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资源总结
1.水资源的特性:资源的循环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部的不均匀性,利用的多样性,利害的两重性。
2.大循环是指水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的循环过程。3.小循环是指陆地或者海洋本身的水单独进行循环的过程。
4.更替周期是指在补给停止的条件下,各类水从水体中排干所需要的时间。
5.对海洋而言,多年平均年蒸发量应等于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年入海径流量之和。6.全球多年平均年蒸发量等于全球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7.全球水资源面临问题:1)水量短缺严重,供需矛盾尖锐;2)水源污染严重,“水质型缺水”突出。
8.全球水资源开发利用趋势:
1)农业用水量及农业用水中不可复原的水量最高;
2)工业用水由于不可恢复的水量最低,将更加重视提高工业用水技术,降低水量定额,加大节水力度,大幅度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
3)水资源开发更重视经济,环境与生态的良性协调发展。
9.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1)空间分布特征:降水,河流分布的不均匀性(东南部属丰水带和多水带,西北部属于少水带和缺水带,中间部分及东北地区则属于过渡带);地下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南方高于北方,地下水资源的丰富程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2)时间分布特征:在时间分配上也不均匀。10.中国水资源面临主要问题:
1)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 2)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
3)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 4)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
5)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11.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
1)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面积不断扩大; 2)泉水流量衰减或断流; 3)地面沉降;
4)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水位大幅下降,地面失衡,在覆盖型岩溶水源地和矿区产生地面塌陷;
5)海水入侵。
12.决定区域水资源状态的三要素:降水,径流和蒸发
13.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程度常用年降水量的极值比KS或年降水量的变差系数CV;KS值越大,降水量年际变化越大;KS值小,说明降水量你年际变化小,降水量年际之间均匀。14.年降水量变差系数越大,表示年降水量的年纪变化越大,反之,就越小。15.我国河流的补给可分为雨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和积雪,冰川融水补给。
16.表示就径流的特征值主要有: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模数,径流深度,径流系数
1)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径流总量:指在一定时间段内通过河流过水断面的总水量。3)径流深:是摄像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深。4)径流模数:是单位流域面积上产生的流量。
5)径流系数:为某时间段内的径流深度与同一时间段降水量之比。17.孔隙度:包括孔隙在内某一体积掩饰中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18.裂隙率:指岩石裂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19.溶隙率:指可溶岩石的空隙体积和可溶岩石总体积之比。20.形成含水层的基本条件:
1)岩层具有能容纳重力水的空隙;
2)具有储存和聚集地下水的地质条件; 3)具有充足的补给来源。
21.地表水资源数量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单站径流资料统计分析;
2)主要河流年径流量计算; 3)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计算; 4)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5)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
6)人类活动对河流径流的影响分析。
22.河流水文分析计算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成因分析法,地理综合法和数理统计法。23.河流水文随即变量的统计参数:均值,变差系数和偏差系数。
24.一个年度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水量,称为该断面以上流域的年径流量。
25.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分析方法:
1)典型年法:仅根据雨情,水情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不同年份进行分析计算,而不必逐年计算;
2)系列法:常用的一种方法叫水资源系统动态模拟法。按雨情,水情的历史系列资料进行逐年的供需平衡分析计算。
26.地表水的供水特征:
1)水量较充沛,分布较广泛,总溶解固体含量较低,硬度一般较小。因此,很多城市及工业企业常常利用地表水作为供水资源;
2)时空分布不均匀,受季节影响大; 3)保护能力差,容易受污染;
4)泥沙和悬浮物含量较高,常需要净化处理后才能使用; 5)取水条件及取水构筑物一般比较复杂。
27.水源地选择原则:
1)水源选择前,必须进行水源的勘察;
2)水源的选用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考虑确定;
3)用地表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时,其设计枯水流量的保证率。一般采用90%-97% ; 4)地下水和地表水联合使用;
5)确定水源,取水地点和取水量等,应取得水资源管理,卫生防疫,航运等有关部门的书面同意。
28.水源应符合以下要求:
1)水体功能区划所规定的取水地段; 2)可取水量充沛可靠;
3)原水水质符合国家有关现行标准; 4)与农业,水利综合利用;
5)取水,输水,净水设施安全经济和维护方便; 6)具有施工条件。29.影响地表水取水的主要因素:
1)取水河段的径流特征;
2)河流的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 3)河床与岸坡的岩性和稳定性; 4)江河中的泥沙和漂浮物;
5)河流的冰冻情况;
6)河道中水工构筑物及天然障碍物。
30.设计取水构筑物时,应收集一下取水河段的径流特征资料:
1)河流历年的最小流量和最低水位;
2)河流历年的最大流量和最高水位;
3)河流历年的月平均流量,月平均水位以及年平均流量和年平均水位; 4)河流历年春秋两季流冰期的最大,最小流量和最高最低水位;
5)上述相应情况下河流的最大,最小和平均水流速度及其在额六中的分布情况。31.地表水取水位置的选择:
1)取水点应设在具有稳定河床,靠近主流和有足够水深的地段; 2)取水点应尽量设在水质较好的地段;
3)取水点应设在具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地段,并有较好的地形及施工条件; 4)取水点应尽量靠近主要用水区;
5)取水点应避开人工构筑物和天然障碍物的影响;
6)取水点应尽可能不受泥沙,漂浮物,冰凌,冰絮,支流和咸潮等影响。
32.不同类型的河段适宜的取水位置如下:
1)顺直河段:取水点应选在主流靠近岸边,河床稳定,水深较大,流速较快的地段,通常在河流较窄处;
2)弯曲河段:凹岸,但应避开凹岸主流的顶冲点;
3)游荡型河段:应结合河床,地形,地质特点,将取水口布置在主流线密集的河段上;4)有边滩,沙洲的河段:应将取水点设在上游距沙洲500m以上处;
5)有支流汇入的顺直河段:取水口应离开支流入口处上下游有足够的距离。33.地表取水构筑物设计的一般原则:
1)从江河取水的大型取水构筑物,一般应在设计前进行水工模型试验; 2)城市供水水源的设计枯水流量保证率一般可采用90%--97%;
3)取水构筑物应防止漂浮物阻塞,洪水冲刷和冰块撞击;
4)江河取水构筑物的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城市防洪标准,其设计洪水重现期不得不低于100年;
5)取水构筑物的冲刷深度应同构调查和计算确定;
6)在通航河道上,应在取水构筑物处设置标志;
7)在黄河下游淤积河段应考虑淤积引起的水位变化; 8)在黄河河道上取水,应征得河务及有关部门的同意。34.地表水取水构筑物分为:
1)固定式取水构筑物;
2)活动式取水构筑物:分为缆车式和浮船式;
3)山区潜水河流取水构筑物:分为底栏栅式和低坝式。35.固定式取水构筑物分为岸边式,河床式及斗槽式。
36.固定式取水构筑物:
1)优点:具有取水安全可靠,维修管理方便,适用范围较广等优点; 2)缺点:当河水水位变化较大时,构筑物的高度需相应的增加,因而工程投资较高,水下工程量较大,施工期长,扩建困难。
37.固定式取水构筑物适用条件:
1)岸边式取水构筑物适用于河岸较陡,主流靠近河岸,岸边有一定的取水深度,水位变化幅度不太大,水质及地质条件较好的情况;
2)河床式取水构筑物:当河岸较平缓,主流离岸较远,岸边缺乏必要的取水深度或水质不好的情况;
3)斗槽式取水构筑物:当河流含沙量较大,冰凌严重时使用,利用斗槽中流速较小,水中泥沙易于沉淀,潜冰易于上浮的特点,减少进入取水口的泥沙和冰凌,从而进一步改善水质。
38.山区浅水河流的特性:
1)山区浅水河流多属河流的上游段,河床坡降大,河狭流急;
2)河流径流量变化及水位变化幅度大; 3)河水的水质变化十分剧烈。
39.山区浅水河流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特点:
1)取水量常常占河水枯水径流量的很大比例,有的高达70%-80% ;
2)山区浅水河流的枯水期水层浅薄,有的河流只有几厘米水深;
3)在山区浅水河流的开发利用中,既要考虑到使用河水中的推移质能顺利排出,不致大量堆积,又要考虑到使取水构筑物不被大颗粒推移质损坏。
40.山区浅水河流的取水构筑物的形式:低坝取水,底栏栅取水,渗渠取水 以及开渠引水等。41.集中式供水水源地的选择:1)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2)水源地的地质环境3)水源地的经济,安全性和扩建前景。42.半经验公式的计算方法:
1)在抽水试验的基础上,绘制Q-Sw曲线;
2)通过转换坐标,判断Q-Sw曲线类型;
3)用图解法或最小二乘法求待定系数a和b,建立Q-Sw曲线方程; 4)根据给定的水位降或出水量,求解Q或Sw。
43.应用经验公式注意事项:
1)必须以三个或三个以上水位降的稳定流抽水试验绘制Q-Sw曲线;
2)应确保抽水实验资料Q与Sw的代表性和唯一性;
3)抽水实验应力争大降深,以减少出水量计算的外推范围。
44.大口井设计应注意以下问题:
1)大口井应选择地下水补给丰富,含水层透水性良好,埋藏浅的地段。开采河床地下水的大口井应选在稳定的河漫滩或一级冲积阶地上;
2)适当增加井径是增加水井出水量的途径之一。在相同的出水量条件下,采取较大的直径,也可减小水位降,降低取水电耗;
3)由于大口井的井深不大,地下水位的变化对井的出水量和抽水设备的正常运行有很大的影响。在诸井的出水量和确定水泵安装高度时,均应以枯水期最低设计水位为准。45.城市污水量预测可以采用污水排放系统,用水量定额法,产污系数法,趋势分析法等。46.监测断面设置原则:
1)设在大量污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 2)设在河流主流,河口,湖泊,水库的代表性位置;
3)设在主要用水地区,如公用给水的取水口,商业性捕鱼水域或娱乐水域等; 4)设在湖泊,水库,河口的主要出口和入口;
5)设在主要支流汇入干流,河口或入海水域的汇合口。
47.水质评价的方法:单要素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指数,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法。48.人工补给地下水的目的:
1)补充地下水量,增大含水层的储存量,进行季节性和多年性调整;
2)抬高地下水位,增加孔隙水压力,控制地面沉降; 3)防止或减少海水入侵含水层; 4)改善地下水的水质; 5)改变地下水温度;
6)保持地热水,天然气和石油地层的压力。49.人工补给地下水的水源和水质要求的原则:
1)回灌水源的水质不低于原地下水的水质;
2)不引起地下水污染或水环境质量变化;
3)不应腐蚀井管和过滤器的特殊离子或气体。
最后一道大题:七章节水措施(7.5不用看),八章主要看8.5小节。13页2.2.1 171页 管式取水头部适用条件
填空
20分 176页 活动式取水构筑物(填空)
判断
10分 196页 管井(填空)
问答
50分 218页 大口井(填空)
大题
20分 224页 225页 227页 281页 复合井(判断)辐射井(判断)渗渠(判断)小题
315页 下面5小点
318页 如何设置岸边排放口
第二篇:水资源评价复习总结
水资源评价复习总结
第一章 绪论
1.水资源是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种水源应当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得以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水资源的基本特性:可再生性(水循环)不可替代性 有限性(存在更替周期)多用途性(工业发电灌溉饮用)不均匀性(分布不均)利、害两重性(洪涝灾害)脆弱性(水易污染)3.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1)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2)地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
(3)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年际、年内变化大 4.我国四大水问题
水多 水少 水脏 水浑
5.水资源评价的定义,内容,步骤
定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世界气象组织(WMO)推荐:水资源评价是指对水的来源、数量范围及其可依赖程度、水的质量等方面的确定,并在此基础上评估水资源利用和控制的可能性。内容:(1)水资源区划;(2)水资源量的计算;(3)水质评价;(4)水资源供需分析;(5)水资源开发规划;(6)水资源系统分析;(7)水资源管理
步骤:1.背景与基础资料收集调查2.水资源量的估算与评价3.水资源质量评价4.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5.水资源综合评价6.对策分析 6.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
把区内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选用相应的特征指标,通过划区进行分区概化,使分区单元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和水利设施等各方面条件基本一致,便于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
水资源评价分区的主要原则:
水系统一致,同一供水系统划在同一区内。边界条件尽可能保持水系、流域的完整性。供清楚,区域基本封闭,有一定的水文测验或调查资料可供计算和验证。同一区内自然地理因素、水资源特点、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和水利建设发展方向基本相同或相似。
尽可能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中国水资源评价分区:
10个一级区——按流域水系划分,以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等江河为主体,并入其邻近单独入海或出境的河流各成一个一级区;
80个二级区——一级区以下划分二级区,基本保持河流水系完整性; 214个三级区——在二级分区的基础上,考虑流域分区与行政区划相结合的原则;
计算分区——各项资料成果的统计单元。除个别情况外,水资源分区套行政区划形成的单元为计算分区。水资源评价的作用:
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
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
水资源评价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重点掌握:水资源的定义,水资源的基本特征
我国水资源概况、特点 水资源评价的定义、内容
水资源评价分区 WHY, HOW 水资源评价的作用
第二章 降水与蒸发
1.为什么要对资料进行三性审查?三性审查定义以及具体分析方法? 目的:
定义:
可靠性:对原始资料的可靠程度进行鉴定 分析方法:
1、与邻近站资料比较 如特大值、特小值是否过分突出
方法:
(1)逐年降水量等值线图及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2)相关分析法:绘制审查站年或月降水系列同邻近站的相应系列间的相关曲线图,对离差较大的点据进行审查与修正。
2、与其它水文气象要素比较
降水量多,径流量大,利用径流关系进行审查 查清问题后校正,无法校正则舍弃
一致性:一个系列不同时期的资料成因是否相同。
对于降水资料,其一致性主要表现在测站的气候条件及周围环境的稳定性上。
分析方法:单累积曲线法(单站资料)设有年降水系列Xt(t=1,2……n),则第t时段的累计降水量:绘制Xct的过程线
双累积曲线法(单站与多站平均)利用上式分别计算分析期逐年的单站累计降水量和多站平均降水量累计值,然后以分析站累计降水量为纵坐标,以多站平均累计降水量为横坐标,绘制关系曲线。
代表性:是指样本资料的统计特征能否很好地反映总体的统计特征。当应用数理统计法进行降水量分析计算时,计算成果的精度取决于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
(1)周期分析 ① 方差分析法
设周期为m’,将系列分为m’组,假定各组数据相互独立且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计算组内、组间离差平方和,进行F检验,小于显著性水平则m’不存在,重新假设,大于显著性水平,则存在周期m’。
② 差积曲线法(距平累积法)
将每年的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离差逐年依次累加,然后绘制这种差积值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进行周期分析。
其中模比系数Ki=Xi/X平均
特点:一个完整的上升段表示一个丰水期,一个完整的下降段表示一个枯水期,一上一下或一下一上组成一个周期。
③ 滑动平均值过程线法
所谓滑动平均值,就是在一个系列中,先确定若干年为计算平均值的滑动计算时段,求得一个均值,将其作为中间年份的修匀值,然后向后滑动一年,形成新的计算时段,计算均值。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计算时段的最后一个数据为系列的最后一个数据为止
(2)稳定期分析
稳定期分析的目的是通过降水系列某种指标或参数达到稳定的历时来确定代表期。
②长短系列相对误差分析法
从长系列中寻找具有代表性的短系列。(1)计算长系列的统计参数。
(2)将长系列分成几个短系列,分别计算各短系列的统计参数。
(3)将各短系列的统计参数与长系列的统计参数进行比较。其中相对误差最小的一个短系列时期即可认为是一个稳定期或代表期。代表期的确定:代表期是指样本系列的统计参数能够较好地代表总体的时期。通过上面两种方法的计算,可用有较长实测降水系列的代表性雨量站或水文站的降水系列对评价区降水资料的代表性作出分析,并可据此选择代表期。降水资料的插补展延: 目的:
1)为了扩大样本容量,减少抽样误差,提高统计参数的精度;
2)为了在区域性水资源分析与评价中取得不同测站的同期降水资源系列,以使计算成果具有同步性。
(一)地理插值法
1、移用法
小范围内降水量在面上的分布比较均匀,且两个雨量站距离相近,气候、地形条件一致。
2、算术平均法
插补站周围有分布较均匀的雨量站,且地理与气候条件基本一致,降水量在面上的分布较均匀,各相邻站的降水量数值较接近时。
3、加权平均法
研究区域内地形变化不大时。
4、降水量等值线法 精度高,工作量大。
(二)相似法
插补站与参证站降水量长短系列的均值有等比关系,则
(三)相关分析法
插补延长最实用的方法。拟插补的降水量称为研究变量,用来建立建立相关关系借以插补研究变量的参变量称为参证变量。选择合适的参证变量遵循原则:
(1)参证变量与研究变量之间必须有物理成因上的联系。
(2)参证变量与研究变量应有一定数量的同步观测资料,以保证相关图有足够的点据。
(3)参证变量的系列要足够长,足以用同期资料建立的关系插补出计算需要的研究变量的缺测部分。
降水量分析计算:面平均降水量计算,降水量统计参数的确定,降水量的时空分布
面平均降水量计算:算术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等雨量线法 降水量统计参数:均值,变差系数Cv,偏态系数Cs 等值线图的勾绘:为了研究年降水量变化的地理规律,估算无资料地区各种指定频率的年降水量,必须绘制年降水量统计参数等值线图,即均值和变差系数等值线图。
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勾绘步骤
(1)选择资料质量好、系列完整、面上分布均匀且能反映地形变化影响的雨量站作为绘制等值线的主要点据。
(2)选择准确、清晰、有经纬度且能分清高山、丘陵、坡地、平原等的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
(3)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线距):降水量>2000(线距1000),800-2000(200),100-800(100),50-100(50),<50(25)
(4)勾绘时,既要考虑各测站的统计数据,遵循直线内插的原则,又不能完全拘泥于个别点据。等值线必须与大尺度的地形分水线走向一致,切忌横穿山岭。等值线图的合理性分析:
(1)绘制的等值线图是否符合自然地理因素对降水量影响的一般规律。其一般规律如:靠近水汽来源的地区年降水量大于远离水汽来源的地区;山区降水量大于平原区;迎风坡降水量大于背风坡;高山背后的平原、谷地降水量一般较小;降水量大的地区Cv值相对较小。
(2)检查绘制的等值线图与邻近地区的等值线是否衔接。
(3)检查绘制的等值线图与陆面蒸发量、年径流深等值线图之间是否符合水量平衡原则
(4)与以往编制的等值线图进行对比分析,检查高低值区是否对应,大的走向是否一致,出现明显变化的地区要进行分析论证或做必要的修改。
降水量的时程变化:指降水量在时间上的分配,一般包括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指年降水量在年内的季节变化,受气候条件影响明显。
(1)分析计算多年平均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数及其发生月份,并统计不同频率典型年的降水量月分配。
典型年出现年份偏丰年1988平水年1989偏枯年1994枯水年1982多年平均123450.215.641.41978.89.49.222.265.445.26.3713.741.520.32.34.12459.343.53.65.618.441.560.6降水量67115.4159.356134.5123.869.218.54477.611689101112全年158.932.6733.30.9698.4109.888.23316.87596.745.9101.561.717.614.7523.2100.299.819.813.20.6429.3115.892.349.613.93.1598连续最大四个月月份降水量占全年比例5~8512.473.46~9388.565.16~9340.465.17~10263.861.46~9401.767.2(2)降水量的年内变化程度还可以采用降水不均匀系数Cl表示,计算公式为: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多年变化幅度分析:极值比法,距平法,趋势法 降水量的空间分布: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可用降水量等值线图来反映,包括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及多年连续最大四个月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等。
流域(区域)蒸发量——指流域(区域)面积上的综合蒸发量,包括水面蒸发、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三部分。
水面蒸发——流域内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表面的蒸发。(充分蒸发,表示蒸发能力)
陆面蒸发——土壤蒸发与植物散发总称为陆面蒸发,包括流域内从土壤表面的蒸发和从植物叶面的散发。水面蒸发量分析与计算:
蒸发器折算系数法:水面蒸发器折算系数是指天然大水面蒸发量与某种型号水面器同期实测蒸发量比值。 道尔顿经验公式:
彭曼经验公式(FAO推荐使用)
水面蒸发的空间分布:水面蒸发等值线图的绘制
水面蒸发的时程分配:年内分配——代表站法
年际变化——统计参数
流域蒸发量计算分析:它等于地表水体蒸发、土壤蒸发、植物散发量的总和。一般用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式间接估算
(小计算题)干旱指数反映一个地区气候的干湿程度,用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表示。
我国以干旱指数将全国划分为5个气候带:十分湿润带(<0.5)
湿润带([0.5,1.0))半湿润带([1.0,3.0))半干旱带([3.0,7.0))干旱带(>=7.0)重点掌握:资料代表性审查的方法
差积曲线法、滑动平均值法、累积平均值过程线法
区域不同保证率年降水量方法。降水量的时空变化如何进行描述。
第三章地表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量——指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可以更新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即还原后的多年平均天然河川年径流量表示。
资料收集:(1)区域社会经济资料(2)评价分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料(3)水文气象资料(4)水资源开发利用资料(5)以往水文、水资源分析计算和研究成果 径流资料的审查:
可靠性:上下游水量平衡、径流模数、水位流量关系检查
一致性审查:受气候条件下垫面和人类活动三个方面的影响,分析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来判断资料整体趋势的方法,如M-K检验法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法滑动平均检验法另一类是判断资料中跳跃成分的方法,如累积曲线法有序聚类分析法重标度极差分析法。
还原:将受影响的资料统一修正还原到原来天然状态 折现:将受影响的资料统一修正到现在的状态
代表性:对评价区域具有长系列观测资料的测站分析确定,通常采用滑动平均值法、累积平均值法、差积曲线法、长短系列对比分析法等
年径流量的插补延长(相关分析)
(1)流域平均年降水量与年径流量的相关分析(2)上、下游站年径流量的相关分析(3)与邻近流域年径流量的相关分析(4)汛期径流量与年径流量的相关分析 月径流量的插补延长
(1)汛期月径流量的插补 ①水位流量关系法
②相关分析法(上下游、相似流域、流域的月降水量)(2)非汛期月径流量的插补
①用缺测月份的多年平均值代替
②按退水规律插补
人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的直接影响(对径流的影响): 农业水利-农业灌溉用水,回归水 跨流域调水
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改变径流时程分配 抽取地下水
人类活动的间接影响:
灌溉和排水(蒸发径流地下水位)
水库等蓄水工程(蒸发径流地下水位泥沙) 城市化(热岛效应城市水文学产汇流影响)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还原目的:为了使河川径流及分区水资源量计算成果基本上反映天然情况,并使资料系列具有一致性,满足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的分析计算要求,凡测站以上受水利工程及其他人类活动影响,消耗、减少及增加的水量均要进行还原。还原计算方法:
(一)分项调查法
对流域中各项影响因素所造成的水量变化逐一调查、观测加以定量,从而获得总的还原水量。
(二)降水径流模型法 基本思路:首先建立人类活动显著影响前的降水径流模型,然后利用人类活动显著影响以后各年的降水资料,用上述降水径流模型,求得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年径流量及其过程。还原水量即为计算的天然年径流量与实测年径流量的差值。(适用于难以进行人类活动调查,或调查资料不全的情况。)(回归分析法产流模型法)
(三)流域蒸发差值法 基本思路:在计算时段较长的情况下,流域水量平衡公式中流域蓄水变量可以忽略不计,此时有:P =E + R一旦流域下垫面有了较大改变,引起蒸发量变化了ΔE,则径流量相应地变化ΔR,上式就变为:P=(E ±ΔE)+(R ±ΔR)ΔR=ΔE=E后R后)-E前
还原计算成果的检查:
(一)单项指标的检查:重点是灌溉定额、灌溉回归系数
(二)上下游、干支流及区间水量平衡检查:下游站流量大于上游站
(三)用径流深和降雨径流关系检查:山丘径流深大于丘陵平原区径流深,上游径流深大于中、下游径流深。还原后的降雨径流关系相关系数要提高。
(四)各种影响因素的序列对照及统计参数检验:把还原后的天然径流系列由大到小排列,同时把各种影响因素如降水量、蒸发量也由大到小排列,对照序列检查其对应关系。一般还原后的统计参数具有较好的地区分布规律性。
(五)框算检查
河川径流量的分析计算目的:了解评价区域代表站年径流的统计规律,推求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和指定频率的年径流量,分析河川径流量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规律,为区域地表水资源量的分析计算和水资源供需分析与规划提供依据。年径流量的频率分析:选择代表性水文站→径流资料还原和插补展延→三性检查→频率计算
径流的时程分配(径流年内分配和径流年际变化)
径流的年际变化:通常用年径流变差系数Cv实测最大与最小年径流量之比来反映其相对变化程度。年径流的空间分布:用年径流深或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等值线图反映径流量在空间上的变化;用年径流的变差系数Cv等值线图年径流年际变化的空间规律。(如何绘制?)
区域地表水资源分析方法:代表站法,等值线法,年降水径流相关法,水热平衡法。代表站:在计算流域内,如果能够选择一个或几个基本能控制本流域大部分面积、实测径流资料系列较长、精度满足要求的代表性水文站,且流域内上、下游自然地理条件比较一致,可以用代表性水文站的年径流量按面积比的方法,推算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2)不同频率年径流量计算
用代表站法求得的评价区域逐年径流量构成区域的年径流系列,在此基础上进行频率分析计算,即可推求评价区域不同频率的年径流量。等值线法:(使用条件)在区域面积不大并且缺乏实测径流资料的情况下,借用包括该区在内的全区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等值线图,查算出流域内的平均年径流深,乘以流域面积,来计算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区域地表水资源量包括山丘区地表水资源和平原区地表水资源 出境和入境水量计算
入境水量——天然河流经区域边界流入区域的河川径流量(还原过后天然状态)出境水量——天然河流经区域边界流出区域的河川径流量
计算方法:(1)代表站法:只有一条河流过境,在入(出)境处恰好有径流资料年限较长且具有足够精度的代表站,该站多年平均及不同频率的年径流量,即为计算区域相应的入(出)境水量。(2)水量平衡法
河流上、下断面的年水量平衡方程:W下= W上+ W支- W蒸发- W渗漏+ W地下-W引、提+ W回归±△ W槽蓄
当过境河流的上、下断面恰与区域上、下游边界重合时,上式可改写为:
W出= W入+ W支- W蒸发- W渗漏+ W地下-W引、提+ W回归±△ W槽蓄
入境与出境水量的时空分布
在一般情况下,入(出)境水量的年内分配可用正常年水量的月分配过程或连续最大四个月、枯水期水量占年水量的百分率来反映,也可分析指定频率年入(出)境内外水量的年内分配形式。也可以典型年的不同时段的最大入(出)境水量反映其年内分配特点。
入(出)境水量的多年变化,可用代表站年入(出)境水量的变差系数表示,也可通过入(出)境水量的周期变化规律和连丰、连枯变化规律来反映。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和其他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
扣损法(较传统):——以流域总的地表水资源量为基础,扣除河道内生态需水量、生产需水量、跨流域调水量以及汛期不可利用的洪水量,得到整个流域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W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W地表水资源量-W河道内需水量外-W洪水弃水-W跨流域调水
河道内总需水量——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及河道内生产需水量,逐月外包值。
汛期难以控制利用洪水量——批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不能被工程措施控制利用的汛期洪水量。
地表水供水系统及可供水量地表水供水系统是由蓄水工程、引水工程和提水工程等组成的取水、输水及配水系统。地表水供水系统可提供的水量称为可供水量 重点掌握:
1、径流还原计算的基本方法
2、如何制作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等值线图,原则与合理性分析
3、区域地表水资源量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4、何为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如何计算
5、如何描述径流的时空分布特征
6、年入境、出境水量的计算
第四章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一般评价的地下水是指赋存于饱水带岩土空隙中的重力水。地下水数量是指地下水中参与现代水循环且可以更新的动态水量。
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可开采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条件下允许从含水层中获取的最大水量。(与地表水类比复习)
地下水资源评价:
对近期下垫面条件下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数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全面评价;在深层承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地区,需进行深层承压水资源数量评价。重点评价矿化度(水的含盐量)小于2g/L的淡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收集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水文气象资料,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地下水开发利用资料;分析和确定包括给水度、渗透系数、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潜水蒸发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分析确定各平原区、山丘区及水资源评价区的地下水资源量和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
资料收集:
评价区及临近区有关的水文资料 评价分区内的流域特征资料 区域内水利工程概况 区域水文地质资料 区域经济社会资料 水质监测资料
以往水文、水资源分析计算成果(与地表水类比复习)
地下水资源计算分区: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是按照水文地质单元进行的,然后归并到各水资源分区和行政分区。为确定评价方法和选用水文地质参数,需划分地下水资源评价类型区。划分原因(水源补给不同)
水文地质参数: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渗透系数、导水系数、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灌溉入渗补给系数、潜水蒸发系数
给水度:含水层的释水能力。它表示单位面积的含水层,当潜水面下降一个单位长度时在重力作用下所能释放出的水量。数值上,给水度等于释出的水的体积与释水的饱和岩土总体积之比。(弹性给水度:承压水给水度)
渗透系数:又称水力传导系数(hydraulic conductivity)。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它定义为单位水力梯度下的单位流量,表示流体通过孔隙骨架的难易程度。导水系数(transmissibility of groundwater):具有一定粘滞度的地下水在单位水力梯度作用下,通过单位宽度含水介质的流量。
潜水蒸发系数:潜水蒸发量与水面蒸发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参数测定方法:(1)水文地质试验法(抽水试验等)(2)统计分析法
地下水资源:赋存于地壳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本身又具有不断更新、恢复能力的各种地下水量。
地下水资源具有可恢复性、调蓄性和转化性等特点。水资源分类方法:
(一)以水均衡(水量平衡原理)为基础的分类法
V补-V排=±△V因此,地下水资源可分为补给量,排泄量和储存量
1.补给量:是指某时段内进入某一单元含水层或含水岩体的重力水体积。又分为天然补给量,人工补给量,开采补给量。
2.排泄量:排泄量是指某时段内从某一单元含水层或含水岩体中排泄出去的重力水体积。分为天然排泄量和人工开采量。
3.储存量:储存量指储存在含水层内的重力水体积。分为容积储存量和弹性储存量。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在平原区,通常以地下水的补给量作为地下水资源量。平原区的补给量有降水入渗补给量、河道渗漏补给量、渠系渗漏补给量、渠灌田间入渗补给量与井灌回归补给量、越流补给量以及闸坝蓄水渗漏补给量、人工回灌补给量等。
(一)补给量计算 1.降水入渗补给量
指降水渗入到包气带后在重力作用下渗透补给潜水的水量,是浅层地下水重要的补给来源。
1)降水入渗补给量的确定(1)系数法 Pr=αP
α-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P -降水量。
该方法概念清楚,应用方便,易于区域综合。(2)地下水动态分析法
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地下径流微弱,在一次降雨后,水平排泄和垂直蒸发都很小,地下水位的上升是降雨入渗补给所引起的结果,以下式表示: Pr=μ﹒△h μ-给水度;
△h-降雨入渗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幅度,mm。2)年降水入渗补给量的计算
(1)系数法以及(2)降水量-水位上升相关法 2.河道渗漏补给量
当河水位高于两岸地下水位时,河水在重力作用下,以渗流形式补给地下水,称为河道渗透补给。
2.1 河道渗漏补给量的确定(1)断面测流法
Q河渗—计算区内的河道渗漏补给量,m3/s
Q上、Q下—河道上下断面实测流量,m3/s
E0—水面蒸发量,m/s β—水面宽,m
L—实测流量段距离,m(2)单位长度渗漏量法
L’—实测段长度,m L—计算河段长度,m λ—修正系数
2.2 年河道渗漏补给量的计算
4.越流补给量
如果某一含水层的上覆或下伏岩层为弱透水层,并且该含水层的水头低于相邻含水层的水头,则相邻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可能穿越弱透水层而补给该含水层,这种现象称为越流补给。
(二)排泄量的计算
平原区地下水的排泄量主要有潜水蒸发量、河道排泄量、侧向出流量、越流排泄量以及人工开采量等。
1.潜水蒸发量是指潜水在毛细管引力作用下向上运动所造成的蒸发量,包括棵间蒸发量和植被叶面蒸腾量。潜水蒸发是浅层地下水消耗的主要途径。潜水蒸发强度ε是指潜水在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上蒸发的水量体积。潜水蒸发强度的变化受土质、潜水埋深、气象、植被等因素的影响。(1)影响潜水蒸发的因素:土质、潜水、气象、植被 评价区多年平均潜水蒸发量的计算方法步骤(P114)
2.河道排泄量:平原地区地下水排入河道的水量称为河道排泄量。计算方法:地下水动力学方法 3.侧向流出量
地下水侧向流出量一般指的是以地下潜流形式流出均衡单元的水量,有时称为地下径流量。
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计算依据:山丘区的补给排泄机制比较简单,按地下水均衡原理,总补给量等于总排泄量,所以山丘区的地下水资源量可用各项排泄量之和来计算。计算方法常用水文分析法 水文分析法
山丘区排泄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河川基流量,其他各项数量较小。河川基流量的推求:选择合适的水文站,从该站实测的河川径流量过程线图上把它分割出来,即基流分割法。
1、分析代表站的选择 水文站所控制的流域是闭合的;代表性(地形、地貌、植被和水文地质);控制面积200km2;实测资料系列较长,代表性(丰、平、枯)。
2、单站河川基流量的分割法
分割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即河川基流量)。
分割方法:直线平割法,直线斜割法和加里宁分割法。
3、单站多年平均河川基流量与基流模数
4、评价区河川基流量的计算
5、评价区基流量合理性检查(平衡性,合理性)
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资源评价目的:最主要的是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允许开采量是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能的条件下,不引起水质恶化和水位持续下降等不良后果时开采的浅层地下水量。计算允许开采量六种方法与适用条件
(一)水均衡法:水量平衡法,又称水均衡法,是根据水量平衡原理来计算地下水开采量和水位变化的方法。
理论上适用与任何区域,实际上在范围较大的区域,其他方法应用困难时使用。
(二)可开采系数法
在水文地质研究程度较高,并有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总补给量、地下水位、实际开采量等长系列资料地区,可用可开采系数法确定多年平均可开采量。
(三)相关分析法 相关分析法,也称回归分析法,是根据开采地下水的历史资料或不同水位降深的抽水试验资料,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找出开采量与降深或其他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依据这种相关关系外推来预报开采量的一种方法。
该法适用于对已开采的潜水和承压水的旧水源地扩大开采时的评价,对新水源地不适用。
(四)开采试验法
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如一时难以查清水文地质条件(主要是补给条件),而又急需作出评价时,可打勘探开采井,并按开采条件(开采降深和开采量)进行抽水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可以直接评价开采量。这种评价方法对潜水或承压水、新水源地或旧水源地扩建都适用,但主要是适用于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岩性不均一的中小型水源地。
(五)开采强度法
一般含水层是均质各向同性,水文地质条件简单、规则,在不考虑边界条件的情况下,在含水层分布广、距补给区较远的平原区或大型自流盆地的中部,井数很多、井位分散时(为农业供水的特点)采用开采强度法计算开采量比较方便,而计算补给量和评价原则同上。
(六)数值法: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常用的数值方法有两种,即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单元法
第5章水资源总量计算
水资源总量计算的目的:分析评价在当前自然条件下可用水量的最大潜力,从而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水资源总量:一定区域内的水资源总量是指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
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转化关系,这种关系在国外称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或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内在联系。
水资源总量评价:三水转化关系分析、水资源总量计算、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
水资源总量分析计算
W——水资源总量; R——地表水资源量; Q——地下水资源量;
D——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水量。
由于D的确定方法因区内所包括的地下水评价类型区而异,故分区水资源总量的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以下介绍三种类型:
一、单一山丘区水资源总量的计算
包括山丘区、岩溶山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地表水资源量为当地河川径流量,地下水资源量按排泄量计算,相当于当地降水入渗补给量,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水量为河川基流量。
水资源总量为:
Rm为山丘区河川径流量;Qm为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 Rgm为山丘区河川基流量。
单一山丘区的地下水资源总量可以用多年平均年河川径流量代替。河川基流量可以用分割流量过程线的方法来推求。具体有直线分割法,直线斜割法,加里宁分割法等。
二、单一平原区水资源总量的计算(P146)
三、多种地貌类型的混合区 重复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山前侧渗流入补给量;二是山丘区河川基流对平原区地下水的补给量。
水量平衡分析
水量平衡分析的目的是研究不同地区水文要素的数量及其相互的对比关系,利用水文、气象以及其他自然因素的地带性规律,检查水资源计算成果的合理性。
第7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
定义:是对过去水利建设成就与经验的总结
是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 是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和管理的基础性前期工作。目的:增强流域或者区域水资源规划是的全局观念和宏观指导思想,是水资源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现状水资源开发分析,二是现状水资源利用分析
现状水资源开发分析:是分析现状水平年情况下,水源工程在流域开发中的作用,包括社会经济及供水基础设施现状,供用水量的现状、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等内容。
现状水资源利用分析:是分析现状水平年情况下,流域用水结构、用水部门的发展过程和目前的用水效率、节水潜力、今后的发展变化趋势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评价。需水预测:在充分考虑资源节约和节约用水的情况下,研究各规划水平年按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三类口径,区分城镇和农村、河道内与河道外、高用水与一般用水行业,分别进行毛需水与净需水量的预测。
供水预测:供水预测指不同规划水平年新增水源工程(包括原有工程)后达到的供水能力可提供的供水量,其中 新增水源工程包括现有工程的挖潜配套、新建水源、污水处理回用、微咸水利用、海水利用、以及雨水利用工程等
供水水源类型:微咸水利用、雨水利用、洪水资源化,跨流域调水,地表水源,海水利用,地下水源,污水处理回用。地表供水量的调节计算
地下水可供水量的计算
如何分析供需平衡?P(206)分析中注意事项:(1)一次平衡时:考虑需水时要考虑到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等方面;考虑供水时要考虑到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格局以及要充分发挥现有供水工程潜力。
(2)二次平衡时:要强化节水意识、加大治污力度与污水处理再利用程度、注意挖潜配套相结合;合理提高水价、调整产业结构来合理抑制用水方的需求,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
(3)三次平衡时:要加大产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力度,进一步强化群众的节水意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具有跨流域调水可能时,通过外流域调水来解决水资源供需平衡问题。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内涵:开源节流 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主要措施
解决水资源供需不平衡问题,应从供和需两方面入手:增加供水量,减少需水量。
1、合理配置水资源,解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2、搞好节水管理工作,构建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3、加强水资源的权属管理
4、采取经济杠杆调控水资源供需矛盾
5、加快海水利用步伐,缓解淡水资源供需矛盾
第三篇:水资源评价总结
一、水资源基本含义:水资源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利用的淡水。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
二、水资源特性:
资源循环流动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利用的多样性、利害两重性
三、水循环:
意义:水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通过形态的变化,水在地球上起到输送热量和调节气候的作用,对于地球环境的形成、演化和人类生存都有着重大的作用和影响。水的不断循环和更新为淡水资源不断再生提供条件,为人类和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的物质基础。过程:太阳辐射能,蒸发成水蒸气,遇冷凝结而降水,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这种水的蒸发、降水、径流的循环叫自然界水文循环。
分类:大循环是指水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的循环过程
小循环是指陆地或海洋本身的水单独进行循环的过程。
四、水量平衡:
地球上任一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内的蓄水变化量,这一关系成为水量平衡,它是质量守恒定律在水文循环中的特定表现形式。
五、全球水资源问题:
1水量短缺严重,供需矛盾尖锐2水源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突出。
六、中国水资源问题:
1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2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3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4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
七、水资源评价包括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水资源利用评价、综合评价。八、九、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定义: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不同时期的可供水量与需水量的供求关系分析
目的:测算供水量和用水量,制定水资源长期供求计划和水资源开源节流的总体规划,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淡水资源的需求。1.供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预测未来,了解水资源余缺的时空分布3针对水资源供需矛盾,要采取严格管理以实现供需平衡。
意义:开展此项工作,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获得社会和环境效益,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水量和水质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在维护水资源的自然功能,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十、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原则
1近期和远期相结合2.流域和区域相结合3.综合利用和保护相结合十一、供需平衡分析的方法
系列法:按雨情和水情的历史系列资料进行逐年的供需平衡分析计算
典型年法:仅根据雨情、水情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不同年份进行分析计算,而不必逐年计算。(水资源系统动态模拟法)
二、典型念法又称代表年法,是对某一范围的水资源供需关系,只进行典型年份平衡分析计算。其优点是可以克服资料不全及计算工作量大的问题。
三、供水量和需水量在地区和时间上分布都是不均匀的。一级包括二级,最后一级为计算单元。过大会掩盖供需矛盾,分区过小又会增加计算工作量。分区在供需矛盾突出的地方,分区宜小,不同地貌单元和行政单元一画分为不同计算区。重要水利枢纽所控制范围单研究。
四、可供水量:是指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或不同频率条件下通过工程设施可提供的符合一定标准的水量,包括区域内的地表水、地下水、外流域调水、污水处理回用和海水利用等。可供水量和以下因素有关:来水条件用水条件工程条件水质条件总之可供水量不同与天然水资源量,也不等于可利用水资源量,一般情况下,可供水量小于天然水资源量,也小于可利用水资源量。对于可供水量,要分类,分工程、分区逐项逐时段计算,最后还要汇总成全区域总供水量。
需水量可分为河道内用水和河道外用水。河道内用水包括水力发电、航运、放木、冲淤环境旅游等。河道内用水一般并不耗水,但要求有一定的流量、水量和水位,其需水量应按一水多用原则进行组合计算。河道外用水包括城市用水和农业用水。城市用水又分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环境用水。
五、水资源系统供需平衡的动态模拟分析方法包括
1.基本资料的调查收集和分析
2.水资源系统管理调度
3.水资源系统的管理规划
其特点为:1.可以综合考虑水资源系统中各因素水时间变化及随机性而引起的供需的动态变化。2.反映出时间上的动态变化,也能够反映出地域空间上的水供需的不平衡性。3.该方法采用系统分析方法中的模拟方法,仿真性好,能直观形象地模拟复杂的水资源供需关系和管理运行方面的功能,便于了解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供需状况以及采取对应措施所产生的效果。
六、建模就是要把实际问题概化成一个物理模型,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建立数学方程来描述有关变量间的定量关系。模型应尽可能的简单,所选择的变量应最能反映其特性。
检验:所建的模型是否正确和符合实际,要经过检验。检验的一般方法是输入与求参不同的另外一套的历史数据,运行模型并输出结果,看其与相应的实际记录数据是否吻合,若能吻合或吻合较好,反应检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说明所建模型具有可行性和正确性,模型的运行结果是可靠的。若和实际资料吻合不好,则要对模型进行修正。
七、节约用水的涵义:
基于经济、社会、环境、与技术发展水平,通过法律法规、管理、技术与教育手段,以及改善供水系统,减少需水量,提高用水效率,降低水的损失与浪费,合理增加水可利用量,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达到环境、生态、经济效益的一致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用水量组成:包括综合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用水与工业人员生活用水、消防用水和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等。其中综合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
城市用水量定额:城市用水量定额是在一定期限内、一定约束条件下、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一定核算单元所规定的用水水量限额根据城市用水量的组成划分。其特点为:时效性,受多条件限制,针对不同用水对象制定,核算单元因城市用水量组成类别而异。
城市节水水量指标:万元国民生产总值取水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取水量、万元工业产值取水量减少量、人均日生活用水取水量、第二、三产业每万元增加值取水量、主要用水工业单位产品取水量。率度指标:城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城市供水有效利用率,城市污水回用率,第二、三产业每万元增加值取水量降低率、水资源利用率、节水率。
节水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水意识2合理调整水价,运用经济杠杆推动节水工作3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和设备4指定用水量定额,实行用水计划管理5保护城市供水水源,实现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
八、工业节水
工业节水水量指标:万元工业产值取水量、工业用水量定额
率度指标: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新水利用系数、水的损耗率、循环比、回用率、重复利用率、比差率
工业用水量定额:是一种绝对的经济效果指标,因此它是衡量企业内部、地区、工业行业与企业用水水平的主要考核指标是进行工业用水水平横向、纵向比较的统一尺度,其可比性、指导性强。
工业节水措施:1调整产品结构,改进生产工艺,建立节水型工业
2强化节水技术,开发节水设备,努力降低节水设施投资3加强企业用水行政管理,实现节水法制化4提高工业生产规模,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九、农业技术指标体系
灌溉水源、灌溉用水量、灌溉水利用系数、节水效益
节水技术:非充分灌溉、调亏灌溉、局部灌溉、控制性根系交替灌溉技术、波涌灌溉、渠系防渗、田间节水与农艺节水、负压差灌溉、节水管理
十、污水再利用
污水经过处理后作为一种新能源,用于工业、农业、及环境等用水,使之成为水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已成为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资源的重要途径。
水质标准:1对人体健康不应产生不良影响2对环境质量和生态循环不应产生不良影响3用于生产目的的不应对产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4再生水应为使用者及公众所接受5再生水水质应符合各类用途规定的水质标准。
处理技术:1去除水中的大块漂浮物、悬浮物、油脂、毛发等2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等3.去除水中残余的有机物、悬浮物、氮磷营养物、溶解固体及细菌等。
一、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保护概念:通过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合理开发、管理和利用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水源枯竭,以满足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淡水资源的需求。在水量方面,节约用水,同时也要顾及环境保护要求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在水质方面,要制定法律法规,监控,防治污染和公害,加强对水污染防治的监督和管理,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水资源保护目的: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积极开发水资源,实行全面节水,合理与科学地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有效保护。
污染调查包括:现状、污染源、污染途径以及污染环境条件
监测包括:地表水水质监测、地下水水质监测
水质评价的方法包括:一般统计法、综合指数法、数理统计法、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浓度计数模式法、hamming贴近度法。
二、水污染定义
我国给出: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看,造成水质恶化现象。亦即凡是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水质变化朝着水质恶化方向发展的现象,统称为水污染。
三、水下水污染特征:隐蔽性,发生在地表以下的空隙介质中,地下水已遭到相当程度的污染,往往从表观上很难识别,仍然表现为无色无味。难以逆转性,地下水一旦遭到污染就很难得到恢复。延缓性,含水层上部包气带土壤先经过各种物理化学生物作用才会。。地标水污染特征:可视性强,易于发现;其循环周期短,易于净化和水质恢复。
水体污染三要素:污染源、污染物、污染途径
三、物化生作用
恶化作用:1富营养水质,有机物分解,溶氧降低,厌氧细菌微生物藻类低等动植物繁殖,高等动植物死亡,水体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遭受极大破坏。2水体环境条件和有机污染负荷的改变,改变污染物质化学结构进而改变毒性。3沉积作用使大量有害且难分解额污染物在水体底泥中积累,在食物链或营养链中高度富集。
净化作用:稀释,沉淀,吸附,分解
四、保护措施:加强水资源保护立法,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水资源优化配置。节约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综合开发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强化地下水的人工补给。建立有效的水资源保护带。强化水体污染的控制与管理。实时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五、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应按照不通水与特点进行水质定量预测,并考虑当地具体
条件,保证在规划设计的水文条件、污染负荷以及供水量等,保护区的水能满足相应的标准。
地下水保护区范围,应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供水量、开采方式和污染源分布确定,井保证开采规划水量时能达到所要求的水质标准。
划定的水源保护区范围,应防止水源地附近人类活动对水源的直接污染;应足以使所选定的主要污染物在向取水点输移过程中,衰减到所期望的浓度水平;在正常情况下保证取水水质达到规定要求;一旦出现污染水源突发事件,有采取紧急补救措施的时间和缓冲地带。尽可能小
六、地表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减少污水排放,内源治理。
七、地下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污染包气带土层治理:物化修复技术,生物修复
污染地下水治理:物化技术,生物净化技术,反应墙技术,抽出处理技术
第六章
八、水源地选择
集中式供水水源地:关键确定取水地段位置与范围1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透水性强厚度大层数多分布面积广补给条件好2水源地地质环境3水源地经济安全性和扩建前景。
小型分散式:以上原则以及强含水裂隙带及强岩溶发育带的分布位置;汇水补给面积。
九、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类型
管井,应用最广。适用于任何岩层与地层。
大口井,浅层地下水(井室,井筒,进水部分)
复合井地下水较高含水层厚度较大(非完整式大口井和井底下设管井过滤器)
辐射井厚度薄,埋深大(大口径集水井、集水管)
渗渠造价高,很少采用(分集水管集水廊道,完整非完整)
十、管井构造:井室:主要作用是安装水泵,并维护其正常运行,应有一定的采光采暖通风
防水防潮设施。井管:也称井壁管,要求有足够的强度,不弯曲、光滑圆整,便于安装水泵和井的清洗维修,由于长期埋置地下,故需有较强的抗蚀性。过滤器:其作用是保持水井取得最大出水量,延长使用年限。选择不当会造成水井大量涌砂,地面塌陷等,是管井构造的核心。沉砂管:防止尘沙堵塞过滤器,直径与过滤器一致,长度为2-4米,可按井深确定。
增加出水量措施:
真空井法:是将管井全部或部分密闭,进行负压状态下的管井抽水,达到增加出水量的目的 爆破法:适用于基岩井。将炸药置于爆破器内,吊入井中预定位置起爆,增强基岩含水层透水性
酸处理法:适用于可溶岩地区,以扩大串通可溶岩的裂隙和溶洞,增加出水量
管井施工:凿井:冲击钻井:依靠钻头对地层的冲击作用凿钻井孔
回转钻井依靠钻头旋转对地层的加削挤压研磨破碎作用来钻凿井孔。
井管安装、填砾、管外封闭,洗井和抽水试验,管井的验收
一、取水构筑物位置选择要求
设在水质较地点2.具有稳定河床和河岸,靠近主流,有足够水深3 具有良好地质地形
及施工条件4靠近主要用水地区5应注意河流上的人工构筑物或天然障碍物6避免冰凌影响7应与河流的综合利用相适应
二、地表取水构筑物基本类型:固定式、活动式、山区浅水河流
三、移动式:在水源水位变幅大,供水要求急和取水量不大时(浮船式、缆车式)
浮船式:投资少,建设快,易于施工,适应性和灵活性,含沙量少
浮船数目应根据供水规模、供水安全程度确定。浮船应在各种情况下均能保持平衡与稳定。压水管与输水管之间联络官应当转动灵活。浮船需采用缆索撑杆锚链等锚固。
缆车式:移动比浮船方便,受风浪影响小,比浮船稳定,投资大。适用于水位变幅大,涨落速度不大,无冰凌和漂浮物较少。小型供水一般设置一部泵车。坡度一般为10-25一部泵车设置一根输水管。输水管沿斜坡或斜桥敷设。绞车制动装置电磁铁刹车和手刹车。(制动保险装置)
四、山溪河流浅水
堤坝式取水:当山区河流取水深度不足,或者取水量占河流枯水量的百分比较大,推移质不多时,可在河流上修筑堤坝来抬高水位和拦截足够的水量。
1固定式堤坝取水:拦河低坝、冲砂间、进水闸或取水泵站。
底栏栅取水构筑物:通过坝顶带栏栅的引水廊道取水,成为底栏栅取水构筑物。适宜在水浅、大粒径推移质较多的山区河流,取水量较大时采用。由拦河堤坝、底栏栅、引水廊道、沉砂池、取水泵站组成
第四篇: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考试总结
第一章
1.简述水资源含义、分类及特征
水资源: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的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狭义上:指人类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广义上: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按存在形式: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特性:①资源的循环性;
②储量的有限性;
③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
④利用的多样性;
⑤利害的两重性。
中国水资源面临哪些主要问题: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地下水开采过量,地质环境问题突出;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统筹规。第二章
1.简述地球上的水循环与其作用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体,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入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变、能量交换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水循环的作用:水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水循环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证水体的更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水源,同时在全球起到热量传递等重要作用。
水循环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大循环:指水灾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的循环过程。海洋中的水蒸发到大气中以后,一部分飘移到大陆上空形成积云,然后以降水的形式到地面。降落到地面的水,其中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通过江河汇流入海洋;另一部分则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又以地下径流或泉流的形式慢慢地注入江河或海洋。
小循环:是指陆地或者海洋本身的水单独进行循环的过程。陆地上的水通过蒸发作用(包括江、河、湖、水库等水面蒸发、潜水蒸发、陆面蒸发及植物蒸腾等)上升到大气中形成积云,然后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陆地表面形成径流。海洋本身的水循环主要是海洋通过蒸发成水蒸气而上升,然后再以降水的方式降落到海洋中。作用:(1)输送热量和调节气候;
(2)对地球环境的形成、演化和人类生存都有着重大作用和影响;
(3)水的不断循环和更新为淡水资源的不断再生提供条件,为人类和生物的生活提供
基本的物质基础。
2.简述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一)空间分布特征
(1)降水、河流分布的不均匀性。
表现为降水和河川径流的地区分布不均匀,水土资源组合很不平衡。东南部丰水,西北部属少水、缺水带。
(2)地下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南方高于北方,地下水丰富程度东南向西北递减。
(二)时间分布特征
时间分布很不均匀:(1)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明显,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枯水年和丰水年持续发生。(2)我国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之间相差悬殊。(3)降水量的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
3.简述中国水资源的面临主要问题(五个大点)(1)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2)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以下四个小点)
①水资源分布于人口、土地分布的极不平衡。
②工农业发展迅速,人口成倍增长,人类对水的需求量超出可供的水资源量。③天然存在的劣质水体,以及水资源污染所造成的污染水体所占水资源比例较高,造成严重的“水质型”缺水。
④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水资源利用率低下,水浪费现象十分普遍,在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尤为如此。
(3)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五个小点)
①区域地下水为持续下降,降落漏斗面积不断扩大。②泉水流量衰减或断流。③地面沉降。
④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水位大幅下降,地面失衡,在覆盖型岩溶水源地和矿区产生地面塌陷。
⑤海水入侵。
(4)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
(5)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蒸发有哪两种方式,有何影响因素?
水面蒸发和陆面蒸发;气温,湿度,日照,辐射,风速,蒸发能力和降水条件。我国河流径流的补给:①雨水补给:河流径流受降雨影响明显,是我国最主要的河流补给形式;②地下水补给:径流年内分配较均匀③冰川融雪补给:径流分布与热量同步④混合补给
河流水文分析计算方法①成因分析法(相关分析法)②地理综合发③数理统计法(水文频率曲线)
样本资料要求:①一致性②代表性③可靠性④独立性 第三章
1.简要回答地下水的形成、类型及地下水循环:
(1)储存在地表以下空隙(空隙、裂隙、溶隙)中的水称为地下水。地下水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岩石的空隙性,空隙中水的存在形成,具有储水与给水功能的含水层的存在。(2)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把地下水分为三大类: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根据含水层的空隙性质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3)地下水循环:含水层或含水系统通过补给,从外界获得水量,径流过程中水由补给处输送到排泄出,然后向外界排出。2.频率与重现期:
(1)当为了防洪研究暴雨洪水问题时,一般设计频率小于50%,则
T=1/P;(2).当考虑保证灌溉、发电及给水等用水建筑物时,设计频率P大于50%,则
T=1/(1-P); 3.表示径流的参数有哪些,简述其定义及计算方法
流量Qt:为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单位m3/s。
由实测的各时刻流量可绘出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称流量过程线,即Q-t线。径流总量Wt:指在一定的时段内通过河流过水断面的总水量,单位m3。径流模数M:为单位流域面积上产生的流量,单位m3/(s·km2)。
径流深度Rt:是设想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所得的水深,单位为mm。径流系数α:为某时段内的径流深度与同一时段内降水量之比。
4.地表水分区的基本原则:
(1)区域地理环境条件的相似性与差异性(2)流域完整性
(3)考虑行政与经济区划界线(4)与其他区划尽可能协调,5.分区方法
①根据气候、地质条件分区 ②根据天然流域分区 ③根据行政区划分区。6.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固态水,气态水。7.地下水的排泄方式?
泉水,河流,蒸发,人工排泄。
第四章
1.什么是水质、水质指标、水质标准
(1)水质:是指水和其中所含的物质组分所共同表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2)水质指标:表示水中物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判断水质的具体衡量标准。分三类①物理性水质指标。②化学性水质指标。③生物学水质指标。(3)饮用水水质标准:是保证饮用水安全的主要指标和依据。2.生活饮用水水质的评价包括哪些内容?
1,微生物指标: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等。2,毒理指标:砷,镉,铬,铅,汞等
3,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色度,浑浊度,嗅和味,肉眼可见物,铁,锰,锌,铜等 4,放射性指标:总α放射性等
3.什么是成垢作用,锅垢的成分通常有哪些?锅垢对锅炉用水有什么影响?
成垢作用:水煮沸时,水中所含的一些离子、化合物可以相互作用而生成沉淀,依附于锅炉
壁上形成锅垢,这种作用称为成垢作用。
锅垢的成分通常有:CaO、CaCO3、CaSO4、CaSiO、Mg(OH)
2、MgSiO3、A12O3,、Fe203及悬浮物质的沉渣等。影响:(1)影响传热,浪费燃料。(2)易使金属炉壁过热熔化,引起锅炉爆炸。4.什么是气泡作用,简述其如何评价。
气泡作用主要是指水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的作用。
气泡作用可用气泡系数来评价,气泡系数按钠、钾的含量计算。5.什么是腐蚀作用,简述其如何评价:
腐蚀作用是水通过化学的、物理化学的或其他作用对材料的侵蚀破坏。水的腐蚀可以按腐蚀系数进行定量评价。按照水的酸碱性不同分别计算。
6.农田灌溉用水的水质情况主要涉及水温(南方15~25°,北方10~15°,<35°)水的总溶解固体和溶解的盐类成分水中所含盐类成分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土壤结构的重要因素,对农作物而言最有害的是钠盐。NAHCO3危害:腐蚀农作物根部,使作为死亡,还能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NaCl危害:能使土壤盐化变成盐土,使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甚至枯萎死亡。
第五章
1,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行政、经济区域或流域)不同时期的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供求关系分析。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目的:
(1)通过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分析,弄清楚水资源总量的供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通过不同时期和不同部门的供需平衡分析,预测未来,了解水资源余缺的时空分布;(3)针对水资源供需矛盾,进行开源节流的总体规划,明确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保护的主要目标和方向,以期实现水资源的长期供求计划。2,可供水量及影响因素: 可供水量:是指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或不同频率条件下通过工程设施可提供符合一定标准的水量,包括区域内的地表水,地下水,外流域的调水,污水处理回用和海水利用等。
影响因素:来水条件,用水条件,工程条件,水质条件。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分类。
1,分析的范围考虑:计算单元的供需分析,整个区域的供需分析,河流流域的供需分析;
2,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现状的供需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供需分析;
3,供需分析的深度:不同发展阶段的一次供需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二次供需分析; 4,用水的性质:河道外用水的供需分析,河道内用水的供需分析;
补充: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分析方法:典型年法,水资源系统动态模拟法。
供水保证率的概念是指多年供水过程中供水得到保证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比 4,水资源供需平衡动态模拟与典型年法相比有何特点?
1)逐个时段模拟和预测,综合考虑供需动态变化,及随机性而引起的供需的动态变化 2)对整个地区的水资源进行动态模拟分析,由于采用不同的子区和不同水源的联合调度,考虑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反映地域空间时间上的供需不平衡性
3)仿真性好,能直观形象地模拟复杂的水资源供需关系和管理运行方面的功能。5,水资源供需平衡动态模拟分几个步骤;
(1)模型的建立,建立模型就是要把实际问题概化成一个物理模型,按照一定的规则建立数学方程来描述有关变量间的定量关系。
(2)调参与检验,在模型运行之前,必须对模型中有关参数进行确定以及对模型进行检验来判定该模型的可行性与正确性。(3)运行方案的设计。
供水系统从工程分类包括: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和调水工程;按水源分类可分为地表水工程、地下水工程和污水再生会用工程类型;按用户分类可分为城市供水、农村供水和混合供水系统。
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分类:
从分析的范围考虑:计算单元的供需分析,整个区域的供需分析,河流流域的供需分析。从可持续发展观点可分为:现状的供需分析②不同发展阶段的供需分析。
从供需分析的深度可分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一次供需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二次供需分析。按用水的性质可以划分:河道外用水的供需分析,河道内用水供需分析 作物需水量:作物在全生育期或某一时段内正常生长所需的水量。
灌溉制度:指作物播种前及全生育期内的进行适时适量灌水的一种制度。灌溉用水量:指灌溉面积上需要提供给作物的水量
第六章
1.地表水取水构筑物按其构造不同可分为哪几种形式?各自适用条件如何?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按其构造形式不同可分为固定式取水构筑物、活动式取水构筑物、和山区浅水河流取水构筑物三类。
(1)固定式取水构筑物:按取水点的位置和特点,可分为岸边式、河床式及斗槽式。不同的构筑物形式,适用于不同的取水量和水质要求、不同的河床地形及地质条件,以及不同的河床变化、水深及水位变幅、冰冻及航运情况、施工条件、施工方法、投资及设备供应等情况。
(2)活动式取水构筑物:适用于水流不稳定,河势复杂的河流上。
(3)山区浅水河流取水构筑物:由拦河堤坝,冲沙闸,进水闸,或取水泵房等组成。适用条件:低坝,适用于枯水期流量特别小,水浅,不通航,不放筏,且推移质不多的小型山溪河流。
2.什么是岸边式取水构筑物?其构造组成?它的基本形式及特点、适用条件? ①定义:取水设施和泵房都建在岸边,直接从岸边取水的固定式取水构筑物 ②构成:集水井、泵房
形式:合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分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1)合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
特点:布置紧凑,总建筑面积小,吸水管路短,运行安全,维护方便;但土建结构复杂,施工较困难。
适用于河岸坡度较陡、岸边水流较深且地质条件较好、水位变幅和流速较大的河流。在取水量大、安全性要求较高时,多采用此种型式(2)分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
特点:①集水井和泵房分开建造,泵房可离开岸边;
②建于地质条件较好处,因此可使土建结构简单,易于施工;
③但吸水管较长,增加了水头损失,维护管理不太方便,运行安全性较差。
适用于当河岸处地质条件较差,以及集水井与泵房不宜合建,如水下施工有困难,或建造合建式取水构筑物对河道断面及航道影响较大时,宜采用分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3.什么是河床式取水构筑物?它的基本形式及其构造组成是怎样的? ①定义:在河心设置进水孔,从河心取水的构筑物 ②构成:取水头部、进水管、集水井、泵房
形式:自流管式,虹吸管式,水泵直接吸水式,桥墩式,湿式竖井泵房,淹没式泵房
4.河床式取水构筑物常见的取水头形式有哪些?适用条件。取水头部设计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取水头形式:
① 管式取水头部:适用于江河水质较好、洪水期浊度不大、水位变幅较小的中小型取水构筑物。
② 蘑菇式取水头部:适用于中小型取水构筑物。
③ 鱼形罩式取水头部:适用于水泵直接吸水的中小型取水构筑物。④ 箱式取水头部:适用于水深较小、含沙量少、冬季潜冰较多的河流。
⑤ 桥墩式取水头部:适用于中小型的取水构筑物和水深较小、船只通航不频繁的河流。⑥ 桩架式取水头部:适用于流速较小、水位变化不大、有足够水深、河床可打桩且无流冰的河流
⑦ 斜板式取水头部:适用于含沙量大、粗颗粒泥沙占一定数量、枯水期仍有较大水深和较大流速的河段,我国西南地区采用较多,对从山区河流取水的小型工程也较适用。
⑧ 活动式取水头部:适用于枯水期水深较浅、洪水期底部含沙量较大的山区河流,在中、小取水量(100~1400m3/h)时采用。取水头部设计的一般要求:
① 取水头部应设在稳定河床的主流深槽处,有足够的取水深度;
② 选择合理的外形和较小的体积,以避免对周围水流产生大的扰动,同时防止取水头部受冲刷,甚至被冲走;
③ 在可能的冲刷范围内抛石加固,并将取水头部的基础埋在冲刷深度以下; ④ 取水构筑物的取水头部宜分设两个或分成两格。
⑤ 取水头部应防止冰块堵塞和冲击,并防止船只、木筏碰撞。5.什么是浮船式取水构筑物?适用条件是什么?
浮船式取水构筑物由浮船、锚固设备、连络管及输水斜管等部分组成。
适用条件:河流水位变幅在10—40m或更大,水位变化速度不大于2m/h,取水点有足够的水深,河道水流平稳、流速和风浪较小、停泊条件好,河床较稳定、岸坡有适当的倾角(20~60度)。
6.缆车式取水构筑物的构造组成和适用条件是怎样的?
缆车式:构造组成:缆车,坡道,输水斜管,卷扬机房,活动接头。
适用条件:水位变幅10~35m、岸坡稳定、倾角为10o~28o、地质条件好的地段 7.斗槽式取水构筑物分为哪几种形式?如何进行选择?
(一)斗槽的类型按其水流补给的方向可分为顺流式斗槽、逆流式斗槽、侧坝进水逆流式斗槽和双向式斗槽。
(1)顺流式斗槽:适用于含沙量较高但冰凌不严重的河流。(2)逆流式斗槽:适用于冰凌情况严重、含沙量较少的河流。(3)侧坝进水逆流式斗槽:适用于含沙量较高的河流。
(4)双向式斗槽:适用于冰凌严重且泥沙含量高的河流。
(二)按照斗槽伸入河岸的程度,可分为:
(1)斗槽全部设置在河床内:适用于河岸较陡或主流离岸较远以及岸边水深不足的河流。(2)斗槽全部设置在河岸内:这种型式适用于河岸平缓、河床宽度不大、主流近岸或岸边水深较大的河流。
(3)斗槽部分伸入河床:其适用特点和水流条件介于以上二者之间。8.弯曲河段应如何选择取水位置?
凹岸泥沙不易淤积,水质较好,较好的取水地段。
9.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有哪几种类型?简要叙述各类取水构筑物的适用条件。①管井:由井室、井壁管、过滤器及沉淀管构成,适用于任何岩性与地层结构;
②大口井:有井室、井筒及进水部分(井壁进水孔和井底反滤层)组成,适用于开采浅层地下水;
③复合井:由非完整式大口井和井底下设管井过滤器组成,适用于地下水较高、厚度较大的含水层,能充分利用含水层的厚度,增加井的出水量。
辐射井:由大口径的集水井与若干沿井壁向外呈辐射状铺设的集水管(辐射管)组成。适用于不能用大口井开采的、厚度较薄的含水层,以及不能用渗渠开采的厚度薄、埋深度大的含水层。还可用于位于咸水上部的淡水透镜体开采。具有管理集中、占地省、便于卫生防护等优点;
④渗渠:通常由水平集水管、集水井、检查井和泵站组成。分集水管和积水廊道两种形式。主要用于地下水埋深小于2m的浅层地下水,或集取季节性河流河床的地下水。
10.什么是管井,构造包括哪些?各部分功能如何?
定义:俗称机井,是地下水构筑物中应用最广的一种,适用于任何岩性与地层结构。组成:通常由井室、井壁管、过滤器及沉淀管构成。1)井室:安装水泵(深井泵、潜水泵、卧式泵)
2)井管:强度足够、光滑圆整、抗腐蚀、内径大于水泵最大外径100mm 3)过滤器(核心部分)
① 作用:保持取得最大出水量,延长使用年限 ② 组成:过滤骨架(管型、钢筋型)、过滤层(缠丝和滤网、砾石)③ 类型:缠丝、包网、填砾、笼(筐)状 ④ 直径、长度及安装部位
d≥d标定+50mm D≥Q/πLvn L不宜超过30m 4)沉淀管:2~10m,防砂
11.增加管井出水量措施有哪些?
(1)真空井法:是将管井全部或部分密闭,进行负压状态下的管井抽水,达到增加出水量的目的。
(2)爆破法:适用于基岩井。通常将炸药和雷管封置于专用的爆破器内,吊入井中预定位置起爆,以增强基岩含水层的透水性
(3)酸处理法:适用于可溶岩地区,以扩大串通可溶岩的裂隙和溶洞,增加出水量。12.管井在运行中出水量减少一般有哪几种原因及解决措施?
原因一:过滤器进水口尺寸不当,缠丝或滤网腐蚀破裂,接头不严或管壁断裂等赵成砂粒流入而堵塞。更换过滤器、修补或封闭漏砂部位。
原因二:过滤器表面及周围填砾,含水层被细小泥沙堵塞。用钢丝刷、活塞发、真空发洗井。原因三:过滤器表面及周围填砾,含水层被腐蚀胶结物和地下水中析出的盐类沉淀物堵塞。用18%—35%工业盐酸清洗。
原因四:细菌繁殖堵塞。氯化发或酸化发。
原因五: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回灌补充、降低抽水设备安装高度。原因六:含水层中地下水流失。隔断。
13. 根据集水和取水方式,井群系统可分成哪几类并简述其适用条件。1)井群系统:自流井井群 虹吸式井群 卧式泵取水井群 深井泵取水井群 14. 大口井、辐射井和复合井各适用于何种情况? 大口井:地下水较浅且较丰富的地方,辐射井:可开采厚度较薄(大口井不能开采)埋深大(渗渠不能开采)的含水层。复合井:用于地下水水位较高,厚度较大的含水层,能充分利用含水层的厚度。15. 大口井进水方式有哪几种?出水量理论计算与管井有何同异?(1)井壁进水、井底和井壁同时进水。(2)井壁进水按水量的计算公式 井壁井底同时进水时,出水量为井底与井壁进水之和
16.在什么条件下宜采用渗渠取水,有河流补给的渗渠一般有哪几种布置方式?
优点:截取浅层地下水,也可集取河床地下水或地表渗水,细菌较少,硬度低,矿化度低。缺点:施工条件复杂,造价高、易淤积,常有早期报废的现象,平行于河流布置,垂直于河流布置,平行和垂直河流组合布置。17. 渗渠出水量衰减一般由那些因素引起,如何防止?
(1)渗渠的於塞,除了重视河段的选择和合理布置渗渠外,还应控制取水量,降低水流渗透速度,提高反渗层的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要求。
(2)水源,设计时应全面掌握有关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对开发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及河床变迁趋势等影响水源的问题有正确的评价。第七章
节约用水(water conservation):基于经济、社会、环境与技术发展水平,通过法律法规、管理、技术与教育手段,以及改善供水系统,减少需水量,提高用水效率,降低水的损失与浪费,合理增加水可利用量,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达到环境、生态、经济效益的一致性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节水措施主要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合理调整水价,运用经济杠杆推动节水工作;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和设备;制定用水定额,逐步实行计划管理;保护城市供水水源,实现城市污水再生回用。
工业节水措施:调整产品结构,改进生产工艺,建立节水型工业;强化节水技术,开发节水设备,努力降低节水设施投资;加强企业用水行政管理,逐步实现节水法制化;提高工业生产规模,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农业节水技术:非充分灌溉;调亏灌溉;局部灌溉;控制性根系交替灌溉技术;波涌灌溉;渠系灌溉;田间节水与农艺节水;负压差灌溉;节水管理。
中水:再生水可供给工农业生产、城市生活、河道景观灯作为地质用水,其中办公楼、宾馆、饭店和生活小区等集中排放的污水就地处理后回用与冲洗厕所、洗车、消防、绿地等生活杂用 第八章
1.水资源保护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
水资源保护,从广义上应该涉及地表水和地下水水量与水质的保护与管理两个方面。也就是通过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合理开发、管理和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质、量供应,防止水污染、水源枯竭、水流阻塞和水土流失,以满足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淡水资源的需求。
水资源保护的任务和内容:
(1)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并加强其能力建设,切实落实与实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有效合理分配;
(2)提高水污染控制和污水资源化的水平,保护与水资源有关的生态系统;(3)强化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及其相关的战略性研究;
(4)研究与开发与水资源污染控制与修复有关的现代理论、技术体系;
(5)强化水环境监测,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与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实现依法治水和管水;
2.水质评价方法:一般统计法、综合指数法,数理统计法,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浓度级数模式法,hamming贴近度法。
下面几种用的较广泛:单要素污染指数法,内没落指数,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法
YUE JUN 地表水体污染的特点:可视性强,易于发现,循环周期短,易于净化和水质恢复。
地下水污染的特征:隐蔽性,难以逆转性,延缓性。水源污染的三要素:污染源 污染物 污染途径
水资源保护措施;①加强水资源保护立法,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②节约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③综合开发地下水额地表水资源④强化地下水资源的人工补给⑤建立有效的水资源保护带⑥强化水体污染的控制与治理⑦实施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人工补给地下水的目的:①补充地下水量,增大含水层的储存量,进行季节性和多年性调节②抬高地下水位,增加孔隙水压力,控制地面沉降③防止和减少海水入侵含水层④改善地下水水质⑤改变地下水水温(地源热泵原理)⑥保持地热、天然气和石油底层的压力
地下水源卫生防护带:第一带为戒严带,该范围内不得设置厕所、渗水坑、粪坑等污染源;第二带为限制带,在单井或井群的影响半径范围内,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第三带为监视带,应经常进行流行病学的观察。
污染包气带土层治理:目前大多采用换土法、微生物治理技术、焚烧法、表面活性剂、吹脱法、植物修复等。
污染地下水治理:物化技术;生物净化技术;反应墙技术;抽出-处理技术。水资源优化配置:课本第329-332页
海绵城市: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水资源总量,某特定区域在一定时段内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补给的有效数量总和,即扣除河川径流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部分
水资源可利用量: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当地水资源中可资一次性利用的最大水量 水资源承载力:
第一类观点认为:水资源承载力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条件,基于区域水资源总量概念,并结合区域实际特点,通过可持续利用达到最合理的社会、经济与环境等综合因素协调发展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规模的最大限制,即水资源的最大开发容量。
第二类观点认为:水资源承载能力是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出发,以区域现有的社会发展水平和技术经济条件为基础,以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合理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为手段,水资源总量能够维持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能力。
第五篇:爱护水资源知识点总结
爱护水资源知识点总结
一、爱护水资源
1.爱护水资源的途径:(1)一方面要。①生活上
;②农业上
③工业上
(2)另一方面要。水体污染的来源有、、。
①工业污染是指
②农业污染是指
③生活污染是指
2.水体污染的危害
①、②、③。3.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
①工业上
②农业上
③生活上
二、水的净化
1、纯水与天然水
纯水是无色、无味、无臭、清澈透明的液体,属于,天然水(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里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常呈浑浊,属于。
2.用水不方便的地区可以用 来净化水,它是通过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
来 水中的杂质,使杂质 出来。
3.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投药消毒是 变化。
4.沉淀、吸附、过滤、蒸馏是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其中净化水的程度
最高的是。
5.过滤是一种分离 和 的一种操作,是物理方法。
(1)过滤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写出图中所标仪器的名称
①、②、③、④
除了以上四种仪器外,过滤时还需要。
(2)过滤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贴:
二低: ① ②
三靠:①、② ③。
(3)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
(4)如果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原因有:①、②、③。可采取的措施是。
6.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操作后,浑浊的水变澄清了,所得的水 纯水。(填是或不是)
7.简易净水器由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等物质组成,其中,小卵石、石英沙的作用是,活性炭的作用是。
8.硬水和软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 水,不含或含有较少
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 水。
9.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软水中,硬水中。
10.硬水软化的方法,生活中用 的方法,实验室用 的方法。
三、水的组成
(一)氢气
1.氢气的物理性质:
2.氢气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它在空气中能燃烧,发出 火焰。
①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的氢气遇到明火会发生。所以在点燃可燃性的气体之前,一定要。
②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是: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试管口向下,靠近火焰移开手指。如果听到 表明氢气不纯,如果声音 表示氢气较纯净。
③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符号表达式为 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