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产业发展亮点工作
XX村产业发展亮点工作总结
XX村位于XX乡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偏远小山村,国土面积3.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约4500亩,辖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942人。近几年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山地开发和产业发展,我村村支两委带领群众致力于金银花、金秋梨种植,经过全村上下的不懈努力,特色产业逐渐形成气候,在推动我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我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成效和特点:
(一)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优势特色产业日趋显现。全村初步形成了以金银花、金秋梨为重点的规模产业。现我村金银花种植面积2400余亩,金秋梨种植面积1500余亩,我村金银花标准化示范基地1500亩,金秋梨标准化示范基地120亩,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正向规模化、区域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金银花、金秋梨销往省内外。
(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良好,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全村在全面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培育金银花、金秋梨特色优势产业,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狠抓金银花产业发展。为加快推进我村以金银花为主的产业发展,我们始终坚持一手抓改造。2012年,我村对200亩中低产林实施改造,改造后,金秋梨亩产量可达400公斤/亩,增长150%,效果十分明显。一手抓加工。积极帮助金银花专业合作社添置设备、改进包装、扩大规模。
二是狠抓金秋梨发展。规模方面,全村现有金秋梨共 1500亩左右。产业化方面,主要依托金秋梨专业合作社带动,统一地块,统一技术规程,统一销售,每年可创产值300万元以上,基本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体系。
二、采取的措施
(一)从全局出发,高度重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我村先后制定出台了《XX村产业发展规划》、《XX村2012年产业发展计划》等重要的政策,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结合实际,立足资源优势,制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思路。
(二)推广科技,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施以良种良法,在适应区域推广间套作;强化农村实用科技培训,运用科技在生产生活当中,2012年,举办了3期实用技术培训,学习金银花深加工、金秋梨套袋储存等技术,受训人数达320余人次。
(三)积极扶持,壮大产业发展规模。按照乡党委、政府提出的“围绕一个目标,用好两种资源,做好三大产业”发展思路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科学论证、合理规划产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夯实基础。
(四)有机结合,各项工作全面发展。把特色产业发展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鼓励农村党员干部根据实际,积极发展本地特色产业。
第二篇:村产业发展亮点工作
灯厂村特色亮点纷呈
灯厂村坐落在XX镇西南部,由二半山和河坝组成,是2021年区划改革二合一行政村(由原龙王庙村和新厂坪子村、灯厂村合并为灯厂村)。村委会距离县城29公里;全村总面积21.8平方公里,主要经济作物:青花椒、白魔芋、甘蔗,农作物有:玉米、红薯、大豆、花生等。近年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我村两委带领群众致力于青花椒、白魔芋种植,经过全村上下的不懈努力,特色产业逐渐形成气候,在推动我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坚持党建引领,促进产业全面发展。
把特色产业发展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发展本地特色产业,助力巩固脱贫成果发挥重要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开展村优秀党员评选活动,不断激发农村党员带头人积极性,依托党员干部带领农民群众发家致富,发展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建设和谐美丽新农村。群众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明天的幸福美好生活。(二)整合资源优势,高度重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我村先立足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明确了思路,通过和农民细算经济效益账,引导农民搞好种植业结构调整,适度扩大青花椒白魔芋种植面积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并成立了相应产业发展的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出灯厂村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全村初步形成以青花椒种植为重点的规模产业,花椒林下套种白魔芋,河坝发展甘蔗种植业从而拓宽群众致富路,农民更有奔头。其中以灯厂以龙王庙组青花椒示范点作为突破口,现我村种植青花椒达5300余亩,其中龙王庙标准化示范基地3500亩;通过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社,探索发展公司化合作社,鼓励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联合,实现抱团发展。推进产业链深度融合。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以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经营为融合点,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创新土地规模化经营模式,搞好土地集中规模化经营,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三)推广技术,农业提质增效。
发展思路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科学论证、合理规划产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夯实基础。引进先进烘烤花椒设备、新技术、施以良种良法,在龙王庙区域推广花椒林下套种白魔芋;强化农村实用科技培训,运用科技在发展生产当中,积极组织农户参加政府组织青花椒种植技术,花椒地套种白魔芋技术培训,学习白魔芋深加工、青花椒储存等技术,主要依托青花椒白魔芋专业合作社带动,统一地块,统一技术规程,统一销售,从而促进农民增收。依托本村发达的交通网络和区位优势,青花椒交易市场和网络电商等平台发展营销团队,搞好花椒销售,组织在家闲散劳动力就近务工,增加收入。在创收的同时也宣传好我村特色产业,现我村青花椒远销省内外。(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灯厂村交通建设形成了县乡道路为连接、村组硬化道路为脉络的便捷交通网络。水利部门在龙王庙组配套了高效节水青花椒灌溉工程,已完成试通水,受益花椒灌溉面积达2500亩。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扎实推进,解决了全村922户、3885人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五)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严格落实河长制,做好省、州、县、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加大溪洛渡库区环境治理力度,扎实做好金沙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村组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以村为框架、以组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的美丽乡村建设崭新格局。做好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自并村以来,灯厂村坚持全方位、多角度,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工作,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在充满期待的新时代早日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梦想变成现实。
第三篇:县新能源产业发展工作亮点
新能源产业的路径选择
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是世界能源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把握先机,科学规划,有序推进,率先突破,将我县新能源打造成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一、充分认识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新能源具有资源分布广、利用潜力大、环境污染小、可永续利用等特点。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气候变化为代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成为各国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能源环境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大力发展新能源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是推动我县经济进一步转向科学发展轨道的迫切需要。
(二)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是优化能源结构,建设能源强县的战略选择。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实现与产业协调并进,可以有效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
(三)加快新能源发展是培育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现实需要。新兴产业是新技术革命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加快包括新能源在内的新兴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构建新一轮经济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将新能源作为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抓手,紧紧抓住后危机时代的历史机遇,着力加快推进,尽早做大做强,促进我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
科学规划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新能源产业是新兴产业,必须加强规划,正确引导,有序推进。为此,县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重点。初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能源技术研发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要重点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太阳能发电和热利用,生物质能,根据资源条件和技术进步情况,积极发展农林生物质发电、生物液体燃料和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等。农村替代能源,因地制宜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推动太阳能入村利用工作,开展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优化农村能源结构,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加快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推动光伏发电与产业链互动发展,实施一批重大光伏产业项目,加快多晶硅、电池片、电池组件等规模化发展;加快太阳能光伏产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光伏研发、试验中心,力争在关键技术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风电装备制造,采用技术引进、联合设计、自主创新等方式,开发2兆瓦以上永磁直驱风电机组,提高风电整机装备国产化制造水平,加强整机装备企业重组,带动零部件配套产业发展。
三、切实抓好新能源发展各项任务的落实
为确保实现我县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目标,今后一个时期,将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培育新能源产业集群和优势企业。加大中小型新能源企业扶持力度,加强与新能源产业化重点项目的对接和配套,逐步形成产业内适度集中,企业间充分竞争,大企业主导,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二是加快新能源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进新能源技术的产业化步伐。依托骨干企业,加快软硬件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新能源装备研发平台,稳步提高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生产规模及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加大对新能源发展的财税扶持力度。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已出台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对纳入国家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等重大专项支持的项目,由省市县三级政府给予资金配套支持。引导企业用好国家鼓励进口设备的减免税政策。完善新能源发展的投融资机制,鼓励各类投资主体进入新能源产业,积极探索民间资金参与新能源项目开发的新途径,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为主的投入机制。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支持新能源重点企业上市和发行企业债券,逐步增加直接融资比重。
四是抓好新能源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我省教育资源优势,加强新能源科技人才培养。鼓励科研机构、企业与高校联合建立新能源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按照对口送学的原则,采用订单培养、定向招生、委托培训等方式,重点培养一批新能源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素质产业工人。积极引进优秀新能源产业科技人才,鼓励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我县创办新能源企业或从事技术研发创新。结合实施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和科技
重大专项,鼓励各类人才申请和承担政府科研和产业化项目。加大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的收入分配倾斜力度,完善技术参股、入股等产权激励机制。
五是优化新能源发展环境。加强和规范新能源发电项目管理,简化规划选址、土地、环评、电网接入等环节的审批程序,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抓紧建立和完善新能源发展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新能源重点项目
建设的督促检查,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按计划顺利推进。
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兴未艾,生机无限。我县将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科学推进,勇于创新,努力将新能源产业培育成全县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第四篇:#村产业发展长远规划
#村产业发展长远规划
#村产业发展长远规划
(2006年—2020年)
mmm村(三村)位于m县城南郊,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全村耕地面积mmm亩,总户数mm户,mmm人。2005年村集体收入mm元,农民人均纯收入mmm元。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
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经乡党委研究,确定阔什吉格代村为新农村建设试点,集中精力,加快试点村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步伐,努力把该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粮食生产主攻单产提高效益,林果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立足城郊优势,大力发展城郊畜牧业、设施农业和劳动力转移,推动农村经济较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
(一)近期发展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到2010年,村集体收入从2005年的5.9万元增加到20万元。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林果业效益凸显,畜牧业规模稳步扩大,二、三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村经济布局更加合理。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主干道路改造全部完成,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村委会建成标准文化活动室和卫生室,农民生活条件和质量不断提高。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10年,全村非公有制经济达到270人,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
——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充分利用党员电化教育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加强科技教育工作。抓好幼儿园建设,确保全村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农村财务管理公开透明。通过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现财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保障农民群众在村级事务中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远景发展目标
“十二五”末(2015年)全村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元,比“十一五”末增长,年均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增长。种植业巩固亩千元田,建成亩万元田;林果业建成精品果园亩;畜牧业形成较大规模。2015年,牲畜饲养总量达到头(只),出栏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万元,年均增长。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和非农产业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十三五”末(2020年)全村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元,比“十二五”末增长,年均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增长。建成亩万元田;2020年,牲畜饲养总量头(只),出栏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年均增长。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和非农产业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三、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围绕生产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1、种植业。大力实施“2118”工程,深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不断改良品种,推广先进科学的栽培模式,实现种植业人均收入1816.9元的目的。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对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基础性作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综合生产。棉花生产重点抓好高密度栽培、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止和标准化管理等技术的推广普及,实现单产120公斤以上。大力发展小茴香、反季节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
2、林果业。认真落实和普及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着力提升林果业产量和效益,全力建设好1720亩精品果园,重点发展核桃和红枣。
3、畜牧业。大力发展“短平快”的家禽养殖业,扩大大中型养殖户,加大牧种改良力度,做好饲料加工与青贮提高牲畜出栏率和商品率,2010年力争全村人均达到4头畜,确保畜牧业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
4、设施农业。下大力气解决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跟不上,投入明显不足的问题。实行全村一品种植模式。加快低农残、无公害蔬菜和名、优、特蔬菜的生产,大力发展净菜上市及加工业。加大科技与物资投入,加强管理,2007年对全村大棚进行维修,并解决秋延迟问题。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乡村公路建设项目,认真落实配套资金和配套服务,争取2007年完成25公里村主干道路改建工程。
(二)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劳动力转移
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做好宣传发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免费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帮助他们解决务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培育新型农民
积极组织农民参加县、乡党校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充分利用本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培训资
#村产业发展长远规划
#村产业发展长远规划
(2006年—2020年)
mmm村(三村)位于m县城南郊,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全村耕地面积mmm亩,总户数mm户,mmm人。2005年村集体收入mm元,农民人均纯收入mmm元。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经乡党委研究,确定阔什吉格代村为新农村建设试点,集中精力,加快试点村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步伐,努力把该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粮食生产主攻单产提高效益,林果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立足城郊优势,大力发展城郊畜牧业、设施农业和劳动力转移,推动农村经济较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
(一)近期发展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到2010年,村集体收入从2005年的5.9万元增加到20万元。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林果业效益凸显,畜牧业规模稳步扩大,二、三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村经济布局更加合理。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主干道路改造全部完成,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村委会建成标准文化活动室和卫生室,农民生活条件和质量不断提高。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10年,全村非公有制经济达到270人,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
——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充分利用党员电化教育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加强科技教育工作。抓好幼儿园建设,确保全村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农村财务管理公开透明。通过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现财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保障农民群众在村级事务中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远景发展目标
“十二五”末(2015年)全村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元,比“十一五”末增长,年均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增长。种植业巩固亩千元田,建成亩万元田;林果业建成精品果园亩;畜牧业形成较大规模。2015年,牲畜饲养总量达到头(只),出栏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万元,年均增长。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和非农产业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十三五”末(2020年)全村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元,比“十二五”末增长,年均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增长。建成亩万元田;2020年,牲畜饲养总量头(只),出栏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年均增长。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和非农产业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三、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围绕生产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1、种植业。大力实施“2118”工程,深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不断改良品种,推广先进科学的栽培模式,实现种植业人均收入1816.9元的目的。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对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基础性作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综合生产。棉花生产重点抓好高密度栽培、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止和标准化管理等技术的推广普及,实现单产120公斤以上。大力发展小茴香、反季节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
2、林果业。认真落实和普及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着力提升林果业产量和效益,全力建设好1720亩精品果园,重点发展核桃和红枣。
3、畜牧业。大力发展“短平快”的家禽养殖业,扩大大中型养殖户,加大牧种改良力度,做好饲料加工与青贮提高牲畜出栏率和商品率,2010年力争全村人均达到4头畜,确保畜牧业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
4、设施农业。下大力气解决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跟不上,投入明显不足的问题。实行全村一品种植模式。加快低农残、无公害蔬菜和名、优、特蔬菜的生产,大力发展净菜上市及加工业。加大科技与物资投入,加强管理,2007年对全村大棚进行维修,并解决秋延迟问题。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乡村公路建设项目,认真落实配套资金和配套服务,争取2007年完成25公里村主干道路改建工程。
(二)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劳动力转移
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做好宣传发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免费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帮助他们解决务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培育新型农民
积极组织农民参加县、乡党校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充分利用本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培训资[page_break]源,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和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加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增强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培养造就守法纪、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力争到2008年全村每个农户家庭有一个农业技术明白人,一个具有就业技能的劳动力。
第五篇:发展蔬菜产业培育农民增收亮点
**发展蔬菜产业 培育农民增收亮点
**办事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产业支撑、因地制宜、科技兴农、重点突破”的原则,依托现代农业农村发展北部示范区,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多措并举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截止目前,示范区累计投入各项资金1.8亿元,流转土地6000余亩,发展温室大棚2000余座,年产各类蔬菜7000余吨,居民人均收入平均达到8809元。
更新观念,脑子活起来
强化宣传,更新观念。办事处在建办初期,结合自身实际,适时提出了“三个提高,两个退出”的工作思路,采取定点挂钩、分片包干的办法,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明白纸、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挨家挨户进行宣传动员,讲透政策、分析市场、做实对比,使群众真正在思想上认识到种植蔬菜大棚的效益,逐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外出参观,开阔眼界。多次组织菜农到山东寿光、河北永年、洛阳、博爱等地参观学习,现场查看并与当地菜农交流,学习当地先进的大棚管理技术,探求蔬菜生产的宝贵经验,转变传统种植观念,使菜农学到了许多以前不懂的种植、管理技术,更加坚定了发展蔬菜种植的信心。典型带动,示范引路。采取政策倾斜、典型引路的办法,鼓励党员干部带着农民干、干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富,让群众学得来、做得到。其中支部书记棚、党员示范棚发挥了重要的引领 1
作用,**的支书***、***的***、***的***等种植大户,都已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领头人物。
政策扶持,服务亮起来
以优惠政策“暖民心”。为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切实促进农民增收,在蔬菜大棚建设方面,市、办两级进一步加大对农户的补贴力度,每建一座标准化日光温室,市、办两级补2万元,占建棚资金的70%,同时,办事处在水电路方面予以全部配套,先后投入资金3000万元,完善了园区道路、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据统计,今年以来办事处共补贴资金400多万元,全办共流转土地6000余亩,平均每年发展大棚300余座,大棚总量达到2000余座。以技术指导“稳民心”。依托远程教育平台,开展农业技术讲座,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同时积极组织“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人,深入田间地头,对种植农户进行面对面授课,手把手指导,邀请农业专家现场为农民讲解蔬菜种植新技术及蔬菜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生产技术水平,推动了蔬菜产业发展。据统计,今年以来办事处共举办各类农技培训班50期,参加培训人数8000多人次,发放学习资料16000多份。以优质服务“赢民心”。在办事处的指导下,示范区大力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专门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从政策、资金、销售上对菜农实行“一条龙”服务。合作社以每亩800-1000元的价格流转农户土地,充分发挥外联市场、内联农户的优势,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全方位搞好服务,解决了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推动了全办蔬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叫响品牌,路子宽起来
加强品牌意识。办事处坚持把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放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位臵来抓,为提高**绿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008年,成功注册“**”商标。生产的各种绿色产品均统一使用该商标,并严格按照国家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制定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促使广大农户按照标准生产和分级。2008年,“**”牌黄瓜、番茄、早春甘蓝等6个蔬菜品种获得了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向北京奥运会供应蔬菜1000多吨。加大品牌宣传。充分利用节庆活动受益面广、社会效益高和效益增长空间大的特点,举办蔬菜推介会等节庆活动,大大提高了“**”草莓、串串红西红柿等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充分利用展会加强宣传推介,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今年,在**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展交会”上,优质的“**”蔬菜受到专家和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加快新品种推广。以**农业合作社为平台,在市农业局的大力帮助下,先后引进航天椒品种、番茄(红钻石、绿宝石、劳斯特)、紫长茄(布利塔)、无刺水果黄瓜(22-
36、拉迪特)、五彩椒、樱桃番茄等50个新品种并在示范区积极进行推广,对特色农产品实行统一包装、销售,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去年菜农种植的草莓、串串红等新品种每斤售价都在10-15元,效益非常可观。
辐射带动,钱袋鼓起来
办事处注重打造典型居委会,带动全办农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倾斜政策、加大扶持等办法,逐步把一批有蔬菜种植传统或具备条件的陆家岭、北水屯等居委会打造成了蔬菜种植专业居委会,这些居委会的做法作为经验在全办推广之后,又影响带动**等居委会,现在**除了环城路外5个居委会外,其他16个居委会基本上都有上百亩、甚至上千亩的种植规模。
目前,**无公害蔬菜已逐步形成了规模化基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产业化运作的现代农业生产格局,“玉奥”蔬菜除供应本地市场外,已进入山东、山西、河北、郑州、焦作等地,实现年利润4000多万元,在示范区蔬菜种植基地的辐射带动下,**辖区居民靠种菜年均人平增收1000多元,棚均效益从最初的4000元已经发展到现在的20000元。2011年办事处将继续加大蔬菜种植规模,计划流转土地500亩,新建蔬菜大棚300座,投资500万元建2座连栋温室,一座用于蔬菜工厂化育苗,一座用于名优特新品种展示,同时加快综合服务楼建设,在“无公害蔬菜”的基础上,争取成功申报“绿色蔬菜”。