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品小作仿坊整治工作总结
食品小作仿坊整治工作总结
食品小作仿坊整治工作总结2007-02-06 09:59:20
食品小作仿坊整治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按照省、市局食品安全整治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食品质量源头监管工作。把食品小作坊安全整治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抓好落实,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截止目前,我局已基本建成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并在完善各项监管措施的基础上,狠抓了工作落实,使我县食品小作坊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和体会
在食品小作坊安全整治工作中,我局统一思想,克服困难,强化监管职能,完善监管措施,迅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食品小作坊企业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我们首先组织对全县食品小作坊企业开展了普查建档工作。由两个稽查队组成4个小作坊企业普查登记小组,按照市局,逐个乡镇、逐个企业进行分片包干普查。共普查食品小作坊企业 家,其中监管类食品企业x家,豆腐坊、馍店等拟监管食品企业x家。对于普查到的企业,我们共建立了电子档案x份和纸质档案x份。在企业档案管理方面,我局编制了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手册。手册中除了收编一些食品安全网络建设的工作材料以外,还编制了监管类食品企业目录。通过目录,可以在手册中找到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地址、法人代表、监管责任人、企业信息员、联系方式等。另外,在企业基本情况里还显示了企业的归档号。通过归档号,可以直接找到每个企
业的档案,使工作档案材料的管理基本上达到了规范化。
(二)细化了监管责任,明确了监管重点。在全面普查、建立档案的基础上,我们按照市局要求,采取定区域、定企业、定人员、定措施、定责任的“五定”工作模式。一是把全县20个乡镇划分为两个责任区,局长负总责,两位副职分别为两个责任区的责任领导。局机关质量监督管理股、法规股、安全股、标准计量股四个股室分别为责任单位。我们还为各责任区内的每一个企业都明确了监管责任人。二是我局对x家监管类食品企业划分了监管级别。其中a类监管x家,b类监管x家,c类监管x家,d类监管x家。三是对每个监管类食品企业都指定了企业质量安全信息员,并对信息员进行了培训、明确了职责和义务,颁发了聘书。四是我局根据每个企业的具体位置,绘制了食品质量安全网络图。图上都标明了企业的名称、位置、生产产品、法人代表、联系方式、监管级别
等内容,确保对于质量安全事故做到早发现,早联系,早处理。
(三)健全了监管制度,强化了监管措施。经过多次召开有关人员会议讨论研究,征求意见,我们制定了局长岗位职责和责任区领导、责任人岗位职责以及工作规则,在工作规则中明确了责任人和各股室、二级机构的工作关系,对于如何开展工作,发现问题怎么处理等环节都作了明确规定。我局依据有关监管要求,结合在普查登记中掌握的企业具体情况,制定了《x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向县政府汇报以后,得到了政府领导的肯定,并以县政府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乡镇、相关单位和企业。《管理办法》包括总则、企业义务、企业分类、监督管理、责任、附则六个部分,为我局突破地方政府对企业的各项保护政策,顺利开展日常监管工作提供了依据。为规范巡查工作,我局制定了《食品企业监管巡查工作方式》,对巡查内容、巡查项目和巡查的记
录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中国2006-3-19 23:36:29
(四)实行科学的巡查工作方式。食品安全整治的大部分工作都要凭巡查制这一方式去完成。在落实巡查制工作中,我们所面临的客观实际是人员少、任务重、工作量大,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实行一组一车一片的巡查方式,难免会出现“蜻蜓点水、雨过地皮湿”的现象,达不到实际效果。在提高巡查工作有效性方面,我们重点抓了两点:首先是设立了巡查工作组织机构。巡查工作需要协调全局力量共同完成,如果没有一个健全合理的机构去组织协调,那也只能使巡查流于形式,实现不了预期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我局成立了巡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各责任区责任领导任副组长,并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使巡查工作能够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其次是合理规划,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巡查工作。一方面做好区域巡查。各责任区人员按照分类监管制度规定的
巡查频次,深入所有建档备案企业,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动态变化情况,同时,调查责任区内新增加企业情况,解决好了“面”上的问题。另一方面做好专项巡查,在适当的时机,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对食品、农资、建材等需要集中力量进行整治的产品,由巡查工作领导机构组织开展专项巡查,解决好了“块” 上的问题。另外,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区域以及群众反映强烈、被新闻媒体曝光的违法行为,开展重点巡查,做到反复查、突击查,有效解决了“点”上的问题。
回顾一年来的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我们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是必须主动汇报工作,正确处理整治与服务的关系,争得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年初,我局就将有关省、市质监部门食品整治小作坊工作精神向县政府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在汇报中,我们还向县政府分析了我县食品企业的监管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近两年在整
治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绩,并提出了我局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的具体措施。通过积极汇报,引起政府领导对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的高度重视。
二是必须加强与各乡镇和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在食品安全整治工作中,我们还注重与各乡镇和县工商局进行沟通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
三是必须结合实际,集思广益,提高各项措施的可操作性。我局多次召开中层以上人员会议、研究措施,安排食品小作坊安全整治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x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服务监管打假三项责任制》,成立了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另外,监管责任区划分以后,我局专门召开了各责任区、责任单位人员会议,进一步征求意见,对监管服务打假责任的分解进行了适当调整,力求做到合理分配,既防止有些人没有能力监管,又防止了有些人没有监管任务。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我县经济发展实际和我局工作
实际来看,抓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还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是面临着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我县有豆腐小作坊x家,仅对这些企业的监管压力已经不小。再加上由于小作坊门槛比较低,竞争能力差,比较容易出现新增和停产现象,数量不稳定,隐蔽性强,都可能导致监管工作不够全面。
二是面临着食品生产企业利益唯上而带来诚信缺失的问题。一些生产企业只看到眼前利益,不按标生产或无标生产,对产品不进行出厂检验,直接进入市场,食品质量无法保证。更有甚者,一些食品生产企业通过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滥用添加剂、用非食品原料甚至使用有毒有害原料加工食品等等,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三是还没有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目前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还停留在政府操作的层面上,发挥企业主动性不够,对诚信守法企业缺乏褒奖措施。
三、下步工作打算
我局下步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分片定责制为重点,以巡回检查制、监督抽查制为主要内容,以乡镇和村为基础,积极探索并努力形成“监管部门、乡镇政府、村委会、企业自身”四位一体的长效监管整治模式,逐步实现“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自负、群众参与、责任共担”的食品安全工作新格局。具体工作打算有三点:
(一)积极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一是发挥村干部的优势。对小作坊类食品加工点的监管方面,村委会、村干部的监督优势十分明显。他们对本村情况“知根知底”,与企业主较为熟悉,让他们参与企业的监管和服务,一方面工作更全面,另一方面提供了较好的群众基础。同时,切实解决了“管得着、看不见”和“看得见、管不着”的问题。质监部门由于受到监管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每时每刻都盯着企业,而村干部在经常的走动中,对企业及小作坊的生产情况了如
指掌,一旦掌握企业有假冒伪劣行为就能及时向我们举报,企业的整顿整改情况以及新增或关停并转情况也能及时反馈给我们,食品生产企业信息库就能及时动态维护。二是发挥行业自律的优势,通过行业协会,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在统一管理、统一检测方面发挥作用,开展同行企业的相互监督,积极引导生产企业诚信守法经营,实行行业自律。
(二)进一步抓好分片定责制。一是单位自身层面。抓好局属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严格责任追究。二是乡镇(街道)及村(居)委会层面。配备好食品安全监督员,充分发挥监督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当赋予监督员的监督职能,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检查活动,努力做到“乡乡有人管、村村有重点、厂厂有人查”。三是食品生产企业层面。建立企业质量信息员定期汇报工作制或者述职报告制,抓好信息员的培训和考核,全面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的
监管网络。
(三)努力形成长效监管模式。一是强化食品出厂强制检验制度。购置必要的检验检测设备,配备必要的检验人员,履行好食品出厂的强制检验义务。二是强化原(辅)材料和各类添加剂的入厂检验制度。确保原(辅)材料质量合格可靠,防止滥用添加剂,杜绝使用违禁添加剂。三是建立质量预警机制。对于巡回检查、回访、监督检查、执法检查等监督管理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切实落实整改,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四是强化行业协会建设。使协会成为企业与监管部门、企业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积极探索行业协会通过其内部的制约与激励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企业的自律、自强意识。五是强化舆论宣传,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尤其要通过乡镇(街道)和村(居)委会食品安全监督员作用的充分发挥,广泛收集民声,倾听民意,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通过建立
健全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制度,及时查处各类违法行为,不断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六是强化与药监、卫生、工商等有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交流并共同协商解决食品生产、流通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新矛盾,切实有效地保障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食品小作坊安全整治工作涉及面广,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虽然我局在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但是离上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下步工作中,我局将紧紧围绕省、市质监部门及县政府食品安全整治工作部署,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扎实工作,为确保我县食品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总结
篇一:县食品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县食品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今年,根据省、市、县政府的 “十小”行业质量整规工作部署,我局牵头开展食品加工小作坊整治。紧紧围绕着今年的目标任务,通过制定方案,动员部署,普查建档,建立规范,强化监管,试点整治等工作,基本完成了今年的目标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等。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方案,建立机构
省、市“十小”行业质量整治与规范工作(食品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后,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向县政府分管领导作了汇报,并取得重视和支持。同时,根据《浙江省“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和规范实施意见》、《温州市食品加工小作坊暨干制海产品、茶叶和米面制品等三类重点食品质量整治方案》、《洞头县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实施意见》精神,特制定《洞头县食品加工小作坊整治和规范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整治重点、工作步骤以及主要措施。为了加强对食品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的领导,我局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全面食品加工小作坊的整治工作。
二、广泛动员,加强宣传7月31日上午,我局组织全县食品加工小作坊业主召开食品加工小作坊整治会议。会上,传达了国家质检总局、省、市质监局有关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及食品加工小作坊整治与规范的精神,对食品加工小作坊整治与规范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特别是借此会议对食品加工小作坊进行食品质量安全知识以及食品加工小作坊基本要求进行培训,进一步增强质量安全意识,提高了质量管理水平。
三、普查建档,分类管理
充分发挥基层质监网络(乡镇质监员和村协管员)的作用,通过进村入户的办法对全县食品加工小作坊进行地毯式的全面普查。在普查过程中,我局认真做好“两确认”工作,即各村(居)普查结果由村(居)负责人签字确认,各乡镇汇总后,再由所在乡镇政府负责对普查情况完整性再确认,全面掌握食品加工小作坊的数量与品种等相关情况。经普查,我县共有食品加工小作坊99家,其中证照齐全(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的39家,无证无照的有60家。按照产品类别分:食用油2家,占2%;豆制品5家,占5%;糕点13家,占13%;米面制品(粉干、面条、年糕等)16家,占16%;水产品(虾米、鳗鱼干、鱼生、紫菜等)54家,占54%。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水产品加工小作坊大多属于无证照、自产自销、季节性生产的。对99家食品加工小作坊经过疏理后,按整改帮扶、整合提升、保留规范、歇业转产进行分类,其中整改帮扶4家、整合提升类36家、保留规范类42家、歇业转产类17家。通过试点整治整合后,现全县小作坊剩87家。
四、制定标准,抓好试点
(一)制定标准。食品加工小作坊卫生环境差,管理混乱,质量安全控制能力弱等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小作坊没有一套管理规范。为了能制定出规定具体、操作容易的小作坊基本条件要求,在省局、市局《食品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基本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协同卫生部门联系制定《洞头县食品加工作坊基本质量安全规范》,作为食品加工小作坊准入的最低要求。该规范规定了食品加工小作坊场所环境、生产设备及用具、原辅材料、生产加工、人员、产品检验、包装及标识、贮运、质量管理的基本条件。规范的实施,大大提升了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同时,也为今后质监、卫生部门的监督检查提供依据。
(二)抓好试点。根据食品加工小作坊整治“依靠政府、开拓思路、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要求,我局确定了小作坊整治试点乡镇及行业示范点,把霓屿乡作为试点乡镇,重点是紫菜加工整治,把北岙镇的鱼生加工作为行业示范点。特别霓屿的紫菜加工整治列入了市级整治试点。
1、霓屿乡紫菜加工试点。霓屿乡紫菜养殖面积占全县80%以上,共13740亩,一直以来紫菜加工沿袭着传统的晾晒和简易烘干方法,全乡有21家“小、散、杂”家庭式紫菜加工小作坊,产品档次低、质量不高,严重制约着我县紫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我局深入到霓屿乡进行调研,专门制定了《洞头县紫菜加工整治方案》,工作重点是帮助小作坊通过“专业合作”、“龙头带动”等方式联小作大。我局多次走访、面对面座谈,特别是带领小作坊户赴苍南参观考察等,积极引导加工户转变观念,树立联小作大的决定和信心。李县长也重视霓屿乡的紫菜加工整治,并专程到霓屿乡作指导。在小作坊整治过程中,我局还召集海洋与渔业部门、科技部门对召开紫菜加工小作坊规范化改造座谈会。经过努力,在该乡布袋岙村、下郎村分别成立了众益水产品加工养殖专业合作社和灵潭藻类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各紫菜加工小作坊。灵潭藻类养殖专业合作社在10月12日挂牌成立,成为全县第一家加工紫菜的专业合社,并且与温州星贝海藻食品有限公司联合,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养殖户”的模式共同发展,众益水产品加工养殖专业合作社已通过了食品生产许可证现场考核,不久就可以取得证书。通过整治,努力改变传统的晾晒方式,改善生产加工点卫生环境,使霓屿紫菜加工无人管到有人管、无组织到有组织、初加工到深加工的转变。
2、传统的鱼生加工试点。我县加工鱼生历史悠久,在温州地区享有很好的声誉。并且加工鱼生点多,面广,从普查情况看,专门加工鱼生的就有16家。但是大多属于无证无照。为了使鱼生能够规范加工,确保质量,提高档次,走出洞头,进入超市,我局选择唯一一家有证有照的小作坊即红花水产加工厂进行试点,引导小作坊按《洞头县食品加工作坊基本质量安全规范》进行改造。在我们的鼓励和帮助下,该小作坊改造了场所,规范了加工流程,制定了鱼生标准,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购置了检验设备等,现已处于取证的基本阶段。
五、强化措施,加强监管
我局通过加大巡查和监督抽查力度,力求监管到位。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18人次,累计检查88家食品加工小作坊,重点巡查了环境卫生、使用添加剂备案制度、原料进货台帐及产品销售登记制度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立即责令整改。同时,采取以省、市级为主、以县级为补充的三级抽查机制,使抽查面全覆盖,形成高压态势,促使小作坊业主自觉把好产品质量关,累计抽查食品加工小作坊28家,48批次,合格42批次,合格率87.5%。加大不合格后处理力度,要求小作坊从生产各个环节查找不合格原因,认真落实整改,从而使小作坊生产环境、生产工艺,内部质量管篇二: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为巩固07年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成果,防止无证无照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死灰复燃,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市食安办的指导下,10月14日起我区开展了为期一个半月的非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通过各相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密切配合,大力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前期清出的涉及豆制品、面点、腌卤制品等66家小作坊,已关闭61家,5家将进行转行处理。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10月15日下午,区政府副区长梅健同志主持召开全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全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11月4日下午,梅健同志在区政府常务会议室主持召开研究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工作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11月3日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赵小维同志在全市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11月20日下午,梅健同志出席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相关单位汇报了小作坊整治工作情况。
区食安办印发了《成华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非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的通知》(成华食安办〔2008〕27号),区食安委相关成员单位及各街办相继制订了《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分工,落实了责任。
二、加强监管、全面整治 11月11日,区政府梅健副区长在区食药监局、区质监局和青龙街办负责人的陪同下,对青龙街办西林社区的食品安全进行调研,听取了社区负责人前期开展食品安全工作情况以及下阶段工作打算,并实地对该社区的食品加工经营单位进行了检查,抽查涉食品生产加工门店的生产原料、清洁卫生、经营许可等情况。
11月25日下午,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赵华、副区长梅健率区质监局、区食药监局负责人对我区的食品安全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了成都光荣食品厂、成都苏发食品厂、成都美又美食品有限公司等。重点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生产原料、清洁卫生、经营许可等情况进行检查。
三、大胆创新、加强督查
为保障专项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落实工作责任,区政府组建四个督查组,对14个街道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分片包干,由区工商局、区质监局、区卫生局、区食药监局牵头对分片街办实施督查。区各督查组及各街道办事处每周三向区食安办报整治工作情况,确保及时全面了解全区小作坊整治进展情况。
四、总结经验、探索长效监管机制
经过为期一个月半月的整治,基本清除了我区非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特别是为全市全面推行豆制品准入制工作奠定了基础。为巩固整治成果,进一步推进我区食品安全工作,确保食品安全工作取得实效,针对目前我区食品安全现状,结合我区实际拟定了以下制度:
(一)推行街道办事处非两两相互检查制度,街办互相监督,取长补短。
(二)加强目标管理,将食品安全纳入街道对社区目标责任考核范围,纳入街道对辖区市场的工作考核范围,明确职责,管理到位。
(三)深化协管员队伍建设。各街办对辖区食品药品协管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协管员工作经费挂钩。
(四)广泛宣传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制度。利用多渠道宣传食品安全,在辖区内公布了24小时举报电话,鼓励举报。
(五)实行专项整治包案制度,针对业主具体情况,合理制定处置方案,各社区书记、主任、食品协管员实行包户包案,居民小组长一盯一负责跟踪落实,确保处置措施落到实处,防止假关闭和死灰复燃。
(六)社区建立食品安全巡查制度,食品协管员定期对区域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巡查,对新增无证照作坊随时发现随时报告。
(七)实行社区食品安全报告制度,实行月报表、零报告制度,定期报告,发现有大案要案立即报告。
(八)建立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经营户)台帐制度,对辖区内的合法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动态监管,加强日常监控。
(九)建立出租房屋主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动员群众自觉抵制无证无照食品生产,齐抓共管,共同监督。篇三: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 质量技术监督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的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2013年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治理整顿,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生产经营行为,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进一步推动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向纵深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安全、服务民生、促进和谐、全面提高全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水平为中心,按照政府领导、部门联动、从严监管、疏堵结合、规范提升、保障安全的总体要求,大力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切实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经营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食品产业稳定持续发展。
二、整治目标
通过进一步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一是摸清辖区内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底数、登记建档、纳入监管。二是按照《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许可指导意见》实施小作坊生产许可。三是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业主和从业人员加强培训教育,政策引导、技术指导,督促其合法生产、守法经营,不得生产经营不安全食品。四是对取得许可的食品加工小作坊要监督其按规范要求进行生产加工。对未取得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要限期整改。对不具备整改的和整改后仍达不到条件的小作坊要坚决依法予以取缔。对违反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督管理办法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惩处,直至吊销生产许可。
三、整治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市局成立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局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层层分解责任目标,做到责任到人、目标到位。
(二)以“三查、三建、三落实”为主线,全面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三查”即:一是全面开展食品小作坊普查。积极争取乡镇、街道支持,特别是发挥好食品安全监管员和信息员的作用,对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开展全面排查,进一步核实掌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基本情况。二是认真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日常监督检查。对获得生产许可的小作坊重点检查是否持续保持必备的生产条件,执行原辅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等制度是否严格,食品添加剂使用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各种记录是否齐全。对未获得生产许可的小作坊重点检查是否按规定整改到位,对不具备整改和整改后仍达不到条件的小作坊要坚决依法予以取缔。三是强化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督抽查。对肉制品、食醋、豆制品、糕点、粉条等食品开展重点抽查,对抽查不合格的食品要认真开展不合格产品小作坊的后处理工作。“三建”即:一是建立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档案。在小作坊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小作坊监管档案,并实时更新,实行动态管理。二是建立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长效机制。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对生产加工小作坊开展积极帮扶,帮助其提高生产条件,获得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许可证。对在整改期限内未达到生产基本条件的小作坊予以关停;对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食品生产加工“黑作坊”,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三是建立和完善投诉举报处置机制。公布举报投诉电话,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建立实施举报投诉奖励制度,对社会、新闻媒体、网络和各类投诉举报反映的生产加工小作坊违法生产行为及时查处并回复。“三落实”即:一是落实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基本信息公示制度。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营业执照、小作坊生产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食品添加剂公示书、食品安全承诺书、举报投诉电话等在厂内公示,接受员工监督。二是落实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指导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建立完善原辅材料进货验收、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食品添加剂使用、产品出厂销售等记录台账,建立实施从业人员健康制度、食品安全承诺、食品添加剂使用登记、不合格品处理等制度。三是落实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帮扶措施。充分发挥质监部门技术优势和职能优势,对具备一定条件、愿意提高生产条件继续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小作坊,引导其改善生产条件,建立必备的、操作性强的质量管理控制制度,落实进货、生产和销售登记制度,在规定期限内获得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许可证。
(三)全方位广泛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宣传活动。要向相关部门、街道乡镇等宣传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争取支持和配合。向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从业人员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向广大群众宣传整治工作取得的成效,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举报食品安全违法生产行为,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声势和氛围。
四、时间安排
(一)组织发动阶段(8月5日~9月15日)
1、制定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成立整治领导小组,部署整治工作并与各相关人员签订目标责任书。
2、制定小作坊排查建档、信息公示、宣传培训、重点整治、帮扶服务、核查评审等工作要求和工作方案。
3、通过各种媒体组织宣传报道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发动广大群众参与整治活动。
4、对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开展普查、建档,建立完善小作坊监管档案,实时录入食品生产动态监管系统。
5、全面落实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信息公示制度,将小作坊营业执照、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食品添加剂公示书、食品安全承诺书、举报投诉电话等在厂内公示。
(二)全面整治阶段(9月16日~11月30日)
1、根据小作坊普查结果,选择符合一定条件的小作坊开展帮扶活动,帮促其改善生产条件,提档升级,获取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许可证。
2、根据普查结果,对小作坊存在的卫生环境恶劣、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滥用食品添加剂和添加非食用物质等严重违法行为以及重点区域、重点产品开展重点整治,对“黑作坊”坚决予以查处。
第三篇: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为巩固07年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成果,防止无证无照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死灰复燃,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市食安办的指导下,10月14日起我区开展了为期一个半月的非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通过各相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密切配合,大力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前期清出的涉及豆制品、面点、腌卤制品等66家小作坊,已关闭61家,5家将进行转行处理。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10月15日下午,区政府副区长梅健同志主持召开全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全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11月4日下午,梅健同志在区政府常务会议室主持召开研究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工作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11月3日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赵小维同志在全市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11月20日下午,梅健同志出席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相关单位汇报了小作坊整治工作情况。
区食安办印发了《成华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非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的通知》(成华食安办〔2008〕27号),区食安委相关成员单位及各街办相继制订了《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分工,落实了责任。
二、加强监管、全面整治
11月11日,区政府梅健副区长在区食药监局、区质监局和青龙街办负责人的陪同下,对青龙街办西林社区的食品安全进行调研,听取了社区负责人前期开展食品安全工作情况以及下阶段工作打算,并实地对该社区的食品加工经营单位进行了检查,抽查涉食品生产加工门店的生产原料、清洁卫生、经营许可等情况。
11月25日下午,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赵华、副区长梅健率区质监局、区食药监局负责人对我区的食品安全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了成都光荣食品厂、成都苏发食品厂、成都美又美食品有限公司等。重点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生产原料、清洁卫生、经营许可等情况进行检查。
三、大胆创新、加强督查
为保障专项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落实工作责任,区政府组建四个督查组,对14个街道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分片包干,由区工商局、区质监局、区卫生局、区食药监局牵头对分片街办实施督查。区各督查组及各街道办事处每周三向区食安办报整治工作情况,确保及时全面了解全区小作坊整治进展情况。
为切实做好整治工作,我区对各街办整治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方式首次采取街办非两两相互检查与区政府目督办、区食安办抽查两种方式,以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12月
5日,在前期各街办相互检查的基础上,区食安办组织区政府目督办、区监察局、区工商局、区质监局、区卫生局工作人员对全区开展非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进行督查。督查组重点对涉农街办进行了督查。
四、总结经验、探索长效监管机制
经过为期一个月半月的整治,基本清除了我区非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特别是为全市全面推行豆制品准入制工作奠定了基础。为巩固整治成果,进一步推进我区食品安全工作,确保食品安全工作取得实效,针对目前我区食品安全现状,结合我区实际拟定了以下制度:
(一)推行街道办事处非两两相互检查制度,街办互相监督,取长补短。
(二)加强目标管理,将食品安全纳入街道对社区目标责任考核范围,纳入街道对辖区市场的工作考核范围,明确职责,管理到位。
(三)深化协管员队伍建设。各街办对辖区食品药品协管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协管员工作经费挂钩。
(四)广泛宣传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制度。利用多渠道宣传食品安全,在辖区内公布了24小时举报电话,鼓励举报。
(五)实行专项整治包案制度,针对业主具体情况,合理制定处置方案,各社区书记、主任、食品协管员实行包户包案,居民小组长一盯一负责跟踪落实,确保处置措施落到实处,防止假关闭和死灰复燃。
(六)社区建立食品安全巡查制度,食品协管员定期对区域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巡查,对新增无证照作坊随时发现随时报告。
(七)实行社区食品安全报告制度,实行月报表、零报告制度,定期报告,发现有大案要案立即报告。
(八)建立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经营户)台帐制度,对辖区内的合法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动态监管,加强日常监控。
(九)建立出租房屋主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动员群众自觉抵制无证无照食品生产,齐抓共管,共同监督。
第四篇:食品小作坊整治方案
xx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城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整体卫生水平,确保首府xx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行动方案如下:
一、整治对象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指固定从业人员较少,有固定生产场所,生产条件简单,从事传统、低风险食品生产加工活动(不含现做现卖)的没有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单位或个人)。
三、目标任务
以着力解决市建成区小饮食店普遍存在的经营面积小、卫生防护设施简陋、缺乏必备的环保设施、烧煤、占道经营、乱倒垃圾、向公共场所排放油烟气等突出问题为重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格规范小饮食店的经营行为,科学规划市区小饮食店的布局。采取一条街一条街地整治,一个部位一个部位的整治方法和“改、关、停”等措施,尽快改变小饮食店“脏乱差”局面,确保管辖范围内小饮食店全部在2009年10月31日前按标准要求达标,并争取做到长期保持。通过全面整治,促进市区小饮食店的店容店貌、卫生条件、环境秩序、排污状况实现根本好转,以改善居住环境,提升我市形象。
四、方法与步骤
根据市政府对“五小”服务行业小饮食店整治和规范工作的总体部署,我市小饮食店整治用半年时间组织实施,工作方法及实施步骤安排如下:
(一)第一阶段,部署阶段(2009年7月1日至7月31)。
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开展对整治范围内小饮食店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登记。在7月31日前进一步摸清辖区范围内小饮食店的动态变化情况,全面、准确掌握小饮食店的底数、分布及基本卫生状况,建立并完善监管档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要摸清辖区内各类无证小饮食店的基本卫生情况,对无证经营的小饮食店,应按照相应的餐饮服务许可条件规定,进行逐一核审。无证小饮食店的分类为:经整改后即可发证的;短期整改仍达不到餐饮服务许可条件,但通过管帮结合并给予一定的整改期限有可能达到卫生要求,并在整改期限内做出食品安全承诺的;限期整改达不到要求,应予以取缔的。做到统筹安排,分批分步落实整治工作。
要摸清辖区内各类有证小饮食店的基本卫生状况,对已领取餐饮服务许可证或食品卫生许可证的各类小饮食店,按《小吃店类(小饮食店)日常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实行拉网式检查,评定其等级。根据评定结果,制定具体整治规划,逐步降低C级单位的比例,增加A、B级单位的比例。
(二)第二阶段,整治阶段(2009年8月1日至10月31日)。
按照卫生部关于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管条件和程序等有关规定,分别对各类小饮食店实施餐饮服务许可和食品卫生许可的整治工作。组织开展小饮食店业主及从业人员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卫生知识及有关小饮食店卫生整规标准要求的专题培训,提高其卫生意识和法律意识。
开展试点,注重示范。各城区(开发区)应注重典型示范,选择重点区域(街道),分别开展小饮食店整治和规范工作试点,定期对试点小饮食店及时指导检查,提高小饮食店整体的卫生条件和管理水平,并及时总结经验,为我市全面开展小饮食店整治工作打下基础。
统一开展整治工作。一是对无证小饮食店经指导整改后符合基本要求的,及时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对暂不符合条件但可整改的,给予一定整改期限并组织复查;对于无法整改或未按期限整改或到期限整改不符合要求的,予以取缔。二是对证照齐全的小饮食店,通过推行餐饮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来实现全面提升改造,增加A、B级比例。
(三)第三阶段,巩固阶段(2009年11月1日以后)。
五、小饮食店整治标准
(一)按照卫生部关于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管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小饮食店的基本卫生要求执行。
(二)必须持有有效的《餐饮服务许可证》或《卫生许可证》,卫生制度、卫生组织健全,配备有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员,检查记录完整。
(三)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洁,个人卫生良好。
(四)建立落实食品采购索证和验收制度并建立档案。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餐饮监管部门要按照市政府关于“五小”服务行业小饮食店专项整治工作的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理清工作思路,找准难点、热点问题,明确分工,防止和克服松懈、畏难和厌战情绪,落实责任制,组织力量抓好落实,确保小饮食店整治与规范工作取得实效。为加强全市小饮食店卫生整治和规范工作,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成立市小饮食店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副组长:xx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成 员: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建委、市环保局、市城市管理局、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分管领导。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李德勤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负责专项工作的安排部署、督促指导、资料的收集汇总上报。
(二)堵疏结合,分类治理。
小饮食店管理是城市管理中最难的问题之一,小饮食店整治工作涉及面广、关系群众民生问题,又情况复杂。各监管部门要坚持科学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要求,在整治过程中加强分类管理和现场指导,做到打扶结合、疏堵并举。对已达标的单位,强化日常监督,做好卫生保洁;对暂不达标,但经整改可以达标的小饮食店,提出明确整改要求,业主限期抓好整改。经整改可以达标,但业主不按要求整改的,责令业主继续整改,经告诫仍不整改的,由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收回相关证照,停止营业,直至整改验收合格再发给证照。对完全不具备经营条件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时收回相关证照。对无证、照经营的一律予以取缔。
(三)加大宣传、正确引导。
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对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和饮食科普知识进行推广和宣传,提高公众的健康饮食消费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有利于小饮食店整治工作的舆论氛围。
(四)及时总结、畅通信息。
为及时掌握全市各地工作进展情况,对全市小饮食店整治与规范工作采取月报制度。餐饮监管部门要指定小饮食店整治与规范工作联络员,联络员于每月28日前以电子邮件和书面形式将本辖区整治工作动态和专项行动情况报送市小饮食店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于2009年12月15日前将本辖区全年小饮食店整治与规范工作总结报送市小饮食店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五篇:食品添加剂整治工作总结12.20
绥棱县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为依法严厉打击食物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促进食品和食品添加剂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自4月20日绥棱县政府召开“绥棱县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和4月21日国务院召开 “全国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至今,县政府领导和各监管部门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臵来抓,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严格执法,利用八个月的时间开展了“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对绥棱县的食品市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使食品市场得到了有效净化,群众的饮食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责任
我县高度重视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专项整治工作,国务院电视电话工作会议一部署,就立即行动,把这项工作摆在县政府十分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副县长夏剑影同志任组长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专门负责领导全县的专项整治工作。及时制定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宣传动员方案等,明确了各有关部门在专项整治中的职责,还召开了9次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会议听取了各监管部门的工作汇报,并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部署,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各部门职能分工,强调了工作职责与整治目标,要求各监管
部门要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确保专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二、健全工作机制,有序开展工作
1、加大舆论宣传机制。各监管部门加大了对《食品安全法》和各自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共设臵板报30多处,悬挂条幅4幅,发放宣传单、公开信5000多份,开展电视讲座12期。食安办印发九部委《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的公告》2200张,编发食品安全信息10期,向市里报送信息40条,向省里报送信息1条,5月10日《绥化日报》第二版刊发了题为“绥棱县专项整治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广播电视宣传部门本着发现、曝光不法经营行为的思想,深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明察暗访,派专人跟踪报道,还出动记者38人次,采制与食品安全工作相关新闻15条,制作《严查、严打、严管包安全——绥棱县多举措保障食品安全工作纪实》专题片一部。
2、畅通投诉举报机制。要求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企业、销售单位以及餐饮经营单位,对在生产经营中使用非食用物质和食品添加剂的行为进行自查,对自查中发现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及时纠正,认真整改,主动销毁,并召回已售出问题产品。各监管职能部门均按照有关要求,公布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接受社会各界的举报和投诉,根据群众举报线索及时追踪调查。通过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极大地调动了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3、加强信息报送机制。要求有关部门切实重视和加强信息报送工作。要求每星期报送一次专项整治工作动态信
息,包括采取的工作措施、监督检查、检测情况、重大案件查处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同时要加强典型案件信息报送工作,对于影响范围较广、危害较大的典型案件和大案要案线索及调查处理情况,要求及时向县食安办报告。
4、强化跟踪督查督办机制。为了推进专项整顿工作有效开展,县纠风办、食安办、新闻媒体等部门,在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放弃节假日和公休日,到各监管部门督办落实,给指标,给任务,强力通报,与监管人员一同深入生产经营业户,进行现场督办,在专项工作开展以来,共下发督办整改通知书5份,提出整改意见17条。
三、加强规范监管,开展清查工作
在这场专项整治行动中,我县各监督执法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和信息沟通,齐抓共管,协同作战,严把各个关口,形成监管合力,在按照职责分工,强化日常监督管理的基础上,以街道、乡镇为基本单元,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重点环节,餐厅、学校食堂等重点部位进行拉网式排查,及时查找问题并责令立即整改,确保专项整治取得预期效果。药监局按照日常监管“十二项内容”,严格清理重点整治,出动执法人员590人次,对387户餐饮企业进行检查,下达责令整改55家,下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33家,立案51起,罚没金额7.1万元,查封扣押货值1.8万元,取缔无证经营3家,电视曝光2家,停业整顿3家。农委对城乡100多家农药经销户和120个蔬菜种植户逐个品种检查,对农贸市场和大小超市进行适时跟踪检查,排查问题农药事件4起,移送公安机关2起,收缴高毒农药甲拌磷11箱,问题农药5箱,查处高毒鼠药230袋,封样疑似初级农产品4个,封存疑似
问题豆芽2批,并送到省里检验。质监局共检查各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237家,对滥用添加剂的2家馒头店、3家小豆腐坊、2家蛋糕店、1家冷面坊进行了立案调查,并向其他小作坊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78份,收缴不合格产品160公斤,收缴各类非法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50余袋,收缴罚没款1.5万元。商务局、畜牧局联合对县食品公司屠宰点进行24小时轮流驻场检疫,严把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关,坚决杜绝病害肉、注水肉流入市场。工商局对652户食品经营业户进行了检查,取缔无照经营和超范围经营14户,下架收缴不合格食品670多公斤、过期啤酒128箱,查扣假冒知名商标的哈尔滨啤酒680箱,取缔无照生产加工油炸花生米的黑加工点1个,立案查处违法案件28起,收缴罚没款近2.7万元,并在县垃圾处理厂把收缴的不合格食品全部销毁。
四、完善各项制度,巩固整治成果
一是健全有效的食品添加剂使用监管机制。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投诉举报平台,制定风险监测计划,加强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对象、重点项目的风险监测。二是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主动帮助企业建立健全标准体系、计量检测体系和食品安全保证体系、打牢管理基础。充分运用名牌培育、重点保护等扶优扶强手段,建立诚信奖励、失信惩处机制。为提升全县食品经营业户整体水平、增强消费者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进一步完善食品添加剂监管制度。建立举报线索追查落实制度、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重点跟踪检查制度、完善非法食品添加物和不合格添加剂快速追查溯源机制。四是加大联合执法机制。在元旦、春节、国庆节等重大
节日、重大宣传日和全县重大活动期间,各部门要认真开展食品安全联合执法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食品安全问题,排除各种食品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五是加强从业人员监管,规范经营行为。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从业人员健康检查、从业培训、事故报告等方面的监管,确保企业在规范框架下运行。
五、专项整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通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通力合作,我县的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有的部门对食品安全认识不够,重视不高,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经营者普遍存在法律意识不足问题;二是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政策水平不高,影响执法效果;三是监测设备不足,手段跟不上,监管中无从下手;四是源头治理上仍有难度。
今后,我们将按照国家、省、市食品安全工作的有关安排部署,进一步加大食品添加剂监管工作力度,强化宣传,严格准入,密切配合,严厉执法,高压监管,常年不懈,特别是要突出重点环节、重点部位的监管和整治,千方百计营造全县人民放心满意的食品安全环境。
绥棱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2011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