料的审查,要结合举报材料以及初查中获取的其他材料和信息进行,找准审查的方向,提高审查的效率,保证审查效果。如果会计资料或会计信息方面的内容不具体或难以理解的,侦查人员应当及时调整计划,通过有针对性地询问举报人和知情人,继续收集其他相关材料,进一步明确审查方向,为提高审查效率和保证审查效果奠定基础。
(2)与银行、税务机关、供应商、采购商等核对。一些账务问题,如侵吞应收账款、虚构应付账款、挪用银行存款等舞弊行为,需要将账面记录与银行、税务机关、供应商、采购商等核对,看其是否相符,是否存在舞弊。由于处在初查阶段,需要秘密进行,因此应当采取询问的方式进行核对,并要求被询问单位和个人严格保密。
(3)寻求专家的协助。许多会计资料的审查超出了检察人员的能力范围,如笔迹鉴定、票据真伪鉴定等,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寻求专家的协助,通过专家的协助增强侦查人员的审查能力。
(4)询问被查对象单位的有关人员。初查的秘密性特征,决定了一般不直接询问被查对象单位的有关人员,以免引起被查对象的警觉,不利于初查的顺利进行。然而,当采取其他方法无法进行下去且案件的情况十分紧急的时候,也可以询问被查对象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生产销售人员、安全保卫人员等有关人员,以获取会计资料或会计信息,但应当尽量采取不
引起被查对象警觉的方法,如在非工作日和所在单位之外的地点询问,要求被询问者严格保密等等。
(5)直接找被查对象谈话。经过一段时间的初查以后,根据所收集的材料和信息判断被调查对象可能存在会计上的舞弊行为,而在秘密初查条件下,又难以获取全部会计资料时,可直接找被查对象谈话。这个阶段通常就是查案实务中的案件突破阶段。要求在找被查对象谈话的同时,及时控制该单位的全部会计资料,安排人员迅速审查,并同步询问相关知情人员。这种情况下,如果被查对象确有问题,案件突破成功的概率较大。
(二)查账成果在查案中的运用
(1)在初查中的运用。在初查中,查账成果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结合线索分析,确定初查的方向和重点。初查的时候,往往还只掌握一些粗略的线索,犯罪事实还未浮现出水面,初查的方向是什么,重点查什么,先查什么,后查什么,这些都很难清楚地确定,换言之,这是一个充满困惑的时候。积极运用查账成果,对确定初查的方向和重点有重要的意义。如多人举报某国有企业的出纳利用职权贪污公款数十万元,但没有指明具体的贪污事实,经调查,可以认定该出纳的家庭财产和支出十分明显超出其合法收入,有贪污的重大嫌疑,遂决定初查。经查询银行的流水往来记录,与企业的债务人核对账目,通过审计机关调取账册,发现数笔实际收到的应收账款却以坏账的形式注销,至此,初查的方向和重点明确,即应当紧紧围绕该出纳是否侵吞应收账款展开调查。二是拓展初查的范围。在查账的过程中,可能发现举报线索以外的犯罪事实,从而使初查的范围得以拓展。如多人举报某国有企业财务主管挪用公款,在对企业的银行存款和库存现金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发现收到购货单位汇款不入账予以侵吞的事实,决定拓展初查的范围,对该财务主管的贪污犯罪事实开展调查。
(2)在审讯突破阶段的运用。在审讯突破阶段的运用,主要是可以增加威慑力,瓦解嫌疑人的心理防线,获取有价值的口供。犯罪嫌疑人之所以拒不承认犯罪事实,主要原因就是犯罪嫌疑人认为检察机关难以掌握相关证据,只要自己拒不承认,检察机关就会束手无策,因此,如果检察机关能够在查账上取得成果,指出犯罪嫌疑人在具体账务上的舞弊行为,犯罪嫌疑人就会感到犯罪事实已被揭穿,产生恐慌心理,不得己承认犯罪事实。
值得注意的是,运用查账成果突破案件和审讯犯罪嫌疑人要注意适当的方法。一是以快制胜。在调取全部会计资料而被查对象已惊动的情况下,需要综合运用本文前述的方法快速审查,一旦掌握足以表明其存在贪污、挪用等部分疑点时,应快速进入案件突破阶段,而不必花较长时间面面俱到地查账。因为此时犯罪嫌疑人正处于惊慌失措的心理状况,对其审讯容易突破。如果查账时间过长,则被查对象容易形成牢固抗审心理防线,甚至实施伪造证据、串供等行为,给侦破案件带来不利。二是审讯中注意展示查账获取的证据的技巧。严格地讲,正面接触犯罪嫌疑人之前,查账工作再细致,办案人员所获得的信息也是不完整的。为促使犯罪嫌疑人全面交代问题,就要求在审讯时注意证据的运用方法。展示查账成果是敦促犯罪
嫌疑人如实交代的辅助手段,不到万不得己,不要摊出全部查账底牌,否则很可能难以查清全部问题。
(3)侦查阶段的运用。在侦查阶段,除了上述的在审讯突破阶段方面发挥作用外,查账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查账过程中收集的资料,如银行对账单、发票、会计账簿等,可以形成书证物证,作为指控犯罪的证据;二是协助司法会计,形成司法鉴定,在确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三是在查账的过程中,可能发现其他犯罪线索,尤其是发现犯罪嫌疑人的其他犯罪行为、同案犯的犯罪行为、涉案单位的其他犯罪行为等,如某人涉嫌重复报销贪污公款,在查账过程中,发现除该嫌疑人的重复报销行为外,还有其他人也涉嫌重复报销,从而侦查的范围得以拓展,打击的力度得到加强。
【作者简介】
吴杰锋,单位为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检察院。陈柏新,单位为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检察院。沈红,单位为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检察院。
【注释】
[1]相对于机关和事业单位,企业的财务会计是最复杂的,对它的查账也是最艰难的,本文以企业查账为视角展开研究。
[2]以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初查工作规则为例进行研究。
第五篇:财务报表的查账方法与技巧
财务报表的查账方法与技巧
财务报表的查账方法与技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报表的核算
报表的核算结果和最终表现形式,是企业经济信息系统输出的主要渠道,是外界了解企业的主要窗口,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状态及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综合反映。
企业生产经营中并存着三种类型的核算:即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所以也就存在着相应的三种核算报表:财务报表、统计报表和业务报表,这三种报表互相联系、相辅相成,在企业生产经营业务
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与三种报表相对应,报表查账也可分为:会计报表查账、统计报表查账、业务报表查账。会计报表检查的重点是为实现报表检查的目标,有针对性地确定检查的重点及其主要内容。对会计报表的检查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会计报表的内在质量的检查,侧重于其合法性和真实性;其次是分析和评价性检查,侧重于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评价。
2.会计报表常规性审查
对会计报表常规性审查主要包括报表编制是否符合规定的手续和程序;各种报表如主表、附表、附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的编制是否齐全;报表的截止日期是否适当,资料来源是否可靠;报表内容是否完整;各项目数据如年初数、期末数及小计、合计、总计是否正确;对主要报表应逐一核对,其他报表一般可先核对总数,发现差错和可疑问题再进行具体核对,对发现的差错和不平衡现象必须查明原因,找出源头。
3.报表勾稽关系的审查
报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勾稽关系,包括主表与附表、主表与主表、前期报表与本期报表、报表与计划、账簿之间等。对报表勾稽关系的审查,可以进一步验证报表的正确性,研究企业资金运动的联系和趋势。
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主要表现为:
(1)前期报表与本期报表的关系,即本期报表中有关项目的期初数等于上期报表的期末数,本期报表中有关项目的累计数是上期报表的累计数加本期发生数;
(2)本期报表内部各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如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一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式
等;
(3)主表与附表之间的关系,一般附表是用以说明主表中某些特定项目,主表中某些项目是附表的计
算结果;
(4)各类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如,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之间实际项目的勾稽关系等。
4.报表中有关内容的检查
对报表有关内容的检查是报表检查的核心,即对报表中有关数据进行审查分析,即验证报表中的数据是否真实正确地反映厂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并进一步观察企业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由于各种会计报表的性质不同。
反映的内容不同,检查人员所检查的内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如资产负债表是静态报表,反映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它的资料来源主要来自资产、负债和资本等账户。这类账户属于实账户,既有余额可供核算,又有实物可供盘点,还可以经过调查研究取证以及进行平衡分析、结构分析等,以证实报表数据的真实性;但损益表却不同,其性质属于动态报表,反映的是某一时期经营过程和结果,其资料来源于收入、成本费用等账户,一般无余额,也无实物町供盘点,往往需要通过计算、摊销、分配才能得出其报表项目数;所以对它们的检查应采用不同的方法,以取得检查的证据,取得检查成果。
对报表分析、评价性检查,主要是通过以下六个方面的检查实现的:
①分析评价盈利能力及其稳定性;
②分析评价盈利能力及其可靠性;
③分析评价资本结构及其稳健性;
④分析评价资金分布及其合理性;
⑤分析评价企业成长能力及其持续性;
⑥分析评价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及其风险性。统计报表的检查重点与会计报表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即要对报表本身质量进行检查,保证所提供的统计信息正确无误;
同时要对统计资料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评价,揭示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性。前者主要检查统计
报表的结构是否合理;
项目是否齐全;其格式是否符合国家统计部门的规定;各统计数据的来源是否经过科学严密的计算汇
总;有无人为的调节;
有无用预计数、估计数和期望数来代替实际统计数;报表要素是否完整;指标的口径是否正确;报表的填写是否规范;
报表的文字、数据、表格等是否清晰、整洁;报表中各小计、合计和总计是否正确,有无计算错课和其他明显不妥之处。业务报表的检查重点是报表的设置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有无该设的未设,不该设的却盲目设置现象,各报表之间的编制、传递和上报关系是否清楚,报送的时间是
否及时,其应有作用是否能正常发挥;
报表所反映的经济业务活动是否真实、可靠,是否体现了相关性、重要性和充分性的原则要求;是否成为企业管理的有力工具;业务报表的编制是否有具体规范要求。有关人员编制报表是否按章办事;业务报表的质量是否能满足管理需要;有无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等等。
5.报表查账的常见方法
报表检查的常见方法有:
(1)审阅法
这是对报表检查中最常采用的方法,它是指对报表进行仔细阅读和审视性检查,看其是否存在问题,如各项目是否齐全,具内容是否充分反映,各种勾稽关系是否存在,各项目数据是否正常,文字说明是否准确等,如发现异常或可疑之处,则应进一步审查有关资料。
(2)复核法
指对报表中所列的有关计算结果进行重新计算检验,视其是否存在错、漏、重问题,特别是对报表中的小计、合计和总计进行复核,对其应有平衡关系进行复核,对报表中有关指标值进行复核等等,以发现错误,判断其产生的原因和性质,要求被查单位及时纠正和调整。
(3)核对法
这是确定有关数据是否相符的常用方法,如报表与账簿有关数据,报表之间的有关数据等,如经核对
不符,说明存在问题,应进一步查明原因。
(4)比较法
即将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具有可比性的资料数据进行比较,旨在验证有关资料数据是否合理,如本期与上期比较,财产物资库存的增减、应收应付款项的增减变动、利润的升降等是否正常,如发现异常且不能说明理由,就有可能出现问题,应进一步查明原因。
(5)分析法
分析法是指对报表有关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判断各种可能存车的问题及其原因,井确定下一步审查的重点和范围。分析是综合的前提,是对总体进行分类、解剖的重要手段。分析的结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上各种方法审查的结果,以及检查人员的经验、水平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